品味阅读(精选8篇)
品味阅读 篇1
读美文 赏经典 品味人生
温总理曾说:“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读书、学习与发展,是一个人一生永恒的主题。在我的心目中,一本好书,是一种精神享受,让心灵归于平静;一本好书,更是一位良师益友,于水穷处指点迷津,指引方向。
每每回忆少年时光,那么多的充实与迷惑、喜悦与哀愁交织在一起,“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孟德斯鸠说过,“读书,是将生命力寂寥的岁月变成巨大的享受时光”。谁的年少不曾轻狂,爱散文之清幽静雅,也爱科幻小说之匪夷所思,爱历史居住之宏伟博大,也爱国外名著之自由奔放。那时既爱跟风一般的去读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也爱偷偷的独享小女生情怀般的《简爱》。那个时代的孩子,大多读过《东周列国志》、《红楼梦》,《呼啸山庄》、《红与黑》,哪里就是当年所能领会的,大抵是囫囵吞枣,图个好奇而已吧。
提到读书,不得不想起一位生于齐鲁大地,最终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人物——孔子,他的一生致力于弘扬书的文化,他的言行也被弟子记录成一本《论语》。然而,我心目中的孔子,更多的是一张老夫子的面具。读书时经人指点,善莫大焉,于丹的《论语感悟》就是这样一本书,为我介绍了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孔子:这里的孔子,首先是才华横溢的。据《孔子家语》和《史记》记载,孔子青年时代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库的小官)、“乘田”(管理牧场的小官),事无大小,均能做到近乎完美。三十多岁第一次西行拜望他崇敬的老子的时候,他已经带有鲁昭公赐予的车马童御。这里的孔子,同时是热血澎湃的。对如何治国,孔子用“富民、教民”四个字概括,这样最简单的回答方式表明,他早就考虑成熟,毫不犹豫。这里的孔子,也是贫困潦倒的。五十五岁那年,他踏上了西征跋涉的道路,这一走,就是十四年。这么一位大学者,却把垂暮晚年付之于无休无止的漫漫长途,这一路上,他遇到的,有冷眼,有嘲讽,有摇头,有威胁,有推拒,有轰逐,却没有动摇,实在让人震撼。这里的孔子,独独是健康乐观的。有一次是在郑国的新郑吧,孔子与学生走散了,独个儿恓恓惶惶地站在城门口,有人告诉还在寻找他的学生:“有一个高个儿老头站在东门外,气喘吁吁地像一条丧家犬。”学生找到他后告诉他,他却高兴地说:“说我像一条丧家犬?真像!真像!”这里的孔子,是善于谋划管理的。在他的团队里,有人负责吃穿,有人负责保全,有人负责外交,有人负责接应。有一次从陈国到蔡国,半道上不小心陷入战场,大家几乎七天没有吃上饭,孔子还不断抚琴,给大家打气,安慰着学生。就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依然保持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型团队形象。通过于丹的讲解,枯燥而遥远的《论语》划过时空而来,将“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朋友之道”为我们娓娓道来。
张潮曾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一本经典的好书经得起一读再读,随着自己的心境阅历而跌宕起伏。如今年岁渐大,读书的经济压力没有了,但是读书的时间却不见了。现在不是书太少了,而是书太多了。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电脑和网络的普及,让人举手之间,就可以坐拥书城。可是,一个链接带着一个链接,一个网页连着一个网页,我常常在娱乐中忘了上网的目的原本是找一本好书。在浩瀚的书海里,浮躁的心哪有空闲?时至今日,又有几人能够领悟培根的博大,蒙田的淡泊,罗素的悠闲,海明威的刚毅,村上春树的隽秀?
如何在浩如烟海的知识海洋中把住方向,做知识的主人呢?作为青年人来说,最重要是的是读书要有的放矢,因业择书。针对自己的工作实际、专业特长,有针对性的选择读书的科目,而不是迷航在信息的海洋中。这样既能学以致用,事半功倍;又能切中要害,记忆犹新。品味书香,亲近书本,让我逐步为自己确立了“基础学牢,专业学精,理论学深,实践学博”的读书目标。读书还能帮助人树立梦想。
偶尔的,读书也可以不带一点功利主义,仅凭兴之所至,随性而为,给心灵以舒展和休憩。于是,一般读书,也有了两样心境:一是学以致用,不断提高个人知识素养和综合素质;二是陶冶情操,构建一个温馨和煦的精神家园,徜徉其中,吐秽浊之气,歌善美雅乐,岂不美哉?
品味阅读 篇2
一、教育在于唤醒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逐渐增多, 长期以来他们将父母的爱视为“理所当然”, 普遍存在缺乏爱心、缺乏感恩的现象, 身为父母应予以关注, 并对他们逐步加强相应的培养。
教育在于唤醒。《猜猜我有多爱你》是世界著名作家山姆·麦克布雷尼的一本带有深厚的爱的童话书。2009年12月16日晚, 亲子共读之后我写道:“惠惠呀, 小兔子是你学习的好榜样, 妈妈相信你, 你也会很乖、很出色的, 不是吗?”当我把这段话读给孩子听时, 她的眼中一下子闪出异样的光彩, 小脸儿红红的, 显出腼腆的样子, 有点儿不好意思。教育在于唤醒孩子心灵深处那最美好的东西——爱。接着我又写道:“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 你还记得吗?我们的自行车没气了, 经常到对门阿姨家借打气筒;我们这栋楼没电了, 楼上楼下的叔叔阿姨跑前跑后;四楼小花阿姨从老家带来的花生、青菜之类的东西总忘不了送给我们一些;楼道脏了, 总有人来打扫……邻里和睦相处, 互帮互助, 这些你感受到了吗?”
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 我经常教育孩子要心中有爱, 常怀感恩。爸爸妈妈上班时, 孩子能主动说“再见”;爷爷奶奶到我们家时, 能搀扶着他们上下楼梯;见到老师同学能主动问好;与同学发生矛盾能互相谦让……这其间都包含着浓浓的爱。
二、呵护童心
2010年9月份, 我们共读了《中国寓言故事》。这本书收集了几十个故事, 篇幅虽短, 却发人深省。在这些故事中, 孩子最喜欢《牧童斗狼》。当孩子读过这则寓言后写道:“我们的妈妈都爱我们, 就像老狼一样, 这里跑那里跑, 最后连自己的命也没了, 可是还没有救出小狼。”依我们成人的眼光来看, 这则故事的寓意是:牧童机智勇敢, 终于战胜了比自己强大的狼。看到孩子书写的感受我很惊讶, 于是我又认真阅读原文, 一时间发现孩子的想法是那样的天真有趣——不是吗?老狼为了救小狼, 东奔西跑, 最后活活累死在树下。孩子的心像水晶一样透明, 像玻璃一样易碎, 我们要用心呵护——呵护童心, 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用故事启迪心智
在日常的说服教育中, 作为家长的我常感到凭空的说教是毫无用处的, 用短小精悍的哲理故事启迪教育孩子, 往往会收到预期的效果。《伊索寓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 其中的故事篇幅短小, 不拘形式, 有很高的艺术性、思想性和趣味性。《挤牛奶的姑娘》启迪我们脚踏实地, 刻苦勤奋;《跳蚤和人》启示我们知错就改, 善莫大焉;《神奇的钱包》启发我们应该学会满足, 因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狐狸与仙鹤》启示我们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 你就应该尊重别人;《狼来了》启示我们诚实守信乃立身之本……
四、形成阅读习惯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 压力倍增, 节奏加快, 人心浮躁, 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品味经典, 沐浴书香, 这时候外力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每天下午放学后孩子会一遍遍提醒“开始亲子共读了”, 孩子是那样的执著认真。看着孩子的认真劲, 我们家长倍感欣慰。于是等每天下午放学孩子做完作业后, 我们便开始了我们的阅读之旅。如今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一种制度, 彼此谁也不能中断、违反。虽然很辛苦, 但我们的收获却是沉甸甸的。
每天下午孩子做完作业后, 我们便开始了亲子共读。孩子在认真读, 我在静静地听, 常常被书中那些精彩的情节吸引, 白天工作的疲劳也无影无踪了。孩子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我有什么想法, 我们彼此交流。这些经典的故事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度过他们的金色童年, 我们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经典永恒, 应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每逢节假日, 孩子特别喜欢逛书店, 每次都要挑选几本自己喜欢的书, 这就是一种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 在亲子共读中, 孩子养成了书写心得体会的习惯, 尽管文笔、思想还很稚嫩, 尽管还有很多不足, 但那是智慧的火花, 是心灵的启迪。
五、提升综合能力
以前孩子做作业, 我都要在旁边给孩子读题, 读一道做一道, 有些题目要求还要给她解释半天。可现在一般不用家长读题了, 甚至连“举一反三”那样的有难度的题, 她都能独立完成;语文的“仿写题”是比较难的, 但一般她都可以做得很好;“看图写话”往往句子通顺, 有时还会用上精彩的词语, 妙语连珠。总之, 阅读提升了孩子的综合能力。
在亲子共读过程中, 家长和孩子共同体验着书籍带来的喜怒哀乐, 彼此贴得更近, 相互没有隔阂, 像朋友那样亲密无间、无话不谈, 家长可以零距离感受到孩子的心理和思想变化, 找到与孩子沟通交流的语言密码。
温馨的亲子时光, 在孩子的心灵里播下爱的种子, 给孩子的智慧插上飞翔的翅膀。最是书香能致远, 阅读之乐乐无穷, 我们要让孩子爱上阅读, 让童年充满书香, 为孩子的成长奠基。
品味阅读乐趣?成就阅读习惯 篇3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丰富学生的读书思想
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创建一个处处散发着书香气息的环境,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我在班内建立了“图书角”,自制书架,要求学生每人带一本书,全班共同读书,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墙壁上设置“读书园地”,教室书香萦绕,学生置身于浓郁的读书氛围之中,组织了读故事、写故事比赛,经典诵读比赛。我还与学生共同确定了“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读书口号,并以此为主题召开了主题班会。号召学生每人每月至少选读一本好书,主要利用每天早晨的晨读、中午到校后的午读以及平时的课外时间进行阅读。每天早晨和中午我都与学生一起读书,并且每周上一节“阅读课”。家庭读书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古人云:家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家长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不仅要求和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自己更要成为孩子读书的引路人,与孩子共同读书。用自己无声的行动去影响孩子,创建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
二、大造读书声势,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成就感指一个人做完一件事情或者做一件事情时,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愉快或成功的感觉。有了成就感,学生就从书中品味到读书的快乐。成就感从哪里来,就要让学生获得的成长得到认同,要让他们为自己的读书成绩感到骄傲。为此,每次开展读书评比活动之后,我都会通过家校通把评比结果通知家长,让学生的读书成绩,得到最大范围内的认可。此外,我班学生每天要查的四字词语都是从学生推荐的词语中选出来的,为了让教师采纳自己推荐的词语,学生会提前查字典、看课外书,找一些使用率高、易于使用的词语。一旦自己推荐的词语被教师采纳,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很棒。我们还邀请家长参加以“我读书 我快乐 我成长”为主题的班会,让家长见证学生的读书成绩,在家长由衷的赞美声中,学生的成就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读书热情空前高涨,都摩拳擦掌地准备下一阶段的读书活动,想给父母一个更大的惊喜,赢得更热烈的掌声。
三、开展多种活动,加强读写结合,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读书的兴趣,才能把读书的外动力变成内动力。要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方法很多,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只是其一,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我在班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讲故事比赛、写故事比赛、经典诵读比赛、评选词语大王、召开主题班会等。新课标要求小学低年级学生能阅读浅近的寓言、童话、故事。结合这一要求,我在班里组织了讲故事、写故事比赛。每周我给他们指定一则寓言故事或童话故事,在每周五最后一节“讲故事课”上,每个学生都要把教师指定的故事讲一遍,然后大家交流谁的故事讲得好,评出故事大王。周末要把这周讲的故事修改,写成小故事,写得精彩的小故事,会在班里展示。
学生的兴趣在活动中被激发,他们的写话能力也在活动中得到提高,詹杰在他的小故事中写道:“他自言自语地说:‘我总算帮秧苗长高了一截。然后他兴高采烈地跑回家。”使用了两个四字词语,还使用了语言描写,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李甜甜写道:“农夫对妻子说:‘我忙活了大半天,可把我累坏了,快给我倒杯水喝。”语言朴实、温馨充满生活气息。
四、加强交流指导,提高阅读能力
许多学生读书只是囫囵吞枣,不假思索的读,这种读书方法收效甚微。正如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教育孩子读、写、思相结合,做到“不动笔不读书”,鼓励学生把读书发现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摘抄下来,并能熟读成诵。在学生读书时,引导他们懂得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做读书笔记、积累好词佳句、写批注、写感想,同时加强交流,让学生不断地在相互学习中成长、提高。
品味阅读(范文) 篇4
品味阅读的过程,也是我们品味人生的过程。阅读不仅能让我们获得新的知识,而且能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
我从小就爱上了阅读,记得小时候阅读的第一本书是《格林童话》。虽然那时的我不认识太多的字,但我还是一遍一遍地看,一遍一遍地缠着爸爸妈妈念给我听。
阅读让我的童年变得丰富多彩。从阅读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红军长征时的艰难困苦;体会到《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悲惨的命运和社会的腐败;体会到香港、澳门回归时,那一份激动的心情,我也知道了我国五千年的悠悠历史
阅读也教会我怎样冷静,记得有一次我和我爸爸吵架,因为我想独自一人去打暑假工,爸爸不同意,我和他就吵了起来,我急了,说:爸,你根本就不爱我。说完我就跑回了房间,我大哭起来,无意中碰到了床头的东西,抬头一看,原来是今天的报纸。
我好奇地翻开报纸,一个大标题迅速映入眼帘。标题是:暑假工,学生的陷阱。我愣了一下,迅速往下看,我看到了两个这样的事例:一,暑假期间,一个20岁的女大学生在发廊打暑假工,惨遭杀害。二,八月中旬,一名女大学生在赶往广东打暑假工的路上,无故失踪,至今下落不明。
看到这些,我整个人都愣住了,大学生打暑假工都会发生这种事,那如果我们这些高中生去会不会也或许后果更不堪设想。想起刚刚和爸爸的争吵,脸不禁红了起来。从那以后,我更听爸爸的话了。
通过阅读,我知道了苏轼、柳宗元、李白、杜甫等伟大诗人,知道关羽、张飞等名将,我更是佩服诸葛亮的智慧。
总之,阅读让我懂得了很多东西,它在我感到失望时,给了我希望;在我因成绩而高傲时,让我保持冷静;在我犯错误时,让我学会反省;在我跌倒时,给我再站起来的勇气
品味阅读作文 篇5
知识是无有无尽的,只有多读15,读好书,才能攀登知识的高峰
最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
从前,老师让我们写作文时,我总是会费尽心思,绞尽脑汁,写完后回头一读才发现错字满箱,词语贫乏,语句也不通顺。虽然是几大篇,但是基本上全是“流水账”。妈妈对于我的作文水平育苦恼,每天都强制让我读几个小时的课外书,刚开始我对书没有丝毫的兴趣。每天像完成任务一样走马观花地翻着书。
记得那个星期天,妈妈像往常一样带我到图书馆借同图书,阅读过程中,我意外地发现了一本名叫《鲁滨逊漂流记》的书,我对这本书的名字非常好奇,于是急忙翻阅起来。在阅读过程中,我时而书声明朗,时而笑容满面,时而埋着头.思...此以后,当我看到一本好书时,我会随着作者的心情去经历情感,我的视野在阅读中变得开阔。
阅读,将我带进了美丽而多姿多彩的深海中,让我和那些多姿多彩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一起去旅游: 将我带进了奇怪的科学世界,让我坐上高科技游艇在浩瀚的宇宙中遨游。
阅读,给我带来了太多的快乐,让我在享受文字的美妙时,也懂得了人生道理:让我坐在椅子上懂得深刻的人生道理,靠在沙发上畅游书的海洋,吸取书中的精华。
阅读,不仅增长了我的知识,还使我的文水平直线提高,写作文时我早已奋笔疾书,同学们还在冥思苦想之中。果然,我的作文得了满分。
阅读经典品味人生(大全) 篇6
品味人生
小说《战长沙》,讲述了湖南人民面对日本侵略者无所畏惧、勇于抛头颅、洒热血,一心报国的壮烈故事,还原了湖南长沙的文夕大火、焦土政策等一系列历史事件。就在这样一片焦土上,各地英雄儿女齐聚长沙,一起艰难地阻挡敌人的铁蹄。正是他们当年的无谓无惧怕,使得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正是在这其中我品味到了人生的坚持和奋斗。我们所坚持的是我们对未来美好的期望,我们所奋斗的是我们所努力的愿望。我们虽然没有出生在那时,但也并不遗憾,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越来越美好的时光中。
正好有机会到长沙学习,平日收看湖南电视台的节目中介绍长沙的各种小吃,听朋友对长沙的赞美,加之近日又看到好友在朋友圈发的一篇文章《《咬一口青团似春天》》,清明食青团,在江南的许多地区已有千年的历史,历代都有记载。碧绿如凝脂,恍若吃出一片雨后天晴,弥漫江南的悠扬小调。使我更加无比向往。
春天似乎格外的眷顾长沙,烟雨朦胧,草长莺飞,油菜花黄,当属一年中的最好季节,一下火车,细雨扑面而来,有点淡淡的凉,雨沥沥的下着。安排好住宿,就和同伴到岳麓山,雨中瞻仰岳麓书院,瞻“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历史的沧桑感顿上心头,仿佛千年前讲学就在眼前;农民夜校,革命圣火也始于此。深知现在生活来之不易。书院旁边的能量谷磬声悠扬,静谧,世外桃源之地,给人一份淡泊,一份宁静。泡上一杯浓浓的茶,看着茶叶在杯中翻腾,飘出淡淡的茶香沁人心肺,喝一口,细细的品味着茶味的甘甜,闻着淡淡地花香,有一份静养之心,此时没有一点烦恼与浮躁,忘却了一切不如意的事,只有一份恬淡的心境。功名利禄来来往往,炎凉荣辱浮浮沉沉,在这里都会烟消云散,橘子洲,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四面环水,是长沙重要名胜之一,介名山城市间,浮袅袅凌波上。瞻伟人青年风采,观湘江妖娆之姿。深为这座历史名城所折服。
晚上和同伴到火宫殿、五一广场品尝长沙各种风味小吃。青团,淡淡的一丝香甜,柔柔的一缕心音,那份幽香,那份清醇,那份淡雅,都在默默地品味之中,都在那蓦然回首中感悟着人生的真谛;黑色经典臭豆腐,长沙传统的特色名吃,长沙当地人又称臭干子。色墨黑,外焦里嫩,鲜而香辣,焦脆而不糊、细嫩而不腻、初闻臭气扑鼻,细嗅浓香诱人。长沙豆皮,外脆内香,散发着高贵气息,有媚而不俗,香而不腻;口味虾、辣鸭脖、酱鸭、糖油粑粑、各色米粉、一根面等等数十种小吃,大家吃的尽兴而归。小吃是一种情调,也可以说是记忆的收藏,在任何一季节里品尝,都宛若人生五味,社会不会刻意地留心每一个人,就像各种小吃,酸甜苦辣咸,滋味各不相同,同时把回味和记忆留在人的心头。
回到宾馆,泡上一杯黑茶,闻着悠悠的茶香,顿觉神清气爽。躺在床上,回味长沙,蓦然回首,方才意识到真正值得我们为之追求与向往的东西其实很简单。“人只要快乐就好!” 做一名老师你快乐吗?也许很多人会无奈地摇头,甚至有人会不高兴的说:“我不快乐!”是的,工作的压力,学生的吵闹,教育形势的严峻……这一切也许会让你感觉身心疲惫。但是,相对战争中的人们,他们对学习生活的热情,为自由生活而奋起抗争,使你汗颜。你改变不了工作,改变不了生活,我们何不从中找些快乐?
当你上了一堂令自己满意的课,看到孩子们都学会了知识是一种快乐;当你和孩子们一起布置好一个整洁明亮的教室大家欣然一笑是一种快乐;当你看到学生经过冥思 苦想做出了一道难题是一种快乐;当你解决了孩子们的矛盾,他们友好的握了握手是一种快乐;当你把一个学困生转化成了一个优秀生是一种快乐;当你熬上一个深夜写好一篇文章是一种快乐;当你工作、生活中努力付出之后有了收获是一种快乐;当你生病了,孩子们送上一杯热水是一种快乐;当孩子们说上一句“节日快乐!”也是一种快乐;当毕业的学生滔滔 不绝的给你讲述当年的故事是一种快乐;当你帮助了同事解决了工作、生活中的难题是一种快乐;生活的感悟与朋友分享是一种快乐……
品味标点内涵,提高阅读水平 篇7
一、标点中的“玄机”与“洞天”
《圆圆的沙粒》是“奇妙的海底世界”这一主题单元中的一篇主题课文, 是篇童话故事。课文采用对话形式叙述了一颗圆圆的沙粒不被同伙们的议论所动摇, 钻进蚌壳里, 几十年后变成了一颗闪闪发亮的珍珠。这说明了朝着预定的目标, 坚定不移地努力, 就能实现美好的愿望。文章就文字内容来说不足三百字, 简单易懂, 就思想内容来说似乎也好把握。原本准备简单了事, 再细细剖析教材, 发现文章“暗藏玄机”、“别有洞天”, 怎一个“简”字了得。这“玄机”、“洞天”, 就隐藏在小小的几个标点符号之中。
(一) “……”里天地宽———在想象中体会。
文章中有两处运用了“……”。第一处是沙粒下定决心坦然钻进蚌壳后, 同伴们议论纷纷。在同伴的语言后用了省略号。第二处是沙粒在蚌壳中几十年的生活, 作者用一个省略号代替了。看到这两个省略号, 我的教学思路一下子打开了。
教学时, 我抓住文中的省略号, 为学生创设“想象”的平台, 唤醒学生表达的欲望,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第一处的省略号, 我让学生想一想:同伴们还议论些什么?你能说一说吗?有的学生说:“呆在里面多痛苦, 真不会享受生活!”“想变成珍珠, 真是白日做梦!”还有的学生说:“你进去了, 就再也看不到外面精彩的世界和可爱的同伴了, 你快出来吧!”……学生通过想象体会到圆圆的沙粒作出这样的决定需要多大的勇气和信心, 也需要承受多少非议与压力。对于第二处的省略号我启发学生想象:在漫长的岁月里, 这颗圆圆的沙粒经历了什么?在做什么?想什么?这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 他们的回答相当精彩:“省略号里有小沙粒的矛盾, 是坚持还是放弃?它还是选择了坚持。”“省略号里有小沙粒的痛苦与寂寞, 这么长的时间不容易。”“省略号里有小沙粒的勇敢, 为了自己的目标, 它勇敢面对考验。”……通过交流, 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圆圆的沙粒为了变成一颗珍珠付出了许多想象不到的努力。学生精彩的回答恰当地填补了课文中的空白, 丰富了文本。
在对这两个“……”的解读与探究中, 课堂教学呈现出无比广阔的究竟。是啊, 真正的语文课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坚持和文本对话, 善于走进文本深处, 触摸文本的灵魂, 善于从文中的字词句甚至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中去发现文本的空白, 从作者写出来的文字符号中去发掘未写出来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文本。这样能升华学生的人文感悟, 丰富他们的语言表达, 让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语言实践中得到交融。
(二) “!”里学问大———在朗读中品味。
细细观察, 文章语言以对话为主, 而且以小沙粒的同伴的语言居多, 沙粒同伴的议论声中都有“!”。反复品味, 小小一个“!”值得诵读、玩味。在教学中, 我就以这几个“!”为抓手, 展开扎扎实实的朗读训练, 不仅启发学生读好“!”, 而且启发学生读出“!”中包含的意思。“变珍珠?哈哈, 异想天开!”“从这个‘!’中, 我读出了同伴们的讽刺;读出了同伴们的取笑;读出了……”学生的回答随着声情并茂的诵读而越来越精彩, 越来越深刻。在这样的基础上对文章最后的结尾“‘是我!’珍珠愉快地回答, ‘我就是你们的朋友, 那颗圆圆的沙粒!’”中的两个“!”的理解把握就水到渠成了。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告诉我, 他们也为小沙粒最后的成功而感到骄傲、愉快而幸福。
通过对“!”的精心处理, 我启发学生准确地把握了人物的心情、语态。同样是一个“!”, 却有不同的意味, 表达不同的感情。让学生把课文讲到心灵深处, 我想这就是语文课应有的浓浓的语文味。
(三) “?”里意味浓———在对比中感悟。
小沙粒的同伴们从开始说“变珍珠?”到得知沙粒真的变成了珍珠后说“是他?”, 同是“?”, 也由同一角色说出, 时隔几十年, 意味不同, 个中滋味谁能体会?在教学中, 我又抓住这个小小的“?”, 启发学生前后联系, 让学生纵向对比:小沙粒的同伴在说这两句话时心境、语气有何不同?在对比中学生感悟到沙粒的同伴们开始时对小沙粒的举动充满了“不屑、不解甚至怀疑讥笑”, 而今却只有“惊讶、迷惑、还有羡慕与后悔”等。另外, 把沙粒的同伴们“是他?”中的“惊讶、迷惑、还有羡慕与后悔”的感情和珍珠此时“是我!”中的“愉快、骄傲、幸福”的感情来进行横向对比, 在教学中给学生以强大的情感冲击, 他们迅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将圆圆的沙粒和同伴们在情感、态度、生活场景、获得的结果等方面进行对比, 在鲜明的对比中深刻地感悟到:不同的生活态度, 会有不同的人生结果。朝着预定目标, 坚持不懈地努力, 就能获得成功。
实践表明:以小小一个“?”为突破, 在教学过程中展开多层次的比较, 对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与准确把握, 文章主题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抓住标点, 达到“三维目标”
如何教好语文课, 我认为无一定的法则。关键在于语文教师要从大处着眼 (吃透、悟透教材的包涵) 、小处入手 (抓住教材本身的特点) 。例如本课抓住了几个小小的标点, 进入了深入细致的教学, 就顺利地达到了教学的“三维目标”。
(一) 人性与工具性统一, 语文课完美和谐。
《圆圆的沙粒》这篇课文, 语句不多, 内容比较简单, 而包蕴的人文内涵却很深。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 要真正领悟到文章的主旨, 应该说是有难度的, 这就给我们备课出了难题。是注重文本呢?还是强调精神教育?在本案例中, 我避开了这一直接矛盾, 抓住文本不放手, 以语言训练为基点, 抓住小小的标点, 挖掘蕴藉较深的人文内涵, 一头连着工具性, 一头连着人文性, 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语言实践中得到了交融。“训练”和“感悟”并举, 有机融合, 训练之中有感悟, 感悟之时有训练。一句话, 抓住了语言, 抓住了精神, 也就抓住了工具, 抓住了人文。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 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本色。
(二) 精心设计朗读训练, 语文课无比精彩。
阅读教学, “读”为根本, “读”是认读能力形成的基础, “读”是概括能力形成的前提, “读”是感悟能力形成的通道, “读”是探究能力形成的法宝。让学生学会读书, 始终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 语文教学应以朗读训练为经, 语言训练为纬, 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 以读悟情, 以读促思, 在读中品味语言之美。在本教学设计中, 我始终抓住课文中很有特色的标点符号来精心组织有层次的朗读训练。
第一层次, 有声有色地读。准确把握“!”“?”等表达的语气语调, 掌握读书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技巧。
第二层次, 有滋有味地读。学生是不成熟的阅读者, 需要教师智慧地引领和启迪。在本课的朗读训练中, 我非常注重对重点标点的研读, 在反复揣摩、仔细玩味中引领学生读出文字、符号背后的声音, 读出自己对文章的感悟。
第三层次, 入情入境地读。朗读训练的最高境界就是物我合一, 通过一系列的深入思考和探究活动, 由“他境”走入“我境”, 读出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此时, 朗读已上升到学生自我表达的这层需要。
能做到这样, 课堂上学生的读书声将不会“大呼小叫”, “矫揉造作”, 虚情假意。在真情流淌的课堂上, 学生将用发自肺腑的朗朗书声给你一份精彩。
(三) 细心挖掘语文因素, 语文课大有作为。
时下, 课程改革已进入新的进程, 当她“洗尽铅华, 归于本真”的时候, 我们却又有些迷惑了, “语文课究竟教什么?”当素材、资源、教参、媒体铺天盖地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时候, 我们该听谁的?我们该教学生什么?杨再隋教授说:“要还语文本色, 要教本色语文。”的确, 语文课当然要教语文, 难道谈到“珍珠”就非得让学生懂得天然珍珠的形成和人工珍珠的养殖?只有潜心钻研教材, 细心挖掘教材中的语文因素, 才是我们语文教师应所为。在本案例中, 我通过对文本的细嚼慢咽, 从平凡的文字、符号中挖掘出了有价值的“语文”, 引领学生对话、诵读、探究、感悟, 实实在在地指导学生读书。我觉得这应该就是本色语文。在这样的课堂上, 学生不再扫瞄式读书, 急匆匆回答, 有的是咀嚼、回味, 赏析、感悟。是啊, 在语文课不应“碌碌无为”, 该写的字要写, 该品的句子要品, 该背的书要背, 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就要教, 小语教材都是编写者精挑细选、统筹编排的, 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有责任认真研读, 细心挖掘语文因素, 引领学生走进绚丽的母语殿堂。
我相信:只要这样做了, 我们的语文课就会大有作为。
摘要:如何教好语文课?教无定法, 关键在于语文教师要从大处着眼 (吃透、悟透教材的内涵) 、小处入手 (抓住教材本身的特点) 。本文作者以品味“标点内涵”为例, 抓住几个小小的标点, 进行深入细致的教学, 顺利地达到了教学的“三维目标”。
品味语言 促进阅读 篇8
一、品味语言的引领需信任学生
入选于教材的文学作品,都蕴含着作者比较丰富的情感。但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很少是直接表露的,学生能够从大师的笔触中感悟出情感吗?也许不少人会持怀疑态度,窃以为学生还是有可能的,但完全意义上的可能也不很现实。这就需要去引领,而应当是在信任学生的基础上去引领。譬如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中,有着不少的小说写着特定社会背景下的悲惨人生,应当说这些人生的悲惨经历都是我们当今学生所没有经历过的,对于学生而言去品味教材文本之语言,达到创新感悟效果是具有一定困难的。但不等于就是不能,我们首要的前提是必须充分相信学生,再加以比较科学的引领,那学生品味语言表达自己真实体验的效果则完全可以立马出现。譬如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作品所描写的烈日和暴雨极为细腻,所叙述祥子拼命挣钱地充当人力车夫十分生动、具体和形象。但现在的学生所受到的烈日暴雨下的感受近乎为零,人力车夫那种艰难的拉车情景也是莫衷一是。因此,在教学中针对学生毫无如此生活经验的情形,笔者以多种情形下的视频让学生去亲睹,形成一定的感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细致地品味作品中极为细腻的语言。在信任每个学生的前提下,在让学生充分发挥探究潜能的前提下,学生对语言的品味是那样的到位,对作品主人翁祥子形象的感悟是那样的深刻,令笔者惊叹不已,也引起自己在信任学生基础上引领学生品味作品语言的多途径的探索。
二、品味语言的引领需呵护学生
学生就是学生,学生品味语言的志气有时会因这样那样而消沉。作为老师需要正确对待,更需要善意对待学生品味语言的不足,也同样尽力呵护学生品味语言的出错。在平时的教学中,呵护学生去品味语言,力求做到了关注学生的创造。当学生有所创新时,立即通过语言、眼神、面容和手势等给学生以近距离的赞赏;力求做到发现学生品味语言的闪光点或点滴的进步;力求应用比较技巧的策略让品味语言有错的学生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点拨,且又不失其继续品味语言的信心。应当可以肯定,在初中语文教材篇目中,学生对古诗文语言的品味会经常性的出错,尤其是那些为了押韵的律诗和绝句。阅读教材篇目时,我们还是可以加以引领的,但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中的古诗文时,将错就错的就比较普遍,如果我们不利用一些方式去发现并予以矫正,那对学生正确品味语言的有效阅读感悟是不利的。如在平时大语文环境的建设中,多从新课程标准所推荐的优秀诗文中挑选具体篇目,让学生去自主性地、合作探究性地品味语言。如让学生品味李清照的《渔家傲》,学生,由于学生接触李清照其他的词比较多,也就限制了学生对该词语言的品味和意境的感悟。在学生鉴赏有偏差时并没有去简单否定,而是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去婉转转换话语,让学生形成正确感悟的效果。不一会学生就比较顺利地从语言的品味中感到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也使学生比较明显地感到即使是婉约派词宗的李清照也完全可以出现另类作品。
三、品味语言的引领需激活学生
新教育积极倡导者朱永新教授在“理想的智育”中曾经这样要求教学活动,要让学生在超越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造。那给我们的启迪是,语文教学中学生品味语言的引领也必须去激活学生,达到品味语言的创造。初中教材文本可以说是涵盖上下几千年,纵横全世界,古今中外无所不括。作家的语言的解读也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对语言的品味也不应当是千人一口。这就需要我们去比较充分地激活学生,让学生在品味中形成独到见解。譬如都得的《最后一课》,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主题表现深刻,艺术手法生动,利于学生去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了解法国文学。但教学中,如果不注意激活学生去熟读课文,那就不可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如果不去激活学生细读文章,品味语言,那人物形象以及思想内涵的领悟都不可能到位;如果不激活学生在初步领会文章思想内涵后,谈学习感受,那就不可能激发他们对母语和祖国的热爱之情。所以,在让学生整体介入教材文本前,先激活学生搜集作者情况和写作背景资料的兴趣,让学生进行广泛意义上的搜集;在让学生整体介入教材文本时让学生围绕最后一课的“气氛不同、学生不同、老师不同”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便从肖像、语言、动作描写感悟出韩麦尔先生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
【品味阅读】推荐阅读:
品味阅读英语作文05-08
阅读经典品味人生的征文08-03
阅读经典品味人生-我读书我快乐“畅游经典书海弘扬奋斗精神”演讲稿09-09
品味语言品味快乐论文11-08
鉴赏品味10-16
品味05-15
品味书香06-21
品味词语07-11
品味教育07-29
品味诗歌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