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共产党宣言笔记

2024-05-16

读共产党宣言笔记(通用7篇)

读共产党宣言笔记 篇1

如果有什么能作为这篇随感中心思想的词语的话,那么我会选“遗产”。

其实接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就在揣度老师的意图,让一门课流于形式或者用隐微写作的方式传达些东西?或者课堂上此起彼伏的倦容是否真的是一种更纯粹的马克思主义精神在传达?

20世纪中期开始的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有点类似一群新教徒,他们有这么一句座右铭:“对早期本真的马克思主义如此,而对列宁主义的僵化却并非如此”。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的话题可以从一开始的那个幽灵开始。

共产党宣言的第一段话被无数的人所重复,然后又植入了更多人的心中,他仿佛预示着我们世间飘荡着一个幽灵,在160年前于这本小册子中诞生,然后挥之不去,这不光是过去的幽灵,而是未来的幽灵,它将带来革命。

从一个幽灵的角度看我们今天所处的境地,或许会发现一个较为微妙而又有趣的事情,就是幽灵与幽灵之间的瓜葛,在全球性的反思的行程中,他在卖力的追捕着过去的幽灵,而这一追捕也是幽灵性的,而不变的就是幽灵将永远无休止的产生。而这一切貌似又在印证共产党宣言里所说的,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多年前的社会和如今到底有多少相似之处,能让过去得出如此前瞻的判断。但是这里的判断还不仅如此,世界在信息化的趋势下变平,市场威胁着全球所有地区的民族主义、地方的习俗、乃至民族国家的特定形式。

如今,全世界的人都开始使用iphone射击出愤怒的小鸟,大口的吃着KFC中的鸡腿,当你问他想要一个中国元素的手机时,他想到的居然会是山寨机?!这里其实面对的,就是一个幽灵性的问题。

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反之,塬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却是过去的一切工业阶级生存的首要条件。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使_大为惋惜的是,资产阶级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塬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塬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我这里引用了共产党宣言里相当长的一段,为什么?因为这一段写得太精辟了,他的深度甚至超过了作者本身。

比如在资本的扩展和收编上,马克思在这一点上低估了其能力,在美国内战时,马克思预言如果缺乏来自美国南方仅仅由于奴隶劳动才能提供的廉价棉花,那么英国的支柱产业——纺织业——就将无法生存,所以英国将被迫干涉以阻止奴隶制的废除。

所以可以这么说,马克思所描述的这个导致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的全球化行动,就是我们所处的现实。而且消失的不止之前所举的民族精神,还有精神中美好的事物,比如荣耀与神圣。

韦伯在新教伦理中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明显的暗示,他在预示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建立在等价交换塬理之上,马克思无疑认同这一点(在其较晚期作品,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提到),在他的眼里,人的关系已经变成了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的特许的和自己争取的自由,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的剥削。而当这一切都变成了经济现实的时候,其幽灵性又一次产生。

这里的幽灵非常现实,或者说,他是当今社会隔离的一种意识形态支持,这种资本疯狂自我增值而不顺任何人或环境不断的追求其自身的行为不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幽灵,这种抽象的形态背后永远屹立着真正的人类和自然的目标。

之前一次志愿者工作让我接触到了不少60年代、50年代的前辈,就在我们大的时候,他们内心的那种明显的价值主张能支持他们走完人生的道路,相比我们为就业后的薪水苦恼,我真的很感动。为国家建设而读书,为了四化而读书,这些话语以及被列入了文物馆,资本的幽灵在这些时日里追捕到了他们,并且撕成碎片。

这里想多说一点,有人提到现在社会是在转型中的阵痛,过了这一阵就好了。阵痛?你当是大姨妈吖?中国习惯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目前社会的割裂已经从这里蔓延,不是什么体制和制度的问题,而是革命性的幽灵伺机待发。当然,是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发展,但为了这复兴的伟业,这应该是剧痛,而且会持续很久。

为什么说这一幽灵的意识形态已经带来了割裂?我感觉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他分离了“现实”与“真实”,现实是包含在相互作用和生产过程中的现实人的社会现实,真实是资本的抽象幽灵逻辑学,资本决定现实社会发生什么。这里限定的差距就较为明显,比如一个国家的现代经济形势被该国专家认为是稳定且良好的,即使绝大多数人们的生活水平比以前还低,而现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资本运作。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态并不是抓住意识形态的幽灵,忘却在真正的人类及其关系中的基础,而恰恰在于忽视这种幽灵性的真实域并假装直接从事于“关心真正人类及其真正烦恼”。

读的越多,越让我想起一个狂人——斯特劳斯,基于对俄国和西方各国的观察,他提出了“隐微写作”,就此,或许这篇作业和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都处于这一语境之下,宣言中最明确表达的有两点:

资本无止境的自我成长力,资本成长的阻力和约束——资本自身。用齐泽克的话说:资本主义自身物质条件的不断发展和革命、生产力不受限制的螺旋形狂舞,最终是一个绝望的前进之旅,籍以逃避它自己脆弱的内在矛盾。那么这真的是一份宣言吗?

如同宗教革命,大家开始按照自己的意识理解《圣经》,每个人都开始了他们自己的朝圣或者迷失了一部分的信仰,在这个荒芜的年代,为自己呐喊的人不在少数,萨特说:当荒诞的人开始思考自身的时候,他就让一切偶像都哑然失色了。同一份宣言中也出现了列宁、铁托、毛主席叁个完全不同的方向。

从这一点开始,意识形态开始前进,但就目前而言都没有到达社会主义,如同启示录中的场景一直为所有人所期待,但一直未有出现,顺着这种对比看下去,或许有点类似,当马克思高唿一个崭新的更高级的社会秩序——社会主义,基督也教育了我们相同的事,以西结书14章第一到第五节讨论了不同形态的意识和真理的关系,假神已在心中,绊脚石就在眼前。当然,我非常期待社会主义的实现。

其实无论是未来的幽灵还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这些都是一部分意识形态幻想,因为资本的增长能力就蕴含在矛盾之中,如果我们去除了资本的内在矛盾和对抗性之后,我们就不能获得完全释放生产力的动力,既我们清楚了阻碍,那么我们同样清除了阻碍阻挠的真正潜能,就之前描述的本质而言,这丛丛阻力和对抗性是生产力永久持续增长的社会之可能的实际物质存在框架。

或许有一种心理的佐证可以很好的描述这种感觉,“忧郁源于得到了欲望的对象但被剥夺了其塬因”,在每一个真正的爱情中总是有那么点忧郁的痕迹,因为存在的那个对象和他的塬因之间的距离消失了,这恰恰就就与欲望不同,在欲望中塬因不同于对象。

爱情,就是让你着迷的爱上所爱的那个人本人,同时又从中寻找我觉得值得爱的方面。那么读完共产党宣言对于我而言用一次爱的体验来说最为恰当——我们所期翼所钟爱的对象(无止境自我扩展的生产力)和他的塬因不光毫无距离,后者也被剥夺了。

所以说,我爱社会主义。

读完最后一页《共产主义宣言》,我长舒一口气。

读共产党宣言笔记 篇2

一、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渊源

“和谐”就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社会”是指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 也叫社会形态。因此, 和谐社会是指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要相互适当, 是一种美好的社会。实现和谐社会, 建设美好社会, 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为实现这一美好理想, 许多哲人、思想家不懈地为之勾勒和描绘, 然而,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之前, 所有和谐社会的设想都是美好的幻想和空想。

在中国思想史上, 有孔子的“礼之用, 和为贵”;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周易大传》讲“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中庸》讲“致中和, 天地位焉, 万物育焉”;太平天国时向往“有田同耕, 有饭同食, 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 无处不均匀, 无人不饱暖”;康有为在《大同书》中主张“无邦国, 无帝王, 人人平等, 天下为公”。所有这些思想, 都反映了中国先贤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在西方思想史上, 有“和谐最美”、“公正即和谐”的观点。从柏拉图“理想国”的构想, 到空想社会主义, 其中, 19世纪法国的傅立叶在《全世界和谐》中提出“和谐制度必将代替不合理的资本主义制度”;英国的欧文想通过实验来实现“和谐社会”;德国的魏特林在《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中提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和谐与自由”的社会, 这些也反映了西方人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二、《共产党宣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

无论是中国的仁人志士、至圣先师, 还是西方的思想家、哲人, 对和谐社会都只是幻想和描绘, 是一幅美好的画卷, 都无法实现。只有马克思、恩格斯在对前人和谐社会思想既批判又继承的基础上, 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未来和谐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 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首先详细地分析了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 肯定了资产阶级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积极作用, 同时又指出了资本主义固有的缺陷和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 它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把财产重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它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突出, 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其次,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无产阶级作为资产阶级的对立阶级, 也日益显出其特有的先进性, 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个人利益, 他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了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 最终解放全人类。由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客观规律, 这使得未来建立和谐社会不再是一种幻想和描绘, 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今天, 中国共产党提出, 在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也不是偶然的, 存在着它的必要性。首先, 从国内看, 我国经济发展持续高涨, 在这个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 又是各种矛盾凸显期。中国社会内部各种利益关系的多元化、人际关系的复杂化, 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化也日趋明显, 由此而产生的矛盾和冲突也越来越多。其次, 从国际看, 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为各国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的同时, 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挑战和风险。所有这些不仅影响着小康社会的建设, 更有悖于我党的社会主义宗旨。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发展的客观要求, 同时也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的深化和实践, 即把我国构建成民主的、富裕的、文明的、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和重要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 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 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 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 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 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马克思通过考察现实个人的活动和物质生活条件, 指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首先是物质生产, 物质生产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 这是“人们仅仅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都要进行的一种历史活动, 即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还指出, 一切物质活动和物质关系, 是“全部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丰富的物质是人们生活的保障, 也是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而丰富的物质财富来源于发达的生产力。生产力是指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和他们所使用的生产资料结合起来, 从而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力量, 也就是人类在生产过程中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并获得适合自己需要的物质资料的能力, 是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可见, 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 才能有丰富的物质财富, 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 才能使社会各方面和谐地发展。反之, 社会和谐发展又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此, 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发展的经过, 提出资本主义灭亡的原因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因为, 资本主义制度包含着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 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这一基本矛盾也不断发展并趋于激化;资本家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 并在竞争中得胜, 总是极力加深对工人的剥削, 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造成社会两极分化, 使无产阶级日益贫困化, 从而加剧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最后必然造成生产力不断增长的趋势和社会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这充分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资本主义充满着各种内在矛盾,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并日趋明显, 最后必然导致灭亡。这就告诉我们,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适应, 使其矛盾通过自身的调整来解决。因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生产力高度发展, 生产资料社会占有, 没有阶级对立;社会关系和谐, 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消除差别;人、自然、社会之间的矛盾真正得到解决;人们的精神境界大大提高。具体而科学地讲, 就是建立一种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使社会的各方面都能协调发展。这就是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在和谐社会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指出, 由于蒸汽机的发明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现代大工业化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大工业的发展虽然为提高人的科学技术、文化水平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 但同时工具理性的负面效应也日益暴露。一方面, 由于社会分工, 造成人的身体“畸形”发展;另一方面, 社会生产以追求物质财富为目的, 因而造成“一部分人”的发展以牺牲另一部分人的发展为代价, 即资产阶级的发展以牺牲工人阶级为代价, 形成了社会两极分化, 其差距随着生产力发展逐渐加大。这是一种不公平的社会现象, 达不到和谐社会中的“每个人自由发展”的目的。因此, 不能实现持续发展。

今天, 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指构建一个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和人的精神生活高度发展的社会, 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是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反过来, 人的素质提高了, 会更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更加提高生产力, 促进经济发展, 创造出满足人民和社会日益需求的物质文化财富。因此, 只有协调好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协调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 才能激发整个社会活力, 才能在社会公平和正义基础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并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摘要:《共产党宣言》内容丰富, 博大精深。其中所蕴涵的和谐社会思想, 是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认真学习这部巨著, 可以使我们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深理解。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8.

读《天问》笔记 篇3

中国的文史向来就分正统和非正统的两大类。正统的文史必须遵循孔子的儒学,包括先秦的子学、两汉的经学、宋代的理学、明代的心学和清代的实学。儒学虽经多次蜕变,却是一脉相承,始终是中国文史的主流,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直到二十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儒学虽仍有传承者,却终于靠边站了。

郭世谦先生在《屈原天问今译考辨》一书中称赞《天问》是一部中国上古通史大纲。我以为,郭先生一定知道中国二千多年的史学乃是儒家一统天下这个事实,能出此离经叛逆之言,实在有胆有识。

《天问》通篇用问句一贯到底,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从问天问地,到问古问异,再到问史问事,问的顺序有条不紊。问史亦自尧、舜始,细问夏、商、周三代及春秋前期事。细心的读者如果探究《天问》的作者问了什么,又不问什么,就会发现:《天问》缺失的正是儒、墨、道三家都赞颂的那个上古圣王时代的美丽传说,缺失的正是炎、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个理想化的德治体系。

它问及女娲却没有问到伏羲;

它没有问到炎、黄二帝的“奇功伟绩”;

它问及尧、舜私事却不问禅让天下的盛事;

它问及大禹治水,却质疑他的婚姻;

它问周史是一片质疑而不问分封天下和周公制礼;

它也没有问及《周易》及五行八卦;

等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让人费解的空白和缺失?有两种解读。一是《天问》的作者不知道有这些传说和史实。看《天问》问及的史事三代之后只有春秋前期齐桓公、晋文公、吴王阖闾三霸,而没有问及春秋后期的史事,更没有问及战国时期的史事。这说明,《天问》是春秋前期的作品。而关于伏羲的传说,炎黄传说,五帝传说,及尧舜禅位上古圣治的传说,周公制礼作乐的既定说法等都形成于孔子之后,形成于春秋后期和战国时期,甚至晚至汉代。前人怎知后人事呢?

另一种解读,就是《天问》作者刻意反正统,否认孔子、老子、墨子鼓吹的上古圣治的传说,而要还历史一个真相。因为历史真相是五帝时代没有圣治,尧舜时代更无禅让,大禹时代也不尚贤。所谓的圣治、禅让、尚贤都只是先秦诸子对原始共产社会的理想化解读,其中不乏揣测编造的天真和欺世愚民的恶意。

在《天问》中,问及三代史时牵涉到许多氏族的纷争,我粗粗统计了一下,牵连到的氏族就有涂山氏、有虞氏、有穷氏、河伯氏、伯明氏、雒嫔氏、封氏、斟观氏、斟寻氏、有过氏、纯狐氏、有鬲氏、有易氏、有扈氏、有狄氏、有施氏、有戎氏、蜂蛾氏、有莘氏、孤竹氏、有邰氏、彭铿氏、中央氏等等几十个氏族。这从侧面反映了或说佐证了在中国这块大地上,从五帝时代、尧舜时代、夏商周三代直到春秋战国时代,在几千年的漫长岁月里,都处于一个氏族林立、诸侯纷争的乱局。据古籍记载,在夏禹时有诸侯万国,在商汤时有三千余国,到周成王时尚有一千七百七十三国。这里讲的所谓“国”,其实就是从原始部落演变而来的地域性的氏族联盟。所以可以说,从五帝时代、尧舜时代、再到夏商周三代,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一个大一统的政权,一个大一统的思想文化,更没有出现过一个“以德取天下”的圣王时代。从来没有圣者为王的文明“德治”,有的只是胜者为王的野蛮暴力。从来没有“天下为公”“协和万邦”的大同世界,有的只是氏族林立,“万国”纷争,弱肉强食的丛林规则。

《天问》的史学价值,就在于它没有像孔儒那样去粉饰、隐瞒、杜撰、说教历史,而是通过对上古传说的质疑和探求,接近并呈现了中国上古史的真相。

二、《天问》耐人寻味的古怪视角和叙事方式

我读《天问》,最注意的除了它问了什么,又不问什么,还有它怎么问。细读《天问》可以发现作者的观察视角和提问方式是相当古怪奇特的。

首先,他对当时流传的一些关于天文地理古代怪异传说很感兴趣,问了很多问题。因为一些传说上古事典无考,加上文字费解,我们无法了解作者提问的用意。但仍有不少传说是可以理解的,如日出汤谷、月腹顾菟、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屏号起雨、白婗婴茀、昆仑县圃、黑水玄趾、羲和御日、巴蛇吞象、伯禹腹鲧、屠母生启、简狄吞卵、姜嫄履迹等等。这一连串的提问既反映了上古时代民智尚未全开,无法正确理解和表达众多自然现象和社会事件的浅化文明阶段的史迹,同时,也可以看出《天问》作者是一位博闻而善思的智者。

其次,我们也发现《天问》中常常是氏族名称和人名混用,族事家事不分的叙事方式,这是氏族社会人们的叙事方式遗存。更让人奇怪的是《天问》作者喜欢用女性化的视角,窥探和究问家庭私事、男女性事,并通过这种独特的角度来描述古代传说和历史事件。现举几个例子说明:

如第二十九节:舜闵在家,夫何以鳏?尧不姚告,二女何亲?

这里作者问到尧舜,不问他们如何实行圣治,如何尚贤禅位,而只是问舜家有妻子,怎么算未婚?而尧又为何不告知他的父母,就把二个女儿嫁给舜?

又如第四十九节:女歧缝裳,馆同爰止。何颠易厥首,而亲以逢殆?

此段讲夏初动乱。夏启的儿子太康,借浇与嫂女歧私通一事杀了浇,从而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这样的国家大事,诗中竟通过家庭私事的角度来描写。

又如第五十四节:有扈牧竖,云何而逢?击床先出,其命何从?

这一节写商族早期首领王亥与有扈氏女人幽会通奸,被人追杀逃命的细节,来叙述商代先王西扩北进与有扈氏部落发生长年战争的故事。这实在是一种奇特的女性化视角和叙事方式。

除了以上三节,《天问》中还有不少涉及家庭私事和男女性事的章节,涉及到的女人就有女歧、嫦娥、涂山女、雒嫔、玄妻、妹嬉、吉妃、妲己、褒姒、郧女等等。

我想,《天问》的这种独特的观察视角和叙事方式,一方面反映了先秦早期传说的特点,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它的民间色彩和野史趣味。

打个比方:我们都知道孔子是其父母野合的产物,并因此造成孔丘母子二人长期不被族人承认的痛苦经历。在正统的史籍中,为了维护孔子完美形象,都竭力回避这一事实。再如几千年来都流传着“孟母三迁”的美谈,赞扬孟母重视教育环境,教子有方。然而,如果有人大胆质疑孟子为什么没有姓?(孟不是他的姓,而是说他排行老大)。那么再追问,一个无姓的儿子,是否是私生子?孟母三迁的动机也变得实在可疑,或许就是为了躲避家人和族人的追查罢了。如果有人写这么一篇文章来问孔问孟,追问他们的出身,就会显得非常古怪奇特。

《天问》用的就是这种古怪奇特的问法。这样写或许有利于质疑和探求,使于接近事实真相,同时,也更易打动人心,流传于世。

三、《天问》让人困惑的是他的作者是谁

以前的学者大都认为《天问》是屈原的作品。但我在细读《天问》之后,从作品表达的观念、抒发的情怀、选用的文体三个方面对此提出疑问。

1.屈原出身于楚国贵族,又曾任过左徒、三闾大夫等高官,也曾获得过楚王的信任和重用。从《离骚》、《九章》等屈原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屈原是深受孔子儒家的影响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些儒家树立的理想人物,以及儒家杜撰的上古圣治的理想传说,他在诗中都不止一次地歌颂和赞美之。

在《离骚》中他写道: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昌披兮,夫唯捷径而窘步。

又写道:

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儿历兹。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

……

汤禹俨而袛敬兮,周论道而莫差。

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在诗中,屈原多次赞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是“前圣”,是“遵道”而“举贤”的圣明之君,而指责夏启、后羿、夏桀、商纣是败国之君。可以说,屈原的历史观和孔子的历史观完全一致。

然而,《天问》的历史观与孔子的历史观却大相径庭。《天问》中虽有批评夏桀商纣的内容,却根本没有赞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的诗句,也没有称赞他们实行过什么“德治”或“圣治”。

2.屈原是忠君爱国之士,他在诗歌中常用激情来表现他爱国忧民的情怀。例如在《离骚》中他写道: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與之败绩!

在这里,屈原盛赞楚国早期的熊绎、若敖、蚡冒三个先王(先秦早期常用名字称呼王或帝)。同时,屈原又规劝当时的楚王,表明他不是图私而是忧国。接着,屈原又写了一大段百神降临九嶷山对他的说词,反映了屈原的心志,他希望自己遇上夏禹、商汤、武丁、周文王、齐桓公那样的明君,那样他就可以像伊尹、皋陶、傅说、吕望、宁戚那样为国出力效劳了。

在屈原的诗作中这种爱国忠君的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比比皆是。然而,在《天问》中绝没有类似的诗句。有的只是质疑和探求。

楚国最初出现在中国西北方,后来南迁到了湖北秭归,然后再南迁到郢州。接着,它继续东扩北进,发展到徐州一带。春秋后期,楚国就成了强国。屈原是战国时人,它应该了解楚国的发展史。然而《天问》虽以楚国史事结尾,但没有问及楚国南迁东扩北进的大事,也没有屈原当代的战国时事。而是问了楚国前期的两件小事:一件是关于早夭的堵敖,另一件是讲斗伯比和郧女野合生子文的男女艳事。这种问法绝对不是屈原的胸怀和风格。

3.楚辞是一种适合抒情、适合悲天悯人的诗体,它是屈原的伟大创造。然而《天问》选用的是四言体,是一种冷静理智的非抒情体,甚至缺乏《诗经》的民歌风味。虽然押韵,却缺诗味。奇特之处,就是问到底。像《天问》这样一首长诗,内容丰富,时间空间的跨度都很大。试想,屈原为什么不用他创造并善长的楚辞体而选用四言体呢?不可思议。因而,从诗歌的文体看,这也不像屈原的作品。

那么,《天问》的作者究竟是谁?无法查考。但有两点是清楚的:一、它不会是儒家、墨家、道家门徒的作品,因为它的历史观念不同。二、它是春秋前期的作品、作者所处的时代比孔子早,比屈原更早。

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 篇4

在社会主义已经在中国屹立不倒的这天,《共产党宣言》也在一向指引这中国共产党前进的方向。而由此诞生的一系列理论——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也一向带领着我们向着共产主义一步步的迈进!

《共产党宣言》首先说明了生产关系必须要适应生产力性质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动力的基本原理,利用这一基本原理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这一客观规律。在《宣言》的开篇,就有一句精辟的话概括了历史的本质——“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句话让我茅舍顿开。因为是理科生,以前只接触过少部分政治知识的我只明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并不了解这些社会的本质是什么,而《共产党宣言》的这一句话就让我豁然开朗,让我明白了历史的本质,也引发了我对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思考,然我迫不及待的想要读下去。而接下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分析了资产阶级的起源,发展,用辩证的观点指出了资产阶级起的用心作用,包括反对封建,追求自由,开拓世界市场,极大的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同时也指出,资本主义其固有的缺陷和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它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把财产重新聚集在少数人手中,它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突出,越来越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而无产阶级作为资产阶级的对立阶级,也日益显示出其特有的先进性,他们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

和他们的存在同时开始的;无产阶级没有自我的个人利益,因为他们没有生产资料;他们透过机器化大工业和历次革命活动的到了锻炼,到达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其革命的目的必然是为了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最终解放全人类。

《共产党宣言》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即使亲人之间也不例外。就像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写得那样,有钱就是亲人,没钱就装作不认识,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这点在许多小说中都有体现,而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关系也剑拔弩张。资产家无情地剥削着工人们,仅仅给工人们基本生存的物资,资本家丑恶的嘴脸在社会现实中我们能够一览无遗。资本家不仅仅剥削本国,而且还要剥削其他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前不久的伊拉克、阿富汗战争不就是如此么,为了抢夺资源而引起的战争。资本家们丑恶的嘴脸让人厌恶!

马原读书笔记-共产党宣言 篇5

《共 产 党宣 言 》是无产阶 级革 命 导师 马克思、恩格 斯于1848年1月为世界第 一个无 产阶级政党 制定的 理论和 实践的党纲。全文共分为 四章:资 产 者和无产 者;无产 者和共产党人;社会主义的 和共产主义 的文献;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 态度。《宣 言》 论述了无 产阶级作为 资 本主义掘 墓 人的伟 大历 史 使 命;阐述了 马克思主 义 关 于无产阶级专政 的思想;阐明了共产 主义革命不 仅要同 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 决裂,而且要同传统 观念实行最彻底的 决裂;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和任务。

《宣 言》第一次对马克思主 义进行了 完整而系统的阐述,它的问世标志着无产阶级的独立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 形成。它 的诞生如同剑 一般,深深 刺入剥削者的 胸膛成为 无产阶级最锐利 的战斗武器,又如同灯塔一般,在漆黑一片茫茫大海上为全世界 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 运动指明了方向,让对社会发展的探 索之路更加 清晰 明确。回顾历史,共产党自诞生 到 如今,经历了多 少风雨的洗礼,经 受了多少困难的 阻挡,但是,不屈的共产党人始终怀着坚定的信 念和顽强 的意志,以步步艰辛 却从未停下的步伐走到现在,这个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生产力极大发展的当今社会。从“共产党 宣言”到“三个代表”,再到如 今的科学 社会主 义理 论,共产党人的理论指导也在原有 的基础上不 断补充 和丰富,共产主义理论的 不断完善也将进一步指 导共产党人 的奋斗 方向和 前进道路。站在现今 的社会,能够深刻 的体会到,无论到什么 时候,共产党 宣言 都是最最 根本的东西,是整个 社会主义乃至共 产主义的发展的基石,没有它,没有基石的建筑 都必将倒塌。所以,仔细研读共 产党宣 言 仍 具 有非常大的意义,可以让我们从根 本出发,认识和理解社会。首先谈谈 我对 资本主义的理解 和认识。《宣言》 中提到“它用 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 的剥削 代替了由宗教 幻想 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资产 阶级除非对 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 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 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资产 阶级,由于 开拓了 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 和 消费都成为 世界性的了”,“资产阶级 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 阶级统治 中所创造 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或许从 这几句话 中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的看 清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也是社会 发展中的一个 必不可少的过程,它曾经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生产力发 展水平,以及生产关系 的发展趋势,可以说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 一 系列变革的产物。经历 了封建 社会,资本主义的出现可 以说是极 大的提 高了生产力,创造了极大的社会 财富,它改造了生产 工具、生产关系甚 至全部社会 关系,而且由于其基于 开拓市场 的需要,使得整个世界 开 始 走 向一个联合的整体。所 以,资

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篇6

1、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2、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 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

3、资产阶级的这种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相应的政治上的进展。它在封建主统治下是被压迫的等级,在公社里是武装的和自治的团体,在一些地方组成独立的城市共和国,在另一些地方组成君主国中的纳税的第三等级;后来,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它是等级君主国或专制君主国中同贵族抗衡的势力,而且是大君主国的主要基础;最后,从大工业和世界市场建立的时候起,它在现代的代议制国家里夺得了独占的政治统治。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

4、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

5、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

6、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7、在资产阶级看来,它所统治的世界自然是最美好的世界。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把这种安慰人心的观念制成半套或整套的体系。它要求无产阶级实现它的体系,走进新的耶路撒冷,其实它不过是要求无产阶级停留在现今的社会里,但是要抛弃他们关于这个社会的可恶的观念。

8、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读书感悟:

一个半多世纪以前,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以其无比巨大的理论威力、思想锋芒和战斗精神令西方统治阶级发抖。当怀着崇敬的心情阅读了这部《共产党宣言》,我的感慨很深。这部有着深刻历史意义的宣言,不仅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对立和斗争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即使是在今天,对我们分析和理解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局势仍旧有着深刻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可以说,马克思、恩格斯创造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改变了世界格局,也改变了中国的革命路线,为中国革命指引了方向,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共产党宣言》正文分为四个部分:资产者和无产者、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共产党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它明确指出迄今一切社会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详细论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形成和各自的特点,继而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指出了无产阶级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宣言详细的概括了资产阶级的起源,发展,用辩证的观点指出了资产阶级起的积极作用,包括反对封建,追求自由,开拓世界市场,极大的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指出,资本主义其固有的缺陷和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它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把财产重新聚集在少数人手中,使得阶级矛盾日益突出,越来越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而无产阶级作为资产阶级的对立阶级,也日益显示出其特有的先进性,他们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和他们的存在同时开始的;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个人利益,因为他们没有生产资料;他们通过机器化大工业和历次革命活动的到了锻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其革命的目的必然是为了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最终解放全人类。

在共产党宣言里,我们看到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的揭示笼罩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上的面纱,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这种赤裸裸的金钱至上、利益主义,直到今天,仍然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流思想,就像一句话仍然流行一样:资产阶级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有的只是永远的利益。这种尔虞我诈的资产阶级思想,在战争中暴露无遗。从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到现在的伊拉克战争,是资产阶级疯狂掠夺,资产阶级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整个战争中资产阶级的各种丑恶的嘴脸一览无余。

通过严谨的分析,详细的阐述,宣言让世界上各国无产阶级看到资产阶级本质和弊端,明确了自己的地位和使命,促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为自身乃至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能有这种深刻的认识,能对资产阶级有如此深刻的剖析,与他的个人经历是分不开的。马克思一生清贫,历尽苦难,识破了资产阶级丑陋的嘴脸,用自己的思想,拯救了全人类。

纵观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总是从野蛮一路走来。资产阶级的发家史,也是一部无产阶级的血泪史。资产阶级正是在通过建立海外殖民地和在国内的圈地运动,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这种积累是建立在无产者的血肉上的。因此,在资产阶级的发展过程中,斗争从未停止,因为矛盾始终存在。这个矛盾,就是因为资产阶级无情的占有了工人的剩余价值。

今天,我们学习《共产党宣言》,重温150年前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真理两个不可避免(即两个必然),仍具现实意义。我们坚信《共产党宣言》所揭示的两个必然是真理,并为之奋斗。结论正如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巡谈话所点明的: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读共产党宣言 篇7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一):

怀着无比崇敬的情绪,我读完了《共产党宣言》这本不朽的伟大著作。虽然我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在各种文章中看到过“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等《共产党宣言》中的名句,但我对这些话的含义,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却不了解。此刻在完整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后,我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列宁在1895年评价《共产党宣言》时说:“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礼貌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可见《共产党宣言》对推动世界历史、哲学发展的重要作用。即使在生产力高速发展的这天,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仍然是十分重要的。

《共产党宣言》的第一部分向我们介绍了资产者和无产者,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是全文的基础。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并且向我们阐述了社会主义将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资产者彼此间日益加剧的竞争以及由此引起的商业危机,使工人的工资越来越不稳定。机器的日益迅速的和继续不断的改良,使工人的整个生活地位越来越没有保障;单个工人和单个资产者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具有两个阶级的冲突的性质。”则向出国留学网解释了资产阶级必将与无产阶级发生阶级斗争的原因。马克思基于科学理性的决定使他敢于预言:“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这极大地增强了我们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信心。

《共产党宣言》的第二部分是对无产者和共产党人关系的全面解释。这一部分向我们阐释了共产党人坚持的是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并且要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目标。共产党的理论是“消灭私有制”,并且还要使各国无产者联合起来,加速资产阶级统治的灭亡。

而《共产党宣言》的第三部分则有力地批判了各种“伪社会主义”,揭露了“反动的社会主义”、“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丑恶本质,并分析了它们出现的历史条件。这一部分向全体无产阶级展示了“伪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也避免了无产阶级受到其他阶级反动宣传的蛊惑,有着很好的舆论导向作用。

《共产党宣言》的第四部分阐明了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动党派的态度,证明了共产党人对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的决心,也向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发出了革命的呐喊,鼓舞人心。[由整理]

历史雄辩地说明,没有《共产党宣言》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的这天。马克思主义之所以穿越一百多年的时空依然活力四射,是因为它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在实践中不断被注入新的活力。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文版序言中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我们作为祖国新一代的建设者,应当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理想,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我们要不断追求更加有好处的生活,坚定信心,相信我们期盼的共产主义的明天必须会到来,相信我们的世界将变得更加完美!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二):

作为一名大学生,尽管学习过许多党的知识,但提起《共产党宣言》,我却是一无所知。本学期,老师推荐了这部著作,回到寝室之后,我就从网上下载了一本到手机中,虽说篇幅不是很长,但我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才将这本《共产党宣言》读完。下面来谈些感想。

首先,这本《共产党宣言》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其关于资产阶级的论述,可谓是一针见血。

“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从资料上看,《共产党宣言》提出共产主义是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是大势所趋。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提出了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以来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个历史包括一系列发展阶段,此刻已经到达这样一个阶段,即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下解放出来。《共产党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在当时具有局限性的社会乃及世界中,《共产党宣言》大胆的预言了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灭亡的必然性,这个,也是当时的其他著作所无法做到更无能做到的。因为应对迅速盛行起来的资本主义和刚开始发展的资产阶级土地所有制,人类根本无潜力相信这个断定,也许,他们会认为,这但是是一个永不会实现的预言。然而,以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一向到我们这天的社会主义社会,不难看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所在。我们把社会主义社会驾御在资本主义之上,可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最终还是会被社会主义甚至共产主义所代替。所以,《共产党宣言》拥有了准确的世界发展分析潜力。

从哲学指导思维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贯穿了整个《共产党宣言》的始终,透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分析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了阶级和阶级斗争,个性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以及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另外,《共产党宣言》公开宣布务必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表述了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她认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务必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地进行巨大的社会改造,进而到达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在最后,《共产党宣言》庄严宣告也是最让我热血沸腾的两句话:“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同时认为纲领的理论是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说“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不就是强调我们看待事物是需要观察其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的,我们的认识需要不断的更新,创新和与时俱进。时代不断发展,我们需要随时随地的发展自己的认识,用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和看待世界,创造世界。

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社会主义新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及一切旧社会的根本性标志。资本主义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金钱关系,淹没在利己主义的冰水之中。要充分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伟大目标,不仅仅要消灭一切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象,而且要消灭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还要使社会的每个成员都能受到良好教育,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都极大提高。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人与整个社会之间的利益才能到达高度一致,社会和谐才能到达最高境界。那时,“让别人的生活由于你的生存而更完美”,将会成为每个人的生活信条,成为普遍的社会现实。

但是要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十分漫长的历史过程。我们就应认清自己使命,洞察各种资本主义现象的本质。我们就应看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息过。只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表现为新的形态而已。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比较落后,改革给我国的发展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们要坚定信心,不被当前世界形势和资本主义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更不为社会主义的现状而动摇。我国目前最大的困境就是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只要我们坚持走下去,未来必将是完美的。无论处于何种环境下,我们都务必坚守心中的理想,着手此刻,憧憬未来。正如破茧成蝶,任何完美结局的出现都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也是如此。那一天尽管很遥远,但必将会到来,不管别人怎样想,这是我始终相信的。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三):

《共产党宣言》又译《共产主义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由马克思执笔写成。1848年2月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1848年2月23日,正当法国二月民主革命爆发的消息传到英国之际,一本只有23页的小册子被运出了伦敦瓦伦街19号的一家不大的印刷所,这就是《共产党宣言》。这部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得里希?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伟大的纲领性文献。它阐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成为世界的主人的道理。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这部宣言从资产者和无产者、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和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这四个方面以历史为纵线、以世界为横线,进行了详细而深刻的论述,代表各国共产党人,公开说明了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以此对抗了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

这部宣言露骨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无耻罪行,揭露了社会上压迫与被压迫的现象及其不合理性,有力地回击了各反动派对共产党人的攻击。最后,这部宣言发出了伟大的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在为《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写的序言中强调:这部宣言的理论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它“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共产主义在实践中被不断完善,同时也不断向共产主义的实践注入新的活力。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一切社会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论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未来社会创造者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共产党宣言》成为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一个光辉起点。

在黑暗的旧中国,这个光辉起点的到来,浸透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智慧、勇敢和鲜血。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这些斗争的最终失败揭示,农民、资产阶级改良派都不可能承担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这次革命由于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未能改变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路在何方?这依然是中国志士仁人和先进知识分子苦苦求索的问题。

1921年7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旗帜,从此,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引,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28年艰苦奋斗玉汝于成,28年真理之火熊熊燃烧。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

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的时间,共产主义的“幽灵”在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化作喷薄而出的红日,蒸蒸日上……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关系是整个社会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终极原因。《共产党宣言》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就是强调: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要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必须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三代中央领导群众的正确指引下,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面向新世纪,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是对150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中国共产党80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

历史雄辩地说明,没有《共产党宣言》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的这天;历史同样雄辩地昭示: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必将指引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与时俱进,勇立潮头——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成为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源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丰功伟绩,有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和面貌,并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实践向世人昭示: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时代前进的步伐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焕发出经久不息的活力。

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之火,之所以能穿越150多年的时空依然光芒四射、璀璨夺目,其原因就在于:这一理论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理论品格;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所在。

在人类礼貌史上,有过许多传世名著,但没有哪一篇能够像《共产党宣言》这样牵动全世界最广大人民的心魄。这不仅仅在于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还在于它鲜明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为《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写的序言中强调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共产党宣言》发表后数十年间,马克思、恩格斯一向注意用实践检验自己的理论,在总结1848年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阐明了不断革命、工农联盟、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根据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发展了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从而使自己的理论不断丰富发展,成为严整的科学体系。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俄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理论上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胜利的设想,探索出了一条在俄国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推到新的阶段。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同一切从本本出发、照抄照搬外国经验的教条主义的长期斗争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原则,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从新的历史条件出发,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邓小平理论。

应对充满挑战和期望的21世纪,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巨大的新考验。正确应对国际国内的新问题,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完成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关键取决于党的建设。把握时代特征,顺应时代要求,站在时代前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运而生。

“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把进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务必具有的先进性集中概括出来,从根本上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大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继续开建立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根本要求。这样,就使我们党从根本上获得了新的思想武装。

追溯“三个代表”的渊源和它产生的时代背景,我们能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丰富,又是创造性的发展;是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代特征有机结合,与时俱进的光辉典范,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要求我们始终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在不断开拓进取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150多年风风雨雨,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精神、基本方法,也随着实践的发展,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持续着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应对变化了的现实,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思考问题,进行理论创新,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实践永无止境;在实践中探索真理、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同样永无止境;因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认识、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务必始终坚持、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时代条件的不断变化,社会生活的日益变动,个性是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对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对党的建设中遇到的新课题,不应当简单地找本本上怎样说的,而是要看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说原则,这就是根本的原则;要说标准,这就是根本的标准。

比如说,生产力的发展本身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落后了就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被先进的生产力所代替。就工人阶级的某一部分而言,也可能由于新的生产力不断出现,原先所联系的生产力变得落后了。为了从整体上始终持续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工人阶级的内部结构也就应随时相应地加以变动,不断地向更加先进的生产力转移。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也就应有不断前进的意识。

开拓,才有出路;创新,才能发展。一个执政党只有不断地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努力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才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创新是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精神,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反映。党的生命活力是与党有无开拓创新的勇气和潜力联系在一齐的。“三个代表”本身是创新的产物,处处体现出创新精神,其实质是要求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努力研究新状况、解决新问题,及时进行新的理论概括,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四):

《共产党宣言》之所以对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并让百年来的无产阶级奉为圭臬,必然有其独特的魅力。然而我认为《共产党宣言》在当代的重要性不仅仅仅在于它得出什么跨时代的进步性结论,因为序言中也提到“这个纲领此刻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更值得我们借鉴的是其中的思想方法与逻辑关系。它既有历史背景作为支柱,又联系当时的状况,真实反映无产阶级的状况。《宣言》一书引言简明扼要地说明了写作背景及目的。前两章是主要部分,阐述了基本观点。其中第一章介绍资产者和无产者的对立关系,第二章明确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的关系。第三章剖析各种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根源、阶级实质及危害性,并批评了空想社会主义。

《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的思想让当代的我们产生无尽的思考,其中主要阐述如下几大观点。

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观点。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能够简单概括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精神的历史基础,也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社会存在的状态决定了整个社会中大部分人的思想意识。第二章在批判社会生活中各种攻击、歪曲“共产主义”思想的错误言论时阐述了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这难道需要经过深思才能了解吗”比如我们和父辈们生活的社会背景条件完全不同,出生于经济高速发展年代的我们无法亲身体验过去的艰苦生活,也很难体会老一辈人对于节约、忆苦思甜等思想意识。

其次,“两个绝大多数”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并没有消灭阶级斗争,而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代替了封建社会农民和地主阶级之间的斗争。在

第一章中论述了无产阶级斗争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个性在第二章指出无产阶级斗争与以往阶级斗争的最大区别是“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活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这其实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思想。

再次,“两个必然”思想。第一章在分别考察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过程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过程、特点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之后,在第一章的结尾中说:“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就是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性和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再次,无产阶级政党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不就应是自发的、分散的斗争,而应是有科学理论指导的组织起来的斗liuxue86.争,也就是务必有无产阶级政党即共产党的领导。所以本书第二章的标题就是“无产者和共产党人”。因此这章一开始就指出了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纲领。《宣言》认为,共产党的性质是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共产党人与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主要是:第一,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第二,坚持目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第三,由无产阶级中最先进的成员和最坚决的部分所组成;第四,由科学的共产主义理论所指导。共产党人的最低纲领是组织和领导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最高纲领是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读共产党宣言读后感再次,人的全面发展思想。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角度阐述了社会发展的五个基本阶段。但马克思认为,社会的发展过程除表现为社会基本结构和构成因素的发展,还表现为人自身的发展变化。而且这两种变化是相辅相成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就多次阐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宣言》中延续了他们的这一思想,在第二章结尾谈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又一重要特征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共产的宣言》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它引领广大无产阶级走出愚昧,摆脱贫穷,唤醒本性,追求应有的利益。即便是生活在现代的我们,也不能忽略其重要性,更就应学习其思维逻辑的严密性。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五):

一觉醒来马列理论传欧传亚传世界,三生有幸镰刀斧子救人救国救中华!——题记

怀着崇敬的情绪又一次重温了这部我最喜爱的着作——《共产党宣言》,虽然篇幅不长,但是却资料详尽,好处深远。我读完《共产党宣言》,心中不由得感慨而激动。这部有着深刻历史好处的宣言,不仅仅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对立和斗争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在书中,句句发人深省且深入问题重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部心血,即使是在一百多年后的这天,对我们分析和理解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局势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仍旧有着深刻的借鉴和指导好处。

《共产党宣言》并非那般枯燥,其文笔也着实是不错的:文章逻辑之优美,资料概括之强劲,语言叙述之严密,让我觉得几乎能够把其当做语文文章训练来阅读;但或许因其性质的特殊,又让我不得不以更为理性的思维去分析其真理所在。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这句前言中所讲的,正是当时欧洲社会的普遍状况,所以正文的第一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便对“资产者和无产者”进行了分析讨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此作出了科学而理性的分析,任何的时代都有对立阶级的存在: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不论时代差异和阶级差别,他们都有共同的属性——压迫者和被压迫者。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社会各阶层以及政治经济状况的实地考察和详细分析,向后人展现了一幅清晰真实的社会现状图。所以我认为对于每一个信仰马克思主义和立志为社会主义奋斗的人而言,了解它是十分必要的。并且,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社会问题的客观性研究和描述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这是我阅读这本书所学习到的一个重要的心得体会。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客观地分析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同时,还肯定了资产阶级的历史用心性。资产阶级对于近代社会的促动作用,无疑是应当肯定的。这是一种严谨客观的学术态度。故在我们今后的学习或是生活中,都应当尊重历史,尊重事实。

《共产党宣言》的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了“无产者和共产党人”,文中的话语言简意赅,掷地有声:“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这些都成为我印象深刻的经典语句。透过严谨的分析,详细的阐述,宣言让世界上各国无产阶级看到资产阶级本质和弊端,明确了自己的地位和使命,促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为自身乃至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实现共产主义。

纵观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总是从野蛮一路走来。资产阶级的发家史,也是一部我们无产阶级的血泪史。资产阶级正是在透过建立海外殖民地和在国内的圈地运动,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然而,在资产阶级的发展过程中,斗争仍在继续,因为矛盾始终存在。这个矛盾,就是因为资产阶级无情的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在《共产党宣言》发表到此刻的一个半世纪多的时间里,人类历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生产力的长足发展和工人阶级的不懈斗争,当代社会经济结构和工人阶级的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63年前,当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以无比巨大的理论威力、思想锋芒和战斗精神令西方统治阶级发抖时,中国正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163年后的这天,社会主义中国昂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共产党以科学发展观的先进思想,迎之后世界变局的挑战……

从《共产党宣言》到科学发展观,浓缩了163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更显示着中国共产党90年奋斗发展的辉煌。90年旗帜高扬,从民族独立,到人民解放,再到国家富强,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90年与时俱进,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的四代领导群众,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引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上一篇:区志办开展小金库等问题专项的检查自查报告下一篇:北陈小学师德师风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