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交流材料

2024-10-03

教学交流材料(精选8篇)

教学交流材料 篇1

立足课改质量先行 凸显特色内涵发展

------冀州市第一实验小学教学评估汇报材料

冀州市第一实验小学是我市建校最早的一所市属小学。学校现有26个教学班,学生2019名,教师81名,占地63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303平方米。

我校以“和•雅”为核心打造学校特色文化,以“三个有利于”为办学宗旨,即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与快乐成长,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职业幸福,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围绕“在校六年,受益一生”的办学理念,以“美丽一小、实力一小、活力一小、魅力一小”为学校发展愿景,努力实现校园环境优雅靓丽、教学质量过硬有实力、师生身心健康有活力、整体工作创特色有魅力的工作目标。

我校坚持“面向全体、全面育人”。强化德育工作为首,拓宽德育渠道,突出德育实效,优化育人环境。以小红花、成长树等赏识教育活动为载体,班级管理改革成效显著。突出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导学卡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抓手,着力抓好师生“一主两翼”培养提升目标。教师群体“一主两翼”主要是“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为主线,以抓实校本教研开展好教学研究与课堂教学反思为双翼”着力提升教师素养与教科研能力;学生“一主两翼”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以经典诵读为主体,以写字教学与课外阅读活动为双翼”,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写字与积累的好习惯,以校本教材《经典润泽童年》为载体,开展了疯狂诵古诗及古诗韵律操活动。拓展语文学科的内涵与外延,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导航作用,实施“四加一”教学教研工作制。目前学校已完成省重点“十五”课题两个,四个衡水市级课题,其中一个课题被评为省“十五”规划课题一等奖。

学校工作获得了各级领导的认可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先后获“教育部科研兴教示范单位” “河北省创新教育实验学校”“河北省德育教育先进学校”“衡水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衡水常规管理先进”“冀州市教育工作、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学校等荣誉称号。

下面我按照评估标准的五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将学校教学评估工作向各位领导做如下汇报。

一、教学管理

1、管理能力

学校领导是全校师生的核心,是教学管理、实施素质教育的排头兵。其管理理念是否先进,办学思路是否清晰,业务底蕴是否深厚,将直接影响到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校的办学品位、发展方向和进程。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喊破嗓子不如作出样子”。我们以此为座右铭,时时鞭策自己,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因此学校领导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准确把握新动态,捕捉新信息,以新的教育理念为向导,努力做到先学习一步,先动笔一步,先

运动一步,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加以整理提练,在日常工作锁碎而繁忙的情况下,坚持多渠道搜集学习素材,广开学习之路,通过阅读各种教育书籍、杂志、上网浏览多种途径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和业务修练。我们学校班子成员每年都会从自己阅览的报刊中精选几十篇有关教学改革的好文章推荐给老师们共同学习借鉴。学校领导经常深入第一线听课、教研,两位副校长每周半天的校本教研几乎每次都会全程参加,共同与教师交流、探讨、解决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在参与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更加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思想,丰富了实际管理经验,提升了研究能力。

2、管理目标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首,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按照国家和地方规定均衡开设课程;并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组、年级组的作用,建立“教、学、研”一体的校本研修制度,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以保证课程的全面实施,每学期都制定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导处按计划督导、落实,保证各项教学工作圆满完成。

3、管理机制

学校全面落实课程计划,面向全体学生,开全开足课时,严格控制在校时间及课外作业量,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建立了《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了学校业务领导、教研组长、年级学科组长的工作职责,注重加强对教学常规的管理,积极推进高效课堂,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导学卡四环节”教学模式的推进,以学定教、问题探究、导学导练、当堂达标,突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实现了“教”与“学”关系的根本性转变,下面我们从课堂、学生、教师三方面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我们实施新模式以后的几点体会

第一,课堂因合作而精彩。新模式推进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逐渐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助、情趣共融的和谐氛围。课堂实现了五个转变:变以教师“讲”为主为以学生“学”为主;变以学生“听”为主为学生“说和做”为主;变学生的个体封闭学习为互动交流开放学习;变教师的讲堂为学生的学堂,教师由“演员”变为“导演”,教学实现了从“多讲”到“精讲”的过渡。

第二,学生因自主而发展。课堂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真正赋予了学生一片“灿烂星空”,师生的智慧在课堂上律动。每颗心灵都在飞翔,课堂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绿洲,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呼吸、翱翔,真实地去生活、学习、体验、探索、成长与完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团结合作意识、组织管理能力、自学探究能力、阅读写作能力、动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学生初步养成了质疑问难、独立思考、交流沟通、默契合作、善于总结、勤于反思、科学评价、赏识同伴等受益终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三,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工作常态中研究,整体素质、教学水平稳步提升,每周两个半天的校本教研我们开展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交流互

动,思想碰撞,观念更新,教师与课改共同成长。同时教师拥有了职业幸福感。

4、教务管理

学校的各个功能教室及仪器设备都有专人管理,并能充分利用;学校档案资料齐全,有反映学校教学研究、计划制度、教师评估、学校评估等学校教学工作全貌的档案资料。

5、学生管理

学校有一支爱岗敬业、责任心强的班主任教师队伍,学校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班主任老师的辛勤工作,为强化班主任队伍的管理,我们制定了《班主任职责》《班主任一日常规》学期初各班根据学校工作大事安排结合本班实际制订班主任工作计划和班级活动计划,按计划组织活动,定期举办班主任工作培训,每学期举办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师德报告会演讲活动,为强化班级管理,我们制定了《班主任量化奖励实施方案》《班级量化评比标准》,成立了班级卫生、纪律、课间操监督小组,每周一次评比活动,将评比结果张榜公布,并将评比结果与评比模范班主任、模范班集体及班主任津贴相挂钩,全方位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1)实施课改以来,我们学校最明显的两大变化就是教师理念的转化和班级管理的民主化。在班级管理方面,我们设立了班级管理平台,师生共同制定“班规班法”,实行分层管理.常规班级事务由班委及组长自主承担,班主任管理班干部及组长,组长管理组员,而由学生选举产生的"督导组"对班委及组长起着规范、监督、制约的作用。这样在班级中,全员参与,相互制衡,内外协调,有序运转.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权力彼此制约,而教师则处在一个驾驭、服务的位置上,完全从繁杂的班级事务中解脱出来。而且我们学校的课改工作与班级管理改革相辅相成,组组之间相互竞争,组员与组员之间互帮互助,小组“互助+竞赛”式管理模式,班级呈现出“各具特色,活泼有序、和谐共生、百花齐放”的蓬勃景象。

(2)以环境文化引领学生成长。我们学校校园文化体现了环境建设与安全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学校校本课程的同步。我们楼道文化北侧全部为班级文化,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南侧以校本课程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同步,每楼层一个主题,一楼为国学诵读系列,二楼为学习习惯养成和有关历史、地理方面的课外知识系列,三楼为行为习惯和礼仪常识系列,四楼为科技文化名人和高科技成果系列,我校每学期都在开学初开展 “让学校文化走进每一个孩子心灵”系列活动,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欣赏校园美景、品味名言警句、感受师生、生生和谐之爱,让这些文化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成为引领其健康成长的航标。

(3)抓主题活动,陶冶学生品质。我们学校的德育活动以感恩教育为主题丰富多彩,我们先后开展了“迎元旦送祝福”的自制贺卡活动,春节期间开展“感恩父母,与爱同行”道德实践活动,布置了“感恩父母”孝敬作业,在五

六年级中开展了走访冀州名人、成功人士及优秀高中生、大学生的社会调查活动。在全校每学期开展“评选十名最佳孝星”“百名优秀孝星”活动,还有清明节网上祭扫,以及观看邹越老师的《让世界充满爱》大型演讲片,并成功举办了四届感恩教育演讲比赛;我们学校连续多年获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荣誉称号,同时被省市命名为“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常规管理先进学校”。

二、课程管理

我校根据教育部课程设置方案和我省课程计划及本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学校学年课程(包括国家、地方、校本)实施方案,开足开全国家课程,根据我省课程实验计划和有关要求,有计划地开展地方课程,结合德育教育及学校各项活动的开展,开发了校本课程。我们学校以经典诵读为核心,按照一至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编写了六册校本教材《经典润泽童年》,一年级以《弟子规》为主,二年级以《三字经》为主,三至六年级以古诗词诵读为主,学生不仅从古典诗词中汲取精神和知识的力量,而且又强健了体魄。我们学校的学生背诵经典有两个特点,一是背诵与健身为一体,一二年级配合有手操,三至六年级配以韵律操,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寓教于乐,兴趣盎然。二是我们学生在校六年,能熟练背诵古诗300余首,学生背诵充分利用“三闲”时间,课前、课间、课余,每天课间,全校师生聚集校园诵读经典。古诗韵律操使经典文化与快乐健身融为一体,已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三、教学条件

1、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现有教职工83人,其中省骨干老师5名,市级骨干教师8名,具有小学高级职称45人,占专业教师总人数的79 %,并有78%的教师达大专学历,其中15%的老师达本科学历,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政治业务培训,教师无论年龄大小,职务高低,全员参加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师岗位设置及学科专业合理,能满足新课程全面实施的需要。前面我提到课改给我们学校带来的两大突出变化一是教师理念,二是班级管理。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老师们一是增强学习进取的意识,尤其是通过网络学习,优秀教师视频课、特级教师家园、教育博客等等都成为许多教师每天的必修课,二是赏识激励教育深入每一位教师的内心,“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一理念已成为老师们的共识,尤其是我校成长树、小奖状、小红花、小贴花的推广使用与班级小组积分融为一体,使赏识教育在我校全面铺开。

2、经费保障

学校有较充足的教学经费保障,基本能满足课程资源的开发需求、教学设施配备、教学资料、教师培训、外出学习、交流活动的经费需要。

3、教学设施

2013年学校在校园东侧新建1300余平米的功能楼,结束了我校功能室、活动室不足的历史,现在学校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阅览室、音美教室、微

机室、少科室等功能教室正在搬迁完善之中,室内各种教学仪器配备均按省标准配备,各功能室及室内仪器都能充分利用,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学校现共有微机160台,23个教室全部实现多媒体教学,教师微格办公,人手一机。每年学校投资万余元,对学校的楼房院落进行净化、绿化、美化。

4、教学资料

学校及时为教师购买教学必需的学科课程标准及教学用书、教学挂图及相关资料,学科教学、实验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所需的教具、实验材料、多媒体课件、光盘等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求。

四、校本研修

1、研修规划

新模式推进带动了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我们坚持“以研促教,以研育师,以研强校”的原则,实施“四加一”教研工作制,学校领导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形成了“领导带头,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制度约束”的教科研体系。近几年,我校大力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共承担省地市级课题十余次,其中《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低中年级作文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小学数学家庭作业优化设计的研究》《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在艺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研究》《小学语文随堂激励性评价的研究》《小学数学分层次的研究》及《小学生优秀品质培养策略的研究》《培养小学低年级阅读习惯的策略研究》八项省地市课题已通过各级专家的验收,其中省级课题获省二等奖。衡水市重点课题《促进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高效参与的研究》即将进行阶段性验收,衡水语文学科基地课题《经典诵读校本化的实践与研究》正在实验之中。学校要求全体教师人人有课题,人人参与研究,在研究中提升自我,发展自我,各年级组也更具自己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实际,开展了教师问题卡制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困惑及时记录于问题卡,并作为年级小组研究商榷的主题,如小组内不能解决或达成共识则上升为教研组或学校研究专题,有的成为年级组研究小课题,所以说我们的校本教研时效性很强,问题来源与课堂,来源于教师的教学实践,解决的是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教师参与积极性较高。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涌现了一大批年轻优秀的教师,在去年市举办的全省科学讲课大赛中,我校张琳娜老师作为衡水市唯一代表赴省参赛,获省一等奖,为我市乃至衡水市赢得了荣誉。

2、组织建设

为了使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建立了由校长担任第一责任人,副校长、教导主任任、教研组长参加的领导小组,并且将此活动放在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成为经常研究、反复探索的课题,同时明确了教研组长的职责和先进教研组的评选条件,大大激励了教研组长和组内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3、制度建设

学校每年暑假积极参加文教局教研室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其中包括理论培训、业务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学校每学期对教师培训四至五次,各教研组也要利用教研活动开展理论学习、教材探讨,理论学习笔记不少于10000字。各年级组对本年级本学科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探讨研究和集体备课,每学科每周半天的校本研训。通过学习,转变了教师的观念,学到了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及教学预设的能力。另外学校领导亲临课堂,参与听评课活动,并经常深入教师之中,一起探讨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三维目标的方法和途径。通过研究教学设计、课堂观察、课后研讨、行动改进、提高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主题研究

(1)以问题为切入点确立研究主题。在校本教研实践中,我们以解决课改实践中的问题为目标,鼓励广大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收集教学中的问题,确立研究主题,然后在年级组开展以课例为主的研究活动,活动流程为:提练问题——合作设计——教学行动——研讨反思,教导处做好宏观调控的同时,将重心下移到教研组,目前我校教研组基本上形成了提出问题、确立主题——收集资料,理论学习——集体备课,合作设计——课堂教学展示——教研反思,课后研讨——生成新问题的教研模式。本学期我们的教研主题紧紧围绕“导学卡四环节’的推进这一主线来开展,活动效果非常明显。

五、评价研究

1、教学考查

学校制定了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教师首先要从教学内容的组织、导学卡的设计、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技术的应用和专业水平的体现等方面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优势和不足的分析,这是自评;然后结合自己的教学不足,制定出改进目标和改进措施,每学期教研组或学校通过听课、评课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互评,主要从导学卡的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学生参与程度及教学效果等方面全面地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考查教师教学改进的情况,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目的。

2、教师互评

(1)建立了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以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为目的评价制度,用发展的眼光从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出勤、专业发展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建立了教师评估制度,每学期一次,把教师的教学评估作为教师工作考核、任用的依据和标准。

(2)每位教师每年都要制定自己当年的工作目标,如每月撰写教育、教学随笔各1篇;提一个有研究价值的教学问题;每学期听课不少于60节。每学年制定教学工作改进计划,每年至少要有两篇研究性论文(教育、教学各一篇)在市级以上报刊上发表或获奖。学校在年终考核中,根据获奖情况给予不同等次的奖励。

3、学生评价。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又建立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包括教师评、学生评、家长评。在学生评价上,我们为每位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开展了赏识教育和成功教育活动,学校专门设计印制了A4特色奖状、作业小小奖状、小红花,每位学生一棵成长树,设置了20种奖励果实,哪一方面有进步或表现好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果实,每周一总结评比,记入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这些激励措施的实施得到了孩子、老师和家长的一致认可,效果非常好;

4、命题研究。学校每学期对学生进行阶段质量评价,命题体现了以课程标准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我们在考评项目和方式上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核和培养,从语文学科的考评改革入手,加强写字、阅读、写作三个项目的考核,对学生阅读、写字以及写作能力的培养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各学科设置卷面分,卷面分由原来的5分制改为加减2分、1分制,最大限度发挥考试指挥棒的作用,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方面进行课题研究。

5、质量评价。学校每学期对学生进行阶段质量评价,学生学业成绩优良,办学效益得到上级和社会、家长的认可。

六、学校特色建设

1、抓好师生“一主两翼”培养提升目标,打造语文学科基地特色

着力打造语文学科基地特色。2013年4月份,我校被命名为衡水市学科教研基地校,结合我校实际,提出了抓好师生“一主两翼”培养提升目标。教师群体“一主两翼”主要是“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为主线,以抓实校本教研开展好教学研究与课堂教学反思为双翼”着力提升教师素养与教科研能力;学生“一主两翼”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以经典诵读为主体,以写字教学与课外阅读活动为双翼”,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写字与积累的好习惯,拓展语文学科的内涵与外延,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着力开展以打造高效课堂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改革。在这里我只谈一下我们在推进视频课方面的作法。常规听课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之一,但如果每年老师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这样讲过来讲过去收效甚微,再加上教师参加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又极少,为此,我校几年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优质高效资源促进教师学习成长,一是学校为全体教师定制听课网,上万节全国特级教师优秀教师视频课、讲座视频、全国赛课特等奖、一等奖授课视频供全体教师免费观看二是充分利用每周半天的教研时间,每位教师每学期精选一节自己认为最实用、优质高效的视频课供本教研组老师分享,这样下来每学期老师们能共同鉴赏特级教师授课视频15节课以上,我记得一位特级教师说过,用心研摩特级教师授课500节,即使不是特级教师也能赶上特级教师的授课水平,确确实实老师们反映这项活动对改进自己的课堂收获很大。

2、成立学校教师教学研究学会,该学会由业务校长亲自组织主管,教研主

任主抓,首批教师由学校精选业务基础较好、年富力强、善于学习的语数英三学科十名教师入会,重点开展业务学习、课外阅读、写作积累,规定学会成员每天不少于一小时用于阅读和写作,该学会成立以来。学习氛围浓厚,参会教师都说读书真是一种别样的享受,真是受益匪浅,随着学会活动逐步开展,学校将调整人员队伍,建立奖惩机制,让更多的教师享受读书的快乐,逐步壮大教学研究的队伍,自觉地参与到课改的行列,从而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享受从事教师职业的幸福。

3、抓好课堂教学反思工作。结合该校在师资配备上的实际情况,实行一至三年级、四至六两个学段小循环授课,也就是说学校每位教师基本上是每三年轮一轮,绝大部分教师教材内容比较熟,鉴于教师把大量宝贵的办公时间用于低效的照抄教案这一现实,我们对教师的备课、听课等实行分层次要求,要求每位教师必须有一套完整详细认真的备课本,然后在其上面在其上面做好二次备课、三次备课,做好批注、修改,将课堂教学的反思作为检查重点,以此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理论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在学生培养目标的定位上,首先是抓好经典诵读课题研究这一重点。经典诵读是我校的校本课程,在此基础上,学校充分利用小学阶段这个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拓展诵读内容,为每个孩子积淀人生的财富。做好校本教材的补充修订与推广,积极探索学生喜闻乐见、活动特色显明、效果利于推广的经典诵读特色活动,力求使经典诵读成为学校的特色与名片,5、抓实写字教学,要求全校师生全员参与。首先开展师生全员练字活动,定期开展评比、展评,我们将每周周一、周三下午守班确定为全校练字时间,确保每周一课时的写字课,全校师生伴着优美的乐曲享受写字的快乐。二是做好正确“三姿”(坐姿、写字姿势、握笔姿势)的引导与矫正,班班有写字姿势提醒口号,做好时时提醒与监督,使每个学生养成正确的“三姿”习惯;三是改进平时作业试卷批阅方式,推行“一次作业,两项评价”。一项是对作业正确情况的评价,按优、良、中、差等级进行,打在课题前面;一项是对作业书写情况的评价,以奖励2分、1分,减2分、1分制打分,“一次作业,两项评价”是一种由只重结果评价向既重结果又重过程评价的转变,是一项简单、实用、有效、持久的举措;四是开展学生书写水平A级认证活动,首期计划将有100名学生获得该项荣誉,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使全校师生的书写水平有明显的提升,达到从冀州一小毕业的每一名学生人人都能写一笔好字,人人有一个好的书写习惯。

6、大力推进课外大阅读活动。在高年级开设美文鉴赏课。每学期、每月、每周各位语文教师结合学期教学进度、单元训练重点及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学校微信、QQ群、校讯通等形式向家长推荐阅读书目,大力推广班级图书角这一高效实用的阅读形式,班级向学校图书室借阅图书,图书角向学生全面开放。提倡家长参与阅读活动,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定期开展“阅读小明星”评

比活动,通过课外阅读拓展以图文教学的内涵与外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实现阅读改变孩子人生的梦想。

落实“一主两翼”师生培养提升目标,打造高素质师生群体,让教师享受职业幸福,让学生快乐成长,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基,让教师和学生从课堂中、从经典中、从练字中、从阅读中感悟人生,享受学习,提升思想境界,陶冶高尚情操,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语文大课堂已成为该校领导和教师共识与不懈追求的最终目标。

下一步工作设想

1、进一步打造学校“雅文化”特色,学校已出版印刷了《雅文化教育读本》,从本学期开始在四年级开设雅文化教育课程,凸显学校“雅文化引领、精细化管理、内涵式发展”的办学目标。

2、设立班级特色奖。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设立这一奖项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学校的教师教学安排,一般一名老师跟班三年,我们想每位教师三年坚持让本班学生做一两件学生受益终生的事情,足以影响孩子的人生。所以我们的做法是在学校安排的经典诵读、写字教学、课外阅读三条腿走路基本特色的基础上,各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师个人特长、爱好,每位教师至少有一项特色项目,如写字功底好且爱好书法的老师耿福义、孙烨君几位老师就以写字教学为特色,重视课外阅读和自己酷爱读书的李香平、张淑静老师就以课外读书为特色,吴俊红老师从接四年级班开始,每天一至两个成语故事,按学号人人登台讲故事,全班积累,现已积累成语近200个,三年估计学生能积累成语2000个,还有的老师每周三句名人名言,一年100句,三年300句,还有二(4)班从一年级入学开始抓写字姿势,现在全班学生基本都能掌握正确的握笔和写字姿势,这些虽然试卷上没有这样的考题,但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老师的能力是有限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教师都去做这些事情,所以我们就想通过特色奖之一评价导向,让我们的小学教育回归理性与本位,在兴趣培养和习惯养成给学生更多的的引领。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谋划推进中。

总之,教学评估工作的开展,必将对规范我校的教育教学行为、鼓励我校进行教学管理、校本研修制度的建设与创新,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将以这次教学评估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领导,调整工作思路,更新管理理念,再接再厉,进一步推动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为学校的腾飞和发展,为振兴教育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教学交流材料 篇2

1.重视教材材料, 以材料链接知识

纵观近三年全国不同地方的历史高考试题, 我们不难发现, 文字史料、图片史料、图表史料等被广泛地作为考查学生历史知识、历史思维的重要途径。虽然高考试题的材料新、情境新, 但万变不离其宗, 考点的落实依然要依托教材。不同版本的教材各有特点、各有千秋, 但总体来说编写都十分严谨、权威, 引用的大量文字和图表材料都是精挑细选, 这些材料正是学生串联知识点、理解分析历史现象的重要载体。教师不应忽视这些材料, 而应在教材材料的基础上, 分析研究, 拓宽延伸, 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消化、理解。如果能从高一年级开始, 教师就能进行这样的材料教学, 那么学生便会扎实地学习历史知识, 从而不会感到学习上的过重负担。

2. 精心选取材料, 恰当使用有效材料

在历史教学中, 教师应注重对历史材料使用量的把握, 不能揠苗助长式地给学生设定过高目标, 否则易使学生疲劳甚至厌恶, 导致事倍功半。教师应把握好材料的难度, 少而精地选择指向性较为明确的材料, 有层次地设置不同的难度问题,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由浅入深地掌握历史知识。例如, 阅读材料一并回答:

材料一……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 隋唐宋为“第二帝国”, 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 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 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 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 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 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 有哪些主要变化?

(2) 结合有关史实, 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运用全球史观, 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3. 以问题为核心, 根据材料创设问题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材料的最终指向是历史知识, 高考对历史知识的考核也主要是通过围绕材料创设问题来实现的。教师结合材料创设出具有针对性、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 才能促使学生深入解读材料文本, 养成深入思考问题的习惯, 从而更准确地把握材料背后的知识体系。例如,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

材料二顾炎武是清代学术的开山之祖……他一生激烈批评空谈心性、剿说玄理的虚芜之论, 坚决反对雕琢辞章、缀辑故实的无用之学……他主张以“修己治人之实学”, 代“明心见性之空言”, 强调学问不仅要修诸身心, 更要达于政事。

——魏长宝《顾炎武与乾嘉学派》

材料三清代学者对丰富的中华文化遗产重新做了评估和整理。但没有建立什么新的思想成分, 或者说没有创立审美重要的哲学学派。他们是中国文化的勤勉尽心的解释者和整理者, 但不是创造性的建设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第六版

材料四王国维在提到龚自珍、魏源所代表的学术转型时, 就精辟的概括说:“龚魏二氏实际上承乾嘉专门之学, 而有清初诸老经世之志。”不过, 从根本上说, 他们……体现了一种新的学术追求。

——《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1) 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明末清初、清中叶、鸦片战争前后三个阶段的学术思想发展的特征, 他们在思想发展史上面临的共同阻力是什么?

(2) 材料四中的“新的学术追求”具体含义是什么?请简述其背景。

4.多角度考量, 有效组织适宜答案

高中历史材料教学的最后环节就是组织答案。在这之前, 学生已经对材料进行了详略得当的阅读, 并且针对问题的提法, 已在心理层面生成了粗糙的答案。很多历史教师认为学生只要读懂了材料, 那么答案的最终生成便无所谓。可是, 即使材料读得十分透彻, 但多数学生却依然不能获得高分, 就是因为没有恰当地组织好答案。教师应引导学生概述材料内容, 分析材料的知识指向, 全面、系统地分析问题;指导学生看清题目分值, 做好采分点的分配, 依据分值的多少组织答案;训练学生规范答题的能力, 教会学生使用准确、凝练的语言正确作答。只有这样, 学生最终落实到笔尖的答案才能适应高考考查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周振波.中学历史材料教学与研究[M].济南:济南出版社, 2002.

参悟———凸显材料教学价值 篇3

在“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两位教师都运用了材料教学。两位老师课堂容量相当,教学思路大致相同,但教学效果却有着明显差别。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材料的选择和处理。

一、材料要有“参”的价值———典型

在介绍“林则徐、魏源的开眼看世界的背景”这部分内容时,两位老师不约而同地选择补充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教师甲使用了大段的文字,给人的感觉比较繁琐。究其原因,甲教师在材料运用中呈现两个问题:其一是教学中材料运用不够精简,如材料一中的文字材料和图片反映了同一问题,但教师甲却两者都用,有罗列材料之嫌。其二是对材料展示后设计的问题没有切实的结合材料和主题内容,有点浮于表面,没有点中要害,关注重难点。

而老师乙使用两则图片,反映了“开眼看世界的”时代背景,让人感觉轻松、利落。两幅图片充分展示了近代的时代特征,让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学习热情高涨。

通过两个材料的处理我们应该考虑到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运用材料教学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时间因素,文字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到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学生的兴趣。生涩难以理解的材料运用于上课,学生读不懂,也难以发挥其功效。即使是简单的文字材料运用于课堂,也要精炼、直观。降低重要历史概念的难度,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悟。因此,历史课堂教学中材料选用一定要典型。

1.趣味性。课堂教学中,我们使用最多的往往是文字材料,而文字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到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学生的兴趣。生涩难以理解的材料运用于课上,学生读不懂,也难以发挥其功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对文言文中的个别生僻字加以释义,或者选择一些史料故事等阅读材料呈现给学生,使材料既具有趣味性,又能够使学生感悟。使历史课堂鲜活,有深度。

2.多样性。实实在在、生动有趣的材料可以激活历史,更有助于学生感悟历史。单一的文字材料往往不能满足历史课堂教学的需要。除文字材料以外,图片、表格甚至是音频视频都可以作为特定的史料。数据表述转换成图形图表,促进学生读取信息,培养学生观察、对比、分析能力;漫画等方式的出现,使历史课堂更具有鲜明个性,更能激发学生思维。

3.针对性。历史教学内容丰富,历史材料更是繁多。历史课堂教学不能简单罗列材料,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选取材料必须依据课标,紧扣教学重点、难点,揭示教学主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核心概念,感悟历史。结合材料设问时,要紧扣重点,瞄准课堂教学的靶心。使历史学科趣味性和深度相互撞击,促进学生思维火花迸发。

二、材料要有“悟”的可能———理解

1.取材释疑。讲解“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这一内容时,两位老师都选用了材料。教师甲引用了康有为的:“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于光绪十七年刊行,他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把东汉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传统经典宣布为伪造的文献,有利地打击了守旧派“恪守祖训”的思想。

该设计通过材料展示了康有为的核心思想和宣传其思想的方式和特点。加深对教材中康有为思想特点的理解。使学生深刻理解该思想特点。教师甲的两段材料梯状展示,通过材料分析抽丝剥茧,设问逐层深入,康有为思想特点以及该特点产生的原因的呈现水到渠成。

教师乙引用的材料是:“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他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教师乙运用的材料抽象,这一段反映康有为思想特点的话艰涩难懂,学生很难心领神会。教学中我们使用材料教学要对于历史课堂教学中艰深难懂的概念、理论,选择材料帮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使课堂活跃,有助于学生自己感悟历史。使用材料慎思审问,用之得当。对于所用材料要深入浅出,降低核心知识难度,加深学生的理解。

2.因材感悟。维新变法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又是一次爱国主义运动。如何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呢?两教师运用不同的方法。教师甲运用谭嗣同的话显示其“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无奈,“死得其所”的悲壮,体现了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敢为人先的奉献精神,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同时,国民的无知的围观反映了思想的滞后,使学生感悟到:光变革制度无法改变中国,促使国人觉醒成为第一要务。使历史课堂生动鲜活,更能够激发学生情感,产生共鸣。

交流材料--作文教学 篇4

大家好,我是来自金丝峡中学的吴琼,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坐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中考语文复习工作,今天要跟大家交流的谈不上什么经验,只能算是我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的汇报,希望能得到在座各位老师的指正,从而使我能有更大的进步。

1.将作文教学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作文教学不应是孤立的,每个人在学习语文时都遵循一个循序渐进的原则,总是有一个识字——组词——造句——赏析——作文的过程。因此,作文教学应以每一堂语文课为基础,将作文训练渗透在每一节课中。

(1)我们在讲课文遇上某文某段某句极好时,总是有意识地将它引申到写作上来,以求从语言艺术与语言技巧方面提高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极佳的抒情散文,他的笔下,选取对父亲背影进行深刻的细节描写,从而表现对父亲的深情。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通感,调动了各种感官如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等,将百草园中的景物描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致。写这样的文章有相当的难度,我们的学生在写这样的文章时,常常显得空洞而没有内涵,虽然也在大量地抒情,“我爱??”“我喜欢??”“这是多么??”,可是读起来总是觉得轻飘飘的,没有力度。所以在讲这些课文时,我们便可有意识地将它引申到写作上来,让学生试着用这些方法去写人状物,学生果然大有收获。

(2)范文引路。在现行教材中《羚羊木雕》、《社戏》、《阿长与山海经》等,都是优秀篇目。这些文章无论是语言文字上,还是在结构安排上,也无论是在谋篇布局和写作方法的运用上,都是学生写作练习的范例。我们在教学时有意识地从写作角度与学生认真而反复的学习,对文章进行深入细致地剖析,引导学生捕捉写作思路的同时,力争使学生直接感受到写作文并不难,从而树立起写好作文的信心。这样的机会是非常多的,我们看到一篇好文章、一首好诗,或听到一首好歌,都不免会有所感悟,将这种感悟说出来,与学生共享,彼此的作文水平都能上一个台阶。

2、作文复习贯穿整个复习过程。每一个星期进行一次写作训练,在写和评的专题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作文指导重点放在记叙文的写作指导上面,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审题,正确地选材、立意、结构文章,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为文章的中心服务,板书正确,字迹工整,为良好写作打下基础.3、上好作文专题辅导课。从审题、立意、选材、布局、首尾等几个方面进行强化指导训练。让学生明白,一篇好的作文要切题,要有真情实感,要有一个深刻鲜明的立意,一个新颖的选材,一个精巧的布局,一个精彩的开头,一个完美的结尾。虽然不能做到十全十美,但一定要有亮点。每次作文批改时,我会专门选取一个角度来批改,比如这次我着重看开头和结尾,下次我就会着重看主题的表达,再下次我就着重看语言是否优美,是否具有真情实感。以此来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专项的训练和指导。

3、上好写作训练课。第一轮复习中,围绕常见主题如情感、成长、品德、感悟等,精选作文题当堂写作,要求一节课要完成600字以上的作文,强调书写规范整洁,只有这样,优秀作文才可能被阅卷老师发现。以正规的作文纸来练笔,这样多次训练后学生比较容易控制字数,也会习惯注意卷面要求。找一些典型的写人、叙事范文,引导学生分析,从审题立意、选材等入手进行详细评讲,让学生拿到题目不盲目下笔.举出一些作文内容,适用于哪些题目,让学生作文不离题,基本能找准方向,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4、上好构思训练课。学生作文普遍的困难是不知道如何打开思路,不知道写什么,审题容易出现偏差,加上第二轮复习中,学生各科学业负担重,布置大作文既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又不能保证学生完成的质量,因此我们主要采取提纲式的作文训练,要求先写出中心和选材,结构框架,再写出开头和结尾段,这样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作文题,加强训练审题立意选材的能力,强化首尾点题扣题的意识,提升写作能力。其实我经常会对学生说,可以先别想着写,就先想想,对于这个题目,你有什么要说的,可以同桌之间或者小组之间互相说一说,说完之后,列个提纲,然后再写,你说的越有意思,别人越爱听,就越是好作文。

5、重视作文整理,建立自己的资料库。重视基础知识及写作素材的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基础知识的积累,学生可通过教师课堂的讲解来学习、掌握,更重要的是教师应督促学生在课余时间从报刊、杂志、文学作品、广播、电视、网络去接触、熟悉各种文学文体,了解各种信息,以增加自己的积累,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自己的习惯,在潜移默化、点点滴滴之间训练自己、提高自己。指导学生平时要学会积累,养成多读书,勤做笔记的习惯,努力把自己所读的文章的好词、好句乃至好段,好的开头、结尾摘录下来,将报刊上的热点问题的经典评论收集起来,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语汇素材也就不知不觉的丰富起来,逐渐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有时候我会在自习课和课外活动时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放《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之类的节目,也会让学生自己将喜欢的部分比如开场白的优美段落摘抄下来,通过这样的积累,学生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适当的情境中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点燃起创新的火花。

6、分层次指导。教师可以为部分优秀学生量身定制文体,扬长避短。中考迫在眉睫,如果整齐划一地要求学生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克服作文中的弱点,不太现实。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写作特长,为学生选择最擅长的文体,如有些男生知识面广,思想较一般学生深刻,对事物有独到的见解,那就指导他写好议论文;如有的女生感情丰富细腻,文笔优美,那就指导她写好叙事性的记叙文;有的学生人物描写很出色,那就让他在人物描写上多下工夫,指导他在作文审题时,选材尽量靠近写人。而对于成绩中下的同学来说,就是要求他们老老实实写好记叙文,尽量将文章写具体写细,能把人或事件完整地交代清楚,会扣题写作就行了。

纵观几年中考作文命题变化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作文命题正朝着“命题生活化,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热爱读书,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理解他人”的角度发展,写作的内容在不断扩大,写作的题材从学校生活走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写作的形式由单一走向多元化.在最后阶段学生要自觉主动多读书看报,开拓自己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涉猎名家作品或课文中指定推荐的中外名著,并学习别人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为写作积累素材,补充新鲜血液.在写作中,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大题化小,以小见大,学会“一滴水里见阳光”“半瓣花上说人情”;善于联想,张扬个性.让文章体现出真挚的感情,丰厚的文学积淀,做到文质兼美,富有生活气息.另外还要教育学生明白作文要取得高分,还是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那就是包装.书写规范整洁,不用涂改液,不乱涂鸦,博得阅卷老师第一印象分.拿出浑身解数看家本领,开好头,结好尾,博得阅卷老师愉悦慷慨分.绞尽脑汁搜肠剐肚引用名言警句、睿智心语、时髦新词入文,博得阅卷老师耳目一新欣赏分.张扬个性,敢于冲破传统规则,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博得阅卷老师怦然心跳震撼分.总之, 如何搞好作文复习,是一项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去研究和探索.只要我们一切为学生着想,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扎扎实实搞好语文复习,相信学生的语文能力一定会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以上是我在作文教学中一点浅显的看法,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多多加以指导,谢谢大家!

吴老师,首先对你辛勤的付出表示感谢!提出以下建议: 1.增加学校作文是如何修改、讲评的; 2.学校在提升学生整体写作做了哪些具体的探索:如作文竞赛、展评,演讲赛等活动; 3.在中考复课阶段,如何搞好应试技巧的训练;

(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篇5

——如何让学生写一手好字刘文丽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教学的基础,教会学生写字很容易,但是怎么教他写一手好字却不容易,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简单谈一谈,仅供大家参考。

一、重视正确书写姿势的养成正确的坐姿可以简单总结为八个字:头正、肩平、身直、足安。正确的执笔方法,应采用三指执笔法。具体要求是:右手执笔,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别从三个方向捏住离笔尖2—3厘米左右的笔杆下端。食指稍前,大拇指稍后,中指在内侧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依次自然地放在中指的下方并向手心弯曲。笔杆上端斜靠在食指的最高骨处,笔杆和纸面呈50度左右。执笔要做到“指实掌虚”,这样书写起来才能灵活运笔。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写字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意无意地改变书写姿势,或者头很低,或者拇指压过食指遮住了视线等等,此时我们一定要及时纠正。有的同学可能在入学之前就已经养成了不良书写姿势,无论老师怎么纠正他都很难改正,我建议大家只要书写时他在你的视线之内,我们就尽可能地多提醒他,尽量不让他在校内养成那样的坏习惯,这是我们的责任所在。同时,也可以和家长进行沟通,让他们在家督促。

二、注重教师的榜样示范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学校里,我们的字写得好坏,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态度和热情。教师是学生的重要模仿对象,我们的示范作用特别重要。要让学生写规范字,首先自己就要注重写字,写好字,写规范字。平时的课堂板书,批改作业,我都要展示给学生一个个端端正正的汉字。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写字“榜样”,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有时,我想偷懒都不行,因为学生会随时给我评价的。有的老师可能会遗憾:自己的字写得都不够美观,无论怎么教,学生的字也不会写好的。我想告诉大家,只要我们想教,就一定能教好,如果连我们都没有信心,怎么去教好学生呢?有句话说得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谁能保证你的学生中将来不会成就一位小小的书法家呢?

三、加强方法指导,掌握书写规律

(一)认识和学习基本笔画的写法,打好独体字的书写基础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认识笔画和学好笔画的写字的基础。认识和掌握几种基本笔画又是基础之中的基础。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初学写字难度较大,基本笔画的书写我们不能要求太高,但是必须要有一个底限。这个尺度我们一定要拿捏好。可以在学生逐步的书写过程中加强基本笔画的练习。

一年级上学期要求学生掌握近百个独体字的写法,这一百个字的写字教学关系着孩子们的书写命运。对这些字的书写要点我们一定要弄清楚,比如:“木”字的撇与捺书写时一定要对称,并且不能和竖画一样长(在合体字中也是这样);“不”字的撇画要从横画偏右一点儿起笔,竖画要在对着横画的中间起笔,撇画与点画要对称;“也”字的竖画应在横的三分之处穿过,而且要比折画稍长一些,最后一笔在横画的三分之二处穿过„„总之,每一个字的每一笔的位置、长短,以及笔画之间的相应关系,我们都要心中有数。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观察,一起总结,一起比较,我们必须手把手地教,让学生一遍遍地练,只有这样,才能把这些汉字的书写基础打好、打实。此时,可以适当地摹临结合。认真临摹,将所掌握的书写技巧内化为自己的素养。一节课所临摹的范字不要求多,三五个即可,但一定要认真练写,要尽量写好,尽量消化。在实际教学中要因人而异,有的学生书写基础好,也可以不进行这项练习,用心就能写好字。

进行这部分汉字教学时,我做得最多的就是言传身教。可能是我的示范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可能是我的鼓励打开的孩子们渴望书写的大门,大家对写字的兴趣之浓是出乎我的意料的,我手把手地教他们写字时,每个孩子都会瞪大眼睛,认认真真地看,全神贯注地写。如果谁没得到我的指导还会给我提意见。我放下老师的架子,走到学生中去,我喜欢这样做,从孩子们那欣喜的眼神,我感受到了他们对自己的赞赏。

(二)掌握常见偏旁部首及结构的写法。

汉字的偏旁部首多数是由独体字构成,如木、火、月、几等。只要我们掌握了它们书写的规律,就会变得很简单。它们在汉字中处于不同位置时,笔画要有变化。“月”字在汉字中处于左右结构时,其笔画没有变化,如“朋、肚、肝”。而处于汉字的下半部时,它的第一笔由“撇”变成“竖”。如“有、青、育”。不只是这些,对于一些偏旁的笔画我们也要格外注意。比如:“木”作左边的偏旁

时,竖画应该偏右一些,这样留出空间书写右边的部分,“林”字就是这样。当“木”作字下边的部分时,竖画要稍短一些,留出空间给上面的部分,“梨”字就是这样。再比如:“心”字起点与卧钩呼应,中点不能陷与卧钩中,“闷”字就是这样。但是,在有些字中,中点必须陷于其中,“思”字就是这样。再比如:“灬”的写法:中间两点较小,各点注意呼应关系„„听起来有些复杂,只要我们备课时多用心,找到这些细节,对学生加以指导,字自然就规范了。

汉字中合体字占绝大多数,我们必须把基本结构书写规律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更好进行练习。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每部分的宽窄与高低(比如:“计”字左边窄而短,右边宽而长,首尾均不能对齐);上下结构的字要注意部件是上盖下,还是下托上(比如:“盖”字是下托上,托得要恰当,不能太过;“寂”字本应上盖下,但不是全部);半包围的字一定不要全包进去(比如:句、匀、司)„„当然,在书写每一个字的时候都要根据它本身的书写规律灵活教学。

部分书写规律仅供参考:

1、布白规律。汉字笔画之间的布白要均匀。一是纵向布白,如:

三、王、目等字中纵向横向之间留空分布要均匀,二是横向布白,如:川、州、册字中横向笔画之间留空分布要相等,三是斜向布白,如:乡多等字中斜向的笔画布白要均匀;四是综合布白,即既有纵向,又有横向或斜向布白的,这样,字的结构才会匀称、美观、有精神。

2、比例规律。例如:教学“皮”,在观察“皮”后,我让学生临摹,学生写出来的“皮”字,五花八门。有的把下面的“又”字写得太短,有的把“又”写的太窄,有的又写得太宽„„这时我将他们这些字在黑板上“公开亮相”,和书上的范字进行比较,并逐一帮助他们找到“病因”,指出“治病良方”。欣赏着自己的“杰作“,孩子们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比较之后的书写,效果令人满意。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领会,悉心模仿笔画运笔,熟练掌握笔顺规则,体会汉字的造型美。所以,老师要通过典型字例分析,指导学生掌握这一比例规律。

3、对称规律。汉字中应用对称,原理来结体的字不少,要指导学生掌握这个对称规律,汉字中对称的字有三种情况,一是有明显对称轴的,如“坐、小”等字中的竖、竖钩即是,写这类字时对称轴两边的笔画要力求对称或相对对称,二是部分有对称轴的,如“堂”字中的短竖即是,写这类字时,可以凭借这一短竖,力求把字写得重心平稳。

4、变化规律。要指导学生懂得笔画重复的,取势要变化,要写得有伸有缩,有长有短,如“参”字底下的三撇,要长短有别,部件重复的,要有大有小,有展有收,如“从、森”等字,写的时候,要做到变化有致,活泼生动。

„„

四、写字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1、是写前观察。这种“看”是写前的准备,写前观察越仔细,范字在头脑中的印象就越深刻,“眼”中的字变成“心”中的字,书写起来自然就准确、顺当。

2、是写中观察。这一步主要指导学生力求把范字点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看清楚,在书写时做到眼到手到,不要写一笔,看一笔。事实上,书写时笔画的起、行、止全凭眼睛的感觉行事。

3、是写后观察。即指导学生把自己写的字与课本田字格中的范字进行比较,重新审视自己所写的点画、结构、取势,找出不足之处,当即进行改正。学生在这样的比较中,就能不断提高观察力、审美力和书写能力。

老师在写字教学中,不能光叫学生“埋头”写字,要指导学生“抬头”读帖。这样,眼“读”越熟,心记越牢,手写才会越顺畅。

(二)重评价,多激励

要想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我们的肯定与评价非常重要。平时,我将学生写得好的字用红笔圈起来,更好的加上小旗或红星,中高年级这样对学生起到非常大的鼓舞作用。对于写得不够好的或写错的用圆圈标明,面对面的批改指导,要求学生认真订正。写字作业进行面批成效尤为显著。面批时要讲究方法,采取多鼓励的方法,面批时应准备纸和笔,对学生感到难写的字或笔画,当面演示给学生看,然后让学生书写模仿,再写几个范字让学生描写,这样进行面练,效果特别好,学生很快一改旧观。对写字作业的讲评同样很重要,通过讲评肯定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步、发展。

(三)练字要持之以恒

俗话说:熟能生巧。掌握书写技能离不开练习。因此,在加强写字教学时,除重视上好写字课外,还要特别注重坚持天天练习,我利用早晨、中午课前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写字训练。我规定内容让学生练字,内容不多,但要求书写认真、工整。每天由值日组长检查,我随时随机抽查。平时,不论是习字本、练习册还是作文等我的评价都有一项是书写分。写的好的同学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时间虽短,但效果很明显,学生对写字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整体书写水平比较稳定。

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篇6

五原学校

王遂玲

回顾自己多年 来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感觉并没有什么经验可谈,有的只是每 位老师都有的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严格的教学方法。教学工作包含 的内容太广泛了,以下是我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不 能称之为经验,算是与在座的各位老师共同探讨吧。

一、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由于我班学生基础较差,为了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 生的知识水平。比如,在书写方面,我要求书写整齐,字迹工整,并 努力克服错别字。对生字新词的理解运用,对近、反义词的积累等,我都逐一进行讲解或强调,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语文能力。

二、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 好处的。首先,我强调学生上课专心听讲,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然 后还要及时复习。还要着重指导学生学会思考。睡前回顾当天所学,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三、备好课,上好课 反复研读课文,摸清课文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弄清关键词语所 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清段落,归纳段意,把握中心思想。与以往相 比,我加强了“读”的训练,分层次、带问题的去读,收效较好。坚 持学前导读的设计,学文时目的明确。也渗入课外知识,提高兴趣的 同时锤炼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高考历史材料题有效教学 篇7

一、强调答题时要“表明观点”

答题时没有表明观点是许多学生容易犯的错误。没有表明观点, 答材料分析题时必然泛泛而谈, 不肯定也不否定, 不赞成也不反对, 笼统含糊, 不能切中要害, 失分就成为必然。

例如, 一道有关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材料题, 提出的问题是:“我们该以怎样的态度来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面对此题, 不少学生回答说,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既要看到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好处, 会加快国内的经济体制改革, 推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有利于扩大就业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也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 更多地扩大出口和更好地利用外资等;但也要看到经济全球化对本国经济所造成的冲击, 如随着更多的境外产品和服务业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的一些产业将面对更激烈的竞争, 特别是那些成本高、技术水平低和管理落后的企业会受到巨大的冲击和压力……洋洋洒洒写了一大段, 最后却没有表明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类, 或忘记了表明态度, 或不知道该如何去表明态度。又比如, 一道有关几则孙中山三民主义材料的题, 要求考生回答“应如何理解‘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之间的关系”。回答时许多学生都在“三民主义”的理解上大做文章, 说民族主义就是要推翻满清政府的统治, 民权主义就是要建立中华民国, 民生主义就是要平均地权等。但直到结束, 最后也没有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表明态度。

再如, 某材料题提供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 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 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 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 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 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 同时在旧大陆也很难出现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自由资本主义试验场地。同样, 没有把世界联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 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材料二) 据《环球时报》2005年8月24日报道:1992年, 正值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500周年纪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本打算将这天定为全球纪念日, 没想到这个提议遭到了许多墨西哥人的反对。墨西哥的印第安人还于当天举行了游行示威, 甚至砸掉了哥伦布塑像的一段手指。不仅如此, 许多土著居民坚决反对人们使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种说法。他们认为, 早在哥伦布之前, 他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每到10月12日, 就会有印第安人来到塑像前表示抗议, 指责哥伦布的到来给美洲带来的是痛苦和灾难。鉴于印第安居民的强烈反应, 美洲的许多国家都已经将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这一天定为‘种族日’, 意思是说在这一天, 美洲人的血统和种族都发生了改变。”材料后的问题是:“你觉得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利大还是弊大?”回答中, 有不少学生把答案写成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使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出现了大汇合, 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同时又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进行殖民扩张殖民掠夺, 给许多国家、地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说了一大段, 却没有表明自己的观点, 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 阅卷教师无法得知考生的观点, 得分自然就受到了影响。

针对以上情况, 教师在教学中要告诉学生, 解答材料题时一定要表明态度, 决不含糊, 以切中要害取得应有的分数。为此, 教师在复习教学中, 不妨挑出些典型例子让学生判断失分原因, 归纳结论, 以提升对解答材料题的能力。

二、强调答案不能“散”“缺”“乱”“虚”

学生在高考答题过程中, 不注意表明自己的观点, 答案往往会有“散”“缺”“乱”“虚”等问题, 以致丢分严重。

“散”是有损材料题得分的典型情况, 是学生在应考中常犯的毛病。主要表现为:答案要点不清晰, 形散神散;没有切中要害, 题目只要求答几个关键词, 学生却把它复杂化, 写成一大段, 写来写去, 最后反而没有抓住最传神的词, 从而影响了得分。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拿不准应该答哪几个字, 生怕答错了一分都没有;相反, 如果多写一些, 总会更好看, 而且也更容易挨上答案的边, 给阅卷教师的印象也会更好。殊不知弄巧成拙, 事与愿违。

“缺”是指考生的答案不完整, 丢三落四。每道高考试题都经过了专家的精心设计, 以准确考察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比如有些材料题设计的问题是要求依据材料作答, 而有些则要求依据材料, 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作答。如果考生没有把题目审清楚, 很容易造成答案不完整, 缺这缺那, 轻易失分。

“乱”是指答案逻辑不顺畅, 给人一种东拼西凑、东拉西扯的感觉。特别是对题目没有太多把握, 对材料也没有看懂时, 答案也会表现出这些特征, 没有逻辑性。一看到这种情形, 阅卷教师就知道该考生对题目没有把握, 只是胡乱作答, 给的分自然也就很低。

“虚”是指考生在答题时, 分析不深入, 言之无物。常常表现为答案泛泛而谈, 没能击中要害。这种情况出现, 通常是考生平时没有注意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 答题时只把现象重新叙述一番, 几乎等于没有作答。有的考生平时没有注意学科专业术语, 答题时没有使用, 自然很难言中要害, 分析不深入, 即使答出来的东西挨上了边, 也没有分量, 更无法精辟。

例如, 某材料题提供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 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 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 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 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 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 进行整体性研究, 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题后的问题是“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 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19世纪40至90年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要答好该题, 考生一定要注意时间, 即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前后这一段时间。如果答案内容超过了这一时间段, 写成随着西方殖民侵略的加强, 民国后期的民族工业纷纷倒闭破产;随着侵略的加强, 先进的中国人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制度到学习西方文化、全盘接受等等, 这样的回答对应的时间段明显不对;而说西方殖民侵略的加强, 按其思路下一句应写自然经济出现解体加快的局面, 而考生却把笔锋转向写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 答案很混乱, 答案中没有写到关键性内容, 有明显的“乱”“缺”现象。其实要答好这一问, 一方面要注意时间段, 一方面要注意层面, 即政治、经济、文化等几个层面, 答成经济上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洋务企业的兴办标志着中国近代企业的诞生, 民族工业开始出现;政治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逐渐加深, 产生了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 国门被迫打开;思想文化上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中体西用”和维新思想, 引进自然科学, 兴办新式学堂。如此解答, 才符合要求。

三、强调解答时的几个有效“步骤”

材料分析题虽然很难做, 但只要掌握了几个有效的步骤, 解答好材料题也不是很难的事。

1. 学会做记号

带着问题读材料时, 学会围绕问题在材料中每一个独立意思的地方做记号, 最简便的方法是打上一个勾。就像一个探险者第一次到达一片原始森林一样, 为了在后面答题时不至于迷路, 边读边做记号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尤其现在是电子阅卷, 题卷不会交到阅卷场, 考生可尽管放心地在上面做记号。

2. 寻找材料与教材的相关处

材料题的材料、问题都体现一个“新”字, 材料都不是来源于课本;形式也多种多样, 有文字叙述 (文言文、现代文) , 还有数字表格、柱状图、扇形图、曲线图、地图、实物图、漫画等多种形式的综合;要求考生在最大限度提取有效信息的同时, 还要能准确地解读、分析、评价图表所反映的内容;等等。但不管多新, 总与课本知识紧密联系, 如能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对照, 确认材料与教材的哪章、哪节相关联, 就能将材料与教材挂靠在一起, 挂靠准了, 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确了。所以考试时考生既要联系教材, 更要读懂材料, 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有的问题中, 材料只是一个信号, 一个提示, 正确回答需要考生具有相当扎实的系统的基础知识。

3. 关注设问与设问之间的关系

设问间的关系也有玄机。特别是递进设问类材料题, 每一设问逐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层层推进, 甚至下一设问是上一设问的直接或间接答案。若考生能借助并把握其微妙关系引导思维方向, 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由此表明, 材料分析题虽难, 但总会有解题的突破口, 出题是让学生解的。

4. 按问作答, 依分定值

根据具体要求回答问题, 不多答不少答。看清设问指向, 要求根据材料一回答的, 就不要把其他材料内容也答上。还有, 答题时要关注分值, 一般说高考材料题的分值的多少决定答题文字的多少, 基本上是一分一个要点, 不要在同一个要点上多浪费笔墨。同时, 在回答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史论结合, 论从史出, 实事求是, 一方面不要拘泥于课本, 材料仅以教材知识为背景依托, 答案一般在教材中没有或没有现成的文学表述;另一方面要准确辨别材料观点正误, 因为材料题所引用的材料多是原始史料, 难免带有封建史学家和资产阶级史学家落后史学观点的影响。必须拨开云雾, 去伪存真, 按照马克思主义正确的立场和观点进行辨析。

例如, 有这么一道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 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 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 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 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 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 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 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 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 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之后的问题是:“材料一、二对“民国”的评价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探索 篇8

关键词:建筑材料 课程 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a)-0079-01

《建筑材料》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工民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主要介绍各类建筑材料的基本组成、性质、生产过程、技术性能、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储运和保管及使用等基本知识。它为《建筑构造》《建筑结构》《施工技术》《建筑工程预算》等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重要基础。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材料的性能,准确地评定材料的性质,以便使学生能够掌握材料的选购、验收、保管、检测检验等技能,这些技能是今后从事施工员、质检员、试验员、材料员、预算员等岗位应当必备的专业技能。

1 课程的特点

(1)理论性强,实践动手少。建筑材料课程叙述性理论内容较多,计算少,实践动手内容少,看似道理简单易懂,但内容叙述平淡枯燥,再加上繁多的條文叙述及经验公式,往往调动不起学生学习兴趣,产生烦躁、厌学心理。

(2)内容多,学时少,系统性和逻辑性差。建筑材料课包括的内容很多,有材料的基本性质及水泥、混凝土、砂浆、砌块、钢材、防水材料、石灰、塑料、石材、木材、装修材料等各种传统材料的讲解,内容很多,但因为学时少导致很多实验课不能实际开设,而且各章节之间内容相对独立,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2 中职学生的特点

(1)文化基础较薄弱。目前,中职学生的成分较为复杂,既有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又有往届初、高中毕业生,以及具有初中学历的社会青年等。因为招生政策等原因,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相对薄弱。

(2)自控能力较差。中职学生平均年龄偏小,思想尚不成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及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差。

(3)缺乏学习主动性。不少家长把孩子送入学校的首要愿望是让老师看护好孩子,不惹事,不闹事,不出事就行,学习知识和技能则置于次要位置,加上多数学生学习基础差,导致多数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理论联系实践能力较差。建筑材料课内容多,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由于学生年龄小,逻辑思维能力弱,学生学完建筑材料后,不知道怎么应用,不能把各种建筑材料知识很好地应用于工程工作实践。

3 教学探索

(1)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改变以往的老师的课堂上讲、写、留作业的传统教学方式。主动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和“讨论环节”。例如:在讲了材料的基本性质后,设置问题,卫生间等多水房间墙体用什么性质的建材,建筑中有保温要求的材料宜用什么性质的建材等等。最后教师将学生们讨论的结果总结,使学生了解材料的物理性质与建筑工程的实际联系,掌握施工中应怎样正确选择建筑材料。启发式教学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已有知识来主动学习新概念和新理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

(2)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建筑材料课叙述内容多,理论教学内容繁杂,学生不爱听,而且也不易理解。教师要善于运用形象直观的手段教学,例如,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中的图片、动画、视频、声音等加强理解和记忆。如:烧结普通砖的泛霜是指可溶性的盐在砖表面的盐析现象,一般呈白色粉末、絮团或絮片状,又称为起霜。单纯的文字解释,学生也能理解,如果能够让学生看到实物或实物图片,则学生对墙面泛霜后是什么样子,墙面泛霜后对清水砖墙形象及结构有什么影响,不仅一目了然,而且理解记忆深刻。另外,教师也有必要带一些真实的建筑材料到课堂上,让学生去先看后讨论,学生会很兴奋,表现出强烈学习兴趣,会主动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介绍过火砖、欠火砖时,可以向学生展示实际样品,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倾听这两类砖的外观、颜色和敲打时发出的声音,就能很快掌握这两类砖的特点和区别,印象也会非常深刻。

(3)加强动手实践。中职学生的特点是活泼、爱动。利用这一特点,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实践。如:在介绍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评定时,可以先让学生看一段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评定的录像,掌握了实验步骤及实验要领后,再让学生自己动手按一定的比例配制混凝土,按实验步骤去测定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直观评定粘聚性和保水性,进而评定混凝土的和易性,使学生掌握实际工程中评定混凝土和易性的方法。

(4)采用工程实例教学法。教学时多结合实际工程讲解材料的特性、使用方法及效果、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等,这不仅是教学的客观需要,同时也可以避免课堂教学内容的单调、乏味。例如:在讲生石灰的形成时,若锻烧温度掌握不好,就会产生过火石灰和欠火石灰,过火石灰对墙面的影响就可以列举生活中的工程实例来说明。生石灰与水反应(也就是淋灰)形成熟石灰,熟石灰抹墙面时,墙面易出现隆起、开裂等现象,严重影响施工质量。就这个问题,可以请学生们先讨论出现隆起、开裂的原因,教师帮助分析,搞清这一现象是由过火石灰造成的。进而讲解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石灰陈伏来解决,从而使学生掌握陈伏的概念和陈伏的必要性。

(5)改革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多元化,不必局限于试卷考试。教师可以采用考试与答辩、作业、实验、工程案例解析等多种考核方式,辅以考勤、平时学习表现等综合评定学习成绩。这也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项重要改革内容。

(6)开发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的教材。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素质的劳动人才。随着科技进步,新型的建筑材料不断涌现,迫切需要专业教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实际,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乃至教材体例格式。教材理论知识应少而精,加大实验、操作比重,培养学生正确合理选用材料、鉴定材料质量和检测材料性能的能力。新型教材应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常见常用建筑材料的组成、性质、性能、检测方法,注重实践技能培养,以便于零距离就业。

教育教学改革本身就是一项工程、一门学问。立足于中职学生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实践,因材施教,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教材的开发、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就会收到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任立海.中职《建筑材料》课程考核改革的探讨[J].教师,2011(5):61.

[2]李丽琴,韦芬.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2):73.

上一篇:香港一日游攻略下一篇:医疗机构计划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