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2024-09-28

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材料(共8篇)

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篇1

教育扶贫经验材料 3 篇与教育扶贫经验材料 3 篇

教育扶贫经验材料 3 篇

【篇一】

为全面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收官战,xx 县教育局紧盯脱贫攻坚重点任务,坚持三项“精准”,抓实控辍保学工作。

一是精准摸排补短板。落实“双线五包+六长”控辍保学责任制,深入学校、村(组)调研,拉网式摸排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情况,将学籍系统数据与公安户籍系统、国扶系统数据进行比对,掌握我县学生在县内外就读情况,锁定未入学学生和有辍学倾向学生情况,完成全县 30 个乡镇 45 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义务教育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工作,完成 24307 名适龄儿童在校生、3641 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台账的建立,完成 10 余名学生劝返复学工作。

二是精准帮扶推助学。执行义务教育“三免”机制,确保应免尽免,应补尽补,应助尽助。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课本费等418.96 万元,发放国家助学金 150.3 万元,教育扶贫教育基金救助

4821 人次,发放资金 510.9 万元,进行教育扶贫政策培训 3 次,落实 187 名联村干部走村入户宣讲教育扶贫政策,编印教育扶贫政策宣传手册 6100 份。抓好“三残”儿童特殊教育,制定特殊教育学校招生方案和相关教学管理制度,投入资金 150 余万元,提升改造学校设施设备,铺设无障碍通道等设施,新建康复训练室、律动教室等功能室,购置 30 套特殊儿童专用课桌凳,安装电子白板 2 台,统筹人员配置,核定教师编制人数 10 人,派出 10 名工作人员深入残疾儿童家庭家访,顺利招收聋教班、培智班学生共 22 人,并顺利开学上课。

三是精准疏导促教学。联合公、检、法、文体等部门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五失”青少年等开展爱心助学、助困、助孤等“五助”活动。利用留守儿童之家等阵地,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围棋、象棋、绘画等兴趣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采取家长会、主题班会、微信平台和告家长书等方式宣传政策,组织教师与学生“结对子、送温暖”上门家访“一对一”宣讲,并对有厌学、逃学或辍学倾向的学生进行谈心。全县各学校利用心理咨询室持续做好学生思想动员和心理疏导工作。2020 年春季学期教师走访 1000余人次,疏导厌学、逃学或辍学倾向学生 10 余名。

【篇二】

为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役,确保贫困户问题整改清零,xx 州利用今年暑假,在普格、布拖、昭觉、美姑、金阳、越西、喜德 7 个未摘帽县启动实施脱贫攻坚“万师入户”专项行动。

明确行动目标。组织教师查找当前贫困户脱贫存在的短板弱项,建立问题台账,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施,逐个整改销号,提升脱贫质量;按比例抽查核实边缘户“补短”、全覆盖核查“七类”重点非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等问题,针对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整改“清零”。

明确核查内容。组织 7 个未摘帽县 1.2 万名小学和初中教师,对照贫困户脱贫标准,进村入户对建档立卡贫困户、非贫困边缘户的基本信息“五个一致”、“两不愁三保障”达标、脱贫攻坚到户政策落实、贫困群众脱贫攻坚满意度、“感恩袋”资料规范上墙等情况进行全覆盖核查。

严格业务培训。州、县、校三级共组织 1.2 万人分别集中开展脱贫攻坚验收标准及政策培训,采取集中培训、闭卷测试、补测补试的办法,统一思想认识,牢固掌握人均纯收入、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生活用电、广播电视等方面达标标准及相关政策,成为入户核查的“行家”。

开展入户核查。按照“属地就近、调配城区、2 人一组、向导带路”办法,共分 5900 个小组开展进村入户核查工作,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实行挂账整改,限时销号。8 月 1 至 4 日,累计核查出涉及贫困户脱贫问题 2.4 万条,根据问题难易程度,将问题台账逐级报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队、乡镇政府和县级相关部门整改,边查边改 5800 余条。

开展整改“回头看”。8 月下旬,将再次组织教师队伍进村入户,对前期核查发现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复核、复验,促进户户问题整改清零、户户脱贫验收达标,全面提高脱贫攻坚成色质量。

加强组织保障。实行州牵头、县负责、乡(镇)实施、校组织、师入户,教师对问题核查及整改结果复核情况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把完成入户核查、整改核实工作质量纳入师德师风整体评价,与评优评先、评职晋级、年终考核、内外送训等直接挂钩,充分调动教师投身专项行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入户教师的食宿、交通、差旅、保险费用,落实兑现奖补政策。

开展督导指导。组建 5 个州级专项行动督查督导工作组,下沉 7县一线了解、协调、督促、指导教师入户工作,督导检查每县不少于3 所中心校、3 个教师入户小组、3 个乡镇党委政府、3 个驻村工作队履职情况,对工作不落地不落实、不作为乱作为等情况给予及时纠正和通报,确保 8 月底“万师入户”专项行动圆满收官。

【篇三】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xx 县教育和体育局着力志智双扶,多举措实施教育扶贫。

一、夯实基础,精准发力有保障 一是落实入学保障责任。签订控辍保学责任书,明确控辍保学县政府主体责任,县教体局、乡镇和村社直接责任,学校管理责任,家长法定监护人责任,压实“双线”控辍工作责任。进一步强化县长、局长、乡(镇)长、校长、村长、家长共同负责的控辍保学“六长”责任制。

二是精准摸清家底。xx 县教体局牵头在每年春、秋两季开学时,组织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全县建档立卡学龄人口进行拉网式全覆盖入户核查,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县、乡、村、校四级学龄人口教育保障工作台帐、建档立卡学龄人口入学保障台帐、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保障台帐,摸清入学保障基础情况。

三是开展数据质量核查工作。对学校报送数据、学籍平台数据、残联反馈数据以及县脱贫办反馈数据进行综合比对,将入学保障问题数据及时反馈相关单位进一步实地核实并完善,保障数据上下一致、部门一致、跨平台一致。

四是强化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生入学状态动态监控。全县按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范围落实了入学保障责任学校,各责任学校对责任区内适龄儿童少年就读情况实施动态监测,对重点易辍学生采取“人盯人”方式高密度监控,随时掌控就读情况,对出现辍学苗头学生及时启动控辍工作程序,严防辍学发生。

二、保障到位,措施细致重成效 一是保障残疾学生入学。每学期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残疾适龄人口及入学情况进行专项摸底,建立入学保障台账。对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逐一建立“一人一案”入学保障安置方案,安排轻、中度残疾学生

随班就读或县特校就读,重度残疾无到学校学习能力的学生由责任学校或县特校定期“送教上门”。

二是优先保障建档立卡初中毕业生升学。对 xx 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开通省一级示范高中 xx 中学入学通道,建立专项志愿档案,提前批次收录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县内实验中学等其他三所高中学校按志愿和条件优先录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未被普通高中录取的,根据本人志愿录取到县中职校就读,并享受中职学生相关资助政策。有力保障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全员升学。

三、励志关爱,树立志向阻代传 一是对学困学生强化帮扶关爱。对就读困难学生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学业辅导、资金资助等必要帮助,保障其继续学业。达到各学段适龄人口入学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是积极开展特别关爱行动。在全县学校开展师生结对工作,贫困家庭学生与老师建立“一帮一”结对。充分利用乡村少年宫、留守儿童之家等平台,对贫困家庭学生开展特别辅导、励志帮扶等主题教育,激发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自强自立。

三是实施“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向建档立卡贫困家长、学生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帮助贫困家庭学生摆脱思想贫困,树立认真学习、主动脱贫意识。

教育扶贫经验材料 3 篇

教育扶贫经验材料 3 篇

【篇一】

“这次区教体局送给我的 2 头羊仔、5 只鸡苗,让我就有发展养殖业的本钱了。”xx 区 xx 镇 xx 村扶贫低保户纪金河说起自己受惠于精准扶贫,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近日,xx 区教体局为挂点的 xx 镇各自然村贫困户送去了 19 只羊羔、206 只鸡苗、9 只鹅苗及部分马家柚树苗总价值 1 万余元。今年,像纪金河一样打算通过发展种植养殖业来拔掉“穷根”的精准扶贫户共有 22 户。为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xx 区教体局按照“四个精准”要求,走产业脱贫之路,改“输血”为“造血”,为贫困人群早日脱贫带来更多曙光。

摸清底数精准扶贫有的放矢走进区教体局扶贫办公室,一排整齐的橱柜里中摆满了贫困户的档案资料,随机打开一份贫困户的档案盒,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就能一目了然,每一个贫困户的家庭收入、致贫原因及家庭发展种植、养殖意愿、脱贫计划等情况都详细记载在册。“对每个贫困户,局机关干部都要逐一实地与贫困户进行了一对一的了解核实,并将了解到的每个贫困家庭的基本信息主动与 xx 镇各村干部对接,做到精准帮扶。”区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周荣敏在局扶贫工作会议上反复强调。同时,xx 区教体局机关扶贫干部还根据村

里提供的信息和个人所掌握的情况为每一户精准扶贫户建立台帐,制定脱贫计划,明确帮扶措施,实现了实名制动态化管理,为精准脱贫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精准脱贫变“输血”为“造血”“谢谢你们,我一定会好好饲养这些羊仔,增加家庭收入,早日摆脱贫困……”xx村扶贫低保户饶燕华从区教体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罗来福手中领到羊仔后,激动无比。据悉,xx 区教体局按照“一户一策”的思路,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拓宽贫困户对脱贫项目选择范围,确定了走教育扶贫和种植养殖产业发展之路的新思维,积极引导和扶持贫困户子女就读职业高级学校并帮助农户发展种植和养殖等优势产业。为确保所有精准扶贫户如期脱贫,xx 区教体局将帮扶人力资源集中向贫困户聚焦,集中解决联系村、联系户的贫困问题,以“输血式”帮扶变“造血式”帮扶。为保障村民养殖、种植顺利成功,区教体局还与贫困户签订《畜禽养殖协议》,全程提供跟踪服务、技术支持,并承诺帮助贫困户进行后续销售,做到对贫困户“扶上马”又“送一程”,让贫困户通过自身劳动增收,切实改善贫困群众生活。

【篇二】

xx 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立足学生资助工作实际,围绕“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和“受助思源、获奖思进、传递爱心、回报社会”的育人理念,借助“互联网+资助”工作手段,依托“资助大数据”助推“精准扶贫”,不断丰富资助工作内涵,成效显著。据统计,xx 市 2016 年资助总金额达 3630.0755 万元,资助学生 24942 人次。

汇集大数据,趋势尽呈现。xx 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通过分析各类数据达到整合全市资助信息的目的,剖析问题、把握方向。一是从性别、民族、培养方式和户籍性质等角度分析在校学生基本概况。二是从家庭经济困难程度、性别分布、民族分布、城乡分布、生源区域等方面统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情况,并分析了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三是通过对比 2013-2016 年资助数据,反映“奖、助、贷、补、勤、免、捐”七大资助项目的发展趋势,2016 年学校资助金总量、资助学生规模、生均资助金额均持续增长,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四是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两个层面,从学生培养方式、资助覆盖面、生均资助金额等方面具体分析 2016 年各类资助项目执行情况。

依托大思路,实施重举措。一是完善资助体系,全市形成了“奖、助、贷、补、勤、免、捐”七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努力实现“全覆盖”。二是创新资助方式,全市针对困难生设立了“微爱•基金”“微爱•远行”“微爱•助跑”等系列帮扶项目,解决困难生实际问题,帮助寒门学子完成学业梦想,努力实现“精准资助”。三是借力“互联网+资助”,近两年来,全市着力推进资助工作信息化建设,加大资助工作宣传力度,投入专项资金建设学生资助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将资助信息数据化、资助反馈实时化、资助成效显著化。

四方齐发力,彰显新特色。一是制度有力,全市不断完善资助管理制度,制定“专项困补基金”等新制度新方法,严格评审 10 大环节,确保资助工作的规范性。二是监督得力,实施奖助学金师生评审

团,实地走访慰问困难生家庭,深入各县级、学校资助管理机构调研交流,开发设计网络班级评议、困难生认定直通车等,保证资助工作的准确性。三是育人效力,通过实施勤助科研和实践项目、市场兼职、志愿者服务项目,深入落实各中职学校“学生成长成才发展计划”,拓展资助育人功能,增强资助工作的实效性。四是网络助力,通过开发建设学生资助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切实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成立“微爱新媒体工作室”,打造资助工作“一网两微”媒介平台,培养资助工作宣传队伍,积极占领网络舆论阵地,传播资助“好声音”,提升资助工作的主动性。

【篇三】

今年以来,xx 市教育局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教育扶贫,坚决克服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凝心聚力打好教育扶贫“组合拳”,工作开局喜人。

下好开局谋篇“先手棋”。2 月份以来,市教育局通过召开党工委会和教育扶贫专题会等形式,先后组织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xx 市决战脱贫攻坚暨防控新冠肺炎阻击战动员大会等精神,做到理论业务学习两不误、两促进。超前谋划教育扶贫,重点突出“四个聚焦”,即聚焦义务教育阶段、聚焦建档立卡对象、聚焦国家资助政策、聚焦信息服务平台,印发了《xx市 2020 年教育扶贫工作方案》,坚决落实“两尽两保”(应学尽学、应助尽助、条件保障、师资保障),深入推进“六化建设”(应学尽

学责任化、应助尽助精准化、办学条件均衡化、师资结构合理化、日常管理信息化、教育扶贫优质化)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工作任务,落实了工作措施。

搭建空中课堂“学习桥”。xx 市各中小学校学生开启线上学习模式。不少学校举行了“云升旗”、新学期第一“云”课、教师网络直播等,通过防疫普及、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疏导等寓教于乐方面学习课程,探索多样且有效的“停课不停学”。同时,为解决网络教学给网络上课条件不具备的学生带来的困难,xx 市全面摸排特殊学生情况,因地制宜提供教育服务。对于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学生,采取“一生一案”机制,提供教学资源,让学生点播回看、个别沟通辅导等多种灵活方式实施必要的网络教学,做好教学服务和及时指导,为全市中小学生线上学习提供有力保障,确保实现线上教育教学覆盖广大师生,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应学尽学”。xx 市“停课不停学”的做法还以“xxxx 市延期开学不延期成长”为题,在“学习强国”平台刊发。

跑出资金发放“加速度”。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系列重要讲话中“切实保障基本民生”“强化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度过疫情难关,xx 市各区县认真执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做好 2020 年春季学期国家助学金发放工作的通知》要求,精准利用中央、省级提前下达的 2020 年资助资金7400 万元,迅速启动春季学期国家助学金发放工作,计划于 3 月底

前将普高国家助学金、中职国家助学金、义务教育生活补助、学前教育入园补助金按规定途径提前发放到位。对因疫情影响造成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优先纳入国家资助范围。

送上疫情慰问“及时雨”。按照省教育厅《关于抗击新型肺炎疫情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对全市 5 例确诊病例的家庭经济和学生就读情况进行了摸排,并落实了学生资助工作专项信息周报制度。同时,积极帮助其中 1 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长,申报了 xx 省温暖工程基金会“急人所急,疫中送炭”公益众筹项目。

扎实进行扶贫“回头看”。按照省教育厅《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筹做好疫情期间教育扶贫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 xx 市挂牌督战、季度考核内容,3 月底前扎实开展一次“回头看”工作,系统梳理教育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尚未解决的工作难点、贫困家庭子女就学中的痛点,确保“回头看”排查出的问题按期全部整改落实到位。

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篇2

德国大学建筑教育的宗旨是培养高水平的职业建筑师,其建筑设计课程从低年级开始就和建筑建造方式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像中国大学里建筑专业一般在三年级才开始建筑构造课程的学习。这导致德国大学建筑教育自始至终围绕建筑基本问题,特别是建筑最终被如何建造、建成而展开的,和美国大学建筑教育一般研究理论与抽象形式有极大的不同。

所谓建造的意义,正如弗兰姆普敦在《建构文化研究》中指出的:“建造无一例外是地点(topos)、类型(typos)和建构(the tectonic)这三个因素持续交汇作用的结果(1)”。本文介绍的两个工作坊课程就是在这个宗旨下展开的。

2004年,德国凯泽斯劳滕工业大学(TU.Kaiserslautern)Meyerspeer教授被邀请到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进行工作坊课程教学,我们设定的课题是“车间设计”,要求在美院校园内设计一个200m2的建筑学院木工车间,建造方式限定为木建筑形式。课程中首先介绍了欧洲近30年来现代木建筑的发展,同时详细讲授欧洲当代木建筑的建造方式及设计的可能性。木建筑的结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梁柱式,主梁架于柱子上,次梁架于主梁上,建筑平面可长方,柱距相对大些,沿主梁方向跨距可在5m~7.5m之内,建筑沿主梁方向在1.5m之内可出挑;主梁次梁均在一个水平面上连接(图1,图2)。二是平台式,所有立柱、主次梁皆为承重构件,由墙板围合,同时墙板起到加固、稳定作用,柱网及梁的网格尺寸采用62.5cm,根据平面可设置不同尺寸网格,形成的空间相对大些,建筑层高可不同,另外一层也可转角(图3,图4)。

设计初期,学生应该首先制作比例为1:50的基地环境模型,在此三维环境空间基础上展开初步体量模型的研究,同时表达出设计者的基本构思;第二阶段选择一个适合自己构思设计的具体木建筑建造类型,用铅笔绘制出结构方案图,包括平面图、立面和剖面图;最后是制作一个比例为1:50的木框架结构建造模型,此模型应与构思体量模型匹配。

设计过程一开始较为痛苦,德国人的理性思维方式与艺术院校学生的感性思维方式产生极大的冲突。国内的建筑教育模式导致学生强调的是建筑形体造型变化多样,设计最好与别人的不一样,标新立异;而德国建筑教育则强调具体建筑设计需要积极考虑周边场地、环境空间,以此为出发点,探讨设计的建筑空间的含义。辅导前期,针对学生们最初形体复杂的建筑方案,我们基本是反复强调车间是一个简单的建筑,我们为此无需设计一个剧院或文化中心的样式。从学生的草图或者模型中,我们抽取其中两组对空间有积极意义的进行简化,一组是以两个功能空间围绕院落而组织,利用开敞的前广场形成入口空间(图5~图7);一组是通过基地旁边报告厅的错落让出空间,构成建筑形体及内部空间,双坡屋顶很好地和建筑形体相结合(图8~图10)。

对此,学生们接受程度不一,觉得简化到最后建筑基本都一样了,都像方方正正的盒子,我们反复与学生们探讨建筑的本质—空间的意义,如果你把空间积极的部分做出来,其建筑也就成立,而形体只是为建筑空间服务的。老子对空间的理解也说明的是这一点。

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们的课题设计只能做到木框架结构的建造模型及表现结构的平面图、立/剖面图结构方案阶段。从构思体量模型到结构的方案模型,根据以上介绍的木建筑建造原则来调整设计,建立辅助网格,找到建筑的内在秩序,并使之合理化。两周的紧张的课题设计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木建筑这种建造形式中材料、形式和建筑的建造之间存在着清晰的逻辑关系,也就是地点、类型及建构形成了建筑设计中三个基本要素。

2010年,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TH.Darmstadt)Pfeifer(2)教授进行了关于砌体结构建筑的工作坊课程交流。砌体结构建筑是人类最古老的建造方式,砖块的正确排列来自于人们对房屋庇护功能的需求。从这些排列中人们了解到砖由黏土生成,黏土由人们手工制作形成,由此发展出世界和所有文化范围内的一个简单但合理的建造原则—砌体结构建筑。千年来这种特有的建筑文化一直保留下来(图11),特别是当今砌体结构建筑具有持久耐用和节能环保的特征,我们应该使这种结构具有现实意义并且正确使用它。从砌体结构构成上我们可以学到如何在一体化中理解简洁和合理,所以砌体结构可以一直作为建筑设计的一种基本原理和方法来指导我们。

这次的课题是四合院住宅,假设基地在北京胡同区域,建设范围20m×40m,前面面对一条街道,可设计5户住宅。每户住宅的功能包括:带厨房的餐厅空间、起居室、卫生间、厕所(同卫生间隔开)和卧室,同时需设计出一个私人化的户外空间。每户住宅建筑面积约150m2,2层建筑,层高为2.75m。可供选择的两种住宅平面尺寸需符合砖的模数(5.99 m×1.99m和5.99m×16.99m),这些限定条件从根本上排除了异形建筑的可能性。砖的尺寸我们以240mm×115mm×71mm为主,也称普通砖。课题一开始,讲授砖建筑的建造原则及空间特点,在平面及剖面上每块砖的排列;砖尺寸和墙尺寸模数关系是12.5cm,根据墙来作调整,开口尺寸为12.5+1cm,外侧尺寸为12.5-1cm(图12),学生们在设计时就可以把每块砖一一画出来,在立面设计上如果开洞尺寸超过1.2m宽,就需要砖砌平拱或圆拱处理。

一般美院学生对数字有畏惧心理,但建筑这个专业恰恰是需要经常和数字打交道的。在这个课题中,首先只能用砖做墙体,所设计的空间尺寸必须符合砖的模数。德国教授要求学生面对相对复杂的数据问题时,关键是首先找出此类建筑建造原则的系统,力求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然后设计空间时根据砖的模数关系来具体划分,使貌似不可逾越的建造问题得以解决。

砖建筑特点是空间不大,墙体开窗不能太大。空间如何做到合理简洁又有特点是这次课题所要探讨的。下面一组学生设计的平面处理简洁,首层以开放厨房划分餐厅和起居部分,两端对称的楼梯和二层南北均质的走廊一起构成建筑内部的环形流线。该设计从平面到立面的设计都旨在营造一个节能环保的砌体建筑,环形走廊和南北立面上的竖向开窗又共同创造出双层皮的形式。夏天窗户开启,通风透气,朝北的阴凉走廊可以提供活动空间;冬天关闭窗户,接受日照,利用温室效应为室内增温(图13~图16)。

这次课题有几个小组局部模型比例是1:5,需要用一块块模型砖搭出来(图17),这比单纯图纸绘制和抽象纸板模型更真实,直接体验到砖的排列遇到的实际问题,学生可以在大尺度模型上推敲出解决的方案,如同模拟的工地现场,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上面介绍的两个课题设计可以看出德国大学建筑教育的特点,德国大学建筑专业一年级主要设计课程是“建筑设计与建造”,一般会有两个学期设计课题,一个是木建筑课题(图18),另一个是砌体结构建筑课题(图19),希望学生能从这两种建造方式中学到从概念的方案设计到细部设计的一体化过程,使学生从一入学就认识到建造方式和材料与建筑设计的密切关系。这种教学方式在国内是不可想象的。一般我们一年级教学有三大构成和小型建筑设计,教学中很少涉及到建造和材料方面,如果有也是以接触材料和搭建过程为主的构筑物设计,没有完整、系统的从建筑方案深入到1:10细部节点的过程。这导致我们的设计教学是以功能空间布局和外形造型设计为主,学生对材料的感知很少,对建筑的认识也停留在外在建筑造型上,建筑方案设计也是架空于建造与材料之上。一般到了三年级建筑构造课和建筑材料也是以单纯介绍知识为主,很少能把对材料的认识和建筑构造概念统一贯彻到方案设计中,建筑设计缺乏细部处理。长久以来,我们的建筑毕业生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再次学习这方面知识。不仅如此,国内实际项目的建筑设计一般也是采用先有外形或概念,排完功能后再安一个立面的设计方法,建筑很少有较好的建构逻辑和细部设计。和德国、瑞士建筑相比,中国建筑显得简陋,有拼凑感。密斯曾说过“上帝就在细部中”,可见细部对于建筑的重要性,而建筑的品质也是通过对材料的正确理解及使用才能实现,而这恰恰是我们当今国内建筑界缺失的。

几年来,笔者组织并且亲自参与了与德国教授交流工作坊的课程,总结他们的建筑教育理念有如下几点:一是教学中关注建筑基本问题和建筑的本质;二是强调设计的过程从场地研究、设想体量可能性到空间想法,同时考虑建造方式与之相配;三是设计是一个从提出问题到逐步找到答案的过程(这里需要解释一下,这和中国的文化价值观不同,一般国内学生希望老师来判定设计方案好坏,而不是自己研究推敲方案找到答案);四是建造方式和材料在设计早期就提出,强调设计的一体化,保证建筑建成的可控性及较高建筑品质。从中我们看到德国建筑教育理念和国内有所不同,他们的课题设置为学生提供了现实世界的物质层面平台,促使他们面对未来实际建筑建造条件思考如何进行建筑设计。我们能否从中借鉴或者借鉴什么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从目前国内建筑大环境来看,需要业界人士从根本上认识建筑建造的意义和建筑的本质,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建筑设计水平并且能够建成优秀的中国当代建筑,未来才会在世界建筑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不只是以量取胜。

参考文献

[1]肯尼思·弗兰姆普敦.建构文化研究:论19世纪和20世纪建筑中的建造诗学.王骏阳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篇3

一、从生活实例中感受事物的本质属性

感性材料和感性经验的数量太少,学生对概念的感知不充分,对掌握概念所要的数学模型不能建立起来,就难以对概念对象的各种要素进行全面鉴别,从而无法建立理解概念所需要的坚实基础。例如对称图形的认识,为了避免学生感性材料和感性经验太少的问题,在教学中可以举生活中对称图形的许多实例(人体的正面图、蝴蝶的正视图、植物的叶片等),从实物的对称美中感受对称图形的本质属性,让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出数学概念。教学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从实验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并了解数学概念的有关性质。

二、通过变式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变式是变更对象的非本质属性的表现形式,变更观察事物的角度或方法,以突出对象的本质属性,突出那些隐蔽的本质要素。一句话,变式是指事物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让学生在变式中思维,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变式是概念由具体向抽象过渡的过程中,为排除一些由具体对象本身的非本质属性带来的干扰而提出来的。一旦变更具体对象,那么与具体对象紧密相联的那些非本质属性就消失了,而本质属性就显露出来。数学概念就是通过对变式进行比较,舍弃非本质属性并抽象出本质属性而建立起来的。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高这一概念时,可以为学生提供如图的变式,即向学生提供一些在形状、位置等方面有变化的不同三角形的例证,让学生通过对这几种典型变式的思维加工,抽象概括出“三角形的高”的定义。

值得注意的是,变式不仅可以在概念形成过程中使用,也可以在概念的应用中使用。因此,我们既可以变更概念的非本质属性,也可以变换问题的条件和结论;既可以转换问题的形式或内容,也可以配置实际应用的各种环境。总之,就是要在变化中求不变,万变不离其宗。这里,变的是事物的物理性质、空间表现形式,不变的是事物在数或形方面的本质属性。变化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有机会亲自经历概念的概括过程,使学生所掌握的概念更加精确、稳定和易于迁移,避免把非本质属性当成本质属性。

变式的运用要注意为教学目的服务。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变式的依据,即利用知识的相互联系,系统地获得概念的各种变式。另外,变式的运用要掌握好时机,只有在学生对概念有了初步理解,而这种理解又需要进一步深化的时候,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三、在概念教学举例时注意典型性,以突出其本质属性

实践表明,概念的本质属性越明显,学习越容易;非本质属性越多、越突出,学习就越困难。因此,在概念教学举例时必须注意典型性,以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为了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降低学习难度,可以采用扩大有关特征的办法,并且对一个概念的本质属性作适当的归类练习。例如对“单项式”概念,主要涉及单项式的定义、系数、次数等几个方面。对定义,应该突出“数字与字母的积”,所举例子既有形如5a2、-3、ab、m的,又要让学生分析单独一个数是否为单项式;对“系数”,既有正系数又要有负系数,特别应该让学生指出x、-x以及2、-5这样的“数字单项式”等特殊单项式的系数是多少;对单项式的“次数”,既要有x2、2x3,又要有ab、-7xy3、2xy、23a2b等,并要让学生辨别“数字单项式的次数是多少”。这些具有典型性的概念例证,可以帮助学生在概念学习中抓住本质属性,理解概念的各个方面。

四、反例的适当使用使概念的理解更精确

概念的反例提供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使人产生深刻印象,对概念认识的深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反例的适当使用,不但可以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加精确,而且还可以排除无关属性的干扰。另外,学生在概念学习中,往往在概念定义的搭词上发生错误,如“三点确定一个平面”、“两条没有公共点的直线叫做平行线”等,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不仅是由于学生的粗心,主要还是因为学生没有把注意指向概念本质属性诸方面之间的关系,没有把这种关系当成关键特征来认识。举反例可以促使学生增强对这种关系的重要性的认识。

应该注意的是,“反例”的运用是有时机的,一般来说,我们不能在学生刚刚接触概念时就运用反例,否则将有可能使错误概念先入为主,对概念的理解产生干扰。反例是在学生对概念有了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才能使用的。

综上所述可知,教师为学生提供的经验材料太少或者太多都会对概念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这是教学中举正例时所应注意的。另一方面,仅从正面还不足以使学生真正理解概念,还必须引导学生从侧面和反面来理解概念,所谓“从侧面理解概念”,就是利用“变式”来理解概念,用等值语言来叙述和理解概念;而所谓“从反面理解概念”,主要则是“举反例”,就是把概念所包含的某一个或几个关键属性抽去,看看会出现什么情况。

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篇4

太平川第三小学 吴玉梅

回顾自己近三十年来在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做法,感觉并没有什么 “经验”,有的只是自己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严格而又灵活的教学方法。总之一句话要想取得好成绩,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死教和活学结为一体”,这和平时心血的付出是成正比的。教学工作包含的内容太广泛,以下是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不能称为经验,权当与老师们探讨和交流吧。

一、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

严明的纪律是战胜一切的法宝,良好的班风是学生的学习的保证。因此,我首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用一些最能打动孩子们内心的话来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记得我接任过的一个六年级以后,我对同学们说了这样一番话:“同学们,你们好,我很高兴今年教你们的数学,我已听说咱们同学脑子聪明,上进心强,爱好看书,但也听说有部分学生喜欢打架,不及时完成作业,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从今天开始,大家必须遵守校纪

校规,上课专心听讲,积极认真主动完成作业,我相信你们每人都会有进步的。”我这番话听似寻常的话,没想到却起了很大的作用,唤起了学生的激情,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爱每一位学生

教学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知识,更需要关爱。关爱是一份情感,也是一份责任。作为老师除了要有精湛的业务、敬业的精神,全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传道授业解惑时做到爱生如子,像对待自己的儿女般全身心投

入,这样的付出不计名利,不求回报。在送走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后,他们对我如师长般的敬仰,朋友般的信任,母亲般的依恋,令我倍感欣慰。我的真情是他们感受到爱的温暖,感到自己的存在与被尊重。我对学生的爱“爱而不溺,严而不疏”,是严父之爱,是慈母之爱。两年前我班的刘鹏,两年内先后失去了父母,年迈的爷爷奶奶,沉浸在无比悲伤之中,无心照顾好年幼的小孙子,孩子常常是饥寒难顾,经常生病,三天不来两天,功课落下了一大截,成绩急剧下降。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就利用课余时间家访,劝告两位老人:儿媳已去这是无法改变的实事,人死不可能复生。你俩一定要振作起来,化

悲痛为力量,照顾好无父无母的小孙子,这是对九泉下的儿媳最好的慰藉。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泪流满面地紧紧地握住了我的双手,“谢谢您——吴老师。孩子的在家里我们还可以照顾,但是在学校,我们可就无能为力了,只好拜托您老师了。”从此以后,我像母亲一样,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他,学习上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耐心地辅导他,补缺补差,同时号召全班同学帮助他,不让他掉队。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孩子精神上得到抚慰,变得活泼开朗,充满朝气,学习上也迎头赶上了,升学考试语文考了89分,数学93.5分。

多少年来我学会激励自卑的学生,点拨后进的学生,暗示

自负的学生,发现特殊的学生,服务每个学生,关爱所有的学生。用心去与学生交流,用爱的阳光去抚慰心灵,构建师生平等,关系和谐,共同进步求知家园。对学生炽热的爱,无私的帮助,也许就是保持成绩遥遥领先的秘诀之一吧。

三、用生动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的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示,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

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发求知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

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望,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例如,我在教学二年级的《写字》时,我始终采用观察——分析——讲解——练习——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比较薄弱,容易分心,如果是一味地写字,是根本无法很好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的,对于写字效果也会降低。因此,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去观察和分析汉字的间架结构,如教学“梨”字,问,你们发现了什么?你们准备怎样把它美观地写在田字格中?教师这么一问,学生个个细心考察,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说适时引导,在田字格中写出这个字,在学生欣赏完后,你们也能这样写一写吗?学生兴趣极高,个个跃跃欲试。小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我结合下面要学的“告”字,打了一个字谜让学生猜:一口咬掉牛尾巴。这样的教学课堂,学生感受亲切、和谐、活跃。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学生觉得儿歌生动有趣,较快地猜出了字谜,记住了字形结构。还有几

个学生模仿老师的编法,编出了“儿子成了牛尾巴”、“大字

成了羊尾巴”的字谜。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与培养。

四、重视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

丰富的语言来自积累。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特别注

重对学生进行字词、古诗、名言、谚语、课外阅读等方面的积累。我首先抓住教材语文练习中的“日积月累”,通过记忆、背诵、开火车、快车接龙等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积累的乐趣和收获。接着,我送给学生一句话——“日积月累求真知”,让学生铭记在心,懂得知识积累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日积月累”的意识,我不时抽出时间,让学生展示积累的成果,享受成功的快乐,教师适时予以红花鼓励,充分调动了学生积累的积极性,学生很喜欢这些活动方式,一学年下来,不少的同学积累了不少的优美词语、古诗、歇后语、警言佳句。说起话来,语言丰富,出口成章。

教学工作千头万绪,实施起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键

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篇5

回顾自己多年来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感觉并没有什么所谓的“经验”存在,有的只是自己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严格而又灵活的教学方法,其实教学工作包含的内容太广泛了,以下是我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不能称之为经验,算作上与老师们的探讨和交流吧。

一、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

严明的纪律是战胜一切的法宝,良好的班风是学生学习的保证,因此,我首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用一些最能打动孩子们内心的话来唤起他们学习的激情。去年我刚接住六

(2)班以后,在师生很陌生的情况下,为了消除一部分学生心中的恐惧,也就是害怕新老师知道自己的过去,我对全班同学说了这样一番话:“同学们,我很高兴今年能教你们的语文,早就听说咱们班同学脑子聪明,上进心强,通过这几天的接触,我感觉到了,老师不爱打听你们的过去,我只看重今天,不管以前你表现怎样,那已经成为过去,从今天开始,遵守纪律,努力学习,我相信我们班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进步的。”我的这番看似寻常的话,没想到却起了很大的作用,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

良好的习惯主要有正确的读写姿势、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习惯、乐于诵读、课外阅读的习惯、主动识字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自主修改作文和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这几年我根据观察所得,学生的习惯养成最主要,尤其要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习惯,最主要得要让学生一天之内都要有学习的自主意识,那就要每天安排我和班干部布置许多学习任务,这样一来班内中等学生、优生就会很自然的利用空闲时间去充分学习,也就更好的带动那些玩耍的学生,所以在外面玩耍的学生就越来越少,甚至没有。这样爱学习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多,总体成绩就会明显提高。比如每一次作文,我要认真指导学生修改草稿,逐渐放手让学生自主修改。通过评议,使学生逐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我让学生互评,这样增加了学生修改习作的兴趣和机会。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我发现学生的作文水平明显提高了。

三、重视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

丰富的语言来自于积累。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字词、古诗、名言谚语、课外阅读等方面的积累。我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分三步骤展开这方面的教学。第一步,我首先抓住教材语文练习中的“日积月累”,通过记忆、背诵开火车、快速接龙等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积累的乐趣和收获。第二步,我送给学生一句话——“日积月

累求真知”,让学生铭记在心,懂得知识积累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知识积累”的意识;第三步,围绕“日积月累求真知”这个主题,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建小词库,设计语文积累笔记,古诗笔记、开心小练笔等,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积累习惯。学生在活动中读读写写画画,收获不小。学生们很喜欢这些活动方式,现在不少同学在家里也自主创设一些积累笔记,兴致勃勃地拿给我看。(展示积累成果)我平时也注重一些优美词语、成语、古诗、言语、俗语、警言佳句等等,归类进行整理成册,同时一有时间我就让学生进行整理、背诵。我想,只要我们教师都用心引导、帮助学生学会积累,那么学生的语言就会越来越丰富起来。

四、讲练结合,提高学习实效。

平时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学生不去练习,那对知识的理解只是过眼云烟。我在引导学生阅读的同时,适当安排一些习题,这样学生阅读有了目标,训练有了方向,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教师要把阅读和思考的时间交给学生,对重点、难点稍加点拨。如果教师总是怕学生摔倒,扶着他们走,学生永远不会自己走路。根据练习的内容,可以安排在讲前练、讲中练或讲后练。练习的内容要因课设练,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和挑战性。

课堂上,我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训练。我认为,不管教师采用怎样的教学设计,都要通过学生以各种方式来呈现。注重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训练,且训练注重实效,能使师生间的交流合作更加默契,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较好地实现一堂课的教学目标。

五、重视自我提升,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第一点就是平时一定要多看教学方面的书籍:比如(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参考等等)补缺本人教学理念空白,学以致用,结合自己学生再锤炼,再设计,变为自己的东西。第二点就是书上一些好的做法,题型、考卷、习作范文整理成册,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第三点就是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每天睡觉前必做的一件事(大约一个小时左右吧)这样把第二天要讲的课文熟记于心,正确把握重难点,做到三思:一思这样讲课文学生能接受吗,能听懂吗?二思讲这堂课时课文重难点讲到了吗?三思怎样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这就要求每天作业的设计质量、密度。

六、重视学困生,激励和惩罚并用

解决不好学困生的问题是永远考不出好成绩的,我采用的方法是平时鼓励、复习阶段是惩罚,平时发现他们点滴进步,我都会在全班面前表扬他们,使其轻松地在课堂上听讲,然而在复习阶段我的方法是惩罚他们,因为复习阶段是一个细腻的过程,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不能有一点马虎,该惩罚他们就惩罚他们,不会背诵的内容一直背会为止,然后进行默写。

化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篇6

接到通知,要我代表高三化学组与大家交流学习,分享我们育才高中高三二月调考丰收喜悦,我们化学备课组惊喜而又惭愧,喜的是我们又多了一次机会抛头露面,愧的是作为高三人每个人都在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我们在很多方面可能做得还不及别人。于是,我们三个化学老师在一起合计了一下,确定了“三年磨一剑,长歌向高考”的题目,把我们年级组三年统筹安排、从长计议作为赞美的主题,把我们化学组精诚团结、友谊笃深作为副题,由此出发,来和大家分享,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兄弟备课组的“快步走,频回头”给了我们启发

我们化学组的三个女老师个头都小——人称“女中精华”,往届总是在进度上吃亏,谢特就调侃我们说“力气小,当然跑得慢”。其实,我们自己也很苦恼,如何才能克服这个困难呢?似乎是在我们学校9月调考质量分析会上,我们听到兄弟备课组经验交流时提出“快步走,频回头”的办法。当时,我就觉得这个法子我们化学教学可以借来一用,化学知识在理科科目中相对比较零碎,进度搞慢了,遗忘率反而高。“快步走,频回头”让我们在第一轮复习时,脚步放快些,特别是将单元检测的力度减小,学科内综合的力度增大。同时,对章节的内容进行大胆地调整和取舍。真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学上的一小点改进,立即使我们教学的步子轻快、灵活起来了,二月调考前,我们基本完成了第一轮复习,在进度上再也没有吃亏。有时候我们真该感谢我们学校良好的备考氛围。二.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我们这三个小个子女化学老师就自称三个“臭皮匠”,在一起三年来,几乎每天都在集体备课,对一个问题往往是你一言、我一语,一个科学的、合理的结论就立即展现大家眼前,我们三个人都十分享受在一起精诚合作的愉快。特别是在精选试题方面,我们三个轮流把关,因为每个人对教材及重难点把握不同,对课标和考纲的把握也会有偏差。三个人的轮流选题就可以做到互相补充,相互提醒。作为备课组长我必须感谢何书平老师带给我们的深度、感谢陈洁老师带给我们的宽度,当然我们更要感谢谢特给我们备课培育的厚度。总之,我们坚信“团结就是力量”,陈、何、杨三人凑在一起就是一股了不起的力量,我更加相信我们三个将永生记住在一起奋斗的日日夜夜。

三.综合考试赶早好,统筹安排见成效

大家都知道,文理综合是很难考的,150分钟,三门学科在一张试卷上,学生的思维被试卷牵着颠来倒去,要想发挥出理化生每门学科的高水平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能靠学生自己多次试验才能逐渐积累经验,将每门学科发挥到高水平。这应该归功于年级组和教务处及时安排半月练。我们这届高三10月中旬就接触到了理科综合,这比往届要早。每个学生到二月调考时都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理综考试方法,也基本不惧怕理综了,才有化学学科的比较好的发挥。由此看来理综考试还是赶早的好,感谢学校及早的统筹安排。四.三年磨一剑,长歌向高考

如何科学备课是我们三个化学老师一直思考的问题,现在看来,我们从高一新生时就开始的思考与追求没有白费。今天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跟上老师的快节奏,我们认为得益于高

一、高二坚实的基础,也只有那时的基础坚实,才有现在的稳定发挥,甚是是超水平的发挥。从这个角度来看,学校和年级组打新生进校起就花大力进行学风建设是完全正确的,别说“十年磨一剑”,高中生在我校三年就应该得到这样从文化到意志品质的艰苦锻炼。

以上是我们高三化学备课组对前一阶段的工作总结和成果分享,我们将会吸收第一轮复习的经验和教训,认真踏实地做好第二轮、三轮的复习备考,在高考中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三年磨一剑,长歌向高考,何其快哉!

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篇7

出席本次会议的有原国家建材总局科技司司长陶有生, 全国墙材科技信息网常务副理事长张争兵, 全国墙材网副理事长、《砖瓦》杂志社社长、西安墙材研究设计院副院长黄新南, 山西省建材工业协会秘书长成耀荣, 原中国建材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院长、全国墙材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闫开放, 全国墙材网专家委员会专家、技术服务部副主任苏全仁, 全国墙材网副理事长、辽宁墙材墙材网网长刘云堂, 全国墙材网副理事长、山东泰兴机械公司总经理肖奉国, 全国墙材网副理事长、山东聚祥机械公司董事长庞守恩, 全国墙材网副理事长、安徽兴林机械机械公司总经理林立, 全国墙材网副理事长、河北渤海机械公司董事长张加祥, 全国墙材网副理事长、河南亚新窑炉公司董事长刘勤峰, 四川墙材网秘书长郝明全, 山东墙材网秘书长鲁伟, 墙材行业知名专家洪礼良等。

来自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北京、天津、安徽、湖北、湖南、陕西、江苏、江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广东、浙江、四川、重庆、上海、贵州、内蒙等22个省市的墙材装备制造企业、墙材制品生产企业、窑炉建造公司、自动化控制企业、辅机配件公司、河北省各地市墙材主管部门和墙材协会等代表3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本次大会是在晋冀鲁豫第1、2、3届墙体屋面材料技术装备经验交流大会成功举办之后, 在墙材生产企业和墙材装备制造企业自意强烈呼声下, 在新的经济常态发展期, 在墙材工业步入“创新提升、结构转型”新阶段召开的, “技术创新、装备提升、转型升级、实现共赢”为本次会议主题, 引领会议成功举办。

会议由全国墙材网副理事长、河北墙材网理事长郑怀林主持, 全国墙材网副理事长、《砖瓦》杂志社社长、西安墙材研究设计院副院长黄新南致贺词, 黄新南在贺词中对晋冀鲁豫第四届墙体屋面材料技术装备经验交流会表示热烈祝贺, 对晋冀鲁豫四省墙材网联合举办会议和多年来推动行业发展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赞誉, 并提出要一如既往持续下去。

原国家建材总局科技司司长陶有生作了烧结砖瓦现状及发展专题报告, 对国家在新形势下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和新兴产业的相关政策法规, 以及墙体材料发展的趋势进行了传达和解读, 报告内容丰富, 引领墙材行业发展。

山西省建材工业协会秘书长成耀荣到会祝贺并讲话, 成耀荣在讲话中指出我是第一次参加晋冀鲁豫墙材会议, 看到会议以“技术创新、装备提升、转型升级、实现共赢”为主题, 看到会议安排的丰富内容, 使我看到晋冀鲁豫墙材会议举办的成功所在, 使我看到晋冀鲁豫墙材会议影响力, 使我看到墙材行业的持续发展的外在助力。晋冀鲁豫墙材网组织的墙材与装备经验交流会议是以企业为基本点, 是贯彻墙材网服务企业宗旨的体现, 是墙材行业的持续发展的推进器, 这种形式得到企业认可和肯定, 值得建材行业推广。

全国墙材网副理事长、山西墙材网理事长刘晓宝代表晋冀鲁豫四省墙材网发言, 他回顾了晋冀鲁豫联合举办了1~4届交流会, 历届会议的成功与成果和这种模式, 得到墙材行业和企业的充分认可和肯定, 我们将继续将这一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持续下去, 为墙材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做出新贡献。

本次大会无论是专题讲座、技术交流、还是产品展示以及现场参观学习, 始终以国家墙材产业政策为指导, 始终把供给侧改革, 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核心作为推动墙材行业发展动力。

晋冀鲁豫第四届墙体屋面材料技术装备经验交流大会是墙材制品生产、墙材装备制造等企业期待的一次工艺技术交流和商机洽谈盛会, 为把此次会议办得更好, 晋冀鲁豫墙材网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和行业领导, 对国家在新形势下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和新兴产业的相关政策法规, 以及墙体材料发展的趋势进行传达和解读。国内十多家知名墙材机械装备生产企业进行了产品展示宣传和交流发言, 重点墙材企业进行了采用先进工艺生产的经验交流。

本次会议另一个亮点是与会墙材生产企业特别关注节能减排、低碳环保问题, 会议期间, 共组织了五个关于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技术讲座与技术交流, 还特邀五名专家现场答疑, 解答企业提出的环保排放和标准执行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办法, 举办的讲座、交流、答疑等形式, 让很多墙体材料生产企业、墙材装备制造企业、墙材装备配套配件企业、墙材窑炉建造等企业都主动与墙材专家和优秀砖瓦企业家进行切磋沟通, 为推动墙材企业提高环保意识和节能减排、低碳环保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会议期间, 由全国墙材网副理事长、河南墙材网理事长刘亚宾代表晋冀鲁豫四省墙材网组织与会代表参观了河北蠡县中祥建材公司, 该公司采用由河南亚新窑炉公司承建的10.88m断面的新型结构旋转式隧道窑, 采用专利技术、工艺先进、节能环保, 日产达30万块标砖。参观了河北清苑县张登镇谢庄博苑建材公司, 该公司采用山东聚祥机械公司承建3.6m两烘两烧隧道窑并提供生产线包括码坯机全套装备, 日产达35万块标砖。参观了河北清苑县冉庄镇大张庄村建材公司, 该公司由涉县宝成窑炉公司承建的3.7m直通式隧道窑, 由河北渤海机械公司提供生产线包括码坯机全套装备。被参观的每个墙材企业都有不同亮点, 给参会者留下深刻印象。

本次会议规模大、人员多、效果好, 为墙材生产企业与装备制造企业的对接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为推动华北及中原地区的墙体材料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据了解, 会议期间, 山东聚祥机械公司、河南亚新窑炉公司、河北渤海机械公司、山西天龙机械公司等企业都在会议期收获不少信息, 有的还在会议期间签了订单, 供需双方满意, 平台作用凸显。

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篇8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现代社会是个信息社会,网络语言、外来文化对我们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多重冲击。好莱坞影片、日本卡通、韩流还有诸如肯德鸡、必胜客、NBA、CBA等外来词,使得许多中学生言必外文或“火星文”,对外来文化津津乐道,而本土文化、传统文化的情形如何呢?有些人只会敲打键盘,不会写字;在“中国汉字听写大赛”中,很多人连最基本的字都不会写;更有一些中学生,对传统相当陌生,缺少文化的归属,已成了“真洋鬼子”。

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有人认为,文化应该是包容并蓄的,这些冲击我们不必惊讶;也有人认为,我们不能忘掉自己的根,之后才能谈吸收。你对这些问题有怎样的思考?请你发表自己的看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提示】

进入新世纪以来,洋节日大行其道,从情人节、愚人节到圣诞节,各类商品铺天盖地而来,青少年一代从外表到骨子,已经洋化、西化。早几年,国家广电总局下发通知给众多节目主持人:在主持人口播、记者采访和字幕中,不要使用外语及缩略词,如F1等。这次的通知不仅仅限于体育领域,如GDP、WTO、CPI等也在“整顿”范围。如遇特殊情况必须使用,要在外语及外语缩略词后加中文解释。确实,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我们在兼收并蓄的同时,由于文化不具备强势,我们在吸收外来词与外来文化时,须保持谨慎,不能因为吸收而使自己纯洁的语言受到污染,让自己的文化变得不伦不类,变成毫无特色的大杂烩。至于一些流行网络用语、简化字,必须坚决予以干预。同时,对于汉字书写、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我们要花些时间,在中小学生中作大力弘扬,让民族的根得以永远绵延。此题写作,重点在于要有较高的起点,较全面的思维,力求自己的观点辩证、全面。

【佳作示例】

重塑“中流”砥柱

王一杰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屈原坚守的呐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是司马迁对文化的执著追求。而如今,我们却眼看着文化遭到践踏。

我们在穿越中“步步惊心”,又落入后宫的“美人心计”中,在金钱的诱惑下,一切的一切只为那一个收视率。我们可以改变皇帝的出生年月,也可以为古人配上智能手机;我们将朝代改头换面,又将事件黑白颠倒。刀光剑影中尽是魑魅魍魉,心计重重间只留黑色幽默。我们在笑声中渐渐淡忘了历史,渐渐习惯了倾泻而下的虚假,我们深陷在“伪历史”、“伪文学”之中,却不知文化已是遍体鳞伤。

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在旦夕间支离破碎,我们怀抱金钱洋洋得意,却不知那几张纸币便可削断系住达摩克利斯之剑的最后一根细丝。我们跟着碎金块的踪迹走向下游,却离开了那座丰盛的金矿。当我们步入黑暗之时,再想回头,已找不到路途,四周尽是无底的深渊。最可怕的不是黑暗,而是我们习惯了黑暗。当我们最终习惯了浮躁扭曲的社会,我们也会不知不觉间被同化。忘记了文化的我们又还能记起些什么呢?在灰蒙蒙的雾霾之中拾不起一片晶莹的雪花。

这一切需要用文化去改变。

为什么中国的功夫、熊猫只能由好莱坞演绎?为什么端午节成了韩国的特产?为什么我们拼了命地背四、六级英语却学不好母语?为什么外国影视、文学总能盖过“中国制造”?有的人说,这是外国的文化侵略。可曾想,如果一个人、一个国家面对侵略毫无招架之力,那只能是自己的问题。当国外频频在影视中发出人性、社会的思考,我们却还只停留在“喜羊羊与灰太狼”上。我们渴求自己的文化,收到的却是一封“暂无存货”的告示。我真希望那一天,再会韩国友人时,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对他说:“这世上不仅仅有‘韩流,更有‘中流砥柱!”

我们在长江筑起大坝,在月球插下国旗,但是我们任凭文化遭到践踏,我们又怎能记得,记得那个地方叫三峡,那儿住着美丽的嫦娥。

[点评]文章的作者很会思索:最可怕的不是黑暗,而是我们习惯了黑暗……当我们最终习惯了浮躁扭曲的社会,我们也会不知不觉间被同化……可曾想,如果一个人、一个国家面对侵略毫无招架之力,那只能是自己的问题……这种穿透浮华尘世、直抵事物本质的观照,显示了作者眼光的犀利与视角的独特,在同龄人中极为少见。作者的语言也很有表现力:刀光剑影中尽是魑魅魍魉,心计重重间只留黑色幽默……为什么中国的功夫、熊猫只能由好莱坞演绎?为什么端午节成了韩国的特产?在灰蒙蒙的雾霾之中拾不起一片晶莹的雪花……为什么我们拼了命地背四、六级英语却学不好母语?为什么外国影视、文学总能盖过“中国制造”?……当国外频频在影视中发出人性、社会的思考,我们却还只停留在“喜羊羊与灰太狼”上。我们渴求自己的文化,收到的却是一封“暂无存货”的告示……记得那个地方叫三峡,那儿住着美丽的嫦娥……作者或对偶,或排比,或比喻,或反问,或联想,或双关,整散结合,错落有致,使得文章产生了一种天风海雨扑面而来的气势,令人读后在美的享受中,留下悠长的回味与深刻的思考。

让汉字在指尖绽放

黄书影

一支笔,几张纸,沾几点墨,便挥毫成书,绽放如花。古代的文人大家写得一手好字,在点点浓墨中传达出几千年来中华汉字的魅力,在一点一撇中展现出中华文化的风韵。

我们惊叹于书法家们的龙飞凤舞的文字作品,赞叹中华汉字的博大精深,却不曾把目光收回到自己的指尖——从手机键盘上飞快的盲打转变到低头族们在手机屏幕上的飞速滑动,从电脑键盘上十指敲击的脆响到鼠标上指头的碰撞。提笔忘字早已不是新鲜事儿,错字简化字也早已林立在大街大巷的楼堂馆所、商铺店面了。“汉语”两大字儿,似乎在人们心中已成一片茫然。于是,有良知的中国人开始对文化有了焦虑。

冯骥才曾说:“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我们愤怒地毁掉了自己的文化;从80年代到现在,我们愉快地毁掉了自己的文化。”就在各种智能系统的输入法中,几个大写字母便可跳出你需要的词语,久而久之,很少有人再去注意这个词怎么书写了。于是,在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节目中,当看到电视里的题目时,观众心中一片空白,同时在有一个声音叫喊着“我以前知道,现在居然忘了”的时候,汉字书写便准确地击中了观众心中的那片硬伤。endprint

面对硬伤,有人痛定思痛,开始对汉字重新审视。国务院公布了《通用规范汉字表》,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推动落实“书法进课堂”;北京市提出了“高考降低英语分值,提高语文分值”的高考方案;在荧屏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好诗词”、“成语英雄”等汉语竞争节目更是百花齐放。没有歌舞高手,没有选秀偶像,汉字的魅力在荧屏前大放异彩,指尖上的中国在现代文明中重新焕发生机。

汉语是文化的载体,汉字在中国人心里有着独特的位置。也许对汉字的归属感触动了人们内心怀旧的情绪,唤醒了人们对文字文化的认知。当人们真正重视汉语、真正尊重文化时,文化才能一代又一代地造福于几千年的中华文明。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当我们再次提起笔时,洋洋洒洒,苍劲有力,让汉字在我们的指尖绚丽绽放。

[点评]文章谈论的问题很沉重,但作者的表述很灵动:让汉字在指尖绽放。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的镜头描写,文章中间关于手机键盘上飞快的盲打转变到低头族们在手机屏幕上的飞速滑动,都使得文章一片轻灵。轻灵之中,文章的结构却显得很严谨,这归功于作者的谋篇布局能力。文章首段末尾的“风韵”引出二段的书法描写;由二段末尾的“良知的中国人开始对文化有了焦虑”自然过渡到冯骥才的名言;三段末尾的“硬伤”则领出了四段的内容……文章前勾后连,结构也颇显灵动巧妙。

文化式微胡不归?

郑回归

当我们紧跟潮流亦步亦趋而不再重视儒学文化时,韩国却火热地开设孔子班;当鲁迅作品从中学教材大撤退时,德国人却在反思:为什么我们没有“鲁迅”;当我们记得有本名著叫《孙子兵法》时,美国某军校早已将《孙子兵法》列为该校必读教材。

我们可以对着情人节的计划侃侃而谈,在光棍节里疯狂敲击键盘购物,却记不起端午节里粽子的香甜,中秋节全家赏月的其乐融融。

在这个科技高度发展的网络时代,人们对能带来经济效益的低俗商业趋之若鹜,那些所谓的新新人类追求个性也只表现在对洋节日洋文化的过度崇尚。对电子产品的追捧与对纸质书籍的冷落,造成这个时代对传统文化的一再失衡,成为这个时代的标志。在书店里销量最好的往往是有关财富、职场、经济、人际交往等书籍,而那些名著却落了一身灰尘躲在角落无人问津。

面对人类正在遗落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这样的隐忧,我们是否该扪心自问:“你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你重视传统文化了吗?”答案往往令人黯然神伤。而由这些持着否定态度的人们组成的社会,便形成了糟蹋文化、忘记传统的风气。列宁说过:“忘记历史等于背叛。”那么,忘记传统又何尝不是背叛?!

大街小巷里“装璜”、“家俬”、“侯车”这样的错别字比比皆是,这透露出的已不再仅仅是“没文化”这样简单的了。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如若再这样发展下去,看似无伤大雅,实则我们的文化就在这样的日积月累的“无伤大雅”中一点点被磨灭。

血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当传统文化正在消失的事实暴露在阳光下时,人们依然觉得事不关己。殊不知,恰恰是因为作为现代人,每个人都应该对传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这个社会再如何发展,文化都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滋养我们现实生存发展的血液,而这,永远不会改变。

重拾迷失的传统,珍视发扬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也是我们每个现代人责无旁贷的义务。

[点评]文章有几个明显的优点:标题化用诗经名句,如刀斫斧砍一般,问到了国人的心坎;文章的开篇以排比、对偶的形式破空而来,起笔雄健;文章罗列的时代现象——在书店里销量最好的往往是有关财富、职场、经济、人际交往等书籍,而那些名著却落了一身灰尘躲在角落无人问津,令人触目惊心;文章引用列宁名句后的发问:忘记传统又何尝不是背叛?!实际上在拷问一个民族的良知……短短的文章有了这些优点,我们不妨静静阅读,细细思考。

文化修复刻不容缓

周晶晶

绵亘几千余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经久不衰,屹立在世界的顶端。然而,正如我们所亲眼看到的,荣耀的背后,隐藏的是巨大的不堪——我们对文化的糟蹋与漠视正与日俱增!

文化的内涵丰硕,仅饮食文化一面便足以显现。走在街上,你会发现,肯德鸡、麦当劳等美国食品店里人满为患,韩国泡菜、日本寿司的摊点供不应求,而拥有几千年历史积淀的包子铺却因收入惨淡而遭遇被迫关门的惨况,曾经备受先民欢迎的糖葫芦也逐渐在城市的喧嚣中丧失那一抹红彩……不只如此,许多节日里常吃的食品也在一步步丧失掉最初家人共享天伦的美好目的,变成了纯粹的吃,许多人都不再在新年包饺子、在端午做粽子,而是选择去超市购买现成的产品,拿回去加热一下吃了就当是过节,而在家乡的亲人却无人陪伴,只能守着电话等待几分钟的寒暄……

文化陷入了危机,不只是饮食文化,太多的中华文化此刻都遭受着洋化、异化、物化的不同程度的糟蹋。文化在被蚕食,而我们的精神世界也处在领土沦丧的阶段。随着外来文化的加剧冲击,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变得越来越看重物质,对文化的糟蹋正演变为对骨内亲情等情感的漠视,中国传统习俗与特色食品工艺流失的同时,更可怕的是人性的削减。个别的削减或许无关紧要,但文化攸关整个民族,其衰颓必将影响民族发展,长此以往,甚至会使国家陷入危亡!

文化为什么如此被糟蹋?面对现状,我们必须反思。是外文化太过强势,还是我们太过不堪一击?是时代发展与文化速度的错位,还是顺应时势的变化?事实上,我认为,本质还是人性的自私作祟。在当今竞争性社会,每个人必须竭尽全力才能立足一隅,钱财成为最直接的人生保障。于是,人们直奔经济而去。个个忙着发家致富,谁还会奢谈文化这等高享受呢?

因此,当下发展经济固然重要,但文化的修复更是刻不容缓。我们必须加强文化教育,尤其是对我们本土文化的渗透。

[点评]文章娓娓而谈,由文化的糟蹋与漠视现象入手,说到骨内亲情等情感的漠视与人性的削减,其结果,必将影响民族发展,甚至会使国家陷入危亡。分析了危害与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之后,作者挖掘出了文化糟蹋的根源:质还是人性的自私作祟。最后作者指出了对策:我们必须加强文化教育,尤其是对我们本土文化的渗透。文章由现象而危害,从后果析根源,由本质到对策,层层深入,显示了一种严密的逻辑力量。

上一篇:棣丰街道中心小学:关于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大局意识专题专题研讨开展情况汇报2016071下一篇:描写泉水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