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交流材料(精选11篇)
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篇1
以“草根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交流材料
为有效地落实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促进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专业发展,走“科研兴校”之路,以“校本”为依托,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入手,从提高教师问题意识和能力开始。我校开展了“草根课题”研究工
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此项工作的想法和做法做一简单汇报:
一、问题的提出
思路: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素质←专业发展(个体→整体)←校本培训←提高能力←解决问题←提出问题。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也是每个校长首要关注的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每个学校的核心工作,它是一个庞大、科学的系统工程,也是办学的立足之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因此,教师的素质不断提升,特别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尤为重要。藉于此,我们从提升个体专业素质,从而提升整体素质着手,以校本培训为依托,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切入,提高教师问题意识,培养教师课题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以“小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发展教师,发展学生,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一)提高教师问题意识和能力。
(二)培养教师课题意识和能力。
(三)培养教师读书习惯,提高理论水平。
(四)培养反思习惯和能力。
(五)培养善于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六)培养善于尝试、敢于创新的能力。
由于每个教师个性不同、兴趣不同、学识差异,从而导致教师的个体差异性。这一点,任何学校都不可避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问题意识差,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不了问题。有的存在问题的模糊性,也就是提炼、整合不出问题,更谈不上解决问题。通过小课题研究,帮助教师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所从事教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质量。同样,没有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有课题意识,更谈不上“课题”的能力。由于我校几年来虽然承担了省级课题“小班化教学研究”及市级课题“激励教育”的研究,但参与的教师还是一小部分,大多数教师没有课题研究的阅历、实践及经验。通过小课题的研究,培养每个教师的课题意识,培养教师课题的研究方法、流程,为今后承担大型课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难免教师要寻求“理论”的支撑,来破解“问题”和困惑,这样教师就会阅读书籍,查阅文献,上网征集材料,就自然而然地培养了教师的读书习惯,也学会了怎样去读书。另外,小课题研究过程中,要对研究过程进行分析、总结、梳理、记录、报告、撰写成果展示,这些都要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从一个侧面也就提高了教师反思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组织实施
为真正落实好“草根课题”的实施工作,学校从积极引导、全员参与、简洁实效、评价多元、资源共享五个方面进行。
(一)积极引导
为保证“草根课题”的实施,学校积极引导,制定了《石家园街小学草根课题三年规划》、《石家园街小学草根课题实施方案》、《石家园街小学草根课题评价方案》。同时,为了教师更方便进行研究,为每位教师印制了《草根小课题研究手册》,使教师有的放矢。同时,成立了领导小组和评价小组,前期进行了专题培训,使每个教师提高认识、掌握方法。进行组内研究,对过程进行分析、判断、矫正。同时,学校为每位教师提供书籍、影像资料及研究过程中所需资金,为“小课题研究”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全员参与
在“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创新就是发展、成长就是成果”的总体思路指导下,按照“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要求45岁以下的教师,针对所教年级、所教学科,从学校实际出发,结合个人兴趣与个性特点进行选题,进行研究,但必须有“可能性”。全员参与,各个尝试。
(三)简洁实效
“草根式”小课题研究,是教师自我研究,其目的就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此,学校在教师实施过程中,提出“宽立项、强过程、重发展”的思路。
1.宽立项。即选题就立项,但刚性要求就是“可能性”和“实效性”。要求每个教师都从个人实际出发,罗列问题、筛选问题、确定问题。立项内容来源三个方面:(1)失意问题。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遭遇的挫折、困惑和不足之处确立选题,如:周君老师的《如何应对小学生英语两极分化》、裴艳荣老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李玲老师的《小学中年级语文预习习惯指导的培养》、王淑敏老师的《课外阅读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等,都是从困惑、挫折中提炼、确定的。(2)得意选题。就是教师在自己做的最好的方面寻求新的增长点从而选题,如李莎莎老师的《肢体语言在课堂中的有效运用》、赵金英老师的《数学日记对数学教学的推动性》、吕凤荣老师的《开放阅读,自由写作的实践》等。这种实践运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效果好,成效高,但没有形成成果,从而延伸出“课题”,来形成经验和理论。(3)创新选题,就是在别人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大胆提炼,如贾艳清老师的《提高纠错本的有效性研究》、梁艳新老师的《游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
堂的有效性研究》等。他们凭借自身优势,以及在对教育教学规律把握的基础上,创新教法,形成理论和成果。
2.强过程。每个教师在组织实施和研究过程中,都能立足于个人,着眼于解决问题,以行为为研究的核心,采用有效方法和途径,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实践,反复修正。同时做好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及时填写《研究手册》,撰写叙事、随笔、反思等,并科学、及时地反哺到教育教学中去。
3.重发展。“小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促进教师的发展,从而推进学生的发展。经过一年半多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效果。小课题研究改善了教师的工作习惯,使教师学会了读书,学会反思工作中的问题,并积极寻求方法去解决,教育教学成绩明显提高。XX老师通过《古诗教学中进行有效性创设的探究》,已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代表我区参加市举行的古诗文研讨情境课,深受好评。XXX老师“纠错本有效性研究”和XXX的“数学日记研究”,使两位教师教学成绩大幅提高。XX老师经过“大量阅读、自由写作”的研究,一年来,有39名学生的作品在《XX晚报》、《XX电视报》发表,有43篇作品在《读写指南》刊登。另外,每个教师在各自小课题领域都有突破,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四)评价多元
“草根课题研究”因为其自身特点,不是为了构建理论,也不是要打破某种模式,而是为了使教师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来发展自己、发展学生。因此,在对评价上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坚持“放低”评价标准,采用激励评价为主,“全程评价”与“重点评价”相结合,“能力评价”与“态度评价”相结合。具体实行有两种:一种是按精神需求,教师互评,相互促进、互相提高。一种是按考核要求,学校进行评价。按研究的综合情况进行打分,分优、良、中,以3:5:2的比例,分别记5、3、2分,计入教师学期末的考核成绩。
(五)资源共享
“草根课题”的研究推动了教师个人的发展,每个人的课题都有一定的成果,专业水平都有提高,真正目的是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我们采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办法,将每学年近50个课题的成果收集,以《××小课题研究的收获与反思》命名,编辑成册,要求明确研究的成功之处、运作方式及方法,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老师们人手一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有直接拿来使用的,有借鉴的使用。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课题成果相互借鉴,把现成的经验直接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四、不足
(一)对于小课题研究,缺乏专业性指导,对成果的鉴定及推广力度不足,规范性、科学性、系统性、体系性欠缺,没有形成独特的“草根课题”文化。
(二)对于小课题资料的搜集整理不完善,成果展示单薄、不丰富,没有立体感。
(三)《研究手册》设计有“束缚”之感,应进一步改进、丰富。
(四)小课题研究要想真正起到以点带面,真正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还要下大力气,做科学分析,深挖掘,大投入。
(五)组织建设有待完善。目前课题研究是以校长亲自抓,教导处具体实施的运行模式,教科室和教育科研委员会还是有待于完善。
我们的“小课题研究”走过了近两年的历程。老师们重读书、勤研究,把小课题研究作为自己的工作行为、思维方式。他们以极大的科研激情,认真的研究态度,投身于“草根课题”的研究中去,去体会过程的快乐、收获成果的幸福。一个人的高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向上的姿态。我想:把每一个小课题做好,做出成效,又能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这样一定能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一定会促进学校的发展。这正是我校“草根课题”研究的初衷和最终目的。
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篇2
德国大学建筑教育的宗旨是培养高水平的职业建筑师,其建筑设计课程从低年级开始就和建筑建造方式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像中国大学里建筑专业一般在三年级才开始建筑构造课程的学习。这导致德国大学建筑教育自始至终围绕建筑基本问题,特别是建筑最终被如何建造、建成而展开的,和美国大学建筑教育一般研究理论与抽象形式有极大的不同。
所谓建造的意义,正如弗兰姆普敦在《建构文化研究》中指出的:“建造无一例外是地点(topos)、类型(typos)和建构(the tectonic)这三个因素持续交汇作用的结果(1)”。本文介绍的两个工作坊课程就是在这个宗旨下展开的。
2004年,德国凯泽斯劳滕工业大学(TU.Kaiserslautern)Meyerspeer教授被邀请到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进行工作坊课程教学,我们设定的课题是“车间设计”,要求在美院校园内设计一个200m2的建筑学院木工车间,建造方式限定为木建筑形式。课程中首先介绍了欧洲近30年来现代木建筑的发展,同时详细讲授欧洲当代木建筑的建造方式及设计的可能性。木建筑的结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梁柱式,主梁架于柱子上,次梁架于主梁上,建筑平面可长方,柱距相对大些,沿主梁方向跨距可在5m~7.5m之内,建筑沿主梁方向在1.5m之内可出挑;主梁次梁均在一个水平面上连接(图1,图2)。二是平台式,所有立柱、主次梁皆为承重构件,由墙板围合,同时墙板起到加固、稳定作用,柱网及梁的网格尺寸采用62.5cm,根据平面可设置不同尺寸网格,形成的空间相对大些,建筑层高可不同,另外一层也可转角(图3,图4)。
设计初期,学生应该首先制作比例为1:50的基地环境模型,在此三维环境空间基础上展开初步体量模型的研究,同时表达出设计者的基本构思;第二阶段选择一个适合自己构思设计的具体木建筑建造类型,用铅笔绘制出结构方案图,包括平面图、立面和剖面图;最后是制作一个比例为1:50的木框架结构建造模型,此模型应与构思体量模型匹配。
设计过程一开始较为痛苦,德国人的理性思维方式与艺术院校学生的感性思维方式产生极大的冲突。国内的建筑教育模式导致学生强调的是建筑形体造型变化多样,设计最好与别人的不一样,标新立异;而德国建筑教育则强调具体建筑设计需要积极考虑周边场地、环境空间,以此为出发点,探讨设计的建筑空间的含义。辅导前期,针对学生们最初形体复杂的建筑方案,我们基本是反复强调车间是一个简单的建筑,我们为此无需设计一个剧院或文化中心的样式。从学生的草图或者模型中,我们抽取其中两组对空间有积极意义的进行简化,一组是以两个功能空间围绕院落而组织,利用开敞的前广场形成入口空间(图5~图7);一组是通过基地旁边报告厅的错落让出空间,构成建筑形体及内部空间,双坡屋顶很好地和建筑形体相结合(图8~图10)。
对此,学生们接受程度不一,觉得简化到最后建筑基本都一样了,都像方方正正的盒子,我们反复与学生们探讨建筑的本质—空间的意义,如果你把空间积极的部分做出来,其建筑也就成立,而形体只是为建筑空间服务的。老子对空间的理解也说明的是这一点。
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们的课题设计只能做到木框架结构的建造模型及表现结构的平面图、立/剖面图结构方案阶段。从构思体量模型到结构的方案模型,根据以上介绍的木建筑建造原则来调整设计,建立辅助网格,找到建筑的内在秩序,并使之合理化。两周的紧张的课题设计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木建筑这种建造形式中材料、形式和建筑的建造之间存在着清晰的逻辑关系,也就是地点、类型及建构形成了建筑设计中三个基本要素。
2010年,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TH.Darmstadt)Pfeifer(2)教授进行了关于砌体结构建筑的工作坊课程交流。砌体结构建筑是人类最古老的建造方式,砖块的正确排列来自于人们对房屋庇护功能的需求。从这些排列中人们了解到砖由黏土生成,黏土由人们手工制作形成,由此发展出世界和所有文化范围内的一个简单但合理的建造原则—砌体结构建筑。千年来这种特有的建筑文化一直保留下来(图11),特别是当今砌体结构建筑具有持久耐用和节能环保的特征,我们应该使这种结构具有现实意义并且正确使用它。从砌体结构构成上我们可以学到如何在一体化中理解简洁和合理,所以砌体结构可以一直作为建筑设计的一种基本原理和方法来指导我们。
这次的课题是四合院住宅,假设基地在北京胡同区域,建设范围20m×40m,前面面对一条街道,可设计5户住宅。每户住宅的功能包括:带厨房的餐厅空间、起居室、卫生间、厕所(同卫生间隔开)和卧室,同时需设计出一个私人化的户外空间。每户住宅建筑面积约150m2,2层建筑,层高为2.75m。可供选择的两种住宅平面尺寸需符合砖的模数(5.99 m×1.99m和5.99m×16.99m),这些限定条件从根本上排除了异形建筑的可能性。砖的尺寸我们以240mm×115mm×71mm为主,也称普通砖。课题一开始,讲授砖建筑的建造原则及空间特点,在平面及剖面上每块砖的排列;砖尺寸和墙尺寸模数关系是12.5cm,根据墙来作调整,开口尺寸为12.5+1cm,外侧尺寸为12.5-1cm(图12),学生们在设计时就可以把每块砖一一画出来,在立面设计上如果开洞尺寸超过1.2m宽,就需要砖砌平拱或圆拱处理。
一般美院学生对数字有畏惧心理,但建筑这个专业恰恰是需要经常和数字打交道的。在这个课题中,首先只能用砖做墙体,所设计的空间尺寸必须符合砖的模数。德国教授要求学生面对相对复杂的数据问题时,关键是首先找出此类建筑建造原则的系统,力求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然后设计空间时根据砖的模数关系来具体划分,使貌似不可逾越的建造问题得以解决。
砖建筑特点是空间不大,墙体开窗不能太大。空间如何做到合理简洁又有特点是这次课题所要探讨的。下面一组学生设计的平面处理简洁,首层以开放厨房划分餐厅和起居部分,两端对称的楼梯和二层南北均质的走廊一起构成建筑内部的环形流线。该设计从平面到立面的设计都旨在营造一个节能环保的砌体建筑,环形走廊和南北立面上的竖向开窗又共同创造出双层皮的形式。夏天窗户开启,通风透气,朝北的阴凉走廊可以提供活动空间;冬天关闭窗户,接受日照,利用温室效应为室内增温(图13~图16)。
这次课题有几个小组局部模型比例是1:5,需要用一块块模型砖搭出来(图17),这比单纯图纸绘制和抽象纸板模型更真实,直接体验到砖的排列遇到的实际问题,学生可以在大尺度模型上推敲出解决的方案,如同模拟的工地现场,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上面介绍的两个课题设计可以看出德国大学建筑教育的特点,德国大学建筑专业一年级主要设计课程是“建筑设计与建造”,一般会有两个学期设计课题,一个是木建筑课题(图18),另一个是砌体结构建筑课题(图19),希望学生能从这两种建造方式中学到从概念的方案设计到细部设计的一体化过程,使学生从一入学就认识到建造方式和材料与建筑设计的密切关系。这种教学方式在国内是不可想象的。一般我们一年级教学有三大构成和小型建筑设计,教学中很少涉及到建造和材料方面,如果有也是以接触材料和搭建过程为主的构筑物设计,没有完整、系统的从建筑方案深入到1:10细部节点的过程。这导致我们的设计教学是以功能空间布局和外形造型设计为主,学生对材料的感知很少,对建筑的认识也停留在外在建筑造型上,建筑方案设计也是架空于建造与材料之上。一般到了三年级建筑构造课和建筑材料也是以单纯介绍知识为主,很少能把对材料的认识和建筑构造概念统一贯彻到方案设计中,建筑设计缺乏细部处理。长久以来,我们的建筑毕业生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再次学习这方面知识。不仅如此,国内实际项目的建筑设计一般也是采用先有外形或概念,排完功能后再安一个立面的设计方法,建筑很少有较好的建构逻辑和细部设计。和德国、瑞士建筑相比,中国建筑显得简陋,有拼凑感。密斯曾说过“上帝就在细部中”,可见细部对于建筑的重要性,而建筑的品质也是通过对材料的正确理解及使用才能实现,而这恰恰是我们当今国内建筑界缺失的。
几年来,笔者组织并且亲自参与了与德国教授交流工作坊的课程,总结他们的建筑教育理念有如下几点:一是教学中关注建筑基本问题和建筑的本质;二是强调设计的过程从场地研究、设想体量可能性到空间想法,同时考虑建造方式与之相配;三是设计是一个从提出问题到逐步找到答案的过程(这里需要解释一下,这和中国的文化价值观不同,一般国内学生希望老师来判定设计方案好坏,而不是自己研究推敲方案找到答案);四是建造方式和材料在设计早期就提出,强调设计的一体化,保证建筑建成的可控性及较高建筑品质。从中我们看到德国建筑教育理念和国内有所不同,他们的课题设置为学生提供了现实世界的物质层面平台,促使他们面对未来实际建筑建造条件思考如何进行建筑设计。我们能否从中借鉴或者借鉴什么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从目前国内建筑大环境来看,需要业界人士从根本上认识建筑建造的意义和建筑的本质,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建筑设计水平并且能够建成优秀的中国当代建筑,未来才会在世界建筑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不只是以量取胜。
参考文献
[1]肯尼思·弗兰姆普敦.建构文化研究:论19世纪和20世纪建筑中的建造诗学.王骏阳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篇3
回首一年的工作,我觉得以下几点是班主任必须做到的:
一、班主任自身要练好“内功”
俗话说“打铁全凭自身硬”。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班主任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树立班主任的权威。这种权威不同于上下级之间形成的行政权力,而是班主任知识丰富、能力超众、人格高尚,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的使人尊敬的声誉和威望,它是作好班主任工作的无形资本。班主任,首先是教师,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智慧的化身。这正是班主任权威产生的前提。如果班主任能够通过他的智慧和才干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这种权威,那么他在工作中就能起到“不令而行”的效果。否则学生是很难同他积极合作的。比如:在工作中按时到,在公众场合不嚼口香糖,不吃零食等。无形中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控力差,纪律涣散。应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入手,利用早读课、思品课甚至专门抽出时间继续学习、巩固学校规章制度,提醒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工作,并且在课后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根据学生的表现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在日常学习中,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渐养成认真听课、认真作业、课下好好休息,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三、要及时表扬学生,给予必要的奖励
我在以往的管理和教学中,不善于表扬学生,对学生过于严肃,我感觉效果不好。在本届学生中,我采用了及时表扬,适时奖励,效果还不错。比如:平时作业好的,课堂发言积极的,口头表扬,学期中学习成绩优秀的,进步的,班主任可以组织发一些奖章或奖品,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其实学生很在乎这些,虽然有时只是精神上的,但很有效果。
四、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情,它本身就是由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来完成的。社会机制尚未启动,作为教师,我们能启动的也只有家长了。只有唤起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让他们与教师同步,我们的工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经常与家长联系,尤其是对一些表现不太好的同学,更应注意,常和他们谈心,鼓励他们。一旦发现学生在学习、身体、思想上有什么特殊情况,应该及时、主动地和家长联系,向他们了解情况。
一年级时,班里接收了几个年龄不够入学而家长又认为孩子特别聪明的学生。这给老师出了很大难题,首先是这些孩子还不懂什么是上课,课堂上随意性特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就是把他们放在最前排也无济于事;再者是因为这些家长就认定自己的孩子是最聪明的,回家后对他们学习上的管教也很放松。针对这种现状,我多次与家长联系,让家长明白孩子现状,再告诉他们其他家长好的做法,以便让他们借鉴,拿出以教师和家长配合帮助学生成长的例子进行激励……经过多次接触,家长意识有了转变,开始关注自己的学生,并主动与老师联系。年终考试中,那几个孩子都达到了优秀,有的还考了满分,这些单凭教师一个人的努力做不到的,所有成绩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教师与家长的联系。
五、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班主任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这样能使学生的思想、精神境界及品质得到提高。我通过利用教材、生活中的琐事、阅读、班会等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教育他们在感受到家人、教师、同学对自己爱得同时学会爱别人。让他们明白“果子大家吃才香甜。一个人好不叫好,大家都好了才叫好。”的道理。这种教育在学习生活中被学生发挥得淋漓尽致:小组值日时总有同学主动来帮忙;优等生主动与学困生结对子;老师也总能听到家长说孩子懂事了、长大了之类的称赞……优异成绩的取得是同学们平时互帮互助的结果,这也足以说明爱的教育已经在班里开花结果了。
家庭教育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篇4
近年来,xx县教育局着力推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工作中我们以家长学校为阵地,推进家庭教育工作,努力加强家校联系,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活动,提高了广大家长的育儿素质,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下面,把我们的主要做法向大家做一汇报。也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健全家庭教育工作组织,规范家庭教育制度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教师。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所以,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提高全体学生家长的教育水平,增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向同步,培养一代新人是学校、家庭的共同的责任。
(一)、抓住根本点,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家庭教育快速发展
1、健全领导机构,强化组织保障。按照《xx县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要求,教育局成立了家庭教育工作办公室,把开展家庭教育示范校创建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纳入学校发展规划,纳入考核评估内容,家庭教育真正实现了从学校履职的角度稳步推进。
2、加大经费投入,强化物质支撑。家庭教育工作经费 1
列入学校常年预算。
(二)、找准着力点,办好家长学校,推进家庭教育科学发展
抓办学管理,促进家长学校规范化。一是规范办学条件。家长学校坚持从创办开始,必须做到“八个有”,即有校牌、有场地、有设施、有组织、有师资、有教材、有学员、有定期规范的授课或活动。二是规范办学形式。做到“三个结合”,即与网上家长学校相结合、与学校家长学校相结合、与校外聘请教学辅导员相结合。三是规范制度管理。要求学校制定措施,抓教学活动,增强家长学校吸引力。邀请专家为家庭教育支招。精心策划好每一次教学活动,如观摩教学、教子经验交流、家长开放日等受到了广大家长学员的欢迎。
(三)、突破关键点,提升队伍素质,推进家庭教育优质发展
打造一支奋发有为的家长学校队伍,谋划发展。家长学校校长三点特点,一是做有思想的校长,办有品位的家长学校;二是做勤政务实的校长,办有业绩的家长学校;三是做敢于创新的校长,办有特色的家长学校。既注重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又立足本校实际,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培养一支经验丰富的讲师团队,登台唱戏,当好指导员。采取专家讲课引路、外出听课观摩等形式,着力提升讲师的授课水平。
二.加大学校与家庭的交流互动,促进家庭教育工作开展
学校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加 2
强家庭教育工作。我们重点采取六种形式:一是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每学期学校都组织两次家长座谈会,学校和各班班主任、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在校表现,及时与家长沟通,并向家长提出下一步学生教育的方法和建议。
二是实施“家校联系卡制度。为了拓宽家校联系渠道,做到家校共建,学校实施了“家校联系卡”制度。有了家校联系卡,家长就能够及时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思想表现情况以及学校的各项工作情况。更重要的是,在每期家校联系卡中,我们设置了“温馨提示”栏,把学校对家长的要求一一列出,供家长参考。一卡联通家校,深受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赞扬。近年来我们共发家校联系卡20次,不但起到了家庭教育的效果,还梳理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300余条,为推动学校的整体工作,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是致家长的一封信。为深入开展家长教育工作,根据需要我们还在暑假、寒假前以及重要的节点下发《致家长的一封信》,把假期中和平时有针对性的具体教育内容提示给家长,以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
四是“校园开放日”活动。各校在每月有一次“校园开放日”。开放日当天,学生家长根据意愿自行来到学校,到孩子所在班级进行考察、听课,察看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了解学校的相关工作,亲自到孩子所在班级或相关班级进行听课,并与学校和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此举进一步密切了家庭和学校的联系,有力促进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进步。
五是聘请家庭教育专家给家长授课,对家庭教育某方面进行系统专业指导。
六是开展家庭教育经验交流活动。学生家长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蕴藏着极大的教育潜能,因此,我们定期组织家长经验交流会,请一些“教子有方”的家长在会上介绍他们家教的经验,交流教育子女的体会,以充分发挥他们在家庭教育上的积极因素。
三、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工作经费缺乏。目前,家庭教育工作缺少专项经费,社会赞助又很困难,不利于开展规模性、系统性的家教活动。
2、家庭教育工作城乡发展不平衡。在城镇,各种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家长的综合素质相对较高,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家庭教育知识普及率在城镇普遍较高。在农村,家长的文化素质低于城镇的家长,家庭教育知识的传播、传授渠道相对较窄,因而成为家庭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
四、思考和建议
1、争取经费支持,设立家庭教育工作专项经费,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力争有一定的家庭教育工作专项经费,为做好家教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2、采取措施,提高农村家庭教育知识宣传普及率。积极探索在农村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及时总结好的 4
经验做法并加以推广。要发挥家庭教育讲师团的作用,组织开展送“家教知识下乡”活动,把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农村。把有限的人力、物力向农村倾斜,加大工作力度,努力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提高农村家庭教育知识覆盖面。
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篇5
走进**市实验小学校园,随处可以见到用中英文书写的“双语”标牌:教学楼外墙上的“双语”名人名言,楼梯过道里的“双语”激励性话语,草坪上婉转的“双语”警示语,橱窗里的短文,教室里的黑板报、墙报都采用了中英文对照的形式,使师生置身于浓浓的“双语”教学环境里。
“**市实验小学是**区整体推进‘双语教学’的示范学校。”**区教委主任介绍说,“经过近3年的努力,目前**区46所小学、23所幼儿园的英语开课率达到了100%。”
据了解,**区小学、幼儿园“双语教学”的普及率与经济和社会事业发达地区相比毫不逊色,因而引起了省市主管部门和教育教学专家、学者的关注。前不久,正在我省讲学的北京大学外语系王式仁教授,欣然应邀为**区中、小学英语教师 作了《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语音、语调的若干问题》的专题讲座,并对**区关于“听说英语习惯从小抓起”的教育理念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区整体推进小学“双语教学”工作是3年前启动的。其时,全区小学、幼儿园师资中只有一名英语教师,英语师资的短缺成了实践“听说英语习惯从小抓起”这一教育理念的关键环节。从1998年起,**区每年都从各个小学、幼儿园挑选教学骨干参加英语师资岗位培训,至今已举办3期培训班,与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名举办一期英语大专班,共为全区小学培训合格英语教师148人、幼儿园合格英语教师68人,同时,每年优先从应届毕业生中吸纳英语专业人才,现有师资队伍基本上满足了小学、幼儿园普及“双语教学”的需要。
**区在培养英语教师时,十分重视质量,牢牢把紧三关:入门关、教学关、出门关。入门时严格挑选热爱英语教学、年纪轻、有较好的英语特别是语音基础的骨干教师,三期培训班,各学校、幼儿园有460多人报名,从中只挑选151人。教学中从严要求,强化语音培训,注重听、说、读、写、唱、画、表演七项基本功的训练,每次培训班结业时,都由扬州大学的英语教授一一进行口语测试,符合要求的发给上岗证,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予上岗。这当中有1名小学教师、2名幼儿园教师未过“关”而未能获得上岗资格,另有两名小学教师因“学习压力大”中途退出学习。**区自己培训的英语教师每人都很熟悉《英语国际音标》、译林版《小学英语》1至4册,或南师大主编的《幼儿英语》(上、中、下)三册及《新概念英语》第一册,会唱40首左右的英语歌曲,每人都达到了英语教师岗位所具备的素质要求。
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篇6
安边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根据上级的文件要求和安排部署“主动作为、认真履职、强化责任、多措并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端正思想 提高认识
(一)牢固树立学生“上好学”的思想。1.国家用25年全面普及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从根本上解决了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问题;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正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重大转变。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发展观,重心在“发展”,核心在“均衡”。我们要在发展中求均衡,在均衡中促发展,在“动态均衡”中实现义务教育的高标准、高质量,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充分认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要求办学条件必须达到省定办学条件标准,对督导办法的“保障机制、入学机会、教师队伍建设、质量与管理”四个方面综合量化,从“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的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8项指
2“解决当前农村义务教育若干问题”的教育工程,宜宾县安边镇党委政府把计划实施的“学校食堂、学生宿舍、教学用房、教师休息室、学校道路通畅工程等五大建设工程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抓实、抓好,得到了村组干部、广大群众和施工单位的积极拥护。安边镇治和小学教学用房的修建,需要向5户村民征地,村组找到他们满口答应;学校修建围墙需要拆旧村公所,治和村两委立即行动;当了解到施工期间江坳口到黄江林村要封路整治,施工方提前拖运材料备用;在保证安全和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施工单位提高成本用“商混”来浇灌基础和倒圈梁等„„教育这项民生工程,得到了大家发自肺腑的支持,可谓民生工程得民心,真正推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费投入是保障。近年来,安边镇坚持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用足用活上级政策,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捆绑使用,突出重点,务求实效。近几年来,共投入1427多万元,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其中:学校改建投资952.2万元:大池小学教学楼697平方米,投资38.7万元;火焰小学教学楼、厕所、食堂、门卫室1051平方米,投资77.5万元;大滩教学楼582平方米,投资43万元;凤来小学教室280平方米,投资24万元;对朝阳初中的教室室内进行整体装修及进行校园环境整治,投资22万元。投资480万元完成安边学校综合用房及学生食堂宿舍楼工程;投资92万元完成安边学校保坎工程;大滩小学投资35万元新建运动场地;向家坝小学投资100万元完成运动场的塑胶和绿化工程;朝阳学校投资40万元排除存在安边隐患的原教学综合用房两栋。2013年起实施的“4+1工程”,全镇投入475万元;投资102万元完成通校工程,实现各校到校通水泥路;新建大池小学学生食堂及教师休息室119.04平方米,投资18万元;新建治和小学教学楼及学生食堂和教师休息室1805.04平方米,投资291万元;完成向家坝小学的学生宿舍436.8平方米,投资64万元。2013-2015年共投入100余万元,用于添置了学生课桌凳1800余套,购置了办公电脑80台、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和中小学体育、音乐、美术教学器材,添置图书、教仪及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等。安边镇让有限的资金发挥了最大的效益,为打造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物质保证。
浅谈教育工作的经验 篇7
一实施新的教育工作理念, 改变旧的传统观念
化学课程教育工作大纲着眼于通过引导高中生科学探究实施素质教育。教育工作大纲要求面向全体高中生,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科技人才。化学是高级中学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 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科学素质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决不能把化学课程教育工作搞成仅为高考升学服务, 而大搞“题海战术”, 走应试教育老路, 使高中生负担过重, 妨碍学生全面发展。然而, 强调面向全体高中生, 也并不是“齐步走”、“一刀切”。一要保障优秀学生正常发展, 要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愿望, 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二要提高中等生的现有水平, 让他们“吃好”, 鼓励他们赶超优等生;三要加大转变后进生力度, 对后进生不能歧视, 作为化学课程教育工作者应利用化学课程与生活、与社会、与环境以及趣味实验等有利条件, 激发他们的听课兴趣, 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听课学习习惯, 产生学习动力, 使其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科技人才。
二加强高中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1. 激发高中生兴趣, 培养探究精神
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过程中应抓住高中生特点,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老师主导作用, 使用演示实验、自主探究实验、猜谜、讲故事、设置悬念等形式来激发高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使他们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知识。对于一些探究实验, 应首先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包括阅读资料课本、准备实验用具、通过讨论了解实验思路及对实验结果开展大胆猜测等。在实验课上应让高中生动手去完成, 动脑去思考, 自己做实验, 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当然高中生如果做实验时遇到困难, 教育工作者应给予恰当指导。
2. 创设自由空间, 培养探究意识
新课程标准认为:教育工作是老师和学生交往、互动与共同讨论的过程, 教育工作者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 在课堂教育中, 为了培养探究意识, 教育工作者应以热情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高中生、满足高中生表现欲, 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在高中生自主研究实验中更应如此。
三德育教育仍然要贯穿教育工作之始终
实施教育工作大纲的素质文化教育, 思想道德素质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 是衡量素质文化教育能否得到强化的重要标志。德育工作应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去, “教书育人”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化学课程课也不例外。
1. 在化学课程教育工作中, 应结合教育工作内容不失时机地向高中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化学课程发展史是对高中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教育工作时, 应确定好知识传授和德育最佳的结合点, 潜移默化地渗透, 达到“润物细无声”境界。如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 四大发明化学方面就占了两项;爱国科学家侯德榜创造“侯氏制碱法”填补了我国“纯碱”工业空白;我国首先在全世界上成功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结晶牛胰岛素”等。这样, 寓德育于化学课程教育工作之中, 点燃高中生爱国热情, 使高中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坚定他们为祖国实现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信心。
2. 在化学课程教育工作中, 要加强化学课程与社会、
与人关系的教育, 使高中生了解化学课程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和影响
化学教育工作中, 结合教学内容渗透一点现代社会的急需解决的工作难题, 如淡水资源缺少危机、主要能源 (煤和石油) 消耗危机、环境大气污染 (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等) 。如在教学“NO和NO2是大气主要污染物”时, 可介绍这些氮氧化合物受日光紫外线照射后, 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光化学反应, 形成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如1943年9月, 发生在美国的“洛杉矶烟雾”就是光化学污染典型事件。再如由CO2等引起的“温室效应”, 氯氟烃引起臭氧层破坏, 塑料产品形成“白色污染”等。以此培养高中生形成三个观念:爱护淡水资源, 节约用水观念;防止大气环境污染, 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节约有限的能源, 合理有效利用现有的能源观念。强化两个现代意识:科技创新意识和减灾防灾意识。
参考文献
[1]邹庆根.化学课程教育工作者应加强语言文字修养[J].井冈山医专学报, 2006 (1)
合理选择材料丰富感性经验 篇8
摘要:在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为幼儿提供有目的性、趣味性、科学性、层次性以及多样性的操作材料。这样才能在操作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加深幼儿的印象,并使之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基于此,本文笔者就幼儿数学活动中该如何选择操作器材做如下探究。
关键词:数学活动;操作材料;幼儿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65-01
在科学的领域中,数学活动较之其他领域相对困难一些,尤其是幼儿园数学活动更为抽象和枯燥。因此,在幼儿进行数学教学时,我们应充分满足幼儿需求,为其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并通过孩子们的亲手操作,使其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促使其原本具象的思维向抽象性思维发展。那么,数学操作材料该如何选择,活动该如何设计才最合适幼儿呢?
一、活动区域概述
所谓活动区域主要是指幼儿园中的兴趣角以及活动区角,大部分是在幼儿园活动区域外进行设置,让幼儿在自由活动和主动练习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知识经验,从而促使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其中,创设活动区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鼓励幼儿积极探究,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获得情感、认知水平以及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1]。因此,活动区域并不是进行简单的环境装饰,而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是当前幼儿教育课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2]。
二、幼儿园数学活动中选择操作材料的途径
(一)具有目的性
在幼儿进行数学教学时,我们应充分满足幼儿需求,为其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并通过孩子们的亲手操作,使其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促使其原本具象的思维向抽象性思维发展。幼儿在学习中能获得什么样的经验,那些方面能得到发展是由材料本身结构以及特点所决定的。因此,选择活动材料应以包含教育目标,并对幼儿关键经验获取有帮助为主。如:在小班開展物品分类活动时,可以向幼儿提供“图形宝宝找家”、“喂小动物”等立体及平面图片的材料;在中班教幼儿认读十以内数学活动中,以数字棋、接龙卡片等材料为主进行教学。
(二)趣味性与启发性相结合
好玩、热爱探究是幼儿的天性,对遇到的新鲜事物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都想弄明白。因此,数学操作材料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特点来选择,并且操作方便、形式多样以及色彩鲜艳,将数学内容融汇到操作游戏中,让幼儿主动参与其中,在玩乐中学习。如在教幼儿“按形状分类”时,可以将贴纸中动物的嘴巴制作成各种形状贴在纸盒上,小朋友则根据形状喂小动物吃饼干,以此形式进行分类教学,会让幼儿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所提供的材料不仅能吸引幼儿,还为幼儿进行探索发现提供了帮助。其次,要选择蕴含规则的操作材料,便于保存结果,利于教师观察并记录。这样才能在操作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加深幼儿的印象,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操作性和探究性结合
幼儿园应有规范的设置数学区角,并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幼儿的数学经验与技能,数学区角活动材料的应用是数学教师可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如果只是一味的关注活动材料的操作性,也无法对幼儿数学思维进行有效的发散性培养。因此,材料的选择在体现操作性的同时,其探究性也要得到体现。以上述目的为目标,就要求教师应选择多样、灵活的材料作为数学区角活动的器材。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理工细绳、泡沫板、扭扭棒等材料,并引导幼儿在泡沫板上用扭扭棒与细绳摆出蜘蛛结网的形状。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使幼儿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对相关空间、与单位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四)材料的层次性
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将其核心的概念进行转化,变为自身经验的过程便是科学。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幼儿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尤为明显。不同的环境导致每位幼儿之间都存在其个体差异,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在科学区投放材料时,要分层次投放。同样的游戏材料,针对不同的认知水平,合理科学的摆放,以帮助在速度与准确度上存在差异的个体,让先操作完的幼儿能尝试探索更深的层次,给孩子反思消化留下足够的空间,从而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并使之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遵循科学性
幼儿最初的数学认知主要是建立在对实物的认识上,通过内化数学概念的需要来发挥表象的作用。其中,幼儿数学概念主要经过“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而对认知能力的巩固主要依赖于练习的活动。因此,在幼儿园活动过程中,选择操作材料主要从具体到一般,从三维到二维,再到图画,再到纸笔,坚持遵循幼儿的数学认知规律,从而促进幼儿更好的向前发展。
例如:组织大班幼儿认识单双数活动时,老师便可以从家里带一些石子、玉米粒、花生粒等多种物品,然后再组织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操作活动,引导幼儿正确理解10以内的单双数意义,从而加深幼儿对单双数的认识。
(六)针对性、计划性原则
在幼儿园开展活动区域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幼儿各个年龄阶段的实际情况,坚持针对性和计划性的原则。例如:在建构区,便需要根据小班幼儿具体的发育功能,以及幼儿的模仿心理特点,坚持选择投放体积大和便于取放的建构材料;针对大班幼儿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敏捷的思维,便需要在投放建构材料的过程中,充分突出多样性和精密性的特点,从而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有效提升幼儿的独立操作能力。但是,在选择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合理开展区域活动。
三、结论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幼儿教育改革的推进和不断涌入的国外先进经验使得活动区域已逐渐成为我国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教育工作者还需在日常时间活动中继续深入对幼儿园活动区域材料投放的原则进行研究,以全面提高我国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使幼儿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岳慧兰. 城市幼儿园户外活动区域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湖州市某区为例[J]. 教育探究, 2008(4).
教学工作交流材料 篇9
一是谈对教育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二是介绍上阶段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 疫情防控时期,网络教学应运而生,并成为主流。为了提高网上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我们学校是这样做的。
一、领导分工,明确职责 教导处分工,校长负责学校全面工作,教导主任负责教学全面工作。学校中层领导分级分班关注教学情况。教导处随时在微信中开会,及时总结全校情况,表扬优秀者,推荐学习文件,推荐优秀视频课。
徐校长和教导处的同志通过开展级组长备课组长云视讯会议,凝心聚力,提高网络教学效果。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要求级组长认真安排作息时间表。协调好各班教师讲课顺序,保证不耽误课。每位教师要坚持听本年级本学科的名师课,并做好记录。教研组长安排好教师的讲课时间以及讲课内容,研讨每一课中所学习的知识点,明确重难点。为了达到效果,级组长安排每位教师写出自己备课的学习单、作业单、并将教学设计、课件发到工作群,课后作业要科学合理,既不过多布置作业,加大学生的作业量,也不过少布置作业,起不到训练的效果。更不能随意的布置作业,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每个教研组,当天傍晚都要开展半小时左右的教研活动,总结当天出现的情况并提出解决的办法。要有记录,有截图。
教导处通过文字或者数据公布检查情况。表扬开展网络教育教学优秀的班级以及个人;表扬善于思考钻研并在教育教学有特点的教师。
二、“云”上见面,凝心聚力 开学时间段,学校要求教师以工作状态去生活。摒弃假期生活,改变懒散状态。高度认识“停学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国情。教导处多次召开教研组长会议,落实学生网络学习的情况,包括参与人数和听讲状况。教研组每天交流听课心得,解决存在问题,研讨学习单内容,如何有效督促学生进行网络学习,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醒学生不忘做家务、体育锻炼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网上教学效果。班主任不断给学生关怀,不要在学生家长提出过多问题显得不耐烦,落实每位学生学习状态。教师在答疑解惑的时候,废话少说,直奔主题,因为学生进群时间好比学生进班时间,这都花费了将近十分钟。教师要主动通过视频或者电话家访,用心贴近师生距离。
三、直播连麦,答疑解惑 在集体教研的基础上,任课教师每天下午利用网络交流,针对学生听课过程中的疑惑和作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直播答疑,为了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老师们利用视频会议功能和直播的连麦功能,与学生面对面网上交流,检查验收学生的读书和作业书写情况,进行一对一反馈,在答疑时老师也可以随时提问学生,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直播答疑的有效性。为了落实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老师可以在线查看学生的完成情况,在反馈时更加有针对性。
三是后段工作打算: 1、继续落实分级分科保靠管理。
2、级组长备课组长协调好本年级本学科讲课事宜。及时带领全级教师总结经验教训。思考复课前的准备工作。班主任同样思考复课前的准备工作。
3、教师直播答疑时,不要通讲作业答案。而有所侧重。时间控制在 20 分钟以内。
4、强化落实网上作业、拓展作业。
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篇10
淅川县第四小学
近年来,县四小在教体局的坚强领导下,在“狠抓四个第一,突出四个重点,解决四个难题”工作思路的指引下,紧紧围绕“让教师充满自信!让学生充满灵气!让课堂充满激情!让校园充满活力!”的教改目标,在素质教育及特色办学上做了一些探索,现汇报如下:
县四小的“素质教育”及“特色教改”可以简单概括为“一、二、七”工程。
“一”是指一个教改思路,即“同心同德塑就规范行为,众志成城打造绿色教育”。
我校提出和实施的“规范行为”是要达到三个形成:一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三是形成良好的人文习惯。我校认为小学这个学段,教育的侧重点主要有四个:第一是培养习惯;第二是激发兴趣;第三是发掘能力;第四才是学习知识。由于受应试教育地驱使,许多老师、许多家长把四者的关系搞颠倒了。把学习知识放到了第一位,把习惯、兴趣、能力放到了次要位置。
我校提出和实施的“绿色教育”主要目标是三个关注:一是关注全体学生。即强力做好培优补差工作,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二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即各科齐抓共管,立体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三是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即教给学生终身发展的知识,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社会各界对素质教育的呼声很高。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可谓是众说纷云。但我校认为,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就是素质教育。
“二”是两支队伍建设,即领导班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
(一)在领导班子建设上,我校主要是突出了“三个狠抓”:一是狠抓锐气;二是狠抓底气;三是狠抓浩气。
1、抓锐气。即抓领导班子的敬业精神,使领导班子树立正确的进步观。我校要求所有班子成员,要躬身实践:“率先垂范,亲做亲干,提高工作标准”这三句话。“率先垂范”即要求老师们做到的,自己不仅首先要做到,而且要比老师们做得更好。“亲做亲干”即不踢皮球。属于自己的工作职责,要负责到底。“提高工作标准”即对每一项工作不能仅满足于做了,要追求做好。
2、抓底气。即抓领导班子的软权利建设。抓领导班子的工作能力,抓领导班子的业务水平,抓领导班子在老师中的威信。老师们心服的是实干的领导和敬业的领导,心服的是软权力而不是硬权力。
3、抓浩气。即抓领导班子的责任意识。让学校班子牢记杨局长“把事业当家业干,把公务当家务办”的教诲。我校要求领导班子成员,人人要树立“没有教师的不是,只是领导工作不优”的理念。树立“三帝”意识:即把老师看成上帝,把学生看成上帝,把学生家长看成上帝。
(二)教师队伍建设主要体现“四个抓实”。一是抓实校风正气;二是抓实教研活动;三是抓实课题研究;四是抓实课堂教学效率。
1、抓实校风正气。为了在广大教职工中树立正面典型,大力弘扬争优创先正气,我校设立了教职工“功过记录本”。副校级领导轮流值班,详细记录全校教职工每天的功过情况。“功过记录本”不仅做为教职工日后评模晋级的档案依据,而且每周教职工例会,由校长从功过记录本上摘要给予公开表彰。
2、关于教研活动。我校的教研活动分三个层面开展。第一个层面:每月的第一周和第二周由教研组长主持,同年级同学科之间以说课为载体研究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第二个层面:每月的第二周教研活动,由校领导主持,分语文、数学、综合学科三个大组集中教研。由分管领导解答老师们在教研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并有计划地进行业务培训。第三个层面:每月举行一次“教改沙龙”。“教改沙龙”是我校的一个特色教改举措,每月各学科都要举行一次。活动
前由教导处根据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归纳出一个议题让老师们提前构思,然后在沙龙会上各抒已见。“教改沙龙”主持人由同学科老师轮流担任,负责点评其它老师的发言,把研究步步引向深入。通过实践我校深刻的感觉到“教改沙龙”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很好载体,是催生学者型教师的很好熔炉。
3、关于课题研究。我校要求每个教研组都要从教育教学的热点和难点中,提炼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旨在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推动整体工作。虽然我校目前在大强度进行硬件建设,办公经费比较紧张,但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投资却毫不吝啬。凡教师们参赛的优质课、优秀论文、参赛费一律由学校负担。在优质课、优秀论文、教科研活动中获奖,学校一律给予重奖。我校在全力以赴为成就教师搭建平台。
4、关于课堂效率。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我校要求所有任课教师,每节课都要做到“三清”:即讲清、做清、评清。要通过学校自定的“五关”。即:课堂教学关、普通话朗读关、硬笔书写关、新课标达标关、考试命题关。为了提高老师们课堂教学水平,我校每周都要举行“周公开课”活动,期期都要举行一次“课堂教学创新大比武”。每节公开课后,学校领导都要面对师生做5分钟左右的即兴现场评课。
“七”是指七个实践载体。即:四个特色课题,三个特殊课堂。四个特色课题是指:感恩教育、习惯教育、经典诵读及“以读促写”作文教改实验。
开展感恩教育的理论支撑是: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德育是小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感恩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认为小学德育不能大而空,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使感恩教育系统化、经常化,我校期期都要围绕感恩国家、感恩老师、感恩父母、感恩自然、感恩同学等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每个星期班主任都要围绕上述纲要布置适当的实践作业。我校设有感恩教育室,编有《学会感恩》校本教材,排有感恩教育操,每期都要举行一次感恩教育艺术节。我校每年不仅要在学生中评选“感恩标兵”,还要在教师中评选“敬老爱幼模范”。如今在县四小,学生给长辈洗脚、捶背、扫地、见了老师敬礼、做好事等已成为家常便饭。
开展习惯教育的理论支撑是:俗话说得好,有了好习惯失败不容易,没有好习惯成功不容易。我校把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做为教育改革的切入点。从学生的上课习惯、写字习惯、课间活动习惯、上学放学路队习惯、待人接物习惯等,出台了各种规范,并将各种规范汇编成《尺度》一书。如今我校的习惯教育已初见成效。校园及教室虽然一个星期只打扫一次,但基本找不到脏物和废纸。就连学生上学路上,只要两个学生相遇,不分年级、不论班级,都能自觉的前后列队靠右行走。
开展经典诵读的理论支撑是:小学阶段相对来说课程较少,升学压力较小,是学生多背多记的黄金时期。只有小学阶段厚积了,到了初中、高中才有提升的后劲。我校自编了《读出明天》经典诵读校本教材,每周专门拿出一节时间作为经典诵读课。目前《弟子规》和《三字经》三分之一内容我校学生均能琅琅背诵。
开展“以读促写”作文教改实验的原因是: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因它在历次的考试中所占的比分较重,被学生喻为语文考试中的“半壁江山”。又因它无固定模式可依,被老师们喻为难以逾越的一道“天堑”。为了让学生把握住这“半壁江山”,也为了让老师们及早突破这道“天堑”,我校集中“火力”对作文教学进行了攻坚,力争在全县作文教学上率先改革领先突破。目前方案已制订,开题实验动员会已举行,实验教师培训已完成,课堂基本模式已初定,示范引路课正在进一步研究中,本期将会有阶段性成果诞生。
三个特殊课堂是指:“朗读课”、“课外阅读课”、“书法课”。
为了践行我校“教学生6年为学生想60年”的教育理念,我校创新思维大胆调整了课程结构。把每个星期一上午的第一节课作为“朗读课”。
全校一律由语文老师以一篇文章或一篇课文为例,专门指导学生抑、扬、顿、挫朗读技巧,以弥补长期以来,在语文课堂上普遍存在的因忙于灌输知识,而导致朗读指导不到位的弊端。
第二个特色课堂是我校把星期三下午的第二节课,作为“硬笔书法课”。全校一律由书法老师专门指导学生的书写技巧和书写态度。我校认为态度决定成败。态度认真了学习成绩就能提高。书写是否认真是学习态度的“晴雨表”。从书写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是最佳的切入点。
第三个特色课堂是“课外阅读课”。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我校班班都建有图书角。我校把每周五下午的第一节课确定为课外阅读课,专供学生课外阅读。为了提高阅读效果,我校要求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周要写3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不仅如此,为了构建书香校园,我校发动每个老师捐献5-10本教育教学书籍,建立了“园丁读吧”。“园丁读吧”相当于老师们的学校书房。学校给每个老师购置了园丁读吧笔记本。要求老师们每周在“园丁读吧”读书不少于80分钟,笔记不少于600字。老师们的读书笔记和“教后反思”周周由业务校长检查,并由像老师给学生们批阅作文一样写上点评。
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篇11
关键词: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国际经验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希望, 高校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集中场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意义重大。从国际上看, 美、日、英、法等发达国家都有过这样的深刻教训——由于不重视德育教育而影响到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就国内层面而言,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随着高校扩招而日益增长的大学生群体面对着瞬息万变的社会, 其道德发展也呈现出了多样化、复杂化的发展态势。为此, 2004年8月, 党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了十六号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定义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本文拟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德育教育经验来推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一、借鉴国际经验创新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研究
很多人认为只有中国才有思想政治教育, 这是与中国的政治体制有关的。其实国际上发达国家不仅有极强的意识形态的控制, 也有独特的控制方式。我们需要研究的恰恰是为什么他们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却没有使人产生明显的被“教育”的感觉。如何从防范状态转变为主动状态, 对大学生群体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产生更积极的影响?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增强与世界对话的意识和能力中去把握。
回顾发达国家发展的历程, 我们发现他们大都经历了一个“经济发展——道德滑坡——道德回归——经济再发展”的过程。这就说明现阶段随着经济增长, 我国社会各个层面和领域出现的价值观念迷失和道德水平下降等现象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政府行为或政策的影响。就大学生群体而言, 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的多样性和道德观的复杂性问题, 也不能简单归结到我国政治体制的因素, 而必须放在经济增长、民族复兴和国家发展的长周期中加以对待。仅以美国为例, 其在历史上也出现过著名的“政党分赃”黑暗时代, 即便上世纪50、60年代也因为民运、越战等出现过“迷惘的一代”, 大学生乃至整个国家的青年群体都经历过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混乱和痛苦。为此, 美国从政府、高校到社会各个层面, 都进行了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努力, 最终使得整个青年阶层、尤其是大学生群体重新回到了正轨。因此, 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 我国同样可以利用好自身作为发展中国的后发优势, 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深入提炼融合, 取长补短, 从而切实提高我国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此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BBS论坛、虚拟社区、facebook、博客和微博等新兴媒体和交流方式也进一步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阵地。如果我们在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能充分关注和尽快占领这些思想阵地, 不能在教育理念、形式和内容上充分融入这些时代元素和文明成果, 就可能在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道德观乃至世界观的塑造过程中遭遇挫折。从这个角度讲, 我们既要坚决防止西方发达国家的“和平演变”企图, 也要站在文明和时代的制高点, 去关注、吸收和借鉴现代经济、文化、社会和科技等各方面、各领域的先进成果, 敢于向西方发达国家借鉴和学习。这不仅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被我国30多年改革开放所证明的成功经验。
二、国内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内容和形式的比较研究
具体而言, 我国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西方国家相比, 在理念、内容和形式等三个方面存在着比较显著的差异, 并且深刻地影响了各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和总体效果, 值得深入进行比较研究。
(一) 国内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不同。
中国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体理念一方面强调以人为本, 重视对大学生的集体观念、历史责任和国家意识的锤炼与锻造, 另一方面则在“党国同构”的统治形态下强调阶级意识和政治服从, 特别是重视政治课程和政治手段在思想教育上的绝对控制作用。这反而容易导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反感和误解, 甚至形成普遍性的政治冷漠和功利性思想。国外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现的是跨学科全面渗透的理念, 将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渗透在整个大学课程体系中。美国大学的道德和公民教育一般都贯穿于其整个本科学习的经验中, 它既在通识教育里面, 也在专业教育里面。在专业课教学中结合公民教育和道德教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道德和公民教育为目标的专业课, 另一种则是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道德和公民教育的内容。美国卡耐基基金委员会的主席博耶说, “对于任何一门充实的专业课程的学习, 都要对三个问题做出回答, 即这个领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它所涉及的社会和经济的问题是什么?要面对哪些伦理和道德的问题?”日本学校各学科的教学都要求渗透德育。除了特设的道德课 (日本称为特设“道德时间”) 外, 文部省颁布的《学习指导纲要》对各科负有什么责任、应该培养什么思想品质都有明确的规定。国语、地理、历史、音乐、美术、数理、体育、科学史, 无一例外都要结合德育进行教学。
(二) 国内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不同。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容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风、班风、学风建设等。美国以培养爱国、修养、诺言、伦理道德、纪律的“国民精神”, 以及对国家履行义务的“责任公民”作为教育目标, 努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形成包括爱国教育、法制教育、文明市民教育、价值观教育和心理教育在内的目标体系。英国以“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为出发点, 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公民意识、奉献精神, 以及勇敢、诚实、无私的优良品质, 树立与社会价值取向一致的价值观、人生态度和信念。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集体主义作为指导, 以民主、自由、个性等思想作为补充, 极力培养出东西合壁式的人才, 从而推动日本社会的前进。中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都非常详实, 思想政治教育都普遍受到重视。在培养目标上, 既具有层次性, 又具有统一性。区别在于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与与政治关系更密切而与宗教无关, 而西方思想政治教育与宗教密不可分。在培养目标上, 中国培养的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三向”、“四有”新人, 而西方国家则是培养资本主义社会的“合格公民”。
(三) 国内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不同。
中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形式上要求做到多样性、趣味性、生动性, 以及时代性、动态性和目的性, 还要注重经常性和反复性, 可包括党团活动、文体活动、社团活动、争优创先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但是在教育方式上, 中国各高校侧重于显性教育, 采取强制式灌输教育为主的方式。美国的高校德育教育强调课外活动和文化濡染来隐性渗透, 他们建立了一个立体多元、显隐结合的教育载体来承载其公民与道德教育的任务, 并希望在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 传递国家基本的、主流的价值观。美国的宗教教育为其公民与道德教育提供了特殊的补充与支撑。在早期的西方学校教育中, 宗教的劝告和戒律是德育的重要方法论基础。大致来看, 美国的教育体系包括学校的学生事务管理和服务体系、社会团体活动以及宗教活动三部分。日本非常重视特别活动, 即课外活动, 学校把它视为衡量学校工作好坏的标准之一。其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会意识, 同时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展示能力。通过组织和参与活动, 使学生们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 从而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忠于”集体的观念。
比较之下, 虽然国际和国内都坚持不懈地进行思想政治灌输, 都注重社会的广泛参与性。但是在教育方式上, 中国侧重于显性教育, 采取强制式灌输教育为主的方式, 而西方国家侧重于隐性教育, 立足柔性灌输方式。
三、借鉴国际经验创新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研究
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 当代大学生对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对中国传统文化, 包括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始终是有限的, 由于他们并不全面的知识文化基础构成, 再加上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存在的大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条化的知识传授与强制灌输, 因此, 他们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持有相当的抵触与冷漠情绪是可以理解的, 而这一状况也必须加以改变。因此, 要改变现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被动状态, 本文认为可以首先从开掘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内蕴的方法论意义出发来展开教育活动。
总体而言,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创新上, 我国各高校可以从三个方面有效地借鉴西方经验。一是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阅读入手, 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 采取“以问题为导向”教学互动型的教育模式, 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探索和课堂讨论, 实事求是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有一个本真的理解, 并进而在与其他相关学说、思想的比较中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二是要切实开设一系列大学生公民与道德教育的相关课程, 让大学生对宪法至上、司法独立、政党制度、选举制度、市场经济和伦理道德等涉及现代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伦理学的公民知识有所了解, 进而从方法论层面挖掘马克思哲学、法学、伦理学的内在意蕴, 扎根于我国的国情与本土文化心理基础, 立足教育本位, 真诚地面对学生所有的困惑, 在更高的层次或不同的角度去帮助学生辨析、思考与选择。三是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 对辅导员、专职思政教师乃至专业理论课教师展开经常性的、全面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和培训, 把人类经济、文化、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介绍、采纳和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 既重视社会主义世界观的培育和锻造, 也要重视与新科技、新媒体和新教育手段的衔接, 在与大学生群体的共同成长中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
就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 我们还要注意具体方式方法的改变, 其一, 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教育理念, 将单维度、硬性的政治路线教育纳入到多元的、立体的、具有民族情感和国家意识的公民身份、使命和道德感的教育之中。就西方社会而言, 宗教及其所掌控的慈善福利机构和社会志愿团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文化底蕴和价值支撑。对于我国而言, 华夏五千年悠久文明所积淀形成的儒家文化及其内涵的精神力量长期以来被政府、社会和广大民众所忽视, 这也是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缺乏血肉和丰满感的重要原因。实际上, 我们可以看到, 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亚国家的成功都离不开教育, 而教育发展又离不开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的中国, 更没有理由忽视儒家文化, 忽视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整合性和支撑性作用。其二, 要把更大的精力和更多的投入放在大学教育和教学上, 给予大学辅导员、专职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更多的尊重、更大的自主空间和更高的薪金福利待遇, 去除我国高校过度的经济、政治干预、高度的行政化态势和过分的功利主义倾向。孔子云:“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西方各大常青藤名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卓著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教师自身在精神意识、学术气质和道德观念上的独立性和特殊性, 这些是产生大师、名师进而感染、熏陶学生在思想观念和道德水平上不断自我提升的重要原因。我国的高校则由于政治干预色彩过分浓重, 行政人员压制教师队伍, 带有浓厚经济意识的“产学研”压倒了基本的教学和育人功能, 从而导致广大教师队伍或主动、或被动地偏离了“传业授道解惑”的人文理想, 这也必然无法对学生群体的思想道德素质有更高的期待。最后, 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因素还在于学校之外, 特别是政府和执政党对此责无旁贷。西方发达国家和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都表明, 政府开明、政治体制先进和民主、政治领导者廉洁自律、民众对政府和执政党的信任度越高, 则一个国家整体的思想道德水平也就相对较高, 学生和年轻人对社会、民族和国家的发展也就具有更高的期待、更强烈的自我期许和历史使命感。西方国家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离不开政府自身民主改革的成功, 离不开普通民众特别是大学生和知识精英对政府乃至社会事务的广泛支持和参与。因此, 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真正取得成效, 除了高校和教师的努力, 政府和执政党的引导乃至全社会的配合、融入也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李萍.对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困境的理性审视[J].中国高等教育, 2005
[2].李曼丽.今日美国大学的道德和公民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 2004
[3].[美].欧内斯特.美国大学教育—现状、经验、问题及对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8
【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交流材料】推荐阅读:
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材料09-28
教育教学经验总结材料06-07
音乐教育教学经验材料07-06
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经验交流材料06-14
大学加强思政教育工作经验材料08-25
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经验交流材料07-14
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交流材料08-08
东城小学教学工作经验材料06-09
高三班级教学与管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05-22
崇雅中学养成教育工作总结交流材料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