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2024-10-13

初中物理教学经验交流材料(通用11篇)

初中物理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篇1

初中物理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柳河中学

刘娟

回顾自己十几年来的教学经历,可突然却发现头脑中并没有存下一条成文的“经验”,简直是一片空白。静心思考、认真回顾,才发现这么多年的教学,更多时候凭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经验,而是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不同要求和不同时代的不同风格,灵活改变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因为我一直信奉“教无定法”,教学的确要“因材施教”、“因生施教”、“因知施教”,必要时“死教和活学结为一体”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当然无论是何种模式和方法,都少不了一条主线贯穿其中,那就是“用心去教”。下面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但称不上经验,与老师们交流和探讨一下。

一、给学生留好至关重要的“第一印象”。

我不知道在大家心目中什么是“好”的第一印象,我的观点是:几节课下来,你给学生要留下比较鲜明的初步感觉:这是一个治学严谨、知识渊博、严爱有加的老师,他不但对学生要求严格,而且对自己要求也严格,在今后相处的日子里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要抱着一种“说干就干,干就往好处干”的心态去工作、去学习,任何人、任何时候不能懈怠。另外,作为一名教师在衣着、言谈上应大方。如果你给了学生这样的印象,我想以前多么散漫的学生,也应该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就算没有改善和提高,心灵上也会形成一个“触动”。

二、严爱兼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中,我最深的感受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给他们知识,更要给他们细心的爱护和严格的管理,也就是严爱兼施。因为知识重要,但是懂得如何“学知识”和“学会做人”更重要,所以作为老师除了要有精湛的业务、全面的知识,而且要在传道授业解惑时做到既能严格要求,又能爱生如子。实践证明:有些事情需要用爱心来暖化,但是有些时候更需要用严格的要求和纪律来约束,离开了纪律和约束有很多事情会走形和打折扣。所以我的观点是:该爱则爱,该严格必须要严,而且一定也不能留情,即“爱而不溺,严而不疏”。这样一来,学生对你的感情是“敬”、“怕”、“爱”的交织,有话既想和你说,干任何事情时又不会肆无忌惮,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用生动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的活力。

按照新课标要求和我校的课改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我大胆实施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望,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探索的能力。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更能适应课改的要求,在课堂上,我很少自己一言堂,只要课时内容允许、教学进度允许,我总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在学生的讨论、师生的交流过程中,让学生把知识理解的更加透彻,从而掌握的更牢固,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另外多让学生参与进来,也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表现欲,课堂的气氛比较高涨。

总之,教学工作千头万绪,实施起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键是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课程的特点,制定全面、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较快的适应教材以及学生的变化,做个适应发展的教育者。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认识,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摸索创新,并虚心向各位老师学习,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水平和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篇2

一、要善于使用类比法教学

类比法教学, 有助于学生借助已经掌握的认知结构, 快速理解新知, 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比热容的教学

比热容是描述物质容热本领 (吸热能力) 的物理量, 这是教学的难点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如果采用类比的办法效果会好的多, 笔者在教学中这样处理:物质吸热的一般表现是温度升高, 容器中注入液体的表现是容器中液面升高, 容器有容纳液体的本领, 物质相应的具有容纳热量的本领。甲乙两个柱形容器中液面升高相同的高度, 乙容器容纳的液体多, 所以乙容器的容纳本领强, 甲容器的容纳本领弱, 与之相对应的, 通过实验发现质量相等的食用油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 水吸收的热量多, 那么水容纳热量的本领更强。这样处理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容热本领 (吸热能力) 的意义, 容热本领 (吸热能力) 不取决于吸多少热, 而是取决于物质种类, 就像容器容纳本领不取决于容纳多少液体而是取决于容器本身。

2. 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内在联系

初中物理中的运动和力的关系, 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是学生学习最困难的两个知识点, 即使在综合复习中, 仍然有很多学生对于这两个知识点的掌握出现反复波动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是, 首次接触就因没有站到函数的角度来理解这两条关系, 二是, 在复习过程中没有用联系类比的方法加以归纳总结, 导致对两个知识点的掌握始终处于混沌状态。笔者经过多轮的教学实践发现, 如果让学生尝试用联系类比的方法研究理解这两条关系, 效果令人欣慰。具体可以这样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 力是促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动力因素, 物体的惯性可以理解为阻碍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阻力因素, 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的效果 (运动状态变化的快慢) 取决于这两个因素的“较量”结果;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电压是促使导体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动力因素, 电阻是导体对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形成电流的阻力因素, 导体中电流的大小取决于这两个因素的“较量”结果。这样来处理问题, 至少可以保证学生能从定性的角度理解这两条关系, 为定量计算和分析解决综合问题奠定基础。

二、在教学中要深入渗透函数思想

物理世界中的现象总是遵守一定的逻辑关系, 总是存在因果关系的, 而函数正是反映量与量之间的因果联系的, 物理教学不能离开这种思想, 这也正是很多学生觉得物理难学的原因之一, 所以笔者认为在物理教学中必须深入渗透函数思想。

光的反射定律是八年级学生首次接触的一条重要定律, 虽然学生没有接触过函数, 但是在教学中必须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绝非只讲二者的等量关系, 还有一层重要关系是反射角取决于入射角, (折射定律也是如此) 初步让学生体会事物之间的决定与被决定关系, 为日后的教学打下基础, 也为数学上的函数教学积累了一个生动的模型, 有利于函数学习。

运动和力的关系, 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是我们在教学中, 没注意强调力是原因, 物体运动状态变化是结果的因果关系;在应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常常只会机械套公式计算, 不会灵活应用的原因也是在教学中学生没有深刻理解, 电压、电阻是原因, 电流时结果, 电流随着电压电阻变化, 而非电压与电流成正比。

这种思想, 在中考题中也经常出现, 一些探究类考题经常研究某一物理量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让学生使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决定关系, 并写出结论, 若不注意因果函数关系, 决定关系可能搞错而丢分, 所以无论从考试角度讲, 还是从学生认识世界的角度讲, 都应该注意在教学中渗透函数思想。

三、概念教学要重视物理量物理意义的理解

在教学中要有意强调每个物理量的意义, 只有物理量的意义理解了, 才能掌握量与量之间的本质联系, 才能灵活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描述本领类的物理量, 学生最难掌握, 例如比热容、燃料的热值等, 学生往往不注意控制条件, 把吸热多少等同于物质的容热本领;不注意控制燃料完全燃烧的质量而认为热值与燃料燃烧的质量有关;又如描述快慢的物理量功率, 学生易忽略控制做功时间, 而认为做功越多功率越大;描述有效利用率的机械效率效率和热机效率, 学生往往理不清有效利用的是哪部分, 而导致判断或计算失误等等。这类型的物理量的教学, 应该先呈现一个物理事实,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这一物理事实, 从而引出物理量来描述, 有利于学生从物理意义的角度理解这一物理量。例如, 机械效率的教学笔者是这样展开的:

第一步:给出任务, 把重1000牛的物体, 竖直向上提升2米的高度。

第二步:给出两个滑轮组, 甲滑轮组的动滑轮重100牛, 乙滑轮组动滑轮重200牛。

第三步:忽略绳重和摩擦, 分别计算提升物体做的功和对动滑轮做的功。

第四步:分析判断使用那套滑轮组性能更优越, 小组合作分析如何定量表示这种优越性?

第五步:引出机械效率的概念。

这样处理, 学生能从根本上把握机械效率的概念, 灵活应用概念分析解决问题。

以上是笔者, 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点滴做法, 管中窥豹, 恳请广大同行批评指正。

摘要:初中物理教师要进行成功的教学, 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 其中类比法、在教学中深入渗透函数思想法, 和注重物理量物理意义的教学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使用的方法, 这些方法的使用有利于触类旁通, 整体掌握、灵活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词:类比法函数思想物理概念,物理意义

参考文献

[1]2011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初中物理教学经验感悟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物理教师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物理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要求教师辩证地处理知识与能力、教学与教育、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在智力、能力、思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下面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求知欲望

初中物理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是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一真理,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意志,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所以,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1、设计物理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即使是刚学物理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也总有些“前科学概念”,其中包含了理解和误解。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境,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动力,才能产生出艺术的效果。

2、指导学生“实验探索”,體会学习的乐趣。物理知识的传授,应是一个学生自己思考、亲自获得知识的探索过程。从这一意义上看,学习活动不仅是由认知和情感共同参与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再发现”或“重新发现”的过程,“实验探索”可以深化学习兴趣。这一过程,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精心备课,设计好合理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学生应处于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使学生完全置身于物理的环境中学习物理。创设情境质疑,让学生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教师善于启发诱导,丝丝入扣,学生动手实验,主动探究,发现物理规律,当实验探索发现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学习将会充满乐趣,并将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二、展示物理科学美

物理本身并不是美学,要想使物理教程从枯燥的铅字变成闪烁美的光彩的科学诗篇,关键在于教师平常教学中是否认真发掘物理科学美,是否去展示其美学特征,是否去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物理科学美的陶冶。这就是教学的艺术。

1、展示物理学美学特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向学生展示物理知识的美的一面,激发学生爱美的天性。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发掘,物理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等美学特征在中学物理中便有许多例证。教师应让物理学美的素材震撼学生的心田。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能否产生艺术效果,有赖于教材、教师的精心备课和表演水平,还要看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情趣。而影响学生艺术情趣其中的一个因素就是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展示科学美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美的审美能力。物理科学美的体验不光是视觉或听觉的,更多的是靠学生的心智去体验。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使他们在探索中领会许多事物的本质与联系,感受到知难而进、解疑释惑、获得新知识的愉快,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注重基本概念的讲解,掌握基本规律和方法

在讲授初中物理时,一定要关注基本概念的讲解。因为基本概念是物理这门课程的基石,只有对这些基本概念掌握牢固了,才能真正构筑起物理知识的大厦。初中物理主要包括声学、光学、力学、热学、电学等内容,其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很多,比如,力学中,要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力的单位是牛顿,测量力的仪器实验室常使用弹簧秤。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而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它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那么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理解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只有这样,以概念为线,串联起相关的知识要点,才能真正深入扎实地掌握有关概念。

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加强演示与试验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作为物理教学应该具有牢固的实验念,切实确立物理试验在教学中的位置,让物理教学从观察出发,在物理现象和分析中进行概念的建立、规律的研究、问题的讨论。

1、重视演示实验,多以真实、生动的演示实验赋予学生丰富的感性认识。例如:教师在上初二年级《摩擦起电两种电荷》一节课时,教师一开课就給学生来个富有戏剧性的表演演示实验,并请学生认真看:教师先用绸子摩擦玻璃棒,然后将它靠近事先准备好的纸屑或羽毛,奇特的试验现象让学生发出惊叹,“呀!羽毛、纸屑被玻璃棒吸起来了。”好奇的心理会促使学生更注意下面的实验。这样学生将会随着注意的不断深入,对所感知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欲解开实验现象之迷的好奇心,去学好本节知识。

2、尽量让学生参与实验或演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思维。

3、想方没法,自制教具,极据教学需要增开一些演示实验。

4、课本中介绍的一些小实验小制作都是简便易做的,如制霜、自制小杆秤、人造彩虹等,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做一做,通过这些实验小制作让学生充分体验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黄渠中学一位年青的教师,很高兴能代表我校的地理老师前来参加全市的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现就我校地理老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各位老师交流,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在“教”与“学”中做到:

1、要掌握《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及所教年级具体教学目标与要求;要备课详细、实用,能依据所教年级具体教学目标与要求在教学设计中认真落实课程基本理念。

2、要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3、加强教研活动质量,同年级老师多交流、多探讨,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4、巧用地图,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它储存了丰富的地理信息,有效利用地理图像,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将会使学习事半功倍。如何运用地图来学习地理知识呢?教学中,主要抓住三个字“读---画---忆”。

5、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制作课件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平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课堂活动中,提高综合能力,使学生在活泼、欢快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提高技能。

6、充分利用地理教学实验室,进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打破“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思考、探究的过程。

7、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地理教师在一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学习生活的地理,有用的地理知识,学生才会对地理产生兴趣。

8、注重地理图表判读能力的培养。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由于文字表述的局限性,有些地理知识,如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等,必须借助于图像来表示;学好地理,关键是学会读图,通过图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七年级就要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9、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地理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要教会学生注意地理学科内不同知识点间的差异,用不同方法进行学习。

10、恰当合理的课后作业。少一点“抄”“背”“写”,多一点合作、探究、实践性作业,使学习到的地理知识能运用到生活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二、中考复习策略:

1、做到课本、中考说明与课程标准三者的统一。在中考复习过程中,课本内容是我们指导学生复习的主要依据和素材,但是单纯依据课本既不能明确复习的主导方向,更不能准确把握中考的考点和评价形式。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仔细学习研究中考说明和课程标准:中考说明规定了考试的内容范围,课程标准不仅规定了知识的内容,而且规定了对教材知识的评价要求,因此必须分清哪些属于识记,哪些属于理解,哪些属于运用,把握好课本内容中的基本点、重点、难点,才能准确定位中考的考点。通过对以上情况的分析,在复习时,中考说明中未涉及的知识要大胆舍弃,增加部分要及时的补上,理清课本内容中课标和中考说明所规定的考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主次分明、有的放矢。

2、立足教材,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实现对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牢固掌握、对难点和疑点的准确理解、并能够结合实际和生活灵活运用,解决问题。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共分三个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在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对于地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要求有所降低,而重点突出地理科学的综合性和地域性,并强调地理知识内容的社会性、实践性、开放性。

3、合理安排复习进度,科学处理课程内容:

第一步工作:全面整合课本:这一过程就是带动学生重新回顾课本考点全部的课程内容,唤醒学生的地理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安排时间和课程内容:突出课程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例如:课程中有关地球、地图,地球运动、世界气候的内容,既是整个中学地理课程中的难点,也是重点,在初一阶段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对这些内容没有理解透彻,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更不会灵活运用。

第二步工作:专题训练,第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以课本单元和章节内容为复习思路,而专题复习是对课程内容的再次整和,将地理学科的知识按照地理技能、地理规律、地理理念、区域地理等不同的侧重点组合成不同的专题框架,并集中与地理课程有关的国际、国内的经济、政治,特别是资源和环境方面的热点问题,结合区域发展的相关内容,在进一步协助学生巩固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通过对地理资料和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英语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篇5

回顾自己这二十年来在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感觉并没有什么“经验”,有的只是自己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严格而灵活的教学方法。总之一句话,要想取得好 成绩,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成绩和平时心血的付出是成正比的。教学工作包含的内容太广泛,以下是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有不当之处,请各位多批评指正。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

教学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 知识,更需要关爱,关爱是一份情感,也是一份责任,作为老师,除了要有精湛的业务、敬业的精神、全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传道授业解惑时,做到爱生如子。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相互的,学生虽小,但他们都有着一颗敏感而真诚的心,只要你真心关爱他们,他们一定会有令你惊喜的回报。“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让学 生喜欢你,他们才会信任你,向着你引导的方向发展。

多年来,我学会激励自卑的学生,点拨后进的学生,暗示自负的学生,发现特殊的学生,服务每一个学生,关爱所有的学生,用心去与学生交流,用爱去抚慰心灵,构建师生平等,关系和谐,共同进步的求知家园。

二、狠抓课堂教学,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

现在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时期,既要求减轻负担,又要求提高教育质量,这就要求必须在课堂上下功夫,提高课堂效率,我通常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备课。

大家都知道,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包括三方面,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材。我总是提前翻阅各种材料、教师用书、学习资料及以往的相应试题,对于哪些是重点难点,哪些知识点扩展到什么程度,会以什么形式出题,做到心中有数。备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知识储备情况,这样可以 避免起点太高,学生听不懂,或起点太低,学生感到无聊的情况。备教法。每一级每个班学生特点各不相同,所以我非常注重仔细研究学生,采取适合学生的方法导 入新课,用学生易于掌握的方法讲解新知,用学生感兴趣的方法组织课堂活动。

2、用激情带动学生,焕发课堂活力。

我要 求自己在备好课的基础上,每节课都满怀热情地走进教室,哪怕身体不适、满心烦恼,在站上讲台,面向学生的那一刻,我都会面带笑容,精神抖擞,讲课时也是充 满激情,抑扬顿挫。因为快乐的情绪可以传染,如果你把快乐的情绪、积极地心态传染给学生,他的学习效率可能会成倍增长。

3、关注每个学生,提高课堂凝聚力。

讲课时,我的视线遍布每个角落,始终用眼光爱抚每个学生,学生的每个动作和眼神都逃不过我的眼睛,并且与学生进行眼神的交流,久而久之,每个学生都会感到老师一直在关注我,从而使他们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

4、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只能持续十五到二十分钟。如果仍然是“一张嘴,一支笔,从课首讲到课尾。”的教学模式,就会出现“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 昏欲睡”的现象。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少讲多练。少讲并不意味着粗略讲解,一带而过。初中生的接受能力还是有限,对于重难点的 知识,我会根据学生特点细致的讲解,多举例,多操练,讲一点,练一点,讲练结合,让大多数学生都能跟上,参与活动。讲得太粗太快,学生跟不上,学不会,久 而久之,就会慢慢失去学习兴趣。俗话说“庄稼齐了才打粮”,只照顾尖子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才会取得好成绩。

5、教法灵活,降低学习难度。

英语学科知识点多而杂,致使部分学生因记不住而失去兴趣。我会经常教学生一些顺口溜来帮助记忆,使 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提高兴趣。比如在初一,有些学生在学了冠词、物主代词后在名词前乱加一气,我就编了句顺口溜“有了某人的,不加aanthe ”,不仅初一适用,初二学了形容词比较等级后,也不会再出现my the best friend这样的错误。再比如各国人变复数,我教他们“中日友好是一致,英法联盟a变e,其他一律加s”。即使编不出顺口溜,我也尽量使用易于记忆的方 法进行知识归纳。如系动词,我归纳为“五个起来三个变”,一下记住八个系动词。

三、经常查漏补缺,及时抓弱补偏

在提 高课堂效率的基础上,还要指导、督促学生搞好课外复习,防止知识的遗忘,并经常进行检查测试,多批多改,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存在的问题,要有 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并在下一步的教学中继续加以渗透,穿插复习。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耐心讲解,明确要求,基础知识,跟踪检查,人人过关。

学困生主要存在的是思想问题,所以首先要做思想工作,多用激励性语言,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善于发现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及时进行表扬鼓励,肯定其成绩,提出进一步要求,引导他们争取更大的进步。

有一年接初四,从乡下转来一名学生,总成绩在班里四十名左右,是升学的边缘生。我一看他的成绩,数理化很好,英语只有二十几分,于是我找他谈话,给他分 析了升学情况和他的现实情况,告诉他:“你只要把英语提上一点点,哪怕只考六十几分,你就有把握考上高中,这一年,你应该在保持数理化的优势的基础上,向 英语方面倾斜一下,多下点功夫,虽然你基础太差,但我向你保证,只要你这一年按我说的一步步做好,明年中考,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他真的很信任 我,每天很努力地学,一开始他默十个单词能错九个,我经常鼓励他,教给他发音规律、记单词的方法,他的词汇量慢慢多了起来。学短语句子时,他的困难就更大 了,毕竟基础太差,他一个完整的句子也写不出来,看到他沮丧的样子,我一次次地鼓励他,并给他缩小范围,让他背最重点的,并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他就很 高兴的学着。期中考试结束了,他的成绩没有多大起色,我看他很沮丧,又想放弃的样子,就又找他谈:“你只努力了两个月的时间,而其他同学是积累了三年,两 个月想补上三年的知识,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你的努力现在不能马上见效,只要你不放弃,持之以恒,坚持到底,期末考试就会有惊喜的”。他又重新燃起了希 望,艰难地努力着。期末考试,考了60多分,这对于他的基础而言,已经是很好的成绩了。我狠狠地表扬了他,向他提出了进一步要求。他现在已经有了信心,学习劲头更足了。中考时,竟然考出了90多分的好成绩。当然,不是每个学生都会有这么大的飞跃,他确实聪明勤奋,但如果我们对每个学困生都多一些鼓励,多一 份耐心,多几次辅导,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有进步的,哪怕只有一点点,也是成功。

初中物理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篇6

————初中数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今天面对这么多优秀的老师,确实不敢谈什么教学经验,只能谈我个人在这一年复习教学当中的一些做法,请大家批评指正。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数学教学的任务已转变为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堂教学从传统的集中于数学的内容方面,转变到数学的过程方面,其核心是给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机会,教学时,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努力改变传统的单一的学习方式,即从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的学习方式转变,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相应的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我认为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

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二、巩固基础知识,梳理课文内容体系。

开卷考试,很多学生认为那就是抄书。事实上,开卷考试比闭卷考试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不仅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识记量,而且要求学生会对知识进行分析归纳,进行创新、整合和运用。我们平时的新课教学往往偏重指导学生感悟体验和探究,不太强调知识系统,学生花在这个学科上的时间相对又少,课本不是很熟悉,考试的时候往往很难一下子就想到答题的方向,经常出现“张冠李戴”式抄书,似是而非的答题。针对这些,我一方面要求学生整理每一课的基本概念,重要字、句,经常看、反复复习,直至熟练地掌握,做到考试时不把宝贵的时间花在查找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上。另一方面,要求并帮助学生把每一课的知识脉络整理出来,进而把每一单元,每一本书知识脉络都整理出来,指导学生对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分析。指导学生会用并用好课本目录,学会从总体上把握全文的内容要点,避免孤立地掌握一些支离破碎知识的现象发生。

二、锻炼答题技巧,掌握科学的答题方法。

在平时考试中,我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答题不注意方法技巧,只知道照搬照抄,导致大部分会做的考题得分率不高。因此,在复习课的教学中,我特别注意抓好三点。

首先,把学生每一次考试中的典型错误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对试题本身和学生答题情况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弄清错在何处,为什么错,是基础知识未过关,还是解题方法有误,还是偶然失误„„提高讲评的针对性。有时也让学生自己分析错误,发表自己的见解。

注重训练学生学科思维的严密性,灵活性,全面性。

其次,让学生当出卷老师,对材料提问题。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的角度去探究。通过经常性地讲练,通过多探究和总结各种题型的特点和解题规律,准确把握题意,准确答题,使学生形成一些行之有效的答题模块,并能够灵活运用。例如让学生多训练“谈感想、讲体会、建议献策、说看法、规划活动方案”等类型题,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久而久之学生对诸如此类的题目就不会再存畏惧心理,知道该怎么答,自然就对解答这种题有信心,答起来也就比较得心应手。

第三,根据学科表达术语指导学法。学科的不同特点,决定了学科的表述方式和表达术语不相同。数学考试就要用数学术语,但我们的学生却经常采用“语文式”的回答,这样往往答多却得不到分数。因此我在复习教学时特别注意要求、训练学生学会应用教材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尽量避免离开教材随心所欲、不切实际地乱谈、空谈。

三、培养学生养成三个习惯:

(1)上课听讲用“脑”听讲,着重强调即用眼看,用耳听的同时,要用脑去思考、去记忆,去分析,不能走神。(2)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独立完成每一次作业,尤其不能抄袭作业。(3)会做的题必须力求做对,养成认真做题的好习惯。这三个习惯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就可以的,这需要老师不断的强调、训练、提醒,长期坚持才会有所改变。只要学生注重了这三个习惯的培养,学习效果会逐渐体现出来。

其实,在教学中具体到每一个环节可以有不同的做法,只要是符合学生实际的都可以尝试,多动脑筋,多了解学生,我们的数学教学工作一定会做的更好。

初中数学教学经验谈 篇7

关键词:经验,兴趣,选择

一、数学中的经验主义

数学教学强调经验, 虽然有关经验和创新的争论一直没有结论, 但初中的数学教学不论是在知识还是在方法上都是经验的总结。穆勒认为, 逻辑和数学的命题也是从经验中来的, 其所以为真理也只是因为它们在经验中总被发现是这样的, 因而它们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必然的真理, 甚而有可能为将来的经验所修正。

在教研教学工作方面, 要注意学习理论知识, 吃透教材, 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 他们大多都是“活教材”, 经常听他们的教学讲课, 学习他们对知识点如何讲解, 了解什么样的教学态度更能吸引学生。听课是学习的一种很好的途径, 在听课前先对所听课的教材进行研究, 先在心里略微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案, 打好腹稿, 在听课过程中就可以和讲课教师的思路和目的相比较, 从而汲取精华, 认识到别人和自己的不足, 及时进行总结, 把这种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相印证。还可以假想如果自己是个学生会遇到老师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从而对课程有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 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认真钻研教材, 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有清楚和总体认识。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 能运用自如, 知道在哪些位置应补充哪些资料, 怎么才能让补充进去的知识和教材构成和谐的整体。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 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 学习新知识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我们也都是从学生过来的人, 我们喜欢听什么样的课就准备什么样的课, 把自己代入学生的角色。备好课只是讲好课的前提, 还需要你有掌握课堂的能力, 达到最终预想的教学目的。

其次, 增加课堂趣味性。组织好课堂教学, 关注全体学生, 注意信息反馈, 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使其保持相对稳定。同时, 激发学生的情感, 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 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语言要简洁明了, 避免过多重复, 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有时候还可以讲一些数学史, 一些数学家的轶事, 比如欧几里德利用影子丈量金字塔的高度, 阿基米德在看到浴缸里溢出的水得到如何计算王冠重量的方法, 而中国的曹冲称象也是类似的原理。不但能增强课堂的气氛, 还能给学生一些人文教育。

再次, 创设数学情景。拟定一些开放型题, 开设专题讲座, 让学生主动思考,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数学情景的设计可以根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比如一些男同学会比较爱玩游戏, 组成一个游戏主要是它后台的数据, 从一个游戏的制作到玩好一个游戏, 都是离不开数学知识的。比如射击游戏就会涉及到抛物线和计算。让学生从兴趣出发去学习, 不要开始就主观的把学生的娱乐活动定义为占用学习时间的洪水猛兽。

最后, 获得信息反馈。美国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的每一个动作, 如果要完成, 就需要反馈。”反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其实大家都知道, “反馈”是控制论的基本原理, 是控制系统的基本方法和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控制系统, 是师生多边信息活动的“反馈——控制”过程。不要自我感觉良好, 就忽略了学生的心声, 每一次考试后, 找一些学生提提建议, 综合反馈回来的信息, 增补删减教学计划。

二、让学生有选择

有些学生是注定会偏科的, 他们偏科的原因会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虽然应该纠正学生偏科的缺点, 但也应该具体学生具体对待, 或许他也是个不喜欢数学的韩寒。对待这样的学生, 首先要了解他不喜欢数学的原因, 是内因还是外因, 是需要纠正的还是应该鼓励引导下去。不是要对所有的学生都要用善意的谎言, 谎言虽然能起到安慰和鼓励的作用, 但这也会掩盖真相, 有可能让学生在他不擅长的领域越走越远。在让学生分清了自己的兴趣之后, 就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一) 采取分类教学

对数学感兴趣和有这方面天赋的学生, 当然要继续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 扩大这方面的积极作用, 在他们能接受的范围内讲授一些课外知识;对一些只是作为一个科目来学习的学生, 让他们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 清晰的解题方法;对数学没有兴趣的学生, 要充分了解他们的想法, 找到不喜欢数学的原因, 是否有学好的意愿和要求, 是否在其他科目上有兴趣和天赋。对这样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满足于基础知识的了解, 别让数学拖累到学生进入到高等学府继续兴趣的愿望。

(二) 合理分配学生时间

首先, 课堂上讲练结合, 布置好家庭作业, 作业少而精, 减轻学生的负担;其次, 尽量做好统筹, 不占用学生温习其他科目的时间, 经常和其他教师沟通, 视情况根据他们作业布置多少来安排自己的作业。

初中化学教学经验简谈 篇8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经验

一、提高教师自身魅力。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行业有句老话:“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说的是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注意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要对自己教授的科目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得心应手,信手拈来。教师在课堂上对化学知识如数家珍、侃侃而谈,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学生爱屋及乌,自然也就会喜欢这门科目,有了兴趣,自然在课堂上就会认真听讲,在课下也会多花些心思去学习、去探索,进而也会对相关知识掌握得比较透彻。对学生而言,他们掌握了知识,对教师而言,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的效果,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很多副科教师与学生的接触单单是一节课的40分钟,在我看来,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一个课堂教学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关系进一步融洽、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过程,特别是化学这样的学科,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意见等,都是教师教学中必须明确的问题,这些对教师下一步的教学计划、以后的教学规划,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在我看来,教师在课下也要多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充当他们的知心朋友、“忘年交”,日常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多为他们解决一些学习、生活上的难题,这对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自然对这个学科也会“刮目相看”,有了学习兴趣,一切难题都不再是难题了。

二、重视课堂教学方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最基本来源,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重视课堂教学其实就是重视学生学习的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掌握好的教学方法,有了好的教学方法就可以使教学变得有声有色。

1.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每个学科都有其不同的思维方法,比如语文需要发散思维,数学需要逻辑思维,同样,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学生在化学课中的思维模式、思维习惯。比如,对于化学实验现象的描述,就要先描述其物理变化,再描述其化学变化;对于化学题目计算格式的写作,就要遵循其相关的方程式的写作规则;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就要“先左后右”、从上到下;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中,总是要先讨论,再设计方案,再进行实验验证等等。这些思维模式都需要学生掌握,所以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从自身做起,做好示范,以便学生正确学习。

2.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合作、探究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这既是新课改的要求,同时也是符合现代教学设计的一项基本途径,对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谓意义重大。

比如,往石灰水中吹空气就可以使石灰水变成“牛奶”,而通过制氧设备制出的氧气通过石灰水,石灰水就不会改变颜色,让学生探究这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很容易就会发现氧气与石灰水不会产生反应,而会与用口吹入的空气产生反应,这是因为口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产生反应,就使石灰水变了颜色。接着教师再讲解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的原理,就会使知识变得更加简单、易懂。

3.课堂教学要重视分层教学

虽然说“众生平等”,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承认学生之间因为知识结构、性情差异、家庭原因等多方面造成的一定的学习差距。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多去了解班上同学的情况,掌握他们的实际情况,以便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在提问的时候,对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就可以提问比较有深度的问题,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是很好的学生,就提问一些较为简单的知识,这样一方面可以不让他们“出洋相”,同时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也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对于教学有百利而无一害。

教育界有句老话:“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化学科目的教学是一个弹性很大的教学过程,只要我们教师的业务素质够硬、对知识的掌握够全面,我们就完全可以把科目的教学变为一个教学生玩的过程,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学习氛围轻松、活泼,符合初中学生的口味,也便于教学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

初中物理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篇9

——外语初中中招工作汇报材料

几年来,在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我校紧紧抓住新课程改革的有利契机,坚持“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思想,用科学的制度规范人心,用常规运行机制静化人心,用创新精神激励人心。强化管理,聚焦课堂,决战备考,使得各项工作呈现出“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良好局面,2013年中考更是“映日荷花别样红”,我们帮助245名学子高挂云帆,意气风发的驶向理想的彼岸。建校以来的8年中考,将成为外语初中难忘的记忆,8年中考,创造了学校历史上的多个突破,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下面就我校几年来年中招工作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健全中考领导机构,是夺取中考胜利的组织保证。

1、学校成立以刘丰收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李小锋为副组长,初三班主任,各学科教研组长及其余班子成员为成员的中考备考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和组织中考备考工作。学校实行领导包班制。领导深入班级分班包干,责任到人。要求包班领导经常深入班级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协助班主任找学生谈心,参加所包班级的主题班会,对所包班级重点学生要逐人谈话,及时掌控班级备考状况。并把包班领导深入包班一线工作情况列入班子成员考核内容。2012——2013学年,李晓峰副校长主抓九年级工作,同时包九八班,他经常在繁忙工作中抽时间深入班级,和学生零距离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上方法得当,对学生和教师的思想状况了如指掌,及时为教师排忧解难,适时找学生谈话,为班级的发展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2、大力构建高效课堂,定期召开“碰头”会,对备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如班级管理、学生的思想动态等,拿出更加有效的办法,使得整个备考过程中都能做到高效有序。

3、关注学生心理,加强疏导。

中考冲刺的最后阶段,学生在经过几次模拟考试以及平时的测试后,紧张焦虑的情绪都已经到达顶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关键,这也是后半学期不能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要注意平时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工作,减轻学生考试焦虑,给他们多做积极的心理暗示,引导他们明确自己的目标,调适好自己的考前心态。另外在实际工作中,也需要我们通过谈话以及观察还有跟科任老师以及家长沟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素质进行了解和掌握,并能够共同给予学生一个合理客观的定位,然后对症下药对个别的问题进行解决。

在县第二次模拟考试结束后,我们把学生分成三批进行心理疏导,一批是排名靠前的优等生,二批是中间生,三批是潜能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只鼓励不批评,并由校长亲自主讲,让学生感受到校长的关爱,学校的支持,从而以百倍的信心投入到最后的冲刺中去。

4、成立中考科研攻关小组。李晓峰副校长为组长,教务主任尚海峰为副组长,教研组长为组员,负责中考中的课题研究,协调优化资源配置,研究如何提高效率、中考动向以及搜集、整理符合考情的中考信息。每周要求每个学科针对中考内容确定一个研究主题。同学科教师积极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大家分工协作,发挥集体智慧,把信息收集、处理、应用工作做好。学科组之间频繁进行同头备课。每周各学科定时定点为集体教研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按照“五个一”的要求进行授课,即“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作业,统一测试”。真正做到了取长补短,资源共享,不搞单兵作战、闭门造车。从而融进了集体的智慧,也加大了课堂的容量。各备课组在平时复习备考中,遇到疑难问题,上网查询,同伴研讨,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打电话向教育局教研员请教。正是有这样一批“肯钻研、求实效、认死理”的一线教师,我们才不会把难题在中考中留给学生。1

二、严格科学的过程管理,是取得中考胜利的首要条件。

1、扎实开展质量检测和调研。学校领导多次召开九年级教学专题会议、同步教学质量分析会,分析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实施培优补差的方法,力争教学最优。为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学校随机修改并出台“外语初中中考奖励方案”。

我校定期对各学科进行质量检测,检测后要求教师、教研组长进行高质量的质量分析,然后通过小组交流、学科交流,反馈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将检测的有关数据转化成一种信息,再由一种信息形成一种教育理念,并落实到教师的教学行为上,落实到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做法是:严格检测纪律,确保检测质量;严格质量评估,确保评估质量;严格分析质量,确保分析到位。每次检测和质量调研结束后,我们都要分学科召开质量检测分析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工作得失,使广大教师通过质量分析,在反思中有所感悟,在交流中有所借鉴,在借鉴中有所完善和深化。各班分析会后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针对考试成绩,将前一阶段学生的学习和纪律情况,反映给家长。促使家长积极跟学校配合,改进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2、建设良好班风学风,抓好班级常规。

一个班级的学生只有拧成一股绳,劲都往一处使,这样的班级才能是一个优良的班集体。平时,要求班主任注意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每个班主任给班级提出明确的奋斗目标,并指导学生努力实现它,班中大大小小的事件都由学生自己讨论解决,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得到发展与提高。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管自己。九四班班主任张变红是我县语文学科的教学能手,也是模范班主任。她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把互动课堂与民主的科学管理融到一起,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都得到培养。去年,在县课改经验交流会上,她执教的公开课受到广泛赞誉,与此同时,她班学生的精彩展示给全县的同仁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管理特点就是自主管理,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形成相互制约,齐抓共管的局面,使得班级精神面貌,学习风气蔚然成风,正是由于有了这样良好班风,促使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营造一种积极、奋从而发、向上的班级风貌,最终取得优异成绩。今年她所教的班级升入一二三高共34人。在这样的管理理念倡导下,去年九年级八个班在良性竞争的基础上,纪律、卫生、成绩等都有了明显的改善,班级面貌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3、扎实开展备课组建设。

备课组建设是九年级工作的重要内容。九年级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招工作的质量,而备课组建设是提升中招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九年级工作需要的是团队精神,一个班级几个学科教师协调好了,整个班级就出成绩;整个九年级各个学科都协调好了,整个学校的中招质量也就自然提升了。因此,备课组建设正是铸造团队精神的优秀群体一个个体。例如我校的九年级语文组组长李素玲老师在语文方面的功底厚重,再加上自己的敬业精神和协调能力,九年级语文组整体成绩一直较好。李玲老师担任英语教研组长,她以身作则,在老师们业务上感到有疑惑时,她主动解惑,在同志们生活出现困难时她主动帮助解决,于是调动了大家工作的积极性,今年中招在她的带领下我校英语成绩大幅度提升,赢得了大家的好评。

4、加强学法指导,消灭学生偏科现象。

各班利用班会课或谈话等有利时机,经常渗透学法指导。学习有规律可循,但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决定了某种学法优劣的不确定性。因此,在进行学法指导时既要有整体上的指导,又注意个别指导。创造条件进行学法交流,让榜样学生谈感受,使学生在交流中吸收和借鉴他人的经验,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学法,同时也明确 “ 最好的方法是适合自身特点的学法”,避免生搬硬套。另外一方面是让学生明白,中考成绩都是计总分,是各科一起的“团体赛”,哪一科拖后腿都不行,针对科目均衡的问题,提出了磨尖纠偏,强科要更强,弱科也不弱,也就是差的学科拼命补上来,达到中等偏上水平,好的学科要突出,使之真正成为优势。

5、合理调配时间,精讲多练。

中考前的一个月,从新调配各科的教学时间,进行各科综合练习的检测。用检测代替练习。让学生充分感受考试的气氛,适应考试的节奏,从而消减了考试对心里带来的影响。也提高了学生答卷的速度和准确率。并且让综合练习变的更加真实,更加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提高课堂效率。多练少讲,有针对性的讲。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整个中考冲刺阶段我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对好学生进行拔高练习,提高优秀率。对学困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辅导和基本内容的练习,提高及格率。在中考倒计时一百天召开誓师大会后。将口号和条幅拉到毕业班的楼道里,将“人生能有几回搏”的精神灌输给学生。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分别发言。大家同心同德共迎中考,打一场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战争”。

三.着力面向中考,细化复习过程,因材施教。

为确保备考复习的有效性,我们要求不同的学科制定行之有效的备考方案,复习过程要求做到:首先是精选资料,系统复习,打好基础。其次,抓好“核心知识,通性通法”。在复习时,要重视探究能力的培养,无论试题形式和知识背景如何千变万化,都能灵活地运用学科思想方法,处理好“通法”和技巧的关系。要把零碎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整理成知识串,便于记忆和运用。第三,加强专题,强化作用。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时,都能注重用学科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第四,重视学科思维过程、方法和学科思想的归纳总结。第五,定期进行模式训练,俯视中考,增强应考信心。第六,落实培优补差措施,切实抓好分类推进。实践告诉我们,培优一定要立足学生实际,不能搞拔苗助长。为了保护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我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求各学科结合教学进度,适当为学有余力的部分学生布置一些稍微难一点的题目。引导优等生克服浮漂、急功近利、眼高手低等不良倾向,扎扎实实的夯实基础,努力培养综合、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加强个别指导的同时,帮助他们选择必要的课外学习读物,开阔了他们的知识视野,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针对学习困难生的特点,我们首先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如课堂提问时故意提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与表扬。在布置作业时,采取分层次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生适当降低要求。我们还通过谈心,及时了解他们学习中的困难,特别是克服畏惧心理,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对学生个别指导时,重在解决他们会而不对的问题,向学生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总复习教学。

1.重视课本,掌握基础知识。

第一阶段复习我们以课本、考纲为主。力求体现课本的价值,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化繁为简、分步突破的能力,善于将综合题分解为较简单的几个小题目,各个击破的能力。另外还通过精心批改学生作业,及时讲评,指导学生建立“错题档案”,查漏补缺,巩固复习成效。

2.系统整理知识网络,提高复习效率。

在总复习的第二阶段,我们依据基础知识的联系和转化,系统整理,重新组织。

五、加强心理和智力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考试信心。

这是整个复习过程中第三阶段,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在这一阶段我们不是盲目地强化训练和大运动量的练习,而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套题训练,通过练、评、反思,查缺补漏,提高学生解题技能。针对今年新的中考要求各类题型和试题结构,进行全真模拟训练,让学生稳定心态,增加信心,特别强化运算的快和准;重视解题过程教学,强调规范、简洁、严谨解题;善于放弃和攻坚,保证会做之题不失分,能够做一步就毫不犹豫的攻坚;过难之题确实不会做,学会放弃。这种训练,使得学生水准大有长进,信心十足。

可以说,九年级的每一位班主任、任课教师,回忆起走过的一年一定都是感触良多,感

慨万千的。几乎每一个人都有着更深刻的体会和令人动容的事迹。这段经历终将成为我们每个人一笔人生宝贵的财富和不可磨灭的美好记忆。

初中物理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篇10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研讨会经验交流材料:资源整合,横纵相辅

——二轮复习设想

经过近几年的初三中考复习,我们学校物理组的几位教师在教学实践和学习借鉴的基础上,一直在探索一种最有效的复习方式,下面就二轮谈几点设想,供大家交流和讨论,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首先我们认为:二轮复习不仅仅是在形式上区别于一轮复习的专题复习模式,更应该是对一轮复习的有效补充和完善,是与一轮复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但又更具概括性的题型复习模式。如果说一轮复习给了学生一根根横轴,那么二轮专题复习就给了学生一条条纵线,他们共同结成了一张硕大的知识网,将物理中考的每个知识点“网罗”在一起。

一、方法引领与知识迁移整合,纵横相辅

知识的传授要有一个“活化”过程。所谓“活化”就是对知识的加工、转化,把课本的内容变成学生易接受、易理解的内容。我们在一轮复习形成章节知识网络的基础上,同时也建立起跨越章节内容之间的联系,从而构建起学科内某些板块知识的网络结构。当我们复习了多个章节或第一轮复习结束的时候,就可以将书中多个章节整合为一个板块,这一板块可以以某个物理量,也可以以某一重要规律甚至某一个题型作为纽带进行联系。例如,今天我们学校王清国老师上的图像专题课,就是以“图像”为专题和主线,再用联想记忆法,把相同、相似、相关的知识点和板块都关联起来,实现了切入一点、带出一串、连成一片的目的,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融汇会通,起到了把复习课上“活”的效果。由教授图像专题方法作为引领,从实质上实现了初中物理所有相关知识点的再回顾、再加深、再迁移,这也是提高复习课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

二、经典与双基整合,横纵相辅

每个经典题目,都经得起人们的拷问和时间的考验;每个经典题目,总是蕴含着某种重要的物理思想和科学方法;每个经典题目,总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和教学功能;每个经典题目,都能穿越时间的深度和厚度而又最终超越时间经久弥新、与时俱进。例如:实验专题复习时,把“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三个元件作为一条纵轴,横向延伸,“欧姆定律探究、测量用电器的电阻、伏安法测小灯泡的功率”几个重要的电学实验探究可以一并复习,然后再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训练,所谓“发挥经典以一当十,解析一题复习一片”。经典虽然重要且关键,但我们从不忽视“双基”知识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进行二轮复习时,既不完全依赖《指导书》,但也绝不会遗漏《指导书》上的每个“双基”,而是以每年教学手册上的新要求为指导,结合《指导书》上专题练习和历经多年教学实践所总结出的每个知识点所必须的“要点提炼”编写出与之对应的完整的习题,以供学生练习。

三、教与学整合,横纵相辅

一位外国人曾经这样评价中国的中学生——“世界上最累的人”。的确,经过长时间繁复、紧张的学习,在进入最后的总复习时,每个学生都已非常疲劳。因此我们物理集备组的4位老师首先在复习的思路上达成默契,那就是如何让学生能听进去,在教学中切实做到以每位学生为本。尊重每位学生,互相学习补充、互相帮助启迪,相辅相成,共同提高。我们先是和学生一起将课程标准复习目标细化,使每位学生都能意识到中考的重点有哪些。每次单元(板块)考试和模拟考试后,我们都会利用集备时间统一进行成绩分析,分析学生层次,分析后进学生的薄弱环节,总结归纳高错误率知识点、高迷惑点、得分最低的题型;分析学生目前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心态等,及时了解学生在对知识的掌握方面还欠缺些什么,随时改进教学思路和方法,提高复习针对性和

实效性。另外,我们还根据学校的统一要求,针对每次考试级部前20%和后10%的学生成绩进行分析比对,采取课上重点关注、课下分类指导的方式,落实到学生个人,并根据试卷和学情分析情况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表面上看,我们因分析各类问题而耽误了紧张的复习进程,但实际上在每位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后,教与学的效率反而大大提高了。

四、集体与个人整合,横纵相辅

在四方区教研员张颖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全区教师经常利用教研活动时间集体学习《教学要求》,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测试,为各校进一步开展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校初三物理集备组在复习过程中,不管是《指导书》,还是别的复习材料,都没有全盘挪用,而是利用集备时间认真研究《教学要求》和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明确教学要求,把握教学重点,加强教学针对性。备课时在明确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复习重难点要求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一步统一教学目标、反馈日常学情,制定出下一步的复习计划并分配给集备组内的每一位老师;设置练习和反馈题目时,精选典型的、有针对性的习题,编写出学案补充到平时的课堂上,并抽取典型示例,总结规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答能力。集备时,每位成员积极参加,各抒己见,提前准备好教学问题及疑惑以备共同探讨,所有的问题力争在集备时间解决,尤其是碰到一些比较关键的习题,一定会利用集备时间共同解答一遍,并在统一思路后及时汇总改进意见,以避免复习教学中的盲目性和习题教学中的随意性。

初中写作有效教学经验谈 篇11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回归课标。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中,对于写作部分的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也就是说,我们初中写作教学是要培养学生基本的写作能力。至于经常出现在作文评语中的“内容深刻”、“形式新颖”、“语言文采”这些要求,绝非是现实的日常写作教学所应有的目标定位。

我们已经明确了总体的教学目标,下面我就从每节作文课的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来谈谈我的教学经验。

(一)写作目标的序列化呈现

初中写作的目标,我认为应该包括有两个维度上的内容。第一个维度是完成写作的能力,主要包括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第二个维度是写作过程的各个环节,主要包括取材、立意、构思、写作和修改。要在初中阶段完成这两个维度的训练,就要有一个系统的规划,将这些内容分配到初中阶段的每个年级,每个学期,每节写作课中。六年级和七年级主要以记叙文教学为主,八、九年级开始渗透议论文和说明文的内容。九年级下学期主要进行中考应试技巧的练习。

(二)写作过程的操作化指导

1.观察积累

我们老师们平时在不断地强调要观察,但是这并没有什么效果。究其原因,教师们并没有教学生应该如何去观察。我认为,教师可以从观察的角度、观察的顺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要经常做观察的练习也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在观察后进行片段练习,以强化观察这一习惯。

新课程标准中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材料的丰富性、真实性,也要考察他们获取材料的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等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材料。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多进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素材。

2.审题立意

虽然课标强调要鼓励学生自选写作题材,自主写作。但是写作并不是一点要求没有的。所以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作文题的限制性和灵活性,提高学生的审题意识。接着就要教给学生如何审题:先分析所给材料或题目,挖掘其内含,把握写作重点,然后紧扣题意,确立文章的中心。

在教授审题立意时,我们可以把课本中的课文当作命题作文来分析,思考文章内容同题目的关系,如朱自清的《背影》,可以看作是这样一篇作文的习作:

我们每天都会看到许多背影,他们或魁梧或瘦弱,或行色匆匆或步履蹒跚。每个背影后面都有着一段故事。请以“背影”为题,进行作文。

3.选材构思

在确定了文章的中心以后,就要选择自己“资料库”中最恰当的材料来表达这一中心。因此选材的一条最重要的标准就是材料是否能恰当地表达中心。能充分表达中心的部分就详写,反之则少写,甚至不写。

有时学生几句话就写完了一件事,不会将事情写详细。这时可以采用追问细节的方法帮助学生进行细节描写。

如一篇学生在习作《班里那点事》中有这样一段话:

新学期到来了,老师领来了一名新同学,跟我们一起在学校里学习,玩耍。还有两名我们小学的原班生也回来了。

这段文字只是一个骨架,完全没有血肉,缺少细节。我们就可以用追问细节的办法,问一问:老师领新同学来的时候什么表情呢?你能推测出老师对这件事有什么想法么?新来的是怎样一位同学呢?这位同学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样的呢?对和新同学一起学习、玩耍,你有什么感受呢?你们怎么一起玩耍、学习的呢?两名老同学又回到了班级,你的心情如何呢?……将这些材料加进这段话中,这段话就会变得有血有肉,更加丰满了。

当材料选好后,就要进行构思了。构思时,要巧妙设置情节,合理安排记叙顺序,适当采用倒叙和插叙,灵活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如欲扬先抑,托物寓意等。

4.起草加工

在着手写文章时,就要注意记叙文的“节奏”,不同的节奏带给人不同的感受。记叙文的“节奏”体现在情绪的起伏,感情的发展,意识的流动上。如果文章的“节奏”同中心相符,就会大大提升文章的表现力。

要把握记叙文的“节奏”,就要从记叙的“节奏”和语言的“节奏”这两方面入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来培养这种节奏感。

比如《安塞腰鼓》这篇课文就是很好的教学材料。

从记叙的“节奏”角度看,文章先是看似非常轻松地起笔,接着迅速推进、蓄势,直至高潮。文中一连用了四个“好一个安塞腰鼓”,反复咏叹,层层递进,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安塞腰鼓的磅薄气势和它所宣泄出的生命的力量。之后,文章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轻松起笔——蓄势推进——持续高潮——戛然而止,这不仅是安塞腰鼓表演的节奏,更是作者叙述的节奏。文中骈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互相配合,交替使用,正是这叙述的“节奏”让我们感受到了黄土高原上的旺盛的生命力,带给我们纯粹的阅读快感。

通过阅读这类文章,学生一方面可以体会到“节奏”对于表现文章中心的意义,另一方面可以学习如何安排写作的“节奏”。

上一篇:国资委与安徽省政府签署合作备忘下一篇:义安公司质量标准化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