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屠夫童话故事

2024-11-20

谁是屠夫童话故事(通用11篇)

谁是屠夫童话故事 篇1

狼和屠夫寓言故事

从前有一个屠户在市场卖肉。有一天天色渐黑,屠夫挑着担子从市上回家。肉都卖光了,竹筐里只剩下一堆骨头。

在经过一片荒丘的时候,他听见背后有沙沙的声音,回头—看,有两只饿狼瞪着绿眼睛,呲着白牙,不紧不慢地跟着他。屠户走,狼也走;屠户停,狼也停。

屠夫吓得心颤肉跳,连忙从竹筐里丢出几根肉骨头,想把饿狼打发走。谁知一只狼啃着骨头停下来,另一只狼仍然尾随不舍。屠夫又丢出一根骨头,这只狼低头大啃,后面那只狼又舔着嘴巴追上来。可是没过一会,骨头就丢完了,两只狼看见屠户不再扔骨头了,又并肩紧跟在他的后面。

屠夫急得浑身冒汗,唯恐狼从两面夹攻,腹背受敌,可能就没命了。他急忙向四周打量,远远看见田野上有个打麦场,场上堆着高高的麦垛,像小山一样。他慌忙奔过去,背靠麦垛,扔下担子,手里举起明晃晃的割肉刀。

这一下,狼不敢轻举妄动,只好鼓着凶贪的眼光盯着屠夫。相持了好一阵,有一只狼仿佛等不下去了,调转屁股远远走开了。另一只狼蹲在地上,好像疲倦似地,慢慢合上眼睛,神态悠闲,打起瞌睡来了。说时迟,那时快,屠夫看到狼没有防备,唰地跳起来,冲到狼的跟前,一刀劈中狼头,又接连几刀,结果了这只狼的性命。

屠夫松了口气,转身回去拿担子刚想要走,忽然发现麦垛里面有东西在轻轻动弹。他悄悄绕到麦垛后面定睛一看,原来是先前走开的那只狼正悄悄地拱进麦垛,身子已经进去一半了,只露出半截屁股在外。屠夫放下担子,急忙上前,奋起一刀,将狼劈做两截。

屠户这时才醒悟过来:原来一只狼佯装瞌睡,诱他麻痹,为另一只狼做掩护;另一只狼则假装远去,其实想拱进麦垛,从背后咬住他,多么狡黠啊!

谁是故事高手? 篇2

摘 要:本文将从元小说的角度,解读冯内古特的短篇小说《汤姆·爱迪生的长毛狗》。该小说不仅讲述了一个具有后现代风格的高度游戏化的故事以娱乐读者,还通过对比暗含了讲故事的技巧问题。与大多数明确指涉讲故事的模式、技巧和构思困惑等元小说不同,这个短篇小说的高妙之处在于,作者省去了那些直接的自我指涉议论,让它以间接的方式呈现,克服了大多数元小说对故事完整性的割裂和娱乐性的破坏。

关键词:故事技巧 交际策略 元小说 游戏与智慧

帕特里夏·沃尔在《元小说:自我意识小说的理论与实践》中将元小说定义为有意识地、系统地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对作品艺术特质的关注,通过对他们自身构建方式的评价,这类作品不仅审视叙事小说最基本的结构,也探索文学文本对外在世界进行虚构的可能性。她还列举了元小说的常见特征:在炫耀创造性想象力的同时,表现出对这种表现方式有效性的不确定;对语言、文学形式和虚构写作行为保持高度的自我意识;对小说与形式关系表现出不确定感;戏仿的风格和过分幼稚或者表现上看似幼稚的写作风格。[1]这些特征不一定集中在每一部元小说中。

通常能够让读者明确留意到元小说特征的是作品中那些关于创作技巧的议论。比如,在约翰·巴斯的《迷失在游乐宫》中有大量的关于写作技巧的论述,第一段就出现了这样的文字:“斜体还被运用在小说中,尤其用来指代‘外在的、侵入性的、或仿真的声音,如电台广播、电报、新闻报道等等……”[2]但《汤姆·爱迪生的长毛狗》代表了另外一种元小说:即直接把关于想象力、讲故事的技巧、虚构与现实的关系等问题的思考融进故事和情节中去,避免了突兀地植入有关自身构建方式的论述。

如果说小说是作者完成的产品,他们所使用的那些创作技巧就是制造出产品的工具。与其在展示产品的同时炫耀自己用了哪些工具,不如让读者在欣赏产品的时候,自己去揣摩和发现制造产品的工具和手段。展示产品的同时又来展示自己的工具,弄不好就会显得不伦不类,甚至弄巧成拙。耶鲁大学艾米·亨格福特教授在介绍约翰·巴斯时曾讲到:“有些故事是自觉的、无聊的元小说,它们就像那类我们读到的故事,它们讲述某人在写关于自己的故事,关于自己正在书写别人正在描述自己的故事,真的很无趣,毫无生命力,只有无穷无尽的回环。”[3]一些元小说就是由于没有处理好作者心中渴望展示构思过程的方式而受到诟病。威廉·加斯认为元小说这种现象说明小说艺术已经陷入了困境[4]。

《汤姆·爱迪生的长毛狗》是冯内古特1953年发表的一篇短篇小说。与他后来的元小说元素更加明显的长篇小说不同,他并没有直接打破故事的进程,穿插进关于故事构思和创作技巧的议论,而是通过两个人物讲述的故事来展示讲故事的两种不同方式,让读者通过对比去体会怎样才能讲好故事。作者的自我创作意识虽然不像大多数元小说那样明显呈现,但元小说所具有的主要特征和意图都包含在其中。这种隐藏的技巧使得这篇小说的元小说特征没有引起学界的注意。在介绍该小说后,本文将一一揭示其中显性和隐性的元小说特征。

小说中第一位出场的人物叫巴勒德,他是一位退休的成功人士,非常喜欢讲述自己如何成功的故事,甚至不顾习俗与常规,到公园里去给坐在那里休闲的陌生人讲故事。他不断重复那些故事,而且重复一些细节,最后听者都纷纷逃离。认识他的人,都躲着他,生怕这无理又无趣的打扰再次降临。就是说,他讲的故事虽然真实,但讲述的方式单调乏味,所以赶走了一个又一个听众。一次巴勒德看见一位陌生人坐在公园的长椅上读书,他又凑了上去,不厌其烦地讲起了自己的成功故事。他那冗赘的语言以及演讲似的洪亮嗓音让陌生人厌烦,加之巴勒德的狗还不停地在陌生人的裤脚上嗅来嗅去,最后陌生人只好不顾礼节,提醒他:“你已讲过了。”巴勒德也不顾听者的反应,近乎自言自语地说:“哦?我已经讲过了吗?”陌生人告诉他:“两次。”巴勒德接着说:“两次在房地产上,一次在废铁,一次在石油,还有一次运输。”陌生人又提醒:“你也讲过了。”[5]巴勒德仍旧无动于衷,自顾自地继续讲述。为了逃避巴勒德和他的狗,陌生人只好礼貌地离开,他找到另外一张长椅坐下来继续读书。可巴勒德的狗跟踪上了他,就这样,狗跟人又缠上了他。陌生人不但要忍受巴勒德已经讲过的故事,还要忍受狗的骚扰。为了封住他的嘴,陌生人则抢回交际的主动权,给巴勒德讲了一个让他将信将疑的故事。

陌生人在讲故事之前,申明在先,这个故事是他要保守一生的秘密,是发生在他本人、爱迪生和爱迪生的长毛狗之间的真实故事。爱迪生生前曾讲述给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听过。福特认为,为了人类的福祉,这个故事不能泄露。陌生人要巴勒德保证,听后绝不外传。巴勒德以绅士的名义保证后,才听到了一个让他惊讶不已的故事。

其实,洞悉世事的陌生人早已从巴勒德唠叨的习惯上看出,要让他保守秘密一定是很难的事情。如果他真的守住了嘴,那一定是一个痛苦的煎熬。如果讲出来,他就将失去绅士的信誉。但我们从巴勒德对陌生人所讲故事的反应上可以推断,他被这个故事迷住了。未等他反应过来,去考证故事的真实性,陌生人就潇洒离去。这个喜欢讲故事的巴勒德就这样被他听到的一个故事套住。

显然,在真实性上陌生人讲的故事绝对不及巴勒德的故事,但他讲故事的方式却让巴勒德将信将疑。他说在他九岁时,曾是爱迪生的邻居。爱迪生常常把自己关在实验室做各种稀奇古怪的实验。大人们警告孩子,不要去打扰他。而儿时的他喜欢跟爱迪生的长毛狗斯巴克追逐嬉戏。一天他和狗追逐嬉戏时,不小心撞开了爱迪生的实验室。蓬头垢面的爱迪生满身插着电线,瞪着这个入侵的小孩。小孩吓得想逃,却被爱迪生一把抓住。爱迪生说他正在试验他发明的一台智力测试仪,正好可以在他身上测试一下。爱迪生不由分说地把电线插在孩子身上,测试仪上的指针几乎没有动弹。小孩子提议测试一下斯巴克。狗一听,马上夺路逃跑,却被两人拦了下来。当爱迪生把电线插在狗身上时,奇迹发生了,仪器上的指针一下子跳出了红色极限。小孩以为仪器坏了,可爱迪生说那红色标记是他本人的智力线。也就是说,这只长毛狗比他本人还聪明!爱迪生压制住自己的惊讶,冷冷地对狗说:“很舒服,是吧,斯巴克?让别人去为衣食操心,去建筑房屋,你则酣睡于火炉前,或者去追逐姑娘们,要么和男孩子们打闹,不用抵押财产,不用过问政治,不用打仗,不用工作,不用担心一切东西。只需要摇摇尾巴舔舔手,你们就会被照顾得很好。”“我可以告诉全世界!过去的一年我在忙些什么——殚精竭虑想发明电灯,好让狗儿们在夜里也能玩乐!”斯巴克让他们俩保守秘密,作为交换条件,斯巴克告诉小孩一只值得投资的股票,后来他便靠着这股票安享一生。而它对爱迪生的帮助,则是告诉他用什么材料做灯丝,之前爱迪生试验过各种材料均不成功。但当斯巴克走出实验室时,它立刻被其他狗咬死,它为泄露秘密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讲完故事,陌生人慷慨地把巴勒德的狗想要得到的塑料纽扣拧了下来,对狗说:“先生,送给你吧,以表达对你那位因讲得太多而死去的祖先的敬意。”他不等巴勒德张口,径直离去,留下目瞪口呆的巴勒德和他的狗。endprint

这篇小说虽然没有像大多数元小说那样,通过穿插进对写作构思和技巧的思考来表现故事的虚构本质,但其虚构性十分明显,恐怕不会有读者会像巴勒德那样想跟讲述者去较真,而是陶醉于作者奇特的想象和故事蕴含的反讽中。比如,聪明的动物(包括人)并不都喜欢炫耀,他们中有的正默默无闻地享受着别人提供的舒适,过着简单快乐的生活,就像斯巴克一样,深藏不露地享受着炉边的温暖和游戏的快乐,人们却没有注意到它是如此聪明。高智商的爱迪生却把自己关在实验室,在自己身上做实验,刻苦发明创造,以造福人类,包括狗。当然,狗的生活方式是否值得羡慕,就是作者留给读者的思考了。如果说元小说的特征之一就是揭示故事本身的虚构性,这篇小说做到了,而且不需要作者跳出来提醒读者。但作为故事,它还让人从中看出了作者的奇思妙想和机智。

元小说的另一个特征是对虚构与现实的关系表现出高度的关注。这篇小说中的两个人物所讲的故事也体现出作者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巴勒德作为一个成功的生意人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真实故事,但从陌生人的反应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讲故事的本事力不从心,虽然他迫切想成为一位故事高手,但却不合时宜地用“演说家”的腔调对着一个听者反反复复重述,既没有技巧,也不在意听者反应如何。与此相反,陌生人虽然讲述一个虚假的故事,却将真实的名人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故事结合起来,在描述爱迪生时说:“我以为我见到了撒旦本人,爱迪生耳朵上挂着电线,连在他膝上的一个小黑盒子上”。完全符合一般听者对这位发明家的预期。他还善于伏笔于不经意之间:“对不起——我从来没有什么本行。自从我九岁那年,爱迪生在我家隔壁建立了实验室,并向我展示智力分析仪后,我一直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这句看似脱口而出的话包含了后文中一条重要的线索——长毛狗斯巴克帮助他过上了悠闲的生活。在故事的高潮处,不容巴勒德打断质疑,急得巴勒德脸色发紫。可见,他的故事牢牢抓住了巴勒德。一个毫无技巧,重复真实的细节,另一个则在冷静严肃的气氛中讲述了一个滑稽可笑的故事,既戏弄了巴勒德,暗示他跟长毛狗斯巴克一样“讲得太多”,又通过对比嘲讽了他讲故事的蹩脚方式。尽管这种戏弄和嘲讽没有借谁之口直接讲出来,我们却能够体会得到。

这篇小说实际上涉及了三个讲故事的人:巴勒德、陌生人和冯内古特。真正讲故事的高手是躲在巴勒德和陌生人后面的冯内古特,因为前两人的故事都是他的设计,虽然他没有像在他的长篇小说《五号屠场》《冠军的早餐》那样,跳出来给我们讲解一些创作设计、感受和原则,却让细心的读者自己去体会讲故事的要诀。其实讲故事和写小说,二者说到底都是一种交际行为,而如何巧妙地运用恰当的技巧和策略则需要缜密思考。如同爱德华·萨丕尔所说:“语言是我们所知的最硕大,最广博的艺术,是世世代代无意识地创造出来的、无名氏的作品,像山岳一样伟大。”[6]因而我们更需要在欣赏故事内容的时候,不要错过对故事陈述语言和讲故事方式的留意。

注释:

[1]Waugh P.Metafiction: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elf-Conscious Fiction[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1.

[2]Barth,J.Lost in the Funhouse.In Shao Jindi and Bai Jingpeng(eds.),An 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303-320.

[3]Hungerford,A.Lecture 11:John Barth,Lost in the Funhouse,in American Novel Since 1945[E],http://oyc.yale.edu/english/engl-291/lecture-11.

[4]William H.G.Fiction and the Figures of Life[M].New York:Alfred A.Knopf,1970.

[5]Kurt V.Jr.Tom Eddisons Shaggy Dog,邹为诚主编:《综合英语教程4》,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6]爱德华·萨丕尔著,陆卓元译:《语言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谁是老大童话作文 篇3

从前,有两匹形态相同,颜色相似的小马相遇了。他们彼此看着对方。“你是谁?”一匹马说。“你又是谁?怎么和我长得一摸一样呢!”另一匹马说。一匹马自称自己是这片森林里的“老大。”可是,另一匹马也说自己是这片森林的老大,他们就这个问题--谁是“老大”在争论不休。他们找到大象伯伯,大象伯伯说:“你们来赛跑吧!谁先跑到我家,谁就是‘老大’。”他们两跑到大象家,可是太巧了,他们同时到达大象家,大象伯伯无奈的说:“你们再比谁得耐力强吧!谁先穿过这片树林,趟过一条小河,在翻过三座大山,谁就是‘老大。’于是他俩穿过这片森林,趟过了一条小河,翻过三座大山。最后他们还是一起到达了终点。大象伯伯万般无奈地说:“你们到草原去吃草,谁吃的又快又多,谁就是‘老大’。”

他们又向草原跑去,快到草原了,由于前面跑的路途非常之远,一匹小马跑不动了,落在了后面,前面的另一匹马看到它的同伴跑不动了,便回头鼓励自己的同伴,让他再坚持一会儿,马上就可以到草原上了。于是一匹马在另一匹马的鼓励下,终于跑到了草原上。大象伯伯也跑了过来,对他们说:“开始比赛吧!”最终一匹马吃得又快有多,就当大象伯伯要说出冠军的时候,一匹马抬起头来,说:“我觉着另一匹马是老大才对,因为他让我变得很有信心。”另一匹马说:“其实我们谁做‘老大’都一样。”大象伯伯听到这样的话,高兴地笑着说:“你们真是太棒了”。

通过这个事情,后来,他们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谁是音乐家童话作文 篇4

在一片大森林里, 住着许多动物。其中有乌鸦、百灵鸟、小画眉……他们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次,百灵鸟和小画眉想比试比试,看看谁是森林里最优秀的音乐家。于是,他们便请来了乌鸦先生做裁判。比赛定在第二天早上八点半。百灵鸟和画眉一回到家,都开始精心打扮。百灵鸟又是梳羽毛,又是选龄季比赛需要穿的衣服。而小画眉只梳氚了一下羽毛,,便开始练嗓子。时间过赴得可真快呀,比赛就快要开始了,百多灵鸟、小画眉、乌鸦先生都到齐了,比赛就这样拉开了阵势。

首先,百灵鸟、姐第一个演唱,‘我的故乡在……”唱着唱着,唱走了调,又唱错歌词了。第二个是小画眉,她熟练地唱着一首欢快的歌……不一会儿,就演唱完了。乌鸦先生说:“这次获胜者是小画眉,可百灵鸟唱得也不错。”百灵鸟说:“要不下次我们还比一次。”“比什么呢?”小画眉一脸疑惑的.表情。‘要不比乐谱知识呢!”“可以, 没问题。” “太好了!”百灵鸟和小画眉齐声说:“在哪儿比呢?”乌鸦先生笑着说:‘那么,就在我家比吧。”一回到家,小画眉这里玩玩,那里看看,,根本没有练习乐谱,因为她想:上次我获胜了,这次一定可以再胜。就和动物们去玩了。百灵鸟得到了上次的教训,回到家把所有的《乐谱资料》、《乐谱知识》、《乐谱学问》这一类书,都拿出来看,并且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早上,百灵鸟和小画眉一起来到乌鸦先生的家。这次,还是百灵鸟先上场。她熟练地读出每一个音符,并且还可以讲出一些乐理知识。因为,她昨天晚上,查阅了许多乐理知识。所以,才会表演得非常好。小画L眉上台了,她看着每一个奇怪的音符,不知所措。只好摸着后脑勺,胡乱猜。这次结果是:小画眉第二,百灵鸟第一。小画眉不服气,说:“明天在森林进行钢琴演奏比赛。”大家都同意了。小画眉、百灵鸟在家拼命地练习自己参赛的曲目。那天小画眉演奏了—首《月光奏鸣曲》,演奏非常完美。百灵鸟也不甘落后,演奏了一首《献给爱丽丝》。

两人都演得很好。这可让乌鸦先生犯了难,第—次,小画眉获胜,第二次百灵鸟获胜,第三次两个选手打成了平局。那么谁是音乐家呢?小画眉和百灵鸟似乎猜出了他的心思,齐声说:“没关系,这次不评音乐家也没关系,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努力,再来评。行吗?并且我们觉得这次比赛很有意义。我们从中懂得了一个道理,就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勤奋,而且不能骄傲。对吗?”‘你们说得很对,那就下次等你们学完了知识,再来评奖好吗?”“好”!他们异口同声地答应了。

好看的幽默故事1:谁是饭桶 篇5

于是,他找来个大木桶放在空地的一角,供学生们倒饭菜。学校后勤为了配合他,还叫人写了一个大告示牌,竖在离木桶前头几步的地方。

王大伯满以为这下可以一举两得了:一来可以把剩饭剩菜拿回家喂猪,二来食堂门前也干净清爽了。

谁知,他发现学生依旧乱倒,这是怎么回事?

于是,他悄悄拉住一个学生,指着大木桶的方向问:“那儿不是放了一个木桶供你们倒剩饭剩菜吗?你们为啥就不愿多走几步呢?”

这个学生听了,抿着嘴笑了,说:“谁敢去呀?”王大伯一听,生气了:“你们这些学生太不像话。从小老师没教你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吗?”

这学生听了,红着脸,说:“师傅,我们也想啊。可是,那样做会让人笑话的。”

王大伯更怒了,问:“谁敢?”

这学生急了,说:“不信,你就自己去看看吧。”

王大伯半信半疑地走到空地上,他发现木桶仍然好好地呆在那儿,可就是没人来。

屠夫战王子 篇6

虽然暴雪对中国各种各样的对战平台深恶痛绝,虽然客观上来说这些对战平台的的确确是盗版游戏的重要帮凶,但至少对我们的魔兽玩家来说,对战平台却是一个好东西,不用CDKEY也不用买正版,随便花五分钟下载个平台注册个马甲就可以玩游戏,还能有什么改键显血之类的方便功能——至少从这一点上来说,中国玩家就比什么Grubby啊、Moon啊之类的国外玩家幸福很多。

而一直以来对战平台也是从根本上推动了中国电子竞技的发展,很多魔兽争霸3的职业选手都是在对战平台上初出茅庐,也有很多新战术是在对战平台上被开发出来。苏总在浩方上跪求一败的ID,蛋总在VS上的飘逸,更是成为了中国魔兽史上的佳话。每天对战平台上都会产生无数精彩的比赛,他们新奇的战术和飘逸的打法比起正规电竞赛事中知名选手之间程式化的较量,甚至更有可看之处。

战报

来自VS对战平台的一场比赛,人族选手Y_yisb一看就知道是一个特立独行的选手,能够使用这样的一个ID,那该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而且其APM也不高,似乎是一个战术型的慢手流选手。他的兽族Hard_Heaven则是刚刚相反,APM高达三百多,也可以勉强算一个抽筋流了,而他的操作究竟如何,且让我们慢慢来看。

回音岛上人族出生在右边,首发血魔法师。在MichaeL宣布退役之后,我们似乎已经很少能看到血魔法师的身影。这血法虽然是人族王子,但看他头像一副奸诈模样,就知道此人必然狡猾狡猾的。反观出生在地图左边的兽族则是按惯例首发剑圣,虽然这剑圣青面獠牙,但也不失为一条耿直的汉子,手上西瓜刀杀人宰猪都是一流,估计工作不忙的时候还兼职屠夫赚点外快。

话说这血法王子果然是野心不小,刚一出来就纠集了若干民兵脚男去找雇佣兵营地野怪的麻烦,剑圣派出去的苦工小弟把这一切都瞧在眼里,剑圣也是第一时间赶到,想要趁着这俩打的你死我活赚上一票。却没想到这血法王子人如其面,当真狡猾无比。第一个技能升级的乃是虚无,每当剑圣看上一个空血单位,血法王子的虚无总是恰到好处的释放,让耿直的剑圣抓耳挠腮无可奈何。更可恶的是这血法第二个技能学的乃是抽蓝,两记抽蓝一放,本来脑袋就不太灵光的剑圣更是直接变成了弱智,魔法值直奔个位数。

这一波骚扰下来剑圣完全没有占到任何便宜,经验值只有可怜的二十五点,眼看被狠狠耍了一道,只能去找雇佣兵营地血法师没有练完的两个小怪的麻烦。没想到这血法师却尾随其来,不但不让剑圣拿那两个小野怪出气,更是利用虚无技能配合野怪和脚男接连围杀了两个兽族步兵。虽然血法师被剑圣的西瓜刀砍至红血,但是两次虚无不但有惊无险的保住了血法师的性命,还让剑圣郁闷无比,无奈只能回到自己的分矿点拿野怪出气,顺便放下分矿,想要用经济优势来对抗狡猾的血法王子。

这边血法师作为一个人族王子,自然也是满脑袋想着开矿,稍作休整之后同样也是干掉了守卫自己这边分矿点的野怪,放下分矿。剑圣虽然耿直但是无数次亏吃下来自然知道人族的这套把戏。纠集了几个兽族步兵就想要把人族刚刚放下的分矿直接打爆。眼看人族分矿已经见红,但血法师几次虚无下来,剑圣愣是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人族农民把那危在旦夕的分矿抢修了回来,一不小心还损失了一个兽族步兵,实在是心疼欲死。血法师当然知道剑圣的心思,你既然心疼欲死,那哥就满足你——一个虚无加围杀,已然把剑圣团团围住。虽然剑圣想要杀人破口,但每每人族的红血小兵都被血法师的虚无救回。只可怜这剑圣一身武艺没空施展,就已经被一群脚男活活殴打至死。

剑圣一死,刚刚从祭坛里面走出来的暗影猎手也是无所事事。只能带着残兵败将拿野怪出气,而血法师则是安逸的练完了商店。趁机大肆购物,重修之书、隐形药水、速度之靴、传送权杖先后入手,并在剑圣复活赶来之前撤退部队,嗑了隐形药水的血法则单枪匹马向兽族分矿走去。

这兽族分矿地形开阔,连个地洞都没有,血法师一看大喜,直接放火烧人——原来血法用重修之书学习了地狱火,只可一惜兽族选手空有三百多的APM却没能及时拉开自己的农民。五个苦工就这样被活活烧死。

邪恶的血法师一不做二不休,还想要去兽族主基地再度放火杀人,还好回音岛地图不大,兽族大部队已经赶回基地,在狼骑的诱捕和暗影猎手的变形术之下,血法师的单传惨遭打断,只能无奈回城。

此时人族虽然已经升级完了二本,但神秘圣地还在建造之中,并没有二本部队可用。而兽族的二本万金油部队已经六十人口成型。剑圣带着大部队气势汹汹前来人族基地挑衅,想要趁着自己科技领先,占一点便宜。

这个便宜果然也是被剑圣占到了,人族二发英雄大法师在基地无所事事看风景之时被如狼似虎的兽族大部队逮到,直接被乱刀砍死。眼见老头子死了血法师当然不能坐视不管,一场大战在人族主基地打响。此时人族的法师部队已经开始量产,再加上民兵和箭塔的帮忙,虽然仗着自己部队的搭配优势干掉了人族不少单位。但剑圣这边也是死伤惨重,眼看逐渐不支,只能掏出回城。

这一战双方都是损失。惨重,但耿直的剑圣又怎能看着自己的那么多兄弟白白死掉?在双矿经济的支持下,剑圣又迅速组织起了一支六十五人口的大部队。再度前往人族主基地求战。血法师虽然命自己的大部队回基地救援,但自己却是直奔兽族分矿,放了一把火之后才单传回自己大部队中和兽族部队交战。这一战双方都是兵强马壮,打的难解难分。虽然人族的冰火两重天威力巨大,但兽族万金油也是相当给力,一战下来双方又是互有损伤不分胜负。但血法师在这一战之后。已然达到了六级,而剑圣却依然只有三级,前期血法师利用虚无带来的优势在此时终于体现了出来。

处于优势的血法师并不放心,第三次前往兽族分矿放火,此时杀红了眼的剑圣也是再度率领大部队进攻人族主矿。在上一战损失惨重之后,分矿屡遭骚扰的兽族已经只剩下了五十人口部队,而经济发展良好的人族则依然拥有近七十人口的部队。虽然最终决战依然在人族主基地打响,但已不像上两次大战一样双方平分秋色。在冰火两重天的洗礼之下火凤凰腾空而起,兽族部队瞬间灰飞烟灭,兽族选手眼见取胜无望,无奈打出GG。

Wisp战报评论

屠夫的慈悲随笔杂文 篇7

佛家有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我想讨论一下屠夫的慈悲。屠夫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túfū,指宰杀牲畜或整理牲畜肉淮备出售的人,亦指卖肉商人。比喻血腥杀害无辜者的人。例句:”他是个做坏事不眨眼的冷面屠夫。“据说在七十二行里,屠夫这个职业不受人待见。

佛家举张不杀生。因此,屠夫的慈悲成为佛劝导的善果。

屠夫的慈悲真的能够实现吗?生存在这个世界上说到底就是在消耗其他的生命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在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的前提下所造成的杀戮是绝对合理的,也是符合自然的法则的。

你有没有想过随便洗个手都会有上万的生命就此魂归西去,维持自己的基本生存需要而不进行更多的杀戮这才是一个爱护动物的人应该有的心态,否则那是有病!狮子因为饥饿去捕杀羚羊,谁都没有权利指责他是残忍的,这是上天赋予他的权利,但是狮子由于好玩而去不停的捕杀羚羊,这是残忍的!

屠夫的本性是是残忍的.,但是,他们替别人担了杀戮的罪名!佛家举张不杀生,因此他们吃素,植物不知道有没有生命,无从考证,只是一种开脱吧!

屠夫本不愿意做屠夫,生活所迫!这个世界许多行为是被迫的,既然这样,屠夫也是心存在慈悲,不过是他们在宰杀牲口的时候,要多念几遍咒语。

要知道,我们不是一个人住在地球上的,而是周围还有很多人和动物,以及无数的非人。那么,在跟他们交往时,有大悲心的人该怎么做呢?无论他是上者、中者、下者,都可以成为自己修大悲心的对境。比如对上面的领导、负责人,甚至是上司,都可以观修:“哎,我们的领导天天造罪……”“我们上师好可怜啊,业力那么深重,烦恼那么深重,我天天给他回向。”

屠夫要慈悲,他们必须放弃杀戮!曾经有一个屠夫和一个和尚,屠夫天天要杀猪,和尚天天要念经,他们为了不打扰对方都互相叫对方做事。就这样过了很多年,他们死的时候,和尚下了地狱,屠夫上了天堂。因为屠夫天天做善事叫和尚起来念经,而和尚天天杀生,叫屠夫起来杀猪。故事得出如下结论:你做的事情你认为是对的,事实上却不一定是对的。从故事来看,这个和尚下地狱并不冤。一则,他竟然与屠夫交朋友;二则,交个朋友也就算了,为何不劝导该屠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呢?反而还天天叫他早起去杀生!可是,往细里琢磨,觉得这故事值得玩味。一是和尚应不应该交屠夫为朋友。以我对佛法的粗浅了解,佛是慈悲天下、天下慈悲的,和尚是佛门子弟,他要普度众生,与人相交不应该像找对象那样去挑三拣四的。所以,和尚交屠夫为朋友应该不是问题。那么,问题在于——二是和尚应不应该叫屠夫早起去杀生。这个问题说起来就有点复杂了。

屠夫放弃杀戮却屠夫上了天堂。可见:屠夫的善根还存在,和尚却没有了善根。因此屠夫要慈悲必须有善根,和尚天天念经不一定有善根!

谁是屠夫童话故事 篇8

叶赫那拉·布喜娅玛拉,即历史上的叶赫那拉氏。布喜娅玛拉是小说《独步天下》为其冠上的名,真名不详,历史上将此女称为叶赫老女。叶赫那拉氏,是生来便被关外各部重点关注的女子。因为她带着长生天的预兆降临,出生时大萨满预言说:“此女可兴天下,可亡天下”。

这样的预言对于一个女子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给她带来的除了艳名远扬,多半就是成为政治砝码,继而带来一系列的腥风血雨。也许冥冥中真有所谓的命运,叶赫那拉氏长大后果真成了一位容貌无双的绝色佳人,被人称为“女真第一美女”。她的美貌名扬女真各部,无数的英勇男儿为之神魂颠倒,希望能求取这位女子。叶赫那拉作为叶赫部的公主,还带着“此女可兴天下,可亡天下”的预言降生,能够娶她的只能是各部首领,再不然就是各部的继承人。

她一生被许配给了好几个男人,拥有着“一女亡四国”的传奇经历。努尔哈赤为她征战各部,更甚者向明发起战争也有她的原因。努尔哈赤誓师征明的“七大恨”中:“明越境以兵助叶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适蒙古,恨四也。”这位已聘之女就是叶赫那拉。不过努尔哈赤到最后都没有得到这个女人,东哥三十三岁时嫁给了东蒙古喀尔喀部达尔汗贝勒之子莽古尔岱,出嫁后不到一年就死了。因为她出嫁时已经三十三岁,当时许多女子在这个女子已经不知是多少人的妈妈了,更甚者孙子都有了,于是历史称其为“叶赫老女”。

努尔哈赤生命中另一个重要女人,就是他的大妃阿巴亥。阿巴亥全名乌喇那拉·阿巴亥,是乌拉部满泰贝勒之女,十二岁就被嫁给了嫁给了比自己大31岁、当时已有七位妻妃的努尔哈赤。而13岁时阿巴亥就被努尔哈赤册为大福晋,一个独身一人的少女,身段还未长开,阿巴亥在努尔哈赤的心中是否如给她的名分那般重要,实在不知。被封为大妃后,阿巴亥先后为努尔哈赤生下三子,即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第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第十五子豫亲王多铎。

后来有人告发阿巴亥与二阿哥代善之间关系暧昧,常常深夜幽会。努尔哈赤派人查证后发现一切属实,随后便以“私藏金银”的罪名将阿巴亥休弃。

也有人说“私藏金银”这个罪名是属实的,阿巴亥为了给自己的女儿攒下丰厚的嫁妆,因此私自昧下了家里的金银,并将金银藏在了娘家。努尔哈赤在问罪了她之后,随后派人将这些金银全部查抄了回来。

不管是什么原因,总之阿巴亥就这样被努尔哈赤抛弃了。照理来说,在古代男人将一个女人休了,两者也就到此为止了。但阿巴亥传奇就传奇在这儿,努尔哈赤打下辽阳后,又将阿巴亥接了回来,并且恢复了她的大妃之位。就这样过了一年多的苦日子后,阿巴亥再次回到了努尔哈赤的身边,直到努尔哈赤身患重病,也只允许了她一人随侍在旁。

“价格屠夫”以5%博95% 篇9

◆以5%博95%

1998年,在一家外企拿着高薪的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刘强东瞒着父母和女友辞职了,他揣着仅有的两万元钱,骑着自行车天天光顾中关村。两个月后,刘强东租了一个柜台、买了一台电脑、一台刻录机——靠着这些家当,“京东多媒体”小店正式开业了。

站柜台的辛苦不用言说,发小广告、跑到柜台外拉客源更是家常便饭。做这些的时候,刘强东并不觉得卑微,他一直在心里给自己打气:“这是我伟大事业的起点,我与其他发小广告的根本不同。”只是,在那个时候,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去中关村摆柜台,实在是件很丢人的事。最直接的歧视来自女友,正在读研的女友跑到刘强东的柜台,看着他说:“难道你一辈子就要这么生活下去?”女友的父母更干脆:“我女儿怎么能跟这么没出息的人一起生活?”最终,女友离开了他,一直被蒙在鼓里的母亲得知实情后,痛苦地连声自责:“我们没有教育好儿子,我们无脸见人啊。”从1998年到2001年,刘强东一直生活在痛苦中:“所有人都不理解我,哪怕第一年就赚了三十多万,我在他们眼里依然是下三滥。”

憋着一口气,外带灵敏的商业嗅觉,到2001年,刘强东轻轻松松赚到了一千多万;2003年,他的IT连锁店发展为十三家,遍布国内多个城市——京东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光磁产品代理商。

但此時,“非典”突然来袭。刘强东不愿为了赚钱而让员工染病,他让员工全体休假,换来的代价是,短短二十一天就亏损了八百多万。无奈之下,他只好到网络论坛发帖叫卖。在收到数不清的无聊回复之后,终于,他在一个光磁产品论坛上找到了知音,回复他的是这个论坛的创办人:“京东我知道,这是唯一一个我在中关村买了三年光盘没有买到假货的公司。”因为这句话,当天刘强东就成交了六笔生意。

尝到甜头的刘强东自此开始对网上销售产生浓厚的兴趣,2004年,他开始尝试电子商务,创办京东多媒体网,不久就有网民劝他:“老刘,干脆开家网店吧!你建一家网上商城,我们想什么时候买就什么时候买,多方便啊。”这些网民的建议让刘强东有了想法,2004年12月,他认真研究了一番当年京东电子商务销售额的月度环比增长曲线,惊喜地发现:尽管网上业务的利润只占公司总利润的5%,但订单月复合增长率达到26%!这个曲线图顿时让他眼前一亮,他想关掉为京东提供了95%利润的十多家线下连锁店,专心做线上的商城店。

在查询了电子商务的相关资料后,刘强东认定电子商务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于是,他决定壮士断腕,以微小的5%,来博主流的95%。经过三个晚上的讨论,他终于说服了团队中60%的人支持公司转型。

而此时的刘强东,没上过当当,没玩过卓越,他跟互联网唯一的接触,只有QQ和论坛。尽管如此,他还是毅然揣上了在中关村赚的两千万元,开始了赔本赚吆喝的豪赌。

◆“价格屠夫”大杀四方

随后,在“正品低价”及“良好用户体验”两大政策的裹挟下,京东以每年300%的速度飞速成长,刘强东的触角也由IT行业逐步扩展到家电、百货、图书。2010年,他收购了日韩服装网千寻网,向厂商开放了京东平台。2011年,他又带着团队冲进了医药行业。

然而,分食了别人的蛋糕,自然要付出代价。京东一路拓展,刘强东一路被封杀。最难过的是2006年。因为京东的低价打破了传统营销渠道原有的平衡,一些产品的代理商将矛头齐齐指向京东,并强烈要求厂家掐断京东的货源。于是,有些厂家选择停止给京东供货,甚至有多家上游厂家向京东发来了律师函。时至今日,刘强东依然清楚地记得TDK(日本一家光磁生产商)案例。当时,TDK的代理商一致认为京东扰乱了市场秩序,侵犯了他们的利益,在当年全国代理商大会上要求厂家停止对京东供货。好在,由于存在利润空间,最终,经销商联盟土崩瓦解,三个月后,TDK重新开始为京东商城供货。

除了代理商,刘强东也遭受过厂家的直接封杀。2008年11月,IT企业明基对外发布一份声明,反对个别企业以3099元的非正常低价销售BenQ投影机产品。这款产品当时的市场报价为3999元,实际成交价也保持在3600元以上,而京东的价格仅为3099元,这种价格优势对于消费者无疑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在明基发布声明之后,刘强东毫不示弱,立即将该款投影机的价格降至2999元。消费者大喜过望,纷纷留言评论:“价格实在很实在,我开始喜欢京东商城了。”

四面拓展疆土的刘强东也备受同行的排挤,最典型的是与当当网的打擂。2010年年初,刘强东筹划上马图书销售,立刻引起了网上图书销售老大当当网的反击。当当网利用垄断优势,以停止合作为要挟,给多家出版社发去了禁止向京东供书的电子邮件。虽然刘强东的团队施尽谋略,展开了为期一年的艰苦谈判,但依然有一些出版社封杀京东,不敢给京东供货。直到2010年10月,当当网上市的那天,一直憋着口气的刘强东做出了反击,他宣布对一周前刚刚上线的京东图书频道进行价格低于同行20%的大规模促销,同时放出狠话:“封杀京东的出版社,以后他们的书永远按四折销售!”“京东图书音像部门如果三年内给公司赚了一分钱的毛利或者五年内赚了一分钱的净利,我都会把整个部门员工全部开除!要打就要来狠的!”

为此,刘强东收获了一顶“桂冠”:“价格屠夫”。刘强东对此相当厌恶:“京东的低价销售并不是恶性竞争,对零售商,京东留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并没有将其逼得无路可走;对生产厂家,京东打破了传统销售渠道的强势霸道,为他们寻找到了各种渠道之间的平衡,节省了巨额的渠道费用;对消费者,京东给他们带来了切实的利益。都说我是冲入瓷器店的大象,是互联网的坏孩子,其实,我只是一个四处呼吁公平竞争的市场主义者!”

日历翻过2011年的最后一页,刘强东的宏图上又增加了“贩卖所有网上能贩卖的商品,2013年在纳斯达克上市”两个目标。如此跑马圈地地搅动他人利益,京东注定将与淘宝纠缠,受国美与苏宁夹击,与当当和卓越冲突,面对来自医药、百货、服装行业竞争者的嫉妒,刘强东似乎早已心中有谱:“商业竞争很。惨烈,到最后能活下来的可能就是一两家。对我们来讲,我所做的一切尊重了商业规则,没有损害消费者利益,也不违法,那么在这个基本条件下,所有激烈的手法我们都会采用。”

◆只用五页的PPT

或许是因为多年来的横冲直撞,在公众眼中,刘强东成了强悍与霸道的代名词,每每接受采访,刘强东都会大笑着解释:“其实我是一个非常温和、谦虚、简单的人。”

熟悉刘强东的人都知道,刘强东相当怕麻烦。2009年,他大刀阔斧地兴建物流中心后,大货仓的人为旁听方案的刘强东准备了三十多页的PPT,负责物流的副总张立民见了,马上要求将之删成五页:“你说清目的、流程、所需资源、结果、部门配合和时间表即可,超过五页,Ⅱ自俩都要挨骂。”

因为怕麻烦,刘强东做事相当干脆。比如招聘员工,每年,京东都要面向高校招聘管理培训生。在招聘前,京东对管培生候选人要做全面的家庭背景调查,父母是普通工人或农民的,才能顺利通过。“我需要的是那些真正能够一辈子吃苦的人,那种家里可以三五年不工作都还能吃好喝好的,我们不敢要。”

刘强东在激励机制上也简单明了,他希望将员工收入维持在行业的中高等水平。所以,除了薪水奖金,他还将京东的原始股份分配给员工,不论是前台人员、打字员还是司机,皆不例外。2006年,他甚至将自己的一部分股份以无偿赠送的形式送给了所有工作已满三年的老员工。或许正因为这种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在京东工作满一年的老员工流失率不超过1%,而IT行业的流失率平均高达30%。

工作之外,刘强东的形象似乎更亲民。他几乎每天都会发几条微博,内容五花八门。他分享自己去过的沙漠,并把穿越沙漠这种方式推荐给创业者,因为看到有关创业者80%都失眠的文章,就想和同行们分享一下他释放压力的方法:“去穿越沙漠,等到你突破艰险,终于从沙漠走出来的时候,真的感觉神马都是浮云!这个世界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唯有自己的心结!”

就连在微博上介绍自己,他填写的都是:“奋斗目标:穿越全球所有沙漠!希望和网友们多交流。”

怎么看,这似乎都不像是一个刚刚成功融资十五亿美元的CEO。

“超级低俗屠夫”的非典型成名 篇10

7月11日,吴淦第四次前往昆明。他此行不是旅游,而是冲着云南昆明“小学生卖淫”案而去。

吴淦是谁?现实中没多少人知道,但在网络上,他的名号“超级低俗屠夫”却很响亮。

“超级低俗屠夫”并不是吴淦最早的网名。在这之前,他曾使用过“追风的土匪”、“误入尘网”等文绉绉的网名,但为了嘲讽那些在网上“理论太多,行动太少”的所谓精英,他最终选择了这个充满草根气息的ID。

在他最活跃的凯迪社区,“超级低俗屠夫”的个人资料显示,其注册日期为2009年4月17日,截至7月13日,发帖总数高达2907 篇。但如果不是轰动全国的邓玉娇事件,他充其量不过是又一个喜欢没事乱发言的普通网友而已。

在那次事件中,“屠夫”吴淦以网友的名义横空出世,却用真实身份前往邓玉娇案事发地巴东。这次“千里奔袭”让这个ID骤然成名,也让他由此成为一名让各地官员都头疼不已的“官员2.0危机”制造者。

非典型成名

自称“出身市井,黑白两道都认识”的吴淦身材壮硕、言语粗暴,“曾经整天到娱乐场所撒钱”。在他的三个博客和凯迪“猫眼论坛”的帖子里,粗俗的字眼随处可见。但吴淦却似乎对此颇以为荣。

今年5月,吴淦公开前往湖北巴东,不但帮邓玉娇母女请了律师,还成为第一个进入医院见到邓玉娇本人的网友。他在凯迪论坛“猫眼看人”和自己的数个博客上独家公布最新事态,在让无数人认识他的同时,也让当地官场着实感受到了一场来自网络舆论风暴。

“我的家庭情况、身份证之类所有资料都放到网上了。1973年生,福建人。初中没毕业,17岁就混进厦门一个边防站当了兵,两年转回地方,一边在机场安检混,一边做生意,后来还搞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事。” 吴淦对记者这样介绍着自己。

对于公开自己的身份之举,吴淦表示这没什么好担心的,“我就是个普通人,见到美女也流口水,以前的生活也乌七八糟,于是干脆先把自己脱光。”吴淦说“赤裸”上阵是为了消除网友的质疑,也是以此向藏着掖着的违法乱纪官员叫板。

而曾经“行尸走肉”的生活,似乎也是促使他参与到这些事件中来的最初动力,他多次说“人应该为了信念而活,凭着良知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事实上,即便除开数月前喧嚣一时的“躲猫猫事件网友调查团”,吴淦也并不是唯一走出网络参与舆论监督的网友。“最牛钉子户”和“瓮安事件”中,高中辍学生周曙光(ZOLA)就曾利用网络进行过现场报道。但真正引起公众关注的,“屠夫”吴淦还是第一个。

这个去年底才开始泡论坛、写博客的网络新人,原本只是和几个网友商量大家凑钱帮邓玉娇请律师,却在因缘际会之下成了“非典型”网络监督造就的著名网友。“网络就是人人都能参与,我没工作闲着,有时间、有精力、有胆量,那就让我去现场,不去的人可以提供经费和其他帮助。”

除了提供法律帮助的律师和志愿者组织,很多网友都为他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有的捐款,有的与吴淦结伴前往巴东,还有不少素未蒙面的人帮他建立、更新多处博客,上传录音和照片。“我其实不懂什么网络,像我的饭否都是网友帮我弄的。”

但在一线挑战公权力的表现,为他带来了声誉,也引发了质疑。

“你不知道我受到了多少攻击,顶着多少压力!”吴淦透露,自5月14日自己公布个人真实信息,宣布要用行动“帮助这个用修脚刀捍卫尊严的姐妹”以来,对他的攻击和非议就没有停止过。

最初的质疑大多集中在吴淦集资的问题上。5月14日下午,他公布了自己接收捐款的账号,随后前往北京联系律师,15日出发前往武汉,辗转来到巴东。至6月16日邓玉娇释放当天停止接受捐款,其账户共收到人民币40514元。但由于吴淦只提供粗略的总账,网上指责其“骗钱”的声音一直未断。

紧张的官员

但在吴淦眼里,最让他愤怒的,不是网友的质疑,而是当地警方对他和相关人员的骚扰。

“发短信威胁我女儿,在QQ里装神弄鬼陷害我,在电话里卖弄智商引我去歧途,在一些垃圾网站上给我涂粉,深更半夜闯进房间请喝茶,连番上阵问救邓玉娇原因,四处查我祖宗180代底细……”6月2日,吴淦在其友博博客上发表博文《都出来吧!还有什么恶招!》,列举了到巴东后的遭遇,言辞激烈。

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到5月22日他离开巴东。在巴东全程,都有官方人员的“陪护”,这让吴淦极为愤慨。

而根据《南方都市报》记者龙志的《邓玉娇案案外风云全纪录》报道,5月23日,邓玉娇母亲张树梅突然转变态度,宣布与吴淦联系的两位律师解除委托关系,“打着各种名目的网友纷纷涌入这座鄂西小城,前来采访的媒体记者被野三关镇当地政府组成的联防队打伤。”

巴东一时风声鹤唳。这篇报道透露,“湖北省公安厅调查组进入巴东,有消息称,巴东籍副县级官员皆赶回县城,公安部也派员前来督察。”在强大压力之下,媒体陆续撤离巴东。5月28日,已离开巴东的吴淦的新浪博客被封。

6月13日,吴淦在凯迪“猫眼看人”上发帖,称接到在巴东的助手电话:“他惊恐的告诉我老家派出所再次以调查户口的名义到他家里恐吓,三番两次这样折腾他家人。”三天后,邓玉娇案宣判,邓玉娇正当防卫的辩护未被采纳,认定为故意伤害罪,但免于刑事处罚。

在吴淦看来,这样的结果是自己可以接受的。“不管是什么罪名,邓玉娇总算得到了自由。看着吧,这事情才刚刚开始。”

此时的吴淦已经转赴阜宁和昆明。但巴东的紧张气氛并未散去。7月4日,当吴淦重返巴东拜访邓玉娇的爷爷时,又一次在下榻的酒店大堂内遇见了正用手机拍照的便衣。根据同行的北京“公民正义观察团”等四个后援团代表王荔蕻博客记录,“可能是邓玉娇案已经宣判,这次气氛轻松了许多,这位警官还和他们共进了晚餐。”

然而,两天后的7月6日,当吴淦、王荔蕻一行到武汉某精神病院试图看望邓玉娇时,官方再次“谨慎”,不但医院坚称查无此人,巴东县委、县政府、邓玉娇的继父、爷爷等都在电话里顾左右而言他。无奈之下,吴淦甚至给曾共进晚餐的那位便衣警官打电话,希望他沟通一下、说明善意。那位警官答应“反映一下再回电”,结果却是再无回音。再打,警官已关机。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吴淦新瞄上的“小学生卖淫案”的昆明。

“有记者来酒店采访我,结果刚进来10分钟就接到官方的短信。”吴淦说,他的到来使昆明官方如临大敌,这次干脆连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也得罪了。

网络的力量

这次纠纷来自吴淦前往昆明前一个匪夷所思的举动。

他除了发帖质疑云南省宣传部的作为外,还以他一贯的恶搞手法上传了几张照片。照片中吴淦举着“云南五号,你的良心被狗吃了”字样的牌子,其含义不言自明。但吴淦却对记者解释说,这只是他的“行为艺术”,“你们要怎么理解都行”。

伍皓很快做出了他的“理解”。7月7日,这位在“躲猫猫”事件中成名的年轻新闻官,注册了ID“求真的力量”,在凯迪社区“猫眼论坛”发表了一个名为《伍皓:愿意与猫眼网友坦诚交流“ 昆明卖淫案”》的帖子。他表示,愿意围绕“昆明小学生被指卖淫”事件把“所知道、所掌握的情况,尽可能地告诉公众”。

伍皓坦承,之所以选择在“猫眼论坛”发帖,部分原因确实是有感于网友“屠夫”等在此论坛上对他的攻击和质疑,“包括用一张在桂林拍的照片说我的良心让狗吃了,因此有必要做一个交待”。

截至7月13日晚,短短一周内,伍皓一共在猫眼看人发了38篇帖子,其中有7个主题帖分别就记者和警方的做法提出了批评。伍皓的出手引来了网民至少70多个主题帖的关注,但跟帖中质疑和批评声依然居多。有网民将伍皓批评警方过错的帖子拎出来,逐条进行批驳,认为伍皓是“小骂大帮忙”。

在一片骂声里,伍皓在短暂的官民网络互动的第三天发表《伍皓:官民沟通的新路还是很艰难》,表示“暂时选择沉默”。但此时吴淦却一改批判的口风,转而发帖称“这次伍皓与网民交流非常有诚意”。

有意思的是,在“暂时沉默”被媒体当做伍皓将无奈收场之时,这个总是出人意料的宣传部副部长突然在7月13日连发两帖。其中《伍皓:云南省省高院已责令调查“律师被铐事件”》通报了其为这一猫眼论坛热门事件争取云南省高院支持信息公开的努力;对《 5号:在线回答一切问题》帖的回复则干脆将《南风窗》对其的专访文章放了上来,试图借此表达其自“躲猫猫”事件以来的改革思路。

而这时的吴淦则继续忙着为“小学生卖淫案”的张安芬一家出谋划策。7月13日,吴淦前往昆明市检察院讨要实名举报答复。他穿着印有“杜赖皮负责下台包庇罪犯天理难容”字样T恤的照片又贴上了博客,追随者纷纷跟帖力顶。

但在吴淦成名的“猫眼看人”,也有网友开始从具体的案件中跳脱出来,总结和分析“屠夫现象”的经验与教训。

“屠夫现象,某种意义上还是互联网现象,生于网络长于真实世界。”网友老叶在帖子《屠夫现象与“屠屠夫现象”》里写道,网络低成本的信息传播和聚会、动员功能,信息快速传播和网民虚拟聚集形成的亚集团力量,对从网上进入现实的维权者有一定的保护功能,都有利于“屠夫现象”的增长。

华为,挥刀自宫的价格屠夫 篇11

“华为的手机太一般了,功能还不如山寨机,质量更不敢恭维了。”

“TD定制华为T2211存在很大问题,固件不稳定,系统丢失,死机无法重启,扬声器失声。”

“我的华为U8800刚买不到7天就死机数次,打电话时间长了机身发热触摸屏失灵。”

“给父亲买了个低端华为直板手机,通话有很大回音,客服推说是网络问题,没本事别出来混1”

“华为手机价格便宜,但这不是质量差的理由。”……

质量!质量!面对用户数不清的抱怨,华为与世界500强的身份极不协调,尽管业务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拥有超过10亿用户,但各种麻烦接踵而来,典型案例不胜枚举。

近年来,手机爆炸事件呈上升趋势,苹果(Apple)、诺基亚(NOKIA)都曾出现过这样的情况,而华为却在爆炸事件上尤为积极,光2009年2月、3月、5月,在中国香港连续发生了3次华为手机爆炸事件,同年9月,华为U526手机因电池爆炸在一女士包里燃烧,被北京电视台曝光,掀起了轩然大波。

据网友“机械战甲”反应,2010年11月3日参加联通预存话费送手机活动,得到华为U8500手机一部,使用一月左右时间,外壳右侧装饰条出现三道裂缝,且有增多趋势。该网友在12月25日致电华为北京售后之后,于12月26日带手机、保修卡及购机发票前往西单的华为售后服务网点,技术人员先是说外壳不在保修范围内,后来又要求该用户交纳90元的维修费,用户当然难以接受这样的处理结果,遂致电华为服务热线4006902116,结果被接线员冷冰冰的一句:外壳都不在保修范围内,一口回绝。

如果说“外壳都不在保修范围”算是合理的理由,那么下面这位网友的遭遇,则真要让人同情了。2011年6月25号,网友“geminigg”因为华为C8500手机外放的喇叭没有声音了,去华为售后维修,可修完后,喇叭虽然响了,却有破音。再次维修时,被告知:存在人为刷机,以后不保修主板!即使官方400热线宣称用官方升级包刷机不会影响手机保修,可很多地方售后中心做的却是另一套。“谁才是官方意见?”这是华为用户的质疑。

到了2011年,各式各样的“门”更是让华为困扰不已,2011年的新产品U8800在上市不久,就收到大量用户的投诉。通话时刺耳的电流声,让U8800摊上了“电流门”的困扰,也让这款本来被寄予厚望的机型受制于市,并没有太大作为。6月6日,华为又打破“单机抱病”的纪录,T2211、T5211、T552三款中国移动集采机型集体中招,大面积的白屏、死机被封为“死机门”。面对这样的悲剧,华为将责任归咎到中国移动的“快讯”服务上,并给出了这样的解决办法:“关掉快讯功能,拔掉电池,拔掉SIM卡,开机,然后关掉快讯功能,再装回SIM卡,开机”。且不说这样的办法有多坑爹,华为手机与运营商中国移动的定制服务发生如此严重的兼容性问题,质量危机何等紧迫。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每一个问题的出现都刺痛着我们的神经,这些现象不仅反映出华为产品的质量问题,同时也让用户对华为公司的售后服务倍感失望。相信这些不和谐的声音,是华为最不愿意听到的,但麻烦像着了魔一样接踵而至,躲也躲不掉。

伤不起的秘密

或许用户的抱怨还算不得太过激烈,毕竟电子产品质量总会存在一些偶然的质量问题,没有任何厂家能够保证产品零质量故障,更何况来自民间的小风小浪掀不起什么波澜。但是当你掀开华为的遮羞布,就会发现,事情远非想像的那么平静。

技术不及格

不可否认,发展太过迅速的华为,在国际上引来了诸多同行的忌惮,从而使得华为逃脱不了在专利上吃官司的命运。

华为遭遇的第一场较大的官司出现在2003年1月23日,思科正式起诉中国华为公司及华为美国分公司,要求停止侵犯思科知识产权。2月7日,华为公司宣布停止部分被指侵权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销售。随后华为否认剽窃思科的知识产权,并指控思科出于垄断市场的目的诋毁自己的形象。在紧接着的3月20日,华为与美国3COM公司联合宣布双方将组建合资企业——华为-3COM公司。3COM公司CEO立刻为华为作证,称华为没有侵权行为。结果出现在2004年7月28日,思科与华为最终达成和解,法院终止思科对华为的诉讼,全部解决了该起专利争议。

在渡过了相对平静的5年后,华为迎来了第二场大官司。2010年7月16日,摩托罗拉向美国北伊利诺斯州地方法院提交诉讼状,称几名前员工(大多有中国血统)向华为提供详细信息,涉及最新的手机技术,包括公司的“无缝移动”技术,提供的时间在90年代早期。而到了今年1月,华为在美国提起诉讼称,摩托罗拉将网络设备业务出售给诺西,这将把华为的商业机密非法移交给诺西。两家公司于今年4月13日宣布就所有未决诉讼达成和解。

缺乏核心技术,才正是让华为频频被知识产权问题所纠缠的原因。尽管华为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问题,最近几年也在极力追赶,但产品质量依然得不到技术层面保证。2010年11月16日,云南羽石商务有限公司以手机质量问题将华为告上的法庭。在这场惊天在诉状中,羽石公司称,购买的60部(判决前夕丢失1部)华为C2828天翼品牌手机在使用中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质量问题。经有关机构鉴定,这60部手机存在着无法开机、无法拨打电话和接听电话、掉线及无法发送短信等质量缺陷。原告在诉状中更是以被告损害了原告的财产权和商业信誉、名誉权等为由,提出了高达1000万元人民币的赔偿要求。2011年5月19日,昆明中院的一审判返还羽石为59部华为C2828手机花费的10620元购机款,而那1000万元的巨额赔付要求虽未得到法院支持,却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2010年云南羽石案的小范围质量问题到2011年中国移动“死机门”,都在说明质量问题日趋严峻。

不得不承认,在华为走马灯式的官司纠葛中,之前大多集中在与思科、摩托罗拉等同行的网络程控设备领域,最近几年则是集中在手机产品核心技术领域。如果说技术的缺失让华为不断为质量问题付出品牌的代价,那么为了保证销量不得不采用的低价策略则是为问题的改善加上了紧箍咒。

砍价终伤身

兵家言,伤敌一万,自损八千。在市场上冲杀的华为机型总是摆脱不了“低端”、“低价”的标签,无论华为官方怎么去解释,都无济于事。

通过泡泡网、中关村、太平洋等数家网站资料综合统计来看,现有市面上存在并提供了报价的61款华为手机中,报价超过2000元的仅有U9000一款,其它机型全在2000元以下,其中有46款手机均在1000元以下,占到了75%。而根据ZDC数据显示,华为手机千元以下产品占比73.7%,1000~2000元中端产品占比23.7%,由于华为近期主推的千元3G智能手机价格多分布在1000~2000元之间,因此此价格段产品成为华为品牌用户关注比例

的主要来源。华为终端公司首席市场运营官维克托,徐也承认,短期内中国企业还无力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与国际品牌竞争。“手机产品不只是能通话,还要注重用户体验”一位苹果粉如此评价iPhone成功之处。华为无疑是提供了手机产品,并且是很多人可以接受的低价产品。没有摩托罗拉的“丽音”技术,也不会像三星一样自己生产手机CPU和闪存,更不明白HTC Sense的作用,这种产品提供的是怎样的用户体验?用什么换取的低价优势?

减低质量

诚然,在中国,低端产品拥有更大的用户群体,在华为2000元以下的手机产品中,有9成产品累计获得了97.9%关注度,其中36.4%的千元以下产品共获得45.8%的用户关注度。但华为的低端产品是否算真的价廉物美呢?

以华为最近热销的千元级C网智能手机C8500为例,这款销量突破百万的Android手机可谓缔造了国内单款智能手机的最快销售记录和销售神话。而从国内各大网站评测和用户使用体验中,C8500获得的评价不外乎:系统反应慢,充电机身发热,分辨率低,摄像头效果差,做工差,触控不准确,信号较差等。而同样定位于千元级的三星i5800的待遇则不同,除了分辨率较低外,三星精湛的做工和系统优化让其饱受好评。科技博客网站TechCrunch曾指出:不惜牺牲用户使用体验而追求低价的华为,似乎还没有找到用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代工与被代工

众所周知,华为的发展是伴随着为人“代工”道路一路走过来的。在国外,低价换市场的华为是各国运营商的代工,在全球前50强的运营商中有45家都是华为的客户。在逐渐开始打造自己品牌的时候,华为似乎却和同样以代工起家的HTC截然不同。事实上,在我们眼前多数那些带有“华为”Logo的产品却并不是华为亲生的。最近准备IPO的北京朝歌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现在了人们眼前,令人记住它的不是其拥有多大的实力,而是它与华为密切的关系。据其招股书显示,朝歌数码近90%的收入都来自华为,虽然其拥有自己的品牌,但多数时候仍被华为贴牌。从它不得不看华为脸色的举动上看,它是个不折不扣为华为代工的企业。

此外,在华为疯狂的全球扩张中,没有巨大的产能显然是不行的。在2007年,华为就开始与鸿海和友讯等厂商结盟,华为下单采购鸿海、友讯的宽带等产品,并凭借台湾伙伴的生产能力,深入全球一线电信厂商阵营。而鸿海旗下“代工王”富士康掌门人郭台铭在与任正非会面时的决心:“华为要战胜思科,必须要与富士康合作。”让我们深谙两家公司背后有多么荡漾的“基情”。

本来就对自己产品质量约束不够的华为,在全球扩张时,更加把控不住OEM厂商质量水准,从代工走向了被代工,并不是一个成熟的企业应该走的路。我们不禁要问,一个对自己品牌都不负责的华为,又能给用户们带来什么?

舍本逐末的隐患

任正非曾写过一篇在IT业界广为流传的文章《华为的冬天》,这篇文章背景是在他考察了丰田(TOYOTA)之后的总结。与别人不一样的是,任正非没有沉醉于丰田一系列表面化的运作模式,而是去探寻丰田崛起的真正命门,那种他日思夜想的丰田方式。

改推为拉,追求快速扩张

可以说,华为公司从无到有,从中国本土到全球、从民营企业演到年产过百亿美元的国际化品牌,整个过程仅仅用了20年时间。在短短20年时间时间里,华为取得如此迅猛的发展,正是得益于这种丰田方式的拉式生产。

1950年,是丰田方式在日本起步的时候,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丰田汽车已经被银行托管,公司处在倒闭的边缘,创始人丰田喜一郎也因为顶不住银行的压力,裁员1500人而引咎辞职。于是,丰田汽车的高管想到美国汽车界取经。然而他们在美国佬身上看到用不完的资金、忙不停的机器、太庞大的生产线和堆积如山的存货,与丰田的现状毫不相关。丰田没有资金、没有设备、没有技术、没有订单,想造汽车,逼得丰田必须走出与别人不一样的道路,发疯似地工作,在这期间越过并忽视了其中本应暴露和解决的企业危机。

丰田的疯狂扩张让任正非看得眼馋,华为也就同样向这条道路开进。追求全球第一,快速的增长率是华为从丰田手中学到的观念。“为了扩张,丰田创造了在3年内增加5万员工的纪录,而华为将这种思想推崇备至,华为同样用了3年时间去追平这一纪录”美邦电讯分析师Crastle认为在华为身上明显看得到丰田的影子。在华为扩张中,任正非的“焦土”政策,就是让华为不惜一切代价干掉竞争对手,而“免费赠送”就是华为的杀手锏,这把杀手锏在欧美所向披靡,作为附庸华为手机随着网络设备进入到了老外的手中,当欧美兄弟们兴高采烈收到免费货不久,大量出现的故障问题及高昂的维修成本才让明白自己是上了华为的贼船。电信专家分指出,客观规律决定了企业的营业额可以每年增长100%、200%、300%无限制地扩大,但企业的综合“软才智”每年增长总是不会高于5%。目前华为的“软才智”明显跟不上业务规模的扩张,其组织只能支撑到500亿元人民币的业务规模,超过这个规模,任职本钱、财务本钱、全球运作管理本钱将大幅上升,盈利才智与运作才智必然会吃紧。这样的隐患一旦爆发,随时可能让华为大厦轰然倒塌。

横冲直撞,疯狂低价策略

在丰田方式衍生的拉式生产的要求下,除了免费,丰田的低价策略被华为理解得最为深刻。在丰田奉行一个宗旨:新产品成本要求比老产品低30%,每年还要降低30%。这个成本降低不但从采购上考虑,还要延伸到端到端降成本,压低供应商供货价,还要减少工序、减少用料,能省则省。正是因为追求成本降低,丰田竟把30多种车门把手缩减到3种,高低端产品共用,才有了油门踏板在美国引发的大面积召回事件。丰田汽车总裁丰田章男事后反思说:“坦率地讲,过去几年丰田可能增长太快了。以前,丰田考虑问题的顺序是安全性、质量、产量,但如今这些优先顺序模糊了,我们未能像过去一样停下来、思考和改进,我们倾听客户声音的能力也被削弱了。”企业在追求快速增长的压力下很容易导致下列问题:人才培训质量下降形成短板;严重缩短产品开发周期,系统设计和测试与零部件供应商协作不到位。2010年华为手机发货近3200万部,而2011年华为则期望将其手机年销量增加一倍至6000万部,可见其对销量与成功的迫切渴望,这种渴望已经忽视了对消费者的需求。

激励陈旧,员工疲态毕现

在哲学范畴上,对外来事物的吸引原则是“批判地吸收”,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它适应的环境。任正非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他所引进的丰田方式,加上自己独创的狼文化,使华为人成为一个整体,讲究团队协做,解放每个员工的思想,这曾让华为人热血沸腾。但如今的华

为,国情的差异,也让新的华为人疲态毕现。

据华为内部员工反映,历年来华为员工的“高待遇,高效率,高压力”已经成为历史,真正能享受优厚待遇的,只有那些2000年以前入职的老员工,而留给新员工的只是高效率和高压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华为已经成了应届毕业生的培训学校。很多人入职两三年后,等有了跳槽的资本,就转而跳槽到其它公司。

皮面功夫,虚无的质量管理

“华为的产品也许不是最好的,但那又怎么样?什么是核心竞争力?选择我而没有选择你就是核心竞争力”,任正非前些年如是说。

华为的成功,与其说是产品的成功,不如说是营销的成功。公司对营销人员强调最多的课题便是“如何用不如对手的产品而比对手卖得更多”。华为认为:营销的力量=产品的力量+业务人员的力量+组织(公司)的力量+品牌的力量。这种以市场需求为主导,以营销为手段的运营方式,必然导致其产品质量管理的疏松,为将来的持续发展埋下隐患。就像国内手机代理商如此评价华为:“华为的高层也是职业经理人,利润是每年的紧箍咒,谁会在品牌和质量上下功夫?那不是为后人做嫁衣”。

质量,当然为丰田所看重。当丰田“安全灯线”成为摆设、不容许有人犯错误时,带来的却是上千万产品的召回。事实上在2006年,丰田汽车在美国召回量就超过了新车销售的数量,但到2010年才真正曝光,其表面的风平浪静背后却是汹涌澎湃的公关运作。在华为,自己更是一点错误都没有,“业界第一”、“技术一流”、“全球领先”等称号都是自己的。其“精益模式、持续改进”的口号更多只像是一个口号,看着之前用户种种的抱怨,谁还相信?

美国作家吉姆·柯林斯曾在《巨人如何倒下》一书中描述了一家企业从成功到衰落的5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缘于成功的傲慢”,第二阶段是“缺乏自律,盲目扩张”,第三阶段是“无视危机和风险”,第四阶段是“乱抓救命稻草”,第五阶段是“边缘化或消亡”。丰田章男认为丰田现在已经处于第四个阶段,请问华为,你的自信还坚挺在哪个阶段?

上一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宣传标语口号下一篇:WPS表格中为行或列数据进行求和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