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激趣举例

2024-10-19

思想品德课激趣举例(精选6篇)

思想品德课激趣举例 篇1

思想品德课激趣举例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性。要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好学、乐学,就必须激发其学习兴趣。下面结合一些教师的教学实践概述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兴趣的几点做法。

形象激趣法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讲究教学艺术,并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远为近,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位教师在讲《爱惜粮食》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懂得粮食来之不易,结合当地实际,精心设计了幻灯片“小麦的生产过程”,突出农民伯伯从下种到管理到收获的辛苦劳动,并配音说明,使学生在形象化的`气氛中受到了深刻教育。一位教师在讲《尊敬老师》一课时,先点燃了一支红烛,让学生观察、思考、品味,从具体的形象中感知红烛具有燃烧自己而照亮别人的特点,进一步悟出“教师具有红烛精神”的道理,具体地感受到教师工作的崇高,增强了尊师之情。

情境激趣法精心创设情境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在教《讲谦让》一课时;结合实际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出示两个苹果,一大一小,让两个学生到讲台上来拿,两个同学都不肯拿大的,争着要小的。由此,教师自然而然地导入课题:这就是“谦让”。同学们感到很有趣。一位教师在教《不说谎话》一课时,借助录音,绘声绘色地配乐讲述《狼来了》的故事,把学生引入故事的情境之中,深刻体会说谎话的严重后果,饶有兴趣地接受了诚实的品质教育。

儿歌激趣法儿歌是小学生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顺口等特点。因此,教学中要恰当地运用儿歌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一位教师在讲《上课专心听讲》一课时,用儿歌高、概括了课文内容:“眼睛认真看,耳朵注意听;脑子跟着想,精神要集中;不做小动作,赶跑瞌睡虫;一心不二用,当个好学生。”学生喜读乐记,兴趣很浓。又如一位教师在教《讲谦让》一课时,恰当地运用了课后练习一的两首儿歌:“两只公鸡眼瞪大,伸长脖子来打架,为争一粒小芝麻,斗成一对秃尾巴。”并结合插图引导学生理解、诵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不谦让的危害,增强了教学效果。

对比激趣法教师在教学中关于运用相似、相近或相关、相反的观点和材料,进行比较、对照,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道德知识理解的有效方法。

一位教师在讲《腾飞吧,祖国》一课时,通过查资料、搞调查,绘制了三张图表:一是祖国解放前后工农业总产值、人均收入对比表;二是改革开放前后本村农、副、企业生产,群众生活变化对比表;三是我国和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农业生产发展速度对比表。通过列表比较,突出地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学生觉得真实可信,生动有趣。

设疑激趣法有探索问题的兴趣。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也必须善于设疑陈难,引导学生求解求知,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一位教师在讲《孝敬父母》一课时,是这样设问的:“同学们都很爱自己的父母,你们知道父母是怎样关心、爱护你们的吗?”同学们发言热烈,说出许多事例。教师进一步诱导:“既然你们的父母都很关心、爱护你们,那么你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呢?”同学们七嘴八舌地畅所欲言,兴趣很浓,教学效果很好。

竞赛激趣法小学生好强好胜,组织一些小竞赛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一位教师在讲《学做家务活》一课时,采用“巧手运动会”的形式,让学生比赛缝扣子、折衣服、擦桌子等,看谁干得快,干得好,”学生积极性很高。另一位教师在讲《农村汹涌改革潮》(自编教材)一课后,组织学生开展“寻找家乡的改革之星”活动,看谁了解的事例多,看谁采访的改革家事迹突出。同学们兴趣盎然。组建了“红领巾记者团”,积极采访了企业家、专业户、“明星企业”、“亿元乡”等,掌握了不少生动的改革新事,极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改革意识。

思想品德课激趣举例 篇2

一、从教材内容中发掘兴趣点,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教学八年级“在‘责任’中长大”(苏教版)一课中的“行为与后果”一框时,教材中有这样一则案例:意大利人海因茨的“两难选择”:偷药——违背道德,触犯法律;不偷药——爱妻速将病逝。笔者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假如时光倒退到海因茨痛苦抉择的那一刻,请你给他一个合理的建议。

八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在这个案例中,“两难选择”问题很容易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给海因茨一个合理的建议”问题一抛出,学生的兴趣点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各种观点“奔涌而出”,课堂气氛高涨。接着,笔者采用“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场域中畅所欲言,进而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任何对课堂教学的严密“把控”都会导致教师教学行为变得程式化、机械化,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

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学习的兴趣,必须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既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又是教师、学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研究学情,深入了解学生的默会知识以及他们想要在课堂上解决的学习难点,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和积极的思考者。教师应力求挖掘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以愉悦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了解学生的现状,尊重和赏识学生的独到见解,特别是对学生一些“异想天开”的问题不轻易否定。

二、在学生生活中发现兴趣点,唤醒学生的体验意识

在教学八年级“艰苦奋斗走向成功”(苏教版下)一课时,笔者以PPT形式展示了优秀人物事迹后,又设置了以下对话情景:

师:在我们班级同学中,你们认为可以称得上“艰苦奋斗达人”的都有谁?

生:我认为可以称得上“艰苦奋斗达人”的是葛同学,因为在学习上他一丝不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不放过任何一个疑难问题;在生活上他勤俭节约,中午的盒饭从来不浪费;他还乐于助人,经常帮助同学解决难题。所以我推荐他为我们班的“艰苦奋斗达人”。

生:是的,我是葛同学的同桌,最有发言权了,他真的如××同学说的那样,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师:葛同学真是了不起,他在学习、生活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艰苦奋斗的精神。那就让我们举手表决吧,支持推荐葛同学为我班“艰苦奋斗达人”的同学请举手。(学生举手表决)

师:反思自己与身边的人在艰苦奋斗方面还有哪些不足?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改进的方法,也可以请“达人”帮你出出主意。

……

在这一课中,艰苦奋斗本来是一个较难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话题,而推选“达人”是学生很感兴趣的讨论形式。在课堂中,教师借助这一形式,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鼓励学生寻找身边的榜样,进而学会欣赏别人、肯定别人。同时,学生之间的相互鼓励和点拨,不仅加强了交流和沟通,弘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而且传递了正能量,营造了健康向上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立足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让学生沐浴在“对人社会生活、精神生活和信仰生活的关切之中”,是思想品德课应有的“本色”。又如,在“行为与后果”“积极生活态度”的教学中,笔者设置了“听证会”这一环节,将课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生活环境相结合,还原了课堂的“本色”。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从关注身边的日常小事做起,引导学生关注社区的公共问题,了解相关的公共政策。一方面激发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激情和兴趣,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和实践的能力,将课堂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本色”应该关注学生生活,简明而不简单,平实而不平淡,激情而不矫情,教师能很好地将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整合为一体,在自然、和谐、轻松的课堂环境中进行教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生活化、个性化的方式来激发学生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求知欲,还原思想品德课堂“本色”。

三、以互评方式激发兴趣点,唤醒学生的反思意识

在教学七年级“认识差异展示风采”(苏教版)一课时,笔者考虑到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渴望了解异性,但又不敢大方地与异性交往,生怕陷入早恋的舆论氛围中。所以笔者组织了以“怎样的男生受欢迎,怎样的女生受欢迎?”为主题的互评活动。在课堂中,让男女生分组列举喜欢的男女生的共性,并让他们相互评价,学生表现得异常兴奋,发言很积极。最后,男生们一致认为:他们最欣赏脸上经常有微笑、温柔大方、清纯秀丽、善解人意、朴素善良、纯真坦然的女孩;女生则表示:他们最欢迎有强烈的进取心、大胆勇敢、思维敏捷、善于变通、团结同学的男生。

在这个案例中,笔者发现同伴之间的评价比教师的评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相互评价,互为老师,可以进一步深化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同伴评价既是提升学生交流合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互评是思想品德课评价中最具吸引力,也是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评价方式,不但有助于学生在同伴的评价中反思自己的行为,而且有利于促使课堂“活”起来。这样的评价方式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主体意识。教师要尽可能给予学生鼓励和引导,使课堂评价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促使学生自查和自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思想品德课的举例艺术 篇3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举例法;举例艺术

一、举例要有科学性

举例法是用例子去分析、说明、论证有关理论观点,所以所举的例子必须真实可信,有根有据,做到真实准确、比喻恰当、用词合理、表达完整。只有真实可信,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才会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心悦诚服。如果举例不符合实际,或人为编造,把没有科学依据的东西当例子来举,就会“例”不对理,缺乏信服力,误人子弟。所以,教师必须做到选择科学、准确无误的例子,不举违反事实,不符合事实的事例,不能人云亦云;事例要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密切相连,达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统一,不能为了取悦学生,东拼西凑,杜撰事例,离“题”万里。只有科学准确的事例才能由“实”达“信”,体现说服力和证明力。

二、举例要有思想性

所举例子要健康有益,能将典型事例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具有论证观点、教育学生的双重作用,从而激发他们勤奋上进,促进科学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为此,举例切忌低级庸俗。低级庸俗的事例只会腐蚀学生的思想。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即使要讲反面事例,也必须进行深刻分析,给予有力批判,防止其产生消极作用,避免其带来负面影响。”若举反面的例子,要正确引导学生通过现象看事物的本质,不能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如,现实生活中的假冒伪劣产品和青少年犯罪等问题,学生普遍感兴趣,围绕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作正面的引导,也可以作反面的分析。但一定要坚持正面教育,因为正面的问题讲得多了,就可能产生正面的效果;反面的问题讲得多了,也就可能产生负面的效果。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在举例时要注意正面引导学生全面而辩证地分析问题,避免选用过多的反面教材而对学生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三、举例要有启发性

“举例是为了论证和说明理论,因而必须寓理于例。事例中要隐含深刻的道理,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例如,在讲联系时,教师列举了这样的例子:一名学生,和家长之间具有血缘联系,和教师之间形成师生关系,和其他学生之间又是同学关系,和学校的管理、国家的教育制度等也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个例子很好地说明,我们每一个人和周围的一切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孤立的个人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联系具有普遍性。学生通过这一事例的学习,从中受到启发,明确联系具有普遍性,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举例要有典型性

“有时候,说明一个问题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但好的例子不在多少,而在于它是否典型,能否引起学生的注意”。所谓典型性就是指所举例子要能集中反映和揭示事物本质,使学生较为全面、系统理解例子所要论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例如,讲授“物质”概念时,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物质”概念的内涵,政治教师可先列举现实中的各种物质形态,从巨大的天体到基本粒子,指出它们都有一个共性,即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又为人的意识反映的“客观存在”,这就是哲学上的“物质”。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这一事例就具有典型性。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物质”这一概念的内涵。

五、举例要有趣味性

用具趣味性的例子来说明抽象的道理,更易于学生接受。要使它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举例要有趣味性。通过举例,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举例愈有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因而能增强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迪他们积极思维。但是,在讲求趣味性的同时,也要注意一个格调问题,切不可低级趣味,因为庸俗的东西只图学生一时的笑声,最终只会误人子弟。

六、举例要有时代性

举例体现时代性,要求教师所举例子,从时间上要更多地来源于现实社会,具有当代特色;从空间上要接近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符合学生实际特征。为适应中学生求新思维和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师应及时捕获新信息、新知识、新成果。如,英国科学家利用克隆技术成功培育出绵羊“多莉”的消息见报后,引起世界的关注与轰动。政治教师及时收集这方面的材料,在讲授“科技”这一知识点时,就在课堂上以“如何看待克隆技术的喜与忧”为题让学生展开讨论。这样既能帮助学生了解科技新成果,又掌握了矛盾分析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举例法这一教学方法的运用,不是多多益善,也不是蜻蜓点水,应该锁定科学性、思想性,围绕典型性、启发性、趣味性,结合时代性,使举例艺术充分发挥作用,使思想品德课充满魅力。

参考文献:

[1]王生清.课堂教学举例有讲究[J].中国民族教育,2005(05).

思想品德课激趣举例 篇4

一、激趣导入,巧抓初中思品高效课堂的引爆点

素质教育注重自主学习。要让初中生自主学习,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要力求激趣导入,抓住高效课堂的引爆点。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有以下几种。

1.时事导入。最近中菲海岛争端引起两国人民的关注 ,由于菲律宾的无理取闹使两国的矛盾日益升级。如果我们把这一热点时事引入课堂, 则肯定会引起全体学生的关注和热烈讨论。同时也要理性地分析这一争端问题,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又如:“2008北京奥运”、“神州10号飞船升空”,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祖国的强盛。我们可以采取讨论、讲座、演讲和抢答的形式, 只要不把知识生硬地灌输给学生, 一切方法都是可行的,利用当前的时事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实现高效的最好途径。所以,上课时,学生总是会根据教学内容搜集时事,准备课上发言,兴趣浓厚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故事导入。在讲解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时 ,我以神州十号飞船升空的新闻故事作为教学线索。在“社会离不开家庭”这个环节,以“神十宇航员背后的妻子”的故事为例,讲述国家的强大和家庭的关系。熟悉时事人物,感受生活场景,让学生在思品课上感受社会的精彩,使乏味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问题直观化,难懂的问题简单化。深入浅出,让时事说话:家庭成员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就让课堂教学亲切起来。

3.漫画导入。漫画具有很强地幽默感 、生动性和趣味性 ,利用漫画提供的感性素材,能够令初中生过目难忘和回味无穷,还可以创设“愉悦的情境”,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如讲“邻里关系”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漫画:香蕉皮从天而降,垃圾变炸弹。学生在大笑之后,领悟漫画深意,明白邻里相处之道。通过漫画引入教学,产生联想,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我还让学生创作漫画,并搜集一些有代表性的漫画作品并予以展示,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教学的兴趣,将乏味的理论融于生动的动画中,同时发展学生的绘画与鉴赏能力。

二、质疑探究,不断发现思想品德高效课堂的兴奋点

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其所认识和接触的东西就越多;并且表现其越聪明,思辨能力越强,记忆力越好。要培养学生的智力,我们就应该教会学生勤于思考。教师要巧妙设疑,积极指导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创新能力。例如教学“家庭生活法律保护”时,我引入案件聚焦:小梅和许多农村妇女一样,虽然上学时间很短,但仍相信靠她的辛勤汗水,换得她的幸福生活。小梅不管风里雨里总是踏着她那破旧三轮车到处奔波。但她辛辛苦苦攒的钱,常被游手好闲的丈夫拿去赌博。有时不给钱还要挨打,小梅的头被打破过,手被打断过。她很痛苦,但又不知如何做? 学生认为该如何帮助小梅脱离苦海?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施救方法,有的说找警察,有的说以牙还牙,有的说找法院离婚,学生通过积极发言和探究,找到探究的兴奋点,有学习积极性,更主动地投入学习。

又如在教学《公共生活注重规范》时,我们可以先从讨论“如何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开始 , 先让初中生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谈谈平时接触的公共生活规范,再顺其自然地过渡到课本知识上。这样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能够很好地激发初中生的课堂积极性,并且提高初中生的学习兴趣。

三、思维训练,寻找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的创新点

教学的实质就是思维训练, 尤其是思想品德课中关于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思维训练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尤为重要。教学的艺术并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和创新。初中生的天性是好奇和爱动,凡事喜欢与别人不一样。为此,我们不能压抑,而要积极引导和激励。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学生并不是知识的“接收器”。新课改强调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我们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课堂知识有效内化,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实践。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只是起指导作用,启发学生思维,训练他们的能力。例如教学《生存环境呼唤保护》时,可以让学生设计和想象未来生活的场景, 什么样生存环境才更好地适应我们的生活。学生可以自己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这样,形式多样,自主探究,能够很好地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是一门尤为重要的学科,它关系到初中生能否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初中思想品德课必须积极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我们必须通过情境教学和理性思考并举, 引导初中生自主学习并着重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同时也要合理高效地利用时事资源组织教学,这样才能使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真正高效。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教育工作者都认识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地位。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是新时期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和首要要求。本文针对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必须通过情境教学和理性思考并举,引导初中生自主学习并着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合理高效地利用时事资源组织教学,这样才能使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真正高效。

思想品德课激趣举例 篇5

关键词:认真学习;表达清楚;知行统一

上好思想品德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体性思想品德教育模式

这种方式是一种侧重道德认知的德育模式,强调学生是德育的主体,德育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等主体道德素质的社会主体。主体德育模式是指:理解—实践—开放式发展—内化—再实践的德育模式,它更多地把目光凝聚在学生个体思想品德的动态构建和可持续发展上,并以品德构造的开放性为前提,更为客观。它强调以主导性的道德规范作为学生品德构建的骨干,并且使学生思想品德呈现出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以此来否定教师的主导性。

二、认真研究,精心设计

有些教师认为,思想品德课,内容简单,道理浅显,容易说得清楚,于是,不愿花精力去研究教学方案、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结果教学效果收效甚微。要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明确道理,教师就要认真地备课,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因此首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确定每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主动学习,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的熏陶。

三、应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学生对学习充满好奇心理,对于教学而言,都是非常关键的。多媒体这种教学方式具有动态教学、内容多变和比较形象的特点。它可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并且不是单一的外部刺激。因此,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现实要求与教学内容的特点,充分地体现出多媒体的优势。比如,控制与处理图片、文字、声音、话语、符号等,随后实施有效的整合。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当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服务于所要教授的知识,充分体现出惟妙惟肖的声音效果。以使学生能够有效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置身于情境之中,如见其人,如聞其声,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大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程教学气氛,进而优化教学的整个过程。

思想品德课是新开设的遵循学生的生活逻辑,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的课程,我还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把握课程特点以学生生活为依托,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让思想品德课绽放新生命。

参考文献:

周盛.浅谈政治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0(07).

(作者单位 吕盛久:山东省乳山市大孤山初中 吕春云:山东省乳山市海阳所镇中心学校)

思想品德课激趣举例 篇6

一、引趣味导兴趣

趣味使人愉快。趣味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关于思想品德课,很多学生常常会联想到:说教、喊口号、嘴上一套行动上一套。再加之,一些老师不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是枯燥无味的。其实思想品德课本身存在着许多趣味因素,只要我们教师注意挖掘教材本身的趣味因素,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采取生动的课堂活动形式,如故事、小品、游戏等,学生就能轻松、愉快的学习,从而产生强烈的兴趣。例如,在讲授七年级上册的《创建新集体》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进“众人划桨”的游戏,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游戏当中,感受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从而饶有兴趣地为创建新集体提出自己合理的建议,并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二、造新颖生兴趣

新颖产生兴趣。单调、机械的教学方法,枯燥乏味的课堂讲解,必然带来沉闷的课堂气氛。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本来感兴趣的会变得无兴趣,本来无兴趣的干脆睡觉以示抗议。因此,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力求创设一个绚丽多彩的课堂情境:把课堂变成娱乐场,搞成娱乐综艺节目的形式,教师摇身一变成了主持人,学生则成了观众、嘉宾,使学生有一种新鲜感,从而产生学习的强烈愿望。例如,在七年级上学期,教师可以把课堂设置成“青春舞台”系列综艺节目;在七年级下学期,教师可以把课堂设置成“心灵俱乐部”系列综艺节目。

三、借好奇诱兴趣

好奇诱发兴趣。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好奇心是初中学生重要的心理特征,它往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线。在我们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巧设问题情境,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例如,在讲授七年级上册《身边的诱惑》一课时,教师在上课时假装一直在看手机,然后让学生猜教师一直看手機的原因。吊足学生的胃口后,教师讲出真正的原因:“本手机收到中奖短信一条:恭喜你在本公司本次手机号码抽奖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奖品为价值8888元的手提电脑一部。请速寄300元手续费,以便我们为您寄出奖品。”从而顺利引出“身边的诱惑”这一话题。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设置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好奇心又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确保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教学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四、搞活动保兴趣

活动是兴趣的保证。适当的教学活动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保证,是学生智能活动的源泉和动力。在教学中,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内容,遵循认知规律,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采用讲故事、歌曲演唱、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分组讨论、知识竞赛、辩论活动、演讲比赛、擂台赛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分析,使之在兴趣盎然的教学活动中思维“活起来”,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中去,从而保证学生学习兴趣的主动性和持续性。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的主题探究《畅想青春新自我》活动课教学中,教师首先歌曲演唱,引入擂台赛,再通过“七嘴八舌”“团结就是力量”“智力大比拼”三个回合的擂台比赛,实现教学目标。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当评委和观众给参赛的选手和小组打分评议。最后主持人邀请学生嘉宾给获奖的选手和小组颁发奖状,并戴上皇冠。这样整节课,师生互动了,生生互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充分地调动起来了,从而保证了学习的兴趣。

五、以成功促兴趣

成功促进兴趣。心理试验证明: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追求多次成功的信念和力量。在教学实践中,以上的试验结果同样得以证明,学生学习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也能让他们产生继续追求成功的信念,在成功中唤起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为学生创造感受成功的机会和平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展示自己“拿手好戏”的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有层次的问题情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解题给他们带来的成功和喜悦。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世界文化之旅》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幻灯展示不同国家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标志的图片,展示时要注意按先易后难的顺序进行,在展示期间按认知水平由低到高的层次,分别叫学生识别、讲解,从而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在学习中享受成功的快乐,提升学习的兴趣。

最后,要强调的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靠单一的一种激趣艺术来完成,而是需要多种教学手段、策略的综合运用来激发学生的内心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并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切忌单纯追求形式上的热闹,结果造成课上闹哄哄、课下一场空的不良现象;(2)要力求形式新颖,不落俗套,内容健康有益;(3)创设的情境要有感染力,要围绕教学中心;(4)要让学生认清权利和责任,在正确行使权利的同时,要确实承担起相关的责任,避免学生“自由”过度,忘了自己的角色。

(作者单位 福建省福鼎市第七中学)

上一篇:联通运维部工作总结下一篇:11月信息通讯班组安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