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的合作学习(精选12篇)
思想品德课的合作学习 篇1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门课程, 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有着重要的影响, 思想品德教学也符合我国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探究的重点是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 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需要,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 教育方式也在推陈出新。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和教学理念, 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具有创新性, 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也有着显著的效果;同时, 合作学习在我国新课标教学当中也得到了体现。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就结合当下教学实例, 具体分析初中思想品德课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
一、合作学习的发展及特点
1. 合作学习的发展
合作学习是世界上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方式, 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欧美国家, 在八九十年代引进中国。随着我国教育体系和理念的不断发展创新, 合作学习日渐被人们所接受, 得到了广泛应用, 并且获得了显著的成效。合作学习创新的形式受到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 也对良好的师生关系产生了促进作用。
2. 合作学习的特点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最早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创新, 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一种备受推崇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影响非常广泛。合作学习将学生进行分组, 小组内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分工, 以互助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具有交流性、互助性、团队性以及竞争性。小组的每个成员在学习过程中, 都要有充分的交流, 以此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同时, 组员之间互相帮助, 团队也要进行有效的协调, 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合作学习的形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 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意识,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合作学习的应用与策略
我国教育形式和教育理念在不断改革和创新, 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在逐步淘汰。为配合新课标, 目前我国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方式。合作学习作为其中较为普遍的一种, 具有多种特点, 满足了我国教育的需求, 受到了教育界的认可, 并且得到广泛的应用。
我国注重素质教育, 以发展综合性人才。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为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操, 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教育, 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不仅对教学内容逐步完善创新, 而且越来越重视改进教育方式。合作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课前可根据学生的性格和学期情况等进行分组, 然后提出问题, 小组组员合作查找相关资料, 一起对问题进行探讨, 最后在课堂上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小组之间可互相展示合作学习后的成果。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还可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更有助于对思想品德课程的理解和吸收。而教师也由原来课堂的主导者变成合作者。
对合作学习这种新型教育方式来说, 学生是主要的参与者。因此, 学生的积极配合是十分重要的。然而,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 普遍存在的特性就是叛逆、敏感。因此, 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有正确的引导。传统的教学方式易引起学生反感, 而合作学习则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工, 比如, 学生A思维活跃, 非常健谈, 那A可作为发言代表;B性格沉稳内向, 喜欢读书, 那么收集整理资料的任务就可以交给B。
比如, 在学校组织的“课内比教学活动”中, 我在八年级2 班的思想品德课上组织了一堂关于“诚信”的公开课。在课前, 老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对50名学生进行了分组, 每小组5名成员, 抽签决定每个小组的问题, 小组成员自行分工, 从不同途径查找资料等, 需互相配合完成问题。在公开课上, 每个小组组员对问题进行探讨, 气氛非常活跃, 每名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 然后推举出代表来在全班展示解答问题、总结合作过程。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质疑, 并进行公正评价。课堂气氛活跃, 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 合作学习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对“诚信”也有了深刻的解读。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和道德情操, 而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实现这一目的的同时, 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合作学习方式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得到应用, 这也是我国教育体制和理念进步的一种表现, 促进了师生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清源.论初中思想品德课合作学习的有效应用[J].理论观察, 2015 (02) .
[2]万福.合作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 2015 (09) .
思想品德课的合作学习 篇2
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是合作,是互助。它与“一二六”策略并不抵触,把它扩展到育人的领域,层次倒是高上去了,但理论上的丰满是很伤脑筋的,实践上的反刍也有待时间的检验,但愿它在青驼中学能发展的很好,不要像铜井中学的祖庆涛。
提起祖庆涛,我就很悲伤,人们说:墙内开花墙外香;想起祖庆涛我就很迷茫,人们说:昙花一现,名利双收把官当,而今――临沂九中把课上,一代名师,沂南教育之殇。
青驼中学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只是一棵幼苗,它需要精心呵护,茁壮成长。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也要随之成长,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听得异样的声音,接纳不同的`观点;要有慈母般的情怀,不急功近利,不片面追求成绩,关注孩子们的情感体验,把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做好了,成绩的提高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要会潇洒地释怀,一个人如果想做他喜欢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很多他不喜欢的事情,很多很多。长路漫漫,困难重重,如许坎坷,期冀我们做个有心人,探路者。
思想品德课的合作学习 篇3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思想品德课;提高实效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作为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的一种新举措,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及集体合作的精神。便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情感的相互交流,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的机会。
一、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深刻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习活动中产生不同意见时、研究结果多样时、独立思考困难时、解决策略不同时等,教师为其提供一个讨论的平台、一种交流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质疑、释疑。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为学生多创设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交流中,相互合作、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共同提高。
二、科学、合理构建高效的合作学习小组
1.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发挥小组学习功能的前提首先,确定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一般以4到6人为宜,各班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其次,确定小组的人员。教师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第三,设立组长、纪律监督员等。组长一般先让能力强、学习好,并且乐于助人、有合作精神的人当。这段时间,教师要培养组员友好合作的习惯,培养组长管理、组织的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学习后,实行组长轮流制,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2.小组合作学习至少要体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以优带差;二是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三是为学生创设辩论的机会,在辩论中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四是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三、适当选择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合作兴趣
1.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安排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走过场,为合作而合作,达不到合作学习应有的效果教师必须为合作学习精选内容,以确保合作学习的实效性。那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如何确定合作学习的内容?
(1)学生平时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如:“我们如何面对挫折?”、“怎样排解不良情绪?”、“你怎样看待中学生上网?”等问题。这些问题很有交流的价值,合作学习的效果远好于让学生单独回答。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看到,一些平时学习不主动、不爱发言的学生都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和“独舞”的舞台,而是学生发挥潜能、张扬个性的场所。(2)能让学生产生疑问、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教学中出现易产生认知冲突的内容、学生意见不统一或有创新意见时实施合作学习,更能加深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深层、全面的理解和感悟。 (3)开放性的、学生需要合作解决的问题。开放性问题的条件并不完全是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开放的,结论也并不是唯一的,学生个人观点不一样,通过设定开放性问题,可以给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通过组内和组间辩驳,最终取得思想的一致性。
2.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把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或趣味性、生活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如在《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教学过程中,请每组学生收集一个当地消费者权益受损的典型材料,让他们分析、交流观点,身临其境地体会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及保护措施。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再如在教学九年级《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歌声把学生们带入了一幅画卷中,然后我出示问题让小组讨论:歌曲中的老人是谁?这首歌表达了什么?在讨论交流中学生们知道了歌曲歌頌的是我国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带领各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然后我再出示问题让学生讨论: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河源发生了什么变化?面对这些变化你作何感想?我们应该如何去坚持这个基本国策?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同学们的发散思维、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想法,也正是在这各过程中,无形就将课本的知识点说出来,并且还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师适时引导,参与调控,加强学生合作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合作学习的方法需要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有效合作以实现多向交流、相互启迪的合作效应。
1.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巧妙引导 特别是出现混乱局面时要深入小组,参与其中,掌握情况及时调控,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有效的展开。例如,我刚开始进行合作学习时,课堂秩序混乱,喧闹声大,学生各行其事,没有合作意识。于是我决定采用鼓励的方法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学会合作,合作时人人都得发言。经过一个星期的鼓励,全班几乎每个人都做到了。这时我又提出第二个要求:说话声音要低;第三次提出要求:一个人说话时,其他同学认真听。就这样一点一滴的进行引导。由此可见,合作学习方法虽好,但真正实施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老师耐心指导,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训练。
2.教师要及时的诊断与处理问题,控制课堂气氛,避免课堂“过冷”或“过热”教师还要参与学习讨论,随时把握各组的学习情况,灵活的运用教学机智,调整学习时间,同时还要给学生一些探索思路,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入。总之,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思想品德课堂中原有的思想说教,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促使学生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参考文献:
[1]杨九俊.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1月
[2]左昌伦.促进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J].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6月
思想品德课的合作学习 篇4
一、合作学习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教师必须在实施合作学习前做好认真的准备工作, 否则, 就会使合作流于形式。整个课堂貌似热闹, 实则杂乱无序, 导致效率低下, 这与合作学习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合作学习的准备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合作学习的分组
每个学生的生理心理素质、个性特点、生活环境、兴趣愿望和能力特点等都存在着差异, 他们在学习中有特定的优势和不足。所以, 实施合作学习, 分组恰当与否,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在教学中, 要按照合作学习倡导和强调的“异质”分组原则, 根据事先对学生情况 (学习成绩、组织能力、性别、能力等) 的摸底, 把全班同学每4~8人分成一组, 坐在前后两排座位上。这样就使每一小组内的学生之间在能力、个性、性别等方面是不同而且是互补的, 便于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2. 分工协作, 明确责任
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常常出现优秀学生“一言堂”、成绩差的学生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 或是各自为政的局面, 没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为避免出现这种现象, 在每次合作学习之前, 要根据教学内容要求每组学生明确责任, 承担各自不同的学习任务, 进行分工协作, 并常常有意识地让性格内向、成绩较差的学生承担适合自己的任务。这样, 既使每位学生体现了自己的价值, 激发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又实现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依赖与合作, 培养了他们的相互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合作学习内容的确定
在教学实践中, 往往是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 于是学生便开始合作学习, 这种做法是与合作学习的要求相背离的。教师必须为合作学习选准、选精学习内容, 以确保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 究竟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合作学习?
1. 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
合作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 有了交流的需要, 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从这个意义上讲, 初中思想品德课非常适宜开展合作学习, 因为其中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很多。如:“举一个你身边违法犯罪的实例及感想”“你觉得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你怎样看待中学生上网?”。显然, 这些问题是极具交流价值的, 合作学习的效果远好于让学生单独回答。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会看到, 一些性格内向、平时不愿回答问题的学生都在积极地发言, 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和“独舞”的舞台, 而是学生们思维碰撞、交流和展现自我的场所。
⒉值得争辩、探讨、质疑的问题
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关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善于运用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 既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 也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既敢于坚持真理, 也勇于修正错误;在完成任务中, 敢于创新。”尤其是在教学中出现易产生认知冲突的内容、学生意见不统一或有创新意见时实施合作学习, 更能加深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深层、全面的理解和感悟, 表现出对合作学习的成功把握。
⒊涉及评判的内容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有很多涉及到较多价值判断和选择、有多种决策途径可供选择或权衡利弊得失的内容, 这些内容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如“判断一种行为是不是正当防卫, 是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哪些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为什么说我国还没实现全面小康”等问题。
4. 个人无法完成的复杂问题
当前,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增加了许多探究与实践内容, 并要求学生在调查实践的基础上撰写小论文, 而且考试内容也越来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更具灵活和开放性。受思维能力、知识水平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限制, 单个的学生个体无法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 这就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三、合作学习的控制
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加强对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监控
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并不是无所事事, 而是要担负起更大的管理责任。自主不等于自流, 在教学中, 每次开展合作学习, 教师要深入到每个学习小组,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对活动开展顺利的小组, 及时予以表扬;对角色分工不清, 讨论混乱无序的小组, 帮助学生明确角色, 使他们尽快进入有效的讨论;对讨论偏离主题的小组, 及时发现和制止, 将他们引回到学习任务中来;对讨论时出现本节课要求深入理解的问题, 拿出来供全班同学思考、讨论, 引导各小组关注该问题, 尽量让学生自己找到规律, 解决问题。
⒉合作学习时间的把握
合作学习的时间是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之前必须考虑的问题。太长, 学生没有紧迫感, 讨论容易偏离主题, 浪费时间, 有时可能会完不成教学任务;太短, 又往往出现蜻蜓点水式的合作, 多数学生得不到锻炼, 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达不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 要根据合作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 确定合作学习的时间, 并随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确保合作学习的顺利实施。
⒊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
合作学习的终极目的不是简单地解决问题, 而是通过学生的行为参与、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的整合,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提高学生民主平等意识、交往能力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在教学中, 教师要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 尽可能让更多的小组及其成员展示其成果, 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 及时地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他们的发言, 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和认可, 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体现全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如何在实践中避免走入误区, 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⒈要创设一种宽容的环境
长期以来, 倡导“师道尊严”的儒家文化占据着社会主流文化的位置, 教师“被要求”严格执行课标和教材, 学生被要求严格接受教师的结论, 尤其是思想品德课, 简直成了枯燥无味的代名词。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将新课程理念———人本精神和平等、民主、尊重的学生观作为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追求。所以,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创设一种安全宽容的教学环境, 还学生以真正的思维自由。
2. 要重新定位教师角色
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淡化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以一个积极主动的团队合作者、学生的合作伙伴和学习合作者的角色, 构建“学习共同体”,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3. 要用动态的、发展变化的观点实施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方式, 又是一种学习方法, 有其自身的基本理念, 如“异质分组”“角色分配”和“学习目的”等, 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和把握的。但合作学习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如“异质分组”几人合适, 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合作学习的内容决定, 不能一味地照搬死套。
⒋要准确把握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真正符合‘改革’这一术语的教育改革”, 其终极目的不是为合作而合作, 也不仅是通过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交际能力和合作精神, 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学习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思想品德课的合作学习 篇5
陈海英 赵帅 黄晓东 王志旺
一、课题基本情况
2010年9月,我们申报了《初中思想品德课自主、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从课题立项到实施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为了解决学生“只学知识,不学做人”的现状,我们尝试用“生本教育”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去学,学了就做,学生帮助学生去做,学生自己去感悟思想品德的知识,从而达到先做后学,先做后悟,先做后总结,先学后教的目的。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对课题任务进行了明确的分工,认真学习新课改理念,用新课改理念指导实践。按照课题预设的目标和任务,实施课堂教学,课后进行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觉、自愿地投入到新课改的学习活动中去。现已初见成效,阶段性总结如下: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加强理论学习,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我们学习相关文献资料,提升教师理论水平。
2、实践法:课题组成员用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方法上课,不断实践“生本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资源归纳法:收集撰写有关课题的资料,课前设计,课堂过程,课堂实录,课后反思,如原始资料和照片等,课题成员应有意识地收集和保存好这些原始记录和资料。
4、经验总结法: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究,边探究边小结,在小结中修正,在修正中继续探究,在探究中完善。
5、整合法:课题组全体成员,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开展工作,分工协作,集体汇总。
三、立项以来所做的的工作
(一)把“以教为本”转变为 “以生为本”,树立教学组织形式的新观念
教师学习生本教育的理论,理解生本教育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突出合作。突出学生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起指导的作用,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交流体会、自主学习。把“以教为本”转变为 “以学为本”。教师遵循生本教
育的基本过程是突出学习:(1)课前的学习准备;(2)上课时独立思考后的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与座位上聆听、质疑、探究„„;(3)课后的追根究底„„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教师坚信让学生学会学习比学到知识重要千万倍。教师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积极开展生本课堂教学活动,按照“生本教育”理念上课、说课、听课、评课的模式开展教学实践研究,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的实践,尤其是“前置性作业”的设计研究实践。
(二)预设前置性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没有上课之前,先给学生布置前置性作业,前置性作业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提纲,是学习一课的刚要,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打印出来,贴在班里,让学生看后去预习或做准备。
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七课第一课时《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们设置了这样的前置性作业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享有哪些权利?有哪些义务? 2.生活中我们有过被侵权行为吗?是怎样处理的?
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一课时《合作使生活之路更宽畅》是这样设计的:
1、生本教育: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实际需要出发。
2、布置前置性作业:让学生搜集、整理生活中、学习中合作的事例。
3、设计活动:设置游戏,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预习时间的安排:教师要提前发给学生前置性作业,引导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基本完成前置性作业所设计的学习任务,做到“先学后教”。一般提前三天左右布置下一课的预习,并尽量选在周一、周五,以便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预习、去准备、去收集资料,前置性作业必须针对每一节课的内容提前预设,前置性作业可预设较多的问题,学生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回答或完成,(三)学习搜集资料,善于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在布置前置性作业的时候,教师每课都布置搜集资料的任务,让学生先收集相关资料,实施“先做后学”、“先做后悟”、“先学后教”,让学生先感悟课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再学习课文中的理论知识。或收集相关的事例,加强对课文理论的印证,从而加深对思想品德深刻的感悟。在学习《我爱你中国》时,教师先让学生收集有关祖国山河壮美的资料。同学们查找的资料五花八门,有关于祖国山河壮美的图片,有关于祖国山河壮美的照片和绘画,有关于歌颂祖国的文章和诗歌,有关于歌颂祖国的歌曲。收集资料后,将与课文有关联的内容,提取出来印证: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有三个方面,进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通过对学生收集资料的培养,学生学会了从资料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把课堂尽可能地还给学生,因为课堂是学生自身学习的地方,是集体学习交流展示、思维碰撞的地方。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只起一个贯穿课堂的作用,把大部分时间都交给学生,进行讨论,上台发言,交流体会,自主学习。
初二教师用“启发式” 的教学方法,上公开课《合作使生活之路更宽畅》。学生在合作的游戏中感悟到合作的重要。
初二教师用“根据预设中的问题教学”的方法,上公开课《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让学生在活动中愉快的学习知识。
初三教师用“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上公开课讲述了《科教兴国——走科教兴国之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思考,教师只起指导作用,实施了“先学后教”的生本理念。
(五)课后进行反思,改进课堂教学中的不足,边修正,边进步。教师上完公开课《科教兴国 走科教兴国之路》,课题组成员及时进行了研讨,下面是研讨的总结。
整节课全部由学生讲述,教师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教学构思,指导学生看书学习,老师只起一个穿针引线的指导作用,整个学习过程都由学生自己掌握,学生根据教师的教课框架一部分一部分地看书学习,提出自己学习后的问题,在本小组内进行合作探究,然后跟其他小组进行交流,直到解决这一问题为止,再继续探究下一个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有质疑,有回答,有争辩,有讨论,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节“先学后教”的课,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在各个环节凸显了出来。在课堂中学生没有讲
到或讲的不够深刻、不全面的地方,老师只是补充一两句。老师讲得很少,只起到一个指导、服务学生思考的作用。在教师“不讲”的环节中,教师做的很果断。座位上发言讲述的始终是学生,处处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状况。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话,畅所欲言。有时学生会突然冷场,老师便激发他们继续讲下去,或者把学生的置疑变得简单明白,或者把学生的置疑引向深入,老师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点拨”,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甚至进行激烈的争辩,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和拓展。今后,我们继续按照这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的方法,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定会使“有效教学”落到实处。
教师用“根据预设中的问题教学”的方法,上公开课《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上完后,课题组成员及时进行了研讨,反思过程,不断进步。
教师用“启发式” 的教学方法,上公开课《合作使生活之路更宽畅》,课后,课题组成员进行讨论,总结反思:
本节课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让学生搜集整理生活合作的故事,分小组展示,从而体验合作是无处不在的。通过有趣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踩报纸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掀起了本节课的高潮。学生在游戏中找到了快乐,更感受到,要完成好这个游戏,需要合作,从而体验了合作的重要性。用案例引导学生明白合作对于事业成功的重要性,再让学生从整个国家、社会、世界、人类的发展来看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没能充分挖掘教材。板书书写有待提高。通过生本理念的公开课,进行研讨,不断反思,撰写反思小结,改进不足,促进课堂有效性的提升。
(六)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拓展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果学生对活动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的去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能力。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参与实践的欲望,他们在各项活动中,能全面提高自己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在讲述《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时,在教材学习的基础上,学习到我与祖国共命运时,正值我校开展为身患骨癌的我区教师周斌之子周占银捐款,我及时的把学校的倡议书读给学生们听,结果学生们踊跃捐款,从实际生活中,领略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关系。
在学习《我爱你,中国》时,教师先让学生收集有关祖国山河壮美的资料。同学们查找的资料五花八门,有关于祖国山河壮美的图片,有关于祖国山河壮美的照片和绘画,有关于歌颂祖国的文章和诗歌,有关于歌颂祖国的歌曲。同学们找到资料后,走上讲台,背诵歌颂祖国的文章和诗歌,朗诵祖国山河壮美的散文,演唱歌颂祖国的歌曲,展示祖国山河壮美的图片、照片和绘画等等。展示后,同学们决定把这些收集的资料汇编起来,展示给全校的同学们看,于是将这些资料粘贴在展板上,主题为《我爱你中国》。在校园内展示了二周。办展板的合作学习小组,非常兴奋,因为他们自己的能力得到展示,自信满满地想继续展示自己的才华。
为了配合“第一届‘时事杯’全国中学生政治小论文征文”活动,我们课题组教师组织学生参加了这个活动,我们确定的主题是《党在我心中》,每个班都有十几或几十人参加,最后经过层层筛选,有21 名学生获奖,增加了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在学习《文明交往礼为先》这课时,为了让全校学生掌握交往的礼仪,我决定利用在国旗下讲话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于是指导学生为国旗下讲话撰写了《学礼仪,讲文明》的演讲稿,对全校学生进行讲文明,有礼貌的教育,大大的拓展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宽度。提高了思想品德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为了达到“自学知识,学会做人”的目的,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十一课的《我为社会做贡献》时,我们课题组成员联系政教处,在2011年5月14日金凤区第三届残疾人运动会上,我校有20多名学生参加助残志愿者活动。在运动会上,她们有爱心,她们奉献着。尝试了学习知识,学会做人的快乐
在学习《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这课时,我们联系班主任,开展了“珍惜今天,珍惜生命”的主题班会,多种形式的班会,增强了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将课本学习的知识落到了实处。
每次活动都是由学生充当主角,老师只是起一个导演的作用,台前是学生充当主持人,充当每一项活动的参与者、展示者、讲述者。老师只不过是每次活动的发起者,充当着绿叶的作用。
综上所述,初中思想品德课“以生为本”,转变了“教”与“学”的关系,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预设前置性作业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始,课堂上学生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深化,课外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延伸。教师要
切实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四、初步取得的成绩:
1、透过前置性作业的预设,学生有了搜集资料的习惯,有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
2、教师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渔,转变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增强了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3、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各个环节中,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用趣味盎然的活动,促进教师教学设想的落实,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有了明显的增加,4、选择教材中适合“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开展课题研究。用讲公开课、听公开课、课后研讨的形式,促进课题的纵深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有所提高。
五、存在的不足
1、合作学习小组虽然作了明确分工,但学生还是有许多盲目的讨论和没必要的争论,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普遍偏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虽有所提高,但不明显。
2、教师参加了课题小组的探究,迷茫时有烦躁情绪,做了很多工作,但对过程性资料的搜集、整理不太及时。由于课题组教师工作任务重,分担的任务有推诿松懈的状况。
试论思想品德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篇6
一、科学合理分组
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要根据小组内成员的个性、心理、能力、性别等因素,把学生编成4-6人一组。例如:一个班通常采用四人小组面对面的形式。将全班学生分成好、中、困三类,使每组保证都有三类学生,其比例为1﹕2﹕1,即1优2中1困,使合作学时小组达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的调配,既有利于优等生带动中等生的“拔高”学习,又能帮助学困生的“达标”学习,同时对优等生又是一个能力的锻炼,使小组中形成互帮互促的学习气氛。每个小组的组建犹如班级的缩影,而组间总体水平基本一致,这就是所谓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这样编排可以利用组内成员的差异性、互补性促进学生互助合作,又可以利用组间水平的大体平衡展开公平竞争
二、把握最佳时机
“好钢还要用到刀刃上。”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有针对性,惟有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进行合作学习才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究竟什么时候需要合作探究呢?我认为,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相机设置合作学习的环节。要考虑这个环节要解决的问题,要达到的目的,务必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才能最佳达成,才设置这个环节。新教材的编写,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创造性。许多数学问题的答案是多样化,而学生考虑问题比较单一,往往想不到多种答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信息交流量大,渠道多,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交流,有利于学生之间互帮互学,师生之间互启互发,人人参与,人人得到思维训练,发展智力的目标。新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教学思想、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和不同层次的知识点,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可以使学生迸发出意想不到的创新的火花。
三、关注弱势,分享成功
针对课堂教学实际,依据数学知识生成特点及学生年龄特征与认知水平,巧妙的安排合作学习,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的不同阶段都有所参与,从而体会参与乐趣,分享成功。针对每位学生的不同水平,教师要有意识的安排不同的任务,尤其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在合作学习之前,先留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对自己想研究的问题进行独立的思维加工,此时教师可以有意与“学困生”说些“悄悄话”,启发他们进行思考,以免在合作学习时茫然无措。有了独立的思维过程,合作学习中学习目标才能有明确的指向性,才能激发起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争辩、共鸣。这一过程中,要十分关注,不能让这一活动成为某些学生的“一言堂”。此时,可以由组长安排,让成绩较差的学生先说出较为简单的观点,再由成绩好的学生予以肯定,加以补充。这样激发起每一位学生的思维,让每一位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互相帮助和启发,从而激起思维的碰撞,实现共同发展。全班交流合作学习成果时,教师要肯定全组学员尤其是“学困生”的成绩,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对成功的渴望会激发他进一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唤醒其沉睡的潜能。
四、合理分配,各尽其责
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小组只是徒有其名,学生或迟疑不动,或盲目行动,不能进行较好的合作。因此,选拔一个组长至关重要。小组的其他成员也要做细致的分工,如记录员、报告员、资料员等。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记录工作;报告员代表小组报告小组学习情况。这样每个成员都有参与的机会,同时注意关照配合小组内其他成员的活动。
五、强化指导,培养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听、被动吸收向主动探索、合作互动方式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情境创设,激励学生强烈的探索兴趣和欲望。活动中,教师走近学生,参与其中,掌握情况,适时点拨,保证小组学习有效进行,关注个体资源的显现,促进群体认知深入發展。同时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我认为,可以从这几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学会倾听。 “三人行必有我师。”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一是开展道德礼仪教育,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二是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讨论声音要轻,不能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在理解别人发言内容的基础上再表明观点,避免人云亦云,也可避免不知所云。第三:学会表达。有的学生不善于表达,他们的发言总是片言只语;有的学生说话不够简洁,偏离主题。教师应有意识地创造宽松的交流氛围,对学生表达的内容启发点拨,多作正面评价并且鼓励学生用手势、体态结合语言来表达。
思想品德课的合作学习 篇7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步骤
1. 合理分组
将学生按其不同的知识层次和个性特征等因素, 混合分成几人一组, 让每个组尽量水平相等, 使学生在学习中的竞争力大体相当。
2. 分工合作
每个小组按不同分工分配各自任务, 采用轮班制, 确定每个成员的职责, 使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各司其职, 不至于乱作一团。
3. 实施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小组成员独立思考———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全班学生统一交流。
4. 客观评价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 把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这样可以在小组内激励成员向榜样学习, 推荐小组内的良性竞争, 防止个别同学的偷懒行为, 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5. 竞争机制
由于以小组为单位, 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参加和表现的机会, 竞争得到了每个人的参与, 而竞争获胜的也是一个或多个小组, 这样这些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是成功者, 获胜者人数众多, 也给获胜小组中的后进生带来了成功的机会, 使他们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成就感。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1. 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教师引导的作用,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合作学习增加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 能很好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路, 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 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由于强调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 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学习的热情都大大提高, 而且由于一个组共同完成一个任务, 这样每个成员就可以根据各自的特长进行分工来完成任务, 各取所长, 各抒己见, 使复杂困难的问题变得容易解决。
3. 合作学习能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 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和合作交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之间互相之间沟通感情的过程中增进了他们之间的友谊, 并能在这过程中互相学习各自的优点和长处。
4. 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合作学习使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而是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希望在课堂上表现出色, 得到他人的肯定。这就要求他们要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因此学习积极性提高了, 自学能力也提高了。
5. 合作学习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合作学习改变了学生之间单个个体的竞争关系, 变成了小组和小组之间的竞争, 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之间单向传输知识和接受知识的关系变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还将学生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三、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它要求学生们在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因此, 必须注意以下问题的实施。
1. 思品课教学中学生合作必须以独立为前提
思品课教学中学生合作讨论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独立思考基础之上, 否则讨论就可能停留在表面或不能深入。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学生的学习遵循着“独立学习—生成问题—合作交流—获得结论”的过程。
2. 思品课教学中小组合作在调控好时间的情况下, 教师不能把自己摆在“监工”的角色
教师应把自己看成是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伙伴, 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 只有这样的“合作学习”活动, 才是有成效的。
总之,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 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 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研究, 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合理、更有效。
参考文献
[1].《学习策略研究》,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2].王坦, 《合作学习简论》,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3].《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4].董奇, 《教学中的测验与评价》[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习资料
思想品德课的合作学习 篇8
1. 合作学习的内涵
合作学习即cooperative learning, 这一理念最早兴起于欧美国家, 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掀起发展热潮。合作学习主要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的方式, 让学生在小组和团队中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任务进行团队合作分工, 在互助性学习过程中切实掌握好相应的学科知识, 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合作学习实际上可以视为一种创新性参与式的学习方式, 而这种学习方式的核心是学生, 在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 以学生组成的小组为单位, 教师则充分地运用好各种教学手段, 帮助学生在团队学习中取长补短并加强自身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最终帮助学生在提高个人知识水平的同时科学有效地树立自己的三观, 从而为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扎实的基础[1]。
2. 合作学习的特点
合作学习的特点主要包括团体性、目标性、合作性、竞争性。具体来说, 团体性指的是合作学习强调是团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学习活动, 在学习的过程中团队中的学生进行相互合作与交流;合作性指的是参与合作学习的学生与团队在进行学习活动时有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 团队成员为了同一个学习任务而齐心协力, 与此同时, 教师根据团队的具体情况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 并对学习任务进行实时的调控;合作性指的是团队要实现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就必须充分发挥小组各个成员的自身优势, 而在进行分组搭配时, 教师通过将不同学习能力、不同活跃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编在一个团体内, 从而引导学生相互影响, 相互学习;竞争性指的是由传统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团体之间的竞争, 这就要求小组成员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力争人人参与, 实现团队成员的全面发展。
二、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首先是教师的组织不到位。由于思想品德这一学科的学科地位不被重视, 学生对这一科目往往采取无所谓的态度, 倘若教师还采取自暴自弃的姿态, 在教学过程中就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使得教学质量急剧下降;其次是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参与度不高一方面是由于其学科地位, 另一方面是由于初中生正处于心理叛逆的特殊时期, 如果强加思想品德教育的观念在他们身上, 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因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建设发展, 需求教师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尽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
三、合作学习应用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对策措施
1. 教师应当扮演好多种角色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扮演好多种角色, 一方面要做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的引导者与组织者, 另一方满又要做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的评价者。做好引导者与组织者, 就要求教师在开始课堂教学时, 应当充分利用好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适当提出一些当下学生较为感兴趣的话题, 并循序渐进地将该话题与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进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此外, 教师还可以适当采取一些奖励式的做法, 鼓励学生主动进行分组, 从而帮助学生迅速了解彼此, 和睦同学关系。做好参与者与评价者, 就要求教师应当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以小组分工合作学习为基本教学对象, 在引导小组积极参与相关的教学活动时主动加入学生团体当中, 与学生打成一片, 从而有效地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心理距离, 营造和谐友善的课堂氛围[3]。
2. 学生要积极参与合作学习
初中学生正处于较为特殊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学生较为叛逆和敏感, 而针对思想品德这一课程可能会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反感。除去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学习之外, 学生自身也要转变对于合作学习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认识。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要通过多种途径, 对合作学习的基本概念及其作用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此基础上, 学生应当充分认识到思想品德与自身三观建立、人格塑造之间的密切联系 , 理解当前自己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期, 只有树立好健康、完善的人格观念, 才能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最后, 学生在参与合作学习时, 往往会由于多种多样的原因而产生一定的不适应感甚至自卑感, 这就要求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要主动与小组成员交流沟通, 取长补短, 同时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基本功, 帮助整个团队在教学活动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从而对学科学习产生一定的自信力。
参考文献
[1]伍新春, 管琳.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 63.
[2]李青青.如何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10月第12卷第5期, 17.
思想品德课的合作学习 篇9
一、甘孜藏族民族自治州甘孜县初中学生的基本情况
民族中学的学生主要是藏族学生, 全校1500多个学生, 汉族学生比例不超过5%, 学校初中部一个年级9个班, 各个年级1到6班均为藏单, 7到9班为藏家。藏单班的学生几乎全是藏族孩子, 且主要来自甘孜县的农区或牧区, 家离学校很远, 只能寄宿在学校, 我所教的两个初三藏单班人数都在45人以上。藏家班的学生也大部分是藏族人, 只是他们大多家就在县城里, 与汉族人的交往较多, 对汉语的理解或掌握程度要好于藏单班孩子。藏家的学生人数相对要少得多, 初三9班就是这样一个藏家班, 只有22个学生。
上课这段时间以来, 我发现藏单班的学生学习习惯不错, 这应得力于甘孜县民族中学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学管理。怎么才能让他们化被动为主动,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我不禁想到在以前, 我们龙泉所推行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那么, 这种模式在藏区是否可行呢?如果可行的话,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未尝不是一种培养提升之道。我有意一试!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作用与好处
那么, 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作用如何?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 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 教师垄断了整个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 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受到了限制。只有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才能逐渐适应社会竞争, 不至于被时代所淘汰。
三、在藏族学生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探索
我在藏单班试行小组合作学习, 具体是这样做的:
1. 分组
把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 根据交往技能、兴趣倾向、学习水准、性别比例、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 分成学习小组, 每组6人, 按长方形围坐, 以便启发引导之后, 学生面对面地进行讨论。
2. 制订小组合作的制度
让各小组根据共同的学习目标, 确定自己小组的合作制度, 具体包括:怎样听课、怎样预习、怎样讨论、怎样记录、谁来总结、谁来展示。另外, 我要求各小组都要制订出违反合作制度的处罚措施 (主要是操行扣分) , 专门在组内找个成员负责监督和执行违纪惩罚。
3. 确定教学流程
(1) 预备铃响, 学生快速回到教室, 在科代表带领下进行候课朗读。朗读内容为前一堂思想品德课所确定的重点知识。
(2) 教师用板书展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 勾画标注问题、重点及关键词, 提出疑难与观点。
(3) 合作探究小组内分工明确, 积极探讨。组内交流问题, 统一认知。若遇到疑难问题, 组员各抒己见。教师巡视, 指导答疑。
(4) 成果展示与评价。
A:代表发言, 声音洪亮
B:多方评价 (例:组间评价、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等)
(5) 教师精讲, 形成体系。
(6) 反思总结:明确重、难点, 形成知识网。
(7) 达标与检测:根据学情选试题, 让学生当堂完成并评价。
四、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案
在初三藏单班开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 我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初, 学生很兴奋, 尤其是把座位调成围坐式后, 他们有一种新鲜的感觉, 比较调皮的男生更容易去捉弄其他组员了, 被捉弄的学生也会反击, 这让课堂容易出现失控的现象。藏单班学生在讨论之初更喜欢用藏语交流, 对我而言, 对藏语是全然不懂, 因此, 这个时候作为老师的我往往不能在巡视他们的讨论时进行倾听或指导, 我成了一个真正的“旁观者”。藏单班的孩子汉语基础差, 经常有些需要记录的课堂讨论结论他们用汉语写会非常慢, 严重影响了教学进度。
针对以上问题, 我的对策有:
(1) 尽可能根据这里的民族实际创设情境, 一般选用学生身边或者他们经常接触的人和事设疑,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鼓励学生在小组探究讨论时使用汉语 (普通话) , 一次只能一人说, 其他人听, 等他说完后再由他人补充、质疑等。同时要求组内必须安排人用汉语做讨论记录, 练习提升记录速度。
(3) 加大对每组纪律监督员的执行培训, 若组内秩序混乱而监督员不管理的话, 监督员一并遭受扣分处罚。
(4) 加大对合作好的小组的奖励力度, 除了操行加分以外, 还承诺每学期结束时把评选出的优秀小组带到郊外野营等。
虽然在甘孜民族中学才两个月, 而我的“小组合作”教学也开始不过一个月的时间, 但效果显然是不错的, 至少, 现在藏单班的学生开始有意识地进行课前预习, 当然预习的方式方法还有待改进和完善。课堂上, 学生的思维也开始动起来了, 他们的眼神开始变得灵动起来, 真正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从他们的作业也可以看出, 比之以往做得更认真、更有创造性, 以前那种抄作业、答案的现象有了极大的转变。
小组合作学习毕竟只是一种教学模式, 有利也有弊, 我将全身心投入, 继续研究和改进适合民族地区课堂的教学方式, 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让民族地区的学生真正爱上学习, 成为学习上真正的主人。
摘要:藏区的初三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较差,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 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 特尝试在甘孜县民族中学初三课堂上引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 也出现了一些困惑, 但总体上这一模式在藏区中学是可行的。
思想品德课的合作学习 篇10
一、利用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 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为有效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策略。教学中可以将一些内容单独列出来, 创设情境, 让学生合作探讨和分析,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相互合作学习和讨论, 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例如, 教学“可持续发展战略”时, 首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公共牧场饲养牛羊的基本情况, 然后展示文字材料, 并提出问题:每个牧民不断增加牛羊数量会有怎样的结果?适当控制牛羊数量又会怎样?材料对我们有何启示?通过创设教学情境, 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分析、探讨, 并相互交流和学习, 取长补短, 深化对材料的理解。再引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概念、内涵和要求, 实现了对重点和难点的有效突破, 解答了学生的疑惑, 使学生有效掌握所学内容,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时政热点与教材巧妙结合, 有效创设教学情境
巧妙引入时政热点, 将其与教材内容有效结合起来, 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讨论, 能激发学生对时政热点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能更直观、深入地说明教学内容和教材中的某些观点, 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例如, 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问题、环境保护问题、节能减排问题、新能源利用问题等, 都与时政热点紧密相连。同时关于这些教学内容, 国家会不断有新的政策措施出台, 也不断有新技术出现,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与热点问题的紧密结合。这些问题也是学生的兴趣所在, 但初中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经验不足, 对这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 知识记忆和理解可能不够准确, 因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显得十分必要。引入时政热点, 能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全面的解释和说明, 让课堂充满时代感, 调动学生合作讨论的热情, 激发学生兴趣。
三、巧妙利用有交流价值或争议性的问题, 创设情境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 应该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 为学生引入日常生活中有价值的话题, 激发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的热情, 利用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经验来说明问题, 与学生分享经验, 相互学习和进步, 使学生深化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同时还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日常行动,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 在教学“孝敬父母”的内容时, 可适当引入具有交流价值的问题:如何合理使用零花钱?八年级学生应该怎样孝敬父母?日常生活中, 我们可以帮助父母做哪些事情?这些问题如果采用一对一的提问和回答方式, 学生的回答可能比较片面。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借鉴, 进行比较和学习, 获得更为满意的答案。另外还可以让小组成员讨论具有争议性的问题, 例如, 初中学生应不应该上网?每个星期上网多长时间比较合理?这些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或辩论, 有利于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并在讨论或辩论中拓展思维, 培养创新技能。
四、适当布置课后拓展性练习, 科学创设问题情境
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为学生布置拓展练习, 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有利于学生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 在教学“环境保护”的内容时, 可以让农村学生课后开展调查, 了解本地水土流失情况, 并研究和制定保护山区环境的方案。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调查, 掌握了当地水土流失的基本情况, 并相互讨论, 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方案, 写出理想中的农村山区环境状况, 制定山区环境保护方案。这样的合作学习, 将知识学习、环境教育、人文教育、实践技能培养、合作能力训练巧妙结合起来, 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策略, 在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应用具有积极作用。教师应该认识其重要作用, 根据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 精选合作内容, 巧妙创设教学情境, 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开展下去。
摘要:为了让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得到有效应用, 教师应该采取相应对策, 如利用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将时政热点与教材相结合、巧妙利用有交流价值或争议性问题、适当布置课后拓展性练习等来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以上对策, 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应用和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思想品德课的合作学习 篇11
关键词:合作学习;应用;研究
一、当前应用合作学习法存在的问题
1.教师缺乏足够的引导、组织能力
合作學习虽然指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与合作,但是在学生相互间进行学习合作时,教师的重要性也是不能被忽视的,其在课堂上所起作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间合作学习的效果。目前在我国大部分的教师中都存在着这样一个观念:即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运用合作学习法时,需要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完全隔离开来,让学生之间能够充分自由地进行合作。这样一来就很容易使合作学习失去目标,导致课堂教学目标无法顺利完成,从而使合作学习法流于形式,丧失了实效性。
2.学生参与度较低,分工较差
从本质上来看合作学习法充分增加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交流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的创新性,并在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这种合作学习法丧失了公平性,缺乏公正。目前我国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开展的合作学习法,只是为小部分的好学生、性格外向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而大部分学习成绩不太好、性格较内向的学生则几乎一直处在一个“倾听者”的位置,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长此以往就会使合作学习法将大部分学生平等参与学习的权利完全剥夺,使其思想道德品质得不到良好的培养。
二、合作学习的具体应用措施
1.教师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
初中的思想品德课堂中,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法时,一定要明确好自身的角色定位,既要做好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还要成为合作学习的参与者和评论者。对此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做好每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针对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问题,增强选题的趣味性与科学性,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参与到课堂合作学习中,这就需要教师在正式开始教学之前给学生讲明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和意义,帮助各小组明确讨论方向,并且教师要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做好审查工作,及时指出学生讨论存在的偏题、跑题现象,做好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工作。
2.学生要不断完善自身
在合作学习法中学生是主体,所以初中生要保证在课堂上具有较高的组织纪律性,对合作学习抱有充分的兴趣。由于合作学习法在我国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开展的时间较短,且大部分教师和初中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深,这使合作学习法在我国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应用的次数较少,且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此要想充分发挥合作学习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的重要作用,不能只依靠教师单方面的努力,还需要学生转变态度。首先,要成为一名积极乐观,善于与其他同学沟通和交往的初中生,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课堂上更好地与他人进行合作与学习,从而有效发挥合作学习法的作用。其次,学生不能单纯地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小组的组合,应该按照自身的能力来选择合作者,每个组内组员的学习水平都应该处于平均相近的情况,只有拉开组内成员的差距,才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科学合理地评价合作成果
教师作为合作学习法的组织者和评论者,要充分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不动摇,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情况,实施发展性教学评价,从而促进“教”“学”同步提高。因此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者应该要摒弃旧的教学评价观念,摆脱陈旧评价方式的束缚,坚持与时俱进的发展观念,明确教学评价的本质和内涵。对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时,要充分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通过合作学习得出的观念等因素进行综合性评价。
总之,新课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合作学习在课堂上的应用给予明确规定,特别强调了合作学习法对培养学生学习、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师,应该明确自身的责任,充分发掘和感悟合作学习法与思想品德课程相结合的有效方式,结合教学实际内容,让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做好对初中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逄双瑜.初中思想品德课合作学习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也谈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篇12
关键词:思品教学,合作学习,措施,误区
我们知道思品课的内容本身较枯燥, 学生自己也易看懂。所以思品课相对其他学科而言, 更应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更应注重学法的组织与指导。教学中实施学生合作学习,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统一, 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
一、合作学习的含义
所谓的合作学习就是指通过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互相配合, 互相沟通交流, 互相启发, 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即在新知识的认知过程中, 尽量让学生依据一定的情境, 参与一定的角色, 采用讨论交流等各种办法, 在教师的有意引导下, 自己找出问题, 思考问题和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与结果的教学方法。
二、合作学习的坚实理论依据
合作学习自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以来, 发展迅速, 实效显著, 成为当代教学改革最为成功的典范之一, 深受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关注与欢迎。合作学习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即在于它有着非常坚实的理论基础。合作学习理论基础的主要内容为:社会互赖理论;选择理论;教学工学理论;动机理论;凝聚力理论;发展理论;认知精制理论;接触理论。
三、思品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
1. 内容选择的科学性, 是开展好合作学习的前提。
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挑战性, 有一定探索和讨论的价值。内容选择要具有开放性, 不能过于简单, 且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不是所有内容可用于合作学习, 不能为合作而合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有目的的设计一些与所学的知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 针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 教师鼓励学生分成两人组或多人组进行研究探讨。
2. 科学的分组, 是开展好合作学习的重要保障。
自愿组合与教师的合理调配相结合。教师在进行分组时, 要正确处理好异质学生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 可将班上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几个学习小组, 每组4—6人为宜。在学生自愿组合作的基础上, 采用差异性分组的原则, 把性格、爱好不同的学生分在一组, 这样使学生相互取长补短, 形成优势互补。
四、常见的几个误区
1. 割裂了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有机联系。
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 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小组讨论, 互相启发, 达到优势互补, 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的目的, 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新课程理念重视学生的主导地位, 教师必须还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 产生需要合作学习的欲望, 实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讨研究的过程就是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的过程和合作的过程, 在学生研讨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点拨和启发把学生的思维引入主题, 然后由学生分头研讨。因为老师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学生的学习行为不受限制, 所以在研讨过程中, 他们会带着极强的表现欲深入分析, 各抒己见, 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他们的思维外延会被他们自己不断的向纵深处扩展, 精力会很集中, 研讨问题的参与意识也会很强烈, 对问题分析和把握的程度也会很到位。
五、组织小组随意化
在组成小组成员时, 一些学优生出于对小组荣誉的考虑或者个人表现欲望强烈, 会拒绝或排斥学困生, 或者不给学困生展现自我的机会, 使学困生变得更加胆小怯弱, 自卑心理增强。此时教师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 给学困生建立起“我能行”的信念, 提高学生的自信度和自尊心。同时, 教师要激发学优生与学困生间相互帮助的学习动机, 鼓励学优生对学困生提供帮助, 学会会尊重他人, 让他们懂得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 享受体验自身价值的快乐, 培养他们乐于助人的习惯。
【思想品德课的合作学习】推荐阅读:
思想品德学习10-24
初中学生思想品德课学习状况问卷调查07-22
思想品德课的导入06-17
思想品德课的高效课堂07-21
思想品德课的创新教学07-06
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激发09-08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导入11-07
思想品德课的举例艺术11-13
思想品德课的学法指导05-31
思想品德课中的困惑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