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流程的角色复杂性

2024-10-25

业务流程的角色复杂性(精选8篇)

业务流程的角色复杂性 篇1

业务流程的角色复杂性

摘要:从组织角色职责分配的角度研究业务流程的`复杂性度量问题.给出了集成角色和数据信息的扩展工作流网模型,从活动内聚性、数据内聚性和耦合性3方面分析了角色承担的多个流程活动间的关系,提出了业务流程的角色复杂性度量方法,并通过一个实例说明了方法的应用过程.在流程结构和实施流程的角色数量确定时,角色复杂性分析有助于完成流程活动的角色分工.角色复杂性指标可以从流程职责分配视角度量业务流程的动态复杂性,指导业务流程的设计和实施. 作者: 颜志军[1]王天梅[2] Author: YAN Zhi-jun[1]  WANG Tian-mei[2] 作者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北京,100081中央财经大学信息学院,北京,100081 期 刊: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ISTICEIPKU Journal: TRANSACTIONS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年,卷(期): , 28(3) 分类号: C93 N941 关键词: 业务流程管理    复杂性分析    角色    内聚性    耦合性    机标分类号: TP3 F24 机标关键词: 业务流程    组织角色    Business Processes    职责分配    内聚性    活动    度量问题    复杂性分析    动态复杂性    应用过程    数量确定    数据信息    实施流程    流程结构    角色分工    角色承担    度量方法    网模型    耦合性    工作流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

业务流程的角色复杂性 篇2

回顾数据库安全访问控制的发展史,时至今日,RBAC的理论和应用已经相当成熟。Sandhu等在1996年提出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如图1所示),第一次形式化地描述了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并在1997年提出了RBAC的管理模型AR2BAC (Administrative RBAC) [1]。这两个模型是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中的经典模型,也被分别称为RBAC96模型和ARBAC97模型。2000 年Osborn等人研究证明了RBAC 是一种更一般的访问控制模型,他们利用RBAC 模型成功地模拟了MAC 和DAC,即可以用RBAC实现DAC和MAC[1]。

同时RBAC也在实际应用中反映出较好的适应性,许多学者在此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文献[1]中对RBAC的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提出了角色控制域等概念。文献[5]中将RBAC应用到出租车管理系统中。文献[4]中重点对数据库访问控制的安全问题进行了研究。

笔者在对上述论文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发现:这些论文较少涉及到复杂角色模型的研究,对UA的具体算法也少有阐述。为此,本文针对RBAC模型中的复杂角色模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种较为实用的UA算法,能够较好地解决实际系统中复杂角色、复杂用户的管理,对许多实际的复杂系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问题的提出

在构建实际的系统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复杂角色的管理问题。考虑有这样一个部门:它拥有许多下属部门,而每一个下属部门又有许多的下属部门……。在这个部门里,人员之间的“等级”并不是严格地呈现一种标准的树形结构。有同一级别的某些职员享有相同的职权,共同管理下一级别某些职员的情况;有同一个职员直接隶属于具有相同职位的多个上级的情况……。如果要建立该部门数据库安全访问控制系统,问题的难点在于这个部门的人员关系比较复杂,在RBAC中也呈现出角色关系复杂的状态,即:一个父角色拥有多个子角色,而一个子角色可能有多个父角色;角色呈现的是多对多的自参照关系。

对于系统角色的管理问题,目前许多现有系统采用的方法是:建立一个父角色对应多个子角色的参照关系。这种方法具有一些明显的优点:对于大多数系统而言,角色并不是很复杂,或者是即便比较复杂,但角色仍然呈现一种严格的树形关系(一个子角色只有一个父角色)。对于这样的系统,使用该方法是可行的,并且实现起来也比较简单,称为许多系统的首选。但对于一些复杂用户、复杂角色的系统(比如上文描述的“部门”),角色之间并不是一种严格的树形关系,而是呈现出一种等级关系,一个子角色可能会有多个父角色,角色之间是多对多的自参照关系,这种思路就不再适用了,这就需要有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由此,本文在对现有RBAC模型中的复杂角色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角色级别矩阵”,“角色bit状态位”等概念,并进一步提出了新的UA算法,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2基本原理及实现

2.1基本原理

2.1.1 角色理论基础

在实际系统中,角色之间存在着继承关系。如果角色r1 继承角色r2 ,那么角色r1 的级别高于角色r2 的角色(在随后提出的角色级别矩阵中表示为级别高出一个等级),并且拥有角色r2 所有的权限。我们称角色r1 为父角色,角色r2 为子角色,记作: r1 ≥r2。当一个用户激活角色r时,同时也隐式的激活了所有角色r所继承的子角色。角色继承关系满足下列3个属性:

自反性 ∀rRrr;

反对称性 ∀(r1 , r2 ∈R) ((r1 ≥r2 ∧r2 ≥r1)⇒r1 = r2 );

传递性 ∀(r1,r2,r3 ∈R) (( r1 ≥ r2 ∧ r2 ≥ r3)⇒r1≥r3) 。

综上:继承关系“≥”是一个R上的偏序关系。给定了角色继承关系之后,可以将角色之间的关系用一个层次图表示出来:如果r1 ≥r2 ,在角色关系图中,笔者表示为r2指向r1的箭头。根据角色之间的继承关系,角色关系图可以是树、格、甚至是极为复杂的图[1]。一个会话拥有的角色是用户所分配的角色以及它们的子角色的总和,一个会话所拥有的权限包括用户所分配角色的权限和他们的子角色的权限的总和[3]。

2.1.2 角色级别矩阵

上面的分析指出,复杂角色之间的关系呈现一种关系图,角色之间是一种多对多的自参照关系。为了更为清晰地进行下面的阐述,图2给出了一种比较简单的角色关系图,在这个图中最高级别0有三个角色,编号依次为0,1,2,…,箭头表示继承关系,如角色4继承于角色0和角色1。

为了在物理数据库中再现图2的信息,需要存储的信息有:(1) 系统角色之间的层次和角色编号之间的关系;(2) 某一角色的所有子角色信息。为了维护前者,笔者提出了“角色级别矩阵”的概念,可以较为清晰地描述角色之间的复杂关系;为了维护后者,笔者提出了“角色bit状态位”的概念。

角色级别矩阵为N×3的矩阵。第一列表示角色等级;第二列表示该级别角色的第一个角色编号;第二列为该级别最后一个角色编号。例如,图2中的角色关系若使用角色级别矩阵,则可以表示为表1。

2.1.3 角色bit状态位

每一个角色使用一个属性来记录下一角色级别(角色级别矩阵中,当前角色所在角色级别之后的第一个角色级别,后文出现该词意思相同)所有角色的状态信息,这个属性在此称为角色bit状态位。角色bit状态位的bit长度等于下一角色级别角色数目。如果下一角色级别某角色继承于该角色,那么相应bit位标记为1;否则标记为0。

例如,在图2中,若角色1的bit状态位信息为(101),则其含义如表2所示。

2.2UA算法

角色管理模块在实现中可以采取多种办法,比较简单的办法为:为每一个角色增加一个bit型数组的属性,数组的长度为系统角色总数。如果某角色继承于该角色,则根据其角色编号将数组的相应bit位标记为1,否则标记为0。系统执行查询时根据该bit型数组中的值为1的角色,搜索出这些角色所对应的权限集,然后获取所有的权限项,加载菜单和页面,生成系统界面。

上述方法简单易行,对于角色变更不大的系统有效而稳定,但如果系统的角色变更较频繁,为了维护每个角色bit型数组的状态更新,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增加或删除某一角色,需要为每一个角色bit型数组增加一项,繁琐且耗时。而且,bit型数记录的仅仅是一个系统角色的整体集合,不能描述角色之间的继承关系和层次关系。另外,当前角色的所有父角色的bit位信息一定为0,因此bit型数组在存储上也存在着较大冗余。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结合上文介绍的角色级别矩阵和角色bit状态位等概念和基本理论,我们提出了如下算法(如图3算法示意流程图给出了算法的流程图):根据用户角色的编号确定角色的级别;确定下一角色级别的第一个角色编号(根据角色级别矩阵确定);根据其角色bit状态位的信息进行迭代搜索,获取子角色集。

当系统增加新角色时,只需修改角色级别矩阵和直接相邻的下一角色级别所有角色bit状态位:为角色级别矩阵某级别增加一项;为下一角色级别的所有角色增加一个bit位,表示其与该角色的继承关系。当系统删除角色时,只需修改直接相邻的下一角色级别所有角色的bit状态位信息:将删除角色对应的bit位清0。这样,不仅解决了传统角色bit型数组存储冗余的缺点,还减少了bit型数组因状态频繁更新所耗费的时间,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综上所述,UA算法主要包括两部分:首先需要维护一个角色级别矩阵,记录系统的角色信息;其次每一个角色需要记录下一角色级别所有角色与该角色的继承关系,也即角色bit状态位。两者相结合,就可以较好地解决实际系统中复杂用户/角色的管理。

2.3数据库安全访问控制系统的实现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灵活性,许多系统都要求根据不同的用户系统生成不同的界面。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预防越权操作,确保用户只对自己可操作的部分可见;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高效性,根据用户权限来部分地加载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加载速度和性能。

为了验证本文所提出的模型及算法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效果,我们设计并实现了一套数据库安全访问控制系统。系统设计分为权限界面层、权限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库操作层,其中我们提出的UA算法就位于权限业务逻辑层。系统流程可描述为:用户在界面输入正确的帐号和密码后,系统根据UA模块获得用户的角色集合,并进而获取用户的权限集合;然后系统根据用户的权限,装载他所能操作或访问的菜单和页面,生成系统界面,最终进入系统。

图4给出的是该系统“用户—角色”管理模块的界面效果。

3结语

在一些复杂应用系统中,人员之间的角色关系往往比较复杂,角色之间呈现的是一种多对多的自参照关系,如何对复杂角色进行管理,这对系统的可靠性和易扩充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RBAC,提出一种数据库安全访问控制模型,旨在有效地解决对复杂角色的管理问题。本文提出了“角色级别矩阵”,“角色bit状态位”等概念和UA算法,其中:角色级别矩阵可以有效地维护系统角色编号和级别信息;角色bit状态位记录当前角色下一角色级别所有角色与其的继承关系,能够有效地维护角色间的继承关系。

本文所介绍的模型已经成功应用于多个应用系统。实践证明:该算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复杂角色的管理问题,可以为一些实际的软件项目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的下一步研究方向是基于角色自适应的复杂角色管理问题。

参考文献

[1]杨庚,沈剑刚,荣淳铭.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理论的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3):2-4.

[2]田保军,秦罡.基于RBAC权限认证的设计与应用[J].微计算机应用,2008,29(27):2.

[3]丁胜,陈建勋.基于RBAC模型的安全访问机制建模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5,22(11):3.

[4]邵子博,刘连忠,等.一种数据库安全访问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C]//200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1.

[5]李岚.基于角色的数据库安全访问控制的应用[J].通信技术,2008,41(10):1-3.

寻找复杂流程中隐藏的价值 篇3

文/Brian HageMatt McKennaHerve Wilczynski编译/及轶嵘

之一

复杂化带来的新问题

一个规模巨大的能源企业发现自己正站在十字路口。在很多年的成功扩张之后,发展速度忽然放慢了,创新、市场和新战略都似乎不能使其更快地发展。相比之下,它的竞争对手此时已经成功地提升了其运营效率。这家公司忽然意识到,现有的运营系统中就存在极大的价值,但这些价值隐藏在复杂的流程之中。如何发现这些价值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把一个注重创新和市场导向的企业文化转变为以流程为中心的文化,无异于改变一个企业的DNA。很多企业的内部运营是效率低下的,就如同在供应链中体现出来的那样:从全球范围来看,在购买与付款这个过程中,大概有40个不同的系统。而只有很少几个是规范的流程,这就导致了低效率。

以前修正供应链问题的种种努力主要集中在技术和组织重构方面,仅仅是这些努力最终被证明是不够的,因为没有找到问题的真正根源。因此,优秀的领导者开始向员工灌输一种创造高效流程的思想,辅助以恰当的技术和组织支持。这种从思想上改变的做法比过去的做法取得了更显著和长期的效果。

事实证明,依靠流程的改变,能够节约大约30%~50%的成本,当然这是建立在一定的技术和组织变革的基础上。

对于提高商业流程的要求是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很多制造部门,包括汽车制造、医疗和快消品等行业,都面临着由复杂度提高引起的成本上升问题(见图一)。复杂度提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企业涉及的地理范围不断扩大、产品种类不断增多、顾客对快速响应的要求越来越高等等。这些情况所导致的复杂度上升都会产生同一个问题:造成流程费用的不断攀升。

消减流程费用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当企业运用流程再造、ERP以及外包等手段,对一些明显的可消减之处采取措施之后,进一步的消减似乎再也无从下手了。事实是,进一步的消减不仅难以达到,并且对企业来说,也是个更加令人沮丧的经历。研究发现,有超过50%的此类大型变革项目最终不能按计划完成,或者是超过预算、或者是延期、或者是不能达到目标。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求不全面、目标预期过高、管理支持不够等等。然而,依然有一些领导者已经不仅能够控制自身的流程费用,而且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将其大幅消减。

我们将这些企业的成功原因归结为以下八条原则:

在组织内部,将注意力集中在能够获得最大价值的价值创造杠杆上;

对需要优化的流程进行分类,并确定先后次序;

选择最适应环境的消减方法,不拘泥于教条;

倾听股东关于流程与技术的意见,在标准化与顾客导向之间寻求平衡;

构建有足够支撑力的组织;

迅速传递价值;

聚焦于变革管理;

对整个流程系统进行综合管理。

之二

变革流程八大原则

原则一:发现价值杠杆

任何商业流程提升项目的第一步,就是要在组织内部发现价值隐藏的地方,并采取行动将其发掘出来。基本上任何组织内部都有三个价值创造杠杆:流程、技术和组织变革。企业一般都试图通过小步骤的变革,即通过技术解决方案和组织的改造上获得成果,而不是对其行动采取更有历史眼光的思考。

企业应该对其流程中存在的杠杆进行更深入与成熟的思考,以决定首先采用什么杠杆或杠杆组合(见图二)。通过全面的观察,企业应当能够发现其最明显的落后于其竞争能力的地方:这是需要重新考虑其业务模式的地方,需要进行显著的流程变革,而不是仅仅进行小修小补。在这些企业不能获取应有的最大价值的地方,企业应当问自己:我们需要做些什么?我们怎么做?在这种情况下,变革是必须的,对企业的流程所做的一个结构性的变革能够创造最大的价值。

这可能是个很麻烦的任务:很少有企业希望对自己做生意的方式做个深入细致的检查。但企业流程的一个重要变化可能带来丰厚的利润。比如,在一个跨国能源公司的项目中,我们发现某项新技术的引进只能达到预期费用节省额的30%,而余下的70%则被现存的政策、流程、管理方式消耗掉了。

然而,一个对业务流程的全面的变革达到了全部目的:要想超越对流程的小修小补和仅仅依靠技术手段进行提升,则需要在流程变革团队内树立强大的信心,并获得高层管理者的支持。流程变革团队应该明确的是,他们面前没有强大的阻力,他们是在公司最高管理层的支持下进行工作。

整体的流程变革并不总是必须的,如果分析证明公司的流程是成熟与优化的,那么进一步提高的最好方式是技术解决方案。但即使如此,技术也不能被看作是创造利润的魔术棒,尽管新技术能够通过自动化和提高效率的方式带来成本的降低,但其只能被看作整体解决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方案本身。

利用价值创造杠杆的关键之处在于,要保持流程、技术和组织的平衡,而不是过分关注于某一个方面。

原则二:对需要优化的流程进行分类,并确定先后次序

即使是最有弹性的公司也不能一下子完成全部流程的优化。在一个公司内部,很多流程是融入到一个个组织职能内部,以一定的组织模式为基础的。企业应当通过对组织职能的观察,按照其创造价值的多少,发现那些需要首先被优化的流程。对流程进行分类并对其采取不同措施,有助于减少失败的危险并提高获得价值的速度。

有一些不同的对企业流程进行划分的方式(见图三)。我们将某个企业的流程结构划分为两个维度:价值和实现的难易程度。企业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利用图三所示的流程划分方式:他们可以对能够带来高价值且对企业收入产生明显影响的流程采取优先优化的措施,这往往是某一个业务单位内进行因而容易执行的措施。另一种风险较小的模式是,首先解决跨职能部门的流程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只对企业的成本产生影响。但这种模式难以立即奏效,它需要在着手进行风险较高的流程改造之前,在公司内部创造一种变革的文化。

不能对公司内部的整个流程系统进行分类和选择将导致严重的后果。最近,一家在通信市场居领导地位的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成本消减活动,消减的范围涉及后勤供应流程与顾客服务流程,具体包括法律、金融、政策、会计、客户服务、网络建设、市场和销售等部门。解决方案是一整套新的复杂的技术系统。由于没有一个经过设计和分类的实施路径,结果引起了混乱。消减计划开始两年之后,不仅费用已经超过预算的200%,而且新技术依然处于数据测试阶段。

原则三:选择最适应环境的方法

业务流程的提高不是一个新概念,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全面质量管理,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ISO9000和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再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平衡记分卡、六西格玛和ERP驱动的流程标准化运动,还有最近的外包浪潮,已经有众多使业务流程更迅速有效的尝试。每种方法追求的都是令人惊叹的目标,但哪个都不是万能药。

对某一种方法的刻意追求往往使人们忘记了最终的目标:创造价值。成功的企业都是富于灵活性的,他们避免过于教条地崇拜某一种方法论。根据变革幅度、潜在压力、规模和时间限制的不同,他们会采取不同的方式。

在进行变革之前,应当对企业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迅速判断出需要进行根本变革的业务范围,下面几个问题是判断的关键:

变革所涉及的业务单元的数量——一个还是多个;

流程的复杂程度——简单还是复杂;

变革的必要程度——小修小补还是根本性变革;

资源、复杂程度和分析数据——从简单到复杂;

完成时间——一周到超过六个月。

这样的问题为进一步的流程变革描绘出了行动路径。企业可能需要的是一个速战速决的行动,或者是一个更根本性、更激进和长期的变革。不管企业需要达到什么目的,关键是要认识到,没有哪个方法适用于所有的情况。

原则四:关注企业所有的股东

不可避免的,企业必须在以客户为中心和流程及技术的标准化之间做出选择。标准化的解决方案能够提高规模效益,但它常常难以实现企业的特定目标并容易导致不切实际的解决方式。但过于追随顾客需求则导致价值创造的停滞和不必要的成本增加。

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企业内部和外部所有股东各种潜在观点竞争的结果。Booz Allen 创造了一个叫“聪明的顾客”的分析工具,来平衡股东的观点,并判断不同顾客真正需要的特殊服务的数量。

“聪明的顾客”的第一步是按照相似性原则对输入和输出流程进行分割,然后为不同种类的需求设计不同的流程。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看清楚在整个流程中,哪些部分是可以结合在一起的,从而对其进行折中处理,利用标准化产生规模优势。

“聪明的顾客”对企业的技术需求也提供了路线图,因为很多冲突是相同的:也就是标准化配置与定制化解决方案之间的冲突,而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流程系统是技术要求的基础。

很多大企业的状况体现了他们对“聪明的顾客”的需求。在供应链组织中,由于股东的声音不是总那么有效,导致了流程优先性的冲突。一线的员工,包括运营和维护人员,需要原料和服务及时迅速送达,以保证工作迅速完成。他们的经理人则更关注运送的可靠性和服务,另一方面还要平衡资金和预算。最高层管理者则关注最终的财务状况,同时还要确保足够的财务控制能力和员工的高生产效率。供应链流程也延伸到公司外部,公司的承包商和供应商关注的是双方相互合作的效率和效果。

在这个案例中,一线员工推进的高度客户化的流程以满足他们真实和潜在的需求,经理人与供应商希望的是高水准的标准化以消减复杂性和成本。在过去的几年里,由于不能调和这些不同的需求,已经导致企业通过超过40个途径购买原材料和服务。而运用“聪明的顾客”概念之后,这家公司构建了一个唯一的、全公司范围的供应链流程,其中包括7个不同的渠道以满足公司所有的采购需求。

原则五:构建有足够支撑力的组织

想要提高业务流程的企业应当保证其组织模式具有足够的支撑力,流程的管理者负有对整个流程表现的责任。这些流程的管理者都应当是高级经理人,不同流程的管理者应当协同工作,保证彼此之间的相互匹配。他们还要有权力对正在进行的业务做出决策,从而保证其未来运营的高速和高效。当员工看到管理者负责任的时候,他们一般也会勇于承担责任,这样流程的提高才能够持续下去。

没有一成不变的解决方案;一个最理想的组织模式也会随着企业组织哲学和文化的不同而变化。图四提供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模式:第一个是完全基于流程的组织,第二个则是基于功能的组织,但也采用了流程管理。这两个模式只是无数种可能性中的两种。

组织模式的问题不必马上就确定下来,因为它可能会发生需要较长时间来执行的根本性变化,并不断进行修正。然而,组织的变化必须是整个执行计划的一部分。

原则六:迅速传递价值

传递价值是业务流程提升获得生命力的源泉。通常,因为缺乏严格要求或者精确目标,价值不能够被发掘出来,或者不能够被迅速传递出去,这样的项目也就被当作值得争议的项目,而不能被人们发现其真正的作用。早一点表现出项目的价值比晚表现会产生很大的不同,因为企业都要根据项目的作用来分配人力物力。很多流程提升项目开始时被当作很大的概念,但执行结果却仅仅是对技术因素进行了优化,完全是“雷声大雨点小”的结果。结果和初始动机的巨大差异导致领导者支持的丧失,在一些项目里,资金来源也早早没有了。我们发现,对整个项目进行分类,尽可能快地完成不同的部分,是个很好的办法。这带来两个好处,提前回流资金和逐步检查结果,这会减少项目的风险。

这就需要具备在一般流程提升项目中普遍缺乏的价值导向意识。整个团队必须意识到,项目的设计和执行都必须由价值驱动。通常情况下,流程提升项目的参与者在日复一日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只关注自己负责的工作而形成了比较狭窄的视野,从而导致对整个项目回报的忽视。这就要使各个工作人员重新结合在一起,考虑价值传递的问题。

原则七:聚焦于变革管理

如果员工不改变,流程也不会改变,业务流程提升的压力往往在于有多大数量的员工采取了行动。而如果员工不按照流程变革所要求的采取行动,就有可能在最初阶段摧毁这个项目。

企业通常会通过交流和培训展开变革管理计划,告诉员工我们为什么这么做。通常,企业会忽视最前沿员工中的这样一个问题:“这么做对我的好处是什么?”变革是挑战,变革管理的关键是保证每个员工都能够被激发起来,参与到企业变革的行动中去。在执行的过程中,关键是监督员工的行为,并将其纳入一个小的回馈循环中,对执行者进行奖励,将不执行的情况限制在个人和单位的范围内。

例如,一个汽车制造商意识到一些现行的员工行为准则与正在进行的变革不相符,标签差错率和津贴水平都高于其目标水平——因为员工既没有被纳入新流程也没有运用新工具。新流程执行7个星期之后,公司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改变员工行为上来。在这个公司的一个工厂里,管理者每个班次都要到车间去三次,对员工服从和不服从新流程的行为做出即时反馈。另外,管理者每周都发放一个记分卡,对降低标签差错率和津贴费用的情况进行记录和表彰。这样做的结果是,员工表现在几个星期内得到迅速提高。

原则八:对整个流程系统进行综合管理

很多公司发现,如果单个流程的提高不被纳入整个流程系统改造的过程中,那么它们还面临着另外的障碍,即单个的项目往往不被重视,也得不到有效的资源支持。另外,在不同的业务单元间开展一个项目会增加复杂性,而这正是流程改造所要解决的问题。

而那些倾向于一次性解决问题的企业,往往能够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强调变革的文化,在整个流程系统的层次上考虑问题,强大的资源和人力支持无疑都向员工展示了公司变革的决心,这会对员工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结论

角色游戏流程 篇4

1.关键经验准备:是针对游戏主题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

(1)利用参观、教学的方式。例:参观医院回来要组织幼儿谈话。人为什么要去医院?医院有哪些科室?医生看病时会问些什么?病人怎样回答?

了解看病的基本程序挂号—看医生—药房。

(2)利用幼儿、家长、社区资源的方式。例:常见病的基本处置方法。

(3)重点提示:丰富幼儿关键经验要引导幼儿重点关注环境中的人是怎样活动的,而不是关注环境,因为幼儿重点模仿的是环境中的人的动作行为,他需要通过人的互动来反映现实。

2.游戏准备:每个游戏区域提供哪些材料;其它(挂牌、钱币、音乐等)

(1)以区角为游戏的切入点。

2.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设置专门的游戏室,场地有限的可以采用固定的游戏区与临时塔建相结合的方法,尽可能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例:美发店固定洗、剪吹的区域,顾客排队或休闲的地方就可以让幼儿临时利用桌椅、建构物搭建,充分利用阳台、走道提供宽敞的场地。

(2)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教师可提供部分逼真的玩具,如新娘、新郎的服装、听诊器、餐具、化妆品等。中大班幼儿和教师一起自制游戏需要的材料,既及时更新游戏材料,又可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3)新增材料:下次游戏根据游戏情节的发展,提供幼儿需要的材料。

(4)游戏材料准备要注意的问题

①注意年龄层次性

小班:提供种类少,但同一种类数量较多的成型玩具,避免幼儿因相互模仿而争抢玩具。

中班:提供丰富且富有变化的材料,鼓励幼儿不但丰富主题。(积木、橡皮泥)

大班:提供可变性较高、种类多、说量相对少的各种游戏材料,并与老师一起自制需要的游戏材料,满足幼儿与同伴交往中快乐的需求。

②游戏材料是可以自由支配的。

(5)提供充足的时间 游戏问题的讨论、游戏角色的分配、游戏场地的摆放、游戏情节的展开、游戏结束后的分享都需要较长的时间,教师要提供给幼儿充足的游戏时间,保障游戏顺利、深入、自主地开展。

角色游戏过程

1.经验回顾

(1)经验回顾涵盖的内容:

①了解游戏区域的角色和职责(第一次游戏)

②围绕问题开展讨论(第二、三次游戏)

(2)经验回顾的基本方式:

看录像或照片;围绕问题记录表讨论;观察模仿。

根据游戏内容,幼儿游戏发展状况灵活运用不同的经验回顾方式。

①如果游戏内容涉及认识成份较多,就多使用讨论、谈话、演示等方法

②如果游戏内容偏于社会角色行为,则多使用观察模仿讨论评定角色行为。

(3)经验回顾指导策略

①运用开放式提问拓展讨论的深度。

回顾的问题要在具体的情境中,要突出本次游戏的重难点,以便引发幼儿思考,使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互作用,使游戏内容、教师、幼儿和社会环境处于互动状态中,在不断地思考中真正构建幼儿的游戏经验。教师的提问要注意层次性、导向性、议论性和评价性,激发幼儿产生社会认知冲突,从而实现游戏的目标。(例。我在超市里看到了什么?我在超市里看到顾客是怎样买东西的?工作人员是怎样为顾客介绍商品的?还可以针对超市中不文明的行为进行评价,这样的表达表现有助于幼儿对新的感知对象的认识。等)

②帮助幼儿归纳总结讨论的结果。

情景讨论中会产生各种意见和想法,有时很难达成共识。因此,教师要以参与者的身份,在讨论结束后对讨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阐明正确的观点和认识,以强化幼儿对某个问题的正确认识。

本环节的重点指导

第一次游戏,重点指导幼儿了解各区域的工作程序,后续游戏即要围绕上次游戏中的问题,以探讨问题的解决来不断推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2.快乐游戏

(1)涵盖的内容:

①分配角色,进入游戏区域,摆放物品。

②幼儿自主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③听信号结束游戏。

(2)指导策略:

①教给幼儿分配角色的方法:自报名、推选、竞选、轮流、猜拳等。教师不能分派角色。对个性内向、不善于交流的幼儿充分的鼓励和启发。

②平行式指导与交叉指导

平行式指导: 是指当幼儿对新出现的玩具材料不感兴趣、不会玩、不喜欢玩或只喜欢玩某一类游戏时,教师在幼儿的附近,用与幼儿相同的或不同的材料玩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对幼儿进行暗示性指导。

“交叉游戏”是指幼儿在游戏中需要教师参与或教师认为有介入指导的必要时,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参与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与教师都感到很快乐时,教师就应该主动退出游戏。

③分年段指导

小班:

幼儿处于独自游戏、平行游戏的高峰期主要与游戏材料发生作用,与同伴之间交往少;角色意识不强,对操作游戏材料或模仿成人动作较感兴趣,重复操作材料,游戏主体单一,情节简单。指导:指导幼儿如何使用游戏材料,以游戏者身份介入游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自我管理;通过游戏评价不断丰富游戏经验。

1. 幼儿自选游戏区域,教师观察幼儿进区后如何摆弄材料?如何独自游戏?

2.教师教师与幼儿交谈,“谁的家里养过小宠物?养的什么?怎样照顾它的?”

3.创设情景,引导幼儿进入角色。“这里有好多的宠物宝宝没人照顾呢,请你们找一个喜欢的领养吧!可以给自己的宠物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哦!”(幼儿自行挑选小狗,互相说说给狗取的名字)

4.教师平行介入游戏

(1)示范给宠物泡泡浴:将宠物放入盆中——挤点沐浴露在手心给宠物全身揉一揉——用海绵搓一搓——用喷头冲干净泡泡——再用电吹风吹干小动物身上的水。

(2)幼儿在模仿教师给狗洗澡的同时,教师可以一边给狗洗澡一边说:先洗背,后洗脚,狗的尾巴摇一摇。小吹风,吹呀吹,吹得狗毛软融融。让幼儿在歌谣的伴随下,尝试宠物洗澡的过程。

5.游戏结束,教师引导幼儿说说第一次参加“宠物生活馆”游戏的体验。

(1)启发幼儿说说你给小狗取的什么名字?你认为那只小狗的名字最好听。

(2)下次玩游戏你还需要什么?(还需要有更多的宠物;小狗没有食物吃等),以增强游戏兴趣。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尝试用角色的语言和动作开展游戏,感受照顾小动物的关爱之情和乐趣。

中班:

幼儿处于联合游戏阶段,游戏主题丰富,但不稳定,幼儿会经常更换;希望与人交往,但欠缺交往技能,常与同伴发生纠纷;角色意识较强,能够按照自己选定的角色开展游戏。

指导:重点是指导幼儿解决游戏冲突,观察幼儿发生纠纷的起因,以游戏者身份介入游戏;通过讨论等形式开展游戏评价。提升游戏经验,丰富游戏内容;指导幼儿逐渐掌握规则和交往技能,逐渐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大班:

游戏经验十分丰富,主题新颖,内容丰富,游戏中所反映的人际关系较为复杂;处于合作游戏阶段;能按自己的愿望主动选择主题,并有计划地开展游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

指导:认真观察游戏,给幼儿提供必要的练习机会以及适当的引导;允许并鼓励幼儿想象创造;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游戏评价,让幼儿在分享中开拓思路,提升游戏水平。

④教给幼儿交往的技能与合作方法。

一是直接呈现发:如面带微笑,使用礼貌用语;

二是简介呈现发:通过反面事例,让幼儿讨论,最后引出交往技巧—与人协商。

合作方法:可以用表扬、榜样、强化的指导幼儿合作。开展游戏前,应与大家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问题要协商解决;当材料不足时,可以轮流或共同使用;当自己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寻求同伴或成人的帮助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掌握合作的方法。

⑥结束游戏

●游戏时间快到时,提前提醒幼儿,以便做好结束游戏的准备。●选择好游戏结束时机,最好是在幼儿兴致转低但还保留游戏兴趣的时候。

●游戏结束的形式注意趣味性。如超市到点要关门了,影楼下班时间到了。

⑦本环节重点指导方面

围绕本次游戏目标与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教师要预设游戏中幼儿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3.分享交流

(1)让幼儿畅谈游戏中问题解决的成功经验,体验成功感,增强自信心。分享自己在扮演社会角色时如何履行角色的职责,感受遵守符合角色规范的社会行为的重要。教师要帮助幼儿梳理、提炼游戏经验。

(2)留有游戏余兴。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发现游戏中出现的新问题,并鼓励幼儿对出现的问题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下次游戏还需要哪些方面的帮助?需要增加哪些材料等。

5.游戏结束,教师引导幼儿说说第一次参加“宠物生活馆”游戏的体验。

(1)启发幼儿说说你给小狗取的什么名字?你认为那只小狗的名字最好听。

(2)下次玩游戏你还需要什么?(还需要有更多的宠物;小狗没有食物吃等),以增强游戏兴趣。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尝试用角色的语言和动作开展游戏,感受照顾小动物的关爱之情和乐趣。

(3)收拾游戏材料和场地

(4)指导策略

①交流可采用集体、小组、个别相结合的方式。

②根据游戏主题选取不同的交流方式。(促销券的展示,商品销售情况、情节展示等)

③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业务流程的角色复杂性 篇5

本周三,优酷土豆集团迎来合并后的一次重大人事调整和整合,优酷土豆宣布魏明升任优酷总裁,全面负责优酷的内容、市场和优酷产品开发团队,优酷产品开发团队向魏明汇报,同时虚线向首席技术官姚键汇报。朱向阳升任集团首席内容官,全面负责内容合作、媒资库、内容监控、内容投资等领域。董亚卫升任集团首席营销官,全面负责集团营销策略、推动收入模式多元化,以及探索行业营销理念。朱辉龙升任集团高级副总裁,在现有职责基础上,负责推动互动娱乐/收费业务。

集团总裁刘德乐、首席技术官姚键、首席营销官董亚卫、高级副总裁于洲、土豆网总裁杨伟东、优酷总裁魏明向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古永锵汇报。首席内容官朱向阳、首席财务官徐舸、高级副总裁朱辉龙、法务、政府关系、数据分析、集团PR团队负责人向刘德乐汇报。

古永锵表示:“今后我管具体事时间比例会降低,开始真正抓我们现在大和新的方向,同时人方面是第一位的。第二方面就是在会管一些真正的集团化的以及一些新产品业务和营销模式方面的事。”

对于近期不少IT界大佬的退隐,古永锵开玩笑说:“我还在,我还在。”“比如说谁管几块,我有两块交给你,你有几块交给他。谁管一些日常的,谁管一些前瞻性的,就开始去分化了,不然大家的时间就没有太专注了。” 古永锵认为整个管理层分工的调整很正常,是为了集团整体发展的需要。

至于新业务的发展方向,古永锵表示将关注前瞻性的产品技术和应用,包括付费和多屏应用,但所有应用都只会围绕视频。优酷土豆集团提出2013年是“移动视频营销元年”,内容方面除了优酷土豆两个终端,拍客客户端,还包括自制内容。营销方面包括收费业务、互动娱乐、搜库等。

“所有这些都是围绕视频的新的应用、服务和内容,还有新的营销模式孵化出来的。”他强调。

古永锵表示,当在一个每个月有4个多亿用户的平台里,产生各种各样的一些自制内容的时候,衍生收入就开始多元化了,现在是到了合适的时间提升多元化业务的时候了。“以前没有这么推,第一平台没有这么大,第二时间还短。”

同时优酷土豆曾宣布于今年一季度启动移动视频营销进程,古永锵透露今年头三个月单优酷移动端的VV(视频播放次数)已达到1.5亿,远超预期。为突出优酷土豆集团“移动化”战略,古永锵表示公司没有专属移动团队的概念,但全体2000多名员工要“全民移动”。产品上顺应用户使用习惯和需求,整合核心功能,建立全方位跨屏系统,实现多屏互动;营销上为客户提供有效的移动视频营销平台和服务。

古永锵认为目前移动视频方面就好比视频PC端在2008、2009年高速发展时期,但营销进程需要一个周期,今年优酷土豆在移动端目标是收入千万级别,然后逐渐去扩散,他同时期许在第二年可以收入过亿,但目前不能操之过急。(王霄 发自上海)

业务流程的角色复杂性 篇6

关键词:三维动画,角色装配,流程,角色动画

1. 引言

作者在多年来的实际工作中发现,在三维动画角色装配工作的进行中,如果没有结构化的流程设计,则整个装配过程是随意的或者是过程不受控制的,难以保持各环节的协调和一致。实践表明,每一个装配环节都会影响装配的实现效果。好的流程可以为每个环节提供一个标准化的组织结构,为后一个环节提供问题最少的前期文件。这些优点最终会体现为装配工作效率的提高和装配系统质量的提高。

本文提出了一个比较科学完整的角色装配流程,分为五个主要阶段:动画需求分析,模型检测,骨骼装配,蒙皮绑定,控制器设置。每个阶段都为下一个阶段准备数据并决定下一阶段能否正常进行。同时分析了其中每一个阶段的工作和主要面对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2. 动画需求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人会把这个工作环节忽略了,盲目地进行装配工作。然而他们忽视了角色装配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动画师对不同角色运动控制的要求,建立便于动画师应用的控制系统。

由于动画角色的多样性,运动变形的复杂性,不同角色具有不同个性及运动特征。这些差异性对角色装配工作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果我们不与动画师进行交流,不对动画需求进行具体分析,就无法获知动画师真正的需要,也就不能了解不同角色的运动特征,在盲目装配工作基础上建立的控制系统必定无法满足动画师对角色运动的控制要求。

因此进行装配前我们必须与动画师及导演等进行充分的交流探讨,了解所要装配的角色的性格特点、动作特征、表情特征,以及动画师需要怎么样的动画制作方式等等。角色装配应该因角色的不同而产生区别。动画需求分析是角色装配工作进行的基础。需求分析关键就在于要了解动画师对角色动作的要求和运动特点,对角色要完成的动作特征进行总结。

3. 模型检测

在整个动画制作流程中,不论是动画,材质,还是灯光,都是以模型为基础和实施的对象。俗语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模型是动画制作的基础,一个不合格的模型最终只能带来不合格的动画结果。因此在进行角色装配前,必须先对角色模型进行检测。

3.1 模型布线的疏密位置

运动幅度大的地方线条密集,例如手脚关节部位。在这些运动的关键部位应该有足够多的多边形数目以保证该处动画变形的正确,并在制作动画的伸展时不会产生破面的现象[1]。

3.2 模型布线的走向

布线遵守角色结构走向(如肌肉走向),以便下一步做动画。如要模拟真实肌肉运动状态,布线需要与肌肉结构走向、肌肉运动的方向相符合,才能更好的体现肌肉真实的运动,否则很难表达出想要的动作[1]。

4. 骨骼装配

骨骼装配是角色装配流程中的重点环节,它决定骨骼系统能否运动,运动效果的好坏。骨骼装配是角色装配系统的核心部分。在骨骼装配环节我们主要进行以下几点工作。

4.1 运动功能区划分

我们具体分析各部分功能区所起的作用,对角色进行功能区划分,无疑会让装配工作更加的有针对性、目的性,更有效率,能以面向对象的方式针对不同的功能部位进行骨骼设置,有利于骨骼装配工作合理而有序地进行。

(1)身体姿态功能区的划分

身体运动主要体现在头、躯干、四肢的运动形态。我们把身体姿态功能区划分为六个部分;头,躯干,胳膊,手,腿,脚。

(2)脸部表情功能区的划分

通过动画表情原理的研究,我们知道角色脸部的丰富表情动作大多数是由眉毛,眼睛,口型三部分的变化形成,如图2。我们把脸部划分为;眉毛功能区(包括眉头,及额头肌肉),眼睛功能区(包括眼球和眼皮),口型功能区(包括嘴唇,牙齿,舌头)以及次要表情功能区(包括鼻子,头发,耳朵等)四个功能区。

4.2 骨骼的建立与层级关系

在为角色创建好骨骼后,我们要对骨骼层级关系进行整理,骨骼能否正常工作,主要取决于骨骼层级关系是否正常[2]。

骨骼层级描述了角色的结构,骨骼装配按照角色的特点组成一个层级关系。相邻的骨骼通过关节相连,并且可以作相对的运动。通过改变相邻骨骼间的夹角、位移,组成角色的骨骼就可以做出不同的动作,实现不同的动画效果。层级关系的正确建立,是以后我们设置IK控制手柄的根本依据。

这里需要注意骨骼搭建的位置是否准确,轴向是否正确统一。骨骼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命名。骨骼命名非常重要,规范命名可以方便以后骨骼的修改工作,便于数据的管理。

4.3 骨骼的控制方法

(1)骨骼动力学控制方式

骨骼运动遵循动力学原理,动力学解算系统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最常用的是:正向动力学简称FK和反向动力学简称IK。

FK遵循父子的层级关系,父物体带动子物体运动,每一个子物体的位置方向都会被父物体运动影响。优点是:计算简单运算速度快,FK对圆弧运动动画操作时较方便快捷(如挥动手臂,弯曲手指等)。缺点是:动画时需要为每个骨骼指定角度和位置,当参与运动的骨骼过多时,操作将显得异常的复杂繁琐,极为费时费力[3]。

IK指定末端子骨骼的位置,计算机自动计算出各中间骨骼的位置。优点是:工作效率高,大大减少了需要手动控制的骨骼数目,IK对于创建直接目标运动比FK更加直观便捷(如手抓球,手脚爬梯子,走路等)。

角色运动的复杂性使得动画调节时要不断地在IK和FK的控制方式之间切换,一个角色装配系统中总是同时包含着IK和FK[3]。

(2)表达式与约束控制方法

动画角色复杂而生动的表情及动作是由各功能部位共同运动形成的,角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的运动是不断相互影响,并会产生连带运动。只用IK和FK无法满足骨骼运功的复杂需求,我们可以运用各种约束命令和Maya表达式对骨骼进行约束和关联,让它们形成一个运动的整体。实现对角色的运动精细的控制。

5. 蒙皮绑定

蒙皮是把表面模型附着到骨骼上,并使表面模型在动画制作的过程中能正确变形的过程。蒙皮的质量决定最后表面模型变形结果的好坏。Maya中提供了平滑蒙皮和刚性蒙皮两种蒙皮方式[4]。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针对不同情况综合采用不同的蒙皮方式,以取得最好的变形效果和效率。

(1)刚性蒙皮

刚性蒙皮的每个表面点仅能被一个骨骼影响。它运算速度快,文件完成量小,但是骨骼旋转部位的皮肤变形效果比较粗糙、僵硬。这一不足可以通过添加变形器形成间接蒙皮的方式来取得平滑的变形效果。

(2)平滑蒙皮

平滑蒙皮通过使几个骨骼影响相同的表面点而提供平滑的表面变形效果。平滑蒙皮在骨骼关节部位的皮肤变形效果非常自然平滑。表面点的权重值可通过画笔交互式的绘制,操作直观方便。权重值可按照物体中心进行对称复制等极其方便的操作,大大提高蒙皮工作效率。但是平滑蒙皮形成的文件比较大,处理起来会较为缓慢[5]。

6. 控制器设置

设置控制器的目的是为了简化和方便动画师的操作,使复杂繁琐的动画操作变得简洁易于控制。我们一般使用曲线绘制具有表示性的控制器,通过约束、驱动关键帧等技术将骨骼运动、皮肤变形等操作与控制器各属性进行关联。为了系统有序地设置控制器,从功能上把控制器划分为三类:

身体运动控制器:控制身体的运动,包括四肢,躯干,以及头部的运动。

表情动画控制器:控制脸部表情及口型动作,形成丰富的表情动作和语言动作。

辅助控制器:起辅助作用的控制器,例如控制角色模型在高精度模型和低精度模型间的切换,控制各个功能区UI的显示和隐藏等。

7. 结论

本文提出了比较科学完善的角色装配工作流程,同时分析了各阶段主要面对的问题并给出相应解决方法。目的就是建立完善的操作流程,减少出错的概率,提高装配效率,更好地结合各方面技术知识建立完善高效的动画控制系统。本文角色装配的流程是一个普遍适用的流程标准,其不仅适用于Maya软件平台,对于其它软件平台也具有同样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康慧.Maya高端角色终极布线法则及技巧[EB/OL].王氏虚拟偶像社区,http://www.cgwang.com/bbs/.2008.

[2]陈敏.Maya角色装配中层级关系的建立方法研究[C].2007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暨第12届全国工业设计学术年会,2007.

[3]Tom Meade,Shinsaku Arima著,董梁等译.Maya完全学习手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Alias|Wavefront公司著.Maya4.5完全手册“角色设定篇”[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业务流程的角色复杂性 篇7

“我们目前还想继续观望,然后选择是否向上海市金融办备案及申请QFLP。”普凯投资基金合伙人姚继平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2011年1月11日,上海市金融办正式发布《关于本市开展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工作的实施办法》(下称《办法》),这标志着境外股权投资基金(PE)有了投资境内企业的“直通车”——通过试点,外资PE可以通过QFLP获得换汇额度,加速投资流程。

如此便利的事情,为何外资PE却不买账?

QFLP的尴尬

据知情人士透露,当QFLP 试点企业设立获批后,可以通过管理人向托管银行发出指令的方式,直接在托管银行办理,结汇和划款合二为一,而不需外管局对每个项目所需结汇额度的逐笔核准。

由项目审核过渡到对整个基金进行审核,这对PE基金来说提供了便利。一般来说,假如每只基金投资五个项目,如果没有QFLP资格,那么PE就要审批5次;获得QFLP资格后,只需要审批一次,大大简化了投资流程。

然而,该办法公布半年之后,目前却只有凯雷复星基金、黑石集团与德同资本成为首批“QFLP结汇试点”企业,即使上海市金融办加速了审批流程,也仅增加了弘毅投资和3i集团两家,总共只有五家外资PE入围。

QFLP的尴尬由此可见。

“最主要原因是没有实质性进展,虽然国家公布了上海、北京两个城市作为试点,也批准了一些外资PE去做这件事情,但是其实一直没有做起来。”中国私募股权协会副会长何小锋告诉记者,因为QFLP涉及到外管局、商务部等多个部门的协调,而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则是外管局,如果外管局不配合,即使试点企业搞了十家,最终都不会有多大进展。

其中的道理,外资PE不是不明白。

“我们没有申请QFLP。” 维思资本管理合伙人王刚告诉记者。

如果不申请QFLP,外资PE有其他办法解决换汇问题吗?

答案是肯定的。“明修栈道”的背后,PE其实可以“暗度陈仓”。

“如果不申请QFLP,外资PE还可以通过WOFE(Wholly Owned Foreign Enterprise,外商独资企业)的模式绕过换汇门槛。”一位外资PE人士告诉记者,所谓WOFE模式,即外资PE设立一个外商投资企业,而不是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然后按每个投资项目进行结汇,每笔投资都要走外管局的审批程序。

审核流程复杂

白给的饭不吃,是外资PE昏头了吗?

这其中显然另有内情。

根据记者了解,事实上,在《办法》落地之前,凯雷集团、百仕通、软银中国、TPG、NYPC卡贝基金等外资PE均争相设立人民币基金备战QFLP首批试点,大家的热情非常高。

“虽然现在还没有国民待遇,但是正如赛车手,离起跑线最近的人肯定会占得先机,因此,我们也希望能够成为首批试点之一。”一位候选首批试点的基金负责人告诉记者。

然而“雷声大 雨点小”,折腾了半年,只有五家PE入选。

“一方面是上海市金融办审批比较严格,需要PE公布出以前的LP(有限合伙人,即投资人)名单,同时拟申请QFLP的LP名单也要公布;另一方面,其实这对PE基金的实际帮助并不大。”上述人士告诉记者。

根据上海市金融办主任方星海的公开表态,“在批准QFLP试点时,我们会找申请企业至少三个以上主要合伙人谈话。除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外,我们还会通过谈话判断这些合伙人是不是真正做事情的人。”

以弘毅投资为例,据悉,2010年底弘毅投资已经取得QFLP试点资格,但直到6个月后才获得结汇资格,其间他们需要花费时间接受基金管理团队投资理念、美元基金LP资质方面的评估审核。

对参与QFLP的外资PE,按照上海市金融办的操作流程,在PE获批之前,一般金融办的人会找他们的主要合伙人谈话,以了解该基金的以往业绩及团队背景等。从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评因素:第一,基金管理团队的中国投资經验;第二,优先考虑引导基金、国企或民企出资等境内资本参与的企业;第三,优先考虑投资方向为新兴产业且该方向符合管理团队的经验的企业;第四,该企业的组织架构清晰,出资主体明确,投资计划清楚。

不过,总体来说,外资PE的业绩水平是入选QFLP的主要衡量标准。

“查看首批试点的几家PE,无论是凯雷还是黑石,他们的名气虽大,但在过去几年业绩也一般,除了凯雷收购徐工机械众所周知,可以数得上来的知名投资案例并不多见。”上述候选人告诉记者。

此外,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在竞争激烈的PE市场,PE的业绩水平需要在专注投资的情况下才能够产生。“如果PE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申请QFLP方面的话,那么他们在投资业绩方面就会分散精力,最终得不偿失。”该候选人表示。

难享国民待遇

有了“直通车”,并不代表等同于内资公司,对于这一点,许多外资PE心里也明白,他们很难享受到国民待遇。

“按照现行QFLP政策,参与试点的外资股权投资基金均被视为境外投资者,唯一的例外是所有出资人均来自内地,仅有基金管理人(GP)以结汇资金出资,且在5%以下。”一位试点PE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一位参与上海QFLP政策解读会的人士透露,目前得到QFLP结汇额度的外资股权投资基金,只有在项目投资时才能结汇。

业务流程的角色复杂性 篇8

复杂机械产品从产品设计到产品完成, 大致可以分为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加工装配、产品验收四个重要的阶段。以传统的机械设计生产方式来说, 产品设计阶段所消耗的成本最大。在传统的机械设计中, 是以手工设计复杂机械产品, 用特殊的方式进行计算和画图, 然后通过反复修改完成机械产品设计的工作。这个过程耗时长、设计人员耗费的精力多、修改起来十分麻烦, 而且传统流程使机械产品的设计所需要消耗的成本极大。将CAD/CAE技术应用到机械产品设计中, 它能用数字的方法自动地完成产品计算分析、性能仿真、优化设计、自动绘图等工作, 通过该种方法进行设计, 能使设计的产品信息化和集成化, 使设计出的产品根据产品需要打破距离限制发送到任何需要设计图的工作岗位。CAD/CAE目前被广泛地应用到机械设计中, 特别是复杂的机械产品设计中, 通过CAD/CAE软件的应用, 更能体现出机械产品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2 CAD/CAE在机械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流程

CAD/CAE并行开发是指借用CAD/CAE类软件, 使复杂机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流程可以同时进行, 通过信息化的方式使复杂的机械设计以成本少、速度快、质量好的方式完成设计和开发的全部工作。本文以设计和开发一款复杂机械设计中常用的齿轮为例, 介绍CAD/CAE软件在复杂机械产品设计的全部流程。

2.1 选用Pro/E设计

根据机械设计的要求, 该次设计选用Pro/E软件, 该软件是根据CAD/CAE/CAM领域的新标准设计出的专门满足机械设计需要的软件。

1) 标准的参数设计。在设计和绘图时, 要求用户直接输入大量的标准参数, 软件能根据用户给出的参数不断设计出模型, 用户通过不断地修正参数来完成产品的开发, 通过该种方式能完成设计和生产一体化的过程, 实现CAD/CAE并行开发的过程。

2) 使用模块化设计。在复杂机械产品设计的过程中, 有数种绘图要求, 比如任务规划、概念设计、结构设计、工程分析等不同流程。在不同的流程中, 绘制图的细节也有区别, 该款软件针对机械设计的需要, 用模块化的方式区分各个设计与生产的绘图方式, 通过模块化的方式绘制图形, 让它能在不改变原图设计的情况下, 使设计出的产品能直观地表现出不同的效果。

3) 智能生产模型。用户在完成参数设计的绘制工作后, 会根据机械设计的一些特点, 要求用户给予一些常用的模型参数, 只要用户能够完成参数设定, 软件就可智能地生成需要的模型。同样, 如果用户对设计出的齿轮不满意, 则可不断修正参数, 直到满足用户的需求为止。

4) 实用的工具包。该软件提供了大量的工具包, 用户在设计时可以根据工具包用不同的角度对设计出的作品进行观察和调整, 它形成的工具包能让用户非常直观地、全方位地看到产品设计的效果, 并随时可对产品进行修改, 直到产品设计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

2.2 使用齿轮渐开线生成原理完成齿轮设计

1) 齿轮渐开线参数设计

渐开线公式为:rk=rb/cosα;θk=tanαk-αk。根据机械设计设计标准与专用的设计公式及渐开线原理, 此次使用齿轮渐开线原理对齿轮设计的参数如表1。

2) 在软件中设计参数

打开软件, 点击工具栏中“新建”文件的菜单, 选择helical_gear零件模块, 调出相关的文件, 根据模块设计好的数据参数进行填写, 其填写结果如图1。

3) 绘制齿轮曲线

打开“草图”绘制工具栏, 根据设计要求填写齿轮的圆曲线参数;点击“圆曲线”, 根据以上设计的渐开线原理及设定的参数填写相关的参数;在基准轴、基准面、基准点中一一输入以上渐开线中设计出的参数;在镜像齿轮廓中填写渐开线设计中设定的参数。

4) 完成3D草绘设计

在以上参数完成后, 点选“拉伸”, 软件完成草绘的圆柱体, 此时软件自动完成齿轮的草绘工作。用户在完成产品设计时, 可以一边填写参数一次移动或旋转设计图, 看是否满足自己的需求。完成草绘后, 在“从边创建图元”的菜单中选择“环”, 齿根圆曲线选“圆角”;齿根圆的设计参数为LONGTH=B。

5) 轮齿设计效果

点击“草绘约束器”设定半径的参数为r=0.38mn, 此参数为轮齿设计要求的参数, 以两圆角半径相等的方式修剪圆角。转动轮齿的角度, 设定齿轮端面轮廓的关系为:theta=2*b*tan (beta) *180/ (pi*d) 。完成齿廓时, 可以根据原先设定的要求在软件中填写参数, 其填写参数为渐开线原理设计的参数, 其2D的效果图为图2, 在完成齿廓设计时, 将轮齿的设计参数定义为“阵列”, 方式选为“轴”。

6) 轴孔的设计效果

轴孔的设计效果全部依照生产要求与设计标准直接进行参数输入, 其参数如图3。

7) 成品图设计效果

在完成所有的参数设置后, 软件自动绘制出需要的3D效果图, 如果用户不满足成品的效果, 可以修改参数重新调整设计, 成品图如图4。

2.3 CAE完成产品封装

Pro/E5.0以上便有集成CAE封装的功能, 是指软件在完成绘图工作以后, 不仅保留有绘制的3D效果图, 还将各种设定的数据集成到相关的数据库里, 以便在设计初评未达成满意的设计效果时随时可对参数进行调整, 让软件对绘图进行修正。

3 机械产品CAD/CAE并行开发流程评估

在机械产品中进行CAD/CAE对产品进行设计时, 可以一边设计一边对产品进行开发。这是指软件具有智能绘图的功能, 它可以一边设计, 一边评估, 设计与开发并行。在机械设计与开发的过程中, 有两个关键的评审, 一个为设计评审, 一个为分析评审。以齿轮设计为例, 在产品完成设计进入设计评审阶段时, 无论产品设计能否满足要求, 它都可对产品设计进行评估, 如果评估结果不合格, 它就要从“齿轮渐开线参数设计”的环节开始, 重新分析齿轮的需求, 对参数重新进行设计, 直到绘制的结果评审合格进入下一个阶段。当产品设计到分析评审阶段时, 它可以对目前设计的结果是否满足机械设计的需要进行评估, 考虑产品是进行设计评审阶段, 还是直接再进入“齿轮渐开线参数设计”重新设计。齿轮的CAD/CAE并行开发的流程方式如图5。

通过使用CAD/CAE, 可以实现复杂机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并行的流程, 通过齿轮的设计与开发并行流程实例, 证明应用该种设计方式方法能节省大量精力、成本、时间, 同时能精准地保证设计的质量, 使机械产品生产时, 能提高效益。

参考文献

[1]徐国斌.Pro/ENGINEER Wildfire在企业的实施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2]孙恒, 陈作模, 葛文杰.机械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周新建, 肖乾.基于Pro/E与ANSYS实现斜齿轮的工程分析[M].煤矿机械, 2006 (12) :80-82.

上一篇:借钱作文400字下一篇:零用钱综合实践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