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反馈表

2024-08-30

课外阅读反馈表(精选8篇)

课外阅读反馈表 篇1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前所未有地提出“课外阅读”的重要地位。其中还明确规定了课外阅读的量:小学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这就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很高的要求。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觉得应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才能达到最终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积极主动去阅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弄清楚学生想要读什么。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教师为了完成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要求的阅读量,采取了很多措施。如规定每天读什么书,要求学生读了课外书后,填读书卡,摘抄很多优美词句,写读书笔记等。但教师往往容易忽略的是教师布置的阅读篇目是不是学生喜欢的,而且这样多的阅读作业,让学生对阅读产生畏惧心理。崔峦曾说过:“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对对阅读材料的认识及最后的结论更为重要。”因此,语文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阅读量的要求前必须先了解学生读阅读内容的要求。只有符合儿童心理的读物,才能真正激发他们阅读的欲望,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使他们在如饥似渴的阅读中增长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崔峦曾说过:“学生的阅读乐趣比对阅读材料的认识及最后结论更为重要”。因此,语文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阅读量的要求之前,必须首先了解学生对阅读内容的需求,这是提高阅读质量的前提。

那什么样的读物才是学生喜欢的呢?应该说,学生的阅读兴趣随年龄的变化、知识的增长 和阅历的增长而有所不同。如低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他们不仅生活在现实世界,还生活在童话世界里,他们大多喜欢阅读能够引发他们美好想象的童话类作品。而中高年级学生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增长,喜欢的阅读的作品类型不断丰富并呈现个性化倾向,有的甚至可以读懂部分中外名著或比较深奥的作品。如果教师不认真研究学生的阅读心理,尊重学生的阅读 需求,只是一厢情愿地把自己以为好的东西强加给学生,那么难免会引起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反感和排斥。从另一个角度说,如果一个教师连学生自己选择课外读物内容的权利都试图剥夺的话,那么很难说这个教师在教学中能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就不能向学生推荐号的读物,因为我们有责任作学生阅读的引路人,而不是让他们在茫茫书海中去瞎撞。但是这种引领不是强加,如果把阅读比作采摘果实的话,那么我们是要引领学生避开那些有毒的或者他们根本无法摘到的果子,而走向那些成熟味美的果子。但是他们摘到的是苹果还是梨子,我们就大可让他们自由选择而不必去强求。

我们除了了解与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因为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正处于可塑性极强的阶段,他们的兴趣爱好在这个时期最容易受到人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利用好这个时期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1、加强课内指导,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旺盛,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学的或正在学的知识,引导学生从横向上和纵向上扩展阅读,借机点然他们求知欲望,使其既可巩固知识,又可进一步延伸拓展知识,使他们真正“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如,学习了台湾作家林海音的文章《迟到》,然后我给学生念她的小说《爸爸的花儿落了》,学生很感兴趣。趁机我问孩子们,你们还想读林海音的作品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非常想了解这位作家的事情,很快就在课外找到了她的小说《童年 冬阳

骆驼》,有的还找来了《城南旧事》,在班上传阅。真是让我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都是兴趣使然。

2、开展课外活动,培养阅读兴趣。

对小学生而言,最喜欢也是最易被他们接受的莫过于多姿多彩的活动。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可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使他们享受收获与进步的喜悦。比如,每隔一段时间,在班上开展一次交流会,学生可把自己最近读的书讲给其他2学生听,可讲书中内容,可讲精彩片段,可朗诵,可谈心得体会。形式不限,学生畅所欲言。还可办手抄报,自制手鉴,演课本剧,知识擂台......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兴趣盎然,充分感受阅读的乐趣。

3、尊重学生个性,刺激阅读兴趣。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阅读特点,作为引导者的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固有思维,死板经验,以“推荐”为名,将自己的阅读个性强加给学生。应注重学生阅读资源的丰富与更新。如,现代作家杨红樱的小说和童话就很受现在的小学生欢迎,不少小学生都看她的小说》淘气包马小跳》、《五.三班的坏小子》等。又如,《夏洛的网》、《窗边的小豆豆》、《草房子》、《苏菲的杰作》这些现代气息很浓,贴近小学生生活,体现时代特色,所以小学生喜欢看。作为教师,首先要跟上时代,随时了解学生喜欢看什么书。其次,要尊重学生个性,做好一个正确的引导者,引导孩子正确理解看待书中的人物。这样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提高了。

总之,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便有了课外阅读的行为,便能形成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这便有了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课外阅读反馈表 篇2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 实验版) ( 2003) ( 以下简称《标准》) 在七级语言技能目标中要求 ( 高中毕业标准) 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23 万词 ( 除教材外) 以上[1]。英语课外阅读属泛读范畴, 泛读即广泛阅读。这里的“广”指学生接触各种各样的题材和体裁, 进行纸质或电子阅读; 也指阅读不受时间、空间和方式限制。“泛”指大量输入语言信息, 着重于整体理解。课外阅读不是时间而是内容概念, 不是指课堂时间以外的阅读, 而是指教材内容以外的阅读, 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显然, 这种大容量的自主阅读活动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 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 才能取得成效。组织好学生的阅读反馈是课外阅读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

一、课外阅读反馈设计目的与原则

阅读反馈是指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之后, 主要以书面形式向老师反馈阅读情况[2]。通过反馈, 教师一方面能监督学生阅读任务的完成情况; 另一方面也了解到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便于及时指导, 确保成效。阅读反馈任务就是阅读任务。

高中起始阶段的课外阅读反馈设计主要侧重于检测学生获取信息、理解要旨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逐渐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评价, 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同时, 通过词汇训练积累词汇, 丰富语言图式, 提高他们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设计阅读反馈应该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 1) 以写促读原则。读后反馈目的是检测学生对材料的表层和深层理解情况, 培养学生评价能力。反馈作业要体现学生对这些技巧和策略的掌握情况。 ( 2) 循序渐进原则。根据学生水平发展的不同阶段和阅读内容的特点, 设置不同反馈作业,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学生先填写信息表; 接着, 记录故事的梗概和自己的想法, 练习词汇英英转换练习; 最后, 让学生写小说的概要。反馈任务由易到难, 层层深入, 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二、课外阅读反馈实践

在对高中起始阶段的高一学生实施课外阅读时, 使用“信息表、活动卡、问答题、词汇训练、小说概要”等五种反馈形式, 教学效果较为显著。

1. 填写信息表格

在布置学生读《绿野仙踪》时, 要求学生体会小说三要素的具体内涵, 读后填写表格。表格内容主要有“5W+ 1H”:

Who: Identify the characters in the reading and make a list of them.

What: Identify the events or actions and make a list of them.

Where: Identify all the places in the reading and make a list of them.

When: Identify all the time factors in the reading and make a list of them

Why: Identify causes for events of actions and make a list of them.

How: Identify the way events took place and make a list of them.

表格中5W和1H是指: ( 1) Who were main people in the book? ( 2) What was the problem in the story? ( 3) Where did all the things take place? ( 4 ) When did they happen? ( 5) Why did so many things happen? ( 6) How did they solve the problem?

问题围绕故事的人物、冲突、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途径等展开, 涵盖了小说的基本要素。表格的答案栏内有提示, 使任务直观, 学生能够轻松完成。通过填表, 学生内化了体裁知识, 丰富了形式图式。

2. 阅读活动卡

笔者借鉴孙吉发 ( 2008) 的研究[3], 设计了阅读活动卡, 用于训练学生的概括和评价能力。

阅读活动卡主要在学生读故事的时候运用。学生每天读两个故事, 然后, 在表格前三行填入阅读情况, “阅读感想”部分要求选择其中的一个故事来写。教师将反馈作业中的问题归类分析, 利用每天英语课上的时间反馈给学生。

学生记录下自己的速度, 在阅读小组内相互比较, 看谁读得快, 这样无形中迫使他们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加快阅读的速度。以前有声读、回读、译读习惯的学生, 现在为了与同学比速度, 不良习惯的使用频率明显降低。显然, 速度要求有利于他们纠正坏习贯。阅读活动卡的精彩语句部分要求学生记下富有哲理的话或者是日常生活中的交际语。每读一个故事, 总有那么几句值得写下, 周末回顾复习, 学生觉得乐在其中。

写阅读感想时, 要求学生先概括故事, 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也可以把阅读困难写进去。

为了让学生少走弯路, 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 要求学生在写概要时, 不忘5W和1H, 把握故事gist。发表看法时, 先评价故事是否幽默, 揭示其内涵, 把故事的内容与实际生活或者其他故事联系起来思考, 提供自己的价值判断。

另外, 针对学生表达中的普遍问题, 还可以提供语言范式, 帮助学生写作。这样, 在反复训练中, 学生对故事的理解逐渐从表层过渡到深层, 还能由内及外、由他及我地进行评判, 开始反思自己的阅读, 慢慢掌握高层次阅读策略。

3. 回答设问

鉴于部分学生在刚开始读故事时理解幽默有困难, 可以就每个故事设计一个问题, 暗示一种思维的方向, 希望学生通过回答问题, 领会故事的精神实质。

例如, 在阅读幽默故事An Army of Animals时, 设计了问题“What character traits helped O'Higgins become the first president of Chile?”。一看到这个问题, 学生马上联想到O'Higgins拥有的ambition, cleverness, bravery, leadership等品质, 这个好笑的故事原来向读者展示如此优秀、值得尊敬的一个勇士。

4. 词汇转换练习

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及灵活运用语言的技巧是阅读时深入理解的前提。学生除了应具备一定量的词汇外, 还应该掌握一些词汇知识, 包括一词多义、一词多类、同形异义、词组、习语、词根、词缀等构词法知识。材料中有大量的高频词汇 ( 一部分为生词) 出现, 机械记忆相当枯燥, 因此, 可以选取以下几类词汇转换练习, 巩固词汇, 训练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以下是所选三类练习 ( 答案在所读的故事中找) :

练习1: 释义。向学生提供词义解释, 要求在故事里找符合这一解释的词汇, 引导他们用英语去理解词汇的含义, 而不是简单、机械地熟记中文意思。

练习2: 找反义词。要求学生在故事中找反义词, 不但引导学生用英语去思考词义, 同时迫使他们思考其相反的意思, 扩大他们的词汇知识。

练习3: 词性转换。对故事中常用词进行有意义的转换, 教学生如何使用不同词类, 提高他们语言运用的正确性。

一般要求学生读故事后立即完成练习, 第二天教师与学生对答案。训练巩固了学生词类意识、构词和猜词技巧, 增强了他们的语感。

5. 写小说概要

经过前期的训练, 学生在读《欧·亨利短篇故事集》时, 已经具备了比较好的语言适应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视角。可以布置以下阅读任务:

Please read the four stories in the book ‘O. Henry's Short Stories’. Try to use ‘words in context’to discover the meaning of any new words in the story. Concentrate on the story ‘The Last Leaf’and provide a short summary on the theme of the story, characters, setting and the plot. Word count:Minimum 75 words. Maximum 100 words.

这份反馈作业要求: 学生练习上下文中猜词; 读时抓住小说的三要素去理解, 深入思考主题, 用最多不超过100 词归纳出来。

从学生作业中可以看到, 他们了解小说的三要素 ( character ( s) , setting, plot) 对于人物和情节把握得比较好。关于setting都有所疏漏, 有些学生提到时间, 但没有交代地点, 另有学生只注意地点忘了交代时间。很多人未提到doctor这个角色, 他虽然在文中连个名字都没有, 但起了一定的作用。这是个普遍问题。不管学生之间写作水平差异有多大, 但把握主题都很到位, 说明学生已读懂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刻含义。

结束语

“填写信息表格、阅读活动卡、回答设问、英英词汇转换练习和写小说概要”五种反馈活动形式既关注了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 又重视了他们阅读技能的训练。在活动实施中, 反馈的难度随着阅读的深入在不断加大, 而教师却在逐渐放松控制, 学生逐步形成独立、跨文化思维能力, 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兴趣。最初学生通过填表反馈小说要素内容; 接着写幽默故事的读后感想, 练习“概括和发表观点”; 最终写小说的概要, 归纳三要素, 并且挖掘主题。对学生写作要求的升级显然会迫使他们加深阅读理解的层面。学生从表层理解深入到概括、推断和评价, 提高了阅读的质量。而且, 他们从只会读不会写到写出美文, 并养成读后反馈的好习惯, 是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版)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18—19.

[2]陈琳, 程晓堂, 高洪德, 等.英语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64.

课外阅读反馈表 篇3

长久以来,我国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多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不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这是我国传统教育的精华。《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学校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让学生遨游书海,与大师为友,与知识为友,与真理为友,用最静心的阅读,来充实心灵,陶冶情操,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对小学生来说,多读一些课外书,不仅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写作能力,还可以丰富他们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因此,教师应该把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学生会对哪些课外书感兴趣呢?怎样指导学生选择课外书呢?如何点燃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呢?

一、营造阅读氛围,培养阅读习惯

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已成为我们适应新课程实施、探索学校发展的有效途径。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比较广泛,好奇心比较强,只要对这件事情感兴趣,他们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这件事。要想让他们多读课外书,就应该先让他们对课外书感兴趣。从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营造校园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不断的阅读,使心灵充实、思想深刻,并修身养性,熏陶气质;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爱好读书应该是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习惯。读教育名著,与大师对话,和名校交流,拜专家为师,以学者为友,学大师们的理论精髓和实践经验,但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不迷信权威的创新精神,学习他们不懈追求探索的人生境界和献身事业的人格力量。把学习内容转化积淀为自己的综合素养和创造能力,才能提升自己和事业的境界。

作为教师,我们要尽可能多地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从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打造“书香校园”“ 书香班级”,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相信,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定能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我提倡“师生共读”,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读书也是最好的备课,也是真正的备课。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匆匆》一课前,我先给学生介绍一些朱自清的文章,将学生分成几组,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阅读,他们有的去图书馆借,有的去书店买,还有的在网上阅读,然后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汇报,有的学生找到的资料,我也很生疏,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了解。等到真正学习《匆匆》这篇课文时,学生们理解得很快,对于文章所蕴含的内容,也理解的很透彻。

二、利用阅读资源,培养阅读习惯

一名语文教师应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与整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方法的指导、课外阅读的评价、合理安排课外阅读的时间等方面的研究,积极倡导课外阅读理念,开辟课外阅读的阵地,逐步探索适合我校学生发展的课外阅读操作模式,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着力构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自主性,促进教师教学思想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阅读方法,拓宽阅读渠道。如在教学《触摸春天》一课时,当学生还在为盲童安静能够在花丛中穿梭、能够捕捉蝴蝶感到惊讶、佩服的时候,我便出示了海伦·凯勒的图像,向学生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同时推荐了她的一本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此时能够从大多数的学生的眼中看出来他们急切地想读这本书,因为他们从我的介绍中知道了海伦·凯勒是残疾人,他们从心里想知道海伦凯勒利用这三天能够做什么。课下,学生讨论的话题就是如何能找到、买到、读到那本书,我们班利用两周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学生讨论的最多的也是这本书中的内容,我的目的也达到了。

三、教师推荐课外读物,培养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不仅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容量,丰富人生阅历,更是积累文学知识、提升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就小学阶段而言,阅读是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都要经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掌握和积累语文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

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往往被忽视,教师们只重视字词的教学,让学生反复抄写字词,背词义,考试的时候成绩就不会太低;只注重课本内的文章,在教学时的确是通过阅读来理解课文内容,但仅仅是理解此篇课文而已。并没有教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运用,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别提读书了,更不要提读课外书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利用适当的机会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在教学《嫦娥奔月》以后,我要求学生先去收集古代的神话故事,再到课堂上讲给同学听,如果哪位同学讲的故事跟老师找到的视频是一致的,在他讲故事的时候,我就会放着视频,跟他一起合作。这样一来,他们阅读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第二天,同学们找到了许多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开天辟地》等等,有的学生还把书拿到了学校跟同学互换着看。当然,我也费了很大功夫,找到了很多视频,跟同学们一起合作,带着他们又学到了很多。这样有目的的进行课外阅读,既能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能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质量。以后我再安排类似的任务时学生们的积极性都很高。

四、通过成果展示,培养阅读习惯

通过阅读,能够让学生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但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阅读量远远无法满足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我便利用小学生课余时间充沛的优势,指导学生进行适量的、合适的文学作品阅读,然后写一写自己的读书感悟、读后感,先在班上互相传着看一看,再进行评论,把评论较好的文章报送到学校的广播室。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既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课外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从而使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外阅读的行列中来。

总之,小学阶段恰好是形成阅读习惯的重要阶段,只有从小点燃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才会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课外阅读反馈表 篇4

内容提要:

阅读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教材、扩大知识领域的要想使学生获取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知识和信息发展思维、培养创造力,就应该加强阅读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将遇良才能力的提高涉及到很多方面,因此,教师在进行具体操作时要考虑全面,处理好阅读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多读书;其次应加强对学生思想品质的教育,让他们多读书;第三,还应定好师生位置,采用科学的阅读方法;第四,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循序渐进,多角度、全方位进行训练,最终达到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中文是李白、苏东坡使用过的文字,她神奇灵异,由她所组合成的一篇篇文章也内涵丰富、充满哲理。对这些文字进行阅读是很有必要的。另外,人类传递文化知识的载体虽然经历了几次变化,从语言到文字,近年来又发明了电波、光波和声波等语言媒体,但是保存和传递文化知识的最主要手段仍然是文字信息的集合体——书籍。现行阅读资料内容丰富,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种知识。大量的文学名著有“生活教科书”之称,具有巨大的认识价值。因此,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加强阅读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是提高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的基础被誉为“智慧之源”。阅读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教材、扩大知识领域的基础在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能发展智力、提高人文素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科技发达、信息频传的二十一世纪,学生更要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以便及时获得较多的新信息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但是由于阅读内容的丰富性、学生阅读基础的不均衡性,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操作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绝非一日之功。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认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例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最显著的功能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将学生引上那条追求智慧的道路。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在班上朗读优秀的文学作品

这可以先指导朗读优秀的同学朗读,然后让他们在班上大声读给全班同学听。作品可选用故事情节比较曲折、思想内容比较深刻、语言比较优美的小说、散文,篇幅可选用较短小的。例如鲁迅的《呐喊》、冰心的《寄小读者》、朱自清的《绿》、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等。让学生初步领略到名家名篇的风格特色、思想内涵,以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2、组织学生看电视小说、散文

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人看了有如闻其声、身临其境之感,一篇好的文学作品使人看了有如闻其声、身临其境之感,一篇好的电视文学作品可以真正使人闻其声、见其人、临其境。它将文字的美和声画的美结合起来,使原作更丰满立体、真挚感人。因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组织学生多听、多看电视小说、散文。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原本文字就美仑美奂,若再配上画面,那么在淡淡月色下那亭亭的荷花、田田的荷叶就更容易使学生领略到当时的意境了。而对这优美画面的欣赏也会促使他们对原作的研读。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采用不定时组织学生看电视文学作品来进行。

3、利用黑板报和墙报辑录名言名句

如果说上面的方法比较适用于阅读基础较好的学生的话,那么这种方法则较适合阅读能力不太强的学生,他们平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对作文不大感兴趣,也难得引人注目。让这一部分学生每天辑录一条课内外的名言名句抄录在黑板报和墙报上,每天让他们读一遍给其他学生听,教师及时适当地对他们的摘抄、朗读能力表扬几句,通常会激起他们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而这种荣誉感和自豪感又促使他们每天乐此不疲地去阅读、摘录、朗诵,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二、陶冶情操,提高素质

任何作品都反映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都会对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学生的思想观念还不成熟,他们受书中思想的影响会更大。因此,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思想内容好的优秀作品,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质。例如,当校园流行言情小说和武侠小说时,我不失时机地指出:这些都是成年人的童话再将纪实报道中记叙的那些因沉湎于言情或武打小说中不能自拔造成遗憾甚至酿成悲剧的事例在班上朗读,有时也指导学生阅读课内外的经典著作和说理文章,例如《赵一曼女士》、《囚绿记》、《革命烈士诗抄》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道德观、幸福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等,尽可能地杜绝学生看不适合自己年龄层次及身份的书。

三、定好位置,指导方法

一般来说,阅读教学系统必须具备这样几个要素:阅读教学目标、阅读材料、阅读方法、教读者、读者。其中“教读者”和“读者”是最为重要的两个要素。“教学方法”是联结“教读者”和“读者”的一个要素。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先处理好着几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在长期的实践中,我认为,要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主动需求,并成为衷心喜欢的活动,必须定好师生的位置。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自读的技术,形成自读的能力,这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终身受用的“常规武器”,是阅读教学价值之所在。这就决定了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是“学习辅导者”、“助手”这一地位,其职责是为学生创设阅读情境,营造学习氛围,示范阅读方法,组织他们顺利阅读。要始终把学生当作课堂的真正主人,是一切学习活动包括阅读学习的主体,而不应该摆出师道尊严的架势、高高在上地当指挥和导演,学生也就不用再急急忙忙疲于应付或消极被动地接受了。有时,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随心所欲、不为读什么而读。

但是这不等于说教师在阅读中袖手旁观、无事可干。而是说,既然学生是阅读的真正主人,教师是阅读的辅导者、助手,那么教师的活动就必须服从于学生的阅读学习,一切从他们的需要出发,扶持帮助他们顺利完成阅读任务。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应及时启发、指导或协助他们解决难题。也就是说,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在阅读目标、阅读方法等方面作一些必要的提示,然后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读,让他们自己去感知、领悟、联想、想象,让他们融进作品之中,陶醉其间,从而深切地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例如,我在布置学生读名著《水浒传》时,只是指导学生注意几个著名好汉的人物形象,例如鲁达、武松、李逵、林冲、卢俊义等,归纳他们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是如何采用不同的描写手法来刻画不同的人物形象的。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讨论中明白虽然鲁达、武松、李逵都是下层人士中的粗人,但性格都并不雷同,而是各自具有独特的个性:李逵是造反精神最为彻底的一个,武松是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鲁达是一个疾恶如仇、专打抱不平的人物。林冲、卢俊义都是中上层的正义之士,他们的经历也是同中有异,但他们最终都和李逵等人一样被逼上梁山,可见当时政治的腐败社会的黑暗。

当然,阅读不是一个被动机械的吸收文章的过程,也就是说,阅读决不仅仅是“读”,还应该是一种表达。可以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我在阅读教学中,不是让学生机械、刻板地照本宣科,而是主动积极地挖掘,动用自身的经验、阅历加入到阅读过程中去,尝试着用属于自己的语言来评说作品,一边读,一边尝试着说。例如我在指导学生阅读《警察与赞美诗》时,就让他们讨论:假设那天晚上苏比未被警察抓住,他会怎么样?有的学生说:“他去赶车,但是车子被有钱人撞坏了无人赔偿,车主又逼他还钱,他没钱最终入狱。”有的学生说:“他一连几天找不到事做,最终还是选择了违法入狱过冬”……真是众说纷纭。但只要他们答得合情合理,都予以肯定和鼓励。学生也在这读说中把握住了主要内容。

有时,也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尝试着写,尝试着画,甚至尝试着演。比如读《荷塘月色》一文,既可让学生根据对文章的理解画一幅画,也可让学生模仿写一段类似的文字或读后感,表现自己的风格和才华,发挥他们的创作和想象能力,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至于演,则更能使学生在阅读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拓宽视野,领略文章的内容和风格。

四、循序渐进,综合训练

值得注意的是,对学生各阶段的阅读要求不一样,对他们的培养也应该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刚开始教师要尽可能地提供材料与时间,由浅入深地对学生加强教育。训练到一定阶段后,可将听、说、读、写四个环节结合在一起。大致上分为:听是学生朗读优秀作品,说是概括作品或谈感想,读可让学生根据提示和要求课后阅读,写是让学生作摘录、写随笔或读后感。也可通过各种不定时的竞赛活动促使学生多读多写。

探索课外阅读之路 篇5

神木职教中心 王金伟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有这样一句名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大。”可见,课外阅读对于人的影响、对人心灵的塑造是如此的深刻。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通过阅读和欣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因此,引导学生沉潜于生生不息的文化长河中,让其思索玩味,感悟探究,从而丰厚文化底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成学生完整性人格的建构,才能达成语文教育所追求的“立人”目标。因此,我们要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举办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得法于课内,收益于课外”。如何多渠道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宽松、自主、愉悦的大阅读环境中,有目的地学习、汲取,从而不断提高阅读能力,提高整体语文素养,已成为广大教师不断探索和追求的一个教学目标。在近几年的工作中笔者是这样做的:

一、制订计划,明确方向。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每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其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的确,当读书成为一种需要、一种乐趣的同时,他们所感悟的是人生的真善美,知识的深奥美,以及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个性发展、放飞理想的不竭动力。办一个真正读书的班级,让每一个学生都做一个真正的“读者”。

是我梦寐以求的教育理想。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多读书、读好书,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首先要制订周详而切实的计划。所以,每个新学期伊始,我就根据本册语文教材的“目录”,确定配合讲读教学的课外阅读的大致内容,再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制订好本学期学生课外阅读的计划。它包括阅读的内容、目标、要求、统计评比等。这样,就可以有步骤、有计划地适时指导相关的课外阅读。同时,还要加强这方面的组织管理,包括学生阅读量的统计、阅读笔记的抽阅或展览评比,以及以读促写的作文竞赛等等。这才能保证学生课文阅读的有效进行。

二、让班级飘逸书香

1、书香教室巧布置。

开学初班级都要进行美化教室,利用这个机会,我到图书馆转了转,买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张贴在班级的墙上;又发动学生回家找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然后读一读,写一写,选择其中的一条作为自己读书的座右铭,如:“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之乐自无穷;“读万卷书,行万里”;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读书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等,通过巧布班级环境,学生受到了感染,受到了熏陶,就会爱上读书的。

2、建立班级图书角。引导学生将家中的优秀图书带到班级中,成立班级图书角,专门配备1-2名学生作为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

班级图书的借阅、登记、归还等工作。并定期向学校图书室借书。鼓励学生节省零花钱,用来购置优秀书籍。

3、开设读书论坛。利用班会课、学校的读书活动日,开设读书论坛,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读书心得,交流阅读的收获。;引导学生发起一场“阅读与学习之间的关系”的大讨论,使学生在坦诚的对话中,走进彼此的精神世界,在阅读的话题中找到共鸣。这样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进一步得到了提高,班级的氛围愈加和谐。

4、努力挖掘读书时间

要切实把学生的读书活动落到实处,必须在每天的时间表里为学生的阅读安排时间,并把阅读课安排在课表里。我的具体做法是: ①每两周从语文课里抽出一节安排为阅读指导课,由教师对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阅读方法指导,或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或向学生推荐阅读材料,或师生交流读书心得等;

②每天早晨学生早到半小时为学生自主阅读时间,由学生自主选择课外读物。

③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布置睡前半小时阅读。

④充分利用节假日,布置读书任务,读物可以自主选择。读完一本好书,可以自制好书推荐卡,也可以写读后感,收假后,班内进行交流、评比。然后选举出“书香学生”在班内开学时进行奖励,以此来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三、授之以渔

1、推荐好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要给广大学生确定积极向上、健康丰富的内容。可根据新课标必修教材中的名著导读给学生推荐好书;利用学校现有的图书量,亲自为学生挑选课外书籍。有中外名著、名人传记、畅销小说(韩寒、郭敬明的小说)、散文(余秋雨、郁达夫)等。

2、布置任务。阅读既是一个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观照过程,即通过阅读来反刍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这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从来不读书的人是一个修养良好、内心丰富的人。所以我在要求每个学生一学期最少阅读一部课外书的同时也要求学生随时写下心得体会:或是人物评价、思想领悟,或是语言分析、人生感悟等,内容不限,字数不限。要学会尊重、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要对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恰当的评价。

3、正确指导。由于许多名著,尤其是外国名著,内涵丰富,其写作背景或事件的发生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要想理解其深刻的主题,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对于中学生来讲,难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兴趣;退一步讲,即使勉强阅读,也只能浅尝辄止,仅仅停留在作品表面的遣词造句上,难以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其思想和艺术价值。为此我们做了一些尝试:

首先,教会学生“会读”。中学生爱读书的人越来越多,但真正会阅读的人并不多。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是许多

学生不懈追求和无比向往的,但许多人只会翻书而不能“破”书。因为,课外阅读有其自身的特点——重在求量,目标多为一般性地了解,就象蜜蜂酿蜜一样,行万里路,采万朵花。所以,学生要学会读,要运用默读、略读和速读的方法。这样才能徜徉于浩如烟海的书中,撷取朵朵浪花;才能跋涉在无限风光的书山上,探寻条条路径。当然,有时候也需诵读、精读和略读,也需聚精会神、一丝不苟地读几遍,甚至几十遍,才能获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其次,教育学生“善思”。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看来,思考是科学的核心,思考的过程就是对所学知识吸收、消化、升华的过程。因此,我注意了培养学生善思的阅读习惯。一是有选择有目的地去阅读,二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鉴别,三是历史的唯物的辨证的筛选。这样就不致于“学而不思则罔”。

再次,教会生“勤记”。一方面是勤记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阅读笔记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多样化。学生可以对所读的篇章圈点批注、提要钩玄,可以摘抄名言佳句,可以写出读后感受、书评等。以此来积累自己素材的宝库,构筑自己知识的殿堂。另一方面要勤识记,对所摘要的知识经常感知、理解,以期积累运用。

最后,“教会学生善用”。课外阅读使学生开拓了视野,巩固了知识,陶冶了思想,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范例。一篇文质兼美的阅读材料是学习写作等运用语言练习的范型,对写作和其它语言运用活动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启发作用。因此,就鼓励、引导学生善于把

阅读中所汲取的思想、文化、知识和写作方法,自觉地运用到写作和说话中去,将阅读、作文和发现美结合起来,达到共赢。

四、师生共读形成传统。

我校每年都要举行教师读书沙龙活动。号召教师与教育名著对话,与教育名师对话,与课堂教学对话。勤读书,爱读书,读好书,用书荡涤心灵,用书丰富人生,让书成为人的宝贵财富,让书成为自己的最知心朋友。在此基础上,首先是当好学生的“陪读员”。当“陪读员”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方法,端正读书目的;其次是当好学生课外阅读的“导航员”。让学生“能进能出”,不仅把学生带进课外图书浩瀚海洋中,而且不至于沉迷于课外书中,而影响正常学习,因此,必须解决读什么书的问题。

五、多元化评价,为课外阅读保鲜。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不仅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来培养,而且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赖于阅读教学来奠定基础。而有效的评价,能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课外阅读评价是促进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保障。经过几年的实践与研究,我摸索出了行之有效的多元化评价方法,即动态观察评价、课外阅读考级评价、档案记录评价、家校合作评价、活动展示评价。在实践过程中我通过评价让学生找到努力的方向、前进的动力及自信心,让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

《中国教育报》记者李建平说:“我们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不仅应当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文字语言的能力,还应当通过广泛的阅

12个课外阅读 篇6

妈妈很善良,而我的姐姐西尔维亚也像她一样有一颗高尚博大的心。昨天晚上,我正在抄写《每月故事》“千里寻母”的一部分(因为这篇故事太长了,所以老师布置同学每人抄写一部分),这时西尔维亚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她压低了声音,急切地对我说:

“跟我一起去见妈妈。今天上午我听到她在跟爸爸说话,似乎是爸爸有什么事很不顺利,他很伤心,妈妈一直在安慰她。我们现在有困难了——你明白吗?我们没钱了。爸爸说必须做出点牺牲才行。所以我们两个也必须做出点牺牲才行,对吗?你现在明白了?准备好了吗?我想去跟妈妈谈一谈,你保证你会照我说的去做吗?”

说着,她拉着我的手一起去见妈妈。妈妈正在缝东西,她一边缝一边在思考着什么。我坐在沙发的一头,西尔维亚坐在另一头,她一坐下就说:“妈妈,我们两个都有话要跟您说。”妈妈吃惊地看着我们,西尔维亚继续说道:“爸爸没钱了,是吗?”“你在说些什么?”妈妈满脸通红地回答,“没钱了!你们怎么知道的?是谁告诉你们的?”“我知道!”西尔维亚坚决地说,“听我说,妈妈,我两个也必须做出点牺牲。你答应过在五月底给我买把扇子的,恩里科也也眼巴巴地盼着他的颜料盒的,可现在我们什么也不想要了,我们不想多花一分钱,没有这些东西,我们会一样很高兴的。”妈妈想说些什么,可西尔维亚抢着说;“不,就这样了。我们已经决定了。而且,我们也不要再吃水果了,等爸爸有了钱再说吧。有汤喝就行,早上有面包吃就足够了。这样我们就可以在伙食上省一点儿钱,我们已经花费了很多了。我们不会有一句怨言的。是吗?恩里科?”

我回答说是的。“不会有一句怨言的。”西尔维亚用一只手捂住了妈妈的嘴,继续说:“如果在买衣服或其他方面还需要我们做出牺牲的话,我们都会很高兴地接受的。我们甚至可以卖掉自己的礼物。我会做任何您要我做的事情。我已经准备好了!准备好了!”她伸出双臂搂住妈妈的脖子,大声说道:“只要能见到你们像从前那样开心,我们什么都会做的!”

啊!我从没见过妈妈这么快活过,她亲吻着我们的额头,流着泪微笑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过了好一会儿,她才对西尔维亚说她理解错了,事情并不是她所想象的那样,家里并不缺钱。他还一再称赞我们的好意,整个晚上她都那么开心。爸爸回来以后,妈妈把这件事告诉了他,他什么也没说。

今天早上我们吃早餐时,我眼睛一亮,很多复杂的感触油然而生,是说不出的欢喜和忧伤,因为我的餐巾下面,藏着颜料盒;姐姐的餐巾下面,藏着扇子。

1、请你用两三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这篇文章在表达上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3、按场景的不同将文章分为两部分,用双竖线标出。

4、你想对文中的两个小主人公说些什么?

(二)勇气和智慧

太郎是个小学生,他在起劲地练习绕口令“生麦、生米、生鸡蛋”,没多久,他就说得十分流利了。

太郎得意地说给父亲听并且说:“爸爸,这样难说的话,我也能说得很流利啦!” 父亲说:"爸爸还知道更难说的话。“ ”是什么样的话呀?“ ”最难的话是“是”和“不”。“ ”是、不,是、不,这不是马上就能说出来,一点也不难说呀?“太郎不理解地问,父亲没有回答。

可是,第二天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太郎和同学们在放学回家的途中,同学们建议太郎抄近路回家。他们因此必须经过一条很深的小河,上面架有一座年久失修的独木桥。因为这桥很危险,父亲以前就严禁太郎从桥上过。可是,这回太郎不好意思拒绝同学们的建议。当他硬着头皮通过那座桥的时候,忽然间,桥从中间断裂了,太郎掉进了小河里,幸好没事,只是变成了”落汤鸡“。

当天晚上,父亲严厉地责备他说:”平日里再三对你讲过,可是你还是从那座独木桥上过了!“

太郎无法回答,犹豫了一会儿,摸摸脑袋说:”因为同学们一再建议,所以就„„“

”为什么当时不干脆拒绝呢?“ ”开始拒绝了,可他们说我是胆小鬼,笑话我。于是,我就憋着一股气就一个先过了。“ ”你果然是个胆小鬼。对爸爸说的话不能回答“是”,对同学们的建议不能拒绝说“不”。要回答“是”和坚定地回答“不”,这是需要真正的勇气和智慧的。怎么样?这回你该明白“是”、“不”最难说的道理了吧?“ 虽然两者都是难说的,但”生麦、生米、生鸡蛋“和”是、不“难说的含义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只要口齿灵巧,就能说得很流利;后者却需要自己的判断和决心,有时还得考验对方的感情,那就更不容易了。

不好意思向对方讲清自己所想而做了违心的答复,这是常有的事。其实,不论对方和自己是什么关系,也不论面对的是结帮成伙的多数人,只要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就要明确地发表意见。顾虑别人会不会把自己看扁,担心他们会不会憎恨自己,以及害怕自己处于众人的对立面或者害羞,这些都是不对的。要有敢于说是就是、非就是非的勇气。

因为语言的表达不仅仅是发音、语调技术问题,还需要人们的正确判断、渊博知识,更要有真正的勇气,这才能表现出它的力量。

1、按照“事情”和“收获”把文章分为两个部分(或者是按“实”和“虚”写),在文中用“//”标出。

2、再把“事情”那一部分用“/”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为4段,并用简短的几个字概括要点。

3、请你用两三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4、“太郎无法回答,犹豫了一会儿,摸摸脑袋说:‘因为同学们一再建议,所以就„„’

”一句中的太郎可能会想些什么,结合文章内容推想。

(三)捐款(或是抬起头来做人)

那一年,那个小男孩,不过八九岁。一天,他拿着一张筹款卡回家,很认真地对妈妈说:“学校要筹款,每个学生都要叫人捐钱。”

对小孩子来说,直接想到的“人”,就是自己的家长。小男孩的妈妈取出5块钱,交给他,然后在筹款卡上签名。小男孩静静地看着妈妈签名,想说什么,却没开口。妈妈注意到了,问他:“怎么啦?” 小男孩低着头说:“昨天,同学们交筹款卡时,捐的都是100块、50块。” 小男孩就读的是当地著名的“贵族学校”,校门外,每天都有小轿车等候放学的学生。小男孩的班级是排在全年级最前面的。班上的同学,不是家里捐献较多,就是成绩较好。当然,小男孩不属于前者。

那一天,小男孩说,不是想和同学比多,也不是自卑。他一向都认真对待老师交代的功课,这一次,也想把自己的“功课”做好。况且,学校还举行班级筹款比赛,他的班已领先了,他不想拖累整班。

妈妈把小男孩的头托起来说:“不要低头,要知道,你同学的家庭背景,非富则贵。我们必须量力而为,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你是学生,只要以自己的品学,尽力为校争光,就是对学校最好的贡献了。”

第二天,小男孩抬起头,从座位走出去,把筹款卡交给老师。当老师在班上宣读每位同学的筹款成绩时,小男孩还是抬起头来。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富贾豪绅的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

妈妈说的那—番话,深深地刻在小男孩心里。那是生平第一次,他面临由金钱来估量人的“成绩”的无言教育。非常幸运,就在这第一次,他学习到“捐”的意义,以及别人所不能“捐”到的、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

1、用“//”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把本文分为三部分。

2、按分好的段落给文章概括要点(小标题)。

()

()

()

3、请你用两三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3、假如你是文中的小男孩,你会同意妈妈说的话吗?你是怎么想的,你打算怎么做?

(四)一分钟

著名教育家班杰明曾经接到一个青年的求教电话,并与那个向往成功、渴望指点的青年人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和地点。

待那个青年人如约而至,班杰明的房门大敞开着,眼前的景象却令青年人颇感意外—-班杰明的房间里乱七八糟、狼藉一片。

没等青年人开口,班杰明就招呼道:“你看我这房间,太不整洁了,请你在门外等候一分钟,我收拾一下,你再进来吧。”他一边说着一边轻轻地关上了房门。

不到一分钟的时间,班杰明又打开了房门,并热情地把青年人让进客厅。这时,青年人的眼前展现出另一番景象—–房间内的一切已变得井然有序,而且有两杯刚倒好的红酒,在淡淡的香水气息里还漾着微波。

可是,没等青年人把满腹的有关人生和事业的疑难问题向班杰明讲出来,班杰明就非常客气地说道:“干杯,你可以走了。”青年人手持酒杯一下子愣住了,既尴尬又非常遗憾地 说:“可是,我„„我还没向您请教呢„„”

“这些„„难道还不够 吗?”班杰明一边微微笑着一边扫视着自己的房间,轻言细语地说:“你进来又有一分钟了。”

“一分钟„„一分钟„„”青年人若有所思地说:“我看懂了,您让我明白了一分钟的时间可以做许多事情,可以改变许多事情的深刻道理。

班杰明舒心地笑了。青年人把杯里的红酒一饮而尽,向班杰明连连道谢后,开心地走了。其实,只要把握好生命的每一分钟,也就把握了理想的人生。

1、用“//”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把本文分为三部分。

2、按分好的段落给文章概括要点(小标题)。

()

()

()

3、请你用两三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4、联系你自身的实际,写出你读后最想说的话。

(五)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到:“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支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1、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在文中用双竖线标出。

2、用“六要素”法总结文章主要内容。

3、摘录与文中画线的句子相照应的句子,认真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与作用,并写出。

5、文中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为什么。

(六)我的傻瓜妈妈

一个偶然的机会,听朋友说,台北国小一至六年级的学生每人写了篇题为《母亲》的作文,第二天在学校礼堂举行获奖作文朗读会,出于好奇,我去作了采访。

刚开始的时候,总是听到孩子们朗诵“我的妈妈是天下最伟大、最好的妈妈”,千篇一律的内容真使人想打瞌睡。我心中盘算,再听几位小朋友朗读,就先行离去。不料,下一位上台的女孩开口的头一句话,便使我大吃一惊。

她首先以清脆悦耳的声音高声地念出作文题目,并作自我介绍--《我的妈妈是傻瓜》(爆笑)。

我的妈妈是真正的傻瓜,她经常做错事,妈妈经常同时洗衣服和烧饭,有好几次,妈妈做菜做到一半又去晒衣服,结果锅里的汤汁都溢了出来,她为了把火关掉,一紧张,就把还没有挂上竹竿的衣服全丢在地上。结果衣服弄脏了,锅子也被她弄翻了,两边都是一塌糊涂。

这时我的傻瓜妈妈就会以滑稽的表情,红着脸向我爸爸道歉:“我真差劲,对不起呀,下次我会注意啊!”而爸爸就会笑着回答说:“你真蠢。”不过我认为说这话的爸爸也一样是傻瓜爸爸(大笑)。有一天早上,大家正在吃早饭的时候,爸爸突然慌慌张张地从房间里奔出来,他一边穿上衣、打领带,一边找公事包,找到以后说了声:“啊!糟啦,来不及了。”就奔出大门。

“放心,他一会儿就会回来。”妈妈倒是相当镇静。

果然不出所料,爸爸没多久就走回来,而且很不好意思地挠着头说:“你们看,我空忙了一场,竟然忘了今天是星期天呢!哈哈„„”这就是我说爸爸也是傻瓜的原因。由这种爸爸和妈妈所生下的我,当然不可能是聪明的,弟弟也一样是傻瓜,我家里每一个人都是傻瓜(笑)。可是我„„(全场突然安静下来)。

我非常喜欢我的傻瓜妈妈,我比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还要喜欢她(观众席中许多母亲不禁拿出手帕来擦眼泪)。

我长大以后,也要变成像傻瓜妈妈一样的女人,和像我的傻瓜爸爸一样的男人结婚、生小孩,然后抚养像我一样的傻瓜姊姊,和像弟弟一样的傻瓜弟弟,变成像我现在的家一样温暖又快乐的家庭。请傻瓜妈妈一定要保持健康等到那时候(大家纷纷流泪)。

等到这个小女孩朗诵结束以后,我才看清楚原来是一位身穿学生服、外罩红毛衣、扎着两条小辫子的女学生。她在泪水、笑容和鼓掌声中步下讲台,表情带着惊讶,然后跑向因高兴而流泪的“傻瓜妈妈”身边。

1、用“//”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把本文分为三部分。

2、按分好的段落给文章概括要点(小标题)。

()

()

()

3、请你用两三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4、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最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些什么?

(七)风雨中的菊花

午后的天灰蒙蒙的,没有一丝风。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就像一个人打喷嚏,可是又打不出来,憋得很难受。

多尔先生情绪很低落,他最烦在这样的天气出差。由于生计的关系,他要转车到休斯敦。

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循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抓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那个妇女牵着一天毛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考虑到甩不掉这个小乞丐,妇女转回身,怒喝一声:“滚!这么点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失望。

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多尔先生想。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还有一些大人专门指使一帮孩子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说不定这些人就是孩子的父母。如果孩子完不成定额,回去就要挨处罚。不管怎么说,孩子也怪可怜的。这个年龄本来应该上学,在课堂上学习,可是„„这个孩子的父母太狠心了,无论如何应该送他上学,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先生,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不管这个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他掏出一美元的硬币,递给他手里。

“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

树上的鸣蝉在聒噪,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笼。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他有几次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卖花姑娘认出了他,忙打招呼。

“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训练有素,礼貌而又有分寸。她不说“买什么”,以免强加于人。

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正是刚才的小乞丐。小乞丐很是认真地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小乞丐会买。

“一束万寿菊。”小乞丐竟然开口了。

“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

“不用,你可以写上‘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 “一共是二十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哗啦掏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可能就有多尔先生刚才给他的。他数出二十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下面有纸牌的花,转身离去。

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的,这是多尔先生没有想到的。

火车终于驶出了站台。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雨了,路上没有了行人,只剩下各式车辆。突然,他在风雨中发现了那个小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单薄。多尔看到他的前方是一块公墓,他手中的菊花迎着风雨怒放着。

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

1、用“//”按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或人物的出没地点变化,把本文分为四部分。

2、按分好的段落给文章概括要点(小标题)。

()-()-()-()

3、请你用两三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4、最后一句话的他会想什么?

答:小乞丐的心中竟然有如此神圣的天空,令人唏嘘不已。相形之下,我们呢?有几

个人知道自己母亲的生日?在风雨中举着万寿菊艰难前进的小乞丐,会让我们不少人为之汗

颜。

(八)-

(九)好话胜似良药

过去,有一个富翁住在仰光。他的脾气很坏。有一次他生了病,却不愿求医看病。

后来,他的朋友请来一个大夫给他看病。“哼,我才不吃他的药呢,”富翁说道,“大夫说话声太大啦。”

他的朋友又请了另外一个大夫给他看病。这个大夫说话温文尔雅,可是富翁却说:“不,我不要他看,他太寒酸了。”

他的朋友又请了第三个大夫为他治病。这个大夫衣冠楚楚,谈吐文雅。

“把酬金拿去,”富翁不满地说,“我不打算听你的忠告。你看病太马虎啦。” 富翁体温显著升高,病情恶化,就此卧床不起。他的朋友急得团团转,不知该如何是好。

一天,一个从曼德勒来的大夫到仰光度假。富翁的好友得知,一起前来拜访他。“请你救救我们的朋友,行吗?”他们恳切地说,“他的病很重,他的脾气很暴躁,又讳疾忌医。不过,也许由于你举止文雅,态度和蔼可亲,他会听从你的劝告的。”

年青的大夫穿上最好的衣服,来看富翁。

“亲爱的大伯,”他彬彬有礼地说,“您今天感觉好些了吗?我相信您很快会痊愈的。” 大夫吩咐仆人拿些冰块,将它敷在病人的额头上。富翁顿时感觉到舒服多了。

“您是否愿意让我开点药给您吃?”大夫问。富翁默默点头。

年青的大夫在药中掺了一点蜜水。富翁报以微笑,慢慢地吞服下去了。“呵,很甜。”他喝完药深深地吐了一口气,不一会儿,便安静地进入梦乡了。

富翁醒来后,感觉好多了,烧也退了。

其他的大夫问年青的大夫,他是怎样给这怪老头治好病的。

年青的大夫笑着说:“好话有时比药更有用处。

1、用“//”按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或人物的出没地点变化,把本文分为四部分。

2、补充完整这四段的小标题,注意划线词语对我们的启发。(1)患上重病---(2)()治疗----(3)()治疗---(4)治好疾病

3、请你用两三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4、年轻医生得知富翁情况后会怎么想?请发挥想象写下来。

5、文中最后一段,其他大夫都会怎么想,结合上下文进行推想,并写出来。

(十)送给爸爸的新年礼物

除夕之夜,麦克躺在床上,一缕月光透过小窗户射到他脸上。听着楼下父亲沉重的鼾声,他思传着:父亲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每天不辞辛劳地工作,他又多么地爱我。送件什么东西给父亲作为新年礼物呢?他已积攒了一点钱,够买一条花色领带。不过他知道父亲是不喜欢多花钱的。

为什么我不能给父亲一件特殊的礼物呢?啊,对了,我明天可以早点起来,在四点钟以前就溜进牲口棚,挤完牛奶。等到父亲去干活的时候,一切已干得井井有条。他能猜出是谁干的吗?

这样想着,麦克禁不住暗自笑了起来,这真是个好主意,不过决不能睡得太沉,免得错过了时间。

或许是第二十次醒来了,每一次他都划根火柴,看一眼那只古老的钟,一点半,二点,„„三点差一刻了,他激动地坐起来,套上衣服,摸索着溜下楼梯,悄悄地打开吱吱嘎嘎作响的木门。月光下,牲口棚里的奶牛瞪着眼奇怪地瞧着这个小主人,对它们来说,这个时间似乎也早了些。

他给每只奶牛捧了些干草,然后取出奶桶,蹲下身子挤奶,两股洁白、清香的牛奶倾注进奶桶,不一会儿两只大奶桶就装满了

刚溜回小阁楼就传来了父亲起床的声响,他赶紧脱掉衣服上床,用被子蒙上头,用手按着兴奋得怦怦乱跳的胸脯。

门开了,又关上了。他知道父亲出去了,他竖起耳朵听着,只需几分钟,父亲就该知道了。时间一分一秒地挪动着--十分钟,十五分钟„„他急切地期待着。终于,他又听到了父亲的脚步声。

”麦克,“父亲笑着,一种带着呜咽声的笑,”你想让我吃一惊,是吗?“父亲站在床前,拉掉了蒙在麦克头上的被子。

”这是我送给您的新年礼物,爸爸!"他张开双臂抱住爸爸,他觉得父亲的手臂也紧紧地搂着他。尽管屋里很黑,他们彼此都瞧不见对方的脸。

1、用“//”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把本文分为三部分。

2、按分好的段落给文章概括要点(小标题)。

()

()

()

3、请你用两三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十一)母爱永恒

青海省有一个沙漠地区特别缺水。据介绍,每人每天只有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3斤定额水量。3斤水,不光饮用、淘米、洗菜„„最后还要喂牲口。

牲口缺水不行,渴啊!终于有一天,一头一向被人们认为憨厚、忠诚的老牛渴极了,挣脱缰绳,强行闯入沙漠中一条运水车必经的公路。老牛以惊世骇俗的识别力,等了半天,....等来了运水的军车。老牛迅速顶上去,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但那些动物不像老牛这样倔强。部队有规定,运水车在中途不能出现“跑冒滴漏”,更不能随便给水。

这些规定,看似无情,实则不得已,这每一滴水都是一个人的“口粮”啊。沙漠中,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持续了好半天,最后甚至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有些性急的司机用汽油点火试图驱走老牛。可老牛没有动,泰山一样,不放松。直到牛的主人寻来。

牛主人愧疚极了,操起长鞭狠狠打在瘦弱的老牛身上,老牛被打得青筋直冒,可还是没有动,最后顺着鞭痕沥出的血迹染红了鞭子,染红了牛身,染红了黄沙,染红了夕阳。老牛的凄惨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那么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等车的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队规吧,我愿接受处分。”他拿出自己随身的水盆,从水车上放了3斤左右的水,放在老牛面前。

老牛没有喝面前以死抗争得到的水,面对夕阳,仰天长啸,似乎在呼唤。晚霞中,不远的沙滩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爱子的眼..睛,孩子也舔了舔母亲的眼睛,沉寂中的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天边燃起最后一抹余晖,母子俩没等主人吆喝,在人们的一片静寂无语中,踏上了回家的路。

这个世界,无论何时何地,母爱是永恒的。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把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思考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并写出这样表达的好处。

3.假如你是运水战士,你会甘受处分而给老牛半盆水吗?为什么?

4.文中哪句话最让你动情,请摘录下来,然后想一想这句话为什么会有如此动人的力量。

(十二)给予

保罗在圣诞节前夕收到了一辆新轿车,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圣诞节前夜,他从办公室里出来,看见一个小男孩正在看他的新车。小男孩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

保罗点点头说:“我哥哥送给我的圣诞礼物。”小男孩吃惊得瞪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天哪!我希望„„”他犹豫了一下。

保罗当然知道他希望什么,他会希望他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但是,那小男孩接下去说的话却让保罗十分惊讶:

“我希望,”小男孩接着说,“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保罗吃惊地看着这个小男孩,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你愿意坐我的车兜一圈吗?”

“当然,我非常愿意。”

车开了一段路,小男孩转过身来,眼里闪着亮光,说道:“先生,你能把车开到我家门口吗?”

保罗笑了,这回他知道这小男孩想干什么了,这个小男孩想在邻居面前炫耀一下,他是坐新轿车回家的。但是,这回保罗又错了。小男孩请求他:“你能把车停到那两个台阶跟前吗?”

车停后,小男孩顺着台阶跑进了屋。不一会儿,他背着个脚有残疾的小弟弟返回来了,他把小弟弟放在最下面的台阶上,然后指着车对他说:“弟弟,看那新车,是不是跟我刚才告诉你的一样?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你等着,有一天我也会送你一辆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一看圣诞节橱窗里那些好东西了!”

保罗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位小男孩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从那天起,保罗真正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

1、用“//”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把本文分段。

2、按分好的段落给文章概括要点(小标题)。

()

3、六要素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4、请你用两三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外阅读反馈表 篇7

一、激活阅读源头, 激发积极参与

农村学生对图书的接触较之城市学生差距巨大, 首先受学校办学条件限制, 农村学校所能提供的图书资源极其有限;其次受家庭影响, 农村的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家里很少有适合孩子的图书。 虽然很多家长期望孩子多读书, 但是不知道该给孩子看什么书, 也不知道怎么引导孩子看有益的书。 导致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资源匮乏, 阅读兴趣不足。 为此我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 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 逐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从而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

1.故事迁移。 教师可以从故事入手, 让学生从 “听故事”到“讲故事”, 进而到 “找故事”, 利用 “故事迁移”一步一步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促使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 每逢星期一的早读课, 就是我们班的“讲故事”时间, 当学生挺直身子, 竖起耳朵听教师讲故事, 听得咧开嘴巴, 两眼闪烁着兴奋的光, 教师的故事戛然而止, 扬了扬手中的书, 告诉学生故事是从这本书看来的, 如果谁能帮助老师把故事讲完, 这本书就借给他看。 教师把书借出去后, 等过了两三天, 就请那位借书的孩子在班级中续讲那个故事, 并及时给予肯定。 其他同学也想得到教师的表扬, 教师又拿出几本书借出去。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好的故事, 到课堂中与大家一起分享。 在这一时间段里, 每次早读课上的“讲故事”成了学生“最期盼的时间”, 学生大饱耳福, 充分展示自己的好书。 “讲故事”活动激发学生千方百计地搜寻自己喜欢的故事, 这些故事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 它让讲故事的孩子体会到被认同、被肯定的喜悦, 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热情, 使听故事的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的诱惑。

2.好书漂流。 农村学生的图书终究有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办好书漂流活动。 要求学生书非借不能读也, 学生对借来的书通常能一鼓作气看完, 教师还要给在班级中进行传阅的每本书中夹上阅读卡, 鼓励阅读这本书的学生在阅读卡上写好阅读时间, 叙述简短的阅读感受, 甚至可以提出读书时产生的疑问, 等等。 通过阅读交流, 激发学生更高的课外阅读热情, 学生看书也自然特别仔细认真。

3.逛逛书店。 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 一个人能买的书很有限, 一个班能买的书虽然多些, 毕竟还很有限。 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逛书店看书。 教师要经常在班级里发布新书简介, 有时还略带遗憾地感叹:“这本书连我自己也没读过呢, 某某书店就有。 ”这样就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就会自主地寻找书籍阅读, 阅读之后, 学生可能会得意地炫耀, 到后来, 学生就会经常回来跟教师汇报:“某某书店又有新书了, 这些新书叙述了什么内容, 老师看过了没? ”这样, 学生渐渐地由不进书店到爱进书店。 这样先是教师进书店, 到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使学生自主地进书店, 逐步养成爱看书的习惯。

二、拓展书籍推荐, 提高阅读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 看书“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 采过许多花, 这才能酿出蜜来, 倘若叮在一处, 所得就非常有限了, 枯燥了”。 “专看文学书, 也不好的, 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 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 自己做文章来也糊涂”。 因此, 当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日渐浓厚时, 教师就可以拓展阅读的广度, 引导学生博览群书。

小学生总是具有超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教师根据学生身心特点把“讲故事”转变为“好书推荐”, 推荐的图书不再局限于小说、童话、寓言、历史故事, 还可以包括生活、艺术、科技等图书。 教师要告诉学生:“把自己知道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你们已经做得很好了, 接下来大家需要提升一个层次, 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大家, 看谁是最成功的推销员! ”这样的阅读活动, 学生会立刻兴奋起来, 跃跃欲试地四处寻找阅读资源。 在书籍推荐课上, 学生兴致高昂, 有的寻找偏门学科知识吸引其他学生眼球, 有的寻找感人的篇章打动人, 有的寻找曲折的故事给其他学生造成悬念, 有的寻找前沿的科技吸引其他学生积极参与探索。 书籍推荐活动后, 教师再对学生的推荐结果进行点评,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拓宽阅读范围, 学生在书籍阅读推介交流活动中, 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阅读兴趣自然更加广泛。

三、开展合作阅读, 增强阅读能力

有效调动学生阅读主动性、积极性, 提高和增强学生阅读能力就刻不容缓了。 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教师可以开展同读一本书活动。 将“好书推荐”活动中的优胜书籍拿出来, 让学生小组合作一起读, 之后让每个学生找出书中好词好句, 并说明理由, 要求每个学生都发言, 就是不能重复, 在热情高涨、你一言我一语表达中, 学生抽丝剥茧地将书中每个字反复阅读。 教师巡视进行点评, 在表扬鼓励中, 引导学生如何寻找中心句, 紧扣文章重点, 思考文章作者是如何安排结构, 前文的哪里是后面的伏笔? 好词好句应该应用于什么环境? 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思想选择材料, 等等。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 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正确、高效的阅读方法, 激发学生的阅读创新思维, 强化学生的个性阅读能力。

四、超越文本阅读, 巩固阅读能力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 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好的书籍使人产生共鸣, 引人思考, 催人奋进。 阅读, 不是阅读文字, 而是要体会文字的内涵, 还要超越文本, 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养分。 指导学生阅读时, 教师要鼓励学生读懂文本, 超越文本, 要做到勤于思考, 发挥想象。 比如, 阅读一篇好文章, 教师要求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华丽的文字之上, 还要思考这篇文章的背景, 从中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因此, 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必须做到跨越表面的读, 求得深层次的阅读共鸣,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水平, 就要学生做到立足文本, 超越文本。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 要博览群书, 开阔视野,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效率, 勤于思考, 发挥想象, 才能有效提高农村学生的课内外阅读能力, 进一步提高农村学生的阅读综合素质。

摘要:文章剖析了如何提高农村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详细地叙述了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的兴趣, 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让孩子爱上阅读 篇8

[关键词]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9-018

阅读有着极强的综合性,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一项基础性能。但是,在现阶段,大部分小学生都缺乏阅读的兴趣,也没有良好阅读习惯,有些学生在阅读时只是走马观花。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是值得我们探究的重要内容。课外阅读有着独特的魅力,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在课外阅读中着手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有效地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那如何围绕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

一、以生为本,合理选择阅读材料

小树苗要种植在最肥沃的土壤中才能茁壮成长。小学生要在最符合他们能力要求的课外读物的牵引下才能真正地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因此,合理选择阅读材料是我们所要思考的一项重要内容。首先,低年级的学生在思维上完全属于形象思维,因此可以为他们选择一些绘本读物,比如《逃家的小兔》《会飞的纸箱子》等。这些绘本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形象鲜明,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其次,中年级的小学生在理解能力方面要强于低年级学生,可以适当地为他们提供一些可读性和记叙性强的文章,如安徒生童话故事、格林童话,或者是一些寓言故事等。最后,高年级的小学生在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这时,我们可以适当地为他们选择一些经典的小美文、散文等供他们阅读欣赏,让他们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技巧指导,挖掘材料趣味元素

勤奋出聪明,博学出智慧,多练出技巧,巧思出硕果。培养学生较好的阅读技巧比多读多看更加重要。目前,小学生虽然接触的课外读物多,但是真正学会的知识却少之又少,这就是受到阅读技巧不足的影响所致。在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时,我们要耐心地进行技巧指导,让他们懂得如何感受文本中的精美句子,挖掘其中的趣味元素。比如,在学生阅读《舒克和贝塔历险记》时,我们要启发他们尝试挖掘材料中的重要人物,作者是如何围绕人物展开故事情节,又是如何进行语言描写的;在这个基础上,还要鼓励学生将一些经典的对话和句子记录下来,以此丰富自身的语言。比如,“飞机是穿梭在天上的十字架”和“友情让我们变得富有”等。由于小学生能力有限,教师在指导时不宜使用过于复杂的方法,要确保方法能被学生理解和运用。

三、延伸训练,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真正的兴趣可以让人终身从事某种活动。如果学生只是在某个时间段喜欢某种行为,这并不能算作真正的兴趣。所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要从长计议,合理采取延伸训练的方法。对此,在指导时,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份读书单,要求学生定期完成单子上的书目,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尝试撰写读书心得。其次,鼓励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拿到班级中和同伴分享,并定期开设课外阅读研讨课,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过长期的实践,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意识,而且还能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形成阅读习惯,为他们的身心成长带来巨大的帮助。需要注意的是,考虑到时间、学生的能力等现状,在为他们制定阅读书单时要尽量控制阅读材料的数目和篇幅长度,并确保这些材料符合他们的能力要求。在要求学生撰写阅读心得时,也要适当地降低要求和难度,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成长。

总而言之,科学的课外阅读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地体会阅读的魅力,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同时,通过课外阅读指导,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扩大他们的认知范围,让他们接触到更多的新鲜事物。因此,我们要重视课外阅读,并正确地构建课外阅读课,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引导下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在阅读的海洋中体会到无尽的乐趣。

上一篇:银行信贷问答题下一篇:深圳游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