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后评估工作指南

2024-08-01

立法后评估工作指南(精选7篇)

立法后评估工作指南 篇1

关于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

立法评估工作汇报

根据市交通局黄交{2009}32号文件的部署,我所全面启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立法后评估工作,四月九日黄山区公路运输管理所及时召集相关人员,召开了评估工作会议,制定了《黄山区公路运输管理所立法后评估工作方案》,明确立法后评估的对象、内容、标准、方式、程序等。结合实际,以突出解决立法后执行中的重点、难点、热点为落脚点,提出今后立法的建议和意见,扎实推进立法后评估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已于2004年4月14日经国务院第48次常务会议通过,于2004年7月1日正式实施。到今年已经实施了5年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管理条例》是我国第一部规范道路运输管理和经营活动各方关系的行政法规。它的实施,对规范道路运输活动,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道路运输安全,保护道路运输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道路运输业的道路运输是社会经济的基础性行业,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道路运输经营和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等方面确立了一系列崭新的道路运输法律制度.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道路运输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初步实现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不仅有力地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在改善对外开放环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尽管如此,我们还应深刻认识到,要继续保持和促进道路运输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迫切需要用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形式对道路运输经营和管理中各种社会关系予以调整、规范、肯定和保障。《道路运输条例》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全国道路运输业发展总体情况的基础上,按

1照“三个代表”和“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明确了我国道路运输的发展方针和原则,体现了保障道路运输有序、安全、维权、发展的指导思想,贯彻了依法管理、公平、公正、公开、便民的基本原则,确定了道路运输市场准入、监管、退出等一系列法律制度,从根本上减少了道路运输行政许可的项目和层次,这不仅为道路运输管理提供了依法治运的依据和手段,为道路运输经营者提供了守法经营和依法维权的行为准则,而且为促进全省道路运输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在就我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立法后评估工作提出报告有如下几点:

一、近几年来,我国公路客货运量不断增长。其运营业主已由过去较单一的所有制形式发展为国有、股份、合作、民营等多种所有制形式,且民营企业所占比重有进一步壮大的趋势。但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经营者不具备法定资质条件违法从事道路运输业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黑车”运营相当猖獗,有的垄断资源,妨碍公平竞争;有的不按核定的经营范围经营,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有的超载运输,危及人民群众和道路设施的安全等等。这些现象不仅存在,而且有的地方还相当严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已经出台5年了,但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可操作性不强,制约了道路运输业的进一步规范与发展。为加强对道路运输业的有效管理,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护道路运输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依法行政,应尽快出台《道路运输法》、对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保护运输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道路运输安全,促进道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

二、打击黑车取证难。在打击黑车非法经营过程中,执法人员面临调查取证难的问题。特别是在农村打击非法营运车的过程中,由于

非法营运车所载的乘客大多数是当地人,执法人员前去取证,老百姓碍于情面不予配合,另外,有一些部门、单位对打击黑车非法经营这项工作还不十分理解,支持配合力度不够。扣车难,由于没有相应的非法经营证据,执法人员是不能够暂扣车辆的。处罚难,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在对非法经营车主实施处罚时,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规定,对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应责令其停止经营;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等,没有违法得或违法所得不足2万元的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但是由于被处罚的非法经营对象大多是弱势群体,以及大部分黑车是二手车,本身的价值不高等种种原因,导致处罚难以到位。

三、从《道路运输条例》及交通部十号令均没有涉及运输价格这方面,应建立一套与运输市场相适应且有可操作性的运价管理体系,规范运输市场

四、汲及到安全工作,最为重要的是重大事故的发生,其中三年内无事故证明与公安法规相冲突,现在信息共享,但必须提供该证明给企业增加了工作不协调问题,同时在法规中应增加客运站车辆安检规定,做到有法可依。

五、《道路运输条例》第三十六条,现按照各运管局和银监局文规定予以实施承运人责任险,由于各地生活水平不一致,建议增加根据各省生活水平来确定承运人责任险标准。政策不配套,第二十二条,货物运输界定不明确,货车在办理营运证时,由于行驶证反映公安部门已经界定为非营车辆,请将该条明确规定,把好货运车辆准入关。

六、出租车管理法规的确定,应由各省人民政府尽快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出租车如何投放运力应在法规中具体明确。

七、对于《道路运输证》在年审中,没有代理证使用情况,检查违法车辆时,就没有一个证件来证明该车的营运证是在年审中,应有一个手续来完善,做好便民服务。

八、《道路运输条例》第十九条,从事包车客运的没有具体管理规定,平时路查中,发生的违章行为就没有了处罚依据,如过期、失效的、伪造、没有具体注明行驶地名和线路的包车牌等。

九、《道路运输条例》第七十一条,对客、货经营者不按规定维护和检测运输车辆的,二级维护后是不是要上综合性能检测,在道条上没有明确说明。客、货经营者擅自改装车辆,没有明确改装的内容,无法界定擅自改装车辆。

通过评估,我们认为,《道路运输条例》的实施,为依法行政、依法治运,实现道路运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五年来,《道路运输条例》以鲜明的特色、一定的操作性、适用性,为构建道路运输市场稳定和谐关系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全面做好《道路运输条例》立法后评估工作,把我区的道路运输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带动和促进全区经济的发展。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黄山区运管所

二00九年四月十三日

立法后评估工作指南 篇2

“评估”一词大家并不陌生, 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经常听到的评估就有房地产评估、风险评估、教学评估, 等等。笔者认为, 在界定立法后评估的概念时, 我们应当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进步和政治文明的有序发展,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愈来愈广泛地在国家事务、社会事务中使用参与权、监督权的客观状况, 扩大理论研究的视角, 不能把立法后评估仅仅限定为立法机关、执法机关和立法授权的机构等法定评估主体开展的一项活动, 因为一项制度的社会价值和生命力, 不仅体现在国家机关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上, 而且还需要得到其他各类社会主体的认可和接纳。同时, 在概念中应当尽可能全面地反映立法后评估所涉及的各类要素, 包括评估的主体、内容、标准、程序、方法等, 因此, 借用《广东省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规定》第二条之规定, 笔者认为对立法后评估做如下定义更能体现出这一概念的包容性和科学性:立法后评估是指法律实施后, 根据其立法目的, 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 对法律、法规、规章的立法质量、实施绩效、存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跟踪调查和分析评价, 并提出评估意见的制度。立法后评估旨在解决法律本身存在的瑕疵及法律与社会存在的融洽度, 提高立法质量, 追求立法完美, 维护法律尊严, 促进国家的法制建设更加健全与完善。

二、立法后评估现状分析

因为受立法体制、机制和制度的影响, 我国的法律、法规、规章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相互冲突的现象比较普遍,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法律权威和实施效果, 克服中立法数量、轻立法质量的倾向已成为立法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我们对立法后的法律质量进行分析评估, 以此来确认法律自身的价值。由此, 立法后评估制度便应运而生了。

自2000年以来, 山东、甘肃、重庆、云南、福建、海南、吉林、太原、武汉、北京、上海、深圳等省市人大常委会对其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安徽、河北、杭州等省市政府对其颁布的政府规章都相继开展了或者正在开展立法后评估工作。在此选择比较典型的云南、福建、上海这三个省市的立法后评估工作为研究对象, 进而分析我国评估的现状。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上海市, 2005年上海市人大法制委、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将《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作为首次立法后评估的对象。经研究论证, 确定把法规实施的绩效及法规中各项制度设计和程序规定是否需进一步完善作为评估的主要内容, 并确定了执法部门评估、委托相关区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向社会公众开展问卷调查、专题调研、邀请市人大代表参与的评估方法。经评估认为, 该条例的立法目的基本实现, 同时存在若干需要重视的问题。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还专门听取和审议了这项评估活动的报告。

山东省自2000年以来对多部地方性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评估, 在我国较早开展了立法后评估工作。甘肃、云南、重庆、北京、上海、福建、海南、黑龙江、淮南、太原、大连等省市也先后开展了立法后评估, 其中安徽省淮南市于2001年发布实施了《淮南市政府立法跟踪问效试行办法》 (淮府办[2001]26号) , 对建立立法后评估制度进行了有益探索。2006年财政部对《政府采购法》及相关规章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评估。自2006年以来, 国务院法制办先后启动了15个评估项目, 受到广泛的关注, 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从一些地方的实践来看, 立法后评估一问世, 便向人们显示了良好的功效, 即它对于提高地方立法质量, 促进科学立法,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然, 作为一项新生事物, 立法后评估尚处在起步阶段, 还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有些环节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立法是一个集中民情民意、反映人民意志的过程, 作为立法后续工作的立法后评估, 在参与主体上应当具有广泛性和民主性。立法部门、执法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以及普通社会公众都可以参与到立法后评估活动中来, 使得各方面、各层次都能发出声音, 集中各方智慧, 从而使得立法后评估工作更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立法后评估主体是指在立法后评估过程中, 组织和承担立法后评估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评估主体的选择对立法后评估的质量和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立法后评估的完善

我国有关立法评估该如何开展尚处于摸索阶段, 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 主要是对立法后评估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另外是制度化建设滞后。立法后评估作为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探索性工作, 我们应当在全面总结分析评估实践的基础上, 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完善, 以充分发挥立法后评估的重要作用。

(一) 建立法律法规规章“有效期体制”。

目前,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极为迅速, 在这样的形势下, 公权力机关处理的公共事务和社会事务急速增多, 这就需要建立一个相对健全的体系, 规范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废止活动, 从而实现立法程序的高效运作。我国正在建立健全法制体系, 因此法律法规也必须做到与时俱进, 不断发展。这里的与时俱进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是要及时地制定新的法律法规, 不能落后于时代的进步速度;另一方面是在建立新的法律同时, 让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过时的法律法规尽快失去效力。

(二) 加强实务界和理论界的合作, 深入开展立法后评估理论研究。

针对我国理论界对立法后评估研究不足的状况, 各级机关在立法后评估工作中, 应当积极争取专家学者的参与。专家学者广泛深入地参与, 既能保障立法后评估的质量, 又能使专家学者及时全面地了解掌握立法后评估的客观情况, 为其开展理论研究提供翔实的资料, 同时还有利于提高理论界对立法后评估制度价值的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增强其开展理论研究的动力。

(三) 加强制度化建设。

学术综述:立法后评估 篇3

关键词:立法后评估;研究现状;立法后评估完善

一、立法后评估概念的界定

目前我国法学界对立法后评估的概念并没有统一的阐述。有的称为“立法后评估”、“立法评价”等等。

高勇在《法规质量评估,走向地方立法前台》一文认为:“立法后评估就是“立法机关对法律法规的在实际生活中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法律法规在实际生活中取得的效果,并发现法律法规在实际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调查的情况进行分析,从中发现法律法规中各项制度存在的合法性、操作性和针对性,从而得到实施中客观存在的信息,以便能够及时修改和完善法律法规制度,更好地发挥法律法规在社会中的规范作用”[1]。

周旺生在《立法技术手册》一文认为:“立法评价是指在法律实施一定时间后对法律的功能作用、实施效果等所做的评估并在在此基础上对整个立法质量、价值、作用、效果的所做评论估价。”[2]

汪全胜在《立法后评估概念阐释》一文认为:“立法后评估同样也是立法评估的内容,是在立法制定出来后,在其实施一定阶段后的效果对其进行的评估,立法后评估制度从产生时起,更多的从它实施的效果、后果来考察发现法律自身存在的问题。以此判断该法律法规是否有修改、完善甚至废除的必要。”[3]

综上所述,他们分别站在立法后评估不同的角度,对立法后评估概念提出自己的看法,但他们对立法后评估概念强调的重点是有所不同。由此可见,立法后评估还没有一个较为清晰一致的概念。

二、我国立法后评估在当前阶段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的立法后评估的发展历历程,立法后评估制度还不太完善,各地在评估内容、方法、程序等方面也各有差异。

陈书全在《论我国立法后评估启动常态化》一文认为:“立法后评估是我国提高立法质量的有效途径,作为一项独立的法律法规评估制度,与其他形式评估制度相比特别是临时性的立法监督检查:如执法检查、法律绩效评估相比,立法后评估更具较强的针对性、更客观的全面性和更直接的反馈性,从而得到了各级、各地甚至国家立法机关以及法律专家学者的认可和重视,但从目前各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国务院的立法后评估实践情况来看,这项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障碍并且还缺乏规范化、常效性制度的支持。”[4]

俞荣根在《立法后评估:提高立法质量的有效途径》一文认为:“立法后评估30多年以来,地方立法工作取得快速有效的发展,因此进一步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已经成为我国地方立法机关在当前及将来很长时期的工作重点。为此,开展地方立法质量后评估是迫切而且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要开展进行这项工作,做好立法后评估在实际当中也存在着一些困难,甚至存在着一些障碍。这些困难和障碍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我国法学界对立法后评估在理论研究层面存在着不足。二是相关制度供给存在缺失。”[5]

三、研究现状及其分析

学术界对立法后评估的研究自2005年开始出现(参见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本文从中国知网收录的“立法后评估”研究论文,分析我国的研究现状。以立法后评估为篇名的共计301篇:2005年10篇、2006年21篇、2007年20篇、2008年27篇、2009年18篇、2010年34篇、2011年50篇、2012年46篇、2013年44篇、2014年25篇、2015年截止目前6篇。

(一)研究主体过于集中

通过论文主要发现研究主体相对集中,主要以高等院校为主体。期刊论文共154篇,其中核心期刊和CSSI期刊共54篇。汪全胜一人发表15篇、陈全2篇、俞荣根2篇等。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学术界研究立法后评估主体过于集中,基本为高等院校。

(二)研究主题过于分散

通过对论文的内容的分析看,我国对立法后评估的研究主要围绕地方性法规、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标准等主题展开。田家华、李燕飞、张光进在《基于期刊论文的中国行政学研究评价》一文认为:“评价一项研究在学科中的地位及质量,是从该研究在‘大问题’上的脉络并在该脉络上进行展开研究。”[6]

四、立法后评估制度的完善

在我国,立法后评估虽然有较多的研究,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为了更好的规范立法后评估工作,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

(一)加强评估人才队伍的建设

汪全胜在《立法后评估研究》一文认为:“因立法后评估具有专业性、技术性要求,我国要建立独立第三方立法后评估制度相应地需要培养专业人才队伍。”[7]

(二)立法后评估的制度化与规范化需要确立与加强

汪全胜在《立法后评估研究》一文指出:我国现行地方立法后评估以及行政法规、规章的立法后评估都处于没有法律规制的状态,评估主体杂乱、评估程序不规范、评估结果未能回应于立法等等,需要建立有效的、长期的、规范的立法后评估制度。[7](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高 勇.法规质量评估,走向地方立法前台[N].人民之声报,2006-07-13.

[2]周旺生,张建华.立法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

[3]汪全胜.立法后评估概念阐释[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8(6).

[4]陈书全.论我国立法后评估启动的常态化[J].法学论坛,2012(3).

[5]俞荣根.立法后评估:提高立法质量的有效途径[J].公民导刊,2010(4).

[6]田家华.李燕飞.张光进.基于期刊论文的中国行政学研究评价[J].理论月刊,2010(12):76-81.

立法后评估工作指南 篇4

日期:2010-1-21

作者:

文章来源:备案审查处 《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办法》

立法后评估报告

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法后评估组 2009年12月

为了解我省地方性法规的实施情况,改进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按照2009年省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联合省人民防空办公室组成立法后评估组,于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对《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进行了立法后评估。

一、立法后评估过程

评估工作从2009年9月开始到2009年12月结束,总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评估对象的选择和方案的确定

为做好这次评估,立法后评估组选择了制定时间较早(1998年9月28日甘肃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已列入2009年立法调研计划的《实施办法》作为评估对象。

评估对象确定以后,立法后评估组在听取省人防办汇报、参考兄弟省市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拟定了立法后评估工作方案,确立了评估目的、主要内容、评估方式和评估步骤。同时,借鉴《全球环境基金防治土地退化法律质量评估要素》和重庆市人大、上海市人大的立法后评估标准,研究制定了《甘肃省地方性法规立法后评估要素计分标准》(试行)。

(二)问卷调查和专题调研

为了获取客观准确的定量分析数据,立法后评估组委托省人防办在兰州、白银等人防重点城市组织开展了《实施办法》立法后质量评估问卷调查,发放和收回有效问卷600份,其中城建、规划、发改、国土、房产、教育、宣传、物价部门120份,学校90份,开发企业120份,建设单位120份,人大代表30份,城镇居民120份。在甘肃人大网站上开辟了评估专栏,设置了问卷调查表,向公众了解实施情况和认知状况,征求对《实施办法》的意见和建议,访问量达2520人次。同时,选择兰州、白银等地进行了调研,听取了基层人防办对《实施办法》执行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实地察看了一些人防工程和设施。

(三)形成评估报告

10月21日,立法后评估组邀请省人大常委会部分立法顾问和省人防办、省政府法制办的有关人员召开座谈会,对《实施办法》的立法质量、实施效果、存在问题及评估方案作了分析、讨论。会后,评估组根据各方面的意见,从实施办法各项制度设计和程序规定、合理性与可行性、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等方面,将《实施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

(以下简称《人防法》)进行了逐条对照、分析,对《实施办法》的基本要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判断和计分,还调阅了1998年制定《实施办法》时的相关立法文件,研究了制定过程的各项工作程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评估报告初稿。

12月23日,立法后评估组再次邀请省人大常委会部分立法顾问和相关部门人员召开座谈会,对评估报告初稿进行讨论、修改,根据各方面的意见,最后形成了评估报告。

二、对实施办法执行情况的评估意见

《实施办法》是我省第一部防范和减轻空袭危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方性法规,填补了我省人防法制建设的空白。《实施办法》作出的一系列具有稳定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定,不仅较好地体现了人民防空法的基本要求和精神,也较好地体现了我省实际。《实施办法》颁布11年来,为我省人防建设管理任务的落实和综合防护体系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法治保障。人防事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为国防动员做了一个基本准备,为防空减灾、减轻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提供了一个基本保障,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为我省的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达到了立法时的预期目的。

(一)人民防空依法行政的地位得到确立,总的原则规定得到较好落实

《实施办法》确立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是同级人民政府行政职能部门,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的人民防空工作。省人防办已由原来的议事协调机构的办事机构调整为省政府直属机构,是省政府主管防空工作的职能部门,全省12个人民防空重点城市建立了人民防空行政管理机构,绝大部分县(市、区)也成立了人防机构。全省人防队伍也由立法前的150人发展到350人,其中取得执法资格的人员为120人。全省与人防相关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都能把人民防空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地方各级预算;全省与人防相关的单位能按照《实施办法》的规定,负担人民防空费用。同时,我省依照《实施办法》对人民防空工程设施建设和开发利用实行了优惠政策,减免了税费,对破坏、侵占人民防空设施的单位和个人实行了依法处理,对在人民防空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了奖励。

(二)城市防空实现了重点分类防护,重要经济目标采取了有效防护措施

兰州、白银、金昌等城市按照国家和《实施办法》规定的城市防护类别、防护标准,制定了人民防空工程建设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相应的人防工程建设,制定了防空袭预案,结合每年“6.20”警报试鸣日组织城市防空演习。全省各重点城市城建工作都兼顾人民防空的需要,为战时储备的粮食、医药、油料和其他必需物资的工程建在了地下和其他隐藏地点,全省80%以上的重要经济目标制定了防护预案。

(三)人防工程建设快速发展,工程管理及开发利用取得明显成效

《实施办法》出台以前,全省人防经费投入十分有限,工程总建筑面积不足百万平方米,而且绝大部分是六七十年代的坑道式人防工程。《实施办法》颁布后,随着防空经费纳入国家和地方财政预算,以及“结建费”的缴纳,我省人防工程建设快速发展。截止2009年底,全省人防工程达到×××多万平方米,人防工程利用率也有原来的不足10%提高到30%,年产值营业额近1亿元,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4000多个,实现利税1000多万元,安置下岗职工和待业人员2000多人。如兰州火车站地下商城、西关什字地下商场、白银市全民健身广场、武威市文庙广场等工程设施,既完善了城市防空防灾的功能,又解决了群众就业难、活动难等实际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人防通信和警报畅通得到保障,组织指挥和疏散能力明显提高

过去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全省没有一个完整的指挥所,指挥手段、通信设备都比较落后。《实施办法》颁布后,全省人防组织指挥和通信警报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省人防办建成了基本指挥所,兰州、武威、酒泉、金昌、白银市建成了地面应急指挥中心,为各级政府提供了一个战时防空、平时防灾的指挥平台。省、市两级基本建成了有线与无线结合、固定与移动互补的指挥通信网。10个国家重点城市警报全部实现了无线统一控制,统控率达100%,警报音响覆盖率由实施办法出台前的42%提高到了94%以上。围绕战时有序疏散,不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大的损失,兰州、白银、天水等人防重点城市根据各自的城市特点制定了防空疏散预案,并结合城市建设在公园、广场等开阔地带设置了疏散区域和标志,有步骤地组织有关机关和部门做好城市人口疏散和物资储运、供应的演练,提高了政府部门应急疏散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

(五)法规配套规定不断完善,法律责任得到依法追究

《实施办法》颁布以后,我省又先后出台了《人防工程易地建设审批和收费具体规定》、《人防工程平时开发利用管理办法》、《甘肃省人民政府、甘肃省军区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民防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6个规范性文件。各人防重点城市人民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人防工作规范性文件,如《兰州市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规划》、《白银市人民防空2008年―2020年人防建设规划》等,对地方财政负担人防经费、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收费标准、减免条件以及管理使用等具体问题进行了规范。随着法规配套规定的不断完善,人防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普遍得到加强。《实施办法》颁布以后,我省每年依法收缴人防易地建设费××××多万元,每年新增人防工程××万多平方米;督促批复立项人防工程10多万平方米,共查处违法案件50多起,下达人防行政执法文书160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15起,通过行政执法追缴人防易地建设费5000多万元。

(六)人民防空教育不断深入,群众防空组织逐步健全,在《实施办法》颁布后的11年里,我省每年都在“6.20”警报试鸣日或“12.4”法制宣传日,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在全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民防空法制宣传活动,有步骤地组织有关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进行防空教育和演练,大力推进城市初级中学防空知识教育普及工作,努力增强了干部群众的人防意识。截止目前,全省开展防空知识教育的学校达223所,仅每年接受人防教育的学生约6.5万人。从650份个人调查问卷中看,公众对《实施办法》的了解程度较好,有88.5%的人“知道”有这个办法,认为《实施办法》贯彻执行较好的有64.5%。同时,全省许多人防重点城市根据战时需要,依法组建了以城建、公用、电力等部门为主,吸收公众参与的抢修、救护、防化防疫、通信、治安、消防等7个种类、120个人防专业队伍,共计11926人的群众性防空组织,担负战时抢险、抢救、抢修等任务。平时这些群众救护组织还和抗震救灾、救护、救险、抢修等工作结合起来,并定期根据人防主管部门制定的训练大纲和训练计划进行一些专业训练,着力提高专业素质。

通过对执行情况的评估也看到,尽管《实施办法》总的执行情况较好,保障和促进了人防事业的发展。但与法律法规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改进和提高的空间还较大。从执行层面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人民防空工作的宣传还不到位。由于宣传不够,加之长期身处和平环境,造成很多人思想麻痹,不少人甚至不知道有人防工作和人防法规。

2、法制淡薄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单位和领导贯彻《实施办法》比较被动,还有的把少建、不建防空地下室或减免易地建设费作为招商引资中的优惠条件等。

3、人防工作“六纳入”还不到位。《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人民防空工作的决定》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人防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纳入国防教育体系,纳入政府任期目标。但还有不少地方与中央的要求有不小的差距

4.相关部门协调不够。《实施办法》在执行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相关部门配合不够协调的问题。如按照实施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建设单位未执行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发给施工许可证。”;中发[2001]9号文件规定:“凡未经批准而不按规定缴纳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规划部门不得规划,设计部门不得设计,建设管理部门不得出具开工报告和施工许可证”。但这些规定没有得到很好落实,不办理人防“结建”手续就开工建设的现象依然存在。

5.人防工程质量监督和管理服务工作还没有完全跟上。由于缺少专门的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管理单位,加之许多基层人防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技术力量薄弱等多种原因,造成有的早期人防工程质量差,有的房地产开发商结建的以及改制企业、倒闭企业的工程基本处于失管状态,城市建设过程中毁坏人防工程和设施的现象经常发生,且难以处罚等等。

三、对实施办法内容的评估意见

除了对《实施办法》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外,立法后评估组还按照《甘肃省地方性法规立法后评估要素计分标准》(试行),采取量化打分的办法,从立法条件、目的和依据、法制统一、制度设计和权力配置、地方特色、可操作性、技术规范、现实适应性等八个方面对《实施办法》的内容进行了评估。法规质量的设计总分为100分,《实施办法》实际得分78分。按得分情况和当时的立法条件来衡量,评估组认为《实施办法》是一部质量较好的地方性法规。该法规符合上位法规定,立法目的明确,制度设计合理,实施效果良好,可操作性较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如重管理轻服务,创新性立法力度相对不足,法规没有及时修改,已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防建设管理工作的需要,部分条款不够规范严谨,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的设置比例不当等。

具体评估意见及逐项打分情况如下:

(一)立法条件、目的和依据

1.《人防法》于1997年1月1日起施行,人防工作已有法可依,但随着人民防空事业的不断发展,我省的人防工作还满足不了新形势下人民防空的要求,主要表现在:随意破坏、拆除人民防空设施的现象时有发生;国家一些方针政策未能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人防机构不健全、不稳定、人防建设和城市建设相结合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等问题,这些属于地方立法的范畴,政府规章等规范性文件或者非法律手段已难以调整。为了保障《人防法》全面正确的贯彻实施,根据《人防法》第五十二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本法制定实施办法”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实施办法是必要的,立法时机是成熟的。

2.《实施办法》在第一条开宗明义:立法目的就是“为了贯彻实施《人防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立法目的明确,但《实施办法》并未规定适用范围。

3.《实施办法》是以《人防法》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依据,立法依据和政策规定充分。《实施办法》还借鉴了外省成功的经验,有较强的实践基础。

该项设计分值为10分,实际打分为:9分

(二)法制统一

1.根据法律授权制定地方实施办法,其立法的根本要求就在于对法律实施中的各种问题作出比较全面、具体的规定,设计出比较合理的制度,作为《人防法》的《实施办法》与上位法是相配套的,没有超越地方立法权限。法规中的条文与上位法的立法宗旨、立法精神、基本原则相符。

2.《实施办法》中设置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合法适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要求。

3.条文之间没有冲突,没有发现与本省其他地方性法规矛盾的地方。

该项设计分值为15分,实际打分为: 14分

(三)制度设计和权力配置

1.制度创设及其它规定基本合理。根据《人防法》精神,结合甘肃实际,创设的制度及其它规定合法合理。如在经费保障方面,《实施办法》除依照《人防法》强调列入预算外,还增加了“根据人民防空需要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应增加”的规定。从实施绩效看,各地的人防经费基本已列入财政预算并明显增长。作这样的规定既明确了国家和本省的有关政策,也保证了城市人防经费能够真正落实到位。是具有操作性的保障措施,符合上位法的立法精神和宗旨。

2.基本制度及其他规定实行的条件和程序可行。这一点《实施办法》在有关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以下简称结建)政策规定中得到较好体现。《人防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城市新建民用建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修建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但对于符合“结建”政策的建筑范围、管理体制、审批权限、易地建设费等未作规定。实施办法结合了国家对“结建”工作的一系列政策规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建设范围、易地建设费的

缴纳和使用办法。经过评估,我们认为这些制度的设立没有超越上位法的规定,符合地方立法的适度要求,没有过度的干预社会生活。所设计的制度、调整的对象适合用法律手段规范。

3.防空建设领导与管理主体明确,权力配置合法得当。《实施办法》第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同级军事机关领导本行政区域的人民防空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是同级人民政府行政职能部门,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的人民防空工作”。对相关部门权力配置的也有原则性的规定,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人民防空工作”。

4.《实施办法》没有给管理相对人创设超范围的义务,但管理相对人的申诉渠道比较狭窄。如第三十条:“对个人罚款1000元以上,对单位罚款30000元以上的,被处罚个人或单位有权要求举行听证。”此外,对执法行为存在争议的处理规定在《实施办法》中也没得到体现。

5.行为模式与法律责任基本相配套,违法行为有相应的处罚规定。

该项设计分值25分,实际打分为:19 分

(四)地方特色

1.《实施办法》比较符合人防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但地方特色不是很突出,创新性条款较少。

2.经过比照,条文中直接照抄、重复上位法的基本没有。立法没有追求“小而全、大而全”。条款基本体现了上位法的原则精神和立法宗旨。

该项设计分值为10分,实际打分为:7分

(五)可操作性

1.《实施办法》中对涉及行政审批条件的规定比较具体,但有的条款却只有行为模式,缺乏相应的法律后果。如第九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等。涉及行政许可的条款只有一条,但由于属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职权,《实施办法》中没有作出具体规定,即第十三条:“建设单位未执行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发给施工许可证”。此外,《实施办法》中没有涉及行政强制措施的条款。

2.《实施办法》中提倡性、号召性、宣示性的条款较少。

3.《实施办法》依据《人防法》的规定,对违法行为和行政处罚的情形进行了细化,第二十八条所设置的行政处罚情形均源自上位法,对罚款数额逐项进行了细化。

4.《实施办法》中部分概念界定不够规范清楚。如第八条中“公用的人员掩蔽工程和疏散干道”有歧义(公用一词指向不明);第二十四条中“公用”部门是指哪个部门不清楚。此外,部分规定存在缺陷,致使适用范围不够明确。比如第九条中只规定“单独修建的人民防空工

程”,未对“掩蔽工程和疏散干道”加以规定(根据第八条规定,掩蔽工程和疏散干道应和单独修建的人民防空工程同样对待);第十、十一条中“民用建筑”这个概念在实施办法中多处涉及,但未予明确。

该项设计分值为15分,实际打分为:13分

(六)技术规范

1.法规名称准确。

2.《实施办法》共32条,作为《人防法》的《实施办法》,经过比照,条文中直接照抄、重复上位法的基本没有。条文基本按照上位法的逻辑顺序排列,结构安排较为合理,逻辑关系清楚,没有相互矛盾的地方,用语较为规范。经调阅1998年制定办法时的相关立法文件,《实施办法》制定过程各项工作程序合法,符合立法技术要求和规范。

3.部分用语和表述不够规范。如第十四条“新建民用建筑应建未建战时可用于防空地下室的易地人民防空建设经费”表述繁琐(第十二条对易地结建费已作规定);第二十八条“《人民防空法》应当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应”和“必须”没有统一表述为“应当”(第六、七、八、十一、十二、十四、十五、十七、十九、二十、二十四条);罚款数额缺乏规范表述等不应再重复。

该项设计分值为10分,实际打分为:8分

(七)公众参与

1.经过调阅1998年制定《实施办法》时的相关立法文件,评估组了解到《实施办法》在制定过程中坚持了开门立法,通过召开座谈会、论证会、实地调研等方式征求了公众意见。

2.人防事业事关每个公民的生命安全,是一项社会公众应当群策群力参与的工作,但《实施办法》中没有规定这方面的内容。

该项设计分值为5分,实际打分为:3分

(八)现实适应性

《实施办法》颁布后,国家和本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人防政策,但《实施办法》没有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修改,导致《实施办法》同现行政策存在明显不适应。如实行防空防灾一体化、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的标准、国有企业改制后人防工程的权属明晰、国家对人防工程的新要求等问题亟需上升到立法层面。

该项设计分值为10分,实际打分为:5分

四、立法后评估建议

(一)应当尽快对实施办法进行修订

通过对《实施办法》的立法后评估,立法后评估组认为:对《实施办法》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使其与我省的省情和战备需要相适应,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主要体现在:

1.修改《实施办法》是贯彻落实新时期国家关于人防工作决策部署的需要。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人民防空工作的决定》,《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民防空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确立了新时期人防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任务和相关政策措施。为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指示精神,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也出台了《关于加强人民防空工作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民防空建设的实施意见》,这些政策中的很多内容需要通过立法把它固定下来。如需要对防空防灾一体化建设作出具体规定,与国际民防接轨;要把依法筹集社会负担的人民防空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纳入《实施办法》;要加强人防信息化建设,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需要;要确立人防工程建设实行招投标制度;新时期人民防空功能的扩展也应在《实施办法》中加以规定,人民防空和防灾、救灾宣传教育应当纳入国防教育计划和普法教育规划等。

2.修改《实施办法》是适应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防建设在投资、使用、维护、处置等方面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困难和障碍,如:人防地下室修建还需要规划、房产等部门把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破产改制后人防工程权属不明;全省警报试鸣日应重新选定有纪念意义的日期;应对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的标准作出规定;应当在《实施办法》中规定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通过多种途径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等。

3.修改《实施办法》是体现地方特色,增强可操作性的需要。如人防建设人均面积标准、结建费的使用管理、管理相对人的申诉渠道、执法行为存在争议的应当如何处理及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在修改时应当加以细化等。上述这些问题影响和制约着我省人防事业的发展,应当通过修改《实施办法》,使之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新要求和人防事业发展的新情况。

(二)切实抓好人民防空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人民防空法律法规是新时期各级政府和有关单位落实好防空工作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必须认真遵守和执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人民防空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要切实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及时解决人民防空建设管理工作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切实把人民防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城市建设相协调;纳入政府任期工作目标,作为政绩考核的内容,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单位和个人依据法律责任规定严肃处理。

(三)加强人民防空法制建设和宣传教育

各级领导和有关单位要站在保卫国家安全和加速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人防建设的重要意义。要重视人民防空立法工作,完善部门规章,实现人民防空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加大人民防空行政执法力度,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加强对人防工程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认真查处不履行人民防空义务,妨碍防空建设的行为。各级人民政府的

人防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要广泛开展好人防宣传教育,把人防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国防教育,把人防法制教育纳入全民法制教育,广泛开展社区和企事业单位的人防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的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

(四)应当把立法后评估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立法后评估是检验立法质量、提高立法水平的科学方法和重要保障措施,其目的就是通过评估发现法规本身的缺陷,对法规是否继续执行或者是否需要修改和废止作出判断,为立法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今后凡是涉及经济、社会和公共管理类的重要法规,已经实施两到三年的,都可以进行立法后评估。特别是需要修改的法规,应当做到先评估后修改。省人大大常委会立法机关要认真贯彻实施好《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地方性法规质量标准及其保障措施》,可结合法规清理等工作,每年选择1至2件地方性法规进行评估,积极支持各类组织和个人采取课题研究等方式进行立法后评估研究和实践,要通过采取自我评估、委托科研院所和高校评估等办法,不断探索评估形式,丰富评估内容,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标准和方法,规范评估工作。努力探索和尝试构建适合本地特点的立法后评估制度,并固定下来形成长效机制。

附:

1、甘肃省地方性法规评估要素计分标准(试行)

2、评估要素打分情况

3、《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办法》附一:

甘肃省地方性法规立法后评估要素计分标准(试行)

序号

评估

要素

评估内容(括号中为分值)

立法条件、目的和依据(10)

具有立法的必要性、迫切性,立法时机已经成熟(2)

上位法明确要求制定地方性法规,或者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比较原则,地方有一定立法空间(2)

立法目的和使用范围明确(2)

涉及的主要问题属于地方立法范畴,政府规章等规范性文件或者非法律手段已难以调整(2)

立法依据和政策规定充分,有实践经验(2)

法制统一(15)

与上位法配套衔接,没有超越地方立法权限(3)

法规条文与上位法的立法宗旨、立法精神、基本原则及具体条文规定不相抵触(3)

设置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合法适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要求(7)

条文之间没有冲突,与相关地方性法规相互衔接、协调(2)

制度设计和权力配置(25)

制度创设及其他规定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3)

基本制度及其它规定施行的条件和程序可行(3)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配置合法、平衡、适当(3)

执法主体的职责、权限明确;法规授权性和委托性规定符合法定条件(3)

相关部门权力配置的规定明确,没有交叉和重复(3)

没有给管理相对人创设超范围的义务,管理相对人的救济渠道设置合理有效(3)

具有对执法行为存在争议的处理规定(2)

设定的执法自由裁量权幅度及范围合理(2)

行为模式与法律责任相配套,违法行为有相对应的处罚规定(3)

地方特色(10)

体现本行业、本地方的发展规律(2)

符合本行业、本地方的实际情况(2)

没有小而全、大而全的重复立法(2)

条款内容具有针对性,能够解决实际问题(2)

体现了本行业、本地方的特殊性(2)

可操作性(15)

法规中的名词术语界定清楚,没有歧义(3)

涉及行政许可、行政审批和行政强制措施的条件具体、公开,涉及时限要求的规定有具体时间(3)

对上位法的原则规定、授权性规定和主要制度进行了量化(3)

提倡性、号召性、宣示性条款较少(3)

细化了违法行为和行政处罚的情形(3)

技术规范(10)

法规名称准确(1)

法规结构的安排合理,条文间逻辑关系清楚(2)

法律用语规范、统一(2)

法律规范准确、严谨、简明、无歧义(3)

标点符号、数字的表述符合国家语言文字规范(2)

公众参与(5)

在制定过程中坚持开门立法,通过召开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实地调研等方式征求公众意见(3)

条款中规定有公众参与的内容(2)

法规的现实适应性

(10)

1、法规基本适应现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4)

2、法规基本适应国家和省上出台的新政策。(4)

3、法规基本适应现实的新情况和新问题。(2)

附二:

《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办法》评估要素打分情况

序号

评估

要素

评估内容(括号中为分值)

立法条件、目的和依据(10)9

具有立法的必要性、迫切性,立法时机已经成熟(2)2

上位法明确要求制定地方性法规,或者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比较原则,地方有一定立法空间(2)2

立法目的和使用范围明确(2)1

涉及的主要问题属于地方立法范畴,政府规章等规范性文件或者非法律手段已难以调整(2)2

立法依据和政策规定充分,有实践经验(2)2

法制统一(15)14

与上位法配套衔接,没有超越地方立法权限(3)3

法规条文与上位法的立法宗旨、立法精神、基本原则及具体条文规定不相抵触(3)3

设置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合法适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要求(7)6

条文之间没有冲突,与相关地方性法规相互衔接、协调(2)2

制度设计和权力配置(25)19

制度创设及其他规定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3)2

基本制度及其它规定施行的条件和程序可行(3)3

公民权利与义务的配置合法、平衡、适当(3)2

执法主体的职责、权限明确;法规授权性和委托性规定符合法定条件(3)3

相关部门权力配置的规定明确,没有交叉和重复(3)2

没有给管理相对人创设超范围的义务,管理相对人的救济渠道设置合理有效(3)2

具有对执法行为存在争议的处理规定(2)1

设定的执法自由裁量权幅度及范围合理(2)2

行为模式与法律责任相配套,违法行为有相对应的处罚规定(3)2

地方特色(10)7

体现本行业、本地方的发展规律(2)1

符合本行业、本地方的实际情况(2)2

没有小而全、大而全的重复立法(2)2

条款内容具有针对性,能够解决实际问题(2)1

体现了本行业、本地方的特殊性(2)1

可操作性(15)13

法规中的名词术语界定清楚,没有歧义(<, SPAN lang=EN-US>3)2

涉及行政许可、行政审批和行政强制措施的条件具体、公开,涉及时限要求的规定有具体时间(3)3

对上位法的原则规定、授权性规定和主要制度进行了量化(3)2

提倡性、号召性、宣示性条款较少(3)3

细化了违法行为和行政处罚的情形(3)3

技术规范(10)8

法规名称准确(1)1

法规结构的安排合理,条文间逻辑关系清楚(2)2

法律用语规范、统一(2)2

法律规范准确、严谨、简明、无歧义(3)2

标点符号、数字的表述符合国家语言文字规范(2)1

公众参与(5)3

在制定过程中坚持开门立法,通过召开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实地调研等方式征求公众意见(3)3

条款中规定有公众参与的内容(2)0

法规的现实适应性

(10)5

法规基本符合现行法律、行政法规的原则精神,没有违背和抵触上位法(4)2

在法规颁布后国家或者本省出台的相关规定和政策与法规没有冲突,但在执行中存在不协调、不适应和不一致(4)2

法规还不能够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2)1

从资产评估法看立法博弈 篇5

摘要:资产评估法草案经2006年提出后,经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至今难以出台。迄今为止,关于资产评估方面的政府部门的多重标准,各个行业间的行规壁垒,中央和地方间的各种利益博弈错综复杂,资产评估行业亟待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统一规范资产评估行业。在相关的立法上,代表各个方面的利益集团也深刻的影响着资产评估法的立法进程,均衡各方的利益、科学化法律化行业规范、使得经济发展更具有活力等等,是资产评估立法上需要面临的众多问题。

关键词:资产评估法立法博弈利益对抗趋富本能

一、关于立法博弈

立法博弈在我国是个新生词汇,在一般的看法,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立法的本质是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的,少数服从多数,应该不存在博弈的现象才对。但在任何一个社会条件下,由于趋富本能的作用,社会财富总是具有一定偏向性的集中,资源量的缺少总是使得人们发挥自利本性,去尽可能占有社会资源。在整个社会条件下来看,具有资源优势的集团会尽可能占有资源来维护其优势地位,因此可能会造成资源的偏向性和社会发展方向的偏离。因此需要一种方式来实现利益的对抗,从而形成资源相对均衡化的局面,让社会发展的方式更加科学化。在法治国家,由于法律的规范性和国家意志性,从而成为利益集团维护其利益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成为各个利益集团争夺的焦点。而立法以其在法律生活中的重要性,成为利益争夺的重点,立法博弈应运而生。

在我国,关于立法博弈的主题自改革开放来,随着法治社会的建设,发展情况越发强烈,举个例子来说,劳动合同法的制定,便体现了企业家工厂主和普通劳动群体之间的利益对抗和妥协,其中的利益对抗,不仅仅是一种群体对抗,更是一种社会阶层的权利博弈,后来上升到工会和商会的对抗,更显示出是一种多形式多层次的博弈,对立法起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影响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所以在当今中国,立法博弈是一种大势所趋,也是法治社会发展的一种表现,其对于我国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二、在资产评估法立法中的立法博弈

在当今中国,权力和权力的博弈越来越少,而权利和权利的博弈越来越多,“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解决已经成熟的任务和正在发生的矛盾,是在社会一切阶层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在部门法上的立法博弈,是社会条件下内部的对抗,而利益的内部对抗不会造成社会经济实质上的改变。但是,在集团利益、阶层利益对抗的过程中,势必会影响立法发展方向,资产评估法的立法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评估公司后评价报告 篇6

2013年XX分行外部评估机构使用后评价报告

省行:

现将我行外部评估机构使用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进机构使用总体情况,经我行推荐入选省行评估库机构家,其中

资产评估类机构家、房地产类家、土地类家,其他类家,分别占我行推荐机构的%、%、%和%。当年使用外聘评估机构家,占入选机构的%,累计需做项目个,其中

授信项目个,授信金额亿元,押品估值亿元,其他项 目个,资产评估价值亿元。

二、外聘机构评估质量

根据业务部门使用结果反馈,项目评估结果被评为A类个、B类个、C类个,分别占评估项目的%、%和%。被评为C类项目的原因是:(评估结果虚假、恶意提高收费、评估方法使用不当、价值偏离严重)。对评估为C类的项目我行采取的措施是:。经过汇总,本入选机构被评为A类个、B类个、C类个,分别占评估项目的%、%和%。对C类公司采取的措施是:。

三、外聘机构服务质量与合作关系

本,外聘机构除完成项目评估外,对我行提供了以下服务:公司对我行进行了(协助开展评估实务培训、对行内部评估提供参考案例等资料、带动我行其他业务发展、为我行业务开展提供咨询服务)。

评估后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篇7

薛庄小学

姜丽丽

作为一名教师,本人能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坚决 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去做一个深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老师。

一、做一个学习型教师

教师的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本人能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投身于教科研工作,大胆进行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教改尝试。在每上完一篇课文后,我都会写下自己的反思,以不断督促自己进步。工作之余,我尽量每天挤一点时间阅读专业类的书籍,不断给自己充电,努力丰富自己的文学内涵。

二、做一个富有爱心的教师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学生当作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学生,要以尊重和依赖为前提,要做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我经常从小处着手,从学生关心的事寻求最佳教育时机,给学生春风沐浴般的教育。作为班主任,我主动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找一些不同层次的学生谈心,努力进入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其次,我和家长也积极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或上门家访或主动打电话给家长,使家长的教育更具理性。

三、做一个理念新的教师

目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全面推开,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英语课上,我把英语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发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学习能力。使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只是老师,更多的是来自对书本的理解和与同伴的交流,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回顾以往来的工作,在得与失中思索,自己一直奉行踏实工作、虚心学习的原则,而这或喜或忧、或得或失的点点滴滴必将成为我生命中的绚丽色彩,点缀着我的人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扬长避短,争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教师自我评价

时光飞逝,一学期很快即将过去,回望这半年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感谢学校各领导及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使我在各方面都有进步和提高。接下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过去半年的工作做一简要评价和总结。

一.工作能力方面

1.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准确的理解和牢牢的把握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让课堂走向生活,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让课堂充满新活力。

2.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顺利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3.把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合作,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了教师的角色转换、课程与教学的整合,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能力。

二.业务学习方面

1.加强理论,经验文章以及纲要的学习。多学习,广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努力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知识结构,2.认真参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并认真做好记录。

3.观摩校内优秀教师的课程,并认真做好记录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问题要积极主动的向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请教和学习,取长补短。

4.多专研,做到了认真备好每节课,并钻研教材,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地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在课堂上,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

5.认真做好教学反思,做到了学习——实践———交流———总结。并认真的做好反思记录,记录自己的不足之处和待提高的部分,及时的改正,使我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扬长避短,争取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以夯实基础。

上一篇:酒店管理的心得体会下一篇:语文大学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