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摘抄笔记(精选13篇)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摘抄笔记 篇1
《教育培养好习惯》摘抄笔记
——孙晓云
1、教育就是不问年龄大小,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的事业,教育者要“尊重未成熟状态”。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29-33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这些都是作者主持全国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近10年得出的结论。
3、坏习惯是一种藏不住的缺点,别人都看得见,他自己看不见。
4、美国心理学家拉施里的动物记忆实验,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变为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
不同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也不相同,总之是坚持的时间越长习惯越牢。
5、所以有人开玩笑说,成功从脱鞋开始的.实际上就是从好的习惯开始.6、你如果养成了好的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你会一辈子都偿还不完它的债务。这就是习惯。
7、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8、忘不掉的才是真正的素质。
9、德国的父母就非常有意识地教育孩子养成严谨的好习惯。
10、德国人特别讲究孩子作计划。
11、孔老夫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12、习惯培养要特别重视孩子第一次出现的行为。
13、明代的思想家王廷相说:“凡人之性成于习”。
1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学习。
15、做人的核心是拥有爱心,做事的核心是遵守规则,学习的核心是勇于创新。
16、人格化习惯共列出了12个指标及一系列基本习惯:(1)做人,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2)做事,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3)学习: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17、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难大事,必作于细。”他还说:“是以
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18、怎样培养良好习惯:
第一,确定规范。
《论语》说:“不学礼,无以立。”(礼貌、自定班规)
第二,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弟子规》中言到:“出必告,反必面。”)
第三条,尊重儿童的权利与参与。
习惯养成的最高境界是形成人的自身需求,而不是外在的强制。
习惯养成要讲究原则,要尊重差异。
第四条,习惯培养人格化高于技能化。
人格化习惯就是以人格为导向的自动化行为反应模式。
第五条,培养孩子习惯的六大步骤。
认识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适当的行为规范;进行形象感人的榜样教育;持之以恒地练习;及时而科学地评估引导;创造好环境,培养好风气。
19、任何理论都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应当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对孩子简单地发号施令是难以取得好效果的。
20、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闲。”
21、社会学大师费孝通说:“孩子懂道理,就往往不是听会的,而是看会的”。
22、我们要创造机会让每个人都能从容地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说说你的家庭,说说你的爱好,说说你有趣的经历,对孩子来说就是成功的体验。
23、北京府城小学对学生有一个非常具体的要求,凡是他们学校的学生,每个人上学期间,要有两双袜子,每天回家要洗袜子。
24、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良好的行为习惯正是健康人格的牢固基础。
25、人的一生都是不断培养良好习惯和改正坏习惯的过程,这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然趋势。
26、周士渊先生总结出了培养习惯的“三二一模式”:
“三”是指三个性,即认识必要性、选择可行性、具有操作性。
“二”是两句话,即“关键在前三天”“奥妙在缠缆绳”,后者出自西方著名教授曼恩对习惯培养的比喻:“习惯仿佛像一根揽胜,只要我们每天给他缠上新的一股,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一”是一个简单的口诀,即“三七二十一”。
27、世界上的事情,怕就认真,怕就怕坚持。
28、许多养不成习惯的教育,都是“一壶烧不开的水”。
29、亚里士多德说:“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
30、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31、生存之道正是做人之道,学会做人是生存之本。
32、习惯是在一定情境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自动化的一种行为方式。习惯按其价值可分为良好习惯和不良好习惯;按其水平可分为动作性习惯和智慧性习惯;按其性质可以分为社会功德性习惯和个性化习惯;按其功能分为一般习惯与特殊习惯。
33、童年是人生的春天,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开出良好习惯的花朵,收获健康人格的果实。“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古老民谚,也容易让人重视儿童期忽略少年期。
34、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化的过程,其中,第一个转化即从被动到主动,采用快乐训练法较为有效;第二个转化即从主动到自动,采用主体体验是根本方法。
35、0-6岁是个体语言发展和感官发展的关键期。
36、理想是人生的太阳,而目标则是生命的轨迹。
37、切斯特菲尔德说:“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途中徒劳无功。”
38、蒙台梭利:“三岁决定一生”。
39、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提到宁静致远。
40、培养习惯从细微处着手,从第一次开始。
41、父母对孩子的最大影响,是对生活的态度和人格倾向。
42、测试是否养成了习惯的最简单测验方法(北师大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碰到什么事,心里就痒痒的,就是养成了习惯。
43、亲子关系是影响孩子的第一个社会关系。
44、做人离不开四块基石:真诚待人(爱心)、诚实守信(诚信)、认真负责(责
任心)、自信自强(自信心)。
45、每次按家庭人数的倍数来买橘子,然后让孩子来分,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礼貌与感恩意识。
46、任何习惯必定是行为,行为必定需要训练乃至强化,对于孩子尤其需要规范其行为,才会培养出良好的习惯。
47、巴基斯坦前总统阿尤布.汗曾说:“信任犹如一根细丝,一旦折断了它,就很难再把它接上”。
48、孩子撒谎有三大理由:一是说真话受到惩罚;二是为了逃脱困境;三是把想象中的事当真事说了出来。
49、教育是一种唤醒,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而这巨人就是自信。
50、父母给孩子的夸奖必须是具体的,越具体越好。
51、赞扬孩子的“一分钟赞美法”
A事先告诉孩子,当它有好的表现时,父母会赞美他;
B每天都挑出孩子一天里做对的事情;
C具体告诉孩子做对了什么事情;
D告诉孩子父母对他做对的事情有多么高兴;
E静默几分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愉快心情;
F做符合自己内心感受的事情,或者孩子您爱他,或者拥抱孩子,也可以两种都做;
G请孩子也这样做,当孩子发现父母有做对的事情时,也要赞扬父母;
H父母也可以使用一些无声的夸奖,如用笑容、眼神、表情、动作等身体语言对孩子的良好行为做出反应。
2、运用批评乃至惩罚的教育方法需要注意以下基本原则:
A对孩子所犯错误的全部事实及因果关系一清二楚;
B给孩子给予极大的尊重,使其从内心里产生出足以承受批评乃至惩罚的力量; C耐心听取孩子充分的申辩;
D批评或者惩罚实施的结果,应当是孩子明确前进目标并且充满信心。
53、学会做事的四大指标: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
54、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提出“道德可以产生超常规的效率”。
55、孔子告诉学生,收下别人答谢的礼物就对了实际上是在鼓励大家创造一个“做好事可以被认同”的氛围,而目前我国人力资源配臵缺少的就是合理的激励
机制。
56、让孩子吃一点儿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们怕吃亏的心态。
57、计划周密有条理的习惯包括:
A人生有规划B每天生活有规律C时间安排有计划D学习有计划E58、人的创造冲动正是来自于对美的感受和追求。
59、从小培养孩子追求效益的习惯,恰恰是为其高效益的人生奠基。
60、陶行知先生说:“莫做人生人,莫做人外人、要做人中人。”
61、富兰克林说:“没有任何动物比蚂蚁更勤奋,然而它却是最沉默的”。
62、平时养成的好习惯,到了紧要关头,会产生无比的威力。
63、学会倾听是尊重他人的重要方式。
64、《礼记.曲礼》言到:“凡视,上于面则傲;下于带则忧,倾则奸。”
65、学会学习的四大指标: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其核心是勇于创新。
66、十个基本的学习习惯:
A学习有目标;B提前预习;C认真听讲;D完成作业;E及时复习;F正确使用学习用具;G规范书写;H积极提问和讨论;I经常阅读;持之以恒。
67、状元家教的六大秘密
A做人教育是家教的灵魂;B父母的表率作用;C尊重孩子的人格D民主的家庭教育方式E不给孩子学习加压;F从小培养孩子的习惯。
68、凡是最成功的,并不感到十分吃力。选准自己最适合干的事,怎么会费力呢?
69、成功在于选择,天才就是选择了适合自己的道路。
70、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有行动之勇敢,才有真知的收获。
71、只要孩子们有充分自由的时间和机会,他们的创造力是惊人的。
72、玩是重要的动手学习方式。
73、习惯培养的最低起点应是成人与儿童商量,并认真对待儿童的意见。最理想的状态是儿童自己提出一些意见,并与成人一起做决定。
74、穷人家的孩子未必能早当家,富人家的孩子也未必不能早当家,关键是怎样教育孩子,是否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
75、培养小学生的十个好习惯
A说了就要做;B耐心听别人讲话;C按规则行动;D时刻记住自己的责任;E节约每一分钱;F天天锻炼身体;G用过的东西要放回原处;H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I做事有计划;J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
76、技能化习惯培育的是机器,而人格化习惯培育的是真正的人。
77、培养好习惯用加法,矫正坏习惯用减法。
78、叶圣陶把教育总结为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摘抄笔记 篇2
关键词: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训练培养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这样一句话:“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这说明了加强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也正如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针对当今小学生多以独生子女为主的现状,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在家长的溺爱之下容易养成依赖、娇气的性格,做事情往往缺乏独立性,因此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我们注重培养他们从小就开始进行行为训练。那么,如何综合开展学校里的养成教育工作呢?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一、确立总体目标,指导个人养成小目标
所谓“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开展养成教育,应该有一个整体的总目标,让学生懂得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养成习惯中时刻朝着总体方向、总体目标前进,不至于偏离养成教育的轨道。但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学生的具体个性特点,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要求:要求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确定个人阶段性养成小目标;同时,通过学生建立完成个人小目标,促进总体目标的完善。
1. 明确要求,分层次教育。
明确了总体的养成目标以后,我们需要抓住学校的教育机会,在学校以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如在班会、少先队活动、主题活动中,我们可以以生动活泼的图片、故事、多媒体课件、口号等形式,向学生宣传自己管理好自己、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好处,让他们认识、了解到好的行为习惯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所带来的影响,加深对自我养成习惯的理解,为下一步养成教育行动打好充分的理论基础。
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我们可以分层次开展养成教育,如分为低、中、高年级学生,分年龄阶段设计教育方案,分层确立各个年龄特征应培养的习惯目标,进行有目标的教育。
2. 根据实际,实事求是确立目标。
在让学生明确总体的养成习惯目标以后,应指导他们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确立个人养成小目标。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要将自己培养成新时代的人才,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因此学生应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实施,在这一个时段,注重培养自己这一方面的素质;在下一个时段,注重培养自己那一方面的素质。自己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好的,设想好分为几个阶段改善,哪一个阶段应该养成什么习惯,都需要实事求是,目标明确,确立实行。
二、结合日常生活开展养成教育
学生的大部分日常活动场所、学习场所都在学校,因此,开展养成教育应结合日常生活,在平日就从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着手,从各个方面进行教育。
1. 思想道德养成教育。
思想指导行为,一个人的思想素质高低,决定着这个人的行为好坏。教育学生应从他们的思想道德开始。每周可利用班会、主题活动和学生学习名人名事,让他们在事例中学习人物高尚的品质,受到感动,受到感染,懂得应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国家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爱国,爱人民,爱集体。
2. 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受益终生。教育学生学习应从小开始养成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课前要预习,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乱动,每天读书看报,每天背诵一首古诗或者几句名人名言,遇到困难努力克服,积极开动脑筋,每发现有错误不是堆积而是马上改正……所谓习惯成自然,当坚持一段时间,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实施起来就得心应手了。在学习中我们还要注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和思维习惯,在课堂上可让学生多组织口头语言,多复述内容,多思考。
3. 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经常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让他们对行为准则先了解再遵守,教育他们无论在校内或者校外,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习惯,自觉约束规范自己。
4. 体育锻炼养成教育。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没有强壮的体魄,做事情就容易有心无力。因此在学生当中,我们应培养他们从小养成勤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在教会学生正确的训练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通过故事、图片等激发学生参与文体活动与体育锻炼活动的积极性,增强身体素质,养成坚毅的性格。
5. 生活能力养成教育。
在学校生活中,让学生养成讲卫生、勤做事的习惯,教育他们既要搞好个人卫生,也要搞好集体卫生;既要懂得学习,又要懂得在学校热心帮助同学,在家里帮助爸爸妈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既要培养自己刻苦耐劳的品质,又要培养自己遇到挫折不气馁、勇于面对的能力。
三、家校配合,集体与自我监督评价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因此,确立目标,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需要家校配合,集体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互相督促,共同进步。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积极培养学生养成习惯,在言行举止、学习习惯、体育锻炼等方面对自己的孩子提出严格要求并坚决执行,分阶段进行指导评价,可每两周或每月进行一次评估,总结成效,并根据具体情况指导孩子设立下一阶段的养成小目标。同时家长应积极与老师联系,互相交换了解情况,从而能更准确地把握实际,进行教育。教师在学校也应创设情境,多开展相关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地发现自己,锻炼自己,培养自己的习惯和能力。
同学与同学之间可建立互相评价、相互督促的养成机制。大家互相交流养成行为目标,以一个时间段为范畴,评价各自在这个阶段实施的效果,做得好的互相表扬,做得不足的互相提醒,你督促我,我督促你,形成一个你追我赶、共同进步的良好习惯。
四、建立激励机制,及时、持久开展养成教育
在实施养成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多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真诚地指出他们在行为习惯上具体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值得继续发扬,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做得好的地方大力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做是不足的地方委婉地指出来,并提示或者鼓励他们去思考到底应该怎样去做,到底怎样去做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遇到问题及时反映,既给学生起了一个模范带头作用,也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注意力,起到提醒作用。
同时,固定周期进行评价,让学生得到一种经常性的激励,有助于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与进取精神。如为每个学生设立良好习惯记录表,首先让学生明确每天从学习、生活、礼仪等方面要做到的好习惯,能做到的在表格中奖励红花,反之在表格中打叉。这种记录表能及时地对学生的行为作出评价,既对学生有一定的约束性,又起到激励学生继续养成好习惯的作用。
在压力与动力的双重推动下,保持学生对自己行为习惯的关注与重视,能更持久有效地开展养成教育。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个体,通过教育、引导、鼓励,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做,只要打好基础,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相信,学生会用实际行动带给老师们惊喜!
参考文献
[1]陈惠珍.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学生良好习惯[J].福建陶研, 2007, (1) :27-28.
[2]李文华.培养学生10个良好习惯[J].班主任, 2004, (6) :24.
[3]刘海丰, 王长义, 于静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刍议[J].现代教育科学 (小学教师) , 2009, (4) :29.
[4]贾世海.教育重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J].宁夏教育, 2009, (2) :70.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篇3
关键词: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训练培养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这样一句话:“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这说明了加强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年龄小,知識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也正如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针对当今小学生多以独生子女为主的现状,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在家长的溺爱之下容易养成依赖、娇气的性格,做事情往往缺乏独立性,因此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我们注重培养他们从小就开始进行行为训练。那么,如何综合开展学校里的养成教育工作呢?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一、确立总体目标,指导个人养成小目标
所谓“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开展养成教育,应该有一个整体的总目标,让学生懂得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养成习惯中时刻朝着总体方向、总体目标前进,不至于偏离养成教育的轨道。但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学生的具体个性特点,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要求:要求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确定个人阶段性养成小目标;同时,通过学生建立完成个人小目标,促进总体目标的完善。
1.明确要求,分层次教育。明确了总体的养成目标以后,我们需要抓住学校的教育机会,在学校以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如在班会、少先队活动、主题活动中,我们可以以生动活泼的图片、故事、多媒体课件、口号等形式,向学生宣传自己管理好自己、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好处,让他们认识、了解到好的行为习惯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所带来的影响,加深对自我养成习惯的理解,为下一步养成教育行动打好充分的理论基础。
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我们可以分层次开展养成教育,如分为低、中、高年级学生,分年龄阶段设计教育方案,分层确立各个年龄特征应培养的习惯目标,进行有目标的教育。
2.根据实际,实事求是确立目标。在让学生明确总体的养成习惯目标以后,应指导他们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确立个人养成小目标。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要将自己培养成新时代的人才,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因此学生应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实施,在这一个时段,注重培养自己这一方面的素质;在下一个时段,注重培养自己那一方面的素质。自己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好的,设想好分为几个阶段改善,哪一个阶段应该养成什么习惯,都需要实事求是,目标明确,确立实行。
二、结合日常生活开展养成教育
学生的大部分日常活动场所、学习场所都在学校,因此,开展养成教育应结合日常生活,在平日就从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着手,从各个方面进行教育。
1.思想道德养成教育。思想指导行为,一个人的思想素质高低,决定着这个人的行为好坏。教育学生应从他们的思想道德开始。每周可利用班会、主题活动和学生学习名人名事,让他们在事例中学习人物高尚的品质,受到感动,受到感染,懂得应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国家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爱国,爱人民,爱集体。
2.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受益终生。教育学生学习应从小开始养成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课前要预习,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乱动,每天读书看报,每天背诵一首古诗或者几句名人名言,遇到困难努力克服,积极开动脑筋,每发现有错误不是堆积而是马上改正……所谓习惯成自然,当坚持一段时间,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实施起来就得心应手了。在学习中我们还要注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和思维习惯,在课堂上可让学生多组织口头语言,多复述内容,多思考。
3.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经常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让他们对行为准则先了解再遵守,教育他们无论在校内或者校外,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习惯,自觉约束规范自己。
4.体育锻炼养成教育。“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没有强壮的体魄,做事情就容易有心无力。因此在学生当中,我们应培养他们从小养成勤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在教会学生正确的训练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通过故事、图片等激发学生参与文体活动与体育锻炼活动的积极性,增强身体素质,养成坚毅的性格。
5.生活能力养成教育。在学校生活中,让学生养成讲卫生、勤做事的习惯,教育他们既要搞好个人卫生,也要搞好集体卫生;既要懂得学习,又要懂得在学校热心帮助同学,在家里帮助爸爸妈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既要培养自己刻苦耐劳的品质,又要培养自己遇到挫折不气馁、勇于面对的能力。
三、家校配合,集体与自我监督评价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因此,确立目标,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需要家校配合,集体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互相督促,共同进步。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积极培养学生养成习惯,在言行举止、学习习惯、体育锻炼等方面对自己的孩子提出严格要求并坚决执行,分阶段进行指导评价,可每两周或每月进行一次评估,总结成效,并根据具体情况指导孩子设立下一阶段的养成小目标。同时家长应积极与老师联系,互相交换了解情况,从而能更准确地把握实际,进行教育。教师在学校也应创设情境,多开展相关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地发现自己,锻炼自己,培养自己的习惯和能力。
同学与同学之间可建立互相评价、相互督促的养成机制。大家互相交流养成行为目标,以一个时间段为范畴,评价各自在这个阶段实施的效果,做得好的互相表扬,做得不足的互相提醒,你督促我,我督促你,形成一个你追我赶、共同进步的良好习惯。
四、建立激励机制,及时、持久开展养成教育
在实施养成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多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真诚地指出他们在行为习惯上具体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值得继续发扬,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做得好的地方大力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做是不足的地方委婉地指出来,并提示或者鼓励他们去思考到底应该怎样去做,到底怎样去做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遇到问题及时反映,既给学生起了一个模范带头作用,也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注意力,起到提醒作用。
同时,固定周期进行评价,让学生得到一种经常性的激励,有助于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与进取精神。如为每个学生设立良好习惯记录表,首先让学生明确每天从学习、生活、礼仪等方面要做到的好习惯,能做到的在表格中奖励红花,反之在表格中打叉。这种记录表能及时地对学生的行为作出评价,既对学生有一定的约束性,又起到激励学生继续养成好习惯的作用。
在压力与动力的双重推动下,保持学生对自己行为习惯的关注与重视,能更持久有效地开展养成教育。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个体,通过教育、引导、鼓励,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做,只要打好基础,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相信,学生会用实际行动带给老师们惊喜!
参考文献:
[1]陈惠珍.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学生良好习惯[J].福建陶研,2007,(1):27-28.
[2]李文华.培养学生10个良好习惯[J].班主任,2004,(6):24.
[3]刘海丰,王长义,于静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刍议[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09,(4):29.
[4]贾世海.教育重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J].宁夏教育,2009,(2):70.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书心得 篇4
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总是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教室的卫生每天都有值日的学生负责清洁打扫,但是地面上总还是存在纸屑;上课时反复强调的问题,到作业中还会有学生出现错误;经常教育学生上课应专心听讲,可是在课上还总是有学生要思想开小差;每次作业批改讲评后要求学生订正,可是还是有小部分学生不订正„„为什么总是有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上会出现那么多的问题,真的是他们的领悟能力有问题吗?答案很显然:不是。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教学生活当中,我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习惯对于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性。
最近拜读了孙云晓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颇有收获。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养成教育的理论、内容、途径及方法,具体解答了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维习惯该如何培养的问题。这里的“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良好的习惯能促人进步,诱人发展,当然良好习惯的形成要经历一个相当漫长、艰难地过程。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习惯是人最主要的、最稳定的素质。任何一种能力都是养成好的习惯的结果。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人完整品德结构发展中质变的核心。良好习惯是健康人格之根,是成功人生之基。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分野,来自不同的习惯,好习惯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良好的生活方式,良好的习惯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
孩子越小,习惯越容易养成,且不会觉得痛苦,大了以后反而难了。因为习1 惯是潜意识的自动功能,是行为的载体,一经形成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同样,习惯从孩子小时培养也许不到10次就行,等长大以后培养,一般都需要连续进行21天以上才行,但若要固定下来要90天左右,一般人很难做到。
习惯的养成要经过重复或多次的练习,所谓“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同时我们也要注意纠正不良习惯,“习非成是”就是说长久按错的去实践就会把非当成是了。所以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一方面要逐步养成好习惯,一方面纠正坏习惯,而且不要等到坏习惯形成了才来纠正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演讲稿 篇5
演讲者:谢丽
尊敬各位的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内容是《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因此说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呢?
一,好习惯要在生活中培养
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个朋友的女儿,每次接电话就说“你好,请问您找谁,这是李红家。如果碰到妈妈不在的话就会说有什么事情需要我转告她吗需要让她给您回电话吗”并且每次都要等对方挂了电话她才会后挂电话。枣儿为什么那么有礼貌呢那就是习惯的养成。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事实正是如此,孩子习惯的养成主要在家里,父母应该注重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习惯。
陶行知先生认为,各种知识和技能学习最好在生活中进行,习惯培养更应该如此。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
二,好习惯要在实践中培养
叶圣陶先生也认为,要养成某种好习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身体力行,躬行实践,即在实践中养成习惯。才能“习惯成自然”,收到相当的效果。
北京有个史家小学他们的做法很让我震惊,这个学校的老师带学生去看电影,有1000多个学生,入场时间五分钟没有声音,结果人都坐齐了,楼上的放映员还以为人还没来呢。这就是习惯的养成。
当然,孩子习惯的养成一朝一夕的事情。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保障。良好习惯形成的过程,是严格训练,反复强化的结果。三,要抓住教育的关键期
研究发现,孩子习惯的养成有一个关键期的问题。幼儿园和小学是培养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关键期,而到了中学,就是改造习惯时期了。
在儿童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孩子可以受益终身;在儿童时期养成了坏习惯,就有可能终身受到伤害。因此,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利用儿童的关键期。如果错过关键期,对习惯的改造将要比塑造艰难得多。抓住关键期进行习惯的培养,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例如,孩子第一次骂人的时候,他并不是道德驱使,而是觉得好玩。这时候,孩子会观察父母或其他成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如果成人的态度是冷淡的,严肃的,1
孩子就会明白:“大人不喜欢我的这种行为。”由此,他会减少这种行为。如果这时有成人对孩子的行为表现出赞扬,夸奖或者高兴地笑等反应,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行为是受到成人喜欢的,由此,他会增加这种行为出现的频率,从而养成不良的习惯。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抓住教育的关键期来教育孩子。四,好习惯要培养,坏习惯要纠正。
对于好习惯要培养,坏习惯要纠正。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的公式是: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到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确实如此,如果孩子养成了一种坏习惯,他将一辈子受这种坏习惯的折磨。
美国研究发现,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也就是说,教育孩子养成一种好习惯至少要21天的时间。但是,如果孩子已经养成一种坏习惯,要纠正孩子的这种坏习惯,需要花费的时间却比21天要多。这就要求父母在纠正孩子坏习惯的过程中要有毅力。
事实上,在纠正孩子坏习惯时,父母应该直接提出坏习惯的不良影响,并以此触动孩子的心灵,这样纠正起来相对容易得多。
孙老师也曾在书中说过
享受不尽它的利息,要是
习惯,我反思”。愿一句经典的话:“养成好的习惯你会一辈子坏习惯,你会一辈子都偿还不了它的债务,这将孩子的习惯培养每天的教育日程,当好孩子成长的引路人。的确培养孩子好习惯,给孩子一生财富;纠正孩子坏习惯,给孩子一生幸福。
今天我对这次的演讲做个总结就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健康人格;教育的条件是好的关系;教育的方法是培养习惯;教育的原则是因性施教。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篇6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现在,我们教育的内涵越来越深厚,外延越来越广泛了,教育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对我们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多读书,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够不被落伍。
我喜欢的教育家是叶圣陶先生。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他还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之功,它贵在坚持,重在重复。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有时,为了一个好习惯的养成我看到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几乎都要磨破了嘴,跑断了腿。我深有体会的是在去年一年的图书管理工作中,同学们的借书热情非常高涨,人比较多,所以一开始我们的借书和阅读课的秩序比较乱,后来,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动脑筋想办法,采取了一些措施,具体明确了借书还书的时间,制作了代书板,精心打造了图书室文化,不断地提醒同学们遵守纪律,每次上阅读课之前我们都会强调孩子们无声阅读,一段时间下来,同学们都养成了一种习惯,就是进了图书室后,都安安静静的选书,安安静静的读书,轻拿轻放,非常自觉。有同学没有找到自己要看的那本书的时候,他会举手示意,然后轻轻地走过来说:“老师,我想看《神探福尔摩斯》,但我没有找到。”
在这里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每天清晨老师们在操场上晨练,活动筋骨,保障健康,养成习惯,多好。还有,早晨,同学们兴高采烈的来到学校,高兴地说:“老师好!”老师们微笑着说:“同学们好!”成为一种习惯,多么融洽和谐。课堂上,学生踊跃发言,师生互动,精彩纷呈,老师与同学共同体会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与知识共享的乐趣,这也成为一种习惯,这是真正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课间操上,同学们迈着矫健的步伐,身着统一的服装,喊着响亮的口号,一排排呼啸而过,或者做着整齐划一的广播操,再或者跳着充满活力的健身操,尽显青春风采,这些成为习惯,我们的校园会多么精彩。当同学们养成认真预习、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独立思考、勇于提问的习惯、乐于研讨的习惯、阅读的习惯、自学的习惯、总结的习惯等等的时候,我们想不拿第一都难。当我们看到地上有一个垃圾躺在那儿,不把它扔进垃圾箱就浑身不自在的时候,那是一幅多么和谐的景象!的确,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事情,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如果我能有幸成为教学一线的老师,我会继续努力,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到底,让孩子成人成才。最后,我竞聘的职位是政治教学,请领导们相信我,支持我,聘任我!作为一名教师,我不想离开教学一线太久,我觉得我还年轻,而这是我为之奋斗毕生的事业,我怎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篇7
方案一:告诉这个人,你的任务是一年后饭量增加到两碗,然后有计划的每天增加饭量,比如饭后加强体育锻炼,最终完成任务。
方案二:告诉这个人,你必须完成任务,否则没饭吃。那么这个人肯定努力完成任务,或者可以吃三碗米饭。
方案三:不告诉这个人任务,只是每天吃饭时给他碗里增加10粒米饭颗粒,并且时刻根据他的消化反馈来动态调整,一年后他也完成了任务。
三种方案都完成了任务,但三年后会出现不同的反映:前两种方案的人都会回到原来的一碗米饭。为什么?第一种需要减肥;第二种因为已经完成任务,继续吃一碗米饭。只有第三种永远改变不了,因为他已成习惯,他认为是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的生理现象。
这个可能就是改善与改革的差别,“只有深入到骨髓里的变革才是彻底的变革,也才会成功。”现在我们很多教师面对学生在解决教育和教学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时所采取的方式上大都选择方案二的做法,方案一的做法大家正在努力学习,而方案三的做法才是真正的科学的为师之道。
“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换句话,可以说,“忘不掉的才是素质”。而习惯正是忘不掉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人则以习惯而生活。那么,习惯是什么呢?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权威解释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因此,也可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几年前,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之时,记者问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讲明了儿时养成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意义。所以,中国俗语中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之说,其含义之一就是从儿时的习惯如何可以推测未来。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文档 篇8
读《细节决定成败》有感
读一篇好文章,如饮一杯醇酒,其味无穷,回味久远。在今年短暂的寒假中,我有幸拜读了汪中求先生所著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感触颇深,受益匪浅。《细节决定成败》对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十分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通常我们都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但当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细节的重要性。细节是什么?细节实际上是一种长期的准备,从而获得的一种机遇。细节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积累,也是一种眼光,一种智慧。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人的一生都是由一个个细节构成的,细节决定着一个人的成与败、喜乐与悲哀。所以,细节决不可忽视。
《细节决定成败》引发了我对教育深深的思考。通常都说:“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 在充满竞争的今天,太多的人,总不屑一顾事物的细节,太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总盲目地相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孰不知,能把自己所在的岗位的每一件事做成功,做到位就很不简单了。教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老师的每个细小的行动都是无声的教育,所以我们必须以认真的态度做好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每个细节,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最大价值。正如老子所说的:“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深深地知道:老师的一个笑容,一句话语,一个动作,都被学生看在眼中,记在心里,对他们的言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踏入校门,站在三尺讲台的那一刻起,我时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力求做好每件小事,给学生施以积极的正面影响。我想:言传身教远胜于喋喋不休地说教。教书育人,我们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也许,一个细节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切细节当作一件大事来做,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个过程非常有利于我们将注重细节的理念传达给学生,要知道“注意细节其实是一种功夫,这种功夫是靠日积月累培养出来的”。所以,我们必须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注意细节、一丝不苟的好习惯。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将会成为他们一
生受用的宝贵财富,因为习惯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有些老师认为,只要成绩好,一切缺点就可以迁就,可以值得原谅。所谓“一俊遮百丑”,这种想法绝不应该存在。
“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我们现在的教育缺乏的不是鸿鹄之志,缺乏的是具体会飞的燕雀。空有鸿鹄之志而不会飞的鸟,始终无法到达胜利的彼岸。作为一名大队辅导员,我深知育人工作是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互相配合。《细节决定成败》告诉我这些工作必须得从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学习习惯抓起,认真对待每一件关于学生的小事,促使学生珍惜时间、自觉学习、不畏艰难、勇攀高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同时,作为一名管理者,在工作中,《细节决定成败》敦促我必须把常规工作做到位,以身作则带领辅导员及广大教师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不能只看到人家成功的辉煌,而很少去关注他们工作中对细节的用心。“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对于敬业者来说,凡事无小事,简单不等于容易。因此,我要积极倡导:花大力气做好小事情,把小事做细。因此,接了手的事必须按时、按标准完成,不能完成没有任何解释的理由;已做完的事情,自己检查认定完全没有错误再上报,不要等检查出了破绽或漏洞再辩解。把小事做细了,工作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doc 篇9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作者:韩春秀
来源:《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11年第06期
最近,我听了一个关于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讲座,这是一场震撼人心的报告,时而让你热泪盈眶,时而让你开怀大笑。现在将我的体会表述出来,或许可以领你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帮你找到培养优秀孩子的秘诀与真谛。
讲座中有几句话印象特别深,摘录下来与大家共享:
“一个家庭如果不重视习惯的养成,就谈不上家庭教育;一个幼儿园、一个小学、一个中学,如果不重视习惯的养成,就谈不上教育教学。”
“我们太重视孩子的功课怎么样,分数怎么样,实际上一个人的习惯怎么样可能更重要。”“你如果养成了好的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要是养成了坏习惯,你会一辈子都偿还不完它的债务。”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有了好习惯的孩子,是走遍天下都可以放心的孩子,一身坏习惯的孩子会让你一生都不能放心,不得安宁。”
“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
先圣孔子说得好:“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
“四个学会”: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现在的老师普遍都认为现在的孩子难教育,说的并不是孩子的智力,而是孩子的品德、行为和习惯。心理不健康的青少年越来越多,自杀的和具有暴力倾向的青少年也在频繁出现!这不得不反思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培养健康人格最好的选择是从培养习惯做起,而儿童时期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时期。
我在书中看到这样一个情节:蝴蝶在它破茧而出之前,很痛苦,一次一次地去撕挤那个出口,却一次一次地失败……这个时候有个好心人发现了:“哎呀,它这么痛苦,一直在挤在撕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呀,搞得头破血流,干脆我拿剪刀剪开得了。于是,好心人帮蝴蝶剪开了一个大的出口,蝴蝶出来了。”
结果发现,这样出来的蝴蝶却永远不会飞了。为什么呢?专家们发现,刚化蛹而成的雏蝶撕挤那个小茧口是在练习。为了让它的翅膀更有力量,它必须自己挤来挤去,使更多的血液流向自己的双翅。这样,当它破茧而出的时候,它的翅膀才能振翅飞翔。
所以,我们不能总是一味地呵护孩子,关键时候,我们要有_二点狠心,让孩子承担一些责任,让孩子懂得要对自己的过失负责。这样,孩子的体验会越多,感受越深。
因为孩子的责任心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培养的。我们学校在大扫除的时候,都是高年级学生帮低年级学生搞卫生,这样做并不利于低年级孩子的成长。
我们教师有责任让低年级的学生知道,搞好本班卫生是他们自己的责任,没有谁可以帮你们。只有让孩子去体验责任才能体验成长。
同时,我们要培养学生热情,有责任心,会关心别人,不怕困难,不怕委屈。在班里,凡是孩子能做的事情,我都尽量让他们去做。同事们都说:懒老师就有勤劳的学生。我很高兴地看到,我的孩子们很乐于劳动,乐于奉献。
习惯是可以养成的,是可以培养的,这点大家都知道。有许多父母曾向我抱怨说,我的孩子不可救药了,都说了他800遍,他还是改不掉坏毛病。我回答说,如果你说他8000遍,他更改不掉。
为什么这样说呢?孩子养成一种坏习惯一定是有某种原因的,这时候他需要的是帮助和引导而不是训斥。
读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感 篇10
“首先我们养出了习惯,随后习惯养出了我们”这是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的一本《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的封面上的一句话。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习惯的力量往往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
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21世纪的教育首先应该关心人们如何在密切相关的地球上求同存异,协力发展,进行有关人类共同生存的基本意念的教育,这其实是一种行为习惯的教育。”对此,我在内心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目睹耳闻了一届届学生的成长历程,有的成才了,有的却走了弯路。这里面问题多多,原因种种,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养好习惯者成,染坏习惯者败。对教育而言,培养习惯是头等重要的事。
习惯是学业成败的关键。学业上取得成功,就个人而言,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智力因素,即天赋,聪明程度,这就是人的智商;二是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这就是情商,亦即后天的努力程度。天赋固然重要,但往往是有的学生很聪明,学习成绩却并不出色;相反有的学生智力一般,学习成绩却很好。究其原因,是非智力因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些主导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其实就是学习习惯。“天才源于勤奋”。研究证明,98%的人智商都差不多,一个人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刻苦,顽强拼搏,持之以恒,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本书是关鸿羽同志用多年时间进行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科学实验,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了这本书,书中阐述了有关养成教育的理论问题,并详细阐述了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问题,这对于我们的教育科学研究是一项值得重视的贡献,对于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晨起刷牙,饭前洗手,这一类卫生习惯使人们一辈子受用;“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使许多人夺得了更多的时间,也等于延长了自己的生命。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如自然”,但是养成的过程却并不是自然的。一些家长往往说“树大自然直”,并不符合自然的规律,更不符合人的成长规律。在我的教学中,学生们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没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导致他们不会做值日,不会阅读,不会学习。我也在思考,我们的教育不就是在于培养学生有良好的习惯吗,孔夫子的学问恐怕同他“每事问”的习惯分不开;诸葛武侯的“神机妙算”同他“一生唯谨慎”的习惯不能说没有关系。
读过书后,反思自己的生活,也需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其中读书也需要形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才会不断的促使自己成长。
解书云
二.教育就是培养习惯doc 篇11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养成好习惯。” 二年级依然是孩子们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每一个父母都需要高度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教育家叶圣陶也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呢? 孩子们的好习惯要在生活中培养的。“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孩子习惯的养成主要在家里,父母应该注重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习惯。家庭生活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应该积极为儿童创造适宜的家庭环境,同时,父母应当经常在行为、举止和谈吐等方面给儿童一个最好的榜样,讲话时要注意礼貌、举止要文雅,表现出高尚的情操、道德行为和良好的习惯。如果能够经常这样以身作则,这种长期熏陶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最佳的教养,通过日积月累,让儿童的良好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二、要抓住教育的关键期。研究发现,孩子习惯的养成有一个关键期的问题。而一年级是培养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关键期。在儿童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孩子可以受益终身;在儿童时期养成了坏习惯,就有可能终身受到伤害。因此,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利用儿童的关键期。如果错过关键期,对习惯的改造将要比塑造艰难得多。抓住关键期进行习惯的培养,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父母一定要注意孩子第一次出现的行为。例如,孩子第一次骂人的时候,他并不是道德驱使,而是觉得好玩。这时候,孩子会观察父母或其他成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如果成人的态度是冷淡的、严肃的,孩子就会明白:“大人不喜欢我的这种行为。”由此,他会减少这种行为。如果这时有成人对孩子的行为表现出赞扬、夸奖或者高兴地笑等反应,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行为是受到成人喜欢的,由此,他会增加这种行为出现的频率,从而养成不良的习惯。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抓住教育的关键期来教育孩子。
三、好习惯要培养,坏习惯要纠正
对于父母来说,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更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因为坏习惯一旦养成,就具有自然的驱动力和心理惯性,有时候就算没有外部条件,习惯行为也同样可以做出。许多孩子有时候知道自己有不良的习惯,但是往往控制不住自己而重复不良的习惯。这时候,父母要帮助孩子抑制和纠正坏习惯。
例如,在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时,可结合孩子兴趣特点先选择故事书,由浅入深,由短到长。不在一朝一夕,贵在长久坚持。一位细心的妈妈观察写作业的儿子,一会喝水,一会撒尿,不到一小时出来四五次。这位妈妈看在眼里却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在第二天孩子写作业前给孩子提了个建议:坐下前把该办的事办好,我看你写作业时出来三次完全可以。孩子在妈妈的鼓励下果真少出去一次;过几天妈妈又提议再减少一次,孩子又轻松做到了。家长的要求依次递减,直到孩子可以集中精力把作业写完,既帮孩子克服了不良习惯,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孩子的自信心。
四、纠正孩子坏习惯要有毅力。美国研究发现,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也
就是说,教育孩子养成一种好习惯至少要21天的时间。但是,如果孩子已经养成一种坏习惯,要纠正孩子的这种坏习惯,需要花费的时间却比21天要多。这就要求父母在纠正孩子坏习惯的过程中要有毅力。坏习惯难以改掉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决心不大、毅力不强。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篇12
英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培根认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人从幼年期就应当通过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关鸿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本书,其核心就是养成教育。书中提出了多种有益的教育方法与大量具有操作性的建议,这无疑能为处于困惑之中的教师和家长指点迷津。
作者认为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是一项复杂而又具体的工作,因此要循序渐进,学校、家庭以及社会这三者要相结合、相一致,不可顾此失彼。培养良好的习惯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综合多种教育方法经过反复地训练才能形成,作者介绍了言教法、身教法、境教法、实践锻炼法、指导自我教育法、疏导法、正强法、负强法、制约法、评价法、活动法等十多种养成教育方法,分析了如何培养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以及思维习惯。最值得我思考与操作的有以下几点:
(1)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作者提倡“养成教育”,也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他认为养成好的习惯能使人终身受益,养成坏的习惯则是贻害无穷,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能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成才奠定较好的基础。同时他也认为教育的结果不能仅限于有一个良好的习惯,更重要的是使受教育者思想深处发生重大的变化,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学生,抓住培养学生习惯的关键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是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初中为辅助,关键之关键是小学一二年级。对学生的教育不单单是说教,讲太多空洞的道理不仅无效,更会让他们感到厌倦,老师要起到榜样的作用,给学生们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学生们一起制定出适当的行为规范,最好是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们自己讨论、商量制定出规则,老师只起一个指导的作用,但规范一经制定就必须严格执行。
(2)各种教育途径必须相一致
我们都学过哲学,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烂熟于心。当各部分之间互相配合协调,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作用。就好比踢足球,每个人都只关心个人的得分,而不顾整体团队的优化配合,这个球队必输无疑。其实,教育也是这样,只有各方面的力量协调一致,才能形成一股强劲的教育合力,才会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一方面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况,另一方面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情况,争取做到家校双方积极配合,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还要重视学生的精神生活,指导学生多读一些优秀的文艺作品,让学生从中受益。
(3)训练是形成好习惯最基本的方法
作者认为,习惯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因此真正的教育不在于说教,而在于长期、反复的训练,训练是形成良好习惯最基本的方法。训练可以使机体与环境之间形成稳固的条件反射,这种稳固的条件反射只有经过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动力定型。人的这种生理机制决定了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摘抄笔记 篇13
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有了这样的体会:
一、孩子习惯的养成,家庭教育尤为重要。
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形成一个观点,建立一个信念,养成一个习惯,都需要经过反复的教育和训练;矫正一个不良习惯,纠正一个错误观念,更需要长期的、耐心的教育。所以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长期抓,切不可“前松后紧”、“一暴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耐性,要不怕反复,要持之以恒。“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家庭教育的好办法很多,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如果没有耐心,动不动就发火,结果只会是功亏一篑。
二、考试是检验学习进度的指标,而不是决定一个孩子学习成绩的全部。
考试不仅仅是考查知识,更是考查习惯。因此,不能把在考试中出错简单的归结为不认真、不努力。家长应和老师一起给孩子寻找原因:听课时否认真?不懂能否发问?平时书写是否整洁有序?学习方法不当还是不够用功?孩子上课不认真,请与老师一起分析:是会了?听不懂?还是没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说服教育或补课。只有他想学才能学好,否则,只能是大家痛苦。
三、适度引导避免失去学习兴趣。
在教育过程中不可过多进行督促。老在别人的被人监督下才去学习,会使孩子变的非常被动,慢慢会失去学习主动性。恰如其分的提醒和督促是必要的,是为了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而做的措施。因此,要注意讲究方法,提醒孩子注意当天的作业必须在几点前完成,尽早安排能让自己有更多自主的时间。家长不要按自己的意愿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以免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另外家长应学会长话短说,不必要的话不说。
四、鼓励为主,批评为辅。
表扬是促进孩子成材的关键,要善于肯定孩子的成绩。如果你的孩子取得了好成绩,请给他一个拥抱、祝贺,买一本书或一套衣服作为奖励。淡忘孩子以前的不足,多看进步,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建立良好的心态,并且鼓励他做到信念永存、脚踏实地,这样,你的孩子一定能获得成功。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让我充分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提醒从细微处着手,从小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把出现诸多问题的“要我学”变成由良好习惯支撑的“我要学”,即由被动变为主动。
人的一生是终身学习不断充实的一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不断汲取知识,丰富体验。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的读书心得体会2今年暑假我借了一本《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我用心读了而且做了摘抄。这本书是由教育专家的、和青年学者撰写的一本有关养成教育的专著,主要包括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养成教育的14项内容及操作两部分,重点介绍学习习惯与学习个性的养成。看后,我觉得不仅对于一个教师而且对于一个家长都是非常实用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本书以养成教育为核心理念,介绍了养成教育的理论、内容、途径以及方法,并具体解答了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维习惯该如何培养的问题。
这位学者认为终生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既不是在学校学到的科学知识,也不是在实验室里获得的科研实践,而是幼时培养的良好习惯。这个例子就很好地说明了教育实际上也就是培养习惯。陶行知先生也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作者提倡“养成教育”,也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他认为养成好的习惯能使人终身受益,养成坏的习惯则是贻害无穷,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能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成才奠定较好的基础。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教育的习惯,而所谓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进行教育和训练”。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享受优质生活的能力。因此寻求最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是教育者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实践和探索的目标,通过养成良好的习惯,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提高成绩;同时健全人格,以便学生学会做人,健全心理,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实现素质教育。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任重而道远,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矫正坏习惯、培养好习惯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耐心地训练学生,也需要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协同配合,才能达到最终目的。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的读书心得体会3近来我有幸拜读了《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书里面关于养成教育的一些深刻见解,让我受益匪浅。本书是一本关于养成教育的专著,不仅科学严谨,而且实用新颖。我深深赞同作者的教育观点: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必须从小养成。
“有的孩子做作业,边做边玩,心思不能集中在作业上”,“有的孩子上课听讲静不下心来,一会儿跟同学说话,一会儿玩手中的东西,一会儿看看窗外”相信很多老师在管教孩子方面都有过这些难题,有时还真让我们对这些孩子们无可奈何。我认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造就一个人一生幸福的基石,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我们做老师的责任,我们应更多的去关注一下他们的学习以及平时在校的生活习惯。当然学校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许多好的有关细节教育的要求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养成的过程却不是简单的。如果养成了不良习惯,要把它转化成良好的习惯,就要经过一个痛苦的过程。为了不让孩子经历这种痛苦的磨练,我们从一开始就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你的一言一行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孩子们现在的模仿能力是最佳时期,他们会模仿你的一言一行,所以要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首先要严于律己,从我做起,为人师表,言行一致。当然孩子的良好习惯的培养不是学校单方面就能做到的他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相互配合。
就那我们班的吴妙研同学来说,她以前逃过半天学这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多么恶历的行为。问其原因才知道由于家庭作业没有完成不敢来上学,怕老师告诉家长,自己回家又挨打了。通过了解我知道她和妈妈的关系很糟因为每当她犯错误时妈妈就会打她,而爸爸又在很远的地方工作无法照顾她,因此她就对妈妈产生了恐惧的心理。
事后我找到她的妈妈通过我们相互沟通如何教育孩子,慢慢的她们母女的感情融洽了许多,学习上也进步了。如果我们对这件事情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孩子就有可能经常性的逃学形成习惯,到那时在去纠正它将会是一件很难的事。正如人们经常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习惯的力量强大而顽固不可融化,习惯一旦形成,终其一生,便难以改变。这里讲的“本性”,当然不是人与生俱来的,很大程度上,是在后天养成的,也就是说,与自我长期来的习惯是密不可分的。
正如书中原序部分提到的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家庭教育的专著《颜氏家训》就十分强调教育应从小抓起。颜之推说:“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岁数,可省笞罚。”其中蕴涵着一个习惯养成的道理。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固而巨大的力量,也就是说习惯一但养成那么就很难在改变。当然好的习惯是让人们享受终生的,如果一个学生学习很认真那么他踏上社会后工作、生活、做人处事都将会是一个严谨、负责任的人。
因此我认为,良好习惯的培养应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去与学科知识有机相溶来渗透做人道理,来养成学生的基本习惯。作为教师,应当担负起相关责任以及承担相应的任务。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的读书心得体会4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更完善,更为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最近,特地拜读了孙云晓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一书,我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了,现已经读完了六个章节。
我觉得这是一本给人思想影响深刻,指导我们如何做好教育工作的一部好书。闲暇时读读孙老师的著作,既能增加趣味,又能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我学会了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同事,对待学生,对待自己正在牙牙学语的儿子。我不断地告诫自己,一定要耐心地等待儿子长大。朱永新老师说:“云晓是一个真正走进儿童世界的学者;而我们通过阅读他的作品,在走进孙云晓世界的同时,也走进了儿童世界。”
这本书强调的主要是好习惯的养成决非一日之功。据专家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21天的时间。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不论什么工作必须靠教师做长期的、耐心细致的工作。真正的教育不是单凭说教,而是靠训练。没有强化训练就养不成习惯。比如说要培养学生不乱扔纸的习惯,班主任老师教育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施加压力,告诉他必须怎么做,否则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直到养成习惯为止。世界上的事情,怕就怕认真,怕就怕坚持,如果你真的凡事认真,坚持去做,别的老师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做到,这就是习惯的养成,坚持才有习惯,习惯在与坚持。
另外我们学生的写字习惯,早读习惯等等,都要经过老师的强化,学校的督察等强化手段,达到一定的效果。“许多养不成习惯的教育,都是一壶烧不开的水;教育习惯比一般的教育失误更影响孩子成长”。这都是孙云晓老师的至理名言。“什么是教育?当你把你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爱因斯坦的这句话说的非常机智。真正的教育是忘不掉的,孙云晓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忘不掉的才是真正的素质。什么是忘不掉的?习惯就是忘不掉的,它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行为、稳定的行为,它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的联结。”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再次看出,培养一个好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摘抄笔记】推荐阅读: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10-13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12-01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10-15
二.教育就是培养习惯doc11-13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家长会发言稿2016.10.2009-08
修改 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05-22
细节教育就是素质教育08-26
教育就是爱的教育12-28
教育就是爱学生01-10
最好的教育就是爱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