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2024-10-13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精选8篇)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篇1

摘要:针对当今小学生多以独生子女为主的现状, 提出了注重培养他们行为训练、养成良好的习惯的几种方法:确立总体目标, 指导个人养成小目标;结合日常生活开展养成教育;家校配合, 集体与自我监督评价;建立激励机制, 及时、持久开展养成教育。实践表明, 这些方法行之有效。

关键词: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训练培养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这样一句话:“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这说明了加强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也正如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针对当今小学生多以独生子女为主的现状,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在家长的溺爱之下容易养成依赖、娇气的性格,做事情往往缺乏独立性,因此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我们注重培养他们从小就开始进行行为训练。那么,如何综合开展学校里的养成教育工作呢?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一、确立总体目标,指导个人养成小目标

所谓“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开展养成教育,应该有一个整体的总目标,让学生懂得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养成习惯中时刻朝着总体方向、总体目标前进,不至于偏离养成教育的轨道。但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学生的具体个性特点,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要求:要求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确定个人阶段性养成小目标;同时,通过学生建立完成个人小目标,促进总体目标的完善。

1. 明确要求,分层次教育。

明确了总体的养成目标以后,我们需要抓住学校的教育机会,在学校以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如在班会、少先队活动、主题活动中,我们可以以生动活泼的图片、故事、多媒体课件、口号等形式,向学生宣传自己管理好自己、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好处,让他们认识、了解到好的行为习惯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所带来的影响,加深对自我养成习惯的理解,为下一步养成教育行动打好充分的理论基础。

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我们可以分层次开展养成教育,如分为低、中、高年级学生,分年龄阶段设计教育方案,分层确立各个年龄特征应培养的习惯目标,进行有目标的教育。

2. 根据实际,实事求是确立目标。

在让学生明确总体的养成习惯目标以后,应指导他们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确立个人养成小目标。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要将自己培养成新时代的人才,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因此学生应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实施,在这一个时段,注重培养自己这一方面的素质;在下一个时段,注重培养自己那一方面的素质。自己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好的,设想好分为几个阶段改善,哪一个阶段应该养成什么习惯,都需要实事求是,目标明确,确立实行。

二、结合日常生活开展养成教育

学生的大部分日常活动场所、学习场所都在学校,因此,开展养成教育应结合日常生活,在平日就从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着手,从各个方面进行教育。

1. 思想道德养成教育。

思想指导行为,一个人的思想素质高低,决定着这个人的行为好坏。教育学生应从他们的思想道德开始。每周可利用班会、主题活动和学生学习名人名事,让他们在事例中学习人物高尚的品质,受到感动,受到感染,懂得应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国家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爱国,爱人民,爱集体。

2. 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受益终生。教育学生学习应从小开始养成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课前要预习,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乱动,每天读书看报,每天背诵一首古诗或者几句名人名言,遇到困难努力克服,积极开动脑筋,每发现有错误不是堆积而是马上改正……所谓习惯成自然,当坚持一段时间,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实施起来就得心应手了。在学习中我们还要注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和思维习惯,在课堂上可让学生多组织口头语言,多复述内容,多思考。

3. 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经常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让他们对行为准则先了解再遵守,教育他们无论在校内或者校外,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习惯,自觉约束规范自己。

4. 体育锻炼养成教育。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没有强壮的体魄,做事情就容易有心无力。因此在学生当中,我们应培养他们从小养成勤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在教会学生正确的训练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通过故事、图片等激发学生参与文体活动与体育锻炼活动的积极性,增强身体素质,养成坚毅的性格。

5. 生活能力养成教育。

在学校生活中,让学生养成讲卫生、勤做事的习惯,教育他们既要搞好个人卫生,也要搞好集体卫生;既要懂得学习,又要懂得在学校热心帮助同学,在家里帮助爸爸妈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既要培养自己刻苦耐劳的品质,又要培养自己遇到挫折不气馁、勇于面对的能力。

三、家校配合,集体与自我监督评价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因此,确立目标,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需要家校配合,集体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互相督促,共同进步。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积极培养学生养成习惯,在言行举止、学习习惯、体育锻炼等方面对自己的孩子提出严格要求并坚决执行,分阶段进行指导评价,可每两周或每月进行一次评估,总结成效,并根据具体情况指导孩子设立下一阶段的养成小目标。同时家长应积极与老师联系,互相交换了解情况,从而能更准确地把握实际,进行教育。教师在学校也应创设情境,多开展相关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地发现自己,锻炼自己,培养自己的习惯和能力。

同学与同学之间可建立互相评价、相互督促的养成机制。大家互相交流养成行为目标,以一个时间段为范畴,评价各自在这个阶段实施的效果,做得好的互相表扬,做得不足的互相提醒,你督促我,我督促你,形成一个你追我赶、共同进步的良好习惯。

四、建立激励机制,及时、持久开展养成教育

在实施养成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多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真诚地指出他们在行为习惯上具体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值得继续发扬,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做得好的地方大力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做是不足的地方委婉地指出来,并提示或者鼓励他们去思考到底应该怎样去做,到底怎样去做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遇到问题及时反映,既给学生起了一个模范带头作用,也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注意力,起到提醒作用。

同时,固定周期进行评价,让学生得到一种经常性的激励,有助于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与进取精神。如为每个学生设立良好习惯记录表,首先让学生明确每天从学习、生活、礼仪等方面要做到的好习惯,能做到的在表格中奖励红花,反之在表格中打叉。这种记录表能及时地对学生的行为作出评价,既对学生有一定的约束性,又起到激励学生继续养成好习惯的作用。

在压力与动力的双重推动下,保持学生对自己行为习惯的关注与重视,能更持久有效地开展养成教育。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个体,通过教育、引导、鼓励,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做,只要打好基础,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相信,学生会用实际行动带给老师们惊喜!

参考文献

[1]陈惠珍.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学生良好习惯[J].福建陶研, 2007, (1) :27-28.

[2]李文华.培养学生10个良好习惯[J].班主任, 2004, (6) :24.

[3]刘海丰, 王长义, 于静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刍议[J].现代教育科学 (小学教师) , 2009, (4) :29.

[4]贾世海.教育重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J].宁夏教育, 2009, (2) :70.

[5]何国靖.认真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J].安徽教育, 1984, (5) :7.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篇2

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只有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人们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动。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凡是因为求知好奇而受到奖励的学生,往往愿意继续进行试验和探索,从而促进智能的发展,产生创新的思想。这就要求班主任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要实行民主管理,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多用鼓励和奖赏的办法,少用甚至不用指责惩罚的手段。对学生的创造性表现,哪怕是极其微小的,也要给以赞赏:即使他们有些失误,也要热情帮助而不能横加斥责。我在班级工作中,常常鼓励同学们为班级管理出谋划策,凡是有创见的,我都要在全班大加赞扬,并和学生一起民主协商,共同制定班级制度。这样民主的管理方式,既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了一种宽松的环境,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他们创新能力的重要活动舞台。

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篇3

习惯伴随着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习惯是孩子飞翔的翅膀。习惯,往往起源于看似无关大局、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着足以改变命运、影响一生的巨大能量。一个好的习惯伴随一生,引导人受福一辈,一个坏的习惯贻害终身,有苦难言。学校工作应从习惯培养入手,提升学生素质。培养好习惯,可以把素质教育的要求具体化为许多习惯要求。可以通过各类课程、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途径来培养学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一般应包括:做人的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仪习惯、健康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安全习惯、劳动习惯、遵纪守法习惯等方面,如孝敬父母的习惯、诚实守信的习惯、生活自理的习惯、创造性思维的习。赁、主动探究知识的习惯、善于与人合作的习惯。要营造学校中人人关注习惯培养,时时体现习惯培养,处处着力习惯培养的良好氛围。

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学校、家庭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长期的、曲折的、反复的、不断强化和提升的过程。习惯的培养关键是坚持,如果毅力战胜不了懒惰,不能坚持下去,就会前功尽弃。只有抓住點點滴滴的习一隈培养,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习惯培养,学生才能真正形成习惯。对不同的孩子,可以从不同的细节入手,可以在饮食、起居、运动、学习几个方面用故事或同龄人的榜样等各种能引起他们*趣的方式方法来引导。比如老师出一个作文题‘‘我的一个好习惯”,全班几十名学生,全校成百上千个小朋友,汇集出许多好习惯的典型事例,也可以开一个班队会或全校性的“好习惯”故事演讲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同龄人讲的故事,做的事例,具有更强的教育感染力。

陶行知先生的“每天四问”,是我们培养学生和学生自我培养良好习惯的钥匙和指针:

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

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

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他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指引了道路,只要我们心向往之,持之以恒,优良习惯自然可以日积1月累,实现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篇4

一、在课堂教学中时刻渗透遵守纪律的观念

众所周知,农村低年级学生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自我控制能力相当差,上课时随意说话,玩铅笔、玩橡皮等,就是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遵守纪律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只有让学生遵守课堂纪律,才能有好的学习氛围。我根据学生特点,课堂上精心备课,通过讲故事、分析案例等方式进行正确引导教育,使学生切身感受到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二、强化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低段学生的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就要求老师每一件事、每一节课、每一项活动对学生都有具体要求。特别是开学初要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并充分利用晨会、班会引导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他们知道,作为一个小学生应该从哪些方面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一般的学习习惯要做到:

1.读书写字姿势要正确。每天提醒他们要注意做到“一拳”“一尺”“一寸”。字要写得工整,笔画要清楚。

2.学生在摆放和整理学具时,要求学生记住“书包抽屉放,书本放左上,今天用的文具、书,昨晚就放书包里”。

3.课堂上坐姿的训练。如在恰当时机喊口令提示:师:一二三,生:快坐好;师:小眼睛,生:看黑板;师:谁坐好?生:我坐好;还可以问:谁最棒?生:我最棒!这样学生能快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4.学生上课发言举手时,告诉学生为什么上课发言要举手,再进行示范练习,要求人人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发言的体态及声音的高低,并告诉学生“当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我们要坐直身子,眼睛望着回答问题的同学”。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一致,则以微笑,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或赞同;如果不一致,能发言的要积极发言,讲不出所以然的,可以摇摇头示意,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听完别人的发言,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要插嘴。还告诉他们,倾听别人的回答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这样慢慢地培养,一个目标培养一个习惯,一个月培养一个新习惯。为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班级要有班干轮流值日制。让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管理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适当给予学生指导,让学生做生活的小主人,学习的小主人,班级的小主人,培养一批优秀的小干部,学生的学习习惯自然会逐渐养成。

三、树立榜样,教师率先示范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潜移默化接受好习惯。低年级学生最愿以他所尊敬、佩服的人的一言一行为模仿榜样,因而榜样对学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老师可以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家、艺术家和伟人是怎样学习的,以及他们有什么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凡是学生行为习惯好的,有进步的,改正缺点快的都给戴上小红花,上光荣榜,促进其互相模仿学习。更重要的是,老师必须事事处处以身作则,率先示范,以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要求学生做作业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老师自己的板书就应该工工整整,否则学生就不听你的。

四、从“小”做起,贵在坚持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以逐步帮助低段小学生全面地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一个行为习惯的形成一定要训练20天以上,当然,不同行为的习惯形成时间也不同。据科学研究,一般需要30天至40天。持久就是不断强化,持久才能使小学生逐步适应,最终才能养成习惯。

孔子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就是说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坚固。很多人能取得成功,创造奇迹,都得益于小时候形成的良好习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习惯的重要性,要从低年级抓起。

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篇5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一句话。以良好的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儿童教育最核心的任务。儿童时期既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最佳时期。基础教育的基本含义之一,就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努力形成健康人格。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

在儿童的习惯养成过程当中,有一个危险存在,那就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变成了奴役儿童的过程,就是大人在研究习惯,大人在定规范,强迫孩子去做、去执行,这就很可怕。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儿童是主人,我们就是要发挥他们的主人作用。习惯养成的最高机制,是形成孩子的自身需求,而不是外在的强制。这一点特别重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应该是要让孩子们觉得:这是我盼望的,我特别希望有这个好习惯,这对我的帮助很大,对我的发展很有用,好习惯多了,我才是一个好学生,我才可以多交朋友。这才是积极的,而不是强迫。

独生子女在人格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教育专家关鸿羽等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孩子存在着“六小”问题。结合他在《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中的阐述,我们综合出这“六小”的具体表现,1.“小霸王”

表现为孩子在家里特别霸道,说一不二,听不进去父母和长辈的话。比如一家人看电视,看什么频道不是由家长定而是由孩子定,否则孩子就不让父母看,甚至发脾气。

2.“小懒虫”

表现为孩子在家里不干活,根本没有做家务劳动的意识。小学生让父母给穿衣服、中学生起床不叠被子、大学生不会自己洗衣服的例子俯拾即是。父母要想让孩子做点家务,简直比登天还难。

3.“小馋猫”

表现为孩子特别馋,喜欢吃零食,听不得更见不得“好”东西,不给吃就乱发脾气,直到父母让他吃才罢休。其实他们要吃的东西很多都是“垃圾”食品,吃进去对身体健康发育没有什么好处,反而会造成挑食、偏食甚至厌食的毛病。孩子的饮食应该营养搭配适宜,最好是“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加点肉,五谷杂粮要吃够。”

4.“小犟牛”

表现为孩子特别任性,执拗,一意孤行,想怎样就怎样,听不进去别人的劝告。还表现为孩子说话爱跟父母强嘴。

5.“小磨蹭”

表现为孩子特别拖拉,做事情没有计划,不懂得珍惜时间。往往十分钟能做完的功课要半小时甚至更久,去什么地方办事情也是慢慢吞吞,一点儿也不着急。

6.“小马虎”

表现为孩子做事马虎,不认真,爱凑合。比如做作业常常抄错题目,考试时常常忘记检查,等等。

除了这“六小”以外,孩子们还存在很多其他的问题,如花钱大手大脚、爱攀比、虚荣心强,等等。归根结底,这都是一个习惯的问题。乌申斯基说过:“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性格,而性格是由天赋的倾向性及从生活中获得的信念与习惯形成。”孩子们之所以在人格上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实际还是因为没有养成好习惯。

二、当前少年儿童存在的七个主要不良习惯

(一)喜欢依赖别人,(二)任性,做事经常以自我为中心;

(三)害怕承担责任

(四)在交往中容易伤害别人;

(五)不爱劳动;

(六)在消费中,盲目攀比、炫耀

(七)学习不爱刻苦钻研,常常被动学习

分析:

(一)传统性习惯好,时代性习惯不足

(二)技能性习惯突出,智慧性习惯不够

(三)重视私人性习惯,忽视公共性习惯

一、做人的习惯

(一)、讲诚信

(二)、有爱心:

1、爱他要让他知道。

2、培养孩子学会爱。

3、爱要留一半。

(三)、讲礼仪:

1、为孩子树立榜样。

2、净化孩子的语言环境。

3、培养孩子注重礼仪。行为举止应该把“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作为目标,要求孩子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谢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

二、做事习惯的培养

(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建议做个“懒妈妈、爸爸”。

2、建议有一定的“教育机制”。眼睁睁看着孩子在闹钟响过之后依然沉睡,一直睡到两节课过后才自然醒来,面对孩子的惊慌失措,家长平静地要求他:自己的问题就得自己解决。这个孩子以后从没再将自己的事“分摊”给大人。

(二)、有耐心

“三分钟”耐心训练法:坚持“三分钟”约定,不肯继续讲下去。皮奈特为了早点知道故事情节,就自己主动阅读了。分钟时间正好适合孩子注意力的特点,三分钟后立即打住这样不仅使孩子觉得父亲守信,而且还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引发了他主动学习的动力。当然培养孩子的耐心,父母要更有耐心和恒心。

(三)、会与他人交往

1、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

2、让孩子自己来处理问题。教给孩子一些交往技巧:

①、使用礼貌用语。多使用礼貌用语,不对别人说粗话,不对别人做不礼貌的动作。②、孩子主动和同学打招呼、问好,帮助别人可以打开友谊大门。

③、在与同学交往中,宽容同学的缺点和过错。不为区区小事而斤斤计较。

④、与人交往要注重给予,而不凡事注重回报。

⑤、不在背后议论他人,也不打听别人的秘密和隐私。

⑥、真心诚意待人,讲信用,不欺骗说谎。

⑦、不对自己成绩得意忘形,要体谅他人感情。

三、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专注

1、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孩子学习或者完成作业时,家里一定要保持安静。

2、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

3、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

4、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二)、独立思考

1、家长不要做到有问必答

2、让孩子自己来处理问题

(三)、阅读习惯

1、营造一个阅读的环境。

2、图画书,最好的阅读起点。

3、和孩子一起阅读。

4、持续默读。

5、经常带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

6、读经典的书。

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一、让小闪光点形成大光圈--行为习惯培养法(1):正强化

二、不必每次进步都表扬--行为习惯培养法(2):间歇强化

三、暂且维持不适宜行为--行为习惯培养法(3):区别强化

四、拿好行为“购买”奖励--行为习惯培养法(4):代币制

五、契约面前亲子互惠--行为习惯培养法(5):行为契约法

六、正反训练总相宜--行为习惯培养法(6):反向链锁

七、从源头改造不良因素--行为习惯培养法(7):刺激控制

八、好孩子能吃眼前亏--行为习惯培养法(8):自我控制

九、春雨润物细无声--行为习惯培养法(9):渐隐

十、解开困扰行为的纽扣--行为习惯培养法(10):合理情绪疏导

十一、温柔地冷落孩子--行为习惯培养法(11):负惩罚

十二、让孩子感到厌恶--行为习惯培养法(12):正惩罚

给学生父母的17条建议

一、习惯培养要尊重儿童的主人地位

二、习惯养成要注重第一次

三、习惯培养要按层次进行

四、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要具体

五、习惯培养要找好突破口

六、习惯培养需要必要的训练

七、习惯培养要提倡孩子的自我教育

八、家庭内部要保持一致性

九、主动与学校沟通配合十、言教应深入浅出,生动形象

十一、身教比言教更重要

十二、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

十三、让孩子在体验中养成好习惯

十四、给孩子找个同龄榜样

十五、习惯培养需要父母的威信

十六、必要的惩罚是习惯培养的辅助手段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篇6

办好校园文化,培育良好习惯养成的土壤

1.建设丰富多彩的走廊文化,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

我们结合教学楼的建筑特点,在进行校园走廊、横梁、墙壁文化建设中,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美的体现,布局上错落有致、疏密合理;色彩搭配高雅和谐,极具整体美。不同楼层的横梁上有不同的主题,分为安全、学习、理想、科技四个内容板块;走廊墙壁上设计了古诗长廊,根据各年级学生知识水平的不同,分别有注音、译文或注释;墙壁专栏分为主题专栏和少先队专栏,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结合学校的重点工作进行定期更换。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的特长和才艺得以展示、承认,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2.建设富有个性的教室文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室作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其文化氛围是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出来的,而文化氛围反过来又给学生以感染,决定和影响他们的成长过程。

每个班在黑板的上方最醒目的地方粘贴了格言警句条幅,学生每一次抬头都是对书法的一次欣赏,每一次诵读都是对格言警句的一次记忆,这是无言的熏陶、无声的教育。教室文化渗透到各个角落,使班级日常管理制度化、行为语言规范化、学习用品摆放定位化。每个班级都悬挂着《稻庄镇中心小学少先队员十项责任》《稻庄镇中心小学学生礼仪常规》《稻庄镇中心小学少先队员十项良好习惯》的提示牌,提示牌上“睡觉起床要按时”“着装得体,坐正立直,行走稳健,谈吐举止文明”等等提示都潜移默化地指导着孩子的一言一行。小则一句名言警句,大则一个班级规章制度的实施,我们都把它当作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控制,在管理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班级文化围绕班级工作中心和对学生的期望目标,突出阶段性教育要求,低年级力求色彩协调,格调活泼,形式常新;中年级寓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高年级则尊重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要发动学生自己设计布置方案。

针对学生在读书书目选择上存在盲目性和不系统性,着眼于帮助学生培养读书兴趣,学会鉴别、学会选书,多读书,读好书,有系统地读书;也为了让学生学会读书方法,有效率地读书,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我们建立了班级“图书角”,学生自动拿出自己最爱的书籍,集中放在教室后面的书架上,进行交换阅读,实现了图书资源的共享。这样,不但使学生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提高了阅读能力,又激励了学生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学风,形成了独具个性化的教室文化一角。

实施多元评价,营造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强大动力

对学生的评价,我们既考虑到了学生的智力因素,也考虑到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既注重了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又给了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更多地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注和关怀。

1.创设富有个性的班级评价。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示范班的评比,如文明礼仪示范班、汉字书写规范班、个人卫生达标班等等,一是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主人翁意识,二是在团队意识增强的压力下,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积极、主动地学习、改进,为班级争光。

2.富有创意的作品展示评价。我们为每班设计了三个专栏,充分营造让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一是“妙笔绘丹青”,主要展示学生绘画、书法方面的作品,也可以展示学科手抄报方面的,在专栏的左上角是本专栏的“每期一星”,把表现突出的学生在这里以简介的形式进行展示。二是即时性选择主题各班自由发挥的专栏。三是“我读书我快乐”专栏,学校不仅重视教师的读书习惯,也非常关注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培养,为学生设计了“用笔记录用心体会——摘录笔记、用我笔写我心——周记本、习作乐园——作文本”,对学生这三种阅读特色作业定期评比,分别授予“太阳、月亮、星星”的标志,然后各班选择好的佳作进行展示,以此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好习惯,营造书香校园。通过富有创意、多姿多彩的作品展示评价,给学生创设了展现自我的机会,成为了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有效手段。

3.丰富多彩的班级内部文化评价。我们既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又体现学科特点,为孩子们搭建了评价交流的平台。“小小书法家”“文明之星”“最直小树”“环保小卫士”等评价卡片的发放,激发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为了获得“小书法家”的称号,孩子们的每一次作业都一笔一画,认认真真;“最直小树”引导孩子们坐得端、站得直;“智慧团队”“金同桌奖”让孩子们领略了小组合作的快乐。科学教师用“小小资料员”“小小科学家”激励孩子们积极搜集课外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语文教师通过“读书小博士”“小作家”引导学生多读多写,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数学教师的“思维独创星”“数学小灵通”更是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算法多样化的有效方法。

4.形式多样的活动评价。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选择展示自己认为最能代表不同时段的成果,我们为他们搭建了一些平台,如“特长展示会”“作品展览会”“成果汇报会”“故事大王比赛”“小巧手比赛”“小型体育竞赛”“课本剧表演”“艺术节”等等,由教师、学生、家长一起当评委,以此鼓励和带动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学校,真正使学校成为他们成长的学园、乐园。

5.成长档案展示评价。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成长记录夹,把平时积累的喜报、卡片、奖状,以及得意的试卷等等都放进里面,每学期展示、评比一次,开家长会时也向家长进行展示,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和学习过程。成长记录夹展示的是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它记录着学生每一步的足迹,每一步的闪光点,是他们人生的一大财富。

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我校把课堂教学作为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载体。在教研活动中同一学科教师采取集体备课,把每堂课教学内容的德育渗透内容做了认真发掘,使课堂教学不仅完成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目标,还完成了德育教育目标。教学中教师把自己的主导作用寓于学生主体活动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活跃、充满激情的课堂中接受了习惯教育。

2.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以良好的方法作支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教育,以训练学生学习方法为主线,把学生学习习惯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与此同时,我们要求教师还要时时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这个“课堂表现”并不仅仅是指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讲,是否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还包括坐姿是否标准,读书、写作业时眼与书本距离是否恰当等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发现有的同学趴在桌子上看书或坐姿不正,教师会及时给予纠正。

3.教师的一举一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要比单纯的说教更具说服力。我们不断优化办公室文化建设,大力提升教师整体素质,通过《教风十条》《十句教学文明用语》《“微笑最美教师”要求》等一系列规范为基本要求,要求教师在上课时教态要自然,穿着要得体,领读课文或单词时眼与书本之间要保持恰当的距离,上课要说普通话,在板书时书写要规范等等。不论是上课还是自由活动时间,每个教师都能从自身仪表、语言举止、文明诚信、热爱劳动等方面影响、熏陶着学生,在教师的以身示范作用下,学生的语言举止等也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加强少先队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我校成立了以少先队干部为主的学生自我管理队伍,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管理,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他们自律、文明,富有竞争合作精神,在少先队的人文管理之下真正体验到了成长的快乐。

少先队员在队内实行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自我管理机制,内容涉及课间操、眼保健操、个人卫生、教室卫生、外环境卫生、乘车纪律、课间秩序、放学路队、课间普通话、集会纪律等方方面面,充分体现了少先队的自主管理性。如通过评选优秀班级、文明礼仪规范班、汉字书写规范班、普通话规范班、个人卫生达标班,促进每个队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升旗仪式和重大纪念日广泛开展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教育,使队员们学习更有目标;少先队干部实行竞选上岗,使队员们的行动更自觉;通过安全小卫士检查乘车、课间纪律,使队员们安全学习每一天;定期召开家长会,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和家访制度,深入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制定《文明班集体考核办法》,每周评选一次纪律、卫生先进班集体,并颁发流动红旗;每学期举行一届“诵读诗歌、爱我中华”诗歌诵读比赛,借此来感受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广大博深;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书法、美术、舞蹈、鼓乐队等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动手动脑的创新精神。

走进校园,值勤队伍是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学校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他们认真、忙碌的身影。“安全小卫士”“普通话督察员”“课间执勤小干部”……他们用实际行动维护着校园,用汗水浇灌着文明之花。

儿童教育应重在培养好习惯 篇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已经发布7年多了, 贯彻落实的效果如何呢?我们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经对全国10个省 (市) 的46个区 (县) 进行了调查, 调查主要在92所小学和92所初中进行。调查发现, 各地党委政府普遍重视学习贯彻《意见》, 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 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但是, “两张皮”、“一阵风”、“搞运动”等问题和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长期以来, 德育实效性差常常受到人们的批评。我想, 改变这一状况的根本办法, 就是既要改变观念更要改变行为, 确立起一个新的评价标准。也就是说, 看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水平如何, 主要不是看他们怎么说, 而是看他们怎么做尤其是习惯于怎么做。道德行为习惯是一个人不需要外在监督和意志努力即可自动实现的道德行为。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才能使道德行为经常化、巩固化和自动化。因此, 道德行为习惯是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标志, 自然也是道德建设的核心目标。

有人会问, 习惯到底是什么呢?习惯就是习以为常的行为, 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 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 它是人们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的条件反射。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拉施里的动物记忆实验,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 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初步成为习惯, 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当然, 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概念。根据我们的研究发现, 不同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也不相同, 总之是坚持的时间越长习惯越牢。

如何做到好习惯是人的解放而不是枷锁呢?也许, 从我们10年研究的一系列重要发现中可以获得一些启示。

习惯培养是一个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过程。其中, 被动阶段的心理特征是遵从, 主动阶段的心理特征是认同, 自动阶段的心理特征是内化。在这个过程中, 要关注两个转化: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化, 由主动再到自动的转化。

一种习惯的培养大致要经历以下五个步骤: (1) 认识某个习惯的重要性, 提出目标; (2) 确立具体的行为规范, 把习惯内容具体化为日常行为; (3) 持之以恒的训练, 进行行为强化; (4) 对行为进行评估和引导, 矫正不良行为; (5) 创造健康向上的环境, 养成集体的良好风尚。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如何培养儿童的好习惯。

北京有一个妈妈, 儿子上五年级, 写作业磨蹭。在心理学专家的指导下, 妈妈开始采取习惯培养的措施。

有一天, 妈妈下功夫观察儿子到底是怎么写作业的。发现儿子写一个小时的作业站起来7回, 一回打开冰箱看看有什么好吃的, 一回打开电视看看动画片开始了没有, 不到十分钟站一回转两圈, 这样写作业能不磨蹭吗?

妈妈于是对儿子说, 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 但是我刚才给你数了数, 一个小时站了7回, 是不是太多了。我看你写一个小时的作业站起来3回就差不多了吧。儿子一楞, 想不到妈妈挺宽容的, 说3回就3回。妈妈继续说, 你如果一个小时内站起来不超过3回, 当天晚上的动画片随便看。儿子听了非常高兴。妈妈又说, 先别开心, 有奖必有罚, 如果你一小时写作业站起来超过了3回, 当天晚上的电视就不能看, 包括动画片。

母子协议达成了。

结果是5天下来, 儿子3天做到了, 一小时写作业站起来不超过3回, 兴高采烈地看了动画片。但是有两天忘了, 一到了6点钟, 就急, 因为不能看动画片, 可怎么央求妈妈也不能看。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真正的控制是自我控制。孩子就这样慢慢地变化了, 一想到一个小时只能站起来3回, 就会慢慢的控制, 并用争取晚上看动画片来激励自己。

就这样, 经过90天的训练, 这个孩子终于养成了专心写作业的好习惯。

我觉得这个妈妈是一个了不起的妈妈。我从她的成功经验中, 总结出了习惯培养的基本方法———加减法, 也就是说, 培养好习惯用加法, 改正坏习惯用减法。你想让孩子养成什么样的好习惯, 就千方百计让他把好的行为不断的出现, 出现的次数越多, 好习惯越牢。我们可以借鉴这个做法, 就是给孩子一个可以接受的过程, 让他们慢慢地把坏习惯改掉。

我们课题组将少年儿童习惯培养确定在学会做人、做事和学习三大方面, 具体归结为12项重点内容, 即:

(1) 做人: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 (2) 做事: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 (3) 学习: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好习惯与坏习惯主要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在对未成年人不良习惯形成原因的研究中, 可以发现以下4个主要的教育误区:

第一, 许多家庭和学校对孩子要求虽多, 却不懂得或不够重视儿童教育应从习惯培养做起, 更不了解习惯培养的原则与方法。

第二, 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依然严重。重智轻德是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的最大障碍。我们把九年义务教育叫做基础教育。儿童时期既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也是最佳期。如孔子所说:“少成若天性, 习惯如自然。”显然, 基础教育的基本含义之一, 就是从小培养未成年人养成良好习惯, 努力形成健康人格。

第三, 家庭、社会与学校德育步调不一, 形不成合力, 不一致的教育使学生难以养成良好习惯。例如, 学校培养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可回到家里, 许多父母甚至爷爷奶奶都包办代替孩子的事情, 这往往使养成教育半途而废。

第四, 许多父母与教师本身存在不少坏习惯, 并对孩子的行为方式产生了不良影响。例如, 学生入校, 一般都习惯于向教师行礼问好, 可有些教师毫无反应, 似乎只有学生需要有礼貌, 这些错误的认识与不良的习惯, 都影响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中, 如何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呢?这里, 根据我们多年的研究与实践, 提出如下5条具体建议:

一、把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环节来抓

所谓核心环节, 就是把习惯养成当作最重要的评价标准, 既体现于教育过程, 又体现于教育目标。可以说, 不重视学生习惯养成的学校教育, 不是好的学校教育;不关心孩子习惯养成的家庭教育, 不是好的家庭教育。

二、从未成年人的认知特点出发, 行为习惯培养的要求必须是具体细致的

如《弟子规》中倡导的两个好习惯可以视为范例:“出必告, 返必面”, 即外出时必须告知父母, 回来后也要面告父母。再如, “长呼人, 即代叫;人不在, 己即到。”意思是, 如果听见年长者呼唤人, 就应立即代他去叫人。如果要找的人不在, 自己就立即到年长者那里去看看有什么事。

三、习惯养成贵在协调一致和持之以恒

学校每个学期应重点培养学生养成一个好习惯, 而家庭和社区应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计划。为此目标, 学校、家庭和社区应建立有效的协商合作机制, 齐心协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道德习惯的培养不能仅仅成为单纯的行为训练过程, 而是道德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四个要素循环往复的过程

道德习惯培养的最高境界是将社会的道德规范与要求, 内化为个体内心的道德需求。这样, 才能实现由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的飞跃。充分尊重未成年人的差异与权利, 是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

五、未成年人都是在模仿成年人的过程中长大的, 所以,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必须改造成年人的世界

也就是说, 为了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父母与教师应当首先养成好习惯;为了让孩子改正坏习惯, 父母与教师应当带头改正坏习惯。

总之, 我们应当牢牢抓住行为习惯养成这个关键环节, 这既是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奠基, 也是为文明中国奠基。当然, 习惯培养是一把双刃剑, 既可能把人培养成为主人, 也可能把人训练成为奴隶。因此, 习惯培养的原则是要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的主人地位。习惯培养的目标是解放孩子的大脑, 让孩子从一些低级的、束缚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中解放出来。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 培养少年儿童的健康人格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培养行为习惯做起。我们抓住行为习惯培养这个根本, 就抓住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最有效的一条途径。

好习惯,就是一种优秀 篇8

我和老伴在小区散步时,与这位老学者时有接触。有一次,我忍不住问他:“您毕业于哪所名校?”

他不无幽默地回答:“幼儿园。”

我追问道:“我是问您毕业于哪所大学?”

他立马说:“是的,我的回答没错。因为,幼儿园就是我人生的第一所大学啊!”

“可是,在幼儿园能学到获得诺贝尔奖的知识吗?”

他笑了,回答道:“完全可以。坦白地讲,我的智商并不超群。但是,我从上幼儿园起就开始培养自己的好习惯。比如,上床睡觉前,先摆好鞋子,于是,我一辈子下床时都能快速而顺利地穿好鞋子;那时,老师告诉我们吃饭不能掉饭粒,于是,我一辈子用餐,盘子里、饭桌上和饭桌下一直保持得干干净净;那时,每次跟着老师散步我都走在前面,于是,快步走成为我坚持了一辈子的运动方式,因而让我至今体魄健康。幼儿园的老师常常提醒我们,人长眼睛是用来观察世界的,人长耳朵是用来分辨声音的,人长了脑袋就要善于思考问题……”

说到此,他又给我讲了一个小故事。一次,幼儿园的老师向孩子们提出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有谁能在十秒钟内算出一怎么能变成二?”孩子们都被问住了。一就是一,怎么能变成二呢?他却勇敢地回答:“我可以把一变成二。但是,老师不能批评我。”老师说:“当然!”于是,只听“咔嚓”一声,他將手中的一个小玩具掰成两段,说:“请看,这不就将一变成二了嘛!”当时,老师没有责怪他,而是用掌声给予他鼓励。

讲罢这个故事,老人意味深长地说:“这就是我在幼儿园学到的第一道数学题。以后,我就是顺着这个思路分析和思考问题的。就这样,思考成为我终身的好习惯。如果说,我曾经优秀过的话,就得益于这样的好习惯。所以,好习惯,就是一种优秀!”

“优秀,是一种习惯”,这句话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当一个人将优秀的行为与品质变成一种习惯,那他就会成为一个优秀人才,造就非凡的人生。这句话反过来,也是成立的。著名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只是遗憾的是,许多人两头都做不到。

(编辑/张金余)

上一篇:人机工效学下一篇:急救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