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习惯培养教育故事

2024-09-18

我的习惯培养教育故事(共11篇)

我的习惯培养教育故事 篇1

我的教育故事之习惯养成篇

伟大的教育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习惯改变命运,习惯铸就命运。

本学期的第一节班会课,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时,记者问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讲完这个故事后,我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孩子们都提到了一个词“习惯”。可见,习惯之重要。

“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学生享用终身的好习惯。”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自主学习阅读、良好生活等习惯的培养。我深信,这些习惯会让孩子们受益终生的。在培养学生这些习惯的过程中,我们共同经历了很多难忘的事情,尤其是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让我和学生在相互扶持中成为了朋友。

孩子们上了小学,面对课程的增加,学习内容变难,他们对学习有些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况下,我做出了以下决定:从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开始,教孩子们预习课文的方法;二年级开始,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一旦目标确定,马上付诸于行动。在每次开新课的前几分钟,我都会和学生们一起预习新课。关于预习我给他们定了“预习三步走”,即:一读认生字;二读读通顺;三读圈出生字,标好自然段。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我还要求学生用部首或者音序查字法查出本课生字并在书上组词。刚开始,学生们觉得挺新鲜,积极性高,兴趣浓厚。慢慢地,有些学生开始钻空子:如果有老师检查,就按这几步进行;如果没老师检查,那就能省则省。针对这种现象,我决定采用一方面督促检查,一方面鼓励并树立榜样的方法。通过每周的班会课,总结并

表扬会预习的学生,并给他们发奖品。每个人都想获得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称赞,于是“互相攀比”的学习氛围形成了。但是,就在我感到可以松口气时,有一个学生出了问题。她叫杜珈雨,长得眉清目秀,因为学习爱偷懒,所以每次考试都不理想。有段时间她连着好几天,书上总是干干净净,看不到一点预习的痕迹,这严重影响了她听课的质量。面对这样的学生,我深知批评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所以每天下午的两节课后,我都会去教室,陪她一起预习。她做的好我便表扬他,她做的不好,我会指出来,并耐心地交给她方法,没有指责,没有大道理,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她。在坚持了一个月之后,她从开始的不耐烦到后面习惯性的预习,学习成绩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还有一位叫许忠泽的男孩,一遇到问题,自己不动脑筋解决,老想依靠别人,自主学习更是一片空白。为了能让他有所改变,我和他的家长沟通,推荐了一些名人独立自主学习的故事让他阅读,每次读完后,家长、老师和他一起交流这些名人是怎样学习的,你可以用那些方法学习……很快,他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也从中品尝到了甜头,现在的他变得非常自信,能够独立自主地去学习,还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

除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之外,我还经常抓住机会,对他们进行其他习惯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不可吝啬的激励和表扬是不可缺少的。班上有个叫赵国斌的孩子,他很聪明,每节课上总能看到他高举的小手,听到他完整流利的回答,很多略带思考性的问题总是他第一个想到解决的策略。可是就是作业却总是作得有点马虎。要么书写不够认真,要么乱涂乱画,或者就是漏了一两道题目……为此,我也没少找他交流过,可是每次交流后的一到两天他就又故技重犯了,为此我也伤透了脑筋。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尝试换种方式。那天做课堂作业时,我就站到他的身边,他果然以最认真的态度去写字。毕竟他是个聪明的孩子,只要认真去写了,就能写得很漂亮。我趁

机找了3本写得漂亮的作业(包括他自己的),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表扬了一番,并让其他同学也像他们学习。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他的快乐与激动!后来的几天中,他的作业果然开始认真了起来!但我也丝毫不能松懈!有时,我会单独找来他口头表扬一下,让他继续保持下去;有时候会在他的作业本上批上激励性的评语……这样时间长了,他的就慢慢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了。后来这样的方法也在其他的小朋友身上用过,都取到了不同程度的效果,看来表扬和激励在教育中所取得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一种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它需要我们的坚持和努力。一路艰辛一路歌。慢慢地我发现,在学生们成长的过程中,自己也在成长,我想,那就是一种锤炼吧。我觉得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是让学生和家长都值得尊敬的老师。不仅仅是教书,更是育人。

我的教育故事之习惯养成篇

青州市东坝小学

刘爱玲

我的生活教育故事 从小养成好习惯 【原创】

【故事背景】

行为变为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好的习惯将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科学归纳法的奠基人培根,一生成就斐然。他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但是习惯不是于生俱来的,是后天养成的结果。所以,我决定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的故事】

从女儿一岁多开始,我就有意识的培养她的良好习惯了。比如,玩具玩完了要放回原处,吃剩的零食不能随地乱扔,包装食物的袋子要扔进垃圾桶等。可是,孩子哪里肯听我的话呢?依然我行我素,而且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我三番五次的强调,却不见什么效果。我想,是因为孩子太小,听不进去这一套,还是我的教育方式有问题?于是,我从网上查阅了很多专家的教育理论,诺克曾说:“儿

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可以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甚至在可能的时候创造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并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这就可以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养成后,便不用借助记忆,很容易、很自然的发生作用了。”看到这些,我恍然大悟,原来,想要让一种行为变成习惯,需要不断地重复,外加你的毫不吝啬的奖励。于是,我把培养孩子习惯的事情汇编成儿童游戏,在玩的过程中反复训练。“洁洁,天黑了,玩具娃娃要回家了,我们把它送回家吧。”“妈妈,我送,我送。”“宝贝真能干,来,妈妈亲一下。”“看,香蕉皮躺在地上,垃圾桶才是它的家呢。”“妈妈,我放我放。”“真是个乖宝宝!”

“宝贝,画笔的帽子找不到了,我们帮他找找吧!”“妈妈,我找到了,我帮他戴上吧”“我的宝贝越来越能干了,妈妈奖励你一朵小花吧!”宝宝乐此不疲的玩着,我的心里却在偷着乐。令我想不到的是,孩子居然爱上了这种游戏,整天嚷着要送玩具娃娃回家。经过不断地训练,孩子随地乱扔东西的毛病改正了很多。真正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今年回老家过年,带孩子去她二爷爷家玩,二奶奶拿出糖给她吃,女儿剥了一块,糖纸拿在手里,然后环视屋里一圈,最后说:“妈妈,二奶奶家没有垃圾桶!”我兴奋地一把抱起女儿在她脸上亲了三口,我几个月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孩子的这种好习惯已经根深蒂固了!此时,我的女儿两岁一个月!【故事感言】

一个两岁的孩子都能通过反复的训练养成牢固的行为习惯,何况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初中学生?所以,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贵在我们坚持不懈!

我的习惯培养教育故事 篇2

关键词: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训练培养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这样一句话:“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这说明了加强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也正如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针对当今小学生多以独生子女为主的现状,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在家长的溺爱之下容易养成依赖、娇气的性格,做事情往往缺乏独立性,因此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我们注重培养他们从小就开始进行行为训练。那么,如何综合开展学校里的养成教育工作呢?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一、确立总体目标,指导个人养成小目标

所谓“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开展养成教育,应该有一个整体的总目标,让学生懂得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养成习惯中时刻朝着总体方向、总体目标前进,不至于偏离养成教育的轨道。但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学生的具体个性特点,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要求:要求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确定个人阶段性养成小目标;同时,通过学生建立完成个人小目标,促进总体目标的完善。

1. 明确要求,分层次教育。

明确了总体的养成目标以后,我们需要抓住学校的教育机会,在学校以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如在班会、少先队活动、主题活动中,我们可以以生动活泼的图片、故事、多媒体课件、口号等形式,向学生宣传自己管理好自己、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好处,让他们认识、了解到好的行为习惯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所带来的影响,加深对自我养成习惯的理解,为下一步养成教育行动打好充分的理论基础。

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我们可以分层次开展养成教育,如分为低、中、高年级学生,分年龄阶段设计教育方案,分层确立各个年龄特征应培养的习惯目标,进行有目标的教育。

2. 根据实际,实事求是确立目标。

在让学生明确总体的养成习惯目标以后,应指导他们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确立个人养成小目标。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要将自己培养成新时代的人才,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因此学生应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实施,在这一个时段,注重培养自己这一方面的素质;在下一个时段,注重培养自己那一方面的素质。自己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好的,设想好分为几个阶段改善,哪一个阶段应该养成什么习惯,都需要实事求是,目标明确,确立实行。

二、结合日常生活开展养成教育

学生的大部分日常活动场所、学习场所都在学校,因此,开展养成教育应结合日常生活,在平日就从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着手,从各个方面进行教育。

1. 思想道德养成教育。

思想指导行为,一个人的思想素质高低,决定着这个人的行为好坏。教育学生应从他们的思想道德开始。每周可利用班会、主题活动和学生学习名人名事,让他们在事例中学习人物高尚的品质,受到感动,受到感染,懂得应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国家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爱国,爱人民,爱集体。

2. 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受益终生。教育学生学习应从小开始养成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课前要预习,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乱动,每天读书看报,每天背诵一首古诗或者几句名人名言,遇到困难努力克服,积极开动脑筋,每发现有错误不是堆积而是马上改正……所谓习惯成自然,当坚持一段时间,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实施起来就得心应手了。在学习中我们还要注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和思维习惯,在课堂上可让学生多组织口头语言,多复述内容,多思考。

3. 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经常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让他们对行为准则先了解再遵守,教育他们无论在校内或者校外,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习惯,自觉约束规范自己。

4. 体育锻炼养成教育。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没有强壮的体魄,做事情就容易有心无力。因此在学生当中,我们应培养他们从小养成勤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在教会学生正确的训练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通过故事、图片等激发学生参与文体活动与体育锻炼活动的积极性,增强身体素质,养成坚毅的性格。

5. 生活能力养成教育。

在学校生活中,让学生养成讲卫生、勤做事的习惯,教育他们既要搞好个人卫生,也要搞好集体卫生;既要懂得学习,又要懂得在学校热心帮助同学,在家里帮助爸爸妈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既要培养自己刻苦耐劳的品质,又要培养自己遇到挫折不气馁、勇于面对的能力。

三、家校配合,集体与自我监督评价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因此,确立目标,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需要家校配合,集体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互相督促,共同进步。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积极培养学生养成习惯,在言行举止、学习习惯、体育锻炼等方面对自己的孩子提出严格要求并坚决执行,分阶段进行指导评价,可每两周或每月进行一次评估,总结成效,并根据具体情况指导孩子设立下一阶段的养成小目标。同时家长应积极与老师联系,互相交换了解情况,从而能更准确地把握实际,进行教育。教师在学校也应创设情境,多开展相关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地发现自己,锻炼自己,培养自己的习惯和能力。

同学与同学之间可建立互相评价、相互督促的养成机制。大家互相交流养成行为目标,以一个时间段为范畴,评价各自在这个阶段实施的效果,做得好的互相表扬,做得不足的互相提醒,你督促我,我督促你,形成一个你追我赶、共同进步的良好习惯。

四、建立激励机制,及时、持久开展养成教育

在实施养成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多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真诚地指出他们在行为习惯上具体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值得继续发扬,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做得好的地方大力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做是不足的地方委婉地指出来,并提示或者鼓励他们去思考到底应该怎样去做,到底怎样去做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遇到问题及时反映,既给学生起了一个模范带头作用,也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注意力,起到提醒作用。

同时,固定周期进行评价,让学生得到一种经常性的激励,有助于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与进取精神。如为每个学生设立良好习惯记录表,首先让学生明确每天从学习、生活、礼仪等方面要做到的好习惯,能做到的在表格中奖励红花,反之在表格中打叉。这种记录表能及时地对学生的行为作出评价,既对学生有一定的约束性,又起到激励学生继续养成好习惯的作用。

在压力与动力的双重推动下,保持学生对自己行为习惯的关注与重视,能更持久有效地开展养成教育。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个体,通过教育、引导、鼓励,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做,只要打好基础,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相信,学生会用实际行动带给老师们惊喜!

参考文献

[1]陈惠珍.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学生良好习惯[J].福建陶研, 2007, (1) :27-28.

[2]李文华.培养学生10个良好习惯[J].班主任, 2004, (6) :24.

[3]刘海丰, 王长义, 于静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刍议[J].现代教育科学 (小学教师) , 2009, (4) :29.

[4]贾世海.教育重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J].宁夏教育, 2009, (2) :70.

我的习惯培养教育故事 篇3

从对这堂思品课的反复琢磨中,我对如何进行习惯培养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第一、良好习惯的培养可以从喜闻乐见的活动开始

学生的品行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而学校是学生习惯培养的主要场所。思品、晨会、班会等课堂是习惯培养的主阵地。就目前来讲,只有思品课拥有系统的、完整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表上坚如磐石的课时安排,不得不说是最好的一块习惯培养的阵地。

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习惯教育不在于告诉他们多少道理,记住多少规则,最重要的是运用一些具体生动的例子,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帮他们形成基本的做人道理和思考问题的取向。整堂课,我以 “圆圆”、“盼盼”这两个人物为主线串起。将“圆圆”定位为一个衣着整洁、随手整理、文明用餐、彬彬有礼的女孩形象。她的出现既是塑造了一个榜样,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更愿意和这样的孩子亲近。而“盼盼”呢,则是一个典型的调皮、邋遢的男孩形象,坏习惯给他的生活带来了不少烦恼。他俩以新朋友的身份出现在整堂课中,孩子们通过亲身感受、辨别好坏,再到帮助“盼盼”、获得进步,在此过程中和“盼盼”一起成长。从而让学生看到好习惯“作用大”,掌握一些好习惯 “巧养成”的方法,以及形成“贵在坚持”的信念。

习惯培养还要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让儿童在具体的情景中和活动中去感悟、体验。因此,我加入了 “小小提醒员”招聘会的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学会用相互提醒的方式,养成好习惯。我设计了“课前准备提醒员”、“随手整理提醒员”、“健康生活提醒员”的岗位让学生来应聘。通过边应聘边练习的方法,既让学生知道怎么当“小小提醒员”,也让学生学会按照提醒员的要求去做,更要让孩子知道这些小小的习惯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就拿“健康生活提醒员”的职责来说,他要提醒大家课间勿忘喝水或是上厕所。这个提醒的内容看似很可笑,但却是学生经常忘记的、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的。在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这一点非常重要。

这些活动化、生活化的习惯培养方式适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征、思维水平,他们成了“积极的参与者”。这样的课堂既充满趣味,又能产生生实实在在的培养效果。

第二、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不断地正强化和及时地训练

良好习惯形成的过程,是严格训练、反复强化的结果。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就可以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我在这堂课中,便是相机给予学生正强化或是及时的练习,使好习惯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

(1)好习惯 多点赞

在一个集体中,有些习惯往往是大部分人已经拥有,小部分人尚在形成中。而作为老师可以利用群效应,正强化这些好习惯,让整个集体都拥有这个好习惯。在这堂课中,我采用了一个“为好习惯点赞”的方法,贯穿整节课。为那些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的、很多老师们习以为常视而不见的好习惯大声点赞。调动学生内心的自豪感、成就感。

还没上课之前,我和孩子们亲切交谈,并在交谈中发现他们身上的好习惯,比如说:眼睛专注地看着老师、坐姿很端正……我及时表扬他们的好习惯,并像变戏法一样拿出一个大大的“大拇指 ”贴,贴在黑板醒目处,为学生点赞……通过这样的正强化方式,让学生知道原来自己有很多已经养成的好习惯,养成好习惯并不难。

“为好习惯点赞”贯穿整堂课:当孩子真诚交流时,我会为他们的诚实勇敢点赞;当孩子们疏于倾听时,我会为那些始终专注的孩子点赞……“点赞”也成为一种课堂组织手段,在课堂上这种正能量会传递,带来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学生听讲非常专心,参与特别积极。

(2)好习惯 随堂练

这节课,我还准备着重训练一个好习惯。经过反复斟酌,我决定训练 “随手整理”的习惯。现在的不少孩子由于家长护得多,导致他们不会整理,做事也没有条理。在门卫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家长送来的孩子忘带的文具、书本等;在教室里,经常可见书包乱扔、桌肚脏乱的现象……针对这个实际情况,我觉得在课堂上训练 “随手整理”的习惯尤为重要。

当“随手整理提醒员”提醒同学们:“要上体育课了,请大家整理课桌、塞好凳子、出去排队”时,我用手势示意大家照着提醒员说的去做。只两三秒,学生们都整理好了。我再让同学们观察整个教室看起来有什么变化?大家都会发现,由于随手整理,教室非常整洁。整个过程,孩子们比较愉悦,动作又轻又快。最后,我加以点拨:提醒员,请你坚持提醒一周试试,你一定会发现小朋友的变化。

第三、良好习惯的养成应该从课内走向课外,回归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各种知识和技能学习最好在生活中进行,习惯培养更应该如此。的确,习惯培养在课内课外齐头并进,才能真正有效。因此,我在思品课的教学中,都十分注重课后的延伸,每课结束后,我都向学生提出比较具体、明确、可操作的行为要求,再加上父母的关注和配合,就能在日常生活中巩固孩子的好习惯。

在这堂课的尾声,我送给每位小朋友“便利贴”和“好习惯养成记录”。请大家在便利贴写下一个目前最希望自己养成的好习惯,贴在醒目的地方。回家以后,也可以请爸爸妈妈督促自己坚持。做到了就在“好習惯养成记录”上画个笑脸。记录表上一共有四周的记录,如果能坚持四周每天都做到,那么这个好习惯就基本养成了。

用这样的方法,在一个阶段帮助儿童养成一个好习惯。当然,如果孩子愿意的话,也可以同时进行多项习惯的记录。我还向家长发出倡议:家长要积极为儿童创造适宜的家庭环境,并经常在行为、举止和谈吐等方面给儿童一个最好的榜样,可以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最佳的教养。通过这样的日积月累,让儿童的良好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习惯养成教育小故事(吴思静) 篇4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教育其实就是习惯养成的教育。让他们拥有良好的习惯,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因为健康的人生建立在良好的行为习惯之上。

良好的习惯有很多种,比如:学习上课前预习的习惯、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生活上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等等。21世纪是一个竞争的世纪,更是一个沟通的世纪,而微笑是沟通最好的工具。所以,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是:在教学生活中,我着重培养孩子养成微笑的习惯,让孩子们都会运用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

所谓微笑,其实就是面部肌肉的轻微运动。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朴实的精神动力。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喜欢微笑的人,不容易发怒,对待问题现象和人的言行,往往易于理解和宽容。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则故事:

有一年夏天,在希腊首都雅典的“帕拉卡”区,由于白天气温太高,夜幕降临后,许多游客才出来活动,此时是“帕拉卡”最热闹的时候。有位边抽烟边在门口招揽顾客的旅游品商店老板,看见一群游客走过来,情急中想甩掉烟蒂去招呼客人,没想到烟蒂不偏不倚正好扔在旁边一位小伙子的手臂上。小伙子的皮肤顿时被烫出个小水泡,疼得他直跳。这个老板见状忙说出一连串“对不起”,之后又送给小伙子一个灿烂的希腊式笑容,他边说边背诵着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语录:“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和笑容,我们还需要什么呢?”小伙子不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只是觉得手臂上的疼痛和心里的窝囊气被眼前的笑容化解了,于是他也笑着走进老板的商店,还买了不少漂亮的明信片。事实证明,微笑是沟通人际关系的法宝。真诚的微笑会拉近人与人的距离,会使人们解除心灵上的戒备。如果我们对别人微笑,只要他跟你没有深仇大恨,那么他也会回报你一个温暖的微笑;而如果我们对他露出不悦之色,哪怕只是一瞬间的表情,也会让他在内心或外表表现出对我们的不满。

我们有很多孩子好像不太懂得微笑,或者不愿意去微笑。他们去模

仿明星,经常会拉下脸来装酷,认为微笑不足以表达他们的个性。如果老师您发现我们身边的孩子有这种心理,赶紧告诉他改正,并教会他如何对人微笑。

或许有的老师会说:微笑看似简单,但孩子每天总会有烦恼的事,快乐不起来啊。其实,微笑最终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态。只要我们的孩子心态好了,微笑的理由就每时每刻产生着。比如:有人称赞他的新衣服、有人帮他擦掉凳子上的灰尘、有人雨天为他撑伞„„诸如此类的生活细节,都可以作为微笑的理由,因为这些都是生活赠送给我们的礼物。

我们试想一下:课堂上,如果所有孩子微笑着面对老师,是不是能给师生一种宽松的交往环境,能让老师拥有一个愉悦的心情,能让老师激情飞扬?如果一个孩子微笑着面对同学,是不是不仅会有一股暖流渗透到对方心田,甚至还能化解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和冲突,我们的班集体会变得更加和谐、团结?如果一个孩子每天微笑着面对父母,是不是不仅让父母减少许多焦虑、困惑,更能让他们感到无比的温馨与幸福,体验到亲子教育的巨大成功?让孩子养成微笑的习惯吧!相信微笑会将孩子一步步的推向成功的巅峰!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篇5

一、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良好的课堂秩序是正常学习的保障。刚从幼儿园升入一年级的小朋友,对各项纪律要求不明确,所以首先要进行课堂常规的训练。课堂常规训练内容包括:课前准备、坐姿、发言、倾听、讨论、读写姿势、书写格式……学生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常常顾此失彼,或者转眼就忘。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和耐心教育,力求做到“要求具体化、训练规范化”,使学生对各项要求时时做到心中有数。

二、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强化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在恰当时机喊口令提示:师:一二三,生:快坐好;师:小眼睛,生:看黑板;师:谁坐好?生:我坐好;还可以问:谁最棒? 生:我最棒!这样学生能快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当学生行为表现有了进步时,或全班拍手鼓励,或在作业本上盖一朵大红花的奖章,随时语言表扬,示意学生你表现很棒,久而久之,学生对老师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甚至一个眼神都能心领神会,对规范学生行为取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低年级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行举止、情绪反应方式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待人处事的方式、学习态度等。因此,教师必须时时处处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感染学生,做学生的表率。如要培养学生书写认真工整的好习惯,教师首先要从自己做起,平时的课堂板书,批改作业,都应该注意书写的姿势,握笔姿势。安排好字的间架结构,注意字的笔顺,要展示给学生一个个端端正正的汉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注重发现学生行为中的闪光点,在学生中树立榜样,采用多种激励方式给予表扬,从而以榜样带动全体,促进养成。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为了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首先要搭建家校沟通的平台,要让家长了解学校要求,协助老师对孩子进行一致、有效的养成教育。家长的日常督导,使教师、学生与学生家长三者的教育合力达到最大值,实现了家校无缝衔接,让教师、家长和学生声气相通,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精选) 篇6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习惯。”

爱因斯但在《论教育》中说:“如果青年人通过体操和走路训练了他的肌肉和体力的耐劳性,以后他就会适合任何体力劳动。思想的训练以及智力和手艺方面的技能锻炼也类似这样。”他还借用别人的话给教育下这样的定义:“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这“留下来的”就是习惯。

从教育是发展学生个性来说,语文教学就是要从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方面来完善学生的个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是语文教学的全部任务,是一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终极目的。

魏书生老师是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他认为:“自学能力是一个具有不同层次的、主体的范畴,是较为复杂的特殊能力。这就不能幻想通过一两次自学行动的过程使学生具备这种能力。每次自学过程好像点,自学习惯好像线,线才能组成面,最终构成自学能力体。培养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这个关键一接通,学生大脑这部机器就持久的运转起来了。”从他介绍的经验我们看到,通过他的三年训练,学生在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自学习惯初步养成。这是:学生养成了一篇短文听一遍,就试着归纳中心,分析层次结构,复述课文内容的习惯。养成了口头作文、口头总结每节课学习过程的习惯。养成了自学教材、读课外书,积累格言,观察思考社会问题的习惯。就写的方面而言,学生养成了自留作业,自己批改作文,互相出考试题,写日记,办《班级日报》的习惯。以写日记为例,三年中最差的学生都写了15万字以上的日记。

魏老师培养学生的这些学习习惯,看上去似乎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哪一样却都需要花费心血。其中最需要的、最考验人的就是教师的耐心和学生的持久性。魏老师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其中的困难,结合学生特点,制定了具体实施的计划。他的大体做法是:

第一,首次慢动。开始时注意求稳、求慢,以使学生有一个适应过程。例如阅读速度,刚开始只要求达到300字/分钟。写日记既不讲格式,也不要求中心等,只要写就行,一天写两句话三句话都可以、等等。目的是使每部大脑机器转起来。

第二,逐渐加速。经过一两个月训练之后,大家都转动起来后,适当加快动的速度。例如阅读由300字/分钟,提高到400字/分钟。日记要中心集中,写250字以上。这个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困难期,中下等学生可能不适应。老师辩证的分析每个学生的心理,帮助他们制定适应加速的措施。

第三,系统计划。引导学生把自己看做一个完整的系统,注意德智体美劳之间的关系。计划明确具体,既有每年训练总量,又有每月、每天的具体训练数字,而且每天课内写什么,课外读什么都是由学生确定出明确的目标。计划由学生充分讨论,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第四,控制时空。要保证良好的习惯在足够的时空内发展,就要控制坏习惯在时空内的活动范围。班里将好同学与差同学组成互助组,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同时注意发挥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

第五,形成习惯。经过缓慢的首次推动,渡过了困难期,制定了系统的计划,又创设了一个执行计划的时空环境,“学生好像冲破重重阻力进入空间轨道的飞行器,基本可以靠惯性运转了,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形成了自学习惯。”(摘自《中学语文教坛风格流派录》,辽宁教育出版社)

研究魏老师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方法和过程,我们至少应该注意这样两点:

(一)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科学有序的过程

教育学上有一条基本原理,就是知识可以传授,能力必须训练。听说读写是感知和运用语文的能力,所以必须经过训练,而且要经常训练,反复的训练,适应各种不同环境的不同内容和不同方式的训练。训练到自动化的程度才能成为习惯,成为习惯才能随时运用。

分析一下魏老师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过程,我们会看到他采用的五个步骤,是从学生接受程度和形成规律出发的,形成了一个由浅入深的有序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每一个学生认同的(经过了学生的充分讨论研究决定的),这样就使学生能够把计划变为比较自觉的行动。因为学生年龄的原因,心理发展的原因,以及每个学生意志品质的差异,在养成自觉习惯的过程中,会出现动摇或反复。魏老师针对不同的情况的学生和不同阶段的问题,在具体帮助个别学生的同时,努力营造班集体学习的氛围,采用组对互助的形式,促进耳惯的养成。这些做法的意义和道理都值得我们从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方面做进一步探讨。

(二)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严格的要求

魏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注意安排科学有序的步骤,同时又不放松对学生的要求。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如果放松要求就不会成功,这已被无数教师的无数经验和教训所证明。

叶(圣陶)老说:“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育的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不会离谱走样,那才是终结。所以讲说和指点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育的多多练习,硬是要按照规格练习,练成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够代劳的,非自己动手,认真练习不可。”

魏老师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不论是提高阅读速度,还是坚持记日记,都一丝不苟。他常教育学生说:“定了干,说了算。”这不仅能够培养出学生自学的习惯,而且也有益于形成学生良好的品格。我们在学习魏书生老师的经验时,总能从中看到他对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从为师者来说,这也是一种美好的品格。

浅析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培养 篇7

一、教师自身做好表率

教师是孩子们在幼儿园中接触最多的人之一, 既是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更是孩子们的行为标杆。教师的一言一行, 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并在潜意识里会去参照、模仿。所以,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的言行十分关键, 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巨大, 教师必须以身作则, 树立好的榜样, 做好自身表率。

首先, 教师注意待人处事的细节, 将礼貌用语常挂嘴巴。比如请同事帮忙时, 说谢谢, 与幼儿 (或幼儿家长) 见面时主动打招呼问好, 放学时跟孩子们说再见等。幼儿也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文明用语、礼貌待人, 初步形成与人沟通的意识。这样的表率比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地讲一千遍、一万遍都更有效果。其次, 教师在上课时, 注意行为细节, 站姿、坐姿、仪态等;在游戏活动时, 有意识地与孩子们配合、交流;在吃饭时, 做到细嚼慢咽、不浪费粮食等等。这就给学生们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 学生们也会去学教师的这样言行举止。相反, 若教师“说一套做一套”, 幼儿们便会模仿教师的“不好”行为习惯, 给幼儿教育起到坏的影响。

二、关注日常生活细节

俗话说, 细节决定成败。一个人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 往往也体现在一些细小的事情上面。所以, 在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培养过程中, 必须关注生活中的点滴细节, 让幼儿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学起。

比如过马路时, 让幼儿们遵守“红绿灯交通规则”, 并环顾左右, 确定安全之后才前行。在路边拾到钱包、手机等物品要想办法归还物主, 养成拾金不昧的好品质。在公园踏青时, 要爱护植物和动物, 不随意摘花、攀摘树枝等, 学会尊重大自然、爱护大自然。在游乐园等公共场所, 要主动排队买票、不插队;要爱护环境卫生, 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又比如吃饭时, 教师要告诉孩子们饭前饭后要洗手, 这样才能保证清洁用餐;吃饭是, 不能与同伴打打闹闹, 避免被食物噎住;并养成均衡饮食的习惯, 不挑食不偏食。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细节, 需要再日常生活中慢慢灌输和引导的。因此, 教师要将习惯养成贯穿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课堂上讲解、在游戏时示范、在课余里引导、在故事案例中教导, 让幼儿们在平时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重视环境氛围熏陶

幼儿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环境对他们的习惯养成影响很大。因此, 幼儿园教育中, 教师要意识地为幼儿们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成长环境。

一方面, 从幼儿园的环境入手进行营造。比如在校园中张贴文明用语的标识, 在宣传栏张贴礼貌宣传语、展示典型事迹, 在教室里张贴良好行为习惯提示等等。让幼儿们置身于一个健康、开放、阳光等气氛浓厚的大环境里, 让幼儿们耳濡目染地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另一方面, 教师在教学时注重以生动的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让幼儿们在“身临其境”地感知、学习和养成。例如“献爱心”这一课, 教师就可以结合这次“4.20”雅安大地震, 营造出一个浓重的学习气氛。让孩子们观看本次地震的报道, 尤其是观看有关地震后受伤或失去亲人的孩子们, 看一看社会帮助灾区人民的情景, 让幼儿们通过直观的视觉去感知。然后, 教师再引导孩子们想一想:全社会都在帮助他们, 这是不是献爱心呢?我们可不可帮助这些受灾的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们呢?我们可以如何帮助他们呢?在这样的情境下, 幼儿们一边说出自己的想法, 一边在思想中形成了互帮互助、献爱心的良好品德。

四、有意识的练习巩固

由于受年龄限制, 幼儿们的思想和行为都不够成熟, 其习惯的养成也还需要一个不断强化的长期过程, 需要在具体事件中去练习巩固。所以, 教师们不仅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去灌输、熏陶, 还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幼儿们在具体事件中去实施、去强化。比如在平时教导孩子们要懂文明有礼貌。那么在具体事件中, 教师再有意识地强化引导。如当孩子向同伴借玩具时, 要询问对方的意愿, 要说“谢谢”, 使用别人物品时要爱惜、珍惜;同伴要学会相互帮助, 愿意将自己的东西借给同伴, 并说“不客气”。在玩游戏时, 引导孩子们将自己的玩具拿出来跟同伴分享, 这样游戏才会更加有趣、好玩, 幼儿们也更加能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这样, 在具体事情中再次灌输良好的思想和行为意识, 让幼儿们在反复的练习中巩固习惯养成, 真正内化成自我的优秀品质。

总之, 幼儿园教育中贯穿对幼儿的习惯养成教育十分重要。教师们既要以身作则, 又要细心引导, 从生活细节做起、从学习习惯抓起、从言谈举止做起, 循序渐进、点滴灌输、逐渐熏陶, 与家长紧密联系, 共同培养幼儿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

摘要:人生成长的启蒙阶段就是幼儿时期, 也是我们思想素质、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因此, 幼儿园的习惯养成教育十分重要。本文具体分析了如何在幼儿园教育中贯穿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即注重教师自身、生活细节、环境影响及练习巩固四个方面, 以引导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关键词:幼儿,幼儿园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参考文献

[1]王秋菊.浅谈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8年第23期.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doc 篇8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作者:韩春秀

来源:《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11年第06期

最近,我听了一个关于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讲座,这是一场震撼人心的报告,时而让你热泪盈眶,时而让你开怀大笑。现在将我的体会表述出来,或许可以领你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帮你找到培养优秀孩子的秘诀与真谛。

讲座中有几句话印象特别深,摘录下来与大家共享:

“一个家庭如果不重视习惯的养成,就谈不上家庭教育;一个幼儿园、一个小学、一个中学,如果不重视习惯的养成,就谈不上教育教学。”

“我们太重视孩子的功课怎么样,分数怎么样,实际上一个人的习惯怎么样可能更重要。”“你如果养成了好的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要是养成了坏习惯,你会一辈子都偿还不完它的债务。”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有了好习惯的孩子,是走遍天下都可以放心的孩子,一身坏习惯的孩子会让你一生都不能放心,不得安宁。”

“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

先圣孔子说得好:“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

“四个学会”: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现在的老师普遍都认为现在的孩子难教育,说的并不是孩子的智力,而是孩子的品德、行为和习惯。心理不健康的青少年越来越多,自杀的和具有暴力倾向的青少年也在频繁出现!这不得不反思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培养健康人格最好的选择是从培养习惯做起,而儿童时期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时期。

我在书中看到这样一个情节:蝴蝶在它破茧而出之前,很痛苦,一次一次地去撕挤那个出口,却一次一次地失败……这个时候有个好心人发现了:“哎呀,它这么痛苦,一直在挤在撕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呀,搞得头破血流,干脆我拿剪刀剪开得了。于是,好心人帮蝴蝶剪开了一个大的出口,蝴蝶出来了。”

结果发现,这样出来的蝴蝶却永远不会飞了。为什么呢?专家们发现,刚化蛹而成的雏蝶撕挤那个小茧口是在练习。为了让它的翅膀更有力量,它必须自己挤来挤去,使更多的血液流向自己的双翅。这样,当它破茧而出的时候,它的翅膀才能振翅飞翔。

所以,我们不能总是一味地呵护孩子,关键时候,我们要有_二点狠心,让孩子承担一些责任,让孩子懂得要对自己的过失负责。这样,孩子的体验会越多,感受越深。

因为孩子的责任心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培养的。我们学校在大扫除的时候,都是高年级学生帮低年级学生搞卫生,这样做并不利于低年级孩子的成长。

我们教师有责任让低年级的学生知道,搞好本班卫生是他们自己的责任,没有谁可以帮你们。只有让孩子去体验责任才能体验成长。

同时,我们要培养学生热情,有责任心,会关心别人,不怕困难,不怕委屈。在班里,凡是孩子能做的事情,我都尽量让他们去做。同事们都说:懒老师就有勤劳的学生。我很高兴地看到,我的孩子们很乐于劳动,乐于奉献。

习惯是可以养成的,是可以培养的,这点大家都知道。有许多父母曾向我抱怨说,我的孩子不可救药了,都说了他800遍,他还是改不掉坏毛病。我回答说,如果你说他8000遍,他更改不掉。

为什么这样说呢?孩子养成一种坏习惯一定是有某种原因的,这时候他需要的是帮助和引导而不是训斥。

读书心得(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篇9

——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习惯读书心得体会

暑假,读了《教育就是唤醒》第五讲,我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了。我觉得这一讲给人思想影响深刻,是指导我们如何做好教育工作的一讲。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说得简单一点,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这一讲从学习、思维、处事、行为和生活五大方面展开了良好习惯的培养。认真阅读,既能增加趣味,又能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我学会了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同事,对待学生,对待自己的孩子。

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实到实处,扎扎实实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作为班主任,为建设良好的班风,我准备着重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加强对学生课堂纪律、礼貌、卫生和劳动等方面礼仪常规的教育。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和自学、自理、自控的能力,使课堂教学中师生和谐统一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一、运用激励机制,深化学生的习惯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在礼仪常规执行的同时,我准备针对儿童上进心强的特点,以表扬为主,坚持正面教育。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教师的一丁点儿表扬肯定,对他们来讲都是一种荣誉,一份骄傲的资本。所以,教师应适当地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以表扬为主,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多感受成功之感。

二、培养守纪律的常规习惯

纪律是成功的关键。家有家法,校有校规,班级也有班级的纪律。这些规定和纪律,是同学们养成好习惯的保证,是形成良好的班风的基石。

(一)课堂纪律:在课堂上我是这样要求的‚铃响进教室,学习用品齐。端端正正,认认真真要听全。看书要仔细,提问多动脑。发言先举手,回答要得当;态度要大方,声音要洪亮;说话要说完,听话要听全。读书流畅响,正确有感情。写字‘三个一’,左手按本右手写‛。除了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更重要的是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写不仅是让学生书写好字,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认真专注的学习习惯。宁可让孩子写好少写,哪怕暂时学习成绩不很好,也不能让孩子养成潦潦草草的坏习惯。

(二)课间纪律:在课间我是这样要求的:‚老师下课出教室,课间不闹不喧哗。打架骂人要杜绝,文明游戏都喜欢。不走花坛走正路,不能爬窗不踢墙。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自己的东西不乱丢。保持环境整洁美,决不随地大小便。课上课下守纪律,养成习惯益终生。‛

另外,诚实守信,爱护公物等好习惯不再细说。

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而学生良好的思想和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形成的。俗话说:‚数子千过,莫如夸子一长,‛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赞赏,家长和老师要善于用表扬的武器为孩子的每次进步都鼓励喝彩,发现不好习惯及时指出来。好习惯养成了,是一辈子享用的。素质教育实际就是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白岩镇魏旗小学:周旭

2017年8月14日

《教育就是唤醒》第五讲

——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习惯读书心得体会

白岩镇魏旗小学:周旭

用教育智慧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篇10

一、针对学情定位学习习惯培养重点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教师发现学生有各种不良学习习惯, 比如上课玩玩具、做小动作, 写字时找不到橡皮擦, 交作业时忘了带作业本等。针对这一状况, 我校决定聚焦学生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校培养的具体目标是帮助学生按照要求做好课前准备, 保持课堂注意力集中, 认真听讲, 课堂上按要求完成练习, 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

二、尊重规律, 探索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教育策略

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和引导。特别是在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学习行为训练时, 教师必须运用智慧指导学生养成好习惯。

1. 通过“儿歌、动作、手指”等有趣的方法训练养成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 学生的可塑性较强, 崇拜“权威”, 无条件地信任老师, 服从老师的指导。在这个阶段, 教师适时地对孩子加以引导和塑造, 会更容易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 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会发现有些习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和接受比较困难。因此, 教师运用轻松活泼、生动有趣的形式, 比如编写儿歌、使用标志性动作、做手指游戏等, 把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感觉到轻松有趣, 就会主动地去学习和接受。

(1) 儿歌法

孩子是在儿歌中长大的。儿歌朗朗上口、简单易记, 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为了规范学生的课堂常规, 教师可以自编或选取一些朗朗上口的有关学习习惯的小儿歌, 让它们走进课堂、走近学生。例如《课前常规儿歌》:“铃声响, 上课了, 书放好, 快坐正, 不出声, 要安静。”《写字儿歌》:“写字必须三个一, 身体坐正脚放平, 书本笔尖两个一。匀呼吸, 再行笔, 端正字体欢欢喜。”

教师也可以利用晨颂时间或者在开始某种学习行为之前让学生吟诵儿歌, 以轻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教育, 让学生用儿歌中的歌词检查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达到良好的效果。

(2) 动作法

非言语信息有时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不仅可以让学生一看就明白, 而且也很容易被模仿。教师要充分利用动作等非言语信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这也是不可或缺的有效策略。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约定一些指导学生规范学习行为的动作。例如, 举起食指指向大屏幕时, 表示让大家齐读;手掌垂直, 使其与胸部平行时, 这是在提示学生要把书立好;双手交叉平举放在胸前时, 表示让学生坐得更齐;伸出食指在空中比画时, 表示教师要带领大家书写生字。用手势说话胜于语言表达, 学生们能很快地从动作中明白教师的意思, 也会模仿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3) 手指法

培养注意力的小游戏简单、有趣, 不但能增加学校生活的乐趣, 而且也能提升学生注意力的品质。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手指游戏, 转换学生的注意力, 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例如, 边唱边做手指游戏:“爬呀爬、爬呀爬, 一爬爬到了小脸上, 爬呀爬, 爬呀爬, 一爬爬到了小脚上……”课堂中的手指游戏对缓解学习疲劳、放松大脑具有较好的作用, 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专注到课堂学习上。

2. 采用多样的奖励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

要想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靠教师的提醒和教育是不够的, 建立一套与学生学习习惯相对应的评价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我校采用了“友善之星”的评分机制, 分为课堂积分、常规积分、奖励积分, 利用六一、元旦召开大规模的积分换购会和五星级奖励游。学生都非常喜欢这一评价体系, 他们以换取更多的积分为荣。为了更好地强化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参考学校的评价体系, 各个班级也制定了自己班级的评价小体系。

(1) 随时奖

俗话说,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为了准备随时奖励学生, 一些教师每天穿的衣服上都贴满了准备发给学生的奖励贴画。每当发现学生进步了, 在学习行为上表现得好, 教师都会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奖励。这种方式能够不断地强化学生的良好表现。教师随时能够看到孩子们露出幸福的微笑, 看到学生身上的变化和进步。

(2) 倾向奖

各个班级的学生各有其特点, 对学生进步的地方着重进行奖励, 可以激发学生进步的欲望。比如, 有的同学朗读能力需要提高,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给予他更多朗读的机会, 并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朗读奖励。当然, 这不只是单纯的奖励, 而是在奖励的同时, 给予诸如“朗读流利, 如果感情能再丰富些就更好了”之类的具体评价, 让学生知道哪里做得好, 哪里还需要改进。学生在肯定中更容易接受自己的不足, 也会不断地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3) 约定奖

这是专门为特殊学生设立的奖项。比如, 有时候班级上的某位同学因为各方面表现都不是很好, 所以积分一直不是很多, 甚至还会出现“零”积分的现象。教师可以私底下单独跟学生的家长约定, 制造机会对学生进行奖励,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关注和关爱每一个学生, 激发每一个学生的上进心, 让每一个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才是用智慧引导学生真正的成长。

(4) 特别奖

食品有保鲜期, 奖励也有保鲜期。长时间实施单一奖励会使学生对奖励产生“疲劳”。教师应该采取多种奖励、按层次进行奖励的方式, 使学生对奖励产生一种期待, 让学生在期待中不断地成长。教师也可以采用更换奖励的方法, 设置阶梯式的评价方案 (见表1) , 让没有获奖的学生充满心理层面的期待。

有关培养学习习惯教育名言 篇11

2)习惯是一条巨缆——我们每天编结其中一根线,到最后我们最终无法弄断它。——梅茵

3)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便就是最差的主人。——艾门斯

4)习惯不加以抑制,不久它就会变成你生活上的必需品了。——奥古斯丁

5)习惯,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它的奴隶。——高汀

6)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7)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8) 事实上一切教育归根结蒂都是为了培养人的良好习惯。——洛克

9)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孔子

10) 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让我们想一想,什么是一个由智慧养成的习惯,能成为第二天性。——培根

11)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12) 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13) 在日常事物的自理中,一盎司习惯抵得上一磅智慧。——托·布·里德

14)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5)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培根

16) 由聪明养成的习惯,能成为第二本性。——培根

17) 有教化的脑筋的第一个标记就是长于发问。——普列汉诺夫

18) 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19) 在平常事物的自理中,一盎司习惯抵得上一磅聪明。——托·布·里德

20)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上一篇:运用游戏形式让幼儿体验成功获得快乐下一篇: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借贷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