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共12篇)
教育就是爱的教育 篇1
记得曾经一位伟人说过这样一句话: “花的事业是甜蜜的, 果的事业是珍贵的, 让我干叶的事业吧, 因为它总是谦逊地低垂着它的绿荫。”由于我执着于对叶的事业的追求, 自己毫无怨言地选择了做一名人民教师, 尽管自己的工作岗位非常平凡, 但是我始终把“为了学生一切, 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当作我从教的最高准则, 为了他们, 我甘愿奉献出自己无私的爱。
一、用心去爱, 走进学生心灵
案例:
记得刚接手高二十班时, 就听其他老师说了张永明的情况。他, 一个音乐生, 学习学的很差, 地理学的一塌糊涂。当大家说他没救了放弃吧的时候, 我却暗下决心, 用我的爱去拯救他。知道这些情况后, 我就利用课间经常与他谈心、交流, 使得他慢慢地能够接受我, 愿意与我交流一些事情。在每节地理课上, 我总是抽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每当他回答正确时, 我总是对他竖起大拇指表扬她, 不断地给他信心。课后抽空辅导他, 鼓励他背地理问题, 哪怕是一点一点给我背。久而久之, 他开始喜欢上地理课, 而且每节地理课上总能看到他积极举手发言, 每次的课堂作业他总是很及时地给我批改, 每节地理问题他总是很认真积极地背给我听。渐渐地, 他的脸上现出了学生自信笑意。他看见我不再游移躲闪, 而是大方又快乐。之后, 他的学习进步很快, 从以前的不及格到期中考试的及格, 其他老师表扬她, 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 课间同学们都在议论说他进步真的很快。从那以后, 他对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更强了, 这对于他来说是多么得不容易呀, 虽然在对他的辅导过程中我也出现了不少烦恼, 但当我每次看到他进步时, 都感到无比欣慰。
反思: 我们经常说, 老师的行为, 会对学生终身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可能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 会创造一个奇迹; 也可能一个不经意的眼神, 会扼杀一个人才。所以教育是一门艺术, 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
一位教育心理学家说过: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 他便学会谴责; 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 他便会忧心忡忡; 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 他便学会争强好斗;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赏中, 他便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 他便会相信自己周围的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互相帮助中, 他便学会关心他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 他便学钟爱别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 他便会觉得世界是美好的。可见, 只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与融洽的师生关系, 才能促使学生们更喜欢上课, 期待上课, 于是我总是精心设计上好每一节课, 使同学们在无意中喜欢上我。同时,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 我也从不吝啬对学生的表扬, 因为我明白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是每个孩子的天性,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清澈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得到了肯定后, 良好的情绪会给你带来下一次成功得到肯定的可能。大人如此, 学生亦如此。来自老师和家长的表扬与肯定, 会令学生更加的自信和可爱, 从而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做出回应。就像魏书生所说的: “我们教育子女、教育学生还停留在忠言逆耳的观念上, 就落伍了, 就不受欢迎了。我们应适当地用上糖衣良药, 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一句表扬乃至一个微笑就是鼓舞孩子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 孩子建立了自信心, 对待各种事物的态度就会变得更加积极。
二、批评也是一种爱
爱是教育的原动力, 教师关爱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阳光。对待学生要恩威并施要做到及时批评, 适时鼓励。
案例:
今天在高二十一班上课时, 讲解昨天的自习课的卷子, 自己随意抽查了十几份试卷, 结果发现有部分学生一点也没有做, 上一节课自习课学生除了做卷子什么也没有做, 自己真的很生气。这段时间一直鼓励十一班的学生, 几乎没有批评过学生, 致使有一部分学生作业拖拖拉拉甚至一点也不做, 为此自己让没做学生上办公室做卷子, 课堂也以学生自己复习为主。在办公室问他们没有做的原因, 并适时谈论高二地理学习的方法, 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反思: 现在普遍认为: “教育不需要批评”需要赏识, 于是老师们也不轻易批评学生了, 似乎批评学生就是不尊重学生, 可是事物有两面性, 学生总是学生, 他们踩着歪歪斜斜的脚印长大, 说服教育不是万能的钥匙。有时批评适时鼓励也是爱的一种表现形式, 如果让学生在接受批评中感受到你的爱, 那批评的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及时批评是一服良药, 它能造就一个好孩子, 只要教育者把握好尺度。爱不仅是教育的诊治性力量, 同时还是教育的本质和对话的基础。缺少爱的教育, 无论多少赏识也不过是廉价的矫情, 迟早会被学生拒绝的爱的教育不能没有批评。
我深知要作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除了具有广博扎实的专业知识, 还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因此, 我十分注重自身的师德修养, 时刻牢记“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 以自身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感染、激励学生, 为学生和同行树立了榜样。在今后我要不断的学习各种知识来充实自己, 丰富自己, 为以后的工作做好理论上的准备。还要虚心向身边的各位同事学习经验, 增加自己的阅历和独立办事能力。我希望通过不断锻炼、学习和总结经验, 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从而把工作做的更好。
我是教师, 就要奉献, 淡泊名利、安贫乐道, 时刻不忘责任, 一心想着事业。“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棵草去”已作为我的座右铭。为了我所热爱的教育事业, 也为了我心中的那份爱, 不断激励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艰苦跋涉, 用热血和汗水去浇灌一茬茬幼苗、一簇簇花蕾, 用爱心去托起明天的太阳。有爱才有理解, 有爱才有和谐, 有爱才有希望! 让爱永驻我们心中, 呵护学生的梦想吧!
摘要:教育首先就是爱的教育, 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爱, 而爱学生也是老师的天职。作为学生, 他们承受着来自父母、同学甚至社会的压力, 所以他们更需要得到教师的信任和爱。作为老师只有热爱学生, 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这就意味着, 教育是植根于爱的, 在心与心的交流中, 爱的力量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教育,艺术,教学活动,批评,鼓励,爱
教育就是爱的教育 篇2
每每因读《爱的教育》而颇有感触,故事虽不同,然而歌颂的却都是儿童所应具备的纯真感情,表露的从家庭、学校到整个社会,都在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塑造着儿童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
“爱的教育”,在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中谈来容易,做起来又何其难!在教育的整体认识上,作为一个完整教育过程的学校教育,它永远不是也不可能是以儿童为目的的,它首先考虑的是现实社会中各种矛盾的存在和社会本身的发展,是一代代的儿童将成长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教育不仅仅是自由的,也是强制的。集体教学的形式,一经奠定,所谓“因材施教”只能是一个需要不断努力的目标。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的境况不一,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每个人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爱就像空气,充斥在生活的周围,充满了人的内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了生命。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
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我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不由想到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其实,我们也可以挤出一个固定的时间让孩子们多听听这些“爱的故事”,感受和体验爱,学习付出爱。我想,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
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爱的奉献 爱的教育 篇3
关键词:潜能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爱的奉献;爱的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51-02
所谓潜能生就是指那些潜力未被开发,学习成绩或品行暂时落后的学生。对于潜能生来说,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尊重、理解和爱。所以,笔者认为转化潜能生需要爱的奉献、爱的教育。
一、爱的教育需要理解、尊重学生
理解与尊重是转化潜能生的关键环节。
教育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对每件事情都有自己的见解。我们老师特别是我们班主任不能把自己认为正确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让他按你的想法去学习,这只能使学生越来越对老师反感、对你所教的这门学科反感,从而不想再学习,结果把他推向潜能生的行列。要想扭转这种局面,需要我们理解学生,尊重他们的想法,多鼓励他们,给他们以支持,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我们班有位姓苗的同学,身上有一种其他同学所没有的正气。见到老师有礼貌,同学生病了,他就给生病的同学端水拿药,照顾得无微不至。刚接这个班时,我对这位同学的印象特别好,认为他有正气、积极、有进取心。可时间长了,我发现他上英语课,注意力特别不集中,有时还想睡觉。英语老师也经常跟我提起他,说他不仅不学英语,甚至在课堂上说让老师别在他身上浪费时间。我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就找他谈话。他对我说:“老师,我也非常想学好英语,我也曾经在假期补习过英语,可我就是学不会。”对他的这种情况,我表现出非常理解,并鼓励他希望他能坚持学英语,还和他一起制定了一个近期的学习目标。在随后的时间里,我不断地鼓励他,甚至和他一起记忆单词。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和努力,他实现了第一个学习目标——期中考试50分。可以看出,这个目标的达到,给他带来了无可比拟的欢乐、自豪感和自信心。他懂得了取得成绩的欢乐,那么求知的愿望就将永远伴随着他的学习。
二、爱的教育需要关心学生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受到他人的关心和关注,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更是如此。而那些成绩不好纪律又差的学生则认为老师根本就不会关心他们。为了让那些潜能生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我在班内专门设立了“进步奖”,只要在纪律和学习上有所进步的学生,都会得到一份奖品。奖品是平时班里卖废品所得的钱买的笔记本。奖品虽不大,但在潜能生中反响很大。郭超同学是在七年级下学期进到我们班的。当时,他不仅学习成绩差,他还课下说话带脏字,课堂打断老师的讲课,但他总能使同学们开怀大笑,很多同学都喜欢他。于是,我就让他在上课前或课后给大家讲一个笑话,完了之后同学们为他鼓掌。刚开始他还不以为然,讲笑话,说脏话,和以前一样,可时间一长,任课老师都说郭超上课认真听了,同学们说郭超说话不带脏字了,他的学习成绩大有进步,在期末得到了“学习进步奖”。他说:“这是我第一次得奖。以前从没想过得奖,从没想过一个人站在讲台上为大家讲笑话,从没想过得到那么多的掌声。在这里,我感谢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信任。”说完朝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
三、爱的教育需要严格要求学生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这说明严格要求学生也是爱学生。但严格要求学生也要做到有理有据。而《班规》就是一个很好的依据。于是我利用班会时间,让班长组织学生讨论研究《班规》内容,最后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班规》。《班规》是由学生自己制定的,他们当然得依规定而行事。这使得很多同学在严格的自控中逐步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一个学生,早上上课总迟到,按照班规,他总被罚扫地,时间长了,他迟到的毛病一点都没有好转。我知道这条班规对他没什么作用了,就启用另一条班规,迟到一次当全班同学面唱两首歌。他虽然经常迟到,可他是一个不善言谈的学生,更何况当那么多人唱歌,可这是班规,必须执行的,所以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唱。一周、两周过去了,一学期过去了,他迟到的次数越来越少,直到不再迟到。他不再迟到了,可他却敢在升旗仪式上当着全校师生演讲了。
但有些潜能生的自控能力很差,要想使他们有所转变,还需要老师的提醒和帮助。有一个学生做什么事都不慌不忙的。课堂上,其他同学都开始读书了,他的课本还没拿出来,你看了都替他着急,可他不急。课下,其他同学的作业都能按时交,就他交不了。我为了改变他这种做事拖拉的毛病,课堂上我时时提醒他快一点;课下写作业时,我站在他身边提示他注意力要集中。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他终于有所改变,做事拖拉的坏习惯消失了。
四、爱的教育需要奉献
人们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笔者也认为教师最光辉的地方就是教师有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我们班有一部分学生是住校生。他们离开父母、离开家来到学校求学,吃住在校。学校就是他们的第二个家,老师就是他们的亲人。所以,作为班主任,我不仅在学习上关心帮助那些潜能生,课下为他们补习,而且在生活上我也尽量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有人生病了,我领着他们去看医生,帮他们打开水;有人衣服扯破了,我就拿到家里用缝纫机为他们缝缝;有人回家时没有路费了,我就先为他们拿出路费……去年转来一位学生,家是外县的,周末回家特别不容易,所以他就两周回一次家。他以前特喜欢去网吧玩游戏,虽然脑子很聪明,但成绩很一般,所以他妈妈总是放心不下,每周都要给我打电话询问情况。为了让他妈妈能够安心,他不回家的那个周末我就把他领到我家,给他做好吃的,陪他玩,让他感受到家的温暖。这孩子也争气,期末考试由入班时第二十多名进入到前十名。寒假,他妈妈又打来电话:“翟老师,太谢谢您了。要没有您的关心和爱护,我的孩子不会有这么大的进步。谢谢您!”
爱的教育 真的教育 篇4
1 关爱学生,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如何走进学生心灵, 是教师工作的第一要务。教师是学生的精神导师, 因此, 教师要关爱学生, 引领学生的精神,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而学生渴望教师的爱就像大地需要阳光, 万物需要水分。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的爱心, 才会愿意听从老师的教诲, 才会喜欢老师, 才会进步更大。
18世纪中叶,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 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的发展, 只有真心实意的去爱学生, 才能够精雕细刻的塑造他们的灵魂。”这里说的是, 教师要有爱心, 要做学生的朋友, 才能细心塑造学生, 真正爱护学生, 而不是追求功利, 不只关心学生的成绩。因此, 在教学的过程中, 如果束缚太紧, 会阻碍他们的发展;太松又容易让他们散漫自由。为了使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学习, 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 让学生更自信, 坚信每位学生都是自己的助手, 自己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教师只有积极地关怀学生, 真心实意地做学生的朋友, 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 才能在教学中事半功倍, 收到“亲其师, 信其道”的效果。
爱是教育的前提, 爱是教育的基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 是指热爱全体学生, 特别要爱护差生。我们教师应该多找学生谈心, 用真诚打开学生的心门, 和学生的心灵保持零距离。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师生之间心心相印的活动, 唯有从心里发出来的, 才能达到心灵深处。”虽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年龄是客观存在的, 但心理距离却是可以努力缩短的。
关爱学生, 主动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真诚平等地和学生沟通, 争取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 我们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 师生之间的关系才能越来越融洽。
2 信任学生,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理解与信任是师生间存在的情感交流的一种表现, 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信任, 对培养学生自尊和增强自己行为的责任感起很大的作用。列宁说过:“没有情感的人, 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师生间的情感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师生间的感情就像催化剂一样促使学生把已获得知识转化为行动。因此教师应理解和信任自己的学生, 而且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去换取学生的理解与信任。
春秋战国时期, 耕柱是一代宗师墨子的得意门生, 不过, 他老是挨墨子的责骂。为此, 耕柱觉得自己非常委屈, 心情十分郁闷, 因为许多门生之中, 大家都公认耕柱是最优秀的人, 但偏偏常遭到墨子指责。一天, 耕柱愤愤不平地问墨子:“老师, 难道在这么多学生当中, 我竟是如此的差劲, 以至于要时常遭您老人家责骂吗?”墨子理解学生的心情, 毫不动肝火:“假设我现在要上太行山, 依你看, 我应该要用良马来拉车, 还是用老牛来拉车?”耕柱回答说:“再笨的人也知道要良马来拉车。”墨子又问:“那么, 为什么不用老牛呢?”耕柱回答说:“理由非常简单, 因为良马足以担负重任, 值得驱谴。”墨子说;“你答得一点也没有错, 我之所以时常责骂你, 也只因为你能够担负重任, 值得我一再地教导与匡正你。”耕柱听完, 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 心情十分高兴, 他顿觉世界是那么的美丽。理解与信任使耕柱与墨子之间的关系更融洽。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父母对他他们总是爱护到极致, 什么事情都不愿意给他们单独去做, 正因如此, 很多学生在学校总希望能有机会锻炼自己, 希望老师能够给他们展现自我的机会。而一旦得到了老师的信任, 他们往往就会做出惊人的成绩。笔者教过一个很调皮的学生, 他很喜欢和各科老师作对, 许多老师都拿他没办法。不过他很喜欢阅读, 笔者抓住这一点, 让他担任语文科代表, 没想到他很乐意地接受了。新官上任三把火, 结果他把班上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带动了起来。毕业过后, 他告诉我:“老师, 当别人都认为我无可救药的时候, 您叫我做科代表, 您那信任的目光给了我希望, 谢谢!”善于关注学生, 信任学生, 宽容地对待学生,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成就感, 从而发掘深藏的潜能。这就是信任给予学生的力量, 也是信任给予学生的奇迹。
总之, 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能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 能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 从而使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3 尊重学生, 保护学生的人格
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既然教师是为学生服务, 那就必须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课堂的主人, 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就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自始至终都要有民主的思想, 同学生一起商量教学改革的态度。如果思想上不尊重学生, 主观片面的压制学生, 那教师就不会得到应有的尊重。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应该平视学生, 不分亲疏, 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 不居高临下, 也不拘泥于师道尊严, 保护学生人格, 做学生的朋友, 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是十分关注教师对自己的态度的。如果老师流露出对学生讨厌的情感, 则会严重挫伤学生, 使学生产生抵触的心理;如果老师以热情真诚的关怀尊重学生, 让学生切实感到老师的爱, 那么学生就会接受老师的教育。
教师是教育者, 是领路人, 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 对学生要一视同仁, 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这样学生就会觉得这个集体中有温暖、有希望, 从而更加热爱这个集体。教师应该尊重学生, 多赞美学生。美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赞美犹如阳光”, “赞美是不花钱而最有效的奖赏”, 获得老师的肯定, 获得老师的尊重, 学生心中便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原动力, 学习会更认真, 待人接物才会更得体。“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有些时候, 教师的一句话可以影响学生的一辈子, 学生的一句话也可能影响教师的一辈子。可见, 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 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
俗语道:“老师就是学生的再生父母。”生活中, 教师应该主动地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不失时机地表扬他们, 鼓励他们;同时要有原则地指出学生的不足, 千万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教师真真切切地尊重学生, 学生学习就会更有动力。我记得我读书的时候, 如果那个老师对我好, 我就会特别努力学习这一科, 这科的成绩自然就会特别好。这就是师生之间的“良性效应”。
古人云:“敬人者人恒敬之, 爱人者人恒爱之。”教师的尊重自然能换来学生的尊重, 建立在这样的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师生感情, 自然是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总的来说, 只要教师能够真心对待学生, 尊重学生, 学生必然会真情相报。
4 结束语
魏书生说过:“教师要理解学生、顺应学生是手段, 改变才是目的。”魏书生还说过:“种庄稼, 首先要知道各种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 才能对症下药;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 才能选择、确定教育的方法、措施。”可见, 理解学生有利于教师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搭起通向彼岸的桥梁。
总之, 理解可以是一句关爱的问候, 是一个鼓励的眼神, 是一张小小的卡片, 是一张冰雪融化后的笑脸……只要教师能够洞悉学生的心理, 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 对学生教育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持之以恒, 和风细雨, 师生之间定然能润物无声, 定然能画出美丽和谐的画面。
参考文献
[1]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论辅导员的信任储蓄, 2008 (8) .
爱的教育 教育教学故事 篇5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我上师范大学时学校的校训,当时对这句话不是很理解,也从没想过要做一名老师,但很多事情都不是我们能预料的,大专毕业之后,我成为了一名教师,来到小学教书,应该说我真正开始我的教学生涯是在上班半年后,还记得我第一次走进学前班教室时看到那一张张稚嫩的脸,在我的记忆中自从我学前班毕业后就似乎和这么大的孩子没有了交集,于是,在我教书生涯的第一年,发怒成了我生活中出现得最多的事情。课堂上有的孩子哭闹,有的孩子说话,这些都会引起我的发怒。于是我会在课堂上大声呵斥犯错的学生,只因为觉得这样做会在全班起到震慑作用,却没有想到孩子们根本就无视我的存在,我越想越气,可当我冷静下来后,我想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虽然他们可能调皮,可能不那么听话,可又有谁是完美的呢?
无意中我读到了一个故事,故事说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看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是哪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遛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孩子们对老师是宽容的,只要你对他们付出过爱心,那么你曾经对他们的冷言冷语,暴跳如雷,他们都可以原谅。他们崇拜你、爱你。我又常常想,老师也应该对学生宽容再宽容一些,芸芸众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可能他们经常无法克制自己的言行,无法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不一定有辉煌的未来,可是谁说一个平凡的人就比谁低人一等呢?像故事中的那个老和尚,就清楚地知道,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虽然书本知识的灌输是很重要的,但是给学生营造一个宽容的学习环境,在鼓励学生的人格力量的成长上,个性张扬的发展上,是有利得多的。整体的社会潮流、教育氛围和工作生活压力,有时候让我们教师偏离了方向。
于是我改变了方法,对孩子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爱心,对于喜欢说话的孩子我可以让他到前面来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并教会他要学会倾听,这样一来他说话的情况就好多了,对于那些喜欢哭闹的女孩子,我则多给她们一些小奖励,例如星星卡,小笑脸,这样孩子们就越来越听话,我发怒的时候也就越来越少了,让孩子们真正的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这样也就拉近了我和孩子们的距离。
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老师习以为常的行为,对学生终身的发展也许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做一名老师应该经常回顾自己以往的教育历程,反思一下:我造就了多少个遗憾,刺伤了多少颗童心,遗忘了多少个不该遗忘的角落!忽然想起当年看的那部张艺谋导演的一个都不能少,一个小小的代课老师魏敏芝,只因老师离去前交代过这些孩子一个也不能少这样一句话就能如此坚定执着地寻回每一位辍学的孩子,这种精神是值得每一位老师学习的,我们不仅要保证学生的数量,更重要的是让阳光遍撒每个被遗忘的角落。
做教师没有能力点燃火种,但绝不能熄灭火种!面对眼前同样充满好奇和天真的孩子们,要珍惜,更要努力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充满阳光,让每一个孩子在爱的抚慰下快乐成长。每一位为人师者,放弃了一个学生,可能会减少你的工作压力,可能会提高你的教育质量,可能会给你赢得荣誉,但你放弃的却是一个孩子的美好前途,放弃的是一个家庭的希望,留给自己的也将是一个永远的遗憾!
老师的呵护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一位优秀的教师要有一颗关爱童心的心。在你年年月月、朝朝暮暮和学生相处时,要更多地呵护童心,关注学生生命的进程。当老师与学生敞开心扉,当老师与学生真情涌动,才能为教育注入生机。给学生一个机会,可以让学生创造辉煌,给自己一个机会,让我们看到奇迹的发生。老师的一份童心、爱心与耐心,可以使铁树开花,顽石说话。
每当要发火的时候,脑子里就不由自主地出现自己初为人师时的事情。有时我觉得愧疚,后悔当时吓着了那些孩子;有时又觉得可笑,奇怪自己当时怎么会发那么大的火?现在回想起来,实在觉得自己做得不妥,当时可能为了维护那么一点尊严,可能是为了挽回那么一点面子,总而言之,只是为了证明我是一个老师,我是不可侵犯的。在与孩子一次次磨合的过程中,我慢慢学习着宽容,学习着理解。学生对我们教师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我们真心一点,平等一点,赏识一点,他们就会心满意足,“言听计从”。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地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也努力着去用自身的行动,去影响他们。
我的教育就是不教育 篇6
这么优秀的女儿,易中天是怎么教出来的呢?易教授的回答是——我的方法就是不教育。
我的教育方法是无为而治
对于孩子的学习,家长们可谓操碎了心。孩子每一次分数的浮动,都牵动父母紧张的神经。但有的时候却适得其反——无论你多么呕心沥血,多么全力以赴,孩子却依然我行我素,丝毫不配合父母的“宏伟计划”,像犯犟的水牛,任你鞭子狠劲儿抽,就是原地不动,就是不愿读书,让父母无能为力。
女儿出生那年,我刚考上研究生,在异地求学。后来女儿开始识字,我就给她写信,起初非常简单:“贝贝,爸爸想你。”女儿把我写给她的信当宝贝,不停地看,不停地念。
随着我写给她的信越来越长,她认的字也越来越多了,很自然地,在这个读信的过程中,女儿培养起了阅读的习惯和学习的兴趣。
孩子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家长就不用那么操心了。所以到后来,我们夫妻两个不用天天盯着孩子的学习,反倒要监督她多休息、多锻炼身体。从监督孩子学习到监督孩子休息,这是一个本质上的区别。
那时候,很多学校请我去介绍教育孩子的经验,我说我的教育方法就是不教育。我这么说并不是故弄玄虚,我所讲的“不教育”,其实是一种无为而治的思想。
在教育子女方面要真正做到无为而治,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一定要在家里营造一个民主的环境,比如说可以什么事都跟孩子商量着来;二是营造好的学习环境。有了这两样,便可以省去许多操劳,真正享受无为而治的快乐了。
包括女儿的婚姻也是这样,我还真没有催过婚,因为我们家女儿主意大得很。女儿大一的时候寄来一张照片,我跟她妈一看,怎么两个人?那小子还公然把手搁她腰上面!后来弄清楚了,是她男朋友,我就向女儿表示祝贺。
大学毕业以后,他们分手了,我又向女儿表示祝贺,希望她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最后,女儿是自己买房把自己嫁了。
我只教女儿感兴趣的东西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许多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早早便开始往孩子稚嫩的生命里填灌各种知识,什么兴趣班、培优班悉数报上,大有“头可断,孩子不能不趁早教育”的架势。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们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此类做法却值得商榷。现在我们的教育评价目标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成王败寇。教育的根本目的已然忘掉了。父母一味地望子成龙、望子成材、望子成器,教育本该以人为本,那么首先我们得望子成人才对,能把孩子教育成人才是我们最大的目标。
成人的四大标准可以概括为八个字:真实、善良、健康、快乐。我的真实标准就是不说假话;善良的底线就是恻隐之心;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而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加重要;成功不成功,是否出人头地,是否光宗耀祖,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快乐。
我不赞赏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把很难懂的东西教给他,比如背唐诗、背元素周期表什么的。我觉得这样做简直是对孩子天性的无情摧残。
我从来没让女儿背诵过唐诗,我教她的东西一定都是她感兴趣的。这样学起来,女儿感觉既轻松又有趣。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个道理谁都懂,但是真正做到却没那么容易。
一个人有没有“志”是自己的事情,不是“励”出来的,现在流行的成功学像一剂毒药,塑造出来的成功像“人造森林”,而真正和谐的社会应该是既有参天大树,也有小花小草。
在我看来,考核你是不是好家长的标准就是:你的孩子快乐吗?剥夺了孩子的童年,你永远赔不起。
我只给女儿提供指导性意见
孩子一路成长,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再到大学,在这个过程中,高考无疑是很关键的一步,上什么样的大学、读什么样的专业、如何去学……相信每位家长对此都不敢等闲视之。我同样遇到过此类问题,但我没有像其他家长一样为孩子安排好一切,而是为孩子制定“四项原则”,然后放手让孩子去翱翔。
“四项原则”指的是:第一项,你选的专业应该是你感兴趣的、你喜欢的;第二项,你选的专业应该是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第三项,你选的专业应该是毕业后从事的工作有创造性的;第四项,最好还是能够赚钱的。
另外,我还设计了一个三维坐标系,X轴、Y轴、Z轴分别代表城市、学校和专业。至于城市,我首先排除了厦门。为什么呢?我认为孩子到了18岁,一定要把她赶出去,别留在身边,不要老在你的翅膀底下,你要是老捂着她,孩子肯定长不大。关于学校和专业,我并没为女儿规定什么。最后,在“四项原则”的引导下,我的女儿选择了上海同济大学,学业成绩优秀,发展得很好。
爱的教育 篇7
一、善于发现, 心灵交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 珍惜爱护这种美, 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而要让每个孩子看到人的心灵美就必须用自己的真心去唤醒学生的真情, 从学生的心灵出发, 甚至走进他们心灵的最深处。“一花一世界, 一沙一天堂”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 也都有他不同的气质, 我们教师应该换个角度看待孩子, 只要你细细观察, 即使看来愚笨的孩子, 也有他杰出的一面。
二、引领宽容, 以身作则
宽容是一种技巧, 一种智慧, 一种胸怀。虽然我们平时也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 但我们还是要提醒自己要学会宽容。当学生犯了错误时, 教师利用心理置换法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上, 体验学生的心理, 采取学生能够理解、接受的方式对待学生。
曾有这样一件事:在放学的路队上两个学生打起了架, 原因是后边一位男生推了前边男生一下, 然后就你一拳我一脚的打了起来。我在了解情况后便从他们平时要好的关系入手, 对他们进行心灵“洗礼”, 再让他们看着此时对方的伤痕谈想法时, 一位男孩说:“老师我错了。”说着, 还流下眼泪来, 两个气势汹汹的小男孩, 在我的引导下握手言和了。从此以后, 我再也没发现他们打架了,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小小的成功。从这次的经历, 我也明白了如何用自己宽容的心去接受孩子的缺点和思维, 也学会了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道德建构, 让孩子真心实意改过。这不该是我们强加于他们的, 而是他们心甘情愿需要的, 这时候, 我们的德育才算成功。
三、诚实守信, 家校联合
家庭教育同样影响着学生诚信原则的养成与维系。有些父母亲一味迁就孩子, 有的甚至帮着孩子一起欺骗老师, 所以我们老师就有必要在“家长会”“家长开放周”等能与孩子父母亲沟通的场所及方式上尽所能地传达“守信”的这一理念。
爱学生, 就要像春风化雨般无声, 让他成为莘莘学子心目中的一种看得见, 摸得着的最为催人奋进的有效情愫。让我们坚信:因为爱的阳光会使一棵棵小树苗茁壮成长, 所以爱的教育会让一群群孩子健康快乐地生活!
摘要:教师要以平等、信任、尊重、宽容的心态教育学生, 处处细心观察, 发掘每一个孩子的潜能所在。在有效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道德建构的同时把家庭和学校的力量聚集在一起, 形成一股合力, 提高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科学性和高效性。
爱的教育 篇8
爱,需要关注,关注学生的喜怒哀乐,关注学生的点点滴滴。
大多数学生对老师都是敬畏与惧怕的,他们很多话都不敢和老师讲,所以平时和学生在一起时,就要多关注他们,善于观察学生的言谈举止,善于揣度学生的内心世界,并及时与学生沟通与交流。当学生生病时,送上轻轻的问候,履行妈妈的职责;当学生失意时,给予细心的剖析,当一回心理医生;当学生成功时,给以欣赏的目光,做一次慈祥的爸爸;当学生失败时,鼓励的话语,当一回知心的姐姐;当学生犯错误时,给予必要的警示,履行教育的职责。
一男同学是班上小有名气的调皮鬼,除了打架数“第一”,其余的都是“倒数”。有一次上课,他在课上大声喊:“老师,你教的歌我学不会。”全班同学都静下来看着我,我十分平静告诉他下课后到办公室,老师单独为你补课。抓住这次补课的机会,我和他聊了很多,发现他内心其实很孤独,非常渴望有个小伙伴,他上课的出格表现是想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于是我就经常在课堂上提问他,课下关心他,还有意识地给他创造与同学们合作的机会。慢慢地,这个孩子变了:上课不再捣乱了,课前还主动帮我背琴,提录音机,渐渐地与同学的关系也融洽了。的确,教师在课堂上,一个关爱的眼神,一个友善的微笑,一个善意的批评,都会把学生的心与你拉近,让学生感到“老师在乎我,关心我,”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将兴趣转化为学习动力,这样就可能产生愉悦的心情,学习的热情!
爱,需要宽容,宽容学生的过失,宽容学生的错误。
我曾带过一个乱班。给他们上第一节课时,就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那天,刚走到教室门口,地上“啪”的一声响,吓了我一大跳,接踵而来的便是同学们的阵阵笑声。我下意识地看了看脚下,发现一个响过的小摔炮静静地躺在那儿。我当时就明白了,什么也没说,便开始上课。谁知,过了几天,班上有三个同学来到我的办公室,主动向我承认那件事是他们干的。当时他们说的一句话至今让我记忆犹新,“李老师,你为什么不批评我们,你真好!”从他们的话语中我看出了他们对我的认可和接纳。在慢慢的相处中,我发现他们的言行文明了不少,也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活动,学习也在进步,他们还甚至对周围同学说:“李老师对我们那么好,我们不能惹老师生气!”这件事让我明白了宽容是一种教育的智慧,它的教育力量超出想象。
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棵幼苗长成参天大树,期间,园丁不知要修剪多少枝枝丫丫,何况我们的学生——正在努力成大长人呢?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哪能不出一点错?因此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宽容,要给学生改变的机会。
爱,需要呵护和鼓励,呵护学生心灵,鼓励学生进步。
学生的心灵,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加倍呵护。一女同学,性格内向,二年级时从四川转来,父母都在建筑工地上干活,无论是家庭物质条件还是日常行为习惯,都和城市孩子有很大区别,这个学生衣着落伍,下课经常一个人坐在角落里,也没有同学找她玩耍。看得出,她幼小的心灵自卑心理特别严重。面对她,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我知道心灵的创伤要用“心药”医治。于是,每次见到她,我都主动和她说话,天冷了,我提醒她多穿衣服,课堂上,我有机会就给她一个微笑、一句赞赏,慢慢的,她看我的眼神没那么胆怯了,下课后还经常趴在办公室窗前张望我。一次上竖笛课,我发现她吹得像模像样,于是鼓励她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她不仅熟练掌握基本音阶,还会吹奏简单的乐曲!我和同学们给了她热烈的掌声,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次成功的展示让她从此转变了,逐渐走出了自卑的阴影。
爱的教育 篇9
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品, 只注重逗乐的东西太多了, 我们的教育, 也总是在说美好。而媒体, 许多又在为现在的孩子叫“苦”, 认为他们的生活还应该更甜。这样下去 , 孩子只可能越来越“傻”, 越来越自私, 这种教育是可怕的。经典的东西, 如《安徒生童话》是悲剧性的 , 《哈利波特》也是悲剧性的 , 只有在这些悲剧性的体验中, 学生才能感受到“爱”的最高境界, 才能在苦难中“爱”人。现在的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多数学生在家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不自觉地形成了一种“自我中心意识”, 从不检讨自己。因此, 教师不能只是为学生着想。克鲁普斯卡娅说:“光爱还不够, 必须善于爱。”
1.关 心 爱 护 学 生 。
学生总是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他们也渴望老师时时关心爱护自己。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 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 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2.永 远 尊 重 学 生 。
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 会毁掉学生的前途。相反, 一个善于爱的教师, 他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 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理 解 宽 容 学生 。
不必为学生的错误大动肝火、小题大做。婉转和启发可以让学生在不受伤害的情况下愉快地接受并改正错误。
二、师德的最高境界是师爱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能体会到的最强烈、最深刻、最丰富的情感莫过于教师对学生的爱, 这种爱不同于一般的“母爱”“父爱”, 也不同于普通的“情爱”、“友爱”。 这就是师德的最高境界———师爱。师爱是一种自觉而理智、纯洁而全面、普遍而持久的爱, 是一种无私、高尚、伟大的爱。
1.师 爱 是 自 觉 的 爱 , 是 教 师 高度 责 任 感 的 反 映 。
师爱是一种具有深刻社会内容的高级情感, 是出自教师对特定社会目标的期望和追求, 而不是人的自然天性的本能表现, 不是出于某种私利的个人好恶。当一个教师把自己的工作与民族的振兴、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时, 当教师把教育对象看成是祖国的未来、事业的兴旺、人类的希望的时候就会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全部心血、所有的精力、知识和才能都倾注在学生身上。所以, 师爱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崇高的敬业精神、忘我的牺牲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2.师 爱 是 理 智 的 爱 , 是 升华 了的 母 爱 。
教师爱学生, 不只是停留在用慈祥、关注的态度庇护学生, 不仅在生活上关怀备至, 更主要的是在思想上、政治上、心理上关怀爱护学生。教师爱学生, 关心尊重学生, 不是一味迁就、盲目顺从、无原则地偏袒学生, 师爱不同于溺爱和宠爱, 是一种理智的爱、冷静的爱。教师要通过爱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到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而自觉地成为自尊自强的人。
师爱是纯洁的爱, 是不要任何回报的爱。教师从事的职业是最伟大、最崇高的事业, 教师的职责就是把人类长期积累下来的社会精神财富, 即科学文化技术知识、文学艺术及社会思想、经济、哲学等理论和观点、思想等传授给年轻的一代, 教师辛勤地一节课又一节课、一周又一周、一学期又一学期地给学生讲解、指导, 一起讨论、实践, 学生才能在较短时间内把人类数百年、数千年的知识和思想学到手。所以每个学生微小的进步, 都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学生一批批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 而老师却依然在学校里重新教育起又一批学生。
3.师 爱 是 全 面 的 爱 , 是 更 集 中 地 反 映 社会 的要求 。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全面的, 德、智、体、美、劳等都要关心不仅要关心学习, 还要关心他们的思想成长、身体健康和心理卫生, 甚至是课余生活和家庭生活。不仅要教书育人, 管教管导, 还要在生活中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贴心人, 要根据社会的要求培养学生, 使他们成为未来世界的主人。因此, 教师的爱不能局限于自己所专的学科和课内, 还要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全部领域, 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 这时的师爱往往集中体现了党、国家、人民和社会对学生的要求。
4.师 爱 是 普 遍 的 爱 , 是 高 尚 、无 私 的 爱 。
师爱必须面向全体受教育者。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公正。无论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 无论是听话的还是倔强的, 无论是富有的还是穷苦的, 无论是漂亮的还是粗俗的教师都必须用同样的爱对待他们, 这样才不会使差、苦、丑、犟的学生产生自卑感, 不与同学老师产生任何隔阂与对立, 才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与引导, 达到转化、成长的目的。
5.师 爱 是 持 久 的 爱 , 是 恒 长 、隽 永 的 爱 。
师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 不允许教师对学生忽冷忽热, 反复无常, 他要求教师始终如一, 持之以恒地热爱学生。具有良好师德和心理素质的教师都知道任何情况下都不把自己不愉快的情绪带给学生。另外由于教育周期长, 学生成长过程复杂, 认识过程有反复, 特别是转化后进生, 改变学生的不良品行, 更需要持久的爱心, 做深入细致耐心艰苦的思想工作, 而且一定要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持之以恒, 才能达到效果。
三、结语
爱的教育 篇10
一位哲人说过:“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 是用深情融化学生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的暖阳。”的确, 在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 在几千个默默耕耘的日子里, 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职业就是付出爱的职业, 教育事业就是爱的事业。爱与教育, 犹如池塘与水, 没有水的池塘不能称之为池塘, 没有爱的教育同样不能称之为教育。教育是一种温暖的爱抚,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记得三年前, 当时在我所执教的六 (7) 班中有一位留守学生, 名叫斌, 平时寡言少语, 很少与同学、老师主动交流。对学习毫无兴趣, 课堂上, 从不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 总是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拖欠作业更是“家常便饭”, 每次课堂作业得三番五次催促才勉强完成, 每次考试必是“掌舵者”。更为奇怪的是开学不到一个月, 我便发现三天两头总有些不三不四的人来找他, 放学后他也总是迟迟不归, 问其原因, 他总是闭口不言。他的这种异常举动, 不得不令我为之担忧。这样过了一些日子, 有一天下午放学后, 天色已晚, 我发现斌居然还在教室外徘徊, 见状, 我便立刻上前与他聊起来, 他话语中的躲躲闪闪使我更生疑惑, 我决定亲自送他回家。我俩一同走出寂静的校园, 来到他家楼下时, 他忽然抽噎着说:“郭老师, 我不想回家, 我要到你家里去!”我愣住了, 忙安慰他, 他这才道出了其中的原委:原来他父母均外出打工, 忙于工作的父母无暇照顾他, 放学回家后他面对的常常是空荡荡的屋子, 从未享受过家庭的温暖。于是, 他在社会上结交了一些不良孩子, 每天放学后便泡在网吧, 以寻求刺激来排遣心中的孤独。听了他的一席话, 我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 他毕竟还是个年仅十几岁的孩子, 他应该得到的是父母关怀备至的呵护, 可是他却承受着这样的情感压抑, 承受着这样的孤独寂寞, 他误入歧途正是因为缺少爱的滋润啊!当晚, 我把他带回了自己家中, 我亲自为他做了一顿可口的饭菜, 并与他谈理想、谈生活、谈对待人生的态度。从此, 每天放学后, 我便与他促膝长谈, 一次次的心灵交流与碰撞, 渐渐的, 他懂得了自立, 也重新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 笑容又重新绽放在他的脸上。他的学习兴趣也更浓了:课堂上能常常看到他那高高举起的右手;课余时也能常常见到他那奋笔疾书的身影。期末考试时, 他的语文成绩居然还得了75分。他捧着试卷, 激动不已!新年到来时, 他给我寄来了一张精致的贺年卡, 上面写道:“老师, 是您的爱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田, 您的爱永远是我成长的不竭动力!”多么诚挚的言语啊!这是我得到的最好回报。有人说: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在批评之中, 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生活在鼓励之中, 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生活在讽刺之中, 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生活在认可之中, 他就学会了自爱。爱是阳光, 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 可以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神奇, 可以点石成金。于是我坚信:给孩子一个希冀, 他必将还你一个喜悦;给孩子一份期待, 他必将还你一个奇迹。作为一个传道授业者, 我们应该深知在我们手中捧着的永远是生机盎然的春天, 我们应时时让自己化作缕缕春风, 催生每一个花季, 每一个花骨朵;时时警醒自己, 要用无私的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每一个学生。”因为爱是甘泉, 它可以灌溉生命之树;爱是春风, 它可以吹绿人类心灵荒漠的绿洲;爱是一条无形的纽带, 它能架设起师生的桥梁。作为新世纪的教师, 我们应该满怀激情地站在风雨的渡口, 以爱为舟, 以心为桨, 把每一位学生载向成功的彼岸。♪
爱的教育 篇11
中国分类号:G4
斯大林曾说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人的灵魂变得高尚,也就是说教师的主要使命是把人引向高尚、善良和正义,这才是教师最根本的任务。教师是点燃受教育者的心灵之火,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作为小学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从爱入手,但也要有理有据,打入学生的内心,那么教育才会有的放矢。
我们班有个孩子叫洋洋,今年7岁,父母离异,和爸爸一起生活。经常不做作业,和家长联系也没有改善。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做一个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口头上答应了,我满心欢喜自己有威严感!可过不久,有的老师又向我反应这位同学故态重萌,毫无长进。真可谓是一个“承认错误,坚决不改”的典型。如何把这根“不可雕的朽木”转化为“可塑性的巧木”呢?我做了认真的思考。
一般地说,处于心理发展未成熟阶段的小学生接受外界事物大都是顺向性的。但是由于心理、生理的变化,某种需要或情感得不到满足或受到压抑,而产生逆反性心理。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心理的沉淀,与外界形成情感的隔阂和对立。这样的学生一般有自己的主见,不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因为是非观念模糊,常常是明知顾犯,常以有意识地破坏性行为损害集体利益、他人利益。与优秀学生相比,他们还是有着自己的心理优势的,只要教育得法,“朽木”还是大有希望的。这种心理优势突出表现在接受激励上。“朽木”的激励效果更加明显。“朽木”由于成绩一直徘徊在及格线上下,往往习惯了批评。爱和信任的缺乏,使他们的自卑感增强。而“朽木”一旦有了進步,得到老师及时、中肯而饱含深情的评价、哪怕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期待的眼神、一个亲切的手势,都会让孩子感到无限的温暖,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一旦认识到自己被认可、被赏识,便立即点燃希望之火,其本能的表现则是积极的配合。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尊重。尊重不仅仅是一种态度,一种对人的看法,更是一种价值观。尊重意味着关怀、理解、接纳,可谓是温暖的化身。在教育工作中,班主任要看到他们心灵上闪光的东西,因势利导,必然成为“朽木”转变的契机。依靠自身的优点来改变自身的缺点。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会让学生产生安全感,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朽木”中有一些创造性强的学生,他们通常会对很多事物产生疑问,而一些有创意的见解很可能影响实施教学计划,扰乱课堂常规。通常情况下,这样的学生会被批评乃至训斥,这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当一位教师对学生有了基本的尊重与信任,他就会相信每一个个体都有独特的尊严与价值。教师不但能欣赏学生的成就和优秀的一面,同时也应该能去体谅和接纳学生的过失、困惑。因此,教师应尽量以积极、正面的态度来看待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课堂表现,不因为一时的学习落后或行为偏差就对学生形成偏见的、不予关注的,甚至是完全放弃不管的态度。
2.理解。真诚理解是尊重的具体表现,真诚使学生感到自身的价值所在,也感到自尊自爱受到肯定,并由此增强自我改变的信心和勇气。真诚一直被认为是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要素,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真诚,学生就不可能真正信任教师。《学习的革命》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所以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对促进“朽木”转变尤其重要。
3.用爱播洒智慧;用爱感化心灵;用爱铸造人格!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罗素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智慧还是品格都得不到充分或自由的发展。”朽木因为成绩差,普遍存在自卑感,心理敏感而脆弱,更需要教师的厚爱和偏爱。而来自老师的关心、信任和激励,就是他们的阳光。作为教师,应该做一个“播种阳光的人”,把阳光的种子撒进学生的心田。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热爱儿童。”关键在“如何”二字,溺爱、宠爱、偏爱都不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正确的、恰当的,是能够被学生接受的、感动的。真爱就能做到对朽木真诚的呵护、关心;对他们的闪光点能给予及时的赞扬、赏识,对他们的缺点给予必要的宽容与帮助,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儿女、弟妹,当作自己的朋友。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师爱可以融化心灵的坚冰,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另外,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女同学跟他同桌,目的是发挥同桌互帮的力量。这位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帮助他、教育他。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其各方面都取得明显的进步。
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的不同,学生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的勤学守纪、有的厌学做坏事。作为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对于“问题学生”要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对他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作为教师,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但可以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因人而宜,找出学生的切入点,进行全面提高,重点培养。
最好的教育就是自我的教育 篇12
这天, 我正在办公室埋头备课, 忽然感觉到面前有一个黑影, 抬头一看是段同学。我不觉心头一沉, 这可是上课时间, 肯定没什么好事。果然, 他哭丧着脸说:“我被老师赶出来了。”原来在上数学课时, 老师让同学自告奋勇讲题, 不知为何龚同学刚走上讲台, 就有一些同学窃笑, 弄得龚同学很不好意思, 老师说不要笑了, 可有些同学还在笑, 老师有些生气了, 这时段同学说:“老师不让笑是严格要求”, 数学老师大概没听清楚, 以为他又在下面出洋相, 就说:“你在讲什么?再乱讲就出去!”他回了一句:“我又没乱讲, 凭什么出去?”老师怒不可遏, 大声训斥。段同学在讲述事情经过的时候把头扭向一边显出他很不服气的样子。这时我要对他进行说教, 他多半听不进去。我看了看他轻声说:“这件事是有误会的对吗?”“嗯。”他低下头小声回答。“那你是想消除误会还是想冷战下去?”他疑惑地抬头看看我, 不知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你把今天发生的事情经过完整地写下来, 然后交给数学老师。请多站在老师的角度想想整件事。”他想了想, 接过我递给他的笔和纸写了起来。下课铃响了, 我凑到他面前一看, 他已经写完了, 字迹也比平时作业工整了许多, 看来他是诚心想解决问题。中午, 段同学兴奋地跑到办公室告诉我, 数学老师已经原谅他了, 还向他道了歉。
下午, 我利用自习课的时间让段同学把事情经过向全班同学讲述了一遍, 然后分小组讨论“段同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正确?”、“老师为什么会误会学生?”、“怎样才是活跃有序的课堂?”因为是上午刚发生的事情, 很有时效性, 同学都很关心, 讨论时参与度很高。学生们纷纷发言:“段同学用写信的方式给老师解释问题很好, 可以不让老师误会他强词夺理, 冷静地明白整件事情”、“虽然我们笑时并没有恶意, 但讲题的同学听到笑声会更紧张, 下次还是不笑了……”、“我们班活跃很好, 但也不能过度, 有时我就听不清楚老师讲的东西, 希望大家注意一下”……讨论过后, 我让每组学生选一个代表来全班交流, 并且制定了班级公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最好的教育就是自我的教育”。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的师生关系已经不复存在, 传统意义上的“师道尊严”受到了冲击, 独立和叛逆成了学生的共同特点。面对这样的学生, 简单的说教和无奈的责骂往往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如若能让学生不断反思, 自我教育, 则可以做到“润物细无声”, 事半功倍。学生的自我教育是学生主动采取措施, 自觉进行意志转化与行为控制, 自觉地把客观要求与影响转化成自己的需要。它要求学生能够在主动的体验下, 得出认识, 同化、顺应旧认知体系, 建构新认知体系。而且, 也只有在这样的体验———认识———感悟的教育过程中受到的教育, 才是最佳效果的教育。
【教育就是爱的教育】推荐阅读:
细节教育就是素质教育08-26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12-01
教育就是爱学生01-10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10-15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10-13
最好的教育就是爱07-15
教育就是一种唤醒05-21
家庭教育就是家风熏陶09-21
教育就是让人幸福10-24
修改 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