埭头中心小学

2024-06-03

埭头中心小学(共7篇)

埭头中心小学 篇1

埭头中心小学2009-2010年度下学期安全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的一学期中,我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将继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为主题,以创建“平安校园”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局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夯实基础、狠抓落实、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创新举措,有效地引导各基层学校做好学校的安全教育各项工作,不断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最大限度消除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安全隐患,全面提升学校安全管理水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和责任事故,有力防范一般事故,确保校园平安稳定。

二、主要工作目标

1、落实责任,提高师生的思想认识,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和责任事故。

2、强化安全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技能。进一步完善我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预案要全面(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社会安全事件类、网络和信息、安全类、教育考试安全等),开展各类安全演练次数每学期不少于2次,不断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定期开展有专题的安全知识宣传教育。

3、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建立排查整治台帐。各校每月都要进行一次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要求针对学校存在的安全各种隐患限期落实整改,并将检查情况上报中心小学。

4、巩固“平安校园”创建成果,进一步加大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强化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氛围。创建安全、文明、和谐的校园育人环境,确保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

5、各校将安全培训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强化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开好专题安全培训。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全面落实安全教育职责

l、全体教职工必须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安全教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家庭幸福、社会稳定,我们必须把安全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时时讲、处处行,做到“安全警钟长鸣”。

2、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岗位人员各自的安全工作职责,落实学校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工作责任,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齐抓共管的学校安全工作格局。

3、建立和完善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在‘精、细、实”狠下功夫,用制度和扎实工作来保证师生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重点要建立和完善学校校舍、场地、设备设施日常安全隐患检查制度;食品饮水卫生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女生安全教育保护制度,门卫管理制度,楼道值班管理制度,学生请假登记制度、教师导护、护送和午间巡查制度、幼儿(小学低年级)学生实行上学(放学)家长或监护人接送制度、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等制度,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4、全面落实“一岗双责”构建安全责任体系。做到安全工作层层设岗,岗岗有人,人人有责,检查及时,整改到位。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严格执行安全责任追究和责任问查制。

(二)广泛宣传,强化教育,科学规范管理,层层夯实基础

1、各校要利用早会、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班队会等途径有针对性地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广泛宣传抓好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使安全工作人人皆知,“珍爱生命、关注安全”。做到安全工作与学校管理工作相结合;安全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安全工作与学校各项活动相结合;安全工作与各项评比竞赛相结合;安全工作与家长教育相结合。全校上下形成“知安全,懂安全,守安全”的良好局面。

2、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继续开展好“平安校园创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福建省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周”、“莆田市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月”及“5.12全国防灾减灾日”等活动。(1)告诫和警示学生乘坐合格车辆,不搭乘“三无”车和超员车;严禁12周岁以下的学生骑自行车上路。(2)加强每天下午放学的路队管理;(3)在学校安全教育工作中,各校要把防火、防溺水、防食物中毒、防盗、防触电、防交通事故等知识作为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3、全体教职工要把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做深、做细,班主任要备好安全课、上好安全课,科任教师也积极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各项工作,并将安全教育的内容,形成资料备查。

4、各校严格执行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按相关的安全工作要求,规范教师的管理行为、教学行为、各项活动以及全校师生员工的学习、生活行为,同时结合师德师风教育,努力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职业道德。

5、加强对校园、校舍和教学设施的安全管理。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台帐。尤其对电路、楼梯、校门等安全通道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加强对重点部位、重点时段、重点事件的管理,做到人防、物防、技防到位。

6、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加强对学校的卫生管理,确保师生的饮食卫生安全。认真贯彻“健康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杜绝学生不吃腐烂变质食物,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认真做好甲型流感防控工作,各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流感疫情应急预案,按照“可防、可控、可治”的宣传原则,积极开展防疫宣传和教育,严格执行晨检制度和疫情报告制度。

7、加强体育课、课间活动、集会等的组织管理,要求各校坚持入学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对新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逐步建立特异体质学生档案,防止学生参加竞技性体育活动出现意外事故。

8、规范校内外大型活动,坚持大型活动请示审批制度,事先做出周密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工作预案,保证校内外大型活动安全。

(三)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加大校园内外综合治理力度

学校安全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配合和共同努力,学校将积极主动与公安、消防、卫生、工商、社区等加强沟通,协调工作,齐抓共管;主动接受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大力构建良好的学校安全教育网络体系。附:月份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各校制定安全工作计划。

2、开学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及整改,上好开学安全教育第一课(重点教育内容:紧急疏散演练、交通防火、食品卫生、甲流防控知识教育)。

3、加强对各校的期初安全教育工作进行指导检查。

4、开展“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福建省中小学安全教育周” 及“莆田市中小学安全教育月”的宣传教育活动。

5、民办幼儿园校车超载整治。

6、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四月份:

1、开展交通安全教育,组织对乘坐黑车及超载现象的排查。

2、组织学校食品卫生专项检查。

3、开展用电安全专项教育,组织师生参加用电器维护和保养检修知识讲座。

4、举行“安全与我同行”征文比赛。

5、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

五月份:

1、开展“5.12防灾减灾日”安全主题 教育活动,开展预防传染病预防安全教育。

2、开展学生室外活动安全教育和体育场地,体育器材的检查。

3、开展“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专项教育活动。

4、校园周边环境检查。

5、举行消防安全知识讲座。

六月份:

1、组织对实验室、体育器材室、微机房等功能室的安全检查。

2、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3、组织人员对各校的安全教育工作进行检查、评比。

4、做好假期学生的安全教育。

5、落实好假期护校值班人员及各种财产保管等工作,总结上报安全工作各项资料。

埭头中心小学

2010.2.28

埭头中心小学 篇2

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654名学生,教师40人,其中一级教师8人,二级教师32人,大专及以上学历34人,学历合格率100%。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育人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曾多次获得市县级表彰奖励,特别是2006年以来连续七年获得榆中县教育质量优秀奖,2010年获得榆中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2年获得兰州市教育质量进步奖。

学校坚持活动引领一切工作的办学思路,各种活动成绩显著。2006年被评为兰州市课外活动先进学校,2010年获得兰州市少先队先进中队等荣誉称号,2011年获得兰州市“童心向党”经典诵读三等奖,2012年获得兰州市读书活动优秀组织奖。2012年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将学校资源向社会开放,努力使学校成为定远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教育的阵地,思想道德教育的窗口,文化娱乐的中心,青少年全面成长的摇篮。

永嘉埭头古村一日游作文 篇3

早晨,我早早地起了床,到了新阿外楼【西侧】,我们看看旅游车还没来呢,我们来早了。一会儿车来了,同学们也来了,到了八点我们都集合了,车子也出发了。在车上我们有说有笑的,一会儿唱歌,一会儿讲笑话,好开心啊!没过多久我们经过了一片树林,导游阿姨对我们说:“这里是香樟花园,据说这里都种着香樟树,所以取名叫‘香樟花园’。

到了目的`地,我们下了车,导游阿姨带我们去体验农家捣米,磨豆腐……我们大家都很好奇,都争先恐后去体验一番,开心极了!

接着我们去搓草绳。哇!老爷爷编的草鞋好好哦,,当时我想,我要会编多好哦!接着妈妈跟家长们都去拿来草绳各自编起了麻绳,妈妈编的好好哦,我像她学起了编草绳,不一会儿一条长长地绳子出来了,游记《游记作文1000字:永嘉埭头古村一日游》。哇啊!你看,那边家长们编了一条好长好长的绳子,在跳绳呢。我也赶紧过去,大家跳得好开心啊,你跳五个出来,在他跳五个出来一直进去,出来,进去出来爸爸妈妈们也跟着跳,这气氛好极了。爸爸妈妈们说这让他们想起了他们美好的童年!时间过的好快啊,导游叫我们去另外个地方,但我们觉得意犹未尽,还不想停下来,导游阿姨说拿着绳子下午在继续,我们才停下来。跟着导游阿姨去参观那些雕刻的木匠叔叔,还有边上还有一间盖好了的红顶绿瓦的小房子,后来导游阿姨向我们介绍了木房子的历史,小朋友们听得很入神,还问了好多有趣的问题,还知道小木屋和陈氏家族有很深的渊源。

中午导游阿姨带我们去吃农家菜,阿姨说这里的菜没有虾,海鲜什么的,只有农家菜,叫我们别挑食,但我觉得这里的菜很好吃,很香……

吃过午饭阿姨带我们去拔河,到田地里看老牛耕田,看看老一辈们以前辛苦的日子!

接着终于轮到去做麦饼了,好开心啊,听说永嘉麦饼是很有名,很好吃的。现在让我们自己亲手来做。我们开始做麦饼了,先去小手洗干净,拿了和好的面粉,先把面粉搓成圆圈,,在当中放点馅,然后用木棒把它压平,再放到锅里烤,我特别开心,这是我第一次做麦饼,我一直在锅旁边等着,直到麦饼熟了,吃一口自己做的麦饼,好香啊!做完麦饼我们去田里掰玉米了。我掰了四跟玉米。哈哈……

苏州市吴中区光福中心小学 篇4

;腳齡】獅腿巾Ml教觥大学丨云南甘事赠结合实8活动班Mumtmmmmm“江令之龙蝽, 苏州之邛射, 杭州之#皆卢梅。“癸足清我粪哿珍笔下的《為梅待记》。光巧中处小学地此·"全国去大最美讨楱”之-的光£!|*1'r*8^B福古镇邛射山麄’表著名的A」.—JBV舷地“香雪海”所棬缺。·学枚剞办于〗905, , 是·一所有着"§·年而去的乡镇中‘改小学。在吴中S·教育局和镇秃委政房的重视关下, 学枚避过"江苏�.省卖验小学办孝枋准评估验收”, 省“其州希敉育现代化小学”、“@省綠色学枚”、“苏-A市常^營理示范學枚、"苏州市德育工作先^ (迷集体”, 敉育部“国培讨划”^^g Mm千教师研修項打基地。^補山有系汊大司徒邛禹手f=:=.·植的千年古柏’香妒海是她名中·外的採梅胜地, 这里一, ^r>境优, 丈资源丰厚。力深义发掘地方丈化资源, #枝媒走了"文化办学”的发展思洛, 坠持以敉育科研务先导, 以课题研免芴权年, 确立的"十一五“主课题《邛射丈化资源軟育价值开发的研究》和"十二五"主谭题《香�^|j香海梅丈化敉育价值的卖成性研光》先洽坡对为k|, 、;其州市重点课题。#枝讀合纽活动力連径类W^M「成牧本课程, 编写的《香香海梅丈化4_小学’�A�结合卖戌活动指导用书》枚本敉材获$国一等典, “掩丈f综合类成活劲敉育成果续三·获得苏州希綍合卖我活动优秀学生成果展评一等矣, 每年拳行的香番海格丈化i“枚园丈化艺术_成为特色活动, 邋这师生共同貴梅、#@梅、$梅活动, 引导孛生用^ppm书画、作丈、扳影、祷歆等亀形式来表il对掩花精神的M, 2成悟, 培养了学生了解象ii T i乡、《象乡Witi4|-:?ir学枚遂皮设了mt·”·成立了"邛射丈孛杜”以学生社ai錄手推出了一糸对"邛射文化"系对活动项目, 指导学生幵展习作、书丞、才艺展示活等奖“邓a小导游“梅花节里展見象苏州大学"敉育部国培计龙】骨羊我蚌对修项《基地”救牌仪式神奇的梅酱桂乾”再度折枝

埭头中心小学 篇5

上海市金桥中心小学创办于1904年,110年来,这所学校的一代又一代管理者和教师,始终牢记学校的社会责任,即使在军阀混战、日寇入侵、全面内战的极其艰难的环境下,依然秉承和发展“三修”的办学理念。

一、“三修”理念的历史坚守及其时代特征

(一)初创时期“三修”的基本内涵:“修德以清白做人”“修艺以愉悦心灵”“修身以奉献社会”

上世纪初,以谢锡祉、谢源深父子为首的金桥地方乡绅,受到康梁“办新学”思想的影响,在本乡创办“三修”小学堂,其指导思想就是要“办新学”“育新人”。换句话说,就是要培育一代与通过科举走向仕途最后蜕变成腐败无能官僚不同的,有新知识、新文化,与世界发展潮流相融合的新人。

学堂提出“修德以清白做人”,意图培育一代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办事的,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新人;根据科举教育逼人“死读书”的现状,学堂提出“修艺以愉悦心灵”,意图培育一代心理健康,具有高尚情操的新人;针对旧学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诱惑学子一心为满足个人私欲的学习风气,学堂提出“修身以奉献社会”,意图培育一代以“天下为己任”,具有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克己奉公的新人。

(二)民国时期“三修”理念增加了美育与体育的解释维度

民国时期,“三修”小学堂不仅教育硬件设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且教育制度等软件,也得到飞跃式的发展。例如,学堂建立了科学的作息制度,并确立了集体授课制度。此外,学堂注重知识的运用,增加了实在科目的教学,逐步开设了算术、常识、图画、音乐和体育课。学堂非常重视写字(毛笔)训练,前期描红,后期临摹字帖。老师对学生字体写得好、差、错分别用圆圈、一划、打叉三种符号批改,初步形成作业批改制度等。

受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关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思想影响,“三修”小学堂加强了美育和体育教学,并将修德、修艺、修身”的“三修”办学理念拓展到学生智、德、体三育全面,要求学生自强迈进,热爱祖国,为国争光。

(三)抗战时期“三修”理念增添了民族气节与民族文化的意蕴

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三修”实验小学成为伪和平军一中队的兵营,学校被迫停课一年多。1939年,日伪政权推行所谓“中日亲善”的奴化教育,强行要求学校开设日语等奴化课程,“三修”实验小学同时更名为“金镇小学”。学校推行奴化教育后,遭到金家桥地区广大爱国人士的极力反对,许多家长宁可自己的子女无学上也不来校读书。当时,金桥晓光村的爱国人士姚德明决心为乡里百姓争民族之气,弘扬“三修”精神,就与朱曦、姚锡明、李书田等人一起筹划创办私立三修小学以明爱国之志。1942年8月,民办“三修”小学挂牌开学,出现了两所“三修”小学同时办学的局面。

这一时期,两家“三修”学校的办学理念在民族危亡关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修德以清白做人”,其核心就是要有民族气节,绝不做汉奸;“修艺以愉悦心灵”,就是要用艺术的形式,保存民族文化,宣传抗战;“修身以奉献社会”,就是要努力为打败日本,拯救危亡的中国努力学习。

(四)建国后“三修”理念所经历的坎坷

1949年5月27日,上海市全部解放。5月底,新政权将“三修国民学校”改名为“金家桥小学”。

1958年大跃进期间,学校改名为“金桥中心小学”,成立中心辅导区,对各乡校负有辅导任务。1962年,金桥中心辅导区扩大,从原来的8所学校扩大到11所学校,全辅导区有60多个班级,150多位教职工。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的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干扰,一度停课闹革命,“三修”精神无法继续发扬,学校进入了长达八年的停滞期。

历史变迁中,“三修”精神却并没有因为政治、经济、社会、内忧外患等因素的变迁、动荡而发生改变与飘摇。“三修”这一理念至少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育时代特征:(1)体现学校教育以服务国家为根本宗旨,学校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始终顺应着国家不同时期对教育提出的不同要求。(2)体现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旨归的学校教育。修德———即学校教育中的德育,其根本在于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坚守与信奉。修艺———即培养学生的艺术的本质是审美, 艺术的价值和功能以审美为基础。修身———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3)体现出以书院精神为基础的学习方式。始终倡导一种基于自我独立学习,自主反思的学习方式与方法。这种“修”的韵味体现在长期发展历程中不断积淀和凝炼而成的书院传统,有利于实现学校教育中学生主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与发展。

二、“三修”理念的现代传承及其实践措施

(一)“三修”理念的现代传承———以学校教育发展目标为例

“三修”文化中“身、艺、业”的培养目标,重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修”,即关注了教育的过程与方法,关注了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共同发展的轨迹。这与现今提出的素质教育提倡全面发展、“二期课改”的以人为本、师生共同发展的实质内涵不谋而合。我们综合了学校文化中的基本优势和主要问题,着重强化学校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要求的契合,并将此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切入口和生长点,确立了弘扬“三修”传统文化,发展“三修”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学生与教师发展为本,促进师生内涵发展的办学思路。

1.学校层面

学校层面总的发展愿景与目标在于基于对学校“三修教育”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构建基于三修理念的学校发展规划、特色校园文化、学生与教育发展目标体系和基于“三修”学校课程特色体系,发扬和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不断提升学校内涵发展品质。

需要指出的是, 三修教育的学校目标与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方案、两纲教育的基本要求,并非相互抵触,而是相辅相成,正如我们上面所分析的三修理念的教育特征,我们对学校发展(百年学校传统的发展)的理解为:运用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校本实施国家政策与教育目的.

2.学生层面

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学生文明礼貌、干净整洁、诚实自信、活泼开朗,懂得感恩,懂得回报。

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和自身充满好奇,具有有优雅的审美能力,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好,感受到生活里充满了阳光。

有明确的自主意识———学生能够积极地探索,多渠道地尝试,不断地形成认知冲突,不断地试图解决问题。懂得自我发展的重要性,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地反省自己,且不断培养自己的发展能力,主动地成长。

有持续的发展潜力———学生不仅满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还注重过程与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教师层面

有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教师把工作当作享受,在育人的同时育己,在成事中成人,在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同时焕发教师自己的生命活力,真切地享受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

有高尚的教师德性———善、公正、责任感是教师德性的核心,具体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对家长的热心,对同伴的贴心。

有娴熟的教育技艺———教师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心理规律,智慧地、艺术地教育学生,灵活地、技巧地驾驭课堂教学。

有较强的课程开发和科研能力———教师不再是课程忠实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不再仅仅是一个教学“操作工”,而是一个思考者,一个思想者,一个研究者。

有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能力———教师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能灵活有效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二)建设“三修”教育的学校文化

学校将本校的“三修”教育理念融于学校校园整体布局,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精心布置,校园的人文景观建设,使一草一木都有文化气息,让师生置身其中,得到文化的熏陶。

1.景观,让学校的每一个空间都会说话。校园环境布置独具匠心,“励志亭”“三修石”等景观,无时不刻在潜移默化中熏陶着感染着每一位学子,一景一物都成了学生们创作的源泉。精心设置大厅文化宽敞明亮,展示学校精神。大厅墙壁鲜艳的大字“修德以清白做人;修艺以愉悦心灵;修身以奉献社会”道出我校的“三修”校训的内涵。

2.长廊,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学校将楼梯、墙壁做为文化建设的新载体。将儒家治学思想与“修德”教育相结合,楼道内辅以儒家治学名言的宣传画,在教学楼前面的墙上悬挂儒家箴言,《三字经》《弟子规》……儒家思想的精髓为全校师生提供智慧和启迪,营造构建和谐校园的氛围。学校特色长廊、书苑一隅、学生书画充分展示金桥历史渊源、学子灵动的智慧、散发的阵阵书香。

3.教室,让每一个班级都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道灵动的风景,它在不经意间使学生受到感染,也在不知不觉中推动着学生的行动。学校根据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努力营造平等、团结、和谐、进取的班级氛围。布置好教室环境,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间,使其既温馨舒适,富有童心童趣,又催人奋进。如设立“植物角”“图书角”“班务公示栏”“成长乐园”,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充满童趣,记录下学生成长的印迹,使教室充满生机,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奋发向上的感觉,使之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塑造起高尚道德情怀。

(三)构建“三修”教育的学校课程体系

1.基于“三修”渗透的基础性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第一,落实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能。学校以“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落实为抓手,减负增效为目标,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让教师真正把握“二期课改”的教育理念,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整合的课题研究和教学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鼓励教师运用丰富的教育网络资源,结合实际服务教学。要求教师注重教学反思,强化师生沟通,追求教学艺术性,积极开展拓展型课程、探究型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第二,加强校本研修、提高教研能力。学校积极营造教育教学研究氛围,将教学、研究、培训合而为一。学校依托《金桥中心小学“三修”教育的传承与发展》的项目研究,开设“研究有效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技艺”的子课题,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有效教学的研究。在组织教师全员参与研究、开展研讨,促进课程、学生、校园文化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

第三,加强组织实施、促进质量提升。学校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深入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建立适应新课程思想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加强对教学流程的监控和教学质量的评价。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发现问题及时调控,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进行备课、学生作业批改等情况检查。通过学生座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各任课教师上课情况,检查结果及时向教师反馈交流,不断修正不良现象,促使教师们把二期课改的理念和精髓有效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保证学校教学工作正常进行

2.构建“三修”教育的校本课程体系

第一,聚焦课堂、确保有效实施学科渗透的途径。举行“三修”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主题研讨,充分挖掘各学科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三修“教育的素材,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开展“三修”学科渗透实践研究,把“三修”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德、艺、身”的熏陶,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立足校情、充分挖掘相关教育资源。学校充分挖掘自身教育资源,编写《小学“三修”教育读本》系列校本教材,开展了解百年老校人文传统,学习民乐知识和演奏技艺,培养良好礼仪和传统美德等系列,培育文化认同感。致力于武术项目和《民乐欣赏》校本课程的普及推广,以项目管理或课程要求进行实施或适时调控,避免了教育活动的盲目性,切实提高了学生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第三,拓展延伸、形成了“三修”校本课程体系。学校课程首先从学生修习方式,分为必修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是指每一个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选修课程是指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点选择的课程,必修课程满足学生的基础性全面性学习,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特长学习,分层学习。

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基础上,按照上海二期课改对学校课程结构的划分,即从课程功能进行了划分,基础型课程是国家规定的课程,这类课程遵循基础教育各科课程标准。

3.实施“三修”主题活动的体验课程

“三修”主题体验活动,开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明理,在体验中增长智慧,在体验中完善道德修养,在体验中健全人格。

第一,主题实践活动,在体验中获得成长。

“在活动中获得成功,在体验中获得成长。”这是一条永恒的德育教育渠道。

活动修德。本着“用人文教育修炼学生的品格”这一育德理念,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情感为原则,通过“实施一项工程,开展一个活动”,积极搭建活动平台,对学生进行“修德”教育。

“一项工程”是指“5433”学生素质发展工程,素质发展工程中有:值周班5天管理,校园“四节”(艺术节、学科节、科技节、体育节),“三修好少年”评比,“三百”活动(读百本书、颂百首诗、唱百首歌)等。随着这一素质工程的不断推进,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形成了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

“一个活动”是指“争做三修好少年”活动。

修身,学校将对学生提出的行为习惯方面的要求转化为文明行路、仪表端庄、彬彬有礼、爱校爱家和诚实守信这五个方面,与雏鹰争章活动有机结合,按月度开展争章实践活动。修艺,结合我校特色课程武术、民乐欣赏等,让学生学有所长,乐于学习。修身,分年段学会“两操七子”,并能身心愉悦地学习这些本领。完成各项任务即可获得一枚章,根据“争做三修好少年”任务书,集齐三枚章的同学,将获得“三修”好少年的荣誉称号。学年末依据“争做三修好少年”活动评价推荐校级“三修”好少年。

“一项工程,一个活动”,既愉悦了学生的身心,培养了他们良好的习惯,又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张扬了他们的个性。

活动启智。本着“在动中学,在趣中学”这一学习理念,学校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以培养学生思维为中心,着眼实践性,把学生红领巾社团活动寓于学生的智力开发之中,使之成为启发学生智慧的途径之一。

活动健体本着“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的活动理念,学校在开展校园活动过程中,充分挖掘活动的健体潜能,积极发挥活动的健体作用。

孩子们在我校创编的武术操操练中体验武术的精髓:蹬腿、冲拳以及弓步、马步等全方面的基本功底,在反复历练中不仅强化了体质,同时也塑造了坚强的意志。还开展了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的跳踢活动,为队员们提供了一方竞争的舞台,使大家能在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活力与体育才华。低中年级的一分钟跳绳、踢毽比赛,高年级的跳长绳比赛,同学们兴趣盎然,个个积极参与其中。一个个成绩的取得,一枚枚“修身章”的获得,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身体,还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坚强和友爱的高尚情操,更磨砺了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如今,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正在金桥校园形成。

第二,尊重个性差异,改革评价方式。

学校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改变了学业成绩至上的评价方式,全面推行争做“三修”好少年评价活动,教师对学生从道德品质、学业特长、身心健康,即“修德”“修艺”“修身”三方面进行评价。具体的做法是:一、班级设立“学生评比栏”即张贴“星星榜”“你追我赶”“百花争艳”等特色园地,每位学生在园地中有一方天地。教师、家长对学生“学习、生活、行为”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转化为园地上的星星、花朵,记录在园地里。二、每个同学有一本“争做三修好少年”活动记录册,记录册分为四个部分:“修德”篇、“修艺”篇、“修身”篇和“我的阅读记录”(记录一学年中自己阅读过的书籍)。这种评价方式,让每个孩子都有“发光“的机遇,每个学生都有被激励、赏识和成功的权利,从而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身心健康的发展。

第三,开展特长教育,凸现学生个性。

我校以各类活动为载体,全力推进以发展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潜能,加强学生特长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成立了民乐、武术、棋艺、绘画、弄堂游戏、纸艺、书法、我行我绣等多个社团。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琴棋书画育英才,载歌载舞展风采”,每周五下午的社团活动,校园里充满了歌声、琴声、欢笑声。学校还定期开展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学科节,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并展开评比活动,激发学生爱学习会发展的强烈求知欲望,让孩子们的个性张扬。通过科技创意周、信息周等,以活动促发展,为孩子们的发展意识和创造能力走向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奠定良好的基础。每学期与少科站合作开展学生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实践动手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动手设计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三、“三修”理念的教育思考以及学校展望

“三修”教育的传承与发展在我校尚处起步阶段,因此,我们还需进一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如何深度推进基础性课程的三修理念渗透、“三修”教育校本课程,以期成为学校推进三修教育的重要动力源泉。同时,如何给予课程的建设与推进,促进教师的“三修”理解,提升教师的素养与学识等等。

如何建设起更具代表性的“三修”校园物质文化,以其更有效地突显办学理念;如何构建起“三修”教育的制度文化,以其建设学校中更为和谐的人文关系,以及如何提升“三修”教育的精神文化,使其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持续的内驱力。

如何构建学校—社区—家庭的关系共同体,以更有教育合力的思路推进三修教育?如何加强家校合作,以提升三修教育的合力。如何强化学校与社区的互动,增进三修教育的现实力量。

如何在“三修”学校文化中,凸显教育精神文化,使其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持续的内驱力。精神文化是学校的核心文化,它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全息投射,是学校团队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教师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主体,学校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管理理念,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切实加强教师的教学文化和组织文化,建设严谨高雅、务实进取的教师文化建设,塑造一支“敬业、反思、发展”的教师队伍。始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校训“三修(修德、修艺、修身)”为主旨,学生社团活动为主要途径,对学生进行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审美情趣、学习习惯、个性发展等多途径多形式的培养,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继承和发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悠久的文化传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埭头中心小学 篇6

关键词:语文阅读,课程,实效

怎样让语文课堂彰显实效?个人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清楚认识什么叫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是什么?我想语文就是语文, 也就是要还语文本色。语文的根本任务是不仅要学到课本里的知识, 更要学会表达。 (表达包括肢体语言、口头、书面的表达) 这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笔者认为小学语文就是读好书, 写好字, 作好文。

二、课堂上要有明确的目标、训练、过程意识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 也是每堂课的方向, 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在每一个课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清楚地明白这节课我教要什么以及教给学生什么再加上怎么教的问题。怎样达成这个目标呢?我认为我们在教学第一课时时, 一定要做到:

1. 依据文本, 设计好导入, 力求激起学生阅读兴趣。

我们常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要想演绎一节成功的语文课, 何尝不是这样。所以, 我们在设计导入时, 一定要紧贴文本本身, 导入一定要对研读文本, 能对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为目的。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1) 故事导入法。如在教国标本第十一册《负荆请罪》一文时, 我给学生讲了《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这两个故事。学生听说我要讲故事, 就迸发出一种盎然的兴趣。学生听了这两个故事后对《负荆请罪》的起因就有了清楚的了解, 所以对为什么负荆请罪也就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 (2) 复习导入法。苏教版在编写时大部分是一个单元的课文所要教给学生的知识点是一个系列的。所以, 我们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复习本单元的其他课文让学生对本单元有个整体的认识。如:我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同学们, 前几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长江之歌》, 感受了长江的无穷力量和母亲的情怀;游览了美丽的三亚, 看到了像红色气球一样的落日;领略了大海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象。今天, 老师带着大家一同走进金华的双龙洞, 去领略洞中奇妙的景观。” (3) 音像导入法。如在执教《草原》时我出示了草原的图片, 教学《麋鹿》时我让学生欣赏了麋鹿图片等。总之, 一切从兴趣出发, 一切依据文本。

2. 读通课文, 落实字词, 抓住重点段落多读。

在初读课文时, 我们时常会这样做, 首先让学生去读课文, 然后指名学生分节去朗读, 老师同时纠正读音。在朗读课文的时候常常顾及到下面还要讲一些段落, 所以往往会轻视朗读的检查。我认为在初读课文时一定要有个保底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读完课文, 每个学生都能读通重点段落。所以我觉得可以“多轮次, 多层次”地让学生读课文, 力求读正确读流利, 这对第二课时的教学很有作用。在教学第二课时时, 我认为我们应该落实好以下几个方面: (1) 抓好复习关, 做到温故而知新。复习对于第二课时的教学是较为重要的, 它是能否顺利进行第二课时教学的有力保障。我在第二课时复习导入时经常会用以下的复习方法: (1) 复习生字词。把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词语让学生再一重温一次。 (2) 听写词语。有时我直接听写, 有时我会设计一段情境, 情境中有重点的词语, 当说到这些重点词语时, 就让学生顺势写下来。这样做不仅帮助学生理顺了课文内容, 还达到了复习词语的目地。 (3) 复习课文主要内容。一般我会出示一些能归纳出主要内容的重点词语, 要求学生根据这些词语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 点面结合, 引领学生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什么叫点面结合?什么叫走一个来回?也就是在教学文本时要注意让学生从整体—部分—再回到整体这么一个过程。这样做既让学生对文本有了一个整体把握, 又能在重点词句、体会文章情感上多下功夫。如我在教学《孔子游春》第二课时的时候是这样做的:首先, 我让学生自由读3至9自然段, 边读边思考, 看看哪几个自然段写出了孔子有情义?依据是什么?。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都说出了自己的依据。如:“孔子看水, 因为孔子遇水必观, 为什么孔子会遇水必观?一定是他和水之间有深厚的情义。”“孔子论水, 他赞美了水是真君子, 说明他和水之间有情义。”……其次, 我抓住重点段落, 和学生一起研究为什么孔子说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同时抓住“乳汁、流必向下、和顺温柔、穿山岩、凿石壁、荡涤污垢”这些重点词语, 找找和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的关系。从个体突破帮助学生理解了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课文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总结语, 来引领学生再次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师:课文最后一段这样写道:“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师: (阅读第2自然段语句:阳光普照着大地……甜蜜的絮语) 这浓浓的春意指的是:___; (阅读第10自然段:绿草如茵的河畔……师生情谊) 这浓浓的春意指的是:___; (阅读12~14自然段:子路是个急性子……微微地点了点头) 这浓浓的春意指的是:___ (阅读18自然段:孔子说着, 将琴推到颜回面前。……手舞足蹈起来。)

3. 与作者对话, 领略遣词造句的妙处和写作意图。

每个人写文章都有自己的意图, 我们在教学时要善于抓住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教学, 这样容易出现异样的火花。在备课时我们要多问“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这么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将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地教给学生。在课堂上要引领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 但这样做必须在对文本整体把握的基础上。

埭头中心小学 篇7

一、对校本教研的认识与定位

1.对校本教研的认识

校本教研明确提出:教学研究必须立足本校实际问题。其实际意义在于:1显示出教研的全方位进行和效度, 即把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群体的同伴互助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这三种基本力量集合成三位一体的结构;2提出“教师即研究者”的观点, 使教师由被动转为主动, 自觉开展教研, 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3提出“问题—设计—行动—反思”这一循环往复、不断生成发展的教研过程, 赋予教研活动以生命力。而“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要求其不仅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也要促进教师的发展, 也只有以此为标准, 教师才能够尽快成长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验者和创造者, 这也正是新课程所提倡的。所以“校本教研”才是“真正的教研”。

2. 对校本教研的定位

反观我们的课堂, 我们所做的与所说的总是相距很远, “穿新鞋, 走老路”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培训效果何在?我们如何才能真正使培训走向校本, 再由“校本”走向“师本”, 而不是简单地在“培训”前嫁接“校本”这两个字呢?经过深思与探索, 我们将校本培训下移为校本教研, 将其定位于理念提升与实践智慧的有机融合, 重点指向教师的行动层面, 即教学行为、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师生关系的转变等。

二、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施与管理

1.抓好“三个层面”

(1) 抓好基层学校的常规研讨。中心小学下属的基层小学, 因地理位置不同, 规模不一, 条件不同, 师资各异, 发展不均衡。因此, 中心小学要指导各基层学校立足学校实际, 每周开展常规教学研讨活动, 并把着力点放在理论学习和研究如何解决本校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上。

(2) 抓好教学片点的片区研讨。为使教师之间的互动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 使一些偏远学校或教研力量较为薄弱的小学校能够走出封闭的圈子, 中心小学可以建立教研片的教研网络。如福建省南安市官桥中心小学 (以下简称“中心小学”) 把18所小学划分为4个教研片, 每周以教研片为单位举行一次课堂教学研讨, 组织学校行政和对应年级对应科目的任课教师, 共同研讨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以多途径的互动实现教研资源共享, 提高教研实效。

(3) 抓好中心小学的集中研讨。中心小学经常开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专家讲座、专题研讨等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 内容上也按学科的不同安排了课堂教学现场。同时我们还坚持以理论学习为先导, 以解决课改实验中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来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为了上好每一堂研讨课, 中心小学认真组织教师、教研员进行集体备课, 通过执教教师“说课、上课、反思”, 听课教师小组讨论、大组交流, 专家或课改指导组责任人点评的形式, 促成“备课—说课—上课—反思—评课”一条龙的教学研讨流程, 达到以教带研、以研促教、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通过集中研究, 教学教研的潜能在专家、教研员、学校行政、教师之间的不同看法相和互碰撞的热烈气氛中得到释放, 其余波也在往后的教研中得到扩散。

2.用活“四种载体”

(1) 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常用的一种组织模式。通过集体备课组织教师共同分析课程标准, 教材重点、难点, 研究学情, 制订教学目标、方案, 并确定教学方法, 设计优化教案和教学结构。中心小学在组织集体备课的基础上, 对教师二次备课提出具体要求, 要求每位教师的每一个教学设计中, 既要能体现集体的智慧, 又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符合自己的教学实际, 形成“个人精备 + 集体研讨 + 个性整合”的集体备课模式, 切实实现“同伴互助”下的共同成长,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2) 课例研究。课例, 教师每天接触却又常为此困惑, 所以我们认为有必要将课例研究作为实施校本培训、落实校本教研的载体。通过课例研究, 让教师以结合新课程理念为起点进行有目的、有主题的教研。在此基础上, 还要求教师在对课例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中深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所提供的课例还存在哪些问题, 离新课程的理念有多远, 应该怎样改进, 从而设计出符合新课标的施教程序和施教方案。

(3) 学术沙龙。为加强教师间的互动, 让教师在交流中提升思想以实现共同进步, 学校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学术沙龙活动。开始阶段, 活动的主题以及参与人员由学校指定, 为全体参与打下基础;进入成熟阶段就可向教师广泛征求选题, 选出急待解决的热点问题公布后就围绕主题搜集资料、提炼观点, 进行交流和探讨。其过程追求不同观点的交锋, 结果也不苛求形成定论, 重点在于形成自己的思想。

(4) 课题研究。近几年来, 中心小学鼓励并支持教师积极申报省、市、县级的课题研究, 还发动基层学校教师参加小课题的研究, 均取得较好的成效, 得到省、市教育专家的高度评价。通过课题研究, 教师增强了群体研究意识, 提高了协作参与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能力, 广大教师的教育智慧资源在研讨交流中激活和增值。

3.建立健全“两种机制”

(1) 建立保障机制。为了保证“校本教研”的顺利开展, 推进课改的全面实施, 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中心小学建立了校本教研工作领导组, 负责组织领导;适时调整课改领导组和学科指导组, 打破排资论辈的传统观念, 把一批来自课改实验第一线善于学习、勤于钻研、勇于实践的“课改新星”, 充实到学科指导组, 为课改指导组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构建学习型教研组织。

(2) 健全激励机制。教研活动不要成为“例行公事”“一潭死水”, 这就要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校本教研中学习提高—反思交流—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各个环节落实到位, 这就增进了教师间的交流与沟通, 集学习、交流、提高于一体, 受到教师的欢迎。为进一步激励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学校在评选优秀教师、年度考核等方面, 对在教研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给予及时奖励并在职称评定、进修培训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激发教师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投入到教研活动中, 教研不再是苦累的代名词, 而是充满着活力。

三、对校本教研活动的反思

“校本教研”的开展不仅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深化, 还有利于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尤其是在指导教师运用“新理念”实施教学, 加深对“新理念”的理解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实施校本教研以来, 不少问题也呈现出来。

反思一:多数教师尚未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其原因有:1教师理论水平、教研能力的不足;2长期行政式教学的影响;3误解“专家引领”, 不敢挑战权威;4运作体制仍存在问题。

反思二:教师习惯于“教”而未能进入“研”的状态。不少教师长期以来都凭经验教书, 未能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同化”并达到有意义的建构;教师习惯根据上级或教研人员的框架参与教研, 突然“各自为战”便不知所措。

反思三:研讨中, “人云亦云”的现象仍十分严重。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大多数教师“爱面子”、怕说错;另一方面在于教师在学习时只是一味接受, 而不是批判性的, 缺乏自己的见解。

反思四:只注重结果, 未能侧重于“生成性教研”以及“生成教研的方法”, 这很不利于“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而校本教研的基本过程“问题—设计—行动—反思”是循环往复、不断生成的, 所以需要我们对结果再进行反思, 深化教研, 从而提高教研能力。

上一篇:“我的中国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下一篇:能学习英语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