硋灶中心小学

2024-09-29

硋灶中心小学(共9篇)

硋灶中心小学 篇1

硋灶中心小学体育卫生工作自查报告

硋灶中心小学体育卫生工作自查报告

为了小学生身体综合素质的提高,硋灶中心小学一向重视体育卫生工作,现根据《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作自查报告如下:

一、教育管理方面

学校重视体育卫生工作,定期召开党、政、工联席会议,把体育卫生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中。

学校注重体育卫生工作的落实,体育课按省颁课程,设齐开足,开足率为100%,坚持让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落实率为100%,注重引导学生在大课间参加有益身心的活动,大课间活动落实率为100%。学校领导经常进行巡查落实。

学校定期举行运动会或各种小型专项体育活动,每学年2次,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以不断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

二、条件保障方面

为了落实好学校的体育卫生工作,我区各校都注意相关方面条件的保障。但由于一些客观的原因,学校的一些条件还不能够如意。比如整个学区(1所中心校,5所完小),只有1个专职体育老师,体育老师有接受教学岗位的培训,证书待发,但这对于整个学区来说是杯水车薪,其他体育老师都为语数等老师兼任。

学校没有一个专职的卫生保健人员,这给学校真正落实上级的相关体育卫生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

中心校及所辖完小体育场地还有待改善,只有中心校拥有比较正规的200米跑道,体育器材达标率95%,各校教室采光率,学校教室课桌椅配备达标率均达90%以上。所有学校的体育设施都能够免费向周边的学校和学生开放,各校均按要求建设乡村少年宫,中心校已顺利接受市级检查。

中心校有一食堂,卫生达到上级要求。各个学校饮水定期送检,安全指标均有达标。各个学校也基本按照上级要求配备厕所,达标率90%。

各个学校能按照上级要求进行定期体检,体检率100%。我区各校购买校方责任险的学校比例为100%。

卫生部门能够定期为学校提供各项卫生预防保健教育。所有的学校都能够接受上级的相关食品卫生监督与服务。

三、评价机制与体质状况

为了落实好学校的体育卫生工作,提升工作效能,学校在极度缺少专职体育老师(全学区就1个,刚分配的)的情况下,克服种种困难,在全为语数老师兼任体育课的情况下,我们建立了恰当的评价机制,鼓励各校按要求对所有的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把学生的体育成绩与评先评优工作结合起来,由于工作到位,我们所有的完小都能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并上传发布数据,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优秀率达18.59%,良好率达到55.84%,及格率达到21.84%,总计达标率为96.27%,视力不良率为3%,控制在合理范围。

学校积极与卫生部门配合,做好各项新生查验预防接种的工作,确保所有学生的身体健康。

硋灶中心小学 篇2

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654名学生,教师40人,其中一级教师8人,二级教师32人,大专及以上学历34人,学历合格率100%。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育人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曾多次获得市县级表彰奖励,特别是2006年以来连续七年获得榆中县教育质量优秀奖,2010年获得榆中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2年获得兰州市教育质量进步奖。

学校坚持活动引领一切工作的办学思路,各种活动成绩显著。2006年被评为兰州市课外活动先进学校,2010年获得兰州市少先队先进中队等荣誉称号,2011年获得兰州市“童心向党”经典诵读三等奖,2012年获得兰州市读书活动优秀组织奖。2012年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将学校资源向社会开放,努力使学校成为定远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教育的阵地,思想道德教育的窗口,文化娱乐的中心,青少年全面成长的摇篮。

硋灶中心小学 篇3

一、强化管理职能,促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

水口办事处有19所公办小学,2所民办学校,10所幼儿园,教师500多人,在校学生10000多人。要管好这么多所学校(幼儿园),只能依靠规范化的管理。对此,我们坚持如下工作思路:

(一)构建各司其职的管理网络。我们采用了“一套班子两组人马”的管理模式:除校长负责全面工作外,分一组人马管理校本部,设立副校长室、德育处、教导处、总务处、少先队部等管理部门,负责中心小学校本部日常工作;另一组人马则分管面上小学及幼儿园,设立小教党总支部、总教研处、总安全办、总财会报账室,分别负责协调管理面上小学各党支部、教学、德育、安全、少先队、体卫、财会报账等工作,同时负责跟教育局和办事处之间的各种业务联系。这样的管理模式,旨在构建起各司其职的管理网络。

(二)实行“一五一”的管理机制。近年来,中心小学实行了“一体五制一纳入”(简称“一五一”)管理机制,收到了良好效果。

1.用“一体”使工作步调一致

“一体”是统一部署整个办事处小学的重点工作。每学期开学前,中心小学领导班子根据区教育局的工作意见,讨论全办小学工作的要点,制订出计划,然后下发各校实施。譬如开展的德育活动,就讲究发挥中心小学的指导作用,又注意发挥面上小学的积极性,以不断丰富德育的内容,创新德育的方法和手段。这几年,每年春季组织开展水口小教“十佳少先队员”评选活动,秋季组织开展水口小教“十佳师德标兵”评选活动,都是结合水口的实际开展的,让评选活动真正选出典型,形成影响。组织开展的“讲文明、讲礼仪”德育专题活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讨论、弘扬民族精神活动月、法制教育、诚信教育、“五四”青年联欢会、主题队会观摩、“六一”文艺汇演等,都是做到统一方案、统一指挥、统一实施,使活动既扎扎实实又富有成效。

又如为促进各校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更好地培养各科特长生,每学期,我们都会按计划制定学科竞赛方案,举行语文、数学、英语等竞赛活动。在这几年里,我们举行了作文比赛、语文阅读比赛、古诗词知识比赛、低年级计算比赛、奥数知识竞赛、英语阅读比赛、奥英知识竞赛和朗诵比赛、书画比赛和体育竞技比赛等。同时,凡是上级教育部门组织开展的各种竞赛活动,我们都在全办小学中集中选拔优秀选手参赛,从而都取得优异的成绩。

2.用“五制”使管理“有法可依”

(1)制定《水口小教师德师风考核办法》。用此法一年考核一次,由各校按统一标准考核后,上报小教党总支部,以年度考核情况作为教师提拔、评先、培训或换岗的依据。

(2)制定《水口小教中层干部考核方案》。此方案三年实施一次,由小教党总支部统一考核,以此作为中层干部继续任用或调整岗位的依据,有效地促进了水口小教中层干部队伍建设。

(3)制定《水口小教教育教学管理量化评比标准》。考评时,中心小学考评小组按照“严、实、细”的标准和要求,查管理、查成绩、查制度落实。根据得分情况,每学年度评选出一批先进学校,由水口办事处进行表彰。

(4)制定《水口小教安全管理量化评比标准》。除平时对各小学(幼儿园)进行常规性安全隐患督查外,每学年度六月份还从学校的安全档案资料、学校设施设备维护、安全制度落实和安全事故等情况进行综合量化评分,评选出一批安全管理工作先进学校,由水口小教党总支部进行总结表彰。

(5)制定《水口小教教师参赛及辅导学生竞赛的奖励办法》。本办法按学期发奖,奖金由水口商会全额赞助。以此激励水口小教全体教师奋发进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用“一纳入”使考评客观公正

“一纳入”是指把每学年度“水口小教教育教学管理量化考评”和“水口小教安全管理量化考评”的综合分数,纳入各小学校长三年任期工作成绩的考核,作为校长是否留任的重要参考依据,体现考评的公正和客观。

由于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所以使水口中心小学的各项工作跃上了新的台阶,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二、发挥人才优势,促教育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开展教育科研,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形势和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中心小学的人才优势,在教研指导方面做到“四加强”,对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加强理论培训,促教师观念转变。总教研处多次组织全办小学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聚焦新课程》和《新课程标准导读》等有关理论知识,领会课改理念,把握教材特点,研究教学方法。特别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案例式培训,使培训效果大为提高。

2.加强教学指导,促教学水平提高。小学总教研处3名教研员每学期根据不同的重点深入各校调研指导,包括课堂听课、常规教学检查、上专题讲座等。从2004年实行课程改革以来,许多青年教师在悉心指导下教学水平迅速提高,成为课改的中坚力量。

3.加强研讨活动,促教研能力提高。实行新课改以来,我们着重引领全办小教骨干教师参与各项教学研讨活动。一是抓好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主要是研教研学,尤其是研课堂之教,学生之学,确保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小学各科任骨干教师定期到中心小学进行集体备课。备课任务提前准备,责任到人,确定中心发言人,每位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参与讨论,发表见解,使备课真正取得实效。

二是加强课题研究。中心小学开展的《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融合探索》、《运用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会学习》等课题研究,均安排各小学的部分骨干教师参与,经常一起探究教学实践中的有关问题,以寻求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指导面上小学针对本校实际开展课题研究,要求在课题研究中闯出一条“实验—总结—反思—提高—推广”的科研之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加强学习交流,促专业素质提升。一是中心小学坚持每学期在全办教师中开展教学论文、教学设计、优质课等评优活动,促教师提高教学基本功。二是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与外地学校的交流,学习新的理念和方法。两年多来,共选派100多人次到佛山、河源、梅县、博罗、市区等地参观学习,先后邀请市区十多位名校长、名教师到我办各小学授课或指导。通过交流学习,教师的专业素质不断获得提升。

三、增强服务意识,为面上小学排忧解难

中心小学的职能之一,就是为面上小学排忧解难,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服务。对此,我们一方面及时向面上小学传达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有关精神,检查工作的贯彻落实情况,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向上级领导反映面上小学的困难,争取各级领导或社会各界的支持。如:鹿岗小学厕所成了危房急需改建,张村小学师生用水困难等,均是在我校的协调下争取到办事处的支持,从而解决了工程资金问题;陈布学校、大和小学、三联小学和霞村小学缺少英语教师,我们分别从惠州市人才市场聘请到4名英语代课教师,并出面向办事处申请到代课教师工资,有效地解决了4所小学英语教师的紧缺问题;三联小学电路线严重老化急需改造,大和小学和鹿岗小学没有篮球场急需建设,为了解决三项工程资金困难问题,我校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最终获得了惠州慈辉(佛教)基金会的11万元赞助。几年来,在中心小学的牵头下,争取各方支持,先后筹集到1500多万元,使各小学的瓦房、危房校舍全部建成了楼房,先后改建了16所小学的运动场,有15所小学按省二类学校配置了教学仪器和有关设施,大大改善了我办事处小学的育人环境。

另外,我们还根据部分家长对子女读书漠不关心,甚至让子女辍学的现象,积极与办事处、各社区和各村委联系,通过宣传标语、板报、家长会、学生会和家访等形式,大力宣传“尊师重教,造福子孙”、“穷不读书,穷根不断;富不读书,富不长久”等道理,同时大力宣传、奖励勤奋好学的学生,使群众逐渐转变了观念,形成了“尊师重教”的风气,为建设教育强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5年9月至今,有27位学生获得全国“华杯赛”和全国英语竞赛一、二、三等奖,16位教师获全国优秀教练员称号;教师有41人次在全国、省、市和区各种教学评优活动中获奖;在区级以上教育刊物上发表文章11篇;学生有55人次在全省、市和区各种学科竞赛中获奖。各项成绩在全区镇办小学中名列前茅。这充分说明,我们在进一步发挥中心小学的职能作用上的做法是切实可行且富有成效的。

硋灶中心小学 篇4

【2014—2015第二学期】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在本区所有语文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结合期初工作,计真落实,力求实效,现小结如下。

(一)多管结合,努力将教学管理落实到位

1、学好要求,认清规定:

上学期修订了《硋灶中心小学语文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要求》,这学期初,我们分中心校、完小校两级进行学习,并要求做好会议记录,会议对《要求》逐条讲解,并提出具体的落实意见,通过学习,让老师们明确了要求,认清了规定,做好有章可循。为了真正做到落实,我们在下校常规检查中,还特别注意进行对照,对于有出入的地方都及时予以指出。

2、强化写字,注重坚持

为了落实书法教育活动,我们多次组织行政下校进行突击检查,采用下堂听课,询问学生,查看作业等形式进行。各班级基本做到了: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每周另外一节书法课,其中1~6年级每天的语文课中要安排10分钟的写字练习。这学期我们还进行一次面上的硬笔书法比赛,检验了写字成效。

3、重视辅导,转化后进

这几个学期来,外来工子女及国外出生放国内学习的学生不断增多,学生的学习时断时续,程度越来越参差不齐。我们要求各班级针 1 对实际情况,本着“让学困生基础过关,让优等生有所提高”的目标,针对班级学困生问题,多管齐下,积极构筑教师、同学、家长全方位帮扶体系。采取教师引导、同学帮扶、家长交流、表扬奖励等方式切实加强学困生的辅导,扎实有效地开展培优补差工作,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本学期全体教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做好学困生跟踪分析。中心校行政下校检查时,也把查看后进生学生情况,当作一种必检项目。而且废除了这些刚转来学生不参评的规定,要求尽快让这些学生跟上,不放弃,不放松。

4、质量检测,办法改进

我们要求各位语文教师对学科知识每单元要进行系统梳理,并及时检测跟进。分三个层次对教学质量进行跟踪检测,第一层次由任课教师负责每个单元的测试,第二层次由各校负责期中及第一学期期末测试的安排,中心校负责第一学期期末测试的抽测、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及语文的朗读、故事演讲单项检测的统一安排。改革期末考试的评价办法,取消期末测试学生减免的政策及达标等级制。每一个学科对单元检测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每位教师要帮助学生及时差缺补漏,引导学生找出哪些知识出现问题,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完善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各校在学习凤迹小学经验基础上,在这学期期中、期末测试结束后及时召开质量分析会,总结好的经验、找出问题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

5、重视读书,提升素养

这学期,各校继续安排一定资金添置新图书及设备,图书种类多 样、丰富。几个学校开始尝试创办全方位开放式阅览室,在管理上要依靠学生,挑选、培养一批责任性强、爱读课外书的学生组成管理队伍,参与开放式阅览室管理工作,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与管理等能力。这样既加强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又能减轻图书管理员的负担。

(二)、科学教研,积极将课程改革不断推进

1、“两级”核心,扎实开展。

根据市进修学校“教研集备”工作安排,我们以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备课与上课的一体化,实现集体备课与教科研活动的有机结合,使备课过程成为教师合作、实践、创新的研究过程。

(1)成立集备领导小组:组长:陈禧

副组长:胡传林 成员:郭伟宁

蔡忠兴

翁智敬 陈章和

林文辉

黄其祯

黄莺及各科年段长。集备领导小组主要任务:担任备课组长,参加福清市级的集备活动,主持并组织实施中心校集的集备活动。

(2)集备的组织与流程: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分年级成立备课组,以科组为单位灵活组织实施集体备课。

A、集备形式:结合中心校年级备课、学校教学开放日、实践课等开展集备活动。本期重点做好学校教学开放日活动,利用每周的业务学习时间,扎实开展开放日教学集体备课活动。由备课组长组织实施,指定每次活动的主备人,并把备课内容通知到每位参备人。B、主备人及参备人要求: 主备人:集备前完成备课(教学设计、教学思路及困惑、课件)。参备人:集备前将教材研读通晓,理清教材知识体系,梳理知识点,形成初步教学设计稿、列出自己的困惑和疑问。

C、集备流程:个人初备——集体研备(形成学案、教案)——教师再备(针对班级、个人情况)——上课。

D、集备做到“两定”“一规范”:“两定”即定时间、定地点;“一规范”即备课材料规范,如备课稿、备课记录等要规范。

2、强化学校教研组的研究意识。我们以开展“小问题”研究为主要内容,以课例式研讨为主要形式,各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做好“小问题”搜集活动,利用集体业务学习或教研会上教师互相探讨,互相解决教学残留的问题,加强问题的针对性,典型性,广泛性,实用性。

3、课题研究

继续抓好《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把课题研究与科教学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使课题研究对教学起到真正的推动作用。一学期来已初见成效,在我区课题组成员的指导下,已有数十篇作文在省、市级获奖或公开发表。深得各级好评。

(三)校本研训,持续将专业成长推向前方

教育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差距,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为此,我们十分注重抓好师资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办学效益的关键。

1、加强专业学习

我们继续开展每周一次教师集体业务学习。采取自学、集体学习、观看录像(每期不少于6节)、听讲座、“小问题”研究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种活动。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如加入福清市教育局QQ群、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福建新课程网等,不断充实、借鉴,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2、加强专业引领

(1)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我们根据市教育局精神,扎实开展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安排,相关青年教师都能充分挖掘自身的教学潜能和智慧,确保了高质量完成晒课任务。

(2)、认真开展听评课活动。继续开展常态课、互听课活动,我们做到学校校长、教导、教研组长每学期至少听一节所属学科的教师的课,且有听就有评。执教教师认真总结反思并自评,听课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认真分析课的成功和不足之处,长短兼评、各抒己见,形成良好的评课氛围,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听课记录簿中要有评课记录,并做为常规检查必查项目。

3、加强新教师培养

首先,我们定期召开了新教师座谈会,听取新教师有关学习、工作、生活方面的意见,请骨干教师介绍师德、管理学生、课堂教学等方面的经验和案例。

其次,我们做好传、帮、带工作,各校都能安排业务能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与新教师结成对子进行帮扶工作。结对安排具体见表格。具体是这样要求: 甲、每两周听新教师一节课,一学期听新教师课不少于6节,并进行有重点的指导(第一学期以指导把握教材重点、难点、各种类型课的基本结构为重点)。新教师每两周听指导教师1节课(听区级公开课和校内其他老师课也包括在内),一学期不少于6节,听课后相互研讨。

乙、中心校每学年组织一次验收,根据过程材料及落实情况进行评比,并给予指导教师绩效奖。

丙、新教师结合校内的公开实践课,每期开一节汇报课,走上前台、实践自我。

丁、抓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育常规,新教师苦练两字一课(钢笔字、粉笔字、说课)及课件制作使用,中心校在第十周对五年教龄以下的新教师进行验收考核。

硋灶中心小学 篇5

硋灶中心小学

2014年硋灶中心小学关工委工作计划

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党教育青少年儿童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一件大事。因此,做好少年儿童的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4年我们打算具体落实以下几项工作:

1、继续健全关工委组织,适当进行调整、充实、补充,增加班子新鲜血液。

2、加强关工委组织思想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提高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落实报刊和学习资料的订阅,保证学习内容与思想,工作实际有机结合。

3、坚持用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构筑青少年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内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4、配合学校做好德育工作。

5、坚持法制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安全意识。

6、对学生进行卫生教育。

6、组织各村热心人士进行座谈。

7、做好“家校社共建工作”。

提高家长会的教育功能,提高家长教育学生的教育素质,配合学校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8、进一步关心家庭困难的学生,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

9、开展评选“文明班级与星级学生”活动

在全校开展创建“文明班级与星级学生班”活动,是对学生进行一次全方位教育的好形式,通过创建活动的全面开展,有力地促进全校学生行为素养的提高

10、继续调研学生在家在校情况

整个调研工作分为四步进行,第一步,拟出调查提纲,提纲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切合当前重点中学学生的实际情况。第二步,对学生进行调查,调查过程既要注意到面,又要注意调查形式,可采取问卷、座谈等多种形式。第三步,对调查材料进行整理,在整理过程中要把定量同定性结合起来,忠实于材料。第四步,校关工委写出调查报告

硋灶中心小学关工委

2013年11月

年关工委工作总结

硋灶中心小学

2013

2013年硋灶中心小学关工委工作总结

2013,我校关工委在上级关工委和校党支部的领导下,结合文件、会议精神,协同学校各部门,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特总结如下:

一、加强关工委组织建设

我校继续建立健全关工委组织,适当进行调整、充实、补充,增加班子新鲜血液,落实了关工委办公室,中心校建立了家长委员会,各校也建立了家长会制度。我们专门聘请了吴亮同志为我们的校处辅导员。

二、加强关工委组织思想建设。

我们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提高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我们认落实报刊和学习资料的订阅,保证学习内容与我们的思想,工作实际有机结合。为此我们订《中国火炬》、《家庭》、《辅导员》、《少先队活动》等刊物。

三、坚持用十八大精神构筑青少年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内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此我们关工委与学区根据《若干意见》精神,认真组织各校师生进行学习,还分发新修订的《守则规范》进行学习、讲解、测试,并努力内化为学生的良好行为。

四、配合学校做好德育工作。

突出重点、精心组织,把关工委工作与德育工作融会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这学年,我校将继续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坚持德育为先原则,抓好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

1、搞好师德师风建设工作。

坚持每周一次集体政治学习,认真学习“四法一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十不准》等法律法规,增强教师职业光荣感、使命感、责任感,培养教师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团队精神。新学年第一个月开展以“忠诚履职,爱生乐教”为主题的“师德师风教育月”活动,特别要求每个老师都要参与学习与讨论教育部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2013年8月21日征求意见稿),广泛开展爱生助学活动,把师德师风教育引向深入。

2、做实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为载体,加大学生自主管理力度,形成以少先队为核心,各中队为堡垒,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努力做到“一周主抓一个项目,一月成一个好习惯”。严格落实“从不迟到不早退抓起;从不说谎话抓起;从不抄袭作业抓起;从不乱涂乱画抓起;从不乱丢果皮纸屑抓起;从集会做操做起;从个人卫生、扫地清洁抓起”的“七从”细节教育;着重开展“见到师生先问好、楼道上下轻声走路、进入教室轻声说话、个人卫生整洁、教室卫生整洁、环境卫生整洁、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追逐打闹、不爬高上低、不高声喧哗、不损坏公物”的“一问二轻七不要”的日常行为监督检查评比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由他律向自律过度,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加强班级科学管理能力

提升班主任及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构建师生全员参与、协同管理的班级管理机制。继续组织开展以爱国教育、理想教育、责任教育、法制教育、生命教育等为主题的班级教育活动,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期初各校都举行一次班主任计划交流会。

为了适应信息化背景下的班主任工作,为了切实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班主任工作实效。各校各班都成立各自的QQ群。

4、推进校园良好文化建设

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为创建“校园文化示范校”奠定基础。校园文化的是一所学校质量的具体体现,经过几年的建设,我校校园文化已初显特色,本年进一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A 做好班级板报、学习园地、展示台、图书角的布置和管理; B校园西围墙内侧布置一面文化墙,进一步提升校园的文化品位。C 定时播放优秀儿童歌曲及优秀传统歌曲。

D 以“感恩教学楼为载体”开展专题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E 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和主观能动性,积极创新社团活动内容和形式,对现有的九个社团进行整合,推出精品项目。

进一步丰富“红领巾广播站”校园广播的精彩形式和内容,将“每周一曲、每周一文欣赏”及“历史上的今天”等内容纳入广播栏目。同时进一步完善学校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为学生成长创设优雅和谐氛围。

F深入开展国学经典教育。以国学经典为主要教材,进一步拓展诵读内容,着眼于教育性和启智性。分年级分学段设置目标,严格规定诵读时间、方法、计划、实施;同时,深入推进“读书、写字”教育工程。并将此项工程长期、持久地、有声有色地开展下去,以使书香、墨香充满校园,让读书写字成为全体师生的终生习惯和爱好,让师生在读书、写字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体验成长的乐趣,不断提升自我阅读品味,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

5、开展多彩主题德育活动。

德育活动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注重时代精神和时代气息,并以重大节庆、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伟大民族精神教育,使小学生从小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使每位学生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庭做个好孩子,以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准。

这年各校都把道德讲堂与中国梦主题活动结合起来,开展丰富多劳多彩的活动,国庆节时中心校将举行“中国梦”小学生演讲比赛,元旦时各校都举行“中国梦”歌咏比赛。

各校鼓士气、聚人心,用真情、动真格,群策群力把我们的学校建设成为人们满意、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的乐园。

七、组织各村热心人士进行座谈。

八、进一步关心家庭困难的学生,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

九、开展评选“文明班级与星级学生”活动

在全校开展创建“文明班级与星级学生班”活动,是对学生进行一次全方位教育的好形式,通过创建活动的全面开展,有力地促进全校学生行为素养的提高

苏州市吴中区光福中心小学 篇6

;腳齡】獅腿巾Ml教觥大学丨云南甘事赠结合实8活动班Mumtmmmmm“江令之龙蝽, 苏州之邛射, 杭州之#皆卢梅。“癸足清我粪哿珍笔下的《為梅待记》。光巧中处小学地此·"全国去大最美讨楱”之-的光£!|*1'r*8^B福古镇邛射山麄’表著名的A」.—JBV舷地“香雪海”所棬缺。·学枚剞办于〗905, , 是·一所有着"§·年而去的乡镇中‘改小学。在吴中S·教育局和镇秃委政房的重视关下, 学枚避过"江苏�.省卖验小学办孝枋准评估验收”, 省“其州希敉育现代化小学”、“@省綠色学枚”、“苏-A市常^營理示范學枚、"苏州市德育工作先^ (迷集体”, 敉育部“国培讨划”^^g Mm千教师研修項打基地。^補山有系汊大司徒邛禹手f=:=.·植的千年古柏’香妒海是她名中·外的採梅胜地, 这里一, ^r>境优, 丈资源丰厚。力深义发掘地方丈化资源, #枝媒走了"文化办学”的发展思洛, 坠持以敉育科研务先导, 以课题研免芴权年, 确立的"十一五“主课题《邛射丈化资源軟育价值开发的研究》和"十二五"主谭题《香�^|j香海梅丈化敉育价值的卖成性研光》先洽坡对为k|, 、;其州市重点课题。#枝讀合纽活动力連径类W^M「成牧本课程, 编写的《香香海梅丈化4_小学’�A�结合卖戌活动指导用书》枚本敉材获$国一等典, “掩丈f综合类成活劲敉育成果续三·获得苏州希綍合卖我活动优秀学生成果展评一等矣, 每年拳行的香番海格丈化i“枚园丈化艺术_成为特色活动, 邋这师生共同貴梅、#@梅、$梅活动, 引导孛生用^ppm书画、作丈、扳影、祷歆等亀形式来表il对掩花精神的M, 2成悟, 培养了学生了解象ii T i乡、《象乡Witi4|-:?ir学枚遂皮设了mt·”·成立了"邛射丈孛杜”以学生社ai錄手推出了一糸对"邛射文化"系对活动项目, 指导学生幵展习作、书丞、才艺展示活等奖“邓a小导游“梅花节里展見象苏州大学"敉育部国培计龙】骨羊我蚌对修项《基地”救牌仪式神奇的梅酱桂乾”再度折枝

锦州市黑山中心校东关小学 篇7

五年三班张泽静

老师出了一道作文题《爱》,老师提示说要在作文里体现出父母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对父母的爱,也就是互爱。听到老师的提示,说实话,我好为难,因为我没生活在父母身边。还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妈妈离婚了,从那时起,我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其实爸爸妈妈也和所有孩子的父母一样是很爱我的。只是由于大人们的那些我不懂的事情,使我们不能生活在一起,但是直到现在他们也是一直关心着我的成长。

爷爷奶奶家庭条件一般,因为工厂解体,爷爷下岗失业了,每天出去打工,早出晚归却收入微薄,奶奶退休了,工资也很少,就是这样,他们却省吃俭用地供我上学,给我买我喜欢的书包和文具还有我喜欢的衣服和玩具,给我做我喜欢的饭菜。爷爷奶奶身体都不好,却每天起早贪黑地为我做饭洗衣服,接送我上下学,辅导我写作业,教导我在学校里尊重老师团结同学,教我做人的道理和成长的知识,看到我伤风感冒或身体不舒服,他们比自己有病还难受,看到我不开心,他们就千方百计地开导我,哄我,看到我高兴时他们甚至比我更高兴,家里边有好吃的、好玩的他们都优先满足我,就这样几年如一日,用他们全部的心血和精力养育着我,让我幸福地成长着,虽然没有父母在身边,我却从来没缺少过爱。

当我渐渐长大,我也越来越懂得了爷爷奶奶对我的爱多么无私,多么伟大,所以爷爷奶奶的喜怒哀乐也同样牵动着我的心,奶奶有高血压、心脏病,有一天晚上奶奶心脏病发作上不来气,把我吓哭了,我急忙拿来速效救心丸帮奶奶服下,然后守在奶奶旁边,直到她逐渐缓过来,披悬着的心才放下。一天早晨我站在窗台边看着爷爷上班去,望着爷爷苍老的背影,骑着那破旧的自行车远去,我心里很不好受,那天晚上爷爷下班时我听到动静就抢先去开门,爷爷夸我:“好孩子懂事啦。”脸上露出了不多见的笑容。

有时候,爷爷奶奶给我买来水果,我主动洗干净或剥了皮让他们吃,可他们总是说:“我不爱吃,你吃吧。”我知道他们是不舍得吃,为的是让我多吃,让我健康,让我快乐。

爷爷奶奶对我的养育之恩比天高比地厚,让我终生难忘,我只有奋发努力,取得好的学习成绩,才能报答他们的辛劳,回报他们的爱。

五年三班王晴

灯,在字典里的解释是照明或做其他用途的发光的器具。说到灯自然就会想到光,灯是光明的象征,是驱除黑暗的法宝,会给人带来光明。而最重要的是你心灵之灯。

无论是都市的霓虹闪烁还是佳节的灯火辉煌,都能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火热。我每天晚上做完功课都要和爸爸妈妈去看望爷爷奶奶,都要走一段有路灯的路,我喜欢这个时候有灯的感觉,昏暗的灯光可以给每位路人留下一个影子,仿佛告诉人们你并不孤单,即便是寒冷寂寞的深夜,也会有人和你相伴。远远的望着奶奶家窗前微弱的亮光,让我感到欣慰感到幸福。我知道灯下一定坐着慈祥的爷爷奶奶,他们在等着我的到来……

记得有一次在妈妈的医院忽然间停电了,人们焦急的尖叫声过后,马上是一片宁静,走廊里的应急灯亮了,微弱的光、柔和的光、安全的光让人们不再害怕,不再恐慌

哦,心中有灯,心中有亮,前方的路一片光明。

六·一

刘一阳指导教师:杨莹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是每个小朋友的节日。我约了几个小伙伴到南湖卖小花伞,共度我们别样的节日。我们兵分四路:有的小伙伴到旱冰场卖;有的小伙伴到荷花广场卖:有的小伙伴到南湖大门卖:还有的小伙伴到南湖甬路卖。

刚开始,我站在南湖甬路上转来转去,不知道怎样去说,叫卖声也不敢脱口而出。只见一个小伙伴卖了2个小花伞,另一个小伙伴也卖了1个小花伞。我的手心渐渐渗出汗水,心里干着急。突然,好像有一股力量,将自己推到一位老爷爷面前。我怯生生地对老爷爷说:“老爷爷,您需要小花伞吗?”老爷爷看了看小花伞,不屑地说:“这么小的伞能遮阳吗?还不如我在大树下凉快呢!不要!”

正在我非常灰心的时候,看见小伙伴在烈日下不停地奔波,我羞愧极了。又一次鼓起勇气的我,走到一位叔叔面前,问:“您的孩子喜欢小花伞吗?”那位叔叔看着儿子说:“儿子,你喜欢这小花伞吗?”儿子点点头,这时,我高兴极了!终于卖出了第一把小花伞。我激动的心似乎就在眼前跳动,手里拿着皱巴巴的5元钱,张开双臂,飞一般奔向小伙伴。

烈日当头,我们累得口干舌燥,挥汗如雨,但看见手中的钱,马上精神百倍,在我们不懈的努力下,成功地把小花伞全部卖掉。

硋灶中心小学 篇8

关键词:合作发展;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专业发展;缩小差距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农村教育资源的整合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乡镇中心小学的教育示范、教育科研中心、教师进修培训基地的职能在促进农村教育发展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办学特色,提升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开展了乡镇中心小学合作发展,教育资源共享,缩小教育质量差距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我县是一个农业县,地处丘陵,现辖16个乡镇。16所中心小学有15所属农村,只有1所在县城,地理位置有的在乡镇驻地,人口相对集中,学校规模较大,有的远离乡镇驻地,地处偏僻,学校规模较小,管理机构健全,信息比较畅通,集中了一批有丰富经验的教育管理人才、教学骨干和学科教学教研的带头人。已成为乡镇中心学校、县教育行政、业务部门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的基地。中心小学承办县、乡镇范围内的公开示范课、经验交流会、教学研讨会、教学竞赛活动等,为村办小学教师传播教研信息,提供课改经验,指导和带动全乡镇小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充分发挥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心小学是乡镇区域内承上启下的“窗口”学校,全乡镇、全县小学教育的发展,靠中心小学的示范作用来带动。因此,要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基础,而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关键在乡镇中心小学的均衡发展,由于乡镇中心小学的管理归属于所在地的乡镇中心学校,学校管理者、师资的配置只能由乡镇中心学校负责。县教育科学研究室为突破区域的制约因素,充分发挥县域内优质中心小学的辐射功能,以优促薄,于2008年开始开展乡镇中心小学合作发展,缩小教育质量差距的课题研究,取得了研究成果,并于2011年成功申报为湖南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把教育资源共享,缩小教育质量差距作为一个子课题进行研究。

二、教育资源共享的内涵

专家认为:“教育资源是人类社会资源之一。教育资源包括自有教育活动和教育历史以来,在长期的文明进化和教育实践中所创造积累的教育知识、教育经验、教育技能、教育资产、教育费用、教育制度、教育品牌、教育人格、教育理念、教育设施以及教育领域内外人际关系的总和。”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结合我县乡镇中心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现状,主要是学校的办学理念与管理、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实际与义务教育的目标要求,我们将教育资源界定在乡镇中心小学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所创造积累的学校文化、教育经验、教育技能、教育理念、教育成果等主要教育资源。具体来说就是指乡镇中心小学的课程资源、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经验、学校校本教研及课题研究成果的共享,达到取长补短,管理相鉴、文化共建、师资共享、研讨联动的目的。

三、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

如何实现乡镇中心小学合作发展,教育资源共享?几年来的研究与实践,把“共享机制”的建立作为课题组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从而实现了全县中心小学“资源共享、经验共享、成果共享”。

1.建立中心小学校长交流平台,提升校长的管理素质,促进学校共同发展

校长是学校办学的灵魂,一个高素质的校长就能办好一所学校,带领全校师生落实好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落实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培养优质的人才。因此,我县从2008年开始建立了中心小学合作发展校长交流平台,每个学期定期开展两次校长交流活动,课题组在每个学期开学时确定交流研讨的主题及时间与地点,至今我们组织中心小学校长开展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校长素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校管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学校校本教研与课题研究”、“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综合实践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等主题的交流与研讨活动。通过到优秀中心小学的观摩学习、经验交流、问题研讨、专家讲座,使校长们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得到不断的更新,借鉴成功的经验结合学校实际予以推动,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沿着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整体推进,缩小校际间的差距。

2.建立全县中心小学学科中心教研组与学科教学QQ群,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师资是学校最大的资源,组建了语文、数学、思品、英语、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中心教研组,把各中心小学的学科名优教师都确定为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名优师资从“一枝独秀”变为“花香万家”,充分发挥名优教师在学科教学研究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学科中心教研组每个学期开学前集中开展1至2天的教学研究活动,研究学科教材的重点难点,研究学习方法的指导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研究教学案的编写,研究单元测试题的编写,形成学科教学教研方案。期中、期末中心教研组成员集中到一个中心小学交流学科教学的实践经验,对各校实践中学校研究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进行名优教师会诊,发挥各自的教育智慧,研究突破难点问题的方法,确保学科教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的送教成为中心小学合作发展的一种常态,优质中心小学的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每个学期都要到相对薄弱的中心小学上示范课,与同学科教师交流研讨;而薄弱中心小学的教师到优质学校听课观摩学习,参加他们举行的学科教学研究活动,每个学期不少于4次。同时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建立学科教师QQ群,开展网络教研,把各中心小学的所有学科教师聚合到学科教师QQ群中,通过QQ群交流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提出教学中的问题,然后在网上研讨。从而发挥了每个教师的教育智慧,把自己的优秀资源呈现给他人,同时又分享到别人的优质资源,发展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在共建共享中成长。

3.建立教育教学经验成果交流平台,实现学校之间的经验成果共享

课题组每个学期开展一次全体中心学校教师参加的“一个优秀教案、一堂优质课、一个优秀案例、一篇优秀论文”的四优联评评选活动,把获得一等奖的教案、案例、论文发布到学科教学QQ群上分享。课题组还将各中心小学的学校办学特色经验、建构高效课堂的经验与成果、校本教研与草根课题研究的成果、承担本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及时上传到《双峰教研网》和《双峰教育》刊物上。通过经验的分享激发了教师的教研意识,校本教研活动和草根式课题研究集中了更多的老师来参加,促成了一大批教学研究成果,成果比以前更加凸现。将原来以教研室为中心的校本教研活动下放到了乡镇中心小学合作发展的共同体内,各种优质课、展示课、闪光课、学科研论与合作等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优质中心小学的品牌与特色通过合作交流平台辐射到了全县小学。

四、成效

几年来,课题组与参与研究的16所中心小学的积极创新实践,切实推进,探索了乡镇中心小学合作发展,教育资源共享的有效机制,缩小了学校之间教学质量的差距,有力地推进了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中心小学的教师专业素养得到了发展

中心小学的教师通过教育资源共享、校本教研、同伴交流、骨干引领,专业素养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教育科研意识增强,能用教育科研的方法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运用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对教学中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找问题的症结,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实践研究,不断地完善和丰富自己的教育智慧。

2.加强了中心小学的标准化建设,改造了薄弱中心小学

学科中心教研组的建立,把名优教师的优质资源辐射到了全县,通过中心教研组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首先提高了中心教研组成员的专业素养,为学校的各科培养了学科带头人,从而整体推进了中心小学的学科教研组建设,确保了各学校能按课程改革方案开齐开足规定的课程;通过中心小学交流平台,校长之间的相互观摩学习、经验交流,促进了学校管理的规范化。薄弱学校通过学习吸收了名校成功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结合学校的薄弱之处进行整改,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加强校本教研、校际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教育质量。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县16所乡镇中心小学经省市教育督查验收有12所成为省市合格学校,6所为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

3.提升了中心小学的教育质量,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享受有质的义务教育

优质的教育质量是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乡镇中心小学合作发展,教育资源共享是为了提升教育质量,缩小校际间的质量差距,使每一个学生享受有质的义务教育。通过教育资源的交流共享,使学校领导、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兄弟学校成功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借鉴他人经验推进自身的课堂教学改革,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在全县期未统一命制试卷学校组织测试教学质量监控中,16所中心小学的教学质量100%的合格,优秀率达72%。梓门、蛇形、永丰中心小学是香港梁伟铭先生的“阅读梦飞翔”项目学校,通过严格的阅读训练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其成果得到了梁伟铭先生的充分肯定。课题组将梓门、蛇形、永丰中心小学的经验向其他中心小学推广,组织中心小学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到这三所学校参观学习,按照梁先生的要求组建学生阅览室,在学生中开展“阅读”为主题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思考问题的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硋灶中心小学 篇9

上海市金桥中心小学创办于1904年,110年来,这所学校的一代又一代管理者和教师,始终牢记学校的社会责任,即使在军阀混战、日寇入侵、全面内战的极其艰难的环境下,依然秉承和发展“三修”的办学理念。

一、“三修”理念的历史坚守及其时代特征

(一)初创时期“三修”的基本内涵:“修德以清白做人”“修艺以愉悦心灵”“修身以奉献社会”

上世纪初,以谢锡祉、谢源深父子为首的金桥地方乡绅,受到康梁“办新学”思想的影响,在本乡创办“三修”小学堂,其指导思想就是要“办新学”“育新人”。换句话说,就是要培育一代与通过科举走向仕途最后蜕变成腐败无能官僚不同的,有新知识、新文化,与世界发展潮流相融合的新人。

学堂提出“修德以清白做人”,意图培育一代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办事的,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新人;根据科举教育逼人“死读书”的现状,学堂提出“修艺以愉悦心灵”,意图培育一代心理健康,具有高尚情操的新人;针对旧学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诱惑学子一心为满足个人私欲的学习风气,学堂提出“修身以奉献社会”,意图培育一代以“天下为己任”,具有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克己奉公的新人。

(二)民国时期“三修”理念增加了美育与体育的解释维度

民国时期,“三修”小学堂不仅教育硬件设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且教育制度等软件,也得到飞跃式的发展。例如,学堂建立了科学的作息制度,并确立了集体授课制度。此外,学堂注重知识的运用,增加了实在科目的教学,逐步开设了算术、常识、图画、音乐和体育课。学堂非常重视写字(毛笔)训练,前期描红,后期临摹字帖。老师对学生字体写得好、差、错分别用圆圈、一划、打叉三种符号批改,初步形成作业批改制度等。

受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关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思想影响,“三修”小学堂加强了美育和体育教学,并将修德、修艺、修身”的“三修”办学理念拓展到学生智、德、体三育全面,要求学生自强迈进,热爱祖国,为国争光。

(三)抗战时期“三修”理念增添了民族气节与民族文化的意蕴

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三修”实验小学成为伪和平军一中队的兵营,学校被迫停课一年多。1939年,日伪政权推行所谓“中日亲善”的奴化教育,强行要求学校开设日语等奴化课程,“三修”实验小学同时更名为“金镇小学”。学校推行奴化教育后,遭到金家桥地区广大爱国人士的极力反对,许多家长宁可自己的子女无学上也不来校读书。当时,金桥晓光村的爱国人士姚德明决心为乡里百姓争民族之气,弘扬“三修”精神,就与朱曦、姚锡明、李书田等人一起筹划创办私立三修小学以明爱国之志。1942年8月,民办“三修”小学挂牌开学,出现了两所“三修”小学同时办学的局面。

这一时期,两家“三修”学校的办学理念在民族危亡关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修德以清白做人”,其核心就是要有民族气节,绝不做汉奸;“修艺以愉悦心灵”,就是要用艺术的形式,保存民族文化,宣传抗战;“修身以奉献社会”,就是要努力为打败日本,拯救危亡的中国努力学习。

(四)建国后“三修”理念所经历的坎坷

1949年5月27日,上海市全部解放。5月底,新政权将“三修国民学校”改名为“金家桥小学”。

1958年大跃进期间,学校改名为“金桥中心小学”,成立中心辅导区,对各乡校负有辅导任务。1962年,金桥中心辅导区扩大,从原来的8所学校扩大到11所学校,全辅导区有60多个班级,150多位教职工。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的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干扰,一度停课闹革命,“三修”精神无法继续发扬,学校进入了长达八年的停滞期。

历史变迁中,“三修”精神却并没有因为政治、经济、社会、内忧外患等因素的变迁、动荡而发生改变与飘摇。“三修”这一理念至少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育时代特征:(1)体现学校教育以服务国家为根本宗旨,学校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始终顺应着国家不同时期对教育提出的不同要求。(2)体现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旨归的学校教育。修德———即学校教育中的德育,其根本在于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坚守与信奉。修艺———即培养学生的艺术的本质是审美, 艺术的价值和功能以审美为基础。修身———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3)体现出以书院精神为基础的学习方式。始终倡导一种基于自我独立学习,自主反思的学习方式与方法。这种“修”的韵味体现在长期发展历程中不断积淀和凝炼而成的书院传统,有利于实现学校教育中学生主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与发展。

二、“三修”理念的现代传承及其实践措施

(一)“三修”理念的现代传承———以学校教育发展目标为例

“三修”文化中“身、艺、业”的培养目标,重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修”,即关注了教育的过程与方法,关注了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共同发展的轨迹。这与现今提出的素质教育提倡全面发展、“二期课改”的以人为本、师生共同发展的实质内涵不谋而合。我们综合了学校文化中的基本优势和主要问题,着重强化学校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要求的契合,并将此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切入口和生长点,确立了弘扬“三修”传统文化,发展“三修”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学生与教师发展为本,促进师生内涵发展的办学思路。

1.学校层面

学校层面总的发展愿景与目标在于基于对学校“三修教育”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构建基于三修理念的学校发展规划、特色校园文化、学生与教育发展目标体系和基于“三修”学校课程特色体系,发扬和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不断提升学校内涵发展品质。

需要指出的是, 三修教育的学校目标与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方案、两纲教育的基本要求,并非相互抵触,而是相辅相成,正如我们上面所分析的三修理念的教育特征,我们对学校发展(百年学校传统的发展)的理解为:运用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校本实施国家政策与教育目的.

2.学生层面

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学生文明礼貌、干净整洁、诚实自信、活泼开朗,懂得感恩,懂得回报。

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和自身充满好奇,具有有优雅的审美能力,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好,感受到生活里充满了阳光。

有明确的自主意识———学生能够积极地探索,多渠道地尝试,不断地形成认知冲突,不断地试图解决问题。懂得自我发展的重要性,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地反省自己,且不断培养自己的发展能力,主动地成长。

有持续的发展潜力———学生不仅满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还注重过程与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教师层面

有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教师把工作当作享受,在育人的同时育己,在成事中成人,在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同时焕发教师自己的生命活力,真切地享受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

有高尚的教师德性———善、公正、责任感是教师德性的核心,具体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对家长的热心,对同伴的贴心。

有娴熟的教育技艺———教师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心理规律,智慧地、艺术地教育学生,灵活地、技巧地驾驭课堂教学。

有较强的课程开发和科研能力———教师不再是课程忠实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不再仅仅是一个教学“操作工”,而是一个思考者,一个思想者,一个研究者。

有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能力———教师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能灵活有效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二)建设“三修”教育的学校文化

学校将本校的“三修”教育理念融于学校校园整体布局,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精心布置,校园的人文景观建设,使一草一木都有文化气息,让师生置身其中,得到文化的熏陶。

1.景观,让学校的每一个空间都会说话。校园环境布置独具匠心,“励志亭”“三修石”等景观,无时不刻在潜移默化中熏陶着感染着每一位学子,一景一物都成了学生们创作的源泉。精心设置大厅文化宽敞明亮,展示学校精神。大厅墙壁鲜艳的大字“修德以清白做人;修艺以愉悦心灵;修身以奉献社会”道出我校的“三修”校训的内涵。

2.长廊,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学校将楼梯、墙壁做为文化建设的新载体。将儒家治学思想与“修德”教育相结合,楼道内辅以儒家治学名言的宣传画,在教学楼前面的墙上悬挂儒家箴言,《三字经》《弟子规》……儒家思想的精髓为全校师生提供智慧和启迪,营造构建和谐校园的氛围。学校特色长廊、书苑一隅、学生书画充分展示金桥历史渊源、学子灵动的智慧、散发的阵阵书香。

3.教室,让每一个班级都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道灵动的风景,它在不经意间使学生受到感染,也在不知不觉中推动着学生的行动。学校根据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努力营造平等、团结、和谐、进取的班级氛围。布置好教室环境,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间,使其既温馨舒适,富有童心童趣,又催人奋进。如设立“植物角”“图书角”“班务公示栏”“成长乐园”,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充满童趣,记录下学生成长的印迹,使教室充满生机,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奋发向上的感觉,使之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塑造起高尚道德情怀。

(三)构建“三修”教育的学校课程体系

1.基于“三修”渗透的基础性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第一,落实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能。学校以“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落实为抓手,减负增效为目标,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让教师真正把握“二期课改”的教育理念,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整合的课题研究和教学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鼓励教师运用丰富的教育网络资源,结合实际服务教学。要求教师注重教学反思,强化师生沟通,追求教学艺术性,积极开展拓展型课程、探究型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第二,加强校本研修、提高教研能力。学校积极营造教育教学研究氛围,将教学、研究、培训合而为一。学校依托《金桥中心小学“三修”教育的传承与发展》的项目研究,开设“研究有效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技艺”的子课题,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有效教学的研究。在组织教师全员参与研究、开展研讨,促进课程、学生、校园文化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

第三,加强组织实施、促进质量提升。学校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深入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建立适应新课程思想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加强对教学流程的监控和教学质量的评价。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发现问题及时调控,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进行备课、学生作业批改等情况检查。通过学生座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各任课教师上课情况,检查结果及时向教师反馈交流,不断修正不良现象,促使教师们把二期课改的理念和精髓有效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保证学校教学工作正常进行

2.构建“三修”教育的校本课程体系

第一,聚焦课堂、确保有效实施学科渗透的途径。举行“三修”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主题研讨,充分挖掘各学科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三修“教育的素材,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开展“三修”学科渗透实践研究,把“三修”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德、艺、身”的熏陶,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立足校情、充分挖掘相关教育资源。学校充分挖掘自身教育资源,编写《小学“三修”教育读本》系列校本教材,开展了解百年老校人文传统,学习民乐知识和演奏技艺,培养良好礼仪和传统美德等系列,培育文化认同感。致力于武术项目和《民乐欣赏》校本课程的普及推广,以项目管理或课程要求进行实施或适时调控,避免了教育活动的盲目性,切实提高了学生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第三,拓展延伸、形成了“三修”校本课程体系。学校课程首先从学生修习方式,分为必修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是指每一个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选修课程是指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点选择的课程,必修课程满足学生的基础性全面性学习,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特长学习,分层学习。

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基础上,按照上海二期课改对学校课程结构的划分,即从课程功能进行了划分,基础型课程是国家规定的课程,这类课程遵循基础教育各科课程标准。

3.实施“三修”主题活动的体验课程

“三修”主题体验活动,开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明理,在体验中增长智慧,在体验中完善道德修养,在体验中健全人格。

第一,主题实践活动,在体验中获得成长。

“在活动中获得成功,在体验中获得成长。”这是一条永恒的德育教育渠道。

活动修德。本着“用人文教育修炼学生的品格”这一育德理念,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情感为原则,通过“实施一项工程,开展一个活动”,积极搭建活动平台,对学生进行“修德”教育。

“一项工程”是指“5433”学生素质发展工程,素质发展工程中有:值周班5天管理,校园“四节”(艺术节、学科节、科技节、体育节),“三修好少年”评比,“三百”活动(读百本书、颂百首诗、唱百首歌)等。随着这一素质工程的不断推进,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形成了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

“一个活动”是指“争做三修好少年”活动。

修身,学校将对学生提出的行为习惯方面的要求转化为文明行路、仪表端庄、彬彬有礼、爱校爱家和诚实守信这五个方面,与雏鹰争章活动有机结合,按月度开展争章实践活动。修艺,结合我校特色课程武术、民乐欣赏等,让学生学有所长,乐于学习。修身,分年段学会“两操七子”,并能身心愉悦地学习这些本领。完成各项任务即可获得一枚章,根据“争做三修好少年”任务书,集齐三枚章的同学,将获得“三修”好少年的荣誉称号。学年末依据“争做三修好少年”活动评价推荐校级“三修”好少年。

“一项工程,一个活动”,既愉悦了学生的身心,培养了他们良好的习惯,又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张扬了他们的个性。

活动启智。本着“在动中学,在趣中学”这一学习理念,学校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以培养学生思维为中心,着眼实践性,把学生红领巾社团活动寓于学生的智力开发之中,使之成为启发学生智慧的途径之一。

活动健体本着“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的活动理念,学校在开展校园活动过程中,充分挖掘活动的健体潜能,积极发挥活动的健体作用。

孩子们在我校创编的武术操操练中体验武术的精髓:蹬腿、冲拳以及弓步、马步等全方面的基本功底,在反复历练中不仅强化了体质,同时也塑造了坚强的意志。还开展了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的跳踢活动,为队员们提供了一方竞争的舞台,使大家能在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活力与体育才华。低中年级的一分钟跳绳、踢毽比赛,高年级的跳长绳比赛,同学们兴趣盎然,个个积极参与其中。一个个成绩的取得,一枚枚“修身章”的获得,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身体,还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坚强和友爱的高尚情操,更磨砺了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如今,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正在金桥校园形成。

第二,尊重个性差异,改革评价方式。

学校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改变了学业成绩至上的评价方式,全面推行争做“三修”好少年评价活动,教师对学生从道德品质、学业特长、身心健康,即“修德”“修艺”“修身”三方面进行评价。具体的做法是:一、班级设立“学生评比栏”即张贴“星星榜”“你追我赶”“百花争艳”等特色园地,每位学生在园地中有一方天地。教师、家长对学生“学习、生活、行为”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转化为园地上的星星、花朵,记录在园地里。二、每个同学有一本“争做三修好少年”活动记录册,记录册分为四个部分:“修德”篇、“修艺”篇、“修身”篇和“我的阅读记录”(记录一学年中自己阅读过的书籍)。这种评价方式,让每个孩子都有“发光“的机遇,每个学生都有被激励、赏识和成功的权利,从而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身心健康的发展。

第三,开展特长教育,凸现学生个性。

我校以各类活动为载体,全力推进以发展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潜能,加强学生特长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成立了民乐、武术、棋艺、绘画、弄堂游戏、纸艺、书法、我行我绣等多个社团。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琴棋书画育英才,载歌载舞展风采”,每周五下午的社团活动,校园里充满了歌声、琴声、欢笑声。学校还定期开展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学科节,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并展开评比活动,激发学生爱学习会发展的强烈求知欲望,让孩子们的个性张扬。通过科技创意周、信息周等,以活动促发展,为孩子们的发展意识和创造能力走向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奠定良好的基础。每学期与少科站合作开展学生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实践动手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动手设计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三、“三修”理念的教育思考以及学校展望

“三修”教育的传承与发展在我校尚处起步阶段,因此,我们还需进一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如何深度推进基础性课程的三修理念渗透、“三修”教育校本课程,以期成为学校推进三修教育的重要动力源泉。同时,如何给予课程的建设与推进,促进教师的“三修”理解,提升教师的素养与学识等等。

如何建设起更具代表性的“三修”校园物质文化,以其更有效地突显办学理念;如何构建起“三修”教育的制度文化,以其建设学校中更为和谐的人文关系,以及如何提升“三修”教育的精神文化,使其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持续的内驱力。

如何构建学校—社区—家庭的关系共同体,以更有教育合力的思路推进三修教育?如何加强家校合作,以提升三修教育的合力。如何强化学校与社区的互动,增进三修教育的现实力量。

如何在“三修”学校文化中,凸显教育精神文化,使其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持续的内驱力。精神文化是学校的核心文化,它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全息投射,是学校团队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教师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主体,学校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管理理念,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切实加强教师的教学文化和组织文化,建设严谨高雅、务实进取的教师文化建设,塑造一支“敬业、反思、发展”的教师队伍。始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校训“三修(修德、修艺、修身)”为主旨,学生社团活动为主要途径,对学生进行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审美情趣、学习习惯、个性发展等多途径多形式的培养,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继承和发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悠久的文化传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上一篇:商务邮件介绍公司下一篇:宗教与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