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概预算问题及建议论文

2024-05-21

建筑工程概预算问题及建议论文(通用10篇)

建筑工程概预算问题及建议论文 篇1

摘要:在工程建设的很多项目中,概预算是十分重要的,加强建设工程概预算,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的控制,确保其准确性,这些都是建筑工程概预算的重要任务,但是目前还有很多问题存在于建筑工程概预算中,本文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不断加强建筑工程概预算。

关键词:工程建设;概预算;问题;解决措施

概预算,不仅仅是对工程的有序开展进行一定管理控制,还可以使项目资金的利用变得更加合理,保证其发挥出自己最优的价值。通过对建筑工程进行恰当的管理控制,不但可以节省建设时所需要的费用,还可以提升建设项目的品质,由此可见,概预算占据这重要的位置。但是,现在很多概预算中还有很多问题存在,我们必须认真分析这些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这样才可以保证概预算的良好发展。

1对建筑工程概预算进行控制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概预算是指根据整个工程的设计中的相关资料例如设计文件、施工内容、定额、指标以及取费标准等,然后计算出整个工程建设所需要的全部费用,并将这一计算形成相应的技术经济文件。建筑工程概预算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设计概算;(2)修正概算;(3)施工图概算;(4)施工预算。控制建筑工程概预算进行有以下优点:各类原材料价格的确定更加方便;招投标工作的进行更加顺利;相关合同的确定更加科学化。它是控制资源额度的有力保障,与建筑工程费用的支出、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进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关系。随着经济的逐渐发展,建筑工程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我们必须做好建筑工程概预算这一工作。

2建筑工程概预算的现状

2.1缺乏预算意识

在很多的建筑工程中,有很大一部分企业缺乏预算意识,在他们看来,对建筑工程进行概预算这一工作属于财务部门,进行建筑工程概预算的目的是为例控制费用;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企业认为,只要认真的把建筑工程的各个施工环节做好,就相当于做好了建筑工程预算工作,这种只是追求预算结果而轻视科学的预算方法的行为使得预测结果变得不再可靠,同时也会造成资金利用率下降。所以,决策者预算意识的缺乏会造成资金的大量浪费,获得的利润就只能减少。

2.2不健全的预算体系

在对建筑工程预算时,预算人员应该灵活利用预算方式,根据不通的情况采取不用的方式,进而得到不同的预算方案。与此同时,在进行预算时还要考虑工程的实际情况,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保证概预算的准确性。但是,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概预算中,由于概预算体系的不健全导致预算时工作人员采用的预算标准不是完全相同,对建筑物的各个方面如其所处的环境或者是其自身的不同等没有考虑充分。另一方面,不健全的预算体系会导致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出现定额借用这一现象,最后的结果就是预算的不准确,使企业的生产效率下降,这些情况对于跨区域建筑项目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2.3预算缺少全面性

在建筑工程中,很大一部分的投资预算都不是准确的,在很大方面都有过于粗糙,或者是漏算、少算甚至是多算的问题,而且项目中的内容是不完整的。除此之外,设计到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数据不够精确、不够稳定,施工中用到的很多设备和施工材料的价格受市场因素的影响较大,一些设备只能暂定价目,使得后期的追加预算失去了确定性和真实完整性。另外还存在着预算书编制不完整或者说根本就没有编制预算书,更严重的是根本就没有施工图和其他相关费用的预算,所以在最后的实际投资中就会出现投资费用超过了预算费用,增加了工程的成本,经济效益降低。

2.4图纸的设计不符合要求

在建筑工程的图纸设计中,很多图纸的设计是不符合要求的,存在着表达不明确、内容太草率等,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会造成设计出现变更,一旦要变更设计就会涉及到更多的利益问题,甚至还会影响工程的竣工。如果最后的结算和一开始的预算相差太多,给最后的收工带来很大的问题。

2.5招标过程不够规范

建筑工程招标是建筑工程得以顺利进行的第一步。投标的意义是为了保护国家及社会的利益,维护竞标者的合法权益,同时,招标不仅保证了建筑质量还保护了经济效益。对建筑工程进行招标就是是为了制定一份具有法律效益的合约。就现实中的实际的工程项目来看,不公开招标这一违规现象在许多工程项目中都存在着。有些时候,即使公布了公开招标,但是在实际的招评标过程中会采取简单的邀请来代替原本正规完善的招评标过程。这一混乱的招投标现象使得合同签订不能够统一进行,也使得工程的造价增多,进而导致概预算超出原本的计划。

3对于问题的解决措施

3.1加强建筑工程概预算的监督和校核

在建筑工程概预算这一环节,加强对其的监督和校核,不但要有足够的思想重视,还必须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进而防止因人为因素而出现错误。在建筑工程概预算中,校核是十分重要的。经过一定的校核,工程造价具有更好的科学性,投资和经济效益得到提高。监督工作的开展可以维护建筑市场的秩序,这样有助于建筑领域的长期发展。

3.2落实相关制度

为了加强建筑工程概预算,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落实招投标制度。招投标制度是市场竞争机制不断成熟的一个表现。落实招投标制度,有利于提高施工企业的施工水平和竞争力,有利于建设单位选择最优的施工企业,从而保证建筑工程概预算的有效编制及工程质量的最优。(2)健全设计变更制度。设计变更问题是客观存在但又是不可以避免,但是一旦遇到设计变更将会出现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将设计变更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3)建立、健全建立制度。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一定要建立、健全与之相关的建立制度,同时还必须安排专业的建立工程师实行全程监督,及时发现施工中的问题并指导相关人员采用相应的解决措施。

3.3加强施工图的科学性

一般情况下,施工图反映的是施工场地的地貌、水文、环境等特征,当相关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了解后才可以进行设计,否则施工图纸将失去一定的科学性。只有了解施工现场,正确设计图纸,才可以保证施工图预算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加强施工图的科学性可以有效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3.4落实责任制,加强项目的管理

落实责任制,加强项目的管理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积极推行责任制。对于项目管理这一工作岗位,一定要安排责任心较强的人前往。在管理的时候,要明确每个人的职责,进行一定的奖惩,进而确保概预算目标的实现;(2)加强项目的管理。建设单位对项目进行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事先签订好的合同进行,否则合同的签订将失去原有的意义。当拿到工程款清单之后,建设单位必须对清单内容进行一一核对,确保工程的质量达到要求且没有任何问题后,才可以进行付款,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出现超预算现象的发生。

4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市场也迅速发展起来。建筑工程概预算在建筑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建筑者只有运用好建筑工程概预算,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可以使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廖承军.对房建工程施工管理中质量控制的几点探索[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20).

[2]龚维丽.建筑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3]陆非春,陈俊.工程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建筑经济,2007(3):82-83.

[4]何速奎.工程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事业财会,2006(3):12-14.

[5]杜帅,于庆丰,周长顺.加强工程预算管理是建设单位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途径[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2(10):28-29.

[6]戴伦乔,杨美清.浅谈工程建设项目概预算审核[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08).

[7]李韶军.刍议建筑工程概预算管理现状与优化对策[J].财经纵横,2012(17).

[8]张勇.建筑工程概预算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建筑工程,2013(05).

[9]张婷.建筑工程概预算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J].中国建设,2015(04).

[10]李颖.建筑工程概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0)

建筑工程概预算问题及建议论文 篇2

一、部门预算的概念及内容

(一) 部门预算的概念

部门预算是由政府各部门编制, 经财政部门审核, 由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反映部门所有收入 (本文提到的部门预算收入均包括部门或单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等非税收入) 和支出的预算, 即一个部门一本预算。

从上述概念可以看出, 部门预算是以部门作为预算编制的基础单元, 预算从各部门编起;部门预算要落实到每一个具体部门, 预算管理也以部门为依托;对“部门”要有严格的资质要求, “部门”必须是和财政有缴拨款关系的一级预算单位 (部门下属单位由部门统一汇总) 。

(二) 部门预算的基本原则

部门预算是政府预算支出的第一道工序, 是整个预算支出管理的基础。部门预算必须支持完整性、统一性、年度性、可靠性和公开性五项原则。 (1) 完整性原则:是指预算包括政府各部门全部收支, 反映政府各部门全部财务活动。 (2) 统一性原则:是指预算收支按照统一的要求计算和编制。 (3) 年度性原则:是指部门预算要按年度编制。 (4) 可靠性原则:是指预算数计算编制必须真实、准确、可靠。 (5) 公开性原则:是指政府的财政收支预算案必须经过立法机构审议通过后才能生效。

(三) 部门预算的基本内容

部门预算的基本内容主要表现为以下六要素:一是组织形式, 实行部门预算。部门预算将各类不同性质的财政性资金统一编制到使用这些资金的部门, 实现一个部门一本预算。二是编制内容, 实行综合预算。部门预算作为一个综合预算, 既包括各部门及下级单位的各类预算资金, 完整反映部门及所属单位各类资金全貌。三是编制方法, 采用“零基预算”法。预算的编制采用“零基预算”法, 摈弃“基数加增长”的编制方法, 每年按照相关因素和事项的轻重缓急程度测算每一科目和款项的支出需求。四是资金管理, 实行集中统一管理。部门各项资金和财务要统一归口到内部财务机构管理, 财政部门内部的各项财政性资金也要实行统一账户管理。五是运作程序, 实行标准周期预算。一个标准预算管理周期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财政决算三个阶段构成。六是执行和监督, 强化预算约束力。要求将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变更、决算、监督等各个环节全部纳入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 建立多层次的预算监督体系。

二、我国部门预算改革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一) 部门预算改革取得的成效

我国从2000年开始推行部门预算改革, 经多年的积极探索, 部门预算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初步实现了预算编制改革的阶段性目标。一是预算编制形式上, 实现了一个部门一本预算。部门的一般预算收支、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外资金收支和其他收支已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统一管理, 保证了部门预算的完整。二是预算编制方法上, 实行了“零基预算”。基本上打破了过去基数加增长的作法, 全面推行“零基预算”, 对基本支出逐年核定。三是预算编制程序上, 规范了编制流程。目前预算编制流程一般包括部门上报预算建议数、财政审核下达预算控制数、部门调整上报预算数、财政下达部门预算数四个阶段, 将以前自上而下的预算代编方式转变为自下而上的逐级汇总申报方式。四是预算编制方式上, 区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基本支出中的工资性支出, 按照编制和标准核定;公用经费分类分档核定。项目支出通过项目库申报、审核管理。五是在预算管理手段上, 采用了预算编报信息系统。大部分省市采用了北京太极华清公司的部门预算编报软件, 预算编制、审核、上报均通过软件系统进行。

(二) 部门预算改革存在的问题

部门预算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预算管理体制、预算法制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现行部门预算改革与构建科学、规范、先进的公共财政框架的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预算支出定额不尽完善。部门预算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制定预算定额标准。目前推行部门预算改革的地区均制定了一些预算编制定额, 但从预算执行情况看, 已有的预算定额均是一个相对偏低的“紧定额”, 紧定额必然导致“频追加”。同时预算定额存在定额核算标准单一的问题, 大部分是单纯以人员核定的价值定额, 物业管理费等物耗定额没有得到体现。另外, 对项目经费预算一般没有明确的定额标准。二是部门预算内容不完整。目前部门预算的内容还不完整, 对一些专项资金如基建支出及产业发展类资金并没有纳入预算管理, 只是从形式上将总数并入部门预算;预算外资金的使用还没有完全与预算内资金安排有机结合, 没有形成真正的部门综合预算。三是预算编审时间及预算年度设计不尽合理。预算编审时间较短, 一般每年的8月到11月为预算编报期, 在这期间预算编制要经过各部门与财政部门两次报送与下达, 工作量大且很集中, 期间还要进行当年的部门决算工作, 时间很紧张。同时部门预算还存在预算先期执行的问题, 预算法规定每年的财政预算须经各级人大审批同意后执行, 由于人大会一般在3月份召开, 这就意味着每年有一个季度的时间处于预算执行“真空”期, 财政部门一般在此期间仅预拨基本支出预算。四是项目支出预算管理还不够规范。项目预算实行项目库管理, 对规范预算编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从实际运行来看, 与预期效果还有一定差距, 进入项目库的大多是一些经常性经费项目, 很多财政重点投入项目由于财政部门不能很快确定预算数, 因此难以安排具体项目。五是财政配套改革不到位。按照公共财政框架设计, 预算编制只是一个源头环节, 预算执行等环节也应有配套改革, 如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指对所有的政府性财政资金通过国库单一账户这一载体, 实行集中收缴和支付的制度, 然而目前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还不到位, 直接支付量较小, 支付流程比较复杂。政府统一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及满足自身需要, 以法定程序和方式从国内、国外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工程和劳务的经常性活动, 国内大都推行了政府采购, 然而现行政府采购不规范, 工作效率低, 而且相关规章制度也不健全。

三、完善部门预算改革的建议

预算管理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细化的过程, 需要结合实际不断改进和完善。对国库集中支付、政府统一采购等部门预算的配套改革措施滞后的问题, 应由政府及财政部门在预算支出改革的宏观设计中予以重视, 使各项配套改革措施齐头并进, 相互协调, 发挥各自的作用, 推进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对于部门预算模式中存在的诸如预算范围和内容涵盖不全、预算标准周期的运用、部门预算数据测算简单、缺乏对预算支出效益分析等问题, 要认真总结分析现行部门预算运转的实际状况, 结合西安市实际情况, 通过改进和完善现行部门预算模式来予以解决。

(一) 确定科学合理的预算支出定额

预算定额是预算编制的基础, 预算定额是否科学合理, 直接影响到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因此, 对预算定额的核定要结合经济发展和财力状况合理确定。财政部门要对预算单位分类支出情况进行普查, 详细了解各单位支出结构和水平, 分门别类制定预算定额标准, 同时要考虑办公楼物业管理费等物耗定额, 建立完善包括项目定额的预算定额标准体系。

(二) 重新界定部门预算的适用范围和内容

部门预算是全面反映部门所有收支活动的预算。财政部门要准确合理界定部门预算的适用范围, 使用政府财政性资金的可纳入, 其他一些属于经营性收费的单位应交还给市场, 让其自主经营, 由行业主管部门规范其生产经营活动。同时, 按照公共财政的理念, 政府财政性资金应逐渐从竞争性领域退出, 不再参与市场经营活动, 应重点保证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支出。

(三) 推行标准预算周期制度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应制定标准预算周期。结合国内工作实际, 笔者以为预算周期可设定为24个月, 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政决算三个阶段构成。上年4月至12月为预算编制阶段, 主要任务是编制年度预算, 报政府审定, 送人大会批准后下达各部门;当年1月至12月为预算执行阶段, 根据人大批准的预算按进度实施;次年1月至3月为财政决算阶段, 主要是对财政财务进行决算, 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

为了消除预算审批与执行上的时间差, 应将预算年度由目前的历年制改为跨年制。鉴于人大会一般在每年3月份召开, 因此预算年度可考虑从4月1日开始至次年的3月31日结束, 使预算年度与人大会审批预算草案的期限相衔接, 保证政府在新的预算年度一开始就可执行被批准的预算, 从而有效避免预算执行的“真空期”。

(四) 健全财政预算编制管理机构

按照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分离的要求, 借鉴国外经验, 可以设置专门负责预算编制的机构, 如市一级政府可设置预算编审中心 (有些省市已经成立了此类机构) , 隶属于市一级财政局管理。

预算编审中心主要职责:建立预算基础数据库, 将预算单位的人员、财务、资金、设备等基础资料和动态变化情况建立计算机档案;研究制定预算开支标准, 代编各部门人员工资等基本支出预算, 审核各部门年度预算, 汇总编制预算草案;建立预算项目库制度, 逐步编制1-3年滚动项目预算;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提供政策咨询等。

财政局主要职责:研究制定财政预算政策;组织预算编报工作, 汇总上报总预算草案, 负责预算支付 (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等) 、预算调整、预算执行分析、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

(五) 探索符合实际的预算编制方式方法

在预算编制上, 应广泛地采用“零基预算“、“绩效预算”等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所谓“零基预算”, 就是下年预算安排摒弃上年的预算基数, 全部按照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以及财力情况重新安排核定各部门预算数。所谓“绩效预算”, 就是以项目绩效为目标, 以成本为基础而编制的预算。即政府各部门先编制有关事业计划或工程计划, 通过计算每项计划的成本和效益, 择优将项目列入预算。对效益分析既要关注经济效益, 更要体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 促进政府资金流向更富有成效的项目, 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好的效益。

(六) 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

国外经验和国内各地的实践表明, 尽管部门预算有其优势, 但如果没有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等配套改革, 其优势就难以发挥。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解决了由于资金分配交叉造成难以整体控制的问题, 可使财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 克服财政资金被挤占和挪用, 保证预算资金的及时、足额支付。通过国库集中支付, 也可促进各部门预算编制的细化。当前国库支付改革制度改革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一是确定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内容;二是对支付内容进行分类, 设定不同的支付规则和方式;三是简化优化国库支付程序;四是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 明晰各环节支付责任;五是建立新的监督机制和制约机制。

实行政府采购制度, 可提高部门预算执行准确性和效率, 增强采购透明度, 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发生。完善政府采购制度:一是应适当扩大采购范围;二是结合实际选择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灵活采购模式, 提高工作效率;三加强政府采购与供应商的管理, 建立供应商资格审查、规范及年检等评审制度;四是加快完善政府采购地方法规、规章制度;五是建立对政府采购的审计检查制度。

参考文献

[1]马海涛主编.财政学概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2]张弘力著编.公共预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叶振鹏张馨.公共财政论.经济科学出版社.

[4]财政部预算司编.零基预算.经济科学出版社.

[5]徐志.对我国部门预算改革现存问题及对策的探讨.《财贸经济》.

建筑工程概预算问题及建议论文 篇3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管理工具,对于企业建立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完善内部监督机制,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加强沟通与协调、监控企业日常经济活动及对各经营单位进行绩效评估。

近年来,我国很多企业都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但在实际的推行过程当中,国内企业由于对预算管理的认识不够全面,对预算的跟踪分析、调整、考核激励等没有足够的重视,致使全面预算管理实施往往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的甚至流于形式。以下就全面预算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完善预算管理提出个人的建议。

一、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

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全面”的认识与观念上存在一定的误区

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全额、全程、全员的特点,不是某一个部门、某一些人的事,需要企业各部门、各层次的人员全力配合、共同参与。

很多企业认为预算就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应由财务部门负责编制及控制,对全面预算的理解上有一定的片面性,从而致使企业不能将生产经营的各阶段、各部门联系起来,各部门都只编制自己的预算,缺少整体管理与认识。

而且很多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时,仅是管理层比较重视,预算编制时仅由管理层来进行,而企业的基层员工却被排除在外,但往往基层员工才对企业的实际情况最了解,从而使企业大部分的员工不知道全面预算的实施目标,不能参与到全面预算中来。

(二)为了预算而预算,不注重预算管理过程

企业实施预算管理,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而不是只将其作为企业的管理制度,应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目标的具体工具,并将市场的变化与企业实际情况结合,重点是在预算的有效实施执行,而不能为了预算而预算。

部分企业的高管对预算全过程不是很重视,预算的编制、实施等仅由财务部门进行,企业高管仅关注强调收入、利润、现金流入等经营活动的结果指标,而对经营活动的过程不重视,降低了预算实施的权威性,致使企业不能有效地开展全面预算,不能使预算控制深入到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去,使得全面预算管理只是流于形式。

(三)预算的调整滞后

预算在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执行中,受政策、市场等因素的影响,造成预算出现较大偏差时,企业应通过实时动态的差异分析,找出企业内外各种影响预算的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及时制定有效措施面对各种变化的影响,并相應地对预算进行调整。但实际上,很多企业对各种因素的变化反应不敏感,没有及时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也未能及时地对预算进行调整。

(四)未能形成有效的考核奖惩机制

很多企业在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没有制定配套的奖惩措施及激励机制,考核体系未能与预算管理体系紧密结合,没能充分体现预算的控制作用。

在按预算指标对责任部门、责任人进行业绩考核奖惩时,往往强调客观因素对不能完成预算目标的不利影响,而忽视主观原因,导致预算指标约束作用的丧失,使考核工作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流于形式。从而使预算管理缺乏足够的严肃性、权威性,致使全面预算管理不能有效地开展。

二、完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几点建议

就如何完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议如下:

(一)管理层充分重视,全员积极参与管理

首先,企业的高层领导要充分重视全面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并充分调动企业所有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企业的全部员工都能参与到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

其次,将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融入到全面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通过目标分解落实,确定各部门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以及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使各个部门的工作方向及责权利,都能充分围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而开展。

(二)有效的建立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首先,企业应成立由高管领导的预算管理委员会作为决策机构,全面负责预算的组织、审批、协调、监督检查等工作。

其次,企业各职能部门应共同努力,才能实现预算目标。为此,企业应明确各职能部门的权责,并将总预算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的分预算目标,各个分预算的执行部门应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可再次分解,进而按照本部门的职责及义务编制出本部门的预算,作为企业总预算的组成部分,构成企业整体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另外,全面预算需要财务部门与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进行编制及控制,因此预算组织机构还应吸纳各部门中熟悉企业发展战略、车间生产、采购销售业务、财务预算的专业人员,确保全面预算有效的开展并实施。

(三)加强过程控制,合理调整预算

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及时、定期地进行预算进度分析,实时跟踪各项预算指标执行情况,分析预算指标与实际情况的偏差,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及方案。

当预算在执行的过程中,因市场变化、战略调整等原因,使得预算与实际偏差较大时,应该及时对预算指标及考核等进行调整,使调整的预算与企业的整体运行基本相符,从而最终达到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及效果。

(四)完善预算管理考核机制及激励评价制度

为保障预算管理顺利进行,必须完善考核机制及做好考评工作。

预算的考核评价工作,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部分。考核机制及激励评价制度的建立时,应将企业的发展战略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相结合,并将预算考评与企业绩效相结合,从而使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一致,才能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

对部门和员工的考核指标及奖惩制度,应该设置合理、客观公正。考核时,应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是人为因素还是受客观原因的影响造成的。

最后,企业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应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如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层次等,不能制定出一些企业目前的管理水平及经营实际根本无法达到的预算目标,同时要分步实施,将预算管理贯穿经济活动全过程,并加强过程控制,及时调整企业长期和短期规划目标,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使企业能更快地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侯龙文,侯岩,何瑛编著.《现代全面预算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11).

[2]施金龙,张金兰.论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现代商贸工业,2010(11).

[3]刘振勇.全面预算管理及其应用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09(18).

[4]李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州大学学报,2008(01).

[5]齐蒙.试述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商场现代化,2010(35).

市政工程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4

预算环节和工程设计环节之间不够紧密,是引发问题的关键。在编制工程预算时,片面套用定额软件参数,仅利用工程各类设计参数,开展定额计算,没有从市政工程施工角度出发,做好各类影响因素的把控。总的.来说,预算人员和工程设计人员的信息沟通不畅,直接影响着预算执行的最终结果,因此要严格的把控。

2.2资金运用不合理

在市政工程预算执行的过程中,若没有严格管控资金,极易造成超预算问题。以材料成本的把控为例,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材料的价格极易出现变动,比如,高于材料预算单价,会导致材料成本增加。材料使用不合理,出现浪费的情况,则会造成资金浪费,不利于工程造价的把控。故要规范资金使用,强化预算执行效果。

2.3预算执行管控不到位

市政工程施工问题及建议论文 篇5

无论何时,衡量一个城市的硬环境状况不可能离开对城市路面的诊断。目前,为了能在较短时间内建成质量较好并且便于以后维修的道路,我国普遍采用的是半刚性基层沥青砼路面,然而,在当今社会形势下,各种车辆蜂拥出现在城市道路上,对道路的损耗较大,如果控制不好市政工程施工,很容易致使路面裂缝,影响车辆通行安全。要想减少这种情况,必须要在市政工程施工上多下功夫,以下是我对路面裂缝问题的一些观点与建议:

1沥青路面概况

由于半刚性基层的沥青路面具有独特的面层结构,因此在我国,公路广泛选择这一结构,然而,沥青自身的性质以及施工不规范会导致裂缝现象的发生,从而有可能导致危险事故的发生。这就说明了沥青材料与施工对于道路使用时间是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的。因此在施工时,要确保施工规范化,及时采取多种多样合理有效的预防手段;至于材料,要选取适当的配合比,改善原材料性能。这样一来,可以减少裂缝现象的发生。为了方便管理与控制裂缝现象,应该在还未施工时就知晓裂缝发生的原因,由于沥青路面复杂多样化的结构,会产生多种多样的裂缝,原因也就各不相同。依据裂缝发生的原因可将裂缝分为三类。其一为非荷载型裂缝,主要是温度变化导致裂缝现象的发生,可以分为低温收缩裂缝和温度疲劳裂缝。其二是荷载型裂缝,当路面有行车载荷作用时,半刚性基层底部的载荷过大,远远强于材料的拉抗强度,结构受到损坏,裂缝现象由此发生。其三为沉降裂缝,主要有纵缝以及横向的裂缝,纵缝是由于地基的沉陷或填土固结沉陷导致的,横缝则通常发生在桥涵两端。

2路面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

2.1设计的因素

设计路面时必须要考虑到多种因素,特别注意不能为了节省材料而降低路面的设计厚度,对设计年限之内的交通流量的估计必须要做到精准,或是保证只高不低。如果反其道而行,依照设计施工出的路面承受荷载的能力必然会急剧降低,出现裂缝的机率也会大大增加。

2.2材料的因素

由于目前半刚性基层的收缩性偏小,在施工过程中,大多数市政道路往往优先考虑这种基层,因此,温度收缩裂缝经常发生。所以沥青路面产生裂缝的原因主要是沥青的品质与混合料的组成。前者主要有低温延性、沥青油源以及劲度等方面,其中劲度是最重要的,后者的众多因素中,混合料的低温劲度尤为重要,组成结构不同的混合料,其性质也有差别。除此之外,选取不同的材料,半刚性基层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收缩性能,因此为了减少路面裂缝的发生,也要谨慎选取材料。

2.3施工的因素

对路面施工时最怕的就是偷工减料,然而实际上却是时有发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半刚性基层的温缩以及各层间接触状况对沥青路面的抗裂性能存在重要的影响,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对工人施工工艺的要求较以前有了明显提高,所以施工中的工作更加繁重;另一方面,施工队在接手路面工作的同时,一般兼并着其它工作,工期必然非常紧张。这些严重影响着路面质量,是导致路面裂缝的直接原因。

2.4栽荷的因素

超载对于路面的破坏是十分严重的,也是路面裂缝发生的主要因素。超载是通过一系列过程影响市政道路的质量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超载的车辆累计轴次的增大,进而降低设计弯沉值;其二,超载和车辆引起的振动冲击会破坏相应路面;其三,超载车辆的上坡,下坡以及刹车,会引起路面的剪切性破坏。

3市政施工中路面裂缝控制的有效措施

3.1设计措施

针对路面设计可能引起的路面裂缝问题,在严格把握设计标准的基础上,应稍微提高设计标注要求,这样一来有利于应对一些超载车辆上路或交通流量比预测要大的情况。设计中应做好要求,由于半刚性路面结构不同于其它结构,应尽量选择抗拉、抗压性能较好,温度和干缩系数小的材料作为基层材料,另外在掩埋地下管线时,必须要求其掩埋深度在路面30厘米以下。

3.2材料措施

为了避免路面裂缝的发生,要选取适宜的道路材料以及面层材料,面层沥青要选用优质沥青———高延度、低稠度且含蜡量较低,在稳定性合理的基础上,可选用针入度比较大的沥青,有时,可以特别采用改性沥青。此外,也要设计合适的沥青路面结构组织,确定厚度,例如,为了半刚性基层的裂缝数量的减少或进程的减慢,可以适当选择厚度较高的沥青面层,或者加入其它材料,如:木质纤维、石棉。

3.3施工措施

施工中除了要严格控制相关规范,还要针对路面裂缝问题采取的设计措施和材料措施进行落实,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在道路填土时,要选择不含有机物和淤泥,腐殖质的土壤,在增加旧路宽度或半坑半挖路段的路基填筑时,应清楚道路边坡的松土,分层次处理和尽量压实填土,厚度和压实值都要规范化。(2)路面边坡的处理必须要非常细致,一定要压实,防止造成路面由外而内的松动。在稿填方等特殊路段,应尽量减少边沟的深度,并放缓边坡。(3)在道路基层施工时,为了使基层满足一定的强度,要尽量选用混合料,在含水量最适值附近压实并充分碾压,及时养护已完工的基层,提前对上层进行铺筑或封层,这样一来,可以减少干缩缝的发生。(4)基层材料的配置必须要依照相关标准,保证大中粒径集料的含量不能低于正常水平以及基层顶面不能过于光滑。另外,要特别注意过振过湿,这种现象不仅与含水量有关,而且与碾压方法有密切联系。(5)为了减少路面裂缝的发生,要搅拌矿料至混合均匀,材料粗细保持一致,根据标准化配合比控制油石比例,以此控制好沥青混合料的质量,使其发挥最好的效果。(6)保障每层路面的施工科学有效的进行,层与层之间结合前必须要保证清洁,合理的撒布粘层油以及透层油,注意保障混合料的热结,减小产生分离情况的概率,这样一来,路面的硬度与韧性必然会有大幅度提高,从而使得路面不易出现裂缝,或者是出现裂缝也不会太深。

4结束语

总之,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道路施工工程日益增加,裂缝现象也屡见不鲜,这不仅影响道路的美观以及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且有可能导致交通安全事故。根据市政道路裂缝现象发生的原因,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李经宝.探讨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裂缝的产生与防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05(24):140-148.

[2]管旭日.市政道路掘路修复工程的常见病害与对策[J].中国市政工程,2010,08(08):63-71.

建筑工程概预算问题及建议论文 篇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在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安全生产事故也在频繁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在国家的重视和关注下,使得社会对于安全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1]。2002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开始实施,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安全工程专业,安全工程专业逐渐被社会广泛认可[2]。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安全人才的需要的大幅增加,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安全学科的发展。2011年3月8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发布《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使得安全学科正式成为一级学科,成为工学门类中38个一级学科之一[3,4]。在高校开展安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是我国培养安全工程专业高级人才的重要途径,截止2011年,我国已经有110多所高校开办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到2014年,全国开设安全工程专业本科层次院校(包含独立院校)已达154所。随着社会对安全工程人才的大量需求,安全工程高等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安全工程专业,取得了不少的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然而在安全工程专业建设中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

1、安全工程专业的特点

安全工程是一门新兴的综合交叉学科,涉及理、工、管、文、法、医等多种学科,涉及覆盖面宽,实践性强,并具有“复合型”的特点,因此要求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既要懂专业,还要拓宽知识面,融合多学科、避免知识结构的片面化和单一化;既要懂技术,又要懂管理。近年来,在国家的重视下,出台了《安全生产法》,明确要求相关生产企业必须有安全工程专业管理人才。由于安全专业管理人才的大量需要,使得安全工程专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2、安全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安全工程专业教材缺乏规划。我国目前市场上安全工程专业教材种类有很多,但是由于安全工程专业教材建设存在缺乏系统规划问题,很多教材之间存在内容存在重复,明显的转抄现象,有些基本概念在定义和理解上也存在混乱现象。因此,需要以学科体系构建为指导,合理规划教材建设。

(2)实习基地不稳定。为保证教学效果,学校学校一般要安排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习效果并不如人意。这主要是因为实习基地不稳定,不联系,涉及的范围比较窄,实习的类型比较单一,学生实践活动不够全面系统,且实习时间不能保障。随着近几年高校的扩招,学生的数量明显增多,能够接受实习生的单位的数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多数学校的实习基地都是靠专业的老师的私人关系联系取得,实习基地缺乏稳定性与连续性,学生的实习时间也就无法满足了。

(3)教师队伍薄弱。由于我国安全工程专业发展比较晚,造成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教师也较少,一线教师就更少。很多高校安全工程专业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背景不均衡,年轻教师偏多,很多教师都是学校接到学校,理论功底扎实而实践能力不足,因此使得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3、提高安全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的对策

(1)加强教材建设。安全工程专业教材的质量是教学质量的关键,体现的是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因此,必须加强安全工程专业教材建设。安全工程专业的教材应集中全国高水平的教师参与编写,对教材内容进行完善和优化,出版高质量的统一教材。为了使学生能学到本专业最新的知识和技术,在教材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将安全工程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优秀成果融入教材中。另外,为提高教学效果,各高校在选用专业教材时,尽量应选用高质量教材,如省部级以上优秀教材、“面向2l世纪课程教材”等。

(2)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安全工程专业实习基地由于各种原因,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安全工程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要求。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校内外实习、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加大对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增加经费投入,拓宽实习基地领域,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搭建良好平台。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拓展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建立多类型的实习基地,涵盖安全工程专业所涉及的主要学科,同时要保障实习基地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各高校只有建立与学生数量规模相当的多类型的实习基地,才能使学生接触到安全工程不同的领域,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安全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学科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安全工程人才培养的前提和保证,也是实践教学能否切实取得成效的关键。因此,各高校一方面要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吸引优秀人才来学校教书。另外,要鼓励青年教师上进深造,应要求他们多到企业挂职锻炼,了解安全生产的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积累实践工作经验。

4、结语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时期,快速发展的经济使得社会对安全工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安全生产事故仍频发,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安全工程人才需求旺盛,同时也对安全工程类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各高校应高度重视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适当增加学科建设资金投入,加强特色教材建设,改善教学设备,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加大对教师人才队伍的培养,培养符合安全生产需求的人才,增强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工作竞争力。另外,各高校应依托行业背景,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立足当地,突出自己的专业特色,培养出满足地方需要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只有这样安全工程专业才能得到较快较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概预算问题及建议论文 篇7

1目前医院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1.1 预算编制方法简单,没有充分考虑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目前大多数医院采用“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其优点是操作简单,编制思路清晰,有很强的规律性。基数增长法仅由简单的比例来确定下一年度的收支情况,没有总结、分析上一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不掌握财务收支及业务活动有关资料的变化情况,没有找出影响本期预算的各种因素,导致盲目进行预算编制,既不严谨又不科学,没有起到应有的控制作用。 例如我院在编制2012 年预算时,未考虑编外人员参加公积金缴存、提高公积金缴存比例等问题,导致当年人员经费支出超出预算。

1.2 预算编制主体单一,缺少职能部门参与

长期以来,医院预算编制均由财务部门在唱“独角戏”,与各职能部门沟通较少,采购、总务、设备、临床科室、医技科室等部门作壁上观,医院预算与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计划、医院战略脱钩。

1.3 预算编制工作时间仓促,缺少反复论证、修改的过程

多数医院预算编制都在每年11 月进行, 在这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要完成预算编制、审核,其质量可想而知。 预算的编制过程是一个“由上至下、由下至上”的反复论证、修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医院管理层应和各级基层人员充分沟通,医院各部门也可以通过编制预算草案、 讨论预算草案等方式了解医院战略计划,做到相互协调。

2改进、提高医院预算编制质量的建议

2.1 设置预算组织机构,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

一方面,医院预算编制涉及人、财、物各个方面,医疗服务、药品经营的全过程和所有部门、科室、人员,他们均应以责任目标的方式,在预算体系中表现出来。另一方面,预算编制及执行过程中涉及大量的医疗市场信息及医院内部的医疗业务活动信息,没有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参与, 医院预算管理与执行必然难以实施。因此,必须改变财务部门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唱“独角戏”的现状,应在医院高级管理层下成立医院预算管理委员会,由其负责制定预算编制的方针、政策;下设预算管理办公室(通常设立在财务部门),负责编制和下发预算指导手册,指导各职能部门编制预算,解答各部门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各职能部门作为基本预算单位,根据预算指导手册的要求,收集编制预算所需的各种资料,进行预算草案的编制工作。

2.2 结合医院实际,选择零基预算编制法

医院应改革传统的“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采取零基预算法编制年度预算。 零基预算是对预算收支以零为起点,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发生的数额,只从实际情况考虑,对预算期内各项收入的可行性或者各项支出的必要性、合理性以及预算数额的大小,逐项审议和决策从而予以确定收支水平的预算。 零基预算强调一切从零开始,在科学测算预算年度内的各项工作对医院收支影响程度的基础上,确定每项工作可能给医院提供的收入或需要安排的支出数量,而不是仅仅审核修改上年度预算或仅审定新增部分。 该方法摒弃了工作中不合理的部分,从而能促进医院加强内部经济核算,为医院增收节支。 编制这种预算需要医院高层决策者的参与。

2.3 制定标准的预算编制流程,严格按流程编制预算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想做好预算编制工作,必须有一个时间表、一套标准的编制流程,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预算编制时间从每年的11 月提前到9 月末开始,到12 月结束。 预算编制流程如下:1在9 月末先由医院高级管理层提出下一年度的总预算, 然后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制定预算编制的方针和政策,下达预算目标及预算编制指导意见, 宣告预算编制工作正式开始。预算管理办公室根据医院高层的总预算分解、下达预算目标,组织各职能部门编制预算草案。 210 月,各职能部门编制本部门预算草案, 将本部门预算草案在规定时间上报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管理办公室汇总各部门的预算草案,发现潜在问题,提出初步调整建议并将预算草案返回各职能部门。 311 月,各职能部门根据预算管理部门的建议, 对本部门的预算草案进行修正和调整。 预算管理办公室汇总平衡各部门的预算草案,提交预算领导小组讨论。 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核评议预算草案,责成各预算单位进一步修正和调整那些不符合医院发展计划与预算目标的事项。412 月, 各职能部门根据预算管理委员会意见再次修正本部门的预算草案。预算管理办公室再次将各职能部门的预算草案进行汇总,并上报预算管理委员会。 预算管理委员会进一步质询或者批准预算草案,将经批准的预算方案上报医院高级管理层,该预算方案将成为年终绩效评价的依据。医院高级管理层审议年度总预算,并下达执行。

预算的编制过程是一个“由上至下、由下至上”的反复修改的过程,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各基层人员积极参与到医院预算管理、医院经营管理当中,建立起一个“上通下达”的沟通渠道。

2.4 正确测算各种因素对医院收支的影响

在编制预算时应充分考虑、分析医院内外部因素对医院收支的重大影响。 一是实时关注国家、地方各级管理部门有关政策对医院收支的影响,如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调整对收入的影响,增加工资津贴补贴对支出的影响,五险一金基数、比例调整的影响等。 二是分析事业发展计划对医院收支的要求,如新增病床、新进大型医疗设备、基建项目和计划进行的大型修缮等对资金的需求和对收入的影响等。三是分析非经常性收支对医院总体收支的影响,将以前年度偶然发生的、非正常收支剔除,不作为编制当年预算的依据。

2.5 建立、落实预算管理奖惩机制

应建立一套预算管理奖惩机制,经过管理层批准的预算能够清晰地列示每个部门的工作范围、预算期内应达到的目标、耗用资源多少等内容。各部门的负责人和医院职工按照预算要求开展工作,预算完成的程度决定了医院职工工资薪酬的高低和奖金的多少。 对于完成年度预算的部门和个人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于未完成预算目标或超出预算的部门和个人,明确相关责任,扣减预算当年的绩效奖。奖惩分明,才能有效落实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预算管理使得医院的发展计划、目标和年度经营计划被细化为一个个具体、可行的目标,这些目标成为医院各级管理层和职工的奋斗理想。 实现预算的过程就是个人、各个部门以及整个医院实现理想的过程。 因此,预算编制过程中应准确、科学、合理测定收支,不得人为高估或压减,确保年度预算符合医院事业发展计划的要求。

摘要:医院预算作为医院年度经营的总纲领,是对预算年度内医院财务收支规模、结构和资金渠道所作的预计,是预算年度内医院各项事业发展计划和工作任务在财务收支上的具体反映,是医院财务活动的基本依据,是保证财务收支活动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基础和前提,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和依据。然而在目前医院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制约医院预算管理的不合理因素,亟待进一步完善和解决。

建筑工程概预算问题及建议论文 篇8

关键词: 基层国库 预算收入退库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1-224-01

国库是国家预算收支的执行部门,预算收入退库是各级国库根据国家有关财税政策规定,经 财政部门或其授权的部门批准,将已经入库的预算收入款项,按照规定的程序退付给申请单 位或申请人的一种行为。由于预算收入退库是国家预算执行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财政资金 流出国库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渠道之一,对财政资金有较大影响,不合理或不合规退库不仅 会分散国家财力,而且会影响到国家预算资金的正常分配和使用。因此,国库作为办理国家 预 算收入和支出的机关,不仅要积极配合财税部门及时收纳各级预算收入,还要严格审查退库 业务的合理性、合规性和真实性,以确保财政资金的完整性,努力发挥国库的促进、执行、 监督职能。然而,由于预算收入退库的监督管理工作政策性强、难度大,实际工作中存在着 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对退库问题的监督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退库业务管理缺乏系统、完整、操作性强的政策指导和法律依据,政策法规滞 后,国库监管乏力

1.现行《国家金库条例》颁布于1985年,至今没有进行过修改,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目前已 形成了新体制老政策的错位管理。原有的退库政策与现行的分税制要求存在一定差距,退库 业务项目多,文件规定五花八门、时间跨度大,一些不适应新财税体制改革的文件及法规, 没有及时得以清理和修改,并且退库文件政出多门,有许多是财税部门内部的政策性文件, 经常使国库在进行退库管理时左右为难。如共享收入的退库,按规定应由共享各方的财政部 门或其授权的征收机关批准,但具体业务怎么操作没有明确,因此国库在办理退库时难以做 到监督有力。

2.现行的《国家金库条例》中关于退库管理办法、退库的范围与审批权限都比较笼统,对国 库部门的退库监管职能的定位也不够详细,尽管国库有监管职责,但监管的职权没有得到定 位和落实,各种退库都有相应的部门进行审批,国库无法掌握退库的详实情况,国库部门对 退库的监管只能停留在退库手续和票面审核上,使审核监督流于形式,形成了国库在退库业 务中实际监管权利比较弱化而责任和义务却重大的两难局面。

二、财、税、库对国库监管认识上存在偏差,国库监管困难

财、税、库各方对国库加强国库资金监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认识上的偏差,缺乏沟通与 配合。表现在财政部门认为国库对国库资金的监管是干涉财政内部事务,国库只要做好税款 的收纳、支拨就行了;税务部门认为国库搞监管是和他们有意过不去,只要手续齐全了,国 库就应该给予办理;纳税人认为让他们提供相关的退税资料是无理刁难等,这些认识上的偏 差导致对国库监管工作的不理解、不支持。国库经办人员在办理退库业务中经常会遇到来自 地方政府、财政、税务等部门的压力,给退库制度的执行带来困难。

三、国库办理退库业务缺乏可操作性,没有一个系统、全面、严格、规范的操作程 序,国库退库监管被动

目前,在办理预算收入退库过程中,退库名目各异,种类繁多,涉及的单位较多,情况较复 杂,国库在处理退库业务中很难把握尺度,缺少一个系统、全面、严格、规范的操作程序。 如对技术性差错、超交多交、汇算清缴退库的审核,国库部门只能根据审批表上注明的差错 或超交原因及相关印章进行核定,退库原因是否属实国库部门无从考证;对计划亏损退库, 国库部门事先对企业和退库指标一无所知,对相关政策更是了解甚少;对于出口产品退税, 国库部门虽然有相关文件,但很难掌握企业的具体情况,同时也不可能逐笔进行核对;对先 征后退和减免退库,国库部门不能断定是否属于税务部门提前预征而最后集中退付等情况, 而且此类退库审批程序倒置,国库处于最后,管理仅限于文件依据、计退基数、票面要素等 形式要件的审核,而对退库业务的是否真实难以进行“深究”;对于虚假退库,国库部门虽 然竭尽全力,但迫于受地方政府部门干预的影响,不得不予办理等。没有严密、科学的退库 操作程序,国库退库工作监管被动。

针对上述问题,为切实发挥国库在退库工作中的“闸门”作用,确保财政资金的完整性和真 实性,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完善退库管理制度及法规体系,提升国库监管地位。首先是建议制定《国库金库法》 , 确立国库监管的法律地位,赋予国库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权和处罚权,逐渐树立国库 监管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其次是制定《退库业务管理操作细则》,明确各类退库业务的操作 流程,明确退库原则、退库范围、退库程序及退库处罚等方面的内容,增强退库业务的规范 性、程序性和透明度,使国库在办理审查、监督退库时易于操作,便于管理。再次是对退库 文件进行清理,将已过时的、部门自行制定的各种退库政策文件进行清理修订后,形成适应 经济发展现状的系统、完整的文件汇编下发基层财税机关和国库部门执行。第四是统一退库 政策,今后出台的各级退库政策文件必须由同级财政部门、税务部门、人民银行联合下文, 以协调运作、减少纠纷。

第二,密切财、税、库之间的协作,提高国库服务水平。预算收入退库工作不仅政策性强, 而 且涉及面广,不仅需要国库部门的监督管理,更要依靠财税部门的理解与支持。一是要定期 召开财、税、库联席会议,对涉及退库方面的新政策、新文件及时沟通、互通信息、合力 协作。二是国库部门要努力提高自身服务水平,要定期组织经办人员,学习财政、税务及企 业 财会等方面的新业务、新知识,采取各种形式进行退库方面的政策业务培训,使国库人员正 确把握相关规章制度,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技能,增强防 范和化解国库资金风险的能力,提高业务核算和监管水平,努力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总之, 各部门应树立齐抓共管的思想,共同制定办法,共同进行检查管理,促进国库退库监管工作 的健康发展。

第三,建立财、税、库计算机横向联网系统,提高国库工作效率。建立财、税、库计算机横 向 联网系统,实现数据一次录入,网上传输信息和数据资源的共享,要加快研发一套科学、高 效、完备的退库监管系统,建立计算机信息数据库,使之成为一套集相关政策、退库登记、 退库分析、退库报表于一体的系统软件。这样在财税部门办理退税时,国库部门可以及时、 准确地掌握财政国库资金的整体状况,查阅相关信息,及时准确办理退库业务,提高国库退 库监管工作的透明度。

建筑工程概预算问题及建议论文 篇9

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现状及建议

刘文朝

【摘要】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曹妃甸工业区的情况,分析了目前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现状,欠薪根源“症结”,并提出解决措施和建议,希望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建筑市场规范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所助益。

【关键词】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拖欠;建议

一、前言

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随产业聚集、项目落地呈现不断攀升态势,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一是我们工业区虽建立了农民工工资联席会议制度,但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够,作用未能有效发挥;二是虽制定出台了制度,但落实不够到位,项目用工备案制度形同虚设,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业主单位缴纳率不到10%、施工单位也只有60%左右;三是各部门存在职能错位,监管乏力,责任不明等问题。

二、目前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现状

(一)建筑领域农民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建筑工地长期以来形成建筑劳务或施工企业垫款施工和层层转包、班组分包现象,导致工程建设中劳动用工管理混乱甚至出现失控状态,一旦出现因开发商工程款未及时到位或者未按规定结算工程款而造成施工企业支付农民工工资时,建筑施工企业往往以承包合同为自己免责而不愿意或不积极出面协调处理,或者一时无法核实和及时处理被拖欠的农民工工资,导致矛盾纠纷进一步激化,进而形成上访事件,且有时会因一个小班组民工的工资纠纷没有妥善解决而引起连锁反应,引发整个工地的群体性讨薪事件。

(二)对建筑企业监控乏力。我们工业区正处于开发建设阶段,20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近百个施工项目同时施工,造成了职能部门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监控的乏力,对施工企业的资质和项目建设中层层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缺乏有效的监控,未能对施工人员的合同签订、保险缴纳等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监察,从而行成了形成“大企业出牌子,私人老板出钱,包工头雇人,农民工干活”的不正常现象。

(三)农民工维权意识增强。2008年以来,《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实施后,社会各界特别是新闻媒体对劳动法律给予了高度关注,因此农民工的法制意识和权益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且对自身权益保障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当其利益受到侵害时,相当部分农民工仍然心存依靠政府解决问题的心理,加上他们都有相同或相似的利益诉求,在从众心理的促使下,相互串联起来,抱团成群,采用群体性方式来抗争,特别是相当多农民工错误认为聚众闹事可以给领导和社会造成压力,迫使政府行政干预能较快解决问题,使本能在法律程序中得到解决的矛盾纠纷演化成群体性事件,这成为引发群体性事件一个不忽视的因素。

三、预防和处理群体性讨薪事件的建议

近几年来,尽管省政府颁布了《河北省农民工权益保障办法》、《关于规范建设领域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支付意见》、《关于建立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长效机制的意见》,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劳动用工行为的意见》、《关于规范建设领域劳务用工和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的意见》,工业区管委会出台了《曹妃甸工业区预防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拖欠实施办法》,采取各种措施和建立相关预防机制,处理群体性突发讨薪事件的发生,然而,发生在建筑领域的群体性突发讨薪事件仍时有发生,为确保全区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大法律法规宣传与舆论监督,引导农民工依法维权。要以维护农民工工资权益论文部落------------论文发表_论文格式_论文范文论文部落专业发表论文网 论文部落------------论文发表_论文格式_论文范文论文部落专业发表论文网

为宣传重点,加强企业和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农民工依法维护权益的意识。劳动监察部门应会同住建、公安等部门,要求辖区内所有招用农民工较多的建筑工地,以醒目的方式树立劳动保障权益告示牌,将企业应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农民工工资应按月发放、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以及劳动保障监察举报电话和地址等内容进行公开告示。加强对守法诚信的建筑施工企业的宣传和鼓励,坚持舆论导向,正确引导,避免产生推波助澜作用以及不良的效仿作用。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用工单位和群体突发性讨薪行为的典型案件进行曝光,使劳动者认识其采取堵门堵路、扰乱社会正常秩序等极端手段的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

(二)加大建筑市场项目工程资金监管,防止发生工程款拖欠。住建部门对建筑市场中垫款施工和层层转包、非法挂靠、工程假投标和围标等行为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对建筑工程资金到位情况和工程承包、转包和分包等行为加强执法监督,杜绝建筑单位垫款施工和非法工程转包、分包等行为,有效预防因工程款纠纷引发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或以讨要农民工工资为名,通过过激上访等讨要工程款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

(三)指导建筑企业建立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劳动用工行为。指导建筑企业依法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尤其是规范内部承包制,是住建部门和劳动监察部门从制度上减少建筑企业劳资纠纷的有效方法。做好招用工地人员的用工手续办理,及时签订劳动合同,确保发生劳资纠纷时有充分的证据可调解或仲裁。规定施工企业应编制农民工工资支付表,如实记录工资支付单位、时间、对象、数额等支付情况,并保存一定期限以备检查,预防和杜绝因拖欠农民工工资而引发群体性事件。

(四)严格执行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防患欠薪于未然。主要针对新开工的建设工程实施市场准入,在办理工程施工许可证之前,必须按照《曹妃甸工业区预防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拖欠实施办法》规定的比例提前预存该工程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否则不予批准开工建设。一旦发生欠薪情形,劳动监察部门可申请启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先行进行工资支付。对于出现或发生恶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并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建筑施工企业,若再次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适度提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存缴比例,从源头上遏制欠薪引发集体上访等社会问题。

(五)加大劳动监察力度,解决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量不足问题。加快劳动监察网格化建设,进一步将劳动监察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园区,配备兼职劳动保障监察员和劳动监察协管员,加大基层劳动监察力量,做好基层劳动用工信息收集与监控,特别是群体性事件的动态信息。运用预测、预报、预防等有效措施,畅通信息渠道,及时有效地调解劳动争议,重点是事前维护,预先掌握不稳定因素,好在第一时间得到劳资矛盾纠纷信息,及时调处集体欠薪赢得时间,使敏感问题得以化解,复杂矛盾得以控制,农民工合法权益免受侵害。

建筑工程概预算问题及建议论文 篇10

——以武汉地区为例

武汉法雅园林集团有限公司

况红玲

随着美丽中国、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等口号的提出,全国各地的园林绿化建设有了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城市的面貌和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我国,园林行业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各类行业规范尚未完善,园林建设质量的参差不齐也在多处显现,园林绿化工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也相继暴露,这些都在促使我们园林行业责任人士的关注和寻求解决之道。

以笔者所在的城市武汉为例,该地区的绿化率和景观观赏效果相比优质园林城市(如北京、上海等)还有不小的差距,为寻找差距产生的原因,分析园林绿化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笔者先后到解放大道、武汉大道沿线、东西湖、三环线、关山大道、江滩公园、九峰社区、当代国际花园、江夏大道、光谷高新大道沿线等地做了深入调研,现将调查后发现的问题以及在日常施工中常遇到的问题及相关的整改建议做相关阐述。

存在的问题

1.苗木栽植密度过大

苗木栽植密度过大是本次调查中发现的一个非常普遍和严重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为建植绿地时施工方为了突出即时的景观效果,迎合甲方喜欢乔木多的意愿,提高工程利润,而不考虑树木未来多年的生长量和生长空间,一味求多,求快,导致当年定植的“小娃娃”树,现在已成长为“青壮年”树,单株树冠的面积是原来的几倍,原来较宽敞的立地条件,现在已变成密不透风的丛林。不少树木出现地下根部吸收不到营养,地上树冠接受不到充足阳光雨露,生长缓慢甚至停滞,下部枝条枯黄甚至死亡的现象。还有的地方由于郁密度高,光照通风不良,使一些乔木发生了严重的病虫害,出现树势衰弱甚至死亡现象,严重损害了城市园林景观效果,也造成了对苗木资源的极大浪费,这与当今社会提倡的节约型园林发展趋势极为不符。

2.植物习性与生境不匹配 有的施工单位,在开工之前没有认真审核苗木清单和施工图纸,不了解工地栽植各品种树木的习性,就盲目施工,由于有的树种不适应当地气候条件,苗木栽后出现生长不良或死亡。如有的工地栽植不耐高温的小叶牛至,在夏季就出现了成片枝叶枯死状。有的植物由于设计时阴阳搭配不当,苗木栽后表现不开花或生长弱小。如将喜半荫湿环境的大吴风草栽植在阳光直射处,苗木出现生长弱小甚至死亡状。又如将喜光照环境的金钟连翘、迎春花栽植在密集的乔木底下,苗木表现生长不良和不开花。还有的树池大小、深度设计不合理,影响树木观赏效果。如大规格的乔木栽植在小树池里。这样栽植的树木很难长时间成活,即使短期内树木看上去是成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树木根系和树冠不断生长,由于根系伸展空间不足,根冠比逐渐失调,导致树木慢慢生长不良直至死亡,极大影响了景观效果。

3.忽视做排水的过程,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在有些地势低洼、土壤板结的工地,出于快捷完工、达到表面验收标准的考虑,一些不负责任或施工经验不丰富的项目经理,未做任何排水处理,就直接栽苗。苗木栽后,遇梅雨期持续下雨,苗木长期受涝,不耐涝的品种由于根系长时间泡在水里,导致根部缺氧腐烂而死。园林绿化树种中大多数树种不耐涝,仅少数耐渍水,如柳树、池杉、千屈菜、花叶芦竹等。

4.完工工地出现土地沉降、裂缝

绿化工程完工后不久,绿地出现沉降、坑坑洼洼、不规则裂缝,严重影响景观效果。反工重新整改,不仅延误工期,增加工程成本,还影响苗木成活率。出现问题的原因,一是土壤未回填之前,基底土层不一致,有建筑垃圾、水坑等;二是地整平后,没灌透水使土壤充分下沉,就匆忙栽植物。

5.移栽的苗木质量差,影响成活率

移栽的大乔木,如果是未经苗圃培育3年以上的苗木,苗木吸收根还没长好,没有完全恢复吸收养分和水分的功能,如果再次被移植,苗木很容易死亡,成活率低。另外,如采购的苗为主根长须根少的苗木,一般是在苗圃地生长五年以上或是在山地生长的实生苗,这类苗木没经过断根处理,栽后难发新根,苗木成活率也低,尤其是一些移栽成活率本来就低的树种和一些还没有大面积推广的乡土树种。一般乡土树种应通过苗圃培育3年以上,适应当地环境后,才能移栽到工地上。

6.不注重进土质量或改土质量

在园林绿化施工时,如果不注重进土质量,往往会出现运输到工地上的土壤粘性重。这类土壤的特点,一是没经过一段时间的风化,土坨很难打碎,栽树时作为回填土,易造成根系与土壤不能紧密接触,种植穴内易产生很多空洞,使部分根系因长期接触不到土壤而产生霉菌腐烂,导致致树木死亡。二是即使土壤回填踏实,但由于土壤粘重,土壤的孔隙小于0.01毫米,根毛长期不能扎根,也会造成苗木死亡。三是土壤粘重,透水性差,易造成根系渍水腐烂死亡。

7.修剪不当,影响景观和成活率 成片栽植草本植物和木本灌木时,采用先栽苗后修剪的方法,由于修剪后有大量的枝条要清出园外,经常会把刚栽植的苗木踩得东倒西歪、根系裸露在外。这样不仅景观效果差,而且苗木成活率也低。还有些不了解特定树种生长特性的施工人员,没有按各类乔木的特点进行修剪,常常把完好的树形剪乱,使一些乔木长期难以恢复应有风貌。还有的施工单位修剪苗木时,忽视了修剪的质量,易造成苗木修剪的伤口难愈合,在树干上形成孔洞、枝梢腐烂、烂根和苗木难生新根,修剪过重的甚至导致苗木死亡。

解决问题的建议

1.对树木过密的绿化区进行间苗和修剪

对建植完工的绿地,如果定植乔木密度较大,应制定乔木间苗计划,并实施修剪管理计划。如有些灌木生长势过强,在养护中不实行修剪管理会影响乔木的生长。在平时养护中,按计划实施间苗和修剪,达到景观效果持续良好。如原来2—3米的株行距,可从中间移走一株达到4—6米,以后根据生长情况再移植,这将有利于乔木成长为参天大树。移苗后如出现下部“脱脚”状况,对萌芽力强的品种可采取制定统一高度进行截干,1-2年后即可生长成树冠整齐的树形,如樟树、杜英、法桐等树种。移植的树木可以运用到新的绿化工地进行再次利用。

2.合理设计绿化待建项目

对正在规划设计中的绿化项目,根据不同品种生长特性和立地条件,设计合理的栽植密度和苗木规格,不必过于强调移栽大规格乔木,规格稍小的带全冠的乔木不仅可为施工单位节约不少成本,还有利于提高苗木成活率,且配置得合理景观效果也会很好。如果工程中确实需要即时体现绿化景观效果的,栽植大而密的乔木必须提前制定合理的间苗计划和修剪管理计划。

3.把好苗木清单和施工图纸审核关

在开工前,由经验丰富的施工员、项目经理、园林工程师等人认真审核苗木清单和施工图纸,如有不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等立地条件的品种或植物搭配设计不当、苗木规格和树池不配套的(土球与树池比例为1:1.6),及时撰写联系函,提交设计单位和甲方,作设计变更。

4.提前采取措施,将积水问题排除在植苗前 开工前认真审核设计图纸,到现场进行调查,若有地势低洼、土壤板结、排水不良的地段,必须先做好排水设计和施工,再栽苗木。排水措施可采用在穴底铺l0~30cm砂砾,挖暗沟,并抬高栽植的方法。如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有渍水情况,更要及时开沟排渍。

5.重视进土质量和改良土壤的方法,回填土基础要扎实

质量好的土壤标准是疏松肥沃,中性偏酸,无垃圾,无毒害。对土壤板结、粘性过重的土壤进行改良,可在土壤中加40﹪河砂和泥碳土。种植花灌木和草坪时,可先深翻树穴30~40cm,然后在土壤中加河沙和泥碳土拌匀,再栽树;种植乔木时,先挖大穴,在穴底铺l0~30cm砂砾,土中加河沙和泥碳土拌匀,并抬高栽植。对于机械碾压致板结的土壤,需重新翻耕或换土后,才能栽植植物。为避免绿地施工完工后出现土壤沉降、崩塌、裂纹,在土壤回填之前,要做好基底平整工作,将基底水坑的水抽干填平、清除建筑垃圾,然后回填土和堆地形。另外,在种植地整平后,一定要灌透水使土壤充分下沉后,再栽植植物。

6.重视苗木的采购质量

采购苗木时,应提前问清苗木以前是否被移栽过,如被移栽过,需经苗圃培育3~5年,且苗木外观应枝叶茂盛,地下须根发达,尽量杜绝采购实生苗。

7.根据植物生长特征采取合理的修剪方法

成片栽植灌木苗时,先根据设计要求按统一的标准定修剪高度,再修剪,最后栽苗。苗栽完后,再一次修剪少量漏剪的枝,由于这次枝条的修剪量少,对景观影响不大,可不必清理园内的枝条,以免对刚栽植的苗木造成破坏。这种操作流程既省工、景观效果又好、苗木成活率也高。对于有明显中心领导干的乔木树种,保留中心领导干,适当疏除过密枝和病虫枝,短剪侧枝1/4~1/5,树形要保持原有等腰三角形的特点,如雪松、乐昌含笑、马褂木等;对于无明显中心领导干的乔木树种,适当疏除过密枝。短剪主枝侧枝1/3~1/4。树形保持原来半圆形的特点,如樟树、法桐、栾树等。对于枝条茂密圆头形树冠的常绿乔木树种,剪去顶端及外围的嫩梢,适当疏除过密枝和病虫枝,疏除树冠的1/4~1/5的枝叶,树形保持原来圆头形的特点,如桂花、独干红叶石楠球。对于萌芽力与成枝力弱的树种和常绿针叶树种,仅剪去过长枝、下垂枝和病虫枝,其它枝条一律不剪,如银杏、广玉兰。修剪的伤口一定要平滑,以利于伤口愈合,修剪口大于2cm时,要涂防腐剂,防止病菌的侵染。栽植裸根苗木时,要修剪劈裂根和过长根。疏枝时,于分枝基部剪去,不留残桩,丛生灌木疏枝与地面相平,短剪枝时,剪口距芽0.5㎝~1cm。在修剪较粗的树枝时,可采用分步作业法,先在需要修剪的枝的锯口下方20㎝处锯一切口,深度为枝干粗的一半,再从上方将枝条据断,留下一条残桩,然后锯掉残桩,可避免枝干劈裂。

上一篇:参观孔繁森纪念馆感想下一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