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来源浅探(共8篇)
成语来源浅探 篇1
成语的数目很多,一九五八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语成语小词典》就收有成语三千多条,实际上当然还有许多成语没有收进去,成语实有的数目,一定比这本小词典中所收的多得多。这些成语是怎样产生的呢?粗略地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
(1)历史事实
有些成语是从历史事实来的。其中有的是把某一历史事件,概括为成语的;有的是截取或改易历史里的著名文句为成语的。这里先举几个由历史事实而来的成语:
(A)完璧归赵《史记•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候,赵国的国君惠文王得到一块璧玉,秦国的国君昭王写信给赵王,说他愿意给赵王十五座城,换取这块璧玉,赵国比秦国弱,它明明知道秦王的话靠不住,可是又不敢公然戳穿秦王的谎言。在这种情况下,赵国的大臣蔺相如到秦国去处理这件事。他临走的时候说“如果秦国把十五座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玉给秦国,如果拿不到城,就要使璧玉丝毫无缺地归回赵国《(史记》的原文是 完璧归赵 。)“蔺相如到了秦国,把璧玉献给秦王,可是他看到秦王并没有真给赵国十五座城的意思,于是很机智地编造理由,从秦王手中把璧玉要回来,偷偷地让随从人员送回赵国。后来人们用“完璧归赵“这四个字,表示把原物完好地、原封不动地归还物主。这四个字也就成了成语。
(B)擢发难数《史记.范睢列传》记载:战国时候,秦国的宰相范睢(魏人)责问他的仇人魏国的中大夫须贾说:“你知道你的罪过有多少吗?“须贾说:“拔我一根头发记载我一件罪过,头发还不够用的。“(《史记》的原文是“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后来就用“擢发难数“比喻罪恶之多,数不胜数。“擢发难数“也就成为成语了。
以上这两个来自历史事实的成语“完璧归赵““擢发难数“都是截用或改易史书中文句而成的。这种成语,在全部成语中所占的数量不很多。成语中的“投笔从戎““退避三舍““唇亡齿寒““一鼓作气““门庭若市“等等,都是出自历史事实的。
(2)前人故事
有些成语是由前人的故事来的,这类故事也是确有其人其事,只是其人其事在历史上不是很重要的。这类成语有的比较有风趣,有的有比较好的修辞效果,所以也被人们广泛地使用。现在举几个例子,并说明它们的来源。
(A)胸有成竹宋朝有一位画家叫文同,字与可,擅长画竹。当时有位文学家晁补之作诗说:“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后来“胸有成竹“就成了一个广泛使用的成语,用它来称赞处理事情很有定见有把握的人。
(B)满城风雨宋朝谢无逸尝问潘大临近来有没有作诗。潘大临写给他一封回信说:秋天以来的景物,样样都是好诗句。昨天清闲地躺着,听到树林子里响起风雨声,我高兴地起来,在墙上写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然催我缴纳租赋的人来了,于是大为败兴,只有这一句寄给你。后来“满城风雨“这四个字就成了广泛使用的成语,比喻对新发生的某一件事许多人都在到处议论。
此外如“威武不屈““尾大不掉““抱薪救火““门可罗雀“都是由前人故事而来的成语。
(3)寓言传说
古书里边也有些含议深刻的寓言,也是成语的来源。这类成语,往往有教训或讽喻的意味。现在举几个例子并加以说明。
(A)杞人忧天《列子•天瑞》说:“周朝时候,杞国有一个人怕天崩地坠,自身无处寄托,因此连睡觉吃饭都没有心思了。“后来就把“杞人忧天“用为成语,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
(B)邯郸学步《庄子•秋水》说:“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个青年,到赵国的国都邯郸去学走路(赵国人善于走路)。他没有把本领学到手,反而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步法也丢掉了,只好用两只手爬着回家。“后来把“邯郸学步“用为成语,比喻摹仿别人不到家,反而连自己原有的本领也丢掉了。
(C)掩耳盗铃《吕氏春秋.自知》有一个故事说: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淮南子•说山训》也有这个故事。成语“掩耳盗铃“就是这样来的,只是把“钟“改为“铃“了。这个成语比喻骗人的人所用的办法非常笨拙,他自己却以为能骗得了人。成语里边还有一个“掩目捕雀“,出于《三国志•陈琳传》,跟“掩耳盗铃“的意思差不多,但是群众基础较差,使用的人比较少。
由寓言故事来的成语,往往含有幽默感和深刻的教育意义。如“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这类成语,在全部成语中,所占的比重不算大。
(4)古人原句
成语里面有一些是全用古人语句而不作改动的,例如:
(A)“醉翁之意不在酒“见宋朝文学家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意思是:醉翁的心思并不在饮酒上,而在于赏玩这里的山水。后代把“醉翁之意不在酒“用为成语,表示“别有用心““另有目的“等意思。
(B)水落石出见宋朝文学家苏轼的《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水落石出“本来是纯粹写景的文句,后代用为成语,比喻真实的情况终于显露出来。
(C)更上一层楼成语不仅有完全用前人文章里的语句的,也有完全用前人诗句的“更上一层楼“就是处于唐朝诗人王之焕的《登鹳雀楼》诗。原诗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上一层楼“这个成语,比喻在某一已有的基础上更加提高,更为扩大之类的意思。
成语里面的“一笑千金““咄咄怪事““下笔成章““一鸣惊人“等,都是全用前人的语句。这类成语在全部成语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偶然被人们引用的前人名言警句,即使它明显地具有成语的特点,也不能把它看做成语,而只能认为那是引语。可是如果后来时常有人使用它,群众逐渐对它熟悉,那就要把它看做成语了。
(5)截用或改易古人语句
有些成语不是直接使用古人的语句,而是截用或者把古人的语句略加改变,然后使用的。截用或改变的原因,主要是为了使其符合成语的结构形式。(参阅前文《成语的四字性》)例如:
(A)舍生取义《孟子•告子》上篇里有两句话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后人从这两句话里,取出“舍生取义“这四个字作为成语,表示为了维护正义不惜牺牲生命的崇高品质。
(B)一曝(pù)十寒《孟子•告子》上篇里有几句话是“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意思是:虽然有天下容易生长的东西,但是晒它一天,冷它十天,也没有能生长成的。)后人从这几句话里摘出
成语在来源浅探
“一曝十寒“四个字用为成语,比喻一个人没有恒心,努力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
(C)一毛不拔《孟子•尽心》上篇里有一句话是:“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意思是:杨子极端自私,即使从他身上取下一根细微的毛发就能够有利于天下,那他也是不肯干的。)后人把这句话里的“拔一毛不为“改成“一毛不拔“四个字,作为成语,形容极端自私和非常吝啬的人。
(D)近水楼台宋朝苏麟有两句诗:“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后来截用“近水楼台“四个字为成语,比喻在条件便利的情况下就能比一般人先得到好处。
成语里面的“知名之士““一日之长““一丘之貉““一日三秋““一字千金“都属于这一类。这类成语,在全部成语中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
(6)人民群众用过的精炼词组
谈到成语的来源,人们总会先想到上边所说的那些所谓有出处的成语。其实在成语里边占比重较大的,还是那些现在已经找不到真正原始出处的成语,这类成语,绝大部分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其中有一些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和生活气息。例如:“大海捞针““指桑骂槐““另起炉灶““三三两两““大刀阔斧““囫囵吞枣“等等。这类成语,因为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都比较好,所以历来就被人们广泛地使用着,而且不仅使用于书面上,也使用于口语中,甚至很早就使用于口语中。如果有人在古书中看到了这类成语,认为某书的作者就是这个成语的创作者,这恐怕未必可靠,譬如见于宋人语录里边的一些成语,见于元人杂剧里边的一些成语,未必就是产生于宋朝或元朝,可能都还早。
(7)谚语俗语
有些成语,在两三千年之前就已经被人们写在书里。虽然用的是文言,看起来很典雅,其实本来是群众口头中使用的谚语或俗语。例如,“亡羊补牢““敝帚千金“等等,都属于这一类。为什么知道这些成语本来是谚语或俗语呢?因为使用这些成语的古人,在古书里边已经说了。如:《战国策•楚策》说:“臣闻鄙语曰: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养在羊圈里的羊跑掉了,赶快把圈修补起来,免得别的羊再跑掉,也还不算晚。)曹丕《典论•论文》说:“里语曰,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意思是:俗语说,家里有一把破扫帚,自己以为宝贵得可以同千金相比。享就是“当“或“当做“。)《史记•白起王剪传》说:“鄙语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所谓鄙语、里语或谚语、俗谚,就是民间的谚语或俗语的意思。实则有些来自谚语或俗语的成语,在古书上,也还有并不一定标明是“里语““鄙语“的。
另外还有些谚语和俗语,从文字上看,不像一般成语那样整齐典雅,很明显是人民大众的口语。可是因为它们通俗易懂。具有很好的表达效果,因此广泛地被人们所使用,也成了成语。例如“牛头不对马嘴““坐山观虎斗““众人拾柴火焰高““天下乌鸦一般黑“都是属于这一类的。
(8)外来的成语
我们使用的成语,也有来自外国的。例如魏、晋、六朝、隋、唐时候,我国翻译了不少流行于西域和印度的佛经。佛经里边的语句和典故,不少从早就成了我国的成语。例如:“一尘不染““现身说法““心花怒放““不可思议““不即不离““回头是岸“皆是。明、清以来,我国跟西洋各国的文化交流逐渐频繁,西方的典故、格言以及西洋著作的汉文译本中的精炼语句,有的也就变成了我国人使用的成语。例如:“时者金也““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旧瓶装新酒““火中取栗““新陈代谢““物竞天择““弱肉强食““拿原则来做交易““按劳取酬“等等都是。
(9)改造的成语
前边说过,成语是固定词组或固定的句子,一般不能随便改变。但是有时候为了表达上或行文上的需要,也可以更换一两个字,巧妙地把它加以改造使用。这种改造的成语,表达的效果往往比较强,因为把成语改了一两个字,特别能引起读者的注意。这种办法,古代就有的。例如“物极则反“这个成语出于《鹖冠子•环流篇》。意思是事物发展到极点,一定要转到它的反面。后代有人把它改为“物极必反“,就觉得更为肯定有力。南北朝时,北周有名的文学家瘐信作《哀江南赋》就把这的成语改为“物极不反“,表达他那无可奈何的愤慨情绪。又如“事半功倍“这个成语,出于《孟子•公孙丑》,意思是说用力小而效果大。后来有人把这个成语里的“半““倍“两个字的位置一换,改为“事倍功半“,来说明工作费劲大,收效小。但是在古代,这样使用成语的例子比较少。现在我们进入了伟大的社会主义时代,前人某些思想意识的错误性和局限性,显露得很清楚。因此把成语加以改造而表达新思想的,用得也就比较多了。例如“把“欲速则不达“改为“欲速必达“;把“一举两得“改为“一举三得““一举多得“;把“一箭双雕“改为“一箭三雕““一箭多雕“;把“知难而退“改为“知难而进“等等。
时代已经改变了。生活在新社会不同于生活在旧社会,人们的思想感情、精神面貌起了很大的变化。旧的清规戒律,已经不能拘束我们了,有一部分旧成语的内容,显然不适合于今天的社会。譬如具有共产主义风格,敢于蔑视困难,敢于胜利的人们,绝不会“知难而退“。新成语“知难而进“的产生,是很自然的。这也可以算是化消极为积极,同时也收到了“古为今用“的效果。
(10)新生成语
我们现在使用的成语,大都是两三千年以来流传下来的或陆续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演进,根据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表达新思想意识的成语,就自然会不断地陆续地产生。全国解放以来,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的实践中,就产生了许许多多具有积极意义的新成语,例如:
厚今薄古 推陈出新 多快好省
分秒必争 力争上游 百花齐放
勤俭持家 修旧利废 上山下乡
勤学苦练 只争朝夕 化废为宝
比学赶帮超 全国一盘棋
等等。同时,也产生了少量具有批评性的新成语,例如:“缩手缩脚“、“少慢差费“。这类新成语,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含有积极意义。所以产生以后,立刻就不胫而走,为各阶层的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用。
以上列举的十项,是成语的主要来源,也是成语较大的类别。
成语来源浅探 篇2
英语成语精炼、短小、幽默、风趣、富于哲理性。英语成语之所以难懂, 根本原因在于它本身具有浓郁的、独特的地域民族文化色彩。我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时候, 要正确理解和翻译英语成语, 就必须弄懂英语成语的来源及其背景。
1 来源于名人和文学名著
在许多脍炙人口的西方文学名著中, 一些能引起人们共鸣的经典词语、短语或句子逐渐被定型, 演化成具有特定内涵, 从而可以独立运用的成语。例如:
Knowledge is power.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的《道德与论文集》)
Live not to eat, but eat to live.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但吃饭是为了活着。 (富兰克林的《穷查理历书》)
Time is money.一寸光阴一寸金。 (富兰克林的《致青年商人》)
Brevity is the soul of wit.言以简为贵。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to the manner born与生俱来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man Friday忠诚仆人、得力助手 (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
A little learning is a dangerous thing.一知半解是危险的 (蒲柏)
2 来源于《圣经》
上帝造人的传说是西方人固有的观念, 英语民族人民心目中的上帝是万能的、神圣的。圣经故事中关于上帝、耶稣、魔鬼、亚当、夏娃以及一些带有教诲意义的故事中的某个片段, 因人们的喜好甚至某些历史、政治原因而作为成语的形式流传下来。例如:
forceful as Samson像参孙一样力大无比 (参孙是《圣经》中最负盛名的大力士, 他因耶和华赐福而力大无比。参孙曾赤手空拳撕裂一头狮子, 如同撕碎一只小羊羔, 还曾用随手捡来的驴腮骨 (jawbone of an ass) , 一气杀死1000个非利士人 (Philistines) , 后来被非利士人抓获, 剜掉双眼, 参孙一气之下把房柱推倒, 砸死了3000个非利士人, 自己也同归于尽。)
spare the rod and spoil the child孩子不打不成器;玉不琢不成器
fly in the ointment油膏里的苍蝇 (比喻美中不足)
salt of the earth世上的盐 (比喻社会中坚或为人师表的人)
3 来源于神话传说
古希腊、古罗马是西方文明发源地, 《希腊神话》、《罗马神话》中的许多神话传说演变成了现代英语成语。例如:
Midas touch点金术, 赚大钱的本领 (典出古希腊传说。小亚细亚中西部有一古国叫弗里吉亚 (Phrygia) , 国王迈达斯 (Midas) 释放了被捕的西勒诺斯 (Silenus) , 并把这个精灵交还给狄俄尼索斯 (Dionysus) 。酒神狄俄尼索斯感恩于迈达斯对他的养育者和教师西勒诺斯的帮助, 许诺有求必应, 作为对迈达斯的酬谢。迈达斯贪恋财富, 一心想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祈求神赐予他点物成金的法术。他如愿以偿的得到了点金术之后, 凡他所触摸的东西都变成了金子, 就连食物和饮料, 乃至他最心爱的小女儿也都变成了金子。最后, 他只好祈求神解除他的点金术。酒神便让他到帕克托洛斯 (Pactolus) 河里去洗澡, 以此收回他的魔力, 一切才恢复了原样。根据这一故事, 人们便用Midas touch喻指“事事处处能赚钱的本领”。该短语常与动词have连用。)
swan song (诗人, 音乐家等的) 最后作品, 告别演出, 绝唱 (传说, 天鹅 (swan) 平素从不啼鸣, 可是当它预感到死之将至时, 就会引颈长鸣, 高歌一曲, 歌声哀婉动听, 感人肺腑, 这是它一生中唯一的, 也是最后的一次唱歌。在古希腊神话中天鹅是阿波罗 (Apollo) 的神鸟。阿波罗既是太阳神、光明之神, 也是音乐之神、诗歌之神, 后世奉他为文艺的保护神。阿波罗化为天鹅, 所有诗人死了之后灵魂也附于天鹅之体。据此, 天鹅被用以喻指“ (才华横溢的) 诗人”或“ (杰出的) 歌手”等, 于是, 西方各国就用swan song来比喻某诗人、作家、作曲家临终前的一部杰作, 或者是某个演员、歌唱家的最后一次表演。)
give (throw) a sop to Cerberus行贿, 贿赂 (刻耳柏洛斯 (Cerberus) 是看守冥国出口的一条长着三个头的恶狗, 它准许任何鬼魂进入冥国, 但一旦进去了就休想出来。曾经有一个叫俄耳甫斯 (Orpheus) 的人, 他的歌声能使树木弯枝, 顽石移步, 野兽俯首, 他用歌声使刻耳柏洛斯入睡, 才得以走出冥国。为了讨好刻耳柏洛斯, 古希腊人常把一块甜饼 (sop) 放进死人的棺材里, 死者的灵魂就会把它送给刻耳柏洛斯以获取好处。)
the pillars of Hercules天涯海角 (为捉走住在极西处的革律翁放牧在厄律提亚岛的牛群, Hercules穿越了整个欧洲和利比亚, 在直布罗陀海峡两岸建立两座石柱以作纪念。据此, the pillars of Hercules转译为到达极限、天涯海角。)
under the rose在玫瑰花底下 (比喻私下、暗中、秘密。罗马神话中小爱神丘比特为了维护其母维纳斯的声誉, 给沉默之神送了一束玫瑰花, 请他守口如瓶, 不要把维纳斯的风流韵事传播出去。古罗马人从此把玫瑰花当作严守秘密的象征。)
rain cats and dogs倾盆大雨 (源于北欧神话。据说驾暴风雨的巫士化为猫形, 狗和狼是暴风雨神奥丁的随从, 因此, 猫是暴雨的象征, 狗是伴随暴雨的强风。)
4 来源于寓言及民间故事
寓言虽然故事短小, 但能给人哲理与教训, 因而广为人们所喜爱。《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拉?封丹寓言》、《莱辛寓言》等在西方国家广为流传;《一千零一夜》等民间故事也深深影响着西方民族, 许多英语成语就来源于这些寓言及民间故事。例如:
kill the goose that laid the golden eggs杀鸡取卵, 涸泽而渔 (比喻贪图眼前利益, 没有长远打算。该典故源于希腊寓言, 说的是一个乡下人因发财心切, 杀了自己饲养的那只能下金蛋的鹅, 以为如此就可以一次获得想象中的金块, 结果一无所获。)
bell the cat给猫戴上铃铛, 替人冒风险 (出自《伊索寓言》中的《老鼠会议》 (The Mice in Council) 。这篇寓言讲的是:一群老鼠在鼠洞里举行会议, 讨论如何对付凶狠的猫。白胡须老鼠提出:“我有个方法, 在猫的脖子上挂一个铃。这样, 猫一走动铃就响, 我们就可以闻铃声而逃避了”, 群鼠一致同意这个建议。但是, 谁去给猫挂铃铛呢?因此, 人们用bell the cat来比喻替别人冒风险。)
Alading's lamp阿拉丁神灯 (比喻能带来幸福和财富的宝物, 源自《一千零一夜》)
5 来源于历史
来源于历史的成语, 一般都隐含着一个具体的历史故事, 这类成语本身就是一个典故。例如:
the sword of Damocles达摩克利斯之剑 (比喻时刻存在的危险。古希腊狄奥尼修斯国王请他的大臣达摩克利斯赴宴。达摩克利斯羡慕国王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狄奥尼修斯就让达摩克利斯坐在他的位置上, 享受鲜花、美酒、佳肴, 达摩克利斯觉得自己成了世上最幸福的人。突然他发现头顶上的天花板上倒挂着一把锋利的宝剑, 吓得脸色煞白, 逃出王宫。)
6 来源于名人轶事和风尚习俗
名人轶事也往往成为英语成语的来源之一。例如:
Mickey mouse米老鼠 (比喻无关紧要的人或过于简单的事物)
Carey street破产 (英国伦敦的一条街名, 因破产法庭坐落在这条街上而喻为破产的含义。)
风尚习俗由于其独特的文化内容有时也被借用为成语。例如:
feather in one's cap荣耀 (印第安人把羽毛作为勇敢的象征, 每杀死一个敌人, 就把一根羽毛作为荣誉的标志, 加插在头饰或帽子上, 以向人炫耀, 后引申为炫耀荣誉。)
7 来源于动植物的生动形象及其特征
许多动植物在传统上往往引起某种联想或被当作某种特定品质的象征, 因此, 动植物的生动形象及特征也成为英语成语的源泉之一。例如:
as wise as owls聪明 (西方人认为猫头鹰是聪明智慧的象征。)
bury one's head in the sand逃避现实 (鸵鸟在遇到危险时会把头埋在沙子里。)
play the fox耍滑头
drink like a fish牛饮, 狂饮
shed crocodile tears鳄鱼的眼泪, 猫哭耗子假慈悲
hold out the olive branch伸出橄榄枝, 建议讲和 (橄榄象征和平)
8 来源于日常生活和劳动之中
英国是个岛国, 航海和农业是英国人生活劳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英语成语就产生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劳动。例如:
all at sea茫然, 不知所措
on the rocks触礁, 濒临毁灭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
spend money like water挥金如土
trim the sails to the wind见风使舵 (比喻随机应变)
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blue sea进退维谷, 左右为难
以上是对英语成语的主要来源进行探析。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我们必须了解英语语言的文化背景, 透析英语语言的渊源, 从西方文化的角度去认识、掌握和使用。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不但要传授语言知识, 也要注重文化渗透。学生了解了英语成语的典故及来源, 就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英语。
参考文献
[1]M.H.鲍特文尼克, M.A.科甘.神话辞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5.
[2]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M].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 1988.
英语成语意义来源解读 篇3
【关键词】英语成语 意义来源
一、引言
成语的定义有很多,广义的成语即为习语,泛指一个国家或民族语言中所特有的习惯性用法或特殊表达法,它可以是一个地区、社会或阶级团体所特有的语言,甚至是一个作家或名人所特有的语言;狭义的成语是指英语中长期使用、表意完整且结构定型的短语或短句。. Hartman认为成语是具有“特殊的、通常并不等于各个词涵义总和的词组,通常不能逐字直译成另一种语言”。本文所讨论的成语包括典故(allusion)、谚语(proverb)、格言(saying)、俗话(colloquialism)、俚语(slang)和其他一些结构固定的短语或者短句。丰富多彩的成语往往又受到心理、语言、社会和历史等多种因素影响,其实际含义与字面意义之间通常呈现不一致性,造成人们的误解。但是,传统的语言研究认为成语习语结构上具有固定性、意义上具有统一性。成语的意义是长期历史发展和文化沉淀的必然结果。很多成语背后都有其独特的与社会生活、民族文化和地理风俗等相关的深刻内涵。
二、成语意义来源的因素
文学海洋,卷帙浩繁,成语意义来源的因素无法尽数罗列,下列分类法只是较为常见的几种。
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不同带来成语背后的文化特质不同。它是不同民族生产和生活方式不同的重要影响因素。这又进而影响到人们的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地处不列颠群岛的英国自古以来就有发达的航海业和兴旺的渔业。人们在生活中相应表达了许多与航海、捕鱼有关的成语。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blue sea(进退两难),原指17世纪人们好在船侧系上一块木板,有时水手不得不借助它到舱外维修。这块木板就叫“devil”,立于其上时,水手面临落水被淹的危险,即处于两难境地。batten down the hatches(未雨绸缪),原指用压条封牢舱口以应对远洋航行中不测的天气,现用指防备困难的局面。“all at sea”(不知所措),这一成语用于描述人们在海上失去控制、困顿窘迫的情形,后用指一切不知所措的场合。
宗教神话:宗教神话是成语产出的重要途径。其集中体现要数典故(allusion)了,它是英语中文化积累的产物,是一种有着深刻历史背景的修辞格。它是一个人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成语典故的历史文化渊源很多,如the heel of Achilles或the Achilles heel(阿喀琉斯之踵一唯一的弱点或要害)源自于希腊罗马神话。传说阿喀琉斯浑身钢筋铁骨,只有脚踵在出生时因为被他母亲的手握住所以没有沾到冥河圣水,才成为其最终被人射中并负伤致死的唯一要害。在特洛伊战争中,他骁勇无敌,所向披靡,杀死了特洛伊主将,著名英雄赫克托耳(Hector),而特洛伊的任何武器都无法伤害他的身躯。后来,太阳神阿波罗(Apollo)把他的弱点告诉了特洛伊王子帕里斯,他被帕里斯引诱到城门口,脚踵被暗箭射中,他因而负伤而死。
政治军事:政治生活中所产出的某些成语习语只从文字层面往往是很难理解的。望文生义的理解和翻译势必成为笑柄。但是理解了词语背后的故事,其意义就不会再艰涩了。试举几例,如“Watergate(水门)”一词以其“丑闻”之意早已为人们熟知,其背后的故事是1972年6月l7日,美国共和党为了争取尼克松连任总统,在竞选中派人潜入首都华盛顿水门大厦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事处偷拍文件和利用窃听器刺探民主党的竞选策略和活动情况.结果被当场发现。案发后,尼克松被迫宣布辞职。英语中水门意指秘密非法的勾当,是所有门族词汇的鼻祖。Walls have ears(隔墙有耳)。据载“walls have ears”首见于希腊。传说古希腊国王Dionysius实施独裁时,可以通过其手中拥有的一耳状岩洞的至宝连通整个皇宫。凭此监听皇宫里所有的秘密。另一说是法国卢浮宫建造时,王后Catherine在有些房间安装了可以互传声音的管道以获得许多国家机密和一些人的密谋计划,该成语由此而来。无论是耳状岩洞还是墙壁里的传声管道,都是秘密泄露出去的中介。大约在17世纪20年代,该词正式进入英语词汇,用以比喻秘密也会泄露,或是告诫人们说话留心,免得被偷听。
文学作品:catch一22(第22条军规一无法摆拖的困境或进退维谷的局面)是人们常见的一个成语,它源自美国小说家Joseph Heller于l961年出版了此同名小说。小说中的第22条军规规定,飞行员如果疯了就可以申请回国,但申请书必须由本人书写.而且申请书中必须有逻辑地证明申请人神志是不正常的,不能服役.这条军规表明上有理有据,实际上是一个陷入自我矛盾的骗局,是一条根本无法实现的军规。salad days (少不更事的时期,创作家等的最佳时期)、beggar all description(莫可名状、难以说清)该词语出莎士比亚剧本Anthony and Cleopatra(埃及艳后)。a fools paradise(南柯一梦)、hit the mark(一语中的)均出自Romeo and Juliet(罗密欧与朱丽叶)。itching palm(贪得无厌)、its all Greek to me(完全不懂)均出自莎士比亚的Julius Caesar。to die in harness(马革裹尸)出自莎翁的Macbeth。green eyed monster (极为妒忌)出自莎翁的Othello。读过莎翁著作的人对理解以上成语可能困难会小一些。
日常生活:劳动人民日常生活中的智慧在成语中也得以记录并传承下来。形形色色的人群与形形色色的工作种类孕育了形形色色的与生活有关的成语,有来自木匠、铁匠、裁缝等行业的成语,有描述日常生活的油盐酱醋的成语,更有代表海洋民族特色的成语。如Such carpenters, such chips.(什么木匠出什么活儿),原指不同的木匠手艺也不一样,现喻指不同的人做事的水准不一样。As you sow, you shall mow.(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一句简单的劝说,告诉人们只有先播种了才会有收成,其喻义也很明显。
三、结论
成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鲜明有力的表达手段,也体现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成语的学习离不开对其所代表和负载的文化意义的了解和探求。但是对成语的理解常常使学习者感到困惑。其意义很少能照字面理解,一旦遇到成语,读者往往无从索解。望文生义的误解或使用不当极有可能产生笑话。成语在搭配上的诸多限制,更使得英语学习者对成语是既爱又恨。因此,了解成语来源,溯源成语内涵,加强背景了解,不仅对成语学习具有深远意义而且对恰当使用成语和深入进行文化探究也极具意义。
正如德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格林在其名著《论语言的起源》中说过:“我们的语言也就是我们的历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探索成语意义来源也是一定意义上对文化背景,话语环境,历史经济等多方面的综合探讨。
参考文献:
[1]Hartman,R.R.K.Lexicography:Principles and Practice[M].London:Academic Press.1983.
[2]费南多.习语与习语特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李玉平.英语习语及其文化源流[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不自量力的成语来源 篇4
“不自量力”这则成语也叫“不量力”也就是“不自量力”或“不自量”,用来表示不能正确地估计自己的力量,或过高地估计自己。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王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宣乎!”
春秋时期,在如今河南省境内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是郑国,一是息国。公元前712年,息国向郑国发动了战争。
这两个诸侯国虽然都很小,但息国的人力与物力比郑国要少得多,军力也要弱得多。战争自然以息国的失败而告终。
事后,一些有见识的人分析出,息国快要灭亡了。他们分析的`根据是,息国一不考虑自己的德行如何,二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是否能取胜,三不同亲近的国家笼络好关系,四不把自己向郑国进攻的道理讲清楚,五不明辨失败的罪过和责任是谁。犯了这五条错误,还要出师征伐别国,结果遭到失败,这不是非常自然的吗?
来源于神话故事的成语 篇5
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
【无缝天衣】
神话谓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缝合,没有缝儿。常以比喻诗文等事物没有一点瑕疵。
【兴风作浪】
兴、作:引起。原指神话小说中妖魔鬼怪施展法术掀起风浪。后多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
【兴云致雨】
兴云:布下云彩。致雨:使下雨。神话传说,神龙有布云作雨的本事。借喻乐曲诗文,声势雄壮,不一样凡响。
【玉宇琼楼】
①神话中仙人居住的宫殿。②形容覆雪的楼宇。
【月里嫦娥】
嫦娥:神话中月宫里的仙女,相传她是后羿的妻子,因偷吃不死之药而上了月宫。比喻风姿绰约的美女。
【云锦天章】
云锦:神话传说中织女用彩云织出的锦缎。天章:彩云组合成的花纹。比喻文章极为高雅、华美。
【大禹治水】
禹:三皇五帝时中原的领袖。大禹治理水患为百姓谋福。
【杜鹃啼血】
传说杜鹃昼夜悲鸣,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
【月下老人】
原指主管婚姻的神仙。后泛指媒人。简称“月老”。
【火眼金睛】
比喻眼光十分犀利,能够识别真伪。火眼金睛是孙悟空的专利,是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锻烧的意外收获,孙悟空常说他老孙有火眼金睛,能够识得妖怪。
【含沙射影】
传说一种叫蜮的动物,在水中含沙喷射人的影子,使人生病。比喻暗中攻击或陷害人。
【愚公移山】
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补天浴日】
这是指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和羲和给太阳洗澡两个神话故事。后用来比喻人有战胜自然的本事。也形容伟大的功业。
【东兔西乌】
兔、乌:古代神话传说中说,月亮里有玉兔,太阳里有三足金乌,所以用乌、兔代表日月。月亮东升,太阳西落。表示时光不断流逝。
【东曦既驾】
曦:曦和,神话中驾日车的神。指太阳已经在东方升起。比喻驱散黑暗,光明已见。亦作“东曦既上”。
【吉光片羽】
吉光: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名;片羽:一片毛。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
【开天辟地】
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夸父追日】
古代神话。同“夸父逐日”。
【炼石补天】
炼:用加热的方法使物质纯净或坚韧。古神话,相传天缺西北,女娲炼五色石补之。比喻施展才能和手段,弥补国家以及政治上的失误。
【牛郎织女】
从牵牛星与织女星演化而来的神话故事里的主人公,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相会。现比喻分居两地的夫妻
【女娲补天】
神话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牵牛织女】
指牵牛星、织女星。亦指古代神话中的牛郎、织女。
【清都紫微】
神话传说中天帝所居之宫阙。
【擎天之柱】
支撑天的柱子。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有八柱擎天,后用以比喻能担负重任的人。亦作“擎天玉柱”。
【日薄虞渊】
犹日薄西山。虞渊,神话传说中日入之处。《淮南子·天文训》:“扞日呴至于虞渊,是谓黄昏。”庄逵吉校:“《太平御览》作‘薄于虞渊’。”
【十日并出】
①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个同时出现的太阳。②比喻**并起。
【水漫金山】
神话故事。金山,在江苏省镇江市。《白雪遗音·马头调·雷峰塔》:“金山寺里法海一见许仙,面带妖色,不放下山。怒恼白蛇,忙唤青儿,带领着虾兵蟹将,这才水漫金山。”亦作“水满金山”。鲁迅《坟·论雷峰塔的倒掉》:“扞法海禅师呴便将他藏在金山寺的法座后,白蛇娘娘来
【松乔之寿】
松乔:神话中仙人赤松子与王子乔。指长生不老。
【天衣无缝】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篇6
李源、圆泽
【三生有幸】是什么意思?
三生:佛家指前生、今生、来生;幸:幸运。三世都很幸运。比喻非常幸运。
【三生有幸】出自哪里?
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久闻老师父大名,今日得睹尊颜,三生有幸。”
【三生有幸】词语辨析:
【三生有幸读音】:sān shēng yǒu xìng
【三生有幸的近义词】:不胜荣幸、荣幸之至、吉星高照、洪福齐天、福星高照
【三生有幸的反义词】:倒霉透顶、时运不济、天不作美、生不逢时
【三生有幸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三生有幸】如何造句:
1、能和您一起学习,真是三生有幸。
2、能够见到这本书的作者,真是三生有幸。
3、久仰大名,今日相见真是三生有幸。
4、能够有机会上大学深造,真是三生有幸啊!
5、文人汇聚,雅言不绝于耳,我真是三生有幸。
6、你若能为我僧院除了这条祸根,真是三生有幸了!
7、感谢你能来枉顾小店,小弟真是三生有幸!
8、想不到今日能在此得见前辈金面,实在是三生有幸。
【三生有幸】典故:
唐朝有一个和尚,号国泽,对佛学有高深的造诣,和他的朋友李源善很要好,有一天,二人一同去旅行,路过一处地方,看见一个妇人在河边汲水,那位妇人的肚子很大,已经怀孕了。
圆泽指着妇人对李源善说:“这个妇人怀孕已经有三年了,等待我去投胎,做它的儿子,可是我一直避着,现在看见她,没有办法再避了。三天之后,这位妇人已经生产,到那个时候请你到她家去看看,如果婴孩对你笑一笑,就是我了。就拿这一笑作为凭证吧!再等到第十三年那一年,中秋的月夜,我在杭州天竺寺等你,那时我们再相会罢。”
他们分别后,就在这一天夜裹圆潭果然死了,同时那个孕妇也生了一个男孩子。第三天,李源善照看圆泽的话,到那位妇人家里去探看,婴儿果然对地笑了一笑。等到第十三年后的中秋月夜,李源善如期到达天竺寺去寻访;刚到寺门口,就看到一个牧童在牛背上坐看唱歌,道:“三生石上旧情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解释 篇7
骊姬(?-前651年),或称丽姬,名不详,春秋时期骊戎国君之女,晋献公妃子,晋君奚齐的生母。
晋献公(?—前651年),姬姓,名诡诸,晋武公之子,春秋时期的晋国君主,在位26年。
【一薰一莸】是什么意思?
薰:香草,比喻善类;莸:臭草,比喻恶物。薰莸混在一起,只闻到臭闻不到香。比喻善常被恶所掩盖。
【一薰一莸】出自哪里?
《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
【一薰一莸】词语辨析:
【一薰一莸读音】:yī xūn yī yóu。
【一薰一莸的近义词】:一薰一莸。
【一薰一莸用法】:作宾语、定语。
【一薰一莸】典故:
春秋,晋献公想立骊姬为夫人,先用龟卜算一下,结果不吉利,改用蓍草的筮法,结果不吉利的。献公说:“那就依筮叭。”卜人说:“不可,因为卜辞上说:专之渝,攘公之渝,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
意思是说献公的美德。献公原已有三个好儿子,即太子,重耳及夷吾;专宠骊姬的结果,便会使他舍弃原有的爱心,将从前的爱子疏远,而爱骊姬那一人。这样,一好人和一坏人是不能相安的,即使经过十年之久,那臭(指骊姬造成的罪恶)气仍然除不清。当时献公一心爱骊姬,所以拒绝了卜人的劝告,立骊姬为夫人。
5个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篇8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三令五申】是什么意思?
令:命令;申:表达,说明。指多次命令和告诫,多指上级对下级,领导对群众。
【三令五申】出自哪里?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约束既布,乃设铁钺,即三令五申之。”
汉·张衡《东京赋》:“三令五申,示戮斩牲。”
【三令五申】词语辨析:
【三令五申读音】:sān lìng wǔ shēn。
【三令五申的近义词】:三申五令、发号施令、千叮万嘱、再三告诫。
【三令五申的反义词】:从令如流、敷衍了事。
【三令五申歇后语】:八个老汉划拳——三令五申(伸)。
【三令五申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三令五申】典故:
春秋时候,著名军事学家孙武,携带自己写的《孙子兵法》去见吴王阖闾。吴王看过之后说:“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过了,能否拿我的军队试试?”孙武说可以。吴王再问:“用妇女来试验可以吗?”孙武也说可以。于是吴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宫中美女,请孙武训练。
孙武将她们分为两队,用吴王宠爱的两个宫姬为队长,并叫她们每个人都拿着长戟。队伍站好后,孙武便发问:“你们知道怎样向前向后和向左向右转吗?”众女兵说:“知道。”孙武再说:“向前就看我心胸;向左就看我左手;向右就看我右手;向后就看我背后。”众女兵说:“明白了。”于是孙武使命搬出铁钺(古时杀人用的刑具),三番五次向她们申戒。说完便击鼓发出向右转的号令。怎知众女兵不但没有依令行动,反而哈哈大笑。
孙武见状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应该是将官们的过错。”于是又将刚才一番话详尽地再向她们解释一次。再而击鼓发出向左转的号令。众女兵仍然只是大笑。孙武便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是将官的过错。既然交代清楚而不听令,就是队长和士兵的过错了。”说完命左右随从把两个队长推出斩首。吴王见孙武要斩他的爱姬,急忙派人向孙武讲情,可是孙武说:“我既受命为将军,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遂命左右将两女队长斩了,再命两位排头的为队长。自此以后,众女兵无论是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甚至跪下起立等复杂的动作都认真操练,再不敢儿戏了。
【三令五申】文言文:
【成语来源浅探】推荐阅读:
来源神话传说的成语12-24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四字成语06-27
汉语成语的来源及结构关系06-03
思想来源10-17
设计来源06-15
来源解析07-28
学生来源08-02
数据来源09-05
来源不明09-26
形成来源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