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张启发

2024-05-18

转基因张启发(通用3篇)

转基因张启发 篇1

张启发院士给他的博士生的一封信

这是我的师兄铐给我的,对我的松散的博士生活起到了很大的收紧作用,拿来各位一起分享

谈做学问兼论人生——读各人工作计划后看法点滴

最近我拜读了各位送交的年度工作计划,仔细推敲后,仍感到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十分严重:第一,对课题理解不够,有的根本谈不上理解,做了不止一年,尚未进入角色。第二,已经完成的工作量严重偏少,博士(有的是从本室硕士上来的)做了几年还未见到可以发表的东西。

第三,在计划中倾向于以最低工作量结束研究。即游击战法。以消耗最少的人力来解决战斗。

这是从纸上看到的。从实验室看到的现象是,有那么几位常不到实验室照面,似乎这里是一个可来可不来的地方。而且愈未进入角色的,愈不钻研文献;工作做得愈差的,愈少见做实验。请各位想想,你不学,怎么能变内行?你不干,怎么会有结果?不钻研与自己课题密切相关的文献,不把实验室工作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不能算作一个名副其实的博士生。

写一点专题读书报告,其实是一个领域内进入角色的好方法。一篇不够,可以连续写几篇,直到把与研究课题有关的方面较好地弄懂为止。如果在写读书报告的同时,加进一点自己的见解就更好了。写得好的可以送出发表。这对加强业务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深化对自己研究工作的感情和培养事业心都大有益处。几年来我们大会小会说了很多,而至今交得很少。有人说是没有时间,我看是不愿投入时间。对博士生而言,每天工作12小时是正常的,少于这个时间就不正常了;每周工作六天半以上是正常的,少于六天半就不正常了。我这里是基于美国PhD四年学制所得到的概念。在我们目前三年学制还要强制性学半年英语的情况下,上述时间的投入充其量也只是一个下限。

人生一世,应该追求有所建树。记得有一首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此诗所描述的虽有些封建意识,倒也道出了人生的真谛。想稍加以补充的是在男女完全平等的时代里,女儿也应当自强。走到了做科学这条路上,博士生阶段有无成就与将来有无建树关系十分密切。椐我观察,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凡是后来有所成就者,大多在博士学习阶段就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我理解的基础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广博的知识和不断求知的欲望;二是作为今后发展基础的工作成就;三是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和以工作作为第一需要的人生观。试想:要建功立业,博士生阶段不搏,更待何时?

有的研究生说,在我们这个实验室读研究生如何如何辛苦,在有些地方读研究生如何如何轻松,入错了门的委屈和追悔不及的心情溢于言表。我不知道是该“轻松”的羡慕“辛苦”的,还是象我们“辛苦”的研究生这样羡慕人家“轻松”的。但就我看来,身在国家级的实验室里,从事着国际前沿的研究工作,要做的工作都有相应的保证条件,大可一展才华,以慰平生,应该受到全校乃至全国的羡慕,而不是相反。对“轻松”妄加羡慕的人,其实是没有弄清楚为什么读研究生这个最起码的问题,或者是读研究生的动机本来就存在问题。他们读研究生所看中的大约只是一张文凭,自己对自己就不抱成才的期望,这种思想倾向是应该下大功夫纠正的。

我们这里几乎所有的人都希望博士毕业后到国外去做博士后,我很赞成,并愿尽我之力给予支持。我很希望我们实验室出去的人将来在国际上都成为知名人士。今后在我们室毕业的博士出国做博士后可能主要有两类途径,一类是经我提名推荐,另一类是博士生本人争取,而将以后者为主。而后者却意味着要参与国际竞争。博士论文做得好,竞争性就强,我也乐意推荐,用人方也愿意接收。博士论文做得不好的,我不愿意推荐,而且推荐起来难度也大。其实,各人的路在各人自己脚下,各人的命运在各人自己手里。成败兴衰,全在各人,请各自勉。

祝福积极评价的博士们,多发文章,早日毕业!

而那些只受益不评价的虫子们,干脆也不要回帖好了,好好读博士吧。

转基因张启发 篇2

在绘制人脑地图的过程中, 脑组织被切分成若干部分用来提取其中的RNA并对基因组中的25000多个基因进行确定。在这张地图上, 大脑的诸多细节被极为详细地展现出来, 而大脑中每一个点的反应都可以非常准确地指向所对应的基因, 这一特性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来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 进而研究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研究人员介绍说, 该地图能帮助医生找出若干疑难疾病的病根, 如阿尔茨海默氏症、自闭症和心理健康失调等。不过让人感到意外的是, 通过对比研究发现, 任何两个人的大脑基因竟然有94%是完全相同的。

“这张数字人脑地图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详细的一张, 它非常全面地从基础生物化学方面反映整个人脑的每一个细节”, 艾伦脑科研究所的阿伦·琼斯 (Allan Jones) 介绍说。在此之前, 研究人员花了数年时间来研究各种疾病与基因的关系, 但是由于没有相对详细的人脑地图, 导致许多疾病的研究工作不得不陷入停滞状态, 于是研究人员采集了两个成年男性的大脑, 启动了这个耗资5000万美元的大型数字人脑地图绘制项目。

科学家们对这两个人脑上的1000个“标记”进行了分类, 然后将这些组织与数千个发挥神经功能的基因连接起来, 在数字人脑地图的帮助下, 科学家们可以非常清楚地判断出大脑上不同部位的基因的反应强弱, “该地图的重要性就在于它可以告诉你针对不同的症状, 究竟是大脑中的哪个或哪些基因在发挥作用”, 休斯敦贝勒医学院研究癫痫病的神经学家杰弗里·诺贝尔斯博士 (Jeffrey Noebels) 说道, 如果找到了基因的具体位置, 那么就能迅速对病理进行确定, 进而找到医治疾病的有效办法。

目前, 该地图已经被4000多位脑科学家在诊断脑科疾病时使用, 而研究人员希望可以在今年年底对完成其它8个人脑的地图绘制工作, 以期找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同时, 他们还计划在未来对女性大脑进行类似的研究。

全球首张高清榨菜基因组图谱 篇3

水稻中建立基因定点替换及定点插入体系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彩霞研究组和李家洋研究组合作利用在修复途径中占主导地位的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修复方式在水稻中建立了基于CRISPR/Cas9技术的基因替换以及基因定点插入体系,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植物》。CRISPR/Cas9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全新的技术革命,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包括农作物在内的各种生物体的基因组编辑。科学工作者利用该技术,创造了大量的植物内源基因功能缺失的突变体,开展植物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应用研究。该研究利用修复途径中占主导地位的NHEJ修复方式,在植物中建立的基因定点替换及定点插入策略,为植物基因功能的解析和农作物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路线。

植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应对环境复合胁迫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冯兆忠研究组在环境复合胁迫(臭氧与干旱)对植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影响方面取得进展,该成果发表于《植物、细胞与环境》。在全球环境变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准确预测区域及全球尺度植物释放VOCs总量及其对大气污染的贡献已成为学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该研究揭示了植物VOCs释放需要考虑多重因素的复合影响,并提出评价BVOC释放需要考虑研究尺度。此结果为进一步评估全球环境变化对植物VOCs释放量的影响及优化全球尺度BVOCs释放量模型提供了科学依据。

磨芋新种——补蚌磨芋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标本馆科技人员殷建涛发表天南星科磨芋属新种——补蚌磨芋(Amorphophallus bubenensis),研究成果发表于《Phytotaxa》。磨芋属植物全世界有约200种,中国现有17种,其中8种为特有种。磨芋属植物具有重要的食用及药用价值。由于磨芋花叶不同时,科技人员通过多年的引种栽培及野外观察才获得了完整的花和叶的标本,以确保新种描述的准确性。补蚌磨芋与东京磨芋相似,但后者的柱头有一个圆形或三角形的轮廓,通常是两或三裂,另外,后者具有光滑的块茎可以加以区别。

上一篇:化工厂辞职报告范文下一篇:新智学校广播站筹备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