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作文的开放式教学

2024-10-20

浅议小学作文的开放式教学(精选12篇)

浅议小学作文的开放式教学 篇1

浅议小学作文的开放式教学

(兴庆区官湖小学 拓金萍)

文章提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农村学校的作文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探索一种符合时代特征、以学生为主的新型作文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开放式作文教学突破了原来作文时空、手段、内容上的相对封闭状态,能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开阔学生的思维;既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又为培养学生诸方面能力创造条件。

关键词:开放习作 初探

作文教学可以说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教师们如同一代宗师,身怀绝技,各有妙招。独特的作文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那真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就我们农村学校而言,在作文教学中却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每逢作文课,小学生们总会抓耳挠腮,叫苦连天。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心如四野,笔下空空。老师催得急了,就胡编乱造,东拼西凑,敷衍了事。写出来的文章不是内容空洞、言词生涩,就是千人一面、毫无新意。这种闭门造车、为人造情、编造故事的“大话”作文,不能写出半点真情实感,读起来总让人觉得索然无味,头疼至极。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探索一种符合时代特征、以学生为主的新型作文教学模式,二十几年来,我始终潜心作文教学研究。在教学中大胆进行开放习作的研究尝试。下面就阐述开放习作研究方法和过程:

开放习作是相对封闭作文的旧模式而言的。就是突破原来作文时空、手段、内容上的相对封闭状态,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个学生,鼓励他们放开手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给学生一个自由作文的天地,以达到写好作文的目的。

一、命题的开放

学生怕作文,写不好作文,其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命题的好坏往往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作文的质量。衡量命题的好坏标准不但要看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更要看是否能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有话可说。我认为命题必须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积累,能触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情感,还能激发学生的作文积极性。怎样才能使写作文不成为学生的一件苦差事?怎样才能使写作的火种、热情地引燃辉煌思想的天空呢?我苦思冥想,反复揣摸、实践。为了使命题有助于学生练习习作,我大胆尝试将命题作文修改成半命题作文。如五年级下册有一篇习作的题目是《一件有趣的事》,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但要真正写出一件有趣的事绝非容易。什么样的事算“有趣”呢?全班同学都碰到或亲身经历过这类“有趣”的事吗?要是学生生活中没有此类感性材料怎么办呢?于是我将该命题作文改为半命题作文《一件×××的事》。题目刚一板书出来,不少学生就露出欣喜的神色。结果有的学生写了《一件有趣的事》,有的学生写了《一件快乐的事》,有的学生写了《一件伤心的事》,还有学生写了《一件难忘的事》等等。这样将命题作文改为半命题作文,学生写起来会觉得更轻松更容易。事实告诉我们,命题绝不是无关紧要的,只有命题新颖而又符合学生实际,才能开拓学生思路,启迪学生思维,学生习作才会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写作内容也才会生动具体。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实现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因此,让学生在快乐中作文,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在欣赏自己的佳作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写作文不也就成为最轻松、最平常的事了吗?大胆开放作文题目,淡化写作概念,降低作文要求,解除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摸准学生的思想脉搏,把握学生的情感流向,叩击学生的心弦,牵动学生的情思,使写作文变成小学生们“心驰神往”的一大乐事。开放作文题目,让学生“心驰神往”。因为“心驰神往”是学生表达实感的先导,流露情感的导火索。只有让学生对作文感到“乐意写”,学生对作文才能有兴趣,才能抒发真情实感,也才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打破教材的束缚,多方面选材,开放选材领域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源泉丰盛永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老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作文源于生活的道理。介于此,我要求学生走出课本,打破教材的束缚,到生活中去寻找多方面的写作素材,开放选材领域,培养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发现、感悟、积累的能力。如看到一个场面,一处景物,一幅画像,一些动作,听到一席对话,领悟一番心理活动,都可作为学生练笔的内容和素材。平时,我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地观察事物和环境,并鼓励学生及时进行练笔。比如当学生看到一个人,可以让学生写他的衣着、外貌和表情;听到一段有趣的话,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看到一个精彩的场面,可以让学生描述当时的情景和气氛。虫叫鸟鸣,刮风下雨,日出日落,月盈月亏,都可以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我还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游玩,让学生观察摄取自然景观,欣赏江河湖海的壮丽、明月云霞的奇妙变化、山川树海的千姿百态、风景名胜的灿烂辉煌。让学生到广泛的生活溪流中去获取反映社会风貌的人情风俗材料,体验沸腾的现实生活,参与平常而有意义的社会实践,了解周围的优秀人物。学生还可以多听广播,多看电视、报纸。在这些传媒工具中广泛的猎取时代感强、知识面广的各种信息,拓宽他们的生活面。时常引导学生畅游书海,多读多看,多思多想,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经受现代文明的陶冶,学习英雄人物的品德,汲取古今文化的营养,观赏五湖四海,旅游世界各地,探索天空海底的奥秘。总之,要求学生做个有心人,随时留意身边的一切事物,为习作积累、铺垫、服务。

三、训练形式的开放

1、说话训练

在与学生共同生活中,我常常给学生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说话。如宣读、交流每周班级小结;处理偶发事件;朗读优秀、进步作文;组织国旗下演讲等。

2、口头造句训练

这种训练既节省时间,又可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注意力,对提高学生表达能力起着直接的作用。例如指导学生用“像„„.似的”造句,我打破以往学生只说一句就了结的传统做法,启发学生从不同方面探讨,进行不同的表述:(1)心里激动:像大海的波涛似的。(2)心里害怕:像揣着小兔子似的;像有十五个吊桶打水似的。(3)心里着急:像热锅上的蚂蚁似的。(4)跑的速度快:像一阵风似的;像脱缰的野马似的。(5)动作敏捷:像只猴子似的;像敏捷的小燕子似的(6)声音小:像蚊子哼似的。这样的造句训练能发散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语言,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很有吸引力。

3、把内容写具体训练

学生作文中常见的毛病是叙述不具体。我就根据这一问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专项训练,做到学生缺什么我讲什么,我讲什么,学生练什么。例如:开学初,学生参加美化校园的除草劳动后,我及时组织召开劳动总结会,让学生先说说为什么除草,再让大家回忆自己是怎样除草的?最后描述除草后校园的情景。当学生在讲述中已经形成丰富的口头语言时,再让学生把劳动的具体过程,用准确的词句表达出来,学生一点儿也不犯难。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作文内容不但都写具体了,而且还能写出自己参加劳动的真实感受和深刻认识,把作文写具体的方法也深入人心。

4、作文批改和讲评的开放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目前“学生作文总是老师改”,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开放了作文批改方法:采取“老师批改-----学生互改-----学生自改”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做法是:将全班学生按座位先后分成四人小组,老师先深入小组中精批小组长的作文,认真写好眉批、总批。批语中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再向组内的每一位学生讲明老师的修改思路、方法。然后由组长组织四人互相批改作文,批改中运用所学的批改符号,好词佳句用波浪线画出来,重复的语句圈出来,错别字挑出来,表达不清的句子打上“?”,还要认真写好眉批和总批。最后,学生自改作文,再把修改、整理好的作文整齐、干净地抄写下来。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但掌握了写作文和改作文的方法,而且积累了许多好词佳句,还克服了写错字、写病句的毛病。

5.评价方式的开放

开放的作文材料,开发的指导方式,必然带来开放的作文评价。教师不仅指导学生如何写文章,还应该引导学生如何评价作文。作文习作讲评重要的是激励,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要有信心,要敢于肯定优点,勇于修改不足。评价他人的习作,要虚心找出他人习作的闪光点,弥补自己的不足。事实证明,学生自评、互评作文,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能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在评价作文方面展露出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满了童趣、真趣,一改作文评价教师一言堂的沉闷局面,使得作文评价变得活泼生动,换发出活力!其次在评价活动中,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角色不断转换,使他们在开放评价中发现问题,学会合作,学会评改。

开放式作文教学,顺应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既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课业负担,又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既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长见识,又为培养学生诸方面能力创造了条件。但这种教学模式刚刚起步,处于探索阶段,还很不完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只要我们具有创新的意识,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大胆的尝试,就一定会沿着素质教育的轨道探索出更加符合时代特征的作文教学的新方法。

论题:浅议小学作文的开放式教学

作者姓名:拓金萍

单位全称:宁夏银川兴庆区官湖小学

性 别:女

联系电话:(单位)0951---6157179

邮编:750001

时间:2009年12月28日

浅议小学作文的开放式教学 篇2

一、树立开放性的教学观念

1. 开放的教学观的前提是正确的学生观

新课程提出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口号,这是新课程的核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从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每一位学生的已有经验和体验出发。从美国教育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可以看出,每个学生的智能强项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必须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其差异性,因材施教。

2. 开放的教学观的基础是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为了使学生的知识来源更加广泛,教师还要改变那种“教学就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错误观念,把学生的学习放到更加广阔的时空中去,形成不拘于一时、一地的时空教学观。

二、倡导开放性的学习方法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既要采用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又要主动探究、充分合作。

1. 允许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采用自己熟知的方法,加以比较,选取最优

个性的就是开放的。在教学中,我们要多引导学生采用自己熟知的方法来学习。同时,在全班进行方法的比较,使学生在相互比较中取长补短,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

比如,在小学一年级的拼音教学中,对一个字母的学习,我们就应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其纳入自己的知识系统中去。有的学生可能把它与具体物体相比较;有的可能把它与其他的字母比较;而有的可能就是死记硬背。对于这些,我们要认同,也要比较,让学生学一学别人的方法。

2.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充分合作

不管学生的方法是什么,它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其积极探究、与其他同学充分合作,充分利用同学、社会、自然的各种资源。

如,我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前,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准备题:收集有关“抗美援朝”的事件、故事,小组合作完成一份“抗美援朝纪念小报”。通过这次活动,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了解了本文的历史背景,对本文的情感氛围的理解也更加深透,对于突破本文的重点极为有利。

三、运用开放性的课程评价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诊断、反馈、激励、导向等功能。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开放性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思维。语文教学中运用开放性评价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 鼓励答案的多样化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因为追求答案的唯一性,评价相对比较封闭,未能给学生提供真正的表现机会。而语文是一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科,不同于以逻辑性思维见长的数学等学科,很多问题的答案一般具有不唯一性,所以不宜用标准答案。因此我们要允许并鼓励学生解放思想,以自己的眼光判断、分析,找出体现自己思考的答案。

2. 尊重学生表达的个性化

当今的教育提倡的是让“学生自由发展”,对于学生来讲最大的自由就是他们的个性得到尊重并得到张扬。也就是评定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问题要具有相当的开放性,允许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作出不同形式或内容的解答。教师要明确练习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而在于提供一种机会,使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分析某一问题。这里的分析表达理应是个人的、个性的,体现每个人不同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观察思考角度。甚至于当学生对教材现有的一些答案提出不同看法时,只要他们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教师都要尊重并鼓励。

3. 善用模糊化的评价

古人提出读书要“不求甚解”,因为书中有不能求甚解的地方。对于个性思维教师要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如课文分段,不同的理解可以有不同的分法,制定的答案要具有包容性。而对于字词的理解,就更无须盲从标准答案了,同一个字词对于不同的语言环境就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是很常见的。我们要跳出禁锢思维的教参的束缚,更好地发展学生思维的丰富性。

开放性评价更要着眼于以学生的发展过程评价学生的表现。教师要注意到我们的评价对象是生动的人,而人的发展具有持续性、延时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我们的评价应重视质的评价,把量化评价统整于质的评价之中,要从人的发展过程中评价其前进的轨迹,这就必然会因人因时而异。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个人学习语文的能力有所不同。教师要先对学生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对于同一个练习,这个学生完成也许并不值得表扬,但对另一个学生能达到这个程度也许就应该好好表扬。运用模糊化的评价是教学艺术的精髓,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武器。教师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这些教学技巧。

总之,开放性教学必须做到观念、方法和评价的开放性的统一,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摘要:开放性是新课程对语文学科的基本要求,树立开放性的教学观念、倡导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实施开放的课程评价是实现语文课程开放性教学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新课程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06.

浅议小学品德教学中的开放式教学 篇3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开放课堂;教学

现在的品德教学往往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仅仅局限于书本的知识,回避了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开放式环境创设利用多边交往方式,给学生自学、互学和师生共学提供了多向选择形式,从而提供了让学生自由思考、互相促进的交往氛围,有利于促进个性充分发展,培养人与人合作的精神以及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笔者认为必须让儿童在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回归生活,自主实践,这样才能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

一、创设开放式教学环境,营造轻松的自主学习氛围

自主学习有利于挖掘小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人的自主发展。“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人亦如此。小学生处于人格形成由发展到基本定型的关键阶段,不同的环境创造不同的个体特征。

激发兴趣,进入自主学习之门。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世界上,凡杰出人才、创新大师对学习都有异乎寻常的强烈兴趣。因此作为品德教师就要把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首要的位置。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

1.角色扮演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对于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分角色扮演课文中的人物,把整个故事表演出来。通过这个课本剧展示,学生可以从文中领悟到真正的思想内涵。这是一种新型的体验参与的教学模式。它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体会更加深刻,从而增强学生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他们的责任感。

2.成功体验

成功是兴趣的源泉。学生在战胜困难时,教师要能够调动学生所有的智慧,去攻破难点。攻破难点,学生会非常兴奋。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兴奋上升为一种成功体验。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轻松学习知识

小学生喜欢形象、直观的动画,所以我将音乐、视频、部分文字图片做成了形象生动的ppt课件,将多媒体技术与品德学科进行了有机结合,课堂既活泼生动又丰富多彩。

三、创设体验情境,培养真实情感

对于小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和社会接触得不是很多,所以孩子对很多社会现象无法用正确的道德观去评判,这也是我们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实际目的。让学生“动”起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就更加深刻了。

四、优化评价体系,真实反映学习效果

打破以往“一考定终身”的观念,以动态的眼光关注学生的发展,既注重共性与结果,又重视个性与过程。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风格的差异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之中,教师要创造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民主、自由的教学环境中充满兴趣地学习,使教学内容生活化,使学生的真实生活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源泉,成为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实践活动为载体,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我们一定要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验,就能够使他们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中受到教育,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余文森.关注资源、学科与课堂的整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曾跟东.浅谈新课程理念下“三自一导”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A].2006(5).

浅议开放式教学法 篇4

榆中九中 李锦江

一、时代呼唤“开放式教学”。

1921年英国人尼尔别出心裁地创办了Summer Hill School(夏山学校),按照尼尔的教育理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儿童的自由、平等、互助、自信的理念,其教学方式则是“在游戏中学习”。80多年前的Summer Hill School已属于历史古迹,已被人们所淡忘或许根本不知曾有过这么一所学校,但它的教学方法被现代中小学校所采纳。我认为现代教学方式所谓的“开放式教学”、“情境教学”,也可以说是“在游戏中学习”的提炼、升华。

有人把教师比作桥,那么桥的一端连着学生,另一端连着知识,学生要想到达知识的彼岸,那么这座“桥”就得发挥自身应有的功能。还有人把教师传授知识比作一桶水给杯子倒水,倒得好还是倒得不好,倒在杯子里面还是倒在杯子外面,这就取决于“倒水人”的技巧。因此,教师应该采用何种最恰当、最科学、最有效益的教学方法来“传道、授业、解惑”,以及更好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当前每位教育者应该考虑的问题。

受应试教育、社会因素等影响,传统教育当中陈旧的、片面的、急功近利的因素大量存在,呈现出注入式、教条式、单向纵深式、苛严管束式等几个明显特征,在片面的高度强化传承功能 的同时,对新的教学方法却较少涉及。有关资料记载:中国中学生与美国中学生相比,我国中学生的基础知识较为扎实,而美国中学生创新思维、实验操作能力则较强。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二十一世纪,我国既需要知识密集型产业,也仍然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样化。„„活到老学到老,人才的成长最终要在社会的伟大实践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中来实现。

新的时代赋于教育新的使命,人才的定义也并非仅仅局限于掌握知识的多少,能力与实践操作被提上一个新的高度。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于知识型教育,现代教育则更应注重于能力型教育,“开放式教学”由此应运而生。

二、“开放式”教学应该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

将静止不变的“封闭式”教学改变为动态的“开放式”教学,使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变“静”为动,在动态中不断改进与完善。因此开放式教学应该是全方位、多角度的。

第一,教育内容的开放。科学与真理来自生活,走向发展,教育内容本身就具有开放的属性。刻意追求体系的严密与稳定,追求课程要求与教学内容的统一,实质上是以静态的、封闭的形式来对应动态的、开放的内容,与客观课程相背离,同时构成一道道有形无形的桎梏。培育创新素质,亟需打破教育内容的封闭。

知识无法穷尽,学习内容有取有舍,不能追求完整。新知识与日俱增,应建立教育内容的更新机制,及时进行调整补充,还应引导关注前沿,面向未知。同时,要给予面向实际、自选内容、按需施教、灵活施教的余地,改变“一纲一本管几亿”的一统式僵硬格局。

第二,教学过程的开放。要打破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的封闭式过程。创新的教育价值观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解答、掌握结论,而是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冲动,从而主动寻求和发现新的问题。开放式教学就是依认识规律理顺“过程”与“结论”的关系,恢复“过程”的应有地位。在开放的格局中,注入式、教条式没有市场,而启发、讨论、探究、实验、质疑、争论、搜集信息、自主学习等才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开放性的思维方式正是从中得到训练与强化的。

第三,教育空间的开放。打破囿于学校,囿于教室的教育空间概念,课堂应向社会延伸,向影视报刊等传媒延伸,向电子网络延伸。这种空间的开放既是培育创新素质的需要,也是现代科技发展牵动教育的必然走向。教育空间的开放有益于培养开阔的视野、纵横综合的思维和恢宏博大的胸襟。

第四,思维训练的开放。首先,向“全脑”开放。在重视左脑的言语逻辑思维的基础上,特别加强右脑空间思维、形象思维的训练,重视形象与抽象、直觉与分析、想象与思考的结合。

为此,在频繁动笔动脑之时要特别重视观察、体验想象、动手和动感情。其次,加强开放性的发散思维训练。课堂的提问,作业和考试的编制应特别重视推出开放性问题。如具有不确定性、非惟一结论的问题,条件不很清晰、不很完备、需要搜寻和补充的问题,现实性强、容易调动研究热情的问题,鼓励独创、有广阔发挥空间的问题等。解决一个个开放性问题,实质上就是一次次创新演练。

三、开放式教学的作用。

总而言之,实行开放式教学,只要应用得当,是行之有效的。首先,它调动了师生两方教与学的积极性,充分显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主动探求知识。第二,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兴趣激发学习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第三,这种教学方法变学生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主动探求知识,学会学习的方法,这对学生以后终身学习是有帮助的。

关于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研究 篇5

开放式教学法是教学方法上的一个创新,主要目的是创新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目前,我国小学的开放式教学跟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较为落后,传统的教学观念导致我国小学教师很少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导致开放式教学模式很难推行。开放式教学法有四大原则,首选是主体性原则,小学教育是学生受教育的起点,要想提高小学教学水平和效果,就要先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教师在课堂授课时必须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是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是过程性,开放式教学模式一方面继承了我国素质教育的优势,另一方面将学习过程做为教学的目标,响应新课标要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再次是合作性,开放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讨论学习,任何知识理论的提出都离不开合作,加强学生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最后是开放性,小学教师数学课堂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空间和自由度,从而让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得到锻炼,教师同时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首先,在目前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仍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师本教育”现象存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普遍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相关知识,不少教师认为学生能答出问题就是掌握了知识,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更是如此,很多教师只要求学生记忆背诵,却不进行讲解,导致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很差,不明白自己记忆背诵这些知识是要干嘛,有什么用处,这就很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古以来,我国教师就是课堂的主导,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这种填鸭式的教学缺乏师生互动,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小学生丧失了学习小学数学的兴趣。其次,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与我国的素质教育紧密相连,然而不少教师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忽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讲解知识点,根本不对知识进行拓展迁移,导致学生难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另外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因为神学的压力,所以不少学校仍沿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使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单一枯燥,让不少小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在教学方法单一的同时,还忽视了分层教学的应用,不少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整齐划一的讲课和布置作业,导致优秀生认为太简单不屑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又觉得很难,不易学懂,这都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健康发展。最后,不少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施加压力过大,只重成绩,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社会竞争的激烈,让教师和家长都对学生抱有很大期望,教师通过考试成绩评判学生,家长也总是拿自己孩子的成绩跟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各种课堂灌输和课外辅导班使小学生劳累不堪,数学本来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的学科,可教师一味让学生多做题,就忽略了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许多教师课下布置的作业大多是找得到的原题,这让学生固定的解题思路非常熟练,可一旦题型变换,学生就不知所以然了,这导致了学生只会做简单的固定思路的题,而不会做稍微变换形式拓展知识点的习题,这就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对于数学科目的继续学习。

3小学数学的开放式教学策略

首先,要把“师本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生本教育”,教师应积极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以学生为本,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在探索中自助学习,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向的正确性,教师要把自己放在辅助的教学位置上,及时关注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并进行及时总结和分析,找准原因,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修正,同时要合理分配课堂教学实践环节,在课堂中更要结合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分层教育,有针对性地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实现他们自主学习。其次,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授课时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根据班级内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最为适合的方法,以达到教学的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师应摒弃应试教育中对成绩的过度重视,要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在授课时教师可采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法,通过合作学习,相互沟通交流,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图片、声音,给学生综合感官上以冲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整个身心参与进课堂中来,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让知识在探索的过程中内化为自己知识结构的一部分;还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以消除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在亲切中尽心实践,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最后,要根据学生的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从简从优教学,尽量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能遵守教案,一直按照预定知识内容进行讲解,要结合课堂实际情况,实时调整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对于学习的需求,同时,在教学中,要从简教学,不给学生额外的学习负担和学习压力,要让班级内不同基础的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进步,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认可,学习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教师在布置课下作业时,一定要精简数量,布置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习题,同时,教师还应该多和家长联系,多讨论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同时让家长不要一味给学生报辅导班,在学习理念上让家长和学校保持一致,给学生减轻学习的负担。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育中,一定要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把“师本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生本教育”,在课堂授课时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选择最为适合的方法,以达到教学的有效性,要根据学生的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从简从优教学,尽量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

作者:赵锐 单位:辽宁省海城市马风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吴晓凤.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的探索研究[J].赤子(上中旬),,17:113.

浅议小学作文的开放式教学 篇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索

本文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应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文中采用了传统模式与开放式模式两者对比的方法对开放式模式进行了探索性分析.目的是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使其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之才.

作 者:叶莉萍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东苑小学,浙江金华,321017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12)分类号:G633.6关键词:小学数学 开放式教学模式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动手能力

小学作文课开放式教学思考 篇7

关键词:小学;作文课;教学;思考

一、作文课教学的意义

好的习惯要从小开始培养。所以,在义务教育的小学阶段,除了要注重学生主要学科的学习外,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应该受到重视。小学作文课就是这样一门课程。

作文课是除了语文课之外,唯一能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全面训练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课程。在作文课上所写的内容,完全由学生自己创作,较普通的语文课而言,更能提升学生对词句意义的感知和应用能力。如果说语文注重的是学习,那作文则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

另外,作文的创作需要学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积累,这就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善于发现生活中值得用文字记录的部分;组织作文中的行文和言语搭配,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除了生活中的积累,作文中好的字词句段以及精彩的表达手法,需要学生通过品读优秀的文章来不断扩充自己;在作文讲评或者分析作文材料时,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看法与同学进行交流,这就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辩论能力等。作文课的教学开展,有利于帮助学生从小在实践中养成观察、表达、阅读以及辩论等多种优秀的习惯和技能。

作文课是贯穿学生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对今后学生在校学习、从事工作和平时生活都有着重要影响。

二、现阶段小学作文课教学模式

现阶段的小学作文课应该是唯一一节两节课连排的非主要学科的课程。每次作文课都有九十分钟的时间来让学生充分构思自己的文章布局和语言搭配。但我们现阶段的教学模式,对这九十分钟的利用还远远不够。

大多数的教学是将课程分为三份,其中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讲评学生的作文,对优秀的范文加以展示。剩下三分之二的时间就是布置新的写作题目,让学生进行自由创作。也有比较好的情况是将课时平分,第一个课时先用来讲评学生的范文,然后通过范文或者生活实例来导入新作文任务,然后学生进行材料或者话题的分析,分别列出自己构思的提纲。第二个课时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新作文题目的创作。

课时这样的安排,给了学生充分的自我支配时间,但是就是因为这样松散的时间安排会让学生在习作方面养成惰性。现实教学中,作文课成了写作业或者开小差的“黄金时段”,老师布置完任务后其实学生中大部分人的写作热情和思维是没有被调动起来的。更多的时候,学生成为作文课的旁观者而非参与者。

让多少老师羡慕的九十分钟双排课,会因为模式化的课程安排而造成极大的浪费。所以,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让模式化的作文课活跃起来是作文老师要解决的重要难题。

三、如何组织一堂开放式的作文课

新的课程改革之后,越来越多的老师更喜欢引进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在更大程度上将课堂还给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调整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不同学科间的开放模式也不尽相同,那么回归到作文课的课堂中,我们可以引进哪些开放措施呢?

1.分配好课时时间

這里所说的分配课时时间,不是简单地分配学生用来讲评、分析材料和写作的时间。而是具体到各个课堂环节所需时间的分配。这样提前做好细致时间分配,可以让作文课的进程更加紧凑,也能更大程度上增加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2.将作文的评分标准细化讲解,把评分权还给学生

大多数的情况下一个班的作文全部由老师一个人来评判,工作量大而且浪费了很好的让学生锻炼的机会。老师可以在平时上课时讲解论文的评分标准,与学生认为写得好的标准进行交流综

合。采用学生之间交互评价的方法,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优点的能力,在自己的同学身上学习写作技巧。

3.课堂交流话题要贴近学生生活

学生上课期间基本是上学、回家,两点一线的生活模式。一些精彩的素材大多也都发生在这两个场所。越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越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每节课可以多准备一些写作话题或者题目,让学生分组比赛,根据最后的得分情况决定抽取话题的顺序,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了课堂的发言权,也让课堂气氛被充分调动起来。

4.限定时间进行习作并留出时间让老师对课程进行点评

习作虽然在理论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构思和创作时间,但是我们的作文课更重要的任务是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限定时间内进行写作练习也应当是锻炼的一个内容。能够纠正学生在写作构思时的惰性,防止学生走思。并且每节课都应留出教师总结点评的时间,让学生从老师的眼中了解到自己课堂表现的优点与不足,在今后保持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吕志杰.人教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心得经验论述[J].新课程:下,2013(10).

浅议小学作文的开放式教学 篇8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目的都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数学教学是要求学生记忆小学课程需要掌握的一些计算公式和相关理论并能够结合数字参与计算。简单来说,就是记忆和模仿。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则是针对小学数学的综合能力的学习。显然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课改的要求,新的教育模式—开放式教学模式就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

一、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涵义

所谓开放式教学模式就是指,学校和教师共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和民主的课堂教学思想,通过和谐的课堂活动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来使小学生在开放的环境和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开放教育空间,改变教学氛围为手段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开放式教学模式必须具有三个特点:以知识为载体、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主体、活泼的课堂氛围。通过环境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解放学生本身的创造性。而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则不仅是指开放式教学本身具有的特点,还要结合小学数学的内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间题的能力和数学认知策略,并为学生学习数学打卜良好的素质和感情基础。

二、开放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创造开放的课堂氛围

数学是对客观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表达。历来,我们要求教学要运用到生活当中去,在教学当中,应该叫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会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尤其是小学数学,是数学的基础,很多学生在接触数学是会把数学等同于数字。在开放的教学模式中,通过开放的课堂氛围,去诊释数学是什么。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内涵和学习意义,也能加深印象。在小学数学教学起步中,往往需要借助多种辅助工具来学习,比如小棒、珠算器等,这些工具的运用恰恰反映了小学生希望数学的具体化。开放式教学模式会设定某些情境,这些情境可以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日常需求,让他们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明确数学的意义和解决策略。

(二)创造平等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有一种不平等的倾向,学生很多时候是要听从教师的教学而不是学习教师的知识。就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觉得数学的某些步骤是不可或缺的,那么在考试中就必须要有这个步骤,否则就算答案正确也会丢分。这样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觉得,教师等于知识。事实上并非如此,教师只是部分知识的传播者,他们也有不知道的区域。开放式教学模式,就勇于承认教师知识的有限性,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是教学关系,而是沟通关系,凭借着对知识的熟悉度或者对知识的理解度,教师和学生去交流应该如何做,什么样的方法才是最佳方法。教师和学生更像朋友一样,会让学生在有间题时更乐于跟教师交流,小学数学作为基础课程,需要学生对其理解透彻。

三、开放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一)营造开放的课堂氛围,培养孩子的上课兴趣

开放式教学模式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会改变它作为教学模式最原始的属性,就是在教学的基础上,改变原有的教学氛围,即建立开放的课堂氛围,通过活泼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走出来。传统的数学教学过于死板,学生完全失去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只能一味地跟着公式走,教师的思维方式成为学生思维方式的指南,久而久之,学生在对公式都掌握得差不多的时候,会觉得数学十分无趣。本身数学的乐趣就在于对于一种问题的解决,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这种解决方式固定化,学生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兴趣。而开放式教学模式,营造了一种更为平等的教学环境,讲究以知识为前提,教师和学生可以更加自如地交流沟通,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去解放自己的思维,让他们更有兴趣面对课堂。

(二)挖掘小学数学的乐趣,培养自己的思维习惯

一般来说,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赋予学生一种能力,一种能够自主解决间题、探索间题的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赋予了学生如何运用已有策略解决一般间题。数学本身就是一个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数学都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从受教育程度的不同,数学也会间接地发生改变,由浅入深。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数学章节化,以致数学缺乏连续性。而开放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培养一种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并不仅是简单地记忆公式和代入数据,长久下来,会使学生具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每个人思维习惯的不同,决定着他解决事情的手段差异,数学看似是数据和公式的简单运用,实际上是对逻辑思维的培养。随着开放式教学模式运用到小学数学中,学生不仅会对数学有不同的认识,也会从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数学间题,通过长时间的巩固和练习,学生会养成自己的思维习惯,这种思维习惯将会成为他们日后解决问题的方式。

四、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组织形式的开放 篇9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长期以来,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重压下,教学实践一直以知识教学为本位,学校教育强调以课堂为中心,课堂教学强调以课文为中心,课本知识强调以教师传授为中心,形成一个封闭的领域。这种‚三个中心‛的教学活动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虽有其简捷之处,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教学不民主,教学活动由教师掌握,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限制;教学方法以灌输为主,学生的探索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在发展学生的创新素质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开放式语文教学,是以语文教学为载体,以开放式的组织教学形式为手段,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一种新型教学策略。

一、开放式语文教学的两个操作特征:

一是‚形散‛,体现开放性。就是要使语文教学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变传统语文教学过于理性化、僵化的程式为多样化、感性化、灵活化,促使学生眼耳口鼻手脑等齐齐活跃,解开灵性束缚。

二是‚神聚‛,要突出主体性。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主动参与,全体参与,全程参与,全情参与,变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按教师指令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对此,语文教育作为中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基础工具和基础文化学科,负有特别重要的任务。我们应当看到,语文学科不仅是一门知识性学科,更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教学中更应注重实践,强调运用。听说读写等语文技能靠教师分析规律,讲解要领有一定的效果,但要真正形成技能还得靠学习者自身反复的练习。所以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通过听听、读读、背背、动嘴说说、动笔写写,在多种形式中积累课文中规范的语言,从而提高语文能力。

二、开放式语文教学的四个操作系统:

(一)教师职能点拨化。

在开放式语文教学中,作为组织者的教师必须首先实现角色的转换,由主导者变为指导者,由讲授者变为点拨者,这是开放式语文教学的基础。那种宣道式的讲授法,对学生发言的贬斥性评价,已沦为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思维的严重禁锢。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点拨的职能,在在疑难处点拨,在模糊处点拨,在重点处点拨,在关键处点拨,在要害处点拨,有效地组织全体学生积极、主动、有情、有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个人自读发散化。

自读探求是开放式语文教学的首选,它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头戏。过去我们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而且常常是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去解读,给学生列一大串自读提纲、自学提示,这无疑要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束缚了学生的灵性,我认为个人自读要发散化,不应收死。发散化便于操作的办法是让学生自读探求后回答两个问题:

1、你读懂了什么?

2、你最读不懂的是什么地方?这样既易于汇总点评和进行讨论,又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发散性思维。对于一些内容较复杂,思维发散后易放难收的课文,亦可由课题分析入手质疑:‚看到这题目,你想到了什么问题?‛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教师提点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两个重点问题,让学生自读探求后作答,这样始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只是随机点拨,导入重点。如初读《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由题入手,学生肯定有许多疑问:

1、董存瑞是谁?

2、他为什么要炸雕堡?

3、为什么要舍身炸?

4、他是怎样舍身炸的?

5、炸的结果怎样?……只要教师提纲挈领地抓住3、4两大重点,让学生去自读找答案,本文的重点难点也就找到突破口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疑能力也能从中得到培养。

在自读探求的过程中,允许并且欢迎学生翻查各种各样的资料和翻查工具书,亦可以与同位小声交换意见,鼓励学生答案个性化,同中求异,不要怕出错,提倡‚童言无忌‛,提倡儿童‚思维无禁区‛,让学生大胆创新,要有‚耻与人同‛的勇气,切忌众口一辞,千篇一律。

(三)小组讨论交互化。

讨论交流这种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不仅能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能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教会学生与人合作的方法,与人友好相处,共同完成任务,提高交往能力。因此讨论交流,边读边议是开放式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其优点在于具有良好的交互性,组员之间互相切磋研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便能深化对知识的认识,培养了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小组讨论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要引导发现具有思维价值的议题;然后要有教师具点拨性、启动性的组织语言;再由合作小组展开讨论,大胆交流,互相质疑商讨,评价总结,形成小组意见;最后教师组织组际交流,必要时请小组代表上台作中心总结陈辞,教师综合大家的意见,或作出完整的结论,或延缓评价,把结论的验证渗延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如教学《田忌赛马》一文,学生自读两段课文,记住每场比赛的出场顺序和比赛结束后的情况,教师可请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然后引导发现关键问题:‚为什么马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能转败为胜?‛然后教师化难为易,启动阶梯议题:‚孙膑根据什么想出了调换马匹出场次序必能取胜的策略?‛由小组去展开讨论,学生多会从田忌说的第一句话中去思考,因‚齐威王的马快不了多少。‛而集思广益又会碰撞出更智慧的火花,不少组员还会从齐威王的‚得意忘形‛中总结出田忌致胜的另一个根据,即使第二次第一场田忌的下等马被齐威王的上等马抛开了一段距离‚快出了很多‛,齐威王也会因骄傲轻敌而未能对比原来的‚快不了多少‛联想到对手换马的策略,因此也未能及时调整剩余两匹马的出场次序再赢一场。这样通过‚讨论‛这一交互化活动,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广收信息,自主探索等能力都得以提高,同时也增进了集体友谊,提高了个人交往素质。

(四)全员交流活动化。

‚让课堂‘动’起来。‛这已是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以来许多有识之士的呼声。的确,让课堂动起来,通过活动化的课堂教学,促使学生乐于动脑、动眼、动耳、动口、动手等,从而达到‚动智‛与‚动情‛的统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现在学校里的规矩很多,课堂上的规矩更多。例如发言必先举手,老师同意方能开口;发言必先站立,老师不发话,不得坐下;不许在老师讲话时插话,否则被视为大不敬;必须危襟正坐,两眼平视,不许出位走动,等等。如此之多的规矩,把天真烂漫的儿童训练成了‚年纪轻轻的学究和老态龙钟的儿童‛,显得死而板,缺乏应有的朝气与活力,更不要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了。我们唯有改革课堂教学僵化的组织形式,营造一种自由宽松的课堂气氛,才能让儿童畅想、畅言,全身心投入,任想象驰骋,任感情激荡,任思路纵横,从而引发出创新的潜质,提高整体的素质。

全员交流活动化的组织形式可用在个人自读或小组讨论之后,可以插在某个讲读深究的教学环节中,亦可由引入阶段贯串于整一个课堂教学全过程,其可供采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表演。

表演能缩短学生(演员)与读物(课本)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学生对课文内容、思想的理解便会于潜移默化中得到深化。

表演的选用契机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种:一是课文本身的故事性较强,学生可自读自导自演,以全方位开放自我、表现自我的姿态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如《美丽的公鸡》《群鸟学艺》、《苦柚》等;二是于课文情节的简省处、浓缩处、言而不尽处进行适当的剖白、深挖,使学生心领神会其言外之意、味外之味,以期开发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如《心愿》一文中维勒尼克的父亲还向作者谈了许多中国见闻,令维勒尼克几次都插不上嘴,那么这两个‚中国迷‛会谈到哪些给他们留下美好印象的中国趣事呢?这可以让学生凭自己对祖国的印象,地理的、历史的、人情风俗、古今文明,去拟定对白台词,揣摩交谈神态等,然后表演片断,就能收到更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的效果;三是于个别文章嘎然而止的收尾处,进行思维的拓展,情节的延续,加以续集式的表演。如《小摄影师》,小摄影师走了以后,他还会再回来吗?回来后的情景是怎样的呢?四是于把握文章之后总结相关思路或方法,进行知识迁移式的表演,如学了《日月谭》之后,做个小导游,带全班师生去游赏并作介绍,或迁移写法,导游介绍附近的某处名胜古迹,以加深学生对文路的理解,实践能力也得以提高。

2、操作。

如果能把文章内容显化为学生多种形式的亲自操作,他们的感性认识、创新力、动手能力都会得到很好的培养。操作式通过动用多种感官,开启多种信息感知渠道,更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更具直观性和吸引力。

操作式要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所选的开放式思维训练内容须具有可操作性。如上《捞铁牛》可作模型操作,上《美丽的公鸡》可以根据课文第一段内容进行绘画操作,上《奴隶英雄》可选配乐《义勇军进行曲》或《国际歌》进行歌咏操作等等。《长城》一文的教学,更可以选用多种操作活动:

1、查地图,找长城;

2、画长城,识构造;

3、读文段,悟豪情;

4、演导游,作介绍;

5、唱《长城长》,抒爱国心;

6、作短诗,扬情怀。这些紧紧围绕文章内容中心的多元操作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全方位地培养他们的整体素质。

3、游戏。

好玩是儿童的天性。玩游戏是学生最喜闻乐见且乐于参与的活动。它能激发兴趣,吸引注意力,使学生学中乐,乐中学,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去发展想象,增加认知。课前的导入可以玩‚集中注意力‛的游戏,如‚反口令行动‛、‚快速指令行动‛等。授课过程中可以针对有相关性的授课内容进行游戏,如授《放风筝》一课,有条件的话,可以带学生到操场放一放风筝,以体验文中兄弟俩的愉悦之情,从中让学生了解风筝起飞、升空的过程,这无疑是一种很有收益的活动。

总之,全员交流活动化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以上三种主要常用形式外,尚有竞赛式、辨论式、故事式,等等,只要抓住契机,收放得宜,都能从形式到实效,获取很好的素质教育效果。

在上述四个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开放式的具体操作外,尚要注意以下几项内容:

教室布臵多元化。亦即是把传统的、封闭式的、一劳永逸的教室布臵改为开放的、动态的场景设臵。如课桌的摆放不能一味阡陌纵横,可以改摆成扇形,又可摆多圈形,有时又可摆茶馆式、梅花形等等。

师生关系平等化。这关键需要教师要以一种更新的教育观念来正确看待师生双边活动的平等关系。一个好的教师应和学生平等相处,态度上不宜高压,教仪上也不宜总高高在上,他应该在学生中参与相关的学习活动;而学生也并非不能上讲台,必要时可以让他们上讲台讲析课文,甚至于可提问暂作学生的老师,或提示大老师向小老师质疑问难,由小老师们分析解答。这种在平等师生关系上开展的双边活动,必将使学生的思维、情感、意志、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都得到有益的锻炼。

课堂延伸广大化。正确的课堂教学理念决不是为课堂而课堂,成功的教学组织形式亦决不只成功在组织课堂,它应该是一种大课堂观,应能指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深入生活,利用分布于每个角落的语文资源来学习语文,提高素质。如学了《灰尘的旅行》,可组织学生课后搜集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学习《黄河为什么断流》,可让学生课后去了解森林破坏导致水土流失的有关知识,也可上网查询母亲河令人忧心的变迁,各种环保隐患的威胁等等。只有树立大课堂观,大语文观,教学的组织形式才可以说得上是最彻底的开放,这样的成功开放,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素质,培养人才。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组织形式的开放,要利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培养认识活动中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养成以学生自己的方式来思考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大脑解放,开拓思路;眼睛解放,敏于观察;嘴巴解放,大胆质疑;时间解放,空间解放,突破单一的封闭的教学框框,成为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

小学开放性作文教学漫议 篇10

一、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引导积累素材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及欲望,我认为首先要把写作题目或写作要求及时告诉学生,把教师的作文教程,变为学生的习作学程。这样,学生就可以按照写作要求及早地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

如我在教写《美丽的家乡》一文时,我首先告诉学生作文题目,再把家乡的位置,家乡的景物和作用,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介绍清楚,以便让他们知道家乡在我们心中的作用和给人的感觉。使人受到美的熏陶;其次组织学生到家乡观察,认识花草树木,了解它们的生长情况和一年四季的变化。由于家乡里要写的景物很多,要防止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做到文章各具特色,这无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问题,该取舍什么。就这样,我事先公开作文题目,要求学生走出课堂参加劳动,接触大自然。让他们拥有生活,提高了认识,脑子里的材料多了,体验深了,孩子们就自然而然地有事可写了,有抒不完的情。谁能说作文难呢?

作文的外延与生活对等,作文教学必须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指导学生用日记或随笔等形式把印象最深的东西写下来,以后习作中遇到类似的要求时,可以从中选取典型的素材灵活运用。

二、启发学生选择材料,留心观察事物

首先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中心”指的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文章应围绕中心选择材料。选材过程可分三步:①粗选。首先要围绕中心决定选择范围。②精选,就是确定范围内,再选择其中最能表现中心思想达到写作目的的材料。③细选,就是把进一步选择的材料再分析一下,这就突出了事件或人物的震撼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应选择哪些材料。选择材料要在“选”字下功夫,要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选择过程,必须力求做到“真”“新”“精”。

综上所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学生必须留心观察事物,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方法,去分析事物、了解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和选取真实,典型新颖的材料,写出生动活泼、真切感人的文章来。

三、引导学生以评导改,教给修改方法

平时学生作文是由教师批改,一锤定音。这样子往往效果不佳,于是我采用以下方式进行作文评改教学。首先“作文两次批改”,教给学生修改方法。小学生作文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内容不具体,语言不生动,用词不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用“作文两次批改"的方法。第一次,收到学生作文后采用“评语小符号”的批改方法,一般不批等级。第二次学生按我批改的要求更正,之后我看情况批等级,若学生改动恰当,还增加等级。每次作文,我都在学生修改后第二次批改时发现,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明显地进步了。学生看到修改后的作文改变得更好的事实,尝到了文章越改越好的甜头,修改的积极性也更高了。同时,学生在写和改的实践中,悟出了方法,训练了技能,逐步提高了写作能力。

其次是学生互相评改,学会修改方法。学生在按老师的评语要求修改作文时,已逐步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怎样抓住重点词语进一步描写,要多提几个“怎么样”“为什么”的问题,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为培养学生自己评改自己作文的能力,我先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学生的作文,让他们自己上台朗读,要求同学们注意听,当评论员,然后让同学评论这篇习作好在哪里,最后他回去修改。

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在老师讲评之后,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把学到的修改方法及内化运用词句的方法及时运用到实践中去。修改时,可指导学生先自己修改,再同桌或小组内互改。最后再把修改好的草稿认真抄写在作文本上。学生交给老师的一定要是改过而且自己已经改不动了的习作。因此学生在互相评改中学到了修改作文的方法,也提高了分析能力。

四、引导学生尽情评价,提高写作能力

作文讲评就是要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或别人的作文再反思,再认识,通过反思,使学生认识到修改、评比文章的重要,达到激发学生修改文章的兴趣,锻炼独立修改文章的能力,潜移默化地落实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

作文讲评该怎样上呢?目前,仍有一部分教师,作文讲评仍是“独揽大权”。周而复始,教师长年累月实施这种封闭式的作文讲评方法,学生疲倦厌烦地应付这种收效甚微的劳动,为了迅速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我在作文上作了一些尝试,我觉得讲评课上应充分发动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来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作文。

浅议小学作文的开放式教学 篇11

郝平

新世纪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思想、个性差异、权利、创造力等。把学生学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活动“开放”,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为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要加强第一课堂(课堂教学);开辟第二课堂(课外活动或实践),实现课内课外两个课堂的良性循环。

第一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师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的主阵地因而教师要积极创设情景,让课堂充满问题,放手让学生提出多元的见解,或为学生质疑,让学生否定,让学生“沉默”,让学生“出错”,让学生”“插嘴”等自由开放的天地。

让学生质疑,新课程倡导教师与学生共建课堂。让学生否定,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服从(大纲)、课本,学生服从教师。在新课程中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必须建立起一种弘扬学生个性的教育机制,促使教师面对学生的否定,让学生的个性品质在肯定与否定中升华。让学生“出错”,学生不出错的课堂教学是虚假的教学。让学生“插嘴”,在平等对话中善待那些爱插嘴的孩子虽然少了一点纪律,但课堂上多了一些民主活泼与真实。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归根结底,它是活动的课堂,实践的课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必须遵循感知、认知、理解、实践这样一条认知规律,密切联系实际,才能使实践教育落到实处。

当然,这里的开放不能采用“放羊式”,而是教师要适时地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不平衡。进而产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开放性教学 篇12

新课程强调数学课堂教学应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出发,开放教学,让学生全面地、主动地去探索,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可是,在我们的课堂,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在本应舒展身心、放飞想象的课堂,看见的孩子都是腰杆挺直、双手背后,标准统一的军人姿势,让人感到巨大的压抑和束缚。有时看到的快乐教学是“身动心不动”,自主、合作和探索的学习方式很少见且往往流于形式。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仍然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的课堂一样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还是保留了那种“封闭式”的教育模式。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开放策略呢?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几点认识。

一、开放课堂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课堂教学是在知识和情感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良好的情感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保证。教学只有在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中展开,学生学习才会开放心灵、大胆想象、积极思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将课堂还给学生,把尊严还给学生,把童趣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在教学时,我打破传统的“秧田式”的座位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变换形式,以促进平等交流;在问题探讨交流时,让学生到讲台上以“小老师”的身份出现;当学生有疑问时,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交流讨论;允许学生充分表现,宽容探索中的错误,使学生自由思考、大胆尝试。

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推理》时,我就让学生六人为一小组,进行探讨。特别是课本中的这样一道题:“小玲有6种玩具:熊猫、松鼠、小狗、洋娃娃、小喇叭、手鼓,放在右边的玩具柜里,熊猫放在洋娃娃的左面,小狗的上面;松鼠既没有放在小狗的旁边,也没有放在洋娃娃的上面;小喇叭不在小狗的旁边。”我让学生分小组,充分讨论,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手里的学具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学生们自己找条件,自己纠正错误,说明理由。教学中,我让学生敢想、敢做、敢玩,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感到教师和蔼可亲,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始终会以一种愉悦的心情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开放课堂学习材料,创设学生乐学氛围。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在原有的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又增添了一个虚拟世界,教学时空发生了重大变革,书本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源泉。学习材料的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而更多的是学生的生活材料。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材料的感受与兴趣。就好比我在执教《搭配中的学问》时,我就创设了一个笑笑过生日的情景,选择学生生活中的材料来进行教学。第一环节:笑笑过生日选新衣(搭配衣服);第二环节:出发去肯德基(搭配路线);第三环节:小朋友们见面握手(算出握手次数);第四环节:进肯德基选择食物(搭配食物);第五环节:结束后留下电话号码(搭配数字);第六环节:欣赏成语故事《田忌赛马》(懂得搭配自古就有)。在这一系列的材料中,我把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用一条主线串连起来,让学生展开讨论,由于每一环节都选用了学生身边最熟悉的材料,所以学生兴趣高昂,讨论激烈,发言争先恐后。这些材料无一处不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会知识,掌握知识,没有任何的学习负担,有的是快乐和帮助别人的那种乐于助人的思想渗透。让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就不难发现这诸多的情况及实例,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探索数学规律,感悟数学的思维方法。许多数学问题,如果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他们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保持目标不变的情况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让他们感到数学无处不在。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可以使一些抽象的形象化,生活化。学生更容易掌握。

三、开放课堂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数学教学是一个促进个性认识不断提升的过程。教师只有开放知识结构和问题的探求过程,精心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策略,让学生凭借学习和生活的经验感受自己主动地探索发现,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获取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倾听、交流,表达自己的思想。例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我设计了一个(转转盘)游戏让学生比大小,每个小组学生转动四次,记录所转数字。第一小组转得:“5”、“7”、“1”、“0”,而另一个小组学生也转动四次,得:“6”、“3”、“8”、“7”,这两个小组的学生为了使自己的数比对方大,就可以任意组合,第一小组为:5710、5701、1075、7501„„时,第二个小组就组成:6837、6873、7368、7386„„当第一个小组最大为7510时,第二个小组为7683、7863、8673、8763„„这时,第一小组总是输,于是他们决定比小。第一组为1057,而第二组最小也是3678。所以第一组反败为胜。在教学中,学生各抒己见,踊跃发言。因为学习过程开放,学生都以发现者的心态去探索,去寻求独创性的解题策略,所以远比靠老师讲解获取知识的效果要好的多。开放学习过程,学生兴趣昂然,知识的获得印象更深刻。更为可贵的是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各种能力都得到和谐发展。

四、开放课堂教学形式,关注学生成长过程。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般来说:复习、新授、练习、巩固、小结等环节是一堂课所必需的。在教学中,我们总是把一堂课是否完整作为一堂课优劣的重要指标加以考虑。实践表明,过分地追求某一堂课的完整,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和体验,教师为了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内容,而硬生生地打断学生的学习,从而使学习过于零碎,起不到促进学生整体学习的效果。我在教学《旅游中的数学》时,本来预设了4种算法,可学生说出了8种,计划20分钟完成的新课用了一节课,后面的巩固练习就来不及上了。但在一过程中,我并不因时间因素而限制学生进行探索,我深深感受到知识在学生的互动中碰撞出了火花。我想,某一堂课的不完整,或许拖课了,老师有所失,但学生会有所得。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成长。而不是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制约学生思维的发展,扼杀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利用课堂教学过程的开放性,让学生展开想象和创新的翅膀,把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揭示出来,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知识运用也更灵活,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整个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五、开放课堂学习评价,师生共享成功喜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我认为开放的评价体系是把评价权交给学生,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得到发挥。开放学习评价,可采用师生共同对课堂学习活动中学习态度来进行评价。当今的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表现欲望,他们往往只通过别人的评价而获取心灵的成功感,所以教师在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讽刺挖苦。而是要用一种积极地态度来给予评价。教学评价作为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行为,更应发挥它的教育功能,通过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习水平的提高及个性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快乐,使课堂教学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

上一篇:怪诞行为学读后感下一篇:学校消防安全应急疏散演练预案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