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的灵魂论文

2024-09-26

小学作文教学的灵魂论文(共9篇)

小学作文教学的灵魂论文 篇1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教育。语文课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 感悟情感, 读是学习语言的最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 读的训练往往被忽略了。通过熟读、背诵, 才能够使学生真正学会感受、理解、使用语言。重视学生朗读训练, 加强朗读指导, 是小学语文教学应有之义。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 不添加文字, 不读破词句, 就是说要读通句子, 与字词多次“见面”, 牢固掌握字的读音, 强化识记字形, 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朗读, 能使学生读得正确, 读得流畅, 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 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 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 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 它们语言规范, 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材料, 指导学生读好书, 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 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

学习语言, 主要是靠语言的感性熏陶和积累。如《草原》一文, 老舍先生用亲身经历向读者展现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 以及草原上人们的热情好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反复朗读, 感受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白白的云和草原上白色的羊群, 从这些明丽的色彩中体会到“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空气那么清新, 天空是那么明朗”, 体会“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 又叫人舒服, 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同时也体会到了“那么……那么……”“既……又……”的句式。又如《庐山的云雾》一课向我们展现了千姿百态的云雾。“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 就像戴在山顶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 又像是系在山腰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 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 它又是巨大的天幕。”通过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想象, 使他们进入美好的境界。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朗读, 甚至熟读成诵, 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 积累语言材料, 了解多种语言方式, 从而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抒发自己的感情, 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二、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 如《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烟台的海》《黄果树瀑布》等, 都用优美的语言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 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地范读, 用声音再现画面, 使学生进入意境, 感受到文字中所描绘的美。如《黄果树瀑布》中描写道:“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 如雷声轰鸣, 山回谷应。坐在下面, 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 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 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作者把自己对大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 教师引导学生走进作品中去。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唤起学生对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大自然的美, 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文/任静

的思想感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通过朗读再现、感受自然美, 诱发他们去想象, 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在语文教材中, 经典诗歌语言富于节奏感、音律美, 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是通过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感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地吟诵语言, 体会情感, 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三、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古人读书, 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 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 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在教学《生命的林子》一课中, 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法门寺一派繁荣的景象, 知道法门寺是一个人才济济的地方。让学生体会到玄奘在那样的环境里要想出人头地就必须更加努力地学习和修行。而胸怀大志的玄奘在济济高僧中能脱颖而出并最终成为一代高僧, 是与他当时所处的竞争环境分不开的。学生在读书中认识到:一个想要成才的人是不能离开社会这个群体的。这样, 可以使学生受到关于社会竞争这个话题的深刻教育。学生在读书中提高了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 在认识中也发展了思维。学生思考时, 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 对认识对象作出自己的判断。当然, 教师也要适时地加以引导, 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小学作文教学的灵魂论文 篇2

在我心情很糟糕的时候,总会想起那颗苹果,心情才安稳下来。

记得那年我妹妹两岁。我十一岁的时候。有一天,我心情很糟糕。因为我把作业放在学校里,又把一件衣服弄丢了,水壶又莫名其妙的不见了,害我被老妈臭骂一顿。回家时突然感觉头很晕,迷迷糊糊中看见一个又红又圆的东西,当时我没有在意,一手拍掉了。后来甩了几下头之后看见妹妹眼眶里积满了泪水。我赶忙过去安慰。突然,我好像踢到了一个东西。低头一看,原来是个大苹果。

此时,我一下子明白了:当时妹妹想让我吃她特意挑选的大苹果,而我却忽略了。我感觉到了当时的举动就像三九寒冬屋檐下那样锋利的冰锥一样。然后,整个世界仿佛就在苹果滚落在地的那一瞬间停止、寂静下来,全世界就只剩我和那个大苹果。我毫不犹豫的捡起它,立即冲向阳台水池,开启水龙头,把鲜红的苹果洗了洗,走到妹妹的面前,开始大口大口的.吞咽起来。不知怎地,妹妹问了我她生平以来第一句问我的话:“好吃吗?”他说这句话是吞吞吐吐的,因为这句话是我在之前教她的。渐渐地,我停止了咀嚼,目不转睛地看着妹妹,看到她眼角泛起的泪花消失了,开始笑起来。我知道,这是一种会心的微笑。

小学作文教学的灵魂论文 篇3

指导儿童创作画,—要范围“广”,二要题材“新”,三要构思“巧”,四要命题“趣”。具备了这个“四要素”,并有童心童趣的儿童画才是儿童画的上乘之作。

儿童创作画指导首先要着力打破儿童凭主观意象及概念化、简单化的思维模式,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尽量寻找新题材、新的作画工具和材料、新的构思、新的表现方法。我经常变换不同的纸质和工具,让学生表现不同的肌理、不同形式的画面效果;还经常启发学生求奇、求异,用不同手法作画,如:涂、吹、压、拓、印、染、洒、揉、擦、刻、刮、粘、刷……学生跃跃欲试,兴趣盎然。在“新”字上大做文章,让人“耳目—新”的作品总是会受到大家青睐的。

在创作画指导中,要多引导学生从身边事物的细致观察、回忆、想象中提炼创作题材。儿童身边熟悉的题材,最能引发儿童的创作热情。家庭趣事、校园生活、家乡风光、民俗风情、家乡的人、家乡特产、家乡名胜古迹……都是儿童创作画的上好题材。越有地方特色的艺术作品,越有人情味,就越有民族性,也越有普遍意义。

评价儿童画应避免对绘画技巧的过分苛求,绝对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儿童画的优劣。儿童画的“成人化”是抑制儿童丰富想像力、创作力的杀手,“稚拙美”是儿童画区别于成人画的一大特色。维护儿童画的原创性至关重要,这是鉴别儿童美术作品的重要尺度。早熟早衰是一种自然规律,千万不要把儿童拉到成人的水平线上来。在儿童画的创作过程中,老师是主导者,老师的恰当引导十分重要,但老师只是“导演”,不能抢“演员”的戏。儿童才是主体,要让他们随心所欲,任意表现童真天趣。儿童画也有个真、假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按老师意图,手把手教出来的儿童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儿童画。当然对不同年龄应有不同的要求,如果高年级学生的作品过于幼稚也是不好的,也不利于学生绘画能力的培养。

要强调指出的是“创新”不仅仅是创作画(包括记忆、想象画)指导中的灵魂,而是贯穿在美术教学全过程中,连手工课、写生课中也都强调一个“创”字。教师要用“导”(必要的指导)、“放”(引导学生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结合的方法上课,要求学生“一题多画”、“一画多色”,画与老师同学不—样的美术作品,而绝对不重复别人。心灵是智慧的源泉,应十分强调在美术课中用“心”作画。用心作画就能独具慧眼、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画出常人想不到的好作品。

美术教育最基本的方法是“想想、画画、做做、玩玩,寓教于乐,寓教于玩”,让孩子们放松心态自由自在地作画。但以学生为“主体”,也不能忽略老师的“主导”。离开老师的引导作用,放羊式的教学,就会失控。美术教育不能让儿童自由化发展。中国近现代大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艺术的技能是一定要教的,倘使不教,让儿童自己去瞎摸,那是太不经济了。在儿童觉得有意思而技术不及不能表达的时候,教师给予及时的点拨,正是解除儿童痛苦的做法,并不是干涉,是会受到学生欢迎的。在各个教学环节上,教师还应就绘画的内容、节奏、顺序等做必要的启发式的指导。小学美术课不以传授技能技巧为主,这是对的,但这不是就不要教师指导了。正如一个好的演员还需有一个好的导演才能演好戏一样,应该在尊重孩子自主权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掌握如从主到次、由大到小、由简到繁等基本的绘画规则。

在美术课上强调的规则有以下几点:①构思上要有自己独特的想像力,没有想像力是没有灵魂的作品。②构图上要有主有次、有密有疏、有大有小、有正有侧的组合能力,形成一种有序的画面。③造型上有基本型、变化型,儿童要有自由变化形象的运用能力。④色彩上要会自主地运用创造性颜色和写实性颜色两种方法。⑤图案上要会运用点、线、面和黑、白、灰的组合方法。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灵魂 篇4

一、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强烈兴趣

俗话说得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我们可以名家的阅读经验、成功经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管做什么, 只要我们有兴趣, 就会自觉而主动地去做, 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 我们教师在指导小学生阅读时也要把他们的兴趣放在第一位。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就可以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从而让学生自主阅读, 并从中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达到学生乐于读书、想去阅读、主动去阅读的目的。

二、重点指导与培训学生的朗读

小学生的知识面还比较窄, 学习方法也有限。因而, 在小学阶段, 我认为应从小学生的朗读抓起。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 如范读、领读、分角色读等。学习一篇文章, 我们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方式, 只采用一种阅读方法, 因为这样往往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课堂呆板无趣。如果采取多种阅读方法, 可以增加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使他们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 我们还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 学生掌握了技巧, 读起文章才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才能读出感情。比如, 小学二年级的《找春天》一文, 我紧扣主题, 即“对春天的到来的喜悦与喜爱之情”, 让学生带着对春天的喜爱与好奇, 边读边去文中寻找春天。教师提问:“同学们找到了春天吗?在哪?”学生带着惊喜去找、去读。教师尤其要告诉学生, 要带着感情去读, 身临其境地去读, 而且要多读几遍。

三、明白阅读能力的关键是理解

阅读能力是以感悟、理解、体验为基础的重要能力。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主要是看学生是否会读, 是否读得懂。会读就是说学生是否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 比如浏览、略读和精读。什么时候采用什么方法, 正确而又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 从而达到自己的阅读的目的。而读懂则是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对语言文字组织的理解。如果学生这两方面掌握好了, 可以说他们的阅读能力很强了。

四、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灵敏、丰富的感受, 是积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中都多次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学生语感, 发展学生思维。”在教学中, 语文教师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必须深刻认识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的重要性。

良好的语感离不开阅读, 离不开对语言的积累。学生从小养成积累的习惯, 不仅有利于他们的说话、写作能力的提高, 而且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语言积累, 既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感悟和品味, 加强语感训练, 又可以迁移运用语言, 准备语言模式的“背景”和“材料”。因此, 小学语文教学应放手让学生记忆, 教育学生自主地丰富语言积累。离开了读书、积累, 就谈不上培养语感, 犹如小鸟离开了蓝天, 就谈不上翱翔。

五、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立足课堂文本阅读, 引导学生向课外阅读延伸。课堂上我们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 比如师生共读一部优秀作品, 然后交流各自的心得体会, 或学生自选优秀作品, 利用阅读课的交流时间推荐给大家, 或在课前三分钟演讲时交流精美语句等。这种交流, 不仅反馈了读书的情况, 而且提高了学生选择、归纳、概括、组织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在此过程中, 教师要对学生的独特的见解和体验予以肯定和鼓励, 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挖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 古人对阅读情有独钟。“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可见我们应重视教给学生方法, 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学习。有了这个能力, 学生才会挤时间读, 有滋有味地读, 从中汲取知识, 吸取有益于人生的养料。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摘要:阅读是一缕阳光, 为我们照亮人生的旅程;阅读, 也是一把阶梯, 帮我们通向辉煌的成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不仅可以大大促进语文教学成绩的提高, 还会间接地影响着其他学科。然而, 现在的小学生课外阅读量越来越少, 因此, 教师应注意这个问题, 采取多种方法, 着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培养阅读兴趣,朗读能力,训练方式和技巧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学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

[2]潘春芹, 潘怡.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J].林区教学, 2009 (6) :31-32.

[3]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灵魂小学作文 篇5

“哎,赶快去写作业吧!”

“不去,别人都有新衣服,我呢?”

“妈妈最近没有多少钱,以后再给你买。”

“你每次都这么说!”

这是常见的家庭对白,孩子们一味的抱怨世界的不平,给了他们一个不理想的家庭,所以他们开始讨厌整个世界,没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因而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留下了整天以泪洗面的父母,而像这种愚蠢的人比比皆是。到底应该怎样面对生活呢?安妮就做了一个很好的答复。她每天都呆坐在不见一丝光线的小屋里,每天还要听亲人们无味的争吵,心里的烦躁和对阳光的渴望不时地涌进她的心头,但她没有人可倾诉,唯一的朋友就是一个破旧的日记本。和她相比,表面上我们很幸福,可我们却是最可怜的人类,对于一个人来说,对于一个高级动物来说,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我们在她的眼里都太渺小了,小到看不见。她放弃生活了吗?她埋怨亲人了吗?她想过结束自己的生命吗?都没有。她每天借着被打得严严实实的窗户中露出的一点点缝隙之光去学习,她仍对未来充满渴望。人总是那么蠢,直到临死前方才知道珍惜自己的生命,才体会到生活的乐趣,但那一切都晚了。

爱心——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灵魂 篇6

一、用爱心,营造温馨班级

我经常对孩子们这样说:“我们这个班,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有缘能在一起待六年,这是多么难得的事情!你们在家都是独生子女,在学校有这么多同学,每一个同学都如同兄弟姐妹。我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照顾着、鼓舞着,我们这个大家庭就是温馨的,温暖的。”

我也是这样做的,平时对孩子们关心备至。每次出差,我都记得给孩子们带些小礼物,孩子们都会兴奋不已。记得去年我出差去北京,回来后,我把拍的照片,放给他们看,孩子们看到了天安门、升旗仪式、故宫、长城。骄傲地说:“我看到北京了!”“北京真美!”“长大了我也去北京!”我还给每个孩子带来了一些小饰品,孩子们都挂在身上,遇到其他班级的同学,都会骄傲地说:这是我们老师送的礼物!

我们班有这样一个习惯,不管谁过生日,全班同学都为他唱生日歌。有一位学生遗憾地说:“老师,我的生日在假期呢。”“那我们提前给你唱生日歌。”这样,每个同学都会收到大家的生日祝福,过生日成了大家的期盼。一天,我高兴地告诉大家:“今天是老师的生日!”孩子们一脸的惊异、兴奋,随后“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歌声响起来了,孩子们唱得是那样投入,声音是那样动听。我陶醉了,沉浸在幸福之中,我为有这样一群孩子感到欣慰。

二、用爱心,搭起师生之间的桥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责备

有爱心的班级,师生关系是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以宽容的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活泼,愉悦快乐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快乐的教育中成长。

记得去年冬天,学校还是蜂窝煤炉取暖。有一次,孩子们把换下来的费蜂窝煤都弄碎了,满屋子都是煤渣。孩子们看我生气的样子,先是一愣,继而,好多人站起来,用手指着别人,嚷嚷着:“是他!”“是赵腾!”“是王淼!”看来很多孩子都参与了。我很快冷静下来,心想,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弄脏了再打扫干净不就成了。看到学生们谁也没有承认错误的勇气,我心平气和地说:“幸亏煤球没有火了,不会烧伤你们。不过,也不能把玩蜂窝煤当成游戏呀,你们看我们的教室门口,多脏啊,这样做对吗?”“不对”孩子们齐声回答。“既然知道自己做得不对,那就得主动改正错误。”我环视了一下孩子们,和颜悦色地说“是谁做的?去把它打扫干净好吗?”话音刚落,赵腾站了起来,转身去拿笤帚。“赵腾第一个去打扫了,真棒!”听我这么一说,好几个学生一齐拥过去抢笤帚,等他们经过我面前,我笑着问:“你参与了吗?”“有你吗?”孩子们痛快地回答:“是的”“有”。我称赞他们说:“你们勇于承认错误,并且能改正自己的错误,都是好孩子!”看着孩子们认真打扫的样子,我真庆幸自己没有冲他们发火。

宽容并不等于放纵,而是在教育上更加循循善诱,做到“润物细无声”。我国有句古语叫“严师出高徒”,这里的严师是严格要求,更是对受教育者成长的一种特别的关心,不是求全责备,更不是体罚与变相体罚,而是以宽容的心态开启学生心灵之锁,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心境。

三、用爱心,扬起孩子们自信的风帆

班主任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把目光放在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上,创造各种机会,让每个学生公平地参与班级活动,并在活动中表现自己。在此过程中,学生树立了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

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定期召开主题班会,组织背诵朗读竞赛、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赛。充分利用黑板报,设计表扬栏、展示栏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有意识地在班级活动中引进激励机制。不仅参加学校的“三好奖”“优秀少先队员奖”“优秀班干部奖”评选,还增设“特长奖”“助人为乐奖”,每年五一,我们班都评选“五一劳动模范”,激励学生热爱劳动。每学期定期评比“守纪之星”,鼓励学生遵守纪律,充分激发学生的竞争活力。重视每位学生的进步,使他们学得主动活泼,体会到成功的欢乐。

善于去发现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自强心,让学生茁壮地成长。让我们去做一朵爱的云彩,化作无声的细雨,去滋润那干渴的土地和稚嫩的花草,让学生感受我们春天般的爱。

“真实”是作文教学的灵魂 篇7

有些教师总认为作文完全是由学生写出来的,是一项最能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活动,其实不然,传统教学的作文指导从思想内涵到写作技巧,过多地灌输了教师的意志,把作文教学简单化、一体化,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而反过来,教师对写作如果不加以指导,学生又不能掌握基本的写作条理与方法。我认为,只有回归到学生真实的生命活动中去,让学生感受社会、感受自然、感受生命,他们才觉得有话可写,创作面才会更广阔,思维才会更活跃。

学生的写作能力主要是通过真实的写作发展起来的。真实写作便是作文教学的灵魂。

首先,真实的写作必须是真实的。也就是说写作必须与生活相结合,必须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联系。多丰富学生的课内外学习生活,以充实写作内容,使写作向真实性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为真情而写作,为兴趣而写作,为交际而写作,为实用而写作,总之,是有所为而写作。在写作中,学生关注的是写作的真实内容而不是形式,要想写出真实,必须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其次,真实的写作还应以真实的阅读为前提。在课外阅读方法上,可以采取自由阅读和定向阅读相结合。自由阅读,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阅读作品,学生一般选择的是《读者》《意林》《中学生课外阅读》等,教师一般不加限制,但要讲清目的和要求,一个课时能认识一个事物便达到了目的。定向阅读,教师根据课标,以及某一个写作单元的目的和要求,确定阅读作品目录。我们使用的语文教材是义务教育初中实验教材人教版,每册教材后都有名著附录,三年下来,会积累大量阅读材料,也能为写作积累素材。

第三,真实的写作是一种大量、持续的写作实践活动。写作能力从根本上讲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技能。作为一种心智技能,写作能力必须通过大量的写作实践才能形成和提高,而不是单靠讲几篇文章、技能之类的东西所能奏效的。其实践活动应包括练笔、办报、听报告、举办讲座、收看有意义的影视节目。

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只学理论不实践,无法达到提高的目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除了强化课堂计划定向作文外,还必须抓好学生的课外练笔,提倡写随笔,其形式包括日记、周记、评论、读书笔记以及信函等。这是学生写作上自由耕耘的一块园地,让学生写自己的话,写实在的话,见什么写什么,干什么写什么,读什么写什么,想什么写什么。在练笔中,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作文情境,或确定一个交际实用目的,让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说。这种训练方式能使学生抒发真情实感,效果很好。到了八年级就可以让学生写周记、读书笔记,九年级时则让学生写评论。练笔必须长期坚持,才会有较好的效果。

办报包括学生的手抄报、学校和班级办的黑板报、墙报等等。内容要做规定,除了摘抄外,一定要有自己写的文章。另外可以结合各种重大活动、纪念日、节日写些小短文充实手抄报、板报内容。这些活动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及其它学科基础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训练学生的编辑、排版、写作、绘画、书法等多种技能。

要做到根据实际有计划地经常性地组织专题性的讲座,内容可以结合年级的课文做必要的拓宽和加深,还可以请英模讲事迹,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及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掌握国情国策,还可以利用影视、网络了解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以便在课堂内展开评论,发表看法,写出心得。

新颁布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传统理念中,学生只是课堂教学的陪衬物,学生只是为老师考出分数的工具,这当然是错误的。从人格上讲,学生跟老师是平等的。承认学生是作文的主人,就应该相信学生,不能整天靠念紧箍咒吓唬学生,要相信学生的潜力,要坚信没有写不好作文的孩子。众所周知,当代著名作家乔叶,就是在小学启蒙老师的鼓励下走上写作道路的。小的时候,乔叶是个不喜欢学习的孩子。有一次,老师发现小乔叶的语文练习册上的句子造的非常好,就把它当作范例在全班读了。小乔叶备受鼓舞,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名作家。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互相贯通,才能使语文学习获得生机和活力。这里的生机与活力,来源于学生真实的感受与认识。所以,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鼓励学生说自己真正想说的话,写自己真正喜欢的文章,万不可将学生的思维纳入既定的模式中去。

创新是作文教学的灵魂 篇8

高考考纲对作文创新的表述是“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有个性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针对此要求,笔者谈几点和创新作文相关的看法。

一、创新就是发掘生命的个体体验

我们常常有这样一种体验:不论多少篇文章,总会有一种新鲜的体验传达给我们。细细想来,能给我们这种感觉的,就是不同文章表达了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生活。这些都是最可贵的,不可复制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务就是要让学生写自己独特的充满个性的生活体验。这样,在内容上便有了自己的影子。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发掘生命或者生活的过程,捕捉大量生动、鲜活、富有个性和表现力的细节。这样的文章,在内容上就是创新。

二、创新就是寻找新的认识角度

在这一点,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理解和分析。要让学生既能看到生活和事物的内在联系,又能看到细微的差异;既要看到事物的表象,又要探究事物的本质;既要看到静态的现状,又要看到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又要看到事物的反面。再加上个性、年龄、家庭、地域的差异,总会有属于自己的见解,总会有一种自己的角度。这里面,求异思维很重要,要让学生养成敢于质疑的习惯,这是学习和作文最宝贵的品质。只要善于和敢于探究,不受观念的束缚和影响,不人云亦云,不亦步亦趋,那就会形成属于自己的观点。教师应要求学生有自己的声音,这种声音体现着一种独到的生命观察与体验,只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也可以叫做创新。

三、创新就是尝试新的写作技巧

我们不能否认文章形式的重要性,也从不轻视写作技巧的重要性。而这一切都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如何使文章的主题更鲜明、更深刻、更有力量。教师的观点是创新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写作素养的基础上。如何处理开头与结尾,处理段落与层次,处理过渡与照应,如何处理情与景,主观与客观,内容与形式,以及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之间的关系等等。在训练有素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在每一次的训练当中,尽量追求一种变化。这种变化,哪怕是一点点,都足以让我们感到喜悦、自豪和欣慰。变化是一种意识,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动力。而这种技巧上的创新对学生而言,更加难能可贵。没有对材料的深思熟虑,没有得心应手的驾驭能力是做不到的。

四、创新就是体验不同的语言表达

语言是内容之外最重要的形式要素。语言要能捍卫自己的思想,必须追求准确、鲜明、生动;语言必须符合体裁要求;语言必须要有风格特征。语言的素养几乎就是语文素养的全部。这就需要教师作深入、细致、有效的引导。要激发学生的语言热情,让语言成为亮点,成为成功的主要标志。

语言要创新也绝非易事,但语言要形成自己的特点,却较为容易。学生的性格、思维、阅读、习惯等,都会在语言上有一种明显的体现,再加上修辞格的运用和某些具体的限制或要求,学生总会在作文训练中追求最适合自己的风格语言,追求最适合于内容的语言。

我们并不要求一鸣惊人,并不要求石破天惊,并不要求完美无瑕,关键是要在实践中有一种语言体悟,有一种追求探寻的乐趣,不论是朴实、华丽,或整或散,或长或短,只要有利于主题的表达,都应及时肯定。

有效教学课堂教学的灵魂 篇9

一、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突出个性发展,激发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潜能

1.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情感氛围,有效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阅读教学要体现人文性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孔子游春》中,孔子与弟子在泗水河边,讨论水的品性,水“善施教化”后有一个省略号,我启发学生这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学生静思后回答:“水若满则溢,它好像知足常乐,启示我们不能贪得无厌。有的学生说:“水小可成滴,大可成海。它好像有气量,启示我们要心胸宽广。”有的学生说:“水或深或浅,清澈透明,它好像很纯洁,启示我们要冰清玉洁。”通过引导学生识水到话水,使学生的身心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华。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莫泊桑拜师》,福楼拜前几次都有意考验莫泊桑。我请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学生问:“为什么后来福楼拜要主动告诉莫泊桑怎样观察?”有的学生说:“莫泊桑那么急于求成,怎能耐心细致地观察马车呢?”有的说:“福楼拜原想点拨一下莫泊桑,假如他能明白,那就最好。现在居然不能彻底明白,那就告诉你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了学生探究欲望。

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有效促进学生的最佳发展。

课文《天游峰的扫路人》中,我请学生画出描写天游峰的语句,想想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的学生说:“‘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这句话我感受到了天游峰很高、很险。”我说:“那么,谁能通过你的朗读把我们带到那更高、更险的天游峰上去呢?”指名读,我说:“你的朗读似乎只把我们带到了六百多级台阶后,就急着把我们往山下领,无限风光在险峰呀!谁再读得更险一些呢?”有学生读:“游人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半途而返,这让我感受到了天游峰的高而险。”

4.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深度,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文《山谷中的谜底》中,我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描写雪松“弯曲”“反弹”和不屈不挠生长的有关语句谈谈感悟,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雪松的“弯曲”和“反弹”的品性,让你想起了什么人、什么事?引导学生联系阅读过的名人故事,看见过的身边人的故事,亲身经历过的自己的故事……用具体的人和事真切地感悟这段话的含义。

二、教师要注重方法的选择,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顺利完成

1.保持学生持续的新鲜感和良好的学习状态。

促使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和持续的新鲜感就是采取积极的态度肯定学生,激励学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在课堂上,教师应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个人的、积极的对话和交流,说一些鼓励的话。教师的一个点头或一个微笑,一声亲切、热情的指导,都会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2.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中,始终热情地干预。

例如,当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或者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都应完成某一任务时,教师不能对他草率地瞧一眼,随便来个评价就草草了事。教师应从完成的质量角度予以评价,对完成的方法或技巧加以指点。要适时地和学生交流结果的形成过程,以利于学生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能有效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和技能。

三、学会等待,理解学生

面对儿童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应学会等待,等待儿童完成内在成长不去打扰其破茧的过程,这也是一种教育的智慧;最后要学会唤醒。等待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对儿童的教育不能强制灌输,拔苗助长,而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露痕迹,重在唤醒。“唤醒未被知晓或沉睡中的能力”这是我们教育追求的理想境界。

四、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多地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在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规定的时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营造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获取真正理解的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达到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

作者单位 江苏省启东市黄氏学校

上一篇:资本市场的财务问题下一篇:教学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