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如何服务实体经济

2024-05-17

金融如何服务实体经济(精选8篇)

金融如何服务实体经济 篇1

金融应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既是对银行等金融机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殷切期待,也是金融机构持续繁荣发展的本质要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需要金融机构改革创新金融服务、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需要改变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加强银行抗风险能力,使银行业成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性

金融与实体经济互促共生、关系密切。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金融工具作为一种有效的资源分配平台,兼具收益性和风险性属性,尤其在现代社会中两者愈发呈现出显著正相关特征。一方面,金融业的发展对实体经济有正向影响,通过加速资本积累,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从而带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金融发展的负向影响,例如金融危机的爆发,严重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与实体经济呈现的非线性关系,要求必须充分发挥金融服务的正向作用,通过完善金融体系,更好地发挥金融服务和支持实体经济的功能,避免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危害。

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就在于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的严重背离。因此,欧美国家纷纷加大金融监管,出台限制金融创新的政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原则由此被提出,金融创新的边界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一定要立足实体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2011年,中国政府也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并且“十三五”时期我国金融改革也将继续遵循这一原则。落实好该原则,一方面能够有效化解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防止出现类似美国的金融危机;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会抑制各种类型的金融衍生品,使金融创新机会受到影响,最终限制金融业的发展。

加强金融创新才能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创造的物质财富,既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也是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近几年,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国内实体经济表现出空心化和弱化现象,主要由于国外订单减少、出口缩水,而国内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和资金成本不断提高,企业税负沉重,导致实体经济利润率越来越低。而实体经济利润率下降,也可能导致国内资本虚脱,进而转向私人贷款、房地产市场等领域,市场投机愈发明显。同时,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实体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金融服务的强力支持,而金融行业要想获得长期利润,必须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因此,未来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要不断加强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强化金融监管水平,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

国内外经济形势要求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近些年,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取得不少成果,我国的金融领域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中国经济正处于逆周期,正在推进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的五大任务,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支持;二是国际形势也愈发严峻,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中国经济的风险敞口变大;三是金融领域的历史遗留问题使得弊端凸显,不成熟的融资体系使得风险积聚加速。因此,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来,我国强调必须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但目前我国经济增速下行与经济杠杆率升高并存,银行体系资产的快速增长,实体企业、居民和政府等非金融部门债务不断增加,同期经济增速出现下降,三者出现叠加。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更是把货币调控和金融监管放在重要位置,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当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面临的问题

资金“脱实向虚”问题严重。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国内实体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实体经济的盈利能力显著下降,企业经济效益较差,导致缺乏投资资金。如图1所示,机械设备和化工行业从2011年到2015年ROE分别下降了12.6和9.05个百分点。实体企业不佳的财务状况,导致资本纷纷进入房地产、股票和债券等市场进行投机套利。

对小微企业客户的金融服务不到位。小微企业客户缺乏正规金融机构提供服务,且金融服务的价格受到严格监管,加剧了小微企业融资困难。金融?C构的准入门槛很高,农村金融机构数量不足,导致基层金融服务竞争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金融机构的行为,影响了金融服务在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加剧。金融业本身的市场机制、体制不完善。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不完善,导致日常管理效率低下和资源配置混乱。同时,缺乏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金融产品刚性兑付较为普遍,金融市场不能辨别部分金融产品的定价机制,从而价格的扭曲增加了市场上的套利机会。

金融业存在无序竞争,风险防范能力不足。金融行业监管政策的协调不够,存在跨行业、跨系统漏洞,导致不同的标准和监管真空。“金融创新”产品的快速发展,暴露出跨行业风险防范能力不足,互联网金融平台、交叉金融产品以及各类组合和金融控股公司等都存在无序竞争,金融风险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对策分析

树立大局意识,做好顶层设计。目前,中国经济基本面较好,韧性好,有足够的潜力和调整空间。虽然经济增长放缓,但仍是世界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赤字率处在一个安全的水平。只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提前预测社会发展的风险,就可以在风险发生前有效控制,赢得主动处置财务风险的时间和空间。只有规范好金融市场交易行为,引导金融企业回归实体经济的源头,才能为服务实体经济创造良好的金融秩序。着眼于经济工作主线,加大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对一补充”支持,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应积极实施行业产能过剩信贷政策,支持优质企业,稳定困难企业,坚决使僵尸企业有序退出市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商业银行要实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严格审批管理,加强资金来源以及首付证明,加强收入和审计的真实性,遏制住房价格上涨太快,控制一线城市房地产价格,有效支持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去库存。

深刻理解银行业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共生关系,促进金融服务和实体经济的有机结合,提高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一是金融机构要落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转变实体经济的发展战略,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过程,优化管理机制和业务模式的发展创新,提高金融服务能力;二是金融机构要优化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支持“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促进“互联网+各个行业”融合的进程,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

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加强金融市场建设,提高金融机构定价能力。推进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市场、短期融资融券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协调发展,拓宽货币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依托银行间市场促进债券市场发展,减少行政控制,加强市场约束机制,创新债券品种,加强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市场流动性。深化IPO体系改革,完善退市机制。完善市场利率定价机制,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做好贷款利率报价,信用产品定价指导。

大力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充分发挥利率工具引导作用,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督促银行清理不合理费用,清理不必要的融资渠道,促进融资改善,促进企业融资成本下降。推进存款保险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市场导向的金融机构退出机制。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新步伐,在贷款利率全面放开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和央行利率政策体系,逐步放开存款利率控制步骤和规划;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形成机制,提高人民币双向浮动汇率弹性,积极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调整完善货币政策,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是相辅相成的。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继续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国际合作,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稳定金融体系的运行。控制总量金额以维持稳定的货币政策,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和金融环境。适应货币供应的新变化,使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的流动性,保持货币稳定的流动性。

在实施货币政策的同时,注意和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控制优化信贷结构,通过再融资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更好地服务于小微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强货币政策、金融监管政策以及监管法律法规的协调,促进金融维持稳定协调,预防和解决区域金融体系风险,加强跨金融产品协调,跨市场金融创新,加强金融信息共享和金融业综合统计协调。深化重点金融企业改革,优化国有金融企业所有制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加快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强化政策职能导向。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金融风险防范能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消除实体经济中的金融服务制度壁垒。一方面要优化金融市场价格形成机制,防止金融产品价格扭曲,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要丰富金融机构体系,形成竞争性金融服务体系,健全商业金融、发展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的合理分工,形成互补的金融机构体系,发展包容性金融和多种小型和微型金融组织。

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完善预警系统,加强对事件的监测和控制,以及灾后救济机制。全面监督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协调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的监管,全面抓好金融部门综合统计,进一步加强监管协调,减少监管套利,保持金融市场竞争秩序。通过法治措施促进市场债务与股权互换、增加股权融资等方式,在控制总杠杆的前提下,将公司杠杆作为优先降低的选项。压缩金融机构渠道业务,缩短融资链。

注重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目标,从五个方面全面推进。一是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对接促进双向力量,明确政策传递机制,确保政策落实效果;二是积极盘活信贷资金存量,优化投资组合,提高财政资源效率;三是发挥金融服务的综合优势,开展信用和非信用金融服务,进一步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四是继续推进体制创新,加强金融服务方式方法的持续改进;五是深刻认识风险状况和结构调整,牢牢掌握金融底线风险。

加强信贷政策引导,解决金融“脱实向虚”问题。近年来,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坚持保持稳定的基本工作指导原则,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要求上,采取措施落实服务目标。

一是支持补缺“短板”,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加强信贷政策引导,引导资金流向三农、小微企业,精准扶贫,支持民生等国家?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鼓励金融资本增加对先进制造业、新经济等领域的资金投入。积极对接“一带一路”项目,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扩大跨境人民币使用,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支持纳入三大战略规划和建设项目。

二是加强金融监管,引导金融机构回归主业。继续规范同业业务发展,商业银行将业务列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打破资本投机市场和非法交易资金活动,开展网上银行专项整顿,形成监管合力。

强化风险管控和授信管理,杜绝资金空转套利。紧密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全面做好金融支持“三去一降一补”各项工作。坚决执行国家能源消耗标准、环境保护和质量安全标准,关闭僵尸企业。进一步完善信贷管理,合理控制长期信贷,有效防止过度信贷,促进实体经济去杠杆化。围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双创”政策机遇,加大对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节能环保和小微型企业的转型升级,增强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加强民生工程等领域的财政支持,实施差异化的信贷政策。

深刻理解和及时掌握经济新常态的风险分析和市场改革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内部控制,有效提高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集中度风险、声誉风险控制能力,不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水电煤炭等关键领域的产能过剩风险,全面调查和管理外部风险对银行体系的传导。增加资本工具的创新和分配,提高吸收资本和损失的能力。积极推进健全的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充分参与流程管理,加强风险管理文化学习,夯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确保金融机构在市场风浪中稳健经营、行稳致远。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后工作站、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公司业务部)

金融如何服务实体经济 篇2

金融结构是如何影响金融功能的

自戈德·史密斯 (1969) 将金融结构定义为各种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的相对规模, 并提出金融发展即金融结构变化的观点后, 国内外学者对不同金融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其中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与金融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孰优孰劣的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 但相关研究并未达成一致看法。直到1995年美国著名学者默顿与博迪提出金融功能的观点后, 相关争论才逐渐平息。

默顿与博迪认为, 金融结构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金融体系的功能;金融结构是变化的, 而金融体系的功能相对稳定;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是在不确定环境中, 在时间与空间上便利经济资源的配置与拓展;同时为实现基本功能, 金融体系具有支付清算、资金融通与股权细化、为在时空上实现经济资源转移提供渠道、风险管理、信息提供以及解决激励问题等六大核心功能。莱文 (1997) 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对金融功能进行了重新解释, 认为金融体系的作用在于减少由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所带来的市场摩擦,

从各国金融发展实践看, 也没有确定的一成不变的最优金融结构作为衡量的标准

进而实现风险改善、信息获取与资源配置、监控管理与加强企业控制、动员储蓄、促进交易等功能。

上述表述虽然各不相同, 但实质内容却基本一”

致。从宏观层面看, 金融体系的功能在于通过动员储蓄、配置资源, 促进经济增长;而从微观层面看, 金融体系的功能在于支付结算、提供投融资服务、传递信息、风险管理与分散以及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解决激励约束问题。关于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与金融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的争论, 实际是对宏观层面金融功能总体优劣问题的讨论, 由于实证分析的局限, 至今难以形成一致结论。但从微观层面看, 银行体系与金融市场体系在具体金融功能上寸长尺短, 各有所长。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或经济社会不同领域对金融功能需求的重心不同, 在制定金融发展政策时可根据金融功能需求的重点变化或者金融功能发挥的薄弱环节, 制定适宜的金融发展政策, 改善金融结构, 促进金融功能的发挥。

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与金融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在具体金融功能上的差异

从微观层面看, 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与金融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在功能上具有明显的差异。

首先, 支付结算功能, 主要由银行等金融中介承担, 金融市场体系在这方面的功能较弱, 近年来基于互联网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快速发展, 但其支付结算功能的发挥离不开银行体系。

其次, 对于投融资功能, 在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中, 银行充当信用中介, 属于间接融资, 具有规模经济、节约成本的优点, 但银行体系“续短为长”的特点以及天生的谨慎性决定了其存在期限错配劣势以及对创新创业等高风险企业的金融支持不足。金融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中, 企业或政府的融资主要通过金融市场实现, 企业或政府通过发行债券或股票筹集资金, 属于直接融资, 其优点是可通过金融市场获得与其资金需求相匹配的长期资金, 可以实现不同风险水平与风险偏好的投融资需求, 缺点是融资的固定成本高, 必须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只有在融资规模较大时其规模优势才能体现。

再次, 在信息传递方面, 金融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中, 融资方承担了定期信息披露义务, 市场透明度高, 金融市场竞争性价格机制可以防止价格信息的失真;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中, 融资方的偿付能力属于银行的私人信息, 银行体系的相对垄断地位可能会扭曲价格信息, 所以信息传递功能较弱, 外界难以确切掌握金融体系的风险。

还有, 在风险管理与分散方面, 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中, 实体经济的投融资行为主要通过银行体系的间接融资实现, 银行作为信用中介承担了主要的金融与经济波动风险, 家庭企业远离按市场定价的资产价值的波动;金融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中, 金融与经济波动风险由家庭与企业承担, 同时金融市场可为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提供丰富的风险管理工具。

最后, 对于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解决激励问题, 传统理论认为, 银行等金融中介在信息搜集和风险处理方面具有优势, 可以通过信贷配给及对企业的事后监督控制风险, 而金融市场在事前信息搜集、事后监督方面的激励机制较弱, 难以有效地克服金融交易中的各种信息不对称问题。但在实际运作中, 由于银行治理结构的缺陷以及委托代理问题, 在某些情况下银行在项目筛选以及事后监督方面会打折扣, 而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某种程度上会对融资对象形成较强的外部约束, 特别是在其融资需求较大程度依靠金融市场的情况下。

我国金融体系结构与功能存在的不足

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是典型的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 无论增量还是存量上, 银行体系的间接融资占了绝对主导地位。虽然从宏观层面无法证实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与金融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孰优孰劣, 从各国金融发展实践看, 也没有确定的一成不变的最优金融结构作为衡量的标准。但从近年来我国金融与经济发展中反映出的问题看, 金融体系各项具体的金融功能未能有效发挥, 金融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

首先从投融资功能看, 一方面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 (M2) 超过100万亿, 居民与企业存款余额超过70万亿, 分别约为GDP的2倍和1.5倍, 无论从历史纵向比较, 还是与其他国家进行横向比较, 这个比例都是比较高的;但另一方面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普遍感到资金紧缺, 中小企业融资难, 甚至是银行在特定时间节点也会出现“钱荒”。这两个方面说明, 现有的金融体系投融资功能未能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 一方面大量资金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 另一方面经济的一些领域缺乏资金。

其次从信息传递功能看,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不透明问题一直是境内外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从影子银行目前的资金使用以及杆杆率水平看, 理财产品主要投资于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 而信托资产主要投资于贷款, 在项目筛选与审查上执行了与贷款同样严格的审查程序, 本质上属于规避金融监管与利率管制的创新, 而且总体杠杆率水平不高, 并不具备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市场对影子银行体系过度悲观评价的主要原因在于其透明度不够, 金融体系信息传递功能未能有效发挥。如果相关融资行为通过金融市场体系的直接融资实现, 通过定期的信息披露以及相关金融工具竞争性的交易价格可以有效传递相关信息。

再次从风险管理功能看, 一方面我国银行体系吸收与承担了绝大部分信用风险与利率风险, 银行信贷资产接近85万亿、债券规模接近10万亿, 而保险、信托及证券基金业管理资产规模不足20万亿;另一方面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并不发达, 利率衍生品市场尚未起步, 银行缺少有效管理信用风险与利率风险的工具, 难以向银行体系外转移或分散风险, 致使金融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体系, 造成整个金融体系缺乏弹性。

最后从不对称信息下解决激励约束问题的功能看, 目前我国地方性政府债务问题是境内外投资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地方政府承担了城镇化战略推进过程中大量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职责, 在现有财税政策及金融体系下, 地方政府主要通过地方融资平台向银行直接或间接获得融资支持。如果城镇化融资通过金融市场实现, 比如债券市场或资产证券化的方式, 一方面地方政府可获得与资金需求相匹配的长期资金, 另一方面二级市场交易价格能够反映投资者对项目的评价, 反过来会约束地方政府的融资行为与项目选择。

改善金融结构与功能的政策建议

从目前我国金融体系功能的发挥情况看, 由于直接融资比例偏低, 金融市场体系发展滞后, 导致金融结构失衡, 金融体系的各项具体功能未能有效发挥。在当前的环境下, 需要通过发展直接融资体系、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以及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等措施, 改善金融结构, 促进金融体系功能的发挥。

一是放松管制, 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体系。继续深化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 放松管制, 弱化行政审批, 强化信息披露, 建立事后问责和民事赔偿制度, 夯实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基础, 促进发行人、中介机构和投资主体归位尽责, 逐步实现股票发行制度的完全市场化;加快发展全国统一的场外交易市场, 通过建立严格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 放松挂牌上市企业标准, 强化市场参与主体归位尽责的自律体系, 建立和完善各层次市场之间的有机联系, 加快全国统一的场外股权交易市场扩容与发展;大力发展债券市场, 促进银行间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 探索建立跨市场执法机制, 逐步建设规范统一的债券市场。

二是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 稳步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目前我国的金融风险高度集中于银行体系, 金融体系自身对风险管理与风险分散功能的需求迫切。建议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 稳步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 为金融体系提供有效风险配置与管理的工具。具体而言, 建议加快完善资产证券化法律法规体系及配套税收政策, 建立统一的证券发行与交易平台, 稳步推出国债期货等利率衍生品以及信用衍生品等金融工具。

让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位 篇3

从全球经济形势来看,全球金融危机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危机,美国的经济复苏缓慢,欧元区经济陷入萎缩,能否摆脱危机关键看实体经济的表现。

相关统计资料表明,美国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总量的5.4倍,欧元区是5.2倍,日本是6.5倍。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实际上是人们对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失衡的一种反应。美国政府从后工业化、去工业化到现在的再工业化,就是要改变产业的空心化现状。奥巴马提出再工业化,制定了出口的倍增计划,力图增加美国出口。同时,美国还积极推进海外制造业的回归,希望通过壮大实体经济来扩大就业。日本也同样面临着实业空心化的问题,产业的空心化、人口的老龄化和房地产的泡沫化,以及日元的大幅贬值挖空了日本的实体经济。

从国内的经济形势来看,当前的经济持续下行,实体经济要素流失严重,中小企业生存困境加剧,政府宏观调控面临两难选择。当前经济最重要的任务是处理好“稳增长”和“促转型”的关系。只有让实体经济的根基更加坚实,才能彻底摆脱危机。

第一,GDP及相关指标持续下行。一季度GDP增速是8.1%,是12个季度以来的最低增幅。第二季度有经济学家估计还会下行。今年前五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是10.7%,广东是6.9%。6月份,汇丰中国公布的反映制造业水平的PMI初值是48.1,低于5月终值48.4,它公布之后影响到全球的股市、金市和石油市场下行。我们的“三驾马车”中,一季度的出口增长是7.6%,相对去年的14%下行非常快。特别是作为中国外贸风向标的广交会,也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外贸形势堪忧。

第二,实体经济要素投入下降。企业要素投入下降,表现在用电、用钱、用人的需求下降。工业用电占比达70%,但是2012年1-5月份工业用电回落7.9个百分点,其中仅冶金、建材两个行业就带动全社会用电增速回落约3.5个百分点。企业融资难开始转向银行的放贷难,企业再投资的意愿下降,特别是投资实业的意愿不强。企业的用工难转向工人就业难,大量的企业放弃了实业,不融资、不招工了。

第三,企业发展面临产能过剩和“三角债”困扰。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方面,面临着产能过剩和“三角债”困扰这两大难题,现在钢铁、汽车、水泥是全面的产能过剩,今年1至2月份,中国钢铁行业的亏损面已经达到了41.2%,“新三角债”的阴影笼罩实体经济。科法斯中国企业信用风险管理问卷调查显示,随着更多的中国企业采取信用交易,中国企业也越易遭到更多本地买家拖欠货款,比例从2010年的67.4%上升到2011年的79%。其中,建筑、钢铁及纺织这三大行业,拖欠货款的情况常常超过60天。

第四,政府的宏观调控面临稳增长和控房价的“两难”问题。房地产是一个最敏感的市场,一头连着投资,另一头连着消费;一头连着实体经济,另一头连着虚拟经济;一头连着政府的财政,另一头连着开发商、银行、消费者利益,所以政府面临“两难”,既不能大涨,也不能大跌,既要消除房地产的泡沫,又要避免房地产的风险。

稳增长首先要提高对中速经济增长的容忍度与承受力,在中速增长面前,不能反应过度。

稳定经济增长,要从“三驾马车”入手。出口是一个很难改变的变量,消费是个慢变量,投资是一个快变量,可以立竿见影。投资可分为政府投资和企业投资,公共投资和民间投资。当前扩大投资不应是政府直接投资,政府应该调动企业投资的积极性;投资的重点应该是民间投资而不能是过多的公共投资。

只有让实体经济的根基更加坚实,才能化危为机,赢得未来。现在实体经济“空心化”主要变现为五个方面:一是相当一部分的中小企业现在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有调查表明现在四成小企业亏损;二是大量做实体经济的企业从实业平台取得的融资流向非实体经济领域,“避实入虚”;三是垄断行业投资无门,竞争性行业过度竞争,导致大量民间资本游离实体经济,“弃实投虚”变成炒资产的“游资”和“热钱”;四是企业精英大量移民和外迁,大量实体经济的发展要素流失。五是企业家实体精神衰退,呈现出“赚快钱”的浮躁、急躁心态。

民间资本逃离实体经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成本攀升,面临多重经营困难,“不能干”。我总结了九种因素在推动成本的攀升:利率、汇率、税率、费率“四率”,薪金、租金、土地出让金“三金”,原材料进价和资源环境代价“两价”,九种因素叠加推动企业成本直线上升;二是投资渠道受限,企业发展空间不足,“没法干”:由于遭遇“弹簧门”、“玻璃门”和“垄断门”,民间资本投资无门或被“挤出”;三是利差巨大,实业不如投机,“不想干”:做实业太累,利润薄,做投机赚快钱,利润高。

稳增长和强实体经济的关键是要通过新36条的落实,扩大民间投资,使稳增长主力来自民间投资。扩大民间投资最大的好处是打破垄断,提高经济的竞争性,还可以解决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让游资和热钱从魔鬼变为天使,使民资成为稳定增长的主力。新36条推行不理想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行政垄断的存在;二是市场准入的无形门槛,还有就是民间资本自身“不敢、不愿、不能”进入垄断行业的问题,所以政府要解决民资不敢、不愿、不想的问题。

扩大民间投资要重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重构多层次的“门当户对”的金融体系,通过发展微型金融和草根金融支持草根经济的合作和创业。

小贷公司、村镇银行等其他的金融机构,对于扶持中小企业的融资,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温州风波背后的实质是高度集中的金融体系与高度分散的企业体系之间的不适应。我刚刚从美国回来,考察了美国的社区银行,美国有7千家社区银行,尽管资产总额只占所有商业银行的20%,但是解决了中小企业贷款的56%,主要是定位中小客户、扎根社区,它的策略是差异化,瞄准本社区,绩效也非常好,它最大的好处是能够避免、防止基层的金融分化。实体经济是稳定经济增长的根本,当前需要迫切强本固基,只有让实体经济的根基更加坚实,才能摆脱危机、赢得未来,在这个过程中金融要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位。

(作者系著名经济学家、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此文根据其在“创新与发展——中小企业融资论坛”演讲整理而成)

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篇4

卢振龙

金融与实体经济密切联系、互促共生。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要在保持宏观政策稳定的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围绕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创新服务方式,有效破解融资难、融资贵,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目前,我们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第一,金融服务供求之间的信息不通畅。现在金融生态的环境、征信服务体系、担保体系等还不尽如人意,使得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和需求者之间的信息难以有效沟通,客观上造成了各类金融机构和广大投资者的畏难心理。实体经济和金融相辅相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要多措并举服务实体经济,千方百计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第二,融资需求之间存在着结构性不协调。大众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个性化的,金融机构必须能够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而我们的银行经营的项目笼统地概括就七八种。大众的需求则成千上万,显然我们的金融体系就不能满足大众选择的需要。对于金融服务来说,实体经济为本,金融服务为末。只有实体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才能给金融服务更为广阔的空间,金融业才能真正发展与繁荣。那么,面对这样的经济压力,我们应该这样做。

第一,促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促进生产要素重组,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要支持各种各样的创新,让它们的专利变成产品。所以金融体系也应当为生产要素的重组提供便利,为了支持创新必须提供方便实体经济试错的金融机制。

第二,优化信贷结构,提高贷款审批和发放效率。要保障铁路、水利、战略新兴产业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资金投放,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科技创新型企业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对在结构调整过程中有市场前景、有订单但存在暂时困难的企业,不能简单地抽贷停贷,要采取积极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第三,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创新金融产品,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

1、体制上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结合,发展有效的股票市场,为企业提供权益资金。

2、发展有效的商业票据市场,为企业提供短期流动资金。

3、发展有效的债券市场,为企业提供长期和短期的债务性资金。

金融如何服务实体经济 篇5

新浪财经 4月12日消息,深圳市委常委会将于今日下午研究通过《改善金融服务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系列配套文件。新浪财经事先独家获取该配套文件,披露深圳市今年系列重大金融创新措施。

重大金融创新已获国家层面支持

深圳将与香港试点开展双向跨境贷款。文件称,国家部委层面对于前海一揽子优惠政策的征求意见和协调工作已基本完成,其中央行、银监会等部委对于在前海试点开展双向跨境贷款已取得一致共识。该项工作在中央层面已取得较快进展,在政策正式批复后即可正式启动;

具体实施上,文件称,加快推进深港银行人民币贷款业务试点,加快推进深港银行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试点,利用香港低成本人民币资金支持前海开发开放和重点产业发展。争取更多前海地区企业和金融机构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拓宽在港融资渠道。

深圳将设立战略新兴产业国家级创投母基金。文件称,在前海设立股权投资母基金高度契合国务院关于前海的战略定位和产业导向,相关政策将于近期批复。目前,深圳市正与国家开发银行细化完善该国家级创投母基金相关设立方案,支持前海开放开放,支持深圳战略新兴产业,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试点;

跨国公司境内集中设立资金管理机构。文件称,争取国家批准跨国公司在深圳设立内部资金集中管理机构,同意管理自有资金,满足总部企业资金管理需求,支持跨国企业在前海设立全球结算中心;

年内成立深圳前海股权交易所。文件称,推动建设深圳前海股权交易所,争取2012年内获准筹建,率先建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性场外交易市场;

扩大代办股权转让系统试点。文件称,争取深圳高新技术园区纳入国家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第二批试点范围,推动有潜质的园区企业到代办股份系统挂牌;

深圳将创新债券市场发展。文件称,将创新中小企业债务融资方式,研究制定区域集优债融资等专门针对发债设计的金融服务方案并推动实施。探索开发适合战略新兴产业特点的中小企业私募债和产业链融资等金融产品。

金融如何服务实体经济 篇6

人民银行各县(市、区)支行;国开银行宁波市分行,各政策性银行宁波(市)分行、国有商业银行宁波市分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宁波分行,邮储银行宁波分行,宁波银行,各城市商业银行宁波分行,省农信联社宁波办,绿叶城信社,各外资银行宁波分行,昆仑信托公司,华融租赁宁波分公司,宁波港财务公司,银联宁波分公司: 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人民银行工作会议精神,执行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金融对宁波市“六个加快”战略实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方式转变的推动作用,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向好发展,提出如下指导意见,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

(一)牢固树立金融必须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基础,没有实体经济,金融发展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金融发展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运行,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各金融机构必须正确认识实体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关系,始终坚持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共同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坚决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在支持实体经济中求发展,在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全面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

(二)深入开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年”活动。为扎实有效地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年活动”开展(具体活动方案将另行行文下发),我中心支行成立以宋汉光行长为组长、周伟军副行长、工会宋建江主任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年”活动领导小组。人民银行各县(市、区)支行和各金融机构要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制,制定上下联动、广泛参与的活动方案,加强动员、监督和考核,层层落实责任。各金融机构 “一把手”要组织开展实地走访,带头深入基层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融资需求,帮扶企业破解经营困境和融资难题,全力落实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各项措施。

二、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有效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

(三)合理把握信贷投放的总量和节奏。2012年,人民银行将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定向支持”的要求,对货币政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各金融机构要准确把握金融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高度重视存款增长放缓的约束,妥善解决资金来源与运用之间的矛盾,确保信贷总量与实体经济的发展需求相适应,投放节奏与实体经济的运行节奏相衔接。商业银行分支行要积极向上级行争取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要合理安排流动性,保持信贷投放适度均衡增长,有效发挥“支农支小”的主力军作用。我中心支行将按照宏观审慎管理的要求,积极运用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

(四)支持实体经济积极利用银行间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加大银行间债券市场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宣传、推介和承销力度,积极推动政府部门建立相关激励机制,支持优质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引导金融机构做好推荐、承销等相关服务工作,更好地满足企业多样化投融资需求。积极推进“区域集优”计划,推动非公开定向发行,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切实推动信用增进支持和服务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次级债券和混合资本债券,增强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和资本实力。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加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提高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市场的参与度,更多地吸引全国金融市场资源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五)大力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稳步开展各类非信贷融资业务,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流入实体经济。积极开展厂商租赁、直租、售后回租等融资租赁业务,探索单船单机融资租赁业务,支持企业设备更新。鼓励信托公司发挥渠道优势,通过集合债权信托、股权信托、项目信托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鼓励银行、信托、融资租赁、担保、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等各方加强合作,探索建立资源集成、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发展债权、股权相结合的融资模式,满足实体经济多元化融资需求。

三、着力优化信贷投向结构,推动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六)加大对“六个加快”战略实施的金融支持。积极参与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的“六个加快”重大项目突破年活动,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城市区块项目、重大产业项目和重大民生项目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各商业银行要以总行直贷、银团贷款等形式增强对大项目、大企业的融资服务能力,优先满足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合理资金需求。支持我市海洋经济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加强对港航服务业、临港先进制造业、海洋新兴产业和海岛资源开发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争“十二五”期间涉海信贷投入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七)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配合。加强科技金融合作,加大对关系辖区经济长远发展的重点产业、优势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升级和科技创新,提升辖区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潜力。加大对文化产业、服务外包、生产性服务业、旅游业、家庭服务业等的金融支持,支持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信贷,加大对环保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等方面的信贷支持。

(八)改进和加强“三农”金融支持工作。全面改进和加强“三农”金融支持工作,进一步扩大支农信贷投放,确保涉农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其全部贷款增速。加强对农房“两改”和城镇化建设的金融支持,推动卫星城市、中心镇和中心村的发展,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强对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的金融支持,加强对农业科技、订单农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金融支持,切实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深入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推广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农村住房等“多权一房”抵(质)押担保方式,不断扩大农村贷款抵押担保物范围。

(九)进一步完善中小微型企业金融服务。切实加大对中小微型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重点突出对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有发展前景、诚信经营企业的金融支持,确保中小微型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对符合信贷条件和转型升级要求、但因外部原因导致资金周转暂时出现困难的中小企业,要及时满足其资金需求,不抽贷、压贷。金融机构要按照中小微型企业的融资需求特点,加强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建设,进一步下放信贷审批权限,简化审批流程,开辟信贷审批绿色通道,加强对新型融资模式、服务手段、信贷产品及抵质押方式的创新和推广,规范发展票据承兑、信用证、保理、信托理财等业务,提高中小微型企业融资能力。合理确定贷款利率定价水平和各项收费标准,坚决禁止各种附加在贷款业务上的不合理要求和收费,切实减轻中小微型企业财务负担。

四、生金融服务,促进实现包容性增长

(十)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进一步巩固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效果,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切实改善首套普通住房信贷服务,在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上适当予以优惠,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积极支持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建设,保持房地产开发贷款合理增长,促进扩大有效供给。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对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的信贷支持。严格执行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切实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

(十一)积极做好“民生”领域金融服务工作。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业务,加大消费信贷产品创新力度,积极培育新的消费信贷增长点,着力扩大居民文化、旅游、健身、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需求。以推动创业带动就业为中心,积极开办针对在校大学生、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妇女、农民工、农村青年、城镇就业和生活困难群众、残疾人、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等的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完善贷款管理模式,不断扩大贷款覆盖面。创新担保方式和服务机制,拓展大学生“村官”融资担保能力。进一步落实银校合作协议,改进和完善助学贷款业务,扩大助学贷款覆盖面。推进金融IC卡多应用试点,以“五〃一服务卡”推广、宁波市社会保障卡加载金融功能为契机,将金融IC卡多应用试点打造成惠民工程和暖心工程。

五、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支持开放型实体经济发展

(十二)全面深化贸易外汇管理便利化改革。深化县支局外汇主体监管试点工作,为实体经济企业办理各类外汇业务提供“一站式”服务。扎实做好进口付汇改革,开展进出口核销改革,进一步简化合规企业进口付汇单证,取消进出口收付汇核销和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手续,便利企业贸易收付汇。推广出口收入存放境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探索建立银行国际收支辅导员制度,提高涉汇企业国际收支申报和核销效率,加速企业资金周转。发挥短期外债管理政策导向作用,对贸易融资业务发展较快、资金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商业银行给予短期外债指标倾斜。

(十三)积极开展外汇管理创新试点业务。落实境内商业银行对外债权登记试点,拓宽“走出去”企业融资渠道。用好中资企业借用外债政策,引导中资企业按照国际商业模式借用外债,扩大辖区短债指标中中资企业短债的额度比例,加大对中资企业合理、真实的境外贷款需求的支持力度。全面简化外商直接投资外汇管理程序,促进外商直接投资便利化。推进地区外汇市场建设,帮助中小银行合作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鼓励银行探索开展外汇衍生业务,为企业量身定制汇率避险产品,帮助企业积极应对汇率风险。

(十四)稳步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加强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宣传与推介,进一步做好贸易项下人民币结算“增量扩面”工作,促进进出口人民币结算均衡发展。深入推进资本项下人民币结算业务,大力发展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业务、开立人民币保函和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业务,便利企业境外投资、承揽工程;稳步开展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赴境外人民币市场发债等措施,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推动开展外商人民币直接投资业务和人民币外债业务,切实降低外商投资企业在实体投资中的汇兑成本以及“货币错配”风险。大力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产品创新,积极探索个人项下人民币结算业务。

六、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十五)着眼于支持实体经济开展金融创新。积极顺应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趋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切实掌握实体经济金融服务需求,加强金融产品研发力度,开发适合各类实体经济主体需要的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在中小企业、“三农”、个人创业等领域推广使用手机信贷产品。加强与行业协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社会中介等合作,创新适合需求特点的联动模式,提高金融服务的差异化、细分化和专业化程度,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十六)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强信贷管理和风控制度建设,强化信贷资金流向及用途的合规性管理,切实防范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民间借贷、房地产、股市等领域,确保信贷资金真正用于实体经济。加强对银行贸易融资风险的防范,尽可能杜绝投机性融资“挤出”实体经济发展的正常融资需求。树立全面风险管理意识,及时开展金融风险压力测试,严格落实金融风险报告制度,对各类风险事件,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推动风险早处置。加强“防火墙”建设,防范跨行业、跨市场风险,防范非正规金融及其他相关领域风险向金融体系传导。

(十七)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建立健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管理制度,理顺投诉处理机制,明确专人作为联络员,做好制度和人员的报备工作。优化考核机制,在产品开发、销售等环节切实履行说明真实情况的义务,保障客户金融信息安全,确保金融消费者公平获取金融服务。

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实体经济资金使用效率

(十八)提高支付结算服务水平。优化银行卡使用环境,大力推进中小商户银行卡应用,提高中小商户接受银行卡消费的积极性。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服务,加大助农取款业务的推广力度,发挥乡镇支付结算服务站作用,使农村单位和个人享受便利快捷的结算服务。完善宁波市票据电子交换系统业务功能,进一步推广支票实时业务、同城通存通兑业务和外币通存业务,加快社会资金周转速度,提高社会资金使用效率和银行业经营效率。规范发展第三方支付服务市场,鼓励非金融机构创新支付服务,提供形式多样、符合公众个性需求的支付结算产品。推进第四方物流市场网上结算业务发展,支持和规范银行机构与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开展支付业务合作,助推宁波市“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

(十九)提升国库服务效率。加强与财政部门合作,扩大国库直接拨付实体经济资金范围,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研究实施财政资金支付全程无纸化处理,提高国库服务效率。实施工会经费收缴方式改革,便利企业缴纳工会经费,降低企业缴费成本。进一步深化包括出口退税在内的所有退税国库“1小时”办结制,落实退税资金从国库到商业银行的全程实时监控,保障退税资金及时、准确划入企业账户,减轻企业财务成本、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状况,支持我市实体经济发展。积极做好特定经济区域的国库机构设置工作,支持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需求。

(二十)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紧紧依托全国统一联网的征信系统,加快征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扩大征信系统的应用范围和覆盖面,有效应用征信系统信息。积极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信用较好的中小企业支持力度。继续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开展青年信用示范户评定工作,增强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和农村信用环境。加强征信市场管理,规范商业银行和征信机构执业行为。培育和发展征信服务市场,进一步拓展信用评级业务领域,促进内外部评级的有机结合,推动信用评级市场有序、健康发展。

人民银行各县(市、区)支行和各金融机构要认真做好将本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工作,贯彻落实情况于2012年2月29日前以正式文件形式报送我中心支行,并于每季后15日内报送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工作措施、工作成效和下一步工作计划。我中心支行将对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将该项工作纳入综合评价和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工作中,并通过编发简报、召开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及时推广有关先进经验和做法。

金融如何服务实体经济 篇7

关键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短板,对策

为了改善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 促进国家经济合理化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当前经济发展特点提出了加强部署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工作开展的通知。在这种背景下, 各地的商业金融机构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与金融产业特点, 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要求, 开展了各项创新工作, 在服务层面有效地解决了制约实体经济做强做大的资金瓶颈问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依然存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短板”, 严重影响着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金融企业为促进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开展, 利用服务结构调整、金融企业内部转型升级等措施, 改善服务“短板”促进区域化经济发展。

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主要“短板”及形成原因

(一) 当前服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主要“短板”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短板”内容, 与地区经济特点有着重要关系。本地区实体经济发展中, 金融服务短板主要集中在以下内容: (1)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促进小微企业经济实体发展, 是解决我国就业困难、服务业发展瓶颈的重要措施。但是由于这类企业经济基础较差、信用较低、可抵押资产较少等问题, 其贷款等金融服务需求较高。但是金融企业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缺乏足够认识, 服务质量较低, 进而形成了金融服务“短板”; (2) 商业保险业金融服务。商业保险是金融服务经济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我国社会对于商业保险 (如寿险、财险等) 认知水平较低, 进而降低了金融服务对于商业保险支持力度; (3) 综合金融服务能力较低。综合金融服务对于第一、第二产业, 以及服务业实体经济起到了全面资金支持。但是由于我国金额企业将主要业务集中在商业贷款、融资活动中, 忽视了其他金融服务的开展, 造成了综合性金融服务的欠缺, 形成了服务“短板”。

(二) 经济“短板”形成原因分析

我国社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短板”问题形成原因较为复杂。就本地区而言, “短板”形成包括了三个层面原因。 (1) 在社会经济层面, 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造成经济“短板”的主要原因。如部分地区经济基础环境较差, 其小微企业缺少发展空间, 进而形成了小微企业服务“短板”的出现。 (2) 政府部分政策支持力度层面。发展优势经济, 是地方提高生产总值的有效方法。为此地方政府往往将政策资源对优势产业进行倾斜, 忽视了经济“短板”产业发展, 进而了金融服务“短板”。 (3) 金融企业内部工作层面。金融企业日常业务中, 对于贷款、融资等项目的审核发放过程有着严格规定。这就使部分处于落后地位的经济实体, 难以达到项目审核条件, 加大了这类金融服务“短板”与优势产业差距。

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短板”应对策略

发挥政府政策与企业制度作用, 完善地区经济结构, 提高金融服务质量是应对经济“短板”的重要措施。

(一) 以地区经济结构为基础, 及时调整信贷政策

信贷市场是做好金融经济实体服务的平台, 也是服务“短板”集中区域。信贷市场改革的措施是信贷政策调整, 而其改革的基础依据是地区经济结构。为此地方政府与金融管理机构, 应在地方金融结构基础上, 针对“短板”项目开展政策调整。 (1) 适当放宽“短板”企业信贷审查制度。对处于经济发展劣势、或新兴的实体经济, 信贷管理部门应以市场发展趋势与政府扶持政策为基础, 适当放宽信贷审查政策, 促进这类经济实体的发展。 (2) 完善信贷监督政策。在规范市场结构与改善经济“短板”要求下, 管理部门应逐步调整信贷监督政策, 促进促进信贷资金合理有序使用, 发挥信贷市场作用促进地方经济结构改善。

(二) 发挥政府市场调控作用, 提高“短板”应对质量

政府部门在提高“短板”应对质量过程中, 应发挥出市场调控作用。首先搭建市场发展平台。对于“短板”行业发展平台的欠缺, 政府部门应利用政策扶持、行业宣传等模式, 搭建出全面的企业发展平台。如应对小微企业发展过缓问题, 政府部门应在企业注册、宣传以及经营服务体系内搭建服务平台, 提高其对金融服务“短板”应对质量。其次积极引导发展。部分“短板”实体经济由于缺乏发展方向, 影响了企业发展。为此政府部门应利用正面典型宣传、政策引导等多种模式, 在市场体系框架内引导企业向正确方向发展。

(三) 完善信贷过程与制度, 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金融企业信贷工作的开展, 是做好“短板”应对的重要措施。其核心内容应包括信贷过程与制度管理两个主要组成部分。信贷过程管理中, 金融企业应为“短板”实体提供高效高质的服务, 简化信贷手续、提高企业贷款、融资等过程效率, 保障资金链完整, 是提高金融企业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而在信贷制度管理中, 金融企业应在国家法律制度框架内, 合理调整企业内部制度, 做好金融服务工作。如各地方金融机构在银行《贷款担保办法》基础上, 结合地区经济特点完善担保物评估、审核与定期检查制度, 为企业提供良好的贷款担保服务, 促进企业贷款效率提升。

(四) 根据市场与服务对象需求, 配置融资价格

除了信贷工作外, 融资服务也是金融企业服务金融实体的重要内容。金融企业的融资工作费用价格的确定, 是融资金融服务开展的基础指标。合理的融资价格, 不仅可以确保金融企业自身利益, 同时也促进了经济实体融资开展效率。融资价格的配置确定, 应秉持以下三点原则。 (1) 市场规律原则, 即融资价格的配置必须符合市场发展规律, 不能以硬性政策与制度模式破坏金融经济市场。 (2) 服务对象需求原则, 即融资价格的制定应以服务对象资金使用目的、数量等因素为参考, 合理确定融资价格。如对小微企业融资, 由于其自身资金要求较低, 融资价格应采用最低化融资价格配置, 促进小微企业提供良好资金支持。 (3) 良性发展原则。无论是融资价格的上涨还是降低, 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金融服务机构与实体经济组织的共同发展。而这种发展应遵守良性发展原则, 及两者双赢局面的建立。

(五) 建立良好的经济服务风险管理模式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短板”对于经济风险的抵御能力较低, 进而造成这类企业经济的恶性循环。为此政府部门与金融企业, 应针对“短板”实体经济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模式, 提高这类实体风险管理质量。如金融危机爆发中, 保险企业较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问题, 造成其经营困难, 甚至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为此相关的管理部门应做好企业资金管理工作, 保证企业预留足够的准备资金。同时金融机构应与保险企业建立资金合作模式, 为保险企业市场风险提供资金支持。这种针对风险管理的经济服务工作, 极大的提高了“短板”实体应对经济风险能力。

(六) 挖掘企业内部潜力,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自身作用

企业自身潜力的发挥, 对于“短板”经济实体服务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企业内部潜力的挖掘, 包括了金融服务机构、金融服务项目与经济实体企业内部潜力挖掘工作三项内容。 (1) 金融机构内部潜力挖掘。金融服务机构自身潜力的挖掘应急中在加大金融机构, 尤其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潜力挖掘力度, 提高银行资金活力, 开拓更多资金服务项目做大做强地方金融机构, 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2) 服务项目潜力的挖掘。金融服务项目是经济实体服务的平台。金融服务机构应与实体经济企业合作, 利用服务制度模式增强项目承载能力。如通过对实体经济培育以及创新性的招商引资模式, 吸引优质企业在本地区发展, 消除地区经济结构“短板”。 (3) 实体经济自身潜力挖掘。实体经济组织自身潜力挖掘, 应注意鼓励和支持其金融工作创新的开展, 如鼓励实体经济自行拓宽融资渠道、挖掘自身资金活力等提高实体企业自身发展能力。

三、结束语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短板”的产生, 不仅会影响部分经济实体企业正常营业发展, 也对地区经济结构合理化造成了负面影响。为此, 地方金融服务机构应以解决金融服务“短板”为目标, 与政府管理部门积极配合, 为地区金融实体经济发展, 提供经济服务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何难[J].中国金融, 2014 (12) :25-27.

金融如何服务实体经济 篇8

尚福林强调,随着市场变化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银行业机构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发展中要特别注意加强风险防控,提高各类风险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的管理队伍: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提高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和创新发展的能力。

他同时强调,银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的发展。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提升服务质量,提高信贷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确保信贷资金有序流入实体经济,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加强行业研究,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同时,要处理好防范风险和加强服务的关系,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减轻小微企业的财务负担,通过创新加强风险管控。

银监会:银行业资本补充要转向内源融资

中国银行业即将实行新的资本监管标准,明年仍将面临较大的再融资压力。中国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近日指出,今后一段时间,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将由过去的主要依靠外源融资转向内源融资。

银行业外部资本补充难度正在加大

阎庆民在最新一期的中国金融杂志上撰文称,银行业外部资本补充难度正在加大,从资本的外部来源看,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总体容量有限,而企业资金面偏紧又导致其可用于投资的资金有限,同时受巴塞尔协议Ⅲ提高资本质量要求的影响,银行通过发行次级债等方式补充附属资本将受到更为严格的限制。他提到,商业银行要逐步通过内部转移定价等措施加强不同业务资本占用水平的考核: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业务结构,节约使用资本。

2012年上市银行仍存再融资压力

可以预判,2012年信贷增长依旧保持高位,在经历2010年逾2700亿元股权融资,2011年近2900亿元债权融资后,2012年上市商业银行仍存再融资需求。一方面,由于2011年整体市况不佳,部分银行未完成股权融资计划。另一方面,如果新的资本监管标准在2012年实施,银行业面临的资本压力加码。

按照即将实施的标准来看,在上市银行中,农行、交行、民生银行、招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2011年三季度核心资本充足率都己“碰线”,2012年都有可能选择通过资本市场募资补充核心资本,但业内人士测算,2012年上市银行整体股权融资规模有限。经过2011年的突击发债,2012年上市银行补充附属资本的压力也大为缓解。“如果2012年新增贷款在8万亿元以上,按拖累银行资本充足率下滑1.5个百分点计算,核心资本补充压力将主要体现在兴业、农行和交行身上。”分析人士说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前赡:金融改革或将浓墨危机防范

据知情人士透露,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于2012年1月6日召开。过去每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都是启动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风向标”。时值中国金融业正处内外风险交织的转折期,此次会议对于防范全球危机对中国的传导、对中国的输入、对中国的影响,应该是重中之重。

十大议题:聚焦危机防范和市场化改革

为了筹备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2010年初,包括“一行三会”等在内的20个部委分头领衔由国务院直接部署的“十五项重大金融课题”。时至2011年,此前的十五个议题己被调整为十大议题。

据悉,该“十大议题”内容包括,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加强对金融机构综合经营和金融机构的监管、明确商业银行资本金补充和约束机制、推进政策性金融改革、改进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加快债券市场改革发展、加快农村金融发展、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规范发展信用评级机构等课题。

其中,宏观审慎监管和探索地方金融管理模式分别作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和改进国有金融资产管理的子课题。

但市场普遍预期,上述重大课题将围绕风险防范和市场化建设两个主题展开。市场化方面的议题将围绕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债券市场发展、规范发展信用评级机构、改进国有金融资产管理等。关于“风险防范”的议题是完善金融监管协调、宏观审慎监管政策、金融消费保护、银行资本金补充机制等。

是否建“金融国资委”仍存悬念

最早,“金融国资委”是在2006年由财政部提出的,但在2007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未获通过。

在财政部主持的组建方案里,金融国资委将以目前财政部金融司为基础,纳入汇金公司,将银监会、央行等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的行政管理权限也统一集纳于其中;金融国资委为直属国务院的正部级机构。

若金融国资委能顺利成立,“一行三会”的职能定位也将进一步清晰,其目前所有的人事权等都将划拨金融国资委,央行将成为彻底的宏观调控部门,“三会”则清晰定位于监管职能。

但相关人士透露,“目前这一问题仍存在一些分歧。预计此次金融工作会议对成立金融国资委也不会着墨过多,可能不会形成决议性文件。”

奠定金融改革的新“风向标”?

过去每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都会对下一步系列重大金融改革问题定下基调。那么第四次全国金融会议,将为中国金融业带来何种猜想?

回顾1997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是在经历亚洲金融危机的重大背景举行的,此次会议重点是加强中央对全国金融系统的集中统一领导,防范和化解历史累积的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这次会议为5年后召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重点推进国家银行股份制改造创造了条件。

在我国己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情况下,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于2002年召开,会议重点是把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组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条件成熟的可以上市。会后成立银监会,工行、建行、中行先后获得外汇储备注资,得以补充资本金。

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于2007年召开,会议强调了继续深化金融业改革,成立了中投公司,推进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

而此次即将召开的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同样面临复杂的国内国际背景。国际金融危机、主权债务危机等一系列危机仍没见底,中国不能独善其身,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中国金融改革稳中求进,防范全球危机对中国的传导、对中国的输入、对中国的影响,应该是重中之重。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指出,此次会议将定

nlc202309011325

位于后危机时期的危机消化。

但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此次会议实际作用将很难与前几次金融工作会议媲美,很难推出震撼性的改革方案。不过,在债券市场发展、完善现有金融体制等方面,仍能看出决策层稳中求进的用心。

云南文化厅携手建设银行评选2011年优秀文化企业

本刊讯:28日,云南省优秀文化企业评选活动正式启动,该活动旨在建立银企沟通机制,为文化企业发展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

记者从云南省文化厅获悉,本次活动参选范围广泛,云南省内的民族演艺、民族民间工艺品、珠宝玉石、新闻出版、影视动漫、文化旅游等文化企业均可在2012年1月1日~2月13日内,登陆评选活动官网进行自主报名并参评,也可通过所在地州市文化局和建行的州市分行推荐报名。

这次活动将评出最具影响力文化企业、最具成长性文化企业和最具创意性文化企业等奖项,采取专家评审与社会公开投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筛选,公众均可登录官网进行投票和发表意见。

云南省文化厅副厅长花泽飞介绍,云南文化强省建设离不开文化企业的积极参与,文化企业更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和服务,这次评选活动将拉近文化企业与金融部门的距离,增进了解和互信。

据悉,十二五期间,建行云南省分行将为全省文化产业提供100亿元的信贷支持,重点支持此次评选活动获奖企业的发展,并把获奖企业作为优先支持的目标客户,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办理各类信贷业务,对获奖企业的员工以及参选企业也将给予部分产品和服务的优惠;建行云南省分行还将组建专业团队,为获奖和报名的参评文化企业提供服务;建行云南省分行还将与云南省文化厅密切合作,研发适合文化企业的创新产品,为云南省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文/刘诗平苏雪燕)

湖北省枣阳农联社再摘行风政风评议桂冠

本刊讯:12月26日下午,枣阳市委市政府在尽水礼堂组织召开《2011年度民主评议行风政风大会》,参会的200多家企业及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直各单位、各乡镇党委书记及纪委书记对市直近百家服务窗口单位进行打分。枣阳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最高分98分夺魁,不仅实现了民主评议行风政风保一争一的目标,而且被枣阳市委市政府授予“2011年度民主评议行风政风优秀单位”;同时,该联社太平信用社、兴隆信用社被市纠风领导小组授予“2011年度十佳群众满意基层站所”。

(文/李莎)

“四个一”巩固旺季I-,作,提升合规管理

本刊讯:一是建立一个绿色通道,主要是艮据业务规模、客户结构及集中度,设立办贷大厅,实现小额信贷“随用随贷”、立等可取功能,做大做强小额贷款品牌;

二是落实一个绩效薪酬考核办法,按基础薪酬、计件薪酬、绩效薪酬三块计发员工工资,激发员工“三收”积极性;

三是拓宽一条中间业务增盈创利渠道。在稳妥投放信贷资金、确保利息收入的前提下,适量发展票据贴现业务等资金运营业务,加快拓展代发工资业务,加紧开发代理保险业务,严格费用开支,增盈创利,确保全年收入稳步增加,确保各项提留、拨备足额计提:

四是走上一条合期经营、安全发展之道。重点是紧扣合规操作、合规培训不放松,适时启动事后监督中心及远程监控中心建设,全面实行营业经理授权制,运用人防、技防的方法保障合规经营,提升合期管理水平。

(文/苏俊保、闫杨)

小额贷款“贷”动10万农户致富

近年来,河南省上蔡县10万多农户在农联社小额贷款扶持下,走上致富路,户均年收入1.5万多元。每当谈论起他们由穷变富时,总要先把农村信用联社夸奖一番。

上蔡县是拥有147.8万人口的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在想什么,盼什么,干什么?带着这个问题,上蔡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领导班子成员深入乡村调研,通过座谈了解,发现部分农民思想观念陈旧,信用意识淡薄,发展生产资金短缺。面对现状,上蔡县农联社决策层号召在全县实施农村信用工程。全县农信社200多名信贷人员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逐户建立经济档案,开展创建信用户和信用村活动。为调动农民参与创建农村信用工程的积极性,他们规定,信用户、信用村贷款优先、利率优惠、额度放宽,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极大地方便了农民,较好地解决了贷款难问题。黄埠镇尚庄村是农信社评定的信用村,在200万元小额贷款扶持下,全村有140户农民建反季节蔬菜大棚266座,面积350亩,平均每座大棚年纯收入2万多元。村民乔运田原是村里的贫困户,被评为信用户后,在农信社5万元农户联保贷款扶持下,建反季节蔬菜大棚9座,年收入近20万元,一举由穷变富,成为全村靠种植反季节蔬菜发家的富裕户。尚庄村党支部书记乔文礼说:“俺村靠种植反季节大棚蔬菜,年纯收入500多万元,全靠信用社的扶持,要是没有信用社的帮助,就没有俺尚庄村的今天”。大路李乡肖里王村,是信用社培育的信用村,在信用社500万元小额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扶持下,家家养猪,户户致富,全村年出栏生猪5万多头,纯收入超千万元。截至2011年12月,全县共建农户经济档案12万份,评定信用户10.2万户,创建信用村33个,累计发放小额贷款和农村联保贷款22亿元,扶持种植业5.5万户,养殖业3,8万户,加工业1.5万户,户均年纯收入1.5万多元。(文/张海亮)

倾力铺就全民创业就业“幸福路”

12月26日,个体户倪某从新宁联社营业部柜台工作人员手上接过50000元的创业贷款时,高兴地说:“没想到创业贷款这么快就可以拿到手,政府贴息、信用社贷款真是一件大好事,让我深深感受到政府和农村信用社带给我的幸福感!”这是新宁县信用联社开办创业贷款这一新信贷品种以来所发放的又一笔惠民贷款。

今年初以来,为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以创业拉动就业的目的,新宁县信用联社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等政府职能部门合作,开发出创业贷款这一信贷新品种,倾力支持在创业过程中存在资金缺口的小企业或个体户。此类贷款属于客户自借、政府财政按季贴息、由农信社所发放期限2年的小额担保贷款。所支持的创业对象是在法定年龄以内,诚实信用,具备一定创业能力和愿望,符合创业贷款条件持《业失业登记证》人员、城镇军队退役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及失地农民和返乡创业农民及的劳动密集型下企业。贷款主要流程包括提出申请、填写相关表格、初审、评审、推荐贷款、贷款资格审查、发放贷款和财政贴息等,其中贷款资格审查和发放贷款程序统一在该联社营业部集中办理。

为更充分发挥创业贷款对社会就业的推动作用,该联社严格按照新政

nlc202309011325

办发[2011]70号《关于转发新宁县创业贷款实施办法的通知》文件,关于创业贷款发放对象、条件、申报程序、贴息资格审查、贴息额度、期限的规定,结合农信社自身小额担保贷款的信贷准入标准,对符合创业贷款条件资料齐全的客户,视抵押或保证情况分别实行15个、5个工作日限时办理,以保证创业贷款能够及时发放到客户手中。在进行贷款审查过程中,联社一方面采取公示的方式将“创业贷款所需资料”明示于贷款客户,另一方面根据贷款性质专门设计了《贷款现场调查笔录》,并在笔录中就保证人工资担保说明进行格式化风险提示,使客户对创业贷款到期未还所带来的风险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截至目前,该联社共发放创业贷款共计60笔,金额300万元,己授信、整理的此类贷款信贷资料23户,金额u5万元,涉及种养、服装、皮革、五金、药店、食品加工、餐饮等多种行业。

(文/皮育生邓瑶瑶)

上下同心其利断金——四川省南充嘉陵联社清收政府类及赖债户不良贷款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我区联社在南充银监分局、办事处、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集中精力,重拳出击,大打清收政府类不良贷款攻坚战,收到明显效果。截止目前,全区累计现金收回乡镇政府贷款本息1061万元(其中本金60万元,利息1001万元,全部结清至12月20日)。

包袱沉重。正视困难。截至2011年11月末,全区乡镇政府贷款余额为6149万元,结欠贷款利息614万元,均为不良贷款,占不良贷款总额的24.9%。乡镇政府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一是贷款不良性质明显,表现为欠债时间长,最初贷款时间为上世纪90年代;二是贷款用途多,包括发展乡镇企业、修水电公路、义务教育、行政经费、税款解缴、落实历史债务等六个方面;三是贷款对象多,涉及全区33个乡镇,占全区乡镇总数的77%;四是拖欠现象严重,近五年来几乎没有现金结付一笔贷款本息。

群策群力,知难而进。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新的联社领导班子没有退缩,没有认为是历史遗留问题而绕道而走,“新官必须理旧账”,这是联社新班子发出的掷地有声的誓言。联社多次召开清理清收不良贷款的专题会议,认真分析其主客观原因,提出了树信心、追责任、攻难点、强清收、保“双降”大硬措施,联社精心策划,大力争取区委、区政府对信用社不良贷款,特别是乡镇政府不良贷款清收工作的重视与支持,成效明显。

政府支持,通力合作。联社党委数次就乡镇贷款清收工作向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得到了区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区委及时在《嘉陵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关于逐步解决乡镇政府及部门不良贷款的请示》上明确批示要求区政府、区财政积极清理乡镇政府贷款,年底前全额偿还贷款利息。区政府成立了以分管金融的常务副区长彭发阳任组长,联社理事长、财政局长任副组长,财政及联社相关人员为成员的清理清收政府及部门贷款领导小组,分别到各乡镇进行了贷款本金及利息的清理核对工作,为乡镇政府不良贷款化解结欠利息的及时给付打下了坚实基础。

依法收贷。赖债难逃。在联社党委的周密安排下,杜某某贷款清收组与嘉陵区人民法院干警,先后到重庆、到贵阳,去安顺、去晴隆、赴六盘水等地通过刑侦、技侦的手段,最终在贵州省公安厅的密切配合下,在贵州金阳区的小区里面对杜某某进行了人车抓捕。该户欠嘉陵辖区内多个信用社贷款本息合计120余万,2002年就己判决,但一直外出杳无音讯。在联社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法院的强力配合下,杜某某于12月19日偿还现金50万元,抵扣价值30万元的小车一辆,并用房屋作为偿还贷款担保,定于2012年3月底前还清贷款。

(文/嘉陵联社)

宁波银行荪州分行成功举办第三届卡拉OK大赛

“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熟悉的圣诞歌曲在耳边萦绕,暖暖的节日气氛在心中融化。又到一年圣诞时,2011年12月22日,宁波银行苏州分行在苏州白金汉爵酒店举办了第三届卡拉OK大赛。

卡拉0K大赛是宁波银行苏州分行的传统文娱活动,自2009年举办第一届以来,深受广大员工喜爱。本届卡拉OK大赛最后共有34位选手参加28个曲目的表演,同时邀请了分行行长室的4位成员以及上届卡拉OK大赛的冠军作为评委,阵容十分强大。

每届的卡拉oK大赛都会给观众带来惊喜,本届卡拉0K大赛更是出陈推新,除了设置通俗歌曲组,还特别增加了民歌组和戏曲组,选手准备充分,表现不凡。参赛形式也不拘一格,有个人档、师徒档、兄弟档、领导与下属档,组组精彩,相当给力。总的来说,今年的卡拉0K大赛真是人才辈出,亮点纷呈,而且不断有黑马杀出,赢得台下观众欢呼声阵阵、尖叫声连连。

本次卡拉OK大赛圆满落幕,该活动不仅给予员工展示自己才艺的一个舞台,而且对增进员工情感交流,促进团队关系融洽,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上一篇:不孕不育如何检测下一篇:提升处级干部胜任力实践途径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