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及验收规范(精选8篇)
建筑施工及验收规范 篇1
第一章 总 则
第 1.0.1条 为了保证外墙涂料工程施工质量,特制订本规程。第1.0.2条 本规程适用于乳液型、溶剂型薄质涂料施工的各类工业及民用建筑的外墙涂料工程。
第1.0.3条 外墙涂料工程施工的安全技术,劳动保护,防火措施等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 材 料
第2.0.1条 本规程所述的材料是指合成树脂乳液型、溶剂型外墙涂料。
第2.0.2条 在外墙涂料工程中应用的涂料,其性能必须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及有关要求,具有材料生产厂的质量保证书,并经施工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2.0.3条 外墙涂料工程中所用的封底抗碱材料性能必须与外墙涂料相匹配。
第三章 基 层 第一节 适用的墓层和类型
第3.1.1条 外墙涂料的基层应为普通、中级、高级抹灰基层和混凝土基层。抹灰材料应用1:2~3水泥砂浆或1:1:4~6水泥、石灰、砂组成的混合砂浆。1:2~3的水泥砂浆抹灰层应以括糙和面层两次成型,面层应粉光。1:1:4~6的混合砂浆抹灰应以括糙、中层和面层三次成型。面层宜用1:1:4配料,其中洁净砂必须通过2.5mm筛子。
第二节 基层的一般要求
第3.2.1条 抹灰和混凝土基层的质量要求应符合JGJ73《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第3.2.2条 不论抹灰层或混凝土表面层,不得有沽污物。第3.2.3条 基层不得有裂缝或起壳。
第3.2.4条 混凝土或抹灰基层涂刷溶剂型涂料时,含水率不得大于8%,涂刷乳液型涂料时,含水率不得大于10%。
第三节 基层处理和检查
第3.3.1条 起壳、裂缝、脚手支撑点应补平修正,按要求养护。第3.3.2条 清除墙面一切残浆、垃圾、油污。
第3.3.3条 大面积墙面宜作分格处理,分格条应用质硬挺拔的材料制成。
第3.3.4条 外窗盘抹灰面层二侧做挡水端,檐口、窗盘底部必须做滴水线,女儿墙顶部,阳台栏板顶部抹灰面泛水应向内侧。
第3.3.5条 外墙涂料施工前应对基层的平整,裂缝等质量指标进行验收,并作记录,认可后方可涂料施工。
第四章 施 工 第一节 施 工准备
第4.1.1条 外墙涂料的材料准备应根据实际面积与材料的单耗,并计人损耗,正确计算备料。
第4.1.2条 根据设计选定的颜色,以外墙涂料标准色卡定货。当超越标准色卡范围时应由设计提供颜色样板,不得任意更改或代用。
第4.1.3条 涂料包装桶上的标签不得损坏,储存应避免日晒雨淋,冬季应避免受冻。第4.1.4条 不同品种,不同颜色涂料应分别堆放。当同一品种同一种颜色徐料批号不同时应一并倒人大型容器中搅拌均匀,确保一幢建筑物同一墙面所用涂料不会产生色差的条件下才得施工。第4.1.5条 涂刷开始前应将桶内涂料搅拌均匀后才能使用。第4.1.6条 双组分涂料应注意比例正确,搅拌均匀,并在产品规定时间内用完。
第4.1.7条 脚手架的拉结铅丝和支撑在涂刷前妥善移位并修补平整。第4.1.8条 脚手架应清理干净。
第二节 涂料施工
第4.2.1条 外墙涂料工程应按“一底二面”要求施工,根据工程质量要求可增加面涂度数。
第4.2.2条 先在墙面上涂刷配套底涂料一度,然后涂刷第一度面涂料。涂装溶剂型涂料 时,后一遍涂料必须在前一遍涂料千燥后进行,涂装乳液型涂料时,后一遍涂料必需在前一遍涂料表干后进行。每一遍涂料应涂装均匀,每层必需结合牢固(主要工序见附录一)。
第4.2.3条 涂料施工应由建筑物自上而下进行,每一次涂刷以分格缝、墙面阴阳角交接处或水落管等为界。
第4.2.4条 当选用传统的辊筒或漆刷涂刷时,每次蘸料后应在齿状木板上来回滚动一周或在桶边舔料。
第4.2.5条 涂料在涂刷时和干燥前必须防止雨淋、尘土玷污。各类涂料的施工温度应按产品说明书规定的温度控制。第4.2.6条 采用机械喷涂时,应将不喷涂部位遮盖。
第4.2.7条 涂料施工工具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洗或浸泡在相应的溶剂中。
第4.2.8条 涂料施工完成后作好饰面保护。
第五章 验 收
第5.0.1条 涂料工程应待涂层完全干燥后方可进行验收。验收时,应检查所用材料品种,原材料质保书,基层验收资料。颜色应符合设计选定要求,同一墙面色泽均匀,不得漏涂,不得沾污。
第5.0.2条 在同一墙面的涂刷接茬处,不宜出现明显接痕。第5.0.3条 检查数量按涂装面积抽查10%,墙面涂料工程应符合表5.0.3-1和表5.0.3-2所列各项指标的规定值。
表5.0.3-1 乳液型涂料工程的质量要求
项次 项目
普通级涂料工程中级涂料工程高级涂料工程掉粉、起皮 不 允 许不 允 许不 允 许漏刷、透底 不 允 许不 允 许不 允 许泛碱、咬色 不 允 许 不 允 许不 允 许流坠、疙瘩 允许少量 允许轻微少量不 允 许颜色、刷纹
颇色一致 颇色一致,允许有轻微少量砂眼,刷纹通顺 颇色一致,无砂眼,无刷纹装饰线分色线平直(拉5m线检查,不足5m拉通线检查
偏差不大于3mm偏差不大于2mm偏差不大于1mm门窗
洁净洁净洁净
表5.0.3-2 溶剂型涂料工程的质量要求
项次 项目
中级涂料工程高级涂料工程脱皮、漏涂 不 允 许不 允 许透底、流坠、皱皮
大面和小面明显处不允许不 允 许分色裹棱
大面积不允许小面允许偏差2mm不 允 许装饰线,分饰线平直(拉5m线检查,不足5m拉通线检查)
偏差不大于2mm 偏差不大于1mm 5 颜色、刷纹 颇色一致,刷纹通顺颇色一致,无刷纹门 窗
洁净洁净
附录一 乳液型、溶剂型外墙涂料在抹灰基层和
混凝土基层上施工主要工序
项 次 工 序 名 称
乳液型涂料溶剂型涂料修补 + +清扫 + +填补缝隙,局部刮腻子 + +磨平+ +刷底涂料 + +第一遍面涂料 + +第二遍面涂料 ++
注:①表中“+”号表示应进行的工序。
②如施涂面涂料二遍后,装饰效果不理想时,可增加1一2遍面涂料。
建筑施工及验收规范 篇2
本规范制定过程中, 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 总结了我国砖瓦工业隧道窑节能设计、施工及验收的实践经验, 同时也调查和参考了国内不同地区和比较先进的砖瓦工业隧道窑, 并通过调查和测试取得了相关的重要的技术参数。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 《砖瓦工业隧道窑节能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编制组按照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 供使用者参考。但是, 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 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范的参考。
1总则
1.1本条说明制定本规范的目的。我国目前约有烧结砖瓦生产企业5万余家, 年总产量8 000亿块 (折标准砖) , 多数企业管理粗放, 耗能力大, 约占建材行业总能耗的30%左右。如果烧结砖瓦企业采用适合的节能设计方案, 则至少可降低能耗10%以上。因此, 规范砖瓦工业隧道窑的节能设计、施工及验收, 引导和规范企业节能管理势在必行。
1.2明确规定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 即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砖瓦工业隧道窑的节能设计、施工及验收。
1.3在烧结砖瓦窑炉设计建造中, 设计者和项目业主应严格按照国务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相关规定, 为保证项目建设的经济性和规模效益, 规定隧道窑单窑产量不低于3 000万块普通砖/年·条, 瓦产量不低于30万m2/年·条。
1.4本条规定了砖瓦工业隧道窑在设计、施工及验收的各个环节都要注重节能, 确保能耗指标达标。
1.5本条规定了砖瓦工业窑炉节能设计应满足所采用原料烧结性能要求。对所使用的工业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等应符合GB6566《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和GB5085.3《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的要求。
1.6烧结砖瓦隧道窑设计涉及许多方面, 节能设计仅仅是其中一个方面, 因此, 按本标准进行节能设计的同时, 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本章是对本规范中术语的规定。这些术语的绝大部分是本标准常用的术语, 少量与其他专业共用的则从现行标准、规范中引用。
3隧道窑总图节能设计
3.1本条对隧道窑的总图设计提出了基本要求
烧结砖瓦隧道窑设计、布置兼顾其专业特点, 根据地质结构, 主风向、排水、装出窑要求等全面分析, 采用最适合的工艺布置。使工程设计科学合理、环保节能。在满足生产工艺流程要求和各种防护间距的同时, 还要注意合理用地, 紧凑布置, 降低能耗。
3.2隧道窑设计应满足生产线产品性能要求
隧道窑设计应满足多品种、多规格产品和不同原料、工业废料的生产要求。目前改建、新建砖瓦企业隧道窑应优先考虑烧结保温砌块和烧结装饰砖、路面砖的生产。
3.3本条款要求砖瓦工业隧道窑设计应满足GB/T29620-2013《砖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及其他节能、环保相关标准要求。
4砖瓦工业隧道窑工作系统
4.1一般规定
4.1.1本条款是对隧道窑设计阶段节能设计的规定。隧道窑设计应以原料性能、产品品种、质量及产量指标等因素综合考虑隧道窑工作系统指标设计。
4.1.2本条款对砖瓦工业隧道窑基本参数作了规定。
4.1.3本条款规定预热带、烧成带、冷却带系统设置应满足原料性能要求、保证产品质量。由于原料不同, 产品预热、冷却温度、气氛、压力制度变化速率及完全烧成所需的时间和温度不同, 因此窑的长度应由原料性能及产量要求来决定, 合理的窑炉长度是节能设计的关键。
4.1.4窑炉结构设计除满足常温结构强度要求外还要满足热胀冷缩结构强度要求。
4.1.5本条款对窑炉施工材料提出了基本要求。设计人员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及投资规模、窑炉种类等方面因素合理选择材料。由于有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等约束指标, 设计人员应综合各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材料。对于需现场制作的特殊材料, 本规范强调了其可靠性。
4.2砖瓦工业隧道窑预热系统
预热系统应满足坯体合理脱水及预加热要求, 预热带断面温差大、坯体预热不均匀是影响产品质量、产量的关键一环。因此, 本规范对窑炉断面温差做了规定。
4.3砖瓦工业隧道窑焙烧系统
4.3.1本条款对砖瓦焙烧系统的能效指标分别进行了规定, 应满足《烧结砖瓦能耗等级定额》JC/T-713中一级窑炉的规定。
4.3.2本条款主要规定了窑炉的基本要求, 强调了焙烧窑正常生产时的散热损失控制指标。在既满足传热要求, 又节约投资成本的前提下, 设计人员应通过核算尽量选择适宜厚度的结构型式及保温材料种类, 并充分利用新材料、新技术。
4.3.3本条款对焙烧系统热风管道保温设计提出了原则要求。在有余热利用要求的热风管路上其保温层设计宜控制在表面温度50℃以下, 无余热利用要求的管道外保温设计应满足劳动安全保护要求。在输送热风系统中, 各种法兰连接应严密, 不得漏风漏气。
4.3.4采用变频调速装置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因此从技术角度要求有风量调节的风机均宜配置变频调速装置。
4.4砖瓦工业隧道窑冷却系统
本规范为鼓励隧道窑新技术应用, 对出窑产品温度和车下温度作了规定。
4.5砖瓦工业隧道窑余热利用系统
4.5.1在隧道窑设计阶段同步规划余热利用系统, 有利于贯彻国家节能降耗的产业政策。
4.5.2余热利用系统是在保证烧结砖瓦生产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进行的, 本条对隧道窑余热利用系统的建设提出了要求。
4.5.3利用烧成系统多余的废气余热进行干燥、采暖、热水供应, 是目前应用最多的节能技术, 鼓励企业采用余热利用新技术。
4.6砖瓦工业隧道窑窑炉监控系统
4.6.1隧道窑检测控制系统是提高窑炉自动化程度、保证产品质量的数字化准确显示、控制系统, 能避免人工观测温度的误差。有条件的企业要采用自动监控系统, 更精准操控隧道窑, 避免人为误差。
4.7砖瓦工业隧道窑窑体结构维护系统
隧道窑窑体结构维护系统除考虑正常结构受力外还应充分考虑窑体热胀冷缩产生的应力, 以保证窑体的正常运行。
4.8砖瓦工业隧道窑烟气净化处理系统
按照GB/T29620-2013《砖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及砖瓦行业脱硫的特点含硫原料、燃料必须配置脱硫系统。
4.9主要能耗指标
4.9.1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烧结砖瓦工厂生产线隧道窑的热耗指标应符合JC/T713-2007中4款中一级窑炉的要求。主要电耗设计指标应符合GB50528-2009中4.2.2砖瓦焙烧≤3.2 k W·h/t规定。
5窑炉砌筑及整体性能要求
5.1一般规定
5.1.1本条款规定砖瓦工业隧道窑 (以下简称窑炉) 砌筑应符合GB50211-2004中1.2、1.5、1.6的基本规定, 第三章“工业窑炉砌筑的基本规定”、第十五章“隧道窑”和本标准要求。
5.1.3本条款规定了窑炉整体性能要求:规定了窑炉施工的技术条件, 第一次大修期限, 窑炉主体结构要求及能耗指标要求。
5.2窑炉基础
5.2.1本条款对隧道窑施工基础承载力及地基基础施工应符合GB50202提出要求, 窑炉地基采用的烧结普通砖应符合GB5101中一等品规定、强度等级不小于MU15。
5.2.2窑炉地基基础、地下风道、设备基础若需防水及处理时, 应符合GB50208要求。
5.2.3窑炉附属设备基础应符合GB50204、GB50205的要求。
5.2.4本条款对隧道窑轨道安装提出要求, 轨道施工、安装是隧道窑施工的关键, 合理、规范的施工才能保证隧道窑的整体质量。
5.3窑炉墙体
5.3.1本条款要求窑墙应于窑炉基础、附属设备基础完成并验收合格以及签订工序交换证明书后方可进行施工, 工序交换证明书应符合GB50211-2004中1.5的要求。
5.3.2本条款规定窑墙砌筑前应对基础检查验收。应预先找平基础, 必要时进行预砌, 基础标高误差5-10mm。
5.3.3本条款规定了耐火材料和隔热材料质量、保管运输应符合的标准、规范。烧结普通砖、多孔砖应符合的标准规范。若耐火材料和隔热材料的砖型标准中无规定时, 则按设计要求组织生产, 设计应规定指标性能要求及检验方法。5.3.4 GB50211-2004
5.3.4砌筑耐火制品的泥浆应符合GB50211-2004中的相关规定, 泥浆稠度应符合GB50211-2004中表3.1.10中III类砌体的规定, 泥浆饱满度不得低于90%。
5.3.5耐火砌体砖缝允许厚度应符合GB50211-2004中3.2.1III类砌体的规定。隧道窑窑墙砌筑测量定位, 应以窑车轨面标高和轨道中心线为准, 烧结普通砖外墙砖缝为8 mm~10 mm。外表面用原浆勾缝。5.3.6
5.3.6隧道窑窑墙砌筑要平直, 砌筑允许误差应符合GB50211-2004中表15.1.3耐火窑的规定, 砌筑完毕后应进行检查。
5.3.7窑墙采用复合墙体时, 可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逐次退台砌筑, 不得采用先砌内外两层后砌中间各层的砌筑方法。耐火砖和隔热砖砌筑时, 高度方向每隔2~5皮, 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 (按设计) 与外层咬砌, 咬砌所用砖应切割后使用, 不得砍砖。曲封砖和拱脚砖以下的窑墙质量, 应分别进行检查后, 才可砌筑上部砌体。
5.3.8砌筑窑墙时应同时安装好预埋件, 横梁、预埋件、预留洞口应符合GB50211-2004中3.2.23的规定, 金属管件外裹隔热材料、砌体与设备、构建、埋设件和孔洞有关联时, 应考虑膨胀后尺寸的变化, 以确定砌体冷态尺寸或膨胀间隙。
5.3.9砌体膨胀缝的数值、构造及分布位置均应由设计规定。当设计没有规定时, 每米长砌体膨胀缝的平均数据可采用:粘土砖砌体为5 mm~6 mm, 高铝砖砌体为7 mm~8 mm。
5.3.10耐火材料线膨胀系数与耐火砌体的线膨胀关系密切, 但又不尽相同。本标准参照GB50211执行。
5.4窑顶
5.4.1窑体顶部根据设计可将其分为平吊顶和拱型顶两种型式。
平吊顶采用各种耐火材料、耐火浇注料、硅酸铝吊块以及各种新材料吊顶均应满足设计及本标准各种性能要求。拱顶材质选择及拱顶施工均应满足设计及本标准各种性能要求。
5.4.2本条款规定拱型顶的拱型胎及支柱材料应符合GB50211-2004中3.2.42的要求。砌筑拱顶前, 应预先检查拱脚表面, 表面应平整, 角度应正确, 长度方向表面误差不大于±5 mm。拱顶支撑的沉降量最大为30 mm, 拱模经检查合格后, 方可砌筑。
5.4.3本条款规定拱顶的砌筑方法应符合GB50211-2004中相关要求。
5.4.4本条款规定平吊顶结构采用的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采用现场制作轻质耐火混凝土板吊顶应符合现场制作要求。
平吊顶结构采用的材料应符合设计, 采用轻质耐火混凝土板吊顶现场预制时, 轻质耐火混凝土应符合设计配合比, 并与吊挂材料配合施工。耐热葫芦与吊板宜留膨胀间隙, 预制后, 进行试验, 达到设计指标后方可施工。预制吊挂件位置应准确, 误差不大于±2.5 mm。
5.4.5吊挂材料采用的耐热钢应符合GB/T1221的要求。耐热钢钩的加工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5.4.6本条款规定吊挂砖或吊挂板应预砌筑, 并进行选分和编号, 必要时应加工。吊挂砖或吊挂板不允许有裂纹、缺损、扭曲和毛刺等缺陷。吊挂砖或吊挂板应预砌筑, 并进行选分和编号, 主要是检查砖的外形尺寸能否满足砌筑要求, 并确定各种不同公差砖相互搭配的具体方案。
5.4.7本条款规定吊顶砌筑及吊挂件施工的要求。吊顶砌筑应符合GB50211-2004中3.2.56、3.2.59的要求, 吊顶板之间、吊顶板与预留孔之间的孔隙应采用耐高温的硅酸铝纤维制品填塞、封闭。砌筑时应调整耐火吊挂砖或吊挂板底面高度一致, 底平面平整度误差不大于±5 mm。
5.4.8窑顶的保温隔热材料应符合GB/T16400的规定。隔热材料宜根据窑体结构采用不同材料和不同厚度。铺设保温隔热层时应分层铺设, 错缝施工, 不允许产生通缝。铺设时宜采用高温粘接剂分层粘接。
5.4.9窑顶钢结构应符合GB50205、JGJ82的要求。
5.5窑炉附属设施
5.5.1本条款规定窑炉附属设施包括的内容及制作、安装要求。
5.5.2窑车
5.5.2.1窑车是窑炉关键附属设施之一, 窑车应符合JC/T2108《砖瓦窑炉用窑车》和JGJ82《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窑车应运转灵活、形状平整、焊接牢固, 不得扭曲。
5.5.2.2本条款对窑车异型耐火材料应按设计加工, 耐火、保温材料应符合的材料标准及窑车砌筑后尺寸偏差提出了要求。
5.5.3窑门
5.5.3.1—5.5.3.2规定了窑门制造应符合JGJ82和相关国家机械制造标准的规定、设计要求及安装后的技术要求。
5.5.4本条款规定了附属热风管道和燃烧系统管道制作及材料应符合的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热风管道应设膨胀节, 并符合设计要求。
5.5.5本条款对运转设备制造、使用提出整体要求。运转设备应结构合理、使用稳定, 满足窑炉产量要求。顶车机、出口牵引机宜采用底部推、拉式。
5.5.6本条款对于需要根据系统进行参数调节的风机调速装置提出选型要求。同时对风机的储备系数作了规定。过大的风机储备系数, 易降低风机使用效率。因此对于工况稳定, 通风量变化小的风机, 其储备系数应按本规定设计。
5.5.7本条款规定了附属设备基础与窑炉基础的施工程序, 同时规定了砌筑各孔道、通风口、构件、预埋件应确定砌体冷态尺寸和膨胀间隙, 并预留膨胀尺寸。
6窑炉烘烤
6.1本条款规定窑炉烘烤应在工程竣工验收后方可进行。
6.2本条款规定窑炉烘烤前应检查的内容包括
a.检查窑门、管道阀门开启灵活性;
b.附属设备应全部空载和载荷调试完成;
c.窑炉检测系统安装调试完成。
6.3烘窑方案的制定是窑炉烘烤过程的关键环节, 必须全面考虑窑炉所用材料的性能特点, 产品的最高烧成温度, 合理的升温速度,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烘窑制度。窑炉烘烤的好坏直接影响窑炉的使用寿命。不定型耐火材料与一般耐火制品不同, 没有进过焙烧, 其特点是含有较多游离水、化合水和结晶水, 用来作为炉子的内衬时, 如烘炉不当, 极易造成开裂、剥落或垮塌等事故。应由耐火材料研制和生产单位或者设计单位制定烘窑曲线。全耐火陶瓷纤维内衬的炉子, 因内衬不含水分且抗稳定性好, 在剧烈的急冷急热条件下也不易发生剥落, 故不需要烘烤可直接投入生产。
7窑体检查验收
7.1检查方法
7.1.1本条款规定了窑炉施工完成和检验前应进一步完成的准备工作。7.1.2.1-7.1.4.5条款规定了窑炉砌筑材料执行的标准、窑炉整体的检验执行标准和方法步骤。对关键部位作了明确规定, 详细列明了所有窑炉建设材料及制品质量检查方法依据标准、规范, 规定了窑体关键部位尺寸偏差、配合尺寸要求, 规定了窑车、窑门和附属管道及设备加工检查要求。
7.2检验规则
7.2.1本条款规定了窑炉的质量检验分为窑炉基本参数检验和出厂检验 (即窑炉砌筑工程质量检验) 。窑炉竣工后, 正式交付使用时必须进行窑炉基本参数检验。窑炉砌筑工程质量, 应按分项、分部和单位工程划分进行检验和评定, 每一条隧道窑应为一个分部工程。分部工程宜划分为基础、窑墙、窑顶、窑车、附属管道、运转设备及窑炉检测等分项工程。窑墙和窑顶部分的钢结构可设一个钢结构分项工程, 应按《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的规定进行。当一个单位工程仅有一个分部工程时, 该分部工程即为单位工程。
7.2.2本条款规定窑炉基础部分的分项工程质量检验和质量评定应按《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工业炉砌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09-2007中15.1的规定进行。其中作为合格标准主控项目应全部合格, 一般项目合格数应不低于80%。
7.2.3本条款规定窑炉的能耗指标应符合《烧结砖瓦能耗等级定额》JC/T713的规定, 并由专业检测机构依据《砖瓦工业隧道窑热平衡、热效率测定与计算方法》JC/T428进行检验并出具检测报告。
7.2.4本条款规定了应进行窑炉能耗指标评价的条件:
a.窑炉验收时;
b.窑炉停产半年以上或经过大修时;
c.窑炉能耗指标超过行业标准规定时;
d.国家监督机构提出要求时。
8质量评定
8.1本条款规定窑炉的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 均分为“合格”、“优等”两个等级。分项工程质量等级、分部工程、单位工程的质量等级应符合标准规定。《工业炉砌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309-2007中相关规定“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均应符合质量合格的规定, 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的质量保证资料应齐全”。《工业炉砌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309-2007中规定“分部工程、单位工程、检验批质量合格应符合的规定”。
8.2本条款规定质量检验评定程序及组织应采用的标准。
8.3本条款规定窑炉产量应在试生产开始两个月内检验, 其单条窑日产量应符合本标准表4.1.2规定。热耗指标1 465×103k J/t, 即为合格。
8.4本条款规定砖瓦焙烧窑炉质量等级评定应符合JC982-2005中表5的要求。随着技术的进步JC982-2005中表5的能耗指标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本标准调整为应符合本标准4.9款的规定。
9标志和标签
9.1砖瓦焙烧窑炉砌筑后, 应设置永久性窑炉识别标志。
9.2窑炉识别标志宜使用铭牌或标牌。铭牌应包括的内容有:窑炉型号标识、施工单位名称、设计单位名称、建设单位名称、竣工日期。
9.3窑炉识别标志应镶嵌或固定于窑炉墙体上, 其位置宜处于易显示处。一条 (座) 窑炉至少应设置一个识别标志。
9.4本条款规定型号标识, 其表示方法如下:
示例:焙烧通道4 600 mm, 日产量250 t隧道窑标记为:SDY4.6250。鉴于砖瓦行业传统习惯日产量以万块标砖表示, 本标准暂时以万块标砖表示以后逐步过渡为国际单位标准, t/d。
10包装、运输和贮存
10.1本条款规定窑炉砌筑使用的耐火、隔热材料的包装应符合《高铝砖》GB/T2988、《黏土质隔热耐火砖》GB3994、高铝质隔热耐火砖》GB3995、《黏土质耐火砖》GB4415、《绝热用硅酸铝棉及其制品》GB/T16400、《绝热用岩棉、矿渣棉及其制品》GB/T11835中的包装规定, 耐火、隔热材料应防雨、防潮、防破损, 运到现场的材料设备宜放置于雨棚或车间内。
时效性材料具有一定的储存期限, 超过期限便会产生变质, 不能使用。如耐火可塑料储存期一般为6个月、水泥生产后3个月, 强度会明显降低。注明材料有效期限是为了控制其使用日期。
给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 篇3
关键词:给排水;施工;验收
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这大大加快了国内建筑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步伐,这也同时对于建筑给水排水安装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等级有了更高要求,对于设计和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有了更高的标准。施工单位必须做好施工队伍的素质管理工作,做好参与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等提高施工管理技术,并且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各环节的质量监督工作才能确保建筑给水排水安装工程的施工質量。
一、给水排水管道安装施工技术及要点
(一)给水管道的安装:1、管道安装之前需复测管道地沟,支架是否符合管道安装的标高、坡度和坡向。支架间距是否符合图纸和有关规范的要求。考虑到放空和管道运行的工艺需要。2、法兰焊缝及其他连接件的设置应便于复检,并不得紧贴墙壁、楼板或管架。3、管道安装施工过程中及完工后,应及时填写各种施工技术资料表格并经签证记录,埋地铺设的管道,应做好试压试验,办理隐蔽工程验收,填写隐蔽工程记录并及时回填,这些施工技术资料均应整理存档。4、管道穿越剪力墙、梁适宜预留钢套管,但穿越楼板、砖墙可用塑料套管或预留洞,比如卫生间排水支管,只需预留洞。具体见《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阻火圈。排水塑料管道穿越封闭空间内(如管井、厨卫内)宜增加阻火圈,非封闭空间,可以不加阻火圈(如外墙、阳台)。6、管道安装工作如有间断,应及时封闭敞开的管口。7、管道连接时,不得用强力对口,也不得用加热管子及加偏垫等方法来消除接口端面的空隙偏差、错口或不同心等缺陷。8、近年来,给水管材多采用PP-R管,排水管多采用UPVC管。以上两种管材与传统金属管道相比具有自重轻、耐腐蚀、耐压强度高、卫生安全、水流阻力小、使用寿命长、安装方便等特点。9、PP-R管材有热融和螺纹连接等连接方式。其中热融连接最为安全可靠。连接前应清除管道及附件上的灰尘及异物。连接时应无旋转的把管道插入加热套管内,达到预定深度;同时无旋转的把管件推到加热头上加热,达到加热时间后,立即把管子和管件从加热套管与加热头上同时取下,迅速无旋转的均匀用力插入到所要求的深度,使接头处形成均匀凸缘。在规定的加热时间内,刚熔接好的接头还可进行校正,但严禁进行旋转。管材和管件加热时应防止加热过度,使厚度变薄。10、给水管道试压。在管道安装完毕后再全面检查核对已安装的管、阀门等,全部符合设计和技术规范规定后,把不宜和管道一起试压的配件拆除,换上临时短管,所有开口处封闭,并从最低处灌水,高处放气。系统试压时须考虑应急措施,发现异常立即中止,并应有及时泄水或排水的方案和设备。试压合格后应对管道进行吹洗工作。
(二)排水管道的安装:1、排水塑料管必须按设计要求及位置装设伸缩节,如设计无要求时,伸缩节间距不得大于4m。2、排水主干管及水平干管管道均应做通球试验,通球球径不小于排水管道管径的2/3,通球率必须达到100%。3、生活污水塑料管道的坡度必须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4、在立管上应每隔一层设置一个检查口,但在最低层和有卫生器具的最高层必须设置检查口,其中心高度距操作地面为1m,允许偏差±20mm,检查口的朝向应便于检修,在暗敷立管上的检查口应安装检查门。5、排水通气管不得与风道或烟道连接,安装应符合规范。
二、土石方与地基处理
(一)管道交叉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满足管道间最小净距的要求,且按有压管道避让无压管道、支管道避让干线管道、小口径管道避让大口径管道的原则处理。2、新建给排水管道与其他管道交叉时,应按设计要求处理;施工过程中对既有管道进行临时保护时,所采取的措施应征求有关单位意见。3、新建给排水管道与既有管道交叉部位的回填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使回填材料与被支承管道贴紧密实。
(二)给排水管道铺设完毕并经检验合格后,应及时回填沟槽。回填前,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制钢筋混凝土管道的现浇筑基础的混凝土强度、水泥砂浆接口的水泥砂浆强度不应小于5MPa;2、现浇钢筋混凝土管渠的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3、混合结构的矩形或拱形管渠,砌体的水泥砂浆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4、井室、雨水口及其他附属构筑物的现浇混凝土强度或砌体水泥砂浆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5、回填时应采取防止管道发生位移或损伤的措施 6、化学建材管道或管径大于900mm的钢管、球墨铸铁管等柔性管道在沟槽回填前,应采取措施控制管道的竖向变形; 7、雨期应采取措施防止管道漂浮。
三、沟槽回填
(一)沟槽回填从管底基础部位开始到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回填;管顶500mm以上部位,可用机械从管道轴线两侧同时夯实;每层回填高度不应大于200mm;
(二)管道位于车行道下,铺设后即修筑路面或管道位于软土地层以及低洼、沼泽、地下水位高地段时,沟槽回填宜先用中、粗砂将管底腋角部位填充密实后,再用中、粗砂分层回填到管顶以上500mm;
(三)土方开挖应保证施工范围内的排水畅通,并应采取措施防止地面水或雨水流入沟槽。
(四)直埋管道的土方开挖,宜以一个补偿段作为一个工作段,一次开挖至设计要求。在直埋保温管接头处应设工作坑,工作坑宜比正常断面加深、加宽250~300mm。
四、回填工程
(一)直埋保温管道沟槽回填时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回填前,应修补保温管外护层破损处:1、管道接头工作坑回填可采用水撼砂的方法分层撼实。2、回填土中应按设计要求铺设警示带。3、弯头、三通等变形较大区域处的回填应按设计要求进行。4、设计要求进行预热伸长的直埋管道,回填方法和时间应按设计要求进行
(二)回填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回填料的种类、密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2、回填土时沟槽内应无积水,不得回填淤泥、腐殖土及有机物。3、回填土的密实度应逐层进行测定。
五、质量控制
(一)给排水材料质量的事前控制对进场材料进行抽检、试验,严禁不合格的产品进场;对工人进行岗位技能培训,使工人熟悉关键部位操作方法、提高操作水平。
(二)严格执行隐蔽检查制度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隐蔽验收制度。高层施工中给排水管道及设备安装相对较复杂,必须按设计和规范要求通过监理工程师隐蔽验收。
六、小结
直埋光缆施工技术及验收规范 篇4
一、工程材料:
1、施工单位在开工前,现场监理员应对运到工地的光缆、器材的规格、程式等进行外观检查,如发现异常应做重点检查:
(1)光缆的外观检查,应首先检查缆盘包装是否损坏变形,然后开盘检查光缆外皮有无损伤,光缆端头封装是否良好。对于包装严重损坏或光缆外皮有损伤的,应做详细记录;
(2)工程所用光缆的器材(如:子管、塑管、钢管、接头盒、光缆等)必须附有厂家的产品质量检验证、合格证;
(3)光缆开盘检验时,应核对光缆外端的端别。施工单位检测后,运抵工地的光缆,必须在缆盘上醒目标出光缆的端别;
(4)光缆现场检验应测试光纤衰减常数、光纤长度、光缆绝缘,检查光缆出厂合格证。审查光纤的几何、光学和传输特性、机械物理性能,应符合合同和设计要求。光纤单盘指标测试记录和光缆的出厂测试记录应收集编为竣工资料;
(5)核对单盘光缆、PVC管的规格、程式和制造长度应符合订货合同规定,并做好记录;
(6)单盘光缆检验完毕应恢复光缆端头密封包装及光缆盘包装;(7)所用的塑料子管的材质、规格、盘长、颜色均应符合质量要求和设计规定,一个管孔中布放二根以上子管时,其子管等效总外径宜不大于管孔内径的90%。
(8)纯料子管每捆长400米,原材料为高密度聚乙烯,无任何填充料,每捆重量为66.89kg,每捆子管内壁必须有不干胶粘贴,不干胶上附有该捆子管的生产日期、重量、长度及生产厂家。子管应壁厚均匀,表面光泽、韧性好、软硬适度,绕折处无明显发白现象,任取一段投入水中,应能浮出水面。
2、各种粘接材料、粘接剂、堵塞剂应检测其使用有效期,凡超过有效期的一律不准在工程中使用。
二、开挖缆沟:
1、路由复测:缆沟开挖前,现场监理员应依据批准的施工图设计重点做好如下工作:
(1)核定光缆路由的具体走向、敷设方式、环境条件及接头的具体地点,是否符合施工图设计;(2)核定地面距离和中继段长度;
(3)核定光缆穿越障碍物需要采取防护措施地段的具体位置和处理措施;
(4)核定光缆沟坎、护坎、护坡、堵塞等光缆保护的地点、地段和数量;
(5)光缆与其他设施、树木、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等最小距离要符合验收技术标准;
(6)光缆的路由走向、敷设位置及接续点应保证安全可靠,便于施工、维护。由于客观情况的影响确需变更设计时,路由变更小于1.0km,可由施工单位、随工验收单位和工程建设监理单位现场确定,作好记录,并以书面形式报告建设单位备查。路由变更大于1.0km时,报告建设单位,请设计单位处理;
2、开挖缆沟:
(1)开挖缆沟前,施工单位应依据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沿路由撒放灰线,直线段灰线撒放应顺直,不应有蛇形弯或脱节现象;(2)缆沟沟深符合如下标准:
A:普通土、硬土、经过市郊、村镇、沟、渠、水塘及穿越铁路(距路面基底)≥1.2米; B:砂砾土、软石≥1.0米;
C:坚石、流砂、市区人行道、公路路肩≥0.8米;
D:公路边沟,石质(坚石、软石)≥边沟设计深度以下0.4米,其它土质≥边沟设计深度以下0.8米;
三、敷设直埋光缆:
1、光缆配盘:(1)光缆配盘施工单位应根据复测路由计算出光缆敷设的总长度及光纤全程传输质量要求,选配单盘光缆;
(2)光缆应尽量做到整盘敷设,以减少中间接头。水线、防蚁、加强型光缆优先配盘;
(3)靠设备侧的第1、2段光缆的长度应大于1.0公里;
(4)应尽量将低衰耗的光缆配置在80公里以上的大长度中继段内;(5)管道光缆接头应避开交通道口,管道光缆与直埋光缆相接,其接头必须设在人孔内,一个人孔内只能安装两个接头,直埋光缆可以进入管道,但管道光缆不能用于直埋;(6)直埋光缆接头应尽可能安排在地势平坦和地质稳固地点,光缆接头应避开水塘、河流、河渠及道路等,沿路肩敷设,接头设置手孔;(7)不同规格程式光缆的配盘要求如下:
A:阻然光缆:按设计配置(一般在机站内或局内使用)。B:普通直埋光缆(I型):用于野外一般地段(包括较小河、渠)及介于直埋中间的桥上;
C:加强型光缆(H型):用于坡度超过30度,距离较长的山坡,采用S型敷设或其它保护措施有困难的较长地段或沼泽、流沙等不稳定的直埋地段及河床有冲刷、岸滩稳定性较差的较小河地段敷设; D:直埋防蚁光缆:用于长期白蚁活动猖獗、危害严重的野外地段敷设;
E:加强型防蚁光缆:用于山地爬坡、防蚁地段敷设;
F:水底光缆:用于有冲刷河床、岸滩稳定性较差的一般河流地段敷设;
以上特种光缆可代替普通光缆,高强度光缆可代替低强度光缆,直埋光缆可代替管道光缆。
(8)光缆端别的确定:正常情况下:(东向、北向)为A端,(南向、西向)为B端;
(9)光缆端盘结果应填入“中继段光缆配盘表”,同时应按配盘表在选用的光缆盘上标明该盘光缆所在的中继段别及光缆配盘编号。
2、敷设光缆一般规定:
(1)布放光缆时,光缆必须由绕盘上方放出,保持松驰孤型。光缆布放过程中应无扭转,严禁打小圈、浪涌、背扣等现象发生;(2)布放光缆,必须严密组织并有专人指挥,有良好的联系手段,禁止未经训练的人员上岗和无联系工具的情况下作业;(3)光缆布放完毕,光缆端头应做密封防潮处理,不得浸水。(4)光缆的弯曲半径应小少于光缆外径的15倍,施工过程中不应小于20倍。
(5)机械牵引时,进度调节范围应在0-20米/分、调节方式应为无级调速,并具有自动停机性能,牵引时应根据牵引长度,地形条件牵引张力等因素选用集中牵引,中间辅助牵引、分散牵引等方式。
3、直埋光缆的敷设:
(1)同沟敷设光缆排列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布放顺直,严禁交叉重叠;
(2)直埋光缆采用人工抬放,人工抬放时光缆不应出现小于规定曲率半径的弯曲(光缆的弯曲半径应不小于光缆外径的20倍),不允许光缆拖地敷放和牵拉过紧;
(3)直埋光缆布放时必须清沟,沟内有水时应排净,光缆必须放于沟底,不得腾空和拱起;
(4)直埋光缆敷设在坡度大于30度,坡长大于30米的斜坡上时,宜采用“S”形敷设或按设计要求的措施处理;
(5)直埋光缆在布放过程中或布放后,应及时检查光缆的排列顺序,如有交叉重叠要立即理顺,当光缆穿越各种预埋的保护管时,尤应注意排列顺序,要随时检查光缆外皮,如有破损,应立即通知施工方予以复修,敷设后应检查每盘光缆护层对地绝缘电阻应符合要求,否则应进行更换;
(6)直埋光缆接头处,在接头坑内,每侧预留长度为12米。
4、直埋光缆基站引入:
(1)在基站的引上处做手井一个;
(2)将预留圈绕成直径40cm的小圈固定在井壁上;(3)引上光缆用3米长φ50mm钢管进行保护。
四、直埋光缆回填土:
1、直埋光缆必须经检查确认符合质量验收标准后,方可全沟回填。
2、全沟回填分两步进行,单盘光缆敷放完毕后,检查光缆排列顺序无交叉、重叠,光缆外皮无破损,可以首先回填30厘米厚的碎石或细土,对于坚石、软石沟段,应外运碎石或细土回填,严禁将石块、砖头、硬土推入沟内,回土后应人工踏平。
3、待72小时后,测试直埋光缆的护层对地绝缘电阻合格,此时,有排流线的段落,可以布放排流线。下一步方可进行全沟回填,回填土应分层夯实并高出地面形成龟背形式,回填土应高出地面10—20cm。
4、边沟回填土:直埋光缆沿公路排水沟敷设,遇石质沟时,光缆埋深≥0.4米,回填土后用水泥砂浆封沟,封层厚度为15厘米,边沟回填土应注意如下问题:
(1)直埋光缆埋深为0.4米时要求光缆在沟底有25厘米的回填土,余15厘米为水泥砂浆封层厚度;(2)水泥砂浆封顶后,其顶部变为公路排水沟的沟底,沟底至路基的高度,即公路排水沟的沟深,应符合路方或街道主管部门的要求,一定要避免光缆封沟后,封顶与公路路基持平;
(3)排水沟内开挖缆沟,回填土并封沟后,多余的土石一律要清除运走,不能堆放在水沟内。
五、直埋光缆保护:
1、光缆穿越主要公路和铁路,采用顶管方式,具体保护措施按设计施工(一般宜采用钢管),在与高压电力线、电气化铁路平行地段,当进行光缆施工时,应将光缆内的金属构件作临时接地以保证人身安全;
2、光缆穿越路基尚未坚实的新修公路和允许开挖路面的一般公路,必须采用钢管保护,保护钢管伸出穿越物两侧应不小于1.0m。直埋光缆与引雷目标不足5M时,应采用PVC管保护,长度一般每处20M,管口应进行封堵;
3、光缆穿越机耕路及未定型的土路时,采用横铺或竖铺红砖保护;
4、光缆穿越市郊、乡镇及经济开发区动土性较大的地段,段落较短时,采用横铺红砖保护。段落较长时,采用PVC硬塑管保护,在直线段每隔200M左右及拐弯处,塑料管要间断2M,间断处加套大一号的塑管连接,塑料管接头处用胶带缠绕密封;
5、光缆沿公路排水沟或公路路肩敷设时,采用半硬塑管保护,在直线段200M左右及拐弯处塑料管间断2M,间断处加套大一号的塑料管连接,塑料管接头处用胶带缠扎要密封。光缆沿排水沟内敷设,遇石质沟埋深≥0.4M,土质沟埋深≥0.8M,回填土后用水泥砂浆封沟;
6、光缆在不具备建设管道条件的市区集镇、街道和个别未定型公路路肩敷设时,主要采取建筑简易管道的方法。光缆与公路交越及易受重压的地段,可采用砼加筋包封;
7、光缆与原有地下电(光)缆或其他线路交越时,视其管线埋深,决定光缆在其下面或上面穿越。采用穿套PVC半硬塑管保护,原有电(光)缆空出部分采用竖铺红砖保护。光缆与地下油管、气管、水管交越,采用镀锌对缝钢管保护;
8、光缆在石质、半石质地段敷设,沟底应平整,并在沟底和光缆上方各铺10CM的砂或碎土;
9、光缆在坡度大于30度,坡长较长的山坡地段敷设时,应做“S”形敷设,“S”形敷设有困难时,采用加强型直埋光缆;
10、位于斜坡上的光缆有受水冲刷可能时,光缆沟应做堵塞保护。石砌堵塞上部应与地面平齐(上厚≥0.5米),下部应砌到沟底(下厚≥0.7米),两侧比缆沟各加宽0.2-0.4米。堵塞与堵塞间隔一般为20米左右一处,在坡度大于30度的地段可视冲刷情况减至5-10米一处。砌石用50号水泥砂浆,沟缝用1:1水泥砂浆,穿越堵塞下的光缆采用长3.0米φ28/34纵剖一条缝半硬塑管包覆保护;
11、光穿越冲刷较严重的山涧、水溪时,应砌漫水坡保护,石砌漫水坡上部基本保持与河床持平(上厚≥1.0米),下部应砌在光缆埋深以下0.3米处(下厚≥1.5米),宽度应大于河床冲刷宽度。漫水坡砌在埋设光缆下游1-5米处,河道落差大时间距可小些,反之间距应大些。砌石用50号水泥砂浆,沟缝用1:1水泥砂浆;
12、光缆穿越梯田等陡坎,高差在0.8M以上的,光缆沟采用石砌护坎保护,石砌护坎上部应稍露出地面(厚度≥0.5米),下部应砌到沟底(厚度≥1.0米),两侧比缆沟各加宽0.2-0.4米。砌石用50号水泥砂浆,沟缝用1:1水泥砂浆。穿越护坎下的光缆采用长3.0米φ28/34纵剖一条缝半硬塑管包覆保护;高差在0.8M以下的,做垒石沟坎,不做保护的小坎应原土分层夯实;
13、光缆穿越或沿靠山洞、山溪等易受冲刷的地段敷设,视其情况,设置漫水坡或挡土墙保护;
14、光缆穿越石质河床、山洞或狭窄深沟时,埋设镀锌对缝钢管保护,钢管两端伸出河床或山涧边缘长度应≥3.0米。视其穿越宽度,采取打角钢下柱、水泥封沟等固定措施。直埋与钢管穿放接口落差太大时,两岸护坎的外侧增设手孔;
15、光缆穿越河床为土质或砂质的较小河流时,预埋PVC半硬塑管,并铺设水泥砂浆袋或采取砼封沟保护;
16、光缆穿越有疏浚、拓宽计划和挖泥取土的河流、沟渠及水塘时,采用截流挖沟方式施工时,在光缆上方铺设水泥盖板保护,采用水泵冲槽方式施工时,在光缆上方铺水泥砂浆袋保护;
17、光缆穿越矿区,沼泽及土质不稳定的较长地段时,采用加强型直埋光缆;
18、直埋光缆的埋深不足0.5M时,可采用镀锌钢管保护;
19、敷设在公路路肩上的光缆跨越公路的山间小桥或涵洞时,可采用钢管保护;
20、采用顶管、埋设钢管或塑管保护的地段,待光缆穿放完毕后,其钢管、塑管及子管应采用油麻沥青封堵;子管与光缆采用PVC胶带缠扎密封。备用子管安装塑料塞子;
21、光缆采用PVC半硬塑管保护,塑料管可采取承接法,光缆直接穿放,端口采用PVC胶带密封。
直埋光缆施工技术及验收规范(标石埋设、中继段测试)
5、当回填土后,因故又挖出光缆重新敷设时,必须检查排流线是否位于光缆上方30CM。
光缆防蚁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
① 白蚁危害严重较长的地段,布放防蚁光缆;
② 白蚁危害一般地段,施工中发现蚁穴时须喷洒防蚁药物,首先在沟底喷洒一次,回填10-15CM细土后喷洒第二次,喷洒必须保证沿线人畜安全。
七、标石埋设:
1、光缆接头处埋设监测标石,监测标石顶部70MM,涂刷红色油漆,同沟两条以上光缆时涂刷不同颜色的油漆区别;
2、光缆拐弯点,排流线起止点、同沟敷设的光缆起止点、光缆特殊预留点、与其它缆线交越点、穿越障碍物地点以及直线段每隔250米均应设置普通标石(设计有规定时长度按设计进行)。
3、普通标石的制作和使用,1.6M高用于稻田,埋深0.6M;1.2M高用于山地,埋深0.6M;0.5M高用于公路路肩和公路边沟,埋深0.4M,标石周围的土应夯实;
4、普通标石应埋在光缆的正上方,标石有字的一面面向A端,接头标石应埋在光缆的正上方,标石有字的一面应面向光缆接头。转弯处的标石应埋在光缆线路的转弯的交点上,标石朝向光缆弯角较小的一面,当光缆沿公路敷设间距不大于100米时,标石可朝向公路;
5、标石编号为白底红(或黑)漆正楷字,字体端正,表面整洁,编号应根据传输方向,自A端至B端方向编排,一般以一个中继段为独立编号单位;
6、标石编号规范如下图:
07 08(J)< 23 24 25(1)普通接头标石(2)监测点标石(3)转角标石 —— X 26 27 28(4)特殊预留标石(5)直线标石(6)障碍标石 07+1 29+1 27+1(7)新增设接头标石(8)新增直线标石
注:① 编号中的分子表示标石的不同类别或同类标石的序号如(1)、(2);分母表示一个中继段内标石总编号;
② 图(7)、(8)中分子+1和分母+1表示增加的接头或直线光缆标石。
八、光缆接续:
1、一般规定:
(1)光缆接续前应首先核对光缆的程式、端别,检查纤芯的质量;(2)光纤接续的环境必须整洁,应在工程车或有遮盖物的环境 中操作,严禁露天作业;
(3)接续时应用专用清洁剂除去填充油膏,禁止用汽油清洁,开剥光缆外护层,不得损伤光纤;
(4)在一个中继段内同一根光纤的接头衰减的双向平均值应≯0.08dB/个。
2、光缆接续:
(1)光纤的接续采用熔接法;
(2)各盘光缆间的金属护套、铠装等金属构件在接头处电气断开,光缆加强芯在接头盒连接可靠,电气绝缘良好。直埋光缆、水底光缆两端的金属护套,加强芯分别引出与监测装置的尾缆芯线连接,监测电极应牢固地粘接在接头盒的底部;
(3)进局光缆的金属构件接保护地,一般在光纤分配架上接单引保护接地;
(4)光缆在接头处重迭12米,每侧各2米为接头盒内光纤盘留和接头损耗,余10米为预留,接头盒内余留光纤每侧不应少于0.8米;(5)余长光纤收容盘放,盘绕方向应一至,曲率半径符合厂家规定,接头部分应平直不受力;
(6)直埋光缆采用一端(或两端)进线方式引入接头盒,其中一端同时引入监测缆;
(7)靠近交流电气铁道进行光缆接续作业时,应将光缆的金属构件临时接地,以保障人身安全。
(8)接头盒内应放入袋装防潮剂和光纤接续责任卡。
(9)接续封装完毕,应测试检查接头损耗并做记录。检查引出地线质量。
3、光缆接头盒的安装:
(1)光缆接头盒的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规定,直埋光缆接头盒的安装方式见附图-1;监测线连接方式见附图-2;
(2)接头坑一般应位于光缆前进方向的右侧,若受地形条件限制,可位于左侧,直埋光缆接头盒的埋深与光缆埋深一致,接头盒平放在接头坑底部与光缆走向平行;
(3)接头坑回填土前应检查接头盒气闭性,接头坑回填土或砂土,铺放4块水泥盖板保护,然后回填踏实,回填土应高出地面10-20厘米。
九、光缆中继段测试:
1、光纤特性测试的内容包括:
(1)光纤线路衰减:光纤衰减测量应取双向测量的平均值,光纤工作波长1310NM,光纤衰减应≤0.36db/KM;1550NM波长,光纤衰减应≤0.22db/KM;
(2)光纤后向散射信号曲线。(全程信号曲线应打印记录或拍照)。
2、电气性能测试:
(1)直埋光缆在随工检验中,应测试光缆护层对地绝缘电阻;(2)测试方法为:单盘光缆敷设回土30厘米不少于72小时,测试每公里护层对地绝缘电阻标准:(用500DC)10%不低于2兆欧,90%≥10兆欧。
(3)光缆接续回土后,不少于24小时,测试光缆接头盒对地绝缘电阻的数值不低于出厂标准值的1/2;
建筑施工及验收规范 篇5
一、锅 炉 机 组 篇
1、锅炉机组在组合、安装前应经建设单位(业主)组织“监造”和“安检”合格,并必须按本规范的规定对设备进行复查。如发现制造缺陷应提交业主与制造厂研究 处理及签证。由于制造缺陷致使安装质量达不到本篇规范的规定时,应由业主和制造单位代表签证。
2、凡属锅炉监察范围内的锅炉部件,必须取得制造厂的设备技术文件,证明所 用材料和制造质量符合劳动人事部颁发的《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劳人锅(1987)4号]或原水利电力部颁发的《电力工业锅炉监察规程》(SD167—85)的规 定后,方准施工。
3、安装设备和材料均应有产品合格证书,按本规范规定应进行检验鉴定,经现 场检验合格后,方准使用。
4、现场自行加工的成品或半成品(包括烟、风、煤管道等)和自行生产、配制的材 料(包括炉墙、保温材料等)应按本篇规范和有关规定的要求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 方准使用。
5、设备吊装前,应对设备的临时加固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对承力焊缝应进行细 致的外观检查。
6、设备安装过程中,应及时进行检查验收;上一工序未经检查验收合格,不得 进行下一工序施工。隐蔽工程隐蔽前必须经检查验收合格,并办理签证。
7、施工中必须经常保持现场整洁。设备安装结束后、封闭前和锅炉机组启动 前,必须彻底检查和清扫,内部不得有杂物存留。
8、锅炉机组安装结束后,应有完整的施工技术记录,并应符合设计、设备技术 文件和本篇规范的规定。
9、锅炉机组安装结束后必须具备下列技术文件:设备缺陷记录和签证;设计变更资料(包括必要的附图);隐蔽工程中间验收记录和签证(见下列各章);安装技术记录和签证(见下列各章);质量验评表;安装竣工图。
10、在冬季和炎热季节施工时,应根据设备特点和工艺要求制定防止损坏设备和 保证质量的措施。
11、设备堆放位置应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尽量避免二次搬运。
12、设备开箱应会同有关方面进行检查清点,作出记录。检查清点后,应及时妥 善保管,防止丢失、损坏和变质。开箱的设备技术文件应专案保管。
13、对存放保管时间较长或放置在带有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的锅炉机组设备,在 安装前应全面检查腐蚀情况,根据情况作出处理。
二、锅炉开始安装前对建筑工程的配合要求
1、锅炉机组开始安装前,安装现场一般应具备下列条件:a完成设备基础、地下沟道和地下设施以及厂房内各层混凝土平台,地面要 回填夯实,尽量做好混凝土毛地面,完成进入厂房的通道或铁路,并应满足施工组 织设计的要求;b设备基础按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的规定检查、验收合格;基础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70%时不得承重;c采取室内安装时,一般情况下厂房应结顶,并及时做好屋面防水工程;采 取露天安装时,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预先考虑好施工方案,使建筑和安装工程均 能顺利进行;d各层建筑物上的安装孔洞和敞口部分应有可靠的盖板和栏杆;e安装现场应有可靠的消防设施、充足的照明和排水设施;f土建施工的剩余材料和杂物应及时清除干净。g采用钢筋混凝土的锅炉构架施工前,安装和土建单位应协商确定钢筋混凝土锅炉构架和锅炉本体施工间的相互配合工作和特殊要求。锅炉本体吊装前,应全面复核构架施工偏差。h不得任意在建筑物上打砸孔洞、损坏承力钢筋和预应力钢筋,并不得在其上施焊。如果施工需要必须进行时,应经有关部门批准,打砸孔洞应选用适当工具i扩建工程施工时,扩建厂房和生产厂房间应有适当的隔离设施。
三、锅炉构架及有关金属结构
一般规定:本章适用于锅炉构架(包括钢立柱、钢管混凝土立柱、钢筋混凝土立柱、横 梁、顶板、桁架和护板框架等)、密封部件(包括盖板、墙皮等)、平台、梯子、炉 门、炉墙零件、燃烧装置、灰渣室和空气预热器等有关金属结构的施工及验收。
1、锅炉构架和有关金属结构主要尺寸的测量和复查,必须使用经计量部门检定 合格的钢尺,土建、安装、建设单位应统一钢尺。为使测量准确,应用弹簧秤拉紧 钢尺测量,测距相同时拉力应相同。
2、锅炉钢构架和有关金属结构在安装前,应根据供货清单、装箱单和图纸清点 数量,对主要部件还需作下列检查:a外形尺寸应符合图纸,允许偏差按锅炉钢结构的制造和装配公差见附录A; b外观检查有无锈蚀、重皮和裂纹等缺陷; c外观检查焊接、铆接和螺栓连接的质量; d用光谱逐件分析复查合金钢(不包括16Mn等低合金钢)零部件。
3、锅炉钢构架和有关金属结构校正时应注意:a冷态校正后不得有凹凸、裂纹等损伤,环境温度低于零下20℃时,不得锤 击,以防脆裂;b加热校正时的加热温度,对碳钢一般不宜超过1000℃,对合金钢一般应控 制在钢材临界温度 以下,火电安装中常用钢材的临界温度参考数据见附录B。
4、钢结构和金属结构的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并有必要的排水设施,构件堆放 应平稳,垫木间的距离应不使构件产生变形,多层堆放时应注意安装顺序。
锅炉基础检查、划线和垫铁安装
锅炉开始安装前必须根据验收记录进行基础复查,并应符合下列要求:a符合设计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锅炉基础的允许偏差见附录C;b定位轴线应与厂房建筑标准点校核无误;c锅炉基础划线允许偏差为:
a)柱子间距
≤10m ±1mm
>10m ±2mm
b)柱子相应对角线 ≤20m 5mm
>20m 8mm
1、钢构架地脚螺栓采用预埋方法时,对定位板的要求:a)各柱间距离偏差
间距的1/1000 ≤5mm
b)各柱间相应对角线差 ≤8mm
2、基础表面与柱脚底板的二次灌浆间隙不得小于50mm,基础表面应全部打出 麻面,放置垫铁处应凿平。
3、采用垫铁安装时,垫铁应符合下列要求:垫铁表面应平整,必要时应刨平;每组垫铁不应超过3块,其宽度一般为80~120mm,长度较柱脚底板两 边各长出10mm左右,厚的放置在下层。当二次灌浆间隙超过100mm以上时,允许 垫以型钢组成的框架再加一块调整垫铁;垫铁应布置在立柱底板的立筋板下方,每个立柱下垫铁的承压总面积可根 据立柱的设计荷重计算,但垫铁的单位面积的承压力,不应大于基础设计混凝土强 度等级的60%;垫铁安装后,用手锤检查应无松动,并将垫铁点焊在一起再与柱脚底板焊 住。
锅炉构架组合:立柱对接和构架组合应在稳固的组合架上进行,组合架应找平。
1、锅炉构架组合时,一般应先在立柱上画出1m标高点,划法如下:支承式结构,一般根据主要的卡头标高兼顾多数卡头的标高和柱顶标高,确定立柱的1m标高点;悬吊式结构,一般以顶板的大板梁标高或柱顶面的标高,确定立柱的1m标 高点,并应根据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注意立柱的压缩值。锅炉钢构架组合时应注意焊接顺
序和留有适当的焊接收缩余量,避免焊接后 组合尺寸超出允许偏差。
2、锅炉钢构架组合件的允许偏差见表2.3.4。表2.3.4 锅炉钢构架组合件的允许偏差mm
注:1)支承式结构的立柱间距离以正偏差为宜。2)支承汽包、省煤器、再热器、过热器和空气预热器的横梁的标高偏差 应为-50mm;刚性平台安装要求与横梁相同。3)悬吊式结构的顶板各横梁间距是指主要吊孔中心线间的间距。
四、锅炉构架安装和二次灌浆:锅炉构架安装找正时,可根据厂房的基准标高点,测定各立柱上的1m标高 点,立柱标高可用立柱下的垫铁进行调整;对于钢立柱底板上有调节螺栓的,可用 调节螺栓来调整标高。锅炉构架应安装一层(段),找正一层(段);严禁在未找正好的构架上进行下一 工序的安装工作,以免造成安装后产生无法纠正的偏差。对于焊接的锅炉构架安装时应先找正点焊固定,并留有适当的焊接收缩量,经复查尺寸符合要求后正式施焊,焊接时要注意焊接顺序,避免焊接后安装尺寸超差。锅炉构架吊装时及吊装后应保证结构稳定,必要时应临时加固;构架吊装后 应复查立柱垂直度、主梁挠曲值和各部位的主要尺寸。带炉墙的构架组合件找正就位时,应保持炉墙与受热面间和炉墙与炉墙间的设计间隙。锅炉采用悬吊式结构时,柱顶上的弧形垫板应按设备技术文件规定安装,垫 板方向应准确,垫板上下应接触良好。
1、使用高强度螺栓时,应按制造厂技术文件的规定储运、保管、安装、检验和 验收;如制造厂无明确规定,应按《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规程》(JGJ82—91)的有关规定进行;并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由一个螺栓、一个螺母和一个垫圈组成),应由制造厂按 批配套供货,并必须有出厂质量保证书;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型式尺寸和技术条件应符合《钢结构用扭剪型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 型式尺寸》(GB3632—83)和《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 副 技术条件》(GB3633—83)的规定;运到工地的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应及时检查其螺栓楔负载、螺母保证 载荷、螺母及垫圈硬度、连接副的紧固轴力平均值和变异系数,检验结果应符合(GB3633—83)规定,合格后方准使用;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应按(JGJ82—91)第3.3.2条规定进行检验。检验的最 小值必须不小于设计规定值。当不符合时,构件摩擦面应重新处理,处理后的构件 摩擦面应重新检验;
2、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检验测试方法,应符合下列标准的有关规定:a)螺栓原材料的拉力试验应按《金属拉伸试验法》(GB228—87)的规定;b)螺栓原材料的冲击试验应按《金属夏比(U型缺口)冲击试验方法》(GB229— 84)的规定;c)螺栓的楔负载试验应按《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GB3098.1— 82)中的有关规定; d)螺母的保证载荷试验应按《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母》(GB3098.2—82)中的有 关规定;
e)硬度试验,螺栓按(GB3098.1—82)、螺母按(GB3098.2—82)中的有关规定,垫圈的硬度试验在垫圈表面任选4点,取3点平均值。
3、承受安装荷载(包括自重)的安装焊缝,定位焊点的数量、厚度和长度应按计算 决定;不承受安装荷载的安装焊缝,定位焊点的总长度不应小于其焊缝长度的 10%,并不得小于50mm。
4、锅炉钢构架安装允许偏差见表2.4.9 表2.4.9 锅炉钢构架安装允许偏差mm
注:表中各注同表2.3.4中各注。
五、钢筋混凝土锅炉构架应注意下列各项:在锅炉钢筋混凝土构架施工前,应按施工图核对预埋件的位置、锚固方 式和设计荷重等;注意锅炉钢筋混凝土构架施工与锅炉本体安装间的协调配合,以免相互影响;在锅炉设备安装前,应按验收记录复核锅炉钢筋混凝土构架的几何尺寸、标高和沉降值。钢筋混凝土立柱的对角线偏差应不大于15mm。锅炉钢筋混凝土构架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允许偏差参见附录D。钢管混凝土立柱及其管中混凝土施工应符合设计规定。在混凝土浇灌后,严 禁在立柱表面高温加热和大面积施焊。有膨胀位移的螺栓联接处应留有足够的膨胀间隙,并应注意膨胀方向。平台、梯子应配合锅炉构架尽早安装,以利构架稳定和施工安全。采用焊接 联接的应及时焊牢;采用吊杆和卡具联接的应及时紧固,吊杆和卡具不得短少。栏杆的立柱应垂直,间距应均匀,转弯附近应装一根立柱。同侧各层平台的 栏杆立柱应尽量在同一垂直线上。平台、梯子、栏杆、立柱和围板等安装后应平直 牢固,接头处应光滑。不应随意割短或接长梯子,或改变梯子的斜度,或改动上下踏板的高度和联 接平台的间距。波浪型外护板应注意保管,防止碰撞损伤,拼接线条应一致,紧固件不得短 少,拼缝搭接方式要注意避免积灰、存水。
1、灰渣室淋水装置及冲渣喷嘴的安装位置和角度应正确,接头处应严密不漏,摆动装置应无卡涩。灰渣室灰坑内的水力冲灰瓦块表面不得有裂纹、砂眼和凹凸不平等缺陷。安 装倾斜度的偏差为±2°,瓦间表面沿水流方向的不平度应不大于5mm。
2、构架找正完毕后,应按图将柱脚固定在基础上,采用钢筋焊接固定时,应将 钢筋加热弯贴在柱脚底板上(尽量紧贴立筋板),加热温度一般不超过1000℃,钢筋 与立筋板的焊缝长度应为钢筋直径的6~8倍,并应双面焊。锅炉基础二次灌浆的时间一般是:当柱脚采用钢筋焊接固定时,可在锅炉大 件吊装完毕后进行;当柱脚采用地脚螺栓固定或用螺栓调整时,可在构架第一段找 正完毕后进行。锅炉基础二次灌浆前,应检查垫铁、地脚螺栓及基础钢筋等工作是否已完 毕,并将底座表面的油污、焊渣和杂物等清除干净。锅炉基础二次灌浆应符合图纸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 定。
炉门、窥视孔和炉墙零件:炉门和窥视孔的内外表面应无伤痕、裂缝和穿孔的砂眼等缺陷;开闭应灵 活,接合面应严密不漏。用螺栓联接的炉门、窥视孔与墙皮接触面间应垫有合适的石棉绳等填料使其 严密不漏;门框的固定螺栓头应在墙皮内侧满焊,螺栓拧紧后螺杆应露出螺帽外 2~3扣。
1、正压或微正压锅炉的窥视孔门闩与空气通道的连锁装置应调整良好,其喷嘴 与壳体间一般应留0.5~0.55mm的间隙,空气通道应无堵塞。
2、锅炉防爆门盖的配重和开启角度应按图核对;可调式防爆门安装后应按图规 定调整其开启压力,如无规定时,可按工作压力加0.5kPa作为动作压力进行调整; 其引出管安装位置不得影响门盖开启量和妨碍通行;水封式防爆门应按制造厂规定 进行密封试验。
3、炉墙零件的外表应无伤痕、裂纹等缺陷;炉墙零件的外形尺寸和材质应符合 图纸规定;炉墙零件安装时应按图留出膨胀间隙。
锅炉密封部件:
1、水、砂封槽体应安装平整,严密不漏。水、砂封插板与设备(如联箱等)连接应牢固,连接处应严密不漏;插板能自由 膨胀,在热状态下插板与槽体能产生相对位移。水、砂封槽在安装结束后填充密封介质前,应做好热膨胀间隙记录,并将槽 内清扫干净不得遗留杂物。
2、波形伸缩节的焊缝应严密,波节应完好,安装时的冷拉值或压缩值应符合图 纸要求,并做好记录;其内部保护铁板的焊缝应在介质进向一侧。
3、用螺栓固定的密封装置其接合面和螺栓的安装紧固要求同2.5.2。
4、汽包、联箱外壳与密封铁板连接处的椭圆螺栓孔位置必须调整正确,不得妨 碍汽包、联箱的热膨胀。
5、焊接在受热面上的密封铁板一般应在受热面水压试验前安装和焊接完毕,焊 缝应经严密性检查不渗漏;如有些部位必须在水压试验后安装和焊接时,则应有可 靠的技术措施。
6、通风梁的通道应畅通,焊缝应严密不漏,安装时应按图留出热膨胀间隙。
7、锅炉点火启动前,应进行风压试验检查其严密性,试验压力按设备技术文件 规定;无规定时,可按高于炉膛工作压力0.5kPa进行正压试验。
燃烧装置:燃烧装置安装一般应符合下列要求:配风器的焊缝和结合面应严密不漏,必要时用渗油或整体漏风试验检查;挡板与轴应固定牢靠,轴封应严密,开闭应灵活,轴端头上应作出挡板实 际位置的标志;操作装置应灵活可靠,指示刻度应与挡板实际位置相符,挡板在点火前应 再次核对其实际位置;各种燃烧装置安装时,应注意保持离水冷壁管的间隙不妨碍膨胀,火嘴喷 出的煤粉不得冲刷周围管子,其安装位置允许偏差一般如下:a)燃烧器喷口标高
±5mm b)各燃烧器间的距离
±5mm c)边缘燃烧器离立柱中心线距离
±5mm
1、摆动式燃烧器与煤粉管道安装时,应注意安装程序,使摆动式燃烧器不受 外力。
2、搅动式(或带有调整机构的)燃烧装置安装还应符合下列要求:二次风挡板门与风壳间应留适当膨胀间隙;
一、二次风筒同心度允许偏差为: a)不带调整机构时
≤5mm b)带有调整机构时 ≤3mm
3、一、二次风筒的螺栓连接处应严密不漏;
4、带有调整机构的操作装置应灵活可靠。
5、固定式及摆动式缝隙燃烧装置安装还应符合下列要求:喷口至假想燃烧切圆的切线允许偏差不大于0.5; 喷口与一次风道间隙不大于5~8mm;喷口与二次风道肋板间间隙不大于10~15mm;
二、三次风口水平度允许偏差(当设计水平时)不大于2mm;上、下摆动角度应符合图纸要求,刻度指示正确。
建筑施工及验收规范 篇6
关于弱电工程验收规范的事情,大家可以参照规范,也可以自己公司整理一套验收规范,对于一般的工程还是比较适用的,本文可以作为参考。
一、总 则
1.为统一弱电安防工程施工质量检查,随工检验和竣工验收本工作参照国家相关标准,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弱电安防工程的验收。
3.本规范为弱电安防工程能用验收规范,考虑到各弱电安防工程的系统配置不尽相同,验收项目可适当增减,以设计方案描述的功能为准。
4.本规范尚在不断充实完善,本规范中未涉及系统的验收主要验收施工质量及系统功能,并以设计方案描述的功能为准。
二、综合布线系统验收规范
1.一般规定
(1)系统的工程验收应由工程的施工单位、建设单位代表组成验收小组,按设计方案的要求进行。验收时应做好记录,签署验收证书,并应立卷,归档。
(2)各工程项目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当验收不合格时,施工单位返修直到合格后,再行验收。
① 系统的验收应包括下列内容:
②系统工程的施工质量;
③系统质量的测试;
④
图纸、资料的移交。
2.系统的工程施工质量
(1)系统的工程施工质量应按施工要求进行验收,检查的项目和内容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2)建设单位应对隐蔽工程工程随工验收、凡经过检验合格的办理签证,在进行竣工验收时,可不再进行检验。
3.系统质量测试
(1)系统的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表1:信道衰减量
表2:基本链路衰减量
在选定的某一频率上信和到和基本链路衰减量应符合上表的要求,信道的衰减包括10m(跳线、设备连接之和)。
表3:信道近端串音(最差线间)
表4:基本链路近端串音(最差线间)
近端串音是对电缆内,二条线对间信号的感应。对近端串音的测试,必须对每对线在两端进行测量。某和频率上,线对间近端串音应符合上表的要求。
4.光纤链路测试
(1)测试前应对所有的光连接器进行清洗,并将测试接收器校准至零位。
(2)测试包括以下内容:
①对整个光纤链路(包括光纤和连接器)的衰减进行测试;
② 光纤链路的反射测量以确定链路长度及故障点位置。
③光缆布线链路在规定的传输窗口测量出的最大光衰减应不超过下表的规定。
光缆布线链路的衰减
(3)光纤布线链路的任一接口测出的光回波损耗应大于下表给出的值。
最小光波损耗
5.竣工验收
在系统的工程竣工验收前,施工单位按下列内容编制竣工验收文件一式三份交建设单位,其中一份由建设单位签收盖章后,退还给施工单位存档。
(1)系统图;
(2)
设备概要说明书;
(3)
设备器材一览表;
(4)
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5)工程验收记录;
三、楼宇对讲系统验收规范
1、一般规定
(1)系统的工程验收应由工程的施工单位、建设单位代表组成验收小组,按设计方案的要求进行。验收时应做好记录,签署验收证书,并应立卷,归档。
(2)各工程项目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当验收不合格时,应由设计,施工单位返修直到合格后,再行验收。
(3)系统的验收应包括下列内容:
①系统的工程的施工质量;
②系统质量的测试;
③图纸、资料的移交。
2、系统的工程施工质量
(1)系统的工程施工质量应按施工要求进行验收,检查的项目和内容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2)
建设单位应对隐蔽工程进行随工验收、凡经过检验合格的办理签收签证,在进行竣工验收时,可不再进行检验。
3、系统质量测试
系统的测试应符合下表规定
4、竣工验收
在系统的工程竣工验收前,施工单位按下列内容编制竣工验收文件一式三份交建设单位,其中一份由设计单位签收盖章后,退还给施工单位存档。
● 系统图;
● 系统平面图;
● 设备合格证、说明书;
● 设备器材一览表;
● 施工质量验收记录;
● 工程验收记录。
四、民用闭路监控系统验收规范
1.一般规定
(1)系统的工程验收应由工程的施工单位、建设单位代表组成验收小组,按设计方案进行。验收时应做好记录,签署验收证书,并应立卷,归档。
(2)各工程项目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当验收不合格时,应由设计,施工单位返修直到合格后,再行验收。
(3)系统的验收应包括下列内容:
● 系统工程的施工质量;
● 系统质量的测试;
● 图纸、资料的移交。
2.系统的工程施工质量
(1)系统的工程施工质量应按施工要求进行验收,检查的项目和内容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2)建设单位应对隐蔽工程进行随工验收、凡经过检验合格的办理签收签证,在进行竣工验收时,可不再进行检验。
3.系统质量测试
(1)系统的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图像的测试可采用五级损伤评定;五级损伤制评分分级就符合下表的规定。
②图像质量的测试项目应按下表:
③系统的测试方法和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 测试应在摄像机标准照度下进行。
● 测试应符合车家标准的监视器。黑白电视监视器的水平清晰度应高于400线;彩色电视监视器的水平清晰度应高于270线。
● 观看距离应为荧光屏面高度的6倍,光线柔和。
评价人员不应少于五名,并应包括专业和非专。评价人员应独立评价打分,取算术平均值为评价结果。
④各测试项目的得分均不应低于4分。
4.竣工验收:
在系统的工程竣工验收前,施工单位按下列内容编制竣工验收文件一式三份交建设单位,其中一份由建设单位签收盖章后,退还给施工单位存档。
● 系统图;
● 系统平面图;
● 设备合格证、说明书;
● 设备器材一览表;
● 施工质量验收记录;
● 工程验收记录。
五、周界防范系统验收规范
1.一般规定
①系统的工程验收应由工程的施工单位、建设单位代表组成验收小组,按设计方案进行。验收时应做好记录,签署验收证书,并应立卷,归档。
②各工程项目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当验收不合格时,应由设计,施工单位返修直到合格后,再行验收。
③系统的验收应包括下列内容:
● 系统工程的施工质量;
● 系统质量的测试;
● 图纸、资料的移交。
2.系统的工程施工质量
①系统的工程施工质量应按施工要求进行验收,检查项目和内容应符合表的规定。
②建设单位应对隐蔽工程进行随工验收、凡经过检验合格的办理签收签证,在进行竣工验收时,可不再进行检验。
3.系统质量测试
● 当发生入侵时控制器能够报警,并显示报警位置。
4.竣工验收:
在系统的工程竣工验收前,施工单位按下列内容编制竣工验收文件一式三份交建设单位,其中一份由建设单位签收盖章后,退还给施工单位存档。
● 系统平面图;
● 设备合格证、说明书;
● 设备器材一览表;
● 施工质量验收记录;
● 工程验收记录。
六、门禁系统验收规范
1.一般规定
(1)系统的工程验收应由工程的施工单位、建设单位代表组成验收小组,按设计方案进行。验收时应做好记录,签署验收证书,并应立卷,归档。
(2)各工程项目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当验收不合格时,应由设计,施工单位返修直到合格后,再行验收。
(3)系统的验收应包括下列内容:
● 系统工程的施工质量;
● 系统质量的测试;
● 图纸、资料的移交。
2.系统的工程施工质量
①系统的工程施工质量应按施工要求进行验收,检查的项目和内容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②建设单位应对隐蔽工程进行随工验收、凡经过检验合格的办理签收签证,在进行竣工验收时,可不再进行检验。
3.系统质量测试
系统的测试应符合下表规定:
4.竣工验收:
在系统的工程竣工验收前,施工单位按下列内容编制竣工验收文件一式三份交建设单位,其中一份由建设单位签收盖章后,退还给施工单位存档。
● 系统图;
● 系统平面图;
● 设备合格证、说明书;
● 设备器材一览表;
● 施工质量验收记录;
● 工程验收记录。
七、停车场系统验收规范
1.一般规定
①系统的工程验收应由工程的施工单位、建设单位代表组成验收小组,按设计方案进行。验收时应做好记录,签署验收证书,并应立卷,归档。
②各工程项目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当验收不合格时,应由设计,施工单位返修直到合格后,再行验收。
③系统的验收应包括下列内容:
● 系统工程的施工质量;
● 系统质量的测试;
●图纸、资料的移交。
2.系统的工程施工质量
①系统的工程施工质量应按施工要求进行验收,检查的项目和内容应符合表的规定。
②建设单位应对隐蔽工程进行随工验收、凡经过检验合格的办理签收签证,在进行竣工验收时,可不再进行检验。
3.系统质量测试
系统的测试应符合下表规定:
4.竣工验收:
在系统的工程竣工验收前,施工单位按下列内容编制竣工验收文件一式三份交建设单位,其中一份由建设单位签收盖章后,退还给施工单位存档。
● 系统图;
● 系统平面图;
● 设备合格证、说明书;
● 设备器材一览表;
● 施工质量验收记录;
● 工程验收记录。
—
END
建筑施工及验收规范 篇7
一、医院建筑接管验收工作存在的问题
医院建筑与普通民用建筑相比, 其主要特点是涉及学科面广、设施设备较多、系统工程更复杂, 这从客观上决定了医院建筑质量控制难度较大, 且医院建筑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 因此医院建筑的接管验收尤为重要。目前, 医院建筑接管验收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重建轻管
很多医院对基建部门工作较为重视, 往往忽视后期管理中重要的接管验收工作。近年来各地医院开展了大量新建和改扩建项目, 很多医院建设周期短, 由于急于投入运行, 往往忽视验收工作, 给后期医院运行带来较多麻烦, 甚至埋下安全隐患。
(二) 以竣工验收代替接管验收
医院建筑的接管验收与竣工验收在前提条件、交接对象、目的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 不能以竣工验收代替接管验收。
1. 前提条件不同。
竣工验收的前提条件是工程按设计要求全部施工完毕, 达到设计要求及质量标准, 能满足使用要求等;接管验收的前提条件是竣工验收合格, 已通过相关部门确认。
2. 交接对象不同。
竣工验收是由建设单位接管建筑商移交的物业设施;接管验收是由医院建筑的运行管理部门接管建设单位的物业设施。
3. 目的不同。
竣工验收是为了检验工程是否达到设计文件所规定的要求;接管验收是在竣工验收合格的基础上, 以满足使用功能和全面质量安全为主要内容的再检验。
(三) 接管验收不全面、不规范
接管验收缺乏全面细致的检测措施, 使移交过程流于形式, 移交不到位, 手续不规范, 导致房屋接管后, 维修管理问题时有发生, 引起矛盾造成纠纷。
(四) 资料不齐全
医院建设部门应移交的房屋产权资料、技术资料残缺不全, 有的移交的技术资料与实际不符, 甚至移花接木, 这给房屋接管后的正常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
二、接管验收规范化的意义
(一) 接管验收规范化是运行管理的必要条件
医院建筑一旦投入使用, 须保证其长期稳定运转。新建筑落成后, 运行管理人员必须尽快熟悉建筑及设备的情况, 为后期管理提供必要条件。运行管理人员通过接管验收, 能够迅速熟悉新建工程的具体情况, 有利于后期工作的开展。
(二) 接管验收规范化是医疗安全的客观需要
医院建筑是涉及生命安全的重要场所, 但在竣工验收后, 一些容易给后期运行带来不便的细节问题可能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处理。例如在华西医院上锦院区的接管验收中, 发现存在将压缩空气终端错接为氧气的情况, 这是因为在竣工验收中并未强制要求对所有接口进行检测, 所以在接管验收中必须检测每一个接口的正确性, 以保障患者入住后的医疗安全。
三、医院建筑接管验收的规范化流程
(一) 熟悉情况
医院建筑的运行管理部门在工程竣工前, 应全面熟悉工程设计要求和掌握工程现场的情况, 应掌握各系统的构成方式和原理, 了解系统设备的详细分布, 明确系统运行后能够实现的功能。
(二) 参与竣工验收
实地考察建筑和安装工程质量;听取项目建设工作的全面汇报;审阅工程档案, 包括文字资料、图纸等。
(三) 制订接管验收的规范化方案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结合竣工资料, 按照规范要求, 制订验收方案, 分专业制订详细的验收细则。
(四) 组织实施
组织工程建设管理方、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按照方案共同进行验收。验收应严格分专业进行, 着重检查设计要求是否得到落实, 功能是否达到使用需求和质量是否可靠。最终形成验收结论。
(五) 落实验收结论
如果验收通过, 及时办理移交手续;对于验收结论提出的整改意见, 应限期整改, 并严格进行复验。
医院建筑接管验收的规范化流程如图1所示。
四、接管验收规范化的要点
(一) 结合运行经验, 注重细节的全面检查
医院建筑在通过接管验收后通常需要立即投入运行, 因此接管验收规范化不能是抽检式验收, 必须根据医院运行的特点, 对重点部位进行全面验收, 注重细节。例如供配电专业和医疗气体专业的验收, 其运行特点及主要验收要点见表1、表2。
(二) 注重各种标识的规范化设置
接管验收规范化是为后期运行做准备, 不仅要确认细节质量的可靠性, 也要确保后期使用的方便。因此, 接管验收中要着重检查各系统各设备设施的标识、操作提示等, 例如配电系统的电缆首末端标识、给排水系统的管道阀门标识等。
(三) 重视工程资料的核对
工程资料包括竣工图纸、设备设施技术资料、验收记录等, 它是建设工程性能、品质和安全的综合性表述, 也是后期使用、维修、改造的重要参考。但在实际验收中常常会出现竣工资料与现场情况存在差异, 此时须核查设计文件, 属于现场遗漏的, 要求立即整改;属于工程资料有误的, 立即标注并修改, 避免误导。
五、结束语
医院建筑的接管验收规范化工作虽然不是国家或行业规范的强制性要求, 却是医院建筑稳定运行的重要步骤, 不容忽视。加强医院建筑的接管验收规范化既是对医疗建筑质量的保证, 也是医疗安全的客观要求。
摘要:文章从医院建筑的特点入手, 分析了医院建筑接管验收与竣工验收两者的区别, 论述了医院建筑接管验收规范化的必要性, 并根据实际经验, 提出医院建筑接管验收的规范化流程, 总结说明了接管验收的要点。
关键词:医院建筑,接管验收,规范化
参考文献
[1]蔡毅.构建物业竣工验收和接管验收管理机制的思考[J].中国物业管理, 2005 (6) :51~52
[2]石世平.医院建筑工程中如何协调管理[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10 (12) :66~68
[3]季如进, 凌常峰, 龙奋杰.物业接管验收的基本概念——物业接管验收研究之一[J].城市开发, 2001 (1) :53~54
[4]庞斌.加强高校房地产管理做好房屋接管验收工作[J].中国高校后勤研究, 2004 (S1) :88~89
[5]宋莉.浅谈综合性医院的电力设计[J].甘肃科技, 2011 (14) :121~122+62
[6]陈伯武.医院紧急备用电源配置方案[J].中国科技信息, 2007 (1) :155~156+160
[7]周传华.建筑内部装修工程电气安装施工验收方法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2 (1) :34~36
建筑施工及验收规范 篇8
【关键词】钢筋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钢筋连接
In steel construction and quality inspection of several issues
Zhao Jun-li,Liu Hu
(City Reservoir Authority Zhangweixin NanyueHandanHebei056001)
【Abstract】Quality inspection in steel construction, the deviation from the norms of the situation have occurred, resulting in the acceptance of work not only inconsistent, or even to leave the quality of project risks. According to “Concrete Construction Quality Acceptance” of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site acceptance of steel, reinforced steel protective layer connectivity and other issues.
【Key words】Steel works;Construction quality;Acceptance;Steel connections
目前在鋼筋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中,偏离规范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检验项目遗漏、宽严尺度判罚不当,以及检测数据缺乏真实性等,不仅造成验收工作不协调,还会给工程留下质量隐患,在现实施工过程中应引起重视。
1. 钢筋进场验收问题
1.1主要问题。
(1)钢筋供应市场混乱,货源渠道比较复杂,钢筋质量证明资料与现场实物不相符。(2)现场钢筋复验取样不很规范,急需施工时有的钢筋未检先用。
1.2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施工规范规定,钢筋进场检验属于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应采取如下措施。
1.2.1钢筋进场时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每捆(盘)钢筋均应有标牌,并按品种、批号及直径分批验收。每批热轧钢筋重量不超过60t,钢绞线为20t。应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并按现行国家标准规定抽样做力学性能试验,确认复验合格才能在工程上使用。
1.2.2做好抗震用钢筋强度实测值的符合工作:混凝土施工规范5.2.2条规定,对一、二级抗震等级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筋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即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之比值不应小于1.25;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调标准值不应大于1.3。
施工图未注明抗震等级时,监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应在图纸会审时提请设计人员给以明确。监理人员应将抗震钢筋强度实测值复核工作列入监理实施细则并作为关键控制点,经复验合格后,才能同意该钢筋在抗震结构中使用。1.2.3监理人员应在钢筋复验取样时到现场做好见证,确保送检样品的真实性,复验结果是该批钢筋能否使用的重要依据。
2. 钢筋连接的问题
2.1钢筋连接的验收原则
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这作为钢筋验收的一般项目要求。实际上长达数十米乃至数百米以上的受力钢筋,必然产生两个以上接头,接头位置也只能相对设置在受力较小处,接头数量主要有接头面积百分比率来控制。以下两条验收原则是必须遵循的:
(1)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2)钢筋接头面积百分比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按施工规范规定执行。
2.2钢筋接头百分率的控制。
在钢筋接头受到限制,钢筋必须有接头时。宜优先采用闪光对焊,或电弧焊的接头,其质量应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的规定。钢筋的连接可分为两类:绑扎搭接;机械连接或焊接。机械连接接头和焊接接头的类型及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受力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在同一根钢筋上宜少用接头。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如桁架和拱的拉杆)的纵向钢筋不得采用帮扎搭接接头。当受拉钢筋的直径d> 28mm及受压钢筋的直径d>32mm时,不宜采用绑扎接头。
2.2.1绑扎接头百分率控制。
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相互错开。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
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费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对板类、墙类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构件中的纵向受压钢筋,当采用搭接连接时,其受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的0.7倍,在任何情况下不应小于200mm。在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配置箍筋,其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0.25倍。当钢筋受拉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当钢筋受压,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当受压钢筋直径d>25mm时,尚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范围内各设两个箍筋。
2.2.2焊接接头百分率控制。
纵向受力钢筋的焊接接头应相互错开。钢筋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焊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焊接接头百分率,对纵向受拉钢筋接头,不应大于50%。纵向受压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可不受限制。
2.2.3机械连接百分率的控制。
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应相互错开。钢筋机械连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机械连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在受力较大处设置机械连接接头时,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纵向受拉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 。纵向受压钢筋的截图面积百分率可不受限制。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的机械连接接头,除应满足设计要求的抗疲劳性能外,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纵向受力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大于50%。机械连接接头连接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宜满足纵向受力钢筋最小保护层厚度的要求。连接件之间的横向净距不宜小于25mm。
3. 钢筋保护层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对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存在两个错误认识;一保护层不重要,只要不露筋即可。二是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越大越好。形成这两上错误认识,主要基于钢筋属隐蔽工程不能通过外观体现,另外没有经历这方面的教训。但是从现实中某些工程因保护层问题,造成钢筋严重锈蚀甚至导致混凝土剥落的教训,已足以让我们在这方面有清醒的认识。另外,钢筋保护层过厚则会降低构件抗弯设计断面高度,对构件的受力性能产生不利影响,混凝土易产生裂缝,梁柱混凝土易缺棱掉角。
3.1保护层验收依据。
保护层厚度的规定是满足结构构件的耐久性和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新规范对保护层厚度略有增加,并列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混凝土施工规范仅列出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如混凝土强度等级≤C20的板、墙保护层由15mm增加为20mm;柱保护层以及混凝土强度等级≤C20的梁保护层,均由25mm增加为30mm;有垫层的基础保护层也由35mm增加为40mm。同时规范规定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
3.2保护层验收及检验。
上述混凝土保护层均为规范规定的最小厚度,并以此计算保护层验收中的合格点率。箍筋内净尺寸是规范新增检查项目,对保证受了钢筋和箍筋本身受力性能都较为重要,其允许偏差为±5mm。施工监理人员在钢筋加工、安装的施工质量验收中 ,应将箍筋内净尺寸以及梁、板上部保护层作为重点检查项目,确保偏差值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2]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文章编号]1619-2737(2012)08-29-676
[作者简介] 赵军利 (1974-) ,男,职称:助工,工作单位: 漳卫南岳城水库管理局,专业:工业与民用建筑。
【建筑施工及验收规范】推荐阅读:
建筑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2-02
外墙涂料施工及验收规范08-09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目录06-09
教学参考资料(《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JGJ126-2015)11-12
最新建筑节能验收规范11-25
电梯施工质量验收规范08-10
铁路路基施工验收规范10-15
施工规范与验收标准12-17
智能建筑工程验收规范08-08
建筑装饰工程验收规范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