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因素摸排制度

2024-09-28

不稳定因素摸排制度(精选6篇)

不稳定因素摸排制度 篇1

托乎拉乡卫生院重大不稳定问题摸排化解

工作实施方案

为迎接党的十八大,做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确保我院做到 “六个坚决不发生”的总体目标,按照县卫生局《关于开展重大不稳定问题摸排化解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单位的要求,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紧密联系实际,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着力摸排化解单位重大不稳定问题和突出问题,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和加快单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工作目标

以“六个坚决不发生”的总体目标为要求,做到坚决不发生重大政治事件、坚决不发生大规模非法聚集事件、坚决不发生恐怖暴力事件、坚决不发生较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坚决不发生群众到县集访和进地区非正常上访、坚决不发生信访恶性事件。

三、组织领导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一岗双责” 和分级负责的原则,我院成立以主要领导任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重大不稳定问题摸排化解工作领导小

组”,层层建立领导负责制,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科室负责人直接抓,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门诊药房),具体负责日常事务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在县主管单位的统一领导下,我院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开展多渠道、多方位摸排化解工作,密切掌握不稳定因素;密切关注农牧民和干部职工关心的热点和突出信访问题,严密掌控异常情绪和动向。

(二)全面摸排。各片区负责人要认真开展片区内重大不稳定问题摸排工作,切实把各种不安全、不稳定的问题摸排清楚,我院一把手领导亲自抓摸排工作。经过摸排梳理,确保把已经发生和正在酝酿的重大不稳定问题一件件搞清楚,不留盲点和死角。要抓住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紧紧围绕可能影响单位稳定的重点因素深入进行摸排,归类梳理,努力把重大不稳定问题的症结搞清楚,真正做到底子清、情况明。

(三)稳控化解。对我院内摸排掌握的重大不稳定问题,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逐案落实责任领导、责任人及化解时限、稳控要求,确保能化解的要尽快化解,一时不能化解的要落实好稳控措施,并千方百计研究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做到“三不放过”,即:责任不落实不放过,工作不到位不放过,隐患不排除不放过。

对法律和政策有明确规定,而且能够解决的,要落实到具体的片区责任人,限期解决;对暂时不具备解决条件的,并列出时间表,积极创造条件适时予以解决;对农牧民和干部职工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要进行说服教育,积极引导。同时片区负责人要切实负起责任,能够在我院解决的矛盾和问题要一定在我院解决。

(四)严肃纪律。我院将建立重大问题摸排化解工作措施,督促相关科室工作落实。对工作不负责任,排查不到位,稳控化解不落实,导致发生重大不稳定事件的,以及瞒报漏报的,实行责任倒查,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托乎拉乡卫生院 2012年8月1日

不稳定因素摸排制度 篇2

为了做好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 各高职院校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通过各种渠道, 安排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完成最后的学习任务。企业根据生产任务量, 接收安排相应数量的高职学生到相关岗位实习。企业也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培训, 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岗位的工作需求。

学校和企业努力为学生最后的学习创造条件, 但很多学生在实习一段时间后以各种理由和借口, 离开了顶岗实习企业。由于学生顶岗实习稳定性差, 使企业陷入想接收实习学生但又不敢接收的尴尬局面。

1. 顶岗实习不稳定因素

1.1 对顶岗实习的意义认识不明确

顶岗实习就是融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中, 提高个人的业务操作技能,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的教学实践环节。很多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意义没有明确的认识, 他们认为顶岗实习就是“参观式”实习, 去企业走走看看就可以了, 也没有必要动手实践。

1.2 吃苦能力不足

现在的高职学生大多是90后, 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 在进入大学以前基本上没有参加体力劳动, 身体素质较差, 没有足够的吃苦能力。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后, 没有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 也没有体力来完成工作任务。

1.3 学生环境适应能力差

很多中西部地区的高职院校受地理环境的制约, 多数都安排学生到经济发达的南方沿海城市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由于南北地域的差异, 学生在气候、住宿环境、饮食习惯等方面, 在短期的新鲜感过后便是因这些因素带来的不适感和焦虑。大部分学生缺乏应对经验, 不适感和焦虑得不到缓解, 就选择离开。

1.4 学生眼高手低, 学生过于看重报酬

学生初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前没有丝毫的工作经验, 实习单位一般给实习学生安排最基础或者最基层的工作。部分学生高估自己的能力, 认为自己受过高等教育, 专业理论水平高, 自己在生产一线工作, 是“大材小用”, 是廉价劳动力。

1.5 学生不会寻找帮助, 不能正确对待挫折

企业安排学生到具体岗位工作, 也就有生产任务和效率的要求。部分学生, 工作之初难以完成规定的生产任务, 或工作中频频出现失误。他们不敢向企业管理人员寻求帮助, 或碍于面子不去向同学求教。越是这样, 越干不好工作, 受到管理人员批评或同学白眼后, 就无法继续干下去。

1.6 学生自理能力差

学生到企业后, 企业的服务没有学校完善, 学生自己要办很多事情。由于没有足够的自理能力, 部分学生自己办事的时候茫然不知所措。

1.7 家长溺爱学生, 不全力支持学生实习

学生在顶岗实习的时候, 吃了苦, 遇到困难, 经常就给家长反映。有些家长对学生比较宠爱, 因此就偏听偏信, 不从正面引导学生, 甚至有些家长将学生接回家中。

1.8 选择实习企业太盲目, 随大流

相当多的学生, 选择实习企业的时候缺乏主见, 不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 轻信他人之言, 随大流选择。实习后发现自己存在很多不足, 不适合安排的岗位。

1.9 实习动机不纯

部分学生打着实习的幌子去游玩, 目的达到后就借口专业不对口离开实习岗位, 到另一个地方继续游玩。这部分学生如果得不到家长经济支援后, 就以所学专业无出路为借口, 返回学校或家长等待地方招考。

1.1 0学校选择企业不当, 安排专业不对口

有些学校因专业设置问题, 无法找到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 就学生安排到看似相关的岗位实习。实习过程中, 学生发现自己学的专业知识与岗位需求若即若离, 很难完成工作任务。

1.1 1学校指导不及时不到位

学生实习前, 学校都按学生比例配备的一定数量的指导教师, 但因师生比例悬殊, 指导教师很难全面的给学生及时的指导;或给教师只安排专业指导, 把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交给企业, 造成了学生思想教育引导的真空, 学生遇到思想问题或生活困难无法得到相应的指导和帮助;或指导教师不负责任, 对外出实习学生不管不问, 让学生产生了“被毕业”的感觉。

1.1 2学校实习考核流于形式

很多学校用学生的实习工作总结作为最后的考核评定依据, 而且考核标准不严格, 甚至考核的教师对学生从事的工作根本不了解, 所以相当多的学生尤其是没有完成实习任务的学生就随便下载一篇工作实习总结应付了事。

1.1 3学生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校外实习, 学生党员无法正常过组织生活, 对一些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也无法正常进行, 按照学生党员发展的要求, 由于学生不在校, 各种材料收不齐, 需学生本人必须参加的会议、党课培训和考核都不能按时参加, 导致一些党组织在发展学生党员时, 对在外进行顶岗实习学生不予考虑, 影响了顶岗实习学生的组织发展, 从而挫伤了学生参加岗位实习的积极性。

1.1 4企业对学生教育引导不够深入细致

学生到企业实习后, 企业一般给几个学生安排一个师傅或者班组长管理。师傅或者班组长在管理学生的同时, 也有自己的生产任务, 但学生遇到问题或者出现失误时, 不认真分析学生遇到问题或出现失误的原因, 也不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 往往以简单的责骂来管理学生。

1.1 5企业不安排学生轮岗

企业接收到实习学生后, 不考虑的学生的特点, 不征询学生的意愿, 哪个岗位缺人就安排学生到哪个岗位, 而且长期在一个固定的岗位从事同样的工作。学生长期重复劳动, 如果出现失误或经常完不成工作任务, 学生就会产生劳动疲劳, 打击学生认真工作的积极性。

1.1 6学生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顶岗实习要求学生必须走出校门, 到企业的具体生产岗位去。这样, 育人环境和育人的主体都发生了变化。学校以育人为主要目的, 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标。不同的目标会使双方在许多方面的认识出现偏差, 甚至产生矛盾。如学生的实习补助、工作时间、生活条件等等。

2. 提高顶岗实习稳定性的对策

2.1 强化初期教育, 加强日常联系, 不要让学生感到“被毕业”

学生进入实习企业, 刚开始是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好奇和新鲜感很快过去后, 随之就是工作压力、气候、饮食习惯、水土不服、人际关系、语言交流和角色转换等带来的不适感和焦虑。由于自身能力的不足, 很多学生难以很快克服这些不适感和焦虑, 就会产生退却的念头。所以, 学生进入企业初期, 处于学校学习和企业实习的过渡期, 这个阶段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关怀一定要抓紧, 积极帮助学生渡过这个困难时期是关键。学生顺利的渡过进入企业初期的关键阶段, 就会自然成习惯, 就会安心工作。

在实习过程中, 指导教师要经常联系学生, 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 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或解决问题。尤其在重大节假日的时候, 更要加强与学生联系, 嘘寒问暖, 让学生感到学院在时时刻刻关心着他们。

2.2 明确顶岗实习的积极意义, 树立从基层做起的信念

顶岗实习是一门课程, 是大学学期期间的最后一门课程, 完成这门课程的学习,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拓展阅历, 也为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开端。在实习前, 可以通过讲座、座谈讨论等方式, 让学生明确顶岗实习的这个积极意义。在讨论的过程中, 指导教师可以现身说法, 以自己的成长历程为实例, 帮助学生树立从基层做起的信念。

2.3 自我管理与学校管理相结合, 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干部的带头作用

在实习学生中, 可以选拔学生党员和优秀学生干部组成的实习管理小组, 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对实习学生进行分组管理。学生实习中于困难或问题, 管理小组的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 采取谈心的方式, 对他们进行帮扶。也可以及时地将学生的情况反映到企业或指导老师处, 共同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或解决问题。

2.4 做好重点学生的管理, 严格实习纪律

在学生实习过程中, 要及时了解学生实习出勤、工作表现和生活情况, 对学生实行动态管理。对个别表现差, 工作不积极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 严格规范其工作行为。对有不愿吃苦, 不安心实习的学生, 讲明道理, 规劝其安心实习。并以此为警示对其它学生进行教育, 提高学生遵守工作纪律的自觉性。

2.5 积极宣传企业的人事政策, 让学生看到希望

企业对学生的培训主要内容之一是企业的人事政策。由于学生对企业了解甚少, 虽然企业已经明确告诉了企业的人事政策, 但学生还是或多或少的有些疑虑。

指导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研究企业人事政策, 以回访座谈、电话短信、日志博客等方式, 及时宣传企业人事政策, 打消学生的疑虑, 坚定完成实习任务的信心, 激发以实习促就业的积极性。

2.6 全方位关心, 让学生感到温暖

实习学生基本都是初次出远门, 如何携带行李、如何做好路途安全、如何办理入企手续、如何安排食宿等都是对学生的挑战, 这些都需要老师的协助。所以指导老师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 帮助学生轻装上路、安全到达、顺利入住。帮助虽然很不起眼, 但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心, 让学生感到温暖。

摘要:顶岗实习就是在工作过程中, 提高个人的业务操作技能,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身心素养, 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的教学实践环节。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导致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稳定性较差。本文就引起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不稳定因素, 从学生、学校和企业方面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响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顶岗实习,稳定性,因素,方法

参考文献

[1]陈令霞.关于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稳定性的思考.今日科苑[J], 2010 (2)

[2]余战波, 谭开键.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探讨.科技信息[J], 2008 (16)

[3]衣学娟.对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情况的调查与思考.潍坊教育学院学报[J], 2007 (2)

[4]许建军.对中职生顶岗实习不稳定影响因素的分析及其对策.中等职业教育[J], 2009 (14)

西部民族地区社会不稳定因素初探 篇3

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不稳定;对策

文章编号:978-7-80712-402-3(2009)04-044-03

当前我国民族地区总体上呈现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但是,受国际国内复杂形势的影响,民族地区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在一些地方问题还比较严重,一些地方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猖獗。影响民族地区稳定的事件时有发生。新疆“7·5”事件就是很好的教训。本文试对当前西部民族地区社会不稳定因素进行探索,以求解实现“和谐西部”的对策。

一、西部民族地区社会不稳定的表现

(一)东西部地区之间差距进一步拉大,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自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在财政、计划、税收、金融、外贸等方面的全面推行,我国政府过去给予民族地区的一些优惠和照顾政策随之难以实行。这给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民族地区长期以来商品经济不发达,市场观念淡薄,掌握不住市场变化,从而造成了经济交往中的利益流失,加大了同其他地区发展的差距。而东西部差距长期存在,就可能造成社会两极分化,进而引发社会动荡。同时。收入差距的拉大将导致少数民族心理上的不平衡,如果处理不好,则会引发严重的民族矛盾。纵观世界。不少多民族国家,就是因为地区差距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在民族关系上产生了一些麻烦,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稳定。前苏联和南斯拉夫的解体,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很好解决各民族地区发展差距过大的问题。

(二)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影响民族地区稳定的主要因素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信仰多种宗教的国家,我国的少数民族大都信仰宗教,有的是一个民族信一种宗教,有的是几个民族信一种宗教,有些宗教又都有不同的教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将给民族地区的宗教问题带来新变化,而宗教方面的新变化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民族关系,使民族关系充满不可预见的变数。在此过程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开放力度将不断加大,西部民族与东部民族之间的交往将更加密切,东部民族将会大举西进经商办厂,西部民族也会有大量的人到东部学习先进经验和技术。随着东西部民族交往的增多,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因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方面引发的矛盾逐渐增多,如果再有国外宗教敌对势力的挑拨,可能造成民族地区社会和政治的不稳定。

(三)城市遥渐成为民族关系问题的主要引发区,发生在城市里的民族问题容易向民族地区扩散,影响民族地区的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民族之间散居和杂居的现象越来越多。在城镇化步伐加快的进程中,城市居民多民族化的现象日渐突出,少数民族人口城市化趋势逐步显现出来,城市少数民族人口占本民族和所居城市人口的比重虽然不大,但其作用绝不可忽视。少数民族人口的城市化,一方面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但另一方面,由于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各民族成员交往日益频繁,一些过去未曾出现的民族隔阂、摩擦时有发生,而且也在增多。例如,在城市建设的危旧房改造和规划时,因拆迁中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特殊要求未作充分考虑而引发的问题时有发生,造成了工作被动,产生了不良影响。在现代社会,城市必然成为一些民族矛盾汇集的中心,由于城市功能和信息交流的便利,发生在城市的民族矛盾很容易向民族地区扩散,从而影响到民族地区的稳定。

(四)民族意识增强,其消极因素成为影响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诱因

民族意识是综合反映和认识民族生存、交往和发展及其特点的一种社会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扩大,各民族相互封闭的状态巳难保持,原来封闭的人们开始比较强烈地感受到了本民族与他族的不同,有了比较鲜明的民族差别感。以自尊心和自豪感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意识普遍得到增强,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族素质的提高。各民族的民族意识将有增强的趋势。民族意识的增强带来了族际纠纷增多的隐患,一有机会,随时有可能引发纠纷,产生矛盾。如果再加上国际国内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民族意识就会超过自身发展的“度”,成为民族主义,这对民族地区的稳定是极其危险的。

(五)跨境民族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困难,影响当地稳定

中国各少数民族大多分布在边疆地区,中国211万公里的陆地边境线上,有119万公里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在55个少数民族中,有20多个民族与国外同一民族相邻而居,属于名剐其实的跨境民族。因此,民族地区经济尤其是边境民族地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稳定边防的作用,在国防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总体而言,我国边境民族地区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不高,我国大多数边境少数民族都存在着生活困难问题。例如。云南边境一线有16个贫困县,其中13个是民族自治县,有109个省是扶贫攻坚乡。这些地方的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都很弱,特别是解放后才从原始社会末期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的拉祜、傈僳、独龙等民族,社会发育程度很低,生产力水平不高,普遍表现为全民族性贫困。

(六)国际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不断进行渗透和破坏,边疆民族地区安全形势严峻

长期以来,利用民族、宗教问题策动动乱,支持分裂势力,一直是西方敌对势力对待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要策略和手段。上世纪80年代末,西方利用苏联、东欧国家的民族、宗教问题大做文章。同这些国家的民族主义极端分子、宗教势力互相勾结,挑起民族仇恨,造成社会动乱,最终达到了搞垮这些国家、实行和平演变的目的。他们在这些国家得手后,又把中国作为“西化”、“分化”的主要目标。他们以民族、宗教问题作为突破口,与我国国内一小撮妄图分裂祖国的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勾结在一起,狼狈为奸,以敏感的民族关系和宗教问题作为突破口。散布谣言,招摇撞骗,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进行地下活动,频繁在西藏、新疆、内蒙古和云南等地制造事端,严重危害了我国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美国出于对我进行战略遏制的需要,加紧在我周边地区作针对性部署。随着北约东扩,边疆民族地区特别是西藏、新疆将受到严重的威胁。二是冷战结束以后,周边一些国家的民族意识、宗教意识和独立意识膨胀,如“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等等。对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三是中亚、西亚地区民族分裂主义、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日益猖獗,对我国西北部地区安全构成一定的影响

和威胁。

二、西部民族地区社会不稳定的原因

西部民族众多、宗教问题复杂、分裂势力猖獗、经济发展滞后等复杂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的“三恶合流”,是西部民族地区社会不稳定的根本原因。

(一)民族众多、宗教问题复杂是影响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内部原因

西部有50多个少数名族,其中有30多个少数名族跨境而居。仅就西北地区而言,少数民族i760万人,各种宗教信徒多达1600多万人,新疆、青海、宁夏的许多少数民族几乎是全民信教:有活佛、喇嘛、阿訇等宗教神职人员10多万;各类宗教场所32000余座,其中新疆20000多座,比当地的基层政权组织、中小学还要多,青海1800多座。多年来,由于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正确,西部民族团结,社会总体是稳定的。但也要看到,不稳定、不安全问题在有些地方还很突出,借用宗教名义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有所增加。

(二)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图谋,是影响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外部原因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根本不愿看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大,他们把西部作为实施其“西化”、“分化”图谋的突破口,极尽遏制、颠覆、渗透、分裂之能事。在西方敌对势力和境内外分裂势力的政治、思想、宗教和文化渗透下,西部民族地区的社情异常复杂,分裂势力的分裂主张和破坏活动甚至在一些地方的个别群众中赢得了认同、理解和支持,进一步加大了对西部地区安全的威胁。

(三)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缓慢,与沿海和内地的差距明显拉大。是影响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尽管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前所未有的重大成就,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自然条件的限制,西部与东都相比,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水平都有很大差距,而且这种差距越来越大。目前,西部仍有国家级贫困县307个。仅西北五省区就有1000多万人口还处在贫困线以下。东西部的差距不仅表现在经济总量上,还表现在商品经济观念、基础设施、市场发育度、改革开放力度、经济结构效益、社会发展水平、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全国的文盲和半文盲有60%以上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等等。这表明,各民族之间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这种状况如得不到根本性的改变,势必导致少数民族群众的心理失衡,成为诱发民族矛盾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为国际敌对势力和分裂势力攻击我民族政策、挑拨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提供口实,直接威胁西部安全和国家安全。

三、实现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的对策

西部民族地区的稳定是“和谐西部”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搞好了,西部大开发才能顺利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才能早日实现。

(一)以反“分裂”、反“西化”为战略,加强西部政治安全建设

政治安全是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前提。在加强西部政治安全建设时。必须把与敌对势力的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斗争作为长期的任务来抓。为此,必须以现代军事安全为保障,以国家利益为宗旨,以西部综合实力为基础,开展“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西部大开发好、民族团结好”系列教育活动,强化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观念、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民族精神。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军队的凝聚力和民族的凝聚力,铸牢党魂、军魂和民族魂,筑起一道反“分化”、反“西化”、反“渗透”的思想防线,抵御敌对势力的破坏和颠覆,确保西部边疆稳定和领土完整。

(二)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加强西部经济安全建设

加强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安全建设,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个机遇,强化经济安全意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繁荣西部农村经济,加快西部城镇化进程;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东西部积极的协调发展;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积极深化西部产业结构调整;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经济调控;加强金融监管力度,防范和抵御金融风险,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提高西部对外开放水平;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再造一个经济安全、山川秀美的大西北。

(三)以“两个严密关注”为要求,加强西部军事安全建设

军事安全是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支柱。西部的军事安全建设,要按照江泽民“两个严密关注”的要求,着眼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坚持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坚持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在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充分考虑国防建设和军队发展的需要;坚持寓军于民,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坚持军地两用,培养选拔军事人才;确保西部经济发展不受干扰、侵犯和破坏,实现西部资源利用合理、经济繁荣、稳步增长、持续发展,实现西部经济建设与西部国防建社的协调发展;不断加强西部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动员,加快后备力量建设和战场建设,确保“打得赢”、“不变质”,确保西部的军事安全。

(四)以科技文化为动力,加强西部科技安全建设

科技文化安全是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动力。西部的科技文化安全建设,要坚持科学技术址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注重西部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技术密集、知识密集、智力密集型产业,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保护,实现西部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贯彻人才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口素质,弘扬民族精神和西部优秀的传统文化,抵御和防止腐朽文化的渗透,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构筑一道抵御西方腐朽文化侵袭的长城。为西部社会稳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五)以维护稳定为大局,加强西部社会安全建设

不稳定因素摸排制度 篇4

作制度

一、指导思想

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文明,定期排查、及时发现并化解校园内教职工及家属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各类矛盾纠纷,消除各种不安全、不稳定、不文明的因素,创建安全、稳定、文明、和谐、团结的校园。

二、工作措施

1、幼儿园各类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在幼儿园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小组领导下进行,小组成员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责。

2、定期排查校园内各类矛盾纠纷,建立领导小组——各教研组——班级之间信息双向反馈的畅通渠道。

3、排查调处矛盾纠纷要遵守预防为主、发现调处为次的原则,以说明教育为主要方法,以团结、安全、稳定为出发点。

4、排查调处矛盾纠纷不推诿,谁先知道谁负责,重大问题上报校党委、校委会研究处理。

5、无论是定期排查,还是问题的发生及处理都要及时、真实地做好记载并做好归档工作。

6、每月对幼儿园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进行汇总,填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月报表,供各级领导和幼儿园检查。

为切实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特制定本制度。

(一)信息报告制度

1、采取上下结合、条块结合、日常排查与定期集中排查相结合,重点排查与普遍排查相结合起来的方式,对人事编制工作矛盾纠纷进行深入细致的排查,努力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2、不管单位有无发生影响稳定的重大情况,各室必须每月汇总一次情况,向上级领导报告,有事报情况,无事报平安。

3、及时准确上报排查调处过程中发现的预警性涉稳信息以利及早防范不稳定事件,确保社会安定团结。

(二)要情报告制度

1、凡发生10人以上的集体上访或围攻冲击幼儿园等重大情况,所在教研组各室必须在事件发生后向分管领导报告。并在 3小时内向园长报告,24小时内向上级维稳办报告。

2、凡发生影响稳定的重大苗头,所在组室负责人必须在24小时内向分管领导报告原因和处理情况,以后每天报告一次,直到矛盾全部化解。

3、发生有影响的刑事案件,必须在发生后的6小时内向主要领导报告。

4、建立健全重大稳定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各组长定期进行排查,并将排查出的尚未化解的各种不稳定因素进行梳理,按轻重缓急排序,将较为重大的不稳定因素详情报局备案,由分管领导对重大不稳定因素进行挂牌督办。

(三)抄告回报制度

1、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各方参与、分级负责”的原则,果断、迅速、认真调处。

2、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下发督办函,责成有关组室限期调处,各组长积极配合,并在规定时间内回复调处结果。

3、要及时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热点、难点问题,不得把本地本部门应该解决、处理的矛盾和问题推向社会,推给上级。

(四)考核督查制度

1、幼儿园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首要任务,高度重视,狠抓落实,“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按照分工归口负责,明确各自承担的责任。

2、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因责任不落实、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工作失职等发生重大事故和重大群体性闹事事件等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按有关规定严肃追究分管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同时实行“一票否决”。

3、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纳入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先进、晋级和晋职的重要依据之一,对迟报、漏报、不报、督办回执不填报的,坚决予以责任追究。

4、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各组长各负其责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和化解工作,着力在落实工作措施,谋求工作实效上狠下功夫。

(五)形势分析会议制度

1、坚持定期和不定期形势分析会议制度,幼儿园每季度召开一次。

2、形势分析会议对排查调处工作做得好的进行表扬。对工作不到位的进行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

不稳定因素摸排制度 篇5

1 煤质对锅炉稳定燃烧的影响

燃煤锅炉通常燃烧经过磨制处理的煤粉, 其成分主要包括挥发分、水分、灰分、固定碳。因为挥发分可以在低温中燃烧、析出, 通过燃烧放热, 使得焦碳粒温度快速升高, 为燃烧与着火提供了便利;同时, 挥发分析出加大了焦碳粒的内部空隙, 加快了燃烧速度。所以, 挥发分越多, 难燃固定碳越少, 越容易燃尽。减少挥发分的时候, 就会提升煤粉着火温度, 加大了着火难度, 导致延长了着火时间, 降低了燃烧稳定性。

在某种程度上而言, 水分在一定含量内和挥发分对燃煤着火特性的影响是相同的, 少量水分可以促进煤粉着火。从燃烧动力学角度分析, 在高温火焰中, 水蒸气可以促进燃烧, 并且加快了煤粉燃烧与焦碳汽化速度, 能够提升火焰黑度, 强化燃烧室炉壁辐射换热;与此同时, 水蒸气在分解的时候, 会产生氢分子、氢氧根, 对提高火焰热传导效率有着积极作用。然而, 当水分含量超过一定限度的时候, 着火热也会随之增大。因为部分燃烧热会消耗在加热水分并且使其汽化的过程中, 导致炉内烟气问题降低, 进而不利于着火。

在煤的燃烧过程中, 灰分不仅不会放热, 还会吸热。所以, 灰分含量越高, 发热量也就越低, 增大了着火难度, 延长了着火时间;同时, 降低了炉膛燃烧温度, 导致煤无法燃尽。在灰分含量较高的时候, 可能会包裹碳粒, 进而降低了碳粒表面的燃烧速率, 导致燃烧效果较差;除此之外, 飞灰浓度越高, 对锅炉受热面, 尤其是尾部省煤器、低温过热器受热面的磨损越大。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 平均灰分由13%提高到18%, 锅炉迫停率就会由1.3%提高到7.5%。

2 煤质因素造成不稳定燃烧问题的原因

在燃煤锅炉运行过程中, 普遍存在着锅炉结焦、受热面超温爆管、灭火等问题, 除了因为运行设备自身质量问题导致之外, 与煤质变化也有着一定的关系。随着电煤供应的紧张以及煤质的变化, 增大了煤质控制难度, 导致设备自身质量问题越来越多, 进而出现了锅炉燃烧不稳定的情况。通常而言, 锅炉燃烧煤最好是设计煤种, 或者比较接近设计煤种的煤, 以此来保证燃煤稳定, 并且有效控制各项参数。如果煤质变差, 灰分就会增加, 这样就会磨损锅炉受热面, 出现锅炉结焦的现象;同时, 在煤质变差的时候, 会导致燃烧不稳定, 甚至出现灭火的情况。

从安全角度分析, 因为煤质变差, 火焰中心提升, 就会导致锅炉出现偏烧情况, 进而发生受热面超温爆管的问题。现阶段, 因为煤炭市场比较紧张, 很难保证燃煤质量, 导致锅炉燃煤不符合设计煤种, 增大了锅炉运行难度。除此之外, 煤质含有大量的硫, 非常容易造成水冷壁的高温腐蚀。

3 解决对策

解决煤质因素造成锅炉燃烧不稳定问题的对策,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强化混煤或者配煤工作, 在现有基础上, 尽可能保证入炉煤质均匀, 同时了解其工业分析数据。通过混煤或者配煤工作的开展, 可以提高劣质煤的利用效率, 减少燃料成本, 降低排放。通过配煤操作, 可以解决锅炉结焦、腐蚀、磨损、积灰等问题。

2) 及时了解煤质分析情况, 尤其是入炉煤的挥发分、灰分等含量, 进而对锅炉燃烧运行予以有效控制。直吹式锅炉运行人员可以根据给煤机煤量大致判断煤质优劣。在实际燃煤中, 一定要避免入炉煤煤质的突然变动。

3) 在锅炉燃煤过程中, 其一次风速、二次风速、煤粉浓度均与煤粉燃烧有着密切关系, 一定要结合煤质情况, 对一次风速进行有效控制。对于安装在线监测系统的锅炉来说, 可以借助系统对一次风速、二次风速进行控制。同时, 对给粉量进行优化调节, 保证同层给粉量的一致, 确保燃烧器出口煤粉浓度基本均匀, 避免出现煤粉管道堵管或者积粉的问题。避免一次风速、二次风速偏差过大, 出现火焰中心偏移的现象。除此之外, 在一次风速下降, 煤粉浓度上升的时候, 可以适当降低给粉机的转速, 检查给粉机、喷燃器, 一旦发现异常, 马上停机, 并且加大一次风速, 增加其它给粉机的给粉量, 确保锅炉的正常运行。

4) 强化锅炉运行检查, 尤其是炉内煤粉的燃烧情况。在实际运行过程中, 需要对燃烧器喷口煤粉着火距离、煤粉燃烧情况进行检查, 看其是否存在结焦、燃烧不稳定的情况;同时, 可以借助光学高温计、红外高温计对炉膛温度进行测量, 进而确保锅炉的正常运行。

5) 强化对煤质的管理, 及时了解入炉煤的工业分析数据, 为锅炉运行人员的操作提供数据支持, 方便其进行相关的调整, 确保锅炉燃煤的稳定性, 达到预期的燃烧效果。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锅炉燃煤运行过程中, 要想实现其运行的经济性、稳定性、安全性, 就一定要加强对混煤或者配煤的控制, 降低煤质大幅波动, 确保一次风速、二次风速、煤粉浓度的合理配比, 优化运行方式, 保证燃煤锅炉不会出现燃烧不稳定的问题。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 电煤耗量在不断增加。在电煤供应日趋多元化、市场化的形势下, 煤质波动越来越剧烈, 导致锅炉燃煤偏离了设计煤种, 影响了锅炉的稳定燃烧。为了确保锅炉的安全、稳定燃烧, 一定要重视煤炭掺混, 优化运行方式, 解决燃烧不稳定问题。

关键词:大型锅炉,煤质,燃烧,不稳定,对策

参考文献

[1]朱再兴.锅炉动力配煤优化模型和专家系统研发及炉内燃烧仿真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 2012.

[2]邬江红, 杨忠, 金延宇.废渣, 废料, 生活废弃物生产水泥熟料所需煤粉的制备[A].2011中国水泥技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全国水泥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1.

[3]王梅, 陈晓林.浅谈煤质变化对锅炉燃烧的影响[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2.

不稳定因素摸排制度 篇6

金锦萍:最近还是少了些,以前会花更多的时间,真的是不厌其烦,去解释很多看起来是ABC的知识,基本理念的问题。

我始终认为,慈善是关乎人们的财产观的。不仅是慈善公益的问题,更根本是与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财富的认识有关。

民众普遍存在一些慈善的误区。有些误区,可能跟国家、民族长期以来的历史、文化、传统相关,有些是属于一些常识方面的欠缺,还有一些属于这个社会里一些价值多元的反应。

实际上我完全可以不做这些事情,但看了很多的媒体报道之后,总是觉得不吐不快。为什么很多常识性的问题被忽略,反而是以讹传讹,越来越对慈善事业造成损害。

《中国慈善家》:比如,哪些是常识性的问题?

金锦萍:我的基本理念其实很清楚。第一,慈善是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第二,慈善是你自愿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然后,我认为慈善归根到底,涉及到人的两种基本权利。一种是结社自由,一种是对自己财产处分的自由。

在民法里,我们常常会看到说,它跟意志自由联系在一起。某种意义上,这一直是我秉承的理念。

在这个理念基础之上,我们再来发展相关的制度、规则,这才是一个正道。否则,你强调慈善的效率啊、社会问题解决的快捷啊,这里面都带有某种功利主义的色彩。我还是想回到人的本性里面去。

《中国慈善家》:跟公众交流时,你也常常处于风口浪尖,受到质疑。

金锦萍:对于公众来讲,你身上带有某种头衔时,你是高高在上的,比如北京大学,再加上某个国字头的理事什么的。很多人从心理上来说,我跟他PK一下,质疑一下,对于他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勇气。

当然,有时候静下心来会想,他讲的话有没有道理?是不是我们在表达某些专业观点时,忽略了大众的某些观点和情绪?是不是对他们多关照一下,会让自己更加包容、多元,不断丰满自己,充实自己?

这其实也是在锻炼自我。凭什么你就不能错啊?大家都有错的时候,凭什么你就不能被质疑,凭什么你会拥有很大的话语权?

很多时候话语权是不可得的,对于很多民众来讲,他的一个帖子,关注点是很低的,凭什么你在某个地方拥有一席讲台和一个话筒时,你就可以发出很大的声音去影响别人?所以我觉得这是一种反思,没什么不好。

在我印象里,我是没有树过什么敌的,我觉得,我做的都不是对人的,我不是对任何组织去发火的,我都是对事情、对规则去做一些事情。所以我心里是毫无芥蒂的,无所谓的。

《中国慈善家》:之前我参加过你组织的一次关于留守儿童的圆桌会议讨论,你当时的观点是用法律的方式倒逼公共政策制定。你不但研究法理,也考虑如何制度性地解决问题。

金锦萍:实际上,学者一方面是做社会、公众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另外有一部分,还是要有问题意识。古话说:“清谈误国,实干兴邦”。但我认为清谈、实干这两者都很重要。清谈让你捋清思路,明白问题所在,产生更大的情怀、更高的格局;实干就是要务实,要把你梦想的东西,通过脚踏实地去把它实现了。

但往往同时兼具这两个角色非常难。你一清谈了,可能就忽略了实干,一实干,就会觉得清谈在那里站着说话不腰疼。

很多时候,你发现问题所在了,去分析问题,最后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问题的解决,能够接地气儿地处理,还是要动用专业能力。因为我自己是研究法律的,所以我在考虑任何问题的时候,会先想说能不能通过,一是立法的修改,二是法律的适用等等,来使问题得到解决。

《中国慈善家》:作为一名学者,你深度参与公益这么多年,内心是否有一个理想社会的愿景?

金锦萍:我有。本质上,我认为,中国社会长期以来,权力相对比较集中,每个个体都是直接面对权力。我觉得这样的结构不是特别均衡,很容易颠倒过来。

什么样的结构能让每个个体,第一,权利得到充分保障,第二,有诉求的话,能通过渠道和机制来传递,而不是这种原子式的,最后演变成街头革命。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想。有时候大家会去批评政府,但是我也讲过,有什么样的民众,就有什么样的政府。倒过来也一样,是互动的。所以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一个国家要长治久安,社会的发达是很重要的。社会里的每个个体,他是有担当的,对自我权利有能力去捍卫,同时他也有责任感,知道哪些是公民的基本责任。当每个个体变成公民的时候,这个社会的结构是最稳定的。

另外,需要大量的组织,不同的利益集团,有不同价值观和利益诉求的人,有各自的地方可以抱团取暖。不同的意见可以在不同场合互相讨论,大家平等地来交流。

《中国慈善家》:在你的这个愿景里,第三部门将具有怎样的力量?

金锦萍:第三部门恰恰是让社会变得强大起来,让政治在政治场合里进行,它本身对政治权力构成一种约束,使得政治不会滥权。某种意义上,这又消解了导致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是个长治久安的策略,我是从这个角度看待中国社会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的,我认为,一个人结社自由是他的第二本能,人就是群体性动物,这个权利你想剥夺都剥夺不了。

当民众加入到一个非营利组织中去,当他通过组织的治理,懂得了协商、妥协,懂得了相互尊重,懂得了什么叫行使权利,什么叫履行义务,什么叫承担责任,这样才会有公民社会的到来。

上一篇:初中地理调研报告下一篇:培训学校年度工作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