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产量

2024-08-11

不稳定产量(精选3篇)

不稳定产量 篇1

近日,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2010年8月份天然气产销运行情况》分析称, 进入2010年以来, 我国国内天然气产量稳定增长, 普光气田建成投产, 中亚天然气供应持续增加, 消费保持较高增幅, 除2010年年初部分地区供应紧张外, 天然气市场供需总体平稳, 运行基本正常。有以下4个特点:

一是国内产量稳定增长。据统计, 2010年8月份天然气产量76亿m3, 同比增长9.1%。其中, 由于普光气田产量稳定增加, 中石化产量增长50%以上;中海油产量增长近30%。2010年1~8月累计生产天然气624亿m3, 增长13.4%

二是进口资源持续增加。2010年8月份进口天然气约合17.7亿m3, 同比增加1.9倍。2010年1~8月累计进口中亚天然气23.8亿m3, 进口资源总量同比增加1.4倍。

三是用气需求增势明显。2010年8月份表观消费88亿m3, 再创2010年4月份以来的新高, 增长了23.8%。2010年1~8月表观消费量692亿m3, 同比增长21%。用气需求增加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既有消费区用气量大幅增加, 如:2010年1~8月, 上海、浙江用气量分别增长65.6%、46.9%;另外一方面是新增市场扩展较快, 随着川气东送项目投产, 原来无资源供应的江西、广西、福建等地开始大范围使用天然气。

四是储气资源明显增加。承担华北地区冬季调峰任务的大港储气库从2010年4月份开始注气, 截至2010年8月底, 储气库可采储量16亿m3, 较2009年同期增加4亿m3。

据相关专家分析指出, 由于2010年以来消费市场拓展较快, 新增用户较多, 天然气需求增量仍然较大, 冬季高峰期用气平稳供应依然面临一定压力。要在继续满足上海世博会等重点需求的同时, 统筹考虑中亚天然气可用资源与用气需求增加的情况, 研究今冬明春供气形势, 提前做好各项应对准备工作。

浅谈稳定渝北区粮食产量的对策 篇2

1.1 种植面积

重庆市渝北区耕地面积从1997年到2007年10年减少13934 hm2, 从2002年到2007年5年减少11425 hm2 (北部新区减少3213 hm2, 渝北区减少8212 hm2) , 农民人均占有耕地由2000年的653.7 m2减少到2006年的513.59 m2, 减少21.4%。播种面积从1997年的79930 hm2到2007年50684 hm2减少了29246 hm2, 减幅高达36.6%, 其中, 2003年到2007年5年时间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了4035 hm2, 平均每年以800 hm2的速度减少。

1.2 粮食总产

粮食总产从1997年的37.29万t减少到2007年的22.54万t, 减少了14.75万t, 减幅达39.6%;从2001年的24.40万t到2007年的22.54万t, 减少了1.86万t, 减幅达7.6%。

1.3 产量波动

在生产条件正常的2002年的2005年, 单产从2002年的302 kg/667 m2到2005年全区粮食单产达到最高峰330 kg/667 m2, 增加了28 kg, 增产幅度达到9.3%。2006年遇到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 单产降到11年来的最低234 kg/667 m2, 2007年又遭遇了2006年的冬旱少雨和2007年的春旱少雨, 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抗灾避灾措施, 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但也只达到了恢复性增产, 平均单产只有296 kg/667 m2, 比正常的2005年减少34 kg, 减幅达到10.3%。2001年到2007年5年时间内的平均单产只有299.8kg/667 m2, 低于全市330kg/667 m2的平均水平。

2 制约因素

2.1 城市建设征地

随着市里一圈两翼的总体规划和北部新区建设的提速, 在二环路以内属于城市建设范围, 涉及渝北区玉峰山、古路、木耳、双凤桥、双龙湖、回兴和悦来等7个镇街。2007年的现有耕地面积6397 hm2加上北部新区现有耕地面积581 hm2。渝北区在“十一五”期间还有超过6667 hm2的耕地面积将不能种植粮食, 按复种指数2计算还将减少粮食播种面积13333 hm2, 粮食播种面积在“十一五”末将只有37333 hm2。

2.2 其它作物争地

随着渝北“三大产业, 六大项目”的实施, 农业内部结构性调整步伐加快, 蔬菜、果树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 大中型养殖场的建设等加速了粮食播种面积的减少。 (1) 蔬菜从1997年到2007年蔬菜面积增加了7557 hm2, 2002年到2007年6年间蔬菜面积增加了3397 hm2。 (2) 果树从1997年到2007年果树面积增加3941 hm2, 2002年到2007年果树面积增加了1681 hm2, 其中零星果树面积只占了408 hm2, 净增了1273 hm2。到2007年果树面积达到5239 hm2, 其中零星果树面积只1151 hm2。 (3) 畜禽养殖场建设占地等也是影响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2.3 劳动力缺乏

全区共有农村劳动力33.02万人 (包括北部新区) , 其中外出务工17.484万人, 占整个农村劳动力的52.9%。对石船镇民利4社、葛口村6社、木耳石鞋村2社和洛碛水溶洞村等5社的调查资料显示, 4个社粮食种植面积77.47 hm2, 农户234户, 户籍常住人口1031人。目前, 举家搬出42户 (130人左右) , 常年在外打工有652人左右, 实际在家务农的人数只有249人, 占总人口的24.1%。目前粮食生产主要靠60岁左右的老人耕作, 粮食的播种、管理和收割等均缺乏劳力。有的家庭除子女留在家里上学外, 父母都在外地打工, 其承包地只能请人耕种或者撂荒。

2.4 自然灾害频繁

渝北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地区, 低温、阴雨、旱灾、洪涝、大风和冰雹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 常年因灾损失粮食在0.4万~0.6万t。特别是2006年的特大旱灾, 给粮食生产带来了非常大的损失, 粮食总产由2005年的25.9万t减少到18.3万t, 减7.6万t。其中, 水稻比2005年减产4.67万t, 玉米减产0.62万t。

3 对策措施

3.1 高度重视粮食的生产

统一思想, 更新观念, 提高对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重要性的认识。近年来受全球粮食产量下降和消费持续增长的影响, 全国粮食供求关系偏紧, 粮食库存不断下降, 再加上气候异常造成的自然灾害, 导致市场上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 以至影响到人民的基本生活。

3.2 保护基本农田与耕地

渝北区2006年末实有耕地面积28608 hm2, 平均每个农村人口占有耕地只有514 m2, 大大低于全国954m2的平均水平。要切实解决开发占地与基本农田保护之间的矛盾, 目前通过土地整治来实现占补平衡难度很大, 政府必须采取多种工程和技术措施来实现占补平衡。

3.3 合理转移农村劳动力

从总量上看, 农村劳动力过剩, 大量滞留在农村, 对农民增收和城乡经济的发展都不利;但过度地转移农村青壮年劳力、新增劳力都流向城市, 农村基本劳力无保障, 便会影响到粮食生产和农业的发展。为此, 各级特别是镇街要树立全局思想, 统筹兼顾, 正确引导, 在保证农村种养殖业基本劳力的前提下, 合理转移和分流农村剩余劳动力。这样, 既不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业的发展, 又不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使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两不误”。

3.4 抓晚秋和小春粮食生产

近年来, 渝北区晚秋和小春粮食生产发展不错。全区晚秋粮食面积稳定在7333 hm2, 秋糯玉米、秋洋芋生产在重庆市也小有名气。但晚秋发展极不平衡, 目前主要集中在区内的近郊, 北部和东部片区生产潜力还非常大, 至少还可以种植3333~5333 hm2。因此, 大力发展晚秋、小春生产, 充分利用秋冬资源, 充分发挥“两冬” (冬闲田、冬闲土) 生产潜能是稳定我区粮食总产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3.5 依靠科技提高单产

不稳定产量 篇3

1 提高油井产量及生产稳定性的必要性

1.1 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 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 各国经济的发展情况也紧密相连。近年来, 各国经济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而随之而来的问题则是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石油是世界上最重要、用量最多的能源之一, 但其分布极不均匀, 且剩余量日益减少。为了满足自己国家的生产发展需要, 许多国家之间发生了争端, 原因主要是为了争夺石油资源。我国的石油供应量较少, 远不能满足生产发展需要, 经常需从国外进口, 但石油价格偶有上涨, 这无疑增加了大量的原材料成本, 长此以往将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 为了满足我国生产发展的需要及节约能源成本, 必须提高我国油井的产量及生产稳定性, 才能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1.2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目前,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转型时期, 各行各业都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发展机遇。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次, 也上升到精神层次。然而, 大多数精神行业的发展都依托于石油行业, 如旅游业。油价上涨时, 各种交通工具票价也会随之上升,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许多人的出游欲望, 最终放弃旅游。因此, 必须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及加强石油生产管理, 以提高油井的产量及生产稳定性, 从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2 我国现阶段油井生产作业存在的问题

2.1 员工缺乏安全意识

在我国的油井生产中, 安全事故发生的次数并不少, 且带来了较大灾难, 但部分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 仍不惜让员工利用休息时间去作业。然而, 在当前的油井施工人员中, 尽管大多拥有较强的技术, 但安全意识普遍较低, 对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及自救知识均缺乏了解。其中, 大多都抱有侥幸心态, 觉得自己不会发生意外, 故并不重视安全问题。存在这种局面, 石油企业存在较大责任, 因为未能对其进行相应的安全知识培训, 使其未能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 这给油井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2.2 缺乏先进的生产设备及技术

现阶段, 我国油井的生产方式主要是工作人员井下作业。与国外相比, 我国的生产设备仍较落后, 且井下作业操作技术还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及设备的落后,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油井产量的提升, 进而影响了生产的稳定性, 长期则不利于石油产业的健康发展, 最终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

2.3 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是安全生产的制度保障。油井作业的施工场所大多是井下, 施工环境恶劣, 且极不稳定, 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一旦发生事故, 抢救工作较难进行, 且受伤率、死亡率均较高。油井发生安全事故, 这与企业的管理有很大关系。为了追求最大化的利益, 大多企业只重视产量, 而不注重安全管理, 内部并未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管理不规范、不严格、不到位, 许多生产设备不及时检修、更换, 埋下了安全隐患。

3 提高油井产量及生产稳定性的方法分析

3.1 采用自喷井产油技术

鉴于我国油井作业存在的问题, 国家也出台了一些政策, 并投入了大量资金, 帮助企业改善生产条件。然而, 因为我国的油井分布较分散, 且油井环境也较恶劣, 许多设备都无法正常运行, 许多政策也不能落实到位。因此, 企业应积极引进自喷井产油技术。与传统的产油技术相比, 自喷井产油技术的过程更容易控制, 适用范围更广, 不但能提高石油产量, 还能有效保证生产的稳定性, 故在油井生产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

3.2 加大生产管理力度

油井作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油井产量, 而要想提高产量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有效的管理必不可少, 具体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聘用人员时, 油井企业应聘用一些有生产管理经验的高技术水平作业人员, 或从国外引进技术水平高的人才。众所周知, 管理者的素质如何与企业的存亡、发展有着紧密联系, 正确的指导与决策对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 定期对生产人员进行知识与技能培训。石油是我国的核心产业, 其产量及安全稳定性问题非常值得关注, 而生产人员技术水平的高低与石油产量的提高密不可分, 这就要求企业应加强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 以提高其技术水平;

(3) 注重对生产设备进行检修。油井工作环境复杂且恶劣, 每完成一项新技术安装工作后, 要想进行下一阶段的设备更换工作, 必须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 企业应定期检修油井设备, 以便及时发现故障, 并予以解决, 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3 采用抽油机在线监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

抽油机在线监测技术在油井生产中的应用, 能够实现油井作业的数字自动化, 进而降低机器设备被磨损的可能性, 最终有效减少了资源消耗。与此同时, 该技术还起到了提高整个生产系统效率的作用。除上述外, 还可采用参数预警监测技术, 它能对油井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并能实现对出油量、井内温度等影响生产稳定性的因素进行监测。因为井内作业存在较大难度, 作业人员很难在工作环境中考虑到一系列因素, 也很难检测到相关数据, 要想对数据进行及时的处理则更难。因此, 油井应对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测, 以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

4 结束语

由上述可知, 石油作为世界重要的不可再生能源之一, 作为我国的核心产业, 其产量及生产稳定性对于世界经济发展及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鉴于当前油井产量不高、生产稳定性较差的情况, 国家及各石油企业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处理, 从而促进石油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石油需求量日益增长。尽管已投入大量资金, 但产量仍较低, 我国每年仍需从国外进口大量石油原料, 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与此同时, 在石油开采中, 油井事故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多, 严重影响了生产的稳定性。鉴于此, 本文主要对我国油井作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对提高油井产量及生产稳定性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油井,产量,生产稳定性,策略

参考文献

上一篇:小学语文作业的批改下一篇:体育教学的情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