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

2024-12-09

不稳定型(精选12篇)

不稳定型 篇1

关键词:骨折, 骨盆, 不稳定型,手术,护理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属于高能量损伤, 其损伤重、出血量大、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以往的治疗重点是控制出血、挽救生命, 对骨盆骨折本身的治疗重视不足, 因此常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我院2005年6月-2009年12月收治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32例, 通过实施有效的手术治疗和护理,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32例, 男23例, 女9例;年龄12~66岁, 中位年龄38.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1例, 高处坠落伤8例, 砸伤3例。入院时合并伤:失血性休克17例, 其他部位骨折18例, 骶丛神经损伤2例, 尿道膀胱损伤3例, 腹部内脏损伤2例, 颅脑损伤2例。骨折Tile分型[1]:B1型8例, B2型8例, B3型5例, C1型4例, C2型6例, C3型1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入院后均立即给予抗休克治疗;Tile C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3例急诊用骨盆外固定架固定复位以减少出血, 同时骨牵引不稳定侧下肢。

1.2 手术方法

对Tile B型患者均采用C型臂X线机监视下复位外支架固定治疗;Tile C型除3例采用急诊骨盆外固定架治疗及骨牵引外, 其余8例经术前骨牵引后切开复位, 骶髂钢板固定后方骶髂复合体, 重建钢板或外支架固定前环骨折纠正旋转不稳;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均按原则处理;内脏损伤均由相关专科医师会诊处理。

1.3 评定标准

按照刘利民等[2]评定标准进行评定。

2结果

本组优21例, 良8例, 中3例, 优良率为90.6%。未发生死亡病例, 所有患者随访5~42个月, 平均16个月, 全部患者骨折愈合, 恢复行走功能, 骨盆外形恢复良好28例。其中1例女性患者恢复后可正常怀孕及生育。遗留会阴部麻木2例, 大腿外侧慢性疼痛1例, 均未作特殊处理。

3护理

3.1 休克的护理

3.1.1 快速建立静脉通路:

骨盆骨折多伴有休克征象, 有效的静脉通路是抢救失血性休克成功的关键。快速建立2条或>2条静脉通路以迅速补充血容量, 可选择健侧上肢粗大静脉穿刺置管或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不宜选择下肢静脉, 原因是液体不能有效地进入血液循环[3]。尽快补充血容量, 做到早、快、足, 根据补液原则有计划地按时补充晶、胶体溶液、全血或代血浆, 必要时进行加压输液或输血;早期输液速度可为2000~3000ml/h, 以维持有效循环, 最好在中心静脉压监测下进行, 每小时测量1次, 根据中心静脉压调整输液速度, 可有效防止急性肺水肿和心功能衰竭的发生。

3.1.2 连续动态监测生命体征、中心静脉压、尿量:

骨盆骨折的骨折松质面出血量大, 是引起患者大出血而导致休克的主要原因。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因常伴有盆腔内脏器或血管神经损伤, 所以必须严密动态监测、详细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掌握了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 才能为抢救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提供可靠依据。在抗休克过程中患者出现皮肤回暖、意识清、血压及中心静脉压上升、心率减慢、尿量增加等临床表现提示抗休克治疗有效。

3.1.3 常规留置尿管:

早期进行导尿并留置尿管, 不仅有利于诊断, 而且有利于损伤尿道的修复。同时应注意观察尿色、尿量和尿液性质。尿量变化是早期诊断休克的主要指标, 休克早期, 由于应激刺激, 血压常不下降甚至上升, 而由于肾血管收缩, 休克早期即可出现少尿, 休克继续进展, 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故在抗休克过程中应记录尿量, 注意有无急性肾功能衰竭。

3.2 内脏及管腔脏器破裂的观察与护理

有些内脏闭合性损伤, 其损伤初期出血量不多, 休克体征不明显, 其他辅助检查也不易发现, 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出血量的增加, 患者病情加重。因此, 必须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血尿、血便和阴道出血等内出血和腹胀情况, 及时发现, 及时处理、抢救。对小便困难、血尿、尿潴留者, 应留置导尿管。当导尿时发现膀胱空虚, 仅有极少血性尿液, 应考虑膀胱破裂并有尿外渗的可能, 应及时报告医师;当尿潴留伴导尿管插入障碍, 应考虑尿道损伤, 不宜勉强插入, 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如果经抗休克治疗无法纠正休克体征或患者进行性腹胀等, 应考虑合并有盆腔内脏器损伤, 及时报告医师进行盆腔内脏器破裂和管腔破裂修补术。

3.3 骨盆完整性破坏的护理

不稳定骨盆骨折因骨盆的完整性受到破坏, 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 防止搬动, 以免引起反复出血, 因此患者易出现压疮与便秘。应根据损伤及骨折部位, 采取适当的预防压疮的有效措施, 如卧硬气垫床、每2~3小时托起臀部改变受力点等。嘱患者多饮水, 多进食水果、蔬菜等粗纤维食物;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腹部, 以促进肠蠕动;便秘严重者可口服缓泻药或予甘油灌肠剂促进排便。

3.4 心理护理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初期病情复杂, 患者疼痛、下肢活动困难, 患者及家属心理负担重, 容易出现恐惧不安、焦虑担忧情绪。护士应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耐心讲解与本病有关的健康知识, 了解患者需求, 针对其不同心理因素给予心理疏导, 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心态面对现实, 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3.5 检查途中的护理

骨盆骨折患者常为复合损伤, 在转运的过程中, 可能加重严重复合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病情, 甚至危及其生命。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减少搬动次数, 尽量在床边完成各项相关辅助检查, 如该项检查必须对患者进行搬动, 应由医护人员陪同进行检查, 及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一旦发生意外则立即就地抢救。为保护患者, 避免加重损伤, 应尽量避免徒手搬动患者, 可使用担架或床单整体过床, 不可随意改变患者体位。

3.6 外固定支架的护理

术后1~2d注意观察外固定架针孔渗血情况, 如渗血较多, 可用无菌纱布加压包扎止血, 每天用碘伏棉签消毒穿刺点2~3次, 及时清除钢针周围的血痂, 观察穿刺点周围有无红肿及局部分泌物的情况, 保持腹部清洁干燥及床单位的整洁。保持外固定架的稳定,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外固定架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嘱患者及家属勿用手摇晃外固定架, 要经常检查外固定针是否松动, 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以免外固定架松动导致骨折移位而影响骨折愈合。3个月复查X线片后可拆除外固定架。

4讨论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创伤, 多是闭合伤, 常合并创伤性休克、颅脑及内脏损伤, 是骨盆骨折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 临床治疗困难。因此, 必须优先处理危及患者生命的并发伤, 待患者病情稳定后, 再决定处理骨盆骨折及其他损伤或骨折。骨盆骨折治疗的目的在于矫正畸形“稳定骨折”以利于早期活动, “预防晚期骨不连接和骨盆不稳”争取获得无痛和功能满意的结果。保守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常造成骨盆畸形、疼痛、创伤性关节炎、肢体短缩等并发症, 效果较差。随着对骨盆骨折认识的深入, 在生命体征稳定且无手术禁忌证的情况下, 主张采用手术干预, 不仅能最大限度恢复骨盆解剖形状和近似正常骨盆力学性能, 还能提高疗效、改善后期功能。笔者根据骨折分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选择适当的外固定和内固定治疗, 效果理想。综上所述, 手术治疗可以维持良好骨盆稳定性, 术后患者无需骨牵引, 可以早期活动,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 除四肢伤外常合并内脏损伤, 病情复杂、发展快, 入院时常伴有休克、内脏破裂及管腔脏器破裂。护理人员要熟练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及相关技能, 快速建立静脉通路,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改善缺氧状态,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迅速做好术前准备, 认真落实基础护理, 进行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护理,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Tile M.Fractures of the pelvis and acetabulum, 2nd edn[J].Willams&Wilkins, 1995:66.

[2]刘利民, 雍宜民, 沈惠良.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外固定技术的应用[J].中华创伤杂志, 2000, 16 (1) :10.

[3]李薇.骨盆骨折病人的急救与护理代护理[J].2007, 15 (19) :91.

不稳定型 篇2

脉冲扰动下不稳定型差分方程的稳定性

对一类不稳定型脉冲差分方程给出了其零解稳定的`充分条件,并且证明了这种稳定性是由于脉冲所引起的.

作 者:张勤勤 周展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湖南,长沙,410082 刊 名: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9(3) 分类号:O29 关键词:脉冲   差分方程   稳定性  

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护理体会 篇3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护理;护理干预

Unstable angina clinical nursing experience

Jin Jin shangqi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 Henan shangqiu, 476100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nursing way of unstable angina. Selection Methods: 50 cases of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respectively,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conventional nursing care intervention,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wo groups of nursing. Results: The patients with total satisfaction rate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data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nursing care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ect of treatment.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指区别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引起的猝死,并且介于两者之间的临床疾病,主要包括:初发心绞痛、静息心绞痛伴心电图缺血改变、恶化劳力性心绞痛以及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并且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时间越长,每次心绞痛持续的时间越长[ 1 ]。因此,如果治疗或者护理不及时可能引发急性心肌梗塞,严重的会导致死亡,我院长期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护理治理,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報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入院治疗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患者年龄在35~75岁,平均年龄(65.2±3.2)岁;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初发性心绞痛的患者有16例,自发性心绞痛10例,变异性心绞痛14例,复发性心绞痛10例;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5例患者,确保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心绞痛类型等基本情况下无明显差异,P>0.05,统计具有研究价值。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进行治疗,主要包括对每个患者进行术前护理、术中配合以及术后随访,并且仔细填写护理记录。

实验组2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临床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心理干预、健康教育、饮食指导以及出院指导等干预形式。具体表现为:手术前一天针对各个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评估,配合主治医生,开展20~30分钟的研讨会,包括患者病情、患者心理状态、手术方法以及手术器械药品准备等,护士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相应的护理问题,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手术前做好各项准备,特别是:严格依照手术护理路径所制定的牵引床、体位安置规范及流程安置患者体位,需要护士每半小时观察一次牵引拉力以及固定的松紧度、牵引角度是否改变,如有改变要及时调整[2]。手术中护士要全力配合医生的手术,在手术之后,按照之前制定的计划,针对各个患者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护理的措施;手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饮食指导以及出院指导,促进患者的恢复。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并进行对比。

1.3 观察标准

设计关于手术医生以及护理护士的调查问卷,以不记名的形式发放给所有患者,确保所有的调查问卷全部收回,并且每份调查问卷都是有效问卷,其中总满意=非常满意+较为满意+满意,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3]。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显效:患者ST段恢复正常,胸闷以及心前区疼痛的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患者ST段有效改善,胸闷以及心前区疼痛的症状得到缓解,发病率明显降低;无效:患者ST段加重或者基本无变化,心绞痛发病频率增加,胸闷以及心前区疼痛的症状没有得到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8.0检测两组实验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如下表1所示: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80.00%,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具有研究意义。

如下表2所示:实验组患者术后效果总有效24例,占实验组总数的96.00% ,对照组患者术后效果总有效21例,占实验组总数的84.00%,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统计具有研究意义。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常因受到工作、学习等各种压力而发病,多数为急性发病,由此患者会出现恐惧以及焦虑等心理,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心绞痛,因此,护士在日常护理过程中需要时刻注意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心理辅导和健康教育,保证患者能够积极面对治疗[4]。同时护士需要指导患者的日常饮食,叮嘱患者戒烟戒酒,并且控制甜食的摄入量,在进食时要避免暴饮暴食,合理平衡膳食。特别是发病初期,保证患者的休息,要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的治疗环境,手术之后,要按时定量服药,同时加强锻炼,并且叮嘱患者定期检查,防止病情复发。

本实验表明:常规基础上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袁点峰.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3):190-191.

[2]周景霞.1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6):318-319.

[3]张凤莉.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4,(6):198-199.

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护理体会 篇4

不稳定型心绞痛 (L1AP) 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死 (AMI) 之间的一种中间型心肌缺血状态,发病率高,病情变化快,可逆转为稳定型心绞痛,也可能迅速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正确诊断、及时救护是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预后的关键。现将我院对52例UAP患者急诊护理情况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2例患者,男27例,女25例,年龄35~78岁,平均56.5岁。均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病理特征:发作较一般心绞痛更为严重、频繁;含服硝酸甘油片,疼痛不能缓解或完全无作用;休息时仍反复发作心绞痛,且多持续15 min以上。疼痛时可有明显的心电图变化,即肢导联和常规胸导联中S-T段压低,a VR之S-T抬高,持续几分钟或1 h以上。部分患者出现T波低平或倒置,偶可见短暂Q波。

1.2 方法

患者均绝对卧床休息,持续吸氧,给予β-受体阻滞剂,硝酸脂类及钙离子拮抗剂,并接受噻氯匹啶、低分子肝素等抗凝、抗血小板治疗。35例患者心绞痛缓解后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17例行PTCA及支架植入术治疗。

1.3 结果

52例患者中,17例接受PTCA及支架植入术患者,在住院及随访期内,病情稳定,生活及工作不受限制,余35例中14例发生Q波型心梗,7例发生非Q波型心梗,2例猝死,12例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

2 护理

2.1 急救护理

松解衣带,卧位休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能已发生散在或小块内膜下心肌梗死,有的可能在短时间内发展为急性心梗,且易于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而猝死,对此类患者早期应绝对卧床休息;另外睡眠充足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起到关键作用;中流量吸氧,吸氧浓度为30%~50% (氧浓度=21+4氧流量) ,较大流量患者不适,较小达不到提高动脉氧分压的要求。氧疗可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心绞痛、减轻心脏负担、保证心脏重要器官的氧需求。

2.2 病情观察

UAP患者在入急诊科5 min之内,应按抢救流程给予吸氧2~4 L/min,心电监护保持SPO2在90%以上,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呼吸变化,按医嘱给予硝酸甘油静脉滴注,用输液泵或微量泵严格控制滴速,以防低血压发生。护理人员要随时观察患者胸痛缓解情况及用药反应,如头痛、头晕、心悸等,并告知患者是由于药物扩张血管所致,以解除其心理顾虑。出现烦躁不安、胸痛剧烈时应立即报告医生。

2.3 治疗中的护理

使用硝酸甘油的护理:使用后出现颜面潮红、头痛、心悸等症状,是因为药物造成头面部血管扩张引起。为防止用药后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可嘱患者用药后卧床休息。静脉滴注硝酸甘油,使用输液泵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以防止意外发生,一般8~10 mg/min。输液过程中嘱患者在床上解大小便,避免体位突然改变而出现血压下降、头晕、冷汗、心悸等症状。输液前及输液期间,应定时测血压。应用抗凝药物的护理注意观察患者皮肤、黏膜的出血情况,对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进行监测,如血小板计数下降、凝血时间延长等,及时通知医生。输液速度宜慢不宜快。由于输液时间长,应在治疗前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鼓励安慰患者耐心地坚持输液治疗。观察并记录24 h出入量,避免加重心脏负担的情况发生,便于及时调整输液量及观察肾脏代谢功能。

2.4 治疗后的护理

随着溶栓抗凝治疗,介入技术及器械的进步,越来越多的UAP患者接受溶栓或PTCA及支架植入术治疗。目前,已证明该类治疗能改善UAP患者的预后[1],故此类治疗后的护理成为临床护理的关键。

2.5 心理护理

UAP是身心疾病,其发病与精神因素有关,恐惧会使患者全身紧张,心率增快,从而增加心肌耗氧量,加重心肌缺血,导致严重并发症。护士要用亲切的语言、自信的态度和患者沟通,给予良好的心理暗示,减少其恐惧心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积极宣传冠心病的防治,教育患者忌烟、酒,控制体重,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高粘血症等有关疾病[2]。

2.6 抗凝护理

患者治疗过程中常使用抗凝药物,扩血管药静脉点滴及口服β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护理工作应注意: (1) 监测血压,根据血压调节扩血管药物的滴速,对于正常血压患者力求血压保持在低于基础血压5 mm Hg~10 mm Hg,以防止血压过高引起心脏负荷过重,产生心肌耗氧量过多引起的心肌缺血。并防止血压过低致冠脉供血不足引起冠脉灌流量不足产生的心肌缺血。 (2) 配合医生进行化验监测,血液凝血机制情况,同时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鼻及皮下出血。 (3) 注意心率变化,因患者对β受体耐受性有差异,故应注意防止患者心动过缓而引起冠脉供血不足。同时观察有无钙离子拮抗剂的副作用如:面色潮红、头晕、乏力、心率变化和血压下降等,建议使用控释、缓释式或长效剂型。

3 体会

控制心绞痛发作的易患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同时去除诱因有助于心绞痛的缓解,由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突然、病情变化快,护理人员应规范工作流程,有预见性的、密切观察病情,早期对患者施行正确、及时、有效的救护,是协助患者缓解病情、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Bentirogli LG, Short and long te-rm outcome of percutaneous tran-slumind coronary angioplasty inunstable versus stable angina pec-toris:A report of the1985-1986NHL BI PTCA registry..Cathet Cardiovase Diagn, 1991, 23:227.

不稳定因素排查报告 篇5

不稳定因素排查报告

为确保2012年“十八大”的顺利召开以及“双节”期间的维稳综治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稳定,切实做好本村的稳定工作,根据高乐山镇信访维稳工作会议精神,村支两委班子近期我村集中开展了不稳定因素排查化解工作。现将有关事宜报告如下:

一、突出重点,做好排查工作

我村采取多种形式,自下而上地进行一次集中排查。全面了解掌握本村内的不稳定因素。重点排查安全生产、土地征用承包、产权纠纷、排查上访、干群关系、基层选举等不稳定因素。做到全面深入不留死角,确保早发现、早化解、早处理、严防酿成重大群体性事件。坚持以及时掌握涉稳重点对象,积极 疏导涉稳重点对象思想情况,及时解决其合理诉求,确保涉稳重点对象不越级上访、集访戓发生个人极端事件为重点。做到四个到位即: 排查到位、调处到位、防控到位、宣传教育到位。

二、落实责任,做好调处工作

根据信访工作“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制要求,我村按照“谁的人谁负责”、“谁的事谁负责”和“谁引发的问题谁负责”和“涉及谁谁负责”的原则,抓紧组织协调有关工作,认真分析原因,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确定责任人,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行调处。努力将不

稳定因素解决在本村,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做好分类管理工作

为加强我存信访维稳工作的领导,根据村支部、主要领导意见,成立村信访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对排查出的不稳定因素逐一排队分类,分出轻重缓急,一旦发现有不稳定因素要及时向高乐山镇综治办报告稳控措施及工作开展情况。

组 长:庹清汉 副组长:段太平邓义祥

成 员:刘平安 钱松林 万德权 庹新春 刘 磬

四、加强“双节”和“十八大”期间的维稳工作

我村切实加强“双节”和“十八大”期间的维稳工作,切实把各项稳控措施落到实处。加强值班,认真落实值班制度,强化信息情报的及时报送,坚决杜绝迟报、漏报、甚至隐瞒不报现象的发生,有情况及时上报高乐山镇综治办。

经过村支两委认真开展工作,对大茅坡村进行全面排查后未发现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存在。

特此报告。

不稳定型 篇6

【关键词】急倾斜;煤矿开采;应用

在我国煤矿开采中,经常遇到急倾斜煤层,急倾斜煤层条件复杂,瓦斯突出、自然发火、水害威胁、冲击地压等问题给急倾斜煤层的开采带来巨大安全隐患,近年来经常引发重特大安全事故。因此,急倾斜煤层的开采,必须选择安全可靠、合理适用的技术方案,合理布置采掘工作面,不断提高机械化水平,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措施。下面,本文以急倾斜煤层为例,结合实际开采工作,就井下倾斜开采技术的应用难点进行探讨。

1.急倾斜薄煤层的定义

在世界范围内,对薄煤层的定义存在差异。在我国,通常把煤层厚度低于 1.3 米以下的称为薄煤层,前苏联为1.2m 以下,波兰为1.0m 以下,而比利时为 0.6m 以下。急倾斜薄煤层的倾角大于 45 度,是不稳定型煤层的代表。

急倾斜煤层倾角大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在开采技术的是设计上与倾斜煤层有所差异:(1)急倾斜煤层采下的煤块能顺着通道自动滑落下来,地面装运工作相对简单,但煤块容易滑出通道外而撞到支架,甚至伤到工作人员,存在安全隐患。(2)急倾斜煤层的顶底可能向煤层倾斜的方向移动,导致护巷煤柱支撑不住而出现塌落,回采和支护工作的难度变大了。(3)急倾斜煤层倾角大,增加了工作人员采煤、运料等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成本。(4)开采急倾斜煤层的采煤机械与开采缓倾斜煤层的工具不能通用,要单独设计。

2.不稳定型急倾斜煤矿开采的不安全因素

开采过程中,急倾斜煤层从开采技术、安全管理方面都具有独自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2.1采空区窜矸

顶、底板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对煤层侧压,垂直作用力分布相对较小,在顶底板管理上,上一道分斜坡回采后,冒落的矸石覆盖在下一道煤层上,回采下一道时,矸石容易窜入工作面,不但影响了煤的含矸率,而且容易造成伤人。

2.2顶煤突出和挂顶煤

顶煤突出即指的是放顶后出现不规则的突出表面;挂顶煤指爆破后无法按要求预计的爆破高度进行爆破的。在深孔的炮眼布置深度控制不好时,装药爆破不合理时,容易出现煤柱表面不规则及挂顶煤出现,在工作面煤出玩后,突出的顶煤会随采动再次垮落, 而挂顶煤没办法进行二次爆破回采,工人在存在侥幸心理时,偷偷进入采空区扒煤或作业,不利于安全管理。

2.3其它不安全因素

煤采完后,采空区采用自然垮落法,人员禁止进入采空区进行出煤,迎头采取设置防护柱后,人员出煤站在防护柱外小眼迎头内,与采空区间距只有 1-3m,特别在急倾斜薄煤层开采中受煤层厚度影响,操作空间更小,有限的空间容易影响人的安全操作。

煤层开采均采用了中深孔进行布置炮眼,通过一次性放全高进行采煤,采下的煤靠自重下滑,虽简化了工作面的装运工作,但在出煤过程中,特别在处理块煤时,会存在块煤冲出,在防护柱设不到位时,容易砸人和冲倒支架、影响安全。

3.不稳定型急倾斜煤层开采技术的设计及其应用

地质条件的差异,决定了急倾斜煤层的开采技术和赋存条件简单的缓倾斜煤层的开采技术在采煤方法上有所不同。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现在对不稳定型急倾斜煤层的采煤主要以爆破为主。以某煤矿为例:随着表层煤矿的开采和矿井水平的提高,煤矿开采逐步深入地质内部,煤层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多数都是急倾斜薄煤层。通用的壁式采煤法和中深孔爆破采煤法不再适用。工程技术人员根据煤矿自身的特点,对急倾斜煤矿薄煤层的开采方法进了改进,找到了一种新的巷道布置形式和采煤方法:

3.1采煤方法的确认

案例煤层的地质条件是:煤层的地质条件为:延二采区±0-50,回采面位于延二±0 水平,东至+60 水平,西至±0 水平,北至±0-50石门,南至F65 断面。顶板比较完整,含黄铁结核层,但在回采过程中很容易坍落。回采面煤层厚度为0.8-0.9m,倾角达到了 70 度以上,回采面斜长75 米,整体煤质坚硬,在回采面的向前推进工作中,经常碰到错动层和小断层。在这种情况下,原来设计的斜坡中孔采煤法不再适用该类型煤层的开采。结合该煤层的特点,考虑了现有采煤技术和经济成本后,决定采用伪倾斜斜坡短壁采煤法。

3.2开采技术参数的设定

根据伪倾斜斜坡短壁采煤法的要求和特点,技术人员设计了开采技术参数。这种采煤方法对采面的各项技术要求都比较严格,它要求布置较多的顺槽和炮眼,要对炮眼布置、装药方式等炮眼设计的技术参数重新进行设定和调整。综合考虑后,决定采用伪倾斜开顺槽方式,具体的操作是:把工作面主斜坡布置为沿煤层伪倾斜 23°-24°,一直推进到工作面边界上,再在主斜坡上间隔 25m-35m 沿煤层伪倾斜25°挖掘数条斜坡,同上一直推进到工作面边界上。回采过程中,应分斜坡自上而下逐段用伪倾斜短壁采煤法进行回采。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斜坡和第二斜坡的同时进行,以保证整个回采工作的连续性。

3.3技术安全管理措施

回采工艺技术管理的核心:要煤矿安全管理规程为依据,合理的设计平行作业,尽可能的缩短循环作业所用的时间。要根据工序平行作业的特点,安排各个工序的作业时间以及工作质量,做到各岗位既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责,又要能有需要时相互协作,保证保量的完成整个循环作业。采用点支柱支护及木板背帮的设计,能及时有效的控制回采工作面顶、底板和上煤帮。放炮后的超前支护突出了控顶和互帮,比中孔采煤法爆破更具安全性。采用斜坡短壁伪倾斜回采中,分区管理的方式缩小了控顶的面积,减少了采空区特殊支护的数量,坑木消耗的减少降低了成本。此外,在回采面质量安全管理中,在每班都设立质检人员,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还能相互监督,确保了支护的质量,及时对损坏了的支架进行检修,避免了不安全隐患的发生。

4.结束语

不稳定型急倾斜煤矿开采技术的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充分把握好开采技术设计这一环节,才能保证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不稳定型急倾斜煤层的开采中,伪倾斜斜坡短壁采煤法,能有效的帮助解决急倾斜薄煤层的开采问题,明显提高了煤炭的开采效率。

【参考文献】

[1]阎跃观,戴华阳,王忠武,景胜强,陈宏忠.急倾斜多煤层开采地表沉陷分区与围岩破坏机理——以木城涧煤矿大台井为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3,04.

[2]杨勃,陈庆凯,张姝敏.急倾斜薄矿脉安全高效开采方法的选择[J].科技资讯,2013,08:95-96.

[3]郑应龙.急倾斜煤层开采的不安全因素及解决办法[J].能源与环境,2013,03:107-108.

不稳定型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04例, 女42例;年龄15~58岁, 平均27岁;车祸致伤96例, 塌方或重物压伤50例;按Tile法分型:B1型72例, B2型36例, B3型4例, C1型18例, C2型12例, C3型4例。

1.2 治疗方法

1.2.1 保守治疗

对54例有严重合并损伤及一般情况估计近期内不会好转的, 年老体弱合并其他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及部分不愿意手术者采用保守治疗。其中B1型24例, B2型16例, B3型2例, C1型6例, C2型4例, C3型2例。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单侧或双侧胫骨结节或股骨髁上持续骨牵引、骨盆悬吊加双下肢骨牵引、“4”字复位后90~90°牵引等, 时间6~10周。

1.2.2 手术治疗

92例行手术治疗, 其中B1型48例, B2型20例, B3型2例, C1型12例, C2型8例, C3型2例。 (1) 外固定支架治疗:首先在C臂X线透视下手法将骨折复位, 初步矫正旋转畸形及纵向移位 (如果存在) 。取髂前上棘后2cm处做一小切口, 分离至骨表面, 用4.5mm钻头沿髂脊中间钻入, 深度4~5cm, 角度与矢状面呈40~45°, 与冠状面呈10~15°。用6mm固定针沿上述方向拧入5cm。同样方法在第1根固定针后方每隔2cm拧入第2、3根固定针。利用固定针做手柄, 透视下再次复位骨折, 安装外固定架固定。患者术后卧床6~8周。 (2) 切开复位内固定:采用髂腹股沟手术入路, 注意保护股外侧皮神经及股动静脉, 男性避免损伤精索。用复位钳将骨折及骶髂关节复位, 骶髂关节脱位或骶髂关节附近骨折 (62例) 采用4、5mm2~3孔钢板2块固定, 骶骨侧用1枚螺钉, 髂骨侧用1~2枚螺钉固定。骶髂关节脱位并髂骨或耻骨骨折 (26例) 用拉力螺钉或3~5mm钢板固定。骶骨骨折 (4例) 用闭合拉力螺钉固定, 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 24h拔除。

1.3 观察项目

比较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功能恢复情况, 尤其应注意患者治疗后晚期并发症发生情况, 如腰背痛、骨不连、畸形愈合、骨盆前倾、双下肢不等长、脊柱代偿性侧弯、步态失常、骶髂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永久性神经损伤等。

1.4 疗效评定标准

在术后6, 12, 18, 24个月按Majeed[2]功能评分表对每个患者的平均总分 (满分为100分) 进行比较。根据Majeed疗效评价标准, 对疼痛、站立、坐、性生活及工作恢复情况进行评价, >85分为满意70~85分为良好, 55~69分为一般, <55分为差。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u检验, 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随访情况

手术治疗患者中64例、保守治疗患者中32例得到24个月的随访。6例保守治疗, 4例手术治疗患者出现双下肢不等长, 4例保守治疗者不等长在4cm以上, 余均在2cm以下。4例保守治疗患者出现畸形愈合, 其余患者骨折愈合良好, 肢体及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2.2 临床疗效

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者在术后6、12、18个月时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在术后24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结果见表1。

3 讨论

随着对骨盆生物力学的深入研究, 新材料、新方法的不断出现, 对骨盆骨折稳定性将会有更加深入和清晰的认识, 可以预见骨盆骨折的治疗将日趋简化、规范和有效。近年来对骨盆骨折解剖及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 普遍认为早期骨折复位固定在减少出血、防止后期并发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但选择哪种手术固定方法仍无统一性。主张外固定架固定的认为[3]:外固定架加压固定可以有效减少骨盆容积, 控制出血, 防止搬动过程中已凝集的血栓脱落而再次出血, 有利于复苏, 同时为进一步诊断及相关损伤的处理提供可靠的帮助。而主张内固定的则认为[4], 内固定是治疗骨盆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更符合生物力学。

本研究结果表明, 手术治疗后6、12及18个月的疗效明显高于保守组治疗者, 保守治疗难以整复有明显移位的骨盆环骨折, 多数此类骨折患者会有许多晚期并发症, 如腰腿痛、骨不连接、畸形愈合、双下肢不等长等。本研究根据Tile’s分型及患者情况选择手术方法, 多发伤、Tile’sB型早期 (平均6h) 行骨折闭合复位及外固定架固定, 单纯骨盆骨折、Tile’sC型在伤后5~7d行开放复位, 用35~4.5mm重建钢板、拉力螺钉固定。B型骨折患者早期部分采用外固定架复位固定并作为最终治疗手段, 获得了良好效果。在随访的B型骨折患者中, 未发现骨折再移位, 患者恢复满意, 说明此方法在某些骨盆骨折的治疗中, 特别是伴有多发伤的患者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本研究C型骨折均采用内固定治疗, 能准确复位, 从而大大降低了后遗症的发生, 术后X线片见骨折基本达到解剖复位, 术后4周左右患者即离床活动。早期保守治疗中由于骨折往往为不稳定的, 尽管有外固定及牵引, 但骨折断端间的微动仍较明显, 容易再出血并影响骨折愈合;而手术患者由于坚强的内固定使得骨折端间微动及出血的可能性大大减少, 术后早期就可进行功能锻炼, 因此在伤后6、12、18个月内其疗效明显好于保守治疗所以尽量选择手术治疗, 可以获得骨盆外形恢复好、功能恢复快的效果, 能有效防治并发症, 疗效满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骨盆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3月146例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54例行保守治疗, 92例根据Tile分型及患者情况选择手术治疗。结果 96例患者得到随访, 平均随访12个月, 手术组在术后6, 12, 18, 24个月的疗效明显优于保守组 (P均<0.05) 。结论 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各有不同的优点, 而内固定术可加强骨盆的有效强度, 术后愈合较好,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骨盆骨折,外固定架固定,内固定

参考文献

[1]裴国献.骨盆骨折的诊疗进展[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1, 3 (2) :81~84.

[2]Majeed SA.Grading the outcome of pelvic fractures[J].J Bone Joint Surg (Br) , 1999, 71 (2) :304~306.

[3]刘利民, 雍宜民, 沈惠良.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外固定技术的应用[J].中华创伤杂志, 2000, 16 (1) :10~13.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7例患者中男11例, 女16例;年龄18岁~55岁;车祸伤14例, 高处坠落伤6例, 重物压砸伤7例;合并损伤:失血性休克10例, 后腹膜血肿5例, 肋骨骨折2例, 合并其他骨折5例, 膀胱、尿道损伤5例。

1.2 方法

早期抗休克及支持治疗。

1.3 治疗结果

27例患者康复, 均恢复劳动力;1例就诊时合并全身多处损伤, 因重度失血性休克, 经抢救无效死亡。

2 护理

2.1 急救护理

积极配合医生予以急救护理: (1) 清理呼吸道, 保持气道通畅, 持续吸氧4~6 L/min。 (2) 迅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 及时补充血容量输血和快速补液。 (3)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每15 min~30 min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和尿量, 观察皮肤色泽、温度湿度, 周围静脉充盈度, 并及时做好记录。 (4) 留置尿管, 准确记录尿量。 (5) 注意给予全身保暖。

2.2 腹膜后血肿的观察及护理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易诱发腹膜后血肿, 且常合并休克。腹膜后血肿者多感腹痛、腹肌紧张, 腰背部可见大片瘀斑。应密切注意患者有无腹痛、腹胀、呕吐、肠鸣音变化及有无腹膜刺激征, 出现腹胀者, 应采取禁食、肛管排气、胃肠减压等途径缓解症状, 进而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2.3 尿道及膀胱损伤的观察与护理

骨盆骨折者应立即行保留导尿, 不仅利于诊断, 也有利于损伤尿道的修复。护理: (1) 妥善固定尿管及尿袋, 严防滑脱, 保持其通畅。 (2) 密切监测尿量、颜色及性质并做好记录。 (3) 保持会阴部清洁, 每日行会阴护理2次。 (4) 对膀胱造瘘者, 应妥善固定并确保引流通畅, 保持敷料和造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防止感染。 (5) 鼓励患者多饮水, 每日饮水量应达2 500~3 000 m L, 防止尿路感染。 (6) 保留导尿或膀胱造瘘者均应定期更换引流袋, 定期冲洗膀胱。本组膀胱、尿道损伤5例者均未发生尿路感染。

2.4 压疮的护理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损伤早期应绝对卧床休息, 最好使用气垫床, 予缓减骨隆突部位的压力;保持床单元、衣物平整、清洁、干燥;行饮食指导;术后即可每2 h轴线翻身30°, 骶尾部垫软枕予以减压保护。

2.5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 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向患者及家属做好用药指导取得其配合;指导患者行踝泵运动, 促进血液循环。一旦发生深静脉血栓, 患肢制动, 禁止热敷和按摩, 尽量减少静脉的穿刺, 避免注射大量的刺激性药物, 应用溶栓药物或采取溶栓术。

2.6 心理护理

创伤是一种突发性灾害, 且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或合并其他创伤者治疗时间或卧床时间较长, 容易给患者造成紧张、焦虑、恐惧及悲观或抗拒心理。首先应稳定患者的情绪, 给予生活上的照护, 多与患者沟通, 耐心倾听, 回答患者的疑问并讲解与本病有关的知识和成功案例, 取得患者的信任, 鼓励并安慰患者, 以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树立其积极的心态主动配合治疗。

2.7 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由被动到主动, 由单关节到多关节, 范围由小到大, 由床上到床下活动, 逐步适应。术后即可指导其行踝关节的背伸活动及股四头肌的收缩锻炼, 每日帮助推拿髌骨, 预防深静脉血栓、垂足畸形和关节僵硬。对行骨牵引患者, 指导其于床上行抬臀练习并在拆除牵引后行患肢的屈膝、屈髋活动。当患者可行走时, 鼓励其扶双拐下地站立或缓慢行走。

3 讨论

通过对本组27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精心护理, 充分认识到及时抢救、纠正休克是进一步妥善治疗与护理的前提, 而正确的护理对疾病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严密的病情观察, 耐心细致的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 是减少并发症发生, 降低患者病死率与伤残率的重要因素。

摘要: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护理方法, 减少患者的致残、致死率, 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总结我科2011年3月—2013年12月27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急救和护理经验。结果 27例患者经治疗护理后康复, 恢复劳动力;1例就诊时合并全身多处损伤, 因重度失血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及时的病情观察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是防止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 提高疗效, 早日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骨盆骨折,不稳定型,急救,护理

参考文献

[1]潘进社, 彭阿钦.不稳定骨盆骨折分型与手术复位的方法[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 18 (10) :699-700.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进展 篇9

1 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UAP (不稳定型心绞痛) 或者AMI (急性心肌梗死) , 发病常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破裂出血, 使血小板凝聚[3]。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常应用抗血小板药物, 首选阿司匹林治疗, 在心绞痛急性期应用300 mg/d, 连用3 d, 之后维持在75~150 mg/d之间。如果患者不能应用阿司匹林药物, 可选择替代药物噻氯匹定或者氯吡格雷, 但是使用时需要注意检查患者血象, 如出现有白血球减少或者血小板减少的现象要立即停药[4]。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 用于治疗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 人嵌合Fab片段abciximab可改善症状, 同时, Tirofiban能预防不稳定性心绞痛及非Q波心肌梗死的心脏缺血事件。

2 抗凝血酶药物治疗

低分子肝素, 分子量4 000~6 000, 具有肝素的所有药理作用[5], 此外, (1) 低分子肝素的抗因子Ⅹa和抗因子Ⅰa比例增强, 不易引起血小板灭活, 不易引起出血; (2) 低分子肝素生物利用度高达90%超过30%的普通肝素, 且体内存留的时间长, 半衰期是普通肝素的2倍以上。常规应用个体差异小, 对血小板功能无较大影响。应用低分子肝素钠不需要检测凝血, 停止用药后没有反跳现象, 使用方便, 临床应用较好; (3) 纤维蛋白溶解作用明显。低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 0.4 m L/12H, 5~7 d/疗程, 使用方便, 心肌梗死和紧急血管重建事件明显减少。

3 硝酸脂类药物治疗

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硝酸脂类药物是目前治疗中主要的方法。硝酸脂类药物致使血管扩张, 从而减轻心脏的负荷 (前后负荷) , 减少心肌耗氧量, 减少心脏做功, 平衡心肌的需氧量和耗氧量[6]。硝酸酯类药物可以直接使冠状动脉扩张, 解除冠状动脉的痉挛, 使侧支循环得到改善, 减轻缺血性的疼痛。硝酸甘油, 硝酸异山梨醇酯, 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是临床上常用的改善心绞痛制剂。依据患者的病情, 硝酸脂类药物分为口服制剂和静脉滴注制剂, 口服, 间隔5 min1次, 3次之后, 硝酸脂类药物 (硝酸甘油或者硝酸异山梨醇酯) 持续静脉滴注, 首次10μg/min, 之后每间隔3~5 min, 需要增加10μg/min, 一直到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在使用中需要注意, 硝酸脂类药物要间歇性给药, 预防耐药性的出现, 降低治疗效果。有关资料[7]显示, 硝酸脂类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 (ADP凝血酶介导) 和TXA2合成。

4 钙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

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机理是减慢心率, 降低负性肌力, 降低体循环血压, 从而使心肌耗氧量减少。减慢心率是使患者心脏舒张期延长进而使心脏灌注增加, 调节缺血性心肌氧供需量失衡, 减轻患者的胸痛, 减少并发症急性期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对于没有禁忌症的患者, β受体阻滞剂可以给所有的UAP (不稳定型心绞痛) 患者, 同时β受体阻滞剂可以和硝酸脂类药物联合应用[8]。美托洛尔, 阿替洛尔, 艾司洛尔, 阿罗洛尔等是常用的临床β受体阻滞剂, 使用方法有口服及静脉滴注。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少反复发作的心肌缺血, 减少发生心肌梗死。据有关资料显示, 钙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混合型心绞痛, 有较好的作用, 显著抗心绞痛, 抗心肌缺血, 对合并有高血压疾病的心绞痛患者更为适用。

钙拮抗剂的作用机理是[9], 使外周血管得到扩张, 使动脉血压得到降低, 使外周阻力得到下降, 使心肌手术力得到减弱, 使心肌耗氧量得到减少。同时, 钙拮抗剂可以使冠状动脉得到扩张, 使动脉痉挛得到解除, 使心肌供血增加。钙拮抗剂硝苯地平和β受体阻滞剂同时服用, 适用于变异型心绞痛。注意, 使用时要应用长效的硝苯地平控释剂, 地尔硫, 氨氯地等, 效果更好, 有效率可高达94%。

5 联合治疗 (小剂量尿激酶UK, 低分子肝素, 阿司匹林)

治疗方法, 尿激酶UK静脉滴注[10], 60min中0.5U/kg, 连续滴注3 d。在第1天尿激酶UK静脉滴注1 h前要静脉推注30 mg低分子肝素和口服0.3 g阿司匹林。之后皮下注射1 mg/kg低分子肝, 要求12 h/次, 总共6 d。口服0.3 g阿司匹林, 1次/d, 在6 d后改为0.1 g/ (次·d) 。小剂量尿激酶UK, 低分子肝素, 阿司匹林三者联合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急骤者, 三者联合用药可以明显降低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率。据有关资料显示, 西药联合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良好[11]。rh EPO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具有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脏的作用。rh EPO可以促进血管作用, 增加缺血后的血流量, 增加细胞的能量及氧气的储备功能, 可以降低细胞的损伤, 防止细胞凋亡, 改善心肌功能, 保护完整的血管内皮[12]。对于溶栓治疗, 有关资料显示[13], 用溶栓方法治疗UAP是反而增加AMI (急性心肌梗死) 的发生率, 但是对于高危UAP患者, 给予充分的抗血小板抗凝治疗时, 给予小剂量的溶栓剂治疗时, 可以有较好的效果, 对于溶栓剂的使用, 要是具体情况。

6 介入治疗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 如果出现高危患者应紧急介入治疗。高危患者的表现是:静息心绞痛48 h内反复发作;发作持续时间>20 min;心绞痛发作时下降幅度ST段大于1 mm;排除急性心肌梗死AMI, 肌钙蛋白I或者T升高。有资料显示[14], 紧急介入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非紧急介入的, 可以迅速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并减低心脏事件的发生。另有资料显示, UAP (不稳定型心绞痛) 患者择期进行手术与PTCA (立即进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的效果比较, PTCA的效果显着, 成功率达100%。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要择期进行PTCA, 但是不能控制病情的患者要立即进行PTCA[15]。

7 移植手术治疗

冠状动脉旁路的移植手术治疗的前提条件是, 左冠状动脉的主干病变已经由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确定, 或者左冠状动脉弥漫性的狭窄病变, 内科系统治疗不佳, 患者不宜介入性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多支病变, 并且有左心功能失调, 应该选择急诊移植手术, 采用冠状动脉移植手术可以是患者血管重建高达82%[16]。如果患者已经确诊为左冠状动脉弥漫性的狭窄病变或者左冠状动脉的主干病变, 要首先选择应用冠状动脉旁路的移植术治疗。

8 高位硬膜外阻滞法治疗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病变时不能对代谢的物质进行舒张反应致使冠状动脉处于收缩, 而心肌缺血, 从而发生疾病[17]。HTEA (高位硬膜外阻滞) , 可以覆盖心脏T1-T5, 可以增粗狭窄冠脉血管, 降低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压, 可以使心肌血向心内膜下层流注, 可以使侧支血流重新分布, 可以预防收缩狭窄后冠状动脉, 可以直接减少释放儿茶酚胺, 可以减少梗死范围, 可以减少心肌缺血后的顿抑时间, 可以维持住冠脉灌注压, 可以改善心功能, 可以减少缺血, 可以使心律失常的阈值得到提高, 可以缓解心交感神经阻滞的疼痛, 可以使冠脉痉挛解除, 可以防止形成血栓。有资料显示[18], UAP (不稳定型心绞痛) 患者经过HTEA (高位硬膜外阻滞) 治疗, 心绞痛缓解高达100%, ST压低值减少显著, 心肌供血改善明显。另有资料显示, TEA (硬膜外阻滞) 可以缓解心绞痛时间数小时直至数天, 可以减少注射次数, 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9,20]。但是对于远期的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会干扰病程, 应具体事情具体对待。

9 结语

旋转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护理体会 篇10

1 临床资料

本组48例, 男33例, 女15例, 年龄17~68岁, 平均40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4例, 高空坠落16例, 砸伤8例, 入院时并发失血性休克15例, 尿道损伤11例, 四肢骨折12例, 胸腰椎骨折10例, 脾破裂3例, 肠破裂1例, 根据患者骨折具体情况行手术治疗, 切开后行不同方式复位加固定, 术前积极纠正相关并发症及器官损伤, 经过治疗并配合全面护理, 患者均治愈。

2 结果

非手术治疗33例, 伤侧下肢骨牵引20例, 其中12例骨折虽未完全复位, 但骨盆环基本对称, 6例骨盆旋转未纠正, 骨牵引加骨盆吊带牵引8例, 早期闭合复位维持牵引5例, 骨盆旋转基本纠正, 3例伤侧下肢步态异常, 手术治疗共15例, 均为耻骨联合>2.5cm, 骨折重叠移位, 伴髂翼内旋。本组有30%疗效不佳, 原因于骨折分型不够明确, 治疗选择不当或延误治疗, 而后遗畸形。

3 护理

3.1 术前急救

(1) 积极抗休克, 迅速抢救, 抢救时应首选大血管如锁骨下静脉, PICC等, 迅速开通两组静脉补液通道, 加压输血、输液。对中等以上休克, 要在5min内将400ml的血输完, 必要时静脉切开, 确保静脉通路。 (2) 密切观察患者神智、表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肢体皮肤温度的变化, 每15min观察脉搏、呼吸、血压1次, 留置导尿应详细记录尿量、颜色、性质, 了解纠正休克的情况, 如有异常, 应及时汇报医生。并给予低流量供氧, 改善机体缺氧状态。

3.2 合并伤的观察和护理

(1) 内脏破裂观察的护理:有些内脏闭合性损伤, 损伤初期出血量不多, 休克不明显, 其它辅助检查也难发现, 随着时间延长, 出血量增加, 病情加重, 因此要严密观察腹痛、腹胀、腹肌紧张等情况, 如抗休克无法纠正休克症状或进行性腹胀, 应及时行剖腹探查及脏器修补术。 (2) 膀胱破裂及尿道损伤的观察与护理:观察有无血尿、排尿困难与无尿, 以判断有无尿道损伤, 若膀胱破裂应立即行手术探查与修补, 同时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 尿道不完全断裂时应小心放入较细导尿管, 尿道断裂宜先放导尿管, 防止尿液外渗引起感染, 应及早行尿道修补术。 (3) 观察有无阴道出血, 若有阴道流血应请妇产科会诊并处理。 (4) 制动及褥疮护理:为了维持骨盆的稳定性, 应少搬动、避免再移位, 不能随便搬动, 保持床单干燥、平整, 必需搬运时可用胶带固定骨盆, 保持动作一致, 轻抬轻放, 病情允许1~2次使臀部离床面10cm, 用温热水擦洗, 涂爽身粉, 保持干燥, 本组均未发生褥疮。

4 不同治疗方法的护理

(1) 行下肢牵引的患者要保持患肢有效牵引, 保持患肢外旋位牵引, 牵引过程中足跟要加垫海绵以增加柔软度, 此外每日用红花酒精按摩足跟, 促进血液循环, 早期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伸屈活动及股四头肌锻炼, 预防关节僵直和肌肉萎缩。 (2) 行骨牵引加骨盆吊带牵引患者可在双髋部垫毛巾, 预防双侧髋部皮肤拉伤。 (3) 手术治疗患者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积极预防切口感染, 尿路感染, 便秘并发症等, 并指导功能锻炼, 早期行踝关节身躯活动, 3~4d后协助半卧位被动活动膝关节, 2周后鼓励其主动活动下肢关节, 进行直腿抬高锻炼。术后4周不负重, 6~8周弃拐行走, 合并髋臼骨折患者应延期负重。另外要加强心理护理, 使患者以最佳的心态迎接手术, 配合手术, 取得最佳疗效。

关键词:旋转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护理

参考文献

[1]秦铁夫, 秦玉良.旋转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外固定架治疗〔J〕.中国伤残医学, 2007.15 (4) :116.

[2]藏志萍, 吕秀清, 何君芳.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护理体会〔J〕.中医正骨, 2007, 19 (6) :79.

[3]潘进社, 彭阿钦.不稳定骨盆骨折分型与手术复位的方法〔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 18 (10) :699-700.

[4]马梦昆, 陈鸿.旋转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诊治〔J〕.中国骨伤, 2000, 13 (5) :214.

不稳定型 篇11

【关键词】 心绞痛;UAP;院前急救;硝酸甘油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属于介于急性稳定型心绞痛和慢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种中间型的心肌缺血状态。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率非常高,并且病情变化较快,常常逆转成稳定型的心绞痛,也有可能会迅速发展成为AMI甚至出现猝死。所以院前的正确诊断和及时救治,能够对改善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预后起到关键的作用[1]。本院急救中心自2010年5月2012年4月对于院前急救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52例,通过给予及时中流量氧气吸入,舌下硝酸甘油含化,并进行静脉输注硝酸甘油和运用抗凝剂,开展心理治疗等院前急救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自2010年5月2012年4月本院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52例,其中,女性患者共17例,男性患者为35例,年龄在(61.4±8.3)岁。属于初发的严重或者加剧性心绞痛患者共35例,属于静息型的亚急性心绞痛患者共13例,属于静息型的急性心绞痛患者共3例。患者既往病史中,伴随有高血压病患者共18例,有冠心病史患者共10例,有既往心肌梗死患者共4例,有糖尿病病史患者共3例,有脑卒中病史患者共5例,经皮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共1例。

1.2 院前急救措施 迅速通过心电图对于患者进行及时评估,以确定是否不稳定型心绞痛。对于确诊患者,给予持续的中流量的氧气吸入,吸氧浓度是30%至50%,氧浓度=21+4*氧流量,因为较大的氧流量会带给患者不适,但是较小则达不到提升动脉氧分压的最低要求。给予患者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每次剂量为0.5mg。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通过缓慢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或者单硝酸异山梨酯,并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使用抗凝剂肝素钠1.25*104U或者低分子肝素钙5*103U进行静脉输注。给予患者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100mg至300mg进行口服。同时进行心理治疗,让患者减少活动,并稳定情绪,指导其服从治疗,以解除患者心理负担。待患者病情稳定以后,将其及时转送到急诊室以便于进一步的治疗,在转运途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患者的自觉症状。

1.3 病情观察 主要观察内容包含从发病到心绞痛停止的时间,从治疗开始到心绞痛停止的时间,发生心肌梗死或者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病危或者死亡者;对于院前救治的整个过程等做出详细的病程记录。

2 结 果

从患者发病到心绞痛的终止时间是(37.6±11.3)分钟;其中有21例为阵发性与发作性的心绞痛,患者病史为(36±5)小时,发作的次数为每小时2次至4次,心绞痛每次发作的时间是(8.6±3.2)分钟,共有7例患者在急救时仍然发作,从发作至急救处理以后,心绞痛终止时间是(11.8±4.6)分钟。经过本院院前救治的患者,在转入医院治疗以前共有38例心绞痛停止,有11例有明显减轻与缓解,总的有效率达94.2%,共有3例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死,总发生率为5.8%。

3 讨 论

目前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诱因,普遍认为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产生了不稳定性,其斑块很容易发生破裂,导致病变部位形成血栓,并造成冠状动脉的痉挛等[2]。此外,如果患者情绪比较激动、晨起剧烈活动或者天气寒冷以及药物变化等,造成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而使患者血压迅速升高,并且心率加快和心肌收缩力增强。而最终出现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由于患者在心绞痛发作时,不敢活动而必须进行院前急救,对于这样的患者,急救医护人员应当首先在现场要稳定患者的情绪,要在理解和重视患者的方面打消患者的思想顾虑,从而听取听从医护人员的科学安排,从而实现安全转送至医院救治的目的。

不稳定型心绞痛在医学临床上显示,有着典型的心肌缺血症状,患者在发病期间会有着胸痛、喘气费力等症状。所以要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院前急救方案所带来不同效果,把发病时间与就诊时间中间产生的时间差作为诊治前的延误时间,尽可能的缩短延误时间,及时对患者实施准确的、早期的治疗程序、院前急救以及急诊处理,最大限度的抢救已经濒死的心肌,这些工作对预防发生猝死以及室颤等情况,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患者来说,心电图检查是急诊科以及院前急救的关键[3]。临床上对处理和评估急性缺血性胸痛患者这种病情也尤为重要,对无ST段抬高只有临床病史显示高度缺血的患者以及单有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应该立即入院,对患者实施抗缺血等一系列治疗。有观点认为:对那些肌酸激酶同工酶属于正常值,但是却有着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升高或者是胸痛等症状的患者,存在再梗死以及死亡等不良预后危险,需要进行血管再通[4]。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病发以后,倘若同时伴有心肌损伤生化指标而改变等情况,那么将会提示在一年之内预后不佳,目前我国临床医学上急需一种特异性与敏感性较高的治疗方式,能够尽早的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治疗和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发以后的危险程度作出预测和评估。

对急性胸痛的诊断和治疗工作,首先要明确是否不稳定型心绞痛。处于急性期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应该卧床休息1天到3天,持续吸氧和心电监测。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与诊断的建议:在临床中,对于高危或者是中危的患者,住院的时间会比其他患者要长些,同时应强化内科的诊疗方式[5]。低危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病情进行住院治疗或者是短期内留观,如果在留观期间,无左心衰竭的临床证据,心电图无缺血改变,也未再次发生心绞痛,对患者进行床旁监测,在留观24小时至48小时之后可出院。就我国目前的医学临床上,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还没有很好的早期预警方法与风险评估方式[6]。分流救治模式的选择对患者短期预后以及生存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所以院前急诊干预治疗观察以及急救工作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疗效判断、病情监测以及早期识别等问题上有着积极的作用,最大程度的改善了患者心肌缺血的症状。

参考文献

[1] 周俊杰,付昆,张瑞丰.院前急救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J].宜春学院学报,2011,23(06):266.

[2] 黄芳,李迎,张宪南,吕爱莲,李科宇,魏小红.硝酸甘油与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对比研究[J].海南医学,2011(13):139.

[3] 王苏.院前急救干预对心绞痛预后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0,52(21):176-177.

[4] 郝静.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和转运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3(11):178.

[5] 赵云霞,刘倩,吉世军.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9,12(19):202-203.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急救护理体会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科室自2008年7月至2011年5月收治了87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 其中男性48例、女性39例, 年龄13~68岁, 平均年龄41.5岁;就诊时间为伤后1~8h;其中车祸致骨折51例、坠落伤20例、塌方伤16例;参照TiLt分型[3], B1、B2型旋转不稳定性骨折40例, C1型旋转和垂直均不能稳定性骨折29例, C2型旋转和垂直均不能稳定性骨折11例, C3型旋转和垂直均不能稳定性骨折7例。就诊时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12例、颅脑外伤7例、尿道损伤11例、四肢多发性骨折10例、合并肝脾破裂7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4例、骶神经损伤3例。

1.2 护理

1.2.1 急诊期护理

(1) 注重生命体征的监测:不稳定型骨折由于骨松质面损伤较大, 可引起大出血而出现休克, 采用心电监护系统动态监测患者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及SpO2, 详细记录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可为临床抢救提供可靠依据并指导护理工作;持续低流量吸氧可减少低氧血症, 提高抢救成功率。 (2) 积极纠正休克:快速建立2条或2条以上有效静脉通路, 遵医嘱补充体液、改善微循环, 必要时静脉切开确保有效的静脉通路。在大量静脉输液的同时应监测中心静脉压, 密切记录留置导尿的进出量, 如果休克纠正减少输液量后再次出现休克征象, 则有可能有内出血, 应及时通知主治医师进行处理。 (3) 尿道损伤的护理:若出现小便困难或尿潴留且导尿管难插入, 提示可能有尿道损伤;伴完全性尿道断裂者需作尿道会师修补术, 并放置导尿管, 尿道不全撕裂者需放置留置导尿管, 留置导尿2周内应注意保护尿道口清洁、保证引流管通畅、及时清理尿道口分泌物、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及引流量, 尤其注意防止导尿管脱出, 指导患者多饮水以防止尿路感染。 (4) 合并内脏破裂的护理:脾破裂经确诊后需外科急诊剖腹探查, 及时进行修补及切除;需要注意的是, 部分闭合性损伤初期由于出血量不多、休克征象不明显而难以发现, 因此应密切观察是否出现不明血尿、血便、阴道流血、腹胀, 如果休克无法就诊或出现进行性腹胀则提示可能有盆腔内脏器损伤, 应马上作相应检查和处理。

1.2.2 治疗护理配合

在未排除内脏损伤之前不可使用镇痛剂, 护士分散患者注意力可减轻其疼痛感。急救患者需要转运时, 应充分准备, 入科前做CT检查、X线检查应由护士陪护, 将患者迅速、安全转送到相应病房。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急诊期可采用外固定架固定, 有利于早期稳定骨折, 有效减少出血并控制血流动力学, 待病情稳定之后根据个体情况考虑做骨盆骨折内固定术。手术治疗者于术前纠正并发症及合并损伤, 做好术前准备及护理工作。骨盆悬吊牵引应保持吊带平坦完整, 避免上下移动吊带位置。绝对卧床休息, 制动, 容易引起褥疮, 根据骨折即损伤的具体情况, 采取预防褥疮的护理措施, 于骨突处垫棉圈, 托起臀背用红花酒精按摩臀部、背部, 2h一次。

1.2.3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用亲切和蔼的态度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 心理护理应贯穿于整个治疗及护理流程中。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因素, 给予个体化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由于损伤重、出血多、疼痛剧烈, 极易出现不安、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 应适当给予解释疏导, 可邀请康复患者现身说法, 帮助患者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2 结果

所有患者就诊6h内均完成急诊外固定支架治疗, 本组手术治疗21例、非手术治疗65例, 手术固定方式为单纯前环固定5例、单纯后环固定5例、前后环同时固定11例。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绝对卧床休息、制动、镇痛治疗, 除了1例患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而死亡, 其他均生命体征平稳, 顺利度过急诊期并进入二期治疗。余下86例患者的Majeed评分平均值88.0%, 治愈84例 (占87.7%) , 骨盆畸形均得到纠正。

3 讨论

骨盆骨折属于高能量损伤, 早期急救及出血控制是治疗的重点, 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治疗成功的基础[4]。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必须在伤后早期得到稳妥固定, 早期外固定支架能使骨盆环获得确实的稳定并控制出血, 便于护理[5]。

本科室护理人员具有扎实的骨盆骨折相关知识及护理技能, 收治患者后认真做好病情观察、常规护理、卧床患者舒适生活护理及基础护理, 采取个体化、针对性护理, 有助于减低患者的痛苦并提高治疗成功率。就诊后应迅速完成初步检查以确定伤情, 保持气道通畅, 必要时气道插管, 快速补充血容量以纠正休克,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积极救治并发症, 待生命体征稳定后进一步行骨盆固定。需要手术治疗者应积极做好围手术期护理, 正确处理并发症及合并伤, 正确及时的护理对策可以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

参考文献

[1]马梦昆, 杨震龙.旋转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0, 15 (5) :347.

[2]钟广玲, 陈志雄.骨伤科临证精要[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329-332.

[3]Tile M, Classification, In Tile M eds.Fracture of the Pelvis and Ace-tabulum[J].2 nd ed Baltimore:Williams and Wilkins, 1995:66.

[4]肖爱华, 彭贵凌, 杨志农.83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J].山东医药, 2010, 50 (44) :43.

上一篇:上市服务业下一篇:预后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