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复习提纲(共2篇)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复习提纲 篇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一、基本知识点(适用于单选、多选、辨析题型的知识点)
1.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命题,是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作《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提出的。P2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P5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这两大理论成果有着共同的“根”,这个“根”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P6-7
5.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绝不意味着抛弃或贬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而是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当代中国有了新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P7
6.遵义会议后,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7.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p9-12
8.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是党的根本思想路线;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它是是党的根本政治原则。P13
9.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p15-16
(1)毛泽东一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晚年犯了严重错误。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2)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主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3)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我们要把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我们还要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毛主席一生中正确的部分。毛泽东思想不仅过去引导我们取得革命的胜利,现在和将来还应是中国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10.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1992年十四大把这一系列思想概括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的概念,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P17
11.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P17
12.2012年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P18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10个方面的主要内容p18-21
14.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P25 15.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事实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P26
16.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强调弘扬与时俱进精神。P26-27
17.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在提出和强调科学发展观的同时,强调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P27
18.2012年党的十八之后,习近平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014年“两会”期间提出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P27补充
19.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P27
20.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P28
21.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P28
22.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P29
23.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的一切胜利,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从而制定并贯彻了合乎中国实际的思想路线、方针和政策;所遭受的一切挫折,或者是因为违背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而没能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P31
24.习近平明确指出“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他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它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领导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条件下,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二、综合知识点(材料分析、案例分析及综合论述知识点)
1.正确认识、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p15-16
材料l
“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摘自《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1977.02.07
材料2
有些同志说,我们只拥护“正确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2卷
材料3
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恢复毛泽东同志的那些正确的东西嘛,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摘自《邓小平文选》第2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一种态度。
(2)根据材料2,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另一种态度。
(3)指出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是什么。
(4)根据材料3,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答:(1)材料1是对毛泽东思想采取教条主义态度,认为凡是毛泽东讲过的话都是不可移易的真理,只能照抄照搬,甚至不肯实事求是地承认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并且企图在新的实践中坚持这些错误。“两个凡是”的观点就是想原封不动地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坚持下去。
(2)材料2借口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误就全面否定毛泽东历史地位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和指导作用,否认毛泽东思想对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这种态度没有把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与毛泽东思想区别开来,因而是完全错误的。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同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有着本质的区别,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与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其中有正确的思想,也有错误的思想)是不同的。毛泽东个人的错误思想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范畴的。
(3)上述两种错误倾向都是没有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加以区别,而这种区别是十分必要的。
(4)对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应当是:一要恢复、继承和坚持毛泽东思想,把毛泽东那些正确的东西恢复起来,加以贯彻执行;二要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从反面吸取教训;三要以符合实际的新原理和新结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2.“实事求是”材料分析或综合论述题p24-31
下列材料均引自党的有关文献,请阅读材料,回答题后的问题。
材料之一:“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以为现在的斗争策略已经是再好没有了,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本本’保障了永久的胜利,只要遵守既定办法就无往而不胜利。这些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完全是一种保守路线”。(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
材料之二:“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5月19日)
材料之三:“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
材料之四:“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1主要是针对当时中共党内存在的什么错误倾向而提出的?有何意义?
(2)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2,说明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具体内容。
(3)材料3的错误及危害是什么?
(4)根据材料1、2、4,说明邓小平对坚持与恢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及意义。
答题要点:
(1)材料1主要是针对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共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而提出的。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最早提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思想,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对中共思想路线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2)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作了科学的阐述。主要内容是: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还包含解放思想的深刻涵义;必须反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主观主义的两种表现)。
(3)材料3的要害是对毛泽东同志的言论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将其当作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本身。其危害在于扭曲、伤害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违背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导致思想僵化,工作停滞不前。
(4)在新时期,邓小平坚决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还赋予它新的时代特色,把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辩证地统一起来,强调了解放思想对坚持实事求是的作用。这就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折,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复习提纲 篇2
[案例文本]
河南济源柿槟村是济源市闻名的“亿元村”、“明星村”、“文明村”。不过,现在却是“儿童血铅超标”的“重灾区”。该村14岁以下少年儿童一共有452人,只有1人血铅正常,而血液中铅含量超过450微克/升以上的达73人。其中,血铅值最高达636.5微克/升,超过正常值范围的6倍。
自陕西凤翔、湖南武冈等地相继发生“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后,素有“中国铅都”之称的河南冶铅重镇济源市也“意识”到在大力发展铅锌业背后对环境的“疏忽”。
从8月底起,济源市将豫光金铅、万洋集团、金利铅业三家大型铅冶炼企业周边1000米范围内的克井镇、承留镇、思礼镇的10个村列为防护区,并对区内14岁以下少年儿童进行血铅检测。截至10月14日,已检测的3108名儿童中,有1008人血铅值在250微克以上。面对大量儿童“血铅超标”的报告,济源市采取排铅医疗措施,所有费用由市政府统一协调解决,确保铅超标儿童得到及时治疗。
与此同时,济源市“重拳”出击,剑指污染“元凶”——铅锌行业。
从8月24日起,济源市除了已采用富氧底吹熔炼工艺外的豫光金铅、万洋集团、金利铅业三家大型冶炼企业外,其他的铅冶炼企业全部被关停。“规定期限内仍不停产的,有关部门就要吊销执照,拉闸断电,彻底关闭。”济源多家铅炼厂负责人坦陈。
(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责任编辑:王芳)
[思考讨论题]
1.“血铅超标”事件屡屡发生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2.试用科学发展观对此类事件进行深入剖析。
[案例解析]
进入21世纪,类似“血铅超标”事件的屡屡发生,表面看来是源于各地方、部门、企业的利益之争和政府的监管体系不健全,对地方企业监管不到位,以及政府以GDP为主导的干部考核机制所致,但深究起来,问题背后更深层次暴露出的是人们错误的发展理念。改革开放初期,为解决人们迫切的温饱问题,我们在经济发展上采取了粗放型发展模式,以尽快改变短缺经济的状况。但粗放型发展模式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问题越来越多,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央就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轨。但集约型发展方式对劳动者素质和管理者素质要求都很高,执行起来难度相当大,再加上一些地方政府追求GDP的冲动和追求眼前政绩的迫切愿望,导致环境问题越来越多。这样的发展是难以为继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在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21世纪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发展必须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能为眼前一时之利而贻害子孙,只有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才是人民所需要的,才能真正增进社会财富,增加社会福利,造福于民。
[教学建议]
本案例可用于第一章中第五节“科学发展观”部分的辅助教学。
案例2江苏穷县欲打造世界一流亮化工程
[案例文本]
位于苏北地区的灌云县作为省定经济薄弱县、省财政转移支付县,在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提出“打造世界一流亮化工程”。从2006年3月开始,该
县耗资上千万元对全县200多个政府部门、单位,300余幢楼体进行整体亮化,当地部分干部群众对此议论纷纷。
驱车从连云港市进入灌云县城,夜幕降临,只见楼体、店铺、广场霓虹灯一齐绽放,光彩夺目。深夜11点多,记者登上该县伊山乡任庄村大伊山制高点,俯瞰灌云县城,只见座座楼房装点的轮廓灯、门店外的霓虹灯、城中河岸设置的强探照灯、行道树上的彩灯,绚烂多彩,整个县城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俨然一座流光溢彩的不夜城。“打造世界一流亮化工程”
据了解,亮化工程是灌云县实施“环境立县”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也被视为该县提升城市档次、营造良好环境的重要举措。县里花重金从上海、南京等地请来10多家设计公司进行“超前”设计,总体目标是“打造世界一流亮化工程”。工程从2006年3月20日正式实施以来,该县斥资1500多万元,分三批先后完成了200余个政府部门和单位的300余幢楼体亮化工作,亮化面积达350万平方米。
2006年8月,建设部就出台规定,要求各城市不得再在城区主干道大范围使用多光源装饰性庭园灯,景观照明严禁使用强力探照灯、大功率泛光灯、大面积霓虹灯、彩泡、美耐灯等高亮度高能耗灯具。而灌云县目前正在实施县开发区、行政新区的亮化工程,据称这两个区域的亮化工程设计方案是聘请香港设计师完成的,完工后亮化水平将“更上一层楼”。
灌云县城的亮化工程有多亮?一位市民说:“夜晚置身县城主要大街,如同白昼,视力好的能看清女人脸上的雀斑。最初都不敢正眼看,看一会儿就会淌眼泪,时间长了才慢慢适应。”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碰到下雨天,行驶在繁华路段要特别小心,因为灯光太强,照到地面上形成反光,造成视线不清,稍不留意就会引发交通事故。
该县一些政府部门对这项“强势推进”、“强行入轨”的“造亮行动”也颇有微词。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局机关干部指着他所在单位办公楼上闪烁的霓虹灯对记者说:“仅仅是围绕楼体搞了一圈霓虹灯,局里就花掉了20多万元。”这位干部还告诉记者,每年县里拨给的经费,原先可以基本保障各项正常开支,但自从为亮化工程买单以后,局里有两辆车子跑不动了,原因是没钱加油。除此之外,该局还被电信公司停了两部电话,也是因为没有钱缴纳话费。
伊山路上一家商户告诉记者,他们根据县城管局通知,每家都在新换的铝塑板门牌上安装霓虹灯,并且在限定的日期完成,不安装就罚款。这位商户说,“换门牌花了近2000元,装霓虹灯又花1000多元,这还不算,每天晚上的电费也让人心疼。”据了解,霓虹灯属于商业照明用电,当地商业照明用电电费每度为0.89元,比普通民用电费要高出好几角,一些小商户说起亮化工程显得很无奈。
电能耗费惊人
灌云实施亮化工程后,耗费的电能相当惊人。据调查,某单位2005年9月的耗电量是752千瓦时,实施亮化工程后的2006年9月,总电量飙升至1267千瓦时;2005年10月某机关总电量912千瓦时,而到2006年10月,总电量居然达到2003千瓦时,用电量同比翻了一番多;某局2005年9月的总电量为22249千瓦时,而2006年9月的总电量则为33841千瓦时,被霓虹灯“吃掉”一万多千瓦时的电。有人曾算过一笔账:该县一个单位一天九个小时的亮化用电电费够一个下岗工人一个月的生活费,就是说一个单位每个月用在亮化上的电费可解决30人的基本生活。
灌云县城居民说,最亮的是刚刚落成的县行政中心大楼。据反映,这座“苏北地区一流,江苏省内有位置”的豪华办公楼投资5000多万元,其中亮化工程就花费300多万元。记者看到,夜幕中11层框架结构的县行政中心大楼巍然屹立,通体灯火通明。据反映,这座大楼作为当地标志性建筑,光夜景照明每年就要“吃掉”电费二三十万元。
城市低保预算资金在全省倒数第一
根据江苏省统计局2004年的统计数字,灌云县当年地区生产总值在全省52个建制县中居48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居52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居52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居51位。当地一名干部说,近两年虽有一定发展,但无论何项指标,都可以在倒数的位置找到灌云县。目前,灌云县乡村债务总额近五亿元,其中乡镇级债务四亿元,村级债务8000多万元。全县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低于1500元的低收入农户约七万户,人口约60万人。灌云县共有省定经济薄弱村62个,分布在全县13个乡镇。
这名干部对记者说,在全县群众生活水平还很低的情况下,亮化工程亮了城市的“面子”,伤了民生的“底子”,仅就困难群众生活保障而言,该县总体救助标准偏低,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根据国家民政部2006年6月公布的全国地方各级城市低保资金预算统计数据,灌云县预算资金仅20万元,在江苏省106个县市区中倒数第一。江苏省去年城市低保对象平均保障标准244元/月,灌云县仅为42.98元/月;全省去年农村低保对象平均保障标准128元/月,灌云县仅为33.68元/月。目前,江苏省集中供养的五保人员供养标准平均每年2131元,分散供养人员平均每年为1402元,而灌云县分别只有1500元和1200元。来自灌云民政局的有关数据显示,2006年,该县为1131户、2299名城市低保对象共下拨城市低保资金118.58万元,为9918户、20864名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款843.35万元。按照这个标准,该县亮化工程耗资1500多万元,不包括巨额电费开支,相当于全县城市低保对象12年的低保费用,相当于全县农村低保对象一年零七个月的低保费用。
据了解,灌云县耗巨资要用霓虹灯点亮全城,目的是“展示灌云干部群众精神面貌,促进招商引资”。而该县不少群众说,穷县搞奢华的亮化工程让人难以理解,贫苦人家待客就应该是贫苦人家的样子,把家里收拾得干净利索就行了,客人也会说你量力而行、会过日子。如果打肿脸充胖子,客人不见得会对你表示赞赏和敬意。
(资料来源:http://.cn,2007年12月11日,经济参考报。)
[思考讨论题]
1.亮化工程是灌云县实施“环境立县”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请谈谈对灌云县“打造世界一流亮化工程”的看法?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讨灌云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路和方案?
[案例解析]
发展不等同于经济增长和GDP增长,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动因和手段,没有经济增长就不可能有经济发展,但是经济增长并不一定就带来经济发展。战后50-70年代,人们把经济增长等同于经济发展,“有增长、无发展”的增长方式,不仅造成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产业结构畸形,而且造成地区发展不平衡、公共卫生被削弱、社会分配不公、居民贫富差距悬殊、社会不稳定等现象,被称之为“拉美现象”。因此,“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随着产品和劳务数量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结构、社会和政治体制的变化,是经济增长基础上的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
我国的经济增长总体上仍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传统工业化模式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两个主要约束性指标与“十一五”规划目标差距较大,这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产业结构仍以工业为主导,需求结构仍以出口和投资为主导,资源环境压力加重、扩大就业难度加大、消费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中国的发展要避免“拉美现象”的重演,防止从高速增长到衰退,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有效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前者是保障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后者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国家或地区通过对社会、经济发展各种制约因素的分析,从全局出发制定的关于较长时期内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和方法。灌云县的“环境立县”战略考虑到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制约关系,与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相符,但把“打造世界一流亮化工程”作为实施“环境立县”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视为提升该县城市档次、营造良好环境的重要举措,从案例所给材料看,这项战略措施并不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也脱离了该县的财政实力,使有限的社会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社会经济发展效果。各地在谋求发展的过程中,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于该县的实际情况,以人为本,充分挖掘和利用其优势,制定科学可行的发展战略,采取行之有效的战略措施及方法。
[教学建议]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复习提纲】推荐阅读: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12-2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第一大理论成果05-13
第二章多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2-01
试述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06-01
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专题10-26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考试复习题一01-18
福师1108考试批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复习题及参考答案10-14
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的精髓?07-29
浅论马克思自然观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