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爱情观

2024-09-13

论马克思主义爱情观(通用8篇)

论马克思主义爱情观 篇1

马克思主义爱情观

班级:1班 姓名:郭旗 学号:3146609040 专业:动画

摘要:

君子端方 温良如玉 谁人解其意 忧患实多 不敢言去 长风几万里

大学生对于爱情是那样地茫然,对于爱情是那样地放纵。本文主要试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学习体会,对马克思的爱情观进行一个阐述,让大家对爱情不仅局限于表面上的,还有更深层次的一种升华。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心得;爱情观;爱情的指导作用;社会因素;网络因素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关于爱情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为她赋诗宋词,留下一段段华美的断章。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爱情总是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如何找到一个合适自己的终身伴侣,如何找到自己想要的爱情咧!重要的是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爱情观,爱情观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恋爱感情问题上的具体体现,一个正确的爱情观会引导人走向健康、幸福美好的生活。校园里双双对对的情侣给了我们启发,真正合适的人生伴侣却不会轻易求得······

二、马克思的爱情经历

“千年情爱家”马克思,告诉我们,马克思的情感世界也是举世无双的,如果进行“千年情爱家”网上评选,也非马克思莫属。马克思的爱情充满了诗情和浪漫。马克思的爱人燕妮出身名门贵族,是特利尔城最漂亮的姑娘,被誉为“舞会上的皇后”,追求她的小伙子大有人在。然而马克思的品德和才华赢得了燕妮的芳心,两人相爱了。马克思这个爱情幸运儿在长达八年的爱恋中,用最动人的诗句向燕妮倾诉了最炽热的感情,用最丰富的想象编织了最美丽的情网。马克思在伯林大学读书期间和燕妮身处两地,每天都给思念的燕妮写诗。仅在1836年10—12月,3个月时间就给燕妮创作和抄写了3部诗集,《爱之书》第一部、《爱之书》第二部和《歌之书》,马克思每一天都用浪漫的诗情表达对爱情的美好追求。马克思对燕妮的情感是炽热和永恒的,从情窦初开到人生的黄昏,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之火一燃烧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由于长期的疲劳工作和艰苦的生活,晚年以后,马克思的身体得了多种疾病,到了1880年的夏天,燕妮的肝癌病情开始

恶化,而这时马克思的肺炎也加重了,因此这对患难与共的情侣不得不各自呆在自己的房间里,他们在病痛中相互间思念着,彼此为对方担忧着,为不能呆在一起而倍感痛苦。一天,马克思终于又顽强地站了起来,走进了爱妻房间,这对相濡以沫几十年的恩爱夫妻又似热恋中的青年。

我的评价:他们的爱情总是为我们所追崇,因为自古以来的悲戚故事因爱情而起,然后在落寞的结局中给人以最美的启示,仿佛这个世界就是一个爱的世界,爱情让很多人从失望变得自信,从一种颓靡到一种永生的勇气,爱情改变这一切怯于生存的人们,因为爱他们从此坚定的站起来,夕阳变得那么美,远方吹来的风永远都那么纯净,生活美妙让人产生致死不舍的留恋,爱的精神在冥冥中永垂不朽。

三、马克思主义爱情观

男女之间建立于性爱基础上的情感之所以成为爱情,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因此男女之间真挚的爱情,不仅是自然生理需求的冲动和相互需要,更是志趣的相投和心灵的相通,而这一切,都是以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为背景的,受制于特定的社会关系、经济地位和文化背景,等等。因此从本质上讲,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对对方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最强烈的、稳定的、专一的感情。爱情的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与人的自然属性相结合的异性间的崇高感情。如果说,好感不同于爱情,就在于它还缺乏对爱情的社会性认识的话,那么友谊之区别于爱情,常缺乏相互间生物性方面的吸引。志同道合能结成高尚的异性友谊。

由此说来,爱情有着丰富的内容,她通常是由四个要素构成的:一是性欲,这是爱情的生理基础和自然前提;二是情感,这是爱情的中心环节,表现为灵与肉融为一体的强烈感情;三是理想,这是爱情的社会基础,也是爱情的理性向导;四是义务,这是爱情的社会要求,表现为自觉的道德责任感。上述四要素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否则就是残缺的或被扭曲的爱情了。

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爱情的指导作用

1.爱情属于人们的一种意识,意识属于第二性,物质才是第一性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来源于物质,因此,爱情也来源于物质,并要受到物质的决定作用。现在的男女谈情说爱往往先要考虑对付的家庭,工作,收入,这些物质条件。正是在不自觉中运用了马克思关于物质与意识关系的原理。

2.按照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真理。任何真理都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客观的反映了客观实在及其规律,由于实践是历史的,随历史发展而而不断变化的,因此真理也会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不断发展。爱情是人们最重要的情感之一,是意识的。既然反映客观实在的客观真理都不是永恒不变的,自然世界上也就不会有永恒不变的真爱。爱情是会随着时间的变迁而变质的,随着生活实践而慢慢演变。

3.“男人没一个好东西”,按照证伪原理,我们不可能见到世界上所有的男人,也就不可能证明男人都是这样,因此这句话就被证伪了。证伪主义科学认为,科学理论不能被证实,却可能被证伪,“男人没一个好东西”,既有证伪的可能,在没有被证伪前,就是科学的。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一切标准”。所以,现时常常被提到的试婚的说法和做法,就是要通过实践来检验一个人是否符合结婚的标准,是不是也算有其存在的科学依据。

五、社会因素导致我们接受的爱情观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观点就是“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和毛泽东的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爱情这一话题也是一样,它是与人的一生息息相关的话题,也是人类永远的话题,普遍存在于社会中,受社会的影响。随着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社会这一概念的外延也在不断扩展。在虚拟社会,现实伦理则更是没有立足之地,在网络上彼此不认识的人可以举行婚礼,成为夫妻;各种有害我们健康发展的图片、影视、文字无孔不入,这无疑会对外面爱情观的形成带来排山倒海式的影响。文学已不再是高居圣坛之上,而是走“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的大众路线。更有甚者是过于大众化,以至于到了俗不可耐的地步。

六、发挥社会各种积极因素,发挥完美的自主性

马克思曾经给人下过一个定义,指出“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既然是社会的人,那人总要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面对自然社会中各种影响我们爱情观发展的因素,我们要特别地关注。

北京市的一项调查数据表明,有80%的中学生上网,其中50%在家中,在网吧上网的为17%。与网络有关的问题主要有:网瘾,即沉迷于网络,这对孩子的性格发展影响很大,但其比例仅为1.9%。网恋,即在网上交友,50%的孩子对此有认同感,也与当今独生子女缺乏玩伴的生活环境有关。至于在网上看色情的占4.5%,并不如人们印象中那么严重。从这一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对虚幻的爱情抱有幻想的人为数不少。我们不否认在虚拟世界中可以找到真爱,但这毕竟是少数。而且是否真的是“真爱”,笔者不敢肯定。因为,所谓的真爱,在很大意义上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相伴一生的爱情,而网络的兴起不过数十年,我们能判断这是真爱吗?社会的发展步伐需要快一点,但爱情这一东西可不能一味地“与时俱进”。很多人在网上找到的不是快乐,而是失望与失恋并存的痛苦,长此以往我们还能苛求他对爱情表示美好的态度吗?其实是虚拟的社会扭曲了爱情的内涵。但是,虚拟并不一定不好,抵制虚拟就等于是抵制文明、抵制进步与发展。理解在虚拟世界这一温情默默面纱后面的真实内涵,真正地掌握自我,让爱情之花相伴终身。

爱情的蒲公英绽放在世界的一脚一落,因为它们,世界才会变得如此精彩,因为它们,和平才会显得那么地耀眼。爱情总是想象比现实美丽,相逢如是,告别亦如是。以马克思的爱情观来开拓一条条光明的爱情之路,我们将不会误入歧途。于是,一朵朵绚烂的爱情之花绽放在人间,爱在人间,人间有爱。最后祝有情人终成眷属。

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论马克思主义爱情观 篇2

(一)灵魂爱欲与身体爱欲共存

将柏拉图爱情狭义地理解为“精神恋爱”是不对的。柏拉图认为人是灵魂和肉体的结合物,基于这个理解,柏拉图把爱欲分为 “灵魂爱欲”和 “身体爱欲”,灵魂爱欲是指心灵的契合与默契,身体爱欲指的是生而有之的性。柏拉图认为,爱人有两种,一种是爱灵魂而非身体,一种是爱他们的身体并非灵魂。柏拉图在承认灵魂的同时,并不否认肉体的存在。柏拉图在《斐德罗篇》中将爱情的快感分成浸淫于美所生的快感和浸淫于肉体美所生的快感,可见,柏拉图所认为的爱情,绝不仅仅是世人所谓的纯粹的精神方面的爱恋, 柏拉图认为爱情既有灵魂的爱欲,又有肉体的爱欲。

柏拉图认为,“爱情”的行为方式就是在美的东西里孕育生殖,以便使好的东西(善与美的)永远归自己所有,达到不朽。《会饮篇》中,柏拉图借助女巫狄奥提玛的话,讲到一切人都有爱的本性,包括身体的爱和灵魂的爱。凡人通过生死绵延生命,只要有爱且是美的爱,在美中生死,就意味着不朽,在这个基础上,任何人在意欲善时就意欲不朽, 爱正是基于此而的美的东西。柏拉图注重爱情的两方面,认为人不能只单单陷于情欲,这是可耻的,但是柏拉图同时也认为,人们会在肉体爱欲中得到满足,从而寻找到快乐,他强调肉体爱欲与灵魂爱欲的结合。所以,柏拉图的爱情观并不像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单纯的精神爱恋,更不是摈弃肉体,而是要将肉体之爱与灵魂之爱结合起来,超越低俗, 走向高尚。

(二)非理性的爱情哲学

柏拉图认为爱情并不是上苍为了爱者和被爱者双方的利益而恩赐的,爱情与利益是没有关系的,爱情是非理性的。这种非理性的爱是不需要理由的,不需要利益的交换与绑定,不需要小心翼翼的取悦对方。爱情是使人“迷狂” 的。爱情为何令人“迷狂”,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爱情的对象是善良与美丽的综合体,是无价的宝贝,决不能用世俗的价值去衡量。相反若背离了这样的原则,那就不是柏拉图爱情,也不是爱,所以爱情就是要处于一种超然世外的情爱境界之中。

同时,即使爱情是“迷狂”的,非理性的,爱的本质还在于能够使双方都成为一个知爱、能爱的主体。之所以这样, 柏拉图认为要想很爱,还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有一个共同的形式,在情欲之爱外,还有目标向善的另外一种爱。 柏拉图认为灵魂有智慧、情欲和疯狂的爱的参与。

柏拉图认为,爱情的高级模式是遇见美和善时不顾一切的冲动,只局限于肉体的欢愉是爱情最低级的表现,当通过爱情学会审美与追求,才使人类本身得到了升华。只有当人们在爱情的指引下,才会想到超越。

(三)永恒的爱情精神

柏拉图将爱情看作是宗教,虔诚尊敬与崇拜。他认为, 若想达到爱的最高境界,就需经历四步。第一步是从对形体美的敏感开始。爱是需要指导的,如果一个人得到了指导, 就会从某个具体形体的爱转向高尚的谈话。最开始,也许他只是认为爱就是单纯个体的事情,但是如果有高明的指导, 他就会脱离个体的束缚,上升到宏观的认知中,了解到所有的生命和个体都具有爱,而这种爱是美。美是相同的,如此, 他就会将对爱、对美的认知转移到一切美的方面,不再只局限于一个渺小的个体。第二步是经过谈话后,人会认识到具体的形体美的所在,爱上形体美之后,就会将其视为非常渺小的内容;他会想到灵魂的美比外形美更可珍贵、更能达到新的境界。如果一个人他的心灵与外貌的美丽并不协调,丝毫不影响别人对他的爱,这其中就有别人可获益的思想和行为。第三步,经历了对于形体美的认知,人会更加关注心灵的美,从而导向法律与制度之美,直到思考和认识制度和法律的美,理解这些美都属于人类,而单个人的美是微不足道的。后一步,则是人能够思索,从而产生崇高的思想,凭借人对美的了解,凭借对美的认知,人会把灵魂照射到美的本质上。认识到美的本质之后,人们也就不会再只局限在一个小小的方面或者只看到一种美,而是会进行思考,从对爱的宏观思考中,抽象孕育出崇高的道理和思想。最后,人终于看到涵盖一切美的学问。所以,爱的道路上处处可见美,但只有受到正确的指导,人们才会超脱出单一个体的局限,去了解到更宏大世界里的美,从而找到通往幸福的道路。

在哲学家的思想里,智慧、知识、善良这三方面是人类一生的目标,柏拉图爱情即是最高境界的哲学思想,它不只是告诉人们什么是爱和美,更让人们领悟爱情高层次精神领域的美好与高贵。

简论马克思主义爱情观 篇3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其著作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对爱情、婚姻、家庭、道德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在爱情婚姻家庭道德问题上的阐述,对于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促进恋爱关系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爱情观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爱情要以平等互爱为前提

马克思主义的爱情观认为男女应该在性爱、婚姻中实现真正的平等和自由。恩格斯指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而要达到这一点,又要求个体家庭不再成为社会的经济单位”,而“随着生产资料转归社会所有,个体家庭就不再是社会的经济单位了,私人的家庭经济变为社会的劳动部门,孩子的抚养和教育成为公共的事业;社会同等地关怀一切儿童,无论是婚生的还是非婚生的”。因此,“对于这种后果的担心也就消除了,这种担心在今天成了妨碍少女毫无顾虑地委身于所爱的男子的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既是道德的也是经济的因素”。这样,男女将实现平等,性爱、婚姻也将真正自由。爱情是以互爱为前提的,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你的爱没有引起对方的反应,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爱作为爱没有引起对方对你的爱,如果你作为爱者用自己的生命表现没有使自己成为被爱者,那么你的爱就是无力的,而这种爱就是不幸。”

二、恋爱要慎重,求爱要文明

1866年,保尔·拉法格遇见劳拉·马克思后,两人感情迅猛发展,热情不断高涨。马克思严肃提醒拉法格在恋爱上既要慎重又要注意“求爱”方式:我“没有肯定许婚,一切都还没有确定。即使她同您正式订了婚,您不应忘记,这是费时间的事……必然会有许多严峻的考验和苦恼”。马克思以长辈的身份教导这对青年人在婚恋面前要保持清醒。他特别批评了拉法格涉世不深、缺少理智、一头埋进恋爱的行为,要求拉法格立足现实,充分考虑到在婚恋生活过程中无数困难的考验、苦难的折磨,从而不要轻率从事。在拉法格向劳拉的进攻步步紧逼、不肯退却的形势下,马克思严正警告“这个热情过高的青年人:如果您想继续维持您同我女儿的关系,您就应该放弃您的那套求爱方式。”马克思要求拉法格用理性的克制来代替感情的冲动,他指出:“如果您借口说您有克里奥洛人的气质,那么我就有义务以我健全的理性置身于您的气质和我的女儿之间。如果说,您在同她接近时不能以适合于伦敦的习惯的方式表示爱情,那么您就必须保持一段距离来谈爱情。”针对青年人恋爱中的这个突出问题,马克思希望青年人能够摆脱原始的自然欲望的冲动,以伦敦绅士的风度来谈情说爱。他教导拉法格:“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亲昵。”

三、理想、事业、道德与爱情的统一

青年时代的马克思在《致燕妮》为题的十四行诗中写到:假如你胸口烦闷/请听我把歌来唱/歌儿把你呼唤/你会热泪盈眶/倾听那歌声飞扬/和欢声笑语的回荡/你卷发低垂感动/觉察我心波荡漾/这时我全身迸发火光/感到有种永恒的力量/我要拥抱万里长空/我要把你紧搂在怀中/我把这理想珍藏在心上/我要把尘世的俗物扫荡。在诗中,马克思向亲爱的燕妮倾诉衷肠,但马克思所表达的情感并不是个人主义的狭隘感情的寄托,而是把对纯洁真挚的爱情追求,化为激励自己在理想的海洋里展翅飞翔的力量。在对待女儿的恋爱问题上,马克思提出了先完善自己再谈恋爱和婚姻的观点。马克思要求拉法格把爱情摆在正确的位置上,首先利用大好年华完善自己。马克思对热情有余、行动不足的拉法格讲:“关于您的总的情况,我知道:您还是一个大学生……您应该在考虑结婚以前成为一个成熟的人,而且无论对您或对她来说都需要长期考验。”这里,马克思认为拉法格有革命的激情但思想还不够稳重,在学业上还要不断进步,要进一步投身实践,体验社会生活,改造自己的思想。总之,马克思认为青年人只有在生理、心理、思想、道德、知识和技能等素质比较成熟的基础上才有理由考虑恋爱、婚姻问题。列宁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爱情本质问题的基本思想为基础,批判资产阶级的,提出无产阶级爱情观的道德要求。他抨击了十月革命后苏联流行的“杯水主义”理论的“非马克思主义”和“反社会”性质,认为“在性生活上,不仅应该考虑到单纯的生理上的要求,而且也应考虑到文化上的特征,看它们究竟是高等的还是低等的。”列宁还论述了恋爱中的道德要求,并强调,“恋爱牵涉到两个人的生活,并且会产生第三个生命,一个新的生命。这一情况使恋爱具有社会关系,并产生对社会的责任。”这种“社会关系”和“社会责任”,正是恋爱中所包含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责任。

作者简介:

马克思与燕妮的爱情故事 篇4

马克思的爱人燕妮是特利尔城里有名的美女,相识时马克思4岁,燕妮8岁。他们是儿时的邻居,并在那是建立了深厚的感情。17岁的马克思在上大学之前秘密与燕妮订婚,当时燕妮21岁。在苦等马克思7、8年后,他们终于在1843年结婚,并相守一生。

1843年6月19日,马克思与苦等了他7年之久的生于1814年的贵族小姐燕妮结婚。1844年1月,与燕妮一起踏上流放的征途。去到巴黎。1845年秋,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去到比利时布鲁塞尔。

1845年12月宣布脱离普鲁士国籍。其后和恩格斯一起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书中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彻底。第一次系统的阐述了他们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为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奠定了初步理论基础。后来才诞生了《共产党宣言》。随后不久遭到比利时当局的迫害。和妻子一起回到德国。

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于摩塞尔河畔特利尔的一个普通市民家庭,出生贵族的燕妮·冯·威斯特伦的家离马克思的家只有几分钟的路程。

1836年晚夏,在波恩大学攻读法律的一年级学生马克思,回特利尔向自己热恋的姑娘求婚。燕妮就和18岁的马克思约定了终身。按照当时的习俗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贵族出生、年华似锦的燕妮,被公认为是特利尔最美丽的姑娘和“舞会皇后”,许多英俊景族青年为之倾倒,求婚者不乏其人,毫无疑问,可以缔结一门荣华富贵的婚姻。但是她却蔑视封建社会和资产阶级社会的一切传统观念,瞒着父母把自己许配给一个市民阶级的子弟,她完全不能预计和马克思共同生活的前途如何。马克思认为暂时还不能在身为枢密顾问官的燕妮的父亲面前正式向燕妮求婚。因此,起初他只能向自己的父亲吐露秘密。他相信,他父亲会在燕妮的双亲面前为一次成功的求亲作好各种准备。1836年10月,马克思从离家不远的波恩大学转赴离家很远的柏林大学读书,这意味着他们之间要忠诚等待一段漫长的时间。在柏林,由于心灵激荡的感情和“倾心思慕”的爱情以及带来的悬念和焦虑,曾一度影响了马克思全心全力地投入学习。他曾向他父亲坦率吐露说,由于远离摩塞尔河谷,远离他的“无限美好的燕妮”,他已“陷入了真正不平静之中”。困扰他的绝不是什么猜忌心,因为他对燕妮的爱情从未有过丝毫怀疑,只是由于想到不得不和她在漫长的岁月里长期分离,使他感到心情沉重。

于是,18岁的马克思就执笔写诗,用诗抒发自己的感情和心声。马克思的诗大多是歌颂燕妮和倾吐自己对她的思慕;但其中也有不少是表白自己的思想志愿和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

1841年4月15日,马克思提前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年轻的哲学博士刚刚口到特利尔,就赶忙去他最心爱人的家,把博士论文亲手送到燕妮的父亲的手里。燕妮和马克思在多年分离之后,本来打算立即结婚的。但光有一篇博士论文并不能作为维持生计的基础,因而他和燕妮不得不打消给婚的念头,继续互相等待。从1842年4月开始,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报》撰稿,1842年10月,《莱茵报》的股东们委任马克思为编辑,1843年3月,马克思被迫退出《莱茵报》编辑部。接着又与阿尔诺德·卢格磋商了关于共同从事著作出版的计划。此后他才到克罗茨纳赫(燕妮在她父亲于1842年3月去世后就和母亲迁居这个地方),与燕妮举行了婚礼。

从他们私自约定终身到结合,燕妮等待了漫长的七个年头。在这七年中,她除了曾与未婚夫马克思有过少数的几次相聚之外,就只能从远处用自己的思念和书信陪伴他了。他在给马克思的一封信中写道:“你的形象在我面前是多么光辉灿烂,多么威武堂皇啊!我从内心里多么渴望着你能常在我的身旁。我的心啊,是如何满怀喜悦的欢欣为你跳动,我的心啊,是何等焦虑地在你走过的道路上跟随着你。„„处处有我在陪伴着你,走在你的前头,也跟在你的后面。但愿我能把你要走的道路填平,扫清阻挡你前进的一切障碍。” 同时,她还不得不同她的几个贵族亲戚进行十分折磨人的斗争。

婚礼举行后,马克思和燕妮随即动身作了一次短途的新婚旅行。1843年10月底,马克思和燕妮一起来到巴黎,同比他们早两个月来到这里的卢格筹办并出版《德法年鉴》杂志。至此,他俩拉开了充满困苦和自我牺牲的生活序幕。

由于马克思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卓越贡献和对地主、资产阶级无情揭露和批判,使得一切反动势力诅咒他,驱逐他。他不得不携持家小四处转移,其生活困难有时达到难以想象的地步。1850年3月底,随马克思一起流亡伦敦的燕妮写信给好朋友约瑟夫·魏德迈时,描绘了她当时的生活情况:“因为这里奶妈工钱太高,我尽管前胸后背都经常疼得厉害,但还是自己给自己孩子喂奶。这个可怜的孩子从我身上吸去了那么多的悲伤和忧虑,所以他一直体弱多病,日日夜夜忍受着剧烈的痛苦。他从出生以来,还没有一夜,能睡着二个小时以上的。最近又加上剧烈的抽风,所以孩子终日在死亡线上挣扎。由于这些病痛,他拼命地吸奶,以致我的乳房被吸伤裂口了;鲜血常常流进他那抖动的小嘴里。

“有一天,我正抱着他坐着,突然女房东来了,要我付给她五英镑的欠款,可是我们手头没有钱。于是来了两个法警,将我的菲薄的家当——床铺衣物等——甚至连我那可怜孩子的摇篮以及比较好的玩具都查封了。他们威胁我说两个钟头以后要把全部东西拿走。我只好同冻得发抖的孩子们睡光板了。„„”

马克思和燕妮共生了四女二子,白于上述原因,只有三个女儿长大成人。在这种境况下,燕妮还是深深地爱着马克思。她除了母亲和主妇的责任,除了为每天的生活操心之外,还担负起了许多其他工作。燕妮是马克思不可缺少的秘书,马克思的几乎所有手稿——其中大部分是很难辨认的——在送到印刷厂或出版社去以前,总得由她誉写清楚。眼出版社和编辑办交涉,一些繁琐的手续,很难处理的事务,必须写的情,不少由她代办。马克思不是那种轻易在口头上流露心情的人,但当燕妮因母亲垂危离开了他几个月时,他便在给她的信中写道:“深挚的热情由于它的对象的亲近会表现为日常的习惯,而在别离的魔术般的影响下会壮大起来并重新具有它固有的力量。我的爱情就是如此。只要我们一为空间所帕,我就立即明白,时间之于我的爱情正如阳光雨露之于植物——使其滋长。我对你的爱情,只要你远离我身边,就会显出它的本来面目,象巨人一样的面目。在这爱情上集中了我的所有精力和全部感情。„„我如能把你那温柔而纯洁的心紧贴在自己的心上,我就会默默无言,不作一声。我不能以唇吻你,只得求助于文字,以文字来传达轰吻„„”

马克思与燕妮的黄昏之恋更加强烈。1880年,燕妮可能患了肝癌,她以惊人的克制能力,忍受着极大的疼痛。在这胆战心惊的岁月,马克思照料妻子,不离左右为了要让她快活些,马克思于1881年7、8月间,陪着她到法国去看了大女儿和几个外孙。1881年秋天,由于焦急和失眠,体力消耗过度,马克思也病了。他患的是肺炎,有生命危险,但他仍然忘不了燕妮。他们的小女儿在谈到双亲暮年生活的时候说“我永远也忘不了那天早晨的情景。他觉得自己好多了,已经走得动,能到母亲房间里去了。他们在一起又都成了年轻人,好似一对正在开始共同生活的热恋着的青年男女,而不象一个病魔缠身的老翁和一个弥留的老妇,不象是即将永别的人。”

1881年12月2日,燕妮长眠不醒了。这是马克思从未经受过的最大打击。燕妮逝世那天,恩格斯说:“摩尔(马克思的别名)也死了。”在以后的几个月里,他接受医生的劝告,到气候温和的地方去休养。可是不论到哪儿都忘不了燕妮,止不住悲痛。他写信给最知己朋友说:“顺便提一句,你知道,很少有人比我更反对伤感的了。但是如果不承认我时刻在怀念我的妻子——她同我的一生中最美好的一切是分不开的——,那就是我在骗人。”他的这些话是多么令人感动啊!

1883年1月11日,传来了大女儿突然去世的噩耗,马克思的病情加重了。1883年3月14日中午,马克思安详地、毫无痛苦地与世长辞了。1883年3月17日,马克思被安葬在海格特公墓燕妮的坟墓的旁边。

马克思的婚姻问题

我可以丝毫不带浪漫主义地对您说,我正在十分热烈地而且十分严肃地恋爱。我订婚已经七年多,我的未婚妻为了我而进行了极其激烈的、几乎损害了她的健康的斗争,一方面是反抗她的虔诚主义的贵族亲属,这些人把“天上的君主”和“柏林的君主”同样看成是崇拜的对象,一方面是反抗我自己的家族,那里盘踞着几个牧师和我的其他敌人。因此,多年来我和我的未婚妻经历过许多不必要的严重冲突,这些冲突比许多年龄大两倍而且经常谈论自己的“生活经验”(我们的“论中庸”爱用的字眼)的人所经历的还要多。

由于燕妮异母兄弟斐迪南的到来,她家庭方面的麻烦增加了。斐迪南在政府机关工作,后来成为普鲁士内务大臣。1838年他曾在特利尔被委以重任。也许是为了避免他的影响,燕妮和母亲很可能早在1842年7月就搬到了特利尔东面大约50英里的克罗茨纳赫疗养地。马克思3月份在那里见到了她,制定了结婚计划。

他一离开,燕妮就写信给他:

你现在对于我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亲切可爱和珍贵,可是,每当你和我告别时,我总是万分激动,我多么想把你叫回来,以便再次告诉你,我多么爱你,我如何全身心地爱着你。可是最后这一次你是以胜利者的姿态走的,我已看不见你的身影,只有你的形象出现在我的心上,它栩栩如生,这样地忠诚,天使般温柔和美,沐浴在爱的伟大与智慧的光芒之中,这时,我真不知道,在我心灵的深处你是多么珍贵。如果你此刻能在这里,我亲爱的小卡尔,你在你的调皮而又可爱的姑娘身上会感受到多少幸福啊!如果你再次表现出坏企图、恶意,我不会采取任何反抗的;我会温顺地低下头,任凭这个凶恶的男孩怎样摆布„„你还记得我们在暮色苍茫中的那些谈话吗?我们那无言的嬉戏?那在半睡半醒中度过的时光,我的亲爱的,那时你是多么可爱,多么好,多么宽容,多么快乐!

信中还细心叮嘱了在新教教堂举行的婚礼,要买什么和不要买什么,1843年6月19日他们在克罗茨纳赫办公处登了记。这一对夫妻的官方登记是:“卡尔·马克思先生,哲学博士,现住科伦;J.B.J.燕妮·冯·威斯特华伦女士,无职业,现住克罗茨纳赫。”两家的人,只有燕妮的母亲和弟弟埃德加尔在场,作为住在克罗茨纳赫的亲属证婚人。

马克思和燕妮立刻外出去度了几个星期的蜜月。他们先是到了瑞士的沙夫豪森附近看莱茵瀑布,接着游览了巴登省,然后回到了克罗茨纳赫。燕妮后来讲了一个故事,表明了他们两个人当时(并且一直是这样)有着多么令人惊奇的对金钱不在意的态度。燕妮的母亲给他们一些钱去度蜜月,他们带在身边,放在了一个箱子里。用这笔钱,他们旅途中乘坐马车,投宿不同的旅馆。他们看望了几个拮据的朋友,把箱子打开放在了朋友房间里的桌子上,每个人愿意拿多少就拿多少。不用说,钱很快就告罄了。

回到克罗茨纳赫后,马克思和燕妮在母亲那里住了三个月。这使马克思能够“从社会舞台退回到书房”,开始为《德法年鉴》撰稿。《德法年鉴》显然将成为一份特别的政治评论性刊物。虽然马克思在《莱茵报》上的文章曾涉及政治问题,但他的方法,像正规的论战文章一样,曾极大地综合吸取了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的论证方式。现在他感到需要一种更为系统的批判方法,于是决定努力采用黑格尔的政治哲学的术语,尤其是《法哲学》的术语。当普鲁士政府显然不具备成为黑格尔所讲的“理性国家”可能性的时候,黑格尔所有的学生或早或晚地都发生了这种转向。马克思心怀这个念头至少有一年时间了。1842年3月,他写信给卢格:“我为《德国年鉴》写的另一篇文章是在内部的国家制度问题上对黑格尔自然法的批判。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同君主立宪制作斗争,同这个彻头彻尾自相矛盾和自我毁灭的混合物作斗争。”他接着说文章已经写好,只需要修改一下。六个月后,他还在谈论要在《莱茵报》上发表这篇文章。马克思在克罗茨纳赫这三个月对黑格尔政治学的反思与批判,比他上一年纯粹逻辑-政治的方法要丰富多了。马克思《致燕妮》

卡尔·马克思与燕妮的爱情早已脍炙人口。这位写过《资本论》并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人也会写出如此缠绵。热烈而细腻的情书。经常在外奔波、流亡不能厮守在妻子身边的马克思总是再忙也忘不了用他的生花妙笔向燕妮表达他的爱情,这封情书是马克思在英国曼彻斯特与思格斯一同工作时写给燕妮的。

我的亲爱的:

我又给你写信了,因为我孤独,因为我感到难过,我经常在心里和你交谈,但你根本不知道,既听不到也不能回答我。你的照片纵然照得不高明,但对我却极有用,现在我才懂得,为什么“阴郁的圣母”,最丑陋的圣母像,能有狂热的崇拜者,甚至比一些优美的像有更多的崇拜者。无论如何,这些阴郁的圣母像中没有一张像你这张照片那样被吻过这么多次,被这样深情地看过并受到这样的崇拜;你这张照片即使不是阴郁的,至少也是郁闷的,它决不能反映你那可爱的、迷人的、“甜蜜的”,好像专供亲吻的面庞„„你好像真的在我的面前,我衷心珍爱你,自顶至踵地吻你,跪倒在你的眼前,叹息着说:“我爱你,夫人!”

暂时的别离是有益的,因为经常的接触会显得单调,从而使事物间的差别消失。深挚的热情由于它的对象的亲近会表现为日常的习惯,而在别离的魔术般的影响下会壮大起来并重新具有它固有的力量。我的爱情就是如此。只要我们一为空间所分隔,我就立即明白,时间之于我的爱情正如阳光雨露之于植物———使其滋长。在这爱情上集中了我的所有精力和全部感情。我又一次感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人,因为我感到了一种强烈的热情。

你会微笑,我的亲爱的,你会问,为什么我突然这样滔滔不绝?不过,我如能把你那温柔而纯洁的心紧贴在自己的心上,我就会默默无言,不作一声。我不能以唇吻你,只得求助于文字,以文字来传达亲吻„„

诚然,世间有许多女人,而且有些非常美丽。但是哪里还能找到一副容颜,它的每一个线条,甚至每一处皱纹,能引起我的生命中的最强烈而美好的回忆?甚至我的无限的悲痛,我的无可挽回的损失,我都能从你的可爱的容颜中看出,而当我遍吻你那亲爱的面庞的时候,我也能克制这种悲痛。“在她的拥抱中埋葬,因她的亲吻而复活。”这正是你的拥抱和亲吻。

再见,我的亲爱的,千万次地吻你和孩子们。你的卡尔1856年6月21日于曼彻斯特。

燕妮给马克思的一封信

我保持沉默为的是爱惜你,也为了不去触动我的创伤,唉,卡尔,你是多么的不了解我啊!你为我设身处地地想的多么少啊!你对我的痛苦体会的多么不够啊!我的心灵受到了多大创伤啊!......你那美好、动人而热烈的爱情,这种爱情的纯真的流露,你幻想出来的令人欢欣鼓舞的形象——所有这些能使其他任何少女欣喜若狂的东西,却只能使我感到恐惧,并且常常使我悲观失望。我越是沉湎于这种幸福之中,就越是感到自己命运的可怕。当你那火热的爱情一旦冷却下来,你就会变的冷酷无情而难以接近。

论诗经中的爱情观 篇5

《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涉及到男女爱情的诗歌总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那时人们独特的爱情观。其中的情爱诗写出了礼制完善之初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本色,展示了人类美好的情感世界,表现出了上古时代人们所持有的纯正、健康的爱情观。上古时代,人们对爱情有着正确的认识和高尚的理解:青年男女对爱情抱有“花开堪折直须折”的态度;对待爱情痴诚专一的态度和淑女以配君子的观念;对爱情有着痴迷与执著的追求;男女欢会时表现出清新与真纯的本色;采取邂逅相遇、一见钟情式的恋爱方式;在爱情观上逐渐留下礼俗的烙印。《诗经》中的恋爱诗给我们留下了永不磨灭的情感光辉,它永远激励着我们后人不懈地追求爱情的真谛。

从《诗经》的爱情诗中看古代人的爱情观

(一)勇于追求爱情,对爱情的热切渴望与追求表现坦白直率。《国风•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这是少女在采梅子时的动情歌唱,吐露出珍惜青春、渴求爱情的热切心声,以梅子成熟为喻,直率表达出自己想嫁的渴望。诗中的少女由梅树的果实黄熟脱落,日甚一日的变得稀少,以至渐渐所剩无几,联想到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正悄悄地飞速流逝,不禁激情难抑唱出一曲期待男子向她求爱,并娶她为妻的心音。这首短诗由触景(梅的变化)而生情(急于求嫁),由兴而赋,委婉细腻而又大胆地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

(二)对爱情有着痴迷与执着的追求

爱情是人类最纯真的感情表露,也是人类情感世界中最有魅力的花朵.正因为它有着无穷无尽的奥妙,所以才引得人们不懈的追求。《国风•秦风•蒹葭》这首诗真实再现了热恋中的人所特有的因痴生幻的心态,一往情深而又可望不可及时,那份痴情,那份迷恋,那份落寞,那份失意,那份缠绵,那份执着,虽不着一字,却尽蕴于字里行间。《蒹葭》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其打动人心之处便在于主人公对于爱情的痴迷与执着的追求:路途的险远阻挡不了他,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使他退却,他上下求索,不畏艰辛。这首爱情唱出了人类永恒的理想与追求主题。人在不断的追求过程中经受着苦难与快乐,使灵魂不断升华。因而,爱情便理所当然的成 1 为人类一个永恒的主题,正如法国的罗曼.罗兰所言:“爱情是一种永久的信仰。

(三)在面对婚姻破裂的自主意识的体现

在男尊女卑的轻视妇女的价值观和束缚妇女的道德礼教观下,古代的妇人遭弃的情况时有发生。《诗经》中的弃妇诗占着较大的比重。其中以《卫风•氓》最为代表。

《氓》自诉了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直到被虐待、遗弃的经过情景。控诉丈夫的无情,发出自己的深切感受:“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诗中所写的人物和事件很具有代表性,揭示出了古代妇女所遭受到的欺压和凌辱,反映了男尊女卑不平等的婚姻制度不合理的现实。从诗中我们看出,封建社会的女性在婚姻制度上没有有效的保障,她们随时都可以遭受丈夫无情的抛弃,只能承认这种命运。但是,她们并不是忍气吞声的承受,没有顺从和屈服,而是敢于表达自己的不满,发出内心的控诉,控诉丈夫的暴行,控诉社会的不平等。这是当时女性在面对婚姻破裂的自主意识的体现。

(四)真挚淳朴,积极健康的爱情观(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诗经》中的爱情, 感情真挚自然, 摒弃了世俗偏见, 是个体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诗经》中的爱情诗,无论是写爱情之成功还是失败,无论是写喜忧得失还是离合变化,都具有“正”的特点,也就是这些爱情诗感情都是诚挚热烈,淳朴健康的,“风”最善于描写人之性情,最能感染读者起教化作用,《诗经》中的“风”中的诗歌能像自然春风吹动万物而发出的“万籁之声”那样感染打动人心,因此能起“正风俗”的作用。譬如《周南•关雎》就是写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周南•关雎》这首诗中热情地表达了一位君子对一位窈窕美丽、贤淑敦厚的采荇女子的热恋和追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达了对与她相伴相随的仰慕与渴望,感情单纯而真挚。

诗中君子爱上一位采荇菜的美丽姑娘却又“求之不得”,只能将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内心的敬羡与想象之中,这位“君子”的追求是失败了,但这位君子的心理和行为都是积极健康的。但当他“求之不得”之时,虽然为想她而“寤寐思服”“优哉悠哉”“辗转反侧”,但他能严格控制自己 的感情和行为,他觉得只有用自己的才华和品德才能赢得姑娘的芳心。而君子追求淑女时采取的也是一种比较健康、积极的态度,他希望用自己的一片诚心来打动姑娘的那颗芳心。于是他采用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文明之举去努力打动吸引姑娘,这首诗充分体现了当时民风之淳,人性之正,声气之和。

(五)重视伦理道德,循礼而行,淑女以配君子的观念

《国风•周南•关雎》是《诗经》的开篇之作,而且是一首婚恋诗,这从侧面反映了古人对婚姻家庭的重视。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而家庭的组成是由男女之结合为夫妇。而在我们中国人际关系的五轮中,以夫妇为人伦之始。婚姻不是儿戏。男女成家之后,就要有各种义务和责任。不止是为了子孙的繁衍,更要促进社会的进化。所以良好的婚姻家庭观是很重要的。而古代的婚姻家庭观是极重视伦理道德,基本上是循礼而行的。《诗经》中的有些恋爱诗,不仅表达了上古时代青年男女对待爱情的态度,而且还透露了他们的择偶观念.如诗经开篇《国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男子心目中的“好逑”是一位淑女,而且是幽闲、贞静、举止安详稳重的淑女,正如汉末的《毛诗序》中说:“《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值得一提的是,诗中男子是当认为“窈窕淑女”是自己心目中好的配偶时(君子好“逑”),才大大方方地去追求爱情,而不是象大家口中流行的简单的“窈窕淑女,君子好‘求’”。此“逑”非彼“求”。

再者,《诗经》在表现真挚感情、健康情爱同时,突出男女主人公对高洁道德的追求主旨。除了《周南》中的《关睢》提倡以淑女配君子、《葛覃》着力表现女孩子的勤俭孝顺、《桃夭》中希望新娘子宜室宜家外,《国风》中多主张女子应贤德。如《郑风.有女同车》中的小伙子对迎来的新娘——孟姜,不仅“颜如舜华”,走起路来“将翱将翔”,态度大方,而且贤惠高洁,十分赞叹,小伙子对其“德音不忘”,充满了对她的爱意。在《小雅•车辇》中,前往宋国迎亲的诗人也对娶了贤德的新娘感到欣慰,好象手中的六根缰绳都成了弹琴的琴弦,表达了诗人的择偶价值观。可以说,汉民族对那种出乎自然、内蓄外发的风度美和品行端淑的内心美是同样重视的,要求两者达到完美的统一。

(六)天真纯朴,烂漫自由 热烈而浪漫,真挚纯洁,自然和本性的情感流露

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一种自发的不由自主的情感冲动,同时也是个体的一种自我选择。《诗经》中的爱情,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碰撞。

《周南•关雎》这首诗作者热情地表达了自己对一位窈窕美丽、贤淑敦厚的采荇女子的热恋和追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达了对与她相伴相随的仰慕与渴望,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现了男女之情的率真与灵动。

男女欢会对于恋爱中的青年来说是最令人神往的,也是整个恋爱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恋人们对于爱情怀有什么样的态度,恋人之间的感情如何,完全可以从他们相会时的情态表现出来。上古时代,青年恋人之间的感情是十分真挚的、纯洁的,是脱去了脂粉与物质外壳束缚的,是人之性灵的本原状态的自然流露。《国风•邶风•静女》便真实再现了热恋中的男女清新真纯的感情:“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一个男子在城之一隅等待情人,心情竟至急躁而搔首徘徊。情人既来,并以彤管、茅荑相赠,他珍惜玩摩,爱不释手,并不是这礼物有什么特别,而是因为美人所赠,这“彤管”看似平常,实不一般,它代表着女子的一片诚心和对他的纯真爱情。情感细腻而真挚。这首诗将少男少女纯洁浪漫的初恋情怀表现的极为生动传神,不仅刻画了女子的天真慧美,男子的淳朴痴情,而且表现了他们情深意挚,欢乐、健康和真诚相爱的感情。

论嫦娥爱情诗歌 篇6

翩翩起舞于广寒,你可曾俯视。

普天之下,谁不在为你着迷。

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为你把赞歌来唱。

多少才子把相思与你来寄。

“新月如佳人。我寄明月与相思"

这些都是英雄才子们为你魂牵梦萦的真实写照。

今夜月满,你的美是为谁而绽。

虽然你的故事在天下传唱,无数个版本评判你的是非,也不知是你负了后羿,还是后羿负了你。

总之,你从此孤独寂寞于广寒数载,这却是不争的事实。

如若是你偷吃了长生药,负了后羿。

你是否曾后悔,用千年的寂寞换来永世的青春。

负了后羿赢了天下男人的心。

如若不是,不是又如何呢?

论马克思主义爱情观 篇7

一、主动追求自由快乐的爱情

向往和追求自由快乐的爱情是人类共有的理想愿望, 这在《聊斋志异》中的女性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聊斋志异》婚恋小说中的女性敢于冲破一切封建礼教的藩篱, 热烈地追求自由快乐的爱情。特别是那些有着非人类身份的女性, 她们借助异类身份的掩护, 勇敢的毫无顾忌的追求自由快乐的爱情, 她们在两性相爱的过程中是主动、大胆、开放和自由的。这样的女子在《聊斋》里面不胜枚举。《绿衣女》中的蜂精在于璟醴泉寺夜读时, 飘忽而至, 在窗外发出“于相公勤读哉!”的赞语, 又推扉笑入, 主动结识于璟, 并用赞语笑颜愉悦于璟, 后“于心好之, 遂与寝处”。《红玉》中的红玉“自墙上来窥”, 先“微笑”后“梯而过, 遂共寝处”。《伍秋月》中伍秋月值书生王鼎夜梦时近之。《林四娘》的林四娘在陈宝钥夜里独坐时“搴帏而入”探问寂寥。《莲香》中的莲香、李氏都是主动叩开桑郎之斋以求桑郎之眷顾。《翩翩》中的翩翩也是主动与背生疮瘠的罗子浮双宿双飞。这些女子都是先男子而动情, 不顾妇道闺范的约束, 主动追求自由快乐的爱情。在她们身上所反映出的爱情观是超世俗和叛逆的。

二、对爱不计付出不求回报

《聊斋志异》中的许多女性对她们的所爱, 没有任何附加的世俗条件, 不计付出不求回报, 不追求婚姻形式, 也不一定要长相厮守, 她们晨去夜来, 飘然而至, 悠悠而去, 无须迎送。她们与人相亲, 替人着想, 为人分忧解难, 助人度过难关。或助他们科场扬眉吐气, 或助他们子嗣接续, 家庭幸福美满, 或解救性命于危难时刻。

如《林四娘》中的林四娘与男主人公相交三年, 共同歌饮赏诗, 颇有雅趣, 最终赠诗而别, 绝无它求。《红玉》中的红玉对书生冯相如一无所求, 并三助之, 一是在其落寞之时, 予其欢乐, 临别重金相赠, 助其娶得佳妇;二是在其遭受父死妻亡的灾祸时, 为之报仇雪恨和抚养幼子;三是在其父子劫后余生之时, 助其重振家业, 科场得意。

这类女性往往是在书生贫困潦倒之时给他们送去精神与肉体上的快乐与慰藉, 而不要求他们承担任何世俗责任。《荷花三娘子》的男主人公宗湘若见田野中野合男女的女子容貌雅媚, 意欲绸缪, 乃问其姓氏, 女子日:“春风一度, 即别东西, 何劳审究?岂将留名字做贞坊耶?”《汾州狐》写汾州通判朱公居于官署时, 见有容光艳艳的女子往来于灯下, 心知其狐, 而恋其美, “遂与款密, 久如夫妻之好”。但他们很快就分开了。《狐谐》、《双灯》、《胡四姐》等篇也是如此。这些女性都是无条件的投入男主人公怀抱的, 表现出不计付出不求回报超凡脱俗的婚姻爱情观。

三、符合礼教的传统婚恋观

《聊斋志异》中的部分女性在追求爱情表现出超凡脱俗观念。但在《聊斋志异》中的一些女性身上又一定程度的呈现出传统的婚姻爱情观。这些女性遵循封建礼教, 向往和追求传统意义上的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 她们有着较强的传宗接代意识和家庭名分意识, 并积极维护传统的婚姻家庭。她们的婚恋观呈现出蒲松龄所生活的明末清初的时代特点。

她们与人交往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爱情和美满的婚姻, 情节模式或是一见钟情, 主动追求;或在相识后经历磨难, 产生爱情, 并最终得到了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聂小倩》中的聂小倩、《鲁公女》中的鲁公女都经历了由鬼到人的艰辛过程, 最终得以与心上人结为夫妻。《聂小倩》、《青凤》、《婴宁》、《阿宝》、《小谢》、《莲香》、《红玉》、《青梅》、《鸦头》、《凤仙》这些故事都是写的相爱、磨难到终成眷属。

看重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相夫教子、孝敬公婆的家庭职责。《林氏》小说中的林氏是一位贞烈刚强的女子, 自己无法完成为丈夫传宗接代的使命, 便要为丈夫置妾纳婢, 丈夫不允, 林氏遂用偷梁换柱之法为丈夫积下二男一女。《颜氏》中易装代试为丈夫挣得了功名的颜氏, 为传宗接代出资为夫购妾。《白于玉》中紫姬为吴青庵生下梦仙、《翩翩》中翩翩为罗子浮生子、《云萝公主》中云萝公主身体孱弱, 无法承担生育之苦, 竟让婢女樊英代己生子。

为维护传统的婚姻家庭甘于自我牺牲。《阿霞》中的阿霞对爱情与婚姻有着强烈的自主意识, 并主动追求。但当她得知景生为迎娶自己行辱妻休妻寡德之举时, 就改适他人, 这表明阿霞所要求和维护的爱情婚姻是不排她的, 是二女侍一夫的一夫多妻制的传统婚姻。《庚娘》中的庚娘有大恩于夫家, 却愿意同丈夫再婚妻子唐氏共侍一夫。《邵九娘》中的邵女作为妾, 为维护家庭稳定和睦, 甘受悍妇金氏的百般虐待。

在爱情婚姻家庭生活中, 聊斋女性爱情婚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本文对此不能全面阐述列举。

摘要:《聊斋志异》女性形象身上所呈现出婚姻爱情观是极其复杂甚至是相悖和两极的。她们的婚姻爱情观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主动追求自由快乐的爱情、对爱不计付出不求回报、符合礼教的传统婚恋观。

关键词:《聊斋志异》,女性,婚姻爱情观

参考文献

[1]马瑞芳.《马瑞芳讲聊斋》中华书局, 2005.4.

[2]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国盲文出版社, 2000.6.

爱情“金融”主义 篇8

他(她)是你的优质投资对象吗?

1 与他(她)初次见面时有心跳加速的感觉

yes-2 no-3

2 曾经在你想打电话给他(她)时,先接到了他(她)打给你的电话

yes-6 no-4

3 你会很在意心理测验结果不佳

yes-7 no-4

4 总习惯性地想要纠正他(她)

yes-14 no-5

5 橙与香蕉中你较喜欢橙

yes-8 no-9

6 两人间隐藏着互不知的秘密

yes-10 no-12

7 会感受到他(她)所给予的束缚

yes-5 no-9

8 黑色与咖啡色你比较常穿黑的

yes-9 no-至6

9 他(她)对纪念日总是记得很清楚

yes-14 no-16

10 到现在还会对背叛对方犹豫不决

yes-11 no-12

11 双方在想法和感觉上有相似的地方

yes-A no-C

12 到现在还会想要一窥他(她)手机里的电话名单

yes-13 no-11

13 约会的费用多是当时谁有钱谁就出

yes-C no-11

14 绝不允许他(她)感情出轨

yes-13 no-15

15 打算要知道他(她)所有的嗜好与习性

yes-16 no-B

16 和他(她)在一起会有安心的感觉

yes-C no-D

测试结果:

A:投资这份感情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他(她)和你之间铁定牵着红线,不管是相遇之初或是交往之际,你们都能自然地彼此融合、接受。你们大概在前世就已经结下了姻缘吧!两个人想要一起共度白首不会太难,只是别因此被对方宠坏了,共处时别忘记了要为对方多想想。

B:既要做个投资者,也要善于经营。

你与他(她)恐怕是相当平凡的一对吧!因此今后两人的交往,可是要靠双方去开创的。是要大而化之的看待这段恋情呢?还是要更加重视、以做长线投资的好?这全凭你自己决定了。轰轰烈烈或许不适合你们,细水长流却也是不错的选择。

C:投资如游戏,但不能当儿戏!

他(她)似乎还只是把这段感情当作玩玩而已,如果你想要进一步与他(她)交往,还要加把劲儿。在两人快乐出游的同时,不经意地让他(她)看到你坚定真实的一面,他(她)或许会把你看得越来越重要!

D 勿要心急,看准了再出手!

到底是彼此深爱呢?还是只想身边有个伴?你应该会有这种想法吧?就算想分手,不,应该说就算是分了手,不知哪一天又会不小心回到这样的两人关系。比起这样拖拖拉拉的交往下去,双方冷静下来好好谈谈未来,似乎会好一点。

爱情投资 把握时间

在刚刚落幕的第85届奥斯卡颁奖礼现场,当颁奖嘉宾宣布“最佳导演是李安”时,一向儒雅的李安再也禁不住握拳欢呼并拥抱妻子。他在获奖感言中真情告白说“我爱你!”,2013年,正是他们结婚三十周年。当年,李安失业七年,依靠老婆林惠嘉的薪水生活,并一度想要放弃电影委曲求全改学计算机,而林惠嘉鼓励他说:“安,要记得你心里的梦想。梦想很美,有的时候,就需要那么一点点坚持,爱会让人坚强。”可以说,如果没有林惠嘉,也不可能有今日的李安。李安的爱情或许没有我们想见的轰轰烈烈,但细水长流的稳定感情就像存在银行里的支票,回报超出你的想象。

同样是在刚落幕的第85届奥斯卡颁奖礼上,爱人瞩目的还有揭晓“最佳影片奖”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她的独特魅力早已折服美国的万千选民。奥巴马曾说:“娶到米歇尔我感到非常幸运,她每天都激励我,是她让我成为一个好男人与好总统。”

米歇尔和奥巴马1989年相遇,当时米歇尔在事务所的工作风头正盛,同时被好几个男人追求,但最终还是选择了他。“一旦认定,便终生。”两个人在一起后,米歇尔一方面要为奥巴马打理日常琐事,把他的生活安排妥帖,还要以她的聪明才智辅佐丈夫,给予事业上的支持,两个人的爱情就是这样一路凯歌。看到奥巴马有今天的成就,米歇尔的付出也算没有白费了。

曾拍摄《海洋天堂》的导演薛晓路,也曾经历过自己的爱情波动期。早在1997年,工作不太如意的薛晓路决定去澳洲留学。当时她有男朋友,但因为前途未卜所以双方都不敢给对方承诺。两个人说好如果到她生日的时候,彼此还觉得对方很重要,就继续在一起。生日那天真到了!薛晓路说:“我连一个电话都没有接到,我难过的坐在床上哇哇大哭。”大概凌晨三点的时候,她突然接到男友打来的电话,原来她忘记了两人存在时差。“那时我才意识到那段感情对我的重要性,回国后我们就结婚了,这就像是老天帮我做的一个选择,我必须抓住。”

爱情的投资与收益

iTalk:如果把爱情作为一种投资,短线投资与长线投资你更赞同哪一种?

冷爱:如果把爱情狭义化,仅仅定位在人和人之间的互相产生的欣赏,继而是欣喜、愉悦等一系列的后续反应,说它只有一两年的保鲜期或“保值”期是对的。因为同一个人的话,多巴胺对人的刺激也许就两三年是最多的了。但这并不是爱情的全部,这只是激情而已。

人之所以能和别人建立起长远的爱,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并不仅仅有这种激情,更在于人能够发展自己的人格,与他人共同分享,共同成长。而这种长期关系形成的契约,就是婚姻。是一种相对稳定,有固定回报的长期投资,需要双方付出关爱、理解与支持。那么在稳定的婚姻中,我们也将收获相对稳定的“收益”,即一个安全的家的港湾,一个在你失意时陪伴你的爱你的人。当然我们也不排除,这种长期投资的“风险性”,即我们投资中途夭折了,感情出现危机。任何一种投资都具有风险性不是吗?这需要用足够的智慧去权衡和掌握。

nlc202309031154

刘或宽:爱情当然是有保质期的产品,但你不能说那些最后分开的就是失败的,就认为他们当时的投入与“投资”是不值得的,爱情与投资最大的区别在于,无法用等量的价值来衡量你的“收益”。这取决于你在感情中想要获得什么,例如,你就是追求一时感觉的人,那么你当时所感受到的爱情就是你的收获。如果你是一个追求婚姻与家庭的人,那么你的投资成功与否将是以婚姻的稳定程度相关。而所谓“爱情”则有可能只是你收益中的副产品而已。

iTalk:爱情是否能够储存?是活期还是定期?存储期限的多少?利息又是什么?

冷爱:如果爱情能够存储那也绝对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因为爱情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必须要时刻予以关注,注入动力。一旦离开了你的精心浇灌,爱情的花朵很快会枯萎。根据研究,超过六个月不联系的朋友会很快淡忘。友情如此,爱情又何尝不是呢!

刘或宽:爱情当然不能够存储,我们能够放到“保险柜”里保存的,经久不变的只有亲情而己。所以,不要抱怨你们的爱情在婚姻中磨灭成了亲情,因为只是亲情是最稳定、长久的。

iTalk:你怎么看“爱情银行”存在的意义?

冷爱:“爱情银行”更像是一种情侣间的承诺。这种承诺是爱情里面必须具备的元素。所以“爱情银行”存在的意义,就是让情侣之间可以实实在在以契约的形式看到互相曾经许下的诺言。

刘或宽:“爱情银行”是个很好的噱头,它非常适合北京的南锣鼓巷。

iTalk:在爱情的投资中,前期我们需要投入的应该是哪些?

冷爱:耶鲁大学的彼得萨洛维教授曾经在《心理学导论》里提出了一个假设,他认为爱情必须包含亲密、激情、承诺三个元素。按照这个假设来看,想要让爱情投资的收益越来越好,必须让这三方面均衡发展。首先要给对方坚贞不渝的承诺,其次保持亲密关系,同时也不能忘了彼此之间的激情。

刘或宽:在爱情的投资中,大多数人还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爱,应该如何投入。尤其对于年轻人而言,性似乎比相互理解和关怀更重要。想要在爱情中获得稳赚不赔的收益简直是不可能的,我们需要的不只是前期的真情投入,有时,还需要那么一点运气,不是吗?

iTalk:对于已经没有激情的情感还值得“投资”吗?

冷爱:《庄子》里曾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大意是说,如果有一只虫子,夏天出生夏天死亡,从来没有见过冬天,那么你就无法跟这只虫子讨论关于冬天冰雪的事。对于一份已经没有任何激情的情感而言,那么可投资的余地少之又少。

刘或宽:没有激情,并不代表没有爱情。我始终相信所谓地老天荒的爱情一定是细水长流的,没有激情又怎样,我们不能整日活在激情中,生活是现实的,任何以爱为出发点,认真经营的感情我认为都是值得投资的。

上一篇:新晋高校教师述职报告下一篇:syb创业培训分为几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