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马克思

2024-07-30

论文马克思(共8篇)

论文马克思 篇1

1.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2. 伟人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在跪着,站起来吧

3. 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方式建立了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

4. 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受统治阶级支配的

5. 如果斗争是在极顺利的成功机会的条件下才着手进行,那么创造世界历史未免就太容易了。

6. 如果人仅仅为自己劳动,也许他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智者,卓越的诗人,但是他永远也不能成为真正完善和真正伟大的人。

7. 较高级复杂的劳动,是这样一种劳动力的表现,这种劳动力比较普通的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它的生产需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因此,具有较高的价值。

8.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9. 劳动创造世界。

10.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的人,历史承认他们是伟人;那些为最大多数人们带来幸福的人,经验赞扬他们为最幸福的人。

论文马克思 篇2

关键词:塔克尔—伍德命题,马克思,正义

一.由“塔克尔—伍德命题”所引发的正义问题大讨论

1969年,普林斯顿大学罗伯特·塔克尔《马克思的革命观念》一书的问世,挑开了“马克思与正义”大讨论的帷幕。其撰文说 :“马克思主义奠基者的基本激情不是出于对正义的激情。他们对资本主义的谴责也非对其正义的抗议,他们并没有展望一个作为正义王国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一般来说,他们反对主要关心分配问题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概念。”意在借马克思对拉萨尔派所主张的“公平的分配”的批判说指明马克思是反对“分配正义”的“非道德论”者。此语一出,立刻引起了全世界马克思研究者广泛的关注。

无独有偶,1972年,康乃尔大学教授艾伦·伍德于《哲学与公共事务》上发表了《马克思对正义的批判》一文,公开表明对塔克尔观点的支持,并作出了如下阐述 :“当我们为了寻找对非正义的详细解释而查阅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时,我们会再次发现,在他们的著作中根本不存在谴责资本主义为非正义的论点,甚至也没有确切说资本主义是非正义和非公平的,或者说它侵犯了某个人的的权利。”由此归结出马克思从未站在正义的角度对资本主义进行道德批判这一结论。布坎南将以上二人的观点命名为“塔克尔—伍德”命题,而正是由于这个命题,掀开了长达数十年之久的“马克思与正义”关系问题大讨论的热潮。

然而,“塔克尔—伍德”命题并未在学术界所广泛认同,伴随着日渐蜂起的质疑之声。1978年宾州大学教授胡萨米在美国《哲学与公共事务》杂志上发表了《马克思论分配正义》一文以支持马克思为“道德论”者,首开批判“塔克尔—伍德”命题的先河。随后,伍德又于1979年发表了《马克思论权利与正义—对胡萨米的回应》。由此,围绕“马克思与正义”这一关系问题的不同见解、不同思想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大批学者如科亨、尼尔森、布坎南、杰拉斯、米勒等人前赴后继的加入争论 ;无疑使得“马克思与正义”关系问题异彩纷呈,更对当今的马克思理论下的道德重建问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由以上所见,当以马克思理论中哪一视角为标尺,是解决“马克思与正义”关系问题的出路所在。

二. 破译马克思笔下正义的实质与内涵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主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其间的“科学主义”色彩不言自明 ;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所具有的浓厚科学韵味的哲学体系,是机械而排斥“人道主义”的存在,相反,在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中,无不闪烁着人道主义的光芒。

科学主义中应当渗透人道主义,任何历史规律不但作用于人类社会,更离不开人的参与 ;离开了人的历史规律就说明了人类在改造自然上的失败,而包含“人”的因素的历史规律才是人类社会实质的反映,才使人的复归成为可能。诚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指出的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而要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改变世界,就必须看到“人”的价值。人道主义与科学主义相辅相成,才构成了马克思笔下丰满的正义。而反思“塔克尔—伍德”命题的症结与实质所在,就是双方孤立地看待马克思哲学思想中的科学主义与人道主义。

卡尔·马克思致燕妮·马克思 篇3

To Jenny Marx

My heart's beloved,

I am writing you again because I am alone and because it troubles me always to have a dialogue with you in my head, without your knowing anything about it or hearing it or being able to answer. Poor as your photograph is, it does perform a service for me, and I now understand how even the “Black 1)Madonna,” the most disgraceful portrait of the Mother of God, could find 2)indestructible admirers, indeed even more admirers than the good portraits. In any case, those Black Madonna pictures have never been more kissed, looked at, and adored than your photograph, which, although not black, is 3)morose and absolutely does not reflect your darling, sweet, kissable face. But I improve upon the sun’s rays, which have painted falsely, and find that my eyes, so spoiled by lamplight and tobacco, can still paint, not only in dream but also while awake. I have you 4)vivaciously before me, and I carry you on my knees and said, “Madame, I love you.” And I truly love you, more than the 5)Moor of Venice ever loved. The false and worthless world views virtually all characters falsely and worthlessly. Who of my many 6)slanderers and 7)snake-tongued enemies had ever 8)reproached me that I am destined to play the role of chief lover in a second-class theater? And yet it is true. If the 9)scoundrels had had wit, they would have painted “the production and direction” on one side, and me lying at your feet on the other. “Look to this picture and to that”——they would have written underneath. But dumb scoundrels they are and dumb they will remain, in all eternity.

Momentary absence is good, for in constant presence things seem too much alike to be differentiated. 10)Proximity 11)dwarfs even towers, while the 12)petty and the 13)commonplace, at close view, grow too big. Small habits, which may physically 14)irritate and take on emotional form, disappear when the immediate object is removed from the eye. Great passions, which through proximity assume the form of petty routine, grow and again take on their natural dimension on account of the magic of distance. So it is with my love. You have only to be snatched away from me even in a mere dream, and I know immediately that the time has only served, as do sun and rain for plants for growth. The moment you are absent, my love for you shows itself to be what it is, a giant, in which are crowded together all the energy of my spirit and all the character of my heart. It makes me feel like a man again, because I feel a great passion; and the 15)multifariousness, in which study and modern education 16)entangle us, and the 17)skepticism which necessarily makes us find fault with all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impressions, all of these are entirely designed to make us all small and weak and 18)whining. But love, not love for the 19)Feuerbach-type of man, not for the20)proletariat, but the love for the beloved and particularly for you, makes a man again a man.

You will smile, my sweet heart, and ask, how did I come to all this 21)rhetoric? If I could press your sweet, white heart to my heart, I would keep silent and not say a word. Since I cannot kiss with my lips, I must kiss with my tongue, I must kiss with language and make words...

There are actually many females in the world, and some among them are beautiful. But where could I find again a face, whose every feature, even every 22)wrinkle, is a reminder of the greatest and sweetest memories of my life? Even my endless pains, my irreplaceable losses, I read in your sweet 23)countenance, and I kiss away the pain when I kiss your sweet face. “Buried in her arms, awakened by her kisses.”

Good-bye, my sweet heart. I kiss you and the children many thousand times.

Yours,

Karl

(This letter was written in the summer of 1856, when Jenny went to see her seriously ill mother and separated from Marx for some time.)

我心中的爱人:

我又给你写信了,因为我现在独自一人,而且我总是感到很难过,经常在心里和你交谈,但你一点也不知道,既听不到也不能回答我。虽然你的照片照得不太好,但对我却极有用,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阴郁的圣母”——最丑陋的圣母像,也能有狂热的崇拜者,甚至比一些优美的像拥有更多的崇拜者。无论怎样,这些阴郁的圣母像中,没有一张像你这张照片那样被吻过这么多次,被这样深情地看过并受到如此的崇拜。照片上的你即使不显得阴郁,至少也是郁闷的,它决不能反映你那可爱、迷人、甜蜜的让人想亲吻的脸。但我把相片挪了挪位,让阳光更好地照到它上面,使相片上的你看起来更好看一些,并且我发现我的视力虽然被灯光和烟草损坏,但我仍能在梦中,甚至在醒着的时候描绘你的模样。你好像真的在我面前,我把你抱到我的膝盖上,说着:“我爱你,夫人!”事实上我对你的爱胜过奥塞罗一生付出的爱情。撒谎和空虚的世界对人的看法也是虚伪而表面的。无数诽谤我、污蔑我的敌人中有谁曾骂过我适合在某个二流戏院扮演头等情人的角色呢?但事实如此。要是这些坏蛋稍微有点幽默感的话,他们会在一边画上“生产和管理”,另一边画上我拜倒在你的脚前,然后在这幅讽刺画下注明:“看看这幅画,再看看那幅”。但是这些坏蛋是笨蛋,而且将永远是笨蛋。

暂时的别离是有益的,因为经常接触会使生活变单调,使事物间的差别逐渐消失。过分接近会让高塔显得低矮,而我们和日常生活琐事接触太密切,琐事就会过度膨胀。细小的、让人不舒服并诉诸感情的习惯,只要它的直接对象在视野中消失,它也就不再存在。深挚的热情由于它的对象的亲近而表现为日常的习惯,在距离的魔力下会壮大起来,并重新具有它固有的力量。我的爱情就是如此。只要我们被空间分隔,即使仅仅是在我的梦里,我就立即明白,时间之于我的爱情正如阳光雨露之于植物─使其滋长。你一不在我身边,我对你的爱情就会显出它的本来面目,彷佛巨人一般,聚集了我全副精神和全部感情。我又一次感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人,因为我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热情。现代的教养和教育带给我们的复杂性,以及使我们对一切主客观印象都不相信的怀疑主义,只能使我们变得渺小、孱弱、牢骚不断。然而爱情,不是对费尔巴哈那类型唯物主义哲学家的尊敬,不是对无产阶级的热爱,而是对值得爱的事物尤其是对你的爱,使一个人重新成为真正的人。

我亲爱的,你会微笑,会问:为什么我突然变得这么花言巧语?不过,如果我能把你那温柔而纯洁的心紧贴在自己的心上,我就会默默无言,不作一声。我不能以唇吻你,只能求助于文字,以文字来传达亲吻。

诚然,世间有许多女子,而且有些非常美丽。但是哪里还能找到一张脸,上面的五官,甚至每一条皱纹,都能引起我生命中最强烈最美好的回忆?甚至我无限的悲痛,我无可挽回的损失,我都能从你的笑容中看到,当我吻你那甜美的面庞时,我就能克制这种悲痛。“埋在她的臂膀里,因她的亲吻而苏醒”。

再见了,我亲爱的,千万次地吻你和孩子们。

你的,

卡尔

马克思 篇4

看过不少叙述和回忆伟大导师马克思的书,如李卜克内西的《回忆马克思》,梅林的《马克思传》,每一次阅后都像火炬燃起心中的干柴,周身充满了无可比拟的热量。

今天,我又看了一本比前二本更完整,更充实,更能反映了马克思的著作,这部书好像一组反映伟大导师的照片,我看见,一个伟大导师的成长过程,他抛弃了教援和法学专业,为了研究现实,他投身于革命实战,他摈弃了鲁格的“空想主义”,为了“贫民”,他呼出了“向大地宣战”的口号,他没有给他的母亲带来幻想的葡萄园,为了磨锋他战斗的笔尖,他让他的燕妮等待了他八年,他的早熟使得比他大十六岁的老教授也不得不佩服,他的思想早已走到了人类的前头。

是的,聪明的艾得加尔被时代所抛弃,空想的大学生们隐去了,独有无产阶级的斗士马克思在思想的旋祸中健游着,向着伟大的目标前进,看来,黑格尔和柏林大学的约翰对他的思想有很大的影响,马克思从这个故纸堆中找出了辩证法的明珠,马克思拼命钻研文学语言,他为了更好的运用语言竞着迷一部中篇小说,他的各种文字的运用,使得朋友们都非常吃惊,他用他崭新的世界观,全身披摩地杀向了战场,尽管他被当局通缉使他出逃了国外,但他高兴,因为他至少在这个巨人的身上造成了严重的裂痕,他知道,不可喻越的鸿沟正是由痕裂所造成的。如果说燕妮是他亲爱的妻子,那么图书馆便是他的伴侣,他研究革命理论,尽管生活不很如意,但他是在为全世界被压迫人民谋利益、求幸福。

可以看出,马克思是个平凡的人,并非什么“超级天才”,他的伟大是和他诲诲不倦的研究革命理论和参加革命实践所分不开的,难怪,那些马克思的“朋友”在诽谤马克思时,把他描给成一个很可怕的人物,燕妮要捧腹大笑了,道理很简单,因为他是一个很平常的人。

二十多年前,萧灼基教授送我一部佳作《恩格斯传》。那时他对我说,撰写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传记,是他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研究生时定下的心愿,那时只是完成了一半,还要继续写另一半,就是马克思的生平传记。今天,他终于如愿以偿,《马克思传》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公开出版了,对他五十多年来坚持不懈、“目标始终如一”(马克思语)的执著精神深感敬佩。看到这部书,触景生情。我想起自己在年轻的时候,在北师大图书馆工作了二十年,也读了很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书,摘录了大量资料,积累了许多有关马克思的生活和工作图片,当时我也有过编写马克思传的念头。后来,读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威廉·李卜克内西的书,我记住了他的一句话:“写马克思这样的人必须承担重大的责任。”我想,这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自知能力不够,难于承担这个责任,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这也正是我要向萧教授好好学习的方面。今年是马克思诞辰190周年,萧教授写的《马克思传》在这个时候出版,是对这位“千年伟人”马克思最好的纪念。通过这部传记,可以对马克思作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导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书中可以看到马克思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对工作的忘我投入;对友谊的珍爱、对家人亲情的眷恋,这些无不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纪念马克思,就要学习马克思。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认真学习他的著作,学习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从他的生平业绩和伟大品格中吸收智慧和力量。今年又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这三十年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和思想,中国人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善,这是中国历史上惠民最多的一次改革,被称为中国历史上“载入史册”的最成功的改革。这次改革的成功,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旺盛的活力,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胜利。三十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改革开放的实践。在全国人民热烈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时候,萧灼基教授写的《马克思传》出版,对我们学习和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一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正在向实体经济渗透,经济危机的征兆频繁出现,并向全球蔓延,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影响,这一事实,宣告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已经破产。与此相反,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发达国家又骤然热销,据《环球时报》2008年11月12日的报道,2008年《资本论》在德国柏林的销售量是前一年的3倍、1990年的100倍。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也曾经有人瞧不起这部经典著作的意义,认为《资本论》所作的分析已经过时、甚至认为改革必须摆脱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视为阻挠彻底改革的“绳索”。而现在,西方人都重新研究《资本论》,难道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人,可以不要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了吗? 萧灼基教授写的《马克思传》与众不同,它的特色鲜明:第一,它是一部革命传记。以马克思的革命生涯为主线,该书共有13章,按革命实践的先后顺序排列,根据实践的发展,阐述革命理论。第二,在革命理论中突出经济理论。该书的第八章、第九章用10万字的篇幅介绍《资本论》的三部手稿和《资本论》第1―4卷的基本内容。第三,用通俗的形式介绍深奥的理论。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初学的读者往往感到不易理解,而萧教授采用通俗易懂的大众语言、独特的叙述方式,使复杂的理论问题深入浅出。

马克思复习 篇5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根本要求:公义胜私欲

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是中最基本要求:遵纪守法

法律的作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违反管理行为人中询问查证时间最长8小时,若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不超过24小时

职业道德基本要求中最高层次要求:奉献社会

爱情得以长久的保障,爱情试金石:责任 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由国家制定并保证实施

在法律运行中什么是实施实现的基本途径:守法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理念的完整体系中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公平正义 国家安全观中的基础:经济安全

12.什么是基层民主最主要实现形式:基层群众自治

13.阜阳市人民政府属于什么法人:机关法人

14.对于中止犯造成损害应如何处理:减轻处罚

15.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带着妈妈上学的最美女大学生:孟佩杰

如何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既不能全盘肯定、全面照搬,也不能全盘否定、全面抛弃。要按照是否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是否有利于建设和形成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是否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标准,做好取舍和创造性的转化工作。要通过分析鉴别取舍和改造,剔除那些带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成分,继承和弘扬优良的道德传统,特别是那些反映普遍性、共同性和一般性道德要求,对我们今天的道德实践仍然具有借鉴意义和积极内容。

公共生活特点:活动范围的广泛性、活动内容的公开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18.道德交通安全法中基本原则:依法管理,以人为本,与民方便

19.处理劳动争议的四种途径协商:协商解决、申请调解、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20.发展民主政治要坚持什么有机统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诚信对于大学生有何意义: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二、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三、简述犯罪构成要件: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

马克思论文 篇6

摘要:从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到今年的“瘦肉精”、“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此起披伏的食品安全事件已经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心。民以食为天,在当今社会,人们不断的提倡食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理念,但为什么还会出现与这些理念相悖的食品问题呢?

关键字:马克思理论;食品安全;现状;原因;对策

“民以食为天”,“食”在任何时候都是百姓生存、社会发展的根本。中国历来将“民生”与“国计”相联系,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食品安全亦是与人民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食物的数量和质量关系到全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抓好食品安全工作,是坚持马克思理论的根本要求,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存在较大食品安全问题。2004年阜阳劣质奶粉,导致许多婴儿变成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的“大头娃娃”;2008年三鹿“三聚氰胺”又导致了肾结石、肾衰竭等泌尿系统疾病;2011年安徽的含致癌物质的“牛肉膏”添加剂;以及最近的肯德基“豆浆门”事件。这一个个接踵而至的食品安全事件向我们表明了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并不乐观。这些问题事件的食品生产商中不乏有我们所熟知的知名品牌。人们已经开始对身边所谓的安全有机绿色食品感到怀疑了。这也不禁引起人们的感叹,以前是怕吃不饱,现在是怕吃得不安全!伴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经济日益的全球化,食品贸易日益的全球化,人们对食品的各方面要求都有所提高,各种食品添加剂应时而生,造成了各种的原体污染问题。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普遍的联系,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各种原体污染问题必将导致食品安全的缺失,而食品安全的缺失则将引发各种食源性疾病,使得人们谈“食”色变!虽然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努力,我国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高,主要农产品和食品药品安全状况不断改善,但仍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没有解决。

二、引起食品安全的原因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的,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引起食品安全的原因有很多,归根有以下几方面:

(一)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

企业对社会财富的渴望致使有些企业过分追求自身利益,罔顾法纪与道德观,缺失诚信与责任感。因此不少企业产生很多产品质量档次不高、标准水平低、可靠性不强的问题,甚至还有很多“黑生产黑加工”的小企业小作坊的质量隐患;加之有的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农药兽药残留超标问题突出,严重危害消费者的生命健康。

(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职能的缺失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能缺失导致很多企业的生产监控为没有实施到位,很多重点监管重点督查的部分没有进行严格把关,是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达到国家标准。例如有的监管部门不认真履行职责,个别执法人员不作为、乱作为;监管环节之间衔接不够,执法不严同时存在,使生产产品在消费时存在安全隐患。

(三)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不完善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过于薄弱、规定不严、范围不明、内容不全,对很多新问题没有涉及,使得很多食品安全问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予以规范和惩处,导致我国很多食品生产经营不规范不合法的企业没有相应的处罚条例。

(四)消费者自身食品安全意识薄弱,相关食品安全知识掌握不

很多消费者自身没有理性的消费观念,而且对于生产厂家所生产的产品的安全情况认识不足,从而使很多生产厂家利用消费者这个弱点进行不合理的生产,最终导致消费者的利益受到侵害。

三、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措施

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首先要提高认识,充分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全面提高食品质量。同时,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中,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事物又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因此,可以采取以下具体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措施。

(一)全面提高生产企业的责任感和责任心

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不少企业过于追去利益而漠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生存权,甚至有些企业全然不顾法纪进行“黑生产黑加工”。马克思理论认为,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首要提高企业的责任心,增强企业的责任感,使得企业在发展之初就深刻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并根植心中,在今后的生产中严格遵守。对企业的负责人进行法律法纪教育,提高其法律认识,宣传其社会定位,使

其自觉参与到食品从生产加工、包装、储运等各个环节中,并全力做好各环节的自我监控和监管,做到规范化和制度化,从意识上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二)负责食品安全生产和检验的各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企业食品

安全的监督检查

马克思理论告诉我们,任何现象的发生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和第一位原因,决定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和第二位原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自我监控之外,还应有各相关部门的外部监控。第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抓重点产品、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对切实关系的群众生命健康的产品进行从严监管。对生产经营者违法违规使用原料、辅料、添加剂和农业投入品的行为,要从源头上采取断然措施,避免类似“三鹿门”事件之后经媒体曝光才采取整治措施行为的发生,切实从源头把关和监督。第二,对违法行为要处罚,不符合规定的要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要坚决取缔。对管理薄弱的企业,要加大日常监管和巡查力度;对制假售假的企业,要依法处理,并列入“黑名单”向社会曝光。第三,严格实施国家各项强制性标准,严格准入许可,严格各个环节的全过程监管。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生产者必须负责召回,销售者必须停止销售。

(三)加强食品安全质量法治建设,充分利用政策和法律法规

辩证唯物论要求我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主观符合客观,更好的改造客观世界。社会主义国家是法制的国家,我们应该用正确的法律来引导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工作,确保社会各阶层的食品安全责任能够依法实行。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为主,还包括与食品相关的行业、食品行业协会以及消费者等都有法可依的进行生产消费。《国务院关于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从加强源头监管、强化基础、应对贸易保护和歧视、完善应急机制、加强产品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加强舆论信

息工作、强化领导责任等方面,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研究修订《食品卫生法》、《计量法》、《国境卫生检疫法》。最重要的是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依法打击各种质量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四)加强消费者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常

识的认知能力

马克斯理论告诉我们,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具有联系,所以消费者自身应加强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学习相关食品安全的知识,掌握辨别合格的安全食品的能力,食品监管部门也可以经常组织相关的食品安全教育供消费者参加学习。消费者应该有理性的消费观念,不攀比,不盲目从重。平时多积累食品安全知识,例如,食品安全的相关图标、字符等。在选购食品是应注意生产日期,生产厂家,保质期等食品安全的相关信息。对于不合格的食品应坚决抵制并报送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的生命健康。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句话一直警醒我们食品安全的重要与不容忽视。面对现今诸多食品安全问题,我们作为消费者不仅应该有明确的保护自身利益的意识,还应明白,食品安全同样关系国家建设和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形象和未来,甚至是全人类的共同繁荣。坚持走食品安全道路,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具体体现,是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的根本要求,是坚持一切以人为本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拜谒马克思墓 篇7

或许受中国“叶落归根”思想影响,我一直以为马克思的墓地在他的德国故乡特里尔。那年暑假,当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穿越卢森堡赶到特里尔,只见到马克思的两栋故居(马克思父辈很富有,父亲是名律师,母亲是教授,他却选择那条改造世界的艰难道路,一生坎坷,最后流落异国他乡)。在故居后花园看到马克思的雕像时,我弱弱的问:墓呢?一位中国敬仰者很虔诚地告诉我———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于1883年3月14日在英国伦敦逝世,葬于伦敦海格特公墓。

今天,在伦敦,依然迷雾笼罩,我怀着深深的歉意和感慨前往海格特,感受信仰的力量。

墓园位于伦敦北部郊区,掩映在一片茂盛的树林中,很幽静。一排排高低不一、造型各异的墓碑仿佛凝固了岁月的无奈,让人肃然起敬。英国司机说,这就是伦敦最大最古老的公墓之一海格特公墓,占地约15万平方米,有16万人长眠于此,有5万多座墓碑,其中许多国家著名人物的坟墓数以百计。因此,这块各国精英的安息地被誉为“伦敦最不可思议的地方”,每年有数不清的人前去谒拜。

进入公墓大门,看门人似乎知道我们来拜谒马克思墓,递给我们一本介绍马克思的小册子《卡尔·马克思,从特里尔到海格特》,并指引我们如何去马克思墓。他说,来马克思墓的中国人非常多,世界各地的人也常来。说着,脸上露出一种沾了光的自豪感。

沿斜径前行不远,一眼就看到马克思头像安放在一个碑顶。头像造型太逼真了,栩栩如生,是中国人都熟悉的、唯一的那种记忆———头发蓬蓬、目光如炬、美髯浓密。据说这青铜胸像由前英国皇家雕刻学会主席劳伦斯·布莱德肖亲自雕成,马克思波澜壮阔的一生似乎都定格在那一刻。墓碑不高,约3米,用浅灰色花岗岩石制成,两侧各有一个雕花青铜环,正面刻着几行镏金英文大字,上部是《共产党宣言》中的最后一句话:“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句让多少人热血沸腾的口号今天读来仍震撼人心;中部是“卡尔·马克思”,这个姓名足以“让资产阶级在革命面前发抖吧!”下部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结束语:“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是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同时高度概括了伟人洞察世界的无比深邃的思想和光辉的斗争实践。多少年来,每当人们在墓前默默地念着这句话时,心潮是如此澎湃———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学术水平能与马克思比肩的思想家寥寥无几,而同时能像马克思一样在实践方面叱咤风云的思想家更是罕见。“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墓碑四周依着十几束鲜花,有个小花篮中间居然用红色鲜花拼成共产党党徽模样,格外醒目,虽然榔头的手柄有点短。我把随身携带的一朵米红康乃磬插在花篮里。

英国司机说,马克思原墓地在公墓深处,那里比较挤,与马克思的历史地位极不相称。在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强烈要求下,马克思的墓在马克思逝世70周年纪念日得以重建,整个新墓地约十平方米,且位于公墓的醒目位置,方便络绎不绝的拜谒者。重建资金由世界各国的有关团体和个人捐助。这里安葬着马克思、其妻燕妮及他们的第三个女儿爱琳娜、外孙哈里、忠实的女佣海伦。在花岗岩墓碑中间镶嵌着一块小的白色大理石,上面记录了每位故人的生卒年月。在天堂里,他们团聚了。

遥望来路,“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对手的穷凶极恶,更衬托这个幽灵制造者石破天惊的伟大意义。最后,这位“不可理喻”的执着者,让当局感到畏惧了,马克思先后被德国、法国当作“疯子”打压驱逐。“疯子”意味着一个梦想、一种精神、一面旗帜,体现了人类的灵性、高贵和神圣,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都不能没有“疯子”。也许岛国比内陆国要开明和宽容一些,马克思1849年开始流寓伦敦,写作《资本论》等许多鸿篇巨制。虽然政治清算减轻了,但生活十分拮据,疾病的折磨和失去全部亲人的打击,把这位老人折腾得虚弱不堪。直至坐在自己的安乐椅上安详地与世长辞,他的写字台上还放着《资本论》第三卷的第八次修改稿。自从马克思自觉承担起改造世界的使命,这就注定了他的一生会像普罗米修斯那样为了全人类不计个人苦难而顽强奋斗不息,殚精竭虑。

下雨了,早有准备的司机撑开黑色大雨伞。其他远道而来的瞻仰者也撑开黑色大雨伞,墓前的通道一下子显得很拥挤。不禁想起1883年3月17日,在这个公墓深处,人们为马克思举行了隆重而简朴的葬礼,参加者是他们亲密战友和亲属,只有11人,非常感伤。但真理往往不需要太大的排场,也许11顶黑色大雨伞足以撑开一片思想的晴空和愈加开阔的未来。虽然俄国十月革命的炮火尚未响起,虽然中国南湖的红船要在38年后才起航,但恩格斯相信真理的力量,他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于伟大的导师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悼念,用英语发表了那篇著名的讲话,对于马克思所做的伟大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虽然现场“听众”只有10人,远方数以万计的信徒却彷佛听到了惊雷,视马克思为精神领袖。

人类的全部尊严来自思想。马克思的逝世,在欧美等国家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反响。第二年3月16日,6000多人自发在伦敦参加了纪念马克思和巴黎公社的游行,人们手挽着手从市中心行进到海格特公墓。这只是纪念马克思的序幕。正如恩格斯所说,“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使人感觉到。”100多年来,无论政治如何激荡,世道如何变迁,无论歌舞升平还是硝烟弥漫,来拜谒马克思墓的人群总是络绎不绝。正如雨果所说,“哪里有思想,哪里就有威力”。

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美国史学家著的《全球通史》认为20世纪社会发展与马克思的预期截然相反,“苏联、东欧及其他地区的社会主义政权已经崩塌,他们正在狂热地寻求社会主义制度的替代物”。但更多的专家认为,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只是社会主义事业在发展中经历的挫折,我们要看到主流和大势,至少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依然光辉夺目。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无比坚定的信仰,影响着每一个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而其学说则是治国理政做学问的理论根基。2015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习时强调,“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2016年4月,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泰斗、92岁的中国人民大学卫兴华教授捐赠100万元资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基金,推动该学说的研究、传播和普及,培养更多优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人才。

在我家乡浙江,崇尚“求是”的浙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在19世纪写下的文字,今天仍在被青年学者反复阅读、思考———师生组建青年读书社,坚持读《资本论》原著,跨越百年“对话”马克思,领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魅力和长久生命力。“每每与当下中国的经济社会问题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就变得异常鲜活,也让读书会变得更加热烈,用理论的力量切中社会的痛点。”他们要做的是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如何更好地与中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学理上的话语体系。

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如此推崇马克思主义,薪火相传,并在短短的三十多年内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赶超了西方三百多年的发展,这是对真理最好的诠释。马克思的思想必将永远影响着全人类,包括资本主义国家。100多年来,马克思著作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的大学以及经济界人士还都在学习研究。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发起,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结果是马克思以绝对高票位居第一。同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也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推荐一个月,最后票数仍然是马克思位居榜首,傲视群雄。2003年,由美国著名的《图书》杂志,公布评出“改变美国的20本书”,在时间跨度200年及浩如烟海的图书中,《共产党宣言》脱颖而出,排名第五。而作为全球工人阶级“圣经”的《资本论》,由于其深刻性、系统性和预见性,几乎影响到世界所有的劳动者。特别是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后,《资本论》仿佛诺亚方舟再次被世界追捧。德国学者埃尔玛·阿尔特法特认为,马克思的理论有助于分析当前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他说:“人们在这种情形下重新学习和讨论《资本论》,是因为它为当下的具体分析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有助于分析当下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现实积累与金融市场的关系。”美国经济学家鲁比尼因预言了当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而闻名,他从当前这场危机的现实出发,承认马克思是对的。他说:“马克思是对的,资本主义到了某些时候会自我摧毁。”在这场危机中,西方各种政治和社会力量都在寻求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出路。西方学者科琳娜·蒙塞尔2010年9月发表于法国《非洲亚洲》月刊的《马克思在进攻》一文说:“所有证据显示,人们需要马克思来理解当前的危机,并设计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最终如一些人所愿实现乌托邦,或如另一些人所认为的,必须终结剥削以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法国学者阿兰·巴迪乌明确主张“重新提倡共产主义”。他说:“我们要重新提倡共产主义,并使它更为明晰。这种明晰也是它一直以来的特征,就好像马克思在创立共产主义理论时说过的,共产主义用最激进的方式打破了传统观念,提出了社会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所有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德国人会在马克思的故乡高悬指路牌,骄傲地告诉世人:“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卡尔·马克思的故乡”。

马克思是属于全人类的,葬在哪里都一样。

学习马克思 篇8

关键词:马克思;人格;理想信念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21101(2015)06002203

Learn Marx

WANG Hong

(Party and Administration Office,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inan, Anhui 232001, China)

Abstract:Marx is a great thinker, statesman, philosopher, economist, revolution theorist, sociologist, who is also the great mentor of the proletariat and the working class worldwide. He embodies unique charisma because of his unswerving faith, strong revolutionary will, rigorous scholarship, pragmatic innovation and lofty morality, which prove to be rich spiritual wealth for the following generations. We should not only spare no efforts to work on his theories, but also study his great personal charm,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ause of building a socialist country with Chinas unique features.

Key words:Marx; personality; unswerving faith

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马克思逝世至今已有132年了,他的光辉思想永远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同样,他的光辉品质和精神,也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本文列举如下几点,以供我们共同分享和学习。

一、“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崇高理想

理想,每个人都有。但一个人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不同世界观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

马克思在树立个人理想方面,就是我们的光辉典范。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12岁进入特利尔中学。中学时代成绩并不算最好,但他的独立思考能力则是无人能比的。

马克思在中学时代就树立了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崇高理想和信念,这在马克思中学时写的的一篇作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出来。1835年,马克思在中学临近毕业时写了一篇题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作文。马克思写到:“我们在选择职业时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当然,人们在选择职业时,不是单纯地凭借自己的意愿,还要受制于所处的社会因素。所以,马克思在作文中写到:“我们在社会中的关系,早在我们能对它施加影响之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被确定了。”但是,马克思又认为,我们在受到社会条件制约的情况下选择职业,首先应考虑能否为人类幸福而服务。“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的聪明人、出色的诗人,但他绝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的人,历史承认他们是伟人;那些为最大多数人们带来幸福的人,经验赞扬他们为最幸福的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被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快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那时,马克思才17岁,正是这种伟大的理想和信念,推动着他一生不断地沿着既定的目标一步一步的前进。

二、在追求真理中不断完善自我

1835年秋,马克思离开了故乡特利尔,进入伯恩大学法律系攻读法学,后又转到了柏林大学学习,马克思学习勤勉,兴趣十分广泛,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以外,他还学习外语、自然科学、历史、文学艺术等。但经过认真的思考,马克思认识到必须建立起一个新的世界观来改造世界,于是就以巨大的热情开始学习和研究哲学。

他在柏林大学一些教师的影响下开始研究黑格尔的哲学,加入了“黑格尔左派”(青年黑格尔派)小组。1841年大学毕业时提出了一篇论伊壁鸠鲁哲学的论文。“马克思按其观点来说,当时还是一个黑格尔唯心主义者。”[1]28-58

正当马克思写博士论文的那一年,德国哲学界发生了一件大事。唯物主义的哲学家费尔巴哈积极宣传无神论和唯物主义,冲破了黑格尔长期统治的局面。费尔巴哈从1836年起,开始批判神学,转向唯物主义,到1841年,唯物主义在他的思想中完全占了上风。马克思和恩格斯受到费尔巴哈的影响很大,“我们一下子就成了费尔巴哈派了。”[2]

马克思在获得博士学位后,继续钻研黑格尔、费尔巴哈等哲学名家的著作,并创造性地吸取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中的精华,抛弃其中的糟粕,经过几年的努力,在革命的实践中创立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篇文章中,表达了这种哲学的伟大使命:“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3]54-57马克思主义哲学,给全世界无产阶级提供了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三、竭力维护人民大众的利益

马克思自1842年10月起,受聘担任《莱茵报》的主编,在普鲁士专制政府统治的形势下,他敢于利用报纸为人民大众说话办事,竭力维护人民大众的利益。

当时,普鲁士各省都设立了议会,议会的实质是维护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并不是代表人民大众说话办事。马克思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多次在《莱茵报》上发表文章揭露议会的反动本质,维护人民大众的利益。

1842年10月,马克思写了一组评论议会讨论林木盗窃问题的文章。为在森林中拣枯枝的农民和在森林中采集野果的孩子们进行辩护。马克思在文章中大声疾呼说:“我们为穷人要求习惯权利!”

马克思还以记者的身份,到摩塞尔河沿岸,调查了解酿造葡萄酒农民的悲惨生活状况,写了一组题为《摩塞尔记者的辩护》的文章,揭示了农民生活贫困不是自然灾害和官吏失职造成的,其真正原因是普鲁士政府的反动统治造成的。《摩塞尔记者的辩护》“把一些高官厚禄的国家要人狠狠地干了一顿。”[3]452-467(《马克思致阿尔诺德·卢格》,1843年1月25日)

四、为真理而愈战愈坚强

1843年10月底,马克思到了巴黎。他积极参加了《前进报》的编辑工作。在马克思革命思想的影响下,《前进报》成了当时欧洲最激烈反对普鲁士反动政府的报纸。1845年2月,由于普鲁士政府的坚决要求,马克思被视为一个危险的革命家而被逐出巴黎。他迁居到布鲁塞尔。

1847年春,马克思和恩格斯加入了秘密宣传团体“共产主义者同盟”,参加了该同盟于1847年11月在伦敦举行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起草了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爆发,在法国二月革命的影响下,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也掀起了一场共和运动。比利时的革命者要求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侨居在布鲁塞尔的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投入了这场运动。所以,比利时政府将他逐出比利时,他重返巴黎。1848年德国三月革命后,他于1848年4月又从巴黎回到德国的科伦。

1848年6月至1849年5月,在科伦出版了《新莱茵报》,马克思担任主编。由于《新莱茵报》的革命性,它在革命群众中的威信很高,引起了反动政府的恐慌。反革命势力起初将马克思提交法庭审判,以后又宣告无罪释放,并于1849年5月16日又把他逐出德国。

马克思又去了巴黎,但在1849年8月24日又被逐出巴黎,于是他移居伦敦,至此,他在伦敦居住了近34年,直到逝世。

从1845年至1849年,为了进行革命斗争,他被一些国家的反动政府驱逐过四次。

此外,当时小资产阶级和一些非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学说思潮占着上风,所以,马克思不得不经常同之进行无情的斗争,有时还要反驳人身攻击。

马克思正是在这种极其恶劣的政治环境中,以坚贞不屈的斗志,进行着革命斗争。正如他给德国革命家贝克尔信中写到的那样:“我至今始终相信,凡是真正坚强的人……一经踏上革命的道路,即使遇到失败,也总是能从中汲取新的力量,而且在历史的洪流中漂流得愈久,就变得愈坚强。”[4]马克思正是这样一个真正坚强的人。

五、为革命饱受贫困,但无所畏惧

马克思为了伟大的人类革命,牺牲了自己和家庭的幸福,甘受贫困。

普鲁士政府为了收买马克思,曾通过马克思父亲的一个朋友,给马克思写信,建议马克思为普鲁士政府干事,给他安排一个“肥缺”,这就等于是要马克思放弃革命,为反动政府效力。但是

,马克思革命意志坚强,不为名利和地位利诱,他在接到信后,立即离开普鲁士到巴黎去了。

1848年至1849年革命失败后,黑暗的反动势力笼罩着整个欧洲。由于马克思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卓越贡献和对地主、资产阶级无情揭露和批判,使得一切反动势力诅咒他,驱逐他。他不得不携持家小四处转移,其生活困难有时达到难以想象的地步。在那些年代里,马克思在伦敦过着清贫的生活,经常不得不为“吃饭”问题而奔波。那时候,马克思经常连订报纸、买邮票的钱都没有。家里的人生病了,没有钱请医买药。有时,一连几个星期只能买点面包和土豆吃。有一段时间,马克思甚至不能出门,因为他的一套礼服被典当到当铺去了。马克思一共有过七个孩子,有四个孩子都因生活贫困而相继死亡,长大的只有三个女儿。

1851年春天,马克思曾找到一个比较固定的工作,给美国一家进步的资产阶级报纸《纽约每日论坛报》写稿。每周写两篇稿子。但给的稿费很少,根本不能使他的家庭生活得到保障。

在马克思一家处于贫困不堪的境地时,恩格斯伸出了友谊的手。“贫困简直要置马克思和他的一家于死地。如果不是恩格斯经常在经济上舍己援助,马克思不但不能写成《资本论》,而且定会死于贫困。”[1]28-58

马克思及其一家为了革命,虽饱受贫困,但他无所畏惧,任何艰难困苦都没有使他离开已经选定的道路。他说:“我已经把我的全部财产献给了革命斗争。我对此一点不感到懊悔。相反地,要是我重新开始生命的历程,我仍然会这样做。”[5]为了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马克思受尽了流亡生活的一切苦难。

六、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研究革命理论

马克思毕生致力于政治经济学研究。他在写作《资本论》的过程中,不断研究相关的各个学科领域。假如马克思没有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方面的丰富知识,那是无法写出巨著《资本论》的。例如,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的过程中,要进行许多复杂的计算,他经常研究数学,能够熟练地运用许多数学公式,来阐述政治经济学中许多复杂的道理。

马克思对科学研究十分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并以批判的态度研究各种资料和文献,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反复修改和不断充实自己的著作。马克思写《资本论》第一卷总共花了十多年时间,期间一直迟迟不肯拿出去付印,他认为,他的著作是一个艺术整体,决不能在整部著作完成以前就送出去一部分。直到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才拿去付印。

正是马克思的这种高度责任心,促使他不断地去研究新材料和新情况,年复一年地不断修改,以至《资本论》第二卷拖了十五年也一直没有出版。

马克思在科学研究中,做到只要没有研究完与某一问题有关的全部参考书,没有考察完全部实际材料,那么这一项研究工作就不能算完成。他的论证都是建立在经得起考核的事实的基础上的,他所引证的事实和数字都是经过多方面核实的。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的过程中,参考过的书籍就有1 500多种,记录的笔记有100多本,凡是和政治经济学有关的学科和资料,他都细心地研究过。为了研究实用工艺学,他曾到地质学会去听教授讲课。

《资本论》第一卷是向资产阶级发射的一颗重磅炸弹,它在政治经济学中实现了一场彻底的革命。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的序言中写到:“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这是马克思对有志于探求真理的人们的谆谆教诲。

马克思的一生是伟大而光辉的一生,他的思想使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革。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一名坚定的革命者;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的光辉品质和精神,为人民大众的福祉而贡献力量。参考文献:

[1]列宁.卡尔.马克思[M]//列宁.列宁全集(第2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2]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203.

[3]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23.

[5]马克思.马克思致保尔·拉法格[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521.

[6]宋洪训.为共产主义理想献身—记伟大的马克思[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

上一篇:永远的恩师作文550字下一篇:职工病假工资最新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