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相关小论文(共8篇)
马克思主义相关小论文 篇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问题
参考:
1.对中国社会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尽管中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各种新的矛盾随着社会的前进而日益尖锐。在政治方面,贪污腐败可以说是最激烈的矛盾。尽管国家领导人及部分清正廉洁的官员苦心孤诣的为人民谋生存,为社会谋发展,但是贪污之风仍然甚嚣尘上。国家政策难以得到实施,人民的各种利益得不到保障,“民生”等问题成了空口白谈。在经济方面,年年增长的GDP让人满心欢喜,可我们付出的代价有多少呢?我们生产出的产品技术如何呢?那些输入输出的产品利润又流向了何方呢?据调查显示,中国位居世界技术产品生产量榜首,而低技术产品占主要份额。我们做到了量的压倒性优势,却忽略了质的毁灭性弊端!我们积极盖楼卖楼,干的热火朝天,可那些“豆腐渣”工程却一次又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而社会中下层的广大劳动人民却在为那些危楼没日没夜地工作!在教育方面,“科教兴国”是喊得最响亮的口号,却偏偏教育是最让人忧心的。现今社会主张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仍主导着整个教育领域,一批批学子明知学非所用,却仍前赴后继地奔向考场,为了那张录取通知书,为了那张证明。学校一直都重视教育质量问题,可总是忽视教育的标准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所以会有“我爸是李刚”的事情发生。同时学校给学生的保障难以做到尽善尽美,最近发生的接连不断的校车事故,过百学生食堂就餐中毒事件等等都触目惊心,不知道那些一心求金的校领导对这些事情持何种态度。在医疗方面,“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知道被重视了多少次,可事实却是看病越来越难越来越贵。医药界的部分人缺乏医德,收红包请吃喝满面春风,没钱没礼一脸冷漠,有些人甚至完全背离了医德,治病不是救死扶伤,而是坑害生命,“佛山弃婴”就是最好的证明。同时有的人投机倒把,贩卖假药,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总之,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各种矛盾十分突出,社会无论是从自然角度还是人文角度,都呈现出一种病态,这种病态源于各种制度还未完善,存在很多漏洞,相关人员执法不严,得过且过,普通公民思想素质不高等等很多方面。但是随着相关政策和计划的实施以及公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中国社会会逐渐显示出它的生机来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今年在北京提出了一个计划,就是在2020年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意味着什么呢?我们目前中国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大的一个缺少社会保障的国家,但是到了2020年左右我们会建成全世界最大的社保体系,这中间仅仅有十几年的发展阶段。同时,很多旧的矛盾也将逐渐淡化,最终被解决,新的问题会出现,但是至少是在社会趋于正常的情况下产生的,国家能更好的控制和解决这些问题。所以说,尽管当今社会诸多方面都让人忧心忡忡,但是,待社会发展到一个相对稳固的水平的时候,矛盾的火焰会被浇灭很多。
2.书名、作者、观点。
书名:献给非哲学家的小哲学
作者:阿尔贝·雅卡尔于盖特·普拉内斯
观点:测量一个整体,从本质上说是不可能的。
思考:我们测量的只是一些单位已经确定的特征,这些特征使我们能将各种各样的事物
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出来,因为测量的目的都是为了回答“到底哪一个胜过哪一个”这一问题。而这一问题只有针对某一特定的特征才有意义。一块石头不会胜过另外一块石头,它可以更重更大更硬,但它整体上不会更胜一筹,我们固然可以将各种结果分别乘以权数,取他们的平均值来确定一个总体特征,但这样的结果只能是任意的,我们测量的东西只是一元的。
马克思主义相关小论文 篇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指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 以宪法为统帅, 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 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法律体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体构成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法律规范构成范围这一问题学界存在诸多分歧。姜云宝在其主编的《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讲座》一书中对三种代表性意见进行了总结和概括:第一种意见认为我国的法律体系只包括宪法和法律, 不应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第二种意见认为我国的法律体系除了包括宪法和法律外, 还应包括行政法规, 特别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国务院制定的暂行规定和条例。第三种意见认为我国的法律体系应当以宪法为统帅, 法律为主干, 同时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规范性文件。
李靖在其博士论文中指出随着对该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在内的三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观点, 成为学界的主流观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法律部门及其划分标准
目前学界的主流观点集中体现在张文显在其主编的《法理学》中主张法律部门划分的主要标准应是法律调整的对象, 也就是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种类, 次要标准是法律规范的调整方法。包括, 宪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自然资源与环境法、刑法、诉讼法、军事法。
孙国华主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研究——概念、理论、结构》一书则认为法律部门的划分决定于社会生活的需要, 划分的直接标准是法律调整方法的不同, 主张把调整方法作为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 而把调整对象作为划分法律部门的依据, 认为这样既可以避免“主要标准和辅助标准说”的“多标准交叉划分”的逻辑难题, 又有利于人们把握法律部门的划分。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中国特色”
对于这一问题, 周叶中和伊士国两位做了如下阐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中国特色”,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区别于其他法律体系的根本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社会主义制度为依托, 这是它的本质特色。一个国家所走的道路, 首先是社会制度问题, 其他所有活动的展开, 都是在社会制度确立的前提下进行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制度依托, 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本质, 这是其与西方国家法律体系的本质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指引,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以体现人民共同意志,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为自己的本质要求, 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适应, 集中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要求,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创新实践的法制体现,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法制保障,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实际, 这是它的国情特色。任何法律体系都不是立法者们凭空想象出来的, 也不能从其他国家照抄照搬过来, 而必须以自己国家的国情和实际为依据, 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如马克思指出, “立法者应该把自己看作一个自然科学家。他不是在创造法律, 不是在发明法律, 而仅仅是在表述法律”。当前,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 也是我国最大的实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正是以这一国情和实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实际相适应, 以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问题为目标, 全面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要求, 系统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等各项制度, 从而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这是它的时代特色。法律是社会实践的反映, 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由于各个阶段社会实践的任务不同, 对法律的需求不一, 能够提供的立法条件也存在差异, 因而每个阶段的法律体系都必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我国,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正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而逐渐建立起来的。这一法律体系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基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务,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 一方面通过法律的形式反映和确认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 形成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新秩序, 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法律支持;另一方面则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妥善处理立法与改革的关系, 不断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从而引导和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既借鉴了其他国家的法治文明成果, 又传承了中华法制文化的优秀传统, 这是它的文化特色。“法律是特定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的价值和一般意识与观念的集中体现。任何两个国家的法律制度都不可能完全一样。法律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 如果不经过某种本土化的过程, 它便不可能轻易地从一种文化移植到另一种文化。”真正具有本国特色, 并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既借鉴了其他国家的法律体系, 吸收了其他国家创造的法治文明成果, 又传承了中华法制文化的优秀传统, 体现了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社会的价值和一般意识与观念。这就充分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文化上的先进性、包容性和广泛性。
马克思主义相关小论文 篇3
[关键词]县级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探析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他还特别强调,党校要“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放在首位”、“把学习理论的氛围搞得浓浓的。”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党校办学规律的深刻认识,为我们进一步搞好党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理论的活水源头,培养并提高学员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及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党校的基本职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物质的极大充裕在带来生活富足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党员干部作风不雅,行为不端,甚至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这些都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宗旨的行为。党校在教学中必须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力度,把提高学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增强党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人民信得过的好干部,作为党校的基本任务和努力方向。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要从学习正确的人生观开始。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为重要的则是其价值观。在我们国家,每当到了重大转折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总是号召全党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加强学习;而每次这样的学习热潮,都能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实现大发展大进步。这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伟大。因为以往的一切学说都是为了认识世界,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了改造世界。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为重要的方法是系统方法、协同推进以及辩证发展。因此我们要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深化全面改革开放中充分发挥这些哲学的方法论功能,这样才能防止片面性,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
领导干部学习哲学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有哲学知识的学习,也要有实践知识的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可以说,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
二、县级党校对于马克思主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员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当前我国处于大变革,大发展和大调整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整个社会的重心转向到经济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牢牢占据主导地位,经济的发展指标成为考量党员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同时多年以来一些西方思潮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些党员干部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不断地弱化。社会大环境的改变让我们一些党员干部不愿学更不愿去研读马列原著,甚至把重读原著再讲马列主义信仰看成是思想陈旧和学术酸腐的表现。
(二)县级地方党校从事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长期以来,热点问题和实用课程占据党校的课堂,党校的大部分教师也热衷于研究和讲授这些课,讲起来学员受听教师也轻松,而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首先要求教师自己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长期去研读原著和备课,即使如此也不一定在课堂上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得不到学员和同行的肯定,同时如果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还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思想压力,所以一些党校老师不愿意从事马列主义基础理论的研究,对开展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学也有抵触情绪,一些党校在专题教学时也只是浅尝辄止,这都限制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讲与传播。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教师水平有待提高。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课的教学与高校授课有明显的区别,就需要教师长期而且专心致志地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而现实是基层党校的老师大多对学科理论浅尝辄止,深究不够,且教学方法、手段单一,导致基础理论课不如一些热门实用的课效果好;由于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本身的深奥,不少学员对学好此课有畏难情绪,使学员产生排斥心理。
三、推进党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路径
(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课,求真务实。党校是我们党教育培训党员干部真才实学和党性原则的重要基地。因此,必须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即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课,求真务实地进行党校的教育教学活动。首先,要摒弃那些以学员猎奇心理为需求的课程,要结合党、国家当下相关的政策,进行选题,要增开马克思主义原著解读课程,让领导干部重新去研读经典原著。其次,增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授课方式,如在原著解读课程基础上,围绕党情、国情、省情、市情、县情,进行相关的研讨课程。最后,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学习和培训,只有党校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深厚,才能使课堂的内容丰富,吸引学员的兴趣,才能为学员讲好每一堂课。可以定期请著名的学者来校为教师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列课程的培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课进行党员干部的教育教学,就是要从根本抓起,从基础抓起,努力培养和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和政治觉悟。
(二)以学员工作的异质性为基础,统筹规划。马克思主义教育从其实质上讲虽然具有严格的逻辑性和理论性,但是它也有着乐趣横生的一面。特别是针对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层次以及不同的工作特点的学员来说,如果能够有层次的、有目的地进行教育,势必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党校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一定要摒弃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善于看到学员的异质性,统筹规划,增强针对性,使每个学员都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浓厚意蕴,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独特的人文魅力。
(三)以教育模式的多元化为依据,与时俱进。党校要想充分发挥教育的目的,寻求良好的教育方式至关重要。党校教师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时可以运用PPT作为辅助工具,制作可以包括图片、声音、影像,使学员在声画合一的氛围下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独特魅力。党校可以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如,双讲式、研讨式、情景式、现场教学式,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还能让学员更好更容易理解学习内容。
参考文献:
[1]宋晓玲.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根本指导思想[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2]杨建慧.对党校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考[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2,(4).
[3]黄彦军.地方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商,2013(8).
[4]成希斌.论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经验[A].“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未来”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马克思主义相关小论文 篇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学习中心:学号:***10 姓名: 程骄专业层次:
浅淡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毛泽东的《实践论》一文写于1937年7月,是为了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去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这些主观主义的错误而写的。虽然它写于几十年前,但现在读起来却还是那么有意义,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还是那么的具有指导意义。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首先,实践为认识的产生提出了需要。人的认识活动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为解决和完成实践提出的问题和任务而产生的。人成为认识主体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改造客观世界活动的需要;客观存在的事物也是由于实践的需要,作为实践改造的对象,才逐一地成为认识的客体。科学研究的任务、科学工作的课题是由实践的需要提出的,并且围绕着人类实践的需要这个中心来展开。其次,实践还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
列宁说:“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式固定下来。这些式正是(而且只是),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先人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 对于认识来源于实践,不能作狭隘的简单化的理解。首先,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定人的大脑和感官在生理素质上的差异对认识的影响。但是人的生理素质只是人们进行实践和认识的一种物质条件,并不是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本身。它对于形成人们在认识和才能上的差别不起决定性的作用,造成人们认识和才能差别的决定性原因是后天的社会实践。马克思曾引用亚当•斯密的话说明这个问题:“他很清楚地看到:‘个人之间天赋才能的差异,实际上远没有我们所设想的那么大,这些十分不同的、看来是使从事各种职业的成年人彼此有所区别的才赋,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所谓人的才能的差别是由分工掘成的,就是由实践的地位、实践的领域及其广度和深度等等造成的,而不是天生的。其次,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具体的主体的生命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亲身实践,而且理论或认识本身也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所以主体可以也应该通过读书或传授等方式来获取间接经验,这是发展人类认识的必要途径,它的意义充分体现在牛顿的一句名言中:“假若我能比别人嘹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但是间接经验归根到底也是来源于前人或他人的实践,而且人们接受间接经验也要或多或少地以某种直接经验即实践为基础,只有把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结合起来,才能有比较
第1页,共5页
完全的知识。
《实践论》指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人是有思维、有意识的动物,因而人能够有目的地进行生产劳动,最终才能成为高等动物。在这一过程中,人的大脑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人能够通过劳动使自己的思想变成实在的事物,这就是实践。如果人光有思想而没有实践,那么再聪明的人也只能是一个废人,他将不会对社会有任何的贡献。即使是一个思想家他也要把它的思想通过写作表现出来,不然他不能称之为一个合格的思想家,充其量也只是个空想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之所以能够作出他们的理论,除了他们的天才条件之外,主要的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没有这后一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首先,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其次,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一方面,实践的发展不断揭示客观世界的越来越多的特性,为解决认识上的新课题积累越来越丰富的经验材料;另一方面,实践又提供日益完备的物质手段,不断强化主体的认识能力。最后,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因此实践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起到了非同寻常的作用,没有实践,人类社会将不会进步。
随着人的实践活动的增加,人脑中便会逐渐对某一事物有所认识,而这认识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步,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也就是产生正确的意识。这是认识的第一个飞跃。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到: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抓着了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必须把它再回到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去,在用到生产的实践、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以及科学实践的实践中去。这就是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的过程,使整个认识过程的继续。
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人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在头
脑中重建客体模型,并根据这个客体模型推导出应当具有的未知性质,然后再用实践加以检验,当理论预言与对客体的实践结果一致时,就证明头脑中精神地重建的客体模型与客体自身相一致。邓小平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们也只有通过时间才能证明他的认识正确与否。因此,认识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对事物的认识,而更重要的还在于利用对事物已有的认识来指导实践,使生产劳动能够以更高的效率完成。这也正是社会劳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目的之一。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认识活动本身,而在于更好地去改造客体,更有效地指导实践。认识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的过程,即是认识价值的实现过程。总之,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先就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树立实践的应有权威,尊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就能从根本上保证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有效地改造世界。只有尊重实践,才能有力地反对各种形式的唯心主义,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用空想代替现实、用抽象的原则裁剪实际生活。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承认并十分重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而我则认为认识与实践是不可分割的双胞胎。认识产生于实践,而又要通过实践来证明其正确性。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无限循环。
说明:
1.考核方式:提交电子版小论文(以“学号姓名”作为文件名)
2.题目:(任选一题)
(1)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分析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2)结合自身学习和工作实际,谈谈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3.要求:
(1)运用1—2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0分);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10分);观点正确鲜明、重点突出、论据翔实、论证有力(30分);思路清晰、逻辑层次分明、整体感强(30分);
小白兔200字相关二年级小作文 篇5
小白兔的毛像一朵白云一样白,没有一丝杂毛,摸上去毛柔柔的,如同雪白的绸缎。小白兔的耳朵经常柔顺地垂在后背上,眼睛如同宝石般的耀眼,特别是那小巧玲珑的三瓣嘴,格外讨人喜欢。
小白兔吃东西的时候非常挑剔,如果你给他一般的野草放在笼子边,他近看都不看,可是你给它最爱吃了胡萝卜,它如获至宝,立即死死的咬住胡萝卜,咯嘣咯嘣的吃起来,已付津津有味的样子。每次当我喂完食时,它就伸出舌头,舔舔我的手,好像在说非常感谢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材料 篇6
一、具体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1-4]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 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1-4]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1-4]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讲稿
我们这一代人的起点太高、梦想的太多,习惯富足的新一代人,自然地对父辈那种平淡的工作生活抱有怀疑态度,期待更多变革。我们更关注政治人物说话的态度,而不关注话语的内容,开始留心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而不那么在乎经济的增长,我们想用微薄的收入去浪荡世界,也不愿意投入的坚持做好本分工作,我们热爱变革期待改变,却没有确定的方向。在很多人身上,我们看到玩世不恭,谈到国家和社会就是讽刺、辛辣、调侃,但你问他“你有什么更好的想法”时,他就期期 艾艾地说“让那些拿着高薪的官僚们去想吧”。这种现象并不是偶见,在社会加速转型的当下,疾速奔跑时,我们忘了为什么而出发;不能接受漫长的等待,因为我们习惯了快速,我们希望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候拥有一切,但真的拥有了我们又能干什么?物质膨胀的今天,灵魂被挤兑的无处栖息。
我不禁开始思索„„想起去年中国网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全国媒体对其进行了连续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他们这种实现自我的价值观,不正是社会所需要的么?到底是什么样的价值观,让这些“感动中国”的人们有如此壮举,又是什么样的价值观,是新一代的人们需要学习和培养的? 我想这个答案应该是:主要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所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个价值观不是凭空而生的,价值观的形成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慢慢沉淀,最后变成社会人自觉的行动,变成一种性格坚持下来。而我们所要做的:
1、树立理想,坚定信念。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成功,而是价值,要有树立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诚然,我们没有保尔柯察金那样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努力奋斗的伟大抱负,也许不能做到像杜红英大姐那样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但我们不能甘于平庸,安于现状,有人说:人的一生百分之五是精彩的,百分之五是痛苦的,而另外百分之九十是平淡的。人们往往不能忍受着百分之五的痛苦,而错过百分之五的精彩,在百分九十的平淡中度过。
2、承担责任,努力奋斗。人活在世上,不是为所欲为,对社会的责任应当成为我们人生理想的归宿。无数有杰出贡献的人无不以对社会的责任来鞭策自己寻找到人生的真谛。大多数人都出生在平凡的家庭却又被物欲横流的社会所诱惑,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更希望能表现自己,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努力奋斗将是我们唯 一能做的事情。只有努力奋斗,才能练就一身硬功夫,才能在以后的道路上将披荆斩棘。
3、以强大心理对待奋斗结果。人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伸展出生命的张力。像地质队员遍访崇山峻岭、穿梭于悬崖峭壁间寻找矿床,甘于清贫,忠于理想,也许到最后没有任何发现,这种情况是常有的事,但他们不怕失败,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下去了。奋斗是一种心态,一定要对得起自己。对待结果则应换另一种心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要锱铢必较,对不可控因素则随遇而安。如果和不可抗力斤斤计较那就是和自己过不去,最后不但于事无补还恶化了自己的情绪。人只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足够了,要知道,心态放平还能延年益寿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有了一个良好的价值观应该具备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两个方面的统一。中华民族历来崇尚精神建设,注重用价值观来实现凝聚和引领,但价值观的形成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如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在有效凝聚我们这个国家,尤其是凝聚新一代人的意识形态,我们需要更好的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服务,实现自我,用自己的力量去造福更多的人。明天的我们将会怎样,显然,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1)
党的十八大曾首次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来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这是我党大力弘扬中国梦的时代契机下是最直接的助推力和精神动力,是与我国的发展紧紧相依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目标,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的时代背景下实现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核心的体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继续迈大步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体现。我国的发展道路,历来都是建立在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上的,将全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作为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长期以来都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代接轨,与全球接轨,最终目的就是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宏伟中国梦付诸于实践中,落实在行动上。我党成立的出发点便是实现人民的利益,党和政府的一切行动和政策都是为了群众,让老百姓享有自由、民主和平等,享有法律和政策的保护,享有应该享有的福利。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适应当今我国发展趋势的又一次精神力量提升。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进程全面铺展开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是我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形成的,是我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对我党长期奋斗以来形成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进一步认知,需要我们不断巩固和加强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政策领悟和形势分析。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和贯彻我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前提,解放思想,杜绝固步自封,始终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紧紧依靠群众,发挥群众精神,不断推动改革创新。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我们的思想,不断形成精神共识。要坚持不懈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武装自己,大力弘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越性和领导性,狠狠把我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实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学习领悟,增强自身的精神力量。把“三个倡导”和实际相结合,做好本职工作,尽好本职力量,真正融入到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队伍当中去。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2)
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是以“个人”为出发点的“自由主义”精神,可以浓缩为一个“私”字;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不以个人为出发点的“整体主义”精神,可以浓缩为一个“公”字。“为私”与“为公”的基点,就是二者最本质的差异!所以,“精忠报国、天下为公”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最合理、最经典、最给力的选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必须体现出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的最大异同!那什么是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呢?这就是以“个人”为出发点的“自由主义”精神。西方的一切政治、经济、文化都是在维护“自由主义”这个核心价值。【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恰恰是不以个人为出发点的“整体主义”精神,从浅层次讲是以“国家”为整体,从深层次讲是以“整个世界”为整体,追求大同与追求自由,这就是中西方核心价值最本质的区别!
“自由主义”的灵魂是“私”,“整体主义”的灵魂是“公”,“为私”与“为公”就是二者最核心的核心、最本质的本质!抓住这条主线,一切争论与彷徨都将迎刃而解。毫无疑问,“天下为公”就是“整体主义”的最佳诠释!虽然“天下为公”出自《礼记》,但真正阐发它、使它扬名四海的还是得益孙中山的力量。所以为了创新,则需再加一个对应的典故,它必须有足够的凝聚力与号召力,全面衡量,“精忠报国”是最佳的选择!
“自由主义”与“整体主义”并没有好坏对错 的分别,它们是“普世价值”的两个基本点。就像太极图的阴阳两极,它们是互补互成的关系。比如:我国在改革 开放以前,因过份强调“整体主义”而扼杀了“自由主义”,结果导致了社会经济举步维艰;同样,早期资本主义因过份强调“自由主义”也尝尽了苦果,在马克思主义激烈批评的影响下,西方也做了深刻的反思,融入了许多社会主义的元素,现在的资本主义早已今非昔比!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矫枉过正”的过程,我们在引进“自由主义”的同时,也逐渐丢掉了自己的核心与本质,用儒家的话讲就是丢掉了“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气质。当今世界最大的危机还是“自由主义”过度膨胀的失衡,因此,在经济上崛起的中国,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都应该承担起更大的责任与道义。当然,这也与我们找回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是密不可分的。“精忠报国、天下为公”既是中国的需要,也是世界的需要!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最终在苏联易帜,却能在中国生生不息、发扬光大?这与中国的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中国文化历来强调整体思维、辩证分析,最显著的例子就是中医,头痛不一定医头、脚痛不一定医脚,这种整体思维、辩证施治,恰恰与马克思的哲学观息息相通、不谋而合。中国人潜意识中的这种文化底蕴将为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提供无限的源泉。“精忠报国、天下为公”是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完美融合与最佳共鸣!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3)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代表怎样一种价值理念?它有哪些内容?究竟这种价值理念在当今社会如何指导我们的工作和实践?带着这些问题我认真阅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有些感想与大家共勉。我们说,一个人为人处世,总要受一定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它就好象是行动的指南针,不可或缺。同样,我们国家和社会,也需要有一种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维系和支撑,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体现在社会成员的具体行为中,体现在现实生活里,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它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蕴涵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理念,是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紧密联系的,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向。也可以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价值目标。
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我认为我们中共党员必须从其四个基本层面加深理解,并结合实际工作加以践行。
第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才能有效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团结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共同进步。
马克思主义相关小论文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 于2010年11月选取中国医科大学临床专业在校生494人;年龄17~24岁, 平均 (20.20±1.43) 岁;其中男生176人, 女生318人。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 人生意义问卷。采用中文人生意义问卷 (C-MLQ) [4]进行评定。问卷包括10个条目, 归为2个因子:人生意义寻求 (5个条目) 与人生意义体验 (5个条目) 。中文人生意义问卷采用Likert 7点计分, 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别赋值1~7分, 其中反向问题反向计分。该量表在国外广泛应用, 信度及效度较高, 而中文问卷的适用性良好, 测量中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56。 (2) 积极完美主义问卷。采用訾非[5]设计的积极完美主义问卷进行评估。问卷共有26项, 分为3个因子:积极的自我期望 (10个条目) 、积极的条理性 (9个条目) 、积极的自我评价 (7个条目) , 用于测量个体积极追求完美时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表现。问卷采用5级评分, 从“不符合”到“符合”, 分别赋值1~5分。测量中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72。
1.2.2 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由调查者亲自发放, 统一指导语, 采用不记名方式填写并当场收回。共发放调查问卷510份, 收回有效问卷494份, 有效回收率为96.86%。
1.2.3 数据处理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 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及相关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医学生人生意义问卷及完美主义问卷得分情况
(见表1)
2.2 医学生人生意义与积极完美主义相关性分析
(见表2)
注:P<0.01
3 讨论
3.1 医学生人生意义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人生意义体验是个体对人生目标和生命价值的认知和感悟, 该项因子得分越高, 提示个体对生活目标和生命价值的理解越深刻。表1显示, 医学生该项因子均分为 (24.78±6.04) 分 (满分为35分) , 提示学生该项目得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人生意义寻求是个体生活方式的表现, 是发现和处理人生意义相关问题时的态度和需求。医学生该项因子均分为 (25.89±5.96) 分 (满分为35分) , 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人生意义总表得分 (50.67±8.93) 分 (满分70分) , 表明医学生人生意义水平较好, 学生对人生意义追求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 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他们对人生意义有较正确的认识, 对人生价值也有一定思考, 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至成熟的关键时期, 迫切需要人生意义方面的指导, 尽管他们的家庭境遇、学校与专业条件等有很大不同, 但都有着尚不明确的多方面追求[6]。面对选择新的人生目标, 学生大致出现2种心理状态:一部分学生具有较明确的人生追求, 能够为自身目标努力奋斗;另一部分学生则缺乏奋斗目标, 人生意义模糊不清, 感到茫然无措。因此, 教育者应利用高校人文教育和人文关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鼓励为之奋斗, 使其在有价值感的活动中体验人生意义, 在人生意义的追寻中实现人生价值, 提升医学生人生意义总体水平。
3.2 医学生积极完美主义倾向总体水平较高
表1显示, 医学生积极完美主义倾向总体水平较高, 积极完美主义总表得分为 (97.83±12.52) 分 (满分130分) 。积极完美主义指个体追求完美, 追求成功, 能坦然接受生活和工作中的缺陷、错误和失败[7]。此次研究的积极完美主义属于完美主义的正性层面, 主要包括个体的自身评价、期冀完美, 处事方式具有条理性。积极的自我期望因子均分为 (42.98±5.84) 分 (满分50分) , 处于较高水平, 其反映的是个体追求卓越、渴望成功的心理特点, 它是一种心理期望, 是激励自身不断努力的内在动力。积极的条理性因子均分为 (32.47±5.80) 分 (满分45分) , 也处于较高水平, 其反映的是个体思想、语言及处理事情具有良好的秩序性, 是一种能力的体现。积极的自我评价因子均分为 (22.38±5.07) 分 (满分35分) , 处于中等水平, 其反映的是自我评价及相信他人对自己持有正面评价的心理特点。研究表明, 医学生该项目得分在各因子得分中较低。一方面, 可能是由于医学生追求卓越、渴望成功, 不断追求自身成就;另一方面, 医学生对自己现有表现不满意, 缺乏自信心。同时, 中国人具有内敛、含蓄的性格特点, 自我评价时较委婉、谦和。教育者应充分把握学生积极的自我期望的内在动力, 发挥其自身优势, 实现自我发展和完善。
3.3 医学生人生意义与积极完美主义的相关性
表2显示, 医学生人生意义与积极完美主义问卷得分具有显著正相关性 (P<0.01) , 提示对人生意义认知程度越高的个体越期望表现得更加完美, 追求积极完美的倾向越强;同时积极完美主义倾向的个体, 其人生意义追求和感悟的水平也较高。人生态度积极, 获得较大价值感和成就感的大学生是有明确目标并不断向目标迈进的人[1]。具有积极人生意义的医学生渴望得到群体的认可, 希望未来有所发展, 在学习及活动中力求有完美的表现。另外, 积极完美主义对于成就情境中的人的情绪和成绩具有潜在的积极影响[8]。积极完美主义思想能够唤起个体对人生意义的体验和追求, 促使个体树立较高的目标而驱动自己成为有能力、有成就的个体, 知道自身人生目标所在, 并不断为实现理想和目标努力奋斗。鉴于此, 教育者应抓住医学生积极完美主义人格特点, 使他们把握适度的完美主义追求, 发挥积极完美主义对个体人生意义感悟和追求的促进作用, 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的人生目标, 并将人生意义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
参考文献
[1]许海元, 张艳红, 付海玲, 等.大学生生命意识及生命价值取向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 2009 (1) :125~129.
[2]Frost R, Marten P, Lahart C, et al.The dimensions of perfectionism[J].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 1990, 14 (5) :449~468.
[3]Kiang L, Fuligni A J.Meaning in life as a mediator of ethnic identityand adjustment among adolescents from Latin, Asian, and European Amer-ican backgrounds[J].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2010, 39 (11) :1253~1264.
[4]王孟成, 戴晓阳.中文人生意义问卷 (C-MLQ) 在大学生中的适用性[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8, 16 (5) :459~461.
[5]訾非.积极完美主义问卷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9, 17 (4) :424~426.
[6]于飞, 邓子美.当代大学生“宗教文化与人生意义”调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 (7) :252~256.
[7]訾非.帮你摆脱消极完美主义[J].中国卫生人才, 2008 (11) :72~74.
与玩家利益相关的一些小变动 篇8
小变动之高档物品保护
对于玩家们而言,玩游戏最怕的就是账号被盗。若账号不幸被盗,身上的贵重物品铁定会被洗劫一空:遇到素质极其低下的贼人,还会将拿不走的装备销毁,令我们欲哭无泪。有没有什么办法能阻止盗号者这一卑鄙行径呢?当然有!新功能“高档物品保护”就是为此而生。在新资料片中,4级和4级以上的宝石、镶嵌4级和4级以上的宝石的装备、重楼戒、重楼玉、真重楼玉、重楼之泪、重楼之芒都将被归类为高档物品,装备说明里会添加上“贵重”二字。这类物品不能销毁或出售给NPC,并且在直接交易给其他玩家、摆摊卖出、从玩家商店取回等行为后会自动
加锁,以防止盗号者恶意转移。除了玩家亲手添加的信任伙伴外,其他任何人都将受到这一功能的限制,从而极大地增强了玩家们游戏时的安全性。
小变动之店铺保护
众所周知,位于洛阳九州商会的玩家店铺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不仅可以给善于经营的玩家带来巨额利润,还能让盘出店铺的玩家得到一大笔金钱补偿。因此,盗号者们也盯上了这笔财富,一旦盗号成功,就迫不及待地盘出被盗玩家的店铺,获取巨额转让金。
随着新资料片的到来,“玩家商店盘出保护”这一新功能来到了我们身边,九州商会的店家们终于可以放心了。玩家店铺可设置盘出限制,店铺在盘出限制期间不能被盘出。玩家们想要盘出商店,必须等待3天的解除限制时间。盘出限制解除后的7天内,可不受该功能限制自由盘出商店。不过,在解除盘出限制的7天内,店主可以手动再次激活盘出限制,继续让自己的店铺处于无法盘出状态,以保证店铺的绝对安全。
小变动之信任伙伴
高档物品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玩家们贵重物品的安全,但如果是玩家们自己想把一件珍贵物品转交给亲朋好友,该怎么办?这就要用到“信任伙伴”这一新功能。打开好友栏,点击栏目下方的“信任好友”命令。之后会弹出一个信任伙伴界面,在界面的ID输入框中输入需要添加为信任伙伴的ID(ID号码可以通过查看对方资料或向对方询问获得),然后点击“添加”按钮,对方便进入你的信任伙伴列表中,3天后,你对他的信任正式生效。当对方也把你添加到信任列表中,进入双向信任关系状态后,你们之间的交易将不再受物品保护功能的限制。
小变动之太湖农田
地少人多,一直是种植类生活玩家们最为头疼的问题。天龙里的农田数量一直不变,而种地的人却越来越多。大家争分夺秒,紧绷着神经抢夺每一块田地的种植权,这让原本该悠然自得的田园乐事变成了一项繁重的工作,失去了原有的乐趣。
新资料片的到来为种植类生活玩家们解除了不少忧虑:苏州太湖新增了八块农田,可以种植4—6级的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虽然这八块农田只能种植早产作物,但正所谓知足常乐,毕竟大家又多了一处提升种植技能的地方,将种植技能提升到7级因此变得轻松了许多。
小变动之自动接受组队跟随
【马克思主义相关小论文】推荐阅读:
马克思哲学小论文08-27
论文马克思07-30
马克吐温的小轶事人物故事10-15
马克思主义研究论文09-16
马克主义哲学思维方式论文07-23
当代境域中的马克思法哲学理论论文07-26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认识——马克思期中论文08-22
马克西莫夫的油画教学论文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