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 《摩登时代》(共11篇)
马克思 《摩登时代》 篇1
资本主义弊端
——《摩登时代》观后感
《摩登时代》的背景是30年代资本主义走向垄断的时代,机械大工业高速发展,资本却向少数垄断财团手里集中。影片从本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问题,讽刺了当时的资本家对工人的无情以及资本主义下的社会矛盾。
在影片的开头,男主人公夏尔洛是流水线上负责拧螺母的一名普通工人,老板不停地将传送带加速,缩短休息时间,企图在最大限度压榨工人,提高劳动生产率。可即使这样,老板还不知足,甚至妄想用自动喂食机来剥夺工人的午餐时间。可以说,资本家们为了金钱丧失了人性。对此,马克思做出了如下评价:“它(资本主义)靠缩短工人的寿命,在一定限期内延长工人的生产时间。”最后,主人公变成麻木的“机器人”——将人们的鼻子,衣服上的纽扣都当成螺母来拧,因此被送入精神病院。不久后,刚出院的夏尔洛又因为误会领导罢工运动被抓进了监狱,可是迎来出狱之日的夏尔洛却并不开心。原来,此时的美国正启用机器生产代替工人作业,大量工人被解雇。此时出狱的夏尔洛根本就难以找到工作养活自己。
另一边,影片的女主人公由于母亲不在、父亲失业,就在码头偷食物,给自己、弟弟妹妹以及跟她差不多的流浪儿童。而这时,由于罢工运动的开展,他的父亲被杀害。女主人公因此成为孤儿,被司法部门接管。随后她便逃了出去,由于饥饿她偷了一块面包,却被店主知晓要将其送交警察。而此时,夏尔洛为了再次回到监狱主动为她顶罪。在他的眼中,监狱应该是 最幸福的地方了——不愁吃、不愁穿、不用在流水线上进行机械工作、没有资本家的剥削指责。监狱是他不愿意离开的地方,这是多么讽刺的一件事啊,可这却也从侧面反映出资本主义世界从自由竞争阶段逐渐过渡到垄断阶段时给低层阶级的人们带来的苦难。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不断社会化。但是,在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的生产关系中,社会化的生产力却变成资本的生产力,变成资本高效能的榨取剩余劳动、生产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值的能力。这样,已经社会化的、由劳动者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本应该由劳动者共同所有,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已经在社会范围内实行严密分工、协作而社会化了的生产过程,本应由社会按照社会需要进行管理、调节和控制,却分别由各自追求最大限度利润的私人利益的少数资本家进行管理;共同劳动生产的社会化产品,本应由劳动者共同占有,用于满足社会需要,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私人支配,成为他们的私人财产。
幸好,即使夏尔洛没有如愿被抓回监狱,却赢得了流浪的女主人公的青睐。夏尔洛拿着在监狱里得到的某长官的推荐信成功地得到了一份新工作——百货公司的夜间保安。晚上,百货公司来了三个小偷,而其中一个就是夏尔洛曾经工厂的同事。资本主义失业浪潮是他失去了工作,无奈之下才选择了出来偷窃。由此可见,即使当时的美国生产资料过剩,资本家为保持物价甚至销毁过多的产品,但下层贫苦人民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无人问津。我们都知道,在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当经济危机发生时,大量商品囤积,大批生产企业减产或停工,许多金融机构倒闭,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一片混乱。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
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女主人公找到了一所废弃的小木屋,小木屋的门是坏的,桌子的腿是断的,就连地板也是坏的。可是她却很开心,因为她梦寐以求的家终于有了。就是这么简陋的房子,却给她带来巨大的满足感。影片中曾提过他们的心愿:即使再苦再累也要有家。是的,当时生活在底层的人们愿望都是如此简单,但那个时候的社会却连他们最基本的需求都无法满足。资本家们只会尽力压榨着他们,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正如马克思提出的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另一方面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价值增值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即劳动过程,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劳动过程是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即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由于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要素都为资本家所占有,由此决定了资本主义劳动的两个特点:其一,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其二,劳动的成果或者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价值增值过程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所谓价值增值过程,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刚好补偿资本家所预付的劳动力价值,那就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价值形成过程超过了这个一定点,就变成了价值增值过程。马克思指出:“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在价值增值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剩余价值理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摩登时代》这部影片通过对资本主义工业时代小人物辛酸生活的描述,让人们在笑声中看到资本主义的黑暗以及不合理的制度。它深刻的反映了当时工人遭受资本家欺压剥削的残酷社会现实,揭露了资本家疯狂剥削工人只为更大限度地获取剩余价值以及这样一种生产方式对人性的压抑与摧残。
马克思 《摩登时代》 篇2
故事发生在30年代经济危机前后, 导演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工人失业、社会动荡、街头暴乱的社会图景。影片后来一直被解读为马克思所提出的“异化劳动”。
在《1844年经济学 ---- 哲学手稿》里, 马克思对“异化劳动”进行了经典的阐述。“劳动者把自己外化在他的产品中, 这不仅还意味着他的劳动成为对象, 成为外部的存在, 而且还意味着他的劳动作为一种异己的东西不依赖于他而在他之外存在着, 并成为与他相对立的独立力量;意味着他灌注到对象中去的生命作为敌对的和异己的力量同他相对抗。”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马尔库塞也提出过和“异化劳动”类似的观点。马尔库塞认为资本主义工业社会是个极权社会, 它成功地压制了反对派和反对意见, 压制了人们内心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向度, 从而使得这个社会是个单向度的社会, 使生活于其中的人成了“单向度的人”。“单向度的人”可以说是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异化劳动的结果。影片《摩登时代》中的工人就是马尔库塞笔下的“单向度的人”。
在电影开始前有个“隐喻蒙太奇”镜头, 地铁口拥挤出来的工人紧接着是一群混乱无序的羔羊, 导演意图可理解为人和羊一样没有能动思考而任人宰割。“五班一号加快速度”!资本家对工人的监视与操纵就像是人对机器的冷漠与无情。在电影里我们看到快速流动的流水线上工人低头干着各自的劳动, 他们必须全身心投入丝毫不敢有所懈怠, 因为稍不留神流水线就会流过, 工人因此错过一个螺帽将会遭受监工的羞辱与殴打, 所有的动作单调而重复, 所有的工人没有任何的自主性而机械地沦为机器的一部分。
影片开场白指出:“这是一个关于工业时代的故事, 其中讲述了个人企业与人类追求幸福的冲突。”长期束缚在机器的运转下工人丧失了对现实的否定, 他们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去追求幸福, 冲突就在这, 机器使他们成为“单向度的人”, 幸福连留下时间思考的余地都被剥夺。
马尔库塞在他的《单向度的人》提出“内心自由”概念, 内心自由“可以借以变成和保存作为人自己的私人空间, 但是工业社会这一私人空间已被技术现实所侵占和削弱, 大量生产和大量分配占据个人的全部身心”。“内心向度本是否定性思考的力量也即理性的批判力量的家园, 它的丧失是发达工业社会压制和调和对立面的物质过程在思想意识上的反应, 进步的冲击使理性屈从于现实生活, 屈从于产生出更多和更大的同类现实生活的强大能力。”在《摩登时代》中“内心自由”的沦丧最典型的就是当吃饭时间到来流水线停止, 卓别林因为长时间的重复动作导致了精神崩溃, 影片出现了滑稽却又心酸的一幕:卓别林停不下来了, 手里拿着工具控制不住在流水线上的机械动作, 当他看见工友身上的纽扣疑似螺帽便往上拧, 看见女人胸前的纽扣便疯狂的追上去……卓别林作为正常人的“内心”向度已经被机器和技术所扼杀, 最终只能是以精神崩溃的悲剧结尾。
二
是谁造就的悲剧?操纵机器和工人的资本家!电影用一个极为巧妙的细节来解答。当午餐时间到, 一家商业推销公司推销他们公司新的产品 ---- 自动喂食机。这种喂食机可以自动喂食工作中的工人, 工人进餐时可以继续工作。“如果您希望促进竞争能力就决不能忽视毕罗喂食机的重要性”, 推销员道出了真理, 资本家无时无刻都在想方设法的减少工人休息和进餐时间, 增加产量减少支出, 就像影片开头墙上的钟表, 在资本家眼中时间意味着金钱。影片中卓别林精神崩溃后扰乱了工厂正常的生产秩序, 监工被戏弄, 最后卓别林来到流水线不小心被卷入流水线里面:卷入流水线下面的卓别林与机器的齿轮交为一体, 人完全成了机器。不是人控制机器而是机器控制人, 这就是异化劳动的结局。
资本家控制了机器就等于控制了人, 影片中公司总裁坐在办公室内通过监视器与一名工人对话, 指挥其调整机器运转的控制阀门从而控制住了流水线的工人, 所有的工人都是机器的一部分, 机器动工人也随着动, 在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提到过机器的强大作用。“政治权力的运用突出地表现为它对机器生产程序和国家机构技术组织的操纵, 发达工业社会和发展中工业社会的政府, 只有当它们能够成功的动员、组织和利用工业文明现有的技术、科学和机械生产率时, 才能维持和巩固自己, 这种生产率动员整个社会, 超越和凌驾于任何特定的个人和集团利益之上, 机器在物质上的威力超过个人的以及任何特定群体的体力, 这一无情的事实使得机器成为任何以机器生产程序为基本结构的社会的最有效的政治工具。”
三
影片中卓别林为逃避饥饿荒诞的想回到监狱, 他拼命创造的劳动不属于他自己, 贫穷、饥饿是当时最突出的现实, 尽管他自己为之曾经精神崩溃, 但他的劳动是异化的, 他所创造的是不会依赖自己而存在并和他相对立的东西。回到监狱是在逃离, 是对这种“异化劳动”无力和无奈的抗争。
摘要:本文借助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理论对卓别林经典电影《摩登时代》进行分析, 揭示影片相关精彩段落的社会批判意义。
关键词:异化,单向度的人,内心自由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
现场:摩登时代 篇3
2009年10月17日,联合利华旗下的著名品牌家乐浓汤宝偕厨艺明星林依轮于上海正大广场举行一场以“浓汤宝全民开通新煮意,321依轮热线总动员”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4008321321全国首条汤谱搜索热线开通。林依轮凭借其精湛的厨艺以及广为人知的居家好男人形象,最终成为拉开浓汤宝新“煮”意序幕的第一人。
bread n butter 2009歌剧魅夜
2009年10月14B,来自法国的潮流女装品牌bread n butter以“歌剧魅夜”为主题,在高邮路的法式花园举行盛大的2009秋冬系列发布会。发布会通过优雅而经典的歌剧表现,在意大利著名歌剧演员NIcole Brandolino的一曲高歌中,拉开了这场迷人且神秘梦幻的时尚盛宴。当晚,香港超级名模乐基儿、甄子丹太太汪诗诗等众多名流现身捧场。
翟晏辛2009美丽衣“尚”
著名时装设计师翟晏辛2009新作品近日在上海发布。本季作品通过柔和纯净的色彩与无彩色的组合体现出女性独有的气质。立体剪裁勾勒出女性的曼妙身姿。大量琉璃珠的手工钉制,定制出独享的美丽衣“尚”。
佰草集新玉湵保温系列新品上市
近日,提倡“自然、平衡”护肤理念的中草药个人护肤品品牌佰草集推出全新的新玉润保湿系列产品,带来与众不同的肌肤水润新“肤道”。佰草集采纳传说中的“千年润”——金钗石斛的生津止渴之效,汲取天门冬柔润养液之功,鲜生地润泽保湿之力,怀山药温凉润肤之益,配伍而成“新天地玉润方”,悉心呈献佰草集新玉润系列产品,让肌肤不再遭遇“缺水危机”。
Judy Hua2010春夏时装发布
本土设计品牌Judy Hua于复兴公园推出2010春夏时装秀——花间记,标志着设计师华娟在历经了多年磨砺后终迎来其首场发布会的春天。一系列设计显露出源自著名艺术家周春芽作品《桃花》系列中的曼妙灵感,从容展现了时装与艺术交错而催生的缤纷妙趣,成为上海时装周期间难以忽略的亮点。现场名流云集,艺术才子周春芽先生亲临现场,而薛松、曲丰国、李云飞、裴晶及女高音歌唱家王作欣亦应邀而至,携领宾客们见证了一场洋溢着浪漫主义与诗意情愫的视觉盛宴。
万宝龙巴黎精品店盛装开幕
近日,万宝龙全球最大的旗舰精品店Rue de la Paix入驻巴黎高级珠宝品牌聚集的芳登广场。这家旗舰店是万宝龙欧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精品店,同时也成为第15家万宝龙“4810 Boutique”专售万宝龙独家精品、高级定制、全球独一无二的珠宝、高级腕表及珍贵名笔。
LANCEL经典展
“LANCEL经典水桶包系列80周年展1929—2009”近日在上海梅龙镇广场一楼中庭隆重举行。展览开幕当日,LANCEL全球总裁Marc Lelandals先生与著名影星周迅小姐紧密携手,共同见证这一永恒经典与时尚激情交融的艺术盛事。而本次展览上LANCEL品牌带来40余款古董级珍藏手袋,都是品牌创立133年以来最经典的款式。
金至尊珠宝新店开幕
近日忙着为新戏宣传的蔡少芬,放下宣传工作,抽空与老公张晋共同参与金至尊珠宝安徽合肥鼓楼店的开幕活动。新形象启动仪式过后,珠宝秀流光溢彩,蔡少芬更佩戴金至尊价值百万的“幸福花园”名贵珠宝钻饰压轴出场,举手投足间尽显高贵气质。同金至尊珠宝高层一起剪彩过后,金至尊珠宝当场赠送旗下“至爱·分享”婚嫁系列之“爱与承”经典对戒给夫妇二人,祝福他们婚姻幸福美满,相伴永久。
urara悠莱三周年庆
著名艺人黄奕出席urara悠莱三周年庆典活动。在此次发布会上,悠莱首次向大众展示了黄奕全新的长发造型。经过三年的发展,悠莱已成长为涵盖护肤、彩妆等众多分项的综合性品牌。
徐静蕾做客联合利华与管理层共享下午茶
观《摩登时代》有感 篇4
在写《摩登时代》之前我想先介绍一下查理·卓别林,因为他与其他演员不同,他具有时代性的意义也是无声电影的代名词,也是我最敬佩的演员之一。从1919年开始,他独立制片,此后一生共出演80余部喜剧片,他幼年丧父,曾在游艺场和巡回剧团卖艺或打杂。我想他的经历也是使他在作品的创作中能对下层劳动者寄予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辛辣的讽刺。
好了,现在开始是我对《摩登时代》的介绍和一些感想。想要深刻的了解一部作品,就要先从它当时的时代和创作背景和他的创作者本身入手。还记得小时候也看过卓别林的几部电影如《淘金记》、《舞台生涯》和这部《摩登时代》,而且《摩登时代》是卓别林的最后一部作品。当时只觉得很有趣,是部诙谐幽默的喜剧,因为当时还小,所以并没有理解这部对于的深层意义,而现在再次看《摩登时代》我有了新的感受和不同的理解。
原本我还不太理解为什么老师让我们写一部无声电影的观后感作为作业,因为感觉喜剧片和马克思主义没什么关系啊!现在终于明白老师的用意了。影片拍摄于1936年,而在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摩登时代》恰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萧条时期,男主人公夏尔洛是个摩登时代大工厂的一个流水线工人,一天到晚神经质般的重复着同样的工作,连去厕所抽根烟的享受都被无情自私的资本家剥夺了,被失控的自动喂食机整得死去活来、甚至被卷入巨大的机器齿轮中,这一切都是与当时的经济危机给人们带来的生存危机有着密切的联系,最后由于不堪重负,夏尔洛精神失常,被工厂送到了精神病医院,同时他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作。不久,他出院了。可是在大街上,他却被警察误认为是工人暴动的领袖而锒铛入狱。在监狱中,他又误食海洛因导致兴奋而戴罪立功,一系列荒诞的情节发生在夏尔洛身上,最后他被提前释放,监狱长对他说:“你自由了。”可夏尔洛却说:“可以在多关我几天吗,我待在这里很好。”也许只有在那个荒诞的年代,才有夏尔洛这样荒诞的想法。但即使在艰难的生活中,夏尔洛和流浪女相濡以沫的场面温,也给人以温馨感动的感觉,焕发着人性美的光辉。影片的结尾,夏尔洛和流浪女携手朝太阳升起的地方走去,使人振奋。
虽然这是一部以轻松的幽默手法来呈现的电影但若是看到其欲表达之内涵就不会有太大的欢乐了《摩登时代》采取了讽刺的手法,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问题。在影片一开头,工人们蜂拥而至,犹如绵羊被牧羊人驱赶一般,他们也在被资本家们驱赶着。资本主义世界宣扬人人平等、自由,但实际上,我认为工人们并非真正自由。相比于奴隶社会的奴隶,工人确实有了人身自由,但工人仍没有经济上的自由。正如马克思所说:“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则是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
我永远忘不了主人公查理被机器卷进卷出的镜头,以及被流水线弄得变成麻木机械的工具人,竟然想要在人的鼻子、钮扣上拧紧螺母的镜头。一开始的大钟内部齿轮运转的特写,便清楚描述了当时社会里的机械化的社会秩序,可以想象到那个时代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低层阶级————工人而言是苦不堪言的。
写到这里,想起影片一开始的一个片段,第一个镜头是许多羊群争先恐后的挤出羊圈,随后紧接着切入了一个许多工人下班拥挤的走出工厂的镜头。看到这里,我想到了我自己,我们上课下课高峰期的时候,我随着成千上万的同学在教学楼拥挤着下楼或是上楼。我认为摩登时代一开始的那两个镜头完全有理由成为电影史上最伟大最经典的一幕。
摩登时代 篇5
《摩登时代》观后感
摩登时代》是查理.卓别林(Charles Chaplin)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因为这部影片超越了其他单纯以他个人特点为卖点的悲剧性主题作品,改而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一些重要的问题。他利用滑稽搞笑的形式让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不轻松的寓意。影片描写的是人和机器的冲突。背景是当时的美国工业因为转用机器而大量解雇工人所造成的失业浪潮,而主角查理是这个时代的悲剧代表人物:他在不断加快的传送带式的作业线上被弄得精神失常、被卷入巨大的机器齿轮中、被出了毛病的吃饭机器在他悲戚惊恐的脸上不住扇打……。这些影像无不反映了机器时代所带来的恐惧与打击。最后夏尔洛失业了,他加入了找工作的巨大洪流之中;甚至无意中领导了示威运动的群众,然而最后仍是改变不了他可怜的命运。唯一不用为生活操心的最好地方是监狱,所以为了进监狱,查理不惜主动替人顶罪。然而事与愿违,监狱进不去,不过却因祸得福得到了受他帮助的那个女孩的爱。现实生活虽然困苦,但要怀抱希望的去生活。因而,影片结尾之处夏尔洛示意女孩改变一脸严肃的神情,满怀期望与喜悦的和他去寻找新的生活。我印象深刻的是主人公查理被机器卷进卷出的镜头,以及被流水线弄得变成麻木机械的工具人,竟然想要在人的鼻子、钮扣上拧紧螺母的镜头。一开始的大钟内部齿轮运转的特写,便清楚描述了当时社会里的机械化的社会秩序。虽然其电影所叙述的历史背景,是在三十年代资本主义逐渐走向垄断的时代,那个时代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低层阶级而言是苦不堪言的,面对机器时代的来临,他们只能感到无所适从。还有查理第一次从监狱里被放出后的流浪生活,在大部分人都失业的情况下,找一份工作难上加难,因而查理想再一次进入那个可以免费吃住的地方—监狱。这是何等的无奈和辛酸啊。然而查理和那个受他帮助的女孩始终没有丧失对生活的希望,他们梦想着有一个美丽的家,过上一个不用挨饿的日子。影片通过对资本主义工业时代小人物的辛酸生活的描写,运用夸张滑稽的行为动作,让人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也陷入一种对社会残酷现实的反思。看过影片之后,我开始感到我们现在的生活的多么的幸福。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资本主义时代,然而我们现在的发展也沿用了很多资本主义的模式。比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广东省,存在某一程序的流水线生长,存在长时间运用同样的模式工作,也存在巨大的失业危机,很多民工的生活环境也非常的恶劣。因而《摩登时代》所体现出来的意义应该使每个人都要反思。虽然说不上“居安思危”,但是我们也应该为了创造出美好和平的社会而努力吧。
摩登时代观后感 篇6
《摩登时代》是卓别林最后一部无声电影,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影片拍摄于1936年,众所周知,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经济危机,是有史以来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这次经济危机深刻动摇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根基,与此同时,资本主义世界也从自由竞争阶段逐渐过渡到垄断阶段。《摩登时代》恰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萧条时期,工人查理在工厂干活,他在不断加快的传送带式的作业线上被弄得精神失常、被失控的自动喂食机整得死去活来、甚至被卷入巨大的机器齿轮中,这一切都是与当时的经济危机给人们带来的生存危机有着密切的联系。查理最终失业了,无意中被当成了共产党领袖而锒铛入狱。但即使在艰难的生活中,查理和流浪女相濡以沫的场面温,也给人以温馨感动的感觉,焕发着人性美的光辉。影片的结尾,夏尔洛和流浪女携手朝太阳升起的地方走去,使人振奋。
在影片开始的镜头里,先是羊群拥护在一起走过,紧接着是一大群工人拥护着走进工厂,形式接近,给人一生种想哑然失笑的感觉,同时又使人对那个造成“机械化”的社会形态的深深思索。暗喻工人的命运和羊群一样,而查理正是这千百个人中的一个。再如影片还通过豪华的碳化商店、幻想中花园别墅和现实中的破旧木屋,提示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在监狱里,人虽失去了一切自由,但不用为失业、饥饿所困扰。在街头,人虽然获得流浪的自由,但要为无家可归、难以充饥而痛苦。在工厂,人虽能维持生计,但他却是机器的奴隶。卓别林以独特的视觉形象概括了摩登时代的矛盾本质。在卓别林自己评论来说:那部电影是从一个抽象的概念――批评我们的机械化生活方式――发展而来的。
资本主义世界宣扬人人平等、自由,但实际上,我认为工人们并非真正自由。相比于奴隶社会的奴隶,工人确实有了人身自由,但工人仍没有经济上的自由。正如马克思所说:“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则是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生产者(即工人)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这个历史过程称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资本主义国家残酷、黑暗的现实,资本家无休无止的压榨,已使许多人民无 1 法生存,流浪街头,沿街乞讨,连工人的吃饭时间都想剥夺,因此发明了吃饭机器,让工人在吃饭时能腾出手脚来继续干活。种种做法的最终目的都只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因为剩余价值才识资本家最终想要获得的就是更多的剩余价值。
这部电影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它让人们在笑声中看到资本主义黑暗以及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国家残酷、黑暗的现实,资本家无休无止的压榨,已使许多人民无法生存,流浪街头,沿街乞讨,连工人的吃饭时间都相剥夺,因此发明了吃饭机器,让工人在吃饭时能腾出手脚来继续干活种种做法的最终目的都只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因为剩余价值才识资本家最终想要获得的就是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的方法多种多样,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延长工时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片中主人公所处的时代,还正处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所以资本家们通常采用第一种方法来剥削工人。片中老板不停地让传送带加速,减少休息时间,甚至一根烟都抽不完,就又要工作。资本家们还发明了自动喂食机,来变相的延长工时。马克思对这种做法作出了这样的抨击:“它靠缩短工人的寿命,在一定期限内延长工人的生产时间。”
工业社会与人性的冲突,资本家对工人的压榨,经济危机对失业工人带来的痛苦,就这样被卓别林写在了《摩登时代》中的查理悲戚惊恐的脸上。他从来就没打算只是为了把观众逗乐而拍喜剧。对社会深刻的思考、对问题尖锐的讽刺、对小人物命运的关注,才是卓别林致力表达的内涵。他曾经说:“所谓幽默,不仅仅是来自只有玩笑性质的痛苦,而是我们在貌似正常的现象中看出了不正常的现象,在貌似重要的事物中看出了不重要的事物。幽默还增强了我们生存的意义,使头脑清醒。由于幽默,我们在变幻无常的人生中可以较少受到打击。幽默促进了我们调和的意识,同时让我们看到,那些夸大了事态严重性的话中含有荒谬可笑的成分。”卓别林的幽默,区别于其他的喜剧演员的单纯搞笑,它来自对生活痛苦的理解,对荒谬的戏谑。他的喜剧往往有着浓重的悲剧色彩,其中的欢笑总 2 是与泪水相伴,用丑代表美,用笑代表泪,用蠢代表真,用傻代表爱,这是卓别林对于世界无可奈何的讽刺。
《摩登时代》中的查理是这一个乐观善良、机智幽默的流浪汉。卓别林通过这个倍受欺凌的失业者形象对资本主义工业化进行了强烈的质疑和控诉:他被变成机器的奴隶,他被无数次的炒鱿鱼,他为了温饱而试图犯罪回到监狱。即便这样,他也没有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对现实的抗争。在影片结尾处,查理牵起女主角的手,两人一起向着远方走去,留给观众两个充满希望又弱小的背影。
影片表现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影片中也有所反映,大批生产企业减产或停工,工人们纷纷失业。有的靠要饭为生,有的去偷去抢,更多的则是上街游行示威,整个社会一片混乱。外边的生活,还不如监狱中的来的安定、愉快。这也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弱点所在。
影片通过对资本主义工业时代小人物的辛酸生活的描写,运用夸张滑稽的行为动作,让人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也陷入一种对社会残酷现实的反思。看过影片之后,我开始感到我们现在的生活的多么的幸福。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资本主义时代,然而我们现在的发展也沿用了很多资本主义的模式。比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仍然存在某些程序的流水线生产,存在长时间运用同样的模式工作,也存在巨大的失业危机,很多民工的生活环境也非常的恶劣。因而《摩登时代》所体现出来的意义应该使每个人都要反思。虽然说不上居安思危,但是我们也应该为了创造出美好和平的社会而努力!
关于中国大国之路的思考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走过了以资源消耗性快速发展阶段之后,在战略上突然发现:整个民族精神文化陷入一种新困境,这就是缺少创新思维和科学创造力支撑民族复兴之路,越走越窄了,丧失了原创精神和文化选择能力民族,在国际上根本不会有竞争力;一个依赖和模仿他人技术国家,永远不会获得世界的承认。如今,全球化进程中更多显现为依靠科技进步创新力量,才能够迅速改变整个民族国家社会财富积累方式。掌握核心技术力量才能够快速改变民族国家的地位。生活在一个资源约束性的全球化过程中,人们面临着愈来愈严峻生态环境危机,新一轮生态资源战争正在悄然的走近我们,决定这一切关键的问题,就是能否在创新中选择一条道路,以更少地消耗外部资源,更多的创造社会财富,更好的依赖人类创新力量,解决人类未来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中国现代社会,在转型中渡过了一个快速积累过程,目前突出的问题,是核心创造力和原创精神缺乏或不足的问题。面对未来世界多元和多极世界的发展,世界发展出的核心始终都依赖科技进步,而支撑这一发展基础却是一个民族原创力。在历史上,中国文化曾经为整个世界贡献过四大发明,说明中华民族原创精神文化始终都是世界智慧的一个源泉;到了近代社会,中国原创力和智慧的缺乏,是面对整个世界现代性表现出来困惑,这是东方民族面对西方化科技力量显现出来的退化。但这并不是问题核心,真正的问题是,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在近现代社会过程中面临新的挑战——世界的价值和标准按照西方人预设的那样来衡量我们时,中国文化和文明受到挑战,中国社会创新精神受到质疑。在他人创造或选择的时间进程中,在他人科技标准下,在他人财富积累方式中,中国人是否能够重新获得世界原创民族精神和地位呢?这是一个许多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从传统的古老精神文化中走出来,面临现代性社会挑战,必须要完成整个传统文化和精神创造性适应世界全球化进程转型。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在过去几千年文明进程中,中国古老文化突出的贡献,就是原创精神和智慧给整个世界带来文明成果,当今现代社会,整个星球都 4 完全按照西方人的模式重塑时,中国古老智慧和创造力明显缺失了。这是一个面对现代转型发生的危机,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创造性发生根本改变契机,但它的核心力量依然是中国五千年积累起来的智慧和精神文化传统,这一脉络仍然是中国创新之路基础。如果说,中国文化能够穿越千年为整个世界带来巨大成就,那么,未来中国社会同样也会给整个世界带来更新改变,因为,在过去时代,中国文化和文明的基础一直就是以创新为基础的社会,只不过是衡量标准不同导致评价发生偏离,但这并没有改变整个中华民族创新精神和文化生成力量。如何把握未来,实际上就是如何把握创新力量和智慧再一次振兴,如何将这一民族文化创新基础凸现出来。面对现代科技力量变革,中国社会需求的是,在我们千年文化积累基础上,将原创精神融入到当今世界创新洪流之中。
创新是精神文化的特征。在世界民族之林里能够做出贡献国家,必定是一个能够不断创新精神文化种族,一切凝聚着精神文明成就力量,首要凸现为,它始终代表那个特殊地区文化和传统,并能够形成一个稳固的文化圈,或者说文化精神广泛传播地区性。世界文化传统和优秀精神品质造就了一个地区性繁荣,也创造了物质财富的发达国家。当今世界是西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文明占据,而面对此局面,中国文化传统和智慧的创造性,缺少了时代性和现实选择,但这并意味着我们缺少未来性。我们不能够报着过去而不求进步,也不是完全模仿他人科技走别人已经走过的路。衡量一个创新民族精神和文化力量,是否能够不断为整个世界带来新思想和进步,能够带来新精神文化品质和表达,能够带来新技术改变和未来无限发展可能性;让整个世界文化为之一新力量,就是让人们更多的体验到创造性带来社会文明的分享,带来更加自由和完美追求,这些创新精神文化特征就是一个时代象征。它刷新了我们日常生活沉沦和麻木,让我们意识到,创新精神文化会给我们带来持续的美好和幸福体验。
创新是科技选择的必然。在一个科技架构选择社会基础之上,整个世界好像都建构在人类的科学技术创造性之中;它为人们的未来奠基了一个必须不断创新变革社会,才能够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创新科技是一种维持社会运行的基础,因为,科技力量塑造的世界如果突然间丧失了创造性,那么,整个世界就会陷入黑暗之中。维持我们这个世界基本运行力量,好像就是架构在科技之上惯性力量,人们的需求不断刷新科技面貌,也同时带来了技术更新。是社会财富的创 5 造性和人类体验性决定了世界运行方向,而科技力量的创新不过是为完成这一目的服务;所以,创新科技是一种必然选择,是因为它始终都决定着我们欲望选择,也表达了人们对于未来希望。只有我们清醒的意识到,一切创新科技都必须要选择更加生态化方式时,选择更加较少的破坏自然环境,或者说更加节约生态资源时,创新科技才是具有无限创造性。因为,它满足了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平衡关系,满足了人们对于精神文化创造性需求,满足了人们对于科技力量不去伤害自然环境选择。
摩登时代的红楼遗梦 篇7
这真是一场清纯的恶搞:烧火丫头般扮相的女青年捧着苦大仇深一张脸,临溪而坐,施施然抚琴;邋遢版贾宝玉以独有的呆滞眼神望向白云深处——从目前网上撒播出来的一组热热闹闹的《红楼梦》选秀照片来看,新版红楼梦选角活动很有可能演变成芙蓉姐姐们竞相角逐的秀场。没关系,反正是无神论的时代,没人怕曹雪芹老先生会气得从棺材里蹦出来吹胡子瞪眼。这样看来,大观园里十二金钗倘若有知,不晓得会做何感想?面对现代社会的恶搞文化侵染,她们心里就算有一百个不愿意也不能不接受这档子事实。不过,即使直面如此众多惨淡的模仿者,十二金钗们还是有条件保留自己的优越感,比如在休闲娱乐方面,吟诵诗词,怎么说也比唱卡拉OK的高出一筹。又比如在衣食住行方面,十二金钗们的审美修为也不是一朝一夕在购物商场里就能泡出来的。很简单的道理,麻辣小龙虾的含金量能和螃蟹宴比吗?但是,尽管红楼梦十二金钗有所专长,却也有悲观人士认为,如果真的把十二金钗下放到我们的凡俗社会,她们中有些人也许还真的会不适应,比如清高,往往就会被指摘为矫情,维持着贵族的做派,又没处打起贵族的精神……也因此,十二金钗会成为向城市小资过渡的高危人群,动辄只穿巴黎高档时装,喝星巴克咖啡,吃哈根达斯雪糕,最喜欢读的书是《格调》、《挪威的森林》,一遍遍看《花样年华》只因旗袍太妖娆。只是,那种动不动就咳嗽,非在纯棉手帕上咳出点血的琼瑶情调,一般会在一年内就被瓦解得荡然无存。可以断言,如果把大观园比作温室,把现代社会比作染缸,十二金钗队伍里会出现职业经理人、歌星、家庭主妇、政府公务员、但也难免出现二奶、小蜜。精神生活到底得给物质生活让路,故事发展下去,保不齐就会发生林黛玉下嫁给焦大这类耸人听闻的“人间惨剧”,也保不齐会出现林黛玉毅然下海开广告公司做CEO的“超级新闻”。这么说吧,哪位金钗能出温室入染缸,历经磨练依旧保持优雅的自信,而且还能自食其力地撑得起那份花枝招展的生活,那才说明她混出来了,也真的算是通吃新“旧”社会了。
探春与湘云
精明干练的探春要是投身到现在这个社会,绝对是心思缜密当领导的范儿。相比,傻大姐湘云没心没肺、心直口快这股憨劲儿闯荡这个讲究察言观色的现代社会恐怕就前途堪忧。(请作为图解压图)
一手拿秤一手拿算盘,一边象征有稳重的智慧,一边象征充满性灵的敏慧。看过红楼梦都知道,探春这种女孩最符合如此形象——不但具有领袖型人物的潜质,而且绝对考虑问题周到细密,处理事情拿捏分寸火候恰到好处,要是投身到现在这个社会,那可真是把老虎放进了山,把龙投入了大海!一句话:绝对吃得开!不但那些靠美貌吃饭的现代女子不是她的对手,恐怕寻常男子面对性灵敏锐,作事敏捷的探春都首先要掂量掂量自己的才干才行。以探春的能力,伶牙俐齿暂且不表,单说大观园里运筹帷幄那气度就让人肃然起敬,贾府中人送她诨名“镇山太岁”,又称“玫瑰花儿”。 “镇山太岁”——那是一般人敢惹的吗?“玫瑰花儿”那是一般人敢摸的吗?由此可见,探春这姑娘实在不一般。甭管什么事情,只要到她这里,算盘一扒拉就能扒拉出子丑寅卯来,谁也别想糊弄她!从她在大观园里风波里的表现就能看出天生有当领导的范儿,而且泼辣本色里又衬着那副柔美的外表, “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就这么一号人物,连王熙凤都招架不住,在第五十五回里,王熙凤和平儿有段对话,说:“她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是言语谨慎;她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利害一层了”。由此也可以预见,如果十二金钗下凡尘,探春肯定得是第一个学会电脑和五笔打字的!而这样美貌与智慧并存的“知识女性”不管到哪儿,都是非常有竞争力的!
反过来,和探春相比,傻大姐湘云在现代社会闯荡恐怕就前途堪忧,暂且不说她普通话不标准,说话“咬舌”,把“二哥哥”叫作“爱哥哥”,估计从事公关和主持人工作就不行了。况且口无遮拦,单说一次看戏,凤姐儿指着戏台上的一个小孩说:“这孩子打扮起来活像一个人。”其实谁都知道王熙凤所指是何人,只是恐怕得罪人,不肯说。唯有湘云直言不讳:“我知道,像林姐姐呀。”单单是没心没肺、心直口快这股憨劲儿就够让人担心的了。虽说胸无城府也算可爱但在今天这样的社会察言观色才是不得不学的本领吧。
妙玉
念的是哪一本经,披的是袈裟还是道袍,终究只是一个外在的形式。当年尚且残留红尘情结的妙玉若生在今世,哪怕幽闭清修,是不是就真的可以镇压得了内心的躁动与喧嚣?(压图)
烧香诵经之于妙玉,就像满架子的经书礼教其实都是空的,在上面坐太久了,反而会有些不胜寒。可以公正地说一句,大观园里最不厚道的人可能就数十二金钗里排第五的妙玉,假如非得文绉绉的评价她,那还真就要引用苏东坡学士一句词,道是:“雪似古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不说别的,单说见林黛玉不能品出五年前收取梅花上积雪所泡香茶的滋味,就把黛玉说成俗人,确实刻薄到家。
不过这样一个什么丢都嫌俗,什么都嫌脏的妙人其实“欲洁哪曾洁?”除却那凄凉的结局不说,单是凡尘俗世的种种情素她也未曾真正逃开过。并且追究起来,妙玉还是个时尚中人,喜欢物质享受,穿袈裟都要穿得很好看,宝玉生日,她特地派人送去“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 ”的字帖,也足以证明她的红尘情结。
说到底,在大观园里,妙玉也许还能在形式上留一点自留地去梳理自己的清梦,可真到现代社会,物欲横流,谁又能保证哪天那滚滚的污水不会沾了她的袍衣?所谓“过洁世同嫌,终陷泥沼中”。宝马、LV、香奈儿,这样的东西可要比“寂寞佛门”这四个字有趣得多,物质生活多种多样,不想喝茶还有可乐,不想修行打坐还可以练瑜伽……空门之内妙玉尚有尘缘未了,何况放之现代社会的欲望洪流中,只怕双手合十,烧香念经抵挡不住洪水猛兽般的诱惑。难保妙玉小姐不会摇身一变,成了宝马女郎。
有趣的是在拜金思潮、利己主义像手榴弹一样向人们的思想进行地毯式轰炸的年代,选择皈依的人倒不少,寺庙里烧香磕头的满是穿着时髦的年轻人。甚至基督教这样的洋宗教也在中国赢得了一大批信徒。现代人在信仰上的选择上似乎更丰富但也更盲目,但是对于这些“现代妙玉”来说,不管念的是哪一本经,披的是袈裟还是道袍,终究只是一个外在的形式,只有借助自己的心灵。“大隐隐于市”,内心的宁静和超脱也许毕教义和经书来得有效,反之,吃斋念佛,幽闭清修,是不是真的镇压得了内心的躁动与喧嚣?
元春
四春之首的元春,原本的优美特质,被完全束缚在“贤德妃”的名号中,在荣华,显位,孝义中失去了光彩。在今天,她只要冲破那些捆绑,就拥有了一切可能。 (压图)
一部写尽众生的《红楼梦》之中,就个人命运来说,作为四春之首的元春无疑是被束缚得最多的一钗。作为长兄早夭的长女,元春孝顺重视家庭那是必然。最后淹没在名和利浮华泡沫中,让她原本可以拥有的精彩,她本身的优美特质,被完全束缚在“贤德妃”的名号中,一如被石头包裹着的玉,没有办法绽放。
而即使是那么一点点端倪,我们也可以看出元春是个极其可爱的人物。无论是她教幼年的贾宝玉读书,还是省亲时认定宫廷是个“见不得人的去处”,都足见她天资聪慧善良,却无可奈何,只得一步步眼睁睁看着自己“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这样一个可人儿,虽有着万人艳羡的显赫地位,然而失去的未尝不多。平常人就轻易就享受的手足的温情,家庭的欢乐,被冷冰冰的宫墙阻隔了,本应属于她那个年龄的自由和天真也要被身上背负的责任和道义压制。
如果生在今天,聪慧善良,看透世事,知道虚荣不过刹那光景,为了家人却一力承担,这样一个元春,她如果生活在现代,一定会幸福的。
因为在今天,女人已经可以通过冲破束缚获得自己的幸福,而不是像几百年前那样无望。聪慧如她,一定学业有成,性格稳定,指不定还被父亲送到国外留学,眼界宽阔。她有机会可以冲破束缚,追求她所想要的幸福。
我们不难设想元春姐姐有非常多的方向可以发展。
她可以做女强人,如果她在“光耀门楣,支撑父母,教育小弟”中能够找到成就感、使命感和骄傲感。她在职场上必定练就巾帼风范,比妹妹探春更淡定自若地指挥若干男性下属,待人平和理智……
她可以做温婉的主妇,只要这是她心之所向。寻到一个或许并没有多高社会地位,却可以全心呵护自己的夫婿,有一个家,几盆花,温暖的床和沙发,很多小温暖小情趣。
她还可以做快乐自由的独身主义者。特立独行去寻找让自己陶醉的世界,旁人的眼光对于她来说是不存在的。
她可以……似乎无所不能。元春是一块尚未见过阳光的玉,我们尚未见到的玉——如果说《红搂梦》中的她不但被荣华,显位,孝义束缚得失去了自由,那么,在今天,她只要冲破那些捆绑,就拥有了一切可能。
秦可卿
尤物都是水做的,然而如水般的情感必须盛在坚硬的容器中,才能成就美丽的形态,否则就是随意流淌,毁于无形。这样一个柔弱无骨的天真尤物在今天真想给她做个加固手术,给她一根坚挺的脊梁。
(压图)
秦可卿不是美人坯子,她是一个尤物坯子,而100个美人里才出一个尤物。尤物都是水做的,柔弱无骨,所以仪态万方,而且貌美温婉,重视感情——重视到对于社会道德几乎没有感觉。蹙眉,抬头,睫毛扑闪一抖,眼神秋水一递,男男女女都爱上她了!
与生俱来的神秘和高贵,加上毫无原则感,是秦可卿充满了矛盾性的最大特征。《红楼梦》中她有迥异常人安排:明明是微寒的孤儿出生,却受到最高的礼遇。搞得万千红学爱好者纷纷猜测:她是康熙废太子的女儿?她是明朝皇室遗孤?她是雍正最后一位“皇后”竺香玉?虽然红学专家们为了秦小姐的真实身份争得头破血流,有一点却是达成了共识:秦小姐非常人。而就是这位非常人,却毫无自己的判断和选择,柔弱地臣服在接近她的男人们的怀抱中。似乎,看不明白也说不透。
如果在我们的时代,这位非常人的秦小姐,该是什么样子?脱去神秘而非常人的高贵背景,造成秦可卿的慵懒和天真,比一般常人更甚。她仍然可以带着一种混沌的聪明,很多东西并不用努力去争取;她不适合数理化,也不适合中文英语历史政治……或许,走艺术之路会适合她。但是她多半不能成为著名艺术家,不但因为不爱练习,更因为不愿意在圈子里经营。她或许可以做风情万种的策展人或者高档会所里的沙龙女主人,由于她漂亮出众,却不爱显摆也不骄傲,所以很受群众欢迎;总之,她就这样浑然天成地呈现一种水的状态,混沌而温良,隐隐飘荡着淡淡的孤寒气。
不再是一个男权的社会,秦小姐也许可以逃出当年的厄运。但倘若仍由着她柔弱的性子,从不懂拒绝,仍然容易陷入是非话题之中……所以关于情感,她永远让人担忧。对社会约束毫无感觉,缺少应有的刚毅和原则,运气好就是幸福,运气不好,那就是绝顶的灾难。
《摩登时代》观后感 篇8
学年、学期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题
目:《摩登时代》观后感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联系电话:
【摘要】:电影《摩登时代》无情的揭示了在资本主义工业时代,普通工人倍受欺压的事实,以独特的手法对资本主义进行了讽刺与批判,展现了在那个时代工人们被压迫的悲惨命运。在经济大萧条的环境下,曾经看似“欣欣向荣”的资本主义社会,也暴露了其弊端,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是为少数人谋利益,必然产生剥削,必然引起两极分化。
以前曾经看过卓别林的作品,感觉特别有意思也很搞笑,从来没有思考过其中对资本主义的辛辣的讽刺。但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上看了《摩登时代》以后,我不在认为他的作品只是为了搞笑了。这次的电影让我思考了很多东西。
上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经济大萧条,这次经济危机使得本来看似“欣欣向荣”的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严重的危机,资本家们对经济的垄断,剥削与两级分化也越来越严重,资本家和下层社会的工人矛盾也越来越严重。《摩登时代》反映的就是这一时期的社会。
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工业时代的主要矛盾。资本家垄断着生产资料,无情的剥削工人。他们把工人只是当成生产工具来使用,重复性的高强度劳动使得他们变的麻木,甚至重复性的动作变成条件反射,在电影中,我们看到主人公因为重复性的工作,连吃饭走路都忘不了拧螺丝,当然这其中有艺术手法,但不可以否认的是这的确给工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伤害。电影中最让人心酸的情景之一:资本家们为了让工人不间断的工作为他们创造财富,而发明了自动吃饭机,就算是牲口也不可能无休止的工作,何况人乎!资本家利益至上,哪管普通工人的死活呀!当今社会,我们身边实际上也是存在这种问题的,每年的暑假工就是例子,大批的暑假工到南方的电子厂打工,作为廉价劳动力每天被要求强制加班,工厂不把人当人看,这种行为和电影里的剥削者同出一辙。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我相信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这种现象在我们的社会会彻底消失。
下层社会的人民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备受欺压。这些年美国到处批评这个指责那个国家的人权问题,事实上,他们自己的人权问题就很严重,在电影中,更是可见一斑。工人们因为失业而游行示威,警察不由分说地就打人抓人,甚至于打死人,电影中主人公因为被误当成“暴动的领导者”而被抓起来,女主的单亲父亲也在**中被打死,难道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权吗?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捉襟见肘的主人公突然发现监狱是他最好的归属,因为这里至少能吃上饭,基本生活有保障,以至于因为误打误撞的被释放后,他千方百计的想回到监狱。这不禁让我想起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亨利的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一个饥寒交迫的流浪汉,因为想去监狱过冬,便屡次以身试法:吃饭不给钱,扰乱社会治安,当着警察的面调戏妇女„„结果却屡试屡败。当他无奈地踱步到一座古朴教堂前时,赞美诗演奏的甜美乐声使他陶醉。他的灵魂突然间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一种强烈的﹑突起的冲动推动着他与厄运抗争。明天,他将去繁忙的市区找一份工作,他要在这个世界混出个人样。他会„„正当苏比的内心重新充满希望和动力时,却偏偏被警察送进了监狱。可见当时的司法制度对下层人民人权的践踏。在当今时代,这样的现象就没有吗?一样存在,这不仅仅存在于欧美国家,我们国家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以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其目的就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样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资本主义社会下穷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遥遥无期的。无论是谁,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人们,也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是不会变的。《摩登时代》中的主人公也渴望有好的生活,而现实中他们家徒四壁,为了“享受”一次温暖的床铺,而进监狱,当然他们也为了自己的幸福在努力,出监狱后,他们在郊区找到一件小木屋,尽管这间小木屋很破落,但是这是创造幸福生活的第一步,但是社会是不公平的,他们的梦想在社会现实面见不堪一击。他们挣扎着生活,却又无处生活,最好他们选择离开这个摩登都市。这个片段和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很相似,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合家欢乐,举杯共庆的大年夜冻死在街头。小女孩死了,嘴角却带着微笑,通过擦燃火柴的美好幻想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二者都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无情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罪恶。资本主义社会下的人们对美好生活是向往的,我们社会主义的人民也是如此,在新中国建立的时候,以国民党为代表的资本家被人民所抛弃,代表广大工人与人民利益的共产党被推上了历史的舞台,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小康社会,但是党和国家还不满足,所以在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摩登时代观后感 篇9
影片讲述了二十年代的美国,正值资本主义走向垄断,机械大工业高速发展,资本向少数垄断财团手里集中时期。资产阶级队伍逐渐壮大,对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进行不尽的压榨,工人的身体和精神都被折磨着,但还是努力的想冲破这个不可能冲破的牢笼,而那些资本家只顾本阶级的利益不断的不断的要工人工作工作......
主人公查尔斯正是当时工人中毫不起眼的一员,他在一个厂房里日以继夜地工作,但那些资本家还是要求他们加速加速。重复繁重的工作压得他喘不过气,当他把人们的鼻子当成螺丝钉来拧,当他把盘子当成螺丝来拧,当他想把扣子当成螺丝来拧,当他因被一妇女被告于警察而被追时,当他被工作折磨得精神短路发疯时,当他被那台机器折磨得一塌糊涂时,有谁流露了同情、怜悯之情,有谁关心和安慰他,没有。这些都是是压榨......
《摩登时代》观后感 篇10
好的电影得来源于生活。看得出本片导演在追求喜剧形式的同时,也尽可能在积蓄正能量,实现影片的励志功能。其实《摩登年代》里的这个年代一点儿也不喜剧。这是我们现在处在的时代,具备非常残酷的现实。富人往往不具备与其财产相匹配的素质,穷人往往得不到证明自己本领的机会。已经把一部分人踩在脚下的人一抬头便会发现,自己依然被巨人玩弄着;已经破罐子破摔的Loser一低头竟然发现,自己还被更加弱小的人依赖和信任着。那些并不心存害人之心的好人,也常常会因为外界的压力而大发雷霆,以至于伤害到与自己最近的身边人。
喜剧再搞笑,也必须要有情感作为地基。没有情感的喜剧,就只剩下了闹腾。个人还是非常欣赏《摩登年代》的表现力,适当的戏谑、丰沛的情感,少量的自嘲,大胆的夸张,让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都很舒服。比较清楚的记得一些轻松有趣的桥段,丢丢在住所里与捉弄欧大卫的桥段,欧大卫和丢丢装可怜用“演技”骗过交警,那些随处可见的魔术小桥段,都达到了很好的喜剧效果,另外比较深刻的则是一些画面,欧大卫的`小丑扮相,里的丑恶一幕,以及欧大卫在水箱中求生的惊险,欲望和贪婪,尊严与死亡。
电影《摩登时代》观后感 篇11
卓别林从19开始陆续拍摄了《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等一系列以流浪汉夏尔洛为主人公的无声电影。这个小人物有着自己的小聪明,在逆世中保持着尊严和乐观。通过这个比肩于堂吉诃德的喜剧艺术形象,卓别林揭露了资本主义对工人的剥削和人民大众所遭受的压迫。尤其是《摩登时代》,其主题已经由个人悲剧直指社会悲剧(尽管如此,《摩登时代》仍是一部讽刺喜剧。卓别林的电影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原则:喜剧与悲剧间没有绝对的鸿沟。),是对他以往影片的超越更是对他所处时代的超越。它不仅延续了卓别林电影中对于人与社会关系的独到观察,揭示了美国工业文明起步初期底层工人艰辛的生活,还预言性的演出了二战结束后爆发出的技术理性危机,达到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文化批判。
影片自1936年上映后大获成功,直至戛纳电影节闭幕式上,还被作为经典影片再次呈现给当代观众。足见《摩登时代》的意义是直到现在依然发人深省的。
一
关于卓别林的电影风格,有一段这样的评述:“卓别林影片的喜剧是主题性的,与美国20世纪代的历史与神话紧密相连。卓别林完全是他那个时代的产物,他的影片就综合了那个时代的内在的多愁善感和外在的暴力动作。卓别林电影的常规程式是先呈现一个社会问题,然后让卓别林进来与之展开戏剧化和浪漫感伤式的的角力。” 这段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说《摩登时代》诞生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的,第二层是《摩登时代》展现了因为这种社会环境所产生的社会问题。
那么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是什么情形呢?当时的西方世界,自由资本主义逐渐向垄断帝国主义过度,现代工业文明已经建立。机械大工业的飞快发展使社会劳动效率大幅提高,工厂再也不需要那么多的劳动力,大批的工人失业。《摩登时代》夏尔洛的凄惨生活无疑生动的揭示了在美国工业文明初期工人的血汗生活。但是这并不是这部电影感染至今的原因。诚然“血汗工厂”的刻画发人深省,但是对于发达国家已经是过的历史。在新的阶段,广大的蓝领工人甚至有向“白领”转变的趋向。《摩登时代》的出现与当时的社会历史现实紧密联系,但它又超越了时代,使影片有了永恒的意义,即:在工业时代,一个追求幸福生活的普通人与社会机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诚如影片的海报所示,男主人公夏尔洛被“镶嵌”在巨大的齿轮之中,它讲述的正是一个小人物的“困境”——与工业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冲突。
现代文化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悖论。现代工业文明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从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并且使人的主体意识极大地增强,创造力被无限的激发。但是现代科学技术理性的发展特征,其自律性又造成现代社会,现代人类的普遍异化。意识形态、技术理性、大众文化等都成为消解人主体性的主要力量。《摩登时代》就是深刻的捕捉到了当时社会就已经存在的种种物化现象并予以了表现。
在20世纪最早提出“物化”这一概念的是匈牙利着名的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被喻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奠基人的卢卡奇。卢卡奇这样定义过“物化”:“在这里,关键问题在于,由于这种情况,人自己的活动,自己的劳动成为某种客观的独立于人的东西,成为凭借某种与人相异化的自发活动而支配人的东西。” 值得注意的是,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同出一源的,他们二人都是将物化或者是异化问题放到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经济的环境中分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指出:“商品形式的奥秘不过在于: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 卢卡奇也说:“人们已经多次指出过商品结构的本质。其基础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一种物的特性,从而获得了一种‘虚幻的客观性’,即一种看来十分合理的和包罗一切的自主性,这种自主性掩盖了商品的基本性质(即人与人的关系)的一切痕迹。” 卢卡奇认为马克思所言的商品拜物教现象就是物化现象。但是二者的不同也是比较明显的。首先,马克思的眼光还是看到了他所处的时期,工人们深陷于痛苦不堪的异化劳动中,想让他们解脱出来,恢复自由自觉的劳动的本质,恢复人的主体性。而卢卡奇在20世纪认识到了物化社会是发达工业社会的普遍性结构,它与每个人的生存和命运有关,从而物化理论到了卢卡奇已经由单纯的因为阶级对立而产生的物化转变为无关阶级的全人类的文化历史困境。不仅如此,卢卡奇还进一步总结了物化的几种表现形式和物化意识的生成。《摩登时代》不仅展现了这些物化现象并且通过蒙太奇等独属于电影的艺术手法对物化意识也进行了揭露。
二
概括地说,《摩登时代》这部电影讲述的是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一个被大机器工业时代异化的普通老百姓的故事。影片的主人翁是一个名叫夏尔洛的工厂流水线上的钳工,他在工厂车间里,夜以继日地在节奏紧张的流水线上工作,被这种高强度并残酷压榨的工作弄得精神失常,一见到圆形的东西,他都会误认为是螺丝帽,就下意识地要用扳子拧它,最后他被工厂赶出来送到了精神病医院。出院后,夏尔洛流浪于街头,由于其他群众游行示威之时,他无意举起一块捡来的红布,便被认为是示威游行的煽动者,而被警察送进监狱。在监狱里,夏尔洛误食毒品,拯救了监狱暴动危机,监狱长念他有功,极大地改善了他的生活条件,并批准他提前出狱。可是他不想出来,因为在监狱里他能得到基本的生活保证。最后夏尔洛不得不出来,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又发生了很多故事……《摩登时代》是一部笑中含泪的悲喜剧。卓别林用自己独特的哑剧美感,依靠夸张又细腻的肢体动作,幽默而精准的肢体语言表现人物,这些哑剧的美感,带给了影片无比的观赏性,将尖锐的社会矛盾和社会思考以诙谐的方式表现。
《摩登时代》是一部讽刺喜剧片。纵观影片其比较集中的“笑料”集中在以下三点:夏尔洛在工厂被机器捉弄;夏尔洛在监狱与警察斗智斗勇;夏尔洛找工作时发生的种种“意外”。后两点表现的是卓别林电影一如既往的主题:通过讽刺骄傲与自命不凡的“上位者”,直指社会的不公固有机制和陈规陋习。其艺术形式也是与此前一样通过情境反讽(irony of plot)达到讽刺的效果。这些主题和手法是卓别林电影的共同特点。真正值得探究的是第一点笑料,即卓别林无数次的被机器捉弄,甚至被机器逼得发了疯。在工厂里,他被挑作喂饭机的实验品,被固定在机器的手臂之中,机械的随着机器的动作移动。机器失灵了,他的牙齿被玉米棒磨得鲜血直流,脸上涂满了油腻的白奶油,眼睛都睁不开。这些画面可怕又滑稽。观众感到滑稽是因为弱小的人被强大的力量欺负,类似于堂吉诃德似的残酷的幽默;可怕是因为这一个强大的力量来自机器,一种客观的,独立于人的物体。它凭借某种与人相异的自发活动成为支配人的东西。一种“物化”带给人的恐怖效果。机器带来的人的“异化”,毫无疑问这是第一段笑料的主题,也是《摩登时代》区别于卓别林其他影片的重要内涵。
在影片《摩登时代》中,很多人被卷入了机器中(包括夏尔洛,他的工友以及后来第二家工厂的工头),每当被卷进其中,人无能为力,只能跟着齿轮的转动,犹如流水线上的零件一般,被控制,被肢解。这是工业时代理性化合理化原则的必然结果。当独立的人服从于有着理性原则并自律运转的机械体系,人只是此体系中的一个零件和可替换的数字化的组成部分。这是一个失落了主体性以及自觉主体意识的人,人成了客体。而这一消极被动的客体,其活动只是专门的固定动作的机械重复,最后只能发疯。直到现在,这种追求主体性的个人与计算化定量化的技术理性时代的矛盾依然是不可调和的,这也是物化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夏尔洛在工厂被机器捉弄,他经过无数次挣扎,但是依旧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也说明了劳动者只是作为机械化的一部分被结合到某一机械系统里,他发现这个机械系统是现成的、完全不依赖于他而运行,他不管愿意与否必须服从它的规律。在这一机械化的过程中,劳动者的活动越来越多地失了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他们的生活也被局限在一个愈来愈小的圈子中,使他们的目光留恋于周围发生的局部的事情上,失了对整个社会的理解力和批判力。
如前文所论,第一段“笑料”不仅在主题上具有先锋性,其艺术形式也很值得探讨。卓别林在这一段运用了隐喻的手法。所谓隐喻,那就是通过蒙太奇手法,将两幅画面并列,而这种并列又必然会在观众思想上产生一种心理冲击,其目的是为了便于看懂并便于接受导演有意通过影片表达的思想。这些画面中的第一幅一般都是一个戏剧元素,第二幅(它一出现便产生隐喻)则可以取自剧情本身。 这部影片一开始便是一场着名的隐喻。它先是表现一群羊,接着就是一群人拥出地下铁道。两幅画面相接,隐喻随即出现。这也是深刻体现卓别林悲喜剧艺术功力的一场戏。试想如果是人的画面先出现,然后是羊群,那么《摩登时代》的喜剧效应一下子从苦笑变成了纵情大笑,它带给人们的感受也不再是悲观的而是幻想的。
这种悲喜剧艺术效果,隐喻手法的运用带来的是对于主题的深刻思考。羊群的前进是因为牧羊人的驱赶,那么人类的活动呢?拥挤的铁道无人驱使,人们自觉的上上下下,来来往往。就好像卓别林的另一部影片《移民》(The Immigrant,1917),当船经过自由女神像时,游客们互相推搡牵引,仿佛牛群一般。不同的是在这一部影片他表达的是对“自由者之地”的讽刺和思考,《摩登时代》从羊群到人群的变化是表现了物化的“内化”。机器只是支配人,统治人的外在力量,内化则是表明物化已经渗透到人的生存结构和活动方式之中,变成一种物化意识。具体来说,是这样一种生存状态:物化的结构逐步积淀到人们的思想结构之中,人从意识上缺乏超越这种物化结构的倾向,反而将这种结构当做外在的规律和人本来命运而加以遵从和服从。 夏尔洛的矛盾和讽刺就是明明被这种结构逼疯,却又不断努力融入这个结构之中。
有意思的是卢卡奇之后,随着法兰克福学派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的继承,电影这种新时期的艺术形式被他们称为是文化工业,是操纵物化的,虚假了的文化,并对其展开了深刻的批判。本雅明在提到电影时曾说:“在荷马笔下,人类只是奥林匹斯山众神的观照对象,而现在人类成了自己的观照对象。人类的自身异化已经严重到如此地步,以至于人类将自己的毁灭作为最高审美享受来体验。” 尽管本雅明认可电影这种大众艺术,但是因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大众文化批判的立场,电影其作为艺术的价值一直饱受争议。根据本雅明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学说,电影这种第七艺术是这个时代生产生活以及艺术方式的典型体现。它对应的正是丧失了总体性以后的残缺与破碎。如象征主义之于诗歌,意识流之于小说,电影中的蒙太奇正是大工业时代精确分工的对应。在发达工业体系之下,不仅政治经济因素作为外在的统治力量而存在甚至最具有创造性与主体性的文化也走向了异化。如此说来,卓别林拍《摩登时代》从形式到主题彻底实现了表现“异化”的野心。《摩登时代》是一个巨大的讽刺——它以异化社会的代表艺术形式表现异化社会。由于物化造成的人与人的异化,以及因为消除了血缘关系之后产生的新的物的关系带来的个人的孤独感以及对孤独感的逃避,需要《摩登时代》这种类型化标准化了文化产品满足现代人期望与社会与他人同为一体的认同倾向。电影塑造了大众的鉴赏力和偏好,又不断地创造生产满足自己界定出来的虚假需求。这一系列的因为电影的形式本身所体现出的讽刺,卓别林一定会“颇感意外”。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