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听众题

2024-06-28

唯一的听众题(精选9篇)

唯一的听众题 篇1

《唯一的听众》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一、导入

1.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进行反义词抢答游戏,看谁打得又快又对,好不好?仔细听第一个:哭对()、黑对()、快乐对(()、唯一对()?

板书:唯一的(理解词语)

2.齐读课题,质疑: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问什么?

同学们可真会提问题,老师把大家的问题归纳一下,不外乎这两个:

“唯一的听众”是指谁?

“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二、初读课文

1.那么,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好好地读读课文)。

2.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的时候也不要忘记想想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现在这两个问题,你能解决了吗?

(1)“唯一的听众”是指谁? 相机板书:老妇人

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交流:()的老妇人

(2)“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9自然段,找出老妇人言语的句子,并想想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的。

A:一开始,我的父亲和妹妹都认为我是个音乐“白痴”,我感到沮丧和灰心,我不敢在家里练琴,躲到了后面的小树林里练琴,这时,老人对我说了什么?

(相机出示)“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老人真的耳聋了吗?为什么她要这样说?

(出示词语)介意

指导朗读。

老妇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我”为什么要溜走?

(引导学生体会老妇人是在鼓励“我”,让“我”不要懊恼,灰心。老妇人给我“我”勇气和力量。)

这时,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的老妇人

再读老妇人的话。

B:当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引说──(齐读句子)

(出示):“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指导朗读

是呀,老人的语言如诗一般,他的话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增添了几份信心,此时此刻,她心里在想──?

(引导学生体会老人是鼓励“我”要持之以恒地练琴)

C:你还找到了哪句?

(出示):“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指导朗读

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想象什么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老妇人感受到小伙子的进步很快,不断地对他进行肯定,鼓励他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

听了老人的话,我的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喜滋滋的,有了继续努力的信心)

4.让我们再一起来读5-8自然段,体会老人对我说的每一句话其实都是在鼓励我,催我上进。

(1)你有什么问题吗?

(2)老人的鼓励,给我了信心和力量,很快,我就发觉我变了,家里人对我的变化,也流露出一种难以置信的表情。

(出示词语):难以置信(理解)

我又在家里练琴了,我不在乎妹妹对我的评论了,我也不再坐在木椅子上,而是站着练琴了,家里人对我的这一变化──难以置信。

当我感觉到这一点时,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

(出示词语)潜滋暗长(理解)

(3)有一次,她竟说──引说

这时,老妇人又在想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体会这是老妇人再次给我信心和力量。)

(4)为什么我会忘记老人是一个聋子?为什么我会觉得老人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5.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对这个老妇人有了更深的了解,现在,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呢?

()的老妇人(由外貌上升到品质)

6.此刻,小伙子有多少话想对这位“耳聋”的老妇人说啊!所有的话,都凝聚在他的琴声中,(相机出示12自然段)

指导朗读,读了这段话,你能体会到小伙子此刻的心情吗?(感激 激动)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小结我在学琴的过程中,心理和行动有哪些变化?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8.文中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三、引导学生回忆写人文章的学习方法

1.我们怎样学习写人的文章?

2.学生默读,画批人物的言、行、神。

(主要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次要人物:心理描写.)

1、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关键词。(平静)

2、描写老人神态平静的句子,总共出现了几次,在文中用你们智慧的横线勾画出来。

课件出示: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第一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在什么情况下,老妇人“平静地望着我”?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再读课文,并画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读一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沮丧──充满了神圣感──沮丧──羞愧、兴奋)

可以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心理。如,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环境描写,侧面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②是谁给了我动力,让我的心理产生这么大的变化?

划出描写老教授的语言的词句,读一读。

“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a.谈谈体会:从老人的几句话中,可以体会到老人的良苦用心,她在消除“我”的心理障碍。

b.练习读好这三句话。

③出示“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老人在默默地鼓励我,在给我信心和继续练琴的勇气)

(2)第二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出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品味到了什么?

②找出描写老妇人语言的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感谢、称赞)

③在老人耐心热情的鼓励下,“我”的技术在不断提高。再读课文,说说老妇人的称赞和鼓励使“我”发生了什么变化?(信心倍增,行动、心理均发生变化)

(3)第三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这次老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平静地望着我”的?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

引导体会“手指悄悄打着节奏”等隐含的信息。(琴艺长进)

②出示“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为什么说老人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你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平静的神态,特别是每天早晨作“我”唯一的忠实听众的举行,就是无声的激励,从而使“我”最终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

引读:“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那双眼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那双眼睛使“我”战胜自卑,重树信心。齐读文章最后两句。引读最后一段:“后来,拉小提琴成了„„”

四、拓展延伸

1.同学们,在你生活中,是否也有一些像老夫人一样,一直默默地鼓励和支持着你的人?(老师、同学、爸爸妈妈等

2.学生练笔:发挥想象,听了妹妹的话后,“我”的心里会有怎样的感慨?第二天清晨,“我”还会不会再到林中去练琴?我会不会向老教授提起她谎称聋子这件事?

板书: 唯一的听众

老人给我鼓励、信心、力量、帮助

一、导入:

播放小提琴曲,教师引导:同学们,小提琴曲是多么美妙动听,可是要能演奏出这样美妙的音乐付出多少艰辛,经历多少磨难!而一个别人认为是音乐白痴的人却能在舞台上演奏,这成功的背后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呢?(老教授)

板书课题:唯一的听众

好,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位小提琴手的成长历程。

二、研读:

(一)引导学生回忆写人文章的学习方法:

1、我们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对于这样一篇写人的文章,该如何学,相信同学们自然心中有数了,该如何读,如何画批,请你用行动回答老师吧!

2、学生默读,画批人物的言、行、神。

(主要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次要人物:心理描写.)

(二)重点交流.1、品味老妇人对“我”讲的话,想一想她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体会每句话的含义。①“是我打扰了你吗?„„一会儿”“我猜想你一定拉的非常好„„请继续吧!”“我能做你的听众吗?”

(听到了“我“糟糕的琴技,老妇人的语言里充满了尊重和理解。

她故意装聋,是为了让我练琴时无所顾忌,减轻负担,鼓足勇气。

这种善意的欺骗是一种真诚的鼓励。

主动做听众,这是对我练习琴技的一种无言的督促。)

问:那么我听了这样的话,心理有什么变化吗?

我由懊恼羞愧变得有了几分信心。

从一开始的灰心,到现在有了信心,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转变啊!这正是由于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

能否把不同的人物的口吻读出来吗?

②“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这是对我练琴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让我产生了从未有的感觉,那种感觉是一种信心,一种勇气,一份执着,一股力量。)

③“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快乐和幸福”

(她的赞扬鼓舞,是我发奋练习的不竭动力,老教授善于循循善诱,使我爱上了小提琴。)

问:我的反应如何?

我常忘记她是聋子。

(我演得如此投入,得益于老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

过渡:

老人的语言是真诚的,作为一个自称耳聋的音乐教授,她鼓励、帮助我的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平静、深沉、明澈的眼神。也就是神态描写。

2、找出老教授的眼神描写,重点交流。(三次“平静地望”)

1)当我拉出像锯床腿的声音时,她的平静,给我勇气和力量,让我毫无顾忌的大胆练习.2)当我有了几分信心,每天去练琴.她的平静,鼓励我不断努力.3)当我渐感奏出了真正的音乐,她的平静,体现了对我更高的要求,告诉我不要满足,继续提高.3、解决学生的问题:

①为什么不拆穿这个谎言?

联系《我看见了大海》,因为这体现了老教授教育方法的独特,她并没有给予我琴技上的指导,只是给予了我最宝贵的信心。其实老教授的“不教而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啊!

②为什么当我在成千上万的观众面前演出时,总是忘了那唯一的观众?

表达了我对老教授无限钦佩,敬仰之情.是她的循循善诱,积极鼓励,真诚无私地帮助,使我树立了信心,刻苦练习,最终获得成功.配乐朗读最后一段。

板书:真诚无私 敬佩感激

三、拓展:

这篇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老教授和一位怎样的小提琴手?

填空:(二选一)

(真诚有爱心的老教授勤学苦练有信心的小提琴手)

我想对老教授说(你真是高明的教育家),我还想对小提琴手说(你真幸运,遇到了伯乐),我更想对自己说(我要努力,做事相信自己,努力做到最好)。

四、升华:

说实话,我们作为读者都为文中的“我”感到由衷地庆幸,他遇到了伯乐,这位老教授外表优雅,有艺术修养,有学者风范。她真诚无私的帮助给予了我无限的信心和勇气,让我最终爱上了小提琴,站在了万众瞩目的舞台中央。

王老师也希望六(1)班的同学们拥有自己的最精彩的人生舞台!

板书设计:

唯一的观众

真诚无私

老教授我敬佩感激此文章来自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 原文址: 地

唯一的听众题 篇2

师: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同学们会不会读? (出示:仪, 隆重的仪式;歉, 抱歉;溜, 溜走。生朗读, 师插问:怎样走才算溜走?生回答略。师继续出示:嘿;悠, 悠悠的小令。)

生 (读) :嘿!

师:这是一个叹词。叹词一般表示一种强烈的感情。我们读一读它所在的句子, 体会一下“嘿”表达了怎样一种感情。

生 (读) :我羞愧了起来, 同时有了几分兴奋, 嘿, 毕竟有人夸我了, 尽管她是一个聋子。

师:读得不错!这里的“嘿”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生:我认为这里的“嘿”表达了“我”激动的心情, 表示很开心。

生:有点兴 (xìng) 奋, 还有一点自豪。

师:不读兴 (xìng) , 而是读兴 (xīng) 。有点兴奋, 不是十分兴奋。

生:我感觉这是作者情不自禁时流露出来的感情。

师:对!一个叹词, 在文章中包含了丰富的感情。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像你们这样慢吞吞的读法, 不能够表达这种“嘿”的惊喜之情。听老师读, 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 (师范读, 生模仿读。)

师:读得好!就是有一点兴奋, 一点喜悦, 一点情不自禁, 但都是埋在心里的。

生 (读) :悠, 悠悠的小令。

师:小令就是小曲。悠悠的小令, 听起来让人感到怎样?

生:应该是一种慢慢的、令人很舒适的感觉。

生:应该是使人感到有点悠远的。

生:我认为应该是使人有一种陶醉感。

生:我认为是让人感到身心放松的。

生:我认为是让人感到像抑扬顿挫、一波三折的美妙的音乐。

师:的确是美妙的!我们一起体会一下, 读这句话。

生 (读) :林子里静极了, 沙沙的足音, 犹如悠悠的小令。

师:你们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别的吗?

生:把林子里的声音比喻成悠悠的小令。

师:你发现这是一个比喻句, 真不简单!

生:它先说林子里静极了, 然后是沙沙的足音, 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有点矛盾。

师:是啊, “沙沙的足音”怎么会是“静极了”呢?

生:这种写法叫衬托, 先写出林子里的静, 才能听出那很小的声音。

师:你这话听着让人不太明白。

生:就是连林子里沙沙的足音都听得见, 说明林子里很安静。

师:这叫反衬, 用沙沙的足音来反衬林子的静。 还有什么特别的吗?你看, 沙沙的足音, 悠悠的小令。

生:这里用了叠词, 听起来比较舒服。

师:你连叠词都看得出来, 真专业!如果他这么写:沙沙沙的足音, 就像一曲悠悠的小令。可以吗?

生:不可以。因为沙沙沙的声音, 说明人很多, 而这里是说林子里静极了。

生:沙沙沙, 说明走得很快。

师:匆匆的脚步, 能说是悠悠的小令吗?你看, “沙沙”对“悠悠”, “足音”对“小令”, 具有对称之美。如果把“沙沙”改成“蹬蹬”:蹬蹬的足音, 就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怎么样?

生:用“蹬蹬”让人感觉这个人脚步很沉重, 没有用“沙沙”让人觉得舒适。

生:用“蹬蹬”让人感觉这个人的脚步声不美, 跟“悠悠的小令”不搭。

师:你看, 多一个字就不美了, 换一个词也不美了。读一读这个优美的句子。

(一生读, 读得很有感情。)

师:好!读到心里去了。

(一生读, 读得很生动。)

师:你的朗读听起来也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生齐读)

师:这一句写的是“景”, (板书:景) 但是在不同的语境里面, 这个景包含的感情是不一样的。比如, 你在家里受到了很大的委屈, 走到这个林子里, 会觉得像悠悠的小令吗?

生:不会的。因为此时我的心情十分不好, 听起来就不会像小令了。

师:不同的心境, 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读一读所在的这个段落, 体会一下作者此时的心情。

(一生读)

师:读得好, 你体会到了这时候林子里十分安静。

生:我认为他的心里是十分激动的, 好像要干一件什么事情。

生:我认为他的心里是充满神圣感的, 好像要去做一件大事。

生:我从“蹑手蹑脚”看出, 他不忍心扰乱林子里的安静, 所以走得非常小心。我从这里看出作者非常愉快。

师:除了愉快, 他还想拉出——

生:美妙的曲子。

师: 以便和这寂静的林子——

生:相和谐。

师: 他对自己有一种期盼。这时候, 这个景, 就不再是简单的景了。记住这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 (板书:一切景语皆情语) 我们读到课文中写景的句子, 它可能包含作者内心的感情、心情。如果我们读课文时能读到作者的心里去, 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变化, 那么, 理解就深刻了。尤其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唯一的听众》, 要切身感受到作者在练琴过程中一系列的心理变化。文中有的词直接告诉你是什么心情, 如“嘿”“无法割舍”;而有的却藏在语言文字当中, 需要我们用心去品味和体会。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 用心去体会一下作者在拉琴的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板块二:练习概括

师:“我”先后在哪些地方拉小提琴?都有哪些听众?心情有哪些不同?请你用心读一读课文, 然后概括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读后交流)

生:作者先在家里拉琴, 爸爸和妹妹说他拉得不好, 他感到十分沮丧;后来, 他去了小树林里拉, 听众是一位老人, 给了他鼓励, 他的心情是兴奋的;最后, 他又在家里练琴了, 妹妹听了大吃一惊, 说他拉得很好, 他心里十分高兴;最后, 他在文艺晚会上拉琴, 有很多很多的观众, 他心里很高兴。

师:说得很完整, 很连贯。但是, 你还可以说得更好一些。你看, 一个人在舞台上拉琴, 心里很高兴, 是不是可以换个更恰当的词语呢?

生:激动, 自豪。

生:得意。

师:再看, 你刚才说了两次“最后”, “最后”只能放在最后, 不然, 条理就不清楚了。想一想, 再说一次。

生:他先在家里练琴, 爸爸和妹妹说他拉得很难听, 他心情十分沮丧;后来他去树林里拉琴, 一位自称耳聋的老人夸他拉得好, 他心里有点兴奋和自信;最后, 他在文艺晚会的舞台上表演, 有许多观众, 他的心情激动而自豪。

师:你看, 你能说好, 但没有说得最好。有没有能说得更好的?

生:“ 我” 先是在家里练琴, 爸爸和妹妹很不满意, “我”很沮丧。后来, “我”到树林里练习, 一位耳聋的老人听“我”拉琴, “我”有点兴奋。那位唯一的听众对“我”的鼓励, 使“我”慢慢地找回了自信。最后, “我”在文艺晚会上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 心里十分自豪。

师:说得比较好。还有说得更好的吗?

生:“我”起先在家里练琴, 父亲和妹妹说像听到了锯床腿的声音, “我”非常沮丧。后来, “我”到小树林里去练琴, 在那里“我”有了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在老人的鼓励下, “我”找回了失去的自信, 并且更加刻苦、努力地练习拉小提琴。最后, “我”在舞台上演奏, 有成百上千个观众, “我”非常激动、自豪。

师:看, 你们越说越好了!父亲和妹妹说“我”的琴声“像锯床腿的声音”, 这样的话在“我”听来像什么?

生:像一个拳头, 把“我”的自信心一下子锤扁了。

生:像一盆凉水, 本来“我”是很有热情的, 可是被凉水一泼之后, 就变得心灰意冷了。

生:像一把刀, “我”刚对音乐有点好感, 有些崇拜, 可这把刀一刀砍下来, 把“我”和音乐给斩断了。

师:这种心情就是“沮丧”!而老人的话, 听起来却像“诗一般”。

板块三:品读体会

师:那么, 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是怎么打动“我”的呢?让我们来体会一下“我”的内心变化。请小伙子开始拉琴。

师 (指两位男生) :注意, 你们在树林里拉了一曲后, 忽然转身发现一位极瘦极瘦的老人坐在椅子上, 这时候, 你们想干什么?

生:我们想溜走。

师: 这时候老人叫住了“我”——

女生 (齐) :是我打扰了你吗, 小伙子?不过, 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师:听到这句话, 你还想溜吗?

生:不想。

师:为什么?

生:因为她对“我”拉的曲子居然没有觉得难听, 没有责骂“我”。

生:老人反而还说是她打扰了“我”, 这使“我”感到非常感动。

生:“我”拉得那么难听, 她居然没有任何反应。

师:这时候老人又说了第二句话, 读。

女生 (齐)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 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 请继续吧。

师:现在听了老人的这句话以后, 你的脸还烧吗?

生:“我”的脸不烧了。

师:哦?

生:因为“我”本来以为她听得见, 现在才知道原来老人聋了。

师:老人耳朵聋了, 她听不见“我”拉琴的声音, “我”心中的那块石头才落下来了。这时候老人又说了第三句话, 一起读。

女生 (齐)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 每天早晨?

师:你现在愿意拉琴吗?

生:“我”现在愿意拉琴, 因为这不会使“我”感到难堪, 还能使一个聋子感受音乐。

生:“我”愿意, 因为“我”现在不会紧张了, 有人愿意做“我”的听众, “我”感到非常开心。

师:是啊, 父亲和妹妹是“我”的亲人, 听着这像锯床腿的声音, 纷纷“逃”走了。但是, 在树林里居然会有一位老人愿意听“我”拉琴, 尽管她是个聋子, “我”也不会介意。是吗?好, 这样每天拉琴, 每天拉琴, 拉完以后, 老人总是不忘说那么一句话——

女生 (齐)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 小伙子。

师:听到了吗?第二天, 你拉完了琴, 她又不忘说这样一句话——

女生 (齐)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 小伙子。

师: 第三天, 她又这样说——

女生 (齐)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 小伙子。

师:你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情, 这种感情是什么样的?

生:这种感情是温暖人心的, 让人心动的, 感觉老人对“我”很重视。

生:“我”对音乐有了自信。

生:“我”心里感到很温暖, 也很自信。

生:在家里, 爸爸和妹妹是“我”的亲人, 他们对“我”拉琴的评价是很不好的。而这位老人和“我”不认识, 她却给“我”那么高的评价, “我”心里感到很温暖。

师:你看, 听了这几句平常的话, “我”洋溢着从未有过的感觉, 是温暖的, 是温馨的。她带给“我”一种自信。心里是那样的喜悦, 所以“我”的琴越拉越好, 越拉越棒。

师: (对男生) 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那位老妇人吗?

生:你真的是聋子吗?“我”的琴难道真的拉得那么好吗?

生:我想老人应该是觉得这个小伙子这么尽心尽力地拉小提琴, 若打击他的话, 会让他的自信心彻底垮掉, 所以要去鼓励他, 让他重拾信心。

生:我想老人听到这个年轻人拉得不好听, 猜测年轻人肯定是在家里或人多的地方拉得不好, 受尽了别人的批评, 所以就到树林里来练习了。老人知道年轻人希望有一个听众, 但她又不想给年轻人压力, 所以说自己是一个聋子。

……

师:一个善意的谎言!这位老人其实是一位音乐学院的教授, 是一位小提琴演奏家。她知道刚开始练小提琴的时候, 琴声就是那么难听, 那么不堪入耳, 这时候需要的是有人给他——

生:安慰。

生:自信。

生:鼓励。

生:默默的支持和帮助。

……

师:同学们, 这就叫体验, 我们要读到人物的心里去, 就是要设身处地像人物那样去想, 去思考, 这时候, 我们就能读得比较深入了。往下读。

生 (读) :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 家人们表露的那种难以置信的表情也证明了这一点。从我紧闭小门的房间里, 常常传出阿尔温·舒罗德的基本练习曲。若在以前, 妹妹总会敲敲门, 装作一副可怜的样子说:‘求求你, 饶了我吧!’我现在已经不在乎了。我站得很直, 两臂累得又酸又痛, 汗水早就湿透了衬衣。但我不会坐在木椅子上练习, 而以前我会的。

师:“我”发现自己变了。以前“我”不敢在家里练琴, 现在——

生:“我”又敢在家里练琴了。

师:以前从“我”紧闭小门的房间里, 数次传出难听的声音, 现在——

生:“从我紧闭小门的房间里, 常常传出阿尔温·舒罗德的基本练习曲。”

师:以前“我”坐在木椅上练琴, 现在——

生:“我站得很直, 两臂累得又酸又痛, 汗水早就湿透了衬衣。”

师:以前“我”只想到林子里一个人静静地练琴, 而现在——

生:“每天清晨, 我总是早早地来到林子里, 面对着这位老人, 这位耳“聋”的音乐家, 我唯一的听众, 轻轻调好弦, 然后静静地拉起一支优美的曲子。”

师:以前父亲和妹妹会捂着耳朵“逃”走, 而现在——

生: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 家人们表露的那种难以置信的表情也证明了这一点。

师:以前老人总不忘说真不错, 而现在她说——

生:“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幸福和快乐。

师:以前“我”只知道她是一个可怜的聋子, 而现在——

生:“我”知道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 更重要的, 她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

师:以前老人一直平静地望着“我”, 现在——

生:老人安详地靠在木椅上, 微笑着, 手指悄悄打着节奏。

师:通过这样的对比朗读, 你注意到了哪些词?从这些词中, 你注意到“我”变得怎么样了?拿出笔, 圈一圈, 体会一下。

生:我是从三个词语体会出来的, 它们分别是“又”“很直”“又酸又痛”。从“又”看出以前有一段时间“我”是不敢在家里练琴的, 说明“我”现在重拾了自信;从“很直”“又酸又痛”看出“我”很勤奋, 比以前更加刻苦。之所以会勤奋和刻苦, 是因为“我”有了自信, 更加努力地想把琴拉好。

师:多好呀!从“又”看出自信;从“很直”“又酸又痛”看出他更加努力, 更加勤奋了。

生:我是从“紧闭小门”和“基本练习曲”看出来的。因为“基本练习曲”可以提高他的演奏水平, 而从“紧闭小门”看出他在练之前对自己说, 一定要在房间里刻苦练习, 不要被其他事情所诱惑, 可见他已经下定了决心。

师:不错, 还有更突出的词语吗?

生:我是从“全力以赴”看出他很勤奋, 他是在全力以赴地为老人拉琴。

师:我想问一下, 这位老人是耳聋的, 她听得到音乐吗?

生:听不到, 但是“我”认为她能感受得到。

师:为什么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 他要尽心尽力, 而不马马虎虎呢?反正老人也听不到。

生:因为这是他唯一的听众, 他很珍惜这个听众。是这个听众给了他自信, 让他把小提琴演奏得更好, 所以他要用全力以赴的演奏来回报老人。

师:哦, 学会感恩。你还有补充?

生:第二个词是“手指悄悄打着节奏”。从这里可以看出他琴技渐长, 因为前面提到他拉琴就好像是在“锯床腿”, 是折磨人的。而这里可以看出他拉得好起来了。

师:熟练了, 进步了, 特别是老人都能打着节奏了。

生:我找到的是“快乐”和“幸福”。一开始老人听他拉琴, 只是说“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 而这里却说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说明老人是能够听到的, 老人听到他的琴技逐渐提高了以后, 就感到快乐和幸福, 这是一种无意中的表达。

师:说得真好啊!说“无意中的表达”不妥, 应该是“无意中的流露”, 流露出对“我”琴技长进的赞许。

生:我是从“慈祥”和“深深的潭水”看出来的。他现在看到老人慈祥地望着自己, 平静的眼神, 像深深的潭水, 而以前他演奏的时候因为没有自信, 所以不敢抬头看老人的眼睛, 而现在敢抬起头和老人对望, 说明老人的鼓励给了他自信。

师:文中几次写到了老人平静地望着“我”?

生 (齐) :三次。

师:前两次有没有写到她慈祥的眼神?有没有写到她平静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没有, 因为没有自信, 不敢直视老人的眼睛。现在, 他自信了, 自信的人都可以和他人眼神对视。你看, 有多少同学的眼睛看着我?看着我的都是自信的, 你不敢看着我, 有点“自卑”哦。 (众笑) 只有这样体会, 我们才能读得那样入迷, 才能体会到文字里面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感和他的变化。

板块四:写作补白

师:“我”心中的这个秘密在妹妹的惊叫声中真相大白。下面会发生什么?“我”心里会有怎样的感慨?会想些什么?以后的每天早晨, “我”还会在树林里拉琴吗?老人还会早早地等着“我”吗?“我”会跟老人说穿这个秘密吗?老人会跟“我”说出事实的真相吗?还有很多很多的可能。课文却只用了六个点, 省略了。你能发挥自己的想象, 把这六个点省略的内容、情景补写出来吗?

(生写后交流)

生 (读) :我很惊讶, 甚至有些不可思议。我的脑海中浮现出老人慈祥的面容与她那深深的潭水一样的目光。我顿时明白了, 老人编织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其实是为了让我能够更好地练习。那位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总是在我沮丧之时, 那样默默地帮助我, 支持我。我不想把我知道她不是聋子的事情告诉她, 我要珍藏着这个秘密。我要一直面对那位唯一的听众全力以赴地演奏。因为是她一直帮助我, 使我取得很好的成绩。她不是一位真正的聋子。

师:最后一句改成:她是一位真正的听众, 我要永远珍藏这个秘密。

生 (读) :什么?教授?不可能, 这不可能是真的。我一时愣在那里, 不知所措, 但从妹妹惊讶的表情看来, 这是真的。第二天, 我又来到了林子里, 看到那位老人依然如同往日那样, 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我好想问她昨天妹妹说的是不是真的。但我忍住了, 我架起小提琴, 站直了身子, 全力以赴地拉了起来。她的眼神还是那么平静, 犹如深深的潭水……

师:太有诗意了!她又一次写到了老人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 不过这时候“我”已经全然明白了眼神的含义。

生 (读) :我该不该同老人说话呢?我一说, 不就等于把老人的谎言戳破了吗?不, 不能说。让美丽的谎言永远留在我的心中。不然, 这位珍贵的听众就会离我而去了。

师:对, 不能说。写得多感人啊!所以好的文字, 也要读好。

生 (读) :我十分震惊, 教授?首席小提琴手?真的是这位耳聋的老人吗?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当我再次走进林子, 当老人平静而慈祥地望着我时, 我心中涌起巨大的感动与感激。我真想大声对老人说:“谢谢, 是你让我重拾了信心!是你, 让我这个音乐白痴有了自豪的感觉。”可是, 我并不想捅破这个谎言, 于是, 我静静地拉琴, 老人, 则静静地听。

师:诗一般的语言, 一个静静地拉琴, 一个静静地听。让这个感人的画面一直留在我们的心中。看, 同学们写得多优美。老师这里也有一段话, 是这样写的:“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 珍藏着一位老人美好的心灵。每天清晨, 我总是早早地来到林子里, 面对着这位老人, 这位耳‘聋’的音乐家——我唯一的听众, 轻轻调好弦, 然后静静地拉起一支优美的曲子。我渐渐感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 那些美妙的音符从琴弦上缓缓流淌着, 充满了整个林子, 充满了整个心灵。我们没有交谈过什么, 只是在一个个美丽的早晨, 一个人默默地拉, 一个人静静地听。”

师:美吗?谁写的?这是作者写的原文。可是编教材时, 却编辑成了六个点。你觉得是六个点好, 还是这段话好?

生:六个点好, 因为这样耐人寻味, 可以让读者去想象, 去遐想后面的故事。

生:原文好, 原文写得很有韵味。

师:省与不省, 都有味道, 这就是阅读的乐趣。同学们, 文章的结尾还有六个点, 我们把这段话一起读一读。

生 (读) :后来, 我已经能足够熟练地操纵小提琴, 它是我永远无法割舍的爱好。在不同的时期, 我总会遇到一些大家组织的文艺晚会, 我也有了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那时, 我总是不由地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 那天清晨我唯一的听众……

《唯一的听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5A-0066-02

一、学情分析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在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在教学文本时,笔者运用多种读书方法指导学生熟悉文本,如快速浏览、默读、朗读、小组读、齐读等,对于长篇课文而言,默读和浏览是快速且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课文《唯一的听众》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观众演奏的故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文章语言质朴、清新、感情真挚,适合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笔者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突破教学重点,夯实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印象深刻的句子。

2.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老教授的语言和神态变化,感受老人对“我”不着痕迹的爱护和鼓励,让学生感受真情的美好。

3.引导学生通过体会“我”的心理、行动变化,感受“我”对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4.体会文中老人的语言与神态描写对表情达意的作用,并仿写句子。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品读老教授的语言和神态变化,感受老人对“我”不着痕迹的爱护和鼓励。

2.引导学生通过体会“我”的心理、行动变化,感受“我”对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三)教学难点

学生深入理解文中对老人的语言与神态描写对表情达意的作用,并仿写句子。

三、教学过程

(一)音乐谈话导入

(多媒体播放小提琴音乐)

师:同学们,当我们聆听着这动人的小提琴曲,沉醉于美妙的音乐之中时,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语言文字的世界,去聆听有关成功者背后的故事,去认识那位特殊的老人——“唯一的听众”。

(二)体会“我”的心理和行动变化

师:默读第1~8自然段,想一想,在学拉小提琴的过程中,“我”的心理和行动发生了哪些变化?用横线画出关键词句。(指名学生说)

教师相机板书:

心理变化:沮丧——羞愧又兴奋——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自信

成功行动变化:不敢在家里练琴——想溜走——每天清晨到树林里练琴——敢在家里练琴——能为成百上千的人演奏

师(小结):“我”终于成功了,这其中除了“我”个人的刻苦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人功不可没,她是谁?(老教授)

师(提问过渡):老教授是怎样帮助“我”一步步走向成功的?请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进行品读分析。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后,要把问题串连,形成任务梯度,让学生在讨论时明确学习目标。

(三)抓住关键词句,感悟体会

1.教师相机出示学习要求:自学课文第1~8自然段,用“”画出描写老教授语言的句子,用“”画出神态描写的句子。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可以先自己画一画,再在旁边做批注。

2.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可以结合课后练习2进行讨论。

3.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相机出示文中的句子进行点拨。

(1)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我猜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你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师:“我”的尴尬和不自信、沮丧的原因是什么?老人真的耳朵聋了吗?她为什么说自己的耳朵聋了?

(2)“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师:老人诗一般的语言使“我”产生了哪些变化?注意文中描写“我”的行动的句子。

(3)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师:这是老人对“我”练琴的一种肯定、鼓励,让“我”产生了从未有的感觉,那种感觉是一种信心、一种勇气、一份执着、一股力量。

(4)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师:老人的赞扬和鼓舞是“我”发奋练习的不竭动力,老人善于循循善诱,使“我”爱上了小提琴。

(师引导学生角色扮演朗读老人说的话,体会老人的真诚鼓励)

师(小结):老人的语言是真诚的,作为一个自称耳聋的音乐教授,她鼓励、帮助“我”的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平静、深沉、明澈的眼神,也就是神态描写。请同学们朗读描写老人神态的句子。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读出情、读出意、读出思,是笔者一直关注并全力探索的课题。笔者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朗读,“换位”走入老教授的内心世界,引起了情感的共鸣。

4.学生汇报交流文中描写老人神态的句子。(教师相机出示课件:三次“平静地望”)

(1)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2)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3)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三个句子)

师: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关键词。这样的词语在文中总共出现了几次?

师(引导学生想象说话练习):此时无声胜有声,老人平静的眼神背后,又在想些什么呢?为什么“我”总觉得老人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可选一处说。(出示课件,音乐起)

(1)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2)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3)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师指名说,全班交流、点评)

【设计意图】教学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多种形式地深入品读课文,让学生与文本、文中人物进行对话。

(四)仿写

师:好一位了不起的老人啊!她用真诚关爱的眼神,诗一般的语言鼓励着年轻人、培养着年轻人,而“我”感受到了来自老人身上的力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师示意学生看板书)

师:在此期间,“我”一定也有话想对老人说,比如当得到老人的鼓励时,“我”的神态、语言是怎样的呢?心里又是怎样想的?让我们学习课文的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进行仿写练习。(师出示课件,生任选一处仿写)

1.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听了她的话,我,心想。

2.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幸福和快乐,我,心想。

3.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我心想 。

(学生仿写,教师巡视指导、点评)

师(总结):当“我”在舞台上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面对鲜花和掌声时,会情不自禁地感激,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设计意图】与课文相联系的仿写、补写、续写都是练笔的有效方式,学生在练笔过程中,不仅能练习表达语句,还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在这里,“唯一”是什么意思?(独一无二,“我”在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时,心里想起的是这位自称“耳聋”的老人,可见老人在“我”的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当“我”面对鲜花与掌声时,“我”最想对老人说些什么呢?让我们把作者的那份感激之情融入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朗读中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最后一个自然段很有特色,与题目有着巧妙的联系,你看出来了吗?(篇末点题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画龙点睛)

【设计意图】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结构特点、表达方式等进行总结,以实现新课标中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的这一目标。

(六)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师:老教授在“我”灰心丧气的时候安慰“我”,是她不断的鼓励、亲切的话语使“我”逐步增强了自信心,一步步地迈向成功。你有唯一的听众吗?你想成为别人唯一的听众吗?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也能做一个关心他人的人。

师:最后,老师要送同学们两段话。(课件出示句子,师生齐读)

1.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2.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人,其中不仅有物质上的给予,而且也包括精神上的支持。对很多人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常常难以估量。因此,我们每个都应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

(七)板书设计

11.唯一的听众

心理变化:沮丧——羞愧又兴奋——洋溢着从未有过的感觉——自信

行动变化:不敢在家练琴——想溜走——每天清晨到树林里练琴——敢在家里练琴——能为成百上千人演奏老教授的鼓励、关爱→成功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主要以“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为线索,突出了老教授的鼓励和关爱使“我”变得自信,最后一步步走向成功,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的美德,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唯一的听众教案 篇4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学会6个生字及词语。

2、有感情第朗读课文。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

3、品读描写老教授言行的语句,展开想象,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文中的“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在作者和这位唯一的听众之 间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概括大意

带着问题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体会老教授对我的爱和鼓励,我的变化和成长

1、我们已经知道,这位自称“耳聋”的老人,事实上并不聋,不仅不聋,而且她的真实身份还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那么,为什么那么久以来,我一直没有发现这一点?是什么让我深信老人是聋子无疑?

快速读文,找到相关句子 眼神: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语言: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是啊,从我认识她的那天起,她就始终是这平静的眼神,这平静的话语。好像人世间的一切声音,都无法在她心中激起一阵涟漪。所以,一直以来,我深信不疑她是一个聋子。

2、可是,事实上她不是聋子。孩子们,现在,把你想象成那位老人——你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你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有一双敏锐挑剔耳朵,你甚至能在一个几百人的乐队里,听出其中的一名小提琴手拉错了一个音符。而现在,你就坐在我的面前,听我拉小提琴,像一个聋子一样平静无波。请读读文章,展开想象,体会一下,你觉得这份平静装得容易吗?哪些时候,你会觉得特别难以忍受,情不自禁地想要做些什么说些什么?

预设:

A:初次听到我锯床腿一般难听的声音时,想要拂袖而去 B:当听到我某个地方拉不好停下来时,想要指点一二 C:当听到我的琴艺有所长进时,想要点头夸奖

D:当听到我终于拉出了真正的音乐时,想要击节赞赏

可是这一切你都不能说不能做,你能做到唯有——再次出现两组句子,朗读。原来,这份平静的背后,包含着那么多的东西,喜怒哀乐,欲说还休。

3、但是,我忽然觉得很奇怪。“我”的难题,在于小提琴拉得不够好,而老人的职业,正是叫人拉提琴。为什么这位老人不发挥专长给予“我”指点,却要隐姓埋名,这么辛苦地扮起聋子来呢?这不是很大的浪费吗? 请你再次走进课文,去找一找老人为什么要这么做。出示:

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

在他们听来,我拉小夜曲就像在锯床腿。这些话使我感到十分沮丧。但我很快又沮丧起来,我觉得自己似乎又把锯子带到了树林里。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

由此看出,对于当时的我而言,缺乏的是信心,是勇气,而不是一位严厉的 老师。所以老人选择做我的一位听众,而且是最安全的听众,把千言万语藏进了她那深深的眼眸。孩子们,你读懂这眼神里吗? 这眼神里包含着的,是对“我”的关心、鼓励、肯定、赞许

带着那么多的感悟,再读这些句子,读出这思潮翻滚,用心良苦。

4、老人的这份用心良苦,收到效果了吗?找句子。出示:

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她是一个聋子。

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练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的。

正是老人这无声的举动,平静的眼神,让我得以放下自卑,重拾信心。让我在多年以后,能面对着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

出示: 后来,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每当拿起小提琴,我眼前就浮现出那位耳“聋”的老人,每天 清晨里 我唯一的听众……

齐读

《唯一的听众》教案 篇5

二、初读课文

1.那么,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好好地读读课文)。

2.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的时候也不要忘记想想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现在这两个问题,你能解决了吗?

(1)“唯一的听众”是指谁?相机板书:老妇人

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交流:/article/的老妇人

(2)“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三、引导学生回忆写人文章的学习方法

1.我们怎学习写人的文章?

2.学生默读,画批人物的言、行、神。

(主要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次要人物:心理描写.)

四、读一读句子

五、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sjbwz/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默读课文,回顾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续写《唯一的听众》 篇6

——— 续写《唯一的听众》

我笔直地站在台上,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动听的音乐就像泉水一般流淌出来,台下成千上万名观众都全神贯注地聆听着,我也陶醉在其中———这已经是我不知道第多少次参加文艺汇演了,而每次演出,我都会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些天的清晨,她是我唯一的听众。她现在还好吗?我默默地想着,并面带微笑看着台下的观众,突然,我看到了一抹熟悉的微笑!而这微笑的主人——— 是她,那位老人,那些清晨,我唯一的听众。一曲终了,我深深地向台下的观众鞠了一个躬。随之而来的是排山倒海般的掌声,我看见老人依然微笑着,她慈祥的眼神仍是那样平静,就像一泓深深的潭水。

等观众们的掌声停歇,我郑重地说:“今天,我想给大家说一个故事。我停顿了一下,继续道:“就在几年前,我演奏的小提琴音乐还十分难听,我当时也对自己没了信心。直到有一天,我在小树林里练习小提琴时遇到了一位老奶奶,她说她是个聋子,听不到声音,并希望我继续练下去。于是,每天早晨我都去那片小树林里练习,演奏给她听。我一直以为她真的是个聋子,直到有一天,我的一首《月光》演奏曲让我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她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时,我告诉她是12号楼的那位老人,她是个聋子。再后来,从妹妹的口中我知道了真相——— 其实老人并不是聋子,她是音乐学院一名最有声望的教授,曾经是知名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

唯一的听众题 篇7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字词的涵泳, 潜心会文, 感受课文言语形式的美, 体悟人世间这至美的人文情操, 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这是我在课堂教学中重点把握的两个环节, 并为此做了三个板块的教学尝试。

一、联系语境, 概述故事

根据课标要求, 语文教学要注重“双基”, 培养小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字词教学自然首当其冲, 为此, 我引导学生先抓字词, 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 联系语境, 从字词中体会课文内容, 概述故事。

针对生字“嘿”, 学生要把握:1.这是个叹词, 读出所在句子的感情:我羞愧起来……嘿, 毕竟有人夸“我”了……2.嘿, 这个词在句子中表达什么含义? (表示“我”内心里的暗喜, 她是个聋子, 虽然夸“我”的话不能当真, 但他毕竟乐意做“我”的听众。)

针对“悠悠的小令”, 我让学生将其放在句子里体会:如何理解这个小令?“我”当时的心情如何?学生从中读到, 这“悠悠的小令”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我”逃离压抑环境后的愉快心情。

学生根据文本中的文字, 深入语境, 自然而然把握了“我”的心理感受, 对故事的整体也渐渐有了清晰的脉络。藉此, 我引导学生整理并概括故事:“我”先在家里练琴, 父亲和妹妹说“我”的琴声就像锯木腿, “我”只好逃到树林中练琴。遇到一个老人给了“我”信心, 使“我”在文艺晚会上能够面对观众从容演奏。

在这个概述故事的过程中, 我引导学生要重点将“我”的内心感受表述清楚:父亲和妹妹笑“我”的琴声像锯木腿, “我”心里怎么想?老人鼓励了“我”, 后来在舞台上演奏, “我”又怎么想?

二、品读话语, 感悟变化

语文阅读贵在有一双慧眼, 能够发现文章的文眼, 从文眼中挖掘文本的精髓。《唯一的听众》通篇主旨是要写这一位神秘的听众, 但着墨并不多。如何让学生体会这位“唯一的听众”所具有的人格魅力, 这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为此, 我让学生抓住老人的话, 来感悟“我”内在心理的变化。

师:用心读读老人那诗一般的语言。我们来体会一下, 将你自己当做“我”, 想象一下, 听了这些话, 你会怎么想?

解读老人话语需要把握几个层次:其一, 你还想溜走吗? (不想, 因为老人认为是自己打扰了“我”, 而且还认为“我拉得一定很好, 这使我的自信并没有受到伤害, 相反还得到了保护。) 其二, 你还会脸发烧吗? (不会。因为老人是个聋子, 听不到琴声, 但乐于聆听, 用心感受。) 其三, 你还会来拉琴吗? (会。因为老人乐于倾听, 希望做我的听众) 其四, 这以后, “我”发生了哪些变化? (开始在家里拉琴了。站得很直, 尽心尽力地拉琴。) 学生通过“我”的前后变化, 体验到“我”变得自信, 阳光, 而那位自称为耳聋的老人, 为何能够忍受“我”锯木腿一样的琴声折磨呢?学生体会到老人给予“我”的无尽的关爱, 温暖, 那是她独有的人格魅力所在, 也是一个成功的音乐者具备的高尚情操。

三、补写留白, 反思细节

语文阅读, 既是一种自我与文本融合的过程, 也是一个解读与创造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是解读者, 区别在于, 教师是站在理论的高度, 带领着学生寻找属于自己的“语文内涵”。而语文的内涵, 重点还来自于欲说还休意犹未尽的留白。为此, 我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留白入手, 挖掘文本细节, 从中感悟文本, 进行个性补写。在《唯一的听众》文本中, 有几个段落使用了省略号。如何解读这些省略号呢?

学生回望课文, 从字词句再到重点的段落, 仔细反思每一个细节, 从自己的感受出发, 解读这六个点所省略的深刻意涵所在:老人那深潭似的眼睛, 蕴含着她的善意和对“我”的鼓励;之所以要编织一个“耳聋”的谎言, 是为了保护我的自信心, 呵护“我”练琴的热情和勇气;妹妹告诉我真相后, 我惊叫却再也说出来话来。那时候, 我是感动, 还有感恩, 更有对自己的鞭策和激励;当“我”有机会登上舞台, 面对越来越多的听众, 但“我”唯一难以忘记的却是那位老人, 因为她才是一个真正的听众。

透过后面三个段落, 我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其中蕴蓄的情感, 并续写可能的情节:如何面对老人?是假装不知道她是很有名望的教授, 还是依然像往常那样静静地拉琴?“我”的内心有什么想法?等等。

唯一的听众后续 篇8

直到最近,我无意间发现老人日渐消瘦,原本像潭水般的眼神黯淡无光……而当我询问老人为何如此憔悴时,她只是笑而挥手,示意我继续拉琴……

直至有一天,老人并没有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待。而我,就这样不习惯地练了一天、两天、三天……

我终于按耐不住,来到了老人的家门口。开门的是一位面无神色的中年女子,得知她便是老人的女儿。她没说几句便哽咽起来:“就在几个月前,母亲得了癌症,我曾无数次苦求母亲住院医治,可她却说:药物只能治疗我身体上的疾病,而我真正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治疗。”她握住了我的手,激动地说:“我常年在外,父亲又英年早逝,陪伴母亲的日子屈指可数,母亲的话让我日夜难寐,我曾以为给母亲最好的物质生活才是她所希望的,可当我恍然大悟想作补偿时,母亲最终没能给我这个机会。谢谢你……谢谢!母亲孤独的时候除了音乐可以陪伴,至少,还有你……”之后她还说了许多,我却一句也没听进去,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心,很是沉重……

【实用】《唯一的听众》教案 篇9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唯一的听众》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唯一的听众》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听众”形象与心理的评析与探究;

2.对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深层领悟;

3.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教学重点:

“听众”形象与心理的评析与探究;对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深层领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父亲和妹妹认为男孩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因为他拉出的小夜曲听起来就像是锯桌腿的声音,可是有一天锯桌腿的声音变成了真正的音乐,这究竟缘于何人?让我们一起走进《唯一的听众》。

二、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三、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易读错的字词。

1、易混易错字

白痴、沮丧、绝妙、懊恼、神圣、蹑手蹑脚、潜滋暗长。

锯(电锯)

蹑(蹑手蹑脚)

眶(眼眶)

受(接受)

踞(盘踞)

镊(镊子)

框(木框)

授(教授)

2.词语解释

懊恼—心里别扭、烦恼。

沮丧—灰心失望的意思。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洋溢—充分流露出一种情绪或气氛。溢:充满而流出。

难以置信—难以让人相信。置信,相信。

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和精力都投入进去。

天方夜谭—书名,即《一千零一夜》。这里指信口开河,讲一些不着边际的话。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美妙—美好可喜。

声望—为群众所仰望的名声。

安详—从容不迫、稳重。

慈祥--(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文章层次,并思考

1、说一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文章通过一个音乐白痴成长为能奏出真正音乐的小提琴手的故事,告诉我们

A.默默的关怀、真诚的帮助、持久的关注、热情的鼓励,能够帮助一个孩子树立起自信心。

B.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学习,一定能获得成功。

2、文章层次

①家中练琴遭冷遇

②林中练琴遇知音

③舞台演琴生感慨

3、在遇到老妇人之前,别人对“男孩”的评价是这样的?男孩的心情有是怎样的?

别人对“男孩”的评价: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拉出的小夜曲听起来就像是锯桌腿的声音。

男孩的心情:沮丧灰心)

五、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复述课文的一个场景

方式:①在语言创新、添加、改造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重组讲述;

②直接记忆式情感诵读原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

1、听写生字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说说文章你最喜欢的一个场景

二、深入阅读课文,并思考

1、唯一的“听众”是何时进入我的眼帘的?“听众”来林中的前后目的是否一致?因何而改变?

(我独自来林中拉琴,正感到懊恼,不由得诅咒自己的时候发现了老人。“听众”来林中的前后目的不一致,之前是为了到林中坐一会儿,之后是为了帮助我,因帮我而改变。)

2、“听众”的语言随着听琴的时间推移,其内在含义是怎样变化的?

第一段话是当“我”为在树林里也拉不好小提琴而感到懊恼,认为这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林中和谐的美,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在幽静树林里的平静心情,深感内疚、抱歉地冲老人笑笑,准备溜走时,老妇人对我“讲”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这句话中老妇人自己承担责任,“是我打搅了你”,让“我”不要过意不去,老妇人并表示她每天早晨在这儿坐一会儿,可不是今天特地打搅“我”说得非常客气。接着老妇人又讲:“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你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这是老妇人在鼓励“我”,让“我”不要再懊恼,灰心,并打消我的顾虑不要在意她在场,拉好拉坏她都听不见,对她不会造成任何干忧,让“我”毫无顾忌地大胆练习。老妇人给了“我”勇气和力量。

第二段话是当“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时,老妇人说:“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这又是老妇人在鼓励“我”,不管“我”拉成什么样,老妇人耳朵听不见,但心里却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她愿意每天都来做“我”的听众,目的是让“我”树立信心,坚持每天面对自己的听众来练琴,“我”一定会越练越来劲。

第三段话是以后每天清晨,“我”都会到小树林面对“我”惟一的听众练琴。每天“我”停下来,老妇人都会说:“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这是老妇人不断地对“我”进行肯定,鼓励“我”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使“我”开始有了信心。

第四段话是在以后每天清晨,“我”都要全力以赴去面对早早坐在木椅上等“我”的惟一听众—老妇人练琴时,有一次她竟说:“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欢乐和幸福。”这又是老妇人再次给我信心和力量,她的话使“我”感到:只要刻苦练习,琴声能给耳聋人带来快乐和幸福。老妇人是在鼓励“我”继续苦练下去。

3、“听众”的关注、鼓励、帮助、宽慰对我的心理变化作用如何?

使我有了信心勇气和毅力:暗暗有了几分信心、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的感觉、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我渐渐感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

三、开动脑筋想一想

1、当“我”初次遇到“老妇人”时,如果老妇人告诉“我”她是音乐学院教授的话,“我”的情形将怎样?

2、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想像一下老人想帮“我”时和看到“我”成功时的心理活动?(可以做适当的艺术加工)。

3、文中妹妹这一角色可以删去吗?你的理由是什么?

4、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品味出了哪些内容?

四、品读评点

任选一段令你动心、与你情感、生活贴近,易诱发你创想思维的场景片段进行研读,品味作品的特色和方法,为下面构想生活故事打基础。

五、生活故事

在你的的生活中,是否也遇见过这样一位能理解你、关爱你、宽慰你的“听众”,使你摆脱了困难、困境、困惑,请你以“经历”为题,把它记述下来,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唯一的听众

家中练琴遭冷遇

林中练琴遇知音

舞台演琴生感慨

《唯一的听众》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2、难点:

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入:

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说过谎吗?说谎有什么危害吗?(说谎欺骗了别人,伤害了别人)。我们今天来认识一个人,他也说了谎,但他却没伤害到别人,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把课文读通。

2、质疑:

本文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是谁说的?为什么要说?

二、精读指导

1、自学课文:

⑴ 本篇课文写了几个人?主要是谁?

⑵ 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

⑶ 画出你最感动的句子,再读一读。

2、分组交流。

3、班级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

⑴ 他先是一楞,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

(为什么先是一楞,继之眼睛一亮?此时,摊主是怎么想的?)

⑵ 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

(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

⑶ 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

(他为什么急了?)

⑷ 对不起,我这样做可能伤害了你。他拍着我的肩头,轻声说道:我知道你希望真有那么一匹马,其实,没事的,你继续看书吧。

(这句话道出了摊主撒谎的原因,是不想伤害我,是希望我能继续看书,多么感人的谎话1读时要表现摊主十分诚恳的语气。)

4、指导朗读。

三、总结

课文写摊主说谎是为了成全我看书,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从这个角度来看,残疾摊主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身边又这样感人的事迹吗?

四、作业

1、搜集这样的事例,讲给同学听。

2、连笔:

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萎焦黄的马草──前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马草!那匹马呢?甜甜地吃着我拔的马草的那匹马呢?我扭头冲了出来依偎在残疾青年轮椅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新字、新词,理解词语的含义,会运用个别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我成功的原因,体会老妇人善良、尊重别人的美好心灵,知道鼓励和帮助对提高别人自信的作用。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中我成功的原因,体会老妇人善良、尊重别人的美好心灵,知道鼓励和帮助对提高别人自信的作用。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11课《唯一的听众》,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读书,不仅要读进去,还要跳出来,所谓的跳出来,就是用自己的火眼金睛看课文,产生自己的想法,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中的人物一定有了自己的想法,现在,老师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请你迅速浏览课文,想想你对课文有了什么想法?

生快速浏览课文,组织语言。

师:想与不想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在老师听听你们的看法。

生: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位老妇人帮助我,使我成功的事。

师:看来,你把文章读进了心里,你对文章有了高度的概括。

生:读了课文,我认为老妇人是一个善良、乐于助人的人。

师:你队老妇人有一个美好的印象,老师也一样,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生:这篇文章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走一步再走下一步》有相似的地方,都说人有信心才能成功。

师:你注意与以前的课文相结合、对照、比较,这样更有助于你的学习。

生:我认为课文中的我很坚强。

师:你对课文的感受力比较强。

生:我很喜欢老妇人,她善于鼓励别人。

师:你真会读书,竟看到了语言文字的深处。

二、理解课文

师:这一篇课文并不难懂,但字里行间充满了人情味,都说风雨过后,就见彩虹,文中的作者历经风雨,最后见到彩虹了吗?

生:见到了,因为他成功了。

师:你从课文哪些内容知道的?读一读。

生读最后一段。

师:能深入进去,想想你从句子中哪些词感受到他的成功?

生:足够熟练、永远无法割舍、成百上千等词。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作者成功的喜悦吧!

生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作者的琴艺水平一直那么好吗?那他的琴艺水平经过了怎样的变化?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同桌交流交流。

生找句子交流。师板书白痴──成功。

指导学生读句子。

师:看到板书,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我为什么会成功?

师:静静的思考、思考他能由白痴最后变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板书走向。

生:他能走向成功的.原因是因为老妇人的鼓励。

师:看来你深深知道,一个人的成功是离不开别人的鼓励的,老妇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鼓励他的?当时情景怎样?

生:是在我灰心、沮丧的时候,老妇人鼓励我的。

师:请找出句子,读一读,好吗?

生读句子我不由得诅咒自己。

师:是呀,难过的是她又把锯子带到了林子里,从开始的沮丧到现在的诅咒,这种情景下你会怎么做?用语言劝解他?有用吗?老妇人怎么做的?她的哪方面最打动你?

生交流句子。

生:也许我会用心感受这音乐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

师: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生:老妇人一直在鼓励她,而且还告诉作者音乐是用心灵去感受的。

生读句子。

师:除了语言,你还感受到什么?

生:老妇人一直很平静。

师:是呀!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作为一名小提琴手,面对如同锯床腿的音乐,她的表情如此镇定,没有流露出一丝丝的无奈和烦躁,她帮助别人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而是平等的给予,老师看到了一位老人对别人的尊重(板书尊重)面对看到的这感人的一幕,你有话要说吗?

生:正是由于老妇人才让作者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感受。

师:什么感受?

生:自信。

生:有人夸我。

生:我也有人欣赏。

师:一个人的成功仅仅依靠别人的鼓励行吗?还需要什么?从哪儿知道的?

生:一个人的成功最主要的需要自己的努力,我是从以下句子知道的:我现在已经不在乎了

指导全班读句子。

师:我不在乎什么?

生: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师:我怎么做的?找出重点的词读一读。

生:直、又酸又痛、湿透。

师:开始是沮丧、蹑手蹑脚现在却不在乎,还能坚持拉琴,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生:作者不怕吃苦,坚持不懈。

师:做事就需要这股韧劲,板书韧劲。正是由于老妇人的鼓励,加上我的坚持,才让我最后感觉奏出了真正的音乐,一起读──

生读句子。

我感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那些美妙的音符从琴弦上缓缓流淌着,充满了整个林子,充满了整个心灵,我们没有交谈过什么,只是在这美丽的清晨,一个人静静的拉,一个人静静的听。

师:多么温馨感人的一幕,真是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谁说他们没有交流,他们只是没有用世俗的语言进行交流,此时语言是如此苍白无力,他们是用整个心灵来交流,心与心的交融,情与情的交流。只是一个人

生接着读句子一个人静静的拉,一个人静静的听。

师:让我们再一次带着一颗宁静的心去感受他们情境交融、心灵相通的一幕吧!

生再读刚才的句子。

师:我看着老妇人()的坐着,()着,手指()打着节奏,(师生合作,生填空。)

师:作为一名优秀的小提琴手,也许她听到的演奏太多太多,但作为一名音乐家,能亲眼看到一名音乐学子的巨大进步,又怎么不感到欣慰,感到高兴哪!而

我只有──

生接着读句子我只有尽全力演奏,让老妇人感到一丝丝的安慰与快乐。

师:好一位了不起的老人,也许她认为自己所做的这一切似乎理所当然,可她不知道,她的所作所为却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一个人的一生,后来我成功了,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面对鲜花、掌声,我不由自主的想起的却是

生接着课文读完,每天清晨我唯一的听众。

师:正是由于她(生根据板书回答)我才由音乐上的白痴走向成功。

师:是呀!人的漫长一生中,尊重是互相的,欣赏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当你或我或他灰心丧气时,意志消沉时,别人的真诚的褒扬与欣赏使我们的生活阳光明媚,温馨浪漫,但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在收获帮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去帮助别人,成功与失败只有一步之遥,关键还在于自己的努力,韧劲是所有获得成功的人所拥有的品质,走过去,你将看到一片蔚蓝的天空!

【板书设计】

白痴──(走向)──成功?

(理想)

我:自信 + 韧劲

老人:尊重、鼓励、欣赏

《唯一的听众》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月光奏鸣曲》。

同学们,刚才你们听的这首小提琴曲美吗?大家听得多认真、多投入呀!你们,就是这首曲子的──听众(板书)

可是,曲子好听琴难拉。有一位小提琴的爱好者,刚开始,他拉出的小夜曲,被人当作是锯桌腿的声音,/他感到十分沮丧和灰心,但是后来,他成功了,这都是得益于他的那位──唯一的听众。

板书:唯一的(理解词语)

2.齐读课题,质疑: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问什么?

同学们可真会提问题,老师把大家的问题归纳一下,不外乎这两个:

“唯一的听众”是指谁?

“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二、初读课文

1.那么,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好好地读读课文)。

2.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的时候也不要忘记想想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现在这两个问题,你能解决了吗?

(1)“唯一的听众”是指谁?相机板书:老妇人

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交流:/article/()的老妇人

(2)“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三、引导学生回忆写人文章的学习方法

1.我们怎学习写人的文章?

2.学生默读,画批人物的言、行、神。

(主要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次要人物:心理描写.)

四、读一读句子

五、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sjbwz/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默读课文,回顾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交流感悟,研读课文。

《唯一的听众》教案 篇4

教材解读:

文章通过一个音乐白痴成长为能奏出真正音乐的小提琴手的故事,告诉我们默默的关怀、真诚的帮助、持久的关注、热情的鼓励,能够帮助一个人树立起自信心。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学习,一定能获得成功。这是第三组单元主题的一个生动的注脚人字就是要相互支撑,人间处处有真情。

全文围绕我的心理和行动的变化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①家中练琴遭冷遇。②林中练琴遇伯乐。③舞台奏琴生感慨。文中唯一的听众也是笔墨颇具匠心之处,了了数句,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呵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令人震撼,老教授的平易近人跃然纸上。

本文语言质朴、清新,很有美感。无论对林中环境描写,还是对人物的心理、行动、语文的刻画,都能深深地打动每一位读者,在心湖泛起层层感动的涟漪。

教学定位:

1.围绕单元组人文主题,奏响爱之奏鸣曲,用真诚的关爱、无私的帮助浸润学生的生命之根,从而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熏陶的目标。

2.围绕单元组知能主题,着重体现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互为作用。在感悟文本的同情,感受作者塑造人的独到高超的写法,从读学写,由写促读,学习表达,用语文能力的提高滋养学生的语文之根,从而达成知识、能力和过程方法的目标。

3.文章篇幅较长,要把朗读与默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于思维启动、拓展与深入处多进行默读训练,于抒情表意处适当进行感情朗读训练,保持语文的本色,坚守语文的本位:练就过硬的读的工夫,走进人物内心,用心触摸文本,用情感受人物,积累语言,提高语感。

学情预测:

1.学生刚刚进入六年级学习不久,语文能力的大体底子还基本处于五年级下学期的水平,应当客观理性地把握处理教材的分寸。不宜拔苗助长,让学生望语文而却步,产生畏难情绪,影响持续发展。

2.经历了二个单元组近10篇课文的学习,多数学生应当已经逐步适应了教材和六年级的学习深度与广度,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3.本课处于第三组的中间,学生对本组的人文主题有了比较真切地感受,本文只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再次诠释人间真情,再一次让学生小小的心灵受到洗濯和震撼,让爱的清泉流淌得更加欢畅。进一步感受写人文章的写法,从而提高表达水平,也不是零起点。因此要切实还学生学习主人的权利。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体会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感受人间真情的美好。

2.围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不懂的、有价值的问题组织课堂对话交流,触摸语言,感受人物,学习写法。

3.感情朗读课文,摘抄印象深刻的语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①边读边思,质疑解疑;②人我不分,体会人物;③揣摩写法,学习表达。

教具准备:PPT

教学流程:

课前情境创设:播放小提琴曲《梁祝》。

【意图】:直觉小提琴,感受小提琴演奏的乐曲之美妙,用音乐营造宁静的心理场,引领学生静静地听,静静地悟,享受语文课。

一、引出课题,质疑。

1.鸣响单元主旋律。

这节课我们继续沐浴人间真情的暖阳,抚摸一行行温暖心灵的语言,学习这个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唯一的听众

【意图】:聚焦单元人文主题,为课堂学习打上温暖的情感底色。体现主题单元教材编排体系的特点,用美好的人间真情濡染语文的优雅色泽。

2.出示课题。

我们一起端端正正写下课题。

【意图】:一是落实书写正确姿势与间架结构的培养目标,二是师生共同书写,是专注地写,用心地写,为下边深入学习感悟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3.三读课题

用你们最清脆的声音读课题;用你们最饱满的情感再读课题;用你们最深刻的思考再读课题

【意图】:反复呼读课题,为激疑作铺垫,为课堂学习情绪营造气氛。

4.自由质疑。

①唯一怎么理解?②唯一的听众是谁?根据课前预习同学们有能够回答的吗?板书之。③为什么这个人甘心做唯一的听众?④为什么要以《唯一的听众》做课题?⑤唯一的听众与单元主题有什么关系?⑥唯一的听众是怎么做的?

教师梳理整合问题:显然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那么,我们就聚焦课文的主人公老教授,仔细听其言,观其形,悟其心,一步步走进这位老人的内心,感悟她的丰富的情感世界。

附板书:人:言、行、心

【意图】:学生根据课题质疑一定是五花八门,从不同的角度生疑,首先教师要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对提问有质量的学生尤其特别鼓励。另外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及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类、筛选、重组、整合,使大家的思维之滴水能够汇成涓涓的思考小溪,在学习过程中淙淙流淌,并且时时飞溅出迷人的浪花

二、整体感知。

先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再跳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迅速归纳主要内容。

师生呼应读书:用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个白痴。可是后来,这些话使我感到十分沮丧,可是后来

从这二个自然段中,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生自由概括。

№1课文讲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

№2一个音乐白痴成长为能奏出真正音乐的小提琴手的故事。

【意图】:从整体入手是语文学习的规律,违背规律不利于学生经历语文学习的完整过程。归纳主要内容是学生语文的一个基本的而且是重要的能力,需要教师抓住每一个时机进行矫正和引领,让学生在反复的实践中形成基本能力,有良好的整体把握文本,驾驭文本的能力。

三、细读文本,习言得意。

(一)围绕问题,自读深思。

上一篇:五年级句子转换练习下一篇:银行分行公司业务部优秀党员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