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的现实意义

2024-11-01

社交礼仪的现实意义(共9篇)

社交礼仪的现实意义 篇1

意臣工业设计转载请注明出处

社交礼仪的现实意义 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成。”所谓“礼”,是教人尊敬与关心他人,使之合乎情理。所谓“节”是教人在言谈举止上要恰到其分,使之合乎事理。可见,小到人与人的交往,大到国家间的交往,都必须遵守社交礼仪规范,否则就会失礼失态。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际交往的日趋频繁和密切,作为交往润滑剂的礼仪也越加显得重要。

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有“礼仪之邦”之美誉。

在大力提倡注意精神文明的今天,讲文明,讲礼仪,讲礼貌,是每一位公民必须具体的社会公德。本文是阅读关彤编著的《社交礼仪》后,对书籍中关于“社交装束”“社交惯例”“社交语言”“社交礼节”“社交工具”“交际礼仪”“商务礼仪”“涉外礼仪”等内容的总结和反思,着重探讨社交礼仪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以及当代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的现实意义。

西文中“礼仪”一词最早见于法语etiquette,原意长方形纸板上面书写进入法庭所遵守的规则秩序,因而这种纸板被视为法庭上的通行证。巧合的是,“礼仪”正好成为当今社会人际交往的“通行证”。可

见社交礼仪对大学生充当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约束。大学生堪称“准社会人”,还不是真正的社会人。他们有一种强烈地走向社会的需要,同时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与领导、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等社会交往问题。然而大学生的社会心理承受力直接影响到交际活动的质量。一个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人,在交际活动中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时,都能始终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迅速采取最合理的行为方式,化险为夷,争取主动。相反,一些缺乏良好的心理承受力的人,在参加重大交际活动前,常会出现惊慌恐惧,心神不定,坐卧不安的状况,有的在交际活动开始后,甚至会出现心跳加快,四肢颤抖,说话声调不正常的现象。

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大学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人才。一个优秀人才,不仅应当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礼仪修养。因此,当代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的具有现实意义。

首先,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是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对外开放的国策打破了长期封闭的环境,使得人们深刻地意识到坐井观天已难以适应形势,惟有从井底跳出,走向社会,走向世界,方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意识。要从狭小封闭的环境中走出来,除了应具备一些必备的专业技能外,还必须了解如何与他人相处的法则和规范,这些规范就是社交礼仪。礼仪的学习能够帮助学习者顺利的走向社会,走向世界,能够更好地树立起自身的形象,在与他人交往中给人留下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美好形象。

其次,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范围的分工协作关系和商品流通关系,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地域与地域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合作,同时更带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皇帝女儿不愁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局面已一去不复返。这对于企业和服务行业而言,就更需要积极的适应这种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而这种转变总是需要具体的人去实施、操作的,这些实践者如不懂得现代的社交礼仪,那么就很难在市场上立稳脚跟。比如说一个供销员上门推销产品时,如事先不敲门径直而入,那是不礼貌的,甚至会被人误解。所谓“礼多人不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不仅为自己也为组织均应更多地了解学交礼仪的知识,帮助自己顺利走向市场、立足市场。作为明天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理应在此方面走在前列。

再次,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是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现代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传播沟通技术和手段,正日益改变着人们传统的交往观念和交往行为。尤其是人们交往的范围已逐步从人际沟通扩展为大范围的公众沟通,从面对面的近距离沟通发展到了不见面的远程沟通,从慢节奏、低频率的沟通变为快节奏、高频率的沟通。这种现代信息社会的人际沟通的变化,给人类社交礼仪的内容和方式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沟通的条件下,实现有礼有节的交往,去实现创造“人和”的境界,就必须学习和运用礼仪。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交际实质上就是一种信息交流,而信息乃是现代社会中最为宝贵的资源。由此可见,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是现代人立足于社会并求得发展的重要条件。

最后,学习礼仪是争做“四有”新人的需要。党和国家号召每个大学生均应争做“四有”新人,即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要争做“四有”新人,那么学会必要的礼仪知识也是其中一个方面,我们经常会对擦肩而过的一位教师或同学行注目礼,这是因为他们高雅的气质或潇洒的风度深深吸引了我们。那么如何在与人交往中,给人留下好印象呢?起码的一点就是多学一点社交礼仪,它可

以免除你交际场上的胆怯与害羞,它可以指点交际场中的迷津,它可以给你平添更多的信心和勇气,做一个有教养的、有礼貌的、受人欢迎的现代人。因此,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社交礼仪贯穿着人际交往的始终,为交往的内涵服务;不重视礼仪必然会影响交流的深度和交往的持久性;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提高文化道德修养,学习积累一些必要的社交礼仪常识。社交礼仪相关的选修课和讲座逐渐在大学开设,而社交礼仪这一类的书籍。就像社交礼仪这本书,里面涵盖了诸如日常社交装束、社交语言、交际礼仪、社交礼仪等方方面面,我们大学生要在日常学习与工作中重视社交礼仪,让社交礼仪成为习惯,成为一种从骨子里面透出来的优雅气质。

意臣工业设计http://http://转载请注明出处

社交礼仪的现实意义 篇2

社交媒体扩大了汉语言的不规范使用。在社交媒体上,语言的使用具有词化程度高,随意性大等特点。如把“这样”写为“酱”,用“爱豆”代替“偶像”等词汇上的应用,以及语法上的不规范随处可见。职业化的“段子手”和“网络写手”等对微博、微信用户进行信息推送,使部分人群的用语习惯和语言特色,以其大量的转发和阅读量,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并对微博、微信用户产生潜移默化的用语影响。此外,文献[1]中谈到“社交媒体文书不规范的特点,使得现有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直接应用于社交媒体文本时效果不甚理想,比如性标注器、依存分析工具等,而很多基于关键词的算法和应用也经常达不到预期效果,比如情感分析、事件发现等。”社交媒体语言不规范问题对于其自身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利影响。

社交媒体革命性地影响了人际关系的处理模式。它跨越了物理上时间、空间的局限,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使人与人之间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沟通,这确实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各种专业类、兴趣类论坛扩大了人的交际交往领域,较低了人际交往成本,但是却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现实的交流。比如在公司中,过去在完成工作时,是同事之间、领导和下属之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协作,并通过实际的沟通来共享信息,社交媒体的出现提高了工作效率,实时共享信息、文件,节省了时间,同时更能保证信息传递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但是员工之间的交流机会和互动却大大减少。社交媒体还容易削弱人的实际交流能力。据腾讯公布的2015年业绩报告显示,25%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30次,55.2%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大部分社交媒体是支持手机后台运行的,无论是否在线,都可以随时接收到别人发送的信息或各种公众号的推送,很容易加强用户对社交平台的依赖性,时刻挂念是否有消息推送,一些人因为无法管理时间、控制情绪而导致沉迷。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很多人更愿意用手指“说字”代替现实的面对面交流,有的人在社交媒体上侃侃而谈,在现实的交际中却往往陷入被动,沉默寡言,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交恐惧。在社交媒体诞生以前,如果想获取一些特定的信息,就必须经营人际关系,通过现实中个人的人脉网络,寻找掌握特定信息的人。而社交媒体的发展为信息的检索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人们无需为了获取信息而在人脉关系上进行大量的投入。个人从互联网上可以获得海量信息,社交媒体使陌生人之间即时、互助式的发问与回答成为了可能。这也在一定程度少削弱了实际的人际交流需求。

社交媒体影响着人们对事物和认识以及自我认知。尼尔·波兹曼认为,媒介往往以一种不为人知的方式指导着我们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日本传播学者中野牧曾提出“容器人”这一概念,这类人“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对任何外部强制和权威都采取不认同的态度,但却很容易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他们的行为也像不断切换镜头的电视画面一样,力图摆脱日常繁琐性的束缚,追求心理空间的位移、物理空间的跳跃。”社交媒体日益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重要渠道。利用社交媒体获取新闻在便利程度和传播速度上都具有明显优势,但是与传统媒体相比,更容易成为谣言的温床。除此之外,通过社交媒体看世界并没有表面反应出来的繁荣,反而是让人的新闻获取渠道变少。据印第安纳大学近期针对“用户在线新闻检索行为”展开的一次大规模的实证调查显示,相较于利用搜索引擎检索新闻,使用社交媒体获取新闻的用户更容易陷入集体性的社交泡沫。其次,社交媒体影响着自我认知,人们更倾向于阅读与自己的观点或是见解相同的言语或评论,这就容易造成对个人观点缺乏客观的思考和认知。最终导致对自己的一些错误看法或是缺乏理性的想法产生盲目自信,无意识的避开或是直接否定其他观点,以强化个人的自我认同感,相应的对个人思想正确与否的认知也会发生偏移。

社交媒体看似是现实交流的辅助工具,但是却在普及过程中带来了挤占现实交流机会和时间,削弱现实沟通能力,影响交际圈选择和自我认知等潜在危害。毫无疑问,社交媒体在今后仍然会继续高速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如何趋利避害,让其回归辅助工具这一本位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摘要: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社交媒体快速发展,极大的丰富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作为一种现实交流的辅助工具,社交媒体给现实交流带来怎样的影响对于社交媒体今后的发展规划是有研究意义和价值的。本文将从现实中人的语言使用、人际关系、个人认知三个方面尝试探讨社交媒体对现实交流的影响。

关键词:社交媒体,人际交往,影响研究

参考文献

[1]宋亚军.《一种改进的社交媒体文本规范化方法》[A].《中文信息学报》.2015年.第29卷第5期.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互联网天地.2016.

社交化的虚拟现实 篇3

CBN: 三维体验包括虚拟现实,在1980年代到1990年代就已经提出,现在的虚拟现实跟以前有何本质区别?

C: 首先虚拟现实其实是一个可视化的手段,这个本身只是一个手段而已,相比通过三维体验所带来的逼真体验更为重要,三维体验会告诉你如何在一个可视化的环境下使用这样一个产品,我认为虚拟现实就是一个可视化的工具,真正的价值体现在实际体验中。

CBN: 虚拟现实在未来将有什么样的发展,在未来三维体验在商业领域的趋势将是怎样的?

C: 以前更多是针对企业的设计人员、科学家和工程师,现在在新的平台中,三维是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们不仅要连接企业中的工程师,通过社交应用拥有体验,企业市场营销部门自身也可以打造属于他们的生态圈,所以未来通过三维平台可以更有效地接触到更广泛的人群。

CBN: 社交创新应用方面,你们观察到企业对于信息流的协作方式已经有了新的变化,从以前的结构性的方式向非结构性方式转变,能否给一些具体的例子?

C: 一个是协作式的方式,比如以前企业通过每个按部就班的结构化的方式进行业务的以及产品的开发。在非结构化的信息流方面,比如说通过三维空间的协作,或者是通过社会化的社交,实现非结构化的协作。举个例子,消费品、时装的品牌的设计师,他们把自己称为创意师,也不愿意用结构式的工具来写作或者是进行创作,因为他们的思维不喜欢受束缚,希望通过结构性平台来分享这些想法,但实际上他们更喜欢的平台是非结构性的社交平台,甚至在工作中也希望能够利用一下Facebook,或类似Facebook的工具。

CBN: 这样的信息传播模式的改变对产品开发的观念产生了哪些影响?

C: 如果我们把创意者的整个思维比作漏斗形,那么前面是开放式的,后面则是收缩的,最后收缩进入产品推出阶段。在进入新产品的开发流程后,则变为一种开放的方式,即使结构化的协作方式。其实在任何一个行业,现在,从任何一个开放式的创意的诞生阶段,到最后通过结构化的方式把这个产品转化为现实的产品,这些理念都是适用的。

CBN: 你们怎样保持不断创新的能力?

社交礼仪的现实意义 篇4

《寻乌调查》的典型意义和现实意义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寻乌调查》为我们深入调查研究树立了榜样。《寻乌调查》具有典型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 者:程贤章  作者单位: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 广州 510000 刊 名:嘉应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YING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1 19(4) 分类号:A841.2 关键词:《寻乌调查》   典型意义   现实意义  

鲁迅《药》的现实意义 篇5

在《药》中,作者安排了一明一暗华家和夏家的故事。华家主要写了茶馆主任华老栓夫妇为了患痨病的儿子小栓买人血馒头的故事,而引出了革命者夏瑜的故事。因为华老栓买的人血馒头就是满蘸着革命志士夏瑜的鲜血。作者安排了华家和夏家的故事,自有其深刻含义。华家和夏家合称华夏,而华夏其实就是中国,因为中国古代称为华夏;华家和夏家的故事就是中国的故事。华、夏两家的悲惨遭遇就是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写照。封建统治阶级对华夏实行一文一武两手。康大叔代表了统治阶级,对华家实行文治(欺骗),对夏家实行武功(镇压)。

小说开头: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这里的夜景语意双关,既交代自然环境,又交代社会环境。月亮下去,太阳未出是最黑暗的时候。接着交代主人公华老栓和故事发生的地点,茶馆的两间房子里,渲染了悲剧气氛:阴暗、凄清、恐怖。华老栓忽然坐起身,和华大妈对话,交代了华老栓的出门,负有特殊使命,就是为了救治自己儿子的.痨病购买一份特殊的“药”——人血馒头。旧时迷信以此可以医治痨病,这完全是无稽之谈,但是病急乱投医的华家夫妇为了独子华小栓的病豁出去了。

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把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这一连串的动作,说明钱来得不易,藏得十分谨慎。这样的动作,既是老年人通常有的动作,又是内心激动的表现,很好地刻画了人物心理。

华老栓赶赴丁字街口刑场,小说中整个刑场环境阴森可怖,整个过程都是在无声中进行,场面寂静得令人窒息,整个场面都是华老栓眼中所见,看得具体真切,像他这样的看客为数还不少,形成一个无声的海洋。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是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当革命志士被杀时,现场的群众的麻木状态是如此地可怖。小说的第一部分是写华老栓下半夜起来,带上钱来到刑场,如愿以偿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从刽子手康大叔手里拿到了饱蘸着夏瑜鲜血的人血馒头。

小说的第二部分是写华小栓吃下了父亲带回来的人血馒头。

小说的第三部分写了茶馆里众人的议论,从侧面写了革命者夏瑜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写了他在狱中还继续做鼓动工作,虽然得不到回应;也写了夏瑜的牺牲是因为家族中夏三爷的告密,在这部分里,革命志士夏瑜的形象进一步丰满。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夏瑜作为革命的先行者,他的勇敢、乐观和坚强,也可看出鲁迅对革命的基本态度,还是赞赏的。

小说的第四部分,华、夏两家的母亲在坟场相会,两条线索在这里交汇,两家的悲剧合在一起,所不同的是夏瑜坟前多了一个不知从那里来的花圈,小说情节达到高潮。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不仅华老栓夫妇愚昧,就连夏瑜的母亲也不知道儿子牺牲的意义,还信迷信。

小说最讽刺的地方莫过于华老栓买的人血馒头就是蘸的夏瑜的鲜血,夏瑜是为无数人的未来和幸福牺牲的,最终却被为之付出生命的人,吞噬了自己的鲜血,这是极其让人感到悲凉的事实。夏瑜作为革命的先行者,他的勇敢、乐观、坚强的人格精神,自有其价值。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革命者和被拯救者之间存在着很严重的隔膜。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这不是革命志士的过错,这是因为社会进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另外,后来的辛亥革命能够得到胜利,由无数群众献身参加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但中国是个大国,城市和乡村,先进地区和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注定了他们对革命的认识不尽相同,而中国又是个愚昧落后的文盲大国,国民精神的再造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夏瑜的死并没有在相当一部分群众中引起强烈的反响,也没有惊醒不少麻木不仁的群众,这是事实,但是夏瑜死后,辛亥革命终于爆发,并取得了成功,更是客观的事实。因此,我们对此不能采取消极悲观的态度。

八一精神的现实意义 篇6

摘要: 南昌八一起义已经过去了。在现今社会中,我们之所以还要牢记历史,是因为我们可以从历史中获得经验,汲取前人聪明才智。只有不断更新,才能够更好地为中国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八一精神所洋溢出来的拼搏、创新思想,时刻在暗示着我们,必须抓住八一精神的本质,揭示其在当今经济发展以及社会文明中的重要作用,并且不断创新和总结其先进性。这样,内涵丰富的八一精神,必定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强大的思想武器。

关键词:八一精神,现实意义,发展

一.八一精神为打造精细红色旅游做出了杰出贡献

红色文化作为植根于中华民族沃土的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理想、爱国情怀、价值观念和道德诉求的集中体现。一座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无疑是一座城市独特的文化品质、价值观念、城市精神等要素所形成的凝聚力、辐射力和感召力。南昌作为军旗升起的地方”,在这片红土地上培育的红色文化不仅传承了中华文化精髓,而且充实、丰富了民族精神。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前提和实质内容,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和无限魅力

以八一精神为核心的南昌红色文化承载了我党我军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和可歌可泣的英雄史,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和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是一笔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支柱。八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过程中铸就的红色精神,是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培育的红色精神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上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美德,下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等红色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得到传承、锤炼和升华,成为南昌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和政治优势。

二.八一精神与军魂铸造

毛泽东的最重要论断,就明确而精辟地确立了人民军队“党指挥枪”的原则,从而基本上完成了我军军魂的铸造。“党指挥枪”由此成为人民军队的不朽军魂。建国以来,“党指挥枪”的军魂原则和传统一直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贯彻。1975年1月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上郑重提出:“我们的军队是党指挥枪,不是枪指挥党。”江泽民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中强调说:“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领导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和制度。”胡锦涛总书记在2004年9月军委扩大会议上也强调指出:“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建设和发展的首要问题。”“建设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革命军队,是革命的依托、民族的希望。”“听党指挥”、“党指挥枪”一直是人民军队的军魂和传统,至今相传不变。80年过去,弹指一挥间。80 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艰苦曲折的战争考验,从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走过了波澜壮阔的辉煌历程,已经成长为一支拥有现代化装备的强大的人民军队,成为保卫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家安全的中流砥柱,成队现代化建设思想的沐浴下,在“党指挥枪”的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武装力量。在中共几代领导人关于人民军队建设和军军魂原则指引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以人民军队“靠得住、打得赢、不变质”的本色和雄姿,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三.新时期在高校弘扬和传播八一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八一精神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具有超越时空的稳定性,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激励着中国

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从解放战争到新中国的成立。从改革开放到十七大的胜利召开,八一精神已成为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今天,八一精神仍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要继承和发扬。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会议上指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人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在高校中宣传和弘扬八一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政治方向,养成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塑造勇于创新和敢为人先的良好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舒醒.论八一精神与南昌红色文化品牌的打造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2.余伯流.论八一精神的内涵与军魂的铸造[J].江西社会科学,2007,(08)

3.肖燕燕.“八一”精神的内涵与时代价值 《人民论坛》2010年29期

4.韩锡玲.八一精神:当代国民价值观培育的重要途径 《党史文苑》2012年10期

研究产权伦理的现实意义 篇7

一、突破“概念”看实质

什么是“产权”、“伦理”?什么是“产权伦理”?这些是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概念。

所谓“产权”, 即财产权利, 也称财产权, 它是人们围绕财产而建立和形成的经济权利关系, 如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和受益权等。产权的直接形式虽然是人对物的关系, 实质上却是产权主体之间的关系。产权所触及的实质是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而伦理则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各种道德规则和行为标准”。那么, 这两者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实质上, “产权”是在承认社会个体的“逐利”动机和“获利”手段正当的前提下, 对社会个体获得财产的方式、拥有财产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界定的法律概念。因此, 它作为对人们在现实生活之中进行的经济活动、形成的经济关系和获得的经济利益的集中体现, 应当是清晰明确的。只有真正做到了这样的清晰明确, 现实社会个体的存在才能拥有坚实的基础。人们对特定社会个体之诸行为的判断和评价, 才具有真正现实的依据和合法性。因此, 就“产权”与“伦理”的相互关系而言, 可以说前者是后者最重要的基础和根本前提之一。所以, 非常有必要去了解一下这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概念———产权伦理的内涵。

所谓产权伦理, 就是人们在处理产权关系中所形成的一种自律性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是调整人们财产权益关系的一套规范体系。产权伦理包含两个层次:首先它是一种制度伦理, 是产权制度确立的依据和运行的准则;其次, 它也是一种行为伦理, 是人们在处理产权关系中的行为准则。产权伦理是一种以权利为基础构建起来的道德体系, 其实质和核心就是“尊重和维护人们正当的财产权利”。作为调节人们产权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 产权伦理也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产权占有伦理、产权使用伦理、产权收益伦理和产权转让 (交易) 伦理等。

二、产权与伦理关系概述

产权 (property) 和伦理 (ethic) 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前者所涉及的是经济利益和财产关系, 属于经济学和法学研究的范围;后者所涉及的则是伦理关系, 属于哲学、特别是伦理学关注的领域。不过, 要真正面对这两者在现实生活中的关系, 便会发现它们是非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产权与伦理的关系, 首先表现在一定的产权界定是伦理道德产生的前提。伦理道德是调节人们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这种调节之所以需要, 首先是因为人们之间有了利益的区分, 而这种利益区分首先又是通过产权界定来实现的。

其次, 社会的产权安排规定着社会道德关系的性质、内容及其变化。产权是一种基本的社会权利安排, 也是人与人之间一种最基本的经济关系, 因而, 它规定着人们之间基本的伦理关系和相应的道德观念。

再次, 产权规定了人们之间对财产的权、责、利关系, 因而强化了人们的伦理责任。一定的伦理责任是建立在一定相应权利基础上的。同时, 当社会赋予了人们一定的权利, 也就要求人们必须承担一定的伦理责任。

由此可见, 产权与伦理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是如此密切, 那么对于两者的结合体———产权伦理的研究就显得非常有现实意义了。

三、研究产权伦理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都或多或少与产权伦理的缺失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与发展, 更需要在全社会确立一种健全的产权伦理规范和道德观念。因此, 研究产权伦理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 其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产权伦理作为经济伦理的基础, 是调节人们之间财产权利关系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也是调整人们产权关系的一套规则体系。它通过不同的价值取向来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对于产权伦理的研究, 其现实意义正是通过它的价值取向的影响力表现出来的。

(一) 产权伦理的功利价值:促成经济利益最大化

产权伦理作为经济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首要的功用就是服务于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处于经济领域里的社会主体, 总是把经济利益摆在核心位置, 产权伦理只有认同并服务于这一核心, 其存在才成为可能。而产权主体之所以接受产权伦理原则的规范, 绝不是为了用产权伦理来约束自己的利益追求。相反, 正是因为产权伦理能够为主体求得最大化的利益实现, 才使得产权伦理在市场领域里占有一席之地。产权伦理的功利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为经济制度提供了最有效率的理念支持。经济行动效率受制于具体的经济制度, 而一种经济制度的建构总是在一定的价值理念的支配下完成的。产权伦理具有前瞻性, 它的功利价值理念是经济制度得以实现的价值导向。其次, 产权伦理通过激励, 为产权主体行为提供精神动力。它的核心就是尊重和维护人们正当财产权利不受侵犯。一方面, 通过倡导权利与责任对等的产权制度安排;另一方面, 通过提倡按生产要素分配和按劳取酬的价值理念, 克服了“搭便车”和“吃大锅饭”的弊端, 从而激活了产权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激活了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承认私人合法劳动所得的合理性, 并给予有效保护, 从而极大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激发了经济主体“开拓”、“进取”、“创新”的创造财富的信心, 使得社会主义的“蛋糕”越做越大, 个人的口袋也越来越鼓。再次, 产权伦理通过宣传、教育, 内化为经济主体和人们的行为规则和价值观念。有效的伦理约束可以大大降低产权保护及其运行成本, 从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如果一个社会的人们缺乏必要的产权伦理意识, 侵犯产权的现象经常发生, 产权纷争时常出现, 相应地交易成本也会大大增加。因而, 在全社会树立一种保护产权的价值观和伦理观, 培育人们自觉的产权伦理意识, 这也是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

(二) 产权伦理的道义价值:促成自利行为公益化

产权伦理的功利价值直接服务于经济主体的自利目标, 体现了产权伦理与经济利益的一致。而产权伦理的道义价值则直接服务于社会的公益目标, 体现着经济主体与社会和他人关系的一致。产权伦理的功利价值应以不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不背离道义的价值原则为原则。需要注意的是, 自利行为公益化绝对不是将个人利益简单地公有化, 而是要求经济主体的自利行为同时体现出对于社会和他人的意义。具体说来, 产权伦理的道义价值, 可以从自利行为的过程公益化和结果公益化展开。过程公益化即产权主体的自利实现过程必须也是他利的实现过程。作为财产的主体, 他只有使用自己的生产资料, 生产出有使用价值的商品, 以满足他人需要, 在市场上通过平等交换, 获得价值。因此, 自利行为必须要以他利为前提, 即满足他人的需要为前提, 从而他利也即成为了公益。结果公益化即产权伦理要求经济主体从两方面做出努力。一方面, 通过纳税使一部分经济利益的所有权发生转移, 以社会公共福利为归宿;另一方面, 产权主体对自利最大化的追求, 通过合法竞争, 扩大生产, 从而使财产主体的财产增值, 于社会则意味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税收, 产权伦理的道义价值从而得以实现。

(三) 产权伦理的文化价值:促使物性文化人性化

市场经济的性质决定了经济利益在经济活动中的至上性。因此, 这里的文化也总是围绕经济利益展开。例如:商业文化里的“一分价钱一分货”、“时间就是金钱”等观念, 虽然有着文化味道, 却明显包含着工具味。许多人接受这种物性文化的熏陶后, 人们会感到他们身上铜臭味多、人情味少。如在中国人情味极浓的社会中, 人们讲究“礼尚往来”, 而你用AA制与朋友聚餐, 别人会难以接受;亲戚、朋友之间买卖物品, 讨价还价, 别人说你小气;相互之间帮点忙, 你按时计酬, 别人不能理解。恰恰产权伦理在这里有“化干戈为玉帛”的作用。由于产权伦理是功利价值和道义价值的统一, 而功利与物性相通, 道义与人性相融。所以, 实现物性文化与人性文化的融合, 正是产权伦理文化价值之所在。首先, 产权伦理通过倡导经济活动中的人文意识, 淡化经济文化的物性特质, 从而缩小物性文化与人性文化之间的差距。如通过商业标示“企业即我家”、“厂兴我荣、厂衰我耻”作为一句企业文化术语, 其物性特质被其人文情怀巧妙包容了。其次, 产权伦理可以遏制经济文化中的唯利主义思潮, 防止经济文化的物性特质过分膨胀, 最终把物性文化限定在符合人性的基础上。现代产权伦理肯定了产权主体自主经营、自由流动、自利追求的权利, 但是由于现实中的产权都不是孤立的, 而总是与其他产权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因此, “外部性”不可避免, 而负“外部性”是对他人利益造成损害。由此, 产权伦理的自律意识将约束这种行为的负面性。同时, 产权伦理将“平等互利”作为基本原则凸显出来, 对“互利”的认同, 实质上是对经济主体谋利行为的权利确认, 在人格意义上体现着对其他主体人的价值肯定。由于在经济领域里有了对人的关怀, 经济文化与日常文化的沟通就成为可能。这将有利于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

总之, 产权伦理以它特有的功利、道义和文化价值取向, 浸润于人类文明的各个层面, 从而影响着人们的经济实践活动, 也为人们的经济行为增添了许多人文关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 加强对产权伦理的研究, 必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现实意义更是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罗能生.产权伦理学论纲[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1, (6) .

[2]罗能生.产权伦理初探[J].道德与文明, 2001 (, 1) .

[3]罗能生.论产权伦理的内涵和构成[J].求实2003 (, 2) .

[4]霍桂桓.从产权到伦理——跨文化视角下的当代中国伦理问题[J].学术月刊, 2008 (, 2) .

[5]王建文.论产权制度的伦理意蕴[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 1) .

[6]李建华, 黄飞.现代产权伦理的价值取向[J].湘潭工学院学报, 2003, 5 (1) .

学习历史的现实意义 篇8

[关键词]学习;历史;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329-01

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通常仅指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它是史学研究的对象。

历史是“昨天”的人与事,“今天”的人和事“明天”就成了历史。历史就是本来面目,是过去真实事件的记载;历史是人们对过去事实及前人经验的概况和总结。学习和研究历史,能帮助人们通过理解历史从而更好地认识现在,把握未来。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的今天就是从历史中发展而来的,所以要弄清楚事物的来龙和去脉,就必须好好学习历史,研究历史。我们要意识到自己正是生活在历史之中,忘记历史的国家和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所以,要充分认识学习历史的现实意义。

1、读史可以明鉴、指导国家未来

历史其实就是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处理为我所用,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都会受益无穷。人类日常生活中的耳闻目睹、言传身教固然重要,但如果有人能够加以整理、提炼和保存,然后将精华传播于世,其效果将会大大的提高。通过了解历史,我们常常会发现身边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从祖先的事迹那里找到答案,这有助于我们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历史能为当代人的生活提供借鉴,有助于我们对国家关系,社会习俗,民族发展等各个方面的理解。如对民族史政治史等方面的研究,会对我们当代的社会生活有很大的启示和帮助。对经济史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对经济发展的模式、规律等诸多因素加强了解,从而对经济问题做出更准确的判断。著名的天文学家竺可桢,正是在阅读和研究了我国史志、方志、古诗、游记,掌握了中国古代气候变迁的线索之后,才写出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这篇著名论文。因此,历史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不了解历史就难以很好的把握现在,科学地展望未来;不了解历史的人,其人格也难以准确定位;忘记历史的民族是不会有什么希望的。

历史不能重来,我们从历史长河中,总结国内反思世界历史中的中国从辉煌到衰败、再到重新崛起的历史经验教训,对国家和我们自己都是一种思考。有些历史已经让我们的前辈付出过沉重的代价,重复这种历史只会让我们付出更加惨痛的代价。品读历史朝代的兴衰和更替,吸收其他国家和各民族的历史教训和经验,坚持“改革开放”、“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才能使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更好更快的发展。

2、读史可以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从国家历史的角度看,国家有必要向全体国民灌输本国历史,从而增强人们的自豪感、荣誉感、归属感和整体的凝聚力。我们应该为自己生在中国而感到骄傲。因为中国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那是我们的先人创造的。如蜚誉世界的陶瓷、丝绸、四大发明、万里长城、秦陵兵马俑等直到今天还被世界各地人民交口称赞。我们应该为有勤劳智慧的祖先感到骄傲,对于自己创造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充满信心;为我们的国家感到骄傲,更加热爱我们的国家。我们要保护和发掘历史遗产,因为这些都是我们作为中国人所共同的历史渊源,是维系我们之间关系,增强彼此认同感的坚实根基。

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站在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讲,我们学习世界史也是为了了解我们周围的国家,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通过与发达国家经济腾飞相比较,进一步了解国情、增强使命感,还可以通过吸取东欧、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失败的教训,深刻理解新时期党中央制定的各项政策方针,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刻苦学习的伟大抱负。

通过对历史的学习,能增强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整个民族的凝聚力。民族的凝聚力是促进国家发展,弘扬爱国主义的重要条件,民族凝聚力的丧失会使国家陷入动荡和内乱。“欲灭一国,必先去其史”,可见学习和了解民族历史的意义十分重大。

3、读史可以激发个人的聪明才智

“读史使人明智”。这句话,讲得非常正确和精辟。历史上各朝代的兴衰、存亡和更替,一场场你死我活的较量,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中国历史好比自己身上的文化基因,心手相连,血脉相通。一部盛唐史,是多少中华儿女的美丽梦境;一部晚清史,又凝聚了多少中华儿女的血和泪。读中国史,犹如欣赏一个人的生命,每当读到一些历史人物的点点滴滴,我们的心也会随之跳动。读“三国”,看到诸葛亮将一切国家大事都运筹帷幄,一片忠心帮助刘备成就大业。读“汉史”,看到韩信在刘邦和项羽两人的历史争斗中,立下赫赫战功,而最后自己却逃脱不了悲惨的命运。读“唐史”,看到李世民发动的宣武门之变,为了争权夺利,和兄弟及父亲反目,自相残杀、血肉模糊的中国宫廷内部皇族成员之间的残酷斗争。

外国历史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他们的生活轨迹,又会深深的影响了世界的历史和足迹。居里夫人为追求科学和真理而勇于献身精神,哥伦布、麦哲伦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品质等,都给人们以强烈的感染力。读世界史,尤其要读欧洲史,因为欧洲的历史悠久。读英国作家利顿·斯特莱切的《女王不出嫁》,看到给英国带来强盛的英国童贞女王伊丽莎白的才华与成就。读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在革命的断头台上:玛丽王后的最后岁月》,看到一个普通的女子,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悲惨命运。读俄罗斯的彼得大帝的故事,看到他是如此的好学,并给俄罗斯带来繁荣和强盛。

读历史,欣赏历史上一个个留下足迹的历史人物的生命,品读历史人物的生活点滴,了解他们所有的对和错,那些历史教训,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思考。欣赏历史人物,品读历史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会激发我们的聪明才智,使我们少走弯路,少受挫折,有利于我们在未来人生前进的道路上健康顺利的发展。

4、读史可以明白做人处事的道理

历史可以让后人了解许多古今中外的大事,扩大后人的知识面,增长见识,丰富头脑,明白做人处事的道理。大量历史人物的爱国名言,如孙中山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毛泽东的“身无分文,心忧天下”;周恩来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激励我们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牺牲我一个,幸福后来人”等历史名言有利于培养人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司马迁、罗斯福身残志坚的事迹,可以使人养成矢志不移的顽强意志;邓小平、彭德怀等革命家的气魄和胆略,可以帮助人们树立笑对挫折,胸怀坦荡的意志品格。通过对哥伦布、拿破仑等历史人物的评价,让人们掌握一分为二的观点,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提高判别是非的能力;通过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使人们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人民大众与领导个人作用等之间的辨证关系,透视历史发展的规律。

历史中还有大量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故事。如戚继光忠心报国,邓世昌以身殉国,文天祥一身浩然正气,谭嗣同合身变法,董存瑞合身炸碉堡等,还有许多为了中华民族的危亡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革命先烈们,这些英雄行为及坚定的信念,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和学习人类的传统美德,从历史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步形成积极进取的品格,真诚善良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学习历史,牢记历史,珍惜今天,为祖国的未来和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8月第1版

[2]《中国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3月第1版

社交礼仪的现实意义 篇9

题目: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古人有句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提到首位。教养体现细节,细节展示形象。也许成功就是只差哪一步。

中华民族素称礼仪之邦,蔚为壮观的民族礼仪形式经过代代传承更新,积

淀为中华文明的肌理血脉,不断维系与强化着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商务军队经过历史的征战洗礼与发展建设,在继承传统礼仪文明积极因素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独特的礼仪形式。这是我国商业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必然结果,是我商业领域加强组织管理、办事作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营造和谐的内外部关系、展现商业军队精神风貌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商业人士整体形象和文明素质的外在反映,是现代商业文化的浓缩,更是国威商威的彰显。

每一位大学生,都会接受过各种来自家人、学校老师等礼节的基本训练,也渐渐经历过很多重要的仪礼场合。每每回味那庄重肃穆的场面,作为中华民族龙的传人的我——神圣感与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在此,让我们一起随着这些凝固的商务礼仪瞬间,通过商务礼仪这个窗口,深入领略民族文化与商务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感受我们国家的强盛气象和现代商人的无所不为!

龙年的今天,你还记得2012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吗?除夕夜接近12点,朱军在春晚上

动员起观众们,向长辈行拱手礼,“左手在外,右手握拳……”有网友指出,按照传统礼仪,给长辈拜年,应该行叩首礼,方显郑重与尊敬。所以——“春晚,能再没文化一点儿吗?拱手礼怎能施于父母?”就在网上疯传了。

对于网友的批评,记者询问了民俗学者。北京民俗学会会员韩硕介绍,按照传统礼仪,拱手礼确实只适用于平辈间,“早年对长辈行礼,如果只是拱手,恐怕还会被认为不敬呢。全家给长辈拜年的时候,应该是叩礼,也就是咱们说的磕头”。有记载称,拱手礼在我国已有两千年历史。“毕竟现代人并不太了解老规矩了,行个拱手礼也确实是表达敬意,因此不必太较真儿。可是如果从礼仪文化本身来说,向长辈拱手是不合适的。”韩硕说。

从朱军李咏毕福剑等主持人要求全国电视机前的孩子给父母行拱手礼这一传统礼节知

晓,拱手礼这一礼仪只施及朋友、兄弟、同事和陌生人,对父母只行叩首礼,行拱手礼是大

不敬,这是常识呀!自己无知也就罢了,乱教孩子们就不对了!所以不说学习好商务礼仪,至少得懂得些许的礼仪吧!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不要因不懂礼仪而装懂弄得赔了夫人又折兵呀!吸取教训,无所不为。引了一个关于错误礼仪的故事后,现在我就给大家举举一些商务礼仪的规范吧!

一、仪表仪态礼仪

保持头发清洁,修饰得体,发型与本人自身条件、身份和工作性质相适宜。男士应每天修面剃须。女士化妆要简约、清丽、素雅,避免过量使用芳香型化妆品,避免当众化妆或补妆。表情自然从容,目光专注、稳重、柔和。手部保持清洁,在正式的场合忌有长指甲。

1、站姿

挺直、舒展,手臂自然下垂。正式场合不应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不要有下意识的小动作。女性站立时双腿要基本并拢,脚位应与服装相适应。穿紧身短裙时,脚跟靠近,脚尖分开呈“V”状或“Y”状;穿礼服或者旗袍时,可双脚微分。

2、坐姿

入座时动作应轻而缓,轻松自然。不可随意拖拉椅凳,从椅子的左侧入座,沉着安静地坐下。女士着裙装入座时,应将裙子后片拢一下,并膝或双腿交叉向后,保持上身端正,肩部放松,双手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上。男士可以微分双腿(一般不要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上。离座时,应请身份高者先离开。离座时动作轻级,不发出声响,从座位的左侧离开,站好再走,保持体态轻盈、稳重。

3、走姿

行走时应抬头,身份重心稍前倾,挺胸收腹,上体正直,双肩放松,两臂自然前后摆动,脚步轻而稳,目光自然,不东张西望。遵守行路规则,行人之间互相礼让。三人并行,老人、妇幼走在中间。男女一起走时,男士一般走在外侧。走路时避免吃东西或抽烟。遇到熟人应主动打招呼或问候,若需交谈,应靠路边站立,不要妨碍交通。

二、交谈礼仪

态度诚恳,表情自然、大方,语言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谈话时不可用手指指人,做手势动作幅度要小。谈话者应保持一定距离。在公共场合男女之间不要耳鬓厮磨,与非亲属关系的异性避免长时间攀谈、耳语。对长辈、师长、上级说话要尊重,对下级、晚辈、学生说话则注意平易近人。同时与几个人谈话,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两个人身上,要照顾到在场的每一个人,注意听取对方的话。不可出言不逊、强词夺理。不可谈人隐私,揭人短处。不可背后议论他人,拨弄是非。不说荒诞离奇、耸人听闻的事,不搞小广播。谈话中意见不一致时,要保持冷静,以豁达的态度包容异已或回避话题。忌在公众场合为非原则性问题大声喧哗、争执打闹。遇有攻击、侮辱性言辞,一定要表态,但要掌握尺度。

三、服饰礼仪

服饰是一种文化,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素养、精神面貌和物质文明发展的程度;着装是一门艺术,正确得体的着装,能体现个人良好的精神面貌、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

公务场合着装要端庄大方;参加宴会、舞会等应酬交际着应突出时尚个性;休闲场合穿着舒适自然。全身衣着颜色一般不超地三种。

1、男士着装

男士穿着西装时务必整洁、笔挺。正式场合应穿着统一面料、统一颜色的套装,内穿单色衬衫,打领带,穿深色皮鞋。三件套的西装,在正式场合下不能脱外套。按照国家惯例,西装里不穿毛背心和毛衣,在我国最多只加一件“V”字领毛衣,以保持西装线条美。衬衫的领子要挺括,不可有污垢、汕渍。衬衫下摆要塞进裤子里,系好领口和袖扣,衬衫领口和袖口要长于西服上装领口和袖口1—2厘米,以显有层次感,衬衫里面的内衣领口和袖口不能外露。领带结要饱满,与衬衫领口要吻合。领带的长度以系好后大箭头垂到皮带扣为宜。西装穿着系钮扣时,领带夹夹在衬衫的第三粒和第四粒钮扣之间。穿西装一定要穿皮鞋,鞋的颜色不应浅于裤子。黑皮鞋可以配黑色、灰色、藏青色西服,深棕色鞋子配黄褐色或米色西服,鞋要上油擦亮。袜子一般应选择黑色、棕色或藏青色,与长裤颜色相配任何时候,忌黑皮鞋配白袜子。

2、女士着装

办公室服饰的色彩不宜过于夺目,应尽量考虑与办公室色调、气氛相和谐,并与具体的职业分类相吻合。服饰应舒适方便,以适应整日的工作强度。坦露、花哨、反光的服饰是办公室所忌用的。较为正式的场合,应选择女性正式的职业套装;较为宽松的职业环境,可选择造型感稳定、线条感明快、富有质感和挺感的服饰。服装的质地应尽可能考究,不易皱褶。穿裙子时,袜子的颜色应与裙子的颜色相协调,袜子口避免露在裙子外面。年轻女性的短裙至膝盖上3—6厘米,中老年女性的裙子要及膝下3厘米左右。鞋子要舒适、方便、协调而不失文雅。

3、饰物

佩戴饰物要考虑人、环境、心情、服饰风格等诸多因素间的关系,力求整体搭配协调。遵守以少为佳、同质同色、符合身份的原则。男士只能佩戴戒指、领饰、项链等,注重少而精,以显阳刚之气。女性饰物种类繁多,选择范围比较广,饰物的佩带要与体形、发型、脸型、肤色、服装和工作性质相协调。吊唁时只能戴结婚戒指、珍珠项链和素色饰物。

四、问候礼仪

问候是见面时最先向对方传递的信息。对不同环境里所见的人,要用不同方式的问候语。和初次见面的人问候,最标准的说法是:“你好”、“很高兴认识您”、“见到您非常荣幸”等。如果对方是有名望的人,也可以说“久仰”,“幸会”;与熟人想见,用语可以亲切、具体一些,如“可见着你了”。对于一些业务上往业的朋友,可以使用一些称赞语:“你气色不错”、“你越长越漂亮了”等待。

五、称呼礼仪

在社交中,人们对称呼一直都很敏感,选择正确,恰当的称呼,既反映自身的教养,又体现对他的重视。

称呼一般可以分为职务称、姓名称、职业称、一般称、代词称、年龄称等。职务称包括经理、主任、董事长、医生、律师、教授、科长、老板等;姓名称通常是以姓或姓名加“先生、女士、小姐”;职业称是以职业为特征的称呼,如:秘书小姐、服务先生等;代词称是用“您”、“你们”等来代替其他称呼;年龄称主要以“大爷、大妈、叔

叔、阿姨”等来称呼。使用称呼时,一定要注意主次关系及年龄特点,如果对多人称呼,应以年长为先,上级为先,关系远为先。

六、介绍礼仪

介绍就基本方式而言,可分为:自我介绍、为他人作介绍、被人介绍在种。在作介绍的过程中,介绍者与被介绍者的态度都要热情得体、举止大方,整个介绍过程应面带微笑。一般情况下,介绍时,双方应当保持站立姿势,相互热情应答。

1、为他人作介绍

应遵循“让长者、客人先知”的原则。即先把身份低的、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的、年纪大的;先将主人介绍给客人;先将男士介绍给女士。介绍时,应简洁清楚,不能含糊其辞。可简要地介绍双方的职业、籍贯等情况,便于不相识的两人相互交谈。介绍某人时,不可用手指指点对方,应有礼貌地以手掌示意。

2、被人介绍

被人介绍时,应面对对方,显示出想结识对方的诚意。等介绍完毕后,可以握一握手并说“你好!”“幸会!”“久仰!”等客气话表示友好。男士被介绍给女士时,男士应主动点头并稍稍欠身,等候女士的反应。按一般规矩,男士不用先伸手,如果女士伸出手来,男士便应立即伸手轻轻点头就合乎礼貌了,如愿意和男士握手,则可以先伸出手来。

3、自我介绍

可一边伸手跟对方握手,一边作自我介绍,也可主动打招呼说声“你好!”来引起对方的注意,眼睛要注视对方,得到回应再向对方报出自己的姓名、身份、单位及其他有关情况,语调要热情友好,态度要谦恭有礼。

七、握手礼仪

握手是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一种方式。握手时应注意不用湿手或脏手,不戴手套和墨镜,不交叉握手,不摇晃或推拉,不坐着与人握手。握手的顺序一般讲究“尊者决定”,即待女士、长辈、已婚者、职位高者伸出手之后,男士、晚辈、未婚者、职位低者方可伸手去呼应。平辈之间,应主动握手。若一个人要与许多人握手,顺序是:先长辈后晚辈,先主人后客人,先上级后下级,先女士后男士。握手时要用右手,目视对方,表示尊重。男士同女士握手时,一般只轻握对方的手指部分,不宜握得太紧太久。右手握住后,左手又搭在其手上,是我国常用的礼节,表示更为亲切,更加尊重对方。

八、商务着装礼仪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西装已成为当今国际上最标准的通用礼服,它能在各种礼仪场合穿着。

1、西装的套件

西装有单件上装和套装之分。非正式场合,可穿单件上装配以各种西裤或牛仔裤等;半正式场合,应着套装,可视场合气氛在服装的色彩、图案上选择大胆些;正式场合,则必须穿颜色素雅的套装,以深色、单色为宜。

2、衬衫

与西装配套的衬衫须挺括、整洁、无皱折,尤其是领口。衬衣袖子应以抬手时比西装衣袖长出2厘米左右为宜,领子应略高于西服领,下摆要塞进西裤。如不系领带,可不扣领口。

3、领带

领带必须打在硬领衬衫上,要与衬衫、西服和谐,其长度以到皮带扣处为宜。若内穿毛衣或毛背心等,领带必须置于毛衣或背心内,且西服下端不能露出领带头。领带夹是用来固定领带的,其位置不能太靠上,以衬衫的第4粒纽扣处为宜。

4、西装的纽扣

西装有单排扣和双排扣之分。双排扣西装,一般要求将扣全部扣好;单排扣西装,若是三粒扣子的只系中间一粒,两粒扣子的只系上面的一粒,或者全部不扣。

5、西装的帕饰

西装的胸袋又称手帕兜,用来插装饰性手帕,也可空着。手帕须根据不同的场合折叠成各种形状,插于西装胸袋。

6、西装整洁

西装要干净、平整,裤子要熨出裤线。

7、搭配皮鞋

穿西装一定要穿皮鞋,且要上油擦亮,皮鞋的颜色要与西装相配套。穿皮鞋还要配上合适的袜子,使它在西装与皮鞋之间起到一种过渡作用。

以上就是部分简单的礼仪规范了,学习是主动的事儿,己所欲,务必行。

礼仪,是一种律己、敬人的形式,可以提高个人素质、培养个人修养,更可以改善企业形象。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现代的竞争,已不仅仅是产品的竞争、价格的竞争,更是服务的竞争、形象的竞争。现代企业竞争的焦点已经具体到员工素质的竞争,员工素质已经成为直接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礼仪素质是知识、技能和修养的总结与体现,它主要包括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管理素质、身体素质、能力素质六个方面。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内容将是企业竞争的全貌。

上一篇:班子述学述职述廉述法下一篇:团结友爱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