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动手能力(精选13篇)
提高动手能力 篇1
答案一:俗话说的好,熟能生巧,建议,凡遇事多参与,多动手,慢慢的就熟了,动手能力自然提高了,还要多观察,看别人是怎样动手的,从中学习和思考,能力自然提高。
答案二:我爷爷以前修拖拉机,听说他把拖拉机全部拆开,然后安装回去,经常重复,练就一身维修本领。所以提高动手能力只有靠硬功----动手啦!有时看似麻烦的笨办法确是最实用的办法呵呵不必急躁啊,确是水到渠成啊,多多练习能行的。
答案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切忌懒惰,天道酬勤。
答案三:很显然,你得想动手,并付诸实践!你可以从身边需要的实用的小东西开始DIY,多做才是硬道理,实践出真知,并渐渐的积累经验,这样你的动手能力会随着你做出的东西增多而增加!
提高动手能力 篇2
但教学实践表明, 多数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还较差, 为改变这种情况, 在教学中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首先做好教学讲授的配套工作
课堂演示实验是配合讲授、课堂讨论的重要环节, 好的实验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学生学习兴趣增强, 注意力集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特别重视常规演示实验, 在每次的演示中保证做到: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实验要规范, 保证让全班同学看清、看懂;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列写在小黑板或纸上, 演示完后让学生解答, 然后共同分析讨论得出实验结论, 并将讨论结果写在课本演示实验旁, 同时提出1~2道课后实验习题。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同学们注意观察演示实验,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使演示实验不流于形式, 改变按课本背实验的不良做法。
二、为学生多创造动手参与的条件
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气氛, 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 变被动为主动, 充分调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化学课的兴趣。
例如, 给初三学生讲铁的性质, 做铁钉生锈这个演示实验时, 可先让学生自己找材料, 每人在实验前10天准备三支干净的医用针剂小药瓶。按装满水、少量水、干燥三个不同条件各放入铁钉一枚。让学生每天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等到讲这部分内容时, 让学生带来“成果”。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结合;直到得出正确结论, 效果就比较好。又如碱金属钠的性质演示实验, 若教师用刀切去钠外皮给同学们展示银白色时, 只有前排同学能看清楚, 而后排的就不容易看清, 也没有可能拿大块的金属钠去切割演示。所以我将这个演示实验同钠受热、钠与水反应等三个演示实验相合并, 让前后桌四人一组进行学生实验。实验中老师讲学生操作, 做一个实验, 填写一个实验的笔记和结论。三个实验做完了, 三个结论也整理好了。这种措施, 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 促进了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学生不但理解得既快又深刻, 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避免了教师一人讲解或演示, 学生被动听看的局面。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来自己设计实验, 完成实验。他们千方百计翻书查资料, 设计出最好、最合理的方案来, 甚至有的同学还能找到连老师都没想到的简单易行的好方案来。
这种放手让学生参与的做法激励了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 增强了化学实验思维能力, 拓宽了学生知识面, 变被动、机械的学习为主动灵活的学习, 学生动手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们普遍反映学习做这样的实验, 不但觉得学得开心, 而且知道怎样做, 做后记得也牢, 同时也改变了过去实验只能按课本“照方抓药”, 个别人动手大家观看的现象。
提高学习兴趣 培养动手能力 篇3
但教学实践表明,多数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还较差,为改变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首先做好教学讲授的配套工作
课堂演示实验是配合讲授、课堂讨论的重要环节,好的实验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注意力集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特别重视常规演示实验,在每次的演示中保证做到: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实验要规范,保证让全班同学看清、看懂;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列写在小黑板或纸上,演示完后让学生解答,然后共同分析讨论得出实验结论,并将讨论结果写在课本演示实验旁,同时提出1~2道课后实验习题。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同学们注意观察演示实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演示实验不流于形式,改变按课本背实验的不良做法。
二、为学生多创造动手参与的条件
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气氛,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化学课的兴趣。
例如,给初三学生讲铁的性质,做铁钉生锈这个演示实验时,可先让学生自己找材料,每人在实验前10天准备三支干净的医用针剂小药瓶。按装满水、少量水、干燥三个不同条件各放入铁钉一枚。让学生每天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等到讲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带来“成果”。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结合;直到得出正确结论,效果就比较好。又如碱金属钠的性质演示实验,若教师用刀切去钠外皮给同学们展示银白色时,只有前排同学能看清楚,而后排的就不容易看清,也没有可能拿大块的金属钠去切割演示。所以我将这个演示实验同钠受热、钠与水反应等三个演示实验相合并,让前后桌四人一组进行学生实验。实验中老师讲学生操作,做一个实验,填写一个实验的笔记和结论。三个实验做完了,三个结论也整理好了。这种措施,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促进了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学生不但理解得既快又深刻,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避免了教师一人讲解或演示,学生被动听看的局面。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来自己设计实验,完成实验。他们千方百计翻书查资料,设计出最好、最合理的方案来,甚至有的同学还能找到连老师都没想到的简单易行的好方案来。
这种放手让学生参与的做法激励了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增强了化学实验思维能力,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变被动、机械的学习为主动灵活的学习,学生动手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们普遍反映学习做这样的实验,不但觉得学得开心,而且知道怎样做,做后记得也牢,同时也改变了过去实验只能按课本“照方抓药”,个别人动手大家观看的现象。
在学生做实验时,教师应现场指导,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并结合实验采取及时提问、出思考题等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解答疑难,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观察现象更仔细,实验的兴趣更浓厚。
提高动手能力 篇4
我校以前的电工专业课程的学习主要是在教室黑板上完成。理论课程学习在黑板上一学就有一片学生趴下了。这些学生原本在初中就因基础差底子薄、听课如听天书。再加上实践课也在黑板上练,几乎纯理论式的教学方式,很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创新了。为突破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电工电子专业实用技能,知识创新。为此,我教学的电工专业课也从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为演示教学法、项目教学式或理实一体化式的教学模式。每个单元教学都以该项或一个小项目任务的形式来完成,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实践知识,提升了职业技能,使课堂教学有了显著成效。
二、改变教学方式,提倡团队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企业对学生技能的需要选择有代表性的知识生成项目。用项目教学法时先用演示法生成作品,让学生参观作品的制作过程及附带电路功能效果。先动手实践,再教理论。强化“怎么干、怎样才能干得更好”的知识,弱化“为什么”和“是什么”的理论知识。采用分组实验,让学生在互相观摩、讨论、争论和见解统一中建立自己的技能知识。例如,在教学“灯在两地控制”的时候,先演示自己的成品,从A处开灯关灯到B处开灯关灯;再到A处开灯到B处关灯;最后到B处开灯到A处关灯,此电路是实际生活中的典型应用,适时提供单刀双联开关的功能。当学生练习制作此电路熟悉后,进行深层次引导:“以上哪两处地方控制电灯?又是如何连接线路的呢?”摆出本人制作教学电路模型。列举双刀双掷开关,画出四处控制线路原理图。通过小组合作使学生在明确问题,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理解、解决问题。教师少讲、学生自己去完成。在做的过程中遇有问题,教师及时启发性指导。实施项目过程中,带有“师徒制”性质,对能力强的学生也以“师傅”的称谓去帮助有问题的“徒弟”.每一个项目结束,学生做实训总结,针对典型的`问题,要对全班进行讲解、剖析;个别问题单独指导。对刚实施项目式教学的新生班学生可以反复练习简单的一个项目,对下次练习则应该提出更高要求。例如:完成电力拖动正—反转双重互锁项目的小组,教师应设置新的故障点,要求小组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单独找出故障点并排除。
三、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项目式教学法的“练”.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给出不同难度的项目,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通过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事项目任务,可以把教师多年从事企业工作的经验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经验。每次课后留出一定时间,问学生哪些没懂,教师作辅导讲解,力求学生没有不懂的。我国教育家孔子曾说过:“讲给我听,我会忘记;指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去做,我会理解。”平时实训中要求学生都要动手做一遍。平时的考核成绩要纳入学生的一期考核总成绩中来。这样就可以避免滥竽充数现象出现。所有项目教学的过程在实训场所进行。教学过程使理论和操作有机结合起来,边讲边做边练,达到了“教、学、做”的统一,让学生能掌握专业理论,会动手操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适时调整各自的角色。教师从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带路向导和小组的协助者;学生从被动的受教育者转变成主动学习的开路先锋、知识构建者和交流主导力量。教师与学生是平等互动的。学生唱“主角”,而老师转变为“主角”服务的“配角”.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换位,有利于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守纪、节约和责任意识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改善教学环境
学校要优化配置现有实训资源,根据不同项目要求,建造全仿真实训场所、一体化教室等,并做到全天候开放,使各种设备都得到充分运用。特别是电工电子专业教学是由实验实训课程及基础理论课程组成,两者缺一不可,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有机结合。例如,我校的电工基础实训室只有一个,而实训容量也不足,电子电工专业有六个班,每班都在40人以上,完成一个电工教学项目“正/反转控制电路”,还必须分两批次来进行,而教学安排时间不足,存在班次教学冲突,无形之中教学质量也大打折扣。二年级又存在缺乏必要设备,有些课程内容教学根本无法进行,或是原定的教学方法就无法实施等问题。比如,C6140车床、M7120平面磨床等一套设备都没有,就无法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也就无从谈起。
五、项目教学需要高素质的师资力量
项目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具备在企业工作的经验,有实训动手能力的教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它与劳动力市场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是以“就业”为目的的教育。就课程项目来说,应该:
(1)教师企业工作经验是不能缺少的,实践动手指导能力要有,处理问题要具有灵活性、技巧性、启发性。
(2)教学理念要转变,教师应是项目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参与者、学生的同伴。要对学生信任、认同、放手而不脱手。学生遇到困难时,能为学生搭桥过河。完成任务后又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进一步完善项目。
(3)根据需要调整教学项目课程;以工作项目为主线、整合专业课程内容,编写适合本校专业项目化实训教材,以便完成整个项目课程的开发;根据企业所需技能调整教学内容。
总之,作为职业教育者,只要在课前精心钻研各组织教学内容。多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放在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宽阔的职业教育大道!
参考文献:
提高动手能力 篇5
一、设计意图:
我们幼儿园提倡的是环保教育,因此我们经常把环保的内容融入到幼儿的教学活动中,本次活动我就是让幼儿学会“变废为宝”,把一些废旧的东西经过我们的巧手变成一件件美丽的作品。从而使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让家长们看到我们的小手是很能干的。因此我把这个内容作为家长开放日的展示课。
二、活动目标
1、运用剪、折、画等方法将纸杯变成自己喜欢的太阳花,锻炼幼儿的动手
操作能力。
2、体验变废为宝的快乐,培养幼儿废物利用意识。
三、活动流程
(一)欣赏作品,使幼儿产生变废为宝的意识。
出示范例,让幼儿欣赏作品。通过提问使幼儿对操作的材料感兴趣。
1、老师的作品中有什么呀?(花、太阳等)
2、我们仔细看一看,这朵花是用什么做成的?有的幼儿说:“花朵是用塑料杯做的。”有的说:“是用纸做的。”也有的人说:“是用一次性纸杯做的”……。花茎是用吸管做的,花的叶子是我们捡来的落叶粘上去的。
3、这朵花漂亮吗?你能用什么好听的词语来说一说?幼儿回答得很好,出乎我的意料。幼儿说:“七色花” “彩虹花” “彩色花” “五颜六色花”……。
(二)老师示范彩色花的制作方法。
我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幼儿看得都很认真,对制作彩色花非常感兴趣。
(三)幼儿尝试制作太阳花。
大多数的.幼儿都能自己动手,可有一部分幼儿不是不会做,今天家人来了,就叫爸爸、妈妈帮着做,而爸爸、妈妈觉得很好玩,也很乐意帮着做。结果爸爸、妈妈做得起劲,孩子在边上指挥得起劲。
(四)展示幼儿的作品。
我们把幼儿做得作品粘在走廊的瓷砖上,孩子和家长看到这么漂亮的作品都感到非常地开心、自豪。
四、分析与反思
美工活动《彩色花》,这个活动的难易程度适合中班上学期的小朋友,但是我发现好多家长都自告奋勇地帮孩子剪、帮孩子画,孩子依赖性很强,看到大人做了,自己就不愿动手了,还在边上不停地指挥,“我这里要画蝴蝶、那里要画太阳等等。”这样的场景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作为家长应该让孩子自己尝试着制作,如在制作过程中碰到困难了,再给与适当的帮助,而不是一味地包办。
引发参与意识培养动手能力 篇6
初为人师,在一所农村小学任教。记得讲《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时,随着游览地点的转移,我边讲边画。分析完课文,黑板上便出现了一个完整的示意图。
就是这个简单的图,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翌日,一个女生拿着一幅画来到我的办公室,打开一看,我立刻被感染了。
这是她画的一张以《记金华的双龙洞》为内容的彩色图画。瞧,顺着山势,公路盘曲而上,山上野花点点,山间小溪流淌。就连洞里的石钟乳、石笋也画得很形象。我不住地点头称赞。
图画触发了我的灵感,我想,在教学中,如果让学生人人动手,画出图示、图表、简笔画、彩色图画等,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于是,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图。这一做法,迎合了孩子们的好奇心理,引发”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如学习白居易的《暮江吟》,学生用彩笔描绘,江上波光粼粼,晚霞倒映水中,天上新月弯弯,江边露珠闪亮,绘出一 幅幅各具特点的秋天暮江的优美景象,我抓住契机给以鼓励,让学生主办画展,定期出板报。
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孩子们的手越来越灵巧了。当时女孩子绘画比男孩子技高一筹,男孩子不甘落后,别出心裁,用泥塑、木刻显示自己的本领。模型的出现,增强了孩子们的空间立体意识。如学习《长城》一文,孩子们用红土捏成模子,凉干后进行雕刻。他们的.模型虽然谈不上维妙维肖,但那长城上的一块块方砖、条石,一个个垛口显得非常形象。
随着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动手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老师讲课用的教鞭、卡片、粉笔盒,教室里的图书箱、垃圾箱等,都是学生亲手制做的。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绘画、小制作也影响到了其他学科的教学。诸如数学课用的园锥、园柱体模型,地理课上绘制的简易地图,自然课上的漏斗、小天平、动植物标本等,都是学生根据课本知识绘画、制作的。
提高动手能力 篇7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现状
在高职院校, 一部分学生希望通过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 学习目标不明确,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目的只是拿到毕业证和技能证。由于主动学习不够, 学生几乎不提问题, 对不懂的学习内容也难以表达哪里不懂, 为什么不懂。
部分学生有渴望成才的一面, 却又向往悠然自得、轻松自在的生活;渴望实现人生价值而又有茫然之感;渴望成就一番事业, 但又往往缺乏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意志;渴望学有所成, 却不愿意刻苦用功;期望事业成功却不愿意做平凡小事;盼望有所作为, 却又疏于基本训练。
因此, 迫切需要学校和老师去引导、帮助学生, 在了解学生短处的同时, 找出学生的长处, 了解学生的兴奋点, 引导学生的兴趣, 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帮助他们学会获得知识、获得职业技能的方法和途径。
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现状有其自身原因, 也有来自学校教学方面的原因。目前高职院校授课方法以教师“说”, 学生“听”为主, 学生本来学习基础就差, 对学习更加失去兴趣。
机械类专业课, 实践性非常强, 讲授的理论应当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往往靠书上的结构图或多媒体图片去抽象地想象机械零件和结构, 对于一些识图能力差的学生, 根本就想不出来机械的具体结构形式。老师抱怨学生难教, 学生抱怨老师讲的理论知识枯燥乏味, 什么都没听懂, 怎样才能让高职院校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我们尝试教学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 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以课题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或小组团队去思考, 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有的同学到图书馆查资料, 有的通过上网了解相关知识, 学生普遍有一种要靠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的想法, 看看自己到底行不行?自己能想到哪一步?自己还有哪些差距?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动力。通过行动导向教学实践, 学生普遍体会到了自主学习、探索知识的乐趣。由于学生有兴趣学习, 积极参与动脑、动手, 自然学习质量也得到提高。
三、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许多高职院校虽已增添大量的实训设备, 改善了学生的实训条件。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学校什么设备操作都学了点, 什么都没有学精。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学生实际操作机床时间普遍不足
以数控铣加工、数控电加工实践教学为例, 以每班30~35人计算, 数控铣加工、电加工实践教学一般各安排有两周实训。每周5天, 计10天。4~5人一台机床, 每人平均上机独立操作时间2~3天, 要达到熟练操作非常难。
2. 实践教学课时仅占教学总课时三分之一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可以化为三大方面, 一是国防教育、英语、思想品德等的素质教育课程;二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是实践教学课程。课时分配基本上各占1/3。因此, 实践教学课时明显不足, 上机床操作的时间则更少。
3. 缺乏先进的精加工设备
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必然要与高新技术联系起来。实践教学体系要尽可能反映现代企业先进技术与管理水平, 其专业知识为现代生产中所使用的成熟规范, 专业技能是现代生产所要求的操作规程。目前在机械加工企业中, 普遍使用世界先进水平的精加工设备, 如瑞士密克朗、德国德马吉加工中心, 日本三井成型磨床等。高职院校学生对这些设备没有见过, 更谈不上操作。而机械加工企业需求的是能够操作这些设备的员工。由于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设备, 基本都是国产的, 加工精度不够, 机械加工企业不敢让学校加工精密零件, 学生的实践教学仅限于模拟加工, 远远达不到真实的生产加工环境。
四、实践教学方法的改进
要改变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对各种机床操作都学, 什么都没有学精的状况,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技能水平, 应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教学方式方面做些改进。具体建议如下:
1. 改进实践教学时间的安排
高职院校可在周六和周日安排实训, 两周实训就可增加4天, 也可采取晚上增加实践教学时间, 做到“实践教学企业化”。
2. 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和加大实践教学费用的投入
高职院校在条件允许时, 应继续完善实训基地建设, 有针对性地增加实践教学设备, 使学生多些独立上机时间。
同时学校要加大实践教学费用的投入, 不能因为实践教学设备实训成本高, 有些设备只让学生看, 不让学生进行操作训练, 或者用木头或塑料替代金属材料进行加工, 这样是达不到锻炼学生实际操作目的的。
3. 有重点培养精加工设备操作人员
学生在校期间学完车、铣、磨床, 数控车、数控铣基本操作之后, 应有重点的学习1~2种精加工设备的操作, 尤其数控精加工设备。
建议采取自愿的原则, 办一些提高班, 方法有:
(1)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 在周六、周日或下班后进行, 做到少而精。
(2) 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时间, 十几人为一组, 人数不宜太多, 对象是已经有一定基础的学生, 在几十天里就学一种设备, 要学精、学熟练。
(3) 通过购进先进精加工设备, 促进校企合作。现在有些企业没有资金购买大型的先进的精加工设备,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国家政府购置, 如瑞士密克朗、德国德马吉 (DMG) 加工中心等。然后通过校企合作方式, 在缺少实习教师的情况下, 企业可以派精加工设备操作人员到学校, 在指导学生的同时培训实训教师。充分利用已有的加工设备进行粗加工到精加工实训, 创造“工学结合”的真实的生产加工环境。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现状, 提出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 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践教学的改进, 增加学生实践教学和机床操作的时间, 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关键词:学习兴趣,行动导向教学法,实践动手能力,实践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戴士宏.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提高动手能力 篇8
一、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
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被动地进行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我们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应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必要的教学情境,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例如,在进行“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讨论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因素,然后各小组针对自己的讨论结果动手进行实验,改变自己认为可能对酶活性产生影响的因素,观察实验现象,这样能够增强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通过实验更好地去探寻影响酶活性的具体条件,将心中的疑惑进行验证,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对相关知识有了更好的记忆,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不再完全是按照老师的方法进行验证性实验。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对实验的讲解和示范占据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有限。对此,教师讲解的时间应控制在十分钟左右,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充分地进行动手实验。在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二、对实验进行再设计,增强学生动手欲望
目前的生物实验操作,基本都是按照课本中叙述的方式进行,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维的拓展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对此,教师要充分阅读教材,对教材进行深层次地把握,根据现有条件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改编。例如,“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实验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实验进行改进,增加实验的可行性,城市中学可用葡萄进行实验,农村中学可以就地取材用桑葚、苹果等代替葡萄进行实验,这样既达到了良好效果,又降低了实验成本。
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某些实验设计非常巧妙,完全能够达到实验的目的,便放手让其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动手进行实验,于是学生对实验课的积极性大为提高,对于相关知识也更爱思考了,对于实验器材的使用也更加熟练,动手、动脑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例如,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方式”实验中,课前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实验进行再设计,对实验装置再优化,对课本中的实验方法进行改编,如:在将空气通入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前再增加一个澄清石灰水装置检测CO2是否完全被吸收等;在课上,对于如何避免空气中CO2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有的认为需要添加对照装置,有的认为将末端的澄清石灰水装置密封并连接一个气球等。通过师生对实验的再设计,使得实验课不再单调枯燥,学生的动手欲望更强,都迫不及待地想要亲手验证自己的设计方案。
三、让学生参与到实验的准备工作中来
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一般都是教师将与实验有关的器材给学生准备好,然而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光靠课堂上的时间是不够的。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能够使其更好地了解实验器材的特点和使用方法,拓展其知识的宽度,实验的准备工作对实验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做好实验的前提。如:在准备酵母细胞种群数量变化实验时,学生就在思考葡萄糖溶液浓度为多少适宜,浓度过高或过低会导致什么后果,葡萄糖溶液为什么要先加热煮沸,有的学生拿着血球计数板仔细观察它的结构,这些都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让学生参与到实验的准备中,能让他们对实验相关器材有更好的了解,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准备实验时,对于如何放置某些实验器材,怎么保管某些试剂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在准备的过程中,因与这些实验器材有了更亲密的接触,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将生物实验课与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生物实验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尤其是选修一的实验。例如,在进行“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衣效果”这部分内容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在自己家里进行实验,动手去探究加酶洗衣粉和其他洗衣粉的洗衣效果之间的差别,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理解了生物实验的严谨性,为了达到实验效果必须设置对照组,而且还探究了在冷水、温水、热水中加酶洗衣粉的洗衣效果,通过自己的动手,形象具体地了解温度对酶的活性的影响,使学生明白生物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无处不在,对生物课的学习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真正依靠自己的动手去学习了生物知识,体验到了动手学习的快乐。
另外,在果酒制作实验学习后,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课后使用大米替代葡萄酿造米酒或建议学生参观酒厂、酿酒的小作坊,使学生切身体会到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生物实验教学工作,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动手能力,职校生的命脉 篇9
梁艳四川省射洪县职业中专学校
【摘要】:职校及职校生能否立足于社会,能否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关键看学生是否学到了过硬的本领,这本领既包括扎实的理论知识,更指过硬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融“教、学、做”为一体,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动手能力;主动学习;技能考核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应定位于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宽适应”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才目标上,并以能力为本位,将其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以“肯干、够用、会学”作为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肯干”体现了德育标准;“够用”体现了专业要求;“会学”体现了发展潜力。并按照“适应市场,服务社会,立足当地,适度超前”的发展思路,重点在培养宽基础、复合型、智能型人才架构上下功夫,把学生培养成为“艰苦行业留得住,实际操作、管理都能干,转岗换位适应快,经过努力上得去”的复合型人才。我们知道,数控专业更强调技能,因此技能的培养是个核心,强技能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呢?
一、扬起自信的风帆
自信即是相信自己的才能,相信自己能够成功的稳定心理。“天生我材必有用,重金散尽还复来”是李白的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是毛泽东的自信。自信是个人精神风貌的良好展现,更是角逐竞争的必要条件。只有具有自尊、自信的人,才敢于挑战勇于竞争,从而取得成功。因此,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不仅
重要,而且必要。
每期开始,我便对学生提出“我能我行”的口号,并充分运用班会这个教育阵地,组织实施“树立自信心”的班会系列活动。
首先要明确奋斗目标。许多心理研究表明,最成功的往往是那些目标最具体、最明确的人。所以我常要求学生把自己的理想分成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数控专业学生三年后要求达到车工中级,数控中级,每一学期也有每一学期的目标,如第一学期要学会锯、锉、磨等钳工操作和车外圆,普通螺纹等车工操作。教学实践
表明,明确的目标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其次要积极自我暗示。反复地、经常地积极自我暗示,对建立一个人的自信非常有效。我要求学生在每做一件事前都能说一句自我鼓励的话。如“我能行”、“我是有能力的”、“我是最优秀的、最聪明的”、“天生我材必有用”等进行反复练
习,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信心定会明显增强。
再用身边的实例来教育、引导学生。邓建军原来就是一名中专生,后来通过
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金蓝领,从一名中专毕业生成长为高级技师,先后获得“全国
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被誉为“知识型产业工人”。
二、变学生为课堂的主人
培养了自信心,那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使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条件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不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且要放手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实践,同时,教师要不忘适时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如在数控专业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为主体的局面,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学生划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每位学生都独立承担一项或多项具体的子任务,按照项目任务的要求,通过小组的分工协作,学生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计划,完成项目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工作责任心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模拟仿真时出现了问题,让学生自己检查是编制的程序出现了问题还是对刀出现了问题;加工出的零件不合格,让学生寻找原因,是工艺的原因?刀具的刃磨?还是测量的误差问题,本组的学生会研究对策。
与工厂相仿的教学情境,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规范作业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自我检验评价培养了学生熟练使用常用量具的能力和质量意识;分工合作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自我归纳总结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反思能力。同时,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也认识到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随机处理能力、加工工艺能力均能得到一定的锻炼。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仅仅起一个指导和辅助的作用。项目教学法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使其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团结协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效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会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
三、专业课堂小班化
小班化作为与国际化接轨的优质教育对提高教育质量起了巨大作用,其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以人为本突现学生个性的教学思想与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不谋而合。学校以学生整体全面发展为本,关注他们个性化成长,树立并践行本校的“小班化教育”理念:一是教育观。关注每位学生,激励每位学生,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二是学生观。学生是有潜力的,学生是有差异的,学生是不断发展的。三是师生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师生是共同成长的伙伴。小班化教学,听得最多的就是在小学开展;特长生培养,但教学方式从来都是开放性的,只要适合学生、对学生有利,职高都可以借鉴过来、灵活运用,即使需要投入人力财力,学校也非常乐意去做。职高生优势在哪?毫无疑问,动手能力强。原来在上AutoCAD课时,一个班平均50个人,两三个同学共一台电脑,45分钟的一堂专业课,等老师讲解演示之后,再请学生一个个操练,学生还没有轮完,下课铃声已经响了。学习的效果不太理想。要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就得做一些改变,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怎么办?把班级缩小,实行小班化。上专业技能课,从
一个班分成两到三个班,每班大约20人。为了能充分的利用学校有限的资源,一种办法是将一个班的一部分学生进行钳工实习,另一部分学生进行车工实习。实习一段时间再反过来。另一种办法增加老师,每个老师负责一个小班,班级一小,每个学生都有一台机床,都有动手机会。以前学生多,专业课堂场地又开阔,几个人共一台车床,有的学生想想老师管不过来,就自己开小差甚至“溜号”。而现在整个课堂氛围就非常好,学生跟随着老师认真学习技术。
老师们感受很深,实行小班化以来,从用人单位那里也传来了好消息,从职高走出去的学生,动手能力强、顶岗快,到了企业后师傅提个醒,就能很快上手了。一堂技能课,从一名老师增加到三名,从一个教学场地增加到三个,这些都意味着学校每年要多投入几十万元,尽管如此,还是非常值得的。
四、重视考核管理
中专类、高职类的学生毕业前都要取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如机电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5项综合能力,8项专项能力、9项专业技能。三年制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应具备以下证书:(1)计算机能力: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2)专业能力:车工技能等级证书(中级);机械 CAD/CAM证书(初级);数控操作技能等级证书(初级)(注:专业技能突出的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省、市级技能大赛等方式获得相应工种的高级工资格。)新生入学后,将此能力目标分发给每一位学生和任课教师手中,使学生和教师都明确技能考核的具体项目和内容。为保证按技能项目考核,可制定《技能考核实施办法》,对技能训练与考核有关事项做相关规定,如各专业技能考核方式、考核内容、组织实施、考核原则、评分标准、成绩评定、考核场地与设备、考核进度等提出有关要求。这就要求每个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技能考核是检验学生技能的重要手段,技能考核的目的是督促,以严格的技能考核把关,促进学生对掌握专业(下转211页)
(上接210页)技能的高度认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技能考核要按学期进行,为使考核便于操作,每个学期要制定专业技能计划和实施细则。如考核名称、考核内容、考核时间、地点、考核方法及步骤,主考教师名单、成绩、计分方法、考核纪律等作出详细规定,同时可以印制“学生技能考核成绩表”,每生一张,在该表中体现考核项目及内容,各位主考教师评分情况,学生回答或操作情况,记载考核成绩计算过程与结果,考核结果可装入学生档案。
为了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学校先后组建了电子实训室、电工实训室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室;机电专业的钳工实训室、车工实训室、数控实训室、电子电工实训室、机械电子制图室、液压实训室。学校新添置了线切割机床、钻床、刨床等设备。各个专业的学生在接受了专业课堂教学以后,再进入各类实训室现场操作,使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动手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学生还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到大型企业开展见习活动,锻炼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同学们获益匪浅。学校还通过开展“学生技能节”、“技能比武”,以赛促练,提高学生和教师的技能水平。近年来,学校多位教师和学生参
加技能大赛,并获得一定奖项,在2008年常州市职业学校技能竞赛数控车技术中职组我校的张明云同学获三等奖。
经过一系列的训练和培养,激励了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变被动、机械的学习为主动灵活的学习,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独立工作能力也大大增强。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A].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
浅谈小班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 篇10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可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是加强幼儿脑功能锻炼,发展幼儿智力的极为有效的手段之一。而当前,一部分教师和家长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手活动与脑活动之间的密切联系,特别是小班幼儿,年龄还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认为动手操作用不着从小培养,长大自然会,从小做事是浪费智慧不值得,应该多读书,所以生活上处处包办代替,使孩子缺少锻炼机会。殊不知,幼儿的周围生活是他们学习内容的主要来源,整个过程又与动手操作紧密联系。儿童主要是在活动中学习,陈鹤琴先生提倡“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就是鼓励儿童通过做事获得发展。如儿童空间知觉不是从学几何开始,而是从搭积木开始,在活动里他们知道了这块积木在左边还是右边,在做中既学到左、右、上、下等空间知识,又使双手得到锻炼。那么,如何使小班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并使操作活动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我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对培养小班幼儿动手能力方面作了初步的尝试。
一、操作内容的选择体现生活化。
新《纲要》指出:“教育内容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对他们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应从“学会生活”作为切入口。于是,我围绕“自己干”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并开设了“自己干”活动区。在该区中,有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操作内容,如穿脱衣服、整理衣服、穿鞋带、扣纽扣等。有培养幼儿收拾整理环境物品能力方面的操作内容,如擦椅子、浇花、拔草、货架物品分类摆放等。有发展幼儿动作技能方面操作内容,如夹黄豆、拧盖子、剪鞋样、折衣服等。活动中,孩子们有的扣纽扣、有的为娃娃穿衣服、有的在给蚕宝宝剪桑叶,这些生活化的操作活动让孩子们充分体现到了劳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二、操作材料的投放体现层次化。
新《纲要》强调:“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现代教育应体现这样一种观念:允许幼儿以适合自己的方式、速度去学习、探索,只有这样,每个幼儿才能挖掘自己的潜能,体验到成功。因此,在投放和准备操作材料时,我总是先深入了解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准备做什么,为不同的幼儿提供适合其需要的材料。例如在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豆宝宝》活动中,我投入了这样几组不同的层次的材料:黄豆——筷子;黄豆——小勺;绿豆——赤豆;蚕豆。让不同能力的幼儿选择不同的操作方式。能力弱的可以用小勺把黄豆从碗里舀出来,能力强的幼儿可用筷子从碗中夹出来。教师根据幼儿的操作水平可建议选择剥蚕豆、用手拣豆等活动,让幼儿能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达到活动的目标。
三、操作过程的指导体现个性化。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这是新《纲要》所提倡的观点。幼儿操作活动是一个手脑交用的过程,在幼儿动手之前应给幼儿一点时间思考: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么做,做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离开了思考,无次序,无目的的动手操作是无法达到预期目的的。例如在小班科学活动《好吃的火腿肠》活动中,我给每个幼儿准备了一根火腿肠,让幼儿自己想办法品尝。有的幼儿拿起剪刀剪掉了包装纸的一端;有的幼儿则用小刀把火腿肠切成了几段;有的幼儿则捏住火腿肠左右一拧;还有的不知该怎样开启。充分观察后,我让几个不同开启方法的幼儿上来演示,大家共同讨论怎样开启才能又卫生又不浪费。这种有效的指导要比直接示范演示效果好得多,同时培养了幼儿敢于尝试、勤于思考的品格。
四、多种感官的结合体现综合化。
新《纲要》倡导:“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意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在动手操作中实现做做与玩玩的结合、动手与动口的结合、动手与动脑的结合,将会使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把生活课《折叠衣服》的技能设计成有趣、形象的儿歌。如叠衣服儿歌:衣服小宝宝,快快来睡好。左手抱一抱,右手抱一抱。先来点点头,再来弯弯腰。都是好朋友,整齐来排队。幼儿在说说、唱唱中很快掌握了动作技能。
五、操作结果的评价体现机智化。
幼儿的操作活动旨在引导幼儿手脑并用,促进手脑协商发展,并渗透一些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让幼儿体验成功,从而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和动手操作的兴趣。因此,幼儿的操作活动贵在幼儿的参与,无论结果如何,教师应巧妙地给予积极的评价。新《纲要》也指出:“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例如在小班科学活动《太阳的七个宝宝》活动中,我让幼儿将两种不同颜色的宝宝进行变魔术,既黄色与蓝色调和变成绿色。当幼儿完成后,我出示了我调色的结果,有的幼儿垂头丧气地说:“我变得魔术怎么和老师不一样?”有的幼儿则兴高采烈地跳起来叫到:“我变对了!我变对了!”我急忙说:“大家干得很漂亮。我想颜色宝宝都喜欢我们变出来的颜色。我们来帮自己的作品排队怎么样?”于是我和幼儿一起将他们的作品从深绿到黄绿的顺序进行了排列,还请他们辨认一下哪张是 自己调的。其实,此次操作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幼儿知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调合起来会变成另一种颜色,主要是引导幼儿大胆动手,积极探索,而幼儿操作活动中所变出的颜色与范例的颜色是否相似并不重要。对幼儿的操作结果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巧妙的方法加以评价,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保持良好的情绪,为幼儿下次参与操作活动奠定了积极的心理基础。
提高动手能力 篇11
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们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抢占制高点的关键,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实施素质教育的学校,应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为重点。对此,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求学的兴趣
兴趣是人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活动的认识倾向,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基础,会计是一门记录交易、事项、记账、算账以及编制报表的基础性应用学科。人一来到世上,对周围的万事万物都是陌生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开始对周围的一些事物有所了解,但是事物的現象、记录、记载、反映还是朦胧或无望的。在一个演示实践中,教师配以适当的理论知识传授,使学生懂得了从实践深化到理论,并用理论武装自身的同时,又应用到实践,使自己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一个个学生实践中,他们通过眼、耳、鼻、口、身全方位地感受到了自然特制变化的魅力,他们舒心地笑了——我也能够主宰世界了;在一个个企事业实践里,他们以日常生活思维、运用所学知识,打开智慧的大脑,想象着他们理想中的物质去合成、去创造、获得了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硕果——合成了世界上从不存在的新物质。
在这些实践中,他们的兴趣更加浓厚,强烈的兴趣变成了学习的动力,他们废寝忘食,其乐无穷。这种正当的、浓厚的、稳定的兴趣促使学生去获得广泛的知识;促使学生情绪高涨和对学习充满信心,勇于克服困难,并有助于他们学习效率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活动;促使学生视野开阔,个性得到和谐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指人仔细察看事物或现象,而观察能力是指人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获取信息量的多少。据说,周总理与陈毅元帅海星游览清江风光,看九马画山时,总理看出的是九匹马,而陈老总只看出七匹马,这就是说,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观察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即有观察能力的强弱之分。在会计课教学中,增值税专用发票涉及到购货方的单位名称,账号、开户行、税务登记号、销货方的单位名称、账号、开户行、税务登记号。如此众多因素,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很有好处。
这样通过实践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调动眼、耳、鼻、口、身各个器官,而不是只用眼或是某一个感官。从而养成观察事物的正确方法,为获取客观变化的第一手资料,为探索未知,创造灵感的产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保证。会计课教学总是从实践出发讨论物质的性质,建立会计基本概念,再深入本质研究结构并上升为理论。在做编制分录时,先给交易或事项,确定会计科目,该放借方还是贷方,之后记载在凭证上面。
通过该实践教学,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让学生树立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不能凭想象,凭空捏造一些现象去抵骗,使学生逐步具备识别伪科学、假科学的能力,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创新能力的具体体现。某公司月内收支情况为:本月销货收入790000元,进价成本700000元,支付房租3000元,办公用品500元,煤气、电、水费1500元,工资28000元;支付运杂费费600元,包装费500元;支付职工医药费6000元,差旅费2000元,计算该公司本月利润额。通过如此实践的教学,培养了学生从观察到现象,急于得出结论的欲望,懂得了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分析、推理、判断得出结论。新的物质产生了,寻找的问题找到了答案,从而也培养了学生探寻物质世界奥秘的方法,形成了用什么方法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技能。
五、培养演实践能力
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创新能力的火花石。实践能力应具备的特征是:能很快适应环境;能独立获取新知识,收集处理信息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能勇于实践,大胆开拓动手的能力。
提高动手能力 篇12
一、动手操作要有明确的目标
动手操作是为了帮助学生克服教学过程中的思维障碍, 为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作铺垫。利用材料进行动手操作是一种定向的心智活动, 其方向决定于教学目标, 其过程和结果要有利于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如果操作活动的设计缺少明确的目的, 那么操作便会流于形式。因此, 在确定使用动手操作这一教学方法之前不妨思考三个问题:要不要操作?学生愿不愿操作?学生如何操作?实践证明, 只有真正建立在学生内在需求基础上的数学活动, 才可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教学活动, 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动手操作要有思维的空间
要保证学生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教师必须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我们要允许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走弯路、碰钉子, 让他们在不断尝试与摸索的过程中慢慢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这表面上看似浪费时间, 事实上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与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在操作活动中能为学生留下足够多的思维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经历尝试、思考、比较、互补、修正的过程, 逐渐逼近问题实质。这样的操作活动才会有效, 才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
三、动手操作要把握好时机
1. 在智慧的发展处加强动手操作
要使学习具有意义, 就要让整个人投入学习活动, 也就是说, 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 尤其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智慧的发展都有赖于教者的指导作用。因此, 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其中动手操作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为此, 在教学中, 除了精心设计好问题情境、准备好足够的学习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氛围外, 重点就是要指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 从而促进学生智慧的健康发展。
例如, 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时, 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预习: (1) 用什么办法推导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2) 如果把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 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然后让学生拿出先准备好的萝卜和小刀, 引导学生对照教材, 切一切, 拼一拼, 想一想, 若失败了, 再试, 反复试, 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讨论、总结, 最后重点回答上面的第二问。学生经过亲自切拼, 亲自体验, 激烈的争论, 共同探索出了长方体和圆柱体的内在联系, 得出不变的有:体积、底面积、高等;变了的有:侧面积、表面积、底面周长等。不仅如此, 学生还能轻而易举地说出增加的表面积就是长方体左、右两面的面积, 也就是圆柱体底面半径与高之积的2倍!学生思维的火花自然而然地爆发出来。教学中这样安排, 除了能对学生新旧认知进行有效的整合,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外, 还不失时机地渗透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 如转化的思想、极限的思想、变与不变的思想等, 以及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以上这些作用, 正是学生的智慧发展之源。
2. 在思维的发散处开展动手操作
创新能力来自于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就能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教学中, 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 利用各种有效手段, 在思维的发散处, 开展动手操作。例如, 在学生学习了梯形面积以后, 笔者出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做:请你用橡皮筋在自制的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图形。同学们经过认真思考、反复操作, 围出多种不同的图形。通过这样简单的操作, 学生不仅牢固地掌握了这些已学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而且进一步悟出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本质特征:即面积应是两个相关长度之乘积。但笔者又立即提出了问题:你们刚才围出的图形中是否包含了已学的所有图形?为什么没有包含正方形?如果要围成正方形其条件应怎样改?这几个问题学生当然能轻易回答, 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学生回答这几个问题的本身, 而在于它又把学生的思维向更高的层次推进了一步, 使学生的思维在这里再次得到发散和升华。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 教师的确应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束缚, 转变教学观念, 但有时刻意追求形式, 结果适得其反。其实无论是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手段, 都要落到实处, 发挥其更大的价值, 这才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
谈谈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篇13
马山县林圩镇林圩村小学 农银玲 ***
摘要: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动手操作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体验攻克难关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关键词:小学生 动手操作 实践 思维 理解 兴趣 体验 创新
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最显著的特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互动”“合作”“参与”和“技能”中,很明显的就是要求学生在数学 学习中必须具备动手操作能力。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其数学 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动手操作时,具体形象、生动的材料作用于大脑,可使大脑积极分析与综合,有效地接收与学习内容 相关的信息,所以,我在数学 教学时,主要通过操作与实践,把数学 知识应用到实际实践中,浅谈认识和体会。
一、动手操作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
由于儿童的思维多以直观形象为主,而数学 知识却是抽象的,这就产生了矛盾,因而教师应充分依据教材的特点,精心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得到发展。一般情况下,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部分,老师就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师生共同活动相结合,学生参与程度高了,就能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例如:几何图形和解决实际问题在小学中占有较大比例,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像梯形面积的推导公式,可以让学生动手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求得;在解答解决实际 问题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图解,使问题形象化,借助线段图进行思考,使问题简单化。在小学中使用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数学广角”、“打电话”、“植树问题”等内容都是通过观察、猜测、动手实验、画示意图、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二、动手操作 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新课程标准“玩中学,做中学”的新理念中,“听会忘,看能记住,做才能学会”教育理论强调的是实践出真知,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完全离不开实践活动,数学的实践活动能有力推动学生对数学 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动手操作,是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的有效实践活动。例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我首先让学
生边摆图片,边想:要算出一共有多少人种树?有几种算法?再引导学生横着可以怎样摆,坚着又可以怎样摆。学生边想边操作,再借着摆出的图写出两道乘法算式,接着让学生比较两个算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很快,学生借助图形与算式得出:交换因数据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的规律,这样的操作将形、数、式溶为一体,便于学生的理解,为后续知识的学习作了铺垫迁移。
三、动手操作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对那些特有情趣的模具,图形进行操作,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从而树立热爱数学,努力学好数学 的决心。目前农村教学很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依靠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和意见的机会。特别是数学概念的教学中,历来是老师灌输的比较多。因而课堂结构显得比较单调,整节课气氛不活跃,学生毫无兴趣可言,这对于学生准确地理解,掌握 概念的内涵较为困难,尤其是教师对概念的内涵直接陈述出来,学生很难听进去,更不用说理解透了。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很重要,根据小学生好动厌静的习惯,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他们在操作过程中思维得到启发,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我准备侧面开展图是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圆柱,让学生动手剪出正方形和长方形,(斜着剪还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然后互评,圆柱侧面
展开图形一事实上是长方形吗?当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时,面积怎么算?为什么?当侧面展开图形是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呢?这样由学生自己寻找并总结出计算方法,而且延伸学习了圆柱侧面展开图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比让老师灌输的要感兴趣得多,而且印象也特别深刻。
四、动手操作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具有创新精神是当今社会的需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的重担就落在教师身上,要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教师应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做起,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形成基本技能的重要因素,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已的思维,他们对某个问题,就可能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可能不太完美,有的可能出现错误,可是有的却能产生独到的见解,让我们发现 他们的闪光点,所以操作也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空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激。
五、动手操作可以发挥语言功能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在实践操作中,动作和动作之间,直观材料和直观材料之间,动作与材料之间往往都存在着一定的逻辑联系,而这些联系,用动作或直观材料都都是无法表示的,这就需要善于运用恰当的语言,揭示这些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前后连贯的合乎一定逻辑联系的思路。例如:讲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时,分三步进行。操作
一:让学生每人拿出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后将其中一半画上斜线。口述:阴影部分的三分之一相当于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学生操作后,口述折的过程及结果,把二分之一纸张平均分成三份,其中一份是正方形的六分之一。操作二: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把张纸的三分之二,图上颜色,在折出涂色部分的五分之一,口述:把三分之二张纸平均分成五份,每份是原长方形的十五分之二,推出四分是原长方形的十五分之八。操作三:观察“折”的结果,师生共同归纳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由此可见,动手操作后,通过学生的外部语言,完整地复述操作过程,然后通过分析归纳为学生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语言的表述,促进外部活动的内化。
六、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受和闹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使手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闹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儿童教育专家也一再强调:智慧之花在手指上开放。动手操作:手闹并用,必然会使小学生手巧心灵。动手操作能力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例如:一年级就有这样一道思考题:()+ 3 = 6 +(),由于一年级小朋友年龄小,不能直接填出结果,我们首先引导学生动脑筋想:这道题让我们干什么?学生说出这道题相加的结果相同后,让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把它摆出来,学生可以摆出了不同的答案:3,0;5,2;6,3;4,1;7,4。这样学生动手促进了动脑,动脑思考也促进了动手,既增长了知识,又增长了智慧。还知道有时一道题
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答案,为以后做思考埋下伏笔,做好了铺垫。也使学生享受到了动手操作攻克难关的成功乐趣,更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使思维得到健康向上的发展。
【提高动手能力】推荐阅读:
如何提高动手能力?08-14
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11-22
动手操作能力06-14
加强动手能力10-25
注重动手能力培养,让孩子会动手、能做事12-28
学生的动手能力07-02
动手能力的培养08-30
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12-07
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12-26
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