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精选9篇)
福建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 篇1
财政部、水利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2009年11月4日 财农[2009]33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水利(务)厅(局):
2009年,财政部、水利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财政部、水利部制定了《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以下简称重点县)建设管理,提高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小农水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重点县,是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下简称各省)财政、水利部门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遴选确定报财政部、水利部核查备案,列入中央财政小农水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实行集中投入、重点支持和整体推进,有规划地全面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县级行政区。
第三条 开展重点县建设工作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重点县建设应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及“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的原则。
第五条 重点县建设要选择农业增产增效潜力大、示范作用显著、前期工作充分、建设规划完备、群众积极性高的县域,以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为依据,积极筹措和整合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引导受益农民投工投劳,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工程建设步伐,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跨越式发展。
第六条 各级财政、水利部门要集中资金投入,合理配置技术力量和相关资源,积极创新机制,实现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转变、面上建设向重点建设转变、单项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扎实推进重点县建设。
第二章 目标与任务
第七条 各重点县要依据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以及重点县建设目标和任务要求,科学制定总体建设方案和实施计划。根据工程建设情况和进度,及时修正和完善有关方案和计划,严格管理,规范施工。
第八条 重点县建设分批分期开展,每一批重点县建设期限为三年。
重点县建设以现有大中型灌区的田间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续建、配套和改造为主,可以因地制宜地适当建设新项目,适度建设小型水源工程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各重点县应在搞好分类建设管理的基础上,突出建设重点,增强示范效应。建设适度规模的高效节水灌溉、现代化灌排渠系、雨水集蓄高效利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结合水价改革)等不同类型的示范片。第九条 各重点县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完成县域范围内主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任务,初步实现基本农田“旱能灌、涝能排”,使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具体目标包括:
(一)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提高10%~15%,或达到60%以上。
(二)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提高15%,或达到50%以上。
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提高5%,平均达到23%。
(三)纯井灌区的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工程面积占该区节水灌溉工程面积比例达到80%以上。
(四)高效农业区的喷灌、微灌工程面积占该区工程面积比例达到50%以上;井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平均不低于0.75;渠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大中型渠灌区斗口以下、小型灌区渠首以下):缺水地区平均不低于0.65,丰水地区平均不低于0.55。
(五)全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以上;缺乏灌溉条件的山丘区和灌区的高岗地,通过新建小型水源工程发展补充灌溉,基本解决灌溉用水问题。
(六)着力推进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以用水户参与管理为重点的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改革。
第十条 中央财政在资金安排上对重点县实行倾斜政策,各省财政部门要按照中央有关政策和要求,切实增加投入,安排相应资金,与中央财政补助重点县建设的资金配合使用。市、县财政也要相应承担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责任,努力增加投入。
省、县两级财政部门要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制定切实可行的资金整合计划,积极整合各级各类涉及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将预算安排的小农水专项资金及整合的资金,统筹安排,集中投入,支持重点县建设。
中央财政补助重点县建设的资金额度,在制定小农水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时另行确定。
第三章 遴选与确定
第十一条 重点县的基本条件:
(一)当地政府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已建成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管理规范、工程效益较好。
(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基础工作扎实,前期工作充分,有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或其他相关规划。
(三)水源有保证。现有大中型灌区水源工程、骨干沟渠及水利枢纽运行正常。
(四)县乡两级水利技术力量较强,具有一定的农田水利设计、施工、管理和服务能力。
(五)当地农民有积极性,愿意投工投劳参与工程建设;村委会或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健全,具有组织农民参与建设和承担建后管护责任的能力。
(六)当地政府具有较强的资金整合能力,并制定了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小农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规范。
(七)通过三年建设,可以达到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重点县建设主要目标。
在符合上述基本条件前提下,财政部、水利部可以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在印发小农水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时附加规定遴选重点县的其他条件。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暂不列入重点县范围:
(一)未编制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或其他相关规划的。
(二)县级未制定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的。
(三)建设项目超出规定范围与内容的。
(四)因近三年对小农水专项资金监管不力,使用不规范,受到省级以上审计机关、财政部驻各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检查处理或通报,以及被媒体曝光并核实的。
第十三条 重点县名额按照因素法进行分配,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绩效因素三类。“自然因素”为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县级行政区划数;“经济因素”为粮食总产量、人均粮食产量、农民人均纯收入、地方财政收入;“绩效因素”为省级财政投入力度、资金整合、农民投工投劳、项目和资金管理等绩效考核结果。
财政部、水利部根据上述因素和小农水专项资金预算规模,测算确定分配各省的重点县名额和补助资金额度。
第十四条 各省财政、水利部门根据分配名额及重点县的基本条件,自行遴选确定本省重点县名单。
各地在重点县遴选过程中,要积极创新工作方法,采取竞争立项、自下而上申报等方式,保证重点县遴选工作的公正、公开和公平。
第十五条 各省财政、水利部门对遴选确定的重点县名单,要采取适当的形式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章 申报与审查
第十六条 重点县建设项目的申报主体为县级财政、水利部门。
第十七条 项目申报依照自下而上的原则,由县级财政、水利部门逐级联合向省级财政、水利部门申报。县级财政、水利部门共同对申报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负责。
第十八条 重点县建设项目的评审和核查,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规划指导原则。重点县建设要符合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实施,避免盲目和重复建设。
(二)因地制宜原则。要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生产实际需要和投资可能,科学地确定工程措施和类型,做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
(三)农民自愿原则。重点县建设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项目建设方案、筹资筹劳方案和管理运行方式要经受益区农民同意或民主议事通过。
(四)统筹兼顾原则。重点县建设要统筹考虑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项目布局、建设内容和规模。
(五)资金整合原则。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以小农水专项资金为引导,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积极整合各级各类涉及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统筹安排,集中使用。第十九条 重点县名单确定后,各省财政、水利部门应及时组织专家对重点县的建设方案、标准文本等申报材料进行评审或审查,并共同对上述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合规性负责。审查后,将重点县有关申报材料联合上报财政部、水利部核查备案。
财政部、水利部对各省上报的重点县名单和申报材料进行合规性审查。
未通过合规性审查的重点县或有关申报材料退回有关省进行重新遴选或修改。
第二十条 合规性审查通过后,财政部向各省拨付资金。各省财政、水利部门应及时批复重点县建设方案,省级财政及时拨付资金。
各重点县财政、水利部门按照省级财政、水利部门批复的建设方案和实施计划,具体组织实施。
第五章 建设与管理
第二十一条 各级财政、水利部门要加强对重点县建设的组织协调,将重点县建设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心协力,共同推进重点县建设。
第二十二条 重点县建设项目要严格执行国家及水利行业的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严格按照批准的建设方案组织实施。
第二十三条 重点县建设要充分发挥受益区农民的主体作用,按照村内公益事业筹资筹劳“一事一议”的规定,遵循农民自愿、直接受益、量力而行、合理负担的原则,积极鼓励和正确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参与项目建设。
第二十四条 各级水利部门要加强重点县建设项目管理,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各重点县水利部门要认真做好前期工作,科学组织项目实施,切实加强指导监督,及时掌握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
第二十五条 重点县建设任务完成后,由县级财政、水利部门根据有关验收办法,及时对各完工工程进行竣工验收。重点县建设任务完成后,由省级财政、水利部门共同组织验收。
第二十六条 中央和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要加强重点县建设绩效考评工作。中央对省、省对县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下一重点县名额和资金规模挂钩。具体绩效考评办法由财政部、水利部另行制定。
第二十七条 省级水利、财政部门要及时组织专家,对已通过竣工验收的工程和项目随机抽查复验。水利部、财政部不定期对重点县建设情况进行抽查。
对抽查复验中发现的问题,中央和省级财政、水利部门应根据有关规定及时做出处理。
第二十八条 重点县实行动态管理。财政部、水利部依据绩效考评办法,对各省重点县建设一年一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重点县资格一年一确定,考核不合格的,取消重点县资格。
第二十九条 在重点县建设中,地方各级水利、财政部门要积极探索和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机制改革,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发挥农户、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村组集体以及其他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落实管护责任,建立长效运行机制,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
第六章 监督与责任
第三十条 地方各级财政、水利部门应加强对重点县建设项目和资金的日常监督和检查。
财政部驻各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所在地重点县建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一条 重点县财政、水利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据规划,科学编制重点县建设方案,合理确定实施计划,切实落实资金筹集方案,有效整合相关资金,建立和健全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制度,调动农民投工投劳和参与建设管理的积极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
第三十二条 重点县财政部门要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及时拨付资金,完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具备条件的要积极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县级报账制等制度,保证资金安全运行。
第三十三条 重点县水利部门要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做好项目规划、方案设计和技术指导,加强质量监督,及时掌握项目建设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督促落实工程管护责任。
第三十四条 省级财政、水利部门对重点县建设实行全程监管。重点抓好重点县选择、建设或施工方案审查以及项目监督检查、绩效考核和验收等工作。
第三十五条 各重点县要建立项目公示公告制度,及时将项目建设内容、资金使用、筹资筹劳等情况在受益区范围内张榜公布或公示,主动接受农民群众和社会监督。
第三十六条 在重点县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对违反财政资金拨付和预算管理规定的单位和责任人,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及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理、处罚、处分。
对违反本办法或建设管理、资金使用混乱以及考核、抽查复验中发现违规违纪问题的,一经查实,取消重点县资格,并从取消资格之日起三年内不得重新申报。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各省财政、水利部门可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发布部门:财政部/水利部 发布日期:2009年11月04日 实施日期:2009年11月04日(中央法规)
福建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 篇2
甘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渭河上游, 总面积1572.6平方千米。渭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境, 境内主要支流为散渡河, 南部山区为秦岭山脉西延区域, 北部山区为六盘山余脉。全县平均海拔1972米, 为大陆性季风气候, 多年平均气温10.9℃, 正常年份年降水量489.1毫米, 多年平均蒸发量1519.9毫米, 无霜期181天, 最大冻土层46里面。全县辖5镇10乡, 405个村委, 总人口61.2万人, 其中农村人口55.64万人, 为全省43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之一。
甘谷县被列为甘肃省第二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10个重点县之一, 2010年9月天水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的《甘谷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方案》经甘肃省财政厅、省水利厅批复立项, 项目涉及1个中型灌区和3个小型灌区, 衬砌渠道296.43千米, 新建各类渠系建筑物a17033座, 新建配套电力提灌9处, 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18万亩, 新打集雨节灌水窖1877眼。项目建成后, 改善灌溉面积2.5546万亩, 恢复灌溉面积0.2083万亩, 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4912万亩, 新增补灌面积0.5631万亩, 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4546万亩, 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存在的问题
甘谷县通过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 完成了新马、中渠、朱林3个灌区的配套改造, 彻底解决了灌区多年来大部分干渠土渠运行、渗漏严重, 田间配套不完善的难题, 改善和提高了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促进了当地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尽管项目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 主要表现在:一是建设项目由于时间紧、设计任务重, 施工设计在方案比较方面较为粗糙, 达不到初步设计深度;二是施工队伍技术力量参差不齐, 管理水平相对较低;三是县级配套资金数额较大, 县级财政负担过大;四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多分布于山区, 数量多, 规模小而分散, 质量监督单位和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施工进度进行监控还存在一定的实际困难。
三、对策措施
㈠领导高度重视, 落实责任目标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 县上成立以县长任组长, 分管县长、财政局长、水务局长、监察局长任副组长, 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建设组、协调组、资金筹措组、审计监督组、宣传组、信访维稳组、办公室。建设组负责工程的建设, 资金报账, 督促各实施项目乡镇落实投工投劳;协调组负责协调工程建设用地及附着物的清除;资金筹措组负责落实县级配套资金及资金的拨付;审计监督组负责对建设资金进行监督审计;宣传组负责让群众深入领会建设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的重要性;信访维稳组负责排除各类施工干扰, 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办公室负责收集工程进度, 协调工程建设各组做好各自的工作, 及时向领导小组反馈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以便及时研究解决。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密切配合, 通力合作。
工程建设所在乡镇、各受益村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 由乡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任组长, 确定专人专抓此项工作。县政府把加快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纳入相关部门和乡镇领导年度考核目标, 对完不成考核目标的, 取消评先评优资格, 对工作出色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在全县形成从上到下精心组织, 狠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确保工程建一处, 质量合格一处, 有效管理一处, 发挥效益一处。
㈡多方整合筹措资金, 确保资金到位及使用安全工程建设资金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施的“三大支柱”之一, 是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的经济基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按照“谁建设、谁投入、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 积极拓宽筹资渠道, 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为平台, 整合了项目区内以工代赈资金、扶贫办整村推进项目资金、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国补资金。充分调动受益群众的投劳积极性, 广泛吸收社会、集体和个人资金, 在全社会形成投资办水利的新格局, 确保工程建设项目资金的足额落实到位。
县财政局积极配合县水务局及时拨付到位国补资金, 落实县级配套资金。资金使用严格实行县级报帐制, 对中央投资在县财政局会计核算中心设立专户, 建立专帐, 由专人管理, 专款专用;对群众自筹资金统一由乡镇财政所代收, 代管。县审计局对资金的使用进行跟踪检查, 监督和审计, 同时通过实行财务公开和张榜公示制度, 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确保了工程项目资金的使用安全。
㈢严格落实“四制”, 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项目建设单位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四项制度, 由县政府批准成立的县水务局项目办公室为项目法人, 全面负责项目建设管理工作。项目施工单位及材料供应商均通过公开招标确定, 并委托符合资质要求的监理单位实施全程监理, 全部实行合同制管理。施工单位负责项目施工, 严格按照工程设计文件和技术标准进行施工, 落实“三检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 严把施工质量关, 认真做好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工作;监理单位负责对项目施工进行全程监理, 重点把好工程材料及设备进场报验关、工序施工签证关、关键性及重要施工部位的旁站监理关、隐蔽性工程验收关等工程质量控制措施;政府质量监督单位通过采取抽查和不定期监督检查的方法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监督检查。通过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体系、政府部门的质量监督体系等施工管理体制, 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㈣建设与管理并重, 构建长效运行机制水利工程“三分建, 七分管”, 运行管理工作对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项目建成后, 管理单位吸取以往工程“重建轻管”的深刻历史教训, 非常重视工程的运行管理, 根据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采取了合同承包或者租赁等多种管理形式, 按照“谁受益、谁管理、谁维修”的原则, 建立了工程管护制度, 明确了产权归属及管护责任人。
本项目南岭、新马、中渠、朱林4个灌区实行专业化管理, 干渠由各灌区水管所负责工程运行管理;斗渠及以下田间工程、提灌工程产权全部移交项目受益村农民用水户协会, 由其负责工程的管理、运行和日常维修养护, 并接受各级水管机构和群众的监督;对“集雨水窖”等小型水利工程, 采取“自有、自用、自管”原则, 将产权直接划归群众个人所有。在县水务局的引导下, 以受益村为单位指导项目区群众成立了农民用水户协会14个, 农民用水户协会建立健全了协会章程、灌溉管理、工程维护、水费收缴、财务管理、一事一议等各项规章制度, 通过对小型水利工程实行创新管理, 建立以农民用水户管护协会为主, 乡镇水管所指导为辅的工程管护机制, 充分调动了农民自觉配合农民用水户协会开展工作, 实现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长期高效运行, 发挥了工程的预期效益。
福建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 篇3
1.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
按照山东省关于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通知精神,为了切实达到以“工程措施、用水协会、水价改革、科学用水”为目标的“四位一体”精品工程建设标准,结合我区实际,我们编制完成了《2012-2014年莱城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和《2013年度莱芜市莱城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实施方案》及施工图设计,做到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确保建设精品工程。
2.精心组织,科学调度,严格把关
2.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成立以区长为总指挥,财政、水利、审计、国土、农业、节能、环保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程指挥部,同时抽调精干技术人员组成建设处,负责全区重点县工程的建设管理,项目区落地单位成立协调机构,具体负责协调清障等工作。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调度,深入工程一线检查指导工作,分管领导靠上抓,大班子领导多次深入工地调研指导。
2.2锁定目标,周密实施
在工程建设中,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四制,严格按照工程的标准规范施工,对工程监理、施工、材料进行公开招标,择优选择了技术硬、信誉高的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材料设备供应单位。为做到内在质量经得起时间检验,外观质量经得起群众点评,在项目实施时,专门抽调6名技术骨干成立技术及质量保障小组,分组驻扎工地,对施工企业开展技术指导和监督,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好施工进度、质量等各个关口,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建立起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控制的工程质量体系。定期组织参建各方召开工程调度会,要求各施工企业倒排工期,强化时间节点,加快施工进度,保证按期保质保量圆满完成建设任务。
2.3规范制度,细化管理
区财政局、区水务局联合出台了《莱城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资金管理办法》,建立了预算批准、工程招标控制价评审、报账提款、工程决算审计等一系列财务管理制度,真正做到专款专用。严把材料进场关,所有原材料进场时,必须附有产品检验报告或验收检验报告,施工过程中,实行4级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工程质量,打造优质、廉政和安全工程。
2.4强力宣传,广泛发动
为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真正让农民成为政策的明白者,最大限度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莱城区利用简报、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同时在显要位置公示项目建设内容、工程规模、效益及运行管理等信息,竖立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公示牌,在各种建筑物上粘贴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标志牌,通过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对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的重要性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为项目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3.加强建后管理,完善管理制度
建是基础,管是关键,积极探索适合我区实际的农村灌溉管护机制。工程完成后,在确定产权后将工程移交,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每个项目区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了灌溉用水户协会,从根本上解决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用、管问题,同时,各用水户协会在相关业务部门的帮助下,均核定了自己的用水水价,让农户成为管理主体,切实落实管理主体和责任主体,使建成后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长期发挥效益,使项目区老百姓长久受益。
4.结语
福建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 篇4
第一条 为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以下简称重点县建 设,建立健全重点县建设资金使用管理、激励和约束机制, 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水利部《小型农田水 利重点县建设资金绩效考评暂行办法》(财农 [2009]457号 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重点县建设资金,包括中央和省级财政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用于重点县建设部分,以及 地方各级财政对重点县建设的投入。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重点县建设资金绩效考评(以下简称绩 效考评 ,是指运用定性定量结合的评价方法、科学的量化 指标和统一的评价标准,对重点县建设资金的绩效目标实现 程度进行综合性的考核和评价。
第四条 绩效考评遵循以下原则:(一 客观公正。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要求和科学、规范的考评程序,客观公正地衡量资金绩效情况。
(二自评和考评相结合。先由县(市、区自评并向省市 报送绩效评价报告,省市再对县(市、区进行考评。(三突出重点。重点对资金投入与整合、项目建设与管理
等方面进行考评。第二章 考评依据和内容 第五条 绩效考评的依据:(一 中央和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联合颁布的相关管理制度;(二重点县建设方案、标准文本、资金申请文件、资金拨 付文件、实施方案、总结报告等有关文件和材料;
(三各级财政、水利部门反映资金管理、工程建设等有关 统计数据;(四 县级以上财政、水利部门的有关批复文件、检查结论, 以及工程决算报告等竣工验收材料;(五其他相关资料。第六条 县级绩效考评内容:(一项目组织:主要考核重点县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统 计与总结,以及信息与宣传等情况。
(二项目管理:主要考核重点县申报材料、工程建设、项 目验收、管护机制建设等情况,以及组织农民筹资投劳的规 范性。
(三资金管理:主要考核县级资金投入与整合,以及资金 监管等情况。(四实施效果:主要考核项目预期效益完成情况,包括改 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新增农业生产能力两方面。
第三章 组织实施
第七条 绩效考评工作实行统一组织,分级实施。
省、市财政、水利部门:负责对重点县进行绩效考评;根据 县级绩效考评结果,采取相应奖惩措施,对考评中发现的问 题督促整改。
重点县财政、水利部门:开展自评工作;对考评中发现的问 题认真研究并及时整改;及时向省市财政、水利部门上报绩 效考评相关信息。
第八条 绩效考评一年一次,每年 2月底前,项目县完成对上 一重点县建设资金的绩效考评工作,形成自评报告,分 别报省市财政、水利部门。
第九条 重点县财政、水利部门分别对本级绩效自评结果的 真实性负责。
第四章 考评结果运用
第十条 绩效考评实行百分制,计分采用量化指标,省级考 评和县级考评满分均为 100分。(具体考评量化指标见附表 根据考评总分,将考评结果划分为四个等级:考评总分在 90分以上(含 90分为优秀;76— 89分为良好;60— 75分为合 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第十一条 绩效考评结果是对重点县建设资金管理工作的综 合评价,将作为下一重点县建设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
对绩效考评不合格的重点县将取消下一重点县资格。第十二条 重点县财政、水利部门在自评过程中有弄虚作假 的,一经查实本绩效考评结果按不合格处理。
对绩效考评发现的违规违纪行为,省将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督 促县(市、区进行整改,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第十三条 因在重点县建设资金使用管理中违规违纪被省级 以上财政、审计部门检查处理或通报的,除按照有关规定处 理、处罚外,本绩效考评结果按不合格处理。
第十四条 重点县财政、水利部门应当根据绩效考评结果,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 效益。
第五章 附 则
福建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 篇5
工程建设自评报告
范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局
2011-4-20
范县2010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
工程建设自评报告
1、组织领导
2010年,我县申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之初,县委政府就非常重视,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周秀安为指挥长,水利、财政、农业、土地、扶贫等各局一把手为成员的重点县建设领导小组。根据国家和省关于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政策和精神,在全县形成统一的工作协调机制,以经省水利厅专家评审通过并经县政府批准的《范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2010-2020)为蓝本,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为契机,借国家扩大内需,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东风和河南省建设国家粮食核心区的战略,积极申请上级水利、农业开发、土地整理、扶贫等资金。以我县三个灌区末级渠系的配套为重点,大力发展我县的水利事业,为粮食增产和农业丰收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2、统计和总结
我县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从项目申报、招投标、工程实施、竣工验收等各个阶段都按照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要求,及时如实报送各种统计报表、工作总结及经验建议,为上级部门制定政策和决策,提供第一手的材料。
3、信息与宣传
按照国家建设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的政策,我县及时上报重点县建设的信息,积极在市县电视和报纸等新闻媒体上宣传和报道我县的重点县建设信息,扩大重点县建设的影响。2010年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拍摄了《兴水利民济民生-记范县水利局》专题宣传片,在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进行了播放,重点报道了范县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情况。使广大农民了解国家政策,利用国家政策,积极参与到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中。
4、材料申报
我县水利局技术力量雄厚,在濮阳市五县一区中,我局的范县兴水工程规划设计公司是唯一拥有水利设计资质的丙级设计单位,为我县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申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做到了每次都按时把申报项目材料报上去,并获得了省级评审专家的良好评价。
5、工程建设
我县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程严格按照工程的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进行管理。县水利局为法人单位,成立专门机构,固定人员行使法人职责,组织招标,筛选实力强及价格适中的施工单位组织施工。委托濮阳市天信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专业监理,来控制施工的质量、进度、投资及安全。以合同管
理为核心,县水利局、监理及施工单位齐心协力,在保证质量及安全的前提下,保证我县的2010重点县建设任务按期完成。
2010的重点县建设:我局严格按照省里批复的建设方案和内容进行实施,确保计划批复的严肃性。
6、项目的验收
2010的重点县建设任务已完成,并验收合格。见验收证书。
7、管护机制建设
工程通过验收后,县水利局和工程所在地村委会将签订工程移交表和管护责任书,把工程设施的所有权移交给村委会,村委会接受产权后,根据管护责任书的要求,对工程设施进行了合理使用,并负责管理和维护,充分发挥了工程设施的作用。
8、农民筹资筹劳
按照农村工作“一事一议”和“四议两公开”的要求,我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涉及到的村,及时召开了党委会、村委会和村民代表大议,由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关于县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程的决议》、《村民筹劳出资投工协议》和《工程管护方案》。并按程序进行了公开。
9、县级资金投入
我县历届县委和政府都非常重视水利工作,已经连续15年获得
省红旗渠精神杯及连续5年获得市龙乡精神杯。范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县财政十分紧张,在这种情形下,我县仍每年固定从财政中拿出35万元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2010年县财政拿出160万元用于配套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程。
10、县级资金整合2010年我县申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成功后,县政府单独发文,要求财政、水利、土地、农业、扶贫等部门,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为依托,按照《范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2010-2020)的要求,整合资金。按照集中连等,整体推进的原则,把农业开发、土地整理、扶贫等资金集中用于我县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2010年,我县共整合资金3654万元,其中财政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项目1264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830万元,千亿斤粮食项目资金910万,土地整理及耕地储备资金650万元。通过整合,2010年已基本完成了杨集乡境内的小型农田水利末级渠系配套,整合资金已初显效益。
11、资金拨付及监管
我县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按照进度计量进行拨款,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后,拨付工程投资的95%给施工企业,留5%的质保金,待工程保修期满一年后再拨付。
重点县的建设资金严格实行县级报账制,工程完工后,由县水利部门审定施工单位的提款申请,再报县财政局,由县财政局直接拨付给施工单位。资金使用规范,没有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
12、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增加农业生产能力
范县2010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完成后,综合节水可达20%,可新增节水面积2.6万亩,扩大灌溉面积2360亩,以全部种植粮食作物计算省水增产效益,亩均可增产粮食200公斤,综合粮食单价
2.1元/kg,水利分摊系数为0.4,分摊后增产效益99.3万元。完成了建设方案的预期效益指标。
13、资料
我县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从项目申报、实施、验收等各环节所需资料完整齐全,并有专卷管理,放县水利局档案室保存。
范县水利局
福建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 篇6
落实责任
全面完成2010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
重点县建设任务
(2011年11月1日)
我县2010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作,在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县扶贫、国土、农业等单位的紧密配合下,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通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使项目区灌溉条件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确保了粮食生产安全,特别是同现代农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全面提升了现代农业发展条件。根据会议安排,我就2010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作作一简要汇报,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资金计划下达及执行情况
2010年9月1日,市财政局、市水务局以“商财办农[2010]116号”文下达了2010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计划2420.18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800万元,省级财政配套整合资金562万元,县级配套50万元,群众自筹328.18万元,整合资金680万元。要求新修和加固水窖(池)246个、引水堰闸15座、渠道39.4km渠系建筑物152座、输水管道5.75km、要求完成土方5.17万m、浆砌石2.76万m、砼1.206万m。根据计划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我们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计划的衔接、制度的
333
订立、管理的完善有机的结合起来,力求改变重建设、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的局面,逐步形成了一个布局合理、建管结合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格局。
我们按照“政府主导、规划先行、集中投入、整片推进、协会优先、良性管理、绩效考评、当年见效”的建设思路,起好步,开好局,积极推进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扎实有序开展。截止9月初,项目区云盖寺、结子、西口、茅坪、张家等5个乡镇,已累计完成土方开挖5.17万m,浆砌石2.76万m,砼1.2万m,完成投资2420.18万元,占计划下达的100%。完成水窖246眼,渠道39.4公里,管道5.75公里,渠系建筑物152座,恢复增加灌溉面积1.62万亩。
二、主要做法
一是组建机构,落实责任,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县政府成立了以主管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资金协调小组、技术指导小组、绩效考评小组,具体负责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日常工作。项目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机构,负责本乡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组织领导和项目实施。为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不走形式,任务不落空,县政府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纳入部门和乡镇任期目标考核内容,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逐级负责,任务落实的工作局面。
二是宣传发动,统一认识,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大搞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县通过逐级召开县乡干部会、村组干部会、群众大会的办法,教育引导群众统一思想认识,积极投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同时,采取张贴标语、333
印发传单,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手段,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教育,增强了全县上下加快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信心和决心。
三是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逐步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我县先后三次派人参加财政部、水利部在北京、黑龙江和海南举办的培训班,学习领会国家政策,指导开展我县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我县委托陕西省泾惠水利水电设计院编制完成了《陕西省镇安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2009—2011年)》,计划利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县域主要灌区的改造提高,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溉工程体系。通过三年的建设,使有效灌溉面积从现在的5.2万亩提高到10.3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提高13.5%;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从原来的0.4提高到0.63;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61%。规划涉及全县25个乡镇、87个村、5.15万亩农田的引水和田间灌溉工程。在规划的框架内,我们又委托泾惠设计院完成了《镇安县2011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和标准文本,已通过省级审查并上报财政厅和水利厅,待投资计划下达后,将迅速开展项目建设。
四是规范建设行为,提高管理水平,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根据《陕西省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实施细则》,我们制定了《镇安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并落实到各项目区。“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我们始终把质量管理放在第一位,努力做到“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为了规范建设行为,提高管理水平,我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全面实行“四项制
度”。市局批准了项目法人单位,对施工和监理实行了招投标,签订了施工合同和监理合同,实行合同化管理。申请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行政府监督。抽调技术力量,配合监理,加强现场质量安全管理。真正做到规划工作高水平、指导工程高起点、组织施工高要求、工程验收高标准,达到工程质量优,施工进展快,投资效益好的目的。
五是筹措资金,整合项目,合力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优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落实县级配套资金50万元;采取“一事一议”的方法,动员项目区群众积极投工投劳,以劳折资促进项目建设;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整合农业综合开发资金280万元,基本口粮田建设资金400万元,配套完善项目区建设,做到板块式推进,努力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
为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根据《陕西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绩效考评实施细则》我们设立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资金专户,通过县财政局实行报帐制。县监察局、县审计局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全程监督,保证资金使用安全、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人员安全。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按照《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依据中纪委关于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要求,制定了《镇安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指导我县项目区建设。
六是夯实责任,加强管理,保证工程设施长期稳定发挥效益。对已改制的灌溉工程,继续维持产权和经营权不变。今年新建的工程,将按照“明晰所有权、拍卖使用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采取租赁、承包、拍卖、股份合作等形
式,促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流转,落实管护责任,促进水利设施长期发挥效益。水窖节灌工程归户主所有,采取“谁建、谁管、谁所有”的原则落实产权,明确管护责任。在小水项目区积极引导和推广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大棚蔬菜、中药材、烤烟、茶叶等,充分挖掘土地潜力,发挥水利工程灌溉效益,走高效农业发展道路,把中省投资效益落实到具体产业发展上。
福建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 篇7
不仅如此,近年来国家一直将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视为重中之重,中央文件连续六年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2011年更是在中央1号文件中提出要大力推进“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加大中央财政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力度,从中央到地方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补助资金。2012年是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项目实施的第三个年头,在总结项目实施以来得到的效果之外,我们应该也要从2009年以前我国水利建设的失败指出进行总结对比现今水利建设状况,进一步推进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建设项目持续发展。
一、小型水利建设历史问题及原因
2009年之前全国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控制的灌溉面积4.6亿亩,占总灌溉面积的55%,生产的粮食占全国的35%以上。但是不少地方的老百姓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形象地形容为“堰塘像碟子、渠道像筛子、水库像池子、机埠像叫花子”。这是由于我国大部分水利工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骨干工程严重老化,末级渠系功能衰竭,并且小型水源工程蓄水能力大幅度下降,受益面积减少,灌溉保证率下降。例如黑龙江全省已建成小型农村水利工程26704处,工程配套率只有70%左右,完好率只有60%左右,设计灌溉面积653.3万亩,实际灌溉面积199.7万亩,仅为设计能力的30%。
仔细分析我国小型农提田水利建设的问题,我们发现财政资金投入小水利建设比较少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政府实施财政补贴小水利建设之后这一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除财政资金投入少之外还有一些很重要的原因,这些原因将会为我们目前政策的进一步推进带来一些启示。
(一)资金使用及管理问题阻碍资金使用效率的发挥
09年之前,发改委、国土、财政、扶贫开发、水利部门等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是多头投入,分割使用,缺乏统一规划。同时,由于资金来源与项目决策实行自上而下的“条条”体制,透明度低、缺乏监督,使得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率非常低。此外,中央和省的小型农田水利补助专项资金是通过财政一并下达到项目县的财政,列入县财政综合预算统一管理,实行统收统支的资金管理模式。财政状况好的项目县,资金拨付到实施单位的进度快一些,而一些财政状况不好的项目县,财政统收统支抵扣后,县财政资金出现亏空,无法按时将项目资金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这就挫伤了项目单位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的积极性。
(二)建后管护体制不顺,配套政策不完善
农田水利设施“三分建、七分管”。过去,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一般由乡(镇)村社集体或个人管理,县级水利部门提供相应技术指导和服务。20世纪90年代中期,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管理”的思路,我国开始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的探索。从改革的实践看,盈利能力强且受益对象少、范围明确的农田水利设施如水库、机井、灌溉站、水窖等,因为有一定的直接经济收益,一般可以通过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形式进行产权或管理体制改革。但以公益性为主的灌溉排水渠道、渠首建筑物、排涝站以及有防汛任务的塘坝等因为很难盈利,一般无人承包经营,这样一来水利设施建后便管护体制不顺,配套政策不完善。
(三)管理不完善和产权不明
由于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使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退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主体行列, 加之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归属不明确, 导致其管理责任不落实, 农民的分散经营和农田水利的集体受益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产权界定较困难,使得公益性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责任难落实,陷入“农民管不了、集体管不好、国家管不到”、“有人用、无人管”的困境。一些修建好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因为没有明确的责任主体,因而建后不到几年,便已经损毁。
二、推进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建设项目持续发展
总结以往建设小型水利设施的经验教训并结合目前的现实实际,要推进中央财政小型水利建设重点县项目持续发展,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严加把关。
(一)因地制宜,实施小型水利建设重点县项目
1. 项目实施与当地经济现状相适宜
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项目所要求并不是完全的依靠于财政资金,最好的方式是与当地的经济情况相结合。可以根据财政收支确定追加,可以探索多种融资方式。同样,水利建设也不应该大幅度超过本地的经济发展,因为当水利建设过多而导致后期养护费用成为一个负担或者是当水利建设资金占用其他项目资金都不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水利建设应与当地的经济现状相适宜。
2. 项目实施与已有水利设施相结合
列入小型水利建设项目的重点县每年将会得到一定的专项基金进行小型水利建设以完善本地区的水利设施,以助于本地的农业经济发展。但是本项目的实施应该与现有的水利设施相结合进行,因地制宜,应该根据本地区现有的情况合理安排新建项目以及维修已有水利设施的资金,这就避免了将所有的水利资金全部放在新建水利设施之上,导致很多还可用的设备白白浪费。
3. 项目实施与当地水利已有建设、管理模式相结合
因地制宜进行小型水利建设重点县项目还应该包括项目的实施应与已有的建设、管理模式相结合。当地方拥有自己成熟的项目招标、建设经验时,应该将此经验与水利设施的建设相联系。如果可行便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案。管理模式方面,中国的部分县乡在原有的水利设施管理方面有一定的经验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应用于新建的水利设施。同样,成功的建设以及管理模式应该进行互相交流,使得参与这个项目的重点县可以有更多的借鉴经验。
(二)完善财政资金使用,提高效率
1. 水利设施建设财政资金拨付更规范
近年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172亿元。其中,2010年安排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78亿元,比上年增长73%。在重点县农田小水利建设的财政政策是以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为主,省级财政安排的重点县建设资金原则上不少于中央补助资金规模。如此大规模的财政资金支付要求水利建设的专项资金拨付更加规范,包括时间上及时、配套资金足够以及资金确保到位。
2. 水利设施建设财政资金管理更专业
省级财政部门要根据中央1号文件精神,建立省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专项资金,专项核算专项管理。并且在切实加大专项资金投入的同时,要加强资金整合,进一步拓宽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渠道。各级财政以及有关部门努力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以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为依据,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为引导,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积极整合各项涉及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统筹安排,集中使用。
3. 借鉴国外水利建设融资经验,努力多元化融资
根据国外水利建设融资经验,大多数国家采取并鼓励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投融资体系, 归纳起来主要有各级政府拨款、政府优惠贷款、政府基金债券、股票税费业主自筹和社会团体或个人捐赠等, 融资形式多种多样,值得我国借鉴。
我国水利投资在一定程度已经有所提高,但单纯依靠国家投入资金的增加也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水利建设需求。可考虑BOT、TOT两种融资方式吸引社会投资,盘活现有国有资产存量。BOT简单来说就是建设、经营、转让,即政府建设但是由其他机构经营一定时间后再度转让给政府的融资模式,而TOT就是移交、经营、转让,即出售现有投产项目以得到新建项目资金。
(三)加强水利设施后期管理,使其效用长期延续
水利设施的后期管理以及维护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达到目的,确立水利设施产权以及提升农民对水利设施维护的意识。水利设施的公益性和外部性是农民不愿意参与到水利设施维护工作的一大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使其“私有化”,即将水利设施的所有权归本村所有,水利设施后期的管理权在村政府手中,使用权在村民手中,原先需要交费使用的项目可以免费使用,但是后期若破坏的修复资金必须由村民集资而成。这就一定程度上使得村民可以更加珍惜这些设施并且杜绝了国家后期需负担的大笔管理费用。
同样,近年来气候的变化无常使得广大农户意识到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如果政府能够出台有效的激励、补偿措施加以引导,完善“以奖代补”政策,将会鼓励更多的农户、农村合作组织投入到农田水利建设以及维护之中。比较中外农田水利建设补贴政策时可以发现,农户经营规模越大的国家,政府的农田水利建设财政补贴就越少。因此鼓励农民从小农户家庭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可以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私人性质,从而提高农户作为主人翁的意识以及参与农田水利维护的意愿。
(四)加强考核机制,确保项目实施效果
任何一个项目的后期执行情况都离不开考核机制,针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项目,我们可以指定一系列的考核制度。设定一定的考核指标,例如以重点县小型水利建成后的灌溉面积以及收益人员或者覆盖率为标准,进行定量的考核,并且同时进行定性的实地调查,这样可以更好地确保项目的持续实施,不至于使项目在几年后流于形式。
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建设项目是造福国计民生的重点项目,不仅仅需要各级财政部门的努力,更需要众多部门的共同参与继续推进此项目发展,使其产生应有的经济效果。
摘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发展最基础的条件, 对于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具有不可或缺的直接作用, 但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 难以满足农业的发展。2009起, 财政部和水利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 这一政策实施以来财政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分析以往水利建设的问题, 总结推进这一项目持续发展主要从因地制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延续水利设施管理以及建立考核制度。
关键词:持续发展,因地制宜,资金使用效率,设施管理绩效考核
参考文献
[1]张淑欣.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财税政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03) .
[2]李宗才, 韦春生.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思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0 (10) .
[3]张琰, 叶文辉, 杨小明, 沈青.近年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问题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 2011 (05) .
[4]倪羌莉.当前农村水利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10) .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分析 篇8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措施
近年来我国部分省份旱情较严重,同时也表现出我国客观意义上存在的水资源短缺现象,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匀,以及部分干旱地区没有配备灌溉设施,或者是水利设施不配套及灌溉设施年久失修等情况。我国由于灌溉设施不配套造成的干旱问题是非常严重的,水资源的大量浪费,以及大片农田不能浇灌,都是由于灌溉设施不配套导致的,给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损失,同时也为我国农业生产安全敲响了警钟。为求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情况,改善农村水污染状况,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速度,必须大力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含义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指的是以改善耕地灌溉,解决农村饮水短缺为目的,而建设的农田灌排工程、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型灌区,以及修建的各种小工程,如水井、水窖、蓄水池、塘坝、小型水库等,农民进行的耕地劳作,日常生活,都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紧密相连。总之,农业的抗灾旱,粮食产量的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质量的优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等等方面,都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息息相关,发挥着重要作用。
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当前,在很多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承包单位没有完善的制度,规范的操作要求,没有安排专业的监督检测人员,透明度不高等问题在建设工程中存在着。招投标制度不能完全的贯彻,以及强有力的执行,部分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承包单位,没有资质证明,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以及没有配套的建设设备,缺乏保障工程质量的意识,同时受到经济利益的诱惑,致使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时使用劣质材料,材料达不到国家要求标准,必然导致工程质量的下降。另外,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之前,都会制定建设周期,但执行力薄弱,不能依据标准规范施工,不注重管理,没有针对出现特殊情况时的预防措施,问题出现了才去处理,施工方法不规范,势必影响着工程质量。
2.2 管理存在的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在,管理不到位效率低,运营方式单一不合理,管理体制不完善权责不明,农民参与程度低等。目前我国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几乎没有专业规范的管理机构对其实施管理,很少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细致的管理,工程的建设完全由承包商自主,自主性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不按施工计划施工,不标准、不规范地进行,这种情况下不仅降低工程质量,还浪费工程建设成本。即使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开展了管理工作,也存在着权责不明的问题,责任没有落实到个人,职责划分不清,究其根本原因,我国并没有设立专职负责水利工程的监督检测、管理养护、运行安全的相关部门。
3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措施
3.1 加大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的基础设施,所以必须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利工程的建设则需要资金的支持,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因此,政府应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推动水利建设。近年来,我国已不同程度的加大了对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但真正投入到水利工程建设的却寥寥无几,且资金利用率低。鉴于当前这种情况,应开设绿色通道,以便于水利工程资金的申请,涉及到水利工程建设的申请文件,有关部分应尽快审核批准,进一步落实运行,加大力度管理建设资金,杜绝资金缺乏的现象发生,做好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督管理,充分利用资金创造价值。另外,政府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即指引、扶持、监管和服务,以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为原则,调动社会各界,开辟筹集渠道,吸纳社会资金,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推动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
3.2 完善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
健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建设工程的前提,是工程发挥效益的关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工作应做好以下几点:第一,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条件,需要制定健全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结合以往管理经验,做好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改革,制定明确的工程所有权,权责落实到位,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稳定、有序、科学合理地运行。工程所有权的明晰,对农民使用的小型工程,产权归个人,乡镇人民政府要予以产权证明;对人民大众受益的工程,组建用水合作组织管理,国家补助形成的资产划归用水合作组织;经营性工程,引进市场机制,筹集社会资本,建立法人实体,实施企业化运营,国家补助形成的资产由乡镇委托水管站等单位,持股运行,也可通过拍卖形式,拍卖给个人经营。以合同为依据,通过用水合作组织拍卖、租赁、承包、管理、股份合作等形式,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法制化。第二,真正的实施落实我国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制度,改革管理体制,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质量。
结语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条件,是科学合理的进行建设和管理,需加大建设资金的投入,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科学的管理,以此确保建设工程的质量,严禁出现面子工程。建设优质工程,可以给农民带来效益,服务于人民生活。同时,水利工程运行期的管理也不可疏忽大意,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作用,服务于我国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的正常生活。
参考文献
[1]严晓军.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初探[J]. 中国科技信息,2010,17:84-85+71.
[2]徐荣才. 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分析[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06:35-36.
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管理办法 篇9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临床专科建设是体现医疗卫生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为培育我省临床专科优势,提高医学科技竞争能力,加强临床重点专科的建设,充分发挥临床重点专科在重大疾病、疑难病防治的中流砥柱作用,以及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医学科研方面的综合优势,使我省的总体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达到国内中上或部分专科国内领先。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指符合卫生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规定,经省卫生厅组织专家评估、确认的二、三级临床专科、部分一级临床专科及少数与临床医学相关的医学专科。
第三条
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按照专科优势和水平分为I级临床重点专科和II级临床重点专科。I级临床重点专科在全省范围内突出综合优势和整体水平,代表全省领先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II级临床重点专科突出临床技术特色,在重点方向上有所突破。结合我省临床专科的现状和“十二五”临床专科重点建设的发展需要,通过优化布局与结构,多层共建,加大投入,重点建设30个I级临床重点专科,50个II级临床重点专科,在全省形成布局合理、技术水平较高、各具优势(特色)的专科点群。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省三级医院。第五条 省卫生厅负责全省三级医院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的评估、确认、监管工作。
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协助省卫生厅,根据《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负责辖区内三级医院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的申报、建设与监管工作。
三级医院负责本院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的建设与管理,制定专科建设与发展计划,并组织落实。
临床重点专科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保持学术、技术水平的先进地位,并带动本院其它专科及全省本专科共同发展。
第二章 建设内容
第六条 I级临床重点专科将形成技术精湛、服务优良、设备完善,以诊治疑难重病为重点,具有相当规模,管理现代化的标志性医学专科。具备较强的解决本专科疑难、复杂、危重病症能力;具有对本专科关键技术、方法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具有研究开发通用医学适宜技术能力,并能加以优化和推广应用;具有稳定的科研方向,能够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具有较强的开展国内外技术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能力,学术优势明显,成为全省的技术指导中心,科技核心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第七条 II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成对本专科关键技术、方法具有一定的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具有推广应用临床适宜技术能力;技术特色明显,具有解决本专科疑难、危重病例的能力,达到省内领先水平;成为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基地;在全省形成布局合理的特色专科群,为人民群众就近提供特色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第八条 技术能力建设:整体跟进,全面提高医疗技术水平;重点突破,培育自身品牌,增强知名度,提高竞争力。根据临床专科建设方向,选准重点诊疗病种及优化方案,拟制定本专业(病种)全省性技术规范、指南;加强国内外技术合作和交流,引进和推广应用新技术,研究开发通用的临床适宜技术,积极参与国内外医疗市场竞争,规范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
第九条 人才队伍建设:临床重点专科带头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在全国、全省或本地区学术团体中担任重要职位;专科技术骨干以研究生为主体,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并在国家、省或本地区学术团体中担任职务,建设一支具有较强发展后劲的学科队伍,培养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名医和名专家。
第十条 人才培养能力建设:是全省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具有培养研究生、访问学者、进修生、临床住院医师的能力;积极开展省内外学术交流,通过有计划、有组织进修培训等多种方式,为基层培养技术、学术带头人;积极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承办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推广新技术及基层适宜技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技术水平。
第十一条 学术科研能力建设:跟踪学科前沿,明确学科发展目标,有较为稳定的学科主攻方向。创新科研思路,整合优势资源,围绕学科关键技术问题开展跨学科联合攻关,承担和完成一定数量的国家或省部级科研任务,发表一定数量和水平的论文、著作,取得一批代表学科水平的高层次科技成果,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提升学科的科技竞争力和知名度。
第十二条 专科文化建设:临床重点专科必须重视科室的文化建设,继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优良传统,体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时代气息,突出救死扶伤的行业特点,以正定位,以善为本,技术精湛,认真负责,集大成,得智慧,形成一种仁心仁术、团结向上的医学人文品格。
第三章 申 报
第十三条 有足够的工作用房,I级临床重点专科的科室床位应有50床位以上,II级临床重点专科的科室床位应有35张或以上;配备专业发展必备的专用仪器设备;配套设施完善。
第十四条 I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的主要申请者是我省行政区域内三级甲等医院的临床重点专科、省重点学科。
第十五条 II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的主要申请者是各地级市三级医院中具有明显的专科特色的专科或我省急需扶持发展的专科。
具体条件附后。
第四章 评 估
第十六条 临床重点专科申请者填写《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申请书》,经所在单位及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逐级上报,申请评估。
第十七条 评估的程序为形式审查、技术评估。省卫生厅组织相关人员根据申报条件及要求对申报材料的完整性进行形式审查,符合条件者进入技术评估。省卫生厅组织相关专家组成评估组,对申请专科的技术优势、发展潜力、整体建设目标的合理性、可行性及重点发展的诊疗技术的先进性、科学性进行评估,对申报材料进行综合论证及必要的现场考核、答辩。
第十八条 评估时间。每二年组织一次评估。
第四章 实施与管理
第十九条 省卫生厅成立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评估纪律检查小组及评估专家组。
第二十条 组长、副组长由厅领导担任,成员由厅有关处室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负责临床重点专科评估工作的组织领导。
第二十一条 办公室设在厅医政处,负责临床重点专科评估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
第二十二条 评估专家组由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的专业技术专家和医疗管理专家组成。
第二十三条 省卫生厅根据临床重点专科的建设目标和要求,对实施目标进行管理和定期考核;各市、各单位负责临床重点专科的日常管理;各单位应有专门机构负责,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范,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同时必须明确建设目标与定期实现的具体指标,按照目标和建设指标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第二十四条 纳入我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单位必须在申报专科的同时提交专科3年建设总体目标规划,省卫生厅将对规划进行总体评估。专科建设结束后,根据建设规划目标进行验收。省卫生厅对项目建设单位实行过程和目标管理,每年组织专家进行考核,对未按要求和进度完成建设的项目单位提出整改意见,并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撤销其临床重点专科称号,对完成建设目标、通过考核和验收、成效显著者,作为滚动支持的依据。
第二十五条 纳入我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专科负责人不得擅自更换。确需更换的,必须向省卫生厅提出正式申请,同时提交更换负责人相关资历证明的佐证材料,经审查批准后方可更换。
第二十六条 I级临床重点专科已作为省继续医学教育的基地的,可直接承办省级Ⅰ类学分项目,报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备案;II级临床重点专科作为各地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可直接承办Ⅱ类继续医学教育学分项目,报当地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备案。
第二十七条 申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必须是我省I级临床重点专科。对于临床重点专科与被卫生部确定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相同的专科,予以一定的专科人才培养专项经费,所在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必须配套支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保障投入。第二十八条 医院要将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的建设与医院整体发展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的建设与发展要在经费、人员、机制上予以保证,重点支持。
福建省I级临床重点专科申报条件
临床重点专科技术攻关方向和研究领域必须是我省重大疾病防治的难点,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能抢占医学科技的制高点,符合以下条件的临床专科:
一、专科技术水平。具有较强的解决疑难、复杂、危重病能力,某些领域具有全国首创或领先的诊治技术,能解决严重影响人群健康的关键诊治问题,本领域临床收治的病例数、治疗效果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二、管理科学有序。注重内涵建设和科学管理,各项制度规范、健全,管理效益显著。阜外病人就诊数、临床路径、病种质量管理、合理用药等各项医疗质量评估指标都在省内同行中名列前茅;完成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
三、专科科技优势。近3年来承担了省部级重点以上科技项目并取得良好效果;获得过省、部级三等以上的奖项;在国际著名的医学杂志发表过文章并被SCI收录的医学科技论文一般在2篇以上;专科群体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相关学科(或辅助学科)对该专科具有较强的技术支撑。
四、人才队伍建设。专科所属普通专科应为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优先考虑卫生部亚专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学科带头人在全国有相当知名度,担任国内医学专科学会的常委及以上职务或国家级杂志的编委及以上职务;已形成一支年龄、学历和知识结构较为合理的学科队伍。
五、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整体服务水平优良,社会及患者满意率高。
六、支撑和保障。临床重点专科所在单位必须按照专科结构调整的原则,保证临床重点专科有足够的规模发展空间,以及足够的相关条件支持。
福建省II级临床重点专科申报条件
临床重点专科技术攻关方向和研究领域必须是本地区重大疾病防治的难点,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能跟踪医学科技发展,符合以下条件的二级或三级学科:
一、专科技术水平。具有一定的解决疑难、复杂、危重病能力,某些领域具有省内领先或国内先进的诊治技术,能解决严重影响人群健康的关键诊治问题,技术水平总体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二、管理科学有序,有较好的医院改革基础(包括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等),阜外病人就诊数、临床路径、病种质量管理、合理用药等各项医疗质量评估指标都在本辖区内同行中名列前列,完成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
三、专科科技优势。承担3项以上市厅级医学科技项目并取得良好效果;获得过市厅级二等奖以上奖项;相关的学科(或辅助学科)对该专科具有较强的技术支撑。
四、人才队伍建设。专科所属普通专科应为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优先考虑卫生部亚专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专科带头人在全省有相当知名度,担任省内专科学会的常委以上职务或省级杂志的编委及以上职务;已形成一支年龄、学历和知识结构较为合理的学科队伍。
五、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社会及患者满意率高。
【福建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推荐阅读:
福建省建设厅关于印发《福建省物业管理招标投标暂行办法》的通知(2005年1月1日起施行)08-29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转发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管理调控的通知(闽国土资综08-29
福建省水利厅关于做好 “十一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10-16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09-03
福建省非税收入管理办法全文06-15
福建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三周年纪事07-19
福建省行政应诉办法全文06-08
福建省煤矿矿长资格证管理暂行办法11-05
福建建设项目报告表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