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农日记的内容

2024-10-30

学农日记的内容(精选8篇)

学农日记的内容 篇1

学农日记的内容

12.1

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来到这个基地了,前一次约莫是小学四年级,记忆有些许模糊了。基地感觉破旧很多,原本雪白色的墙壁上已略微露出些浅黄的痕迹,不过草木仍旧生长得很茂盛,看不出是冬天的来临。女生的寝室在三楼,提着笨重的行李箱一步一步地往前踏着,心里不断地埋怨着楼梯的悠长恐怕就是那几分钟的写照。来到寝室,四处打量了下,没有插座,没有偌大的放置行李箱的地方,有些被子上还席卷着漫天的灰尘,环境并不算好,难免有些失望,可很快就被接下来有趣的活动所吸引,忘却了这些烦恼。

先是机械加工,拿到的是两块圆柱形的有机玻璃,并不是完全透明的。老师讲了约莫十来分钟的注意事项,就正式开始操作了。每个人都拿到一把九十度的刻刀,表面上看不出锋利的箭头,但一旦安装上机械,刀刃就飞快地在有机玻璃上面游走,卷出一圈又一圈乳白的碎屑,若不是转动时发出的气味像烧焦的野菜,仅仅是观赏恐怕也有点美观的意味?渐渐地玻璃柱磨去了一层粗糙的光晕只剩下一圈光滑的圆面,摸起来平整异常,虽然还有一圈一圈荡起来的涟漪,并不能算得上是完美。但对于机械根本不熟练掌握,已经导致好几次转动时机器轰轰作响,险些连玻璃柱都要炸开了的我来说,或许已经算得上是极大的进步了吧。

12.2

清晨五点,并没有任何声响,我竟然出乎意料地从床上爬起来了,这可是平时最容易赖床的我难以做到的。很想拉开窗帘,看下外面是不是依旧黑蒙蒙的一片,连那最勤劳的太阳也打了个盹沉沉地睡去。不过只是片刻的想法,那眼皮就像沉重的水袋一点一滴合上了,眼睛里最后一点的颜色也尽是乌压压的黑。再醒来已经是约莫六点的时间,室友非常贴心地叫每个人起床,声音挺温柔的。

上午的课还是机械加工,拿着约莫有些成型的玻璃柱,心里说不上是忐忑还是激动了。将玻璃柱固定的步骤仍然没有改变,但工具却换成了钻子,大抵是这样称呼的。量取三十毫米,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误差还要零点一毫米左右更是难上加难。我反复的调试着下面标尺的长度,确保三十毫米的万无一失,可总是因为忘记了操作流程而不小心地碰到标尺之后,又要重新来过。可能是由于确认三十毫米时太过精细,浪费了我所有精力。在接下来圆面直径要抛成二十毫米时,连游尺都不怎么会使用了,根本就没有恰好地按住圆面的最前端,使得测量的直径偏大,误差远远超过标准范围。倘若放到正式的加工上,我这个零件肯定是要当作报废品弃之一旁了。虽然有些遗憾,但拿着玻璃柱透着太阳光照射时,散发的玻璃的光芒却着实让我兴奋了一把。

12.3

期待已久的星期三终于来到了。

今天可是校庆。我能从这个偌大的鸟笼之中逃离回学校,看看学校装扮成了什么样子,也是件极大的乐事。

一来到学校就被热闹的气氛所感染,四处都张贴着红色的纸张,连照片的背景都有些许的喜庆。门口也一改往日只有学生通过的冷清,旁边站了一排带着绶带的学生,毕恭毕敬地在等待来宾。门口还放置了很多桌椅,桌椅上有一堆雪白的稿纸,上面写了几个名字很模糊。连地上都铺着一层厚重的红地毯,尽显雍容华贵。来往的老师都穿着整齐干净的正装,上面还佩戴着红色的校徽,感觉非常的精神。接待的老师似乎非常忙碌的样子,急匆匆地分派好任务就又回到了校门口。

趁着任务时间还没到,我非常悠哉地逛了好几圈校园。校园短时间内变化的确算得上很大,小礼堂那边的过道上摆满了一品红,红艳艳的花朵沉甸甸得似乎在象征着校庆的圆满成功,足有上百盆,楼梯上也摆满了红毯。在走进小礼堂之后,更是被惊讶了,摆满了华贵的椅子,前几排还贴上硕大醒目的人名。最前端放置一个偌大的液晶显示屏,上面明晃晃地打出几个鲜艳的大字,预示着校庆即将要召开。小礼堂旁边还有一个房间,里面摆满了小熊型的热水袋,还有许多束开得正艳的鲜花,一看就知道是要送给来宾的。

12.4

下午是数控加工,本以为能看到大型的器械,或者是机器人一样的精细加工,但结果却只是一台又一台呆板的电脑,电脑屏幕清一色都是电脑的桌面,没有什么区别。唯一有区别的恐怕就是进入机房前面要先带鞋套,鞋套的质量较为结实。这让我想起昨天的拔萝卜,要是能提供这样的鞋套就好了。

数控加工其实不难,都是在电脑上面操作设计,非常像PS的操作界面,所以上手很快。基本上是不需要老师过多叮咛的,素材库在文件夹里都有,也不需要费心去上网找。当然素材库里的图片是否满足心意,恐怕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排版问题和个人美学。对于我这种个人美学全无的人,当然是崇尚越简单越好,根本就不需要过多的动脑。这种简单的排版,也为我接下来找交叉点的步骤方便了许多,基本上修改几个字就OK了,剩下的就是等待课堂的结束。

坦白来说我觉得这样的数控加工意义不是很大。首先我们不会特意去下载那个雕刻玛瑙的软件,那个软件的名字也有些复杂,即使有心下载也很难找到。再者我们也没有专门雕刻的工具,连玛瑙都难以寻到。最后操作界面和PS近乎相同,并不是重新学起一样新新事物,想必会失掉了许多乐趣。好处就是我们知道了还有数控加工这样一种强大到只能远远仰望的东西罢了。

12.5

上午是培育紫竹梅营养液。

这个活动和在化学实验室所做的非常类似,当然我们平日里是肯定遇不到那么多的化学药剂,比如说KH2PO4,我连如何正确读出它的化学药剂名字都很困难。活动开始,首先得拿出来托盘天平,按理来说应该调节平衡螺母的,但大抵上指针偏转幅度相平也就差不多了,从这儿就可以窥见我们的不够严谨。药剂的基本含量屏幕上都有给出,不需要我们重新再计算,但是如何把握好正确的量也尤为困难,时不时指针就偏向左或是偏向右。要是稍微心急点,真是恨不得换个电子天平,哪用得着如此麻烦?配完溶液后有个专门测量各自溶液的EC值,可能是测试浓度大小吧。我们这一组没有一个人恰好在适宜的浓度之中,真不知道该感叹些什么好了。

接下来跑进大暖棚里挑着紫竹梅的事情还是有番乐趣的。虽说是紫竹梅,但完全没有梅花的影子,就几片瑟缩的紫色叶子罢了,好不容易冒出个花骨朵还层层叠叠地堆积在叶片之下看不分明。地上流淌的都是透明的营养液,略微漂浮着几片脏兮兮的叶子,缓缓地流进了一个又一个放置得整整齐齐的.盆子中悄悄滋养着较弱的植物。但不管怎么说是满眼的湛紫还是令人心旷神怡,而暖棚中的温度也非常温暖,让人得以有机会舒舒服服地伸个懒腰,一片美好。

12.6

今天是学农的最后一天。

早就想脱离这个樊笼回到温暖舒适大床上的我,不知怎么的竟然有些舍不得。或许是这六天的时光真的留下了太多美好的记忆了,即使有些并不温暖,但足以成为青春成长中最深沉的一种痕迹。

只有一堂课,那就是彩绘。我们班在最后一节课彩绘,时间选择得不够好。本来衣服是需要经过晾干的,现在只能是提在手上等它自然阴干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彩绘这门课的确具有极大的魅力。即使是完全没有艺术细胞的我,也忍不住想在雪白的衣服上涂抹上几笔靓丽的颜色。当然当我明明白白知道我即将糟蹋这些颜料这件衣服的时候,我收手了。如果不想衣服成为贴在墙壁上抵御鬼怪的辟邪纸,我还是老老实实将衣服涂成黑色算了,起码还是当个炭纸。不过由于大多数人都需要黑色的画笔来勾边,导致最后黑色颜料彻底OVER,不得不拿着水和着颜料,或者是向各个小组借颜料,也颇感心酸。

看了看周围人画的,有超人标志的,不得不说非常具有见地。超人标志不仅简单而且醒目,大片的红色与黄与蓝构成一片和谐的色彩。还有V字仇杀队的,整个画面饱满而又不失平衡,人物形象刻画的十分到位,连嘴角那抹若有似无的微笑都配合着慢慢淡开的脸颊绯红色表现得淋漓尽致,足以能见绘画者的功底之深厚,令人膜拜。

总结

上周我们在浦东凌空基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农生活,在那里,我们学到了编草绳,挖红薯这些技能,学习到了关于农地劳作的辛苦与艰辛,而且有一次领略了军事化管理的风采。这一周的生活,我收获颇丰。

学农无疑是快乐的,它令我们摆脱了书本的繁重苦扰,完完全全地投身于动手之中,充分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芬芳;学农却又是辛苦的,每天要盯着那些机械不停地转动着摇杆或是任凭那些漫天飞舞的玻璃碎屑洒落到衣服上,弄得一团糟;可学农却又是充实的,我们从未了解过的泥土,竟是如此的朴实又带着那样醉人的色彩,从未知晓过的农业世界也缓缓向我们展开,让我们更加明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更加珍惜每一粒米每一碗汤。

我永远不会忘记第一次拿起锯子,对着那块方方正正的有机玻璃大力地磨平时手臂的酸胀;不会忘记进行机械加工时轰隆隆作响,玻璃柱差点碎裂的那一刻的紧张不安;也不会忘记串珠子时反复地打死结后又用力解开的无奈;更不会忘记抓耳挠腮想着绘画图案最后只沦落到一张废纸的哭笑不得……

似乎我没有一件事情能够做得天衣无缝,似乎我在这次的实践活动中就是个彻彻底底的失败者。可是我失败了吗?我想没有。诚然,我无法每件事都做得尽善尽美。可我在这个过程中收获到的并不是完美的肯定,而是成功的意义。可能我的成功在很多人看来只是弃之如敝屐的失败品,起码我去尝试了即使全部漏洞百出,即使危险频频,可我还是完成了曾经看起来艰难无比的任务,曾经根本不愿意尝试的难题。那就是我的成功,即使只是迈出了一小步。可谁又能料到,这不是未来的一大步呢?我只要敢于迈出脚步,那就足够了。

月亮散发着暗淡的光芒,在如水般的夜色中悄悄地失去了颜色。可那些欢乐的声音仿佛又从宿舍传到了耳旁,这一切的景致定格在记忆中。六天的时光,短暂而意义非凡,在这六天里,无论是学到的知识,收获的友谊,还是经历过的劳动,都宛如流水般,化为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学农日记的内容 篇2

一、纪贯之的教育活动

纪贯之 (868—945) , 生于没落的贵族, 六十岁时 (930年) 受命远赴土佐任国守。《土佐日记》描写的就是土佐国守任期满后回京途中的见闻感受。闻听歌坛巨匠纪贯之回京, 很多人前来订购他的和歌, 其中也包括当时的摄关藤原氏。这样, 纪贯之自然获得了接近摄关家的机会。据推算, 当时藤原实赖的长子敦敏14岁, 次子赖忠12岁, 藤原师辅的长子伊尹12岁, 次子兼通11岁。《土佐日记》很有可能是专为这些权门弟子或为其中某个人编纂的和歌入门教科书。 (1) 那么回京后的纪贯之就很可能担任了某位贵族子弟的个人启蒙教师。

二、《土佐日记》的教育内容

首先是识字、和歌教育。识字是启蒙教育的基础内容。我国古代的传统启蒙教科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就是教幼童识文断字。而日本平安世道的宫廷中也以《论语》《千字文》等为教材教授儿童习字。其次, 和歌教育也是《土佐日记》中的重要内容。其主要教育内容归结起来有:介绍和歌的类型, 如踏歌、甲斐歌、舟歌、赠答歌, 问答歌合, 屏风歌, 詠史述怀歌等, 而这些不同类型的和歌实例也巧妙地穿插在文中;和歌的学习法, 首先是詠法, 如句題和歌の詠法, 漢詩、和歌的朗詠等, 其次为和歌创作的必要因素, 如歌枕, 即境性, 素材的着眼, 抒发情感所要考虑的场景、人情等因素;和歌语言的运用, 如何使用恰切的文字描绘眼前的事物或情绪。此外, 作者还在作品中展开了独特的和歌理论表述, 如对平言歌的否定, 短歌定型论, 和歌沿革论, 和歌效用论, 文学感动的普遍性, 诗歌构思论等等。《土佐日记》语言平明简洁、浅显易懂, 且幽默动人, 展现出儿童纯真的心灵世界, 达到了启发孩童的教育效果。

道德情感教育。儿童心地纯洁, 涉世未深, 因而对儿童的思想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土佐日记》作为教科书的另外一个重点教育内容就是对儿童思想, 尤其是情感方面的教育。

首先是亲情教育。在这一点上, 《土佐日记》脱离了以往说教式的教育形式, 从父母之爱子的情怀为切入点, 通过真实事例, 激发儿童爱家、孝顺的意识。纪贯之土佐国守卸任回京之前幼女夭折, 这给晚年的纪贯之带来巨大的精神打击。在《土佐日记》中, 他以深深的父母之爱与家人哀别的痛惜之情贯穿全篇, 在12月27日、1月11日、1月29日、2月4日, 2月5日、2月9日直至最后一天2月16日等的日记中, 或即景融情作和歌, 或与家人团聚, 其乐融融的他人家庭作对比, 深深表达了失去女儿, 老境凄凉的痛苦。纪贯之通过这种独特的视角, 辅以烘托渲染等文学手法, 唤起年少读者对亲情与家庭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从而达到了亲情教育的目的。

其次是人情教育。纪贯之出生于衰落的世家, 对人情冷暖早已深有体会。如在《古今和歌集》中就曾收录他对人世看法的一首和歌“人はいさ心も知らずふるさとは花ぞ昔の香ににほひける”。可见他深谙人事的复杂多变, 对世道人心怀有疑惑。加上他远赴土佐任职, 更是饱尝人间冷暖。于是讽刺社会便成了《土佐日记》的一大主题, 文中, 他对人情的淡薄, 官纪的迟缓, 以及当时社会上充斥着的物欲横流的现象无一不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如12月23日描写土佐百姓摄于新国守的威严不来送行的冷漠;12月26日描写新任土佐国守的虚情假意和逢场作戏以及途中船工的横征暴敛与物欲主义;回京后京都郊外的百姓希求礼品的假意殷勤;到京后邻居疏于照管以致院内凌乱萧条的愤怒, 这些描写生动地刻画出当时的世相, 引导儿童认识世界, 面对现实, 并学会如何看待人情世故。同时, 在作者对好坏善恶的强烈对比和对这种世相的横眉冷对的批判中, 教育儿童立志成为正直、清廉、尽职尽责、充满人性关怀的人的志向, 而其间也透漏出作者生于清廉世家的氏族情怀。

此外, 还有一些早熟教育的内容。《土佐日记》中涉及一些思春的内容。在日本世袭制度的上流贵族社会中, 早熟被视为一种美德。《土佐日记》中较为明显地进行思春教育如1月1日用嘴吸香鱼的诙谐描写和1月13日雨后女客们纷纷下水沐浴嬉戏的情景, 意图激起少年对性爱、情欲的意识萌芽。

三、《土佐日记》的教育思想

和魂汉才。仁和三年 (887年) 宇多天皇执政之后, 采取天皇亲政和压制藤原氏的政策, 大量选拔优秀人才。菅原道真就是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政坛新秀, 他一度掌握政治枢纽, 成为天皇亲政的旗手。在任期间, 他在文教方面提倡“和魂汉才”的思想。当时, 随着遣唐使的废止, 日本进入国风文化时期, 大力倡导日本本民族的语言文化;但尽管如此, 汉文化影响仍旧深远, 汉文学修养仍然是品评当时贵族阶层文化修养的重要依据, 所以, 提倡“和魂汉才”可以说顺应了当时的时代特征与文化潮流。少年纪贯之就是在这种思想中成长起来, 成为具备极高汉文修养的汉学家。从延喜初年 (901年) 开始, 纪贯之先后参与编撰《续万叶集》和《古今和歌集》在文坛崭露头角, 并被誉为当时的“歌坛第一人”。尤其他为《古今和歌集》分别撰写的《假名序》和《汉文序》, 直接展示了他极高的和文学与汉文学水平。

在《土佐日记》中, 有大量汉诗的引用, 朗吟等, 表现出他对汉文学教育的重视。而且, 有和歌出现的地方, 往往由汉诗引出, 这种结构编排使学习者不自觉地感受到和汉文学“唇齿相依, 形影相伴”和“相互肯定的共存关系” (2) 。如12月27日的日记中在描述离人依依惜别时, 借用李白的《赠汪伦》作了“棹させど底ひもしらぬわたつみのふかきこゝろを君に見るかな” (撑舟不知底几尺, 惟见君心似海深) 这首和歌。在1月16日的日记中在描述如雪的波涛时借用———白居易《酬元员外三月三十日慈恩寺相忆见寄》一诗中的“谁言南国无霜雪, 尽在愁人鬓发间”一句, 作出“霜だにもおかぬかたぞといふなれど浪の中にはゆきぞ降りける” (寒霜尚不沾暖地, 奈何波涛如霜雪) 这首和歌。当时的和歌已经是在逐步吸收和融汇了汉诗的基础上而得到发展和兴盛的, 作者以这样的实例教育求学的孩童, 要想在和歌方面有所造诣, 就必须对汉文学有深刻的研究, 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诉求。除了汉诗文的引用外, 《土佐日记》中随处可见的汉文训读语, 简明的汉文表达, 还有对句押韵等的行文方式可以看出, 作者不但没有刻意掩饰自己的汉文修养,

WENJIAOZILIAO

反而以汉文为媒介, 逐步渗透假名文学的教育。可以说, 《土佐日记》就是菅远道真和纪贯之的“和魂汉才”思想在教育上的一次具体的实践。

顺应天性。儿童心地纯洁, 纯真幼稚, 所以, 对儿童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易经》中说“蒙以养正, 圣功也”, 就充分肯定了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土佐日记》作为一本自编的启蒙教科书, 不同于传统日本贵族教育使用的呆板单调的教科书, 它充分尊重儿童的天性, 以简洁、自由、活泼的语言描绘出一个个充满童心的世界。如在1月22日的日记中记述一个九岁的男孩子在船行过程中发现随着船的向前移动, 周围的山也在动, 感到十分稀奇, 于是作了一首和歌“「漕ぎて行く船にてみればあしびきの山さへゆくを松は知らずや」 (船行山亦行, 山松可知之?) 来表达自己的好奇心。这样就描绘出儿童的独特心理特征, 并引出出自心意, 毫不矫揉造作的歌句, 为儿童创作和歌提供典范。此外, 作者通篇采用伪装虚构、戏剧构成, 戏谑幽默等的表现手法, 不遗余力地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真正做到了顺应天性, 因势利导。

四、结语

本文从《土佐日记》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 对《土佐日记》的教育主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解读。通过分析得出, 《土佐日记》这部自编启蒙教科书主要以对儿童进行识字、和歌教育以及包含亲情、人情、爱情的道德, 情感教育为主要目的和手段, 同时揭示出贯穿全篇的和魂汉才、顺应天性的教育思想与指导理念。

摘要:本文对《土佐日记》中的教育主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究。主要对文中展现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思想进行研究, 特别对文化与情感教育的理念、形式与内容、意义等进行了解析。对《土佐日记》教育主题的研究对于进一步研究其教育学价值, 进而研究日本平安时代的贵族启蒙教育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纪贯之《土佐日记》,教育内容,教育思想

参考文献

①市古貞次, 秋山虔.日本文学全史-中古.学燈社, 1981:269.

数学日记的内容分类和写法指导 篇3

[关键词]增强;兴趣;数学日记

新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数学的乐趣,而通过写数学日记就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写数学日记要记录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是现实的,同时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它还是学生收集、处理和提取信息,运用有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数学日记的内容种类

1.课堂日记。课堂日记可以写心得体会,学生在学数学、上数学课后或做数学作业时有什么想法,有什么体会、启发,有什么发现等,都可以在日记中书写。学生通常会记录下在上课时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如今天教了些什么知识以及听课情况、合作情况、思维情况、创新情况、应用情况。

2.思维日记。思维日记要记录学生上课、做作业、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例如一位学生写道:“这几天,老师教了我们除法的知识,也帮我们复习了乘法,我知道了除法的意义,比如:12÷3=4,可以说是把12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是4。也可以说是把12每3个为一份,分成4份。还可以表示12是3的倍。而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老师还教了两步应用题,在解题时要写小标题,弄清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老师让我们写小标题是为了让我们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也是让我们理解题意,我越来越喜欢数学。”当学生有了这种思维,随即将它记录下来,不仅思维得到了锻炼,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更浓了。

3.合作日记。合作日记主要记录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与同学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互相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况。

4.生活日记。生活日记主要用来记录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感兴趣并有亲身体验的有关数学的情景,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当他们把亲生经历联系到数学,才会真正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5.考试日记。考试日记主要记录学生在数学考试的应试情况、考试中的做题情况和考试后的经验总结情况,让学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改正。

6.探索日记。探索日记主要记录学生有关数学的自主探究、主动发现、实践创新的过程。

7.成长日记。成长日记主要记录学生在学习中进步情况及存在问题和改正问题的过程,可让学生的心理有进一步升华,促进学生成长。

8.故事日记。故事日记主要记录学生身边发生的或听到的一些数学小故事。

二、数学日记的写法

让学生写数学日记时,除了指点所写的内容外,还应指导必要的写法。在学生刚开始学习写数学日记的时候,可以根据所学内容要求学生写一些命题日记。这些命题日记会给学生一些启示,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寻找素材。待学生掌握了一定方法之后便可以自由发挥了。

1.实事求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什么心得体会、疑难问题、意见建议等都可以写。有什么就写什么,言为心声,有感而发,只要把想对教师说的内容写清楚,能使教师看明白即可。

2.不拘格式。学生在写数学日记时,就像跟老师面对面聊天,有什么说什么,想什么写什么,凡是与数学有关的内容都可以写。

3.讲求实效,减轻负担。为了不加重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数学日记的实际效果,经过实践和摸索,教师不应强求篇幅,每周的日记篇数可以针对性地只写1至2篇。

学生写数学日记应尽他们自己的能力能写多少就写多少,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听、看学习别人的好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数学日记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也能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学农日记 篇4

11月14日

早上8:00,大家收拾好行囊,准时从学校出发,开始我们为期3天的学农之旅。上午,经过几个小时大巴上的旅程,我们来到了第一个目的地。教官带领大家参观了一片农业示范田和一处相距不远的梅花鹿养殖中心,并请了当地的人员对我们进行的相关知识的普及与介绍。中午我们便到了阔别已久的方山民兵训练中心,正式开始此次军事化学农。开始,大家还不是很适应,安顿下来吃完饭后,我们的心情稍稍缓和一些。

下午,训练基地为高一军训与我们高二学农举行了开幕会议,之后训练中心邀请了当地著名教授为我们讲解农业相关知识,普及农业理念,使大家对我国农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发展前景有了深入的了解。

11月15日

昨天晚上睡得不是很踏实,但军营嘹亮的号角声立刻扫去了疲倦,把我们带入了新的一天。这一天从早上的跑步开始,紧接着的是整理内务与早饭。之后集体组织教官对我们进行了军事训练,把我们调整回高一军训时的状态,时刻保持严明的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40分钟的训练之后,全提高二同学排成长长一路纵队,沿着山路爬上了山,参观位于山顶的茶树种植基地。大队长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了当地的茶历史、茶文化,并辅导员们提供了茶品尝。下山后,教官组织了大家进行了野炊,把柴、锅以及米和菜运到了一挖好了坑的指定地点。大家七手八脚地整好锅,分别放下了水、米饭和油、青菜,尽管已是秋冬时节,但大家依然热火朝天的忙活着:加水,炒菜,煮米,扇火,加调料,洗锅。终于开饭了,大家吃着自己烧出来的喷香饭菜,分外起劲。收拾收拾锅碗瓢盆,是下山的时候了。下午是进行农民生活情况调查的时候,除了训练基地没走多远就到了采访对象的家。起初,我们和农

民老伯双方都有些腼腆、不知所措。但老伯很健谈,气氛在大家的谈话中也渐渐融洽起来。详情在学农调查报告中已述,这里就不再累赘。尔后回到基地,教官带领大家领了铲子,前往指定地点松地。教官亲自示范了怎样碎土,于是乎大家忙开了。结束之后,便如往常一样,安排了吃饭、洗澡,最后睡觉。

11月16日

今天精神不错,这一天仍是以跑步以及紧接着的早饭开始。饭后,教官们安排大家学习种植菜苗。分配了挖坑、放苗、覆土、浇水4项工作,细致地检查大家载的苗,不时地挑出“碍眼”的指挥重栽。同学们也不畏脏、累,快活的干着活。军事拓展训练后的下午,我们回到同一片田时,发觉好多苗都蔫了。教官笑笑说它们在“睡中午觉”,继续指挥大家进行第二轮全面浇水。临走前,大队组织全年级全体同学进行了一次热闹的拔河比赛,同学们在欢笑中结束了学农。

学农日记 篇5

昨天是学农的第一天,早上我们满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了萧山市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也就是学农活动的地点。

我们沿着一条小道径直走到了一个类似于大仓库的门口。因为地方大小的问题,老师采用了错开教学的方法。我们一班先进行土培,二班去参观生态科技馆门口的植物,等种完了土培,我们班再去参观植物。我们土培所用的土是调配出来的营养土,是由叶子等腐烂后的土和珍珠盐以3:1的比例调配所成。老师先让我们各选了一个小小的盆子,然后转身看着老师,仔细聆听种植步骤。

老师说的第一步是给花盆垫底。首先,每个小组都分到了一大块类似于纱布一样可过滤的网状布。我们做得很细致。根据老师说的,把布盖在盆口上,再把它一点一点地剪下来,最后再小心翼翼地垫在花盆底部;第二步就是填土了,这一步我们一改拘束,大幅度动作操作,把土填进自己的盆里;再者,是放种子。这一步十分轻松,我们直接挖了几个洞,把种子埋进去就是了。

接下来是水培,第一步是加工两个小塑料杯合成一个特制的花盆。我们组只有三把剪刀,所以只能轮流用;第二步是清理海棠花的根。我们先撕开外包装,把里面的土全部抖掉,再放进水中洗一洗,最后再用陶粒固定在小塑料杯里;第三步,我们往小杯里面加水。课程的最后,老师讲了平常的植物护理,那可真是面面俱到啊!

回来再经过那条小道时,我的心情与来时不同了。现在我手捧两盆植物,心中有了一种爱护宠物般想爱护两盆植物的心情。我想着,以后一定要每天给它浇水、日照,悉心呵护它。

学农日记 篇6

在活动前,我听过好几次有人说会掉入水中,我惊奇万分,想马上去试试。终于,随着老师来到了挑战地点。

我见到了挑战工具,看后,有些想离开的感觉,因为都是些考验平衡极限的东西。第一个是木桩桥,面积小,用绳子悬挂着,很容易着水,很难过去,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走了过去;第二个很像秋千,却又不像,不过因为一边有两条绳子,所以很稳,轻松挑战成功;后一个是真的秋千桥,高低起伏,主要是有几个相隔太远,绳子抓不着,我鼓起勇气,眼看脚快下水了,我放手一博,没想到成功了;再一个比较简单,不扶绳子,收插进口袋,走过去;下一个是在陆地上挑战平衡和恐高,也很轻松。

最后一项,所有人一齐转头,一步一步沉重地走了过去。我想:我一直乘风破浪来,到最后不可以放弃,为自己而战!这个双人桥桥面有很大的弹性,一不小心两人就会一齐掉下去,这必须要互相配合默契,两人两手搭着对方的肩,分别走在相隔不到一米的桥上。

刚开始,我不知道难度,但看见小苏和小王没走两步就掉下水了,人下去了,水中的蝌蚪却上桥了,又下去了。我看着这个交替,心中胆战心惊。轮到我了,我把脚一伸,身体下去了,队友小山也同我一起下来了,我们同心协力,走到中间,我心中忐忑不安,腿好像站不住了,小山不小心用点力推了我一下,我向后一仰,有用力向前一俯,把他也推了一下,这时,桥开始大幅度晃动,我们只能等待桥平稳。

桥,稳了,我们蠕动着脚步,我们过了中间部分,“冲刺了”,“小心一点,别急。”我还是镇定地说。“就差两三步了,快!”小山好像沉不住气了。“慢慢来,‘欲速则不达’!”我并无变动神情。

最后一步,就一步了!我们同时跨了上去,后脚一蹬,上去了,成功了,我们成功了。我感动地流出了眼泪。回想一下前几个项目付出的辛苦,流出的滴滴汗水,才有了现在的成功。

学农实践课程的多样化开发与实施 篇7

一、理论推动实践、有所思亦能有所为

沙河口区学农实践基地作为素质教育的阵地之一, 必须明确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基础素质为基本目标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 因此具备三个基本要点: 第一, 要面向全体学生; 第二, 要面向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及心理健康等各个方面; 第三, 要帮助学生实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

在这一理论的引领下, 我们积极组织参与研究的教师学习理论、深化意识转变、确定行动研究方向。

课程开发以课程资源开发为先导, 确立如下原则:

1. 整体性原则。要求学生整体参与, 课程资源的开发要紧紧围绕两个目标 ( “学农”和“校本特色”进行整体优化, 同时还要兼顾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整体协调。

2. 突出特色的原则。从两个目标出发, 突出展现各自特色———学农类课程要立足农村, 挖掘农业资源和农村人力资源 ( 当地社区、农业专科人员等) , 展现“农味儿”教育; 校本特色类课程要以课堂为主阵地, 利用学校资源与教师资源, 延伸学校特色教育。

3. 以生为本的原则。课程开发要立足学生的学情, 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经验以及需要和兴趣。运用相应的方法, 施以相应的教育, 为学生健康而富有个性地发展提供课程保证。

4. 主体性原则。教师、家长、学生和社会均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占主体地位。

二、交流触动灵感, 有沟通才有新思维

秉承这样的理念, 我们积极创建沟通平台, 大力促进交流互动。活动期间, 我们走进课堂, 了解课程开展情况; 活动结束后, 我们又以座谈会的形式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各个学校的领导与广大师生的参与感受与反馈意见。结合多方意见, 我们认识到:

1. 实践课程开发必须从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开始, 积极探索实践课程对学生身心发展的深远影响及课业学习的促进作用。

2. 实践课程的开发是服务于学生的, 那就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挖掘兴趣点和教育点。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3. 实践课程要立足农村、围绕农业, 同时也为学校提供彰显特色的平台。农村的田野、田间的果树、垄沟里的麦苗和随手抓起的一捧土都是一次实践的机会、一个教育的过程, 都可以成为课程的开发资源。与此同时, 开发过程中也必须依托学校的课程资源, 将自身打造成校本特色课程的展示平台与交流载体。

4. 实践课程的开发过程, 还是一次挖掘教师资源的过程。课程的开发要求创新求变, 要求信息更新, 这就为教师“拓宽视野、寻求突破、历练能力、提升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

三、调查带动研究, 有调查才有发言权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 面向我区五年级及初二学生开展了一次关于“学农实践课程设置现状及设想”的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我们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迪:

1. 最受学生喜爱的课程集中在动手操作类课程 ( 农作物种植、动物饲养及制作类校本特色课程) , 说明相较于内容为理论型与讲解型的课程, 学生对于实践操作课程的兴趣更加浓厚。

2. 旧版教材中的动手实践类课程数量不足以满足学生走进农村的学习需求, 这也为课程的改进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3. 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和需求, 不断地提高实践基地的教育质量、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

4. 对于实践课程的未来设想, 学生们提出了很多建议, 大多数学生希望开设操作性与趣味性兼具的实践课。学生们的建议是从自身的需求和兴趣出发, 对我们的课程开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四、多方联动合作, 有所为亦会有收获

我们通过文献学习、课堂实践、调查反思、交流互动和总结提高的探索研究思路, 使课程开发的内容得到了落实, 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系列学农实践课程:

1. 印刷出版了《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小学生学农实践系列教材》。本版教材以农业发展、常识介绍、体验田间劳动及同伴合作意义为主线, 具体特点如下:

第一, “农”味儿为主, 深挖资源。

本版课程清晰地展现了“农”味儿十足这一特点。我们全面依托农村, 挖掘农业资源, 结合我区学农实践基地的现有种植资源与环境, 开发出详解各类蔬菜 ( 例如以白菜、菠菜为代表的绿叶类蔬菜、以番茄为代表的茄果类蔬菜和以玉米为代表的粮食作物等) 的播种、灌溉、施肥及管理储藏方法的课程。而且, 我们还以独特的视角诠释了如何在实践课程中贯穿常识介绍, 以“信息链接”与“农作物营养价值介绍”作为开篇, 意在通过阅读激发学生了解的兴趣, 通过了解迸发实践的动力。课程内容环环相接, 又紧扣农业主题, 真正做到根植于土、发展特色、独树一帜, 活力长青。与此同时, 我们也注重挖掘人力资源, 通过细致筛选, 聘用了专业的劳技教师担任“种植篇”与“养殖篇”的执教人员; 还在当地雇佣了经验丰富的饲养人员现场演示并指导如何饲养小动物。无论是课程资源的探索或是人力资源的挖掘, 我们都本着“以农村为起源、以农业为原点、以专业为抓手、以实践为途径“的宗旨, 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第二, 动手实践, 真情体验。

实践课程的设计要以“实践”为基本出发点, 为突出“实践”功能, 我们的课程中详细介绍了每个活动的准备工具、操作步骤、操作时间及注意事项。例如, “种植篇”的第一节“白菜的种植体验”中就详细介绍了“播种的方法” ( 浅浇底水法、三水齐苗法和地膜栽培法) 、“种植细则” ( 选择肥沃的粉沙壤土或轻黏壤土进行3 ~ 4年轮作等) 和“施肥注意” ( 翻地深16 ~ 20厘米, 晒15天等) 。详尽的操作流程有助于学生逐一动手体验, 真正做到学实践、会实践、从实践中学习体会。

第三, 近身观察, 直观感受。

本版教材在讲解常见家禽家畜的种类及特点的同时, 还重点介绍了目前在我们学农实践基地饲养的动物。例如, “羊的饲养”中介绍的“波尔山羊”及“狗的饲养”中介绍的“藏獒、牧羊犬”等。突出介绍学农实践基地饲养的动物, 目的是让学生在大量阅读之后能找到一个直观的载体, 能走近动物并在观察中加深了解、强化学习。

第四, 社科常识, 学用相宜。

作为民生之根本, 农业生产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但是近年来, “餐桌污染”事件逐年增多, 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我们的课程作为社会实践的缩影, 也义不容辞地将这些社会现象与辨别常识教给了学生。例如, “养殖篇”的第一节“猪的饲养”中的“小贴士”环节就详细揭示了“瘦肉精”的来源、作用原理与危害后果。“小贴士”紧扣实践内容, 又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拓展了学习内容, 又增加了学习功能。

第五, 同伴协作, 交流无阻。

诸多事例表明, 同伴互助是提升学习的有效渠道, 更是情感交流、丰富内心体验的良好契机。因此, 我们以情感的交流互动贯穿于每个实践流程之中: “信息导读”可以共同阅读并交流感想; “实践操作”可以互助动手、协作完成; “交流平台”更是畅谈体验, 增进了解的好机会。

2. 我们通过到校看课、研讨座谈、互动筛选和共挖资源等途径, 寻找到了学农实践课程的“新血液”, 并在实践中发挥基地的各项地域优势, 促使实践课程能够延伸课堂、扎根基地。

( 1) 融合地域资源, 为校本特色课程助力。本次课程开发, 首先注重课程与地域的融合。我区学农实践基地处于青山绿水环抱之中, 林间的一石一木、一花一草都是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基于此, 我们与玉华小学合作开发了《石板桥的原理探索与制作》课程, 所需一种名为页岩的石料可以在基地的后山采集。课上, 教师带领学生积极研究拱桥的成型原理, 先使用硬纸板模拟各种形状的桥, 并以砝码检验其承重性, 得出“相对来说, 拱桥具有较好的承重性”的结论; 之后使用石片拼合拱桥, 经过几轮反复试验, 寻找最佳的拼合角度与高度; 最后使用粘合剂完成石板桥的制作。

此外, 我们还开发了《树叶的探秘》课程, 本课利用基地丰富的植物资源, 通过林间观察、选取、采集, 结合理论学习, 以及进一步的观察研究与描述等一系列过程, 研究树叶的脉络分布, 进而分辨树叶的种类、树木的生长习性及周期并最终完成观察报告。上述课程作为第一批的探索课程, 初步实现了将实践课程与学农实践基地的资源有效结合的设想, 体现了基地物产资源对校本特色课程的支持与保障。

( 2) 结合学农生活, 为校本特色课程添彩。本次课程开发, 还关注校本特色课程与学农生活的有效衔接。通过观察, 我们发现, 帮厨作为学农中的一项重要活动一直是学生津津乐道又难以忘怀的, 如何利用这一契机搭建教育平台成为我们研究的方向。通过对玉华小学的特色校本课程进行看课研究, 我们选取了《美食制作———寿司的花样制作》一课作为探索。课前, 教师带领学生积极准备食材, 查阅学习“花样寿司的制作方法”; 课上, 教师指导学生制作了鸡蛋细卷、青瓜细卷、黄萝卜细卷及配料品种丰富的加州卷等, 学生们还发挥想象力, 用寿司做起了花样拼盘。米饭飘香、花样纷呈的一堂妙趣横生的“寿司花样制作”在学生们的大快朵颐中结束。学生们不再停留于享受美食, 而是真正参与到食材的筹备与制作中, 了解劳动的辛苦与快乐, 体会“美食来之不易需珍惜”的道理。这一课程的探索将视野延伸至学农生活中, 不再局限于课堂时间, 而是充分利用基地的食堂等资源, 体现了基地生活资源对校本特色课程的支持与保障。

( 3) 利用环境资源, 开展特色环保教育。本次课程开发也注重结合环境资源开展环保教育。结合基地环山抱水的地理特点, 我们倡导各校开设环保教育课程。课前, 教师选取合适的教育主题 ( 泥石流的形成、沙尘天气的危害、土地荒漠化等) 并组织学生分组查阅资料; 课上, 教师带领学生从理论学习入手, 先了解常识, 后实践观察, 再到田间识别土质情况, 辨别土地荒漠化的征兆等。这一课程的探索, 将触角延伸至综合实践课程, 体现了基地环境资源对校本特色课程的支持与保障。

五、反思引发创新, 有创新才有前进力

1. 实践课程的学科化研究规划

( 1) 课程目标的设立。结合课题研究及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要求, 计划从三个层面设计课程目标, 分别是: 知识与技能目标、情感目标、操作目标。完善的教学目标, 有利于课程的科学有效实施, 有利于在课程设计上达到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两手都抓的预定效果。

( 2) 活动环节的设立。深入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要求, 从中总结出适合学农实践课程的环节设计要求。活动设计时注意有层次、有梯度、目标明确、难度适中。

( 3) 建立评价机制。建立针对实践效果的评价体制, 探索并使用多种评价方式, 希望教师能给学生带来一次有收获、有思考、留痕迹、能延伸的实践活动经历。

( 4) 形成常态反思。教学离不开反思, 反思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为了更好地开展学农实践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必须要系统地学习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要求, 从教师主观设计、活动实施情况及学生反馈三个层面全面分析课程设计的成功与不足, 并将这种反思列入常态工作中。

2. 新课程实施的细化升级

( 1) 实践操作要扎实运行, 加强对基地教师的管理力度, 切实保障实践操作的全面运行, 不能走形式、减环节, 在保持一贯的认真作风的同时, 指导授课教师在活动设计中优化创新, 让实践操作更具科学性与趣味性。

( 2) 更加注重成果收集及反馈。如果说实践活动是一座建筑, 那么成果收集及反馈就是竣工前的最后一片砖瓦。成果及反馈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反射镜, 为了学农实践课程能够常做常进步, 我们将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 关注动手体验、情感体验及教育延伸的成果反馈机制。力求让学生手脑全运动、身心全升华。

( 3) 更加合理安排课程表。科学合理的课程表, 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活动是否明细化、具体化。我们将针对农业课程的特殊性, 力争课程安排更科学、教师安排更合理, 做到基地各种教育资源的最优化组合, 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思维得到锻炼, 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孟学农再次引咎辞职的新闻隐喻 篇8

襄汾“9·8”尾矿库溃坝事故是今年以来全国发生一次死亡人数最多、也是近40多年来尾矿库溃坝最严重的一起特别重大事故。经初步调查,导致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违法违规生产和建库,隐患排查治理走过场,安全整改指令不落实,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监督管理不得力。9月11日,作为一省之长、全省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孟学农已就此事“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全省人民作出深刻的检讨”,接着又领责请辞,不仅表明了他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也凸显了中央加强追究领导责任的坚定决心。

孟学农引咎辞职已非首次。2003年1月曾出任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同年4月因SARS事件期间瞒报疫情遭到世卫组织批评,最终引咎辞职。去年8月履新山西后,尽管他做了大量工作,可治下还是重大安全事故频发。

当孟学农再次引咎辞职的消息传来,很多网友都发帖感叹孟学农官运不济。窃以为,这是中央致力打造责任政府、健全行政问责制的题中之义,彰显了现代社会对相关官员在不构成法定罪责的情况下承担更为苛刻的道义责任的严格要求,能有效提升官员的自律性和工作责任感。

有权力就必须有责任,权与责必须对等。就襄汾县“9·8”尾矿库溃坝重大事故而言,一个体积大约20万立方米的庞然大物,有如悬在下游居民头上的一颗“定时炸弹”,可监管人员竟然长期视而不见,竟然可以在各种检查督查中蒙混过关,竟然没有纳入立即停产整改的重大隐患之列。更让人气愤的是,当尾矿库下游的村民和村委会意识到这座尾矿库的危险性,向当地乡、县递交“救命报告”,希望政府部门能及时出面制止此危险行为,“但均不了了之”。如果不追踪问责查个水落石出,能对得起那么多死去的亡灵吗?

由此来看,孟学农引咎辞职,可说是一种“必然”,而不是“突然”,更不必为之“哗然”,当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遭到重大损失,造成特别恶劣的影响,就意味着相关掌管用人、制定政策、监管下级的政府官员没有尽到自己的监督和管理责任。即使事故不是行政一把手直接造成的,他也应为此承担道义和政治上的责任。“引咎辞职”的“引”字,正是对官员自觉承担责任的内在要求。

上一篇:农业经济管理实习报告下一篇:订货会要求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