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管理实习报告

2024-10-30

农业经济管理实习报告(共8篇)

农业经济管理实习报告 篇1

农业经济管理大学生实习报告

根据学校的总体安排布置,我于XX年X月X日至X日进行了毕业实习。转眼间实习期满,现将我实习整个过程报告如下:

一、实习目的:

我在学校所学的专业是农业经济管理,我对财务管理又特别感兴趣,我想通过学习想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具体应用于实践,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知识的不足,从而找出差距弥补不足之处,迎头赶上,为自己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公司是一个舞台,而公司财务部更是一个公司运转的核心,我决心从这次实习当中学到真本领,掌握新知识,不虚此行。

具体有三点,即:

1、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增加实践和社会经验;

2、提高自己与人的沟通交往能力;

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习时间

xx年x月x日至x日,正是公司业务相对轻松的时间,这是公司刚刚和农户签订完订单,新入社的社员刚交完股金,很多业务正需处理。我来到公司找到负责人,说明我的来意,付总很热情地接待了我,并给我引见了一位主管财务的x总监,由他具体负责我实习事宜,包括如何做业务熟悉工作流程,处理同事关系等等。由于我沟通能力还行,很快便和公司同事员工熟悉起来,从第一天起便很轻松地进入状态,不知不觉一个月就过云了,我还没在公司工作够呢!就要结束了,真有些不舍。通过实习,让我学到很多东西开拓了视野,增长了 知识和见识,受益匪浅,最后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公司各位领导和同仁。

三、实习单位和部门

我所实习的单位是我家乡所在地xx镇的xx有限公司。公司是成立于xx年的一家大型民营企业,它主营业务是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作物,像有机大米、小米、小杂粮、有机蔬菜等,产品质优价廉,远销南方各大超市,东北地区供不应求,很受消费者欢迎。公司是集贸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综合型企业,年创产值xx亿元,实理利税xx万元,公司前景良好。我实习的部门是财务部,由于公司业务量财务管理相当复杂,通过这次实习,使我才真正走进企业,走进财务管理,认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差别,从而更激发了学好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信心。

四、实习内容及过程

我所学专业是农业经济管理,到公司实际实习具体部门是财务部,具体主要就是会计业务,下面我就把自己实习期间学到的有关会计知识内容报告如下:

会计在公司里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会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业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

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 都基本掌握了,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到实际上应用,我就想我肯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自认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在这里只能成为空谈。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云,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平常在学校学到的都只是课本上的知识,缺乏工作经验,还不能满足会计工作的需要。为了积累关于会计专业的工作经验,我在xx有限公司获我得了一次十分难得的实习机会。实习期间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期间能够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得到实习领导及全体工作人员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

在这里的同事对我非常和气,他们耐心地向我介绍了公司的基本业务、会计科目的设置以及各类科目的具体核算内容,又向我讲解了作为会计人员上岗所要具备的一些基本知识要领,对我所提出的疑难困惑也是有问必答,尤其是会计的一些基本操作,都给予了细心的指导,我很感激他们对我的教导。在刚刚接触社会的时候,能遇上这样的师傅是我的幸运。虽然实习不像正式工作那样忙,那样累,但我真正把自己融入到工作中了,因而我觉得自己过得很充实,觉得收获也不小。在他们的帮助下,我迅速适应了这里的工作环境,并开始尝试独方做一些事情。

在这里我的收获很大,我学会了录入业务、记账、填制记账凭证、使用打印机等好多知识,掌握了会计工作的基础流程,也学到了不少为人处事之道,认识到不断学习的重要性,更多的了解了会计专业的特点,发现电算化在公司的使用日益普遍等等。以下就是我实习收获和所得。

公司里凭证的填制已经基本上由电脑生成打印机完成,很现代化,而且我发现这里所使用的用友软件很方便快捷,网络已经能很好的为公司服务了。

一个月的实习我基本掌握了登账的方法:首先要根据业务的发生,取得原始凭证,奖其登记记帐凭证。然后,根据记账凭证,登记其明细账。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以及试算平衡表,最后才把它登记入总账。结转其成本后,根据总账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等等报表。这就是会计操作的一般顺序和基本流程。会计本来就是烦琐的工作。

在结账之前必须先对账,对账主要是为了发现和纠正记账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因为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难免会出差错,而且差错可能出现在各个环节,如记账凭证填制中的错误、记账过程中的错误、实物保管过程中的疏忽等等。因此,在会计期末将账薄同会计凭证、其它账薄、实存物资相核对,可以保证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是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保证,同时为报表的编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账中的错误让我重新温习了查找错帐的方法:差数法、尾数法、除二法、除九法。除二法是查重复账用的,除九法是查数字颠倒的,差数法是查少计账的,尾数法是用来查少计尾数的。还可以这样分成 两种方法:

1、查找漏记、重记错差的方法。总帐与分帐不平时,如果差错数是72,就得先看凭证上有无72这一笔数字。如果发现在这一笔,就应看有关帐户是否漏记、重记的情况。

2、查找反方向差错的方法。这种反方向的差错数,一定是偶数,可用2除尽,所得的商数就是差错数。

电算化在公司的普及使用,让我对电算化又有了更新的认识,会计电算化是会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要求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要突出实务性特征,要使会计电算化人才能够迅速适应和进入计算机实务环境,能够熟练从事手工会计操作和运作财务软件,具体从实务中学习和进步的能力。会计电算化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无论其侧重哪一方面,都应该拥有足够的会计和计算机两方面的知识,懂得计算机技术手段,能将会计工作转化为计算机应该;要熟知一些计算机环境下的会计运作方式的模式。在我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一种上长虹的趋势,即使是大学生人数激增,毕业生就业的今天,财经类专业一直处理领先,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需求意愿较强,九成单位有长期需求。

因为公司工作较细我是在财务部门实习,所以涉及到的都是和资金流入有关的会计科目,应收账款很常见,使我对应收账款有了更多认识。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赊销产品、商品或提供劳务而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应收款项,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所形成的债权,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项目。随着市场 经济的发展,商业信息的推行,企业应收款数额普遍明显增多,应收账款的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中日益重要的问题。应收账款的功能主要有以下方面:

1、扩大销售,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2、减少库存,降低存货风险和管理费用的开支。

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正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葫芦画瓢准没错,那么,当一名出色的会计人员,应该没问题了。现在才发现,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还有就是会计的连通性、逻辑性和规范性。每一笔业务的发生都要根据期原始凭证,一一登记入记账凭证、明细账、日记账、三栏式账、多栏式账、总账等等可能连通起来的账户。会计的每一笔账务都有依有据,而且是逐一按时间顺序登记下来的,极具逻辑性。在会计的实践中,漏账、错账的更正,都不允许随意添改,不容弄虚作假。每一个程序、步骤都得以会计制度以前提、为基础。体现了会计的规范性。

在实习期间,我曾觉得整天要对着那枯燥无味的账目的数字而心生烦闷、厌倦,以致于登账登得错漏百出。愈错愈烦,愈烦愈错,这只会导致“雪上加霜”。反之,只要你用心地做,反而会左右逢源,越做越觉得乐趣,越做越起劲。仅仅的一个月实习,我将受益终生。感谢xx有限公司给我提供这样一个实习的机会,更感谢同事们一个月以来对我的悉心照顾和耐心指导。

五、实习总结

通过一个月的实习,我深深的感受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实际能 力的不可或缺,更感到二者之间必须相互联系,通过实习我收获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比如如何为人,如何处事,如何发挥团队精神,要有钻研、创新精神,有讲集体力量,要互相信任和协作。

通过实习,我更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以后一定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相关专业知识也要学习,做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农业经济管理实习报告 篇2

一、发展现状和良好势头

近年来, 广灵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关精神, 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欠发达农业县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首要路径选择, 坚持农业现代化方向, 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 立足农民增收, 发挥比较优势, 深化结构调整, 强化社会服务, 开发特色农牧产品, 使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一) 开发效益正在显现。

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 在科学论证基础上, 确立了绿色蔬菜、优质小杂粮、食用菌、林畜产品等农业四大产业, 通过政策引导、资金帮扶、龙头带动、科技促动等措施实现了较快发展。2008年, 特色产业产值达2.48亿元, 为农民人均增收1548元, 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8.1%。农业产业化经营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优化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 基地规模不断壮大。

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 建设特色农业基地, 一个具有鲜明广灵特色的区域性特色产业带初具规模。2008年, 全县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1.49×104hm2, 其中, 蔬菜种植面积0.2×104hm2, “东方亮”谷子种植面积0.36×104hm2, 优质杂粮种植面积0.92×104hm2;建成食用菌大棚800栋, 栽植露天黑木耳6.67×104hm2, 年产各类食用菌90×104kg;大牲畜年饲养量37000头, 其中奶牛4100头。随着特色基地规模的不断壮大, 全县农业结构开始了由粮油为主导向特色农业为主导的历史性转变, 特色产业种植面积已占到农作物面积的45%。

(三) “龙头”实力稳步提升。

把培植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来抓, 使龙头企业实力逐步增强, 有力地带动了特色产业开发。一是企业规模快速扩张。全县现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23家, 其中属大同市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有5家。全县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固定资产达10366万元, 龙头企业经营范围已扩展到特色产业的产、加、销各个领域。如东方物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宽农产品有限公司和新科农牧公司等, 均建有自己的产业园区、生产基地和完善的销售渠道。二是企业实力明显增强。2006年, 新科农牧公司肉羊产业化、北野菌业白灵菇产业化栽培、东方物华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精米加工及育种种植基地建设、广宽农产品公司小杂粮及宠物饲料出口基地建设等4个项目列入山西省“两区”开发项目, 新增投资13759万元, 涉及金额2.6亿元。三是农企对接日趋紧密。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 积极推广龙头带基地, 公司、合作社连农户等多种模式, 完善企业和农户利益联结机制, 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向更高层次发展。2008年, 全县订单种养面积0.13×104hm2, 订单产量3500t, 订单总额1209万元, 签订合同农户5105户, 带动农民增收417万元。

(四) 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着力开发绿色农业, 打响绿色品牌, 提高特色产业核心竞争力。品牌奖励政策已经出台并尽快落实。全县申报绿色认证产品4个, 无公害认证农产品12个, 有机食品1个, 无公害绿色生产基地达到2.33×104hm2, 被列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县”, 并被省政府表彰为省级“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县”, 2008年4月, 又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确定为“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广灵小米”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作为特供农产品选送到国家“两会”和北京奥运会。谷子的价格也从以前的1元钱上涨到了2元, 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进入市场的“东方亮”小米每斤价格达到9元至50元。绿色农业品牌建设, 提高了特色产业的知名度, 拓展了市场空间, 成为广灵经济的一大闪光点。

(五) 经营机制日渐激活。

一是民营化盘活了资源存量, 激活了增量。实行多形式、多途径招商引资, 使山西东方物华、雨润集团、荞宝生物开发有限公司等一批外地企业及本地外出经商办企业致富的老板都参与到该县特色产业开发中来。一批外出务工人员也被吸引回乡创业, 一批专业干部领办农产品加工企业。二是标准化促进了龙头企业盘大做强。广宽农产品、北野菌业等公司通过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 壮大了龙头企业规模, 同时带动了农户增收。三是组织化带动了农民进入市场。全县现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74个, 注册资金7280.4万元, 入社农户1726户, 带动12163户。广灵县百姓乳业合作社被山西省农工委、省农业厅表彰为全省先进农民专业合社。

二、主要工作和成功经验

该县县委、县政府把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统筹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 作为“三农”工作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 强化措施, 加速推进。

(一) 强化组织领导, 科学制订规划。

把更新思想观念作为统一思想认识的切入点和升华点, 先后多次组织相关部门的领导及龙头企业代表赴山东、厦门、北京等地考察, 以拓宽视野, 深化认识, 增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自觉性、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建立领导责任制作为抓好落实的关键环节, 县里成立了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导组, 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 分管领导具体负责, 初步建立了一个领导联系一个产业、组建一个专门班子、依托一个部门、制定一个规划、实施一个特色产业发展方案的“六个一”产业开发领导组织体制, 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把示范引导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有效举措, 县领导经常深入基层, 抓好典型示范, 研究重大问题, 加强督导检查, 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 推进特色产业开发。把科学规划作为产业开发的前提, 深入调研, 并聘请国家级专家指导, 编制了《山西广灵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 (2006—2010) 》, 并通过了国家级专家评审。

(二) 扩大对外开放, 加强招商引资。

针对全县特色产业开发缺资金、缺龙头、缺技术, 导致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突出问题, 该县抓住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和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扶贫开发机遇,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坚持以特招商, 通过兴建特色产业基地, 壮大基地规模, 吸引了一批境外企业来县参与特色产业开发。坚持项目招商, 建立了广灵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库, 精选各类农业项目11个, 分门别类, 汇集成册, 改变了全县特色产业招商引资缺乏系统项目资料的状况。坚持主动招商, 组织企业先后多次参加全国全省农业博览会和招商会等活动, 宣传和推介产品。全县农业招商引资项目5个, 引进和争取各类项目资金22210万元。

(三) 落实优惠政策, 加大扶持力度。

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惠政策, 并力求使之具体化、效益最大化;县政府在2006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试行办法》, 在资金、项目、税收、土地等方面向农业产业化经营倾斜。县政府还制订了《广灵县万亩万栋优质食用菌生产基地规划 (2009年—2011年) 》, 制定了发展食用菌的奖励和扶持政策。为鼓励企业开发精品名牌, 县政府拿出专项经费, 通过补贴、贴息、以奖代补等形式, 对全县获绿色、有机食品品牌认证的企业给予奖励, 从而极大地调动了企业打造农业精品名牌的积极性。今年, 为争取农发行等金融部门的信贷资金, 县领导多次召集有关部门召开银企协调会, 研究政府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问题, 缓解企业融资困难。

(四) 优化发展环境, 提供优质服务。

就政府说, 转变职能, 改进工作方法, 提供优质服务, 如结合县域实际, 开通了农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对乡镇干部、专业大户和龙头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每年培训1500多人 (次) ;为农业调整和企业发展提供信息、技术、项目、资金服务;帮助企业编制项目, 并积极向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争取立项。就龙头企业说, 为分散、力弱的千家万户提供销供产、种养加一条龙服务, 建立和完善合作共赢、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和分配机制。如食用菌生产, 采取“公司+基地 (农户大棚集中连片) +农户 (散户) ”的经营方式:建一个温室大棚共需3万元, 由农民自建, 政府提供贴息贷款2万元, 三年还清 (贷款贴息只贴一年) , 农户贷款, 由县里贴息, 政府资助1500—2000元;龙头企业贷款, 由省里贴息。建菌袋生产线, 每条生产线提供贴息贷款3万元至6万元。公司赊给农户菌袋 (出售产品后扣回菌袋钱) , 提供标准化的技术和管理服务, 组织技术培训;对产品, 产前签订合同, 有包底价, 公司包销产品, 市场价高时多出的收益全部给农民, 市场价低时按包底价收购。北野菌业公司去年为所带的300户农民每户增加纯收入1万元至1.5万元。广灵广宽公司生产出口英、法、德和南非等国的“犀鸟”牌鸟饲料, 所用原料粮食大部分来自本县, 公司派技术人员到村宣传、指导种植技术, 免费为农民提供种子、尿素、打籽机, 产品以高于市场价收回, 去年带动种植面积近0.27×104hm2 (4万亩) , 亩均纯收入比种玉米增加200元, 为6000户农民增加了收入。其他公司、专业合作社也类似。

总之, 广灵推广特色农业产业的基本思路和基本经验是:着眼于农民增收致富, 发挥当地区位、土地、气候优势, 大力调整农业结构, 改变大量种植玉米的传统, 开发食用菌等多种特色农产品, 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绿色农业;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通过市场牵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带基地, 基地连农户的形式, 逐步形成种养加、销供产、农工商、内外贸、经科教一体化生产经营体系;通过政府积极倡导和典型示范, 使当地的绿色特色农业逐步实现经济规模化、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管理企业化、服务系列化、科技现代化、产品标准化、销售市场化、利益分配公平化, 把千家万户散而小的家庭经营与无限广阔、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大市场联结起来, 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说到底, 就是按照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本质要求和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全面改造传统的自给半自给的农业和农村经济, 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全面系统地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 推动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广灵经验证明, 农业产业化是欠发达农业县践行科学发展观, 发展县域经济, 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路径选择。

三、今后发展思路

以市场为导向, 以农产品加工为龙头, 以科技为支撑, 继续积极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到2010年, 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0亿元, 年均增长10%;农业总收入达到3.75亿元, 年均增长10%。特色农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35%, 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民达到50%以上。

(一) 继续抓好绿色食品基地建设。

立足全县土地、气候等优势资源, 大力发展优质杂粮、蔬菜、食用菌和林畜产品四大主导产业, 发挥规模效应, 促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专业化生产, 推进设施农业集中连片发展。食用菌产业要实现“万亩万栋”战略目标, 争取在5年内建成华北地区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

(二) 全力做强品牌产品。

做大做强“东方亮”小米、五香豆腐干、五香瓜子、白灵菇、杏鲍菇、大尾肉羊、画眉驴、仁用杏等品牌产品, 使之成为广灵绿色食品的典型和代表。进一步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为发展绿色食品和绿色农业提供质量保证。

(三) 大力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全力打造新科农牧、好源青牧业、广宽农产品、东方物华、北野菌业、甸顶山林牧、山地菌业、振中农牧、茂盛农牧、青源醋业等10家公司, 努力扩大生产规模, 增强带动能力。发展壮大白老大综合食品加工、森普菌业、荞宝生物、雨润集团生猪养殖等一批产业化企业。每年选择2至3家具有较好基础和发展潜力的加工企业, 给予重点帮扶, 使其不断发展壮大, 逐步构建较为完整的农产品加工体系。

(四)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认真做好这些组织的规范和引导工作, 确保发展一个, 规范一个, 成功一个, 带动一批, 全面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五) 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采取以农民为主体、政府帮扶的模式, 先期在农产品交易较集中的南村镇和加斗乡分别新建一个集销售、储运于一体, 吞吐能力较强的综合性农产品物流中心, 逐步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大农产品对外宣传推介力度, 在北京、太原以及南方沿海城市设立窗口, 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农产品交易活动, 宣传、展示名优农产品, 将其推向更大的市场。

四、存在问题、困难及建议

广灵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在近年来起步较快, 前景看好、潜力巨大, 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困难也不少。

(一) 农业科技人才队伍老化问题日益凸现。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大量的信息和技术服务人才, 而这种专业技术人才因编制问题补充不上, 技术、信息服务与该县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加剧, 成为当前该县推进农业产业化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 产业化步伐需多方支持, 进一步加快。广灵县缺少矿产资源, 工业企业也很少, 财政收入不足亿元, 社会资金也不多。受资金严重制约, 龙头企业规模小、数量少, 带动能力弱, 主要农产品市场占有率低, 竞争力不强。如农户多建大棚, 政府补贴资金、贷款贴息无法满足;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 如种反季节蔬菜效益好, 但没钱建冷库, 影响储存和运往远方;养殖业重大疫病防治, 乡有防疫站, 村有防疫员, 但设施跟不上, 上边给的少量仪器, 还让集中采购搞得价高质量次。要真正形成企业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大发展的格局, 还需要大力解决资金问题。

农业类专业学生实习中的安全管理 篇3

农业类专业校内

生产实习教学安全与管理

校内教学实习基地是进行教学、科研和社会科技服务的重要基地,安全工作是进行实习教学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农业类专业学生在进行校内实验实习时,常有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这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需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

1.仪器设备使用安全

务必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安全、有序地进行。

(1)工作人员在操作前必须熟悉相关内容、操作步骤及各类仪器设备的性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做好必要的安全防护工作。

(2)学生实验时由于仪器设备使用不当容易导致安全问题,如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高压灭菌锅的使用与操作技术等,应严格按规程操作,发生故障要及时组织修复。

(3)为了防止学生实验时发生安全问题,一些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如电热恒温培养箱、电热恒温水浴锅等,要做好停水停电保护和详细维修记录。

(4)农业类实验室在涉及到压力容器、高温、高压、细菌疫苗等的操作和实验时,要严格制定相关操作规程,并教育学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5)仪器设备运行过程中,相关人员不得离开现场。

2.用电安全

各类农业专业实验室在进行实验操作前均应强调用电安全。

(1)学生在实验时不得擅自改装和拆修电器设备。

(2)使用高压动力电时需穿戴绝缘胶鞋和手套等,否则易导致用电安全事故。

(3)应教育学生不得乱接乱拉电线,有人触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或用绝缘物体将电线与人体分离后,再实施抢救。

(4)严禁学生单独操作大功率用电设备及高压电,电源线必须经常检查有否损坏。

(5)移动电气设备,必须先切断电源。电路或用电设备出现故障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后,方可进行检查。

(6)经常检查实验室内是否有裸露的电线头。

(7)电源开关箱内是否有堆放物品,以防触电或燃烧等。

3.用药安全

生物实验室、水化实验室、组织培养室、植物病理实验室等均有较多可供学生实验的药品,学生在实验时,由于药品使用与保管不当,会导致中毒现象的发生。

(1)要强化化学用品、生物制品的安全使用与管理。对剧毒、易燃、放射性药品及强毒病(菌)种和生物制品,要专人管理,专柜存放。

(2)有毒或有剌激性气味的演示实验要在通风橱内进行。

4.防火防爆安全

生物实验室、土壤分析实验室、水化实验室、组织培养室等,使用酒精炉、高压锅、硝酸盐类化学药品等的几率较多,学生在进行实验前,如不加强教育与指导,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1)实验室防火工作应以防为主,严格杜绝火灾隐患,要让学生了解各类有关易燃易爆知识及消防知识。

(2)实验室应配有各类消防器材,消防器材要放在明显的便于取用的位置,严禁将消防器材移作他用,且周围不得堆放杂物。并教给学生正确使用灭火器的方法,发生火灾时应主动、有效地扑救,并及时报警。

(3)易燃易爆物品必须单独安全存放,实验室严禁用汽油代替酒精当燃料,遇有反应剧烈并产生压力的化学实验,要注意容器的容积和壁厚,并要求学生观察时要注意安全距离。

(4)与实验无关的易燃、易爆物品不得随意带入校内教学实习基地。

5.环境安全

农业类专业学生尤其要强化环保安全意识教育,实验室工作人员对于环境安全工作要有充分的认识,对废气、废水、废液的处理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教育学生不得随意排放,不得污染环境;在进行病虫害防治及田间施肥时,也要教育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6.财物安全

学生实验时常见的问题是财物安全意识较差。因此,应教育学生做好门、窗等的防护措施,实验结束时应检查门、窗是否关闭,实验室严防盗窃现象的发生,一旦发现被盗或破坏,应保护现场并立即上报。

校外生产实习教学安全与管理

在农业类专业生产实习中安全是第一位的,生产实习教学必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完成实习教学。为了保证农业类专业学生校外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以及实习现场的设备安全、财产安全等,针对学生生产实习中常见的安全问题,学校可采取“四控法”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实习安全管理。所谓“四控法”,即:

1.预控

学校要清醒认识农业类专业生产实习具有“点多面广、实习时间长、复杂程度高、安全隐患多”的特点,应牢记兄弟学校血的教训,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将安全放在学生实习的首要位置,以安全保实习,以安全促实习,对实习现场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要能做出充分的预测,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和对策,使被控对象处于安全、稳定状态,提高安全事故处置的能力。

(1)制定并完善学生实习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学校对实习安全事故的应对能力,重点是要主动加强对安全事故的调查研究,第一时间掌握安全事故的线索和证据,把好对事故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2)进一步注重学生实习安全的常态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和学校安全工作责任网络,做到机构到位、人员到位、职能到位、责任到人。

(3)由于农业科学属自然科学,多在“露天工厂”生产作业。实习期间如遇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应安排室内学习,避免外出,如遇高温天气,应错开一天中的高温时段,选择合适时间外出,督促学生保证充足的睡眠,日光下戴好遮阳帽,多饮茶水,避免中暑。

(4)农业类专业生产实习以田间农事操作为主,因此,实习期间务必教育学生不要到江河湖海中游泳,以防溺水事件的发生。要遵守地方法规和风俗习惯,与实习单位周围群众和睦相处,不惹事生非,避免发生冲突。

(5)农业类专业生产实习地点多远离集镇,学生就医比较困难,因此,学生在实习期间患重病、急病,应及时就近送当地医院治疗,并视病情发展,由当地医生和带队教师作出决定是否立刻转院或送回学校积极治疗。

(6)实习期间学生一旦发生意外伤害,如摔伤、烫伤、农药中毒、农业机械设备轧伤等,带队教师应立即组织抢救,并及时送往附近医院治疗,同时立即向学校汇报,回校后必须向实训处提交书面汇报,并视情况向学生处提出办理保险理赔。

2.自控

通过对农业类专业学生的安全培训,开展安全教育系列活动,进行安全案例教育等方式,教给学生自控的本领,激发他们内在的动力,增加他们自控的意识,从而达到全员自控的目的。

(1)学生在生产现场实习时应树立安全意识,自觉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如在进行植物病虫害防治实习时,必须掌握一系列的喷药关键技术,否则很会出现农业中毒现象;在进行动物防疫实习时,疫苗的使用与注射技术也很关键,要防止对人体的伤害。

(2)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拨弄电气开关,不得擅自使用任何农业机器设备。

3.特控

对农业类专业重点实习岗位、“三特”学生等进行思想控制、纪律控制和技术控制。

(1)实行实习教师、指导师傅双向专人监控。选派有责任心能力强的专业老师做实习指导教师,结合生产实际给学生讲解农业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减少操作失误、农业器具使用不当而带来的安全隐患。

(2)由于农业类专业学生实习比较分散,实习班主任要定期到各实习单位体察“民情”,并在实习单位召开班会,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增强自己的安全意识。

(3)农业类专业生产实习以劳技训练为主,常与脏、苦、累的农事操作联系在一起,因此,要针对学生中的一些消极的思想动态及时加以指导,以防止大的事故的发生。

(4)农业类专业生产实习地点一般在农场、林场、养殖场、苗圃场、园林施工工地、农村等,住宿条件一般比较艰苦,且安全隐患较大。因此,实习班级(或小组)在外住宿,应由带队教师统一安排,不允许学生私自在外借宿或过夜。学生有事外出应向带队教师请假并须有学生结伴同行,外出学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归队并向带队教师销假。

(5)实习班级(或小组)应在指定食堂用餐,不要到不洁摊点用餐,不食不洁食物,不喝生水,一般不要举行聚餐,以防止集体食物中毒。

4.联控

由于农业类专业生产实习多在室外进行且较分散,管理难度较大。因此,需要建立健全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家长经常性的实习信息通报制度,实施实习巡视员制度,推行实习管理领导小组和实习指导教师责任制,使农业类专业学生的实习安全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序可仿。

(1)实习前,学校要加大对实习单位生产、生活环境的摸排力度,并与实习单位、家长签订书面协议,通过签订《师徒合同》《安全包保合同》《实习教师承包合同》,实现学校、实习单位、学生家长对学生进行“三位一体”的网络化联合控制,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2)实习前要召开家长和学生共同参加的实习动员大会,加强实习劳动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3)要检查实习学生购买“平安保险”情况,多渠道多险种做好实习期间的学生保险工作;

(4)实习中,巡视员和指导教师要紧密联系,全程参与,严阵以待,建立学生实习管理档案,重点是经常联络分散实习的学生,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走访和沟通,及时掌握学生实习信息;

(5)创新工作载体,利用校园网探索数字化动态管理方式,让学生通过网络来主动向班主任汇报实习情况;

(6)倡导开展“返校日”活动,对实习学生进行中期检查和思想教育;

(7)实习后,引导学生进行实习思想工作总结和汇报,在一定范围内开展“说感悟、谈经验、话明天”实习经验交流活动,让安全生产意识根植学生大脑,享用终身。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调研报告 篇4

问题和困难

据统计,遵义县大小集镇日生活垃圾200吨、农村日生活垃圾400吨左右,除县城集镇垃圾进行统一清运填埋外,其余集镇均为露天垃圾场,而农村垃圾更是随意丢弃,造成环境、土地、水源污染。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逐步完善,但小集镇生活污水经简单处理后排入河流、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流、山塘,造成水源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在生产中,过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壤污染和产品农残超标等危害。

与此同时,现实中循环产业链延长难、养殖粪便处理难、人才设施匮乏、政策法规缺失等,制约着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发展利用现状

现有资源再利用。一是探索应用优良模式。推广应用粮经套作、设施栽培、稻鱼共生等优良模式,在季节衔接和茬口安排上注重温、光、水、肥、空间的有效利用,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二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全县探索出“林+鸡(种天麻)、果+草+牛(羊)”模式,发展林下经济,既保住“绿水青山”,又建设“金山银山”。三是推广秸秆综合利用。通过秸秆氨化用作饲料降低养殖成本,秸秆腐熟入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结构。同时,提高清洁能源运用水平。

变废为宝再利用。采取“猪—沼—果(菜、粮、油)”等循环模式,建立“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产业链。

产业链延伸再利用。龙头企业将一产与二产有机结合起来,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泉源菌业以酒糟为主要原料,生产黄金针菇,菌包再发酵加工成有机肥,探索出“酒糟—食用菌—有机肥”循环农业模式等。

一二三产循环综合利用。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推广应用现代科技成果,注重农业休闲生态功能发挥,让游客在休闲中观光,在观光中体验,推进一产接三产,切实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发展对策

加强组织领导,增强生态环保循环意识。要切实将农业循环经济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贯穿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始终,树立“发展与生态底线”意识,在发展中更加注重废物、垃圾、污水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提高生态环境和农业循环认识,强化保护生存环境、节约自然资源的理念,养成应用科技节本增效、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环境卫生整治保护、生产废物循环利用的良好习惯。

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强化技术人才培养,提高农业废弃物循环技术和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水平,加快推进新型长效缓释肥料、高效低毒低残农药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绿色防控技术等推广应用,培育高产、优质、多抗和安全新品种。加大桔杆综合利用,加快田间清洁工程,逐步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建立完善机制,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深入实施农村沼气清洁工程、雨污分离工程,促进畜禽排泄物、农村生活污水等转化为清洁能源和优质肥源。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提高初加工下脚料开发利用水平,减少加工环节的消耗浪费和废物排放。建立农膜等农业投入品及其包装物的集中回收处理机制。

因地制宜发展,探索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按照循环化、立体化、无害化要求,推广农作物间作、套作和轮作技术,加快发展“资源—废弃物—再生资源”模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积极引导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原料利用率和产品科技含量。合理安排规模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严格控制畜禽养殖污染物产生总量。

强化示范带动,加快农业循环示范基地建设。县级以“5个100工程”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为重点,加快循环型农业技术开发和应用示范工程建设。镇(乡)要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因地制宜推广使用农业循环技术,建设一批化肥和农药减量增效、节水灌溉、秸秆综合开发、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的示范基地。

注重生态环境,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配套建设垃圾设施、雨污分离工程、沼气能源工程等。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力度,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村集中、镇清运、县处理能力和水平。拓展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空间,弘扬农业传统文化,保护生态环境,展示现代化农业魅力。

农业植物疫情报告与发布管理办法 篇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

2010年第4号

《农业植物疫情报告与发布管理办法》已经2010年1月4日农业部第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部长:韩长赋

二〇一〇年一月十八日

农业植物疫情报告与发布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农业植物疫情管理,规范疫情报告与发布工作,根据《植物检疫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业植物疫情,是指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补充的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境外新传入或境内新发现的潜在的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

第三条 农业部主管全国农业植物疫情报告与发布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植物疫情报告与发布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负责农业植物疫情报告与发布的具体工作。

第四条 农业植物疫情报告与发布,应当遵循依法、科学、及时的原则。

第二章 农业植物疫情报告

第五条 县级以上植物检疫机构负责监测、调查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植物疫情,并向社会公布农业植物疫情报告联系方式。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地)、县级植物检疫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报告省级植物检疫机构,省级植物检疫机构经核实后,应当在12小时内报告农业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农业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报告农业部:

(一)在本行政区域内发现境外新传入或境内新发现的潜在的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二)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在本行政区域内新发现或暴发流行;

(三)经确认已经扑灭的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在本行政区域内再次发生。前款有害生物发生对农业生产构成重大威胁的,农业部依据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国务院。

第七条 省级植物检疫机构应当于每月5日前,向农业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汇总报告上一个月本行政区域内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境外新传入或境内新发现的潜在的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发生及处置情况,农业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应当于每月10日前将各省汇总情况报告农业部。

第八条 省级植物检疫机构应当于每年1月10日前,向农业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报告本行政区域内上一农业植物疫情的发生和处置情况,农业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应当于每年1月20日前将各省汇总情况报告农业部。

第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植物检疫机构依照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报告农业植物疫情时,应当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对于境外新传入或境内新发现的潜在的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疫情发生地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提请同级人民政府依法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

第十条 境外新传入或境内新发现的潜在的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的报告内容,应当包括有害生物的名称、寄主、发现时间、地点、分布、危害、可能的传播途径以及应急处置措施。

其他农业植物疫情的报告内容,应当包括有害生物名称、疫情涉及的县级行政区、发生面积、危害程度以及疫情处置措施。

第十一条 农业植物疫情被扑灭的,由县级以上地方植物检疫机构按照农业植物疫情报告程序申请解除。

第三章 农业植物疫情通报与发布

第十二条 农业部及时向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通报从境外新传入或境内新发现的潜在的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

第十三条 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及其首次发生和疫情解除情况,由农业部发布。第十四条 下列农业植物疫情由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发布,并报农业部备案:

(一)省(自治区、直辖市)补充的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及其发生、疫情解除情况;

(二)农业部已发布的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发生及处置情况。第十五条 农业植物疫情发生地的市(地)、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应当在农业部或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疫情后,及时向社会通告相关疫情在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具体情况,指导有关单位和个人开展防控工作。

第十六条 农业部和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以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发布农业植物疫情。

第四章 附 则

农业经济管理实习报告 篇6

毕业实习是培养本科学生综合技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为规范实习管理,强化实习效果,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组织管理

本科毕业实习工作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教务处负责制订相关规章制度,检查执行情况、协调解决全校本科毕业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学院负责本科毕业实习工作各环节的组织管理和过程监控。

二、程序及要求

学生毕业实习安排在第8学期,实习时间共15周。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要记好实习工作日志,具体内容包括时间、地点、参与的工作内容及取得的工作成效和收获等,作为毕业实习评定成绩的依据之一。学生应及时向毕业指导教师和班主任汇报实习地点、实习单位、联系方式、实习工作情况及实习单位变动情况等。实习结束返校后,学生需提交毕业实习鉴定表(含实习总结和实习单位鉴定意见)。实习总结内容包括:实习单位、实习起止时间、实习内容、工作进程、主要收获及心得体会、今后努力方向、对实习的意见和建议,字数不少于3000字。最后,学生需登陆教务管理网络平台,填写毕业实习调查表。

学院应在毕业实习之前,召开实习动员会,强调实习要求、安全要求和纪律要求,实习期间,要掌握本院学生实习地点、实习单位、联系方式等情况,加强对自主联系实习单位学生的管理,严格实习要求和监督检查,务必杜绝放任自流的现象,确保实习质量。

毕业实习指导教师是学生毕业实习的第一责任人,要准确掌握学生实习地点、实习单位、联系方式及实习单位变动等情况,对学生的毕业实习进行全程指导和管理,定期检查实习进度和质量,解答和处理学生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小班班主任应掌握本班学生实习地点、实习单位、联系方式等情况,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生活情况,尤其要对在校外实习的学生,强调实习纪律和安全,确保学生实习顺利进行。

专业负责人负责汇总毕业实习成绩,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统一将成绩登录上网。

三、成绩评定

毕业实习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习工作日志、实习表现、实习总结并结合实习单位鉴定意见进行综合评分,计分方式为百分制。同时,应总结学生实习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对在毕业实习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可由指导教师酌情加分,计入毕业实习成绩中:

①毕业实习中,在服务社会、推广科技(产品)等方面做出了实绩,并出具证明材料者,可加1-3分;

②毕业实习表现优秀,被实习单位认可并接纳在实习单位或其上级部门就业,能够出具就业协议书或正式用工合同者,可加3分;

③在毕业实习期间,本人有符合社会道德价值规范提倡的优良品德及行为,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为学校带来良好声誉,有正式媒体报道或受有关单位表彰者,可加1-3分。

四、工作总结

实习工作结束后,由各学院将毕业实习基本情况、主要工作经验,以及本单位在毕业实习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意见和建议等形成总结材料,报教务处存档。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农业经济管理实习报告 篇7

一、基本情况

1. 长治市基本情况

长治市全市共形成“一村一品”专业村129个, 专业乡镇40个, 特色产业县6个, 涉及6万农户、23万人口, 从业人数17万人。共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139个、注册农产品商标400多个, 认证绿色食品127个、无公害农产品97个、有机食品26个, 有1个出口欧盟免检产品、1个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和2个地理标志登记产品。有屯留玉米良种、长子大青椒、平顺大红袍花椒、黎城核桃、沁县小米、壶关北方旱地西红柿等6个国家特产之乡。

2. 晋城市基本情况

晋城市全市共培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7家, 形成有产业特色的专业村356个, 专业村总人数59 838万人, 专业村主导产业农户数15 245户, 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1 300多个, 带动农户17.37万户。阳城的蚕桑, 高平的养殖业等已成为山西省内著名的标志性产品, 厦普赛尔、巴公大葱、鲁村小米、沁水七须黄花菜等特色农产品闻名遐迩。

二、典型观察

1. 壶关县龙泉镇食用菌专业村

龙泉镇依托龙头企业在小山南村、三家村等村庄建立基地, 开展工厂化生产, 采取公司加农户的形式发展秀珍菇、金针菇专业村。特别是该公司利用扶贫片区开发资金2 000万元, 建设200个食用菌温室, 雇佣当地农民发展生产, 人均月收入2 000元以上。

2. 壶关县西川底村石雕专业村

西川底村以石雕工厂为龙头, 组织村民开展佛像、摆件、碑刻、建筑、装饰等多种工艺品制作, 并建立了集石雕、建筑、园林为一体的壶林书院, 荟萃艺术和文化的精华, 其中整体石雕结构的石屋精舍工艺精湛, 集中展示了石雕艺术的魅力。

3. 平顺县北社村设施蔬菜专业村

北社村依托龙头企业龙港科贸公司建立基地, 拟建设100座蔬菜日光温室, 开展蔬菜标准化、无害化生产, 积极认证无公害、有机食品, 逐步建设成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推进“一村一品”建设。

4. 平顺县清河村旱地西红柿专业村

清河村积极发展旱地西红柿生产, 依托农民经纪人统一购销来推进“一村一品”建设。据了解, 该村旱地西红柿种植规模已经发展到10.05 hm2以上, 每0.067 hm2平均收入可达5 000元以上, 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5. 高平市段家沟村永录乡三军村

山西宇脯钙尔食品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在该村发展“农大钙果”, 种植面积100 hm2, 开发出御脯钙尔系列产品, 年生产钙果果脯系列产品2 000 t, 转化钙果6 000 t。

6. 高平市王报村设施蔬菜专业村

王报村依靠政府补贴, 建设设施蔬菜生产基地33.5 hm2, 发展蔬菜日光温室、春秋大棚300余座。其中, 日光温室单栋政府补贴1万元, 连栋再补贴5 000元;春秋大棚每个补贴2 000元, 100栋以上每个补贴3 000元。

7. 高平市生猪养殖基地

生猪养殖已成为高平市的主导产业之一。其中, 华康猪业有限公司占地33.5 hm2, 有厂房和猪舍989间, 每年可出栏商品猪13 000头、种猪10 000头, 每年为农户外调生猪10万头, 带动农民养猪1 500多户, 覆盖全市16个乡镇、118个村, 增加农民收入6000多万元。

三、主要做法

1. 规划引导, 示范推动

(1) 搞好规划两市都制定了加快“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建设的规划, 逐县、逐乡确定优势主导产业, 推进特色产业向区域化、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2) 考察取经长治市分3批组织239个新农村重点推进村的支部书记, 赴陕西渭南市、大荔县、蒲城县和山东寿光市、诸城市等地实地考察学习“一村一品”建设经验。

(3) 培育典型长治市启动实施了“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强村富民工程, 培育树立“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典型。市财政投资500万元, 首批扶持100个有特色产业基础、有创业型带头人、有明显示范作用的示范村;投资313万元, 扶持68个大学生村官领办“一村一品”创业项目。

(4) 园区示范长治市财政投资250万元, 对标准化农业园区建设给予支持, 作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基地和“一村一品”发展的示范基地。长子方兴、屯留老爷山、潞城西天贡等95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总面积达到1.34万hm2, 示范作用显著。

2. 扶持企业, 龙头带动

通过支持和引导龙头企业向特色资源靠拢、向主导产业靠近、向规模经营推进, 促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建设。长治市投资3 000多万元, 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沁州黄小米公司采用订单农业生产模式, 带动形成了漳源、新店2个专业乡和上曲峪、口头、待贤等8个专业村, 全县谷子绿色标准化种植面积达5 360 hm2。晋城市强民乳业在省定贫困县陵川县创立了养殖基地, 带动养牛户46户, 年产鲜牛奶8 000 t, 农户创收2 500余万元。高平市华康猪业积极发挥集团品牌、机制、市场等方面的优势, 已在市内外建立了52个村级订单基地, 带动农民1 500余户, 户均增收1万多元。

3. 强化组织, 中介拉动

两市都很注重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等中介的作用, 着力构建稳定的利益联结纽带。长治市投资500万元, 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武乡县三里湾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监漳镇发展有机花生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达67 hm2, 辐射带动了武乡、襄垣、沁县等3县的12个乡镇、106个行政村。泽州县三里泉养蜂专业合作社在南岭等乡镇建立优质养蜂基地, 由合作社提供蜂箱和蜂群, 无偿提供技术培训, 扶持蜂农特别是贫困地区蜂农发展养蜂业, 并与北京市蜂业出口公司达成长期供货协议, 产品远销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 带动蜂农300多户, 户均增收7 300元。

4. 打造名品, 品牌促动

培育特色产品, 实施品牌经营, 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增加了农民收入。长治市政府拿出1 000万元进行认证费用补助和品牌申报, 鼓励龙头企业争创名牌, 发挥品牌效应, 提高产品的信誉度和知名度。通过建立以煤补农机制, 实行一企帮一村、一矿带一村, 吸引工矿企业参与“一村一品”的品牌开发, 涌现出了长治县信义村花灯、南宋村剪纸、黎城县黎侯村布老虎、襄垣县赤壁村白灵菇、壶关县南平头坞村刺绣、长治郊区长雷村刺绣等。晋城已有阳城蚕桑、高平华康、厦普赛尔、巴公大葱、鲁村小米、沁水七须黄花菜等知名品牌, 特别是阳城蚕桑, 高平养殖已成为省内著名的标志性产品。巴公双峰公司树立“巴公大葱”品牌, 不但做大做强了企业, 还带动农民养猪户34户, 户均增收1.5万元。鲁村小米通过中央电视台报道后, 已是全国叫得响的品牌, 带动农民500余户。

四、存在问题与发展建议

1. 存在问题

(1) 规模小一是土地资源分散, 单家独户的生产经营, 既不利于政府提供技术指导等服务, 也无规模效益;二是“一村一品”专业村数量偏少, 示范带动作用不强。

(2) 层次低主要是生产上应用的技术较为落后, 龙头企业加工转化能力不强, 主导产品链条短, 档次差, 精深加工程度低, 专业合作社、协会带动能力弱, 市场建设滞后, 农产品市场开拓能力不强, 价格受市场影响非常大。

(3) 组织差龙头企业、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尚未与农户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经营状态很难与开放的大市场相对接, 导致农户生产市场风险大。产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组织运行不规范, 绝大多数只有形式, 没有内容, 还处于“墙上协会, 纸上会员”的状态, 无法真正起到上挂龙头企业、下联农户的作用。

(4) 品牌弱农民的质量意识、品牌意识不强, 政府职能部门对农产品创品牌重视不够, 缺乏有力的措施, 一些龙头企业也不重视品牌建设。已有的品牌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知名度还不高, 市场占有率还较低。

2. 发展建议

(1) 精心组织要充分发挥行政优势,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推进工作机构, 协调和落实各项工作责任。要加强规划引导, 在进行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基础上, 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 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目标和措施。要加强学习培训, 组织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到专业村、示范园区或外地观摩学习, 提升建设水平。

(2) 增加投入要加大扶持力度, 积极出台扶持政策, 抓住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给予重点支持。借鉴长治经验, 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示范园区、品牌建设。要整合项目资金, 把用于农业和农村的建设资金捆绑使用。要拓宽融资渠道, 内引外联, 招商引资, 千方百计增加投入。

(3) 规模经营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 必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最难的问题是调地。要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推进土地合理流转, 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农民自愿、依法有偿”的流转机制, 扩大生产规模。要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 总结和推行可操作性强、效果好的流转办法。

(4) 创新机制要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规范和引导工作, 使之成为提高组织程度、创新农技推广方式、农资供应管理、农业项目实施的重要载体, 成为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有生力量。要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与农民形成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 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5) 品牌建设走品牌化发展之路, 用品牌开拓市场, 占领市场。加快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积极引导农民开展标准化生产, 推进农产品认证, 努力打造一批名牌产品, 带动产业规模化、效益最大化。

对13团农业机械化的调查报告 篇8

一、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方式、内容

调查时间:2010年3月、4月、5月。

调查的地点:13团

调查方式:问答式调查

调查的对象:13团农业科、机务科及相关科室、13团机务工人、13团大田棉农。

调查内容:机车更新、新技术应用、农机服务、农机管理。

二、基本情况

13团位于塔克拉马干大沙漠边源,距阿克苏150多公里,是一个农机合一的单位,现有大马力机车13台,链轨车32台,55、654、724、824等轮式车46台,机务工人230人,现有耕地面积12万亩。我对13团机务科、生产科、机务工人、大田工人共80人就机车更新、新技术应用、农机服务、农机管理进行了调查。其中的机车更新情况,认为好的占50%,认为一般的占40%,认为不好的占10%;新技术应用方面,认为好的占40%,认为一般的占40%,认为不好的占20%,农机服务方面,认为好的占70%,认为一般的占20%,认为不好的占10%。农机管理方面认为好的占60%,认为一般的占30%,认为不好的占10%。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机车更新方面

目前,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水平不断的提高,一些农业机械已经不能适应生产的需要了,必须更新机车,东方红70机车在2005-2006年就已经被淘汰,2007-2009年1002机车也不允许参与犁地作业了,随着人工拾棉花的费用不断提高,职工已经不愿意用人工拾花了,彩棉机也逐渐成为生产比备的机械了。但是目前13团只有2台彩棉机也无法满足当前生产需要。

(二)新机具的推广应用方面

新机具的推广在13团较慢,新型喷药机械,新型联合整地机械,大马力整地机械及相配套的农具都不够,就我团的大马力而言,在短短的20天时间里要犁完12万亩地,就要求平均每天犁地450亩以上,而且不能有任何故障。彩棉机也短确10几台。

(三)农机管理方面

一方面机务工人短缺,由于机车全部作价归户,就出现了大家只使用不培养的情况,机务工人数量明显下降,据调查,现有的机务工人只有2001年前人数的30%。

二方面,机务工人水平跟不上,由于一些新型机具的不断引进,一些新的操作技术、保养技术、维修技术都不是很快就全部掌握的,往往由于一些小问题而耽误了工作,既影响机务工人的收入,又影响连队生产。

(四)农机服务方面

存在农机具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机销售、维修、作业三方面往往脱节的现象。

四、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围绕调整农机装备结构,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改善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加大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和机具的开发与应用。针对我团的农业生产实际情况,要在基本完成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重点推进棉花、、水稻等其他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到目前,我团农机装备已经达到了较好的水平,农机装备结构得以进一步优化。

创新发展大农机,提升全团农机制造业水平、农业装备水平和农机作业水平。通过巩固提高经济作物(棉花)生产机械化,积极推进粮食机械化,努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到2008年底,全团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90%以上。

(二)围绕加快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应用,促进技术进步,改革农业生产方式

当前,农业要发展,科学技术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具体工作中,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新变化、新趋势,满足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的需求,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切实在改变农村生产方式上出实招、做文章。

(1)努力扩大保护性耕作实施范围。充分发挥全团机械化示范点、示范基地和农机大户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扩大示范推广面积。

(2)加快新机具的推广应用。首先,加强与外界农机推广部门的联系合作,扩大农机推广平台。用心把握国家和兵团在购机补贴、现代农机装备推进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找准落实政策的结合点和推进工作的着力点,最大限度地用足用活各级在发展农机化方面的政策,通过政策驱动,推进事业的发展。结合我团的农业生产急需,加大经济作物机械化、粮食生产机械化、设施农业机械化等机械的补贴力度,引导职工增加对农机化的投入,加快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步伐。

(3)推进农机科技创新。按照“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机械化作业水平”的要求,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国内外先进农机化技术及机具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加快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研制、开发和生产,坚持科研、生产和推广相结合,农机农艺相结合,大力普及农机实用技术,加快现有农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认真总结秸秆还田机试验示范的经验,加强调查研究,找准切入點,加大喷灌、滴灌等节水机械的全面实施。大力发展大棚内作业机械,提高全团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

(三)围绕完善农机服务组织,提高农机化经济和社会效益;加强农机管理,建设和谐稳定的新型团场

新型团场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兵团当前及今后一个长斯的重要任务。必须促进农牧团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只有发展好农牧团场经济,建设好职工的家园,让职工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兵团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农机系统作为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完善农机服务组织,促进职工群众增收,加强农机管理,保障农业安全生产,促进农村稳定。

(1)搞好农机销售、维修、作业“三大市场”建设,促进农牧团场农机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农机经营和服务效益进一步提高。到2008年,农机服务对职工群众收入的贡献率达到20%左右。联合收割、机采棉、秸秆还田、免耕播种等适应机具为主,扩大机械涉及范围和规模,积极稳妥地提高机具利用率,实现为职工群众减负增收。

(2)加强农机监督管理。继续贯彻实施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进一步加强农机化发展相关政策的研究,抓好有关政策措施落实。切实加强农机执法队伍和装备建设,全面提高农机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农机执法装备水平。层层建立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农机安全生产。正确处理农机执法和优化投资环境的关系,用执法的规范化促进软环境建设。深入开展农机集中整治,全面治理“黑车非驾”,搞好驾驶员安全教育,做好农业机械安全使用的宣传和监督管理工作,使农机“三率”有一个大的提高。积极开展创建“平安创建”活动,打造安全、有序、畅通农机作业环境。

上一篇:设备管理员岗位下一篇:学农日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