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让教育更精彩

2024-08-26

信息技术让教育更精彩(精选8篇)

信息技术让教育更精彩 篇1

信息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多。尤其是语文课堂,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让课堂变得更精彩、丰富,这不仅可以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画面,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1-014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1.091

一、在语文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一)在语文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做什么事情,只有感兴趣才会做得更好。因为在兴趣的驱使下,人的好奇心比较强。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传统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觉得很枯燥,没有成就感。在语文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本身语文课程就很单调,如果按照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根本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对语文的厌烦心理。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为学生展现多姿多彩的场景,让学生不再受课本的限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领悟课本中的内容,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在?Z文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教学过程中,进行有计划地引导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的知识面变得更宽,接受知识的能力变得更好。教师可以在备课时,加入一些相关的教学资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一些生活中听过或者见过的现象,使学生能在学习语文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了解更广泛的内容,增加学生获得知识的速度,同时使学生的知识面在初中阶段达到一定的水平。

(三)在语文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丰富语文教学课堂

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是很枯燥的,如今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使其变得很丰富。学习语文,不能只靠课本上的内容,需要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语文教材只是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结合丰富多彩的生活,走出去,才会积累丰富的知识。信息技术能为课堂传递更多的信息,通过为学生展示图片、视频等学习内容,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音频播放课文的朗读,通过课件展示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整理归类的生词、生字和读音,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的对比,并积累词汇,提高语文知识。这种教学和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形式相比,有着很大的优势。另外,信息技术还可以为学生展现一定的场景,这样文章中出现的风景尽收眼底,学生不用出门就可以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唤起学生的意识,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在语文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创新语文教学课堂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关键。而这离不开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众所周知,传统的家长式教学单调枯燥,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接受能力比较差,不利于学生的创新学习。而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营造积极的教学环境,提供多种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创新语文教学课堂,改变学生接受知识的模式,为学生提供小组学习,合作学习以及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总结归纳,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上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学习效率。

二、在语文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注意事项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精彩,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也会有所提高。但是,正确的运用信息技术是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方面,如果运用不当,不仅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还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也就达不到语文课堂的教学目的。因此,在语文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情况普遍存在。而在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能缺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只有彼此互动和交流,才会让学生在第一时间理清思路,把自己不理解和掌握不了的内容反馈给教师。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教学媒体只是起辅助作用,避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以信息技术为主而教材内容为辅的局面。

(二)教师要在课前充分备课

备课是每个教师都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只有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才会在课堂上把精彩的内容展现给学生。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将课本内容的精华提取出来,适当加入一些课外知识,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课上的内容,还丰富了课外的知识。学生懂得多,就会更愿意学,从而调动了学生各个方面的思维,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设计的内容要以学生实际为主

在语文课堂上要运用信息技术,但不能完全依赖信息技术。因为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并不能反应教学水平的高低,课件内容上的丰富多彩也不能代表教学水平的高低。不管是哪种教学方式,都要建立在教材的基础上,正确引导学生,从学生的思想和接受能力着手。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对语文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还会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突破校园围墙,营造开放式教学的目标。面对生动的画面,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优化课堂,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同时还能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蔡志芬.浅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让语文课堂更精彩[J].中小学电教(下),2014(6):43.[2] 张红梅.信息技术让语文课堂更精彩[J].学周刊,2012(31):168.

信息技术让教育更精彩 篇2

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是从数学教学的需要出发, 确定哪些环节、哪些教学内容适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并选用合适的软件, 创造相应的学习环境, 推进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辅助教学, 达到优化数学教学的作用。

一、巧借信息技术的交互性,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1. 人机交互是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特点

多媒体计算机可以产生一种新的图文声色并茂的、感染力强的人机交互方式, 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种交互方式对于数学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因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2. 人机交互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的数学教学, 教师是主宰, 学生是配角,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 甚至练习作业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 学生只能被动加入这个过程。而在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所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学内容, 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作业。

二、巧借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 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 它既能看得见 (视觉) , 听得着 (听觉) , 又能动手操作 (触觉) , 这种多样性的刺激, 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解强得多。同时信息技术的丰富性、交互性、形象性、生动性、可控性、参入性大大强化了这种感官刺激, 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1. 化被动为主动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 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发生了兴趣, 那么, 他作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小学生的自制能力差, 注意力易分散, 好奇、好动, 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 因其色彩鲜艳, 新颖生动, 能够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兴趣, 为学好新知创造良好的心理准备。在“分数大小的比较”中, 通过复习引入新课后, 播放了一个孙悟空师徒分西瓜的动画片: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炎热, 口渴难耐, 唐僧吩咐八戒去找些解渴的水果, 不一会儿, 八戒抱着个大西瓜回来了。于是, 师徒四人准备分瓜。悟空说, 为了公平起见, 每人吃吧。八戒一听瞪大眼睛, 不高兴地说, 西瓜是我找来的, 我要多吃一点, 我要吃, 最少也要吃。悟空听了哈哈大笑, 沙僧和唐僧也笑了。这时, 教师把故事情节戛然卡住, 提问:“他们为什么哈哈大笑呢?到底谁大谁小呢?”这样,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使学生产生了惊奇和疑问, 注意力高度集中, 求知欲望油然而生, 从而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中。

2. 化无形为有形

小学数学理性知识成分太重, 传统的教学只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训练, 缺乏充分的图形支持, 缺乏供学生探索的环境, 只能靠学生的死记和教师的说教了。

3. 化抽象为直观

教学知识内容具有抽象性的特点与小学生认识事物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一对矛盾体。而多媒体教学具有高超的图形演示功能, 能变静态为动态, 化枯燥为主动, 帮助学生加强理解, 启迪思维。学生的学习不仅要获取正确的结果, 更关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 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知其然, 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时就可利用电教媒体把教学中涉及的事物、形象、过程等全部内容呈现出来, 使教学过程生动形象。

4. 化繁琐为简明

如在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 我利用网络及多媒体进行演示, 把一个圆进行平均分割, 分割的数量从4份、8份、16份、32份到任意份, 每次分割后计算机便很快把它们拼合起来, 并在屏幕上展现出相应的近似长方形。通过对这几个近似长方形的分割拼合演示的观察, 学生深刻地理解到分割的份数越多, 拼成的形状就越近似于一个长方形。这样的教学将一个复杂的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问题通过分割、拼合展现出来, 降低了学生思辨、推理的难度, 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也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了通道。

信息技术,让课外阅读更精彩 篇3

关键词:语文教育;信息技术;课外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在悄悄改变,把阅读伸展到了更大的空间,更广阔的方面。我们可以在在书吧里看书,在路上听书,在电脑上浏览电子书……这样的转变,对人在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和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上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信息技术,让我们的阅读突破了“书”的束缚。不必再辛辛苦苦地捧着一本书埋头苦读;不必再害怕书出乎意外地破损、缺页;不必再为寻找一本书而手忙脚乱;不必再……信息技术,将有形的“书”化为无形,给读者带来一丝新鲜,一丝惊奇。

一、形式多样,让阅读更有趣

兴趣是激活学生课外阅读的导火线,是使学生乐此不疲绝佳的兴奋剂,是使学生胃口大开饱食精神食粮的上好“佐料”,现在信息技术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较好地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

1.电子杂志。它融入了图像,文字,声音、视频、游戏等动态元素的同时,还加入超链接、及时互动等网络元素,成为了一种时尚享受的阅读方式。人们也开始也利用各种软件平台开发动画,将文字转变成有声有色的图片,让阅读变得更加通俗有趣。特别是图文绘本和漫画、画册一类的书,动画的出现让它们的阅读更加简单有趣。像深受台湾、大陆读者喜爱的几米绘本,被做成了各种格式的动画。通过它们在短时间内便可欣赏完有趣的故事和作者独树一帜的画风。目前网上有大量的绘本阅读,如果购买将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可网上的阅读大多是免费的。互联网上也有着大量的图书资源,人们可以以一个很低的价位甚至免费就能阅读到自己想要读的图书。例如,在学完林海音的《窃读记》之后,我从网上搜集了《城南旧事》的电子书,发在班级群共享中,有许多孩子下载,并进行阅读。

2.有声阅读。随着现代人的生活节奏的加快,有些人很难有时间坐下来静心读书,于是人们开始利用MP3、MP4、Flash等多媒体方式进行阅读。用播放器听书让人们省去了对文字的阅读,和下载手机电子书一样,用户只须在相关网站寻找相关书目,支付少量的费用或者免费,便可以“眼睛休息,耳朵来听”的方式进行阅读。即使走在路上,我们也可以进行阅读,了解信息。据有关专家研究,声波进入大脑在很多时候,比眼目的扫描更能加深记忆,所以听书有时比看书更有效率。例如,在学完《猴王出世》这一课文之后,我推荐学生阅读书籍《西游记》或收听单田芳的评书《西游记》,后来检查时发现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收听评书,在单田芳精彩地演绎之下,很多人都爱上了评书,又陆续收听了他播讲的《三国演义》。有声阅读的上现在极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阅读方式,给人们带来更多的视听享受。让阅读实实在在地变成了一种悦读。每学期开学,班上都会有家长自发地在网上下载课文朗诵录音,上传至群共享,供其他同学下载、收听。

二、搜索引擎,让阅读更便捷

信息时代阅读方式的最大变革是高效率检索阅读方式的出现。电子计算机的存储量与处理的加工进度,是手工检索所无法比较的,它可以让你瞬间拥有某一主题的相关信息,减少了人的奔波、查找、收集、摘录之苦。无论你需要哪一方面的资料,只要利用网络搜索引擎,输入关键字,几秒钟后,计算机屏幕上立刻会呈现出若干条与目标相关的搜索信息,你尽可以“顺藤摸瓜”,阅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选择最有价值的知识,获取到自己满意的信息。其方便、快捷是任何工具都无可比拟的。例如上《我们的民族风俗》这一单元时,我发现学生对民族风俗习惯等了解得比较少,就带着孩子们一起在网上通过搜索引擎来搜寻相关资料,几秒钟就查到了几百个相关的资料,使学生及时了解我们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大大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三、加强指导,让阅读更有效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Internet网络系统具有丰富的信息承载,这些信息一旦用于教学当中,就会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但另一方面是课外阅读范围很广,形式多样,内容不同,有的坏书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网络阅读在具有众多的优势的同时,仍然具有其不可避免的弊端。首先,网络信息受到的限制小,所以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对人们容易造成不利的影响。其次,网络阅读容易形成一种不能严谨治学的惰性,因为网络上查找资料是如此的方便,以致一部分人逐渐丧失了自主思考的能力。还会使一部分人失去阅读典籍的兴趣,不利于人才的全面培养。最后,网络阅读容易造成人们极大的依赖心理,离开了网络便会感到极度的不适应。这也是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发展的。因为种种原因,我们教师的指导就显得至关重要,一定要加强指导,才能让阅读更有实效性。

1.精心选择阅读材料。可以向学生提供教材之外的名著和优秀作品,这是因为名著的内容丰富而深刻,影响力大,它不但能拓展思维,还有独特的见解。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在立意、构思、语言等方面都应成为作文的典范。文学刊物、报纸中的好文章也值得推荐,这些文章的语言具有鲜活性和时代性,能切合现代学生、现代社会的特点。当学生的阅读兴趣被调动起来以后,阅读教学的重点就应该放在“读什么”和“怎样读”上了。

2.阅读交流,教师检查。这一步骤也非常关键,它将进一步巩固学生阅读的效果。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阅读将语文课程的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实践性、创造性融为一体,确实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网络开展的课外阅读,强调阅读过程中个体的学习、感受,阅读的个体特征得到了最充分的还原。这主要得益于阅读环境的改变,由单一封闭变得多元开放;也得益于交流方式的改变,由单向集体变得多向个体。因此,充分地发掘和利用信息技术,于不经意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阅读能力得到全面提高,让学生的阅读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余艳华,网络,让语文阅读更精彩[J].师道(教研版),2013年6月.

信息技术让我的课堂更精彩 篇4

江西省信丰县第三小学

何淑英

[摘要]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实施,信息技术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手段正逐步走进课堂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直观化,实现了音响与画面的动态结合,充分发挥音乐形象的感染作用,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的不足,既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辅助

运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集文字、声音、影视、图像等于一体,对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好的效果。信息技术使课堂教学由静态到动态,由无声到有声、变抽象为形象,扩大了课堂信息容量,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加广泛的知识。在音乐教学中,精心设制、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其独特的优点,如不受时间、空间、微观的限制,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切实地解决教师无法讲清课本中的某些重点、难点,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果之目的,从而更好地为开展学生的素质教育服务。

一、信息技术在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1、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愿望。

对学生来说,由于他们音乐修养不高,审美经验不足,因而对于一些音乐作品,特别是中外名曲、器乐曲的欣赏就具有一定的难度。久而久之,他们就觉得音乐欣赏课呆板、枯躁,进而敬而远之,以至造成终生缺憾。但如果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给课堂带来生机与活力,这样学生就会带着新颖和好奇的心情主动积极地去欣赏音乐,音乐欣赏课也会上的非常成功。

比如欣赏器乐曲《金蛇狂舞》时,首先出示影片,然后再放音乐,这样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相结合起来,融图画与音乐为一体。影片上相同的图形或色彩即表示乐段基本相同或完全相同。欣赏时,边听音乐边看影片,这样,作品的主题、调式和基本乐段的变奏、往复、发展及表现手法、乐曲结构、音乐形象便一目了然,学生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接着引导学生捕捉每一个跳动的音符,按照旋律流动的美,辅以形象动作来表现乐曲。比如随着乐曲的进行让学生用自如的摆摇身体、踏步、拍手等动作配合情感的表达和其节奏的进行,使学生不但了解音乐的旋律,还体验到音乐所表现的欢腾情绪,进而领悟音乐作品的主题。

由于运用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欣赏音乐,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即使平时不喜爱音乐的学生,此时也会被欢腾、热烈的气氛所包围和感染。这样,他们逐渐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音乐的魅力诱导他们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进而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操,培养了健全的人格。

2、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欣赏音乐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要使学生理解音乐形象,首先须懂一些音乐基本知识,还须对音乐表现手段要有灵敏的感知能力。通过“听”这个具体的感知手段,能准确地理解音乐形象。体会作品思想。音乐欣赏时,最好辅以其他手段。如果借助视觉的直观来帮助听觉感知,能有效突破教学难点,这既适合儿童少年的心理特点,激发欣赏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例如,欣赏电子琴独奏《牧民的一天》中,乐曲的五个部分不一样,第一部分引子描绘草原清晨的景色,第二部分表现牧民愉快的放牧,第三部分表现草原上万马奔腾的景象,第四部分表现牧民们欢快的舞蹈,第五部分为尾声表现夕阳西沉牧民归家的情景。可是对于五年级小学生来说,草原对于他们是多么的陌生,牧民的风土人情是多么难以理解,学生光听音乐是很难理解各个乐段的内涵的。但借助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放映牧民在广阔的草原上放牧、骆驼在广阔无垠的沙漠上行进和蒙古族人民欢歌笑语翩翩起舞的场面,并配以音乐,学生就能理解到前者表现悠长辽阔而舒展的音乐形象,我们听后仿佛置身于无边草原和广阔的沙漠这样的大自然景色之中,理解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而后者是活泼、热烈而欢快的旋律,表现了蒙古族人民欢庆解放、庆贺丰年的喜悦心情等等。

二、信息技术在唱歌教学中的运用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在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听录音磁带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这样,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而充满美感的 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的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例如学唱《说唱脸谱》这一课时,我向学生出示唱、念、做、打四大功夫的视频片段,我为学生创设看得见、听得到、感觉得到的京剧教学环境,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学生跟着视频示范念一念有音调的京剧韵白,看一看京剧的武打动作,做一做京剧的的表演程式,让学生体会到京剧的韵味。学生们在轻松,有趣的快乐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解决了音乐教师自身京剧素养的不足这一难点,也让学生很快感受的到京剧这一国粹的魅力,自觉投入到学唱京剧这一活动中来,课堂也很快的成了学唱京剧、表演京剧的舞台,学生一个个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这些实践证明:教师因势利导,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尤其是用多媒体去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学生的美感,很好地调动参与意识,使学生“乐学”。

2、利用信息技术

活跃课堂气氛。

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还能以趣激思,活跃音乐课堂气氛。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最好是利用录音、录像、图片等现代教学媒体。因为通过录像,学生不但能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乐特点、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而且还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利用录音、录像的暂停、重放、快放功能,可以对学生进行听辩、鉴赏,还可以达到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目的。

例如,在上《雪绒花》一课时,我运用信息技手段,以欣赏电影片段为手段,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注重对歌曲的表现形式,演唱形式歌曲风格方面进行对比。我先让学生欣赏《音乐之声》的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过渡到听影片中的一首歌曲《哆唻咪》,再用图片引出雪绒花,最后学生学会《雪绒花》后,再看电影片段,欣赏其中的《孤独的牧羊人》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认识《音乐之声》中三首优美歌曲,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学生更好地体验到作品的意境,领略了音乐的无穷魅力,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的中的运用,能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到音乐带来的美。更好地陶冶学生们美的情操。

三、信息技术在培养能力中的运用

1、利用信息技术,发展音乐思维。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审美思维过程最基本的品质,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的想象美,对发展学生个性和智慧,促进创造思维是十分可贵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声有形的情境优势所创设的音乐意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想象美。

例如:我们在上《 西洋管弦乐队中的木管乐器组》这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把这一课的教学内容经过整理设计成一个“西洋木管乐器王国”,这里有各种木管乐器实物图片,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乐器的外形结构。音色辨别的时候,只要点击任何一种乐器的图片,便可听到对应的这种乐器的声音,同时还有名家演奏这些乐器及名曲的MTV。让学生欣赏乐曲的时候,时而有音无画,让学生想象音乐中的情景;时而有画无音,让学生想象画中的气氛;时而音画同步,让学生感受音乐情感。信息技校的巧妙运用把抽象的教学内容赋于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教学活动情景交融,使学生对作曲家描绘的音画展开想象,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感知力,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美的想象力,因此对音乐的表现也更加准确。

2、利用信息技术,拓宽音乐视野。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我们的传统初中音乐教育,教师们往往过分强调基本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基础音乐技能的培养,看不到学生进行创造性音乐活动的潜在本能,阻碍了学生思维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形象思维的个性化特点的培养。那么在进行音乐教育时,我认为要让学生不仅听音乐,还要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以及视觉、触觉去感受、去体验、去创造音乐和表现音乐。多媒体信息网络的情境性完全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或合作的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自由度,发展他们的个性潜能和聪明才智。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欣赏美、想象美的能力,也特别有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美。

例如教学《装扮蓝色地球》这首歌曲时,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用跳跃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从音乐节奏方面去感受人们热爱地球,热爱大自然,热爱自己的家园的情感。在上这堂课时,我将景色的视频录象设制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一进课堂就被野蜂飞舞,鸟儿歌唱,太阳温暖,山谷葱茏,紫罗兰开放的大自然景色所吸引,把他们带入悠闲自得、心旷神怡的审美意境之中。学生们的欢快情绪很快地被吸引而高涨起来,情不自禁随着音乐旋律表现出欢乐舒畅的动作情境。然后,让学生进行互相交流,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一景”,通过目视、耳听、口唱,体动等多个信息通道自主学习歌词,去充分欣赏、想象和入情入境地体会歌词的意境。通过这堂课不仅培养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充分发展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总之,信息技术与音乐整合,使传统课堂教学不便或无法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扩大了信息,充实了容量,加快了节奏,提高了教学效率。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巧妙地把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鉴赏体验紧密结合,水乳交融,让学生自己感受到歌曲中美的形象,获得美的体验,引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想像力,使学生在美妙的音乐殿堂中快乐翱翔,是我们的音乐课堂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选择职业教育让人生更精彩 篇5

5月6日上午,玉屏黔东民族寄宿制中学初三毕业班学生在该校负责人的带领下,前往玉屏职校实训车间参观,这是近期初中毕业班学生陆续到校参观的又一批学生。迄今为止,已经有兴隆中学、大龙中学、田坪中学、亚鱼中学、长岭中学、彰寨中学、新店中学和黔东民中的一百多名学生到职校自愿报名参加2014年春季班学习。

随着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随着贵州省“9+3”教育工作的推进,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县的职业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社会对职业教育也有了更深的了解。近几年,国家也出台了很多针对中职学生的优惠政策,选读中等职业学校具有以下优势:首先,对于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所有在校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同时,县政府还用财政补贴的方式减免了在校学生的书本费和住宿费。另外学校还设置了不同奖项的奖学金,这样就减轻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其次,毕业学生就业形势喜人。由于职业教育实行“技能+学历+职业素养”培养模式,学校结合假期举办的工学交替活动,让学生提前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基本上实现100%的就业率。三是对于想继续学习深造的学生,读中职既可以通过考试的方式就读高职院校,优秀学生也可以由学校推荐免试到省内大专院校继续深造。对于中职毕业生来说这

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和平台,同时也可以圆他们一个大学梦。

从教育的规律来看,每个人的能力与发展道路都是不同的,教育要以人为本,适应学生多元化的需求,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不能盲目地“一刀切”。职业教育倡导“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上普通高中、考大学不是唯一的道路,选择职业教育同样也可以让人生更加精彩,鼓励广大初中毕业生选择职业学校继续深造,做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在职校苦练技能,掌握一技之长,可以为美好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信息技术让教育更精彩 篇6

366100 福建省大田县第五中学 黄清钿

摘要:新时期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显示出其时代的特点,这对班主任的工作更具有挑战性。如何在新时期做好班主任工作已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就如何用信息技术这个载体做好班主任工作,提出用课件上班会课、用好名师视频、建立班级QQ群、用短信增进师生感情、用电子邮件辅导学困生等途径,论述只要发挥好信息技术的桥梁作用,班主任工作将变得精彩。

关键词:信息技术;班主任工作;方法

创新点:将信息技术与德育工作联系起来,提出用信息技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几个有效途径。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新时期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也显出其时代的特点:独生子女,单亲家庭,留守学生,网吧学生等时代现象对班主任工作更具有挑战性;偏执,孤僻,脆弱,自私,散漫已成为许多后进生的共同特征。怎样做好新时期中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已成为每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需要研究的课题。信息技术作为时代进步的产物,它不仅能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便利,还能在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发挥很好的作用。班主任是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如果能用好信息技术这个载体,班主任的工作将变得更加精彩。本文就班主任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这一桥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仅供同仁们参考。

一、用课件上班会课,增强教育的感染力。

班会课分为主题班会和日常班会两种。主题班会是确定一个主题由教师或师生互动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班会;日常班会是针对近期班级存在的问题或将要做的某件事由班主任或班干部或集体讨论而进行的总结、布置的班会。不论是主题班会还是日常班会,如果能充分利用好课件,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用课件上主题班会主要是在课件中插入视频、图片,让所表现的主题更形象具体。例如,我在上9月18日的主题班会“牢记国耻为了什么”时,通过课件用视频、图片加上自己的解说来介绍“九·一八”事变,再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件,我们为什么要记住这件事,我们现在和将来应怎么办?由于视频、图片形象生动,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收到很好的效果。

用课件上日常班会课,也同样离不开视频和图片,通过视频和图片准确反映班级的好现象和不良现象,好方法和不好的方法。班级的视频和图片需要班主任、班干部和学生一起收集,鼓励学生收集班级的一些好现象、好做法、好人好事和不良行为、不良现象的视频和图片。例如临近半期考,我要求同学们对自己半个学期来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进行回顾和总结,事先我发动学生对自己或他人在听课、做作业、小组讨论、阅读及听课笔记、作业本等方面进行摄像或拍照,可以是自拍也可以是互拍,事先告诉学生“丑媳妇不要怕见公婆”,结果学生拍摄了很多好的或不好的影像与照片,我和几个班干部一起将它们制作成一个课件--《我们应该怎么学》,在班会课上很好地总结了同学们半个学期来的学习方法,肯定了其中较好的一些方法,指出了其中效率不高的一些做法,确定了一些通用且有效的学习方法,这对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很有帮助。

二、发挥视频的作用,让全国名师来讲课。

信息技术的一个很好的作用就是能集中各种各样的资源,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将你需要的资源内容展现出来。现在网络资源非常丰富,特别是各种各样的视频材料在网络上天天更新和增加。其中也有不少是全国有名的中小学教师和大学教授的讲课视频,如魏书生、纪连海、于丹、易中天,他们的课精彩生动,又有许多内容对中小学生,特别是中学生很有教育意义。虽然学生可以很方便地从网络上看到他们的视频,但由于现在的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很重,白天要上7-8节课,晚上还要晚自习,1

很少有时间有意地去看这些名师的视频,即使有时间,多数学生也是在看一些电视剧或玩游戏。所以要让学生主动去看这些名师的视频还需要教师的引导。为此,作为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树立学生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人生观,除了教师日常的说教和学生的社会实践,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优秀的视频,让全国的名师来给学生上课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例如,中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建立的关键时期,怎样让学生在这个时期健全自己正确的人格,班主任、科任老师少不了经常的说教,也会为此开展各种活动,如果让学生配合看一些有关的视频,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我在做这项工作时,就是组织学生看于丹教授的《中小学人格教育》视频,除了在班级集体看外,还要求学生回家自己上网看或购买光盘看,每看一集还要写一篇日记或观后感。一段时间后再让学生在班会课上谈观后感,谈近期自己的言行,谈自己最近的变化,效果挺不错的。

因为教师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水平,处理某件事情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同样一个观点,我们自己说得不一定很好,学生听了也不一定接受,可是换作名师来说,学生可能就听得懂,也乐意接受。因此,通过优秀的视频,让全国名师来教育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种“借力”行为,这种“借力”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不仅有必要,而且也是解决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难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三、建立班级QQ群,解决班级难解问题。

现在电脑就像电视一样十分普及,在城市基本上是家家户户都有电脑,而且都能上网;在乡下,有电脑的家庭也越来越多,许多农民也在通过网络获取外面的信息。电脑和学生的学习、生活也逐步联系起来,这为班主任利用信息技术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便利。建立班级QQ群,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有效方法。班级的一些事务或问题可以拿到群里讨论,班级里的好人好事也可以在群里进行表扬。QQ群能否在解决班主任工作的难题,能否成为班主任工作的好助手,关键在于对群的管理。首先,这个群的管理员必须是班主任,一般不交给学生自己管,每个学生的用户名都必须是真名真姓,而且这个群是独立的,不与其他群混在一起,其他班级的学生和社会人员都不能加入。其次,对在群中发言要建立一个制度,如发言不使用不文明用语,不使用攻击性语言,在群中发言一样要讲礼貌,讲文明,共同建立和谐互助的班级集体。第三,定期召开群会,一般每周进行一次,如星期六晚上8:00全班学生都要到群里开会,时间为一节课,会议内容主要是讨论班级存在的问题或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这个群是由班主任管理的,班主任除了在群中起引导作用外,还有一定的控制权,群的正面作用自然较大。学生有时当面不好说的话,在群里却能很自然地说出来。每次开群会班主任都要确定一个话题,就像开主题班会一样,可以由班主任自己主持,也可指定班干部或学生代表主持,一次群会就谈一个论题,时间到就结束,全体师生下线。这种做法,有时解决一些难解决的问题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我班有一个叫吕进的学生,学习成绩很差,也不太遵守纪律,经常被老师批评,同学中也没几个愿和他一起玩。我对这个学生也花了不少心思,常找他谈话,收效不是很好。在一次家访中,他母亲生病了,他在给母亲喂粥。我心里一震,这个孩子还挺有孝心的。通过和他母亲的几句简短交流,我对吕进有了更多的了解。于是我在群会里,把吕进照顾生病母亲的事说了出来,问大家在父母生病时能主动照顾的有多人,说有的不到一半。于是我要求大家向吕进学习,并请同学们一起谈吕进还有哪些优点。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说吕进球打得好,有的说他劳动积极,有的说他讲义气,同学们列举了吕进一大堆的优点。最后,吕进在群里说:“谢谢同学们这么看得起我,把我说得这么好,我一定会好好努力的。”此后,吕进在思想表现,学习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我做他的思想工作也好做多了,感觉群会的作用挺大的。

四、利用短信勤交流,不断增进师生感情。

做学生思想工作主要方式是面对面地进行交谈,这种方式教师直接与学生对话,学生的表情、态度、情绪可以一目了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话过程中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谈话方式,往往可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但是,这种面对面的谈话方式不是对所有学生都适用的,特别是对一些性格孤僻、内向或对抗性的学生,用面对面的谈话方式效果并不见得很好,尤其是头几次的对话基本上是徒劳的。因为对这些性格特别的学生,他们对老师谈话语气、表情、动作十分敏感,一不小心他们就会认为老

师并不是真正关心他,而是怕他惹事或因表现不好影响班级荣誉才找他谈话的。一旦被学生看透,你怎么谈话都是没有用的。面对面的谈话,学生容易看到老师的表情、动作,容易感受到老师的语气,没有经验的老师在谈话时的表情、动作、语气不善掩饰,特别是同那些让老师讨厌的学生谈话更易表现出自己的喜好情绪,结果费了很大心血,收效甚微。

针对一些性格特别的学生,当面对面教育效果不佳时,可配合短信交流来提高教育质量。因为短信交流学生看不到老师的表情、动作,老师的语气只能从短信句子中感觉出来。当老师发短信时用好语气词,学生就会认为老师是真心的。当然,除了用短信交流外,也可用QQ单对单地进行交流,也一样会有很好的效果,但是短信更方便,更及时。用手机、校讯通、飞信都可以给学生发短信,通知事项或集体问候可进行群发,个别交流只能进行单发。用短信同学生交流要选择时机,只有抓住了时机发出的短信才能发挥教育的作用。例如,一个学困生,某天的数学作业做得比较好(我教数学),我就给他发一个短信:“易生同学,你今天的作业做得不错,三题你做对了两题,而且格式也比以前完美,说明你上课比以前认真多了,老师为你的进步感到高兴。加油,易生。”在群会中同学们列举了学困生吕进的许多优点,随后,我及时给吕进发了一个短信:“祝贺你,吕进!同学们这么认可你,说明你是一名好学生,只要你努力学习,同样可以取得好成绩,我们一起努力,有信心吗?”吕进回复:“老师,我有信心,我不会让您和同学们失望的。”

短信交流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只要用心去做就能取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成效。

五、电子信箱作帮手,远程辅导学困学生。

班主任工作的难点是转化后进生,而后进生同时也是学困生。后进生主要是思想表现存在问题,他们学习态度不端正,常违反纪律,班主任要转化这样的学生,除了要帮助他们解决思想问题外,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学困生主要问题是基础差,学习没有入门,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常“破罐子破摔”,只要学困生的成绩上不去,他的思想表现也很难改变。如果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上去了,其他问题就好解决了。所以班主任转化后进生,有时可从帮助学生提高成绩入手。即从班主任教的这一学科入手,加强个别辅导,树立学生学习信心。这种个别辅导除了面对面进行外,还可借助电子信箱,以书信的方式进行辅导。因为电子信箱可以带附件,附件的容量可大可小,它可以将课件、文档、图片、视频一起上传给对方。当然这项工作也可用QQ来代替,但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不如电子信箱爱什么时候发就什么时候发那样方便。

用电子信箱辅导学生,主要是给学生发送相关的辅导材料或辅导课件。班主任发完邮件后要及时发短信通知学生去看,并按要求进行学习。用电子信箱辅导学生要注意三点:一是写好留言。每次发送材料,要在“信”中写清发送这些材料的目的和对学生的要求,多用鼓励性语言,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要求回复。辅导材料的主要内容是要求学生掌握的一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包括基础知识辅导,学习问答,学习测试题,要求学生按时将回答的问题和测试题的解决以邮件形式发回或学生完成学习要求后打印出来再交给老师。三是控制难度。辅导材料针对的是学困生,所以难度要控制好,设计的问答题、测试题要简单易做,数量适中,适合学困生学习。邮件辅导只是换一种形式辅导学生,和直接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辅导相比,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学生可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下自学。当然学生要顺利按老师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班主任在辅导的前期还要教学生怎么操作。只要班主任用心,就能收到独特的成效。

信息技术是班主任工作十分有效的辅助工具,结合工作实际,适时以信息技术为桥梁落实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那么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就会变得更加精彩。

二〇一二年七月十四日星期六

【作者简介】

信息技术让教育更精彩 篇7

课堂导入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 因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教师的个性和素质不同而异, 甚至因时间、地点的不同而不同, 课堂导入不存在固定不变的模式。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适合信息技术课堂使用的导入方式。

●造境, 激发探究欲望

把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创设成生动的情境, 如生活情境、故事情境、谈话视频情境等, 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

1. 生活情境导入, 促使自主探究

小学生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 学习易产生疲倦, 极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因而, 营造充满生活美感的学习情境, 能促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 使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比如, 开学第一课, 教师直接向学生提出:“计算机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学生根据已有体验答:可以用计算机玩游戏、输入文字、帮助我们查找资料……教师接着又说:“计算机在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用处, 那么在社会中又有哪些用处呢?”小学生缺乏社会体验, 回答这一问题有一定困难, 于是教师结合计算机的特点讲解计算机的应用。当学生得知公园里的音乐喷泉、大街上的电子屏幕、每天收看的天气预报以及卫星发射成功都是由计算机控制时, 学生感到神奇, 自主探究的欲望油然而生。

2. 童话故事激趣, 调动学习热情

故事导入能有效地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他们展开思维、丰富联想, 使之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笔者在教学《复制与粘贴》时, 创设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春天到了, 朵朵花儿都等着小蜜蜂来采花蜜。奇怪的是, 只有一只小蜜蜂独自劳动着, 有没有办法把小蜜蜂变出来呢?随即指出, 今天就让小朋友自己来当魔术师, 把小蜜蜂们变出来。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在“自己当魔术师”的强烈愿望下, 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积极性。

3. 谈话视频导情, 润化学习新知

为了让学生的注意力逐步转移到课堂的主题, 利用谈话视频, 从学生喜爱的话题出发, 循序渐进, 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开始新知学习。例如, 教学《制作电子贺卡》时, 笔者以谈话方式导入:“圣诞节又快到了, 同学们是不是又准备互送贺卡了?每当老师看到这一情形时, 不免有些担忧, 担忧什么呢?”接着播放一段环保视频:贺卡都是用最好的纸来做的, 用量越来越大, 砍伐的大树也越来越多……此时, 学生表情非常严肃。笔者接着进一步引导:“那么有没有一种更好、更新颖的方式来表达我们对亲人、对朋友的祝福呢?”以此引入本课的学习。看似不经意的几句话, 都是事先精心策划安排的,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们的思维逐步向教学内容靠近。

●设疑, 点燃思维火把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导入新课时, 恰当地创设“问题意境”, 提出疑问可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积极思维。通过向学生设置与新课内容有关或是学生已经了解的问题, 教师可以单刀直入, 直接提出问题设置悬念, 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和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引发学生主动探究, 使学生迅速进入新课的讨论中, 并有一种“欲知详情, 请听下文”的心情。

例如, 在教学《下载图片》时, 设计网上游世博, 笔者引导学生:“你想参观哪个馆呢?你想欣赏它的特有风采吗?”学生纷纷举手, 当一位学生说想欣赏丹麦馆, 笔者迅速地通过百度搜索给他展示相关的图片内容, 继续引导:“其实不用老师, 你们自己也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想看的图片。”这时再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下载图片,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游戏, 激起学习热情

小学生喜欢做游戏, 游戏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 恰当地运用游戏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 推动学生满腔热情地从事学习和探索, 从而较快掌握所学技能, 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制作课程表》一课时, 笔者首先安排学生进行游戏, 说想看看男生观察力强还是女生观察力强, 分别请两位学生 (一男一女) , 给他们每人一份资料, 都是关于自己班级的课程设置情况, 提出问题让他们抢答, 看谁答得快。等游戏结束后, 学生发现手持表格的快于另一位同学。以游戏导入, 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表格的直观性, 便于查找和比较的优点,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明代文学家谢榛曾说:“起句当如爆竹, 骤响易彻。”那么一堂课的开始也应该这样。一堂成功的课往往都有一个好的开头, 一下子就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 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起学生的热情, 渗透课堂主题, 影响整堂课的成败。

信息技术让初中历史课堂更精彩 篇8

1 依托信息容量大的优点,丰富历史课内容,为学生提供掌握历史的多条渠道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由于教材的局限,所提供的信息只是概述性的,教师虽然在课堂的讲述中有所扩展,但也只是泛泛的,不可能包含一个事件的所有相关信息,学生所能了解的也只有是口授和书本中的一些。在历史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后,由于信息的承载大大增加,突破了传统的束缚,整合了多重信息,从而使历史课内容精彩纷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多渠道为学生展示了一个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让学生从多条渠道掌握历史事件。

以“难忘九一八”的教学为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利用黑板和粉笔来讲述事件发生、发展、结果,学生不能深刻感受这一事件为中华民族带来的深深苦难和日本法西斯在中国土地上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学生也只是像学习记叙文一样学习了这一历史事件。然而在运用了多媒体技术后,教师在讲述课程中,先用5分钟的时间播放九一八的资料片,让学生了解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地点和事件的经过后,大量播放关于九一八事变后记录日本侵略者所犯罪行的历史图片,并给学生提供日本2005年所篡改的历史教科书的文字资料。学生从多媒体资料中多渠道地了解到事件发生前后的国内外背景、事件的过程等在书本中见不到的历史真相,收到传统教学中所不能达到的良好效果。又如在讲授“气象万千的宋代社会生活”时,多媒体课件再现宋王朝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用全幅的清明上河图展现汴梁的繁华,用精美的图片展现宋代的美食,又用典型的图片展现宋代时期残酷伤害妇女身心的三寸金莲。一件件一例例,不但让学生感到那个时代的繁华面,也看到历史的阴暗一角,从多角度认识宋朝的社会生活。

2 发挥信息技术资源优势,调动学生独立思考,形成历史观

信息技术资源具有展示便捷的优势,使历史课富于思辩性,使学生形成历史与现实、历史与历史的对照,调动学生独立思考,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历史虽然是对过去事与人的讲述,但不能拘泥于历史的当时,应以史为鉴,古为今用。在对历史的学习中,充分比较历史与现实,历史与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更多的是对整个历史事件、人物的描述性讲解,关于讨论性的历史与现实、历史与历史的比较相对要少,所以不利于学生形成辩证的历史观。引入信息技术后,由于信息技术能便捷地展示不同的历史情境,上述这些难题迎刃而解。

例如活动课“丝绸之路”,运用多媒体课件,迅捷地展示整个丝路的路线图,较之传统的教学介绍,不但生动逼真,更为便捷,节省了大量课堂时间。丝路的一件件器物图片,让学生看到古丝路的繁荣。再通过多媒体展现今天丝路的状况,古今对比,让学生透过时空看到历史的变迁、人类的进步。

3 创设问题情境,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教师就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敢问、想问、善问,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要使学生敢问,就是要有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平等民主是人类文明的基本品质,是反映教师是否优秀的标尺之一,但体现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之中。要使学生想问,就要教师善于启发,循循善诱。中国老话是:牛不喝水强按头。西方有句谚语: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不能强迫它喝水。学习应该是学生的主动行为。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要使学生善问,就是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创新精神,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跳一跳,摘到桃”。

如在讲授“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时,关于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教师展示大清全盛时和今天中国地图Flash比较,提问:为什么我国的形状从“秋海棠叶”会逐渐变成“公鸡”?学生就会产生疑问:我们到底失去了哪些领土?什么时候失去的?通过什么不平等条约失去的?为什么会失去了?图表直观,简明扼要,这使学生轻而易举掌握了学习重点。优秀的学生还会刨根究底:我们今天到底有哪些领土争端?因为他们看新闻联播,也知道钓鱼岛争端、东海油气田问题甚至于黑瞎子岛等。笔者预先在网页中,实事求是地把这些问题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讲清楚,甚至有选择地提供不同的观点。有些学生也会运用GOOGLE EARTH等工具,但要他们知道GOOGLE公司的背景知识。像黑瞎子岛能拿回来半个,面积174平方公里,其实其中的艰难曲折,只有真正了解的人才会点滴在心头。这当然需要谈判技巧等,但说到底是由于今天中国国力的提升。

因为是以事实说话,最具说服力,要学生真正“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所以它首先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而不是简单地“统一思想”“政治说教”。其次可以开阔学生国际视野,确实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最后提高学生公民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不仅历史知识,而且信息技能,不学习就会落伍。这当然要求教师高屋建瓴,化繁为简,深入浅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有的要吃到,有的要吃饱,有的要吃好。

4 发挥信息技术的操作性优势,使历史课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学会新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交流与合作,变教师教为学生自主学,使学生具备信息社会应有的学习素质和学习方式。以往的历史教学是以传授为主的课程,教历史更多的时候被称讲历史,历史教师追求的是将历史的前因后果、人物事件等讲得一清二楚,使学生不用思考,只要将教师传授的知识记住就可以。即使教师建构成比较丰富的知识体系,观点仍然单一,思维也相对狭窄,课堂中灌输强化的意味很重。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教师则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教材的开发、视野的开放。让学生自己去自主地学习和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发挥群体学习的优势。

以“西安事变”为例,通过影视资料,让学生了解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点以后,再引导学生扩展视野,向学生提问:“当蒋介石被扣押以后,社会各界对是否杀蒋介石持什么态度?建议从国内人民、共产党、国民党内部亲日派、日本、美国等角度考虑。”然后提供给学生相关网站,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和各方观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汲取更多观点,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让别人的灵感激发自己的灵感。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激烈的讨论中,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在碰撞中绽放。在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尊重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集思广义,并且让学生学会用历史知识来解决历史问题,培养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为历史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天地,促成了新课程的深化。随着这种教学方法的策略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教学操作的简捷化逐步推广和普及,最终会使历史课堂变得越来越精彩。

上一篇:装修房子合同下一篇:雷锋在我心中四年级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