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工作责任状

2024-11-04

医务人员工作责任状(共11篇)

医务人员工作责任状 篇1

栗山坝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工作责任状

根据湖南省卫生厅医院管理年活动纲要,县卫生局对本系统医务人员的要求,我院从巩固和发展的角度,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经院管会同意,制定2010年本院职工工作职责责任状:

1、坚守岗位,执行卫生院作息时间和休假制度,完成卫生院部署的各项任务和业务指标。

2、持证上岗,着装整齐,休现医务人员形象,严格执业岗位,主动热情,对病人关心。

3、医师认真学习业务,提高业务水平,治疗效果,规范操作,及时完成各种医疗文书和订记资料,搞好本岗位卫生,有计划完成当月任务。

4、护士严格执行医嘱,认真细心,对病人负责,严格无菌操作减少院内感染。各种医疗器械、抢救药品定位放置、清楚、明确。病房干净,病床整齐。

5、药房工作严格执行医嘱,认真细心,价格明确,不随意。药库房整洁,药品陈列清洁、整齐、大方、分类。计划进药,减少积压,过期药品,当天处方和月报及时完成。药品年盘盈率达到卫生局规定和医院历年水平。

6、防疫工作:工作认真负责,每月下乡和工作时间达到20天,基础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各种资料齐全,配合政府积极完成各种突发事件,配合业务部门(疾控)完成各种任务和计免指标。督促乡村

医师完成各项任务。为医院着想减少开支。二类疫苗收入尽可能养活自己。

7、妇产、妇幼工作,及时完成业务部门(保健院)下达的各种资料任务,清楚辖区内孕、产、幼基数。今年计划完成住院分娩100人次和产前、后巡视100人次。开展弱智儿体查和妇科病普查工作。全院职工有能力同时有责任搞好本职工作,院管会人员有责任不定期的指导和检查工作。查出未落实工作有权处200元罚款(从当月扣)。上述各制度请全院职工认真遵守执行。

甲方:栗山坝镇卫生院

乙方:

栗山坝镇卫生院年月日

医务人员工作责任状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1年9月至12月, 课题组在北京市城区分级别随机抽取三级甲等医院6家、二级甲等医院5家进行问卷调查。三级甲等医院中兼顾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每家医院发放100份问卷, 按照医生、护士、医技科室、管理岗位的适当比例随机抽取。全部问卷要求本人填写, 共发放问卷1100份, 回收997份, 其中三级医院543份, 二级医院454份, 回收率90.64%。

1.2 调查内容

鉴于医疗损害责任制度涉及法条和概念比较多, 本次问卷调查比较注重制度的核心内容, 侧重考察了医务人员对医疗损害的概念、诊疗义务及其判断标准、告知义务等项制度的关注程度和认知状况。

1.3 统计方法

调查问卷采用Epidata进行录入, 其后导入SPSS17.0建立相应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基本情况

总体而言, 调查对象包括医生532人 (53.4%) 、护士255人 (25.6%) 、管理岗位123人 (12.3%) 、医技人员82 (8.2%) 。其中高级职称人176 (17.6%) 、中级职称388人 (38.9%) 、初级职称385人 (38.6%) , 其他38人 (3.8%) 。调查对象对于医疗法律问题“非常关注”和“比较关注”的分别占19.1%和42.8%。31.5%的调查对象关注程度“一般”, “不关注”的占6.6%。其中二级医院的关注程度显著高于三级医院, 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医疗事故与医疗损害的关系

53.06%的调查对象认为“医疗损害范围更宽”, 37.41%的调查对象认为“两者有交叉”。11.94%的人认为“医疗事故范围更宽“, 回答“两者没有差别”和“不了解”的分别占5.22%和7.82%。经统计学检验, 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的认知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二级和三级医院对医疗事故与医疗损害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认知水平比较接近。当问及“若一起医疗差错不属于医疗事故, 医院是否应该承担责任”, 62.1%的人选择“不应该”承担责任, 仅有15.2%的调查对象认为“应该”承担责任, 还有22.7%的人认为“说不清”。三级医院应答正确率16.9%, 略高于二级医院的13.2%, 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当前解决医疗纠纷的基本法律依据

目前, 《侵权责任法》是解决医疗纠纷的基本法律制度, 在所有调整医疗纠纷的法律规范性文件中最具有权威性。然而, 调查显示, 有相当比例的调查对象 (42.4%) 选择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仅有37%的人选择了《侵权责任法》, 选择“不确定”的占8.8%, 另有11.7%的人选择“不知道”。这说明从总体上看《侵权责任法》在医务人员群体中的知晓率比较低。二级医院的认知程度略好于三级医院,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4 医疗损害可能侵犯患者权利的范围

医务人员对于医疗损害侵权的种类的看法见表3所示。总体而言, “生命健康权”、“知情权”、“隐私权”、“自主选择权”这个四个选项选择人数比较多, 分别占总调查人数的比例为90.57%、71.41%、45.64%和36.31%。三级医院医务人员认知程度明显高于二级医院人员。经统计学检验, 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5 对诊疗规范的认知状况

医务人员对于诊疗规范的认知状况见表4所示。总体而言, 选择人数从高到低的选项依次为:技术规范和标准 (84.45%) 、诊断指南 (65.90%) 、质量管理制度 (55.17%) 、临床路径 (52.56%) 、医学前沿文献 (16.15%) 以及其他 (1.10%) 。三级医院医务人员认知程度明显高于二级医院人员。经统计学检验, 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6 对告知义务及其内容的认知状况

《侵权责任法》第55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调查表明, 医务人员对此条文的性质有着不同理解。71%的调查对象认为该条是关于“告知义务”的规定, 而29%的人认为, 这已经不再是人们通常谈论的“告知义务”了, 而是有关“说明义务”的法律规定。经统计学检验, 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对此在认识程度上没有显著差异 (P>0.05) 。这说明医务界对于告知义务的立法转向尚未准确把握。关于向患者告知或说明哪些事项的认知状况详见表5。总体而言, 选择人数从高到低的选项依次为:需要实施手术的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 (84.65%) 、需要实施特殊检查、治疗的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 (78.64%) 、普通诊疗中的病情 (73.32%) 、普通诊疗中的医疗措施 (66.80%) 、收费的详细情况 (43.93%) 和参与诊疗的人员配置情况 (25.98%) 。三级医院医务人员认知程度明显高于二级医院人员。经统计学检验, 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在《侵权责任法》实施之前, 我国医疗纠纷司法解决的主要依据是《民法通则》、国务院2002年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以及最高人民法院于2003年下发的《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 这些文件共同构成了医务人员执业的法制环境。《侵权责任法》的出台, 导致医疗执业法制环境产生以下变化:第一, 建立起“一元化”医疗损害赔偿体系。第二, 确立了新的医疗责任体系[2]。第三, 确立了医方的过错评判标准[3]。第四, 进一步明确了医方的免责事由。第五, 突出强调了病案管理的法律责任。此外, 在医院紧急救治制度和增加赔偿项目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调查发现, 医疗损害制度的变迁与医务人员群体法律认知呈现出明显的“背离”现象, 这昭示出医方在适应新制度环境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 比较突出地体现在:

3.1“事故思维”根深蒂固, 制约医务人员对医疗损害基本法律制度的准确理解

《侵权责任法》出台前, “医疗损害”这一概念并未正式“植入”法律之中。《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49条规定:“不属医疗事故的, 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而《侵权责任法》引入了“医疗损害”的法律概念, 舍弃“医疗事故”概念, 打破了《条例》“不构成医疗事故不赔偿”的规定。该法第54条明确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 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调查表明, 虽然有53.06%的调查对象认为“医疗损害范围更宽”, 并且37.41%的调查对象认为医疗损害与医疗事故之间有交叉。然而, 62.1%的医务人员仍然认为, 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纠纷, 医院不承担赔偿责任。虽然《侵权责任法》的实施到本次问卷调查时已近2年, 然而, 医务人员不仅依然习惯于沿用“医疗事故”的说法, 对法律规范的理解还“滞留”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文本语境当中。可见, “医疗事故思维”也作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思考方式影响着其对新制度的有效接纳。这与医疗损害制度中隐含的“法律权利逻辑”是完全相悖的。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医疗事故”概念最早出现在1987年国务院发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 尽管《办法》随着2002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而实效, 但是“医疗事故”的概念仍然被法规文本“继承”下来, 医疗事故的内涵也随之充实起来[4]。直至2010年《侵权责任法》的公开实施, “医疗事故”一词有着长达23年的“制度史”。由于侵权责任法并未明确废止《条例》的效力, 目前, “医疗事故”的概念虽然有些过时, 但是仍然继续存在于医疗法律制度环境之中, 这就足以对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产生持久的影响。42.4%的调查对象认为, 当前解决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就足以印证这样的判断, 这不仅说明医务人员群体对《侵权责任法》作为调处医患纠纷的唯一法律依据尚缺乏基本的了解, 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普及医疗损害赔偿制度任重道远。

此外, 医务人员对于患方权利认知水平比较低, 大部分医务人员对于医疗行为有可能侵犯患者生命健康权、知情权、隐私权等比较熟悉, 但是对于医疗行为可能对财产权、自主选择权和肖像权等方面带来的损害认识不够充分。本文认为, 这一定程度说明, 医务人员多是从对患方的有形伤害考虑侵权后果, 至于医疗损害可能导致的患者在财产权利、人格权利和精神权利等方面损害缺乏明确的认知。

3.2 立法缺陷增加了医务人员对法律制度的认知难度

法律的最基本功能是为社会主体的行为提供确定的指引[5]。模棱两可的制度设计方案必定造成法律认知上的歧见。医务人员对立法变迁的认知固然受其知识结构、所在单位重视程度、宣教力度等多方面因素制约。这其中立法质量瑕疵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众所周知, 立法者在《侵权责任法》出台后, 其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诸多矛盾之处。医务人员对两者关系的认知偏差就是鲜明的例证。迄今为止, 作为立法者的全国人大都没有明确应该如何协调两者在法律效力上的冲突。根据我国《立法法》的规定, 全国人大制定的《侵权责任法》在效力等级上高于国务院制定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然而, 《医疗事故条例》至今仍然没有被明令废止, 究竟应该以哪一个规范性文件为准成为困扰实务界的一个重大疑问, 并由此引发了关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存废之争。这为医务人员认识上的举棋不定提供了很好的注解。调查显示, “不知道”和“不确定”上述两个文件中以谁为准的的分别占11.7%和8.8%。立法者在态度上的“不置可否”、在行为上的“不作为”无疑会导致医疗损害新、老制度“并存”的复杂局面, 这有可能使得新制度的传播和旧制度“痕迹”的消除均陷入困境。

此外, 立法的不足还体现在医务人员诊疗行为标准的设定上。《侵权责任法》第57条规定,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 造成患者损害的, 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58条规定,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 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因此, 如何理解“医疗水平”和“诊疗规范”, 对于医务人员提高行医合法性至关重要。然而, 遗憾的是, 《侵权责任法》对“当时的医疗水平”、“诊疗义务”等法律术语缺乏必要的界定, 一定程度上招致了医务人员的认知偏差, 增加了其守法成本, 也会为日后司法审判带来困难[6]。大部分调查对象认为, 应当以当时医疗行业的普遍技术水平作为判断是否存在过错的基本标准。而对行业普遍技术水平的确定, 则取决于医务人员对“诊疗规范”这一个概念的理解。大部分医务人员对于医疗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规范属性有着比较一致的认知, 至于诊断指南、临床路径和管理制度是否应当归入诊疗规范之列, 有着不同的认识。三级医院的大部分医务人员倾向于将诊断指南和临床路径作为诊疗规范, 而二级医院则比较认可质量管理制度的规范作用。对诊疗规范的认知差异有可能导致医疗质量管理难以取得统一口径。

3.3 告知义务的扩大化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我国的医疗告知制度最早见于1982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工作制度》中关于“实行手术前必须由家属或单位签字同意”的规定[7]。其后, 《执业医师法》、《献血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相继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规定。从这个意义上讲, 告知义务本应为医务人员群体广泛知悉和深刻理解。而令人困惑的是, 《侵权责任法》第55条的规定是否扩大了告知义务的范围、提高了告知义务的标准呢?一种观点认为该条是关于“说明告知”义务的规定[8]。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有待商榷。从基本法理的角度看, 患方知情权作为公民知情权的一种具体体现, 其本身也兼具有公权利和私权利的双重属性, 其不仅是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法律问题, 其更多时候面对的是具有公权性质的社会公共权力机构 (医院) 和政府机关[9]。知情权作为一种兼有公权利和私权利属性的复合性权利, 其权利保障就需要进一步强化相关法律主体的义务和责任, 因此, 《侵权责任法》明确地使用“说明”的措辞替代“告知”, 提高了先前立法中有关告知义务的标准, 旨在进一步强调了医务人员负有如实告知病情和实施有风险的诊疗措施与手术必须征得书面同意的法定义务。其立法原意可以从四个方面理解:一是现行规定更为强调说明的效果。医务人员既要将诊疗措施与可能风险说清楚, 又要能让患者听明白;二是新增了对替代方案的内容要求;三是对说明对象的顺位进行了明确;四是将以往履行告知的一般要求上升为违反者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10]。而大部分医务人员对于实施多年的告知制度出现的重要而不显著的变化并没有真正察觉, 更谈不上提高对该义务的重视程度。

总之, 医务人员对《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的认知, 不仅受制于其自身知识背景和结构的异质性, 还受制于医务人员法律知识学习能力、途径和机制的差异性。更为关键的是, 法律知识的理解和习得, 有着迥异于医学技术工程学科的独特规律。深入领会立法精神内涵, 剖析和掌握像“医疗损害”、“当时医疗水平”、“替代医疗方案”等第一次出现在医疗损害责任制度中的法律术语, 无疑对提高医务人员适应复杂法制环境变迁的能力很有助益。然而, 值得关注的是, 医疗损害责任制度在立法技术上的缺失、以及后续立法协调策略安排上的失误, 无疑加大了新制度在传播过程中以讹传讹地诱发歧义的可能性。质言之, 这正是立法者为建构和优化医疗责任制度引入新概念、新制度的同时可能带来的“负效应”, 客观而言, 立法者在规避某个或某些立法难题的同时, 无形之中又放任了其他问题的滋生。而在这种“单向度的操作主义立法观”[11]的驱使下, 医疗责任立法很可能最终沦为解决医患民事纠纷实体责任归属的技术性措施, 进而忽略对一些本源性问题的根本性解决, 例如医疗损害预防机制的法律定位、普通患者与医学专家在医疗过程中的“商谈”与“合作”机制等等[12]。凡此种种, 对于未来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的实施效果都将会产生潜在影响, 这就需要“后侵权法”时代的医疗法律研究高度关注并及时跟进医疗实践中的具体化的法制需求。

参考文献

[1]邱爱民.论我国医疗纠纷处理中二元化现象的历史与终结[J].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1, 3:43-44.

[2]宋发彬.《侵权责任法》对医患关系中医务人员法律地位的影响[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2, 2:120.

[3]谭晓莉.医疗损害举证责任变化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 2012, 6:94.

[4]陈志华.医疗损害责任深度释解与实务指南[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0.

[5]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6]王胜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解读[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0.

[7]刘鑫, 张宝珠, 陈特.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条文深度解读与案例剖析[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

[8]谢子秋, 方鹏骞.我国侵权责任法实施后对医疗行为变化的影响[J].医疗与社会, 2013, 3:61-63.

[9]唐芬.患方知情同意权法理基础之重构[J].社会科学家, 2011, 7:105.

[10]查子松, 夏欣.析侵权责任法对医疗损害责任规定之特点及可能影响与对策[J].解放军医院管理, 2011, 4:329.

[11]中国立法学研究会.地方立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3.

公关人员的“责任平台” 篇3

2004年从强生退休的比尔·尼尔森 (Bill Nielson)并没有亲自参与处理当时的泰诺危机,不过他在强生公共事务副总裁的位置上待了14年,对价值驱动的公共关系有着切身经验。最近他在公共关系学院(Institute for Public Relations)做了一次演讲,对公共关系作为一种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公共关系的角色是传播和强化企业的价值观,而价值观可以促进健康的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有两大关键因素:价值观和信任。公关行业只有牢牢地以价值观和信任为基础,公关人员的重要性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同,这个行业才有持续发展下去的动力。

这一观点的背后,闪烁着一种日益为企业界人士所接受的智慧:一个企业的声誉,以及其同公众的良性关系,来自于企业的行为,而其行为又根植于企业所持有的价值体系。所以,明确和强化企业的价值观,并且确保这样的价值观体现在其行动和相应的对外传播沟通活动中,符合公关行业的天然利益。

全球化、技术革命以及对于透明度的强烈要求等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企业坚守基本的价值观变得日益重要。遵守基本的道德守则、自吹自擂式的宣传攻势和追求社会正面评价的慈善活动已经远远不足以满足社会需要了。“拥有企业价值”对于公关人员来说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机遇。这里的“拥有”意味着公关人员必须积极地主导价值观的提炼,在企业内外倡导反映价值观的行为方式,并且成为价值观的代言人。尼尔森说:“企业内没有任何一种专业能够像公关人员那样适合承担这样的角色。财务、法律、人力资源和行政人员都有各自的功能。只有公关人员应该而且可以这么做,因为他们拥有广泛的关系资源、独立的眼光和影响力,来缩短企业和外界期望之间的差距。”

然而,如果说这是机会的话,同样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今太多的对象,客户、媒体、公众,甚至公关专业人士本身,对公共关系这个职业所代表的价值观持有非常不同、甚至是矛盾的看法或者说疑问,那么公关人员如何才能承担起企业价值观守望者的角色呢?

尼尔森认为:“如果公关行业首先能够讲明白,我们的责任在哪里,明确我们的角色,我们所拥有的共同价值观,并且使这一共同价值得到广泛认同,那么公关行业的地位和声誉就可以获得很大的提高。”

作为一种专业,公关人员整体上对于指导自己日常行为的核心价值观缺乏共识。尼尔森认为,除非达成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否则公关专业人员将缺乏足够的可信度,来承担管理企业和客户的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角色。一份简单明确的价值宣言,要比目前世界各地公关行业协会和专业团体所制定的各种道德条例有价值得多。

如今多如牛毛的道德条例至少有两大问题。首先,没有任何约束力,比如美国公关协会没有能力制裁自己的会员。其次,道德条例容易造成公关人员被动的遵守,而非主动的倡导。公关人员可以想办法在不违背现有规则的前提下,寻找变通方法,而不是积极考虑自身的行为是否体现了这个职业所要倡导的价值观。

尼尔森提出了四个核心价值观,作为公关行业共同的“责任平台”。

首先,公关人员应该对公众,或者说对于他传播的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的对象,负有一份责任。公关人员应该坚信和倡导更大程度的透明度。尼尔森说:“我们的首要责任应该是让公众对于我们所代表的公司和机构有全面的了解,而不是有选择的了解。”更大程度的透明度,无论单纯从道德层面还是从企业发展层面来看,都是有益的。从道德层面上说,消费者、员工和股东有权利获得有关自身利益的所有信息,以便作出正确的决定。企业不应该因为担心信息被滥用而限制信息发布的范围。信任是双向的,过去那种“你必须相信我们,而我们却无法相信你们”的思维方式不但是错误的,而且最终会毁掉企业的可信度。

同时,更大程度的透明度完全可以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一大来源。在《裸露的公司》(The Naked Corporation) 中,作者唐·泰斯科特(Don Tapscott) 指出,公关人员应该积极倡导更大程度地同外界分享信息,避免因信息不对称给企业造成潜在的信任危机。

其次,公关人员对于自己所服务的客户应该尽到一份责任。“对于我们代表的公司或者说客户所持有的立场,所追求的目标,我们必须致力于成为诚实的代言人。”公关人员总是被视为粉饰事实和掩盖真相的代名词。因此,诚实意味着个人必须保持最高的道德标准,并且保持一定的独立和客观立场。这样的独立性可以确保专业人员能够对于企业的政策形成提出客观中立的意见,并且能够确保自己言行一致。

公共关系的本质是在企业行为和外界期望之间达成一致,要做到这一点,或者需要改变企业的行为、政策,或者改变社会的期望。这都需要公关人员能够深刻洞察社会局势,以及企业的社会角色和现实地位,从而在数据和分析的基础上提供客观中立的建议,即便这意味着他们的建议不一定是管理层所希望听到的。这便是公关人员对于他们的客户所必须持有的一份责任。

再次,公共关系人员对赖以传播信息的媒体必须负有一份责任。“我们必须对高标准的新闻准则如公正客观的报道持有同等的尊重,不仅如此,我们同样应该信仰新闻自由是社会的基石。”这一点可能不见得为一些人所接受。如今甚至连很多新闻记者都开始将客观中立的新闻准则抛在脑后,真实性越来越成为新闻报道的稀缺资源。但是,可靠和值得信赖的媒体对于公关人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公关人员的生存价值正在于可信度上。

公关人员有义务确保新闻媒体的正直、中立,免于任何政治或商业利益的干扰。任何试图打压某种观点,以广告换取正面报道,或者贿赂新闻记者以求炒作的行为,最终不仅对公关行业会造成致命的损害,而且对公关人员所代表的客户也是有害的。维护媒体的可信度,其实就是维护公关行业和客户的可信度。

最后,尼尔森认为,公关人员不应该忘记对公共关系这个职业的一份责任。“显然,对这个职业的重要性、指导我们的行为和服务的价值和原则,以及我们遵守的道德标准,我们都有责任增进社会的了解。”每一个从事公关行业的专业人士都是这一职业的大使。他们的言行能够影响人们对这一职业的看法。“我们所做、所说、所写、所传播,不管哪一种形式,都应该是诚实的、明晰的、坦率的、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并且能够易于理解的。”

如果公关人员对公众、客户和媒体尽到了应有的责任,相信公关这一行业才能得以健康发展。只有拥有和主张这些价值,才能确保和维护公众、媒体和客户对公关人员的信任和尊重。

医务人员工作责任状 篇4

责 任 状

为加强本单位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实行领导责任制,部门负责制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系,更好地使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服务于本单位经济建设,为本单位改革和生产经营创造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确保本单位政治稳定和治安稳定,按照上级的要求,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特签订本责任书。

一、目标任务

1、保证内部职工无一人犯罪及劳动教养。

2、杜绝特大、重大治安案件发生,保证单位不出现重大刑事案件。

3、严禁酗酒闹事,打架斗殴,损坏单位财物的现象发生。

4、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办事,防止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

5、强化管理,杜绝单位财产内盗和被盗案件发生。

二、具体责任

(一)组织领导

1、各基层党政领导要把本单位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摆在议事日程,明确写入本单位工作计划,纳入内部管理范围,并作为本人述职报告的一项重要内容。

2、党支部书记(指导员)是本单位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综治工作,要定期组织研究分析内部治安状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3、要结合内部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需要,建立完善治保、普法、帮教、调解、巡逻组织,积极开展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保持内部稳定。

4、党支部要经常检查、督促、支持综合治理工作,充分发挥在内部治安管理中的职能作用。

5、各工作人员要认真落实单位综合治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内部治安管理的需要,扎扎实实的开展工作。按时参加单位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会议,及时汇报情况。

(二)基层基础

1、单位职工无打架斗殴,参与偷盗,侵吞私拿或利用工作、职

务之便侵占单位财产的违法违纪行为;

2、单位职工无参与非法传销活动、非法邪教和有害气功组织、“黄、赌、毒”等社会丑恶行为;

3、单位职工无破坏公共设施,安全设施,消防设施,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4、单位领导无强令职工冒险作业的行为;

5、单位职工无违法(违纪)犯罪行为;

6、单位职工无违章用电,无私拉乱接行为;

7、单位职工无越级上访或群体性事件。

8、单位职工无违反单位其他综治、治安各项规章制度的行为;

三、奖罚规定

1、本责任书规定的本基础工作及目标任务,列入责任人的工作目标,作为考核政绩和晋级依据之一。

2、对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责任人做出突出贡献的给予奖励,完成本目标任务的不奖不罚。

3、对严重失职、管理不善、发生案件造成影响的,取消责任人评先、受奖、晋职、晋级的资格,除按规定赔偿经济损失外,并给予罚款;情节严重的按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四、其他

1、党政第一责任人如有变动,由接任者继续履行职责。

2、本责任书解释权在单位综治领导小组。

3、本责任书一式两份,由单位和责任人各执一份,由综治办存档,4、本责任状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单位负责人:

责任人:

学校保安人员工作责任书 篇5

学校的安全工作是确保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是维护学校治安环境稳定,维系师生家庭幸福安定,维持社会和谐温馨的组成部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工作方针,为使保安工作管理建立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的长效机制,强化保安人员对安全工作的岗位责任意识,特制订以下责任制度:

1、责任对象为与学校政教处签订岗位安全工作责任书的保安管理负责人。

2、保安管理责任人对管辖的门卫岗位,校园治安环境的安全责任范围负有直接的管理责任。凡因保安工作不负责或工作失误造成严重的治安安全事故(学校、个人财物受损、师生受伤害),可直接追究其责任。

3、保安轮流值日,确保24小时有人值班、电话畅通,不得出现脱岗、空岗现象。

4、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尽职尽责。严把学校大门关,白天大门关闭(学生到校和放学时间除外),注意晚上放学后大门、侧门全部关闭。白天在室外值班,晚上可在室内值班,但必须随时注意观察出入校门人员。

5、严禁外来车辆私自进入学校,因业务往来者可请示有关领导问明情况并进行登记后,方可放行。载重车不要损坏路面或者铺在操场上的水泥板等。

6、对于来校检查或者指导工作的上级领导的车辆问明情况后马上通知学校领导并迅速放行(事后登记);注意观察领导要离开学校时,应该及时开门送行。

7、注意盘查外来人员和可疑人员,属于探望学生的家长要在门口登记后让他们在值班室门口处等候,不准他们私自进入校园内;对私自入校打球或者滋事生非者劝阻不让其进入学校,并迅速报告学校领导。严禁将不法社会青年放入。

8、学生到校后,非放学时间不准学生私自外出(外出者必须持班主任批假条或由班主任领送)。学生到校和放学时间要在门口附近协助值班教师维持秩序。

9、对外出校门的车辆要盘查,对拉有货物而出校门的车辆问清原因并征得有关领导同意并进行登记后可放行,以防学校或者师生的财物被偷运出校。

10、负责及时开关门口照明灯和路灯。值班室内要保持洁净,注意保持门口附近的卫生良好状况。不准在值班室内私自乱接电源(电线);不准在值班室里使用用电器做饭;不准在值班室里打牌、下棋、设立酒局;不准让学生或者外来人员在值班室玩耍或留宿。

11、车辋中心小学政教处定期对学校保安的出勤情况进行检查,发现一次脱岗罚款30元,连续3次脱岗者按自动离职处理,学校有权另聘保安。如保安有事须向校长请假。

说明:《保安人员工作责任书》学校与保安各执一份,签字后生效。因保安工作疏漏、不负责任、私自脱岗离岗而造成学校(或者师生)财物财产受到损失、师生安全受到威胁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学校有权扣发工资或予以辞退,并要求保安赔偿损失。严重者可送执法机关进行司法处理。

车辋镇中心小学:

保安人员工作目标责任书 篇6

为确保学校安全工作落实到位,学校保安确实起到保卫学校平安的作用,特与学校保安签定《保安人员工作目标责任书》如下: 保安轮流值日,确保24小时有人值班、电话畅通,不得出现脱岗、空岗现象。上班时间保安要着装,举止文明、端庄,保持保安的形象,认真填写值班日记,严禁酒后上班。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尽职尽责:严格按作息时间开门、关门,校园实行封闭式管理,校门要关闭,决不允许将校门敞开不关又无人看守。上、放学时间在室外值班。严禁进入出租车、拖拉机、三轮车、农用车、载重车,特殊情况需进入的,必须经学校领导同意,方可进入校内,且不得影正常的教学秩序。

4上课期间学校大门要处于关闭落锁状态,当有人因工作需要进出学校时,门卫人员要及时开启和关闭;对外来人员实行电话联系并进行登记,不得以口头学问代替登记。学生到校后,非放学时间不准学生私自外出,在上课时间离校的学生必须持班主任批条或由班主任领送。学生到校和放学时间要在门口附近维持秩序。制止小商小贩进入校园,对在学校门口附近设摊的商贩们要及时劝走,对停留在学校门口的车辆也要及时劝走,大门内外10米不得张贴标语、宣传品及广告等。

8保持值班室和校门20米内的清洁卫生,保持校门前和校道畅通,学生上学、放学、放假时,保安要疏通校门前车辆,禁止车辆出入,防止道路堵塞和交通事故以及打架斗殴等伤害学生的治安事件发生。

说明:《保安人员工作目标责任书》学校与保安各执一份,签字后生效。因保安工作疏漏、不负责任、私自脱岗离岗而造成学校(或者师生)财物财产受到损失、师生安全受到威胁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学校有权扣发工资或予以辞退,并要求保安赔偿损失。严重者可送执法机关进行司法处理。

铜山区长安路小学

保安签字:

二〇一七年二月十五日

现代会计人员责任缺失问题探讨 篇7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会计业务处理日趋复杂, 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越来越高, 如何探究现代会计人员责任缺失的深层次原因, 找到可行的的防范措施, 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现代会计人员责任缺失的主要表现

现代会计是当代市场经济的产物, 其工作性质决定了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必须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社会责任、监督责任以及道德责任。所以, 对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责任缺失问题, 可以从这几方面来分析。

1.法律责任缺失

法律责任是现代会计人员工作中承担的重要责任。部分法律素质较低的会计人员难以抵挡各种诱惑, 不坚持准则, 偏离了既定的会计法定目标。通过对会计行业的分析, 法律责任缺失的表现可以归纳为以下方面, 即法制观念淡薄, 篡改会计数据, 账外设账;转移国有资产、偷逃税款;会计监督严重弱化, 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薄弱;会计工作中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严重等。

2.社会责任缺失

现代会计人员的社会责任缺失主要体现在会计信息失真上, 因为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直接后果是严重干扰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损害国家、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它的具体表现是:会计人员技术熟练程度不够、有偏向性或诱导性地提供会计信息, 或者违背会计规范制造假账, 通过原始凭证失真、会计报表虚假, 以及收入、成本、费用、资产失真等, 以达到虚增利润、掩盖亏损、侵占流转税款、隐瞒利润、逃避企业所得税的目的。

3.监督责任缺失

会计人员的基本职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会计人员都注重会计核算, 而忽视了其作为企业内部监督职能所起的作用。必须强调的是, 由于会计人员也在单位领导的管理之下, 对其工作业绩和劳动所得起到直接的影响, 要使其完全行使会计的内部监督职权比较难, 以至于很多财务人员都以为只要在工作上不出错误, 保证自己的工作行为不影响单位, 就是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

4.道德责任缺失

工作中的会计人员, 常常会遇到各种的道德冲突, 如管理者提出的避税建议、操纵财务报表的建议等。在处理道德冲突时, 有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淡薄, 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 按照服务对象的“意图”, 私底下建立另外一套账, 隐瞒收入的真实情况, 故意多摊销成本、费用, 捏造虚假的财务报表等, 使得会计人员的个人职业操守丧失亦尽。

二、分析会计人员责任缺失的根本原因

造成会计人员责任缺失的原因有很多, 这里面既有财务法规不健全、不完善等客观原因, 也有单位内部监督管理制度不严密、会计工作长期不规范、会计人员工作水平不高等因素, 归纳起来,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个体素质问题是关键

目前会计人员总体素质较低, 突出表现为知识层次低、知识结构不合理, 以致会计人才市场存在着数量上供大于求、素质上供不应求的奇怪现象。此种现象的发生与会计教育只重视会计知识的培训, 忽视基本素养有关。这是导致会计人员责任缺失的最主要的原因。

2.法律规范不严是空子

《会计法》作为会计工作的“根本法”, 在实施过程中显现出不足之处。如对违法处罚规定中, 使用“情节严重”、“数额较大”等词语, 缺少量的标准。同时, 与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会计制度法规还不够完善。此外, 许多会计行为在法规中没有明确的定义, 如虽然法律规定了对虚假财务报告的处罚, 但是目前还没有哪部法律规定了什么是虚假的财务报告。

3.局部利益驱动是诱因

不同的经营主体在社会上有不同的利益要求, 如个体企业想着如何合理的少缴税;上市公司则想着如何的保证每股的收益;国有企业想着怎么完成年初的利润目标;而当这一切不能通过正常渠道获得时, 就依靠“做假”来改变利益格局、经济指标。而会计人员受制于管理当局, 常常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可见, 利益驱动是导致会计责任缺失的主要影响因素。

4.责任追究不力是障碍

在现行的《公司法》、《会计法》中, 有很多条款只是列出不能违反的行为, 但没指出“有上述行为怎么处理”、“由何单位处理”等后文, 缺乏具体明确的处罚主体、标准、责任人及标的物等。有些条款的规定, 写的比较清楚, 但是处罚力度不够, 导致相关人员有恃无恐。可见处罚力度必须加强才能扫除放在会计人员面前责任落实不到位的这个障碍物。

三、会计人员责任缺失的根本解决途径

如何解决会计责任缺失的问题, 通过完善单位内部的财务监督管理制度, 培养单位内部人员的监督意识, 除强调法律约束外, 还要更注重加强对从业人员的道德教育, 突出对他们的业务能力培养,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环境。

1.健全法律监督机制, 完善会计行为体系

要完善会计法规, 明确执法依据, 推进财务会计责任体系建设, 以利于执法机关对违法“造假”等责任缺失行为的制裁。

(1) 要部门联动, 加大督查处理力度。各级监督检查机构要依法对企业加强财务监督和检查, 帮助企业建立内部监督管理机制, 对单位的会计人员进行业务指导, 做到多沟通, 多检查, 把问题解决在前期, 避免业务完结后给国家和企业造成损失后在检查, 对故意弄虚作假、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必须加大处罚力度, 起到威慑作用。

(2) 要依法保护合法权益, 确保责任落到实处。《会计法》的权威不可动摇, 所有会计人员必须维护。要保护会计人员的正当合法权益。要强化单位领导人对于会计工作的法律意识, 切实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完整, 如果有故意伪造、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 或者利用虚假的凭证、账表进行偷逃税款导致国家、公众利益受到损害的, 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2.建立内部监控体系,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企业会计人员的责任缺失问题, 究其更加深入的原因还应归结于许多单位内部监督管理机构的缺失, 因此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各项内部监督管理制度, 部门之间要形成相互监督的机制, 相互之间责任明确, 使会计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1) 要完善内控制度, 强化制约措施。要建立各项内部控制制度。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建章立制, 对发现的会计制度的漏洞进行及时补充、修订。

(2) 工作程序要严密, 强化财务管理。要按照彼此制约、相互分离的原则, 对相关部门都要制订制约措施, 做到相互牵制、相互监控。同时, 要健全自身的内部治理机构, 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职能, 建立单位内部审计机构, 给予会计人员监督检查职权, 从内部根本杜绝各种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

3.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净化会计职业环境

会计人员的责任落实受会计环境的制约。因此, 必须努力改善财务人员的职场环境, 保证会计人员能够责任落实到位, 形成比较好的会计职业环境。

(1) 要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要利用报刊杂志、网络等传媒工具, 大力宣传和表彰有突出表现的财务人员, 对少数会计人员的的不良行为进行谴责, 借助新媒体增加对责任缺失会计人员的舆论压力, 促使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责任观。

(2) 要加强对单位领导的道德教育。要提高企业法人和高层管理人员的道德觉悟, 以自身的良好形象影响人, 以典范的行为感化人, 对威逼和强迫会计人员弄虚作假的强权给予严厉惩罚。

(3) 要逐步推进信用评价系统的建设。信用是会计人员社会责任履行的具体现实体现。因此, 要稳步推进会计信用评价系统的建立, 其中包括企业负责人、财务人员、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制定会计信用评价的规则, 协调相关政府部门搜集整理会计信用信息, 逐步建立、健全会计信用档案, 保证信用轨迹跟踪到位。

当代的会计人员责任缺失问题与我国客观经济环境密切相关, 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建立起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的完善的法规和监督体系, 积极推进现代会计工作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防范会计人员责任缺失问题的滋生, 才能使会计工作步入正常有效的轨道, 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健康、规范、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冈.诚信与会计诚信教育[J].中华财会网, 2002-07-16.

[2]祁和忠.高层会计人员责任增大中国CFO须具五大素质[N].国际金融报, 2003-12.

[3]马涛.反思对会计法律责任认识的误区[J].中国税网, 2006-04-04.

[4]刘明忠.关于会计监管的思考[EB/OL].江苏财经信息网, 2003-7-29.

[5]叶陈刚, 李月娥, 仲蓓.关于我国管理会计应用若干问题思考[EB/OL].中国论文联盟, 2005-1-5.

[6]陶学伟.我国会计发展呈现八大趋势[J].商业时代, 2004, (27) .

医务人员工作责任状 篇8

【关键词】会计人员;法律责任;商业角度;经济市场

一、会计人员法律责任的概述

会计法律责任是会计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法律准则,会计人员不仅要遵循当中的法律法规,同时还包括税法、证券法、审计法、破产法、公司法等。在实际生活中,法律法规按照不同的标准也有不同的分类,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第一是根据法律责任的类型分为刑事责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第二,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会计从业者也将其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意义。由单位或者是个人在生产和申报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因违反会计法律法规将承担的法律责任称为广义的法律责任;在《会计法》中所明确规定的会计法律责任就是狭义的法律责任。

二、我国会计人员法律法规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法律法规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法律责任的起因

在一定情况下,会计的自身责任将会造成法律责任。当会计主体在管理的过程中出现经营失败或会计差错、舞弊等一系列违法行为,或像公司和银行所提供的信息并不真实的情况下,就会出现一些经济利益的纠纷,同时也是会计法律法规起作用的时候。

会计从业人员在进行公司、银行等非私人账户管理的时候,常常提供虚假的信息,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①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自身存在不少漏洞,制度本身已经脱离国民的生活轨道,无法约束实际的经济行为。如公司对单位人员招待费用、差旅费用、季度奖励和特殊奖励等,会计制度将赋予会计工作者更多的权利。但是相反的这些权利的运用会因为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的不同形成不同的结果。②会计人员在工作中的工作失误,如没有完全按要求执行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擅自提供虚假信息,肯能会造成相应的经济损失。③会计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进行欺骗,并存在不良的动机,有意的不遵守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因自己私人利益对公司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2)我国现阶段会计人员在执行会计法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我国是一个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是为了规范会计行业,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财务管理和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会计法》中规定“公司及单位负责人对该单位的会计资料和会计工作的完整性、真实性负责”,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单位的会计部高级管理人员或者是公司的总负责人则认为自己是企业的最高决策者,只需要知道公司的财务运营情况及公司的资金流动动向,对公司的重大决策负责,却往往忽略了财务部门的工作情况。在一般的单位内部,会比较重视的是单位的人力管理,和行政管理,但是在公司内部却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制度来管理财务部门。致使单位内因会计工作不合法和会计信息丢失而造成对公司的损失。

2.会计人员只对会计核算负责

其实专业的会计人员都知道会计核算在公司运作中的重要性,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会计人员都会较为认真的对待会计核算的工作,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了公司的运作。但正是因为这样,会计人员经常忽略了会计核算监督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因而在日常的工作中没有起到会计监督主体的作用。同时在一些用人单位、民营企业中,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所得到的薪酬是受到直属领导的影响,致使会计人员在一定程度上会权衡自身利益,因而不能很好的依法行使单位内部监督职权。实务中,大部分的会计人员都会先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在领导权威的控制下,许多会计人员也忘记了会计监督权的使用,使得会计监督权在一些单位中犹如摆设。很现实的一个现象,就是在我们身边的例子,现在我们最怕生病,因为生病要去医院,医院也是一个让无数人头疼的地方,在医院的财务处,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医院会计人员,只是在意与药商之间的利益关系,也只负责核对出入的会计账目,往往忽略了会计核算监督的职权。

3.会计人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当你正式进入会计这个行业,就应该遵循有关于会计的财经法律,同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一,是在实务中,许多会计人员对基本职责以及会计业务规范、和会计法律责任的认识都不够,因而造成会计工作过程中的失误。第二,就是会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薄弱。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很多人都只是想着做好自己业务内的事,对其他问题并不关心,当然了会计人员也不例外,这使得会计人员在处理事务的时候缺乏本应该具备的责任意识,错误的认为自己和单位负责人是从属关系,缺乏了相互监督的意识,在法律上不懂得保护自己。

三、如何完善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1.加强会计人员对财经法律的学习,让员工明白会计责任的重要性,同时增强员工的法制观念。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除了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外,对其他财经法律法规的掌握也是尤为重要的。现实中,许多会计人员对于自身的工作和一些会计工作中所涉及的法律法规等法律问题方面都是模棱两可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因此,在现实中增加对会计法律的普及工作,加强对《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法制观念,这对以后再实践中遇到问题都是很有帮助的。

2.增强对会计人员和会计业务的监督。实践中,对会计业务的监督不能只依靠会计部门或者公司内部的定向审查方式,应当充分发挥审计监管部门的作用,严格规范的进行管理,强化公司的财政、明确资金流动方向、借贷款账目的核对,定期或不定期对会计部开展审核和突发性检查的工作。在这样有力度的监督和权威的管理下,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严肃处理,减少虚假信息的传播,同时强化国家监督管理能力,也提高了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

3.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经济已经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当然在这辉煌的成绩背后,也同时存在的不少问题。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就是这不少问题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相对于大多数公司,企业,及政府而言,免不了出现一些违规的现象,大到贪污腐败,小到濫用职权,这些问题都是因为管理不够到位所引起的。在很多情况下,应该找准主要事件的负责人,相对于公司而言,就是公司高管,相对于政府而言就是政府官员。从高层开始做起,明确指出事件负责人就是最后的法律责任人,尽量避免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发生。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会计管理负责人通过非法手段修改会计信息,或者隐藏真实,最终受益人可能是公司,但是因为公司具有效益,因而自身也就受益。所以,应该以单位作为主体,才能在根本上杜绝违法事件的产生。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经济处于飞速上升的阶段,国民的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强,而国民的犯罪率也在不断上升,提高国民素质也是我国现阶段的目标。经济在飞速前进的途中,经济犯罪是不容小觑的,尤其是在经济法律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积极完善的时候,更应该严防经济犯罪。在许多的经济利益的诱惑下,不少不法分子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所以,会计人员法律责任是监督广大从事会计行业人员的范本,也是会计人员应该遵守的法律责任和义务。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法律责任制度,只有规范按照法律实行,才能真正减少会计违法行为。

参考文献:

[1]姚君皎.我国会计人员法律责任的相关问题分析[J].老区建设,2013(14).

[2]杨怀东.浅论企业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J].辽宁经济,2012(6).

[3]陈金玲.浅谈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违法披露的法律责任[D].南昌大学,2012.

安全管理人员岗位工作责任制度 篇9

第一条 安全管理员及其安全责任

一、安全管理员的职责是:

㈠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政策,从事本单位的信息网络安全保护工作,确保网络安全运行。

㈡在信息办、公安机关网监部门的监督、指导下进行信息网络安全检查和安全宣传工作。

㈢向公安机关及时报告发生在本单位网上的有关信息、安全事故和违法犯罪案件,并协助公安机关做好现场保护和技术取证工作。

㈣有关危害信息网络安全的计算机病毒、黑客等方面的情报信息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㈤与信息网络安全保护有关的其他工作。

二、安全管理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㈠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无违法犯罪记录;

㈡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技术知识;

㈢经过计算机安全员培训,并考试合格。基本掌握国家信息网络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

三、安全管理员的安全责任

㈠要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刻苦钻研业务。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服从领导安排,担负局内网络的信息安全保护工作。

㈡加强防范意识和措施,确保网络设备的安全。模范执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

㈢安全管理员要熟悉掌握设备的性能、使用方法及排除一般故障的能力,要定期对设备安全检查。

㈣按照计算机安全管理行业技术规范要求,定期对中心机房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检查测试,及时排除各种安全隐患;

㈤负责中心机房新购置设备的安全检查和验收工作,对新购置的操作系统、维修后的计算系统或从外拷贝回来以及要与外单位交换的软件进行严格的检查,确认无毒无害后才能使用,确保计算机系统安全运行;

㈥接受公安机关或上级部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加强与公安机关与上级部门的联系。发生安全事故和计算机犯罪案件时,应采取妥善措施,保护现场,避免危害的扩大,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㈦做好防火、防盗工作,保持设备运行正常。

第二条 信息审核员及其安全责任

信息审核员具体负责本单位的信息发布,对所在单位上网发布的信息进行审核,并签发同意发布意见,要求对发布的信息进行申请人的姓名、信息的内容、发布的时间进行检查和登记,对过时的信息要要求所属信息管理员进行及时的删除,同时进行登记和备份,并将进行硬盘或光盘的备份。

第三条 信息管理员及其安全责任

信息管理员必须认真做好本单位网站管理,定期更新本单位网站内容。信息管理员必须时刻监视本单位网站内容,防止有害信息的传播,发现有害信息的应立即报告信息办,发生安全事故或计算机违法犯罪案件时,立即向公安机关网监部门报告并采取妥善措施,保护现场,避免危害的扩散,畅通与公安机关网监部门联系渠道。

信息管理员应承担以下工作责任。

一、负责本单位网站的安全运行。

二、负责本单位网站的信息安全。

三、熟悉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及正常使用方法,做好信息提供服务。

四、不断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安全等有关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

五、对上传的信息认真检查,合格后方可发布,并且填好有关记录。

食堂工作人员安全责任书 篇10

二、认真学习食堂的各项管理制度,履行好各自的工作职责。

三、讲究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上班要穿整洁工作衣帽,男不准留长发,女不准留披肩发,做到勤剪指甲、勤换衣。如出现发热、咳嗽、腹痛、腹泻等病要暂停食堂工作及时进行治疗。病愈后持医院证明方可上班。

四、随时对地面、用具进行清洗和消毒,要切实做好防鼠、防尘、防蝇、防潮等工作。

五、杜绝非食堂工作人员随便进出食堂操作间,严禁农药、灭鼠药进入食堂。

六、食堂工作人员时刻注意隔顿(夜)食品必须在确认没有变质的情况下,经高温处理后,方可继续使用,在无保鲜的情况下,不得使用隔夜食品。

七、采购人员在采购过程中,严禁向无卫生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订购食品,严禁采购无生产企业、无生产厂址、无生产日期及保质期和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及原料,所购肉类要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八、严格按规范操作炊事用具,经常检查各自管理的机械设备,定期保养、发现损坏及时上报,各类设备应符合安全要求。

九、食堂工作人员有责任和义务管理食堂的每一个细节是否符合卫生要求,对进出库物品的质量进行检查,把好安全关。

十、不得出现安全事故,如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否则将追究其当事人责任。

十一、注意用电、煤气的安全,对用电、用气结束时,要马上关闭。食堂门窗及时关好,人一旦离开随手关门关窗。

十二、服从领导,虚心接受检查、指导和安排。

此责任书一式两份,签字有效。

园长(签字)::责任人(签字)::

XXX幼儿园

医务人员工作责任状 篇11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国有企业

一、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难点及问题

1.审计依据不充分,缺少相关制度规定

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体系不够完善,当前国家出台了《党政主要領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推动了体系建设,但仍落后于审计实践的发展,目前急需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评价标准等相关制度。

2.缺少明确的审计指标标准

目前国家及企业出台的相关经济责任制度均是较宽泛的 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原则、内容及相关要求作出规定,而没能从实际操作层面给出相应的审计内容、指标。因而大多数时候,审计人员只能根据自身的经验来做到对审计内容及重点的判断,缺乏规范性,严重影响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

3.审计结果运用不善

由于审计内容不确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未建立,评价指标单一,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审计结果运用的效果。另外审计成果运用的落实机制不完善,利用审计成果进行责任追究的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审计过程中,审计机构与企业干部部、纪检监察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导致审计成果的利用效果有限,造成人力资源浪费。

4.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需要加强交流与培训

在当代经济高速发展状态下,经济责任审计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各单位内部审计人员不同程度地存在知识老化、风险意识差等现象,在审计执行过程中,审计人员不能严格遵守审计准则及审计程序,审计质量差等问题,造成审计结论有失客观、公平、公正。

二、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难点及问题的应对方案

1.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法规制度,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为经济责任审计提供制度保障

通过建立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相关制度、评价标准、操作流程,提高审计效率与质量,防范审计风险,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各方面均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增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稳定性,适应当下国有企业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新要求。

2.搭建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为了使审计评价结论有理可依,应尽快搭建一套科学、规范、实用性较强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突出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原则。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评价结合起来,避免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进行界定和评价时具有随意性。具体指标有:

(1)财务层面定量评价指标

财务层面的评价指标用以评价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对年度各项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根据国家及企业绩效考核指标,对审计期间领导人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做出合理、公正、客观的评价。主要包括盈利能力、资产的质量、债务的风险、经营的增长等。

(2)内控层面定量评价指标

企业领导人的责任之一就是设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来保证企业遵守法律法规,高效完成企业经济目标。内控层面应设置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率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率两个指标。

(3)发展层面定性评价指标

发展层面定性评价指标在设定时,应当以可持续反战的审计内容做为依据,并依据企业领导人员在企业管理阶段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相关因素来做出对企业研发费用投入增长、基础设施投入增长率、人力资源投资增长率等相关指标的设定。

(4) 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报告

在评价结果中,设定好“优”、“良”、“差”这些划分标准,并将每个标准所对应的分值标注出来。具体操作过程中,首先求出各个定量及定性指标的实际值,然后在乘上各个指标的权重,最后汇总后形成报告。

3.建立健全审计结果运用机制,规范审计结果的运用

制定专门的审计结果运用办法,对审计结果的运用形式和途径等予以具体规定。依据审计结果选拔任用干部,加强绩效管理,推动审计结果与加强领导干部管理对接;加强沟通,将各种审计资源整合在一起,确保审计结果可以得到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利用。

4.加强培训与学习,提升审计人员素质

加强审计人员的学习与培训,认真总结工作实践经验,及时推广工作经验,尤其在业绩评价、责任分析等难点问题上给予交流、启示;同时,要加强法律法规学习,不断提高依法审计的素质能力。

三、总结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对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内部审计人员应该不断总结分析当前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的难点、重点,总结经验,分析应对方案与措施,逐步提升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当前经济形势下对经济责任审计的高要求。

参考文献:

[1]石福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探微[J].交通财会.2013(05).

[2]王冬莲.关于企业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1(07).

作者简介:

上一篇:于幼儿园中班德育工作总结下一篇: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