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中特选择题

2024-09-05

毛中特选择题(精选6篇)

毛中特选择题 篇1

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

1.近年来,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注意,人们在看待转基因食品的问题上往往出现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观点。这说明(B)A.意识只能反映现存的客观事物 主观性特征

C.意识不受客体制约

主观的

2.人们用来测量时间的单位年、月、日等是靠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来确定的,测定宇宙天体之间距离的单位是用光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一年的距离(即光年)来衡量的。这说明(C)A.时空是无限的

B.时空是绝对的

D.时空是人们意

D.意识的内容是

B.意识具有C.时空与物质运动不可分

识的产物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在中国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是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及社会各界民主人士的共同选择。这一制度的核心内容是(B)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多党合作

C.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D.长期共存、互相4.党的十八大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C)A.遵循的基本原则

C.秉持的首要态度

B.承担的重要责任 D.实行的基本政策

5.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五项基本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价值追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公平正义的起点是(A)A.立法

C.司法

B.执法 D.守法

6.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C)A.民族的文艺 C.人民的文艺

B.科学的文艺 D.世界的文艺

7.2014年5月20日至21日,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在上海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主旨讲话,提出并深入阐述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新安全观”。习近平提出的共同安全是指(A)A.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的安全 进各国和本地区的安全

C.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

D.发展和安

B.通过对话合作促全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

二、多项选择

1.近年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与普遍接入,使大量数据的获取、聚集、存储、传输、处理、分析等变得越来越便捷,大数据分析成为热门话题。大数据分析的关键就在于从海量的数据中找到隐藏的关联,从而帮助人们作出正确的决定,这说明(AD)

A.现实联系的多样化和复杂性要求人们对各种不同的联系分别地、具体地加以研究 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C.人们主观想象中的联系可以代替对象自身的客观联系 D.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2.钱钟书在《围城》中写道:“天下就没有偶然,那不过是化了妆的、戴了面具的必然。”“偶然是化了妆的必然”的哲理在于(AC)A.没有纯粹的偶然

B.偶然性和必然性产生的原因相同但表现形式不同 C.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 D.偶然性是不存在的

3.2014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我们实行的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这是符合中国实际。如果政策正确,方向正确,这种体制益处很大,很有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避免很多牵扯。”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和活力。6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代表大会制度是一个好制度,它(ABCD)A.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 家性质

C.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伟大复兴

4.核心价值观是一定形态社会性质的集中体现,在社会思想观念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社会制度、社会运行的基本原则,制约着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核心价值观(ABC)A.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 B.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 C.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 D.是永恒的、普遍适应的

5.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创新社会治理的任务,提出必须改进社会治理方式,要坚持(ACD)A.系统治理 源头治理

6.香港澳门回归以来,走上了同中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中央政府对香港澳门实行的各项方针政策,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

B.规范治理

C.综合治理

D.D.保障实现中国

B.体现社会主义国门长期繁荣稳定。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必须(BCD)

A.把高度自治和“港人治港”、“澳人治澳”有机的结合起来 B.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有机的结合起来 C.把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的结合起来

D.把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香港自身竞争力有机的结合起来

7.2014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地入侵赢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中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ABCD)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B.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C.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D.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8.2014年10月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受到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深刻教育,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明显增强。习近平总结的这次的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成果还有(ABCD)A.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得到有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B.恢复和发扬了批评和自我批评优良传统,探索了新形势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有效途径

C.以转作风改作风为重点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制度执行力和约束力得到增强

D.影响群众切实利益的症结难点得到突破,党的执政基础更加稳固

9.2014年3月24日。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在荷兰海牙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主旨讲话中介绍了中国核安全措施和成就,阐述了中国的核安全观。中国核安全观的内容是(ABCD)

A.发展和安全并重

C.自主和协作并重

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

1.“哲学史宛若色彩斑斓的壁毯,其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犹如浓粗的经线贯穿上下,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如同纬纱交织其中。”这句话形象的描绘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以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哲学发展史上的对立和斗争,以下说法正

B.权利和义务并重

D.治标和治本并重 确的是(D)

A.唯物主义就是辩证法 B.唯心主义就是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形而上学是对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不同回答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2.“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内部打破是生命。”这说明(B)

A.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B.辩证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C.真理是主观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D.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在于(D)A.坚持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B.坚持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坚持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4.2014年是《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30周年。民族区域自治是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C)

A.保障少数民族享有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 B.保障少数民族享有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

C.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物的权利 D.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5.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其中,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和重点是(A)

A.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B.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C.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D.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6.“甲午战争打断了中国发展进程,加深了民族苦难,也激励了民族觉醒。我们要用这段历史警告国人,教育官兵,勿忘国耻。”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与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一样,根本原因在于(B)A.经济技术的落后

B.西方列强的强大

B.社会制度的腐败 D.军事力量的薄弱

7.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个国际条例明文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这一国际条约是(B)A.《德黑兰宣言》

C.《雅尔塔协定》

B.《开罗宣言》 D.《波茨坦公告》

8.随着国际环境的巨大变化和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在国际局势总体趋于缓和的情况下,我国国家安全仍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的威胁和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要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新的国家安全观不仅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其中,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是(A)A.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

B.经济安全和科技安全

D.生态安全 C.文化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

9.人权保障是法制思维的含义之一。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其中,人权保障的关键环节是(C)A.宪法保障 司法救济

10.2014年8月20日上午,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高度

B.立法保障

C.行政保护

D.讲评邓小平同志,指出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就是(A)

A.他代表党和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

B.他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他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D.他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二、多项选择

1.“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无止境的接近。自然界在人的思想中的反映,要理解为不是‘僵死的’,不是‘抽象的’,不是没有运动的,不是没有矛盾的,而是处在运动的永恒过程中,处在矛盾的发生和解决的永恒过程中。”对列宁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BC)A.真理是一个过程,具有历史性

B.真理的发展过程是真理和谬误的矛盾不断产生和不断解决的过程

C.真理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D.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是无法正确认识整个客观世界的 2.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正确把握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要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还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竞争的新优势。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就要(BCD)A.加快“走出去”

B.放宽投资准入 D.扩大内陆沿边开放 C.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

3.做好人民政协工作,必须坚持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人民政协是(ABC)A.统一战线的组织

C.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

成部分

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事关文化改革发展全局的根本问题。坚持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还必须(ABCD)A.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族特色

C.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

5.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人民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即(ABD)

A.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B.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C.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最重要的经济建设

D.坚持一手抓文B.坚持自己的民

D.中国特色国家机构的组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D.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6.2014年是红军长征80周年。80年前的10月16日夜,一支8万余人的红色大军跨过赣南于都河,踏上生命的远征。从红土地到黄土地,从赣南、川北、豫东南、湘西到陕北,两年后,当九死一生的红军队伍在甘肃会宁紧紧拥抱时,他们的远征从此有了一个不朽的名字——长征。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ABCD)

A.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B.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C.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D.仅仅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7.执法为民是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五项基本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在法制上的必然反映。执法为民的基本要求是(BCD)A.严格执法

B.以人为本 D.文明执法 C.尊重和保护人权

8.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目的在于,牢记历史,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缅怀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人们,以及(ABCD)A.彰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B.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C.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D.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试卷三

一、单项选择

1.“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这句话体现了实践具有(A)A.自觉能动性 史性

2.近年来,Tuhao(土豪).Dama(大妈)等一些网络热词被英国著名牛津词典收录,这说明(D)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物质性

C.客观性

D.社会历B.社会意识没有阶级性

C.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D.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3.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D)A.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B)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5.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立足于当前特殊的自然环境现状、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建设状况、社会政治条件以及人口素质等,走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放在首位的是(A)A.节约资源

B.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D.建设循环经济 C.做好生态保育工作

6.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外交关系方面,我国的外交工作布局中作为首要的是(B)A.大国外交

B.周边外交 D.多边外交 C.与发展中国家的外交

二、多项选择

1.长期以来,人们把欧几里得几何学看作是揭示空间特性的绝对真理的体系。而德国数学家黎曼在19世纪中提出了另一种几何学,打破了很多人平时认为理所应当的常识,比如,黎曼几何学三角形的三内角之和大于180。这种创新性的理论在当时并不被重视,甚至受到嘲讽,但是再后来却成为爱因斯坦创立广义相对论的重要数学工具,可以用来反映天体运行的大尺度宇宙空间的特性。这一事实说明(BD)A.欧几里得几何学是完全错误的 B.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C.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

D.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

2.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为了清理淡水中的有害藻类,从中国等亚洲国家引进鲢鱼进入阿肯色州。随后不少渔场也纷纷效仿,把鲢鱼当做了绝佳的天然池塘清洁员。20世纪80年代以后,亚洲鲤鱼逃离限定的水域,进入密西西比河大量繁殖。这种鱼体型巨大、无任何天敌,给美国十多个州的河流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为保护当地的生态,美国开始大量捕杀亚洲鲤鱼,以上事例给我们的启发是(BCD)A.完全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D.人们对自然的每一个正确认识,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的认识

3.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另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体系成果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两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点在于(ABC)

A.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 B.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C.都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D.都是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经验的科学总结

4.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变。30多年来,不管国际风雨如何变化,中国始终不渝的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即(ABCD)A.立足国情积极稳妥推进改革开放 B.实现改革开放改良性互动 C.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D.坚持平等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

5.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要废除对非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坚持(ABD)A.权利平等

B.机会平等 D.规则平等 C.结果平等

6.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立足于当前特殊的自然环境现状、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建设状况、社会政治条件以及人口素质等,走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中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现了(ABD)A.和谐发展的思想

B.全面发展的思想 D.循环发展的思想 C.又快又好发展的思想

7.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的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是基于中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的必然选择。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已经并将进一步显示出其世界意义,主要是(ABC)

A.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 B.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 C.将推动国际力量对比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引导国际格局演变和国际体系变革

D.将推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逐渐从低潮转向高潮

8.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的大好山河、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就应该认真学习和真正了解祖国的历史,深入理解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传统是(ABCD)

A.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常常被称作是国家和民族的“胎记”

B.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

C.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 D.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

9.2014年2月28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这段话揭示了社会主义法律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还体现在(ABC)A.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B.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C.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D.确立和维护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试卷四

一、单项选择

1.“从辩证的观点看来,运动可以表现在它的对立面中,即表现在静止中。”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是(B)A.静止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B.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赖的 C.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D.静止时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

2.列宁说:“以为只有诗人才需要想象,这是没有道理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想象,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象也是不行的。”这句话强调了认识活动中(C)A.时间的重要性

B.理性因素的重要性 D.辩证思维方法的重要性 C.非理性因素的重要性

3.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B)

A.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B.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D.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C.宏观调控与微观搞活的关系

4.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等一样,都是历史范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过程。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好(A)A.人与自然的关系

C.人与社会的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 D.人与自身的关系

5.面对两岸同胞往来更加频繁、经济联系更密切、文化交流更活跃、共同利益更广泛的新形势,2013年6月,习近平就坚定不移的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提出了四点意见:坚持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坚持增进互信、把握两岸关系大局,最根本最核心的是(B)A.积极宣导“两岸一家人”的理念 B.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 C.妥善处理和管控分歧 D.继续保持两岸关系大局稳定

6.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即我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是(A)A.民族团结

B.民族平等

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C.各民族共同繁荣

同繁荣发展

7.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得到了大发扬,当时的一篇报纸社评这样写道:“今天南北战场上,是争着死,抢着死,因为大家有绝对的信仰,知道牺牲自己是换取中华民族子子孙孙万代的独立自由,并且确有把握一定做到。”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和行为等基本方面。其中作为落脚点和归宿的是(C)A.情感

C.行为

B.思想 D.理性认识

8.2014年9月5日,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A)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做主 D.坚持民主集中制 C.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二、多项选择

1.法国1789-1794年资产阶级革命后,经历了资产阶级和贵族的反复较量,旧王朝两次复辟,资产阶级为了取得政治统治,进行了三次革命斗争。这说明(ACD)A.新事物必定取代旧事物

B.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可以改变的 C.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社会形态更替具有客观必然性

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战略部署,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CD)A.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C.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D.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3.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要深化农村体制改革,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新形势,要(ABCD)A.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B.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C.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D.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4.协商民主深深嵌入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过程。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ABCD)

A.即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发挥了各方面的积极作用 B.既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又贯彻了民主集中制的领导制度和组织原则

C.既坚持了人民民主的原则,又贯彻了团结和谐的要求 D.吩咐了民主的形式、拓展了民主的渠道、加深了民主的内涵

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迫切要求我国由一个文化资源大国转变成为一个文化强国,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积淀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即(ABCD)A.完善文化管理体制 B.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C.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D.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6.2014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反对外敌入侵赢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有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气概,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一伟大胜利的意义在于(ACD)A.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 B.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D.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试卷五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A)

A.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B.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 C.对人类思想成果和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D.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民间有一种迷信说法叫作“喜鹊叫喜,乌鸦叫丧”这句话的错误在于否定了联系的(B)A.普遍性

C.多样性

B.客观性 D.条件性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另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体系成果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两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点在于(D)A.有着共同面对的时代背景 B.有着共同面对的历史任务 C.有着共同的具体内容 D.有着共同的根

4.改革开放以来党高度重视发展问题,将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的关键。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A)A.科学发展

B.以人为本 D.统筹兼顾 C.全面协调可持续

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收入分配制度的一大特点。我国存在着按劳动力价值进行分配的方式,是因为我国目前存在着(B)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D.国有经济 C.集体经济

二、多项选择

1.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与这句话在内涵上一致的有(AD)A.坐地日行八万里 B.天不变道亦不变

C.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D.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2.中国民间有句俗话,叫“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但是对于患有胃下垂、冠心病等疾病的人群来说,饭后散步就不合适。这个事例说明(AC)A.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B.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C.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D.真理和谬误的界限无法确定

3.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为了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要进一步改革和调整国有经济。以下内容正确的选项有(ABC)

A.国有资本的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B.国有企业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 C.国有企业改革要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

D.进一步增加国有企业的数量,大力提高国有企业在全国企业中的比值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ABCD)A.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

B.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

C.中国社会100多年来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 D.中国人民翻身做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

5.2014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地入侵赢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当年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能够战胜不可一世的日本军国主义入侵,其原因在于(ABCD)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B.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C.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 D.反法西斯盟国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宝贵的人力物力支持 6.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包括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一下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是(ABD)A.与时偕行,与日俱新 B.夸父逐日,精卫填海 C.亲仁善邻,讲信修睦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经验制度化、法律化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体现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的鲜明特征。此外,其特征还在于体现了(ABCD)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本质要求

B.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C.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从此的国情要求 D.继承中国法治传统和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

试卷六

一、单项选择

1.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基本的和最鲜明的特征是(A)A.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象性和和广泛的普遍性的统一 C.直观性和现实性的统一的统一

2.2014年以来,个别大学食堂开始引进炒菜机器人。由于火候、时间掌握得当等原因,使用炒菜机器人烹饪的时间比普通人工炒菜能节省5%~10%,全程化自动化控制程序,除了能保障菜肴能准时出锅,还具有油烟低、辨别过期食材等特点和功能。这说明(B)A.机器人也能进行某些实践活动 人某一方面的能力 C.意识可以创造物质

成的基础

3.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

D.实践是社会关系形B.实践工具可以强化

D.规范性和开拓性

B.高度的抽方向是(D)A.发展经济实体

C.推进城镇化

B.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D.调整经济结构

4.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B)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做主 C.依法治国

D.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二、多项选择

1.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代替过去的“基础性作用”。之所以作这样的修改,是因为(BCD)

A.市场能够在资源配置中起全部作用 B.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C.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 D.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

2.面向未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创新包括(ABCD)A.原始创新

B.集成创新

C.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D.协同创新

3.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概念并强调“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再一次高度评价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党之所以如此重视协商民主,是因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ABC)A.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 C.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 D.选举民主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

4.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ABCD)A.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

会稳定的大事

C.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

D.中华民族繁荣昌盛

B.民族团结和社的大事

5.中国倡导并致力于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在国际关系中,中国坚持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平等互信,就是要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ABCD)A.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 B.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C.尊重主权,共享安全 D.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试卷七

一、单项选择

1.自从1996年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绵羊“多利”诞生以来,科学家相继成功克隆猪、牛、马等动物。2013年日本科学家借助用克隆动物培育克隆动物的“再克隆”技术,成功用一只实验鼠培育出了26代实验鼠。研究人员认为,这说明再克隆可以无限持续下去。人类在克隆技术上取得的成就说明(C)

A.人类已经可以创造自然规律 B.人类可以随心所欲的改造自然

C.人类可以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人类已经完全认识了客观世界

2.同一物理学规律可以用不同的数学公式或语言文字形式加以表述,而这一规律本身不会随之改变。这说明(B)A.对于一个特定的认识客体而言,不同的阶级、民族可以有不同的真理

B.真理形式的多样性并不否认真理内容的客观性 C.真理本身就是客观事物 D.真理是相对的

3.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取得的新认识。为了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最根本的是要(C)A.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B.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 D.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合C.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4.党的十八大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总体要求,强调政治体质改革的目标是(A)

A.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

当家做主

C.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D.健全社会主义协

B.保证人民商民主制度

5.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A)A.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B.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C.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D.普世层面的价值取向

6.2014年9月5日,习近平在庆祝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是(B)A.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多项选择

1.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戏言说:“一个经济学家只有在他的理论被证明是错误的时候,才会获得这个奖。”对于真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D)A.多说人认同的不一定是真理

B.真理是由相对到绝对再到相对的永无止境的过程 C.真理是任何条件下都可转化成谬误 D.真理是发展的,具有历史性

2.恩格斯说,国家“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国家是(ABD)A.一个历史范畴

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C.社会存在的核心

D.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整体上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BCD)

A.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科学指南

B.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4.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现代产权制度的内容包括(ABD)A.归属清晰

B.权责明确 D.流转顺畅 C.管理科学

5.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但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职能不同的,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ABCD)A.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B.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

C.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 D.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试卷八

一、单选题

1.矛盾的斗争性在推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A.斗争本身就是发展 B.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C.任何斗争都能起到推动事物发展的作用 D.斗争性始终处于主要的方面

2.19世纪法国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维叶提出了生物“激变论”认为有机界的变化是由突然性的的灾变引起的。从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角度讲,这个观点的错误在于(A)A.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认为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C.否认质变是事物根本性的变化 D.认为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B)

A.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进行 B.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C.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行 D.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行

4.党的十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A)A.总依据

C.总布局

B.总任务 D.总政策

5.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是(D)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质变 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 C.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6.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科学认识。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具有坚实基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A)A.改善人民生活

B.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程度统一起来 C.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 D.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二、多选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上,提出了一切紧密联系、相互贯通思想理论观点,构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一系列思想理论观点紧紧围绕的基本问题是(ABC)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D.什么是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

2.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这是因为实事求是(BCD)A.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鲜明政治立场 B.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C.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D.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3.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经济。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坚持和发展党的十五大以来有关论述,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是因为混合所有制经济(ABC)A.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B.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C.是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D.只适合国有经济,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

4.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五项基本内容之一。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当领导人们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以宪法和法律作为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ABCD)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D.全民守法 C.公正司法

毛中特选择题 篇2

一、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贯彻“问题意识”

《毛中特》课关注的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种种现象, 使学生从理论的高度来认知和分析这些现象是《毛中特》的重要教学目标, 因此“问题意识”是《毛中特》课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识之一。而问题意识一般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即“第一是质疑的思维品质, 体现了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同时反映了个体思维具有质疑特色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第二是认知的不平衡状态, 也就是说, 学生个体在认知活动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所产生的困惑、探索的状态。第三是元认知控制、调整与评估认知活动的能力, 具体体现在个体的反思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1]可见, 能否设计一个出色的问题, 直接关系到教学过程能否成功。就《毛中特》这门课而言, 自身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 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过程为红线, 介绍了包含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为此, 此门课的教学应一方面要遵循一个总的问题设计, 即为何以及如何在中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换而言之, 要用“问题意识”将这门课的大纲进行分解, 如:第一章, 涉及到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第二章到第四章是毛泽东思想理论的内容, 涉及到的问题是在中国革命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进行革命;第五章到第十二章, 其实都在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以及如何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当然, 具体课程问题的选取要紧紧围绕课程教学目的。在课本的绪论中一般都会对本门课的教学目的进行详细规定与叙述,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多加关注, 对课本的精神实质进行宏观把握。另一方面, 问题的设计应紧贴学生的思想状况。一般而言, 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时, 学生都会有从思想和理论两个方面对现象、问题等进行全面了解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要以此为基础, 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和精简提炼, 设计出的问题既要有现实感, 让学生不觉得陌生;又要体现出理论深度, 给学生留有思考空间,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

二、采用从现象到理论的教学模式以提高理论的说服力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说过“理论是灰色的, 生命之树常青。”也就是说, 一种理论只有与现实联系起来才能发挥其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作用。就《毛中特》这门课与现实的关系而言, 大致展现出理论——政策——现象的逻辑关系,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可以遵循从现象到理论的模式, 也可以遵循由理论到现象的方式。从目前大多数的教学方法看, 多说教师采用的是后一种方法, 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基本理论时能够做到深入浅出, 理论联系实际, 将理论与发生在学生周边的社会现象有机结合起来。但从实际操作过程看, 多数教师在常年教学中已经形成理论加案例的教学模式, 从而很容易陷入从理论到理论的简单循环, 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事实上, “与儿童期相比, 大学生开始从自己的角度对社会上的种种现象与问题进行观察、思考、判断, 并且不再只以自己和自己周围所熟悉的环境为关心的对象, 社会风气、法律道德、官员形象, 国家发展等都会成为他们经常议论的话题。”[2]这个时期的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的理解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知道“是什么”, 现象背后的“为什么”也是他们所关心的重点。所以, 若尝试从现象到理论的教学模式, 从生活或社会环境中的热点现象着手, 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再对社会现象进行剖析后然后提升到理论的高度, 理论的说服力就会更强, 而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个理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提取每个章节中的重点理论, 选取恰当的现象对理论进行阐述。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社会现象的选取一定要遵循求实、鲜活和贴切的原则, 这样在解释理论时才不会让学生觉得陌生, 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 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从现象认知过渡到理论理解。做到这一点, 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素质, 特别是具有用生活实践案例支撑教学难点的素质和教学技能。因此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 对时下不断变化更新的社会生活做到“心知肚明”, 对社会热点时刻保持高度的敏感度, 不断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新现象, 选取新问题用以教学实践。

三、用经典的案例增强教学的感染力

案例教学就是把学生身边以及社会生活中那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真实事件引入实际的教学环节之中, 以实例的方式向学生设定若干特定情境, 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学习和研究, 从具体到抽象, 从个别到一般, 在实际案例中掌握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一种常见教学模式。在现行《毛中特》课的教学过程中, 师生之间缺乏双向的互动与交流是制约教学效果的原因之一, 而“在案例教学中, 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 然后查阅各种学术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 这就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 学生还要经过缜密的思考,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这一步应视为能力上的升华。同时学生的答案随时由教师给予引导, 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 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可见, 师生在案例教学中增加了互动交流的机会, 而这正是《毛中特》课教学过程中所缺乏的, 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 在教授第八章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时, 可以先通过“分蛋糕”的启示来引出问题, 即人类历史长河中有哪些分配方式?通过课本阅读、教师引导以及学生思考总结出案例中所展现的按资分配、平均分配等方式。接着再提出问题, 即哪种分配方式更好?不同的时期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分配方式?在经过学生讨论后引出本节重点:我国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最后讲授这一制度确立的原因以及如何理解按劳分配为主和多种分配制度并存。可见, 通过一个案例, 不断设问, 让学生在对不同的问题的思考过程中不断调整思路、变化思考角度, 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师生互动并完成教学目标。这样, 整个教学过程便以教学案例为载体, 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合作, 把现实情感与力量逻辑有机结合, 把鲜活语言和透彻说理无缝统一, 既为学生创造了积极主动学习的条件, 又营造出了轻松的学习环境。当然, 案例教学的成功离不开成功案例的选取, 教师在讲解案例时也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铺垫, 同时要以学生专业特点为基础来构建设计不同的问题情境,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教学过程的感染力。

四、高度重视现代化教育手段

丰富的教育手段是增加课堂魅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现代化的教育方法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 更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迎来的崭新机遇。通过现代化的教育手段, 大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新知识、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还可以通过更多的材料更好的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增强历史责任感。目前, 采用比较多的便是“在线开放大批课程”, 也就是国内所说的“慕课 (MOOC) ”。由于慕课是学生通过互联网课程进行自主学习的模式, 因此参与慕课学习的学生能够自由的安排学生学习地点和更加合理的分配学习时间, 这就方便了学生自学以及课后对这门课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同时, 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多种课程形式, 设置随堂测试、一周测试以及期末考核等多个环节, 从而实现课本重点知识的反复出现, 有利于学生加深印象。另外, 开设慕课也迎合了多数学生对现代化传媒以及新媒体环境的渴望与新奇感, 学生也更愿意通过互联网来进行学习, 对于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学生也能够通过网络讨论来进行解答, 从而转变了高校两课教师的传统角色, 使慕课成为教学主导, 而教师则成为辅助教学者, 从而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进度, 这也更符合现代教育理论的精神。

参考文献

[1]王海莹.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N].中国教育报, 2014-2-28.

《毛中特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篇3

关键词:高校;毛中特概论;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毛中特概论》)是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设置的必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核心课程之一。《毛中特概论》紧密围绕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改革和建设时期的各种路线、方针和政策,深刻、系统、全面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进而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的产物,是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重要“武器”,从而使《毛中特概论》的内涵与外延非常广泛和丰富,涉及到国家、社会和个人的方方面面。因此,《毛中特概论》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时期,在经济全球化,中国社会转型以及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群体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等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于受到升学和就业的竞争压力,人际交往的困境、爱情的挫折以及家庭贫困和歧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一部分大学生出现了焦虑、迷茫、困惑等不健康的心理现象,进而使“物质实利主义”、“超级世俗主义”、“价值虚无主义”等一些非主流的价值观在大学生的价值体系中占据了一定位置,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如何在《毛中特概论》教学的过程中,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大学生理论学习的兴趣,进而增强理论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此提升课程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价值性,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尤为重要。

一、坚持“史论结合”,提高课程内容的理解度

“以史为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学以致用”是《毛中特概论》教学的基本原则。因此,在授课过程中,紧密结合历史背景,阐述历史事实,分析课程内容,是重要的改革方式。在授课课程中,首先要对照课程内容、标准和授课计划等,对照基本的要求,将书本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将课本读薄、读通、读活,进而提炼知识点,理清思绪,列出书本中的基本内容,从而根据内容按照历史时间进行排列,既有助于按照历史顺序梳理,又有助于按照历史发展寻找线索;其次,要根据提炼的知识点,寻找相关的历史素材,通过数据、视频和图片等方式,还原历史情境,使学生在历史情境中找到知识的线索,找到知识内容的关联点,进使知识线索化、系统化、结构化,使学生在历史事件中深入浅出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知识,理解知识;最后,要根据历史素材坚持“议论和评论”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历史线索,一是要求学生通过课堂议论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的过程中的方式、内容和思路,得出内容的精神和精髓;二是要求学生通过课堂评论,对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的经验、优点和不足进行总结,以点到面的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理解学习。通过上述的三个方面,能对基本结论、基本概念和历史阶段特征深化理解,能使学生加强联系、比较,能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二、坚持专题教育,提高课程内容的掌握度

在2013版新教材中,围绕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路线形成了很多专题,特别是围绕十八大精神,形成了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生工程等专题章节。因此,要根据教材结构,整合知识,形成专题,使学生掌握重点内容。一是:要根据课本的内容结构,梳理专题教育中相联系的知识点,注重对知识点的整合及内容的横向、纵向的综合,找出专题的背景、原因、意义等,另外从宏观、微观上形成网络化的知识点,建构起专题知识体系,找出专题的内容、方式和特点等,进而形成全面广泛地专题教育模式;二是:充分收集专题教育中的现实素材,通过数据、视频和图片等方式展示专题内容,使学生在专题教育中,形成直观的感受,进而使学生理解到专题教育内容的重要性,促使他们激发学习兴趣,进而不断掌握专题内容的知识;三是:根据专题内容布置相关的课程作业。在专题的课程讲授结束后,以课程作业的方式,要求学生根据专题内容,寻找到现实结合点。使学生运用专题内容和知识,设计问卷、调查报告和咨询方案等,让学生通过调查研究、走访问卷和专家咨询等方式,将专题内容转化为实践内容。通过上述的三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在专题教育中,根据知识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不断的加深学习,使学生通过专题教育,提高知识内容的掌握度。

三、坚持正反面教育,提高课程内容的引导度

在《毛中特概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两种现象:一种是只灌输正面思想,宣传思想政治理论,对负面信息封堵,对负面现象闭口不谈;第二种过分的揭露现实的负面现象和不良问题,而且不进行正面的引导。因此,在《毛中特概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正反面的教育,提高对学生的引导。首先,要坚持宣传正面的政策、方针和信念,使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在增强政治感的前提下,引入社会和网络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并根据辩证思维,具体分析负面的问题,一定要用强大的理论知识、现实的主流现象使学生感受到这些不良现象的存在的原因,并明确指出不良是支流,不是主流;其次,根据不良现象存在的原因,进一步的分析这些不良现象和负面问题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与危害,从而使学生通过他们的危害性明白这些负面支流是必定会消亡的道理,进而使学生摒弃接受负面现象和不良问题的观点和思想,选择正面的理论和道路;最后,还要用正面的素材和负面的现象进行充分对比,通过典型对比、数据分析、案例分析等,明确人心所向的正面理论、方针和政策,进而加深学生对负面问题的理解,使学生彻底否定负面问题和不良现象。通过三个步骤的正反面分析,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正反面问题的认识,进而达到引领学生的目的。

四、坚持热点引入教育,提高课程内容的现实链接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使大学生通过理论学习,掌握辩证的方法分析社会焦点和热点问题。《毛中特概论》作为核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以现实生活中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为切入口,加强课程内容与现实的链接。一方面紧密结合专题,开展现实链接。如在“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中,可以链接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辉煌成就,建国60多年的辉煌成就等;如在“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中可以加入“钓鱼岛问题”、“一带一路”、“亚投行”等,使学生在课程的知识中,学习现实焦点和社会热点问题,提高他们对知识内容的认知;另一个方面,通过现实案例,使大学生掌握《毛中特概论》的内容、方法和思想。在授课的过程中,比如可以通过现实的企业改革案例分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中的工商业改造中“国家资本主义”、“四马分肥”等问题,可以通过“先进事例和优秀青年”等典型案例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主题。通过上述两个方面,可以将社会焦点、热点问题与课程内容联系组织,进而使大学生对现实进行链接,进行反思,从而激发大学生运用课程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达到热点引入教育的目的,提高课程内容的现实链接度。

参考文献:

[1] 李燕萍.增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14(1):18-21.

[2] 彭博.高职院校《毛中特概论》课程的教学生动性探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6):85-86.

[3] 唐子茜.二本院校《毛中特》的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11):237-238.

[4] 刘晓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案例辅助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学理论,2010(20):263-264.

毛中特论文 篇4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班级:岩土SJ1216

姓名: 刘寒宇

学号:201221601002

指导老师:谷春娟

我心目当中的社会主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神圣职责。然而,社会主义并不是教条主义,我们需要在实际建设中深切地加以体会和实践。在现阶段,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心目中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包括很多内容,我主要从我们身边的生活和教育方面,谈谈我的理解:

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时期,应该是一个社会财富日益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精神文化不断繁荣的过程。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经济总量已经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在欣喜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其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1.社会财富分布不均,越累越多的财富向少数人集中。贫富差别是一个自古以来都长期存在的问题,从传统的帝制时期到近代的国民党统治,财富不均都是社会腐败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政府需要不断加强调控,控制少数富人财富的无限增长,增加对贫困人群的扶助,从而更好地维持社会的稳定。

2.经济增长过程对环境的破坏严重。

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只有在一个好的环境中才能更好的生存。我国现在的经济增长是通过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取得的。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占有的资源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发展集约型经济,以更多的投入获得更多的经济增长。鉴于经济增长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政府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弥补,并加大环保投入,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3.城乡差别严重,需缩短城乡差距。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了城市。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导致了很多问题。比如城市房价居高不下,严重阻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劳动力锐减,农业生产受阻。农村越来越变成一个被人忽视的地方。重视三农问题的解决,已经成为我国缩短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除经济外,在教育制度方面也应该作出一些调整和改革。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能够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社会制度的兴衰。在我看来,我国当今教育存在以下弊端:

1.应试教育的危害。

我国在高等教育之前的教育主要为应试教育,其主要特点是:以应付升学考试为主要目标,要考的内容反复教为主要手段,从挤时间,扩大熟练度上找出路,以反复灌输为方法。最后以一次考试决定考生的命运。

对于应试教育,尽管有人美其名曰当今最实用的,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模式,但它与我们心中理想的素质教育相去甚远。大多数的孩子,要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寒窗苦读,只为高考两天的甘甜。大部分孩子已经没有童年,他们的学习充满了失败。很多孩子已经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激情与冲动,失去了尝试成功的勇气与感恩的情怀。有的只是在家长和老师的催促之下不停地学习与考试。在这种情况下,应试教育亟待改革。

2.高等教育的弊端。

“学术自由,思想开放”,本应成为高校最根本的指导思想;“激情四射,斗志昂扬”也本应成为在校的大学生最基本的精神风貌。大学,应该是一个培养大师的地方。可是,我国当代的高等教育又是什么状况呢?大学教材内容的僵硬,教学的死板,让很多学生叫苦不迭,他们对课堂内容根本提不起兴趣,很不情愿地赶来上课。课堂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去自己研究,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了。

针对以上的教育弊端,我想提出自己心中较为理想的解决方案: 1.推进素质教育,逐渐改变应试教育一枝独大的现状。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各个方面的人才,没有必要让所有学生在大学之前都接受同样的教育。国家应加大教育投入,有效地去发觉青少年学生所具有的天赋,并加以引导,使他们更好地向自己所善长的方向发展。通过上述方案,逐渐实现教育的多元化。

2.放松高等教育的管理,让自由的学术氛围重新回到大学的校园。

我国应该加速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的进程,不能把大学的教学内容管得过死,从而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各个高校都应该尽量发挥自己学校的特色,学校的教师应该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研究,而不是一味地灌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共同创造自由创新的学术氛围。纯粹,人文,博爱,是教育的本真。教育是努力的去促进每一个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它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我们的国民只有首先受到良好的教育,才能提高其整体素质,从而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提高更多的保障。

以上就是我从和我们关系最近的人民生活和教育两方面出发,阐述我心目中的社会主义。

毛中特5章 教案 篇5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教案(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懂得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及重大意义,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及当前我们实现发展的重要性和主要途径。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提出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相联系的,也是同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以苏为戒”)相联系的。

2、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理论成果

(1)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

(2)1956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的八大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正确的判断,确定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新时期的中心任务,强调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3)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全巩固;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强调了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出了从全体人民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提出了发展工业必须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方针。同年8月,又提出要造成一个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的任务。

(4)1958年毛泽东提出把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3、正确评价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初步探索中提出的许多思想观点

建国以后,党的其他领导人包括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等在初步探索中也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观点。

这些重要思想观点,尽管有的还是不够成熟的设想,有的并未付诸实施,有的没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但都未后来的探索作了开创性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1、1957年下半年以后,国际国内出现了一些复杂的情况

由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不长,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更短,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很多方面还有待于探索解决。我们党过去长期处于战争和激烈的阶级斗争环境,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认为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有利的国内环境,可以很快地实现改变贫穷落后的愿望,在经济建设上往往急于求成;在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新矛盾新问题时,容易把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仍然看作是阶级斗争;在党内生活中,容易把不同意见视为“路线斗争”、“阶级斗争”,导致党在指导思想上逐渐发生了“左”偏差,以至后来又发展为“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2、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的理论探索成果

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反对平均主义,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在社会主义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必须认识客观规律;大型调查研究之风;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要依靠科学技术;合理调整国民经济结构;要防止和反对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等等。3、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央其他重要领导人的理论探索成果

刘少奇提出应该学会自己走路,根据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进行建设,要按经济办法管理经济;生产关系不能超越生产力;在农业生产中实行责任制。

周恩来提出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等观点。

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计划指标必须切合实际;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必须兼顾等。

邓小平提出了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等观点。

所有这些,都为以后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4、“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的理论探索成果

提出了党际关系不应影响国家关系,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构想,提出了我国永远不称霸的重要思想等观点。

5、全面准确地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党在探索过程中的失误和成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虽然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犯过包括“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错误,遭受了重大挫折,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的成就仍然是巨大的。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所取得的成果,成为以后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前提和条件,为第二次飞跃提供了基础。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1、为什么要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

(1)是对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2)是推进改革开放的需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每前进一步,都会产生一些不同的困扰和意见。

2、.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提出

1980年,邓小平明确指出:“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

1986年9月,邓小平指出:“不能有穷的共产主义,同样也不能有穷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这是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雏形。

1987年4月,邓小平进一步指出:“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就是要弄清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随后不久,他在会见西班牙领导人格拉时再次提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但什么叫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还在摸索之中。”

1990年12月,邓小平又一次强调共同富裕的问题,指出:“共同富裕,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在全面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新鲜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在1992年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明确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

3、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这是以唯物史观位指导,在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科学地把握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4、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论述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理论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关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进一步深入到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上。

2、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发展才是新道理

1、改革开放以前在发展问题上的得与失

2、邓小平一再强调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

3、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原因

(1)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2)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3)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主要领导人高度重视发展问题

毛泽东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

邓小平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和作用。江泽民指出,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是由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

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只有把发展作为主题,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不断巩固和发展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都要靠发展。

3、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主要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之所以会得到全体人民的拥护,我们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都与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密切相关。

4、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

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1、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2、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3、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之上。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改革,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4、发展先进生产力需要坚持改革

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此,必须不断进行改革,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开辟广阔的途径。

5、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需要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主体作用

6、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需要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共产党人历来重视科学技术的历史推动作用

马克思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生产力中包含科学的论断。

毛泽东提出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要把党的工作重点放到技术革命上来。

2、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思想

邓小平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在建设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他指出,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一场伟大的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

3、江泽民的科学技术思想

江泽民提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

4、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

科教兴国战略的含义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史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人才强国战略的含义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有人口大国转化为人力资源强国。

5、新时期我国作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

2、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3、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史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史第一生产力?

5、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教学参考书目

1、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节选)(1918年)——《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1956年)——《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邓小平:目前形势和任务(1980年)——《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6、邓小平: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1980年)——《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7、邓小平:改革科技体制是为了解放生产力(1985年)——《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8、邓小平:政治上发展民主,经济上实行改革(1985年)——《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9、邓小平: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1985年)——《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0、邓小平: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穷(1987年)——《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1、邓小平:吸取历史经验,防止错误倾向(1987年)——《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2、邓小平:我们干的事业是全新的事业(1987年)——《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3、邓小平:思想更解放一些,改革的步子更快一些(1988年)——《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4、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88年)——《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5、邓小平:《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1990年)——《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6、邓小平: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7、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2002年)——《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8、胡锦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2003年)——《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毛中特 社会实践作业 篇6

社会实践作业

一、选题要求

1、要围绕课程所讲授的主要内容,选题应当多样化,题目具有针对性,尽量做到既是自己有兴趣、关心的问题,又具有现实意义,避免大而空洞的题目。

2、要独立思考,完成论文。即使要引用有关的资料,也要尽量把它变成自己的语言。

二、选题范围: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2、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经验

3、对1949年-1956年过渡时期的认识 4、1956年以后毛泽东思想变化的原因分析

5、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

6、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认识

7、基于对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8、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识

9、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

10、对全面依法治国的认识

11、对全面从严治党的认识

12、围绕十九大报告的内容展开调研

(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毛泽东思想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系等等)

三、作业要求:

1、字数:1500-2000字

2、论文要用A4打印稿。页边距:上、下、左、右各2.5cm,正文用小四宋体,行距固定值20磅。

上一篇:如何提高孩子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下一篇:2017四川教师招聘面试:初中美术《藏书票》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