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助力教师德行

2024-08-22

传统文化助力教师德行(共4篇)

传统文化助力教师德行 篇1

传统文化助力教师德行

□ 王定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新形势下提升教师德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在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中华文明唯一没有中断、延续发展至今,已经有五千多年历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新形势下我国教师德行提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注重伦理、道德至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基本八德,人皆应有。“德不寡,必有邻”,在提高师德修养的过程中,教师不会孤单。譬如,“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就不堪成为人类灵魂工程师。教师要有仁爱之心,对自己的品德“吾日三省吾身”,对自己的学问“温故而知新”。在当下,面对来自权力、地位、金钱的压力或者诱惑时,教师应坚定政治方向,遵循教育规律,笃信教育价值。不唯上,不唯书,淡泊名利,立德树人。全国1000多万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扎根基层、默默奉献、典型引领、造福后人。

儒家为主、和而不同。中华传统文化中最主要的是儒家文化。教师应突出这个重点,学习儒家学说必须首先熟悉《论语》。儒家之主张,恰是当今教师德行提升之所需。例如,儒家提倡心胸开阔,“君子坦荡荡”;提醒珍惜时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号召尊重年轻一代,“后生可畏”;赞赏光明正大,“吾善养浩然正气”,“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鼓励智、仁、勇,“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所有这些,都是教师们应加强的。当然,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借鉴,既独树一帜又和谐统一。教师在学习传统文化、提升自身德行时,应侧重选择儒家文化之瑰宝,兼顾其他学说之名作。

与时俱进、应物变化。文化的发展犹如树木生长,在树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病虫害,严重时甚至会威胁到树木的生命。为了保证树木健康成长,就要治理病虫害,精心呵护。只有这样,才能让枯木逢春,茁壮成长。有时还要嫁接其他树木,增强树的活力。而所有的这一切,不能离开本根。“五四”运动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民主革命时期所创造的文化,也应纳入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范畴。中华民族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蕴含着日新月异、与时俱进的人文气质,是全球化时代传承民族文化基因、培育主流价值的重要载体。如今,我们迫切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规范、引领和主导,为多元时代凝聚中国力量指明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当代社会的最大公约数,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公共产品。在全面实施对外开放、发展“一带一路”的新形势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尤为必要。所以,广大教师应具有创造意识,对古今中外主要的教育体系、教育流派,或继承弘扬、推陈出新;或学习借鉴、取其真谛;或独树一帜、自圆其说。

兼容并蓄、务实厚生。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仅输出文化,也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应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的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发挥教化功能,助益国家治理,体现经世致用。广大教师应表现出对人类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珍视,奠定深厚的文化功底。广大教师应在经典浸润下形成良好情感、端正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教师要热爱读书,博览群书,同时深谙教育教学规律。要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内容教育学生,比如,爱国、勤学、诚信、友善等。从诸子百家到宋明理学,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从《三字经》《弟子规》到民俗歌谣,许多内容都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经典。我们要从过去、现在、未来的延长线上组织教学,更好地教书育人。

(作者系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

传统文化助力教师德行 篇2

新形势下对教师德行的要求

我国有1500万名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总体来看,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扎根基层,默默奉献,是一支值得党和人民信赖的队伍。现在我国进入“十三五”期间,“十三五”承前启后,意义非凡,这是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目标任务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这一时期,我国教育将更加注重推进公平、提高质量、弘扬美德、改进治理、提升品质。要实现这些目标,最根本的要靠教师的努力,靠教师的素质特别是德行的提升。

第一,教师要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教师理应多一些家国情怀,更加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胸怀天下、心系未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教师应恪尽兴国之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与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与“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教师要树立“为国育才、为民育子”的教育情怀,把教育视为一项值得奉献终身的光辉事业,而不只是养家糊口的职业。

第二,教师要有纯粹的教育信仰。教育信仰是一种无形的强大力量,引领教师不断地追求远大理想。它能够让教师在面对权力、地位、金钱、压力或诱惑时,坚定方向,遵循规律,笃行价值,不唯上不唯书,实事求是,追求真理,不受世俗因素的过多影响,长期坚守在一线学校的岗位上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追求最本质、最本真的立德树人。

第三,教师要有深厚的人文素养。“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如果知识储备不足、视野不够,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教师应表现出对人类尊严的维护,对人类价值命运的追求和关切,尤其应高度珍视五千年绵延不断、浩如烟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勤于学习,敏于求知,饱读经书,夯实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学素养,古为今用,广育英才。

第四,教师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教师不应对已有成就沾沾自喜,也不能面对困难裹足不前,而应具备创新意识,敢探未发现之新理;具有开拓精神,敢探未开发的疆域;教师要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内驱力,敢于探索,勇于创新,打破落后桎梏,直面教育改革的发展问题,锐意改革,积极实践,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

第五,教师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教师不仅要热爱读书,博览群书,知识渊博,而且要懂得教育教学规律和儿童身心成长规律,有很强的专业能力。他们对古今中外的教育体系、教育流派,或者继承弘扬、推陈出新,或者学习借鉴、取其真经,或者独树一帜、自成一派。但不能一味地随波逐流,否则就不能深入,也不能一味地孤芳自赏,以免曲高和寡。

第六,教师要有扎实的教育实践。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教育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社会活动,实践是教育的基本属性。没有实践的教育永远是不着边际、不接地气的镜花水月。教师要把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把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贯彻到一线实践中,在实践中去试错、检验、完善和推动教育改革,寻求教育发展的最佳办法和最终出路,进而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让孩子们学习得好、成长得好。

传统文化与教师德行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博大精深,浩如烟海。而教师人生有涯,只能精选其中最基本、最关键、最急需的精华。

一是注重伦理、道德至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崇尚天伦与美德,积极向上,值得当代教师心向往之。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基本八德,人皆应有。“德不寡,必有邻”,在提高师德修养过程中教师不会孤单。假如,“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就不堪成为人类灵魂工程师。教师要有仁爱之心,“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试想“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教师要具备看齐意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对自己的品德“吾日三省吾身”;对自己的学问“温故而知新”。有教无类是教师的美德,“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矣”;务实诚信也是教师的美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低调谦虚更是教师的美德,“三人行,必有吾师”。在当下,面对来自权力、地位、金钱的压力或者诱惑时,教师应坚定政治方向,遵循教育规律,笃信教育价值。不唯上,不唯书,实事求是,追求真理,不受名利驱使,长期坚守在一线学校岗位上,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执著于最本质、最本真的立德树人。无论是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还是未来的教育家,都必须有较高的修养,深谙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具备良好德行。

二是儒家为主、和而不同。中华传统文化中最主要的是儒家文化。教师应突出这个重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学习儒家学说必须首先熟悉《论语》,个中的思想是中国人的生活准则和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思想基础。儒家之主张,恰是当今教师德行提升之所需。例如,儒家提倡心胸开阔,“君子坦荡荡”;提醒珍惜时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号召尊重年轻一代,“后生可畏”;赞赏光明正大,“吾善养浩然正气”,“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鼓励智、仁、勇,“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所有这些,都是教师们需要加强的。当然,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借鉴,既独树一帜又和谐统一。和谐中的相反相成思想,和谐中的多样性统一特征,和谐思想的有机整体观,皆富哲理。教师在学习传统文化、提升自身德行时,应侧重选择儒家文化之瑰宝,兼顾其他学说之名作。

三是与时俱进、应物变化。传统文化,不仅是古代文化。许多学说流派都是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不断发展更新的。文化的发展犹如树木生长,从幼苗到长成参天大树,要经过数十年、数百年的时间。在树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病虫害。严重时甚至会威胁到树木的生命。为了保证树木健康成长,就要治理病虫害,精心呵护。只有这样,才能让枯木逢春,焕发新的活力,从而枝繁叶茂,茁壮成长。有时还要嫁接其他树木,增强树的活力。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在树木的本根基础上进行的,离开本根,就沦为无本之木。“五四”运动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民主革命时期所创造的文化,也应纳入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范畴。这一时期的文化是中西文化交汇的成果,与此前的中华文化相融通,是联系我国古代文化与当代文化的桥梁。中华民族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蕴含着日新月异、与时俱进的人文气质,是全球化时代传承民族文化基因、培育主流价值的重要载体。面对世界范围价值观交流、交融、交锋的新态势,针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变的新特点,迫切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规范、引领和主导,为多元时代凝聚中国力量指明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当代社会的最大公约数,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公共产品。而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全面对外开放和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新形势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有助于教师增强对国家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的是与时俱进,所以,广大教师应具有创造意识,敢探未发现的新理;具有开辟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创造时想得深,开辟时看得远。勇于打破落后桎梏、打破无谓樊篱,敢于直面教育改革发展中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教师们对古今中外主要的教育体系、教育流派,或予继承弘扬、推陈出新;或予学习借鉴、取其真谛;或另独树一帜、自圆其说。一味随波逐流,就会浅尝辄止;完全孤芳自赏,又难免曲高和寡。

四是兼容并蓄、务实厚生。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仅输出文化,还学习其他民族的好东西,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在这个世界上,不管是谁,都应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的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绝、相互排斥、相互取代。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发挥教化功能,助益国家治理,体现经世致用。广大教师应表现出对人类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珍视,饱读经典,古为今用,具有深厚文化修养。在进一步改革开放的今天,世界上多元多样的文化元素纷纷呈现在人们面前,文明成果千姿百态。广大教师必须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经典浸润下形成良好情感、端正态度和正确价值观,走好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国际文洽会助力文化产业厚德行远 篇3

产业投资三部曲

会议现场被井井有条地分成了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展览展示。世界各国,全国各省、市优秀文化项目都来到了现场进行参展,并对其参展的项目进行了图文并茂的立体展览展示,为投融资机构提供了具有投资价值的文化产业投资项目。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一进大门处的北京三维印象科技有限公司。其用3D打印机订制打印出来的栩栩如生的孔子头像吸引了无数路人,也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数字化的可能性。

第二部分是投资洽谈。洽谈会组织了国内外各类投资机构对参展的文化投资项目进行了展阅和评估分析,并为其确立投资意向和确定投资项目提供服务嫁接;此外,洽谈会还安排了项目建设单位与投融资机构进行的对话专场,组织一对一投资对接洽谈。这样的专场活动为投资双方的合作、洽谈提供了会前、会中、会后的有益帮助和有效的跟踪服务。

第三部分为峰会论坛。洽谈会组织了国内外高端文化投资专家、金融专家等对国际文化产业的投资发展及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进行有针对性的研讨,从而帮助文化实体找准发展机遇、策划优秀项目、促进项目投融资的成功。如影视峰会论坛的主题便是围绕着泛娱乐时代下的影视业与金融、互联网和IP之间的互动关系来展开。此外,论坛还特设了项目路演单元。业内一批优质的电影项目、电视剧项目或与影视相关的附属产业的项目都能在此单元上路演,力求成功实现融资需求。与此同时,有实力的投资公司、投资人也能在这个平台上发现更多有潜力的项目,最终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文洽会金融服务中心主任胡志平针对此次论坛对记者说:“文洽会的综合服务金融部门是在高度理解国家金融服务政策的前提下,为市场敞开了大门,给予了大批的创新、创业和跨界经营的机会,并与市文化示范园区和有需求的优质企业进行了有效的对接。”

文化创意“走出去”

精美潮绣技法工艺超凡、创意餐饮雕刻食材之美、概念雕塑童趣盎然……记者在会展现场看得眼花缭乱,不禁感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优秀的文化产品也同样受到了国际资本的瞩目。作为本届文洽会重要的一部分,国际资本正面临着落地融入本土文化的新的发展机遇。尽管国内各大文化创意产品颇受国际青睐,但其具体落地也同样需要各地积极主动。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鼓励文化交流先行,产业步伐跟进,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借助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优势合作与竞争。

其中,丰台南苑乡南苑村开发办主任路文波向大家介绍了南苑村发展的布局和未来的规划。他说,希望借此洽谈会,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南苑村文化、旅游、商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走进南苑村。

国际文化产业投资洽谈会组委会副主任杨俊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声称,未来文化开放将是一种发展趋势。他认为,未来的文化产业一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产业。在中等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经济比重会在国民经济中占到10%-20%左右。“像德国、韩国等发达国家这一比重甚至达到30%,但是目前我们国家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只占到3%多一点,可见我国的文化产业升值空间很大。所以未来我国需要依靠文化兴国,一定要传承文化,走向‘一带一路’。”杨俊杰如是说。

具体而言,文洽会上举办的“世界丝路文化论坛”将协同“一带一路”沿线64 国驻华使节,充分实践“走出去”战略。借助当前城市外交热潮,与丝路沿线驻华大使对话,以文化为起点,以商业为核心,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以及国外优势资源“引进来”提供良好机遇。通过国家使节为代表的高端平台,结合“一带一路”重点18 省25 个节点城市特色和产业特点,与使节互动,与省市长对话,助力丝路城市文化外交,“一对一”对接丝路城市与国家资源;同时聚合各领域资源与力量,倾力打造丝绸之路文化品牌、项目品牌,使之成为文化产业资源优化、信息共享、协同发展的合作平台。

对于“‘一带一路’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模式”这一问题,杨俊杰提出,我们要充分重视非政府力量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鼓励学术教育机构、行业协会、企业单位等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到人文外交和公共外交中去,促进文化输出与对外文化传播。最后,他总结道,文化开放是一种发展趋势,文化的相互交融不仅可以促进多方的包容与欣赏,更有利于辨清发展过程的优势与劣势。

分论坛百花齐放

第二届“文洽会”上总共推出了四大论坛,推介了100多个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2016第二届国际文化产业投资洽谈会”主题论坛之一国际影视文化产业发展与投融资论坛,将倾力打造影视文化界的盛会,形成顶级影视文化产业合作和国际投融资的交流平台。多位重量级领导和专家莅临分论坛,围绕中国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发表了主题演讲,依据现在面临的际遇与挑战进行了激烈的思想交流与碰撞,引领影视文化界的新潮。论坛上,北京电影学院影视文化产业创新园还举行了产业化项目发布仪式,发布了北京电影学院产业发展战略及中国影视人才库暨双创云平台。北京电影学院影视文化产业创新园马同斌博士在论坛上说:“北京电影学院制定了产业‘5+1’战略,将依托北影资源、借势影视发展、乘风文化大繁荣,走与科技、金融相结合,面向国际化的路子,着力打造中国电影全产业链要素平台,为社会提供服务。”

此外,大会还举办了“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与国际医养健康产业论坛、古今融通·中西合璧的中国国际建筑文化论坛、首届大中华姓氏文化论坛、中华礼乐大典等全方位多角度的各个高峰论坛。并开展了主题“优秀项目推介及签约仪式暨颁奖典礼”活动,旨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融合创新、培育打造领军人物、引领先进文化潮流。

分论坛“国际建筑文化论坛”则是由国际文化产业投资洽谈会组委会、全球经济发展促进会、海峡两岸和平事业投资贸易促进会联合主办。论坛以“科技文化绿色建筑”为主题全面展开。在建设规划、项目可研、建筑设计、项目立项、项目投资、建筑施工、环保节能等方面开展了深入交流。参会有相关的政府、建设集团、投资集团、科研院所等单位,打造出了一场“鲁班”(工匠)建设人的盛会。

投资落地现成效

首届“文洽会”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经统计,共组织了国外20 多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会议,近100 个项目参会参展;国内18 个省市的500 多个项目参加展示;同时还组织了“世界丝路文化论坛”等6 场高规格的峰会论坛;有138 个项目达成投资意向,华兴控股集团、北京电影学院、山西省文化厅、东盟中国文化城、印记娱乐传媒集团、韩国文化院、非洲博览城等16 个政府及企业的文化项目进行了推介发布,并实现了签约,签约的总投资额达326 亿元人民币;从落实的情况看,从去年5 月底至今,短短半年多时间,实际投资额已超过500 亿元人民币。

正如文洽会秘书长陈喆在讲话中指出的那样:“国际文洽会以大文化的视野,向世界隆重推介我国文化产业的全新发展态势及优秀投资项目,并致于为项目引资作出不懈的努力。”文洽会无疑是一个营造中国优秀文化产业与多种国际文化产业的投资契机和远大合作前景,推动世界多边文化交流及投融资服务,以构建一个高品位、高档次的中国对外文化产业投资、交流合作的有效平台。这个平台通过对我国及世界各地优秀文化产业项目和优秀文化品牌的展示、交流、推广和投资,能够扩大我国优秀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增强国家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发展提供空前良好的机会,为世界各国文化实体寻找国际投资而搭建一座合作的桥梁。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国际文化产业投资洽谈会”正在以全球化的视野,以每年一届制的形式保持下去,以达到助力中国文化产业厚德行远的效果,肩负起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兴盛的重任,在激情四射的华夏大地上,弹奏好文化梦和中国梦的交响曲,书写“21世纪中国文化产业伟大升级的华彩乐章”。

浅谈教师的德行演讲稿 篇4

各位老师:

晚上好!

非常感谢学院提供这个机会能和各位一起交流。今天我要谈的是教师的德行。德行这个词,想来大家对这个词都不陌生。况且在座的各位都是来自一线的教师,对这个问题想来都有更深层次的认识,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就这个问题做一个深入地交流。

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在评价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时曾经说过:德行定终生。对于德行,特别是谈教师的德行,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德。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我们有德。教师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在处理社会日常事务中,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的道德观。在这些或高或低的道德观中,我认为对教师而言,其核心是一个字:爱。作为一名教师,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一种崇高。当我们的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误时,我们如何对待?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们又是怎样?当我们的孩子弄坏了别人的物品,我们是怎样一种态度?当学生打坏了学校的玻璃,我们又是怎样一种态度?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把别人的孩子当自己孩子看,又会怎样?正因为爱孩子,我们要尊重孩子的选择;正因为爱孩子,我们要包容孩子的一切缺点;正因为爱孩子,我们就要放手让学生发展。作为教师,有德无行,只是一个空空其谈得伪君子。回顾我的求学经历,有两件事影响了我的教师观。一是在初一的一个晚上,从校长办公室门口经过,那时候曹继武老师是校长。听见他对马崇章老师说,你们现在教高中英语的,能把高中英语课文背下去的有几个?他又对朱天杰老师说,你们教语文的,能把课文背下去的有几个?或者能背诵课文几个自然段的又有几个?还有我的高中化学老师,在跟我谈及教学时说: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认认真真地批改作业。只有通过批改作业你才能清楚地了解你的学生。那么现在我把这些问题抛给在座的各位,我们中间教语文的能把语文课文背下来又有几个?我们中间教数学的能说出各年级重难点以及各年级知识点联系的又有几个?教英语的能说出各年级重点单词和语法的又有多少?我们一本本扎扎实实地批改作业的又有多少?新课改提出,我们教师要做学生的引导者,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于是我们许多老师把原来本该教师自己做的事全部交给了学生,还美其名曰自己在践行新课改理念,学习魏书生。可是,我们在备课时是否是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在上课前是否提前到教室?我们在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上又做了多少工作?我们在授课时是否把自己所准备的东西全部传授给了学生?我们是否每一节课都坚持到下课铃响才离开教室?我们是教师,是教师这份职业给了我们养家糊口的资本,是纳税人的血汗钱给了我们养家糊口的资本。因此对于这份职业,我们要有一份心灵从属感。对于我们衣食父母的孩子,我们要有一种尊重。这份从属感和这份尊重就是我们的职业道德。关于职业道德,我只谈一点,那就是爱岗敬业。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忠诚自己的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地干好每一件事。教师除了具有高尚的师德和崇高的敬业精神,还应该有一定的能力。我们试想一下,如果一名教师对国家的教育方针不甚了解,没有一定的教学理论做支撑,不掌握与所教学科相关的教学技术,这样的老师,何谈为师?一名老师,当他多次不能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样的老师怎能获得学生的尊重?怎能让家长满意?怎能让社会放心?

坦率地讲,我们教师的德行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但我在这里讲这个问题,并不是为了问题而提出问题。毕竟作为一个专业的教师,不应该只会发牢骚,而是更应该积极地提出建设性的且具有可行性的意见和方法供大家选择。结合自身实际,我提供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一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当今这个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的年代。我们只有通过不停地读书,不断地学习,方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被淘汰。我们教师读书的话,我觉得应该选择两类书来读一读。一是读一读自己专业方面的书。读这样的书,我们方能对当前前沿的教科研知识有一个具体了解,对当前流行的学术流派有整体把握,对自己的能力水平有一个清醒地认识,明确自身的差距。这样我们才能使自己的专业素养不至于落后。另外一个是多读一读人文方面的书。读这样的书,我们可以放松自己的身心,舒展自己的性灵,陶冶自己的情操,让自己的思想和历史上的先哲碰撞,进而提升自己的境界。关于境界,在这里有两个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个是在清朝,皇城脚下两个农民下午吃完饭后没事干,坐在一起侃大山。侃着侃着,谈到了皇城里的天子晚饭吃什么的问题。其中一个农民说,皇帝今天下午肯定吃了三大碗杂酱面,辣子调得红红的,醋倒得酸酸的,吃起来简直太美了!在座的各位确实都没有和皇帝一起共过晚餐,但是我们通过一些资料知道,皇帝的晚餐,绝对不是三大碗杂酱面。还有一个09年发生的事。镇原县后山一所中学的一群新分配的老师,他们在一起谈天说地的时候。有一个从陇东学院毕业的老师每当谈起什么问题时都要说,陇东学院怎么样怎么样,如何如何的好,西峰人怎么怎么样,如何如何的好。大家想一想这名老师的结果是什么?其实这个农民没有错,这名老师也没有错。以他们的经历,再加上他们的眼界,只能想到这些。也就是在他们那个境界,这些就是世间最美的和最好的事情了。可见境界对人影响之大。

二是多出去走一走。古人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出去外面,我们可以看看当地的风情,让我们抛开日常生活中的烦心事,全身心地放松自己,投身于大自然之中,让自己和大自然一起呼吸,让自己的思想随风飘荡,把自己彻彻底底地变成一个活脱脱的赤子。出去外面,我们去了解当地的人文。当我们跳出一直习惯了的生活圈子,可以发现,人原来还可以这么活,并且能活得那么好。在和人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如果大家去一座城市,我建议大家从下面几点去细细体味这座城市。一个是公交车,一个是垃圾桶,一个是厕所,一个是当地的小朋友。公交车是一个城市文明的窗口,如果一个城市的公交车横冲直闯,我们可以联想到坐在这些车里人的素质如何。如果一个城市垃圾桶少得区区可数,我们可以想象这座城市里当权者一天对待老百姓诉求的态度。如果这座城市里厕所老是没人冲水,我们可以想象到这座城市里生活的人的道德水平。观察当地小朋友的行为习惯,我们可以了解这座城市的教育水平和未来发展的潜力。以小见大,积少成多,点点累积,方成这座城市的德行。一座城市如此,一个人也如此,一个老师的德行尤为如此。

三是交几个高尚的朋友,或者退而求其次,不要放过每一个和高尚的人交流的机会。这一点在上个周末听倪文锦教授的讲座里得到了极大的体现。撇开倪教授的学术素养不论,单就其人格魅力就从心底征服了我。寒冷的音乐厅,我一个二十多岁小伙子坐在那里瑟瑟发抖。而倪教授,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一个从温暖如春的大上海来的大师,孤零零地坐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了五个小时。是什么支撑着他讲了这么长时间?除此之外,倪老师那种务实的治学态度让我感到震惊。现实中,我们已经习惯了各色各样“专家”发表的形形色色的评论。可倪教授在回答一个学生提问时,坦荡地说自己在这方面不擅长,拒绝就这一问题发表进一步评论。把这种情景转换过来,课堂上,当学生提出来一个刁钻的问题我们不能回答时,我们能坦荡地说不的又有几个?

学海无涯,教育无涯,教师生命虽有限,但其德行可长存。德不积不足以扬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让我们从此刻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切实提升自己的境界,真正做一个有德行的教师。

上一篇:贷款准备什么材料下一篇:18家长学校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