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设计教案

2024-09-08

汉服设计教案(共12篇)

汉服设计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简单概述汉服的概念,基本形制。教授简单的日常汉服礼仪。

2、通过文字和图片对【汉服】有直面观感,请助教同袍帮助,通过互动游戏来演示简单的汉服礼仪。教学重点:

1、让学生从无到有,形成一个具体的【汉服】概念雏形。

2、在展示过程中,灌输礼义思维。课堂互动是重点。教学难点:

1、学生的集中力不长,兴趣方向不了解。侧重点选择难啊!【汉服】理念太广大,怕不能浅显易懂。

2、低龄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在游戏中教学的同时要注意把握分寸,不能过于散乱

教学准备:

教学用PPT课件、汉服的实体展示 教学过程:

一、引入

PPT打开,我打算从小学生所能理解和耳熟能详的诗词开始,然后联想到作者。把作者的画像放在诗词一边,从作者引入服装的问题。《静夜思》,从太白的画像开始引入服饰的话题。【邀请小同学独立朗读或者齐声朗读】

在诗词后面穿插一个诗人和金陵有联系的故事,打开话题。增加趣味性。李白跳月【冬月:农历十一月份】

南京夫子庙前,有一座文德桥。听老辈人说,每逢冬月十五月亮当头的时候,站在桥头朝水上看,倒映在水里的月影子刚好分成两半:桥这边半个,桥那边半个。圆圆的月亮影子,为什么会分成两半呢?这里有段故事。

传说唐朝大诗人李白,有一次到金陵(即今南京)来,在文德桥旁边的一座酒楼上歇脚。这天碰巧是冬月十五,到了晚上,他就独自坐在酒楼上赏月,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作赋。李白生平最喜爱月亮,说月亮又干净又好看。这天晚上,他抬头看见天上的月亮洁白滚圆,心里非常高兴,就多喝了几杯。到了半夜,李白趁着酒兴,下楼走到文德桥上。他刚走上桥,一低头,忽然看见月亮掉在水里了,河水一动,洁白的月影上就添了几条黑纹。李白这时喝得醉醺醺的,只当是月亮给河水弄脏了。他靴子也顾不得脱,张开双手就跳下桥去捞月亮。谁知这一跳,月亮没捞着,却把水里的月亮震破了,顿时分成了两半儿。——故事就这样传下来了。后来人们在文德桥旁边修了个“得月台”,据说那里就是当年大诗人李白赏月的地方。

二、介绍时间 继续播放PPT。

介绍汉服的基本概念、基本形制。根据到场同袍的衣着可以有实体的介绍。中间穿插小故事过渡汉服和礼仪部分,故事定为《孔融让梨》。【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父亲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汉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先问同学们有没有听过这个故事,如果有就请听过的同学来复述,如果没有就自己讲。讲完故事就把故事的道理讲一遍,然后请同学们举例回答自己日常生活中讲文明懂礼貌的事例。

从而引出下面一节。

那同学们知不知道在我国的古代,穿着汉服的小朋友和大人们都要注意什么礼仪规范么?

介绍男生、女生不同的着装礼仪【简单介绍两到三个】看情况增加

三、游戏时间

1、讲解完毕之后,邀请同学至台上。根据刚才的介绍和助教们一起完成礼仪动作。【大约3-4组,看同学们的热情程度?】

2、利用之前展示的汉服图片请同学来看图回答汉服的各个部分【或者利用之前的汉服图片来分辨正确的穿着方式】*可否借一件中衣或者其他交领的汉服

3、带领同学再次复习汉服各个部位的名字。五:结语:

最后用我很喜欢的一位同袍的话来结束我今天的讲解——

让更多人熟悉汉服,并乐于亲手触摸属于自己的文化。为纵使经漫长黑夜亦无法忘记的光芒,献忠诚与梦。生生不息。踏云而来,而终归故里。与同学们共勉。

息十二 20131021初稿

汉服设计教案 篇2

1 唐代汉服特点及设计灵感来源

唐朝的服装在继承传统汉服的基础上, 吸取西域异质文化的优良成分并且进行与众不同独特的创新发展, 其中最有代表的有如下几种:襦 (或袄) 、大袖衫、半臂、女着男装和裙装等, 同时, 唐朝女子外披透明罗纱, 内衣若隐若现, 唐代也被誉为全民内衣外穿时代[1~3]。

由于唐代绘画和壁画较好地反映了唐朝服饰文化的特点, 现研究选取永泰公主墓 (图1) 和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 (图2) 作为灵感来源, 综合考虑唐代汉服的设计原则与设计优势, 采用平面裁剪和立体裁剪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设计, 结合现在着装的设计理念制作出6款唐代汉服形式的成衣。

2 设计制作

考虑唐代汉服的设计原则与设计优势, 结合现在着装的设计理念设计制作6款唐代汉服形式的服装, 绘制效果图和款式图, 确定号型为165/88A, 选择面料, 用平面结构和立体裁剪相结合的方法制版、缝制样衣并制作成衣。具体款式分析如下。

款式一 (见图3) 是一款襦裙装, 是独具唐代特色的上襦和齐胸裙的基本的结构造型, 整个上襦只有左右两条侧缝缝合, 袖子和衣身相连。齐胸裙采用对褶设计, 符合中国古代服装无分割、无省道的设计原则。面料选择, 上襦选用白色提花棉织物, 齐胸裙选用雏菊印花的棉绸。

款式二 (见图4) 同样为襦裙装的设计理念。对襟上襦的前襟放在后背, 裙采用抽褶设计, 面料选用轻薄的网纱和蕾丝, 满足服装穿脱方便的要求, 且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原则。

款式三 (见图5) 采用泼墨与透视设计。近年来泼墨和透视设计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服装当中。这款服装款式修身, 裙款式为一片式结构, 简约休闲。

款式四 (见图6) 是欧根纱半透视的裙装。这款作品分内穿服装和外穿服装两部分。内穿服装上衣将唐代齐胸裙裙长缩短至腰围线, 下裙为斜裁的及膝摆裙, 风格为青春、活泼。外穿服装以黑色欧根纱制作斜襟短上襦和两片式裙, 风格为低调、内敛。

款式五 (见图7) 是以汉服中常见款式褙子和唐代特有的内衣诃子为主题设计制作的。这款服装可以一衣多穿, 一种穿着方式为将下裙围系于胸上, 诃子裙穿在裙外, 如同唐代流行的内衣外穿形式;另一种穿着方式为将下裙系于腰间。

款式六 (见图8) 是一款裥色裙装。这款作品选用同种质地不同颜色的面料相互拼接制作。裥色裙是一种极具唐朝特色的服装, 两种颜色交叉排列, 使穿着者显出修长高挑的视觉感。这种设计手法不仅在唐代广为流行, 也被现代服装大量应用。上衣为半臂造型, 采用粗麻混纺面料, 整体采用系带穿着方式。

3 主观评价

对完成的设计作品进行试穿和问卷调查, 真人试穿考查作品的舒适度;问卷调查考查作品的视觉审美、作品喜好等。

3.1 舒适度评价

选取5位号型为165/88A的大学女生对成品服装试穿, 进行舒适性评价。评价标准用1~5五级评分来表示, 分数越高, 舒适度越高。调查结果显示:5位试穿者在这6套成品装舒适性方面给出的平均分是:款式五 (4.6分) >款式二 (4.4分) >款式一 (4.2分) >款式六 (3.8分) >款式三 (3.6分) >款式四 (3.4分) 。从试穿者的主观评价结果可以看出:款式五、款式二、款式一由于宽松、无腰身的特点, 舒适性得分较高, 试穿者表示这3款作品穿着舒适, 便于活动, 且外观极具古典韵味, 适合日常穿着, 款式六虽然也是无腰身款, 但是由于是整体系带穿着, 裙身较重, 舒适度有所降低。款式三和款式四与其它款式相比为较合身款式, 所以舒适性得分排序靠后, 但总体穿着还是较为舒适的。

3.2 外观审美评价

采取观察者观察设计作品照片并完成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作品的外观审美评价。选取10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观察者, 发放问卷100份, 收回问卷99份。问卷的问题内容有:最像唐朝时期汉服的作品;最喜欢的设计作品及原因;最不喜欢的设计作品及原因。统计结果如表1。

由表1可知, 款式五在最像唐朝时期的汉服里选择的人数最多, 款式一和二选择的人数相近, 而款式三和四选择的人数最少, 这是由于在现代的女装设计中透视设计运用比较广泛, 人们不认为透视设计是唐朝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在最喜欢款式的选择中, 款式五的选择依然是最多的, 其次是款式四。大多数的观察者表示非常喜欢具有汉服元素的服装, 愿意穿着和购买具有唐代汉服特点的裙装, 目前尤其是年轻人, 在购买衣服时, 基本上都是购买具有欧美风格的衣服, 市场上具有汉服元素的时尚服装非常少, 希望有更多时尚的具有汉服元素的服装出现在市场中, 让人们更加注重传统文化艺术, 更好地推广传统文化。款式四在最像唐朝时期的汉服里选择的是人数最少的, 但在最喜欢的选择中排第二位, 款式五是高腰透视裙装, 款式二是合体透视裙装, 这体现了当今人们的审美观点, 唐朝的高腰襦裙装, 裙身过于宽松, 不显腰身, 大多数现代人对服装审美的要求是合体、显示曲线, 所以在进行相关设计时, 还可以更好地将古代与现代的特点结合在一起。在最不喜欢的作品选项中, 大多数人选择的是款式三和六, 不喜欢的原因有:觉得款式三颜色暗淡, 款式六穿脱不方便、高腰的款式不修身, 显得较臃肿等。同时有观察者建议可以选择具有古风的面料, 服装整体的颜色可以多变一些, 也有一部分评价者希望款式可以有更多的创新。

4 结语

汉服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在进行服装设计时, 可以更多地将汉服的元素运用在现代的服装中, 让更多的人愿意穿、喜欢穿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服装, 使我国未来服装的发展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底蕴, 又能展现当代文化发展进步的风貌。

参考文献

[1]刘文娜.唐代妇女服饰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11.

[2]邵晨霞.浅析外来文化对唐朝服饰的影响[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6, (3) :85-88, 74.

电影服装设计中汉服的视觉文化 篇3

一、汉服概述

明确汉服的要点和基本的内涵,是真正意义上增强电影服装设计表现水准的关键点,所以在实践中,还应当重点加强对此方面相关内容的深入研究。汉服的基本着装规律可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上衣下裳,束发右衽”。《周易》有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右衽指的是衣襟一律右掩,系于腋下,束于腰间,它的直接功能作用在于遮掩作为夏装的裳在侧面的开口。虽然后世出现了上下一体的深衣等形制,但右衽的规则却并未改变。

二、电影服装设计中汉服的视觉文化设计

根据上文针对汉服的内涵等进行分析,可以明确电影艺术作品中服装设计的思想原则以及应当遵循的宗旨,下文将针对电影服装设计的要点和设计的主导性环节等进行研究,旨在更好地实现视觉文化表现形式的完善和设计手段的丰富。

(一)注重时代背景

注重时代背景,注重设计的原则,不仅可以使得电影服装设计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同时还可以更好地烘托出一种艺术性的氛围。

在电影的服装设计中,首先要注意故事的时代背景。中国传统服饰随着年代,其沿革流变过程中既有继承也有发展,不同的朝代,甚至同一朝代的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衣着风尚。金色的贴花以及额黄的风尚是从南北朝时期开始盛行的;在唐代,材料、颜色和品种极大地丰富;而到了崇尚清雅的宋代,贴花就不再那么盛行了。明确电影服装设计思想在当前服装设计之中的主要价值和基本的运用机制,是开展后续研究工作的核心环节,所以还应当加强对此方面内容的重视程度。需要注意的是,时代背景一直以来都是相关服装设计之中的核心环节,视觉文化作为一种关键性的组成元素,在实践的设计中也承载着重大的效应。时代背景的展现应当是一个艺术性的表达,其涉及到的层面较为广泛。对于广大设计者来讲,一方面应当增强自身对于服装设计概念和思想理念的理解,另外还应当增强服装设计效果以及时代背景的表现效果分析,对整个电影内在的视觉文化内涵的展现也有着重大的意义。以更好的展现出最佳的视觉文化效果。

(二)把控电影艺术作品电影服装设计的主题

把控电影服装设计相关主题,对于表现电影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深刻的宗旨有着重大的意义。在视觉文化传达的过程中,应当结合不同的基调以及不同的文化特征,恰当地对汉服视觉文化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展现,以达到视觉效果增强的目标。视觉文化作为一种关键性的组成元素,在实践的设计当中也承载着重大的效应,使得整个电影服装设计的质量和观赏性均大大增强。在实践中还应当结合电影的相关主题,加以恰当地发挥,为影片更好地传达特殊的汉服文化视觉效果奠定坚实基础,使整个设计工作的艺术表现性大幅度提升。在影片《英雄》中,为了配合不同人物不同版本的几个故事的不同基调,由梁朝伟和张曼玉扮演的两个主人公,分别更换了红色、蓝色、绿色、白色,但款式相同的戏服,并大大加宽了衣服的袖子和下摆。视觉文化的设计质量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艺术作品质量的高低,当前的服装设计效果,视觉文化的意义重大。需要注意的是,相关电影服装设计应当是实践性和欣赏性相互结合的。

所以在其中应当不仅仅注重对汉服视觉文化和审美时尚的体现,同时还应当在此基础之上不断的需求发展的源头和核心理念,注重对整个汉服视觉文化设计过程的积累和整合,并且注重设计灵感的表现能力,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的实现电影服装设计水准和最终效益的持续改进。

(三)结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在电影服装设计中,为了展现一种视觉文化的特征,还应当结合当前时代潮流发展的现状,加入更多的审美元素,以使整个电影服装设计的效果和效益大大增强。在实际的电影服装设计过程中,应当结合当前观众的喜好以及需求,结合时代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要的潮流现状,设计出一种独特的风格,同时还应当结合不同的艺术风格以及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以达到最佳的视觉表现效果,促进电影服装设计质量和效益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在汉服视觉文化设计中,思想内涵以及时代文化潮流的体现应是核心环节,所以,应当注重对电影服装设计思想和相关设计灵感的提高,注重对电影服装设计核心理念的展现,注重对汉服视觉文化设计过程的积累和整合,同时对设计的基本宗旨和指导性的原则等进行集中性的分析,并且更加时代发展的潮流的基础工作。从本质上分析时代发展的潮流的展现应当是整个汉服视觉文化设计的主导环节,应当逐步形成完善运用的能力,这一点是当前相关服装设计过程之中的核心原则,应当加以明确的把握。

结语

汉服展演讲稿 篇4

“越罗衫袂(mèi)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jū)。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yè)雾绡(xiāo)之轻裾(jū)。微幽兰之芳蔼(ǎi)兮,步踟蹰于山隅。”汉服之美,尽在其中。

何谓汉服?汉服,即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至明朝末年这几千年中,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形成千年不变的礼仪衣冠体系。

汉服的基本特点是交领右衽,宽衣缓带,系(jì)带隐扣。从形制上看,主要有“衣裳”制,“深衣”制、“襦(rú)裙”制、袴(kù)褶(xí),“通裁”制等类型。接下来就请我们的语文组老师们,来为大家展示一下多姿多彩的汉服形制。

首先为大家展示的是曲裾(老师出场):

曲裾由下至上弯曲缠绕,盛行于先秦、两汉时期。作为礼服,不仅男子可穿,同时也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款式,穿着时撘衬中衣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

曲裾最大的特点就是“续衽钩边”,通身窄体,长可曳地,下摆呈喇叭状,衣袖有宽窄两种样式,袖口大多镶边,男女皆可穿着。

(邢副)男子平辈相见,常行正规揖礼,左手压右手,举手齐眉鞠躬45°,然后起身。

(李老师)女子着曲裾相见,常行拜礼,右手压左手合拢放胸前,微屈膝,微低头。

现在向大家走来的是交领齐腰襦裙(张老师):上襦为交领右衽,束在裙子里面,用腰带齐腰固定,可为窄袖可为广袖,广袖为正式场合的礼服,窄袖为常服。襦裙实物考证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是汉服历史发展长河中流行时间非常长的一种款式。

对襟齐腰襦裙(芮老师):上襦衣襟相对于胸前称为对襟。汉服飘逸流畅,端庄典雅,同时还承载着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基本道德礼仪,舒适性与随意性是汉服文化的一种缩影,衣衫阔大,以带轻缚,放任身体随意舒展;

在大家面前的是明式襦裙(王老师),又称为袄裙:袄裙是明朝特色服饰,襦在裙外,外衣多为收袖口的琵琶袖,袖子上宽下窄,袖口可缘边,领子加护领,下裙多配马面褶裙和普通褶裙,后传入高丽,成为朝鲜服的原型。汉族女子娇俏柔媚,相见时常行较为柔媚的万福礼。双手轻轻搭于左胯,右脚后支,缓慢屈膝并低头,口道万福。

现在出场的是女式褙子。始于唐,盛行于宋元,在明代被称为披风,宋代男女皆服。褙子衣襟相对直立于胸前垂下,多为窄袖,衣长一般到大腿下或膝盖下,两侧开叉,多罩在其他衣服外面穿着。下面配有襦裙,是极为受欢迎的常服款式。

汉服,追求的是一种浑然一体,天然妙合由外及内的美,它的作用不仅仅是御寒蔽体,所有的形制特征纹饰搭配都存在深刻的内涵。它深深植根于汉民族光辉璀璨的历史文化中。那峨冠(guān)博带的赫赫威仪,那云佩霓裳(ní

汉服节目策划案 篇5

汉服,又称汉装、华服,是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它并不特指某一朝代的服饰,是从黄帝即位至明末这四千多年中,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历代汉人王朝推崇周礼、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不变的礼仪衣冠体系。自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历经周朝礼法的继承,到了汉朝形成完善的衣冠体系并普及至民众,还通过儒教和中华法系影响整个汉文化圈。汉人、汉服、汉语、汉俗由此得名。日本、朝鲜、越南均曾颁布法律效仿汉衣冠制度。

(襦裙入场)

现在向大家展示的是汉服女装最基本的形式——襦裙。襦裙从有实物考证的战国时期开始,终于明末清初的“剃发易服”,是汉族传统服装最基本的形式。其间2000多年,尽管长短宽窄时有变化,但基本形制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样式,由短上衣加长裙组成,即上襦下裙式。

(直裾入场)

现在向大家展示的是直裾。直裾属于华夏服饰文化体系中深衣的一种,男女均可穿着,现多为男子穿戴。其特点为交领、右衽、大袖。前后各有一条中线,象征刚正、公平、正直。下裳十二片,象征一年十二个月。

(齐胸襦裙入场)现在向大家展示的是齐胸襦裙。齐胸襦裙属于襦裙的一个分支,因裙高束于胸上而得名,盛行于隋唐五代。

(半臂入场)

现在向大家展示的是半臂。半臂是一种短袖的对襟上衣,没有纽袢,只在胸前用缀在衣襟上的带子系住,多穿在衫襦之外。现在夏季日常可单穿,也把这种穿法称为汉元素。

(曲裾入场)

现在向大家展示的是曲裾。曲裾也是华夏衣冠体系中深衣的一种,盛行于汉代。

(褙子入场)

现在向大家展示的是褙子。褙子是一种由半臂或中单演变而成的上衣。相传始于唐,盛行于宋元,在明代被称为披风。宋代男女皆服,因使用和时间的不同,其形式变化甚多。

第二部分:文艺展示(约3分钟)古筝独奏:渔舟唱晚 书法:始于衣冠、达于博远

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茶艺

念白:(元稹《茶功》)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追邀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第三部分:汉舞展示(配乐《一舞倾城》约2分钟)第四部分:结束(配乐《紫禁花园》约1分钟)书法展示。

念白:青青子衿,着我汉家衣裳。

悠悠我心,扬我华夏辉煌。

衣袂飘飘,再兴礼仪之邦。生生不息,且看华夏儿郎。

汉服的主题征文 篇6

初相识,只觉得惊艳。细细品味,又能尝到它那与生俱来的内涵。

我想,我可能是爱上它了吧。静静翻阅古籍,企图从前人的那些浅短的词句中去更好的了解它,接近它。也许我并不是很好的阅读者,但我却乐意去阅读去品味关于它的独特韵味。从右衽交领到齐胸襦裙,它在变迁,而我也跟着它变迁,从牙牙学语到二八年华,它镌刻在历史的长卷中,我却平凡似一粒沙。但是我对它的喜欢却是从未变过的,心悦它的每一针绣制,也心悦它凸显的独到气质。

一针一线所制成的是优雅,丝绸缎带所裁剪的是娴静。并不钟爱缝制的我,为了它悄然拿起了针线,却难以绣出书中所描绘的万分之一。我想,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是擅长做这些,我也只能通过自己拙劣的技艺,用缎带绣制一个可与它相配的扇面,来搭衬它的优雅。也借此来慰藉我无法独自绣制它的淡淡忧伤。

我是一个喜静的人,喜欢独自插花饮茶,我也是一个喜动的人,爱三五好友闹市繁华。我钟情带上它穿梭大街小巷,喜爱和它一起见证这新世纪的青山绿水,霓虹夜景。

一挥袖,潋滟千年。一转身,倾世佳人。一回眸,浮生若梦。我们同游于胡同小道,同游于山河清涧。我们品山泉清露,也尝五谷杂粮。有人笑我不知所谓,我却只知我心悦它,只短短经年,数十载春秋罢了。我心悦它只一厢情愿,执笔研读罢了。

春赏百花秋望月,夏沐凉风冬听雪。一只团扇,一簇烟花,渲染出的也是别样的风情,眷雅的气质。我爱的盲目,痴迷的也盲目。我也知晓喜爱一样东西,不需要什么华丽的缘由,不需要什么壮丽的誓言,一切不过心甘情愿,向而往之就足矣了。

穿汉服高三作文 篇7

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汉服爱好者。暑假里,妈妈终于给我买了心仪已久的汉服,我简直爱不释手,并与好朋友们一起穿上汉服,参加了妈妈单位组织的文艺汇演。我们自弹自唱了《霜雪千年》,古筝与吉他竟然也如此契合,古典与现代的融合,让我也慢慢地融入到歌曲营造的氛围中,仿佛整个人也变得温文尔雅了。

喜欢汉服的人越来越多,汉服圈里的人都希望复兴汉服,让更多的人了解汉服。我觉得汉服不只是一套服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穿汉服,穿的也不仅是简单的一条襦裙,更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崇敬与热爱。穿汉服,是复兴传统而不是复古,我们只是想让传统不被遗忘。

汉服宣传演讲稿 篇8

长大后对于身份证上的“汉”字,是不是已经淡漠到无视了?56个民族56朵花,汉族在哪里?汉族的民族特征在哪里?

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上溯炎黄二帝,族称华夏,历至汉朝,因其强盛一时,异族始称中原华夏人为汉人,从此“汉”成为这个民族传承了数千年的名号。同时,这个民族的传统服装被广泛称为——“汉服”。

汉服,如同汉人不单指汉朝人,汉服也不单指汉朝服装,而是从“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至明代,在五千年的发展中,按照汉人特有的生活方式、审美理想,结合经济条件和生产水平,形成的具有历史传承及鲜明民族特征的服装。

因为历史传承的沉淀,汉服的基本特征为:交领右衽、隐结系带。汉服蕴意深深:上衣分裁四片意喻“四季”,下裳分裁十二片对应“十二月”,袖圆以应“天圆”,衣领交叠成矩形以应“地方”,背部中缝直至脚踝以应人道正直。再没有一个民族自信地将自己的服饰称作“衣冠”,也再没有一个国家因服饰的与众不同而得到“衣冠上国”的赞美。

直到明末清初,1644年,清朝统治者为了从心理上彻底打击汉人,颁布了“剃发易服”令,强迫汉人剃发如金钱鼠尾,若有人穿着或私蔵汉服将被诛族。40余年的血腥屠杀,使汉族人终于失去了自己的服装。在三百多年后的今天,当有人终于也穿起了汉服,陌生感扑面而来:“唱戏的”“日本人/韩国人”“道士/和尚”等声不绝于耳。各种“复古”“穿越”“破坏民族团结”“大汉族主义”等帽子满天飞

正如南怀谨先生的话:“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

这几年,汉服复兴者越来越多,媒体报道也越来越正面,不少明星、名人也加入了汉服运动。汉服复兴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的理想并不是让大家都随时随地穿回汉服,而是希望汉服融入现代社会,走进传统节日,告诉所有人:

汉服的生日初一作文 篇9

她记得,自己是有生日的,只是别人都不记得了。

最开始,她由树的枝叶而来。后来,它从简单的衣物再变得华贵。有一天,她得知自己有一个名字,叫华裳。

她从远古而来,带着洗尽铅华的厚重感走来,历经几千年,从以前到现在,从以前人人穿戴到现在无人认得,尽管她的容颜没有丝毫变化,可现在,却没有人再记得她的名字。

她从历史的夹缝中存活下来,三百多年的断代有幸她仍然存在,她记得自己最正统的样子。也记得自己最沧桑的面貌,她可以是各种模样,可那同样屈辱的三百多年,竟让人不再记得她!

人们不再认得她,把她与少数民族服装归为一类,可却无法回答出“汉族的传统服装是什么”这个问题。

她本已不再抱希望,可有一年啊,她看见繁华街市中,终于有人记起了她!

她远远看见有一群少年,身着汉装,他们无惧于路人投来的惊讶目光,挺直身子缓缓行走在帝都的繁荣街道。

若问她的生日,她自己也不知道,只知道,在那几千年前,人们懂得穿衣蔽体的.时候,她便诞生了。有一个人为她起了一个名字,名叫华裳,又被人们称为——汉服。

汉家有衣,名曰华裳。

她不只是存在于汉朝,她是属于汉族的衣裳,她历经千年,也拥有完整的服装体系。在祭典、成人礼等重要节日,她被细分为曲裾、袄裙;日常生活中,她叫褙子、襦裙,也可以是直裰、深衣、直裾、圆领袍等等。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汉服社活动规划和设想 篇10

简介:

汉服社所组织的活动主要是分为节日活动和传统礼仪展示两部分,中间还会穿插各种形式的小活动,而活动过程中都会以身着汉服为形式,并且主要以户外活动为主,旨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并且能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节日和礼仪活动将始终贯穿全程,而在建社后期,随着资金物品的完备和经验的积累,我们将会拓展各项活动,如编排汉舞,民族乐器演奏,自拍自导汉服戏剧,举行汉服模特大赛,自己设计剪裁汉服,设计剪裁传统汉服的毕业礼服并推广到全校。这些过程中,我校的汉服社可以与大连理工大学和大连外国语学院以及社会汉服组织涟汉堂合作并寻求帮助,既加强了学校和社会之间的交流,也扩大了汉服的影响。所有以上的活动都遵循一个原则,即:形式为辅,内涵为主。我们将通过汉服这样一种载体,宣扬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绝不是简单的服装复古。

下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节日部分(我们将会根据情况选择其中几个活动)

花朝节:5月(重点)

介绍:是我国民间的岁时八节之一,也叫花神节,俗称百花生日。花朝节与气候时令关系密切,故而具体日期也因地而异,约在夏历的二月份,正是早春时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草木萌青,百花或含苞或吐或绽放或盛开。

复兴意义:热爱花的民族是热爱美和生活的民族。作为农耕民族,我们历来对大地上生长的植物有着深厚的感情,自《诗经》《楚辞》起,后世诗文便与花草有着不解之缘。陆毛著有《花经》,而他本人也因此位列花仙,正如陆羽因《茶经》被奉为茶圣。我们自小就开始吟诵“一树梨花落晚风”“一枝红艳露凝香”……正是这些彩英,中华文化氤氲出淡淡的幽香。这个节日寄予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春日、生命、绿色的亲近和渴望。

现实状况:而在传统佳节普遍式微的今天,花朝节在本土已经退化缩水,仅仅保留在港澳台地区和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例如,大理白族在花朝节会摆出各种盆景,以茶花为多,是古时受到中原风俗影响的孑遗。活动内容:

1、祭花神、赏红、扑蝶、游春、放风筝······

 穿上汉服到郊区,扑蝶会、摘野菜、咏华赋诗、踏青赏春······  若得山花插满头————重拾古代汉家女子的簪花习俗

簪花:牡丹、芍药

2、参加城市里举办各种迎春花会

3、植树栽花,与当今的绿色环保行动结合上巳节:4月

介绍:农历三月初三曾是华夏传统的上巳节,那是一个以“洁净”“丽人”“流觞”和“雅集” 做关键词的隆重节日。旧俗以此日在水边洗濯污垢,祭祀祖先,叫做祓禊、修禊。魏晋以后把上巳节固定为三月三日,此后便成了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现实状况:同诸多华夏传统佳节一样,它已消失在漫漫的岁月涟漪中;如今,只有在遥远的东瀛,在三月桃花中的“女儿节”里还能依稀觅到她远去的身影。

漫漫几千年,中国人经历了一个从浪漫到理性,再到功利的嬗变过程。上巳的那些事儿,是否还能回到眼前?还是继续成为我们眼中的异域风情和

活动内容:

1、“简化版”祓禊

将事先采摘好的兰草香芷洒入水中,濯洗脸及手。手持香蕙,在河里蘸水,互相洒在头上、身上,同时心中许愿以消灾祈福。

2、“室内版“祓禊

如果那天无法出游,也可以和朋友们一起在举行一个室内“祓禊”仪式。首先在花店买一两枝香草,准备一些药草熏香,一只盛有清水的木盆或(瓷)罐,蘸水互洒。

3、其他去晦的仪式

可效仿先人脱柳圈、漂流去灾方式。头戴柳条编织的帽圈,或野花芳草,折纸船、偶人之类,嬉游结束侯将戴过的柳枝、花草,以及折好的纸船、欧人之类放入河中漂流。寓意它们将带走病晦。

4、临水赏游

清明节:4月(重点)

时间: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前一二日,清明节与夏历清明日 活动内容:

1、恢复“寒食”的节日食俗

亲手制作麦粥、枣锢飞燕、青精饭、青团、桃花粥、煮鸡蛋等寒食特色食品,备寒食日食用

2、恢复踏青、插柳、戴柳等寒食节俗

踏青时,宜穿适合郊野运动的轻便舒服的襦裙、直身一类汉服

3、秋千、蹴鞠、拔河、风筝„„重温汉民族特色浓厚的春日运动

服饰方面,皆宜穿轻便的汉服,具体建议同上

当清明时节华夏大地到处是穿着民族服饰汉服蹴鞠的人群、拔河的少年、荡秋千的姑娘和放风筝的孩子,那将是怎样一幅美丽的华夏春日踏青游戏图?那种全民健身,我们不是早就拥有了么,为何要让它流失呢?

立夏节:5月

介绍:“每年的立夏日是汉民族传统的立夏节。立夏与立春立秋立冬一样,是标志四季开始的日子。立夏之时太阳到达黄经45度,这便是夏天开始的时刻。与立春时的东郊迎春一样,立夏时也有迎夏仪式。古时天子率百官迎夏于南郊,并祭祀炎帝和祝融。立夏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民间以立夏日的阴睛测一年的丰歉,认为立夏时下场雨最好,民谚云,“立夏不下,旱到麦罢”、“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活动内容:

立夏汉服野餐会:

聚会时,身着轻爽靓丽的汉服夏装,在山野郊外聚餐欢会,在山林之间,迎接夏日的到来。尝新的时鲜,可在家做好,也可现场来做。

端午节:6月(重点)

内容介绍:端午之名,端,正也,始也。本为五月的第一个五日。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如将一年比一天,岁中五月恰如一日之正午,或许就是后来“五”渐渐通为“午”的原因了,故端五又即端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

现实状况:多年来媒体、教科书等介绍端午节的来历时,总是只强调它是一个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结果,在相当长的年月里,使几代人不了解端午节的真实内容和原汁原味的文化内涵。同许多传统佳节一样,端午正逐渐失去其美好的传统文化记忆,如今鲜有人了解:全民防疫健身的内涵才是这个节日的第一大内容。

活动内容:

1、绣香囊、赠香囊

端午节,建议女孩子为恋人或亲人亲手绣一个香囊,再编以缨络丝绦或加上玉饰,赠与恋人或父母亲人以做避邪驱瘟,是饱含情意的节日礼物。

2、悬艾叶,挂菖蒲,熏苍术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几束艾草、几根菖蒲,绑成一束,插在房前屋后、挂于窗畔门旁,清香宜人、神清气爽。

4、系五色丝、长命缕

用五色丝线系结在手腕、脚腕

5、戴石榴花、健人、豆娘等端午饰物

中秋节:9月(重点)

时间:八月十五

介绍:中秋又叫仲秋、月夕,是华夏岁时节日系统中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民俗节日。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历来的说法,皆把嫦娥、玉兔、元末起义之事纳入其中。其实,中秋节最核心的起源要素,是自上古时代即有的敬月信仰,以及流传几千年的祭月之风。中秋节本质上是“华夏祭月之节”,是不折不扣的“祭月之节”“月神之节”“团圆之日”,那里有先民天地人和的哲思,也有华夏子孙生生不息的信仰。活动内容:

1、祭月、做月饼

2、宴饮、游赏

3、做中秋花灯,猜灯谜

重阳节:10月(重点)

时间:九月初九

介绍:夏历每年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重”者,《博雅》解为“再也”。自太古时代,华夏民族既有阴阳数的观念,以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二四六八十为阴数,九为阳数之极,九月初九故称“重阳”。前一九应日,后一九应月,故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重阳时节,秋收已完,农事空闲,此时,正值山野果实、药材成熟,所以农民纷纷上山采撷,称为“小秋收”。相沿历久,与重阳登临强身风俗合流,产生重阳登高的习惯。活动内容:

1、做茱萸佩、泡菊花茶、簪菊

2、重阳敬老活动

3、登高,爬山

(二)礼仪部分

男子成人礼(冠礼)展示 女子成人礼(笄礼)展示 投壶礼展示

(三)平时部分

礼仪教导(如插花茶艺),内部学习,社团成员雅聚

(四)合作部分

民乐团:民族乐器表演 艺术团:汉舞

模特队:汉服模特展示

以上活动等到汉服社发展壮大,产生一定影响力之后可以向以上社团发出邀请进行合作。

汉服汉礼之雅乐雅聚通讯稿 篇11

蒹葭莽莽,黄沙荡荡,巍巍中华,几经沧桑。我愿重回汉唐,再奏角徵宫商。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

汉服汉礼,雅乐雅聚。在锦绣汉服,未央汉礼的魅力号召下,宿州学院文史学会、国学学会、营销协会、天涯笛箫社、采薇阁、人文地理科学协会、思弈协会围绕中华的大雅文化,齐聚一堂,共乐古风,并于5月11日在校内举办了一场“汉服、汉礼、雅乐、雅聚”的特色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汉唐古风,让我们梦回汉唐。

活动分为三个阶段,活动当天中午,七社团在一号食堂门口举办了一个号召大家“知礼、懂礼、学礼”的签字仪式,并为本次活动做宣传。往来同学纷纷在写有“泱泱大国愿重回汉唐,华夏儿郎展礼乐之邦”的条幅上签字,号召让礼回归校园!

当天下午四点半,三十多位身着汉服的古装雅士、美女佳人从图书馆出发沿着二冬大道缓缓走来,宛如王孙贵胄、大家闺秀。一路上,行人驻足观看,热闹非凡。巡游队伍转过学院超市,进入闵贤路,沿着闵贤路巡游,有时,巡游队伍向观众行礼示意,有时广袖张开,巍峨有度。接着,巡游队伍经羊肠小道进入露天广场。巡游活动结束。

接下来是活动的第三个环节,一场以汉唐古礼、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晚会开始了,晚会由两位古装演员诵读《少年中国说》开始,两位的诵读气势磅礴,突出了“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的主题,所以,活动倡导“少年强则国强”。接着三十位古装雅士、红粉佳人分别向大家展示了士大夫见面礼仪、君臣上朝礼仪、女子见面礼仪、男子冠礼、女子笄礼、夫妻礼仪、宫廷饮宴礼仪、宫廷舞蹈礼仪、拜师礼仪等,显示了华夏礼仪之邦的风范。在上朝礼仪中,百官上朝,礼仪有度,大国风范!在拜师礼仪中,夫子正襟危坐,显示师道长存、尊师重教!

在晚会中,我们也着重展示了华夏灿烂的传统文化,我们进行了商业文化、棋艺文化、古筝笛箫等古典音乐文化、茶艺文化等展示,文化展示异彩纷呈,目不暇接。除此之外我们还通过古代爱情展示来表达才子佳丽、英雄美人的千古佳话。八对情侣演绎着古代婉转凄美、缠绵交错的爱情。

晚会最后在一曲《春江花月夜》的笛子群奏中圆满落幕,笛声四起,悠远深长。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广袖飘飘,今在何方?几经沧桑,几度彷徨。衣裾渺渺,终成绝响。

我愿重回汉唐,再谱盛世华章。何惧道阻且长,看我华夏儿郎!泱泱大国愿重回汉唐,华夏儿郎展礼乐之邦!

宿州学院文史学会通讯部

适合穿汉服朗诵的文章美文 篇12

1、祖国是什么

祖国是什么?最简单的回答就是,它是与你有血缘关系的一片土地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

然而,当岳飞歌吟着“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时候,当苏轼放歌“大江东去”的时候,当文天祥在“零丁洋里叹零丁”的时候,当毛泽东慨然于“江山如此多娇”的时候,当于右任悲鸣“山之上,国有殇”的时候,“祖国是什么”的答案会这样简单刻板吗?

祖国是什么?她是岁月与年轮,是悠久绵长的光阴,是洒满热血与热泪的史卷。这史卷上记录着强汉盛唐,记录着威震四海的文明,更记录着人民共和国的风采与光荣。在刘公岛,这史册写下有负先人的耻辱;在虎门,又留下愧对后代的遗憾;在神州所有的土地上,都刻有这样的警世箴言:不是腾飞,就是消隐;不是崛起,就是沉沦。只有大气磅礴的自强精神,才会给炎黄子孙留下不断的根,才会为中华民族保住不灭的魂。

祖国是什么?祖国是浓浓的乡情、淡淡的乡愁。有时故乡很远看不清,就像一座未知的福地,永远在白云深处、在遥迢的远方。有时故乡又很近摸得着看得见,就像门前玩耍的孩子、树下乘凉的阿婆、打着响鼻的黄牛和一桌备有薄酒的家乡饭。祖国,她让多少游子深夜梦醒涌出泪水,恰是“情到深处人孤独”;她又让多少双亲天天柴门闻犬吠,却不见风雪夜归人。再有不多的时日,香江就要与长江共舞,澳门就会与龙门同开。到那时,但愿海峡两岸的中国人不再评点功过,只把兴亡笑谈。

祖国是什么?她是罗布林卡的歌舞,也是那达慕大会的赛马,她是苗寨的火把,也是葡萄架下的冬不拉。她以有56个民族儿女的大家庭为荣,也欣赏56个儿女组成一个家庭的睿智与聪明。她让天山的瓜果、草原的奶茶在大都市飘香,也为马背小学、游牧毡房送去了汉族姑娘。

祖国是什么?她是我们每个人心路的坐标。她教会我们在坎坷人生中收获真理,教会我们在蹉跎中珍惜友谊与爱情,更教会我们在关山危崖上摘取不屈和韧性。祖国提醒我们在平凡中创造奇迹,也指点我们怎样在失望中播种希望。祖国,对于她的儿女来说,是没有馈赠的嘱托,也是永无告别的依恋。我们的生命之于她,只是短暂的瞬间的,但正是这亿万个瞬间却组成了她的永恒。当我们年轻的时候,她催我们快快成熟;当我们苍老的时候,她又在我们的年迈之躯上注入了青春的激情。祖国,她使我们埋葬精神的小我,而我们也就和祖国一起埋葬了民族劣根性中的平庸。

于是,祖国又成了改革的象征,成了对未来的思索。她明白:只要让狭窄的偏执为科学理性的审视所取代,只要咯血的呼唤能有慎实的改革所依托,只要冥顽的愚昧能被清醒的求索所销铄,只要运筹的气魄能与严谨的决策相结合,加上亿万儿女永不停息的奋斗,那么,这神州就是绿洲,这热土就是沃土,而她也将带着自信的微笑,迈进新世纪的大门。

祖国是一首无尽的歌,没有哪一代歌喉能把它唱完。因为,如果失去这种恋歌、唱完了这首恋歌,不仅是无声的国,也是无望的国。

呵,祖国,你是什么?

2、祖国啊,我赞美你

祖国啊!巍巍昆仑是你高昂的头颅;青藏高原是你挺起的胸膛;万里长城是你不屈的脊梁;黄河流水是你沸腾的血液;你有五千年的辉煌历史,饮誉四海的灿烂文明;声震四宇的四大发明;你还有一群黄皮肤黑眼睛的华夏儿女——中国人。是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杰出的智慧和灿烂的东方文明。

自从我第一眼看到你那秀丽的河山,便是我感慨万千、久久不能忘怀、。那秀丽的山水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永远不能磨灭。你多美啊,我亲爱的祖国!在我心中,任何的事物都不能与你相提并论,你是独一无二的。

自从我开始接触汉语时,就感到中国的汉字是多么的渊博,中国的语言是多么优美、多么的生动。是在我心中任何一个国家的语言都无法与我国的语言相提并论的。自从我学习历史开始,中国那古老而又悠久的名胜古迹在我心中激起万千感慨,那雄伟的长城,美丽的颐和园和超凡脱俗的敦煌壁画,都能体现出你的美丽、历史的悠久。

在我心中,你永远都是那么的和蔼、美丽。即使经历了很多年。但是你那悠久的历史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你在你儿女的心中永远都是非常美丽的,他们因为生长在,你的怀抱里而感到骄傲、自豪。你的子女们拥有高贵的品质,他们懂得以礼待人、友好待人、不鄙视他人、总能使濒临绝望的人能感到人世间的温暖、让他们懂得人世间的真情永恒。

上一篇:归朝欢,归朝欢柳永,归朝欢的意思,归朝欢赏析下一篇:党费使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