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会计管理制度

2024-11-02

公司会计管理制度(通用11篇)

公司会计管理制度 篇1

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统一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相关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部。第三条 会计档案的范围

1.会计凭证。包括外来的和自制的各种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汇总表、记账凭证、记账凭证汇总表,涉及对外对私改造资料,银行对账单及余额调节表等。终了都必须按照规定归档。

2.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各种辅助登记簿等。

3.财务报告。包括《会计制度》规定和主管部门临时通知编报的主要财务指标快报,月、季、财务会计报表,报表附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上级主管部门对报告的批复及社会审计的审计报告。

4.其它会计核算资料。与会计核算紧密相关的,由会计部门负责办理的有参考价值的数据资料。主要指会计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银行对账单及其他应当保存的会计专业资料。

第四条 会计档案管理部门

1.公司本部档案主管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负责会计档案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一年以内未交档案部门保管的会计档案的具体管理工作由财务部门负责,交档案部门管理的档案由档案管理部门负责,要指定专人负责在专门地点进行保管。保管地点应具备完善的防潮、防霉、防蛀、防火、防盗等条件。

2.公司财务部,必须建立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查阅和销毁等管理制度,保证会计档案妥善保管、有序存放、方便查阅、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

第五条 会计档案的整理

会计终了后,应将装订成册的会计档案进行整理立卷。各种会计档案应按会计档案材料的关联性,分门别类地组成几个类型的案卷,将各卷按顺序编号。

1.会计凭证。

(1)按月立卷:每月末将装订成册的凭证,统一登记案卷目录,每月立卷一份。

(2)分散装订:根据凭证的多少,分散装订,做到整齐、牢固、美观。

(3)装订封面的所有内容要填写齐全,包括:单位名称、、月份、起止日期、号码、装订人签章等。

2.会计账簿。

各种会计账簿办理完结账后,除跨年使用的账簿外,其它均需整理妥善保管。

(1)会计账簿在办理完结账后,只在下一行的摘要栏填写“结转下年”字样,不填其它内容。

(2)会计账簿在装订前,应按账簿启用表的使用页数,核对各个账户账面是否齐全,是否按顺序排列。

(3)活页账簿去空白页后,将本账面数项填写齐全,撤去账尺,用坚固耐磨的纸张做封面、封底,装订成册。不同规格的活页账不得装订在一起。

(4)会计账簿的装订顺序:

会计账簿装订封面→账簿启用表→账户目录→按本账簿页数顺序装订账页→会计账簿装订封底。

(5)装订后的会计账簿应牢固、平整、不得有折角,掉页现象。

(6)账簿装订的封口处,应加盖装订人印章。

(7)装订后,会计账簿的脊背应平整,并注明所属及账簿名称和编号。

(8)会计账簿的编号为一年一编,编号顺序为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分类明细账、辅助账。

3.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编制完成并按时报送后,留存报表均应按月装订成册,终了统一归档保管。

第六条 会计档案的归档保管

1.当年的会计档案在会计终了后,可暂由财务部门保管一年,期满后存入档案并由专人保管。

2.会计档案管理人员负责全部会计档案的整理、立卷、保管、调阅、销毁等一系列工作。

3.机构变动或档案管理人员调动时,应办理交接手续,由原管理人员编制会计档案移交清册,将全部案卷逐一点交,接管人员逐一接收。

第七条

会计档案的借阅使用

1.财务部门建立会计档案清册和借阅登记清册。

2.凡需借会计档案人员,须经财务负责人或单位领导批准后,方可办理调阅手续。

3.借阅会计档案人员,不得在案卷中标画,不得拆散原卷册,更不得抽换。

4.借阅会计档案人员,不得将会计档案携带外出,特殊情况,须经单位领导批准,需要复制会计档案的,须经财务负责人或单位领导批准后方可复制。

第八条 各种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

1、会计凭证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保管期限为15年。

2、会计账簿类:总账、明细账、日记账,辅助账簿保管期限15年,其中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保管期限25年;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再保管5年。

3、会计报表类:月、季度财务报告(包括文字分析)保管期限为3年;决算财务报告(包括文字分析)永久保存。

4、其他类:会计移交清册保管期限为15年,会计档案保管清册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永久保存,银行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保管期限为5年。

第九条 会计档案的销毁

1、会计档案保管期满,需要销毁时由档案部门提出销毁清单,汇同财务部门共同鉴定后,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报经主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销毁。对其中未了结的债权、债务的原始凭证,应单独抽出,另行立卷,由档案部门保管到结清债权、债务时为止。

2、按规定销毁会计档案时,应由档案部门和财会部门、审计部门共同派人监销,监销人在销毁会计档案以前要认真清点、核对,销毁后,在销毁清册上签名盖章,并将监销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告有关领导。

第十条 附则

1、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实施,未涉及情况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公司会计管理制度 篇2

一般来说,所谓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人员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及企业价值最大化所作出的会计选择。但是,也有一些企业利用会计变更以实现对盈余进行操纵的做法,导致会计盈余信息的不真实性,从而对投资者的判断造成错误引导。

所谓会计变更,包括会计政策变更及会计估计的变更。

会计政策变更是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采用另一会计政策行为,一般会计政策是不得随意变更的,但也以下两种情况需要变更会计政策:

1、推行了新的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

2、为了能够提供更为真实可靠的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需要变更会计政策。

在实现会计政策变更后,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一是追溯调整法,既对相关的项目进行追溯,以使交易或事项在初次发生时就开始采用新的会计政策,此时应当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并相应调整变更年度的期初留存收益以及会计报表。二是未来适用法,对过去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再追溯,只对变更当期及未来期间的交易或事项产生影响,这样企业也不必调整变更当年年初的留存收益。

会计估计变更,是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根据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作出的判断,以此对以往的事项作出估计和修正。会计估计变更有两种情形,一是企业赖以进行会计估计的基础发生变化,则会计估计需要调整,二是随着时间推移,企业对交易或事项掌握了更新的信息,需要对原有的会计估计进行调整。

可以看出,会计变更的本质目的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但其判断具有主观性,也就是说,对于情况是否发生了变化,是否掌握了新的信息,是由企业管理层自行做出判断,外部人员无法知道真实情况,也难以无法确定变更是否合理。加之会计变更的处理方法也较为简便,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成本最低最为有效的盈余处理手段。

二、会计变更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会计政策变更

(1)坏账政策。企业对于坏账损失的核算有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两种。直接转销法是发生坏账时才进行确认坏账损失。备抵法则是估计坏账损失,进行坏账准备,具体操作上又可分为余额百分比法、帐龄分析法、销售百分比法、个别认定法。会计制度允许上市公司自行选择坏账损失的核算方法。有企业通过变更坏账准备计提的方法,使企业提高了未来的坏帐准备,使当年的利润减少,进一步扩大亏损额,这样一来,下一年度的扭亏为盈的目标就要容易实现的多,也容易体现管理者的业绩。

(2)发出存货方法。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有个别认定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等。一般来说,当物价上涨时,先进先出法高估期末存货,同时增加当期利润;后进先出法则低估期末存货,同时减少当期利润。当物价下跌时情况正相反。如果企业在处理盈余时人为改变发出存货方法,在帐面上就会体现企业的业务利润增加或减少,掩盖企业盈余信息的真实性。

(3)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依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核算方法对于。对于重大影响的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从而反映被投资企业损益;在成本法下,则不反映。但有的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时,对于重大投资却未按照权益法核算,使帐面信息难以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

(4)合并范围的变更。对于投资企业的对被投资企业能进行实质控制的情况下,应当合并报表,以体现公司的业绩。而有的企业表决权资本已占到50%以上却无故不实行合并报表,难以反映企业真实业绩。

2、会计估计变更

(1)对于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变更采用不同的方法,就可以增加或减少当年的管理费用,从而操纵盈余。

(2)对于固定资产则折旧的方法、年限上进行变更,导致公司利润的虚增。

(3)对于公司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等这些出于谨慎原则的会计估计下,通过变更这些不确定的估计,实现对盈余的操作。

三、会计变更盈余管理存在的规范

1、盈余处理往往出于企业管理者的职业判断,这些判断往往又在现行会计准则范畴内,因此光是片面限制会计变更,很难完全消除盈余管理问题,往往也可能打击激励对象的积极性。

因此,在制定会计准则上,一是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准则目标,对会计准则执行者提供正面的引导,二是需要兼顾相关利益者的合法利益,使其能遵循准则要求,三是对职业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使其提高职业道德及职业素养,在作出判断时更为准确。进一步来说,适当限制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范围和对会计准则的选择权,增强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都是较为合适的方法。

2、完善披露制度。

对于因为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随意进行会计变更以操纵盈余的问题,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定期公布公司有关信息资料,减少信息不对称,从而为上市公司会计变更行为提供合理性依据。

3、完善监管指标体系及行业监管约束系统,加大对被监管者业务工作的监督和对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审计监督。

总之,对公司会计变更盈余管理漏洞的弥补是一个长效机制,需要公司、审计部门、财政部门、监管部门共同配合,以实现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宁亚平.盈余管理的定义及其意义研究.会计研究,2005(9)

[2]徐浩萍.会计盈余管理与独立审计质量.会计研究,2004(1)

试论公司会计薪酬管理制度的完善 篇3

关键词:薪酬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a)-0196-02

1 前言

所谓薪酬管理,是指一个组织针对所有员工所提供的服务来确定他们应当得到的报酬总额以及报酬结构和报酬形式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就薪酬水平、薪酬体系、薪酬结构、薪酬构成以及特殊员工群体的薪酬作出决策。同时,作为一种持续的组织过程,企业还要持续不断地制定薪酬计划,拟定薪酬预算,就薪酬管理问题与员工进行沟通,同时对薪酬系统的有效性做出评价而后不断予以完善。薪酬管理应该达到公平、公正的目标。

2 我国薪酬管理制度的问题现状

2.1 政府没有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政府对企业的薪酬管理干预过多,国有企业虽然已经拥有较大的内部分配自主权,但是仍有大多数国有企业的工资总额决定权仍由政府有关部门掌握;非国有制企业大都实行工资总额包干或直接由政府有关部门核定工资总额的办法。有的地方政府,不仅控制企业的工资总额,而且直接干预企业内部工资比例等具体管理决策。这使企业的薪酬管理自主权难以落实,严重影响了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质量。

2.2 薪酬制度体系不健全

我国的企业薪酬管理体系,即人们所熟悉的垂直分布薪酬等级阶梯。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的许多企业中,传统的薪酬等级设计都是建立在官僚等级基础之上的。这种官僚化的薪酬体系与行政管理体系一脉相承,是与人在组织中的行政职位等级相匹配的。在我国一些企业中推崇所谓“一岗一薪”制,其实质也是完全根据岗位本身的价值来确定员工的薪酬待遇,而不考虑不同的员工在同样的岗位上存在的实际绩效差异。

企业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工资体系是薪酬管理的最基本工作,然而新佳广告公司在工资体系管理方面却存在种种问题。并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员工的工资标准只是由公司领导根据等同于学校企业同业水平的市场基准制定随意确定,员工的各种工资性项目的核算缺乏明确的依据和科学的办法,员工无法通过薪酬制度来了解自己的大致收入。

3 企业加强薪酬管理的对策

3.1 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是企业本身可以完全解决的,首先需要外部有良好的环境。国家要继续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摒除附着在企业上的政治、社会功能,使其真正成为可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经济主体。给与企业在用人、薪酬管理方面的完全自主权,这样企业才能根据市场竞争状况与市场薪酬水平自主决定薪酬结构与薪酬水平。

3.2 打破平均主义,科学规划薪酬制度体系

企业在开展薪酬管理工作时,应保持薪酬系统的适度弹性。为了使员工之间的薪酬水平有合理的差距,企业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正确评估每个岗位的价值,并对全体员工确定合理的层级。不同层级和不同岗位之间的薪酬差距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需要企业在市场薪酬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同时员工个人的薪酬水平也应有所变化起伏,这种变化的依据是一个考核周期内员工的工作量多少、完成工作的质量情况以及企业的经营效益情况等。

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占企业总人数的比例虽然很小,但是他们却对整个企业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他们的成就感、事业感、争取较高的社会地位等因素是推动他们发挥聪明才智的动力,但较丰厚的薪金报酬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他们的工资可以采取结构工资制。结构工资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构内容的选择及具体的分等定级,其构成如下:工资=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学历工资十绩效工资+福利。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给与适当的薪酬激励,实行年薪制、股票期权制。

3.3 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完善健全的增资机制

一个薪酬系统在其制定之初难免有考虑不周的地方,执行过程中会逐渐反映出不够科学合理的一面。另外,即使薪酬系统在制定之初是比较合理的,也会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逐渐失去其合理性。这些情况都是需要企业对薪酬系统加以调整。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薪酬的重新调查和员工的薪酬座谈会等形式来了解薪酬系统的合理性,如果存在不科学和不够完善的地方,应该选择适宜的时机进行调整优化。

一个结构合理、管理良好的绩效考核制度,不但能留住优秀的员工,淘汰不符合要求的员工,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员工竭尽全力,把自己的本领都使出来。基于绩效的薪酬制度能在调换岗位和引入新技术方面带来较大的灵活性,当员工证明自己能够胜任更高一级工作时,他们所获的报酬顺理成章也会提高。此外,基于绩效的薪资制度还改变了管理的导向,最大限度地利用员工已有能力将成为新的着重点。这种薪酬制度最大的好处是能传递信息使员工关注自身的发展。该制度用来考核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有效。运用该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优秀的专业人才安心本职工作,而不致去谋求报酬虽高但不擅长的管理岗位,从而企业也降低了失去优秀技术专家接受不良管理者的风险。

3.4 促进福利政策设计的人本化

我国企业员工的福利还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福利,如医疗保险、住房补贴、加班费、子女入托补助等等,缺乏一些在西方国家开展的如火如荼诸如顾问服务、教育培训福利计劃、家庭关爱福利、家属福利等人性化的福利项目。此外,我国企业提供的福利都是固定的,福利设计并没有真正让员工参与进来,缺乏灵活性。

企业要留住人才,不仅要提供给员工有市场竞争力的薪资,优厚的福利也是必不可少的。福利政策应该是公司整体竞争优势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福利项目包括优厚的资金、法定福利、衣食住房补贴、完备的员工培训、补充性养老保险、有薪假期、特殊福利、员工俱乐部活动等。企业还可以借鉴在西方国家大行其道的“弹性福利计划”,由员工在企业规定的时间和金额范围内,按照自己的意愿搭建自己的福利项目组合,满足员工对福利灵活机动的要求,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4 结语

企业薪酬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曾一度被忽视。本文通过探讨我国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改革和完善我国企业薪酬管理的观点和看法,目的想对企业薪酬管理理论做出有益的补充并能为推动我国企业薪酬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做出有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桂清.民营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问题和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12.

[2]李自荣.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09,12.

公司财务会计制度 篇4

财务会计制度

2006年月日

大连有限公司

财务会计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公司为外商独资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及有关的补充规

定,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只适用于本公司。

第三条 本制度经董事会的批准,向所在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备案后方可实行。

第二章 财务部门的基本机能

第四条 正确掌握企业经营情况。

第五条 保证公司财产、资源有效的运用。

第六条 为公司经营的健康发展服务。

第三章 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

第七条 本公司在总经理直接领导下设置财务部。配备有关会计人员处理业务。

第八条 本公司会计人员需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颁发的《会计证》,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要认真履行职责,正确核算,如实反映并严格监督经济业务,维护中国政府、企业及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第九条 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因故离职时,要办好交接手续,不得中断会计工作。

第四章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第十条 本公司的会计核算工作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及所在地财政、税务部

门颁发的有关规定,遵守正确、合法性原则。

第十一条 本公司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等,其纪录必须准确、数据正确、内容完整

准确及时。即遵守真实、正确、完整、及时的原则。

第十二条 本公司的会计为每年的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

第十三条 凡本期已实现的收益和已发生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本期的收益与费

用入帐,遵守权责发生制原则。

第十四条 同一会计期间的各项收益要与其有关的成本、费用同时计算入账,收益与费用要相互

配比。

第十五条 划分增加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支出,遵守明确的划分资本支出和收益支出的界限。第十六条 所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应具有连续性,即遵守连续性原则。

第十七条 各项财产的取得按成本计价,根据实际成本核算。库存材料出库按加权平均法计算。

第五章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会计报表

第十八条 采用借贷复式记帐法。

第十九条 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其他外币业务结算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当日外汇牌价

(中间价)折算本位币。

第二十条 设置日记账、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以中文记帐,各种账簿应根据审核无误的原

始凭证、记账凭证或凭证汇总登记表等进行登记。做到内容完整、数字准确、摘要清楚、登记及时。账簿记录发生错误时,应采用正确的方法更正,并由责任者在更正处盖章。

第二十一条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的规定,结合公司的行业会计制度,即

《施工企业会计制度》设置会计科目。

第二十二条 根据当地财政及税务部门的要求,呈报各种会计报表。

第二十三条 聘请中国政府批准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对公司的会计报表和全年会计帐目进行

审查,并出具查账报告。

第六章 流动资产

第二十四条 现金和银行存款设置日记账,根据业务发生顺序逐日逐笔根据账户、币别登记入账。第二十五条 人民币库存现金的最高限额根据开户银行批准执行。外汇库存现金的最高限额根据

开发区外汇管理局的批准执行。

第二十六条 保证现金库存及银行存款余额的正确。

第二十七条 应收、预付款项根据不同货币分别设帐登记。

第二十八条 存货根据实际成本登记入帐。

第二十九条 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按受益对象,一次或分期摊入工程成本和管理费用。第三十条 由仓库管理者负责存货的质量及数量的保管。

第三十一条 对存货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终了前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的盘点清查,对于盘盈、盘亏、毁损以及报废的存货应当及时查明原因,报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审查批准,分

不同情况及时处理。

第七章 固定资产

第三十二条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以上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以及其

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

价值在2,00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两年以上,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不符

合上述规定,根据实际使用金额按规定列入费用。

第三十三条 固定资产根据按原值单独核算,折旧采用直线法。估计残值为原值的10%。房屋、建筑物的折旧年限为20年,机械设备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电子设备和运输工

具以及生产经营有关的器具、工具等为5年。

第三十四条 固定资产每年盘点一次,如发生盘盈、盘亏、毁损、报废的固定资产,根据有关规

定,报主管税务局机关审核批准后处理。

第八章 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第三十五条 无形资产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其摊销应从开始受益之日起,在有效使用期限

内平均摊入管理费用。

第三十六条 开办费和筹建期间汇兑损失,自企业投入生产经营起按5年平均摊销,若需缩短摊

销期限,应报主管税务机关审查批准后方可摊销。

第三十七条 企业发生的其他递延支出,按预计的收益期平均摊销。受益期无法确定的,按不短

于10年的期限平均摊销。

第九章 成本和费用的核算与管理

第三十八条 企业在工程施工、提供劳务、作业等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按照国家规定计入成本、费用。工程成本按所承包的工程归集、结转成本。施工企业工程成本分为直接

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施工过程中耗费的构成工程实体或有助于工程形成的各项支出,包括

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和其他直接费。

间接成本是指施工企业为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的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管理人员工

资、奖金、职工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物料消耗、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财产保险费、检验试验费、工程保修费、劳动保护费、排污费及

其它费用。

第三十九条 企业发生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第四十条 企业的下列支出从成本费用中列支:

1.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计提14%职工福利费;

2.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计提18%住房公积金;

3.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计提19%职工退休养老金;

4.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计提2%工会经费;

5.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计提2%待业保险金。

第四十一条 交际费在开办期间根据公司的实际需要支付,正式投产后的交际费支出额按有关

规定支付。

第四十二条 企业的下列支出,不得列入成本、费用:

1. 为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支出;

2. 对外投资的支出;

3. 没收的财产、支付的滞纳金、罚款以及企业赞助、捐赠支出;

4. 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以外的各种支出;

5. 国家规定不得列入成本、费用的其他支出。

第十章 收入、利润及利润分配

第四十三条 工程结算收入是核算企业承包工程实现的工程价款的结算收入。企业向发包单位

收取的各种索赔款也包括在内。企业的工程价款收入应于其实现时及时入帐,当

月实现的工程结算收入全部贷记当月账目中,并同时结转工程结算成本及管理费

用和财务费用。

第四十四条 本公司的利润总额包括:工程结算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及营业外收支

净额。

第四十五条 利润总额减去按所得税法规定缴纳所得税后,其余额在提取储备基金、职工奖励

及福利基金、企业发展基金三项基金后,即是可供分配利润。

第四十六条 三项基金的提取比率由董事会按国家规定确认。公司的储备基金主要用于弥补企

业亏损。企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扩大生产经营,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后,也可转作

投资人增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主要用于职工非经营性奖励、补贴、购建和

修缮职工住房等集体福利。

第十一章清算业务

第四十七条 企业宣布终止时,应当成立清算委员会,根据《两则》及有关法律规定进行清算,清算终了的会计报表在企业注销工商登记前报送。

第十二章附则

第四十八条 本规定自董事会通过之日起执行。

第四十九条 本规定在执行上如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度有抵触的,应按国家有关新的法

律、法规、制度执行。

大连有限公司

试论公司会计薪酬管理制度的完善 篇5

试论公司会计薪酬管理制度的完善

作者:刘海燕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6期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人才市场的开放使得企业必须进行有效的薪酬管理来满足员工的物质、精神需求,促进企业发展。很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特别是薪酬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规范与不科学的地方,它们正阻碍着我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文章就其中的常见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期对我国企业的发展有所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薪酬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a)-0196-0前言

所谓薪酬管理,是指一个组织针对所有员工所提供的服务来确定他们应当得到的报酬总额以及报酬结构和报酬形式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就薪酬水平、薪酬体系、薪酬结构、薪酬构成以及特殊员工群体的薪酬作出决策。同时,作为一种持续的组织过程,企业还要持续不断地制定薪酬计划,拟定薪酬预算,就薪酬管理问题与员工进行沟通,同时对薪酬系统的有效性做出评价而后不断予以完善。薪酬管理应该达到公平、公正的目标。我国薪酬管理制度的问题现状

2.1 政府没有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政府对企业的薪酬管理干预过多,国有企业虽然已经拥有较大的内部分配自主权,但是仍有大多数国有企业的工资总额决定权仍由政府有关部门掌握;非国有制企业大都实行工资总额包干或直接由政府有关部门核定工资总额的办法。有的地方政府,不仅控制企业的工资总额,而且直接干预企业内部工资比例等具体管理决策。这使企业的薪酬管理自主权难以落实,严重影响了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质量。

2.2 薪酬制度体系不健全

我国的企业薪酬管理体系,即人们所熟悉的垂直分布薪酬等级阶梯。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的许多企业中,传统的薪酬等级设计都是建立在官僚等级基础之上的。这种官僚化的薪酬体系与行政管理体系一脉相承,是与人在组织中的行政职位等级相匹配的。在我国一些企业中推崇所谓“一岗一薪”制,其实质也是完全根据岗位本身的价值来确定员工的薪酬待遇,而不考虑不同的员工在同样的岗位上存在的实际绩效差异。

企业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工资体系是薪酬管理的最基本工作,然而新佳广告公司在工资体系管理方面却存在种种问题。并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员工的工资标准只是由公司领导根据等同于学校企业同业水平的市场基准制定随意确定,员工的各种工资性项目的核算缺乏明确的依据和科学的办法,员工无法通过薪酬制度来了解自己的大致收入。企业加强薪酬管理的对策

3.1 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是企业本身可以完全解决的,首先需要外部有良好的环境。国家要继续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摒除附着在企业上的政治、社会功能,使其真正成为可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经济主体。给与企业在用人、薪酬管理方面的完全自主权,这样企业才能根据市场竞争状况与市场薪酬水平自主决定薪酬结构与薪酬水平。

3.2 打破平均主义,科学规划薪酬制度体系

企业在开展薪酬管理工作时,应保持薪酬系统的适度弹性。为了使员工之间的薪酬水平有合理的差距,企业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正确评估每个岗位的价值,并对全体员工确定合理的层级。不同层级和不同岗位之间的薪酬差距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需要企业在市场薪酬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同时员工个人的薪酬水平也应有所变化起伏,这种变化的依据是一个考核周期内员工的工作量多少、完成工作的质量情况以及企业的经营效益情况等。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占企业总人数的比例虽然很小,但是他们却对整个企业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他们的成就感、事业感、争取较高的社会地位等因素是推动他们发挥聪明才智的动力,但较丰厚的薪金报酬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他们的工资可以采取结构工资制。结构工资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构内容的选择及具体的分等定级,其构成如下:工资=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学历工资十绩效工资+福利。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给与适当的薪酬激励,实行年薪制、股票期权制。

3.3 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完善健全的增资机制

一个薪酬系统在其制定之初难免有考虑不周的地方,执行过程中会逐渐反映出不够科学合理的一面。另外,即使薪酬系统在制定之初是比较合理的,也会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逐渐失去其合理性。这些情况都是需要企业对薪酬系统加以调整。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薪酬的重新调查和员工的薪酬座谈会等形式来了解薪酬系统的合理性,如果存在不科学和不够完善的地方,应该选择适宜的时机进行调整优化。

一个结构合理、管理良好的绩效考核制度,不但能留住优秀的员工,淘汰不符合要求的员工,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员工竭尽全力,把自己的本领都使出来。基于绩效的薪酬制度能在调换岗位和引入新技术方面带来较大的灵活性,当员工证明自己能够胜任更高一级工作时,他们所获的报酬顺理成章也会提高。此外,基于绩效的薪资制度还改变了管理的导向,最大限度地利用员工已

有能力将成为新的着重点。这种薪酬制度最大的好处是能传递信息使员工关注自身的发展。该制度用来考核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有效。运用该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优秀的专业人才安心本职工作,而不致去谋求报酬虽高但不擅长的管理岗位,从而企业也降低了失去优秀技术专家接受不良管理者的风险。

3.4 促进福利政策设计的人本化

我国企业员工的福利还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福利,如医疗保险、住房补贴、加班费、子女入托补助等等,缺乏一些在西方国家开展的如火如荼诸如顾问服务、教育培训福利计划、家庭关爱福利、家属福利等人性化的福利项目。此外,我国企业提供的福利都是固定的,福利设计并没有真正让员工参与进来,缺乏灵活性。

企业要留住人才,不仅要提供给员工有市场竞争力的薪资,优厚的福利也是必不可少的。福利政策应该是公司整体竞争优势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福利项目包括优厚的资金、法定福利、衣食住房补贴、完备的员工培训、补充性养老保险、有薪假期、特殊福利、员工俱乐部活动等。企业还可以借鉴在西方国家大行其道的“弹性福利计划”,由员工在企业规定的时间和金额范围内,按照自己的意愿搭建自己的福利项目组合,满足员工对福利灵活机动的要求,提高员工的满意度。结语

企业薪酬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曾一度被忽视。本文通过探讨我国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改革和完善我国企业薪酬管理的观点和看法,目的想对企业薪酬管理理论做出有益的补充并能为推动我国企业薪酬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做出有益的贡献。

参考文献

公司会计管理制度 篇6

(1)签署“代理记账委托合同”。

当客户委托公司进行账簿记账时,应基于相互协商。 ,签了书面合同。除法律规定的基本规定外,委托合同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1.受托人和受托人应对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2.会计凭证的转移手续和收据程序;

3.编制和提供会计报表的要求;

4.会计档案的保管要求;

5.受托人,受托人终止委托合同应当由会计转让处理。

(2)双方的责任和权力。

委托方委托公司核算账户的,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1.必须完成或编制单位的经济业务,以满足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原始凭据。

2.应配备负责日常货币收支和保管的专业人员;

3.及时向公司提供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原始凭证及相关资料;

4.退回公司,要求遵守国家统一核算原始凭证的纠正和补充制度应及时予以纠正和补充。委托公司对合同范围内的行为负责。

公司的代理簿记从业人员应遵守以下规则:

1.遵守会计法,会计制度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依法履行职责;

2.对业务执行中已知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3.向客户指明不正确的会计处理,提供虚假信息,以及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要求应予以拒绝;

4.与会计相关的原始会计问题有责任解释。

(3)处理会计业务。

根据合同协议,公司定期派人到委托地点办理会计业务。根据客户提供的原始凭证和其他资料,会计应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包括审核原始凭证,填写会计凭证,登记会计报表。会计报表。

(4)编制和提交会计报表。

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向有关政府部门和其他用户提交会计报表。

(5)定期向税务机关提供税务信息。

(六)承担委托人委托的其他会计业务。

财务会计管理系统

一、一般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颁布的“财务总规则”和“工业企业财务”,加强公司财务工作管理,发挥财务在公司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提高经济效益该系统专门配制了该系统。本系统适用于湘乡公司。处理会计事务时,公司所有部门和员工都必须遵守该制度。

二、会计机构的设立和会计人员的职责

公司财务部门的职能

(1)认真落实国家有关财务管理制度。

(2)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制定财务计划,加强会计管理,反映和分析财务计划的实施情况,检查和监督财务纪律的实施。

(3)积极服务于管理,促进公司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

(4)经济合理地使用资金。

(5)合理分配公司收入,及时完成需要支付的税费和管理费。

(6)了解和检查有关机构,财政,税务和银行部门的财务工作,主动提供相关信息,真实反映情况。

公司会计管理制度 篇7

宝钢集团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 尤其是在行业形势不容乐观、市场竞争压力较大、内部管理变革深入的关键时期, 更加重视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和财务管理能力。

在人才培养方面, 公司通过组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财务与战略管理培训, 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战略视野;在集团实行内部轮岗制度, 全方位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职业能力;开展全面的财务体系能力评价, 提高各子公司管理会计能力。在财务体系管理和职能发挥方面, 集团搭建了稳固各有侧重的三层财务管理体系架构, 即总部的财务战略管控与专业决策支撑职能、财务共享中心的会计监督与共享服务职能以及所属子公司的经营单元成本管理与财务分析等职能。

近年来, 宝钢集团在资产管理、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绩效考核等各方面, 结合具体情况, 充分运用管理会计手段, 取得了积极的管理成效。财务人员从传统的报账型、对外报告为主逐渐向业务合作伙伴、经营管理决策支撑的价值创造者转型, 从规划经营目标、预测经营前景、参与经营决策、反映经营过程、考核评价经营业绩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管理会计支撑, 实现了提供管理决策和计划信息、协助优化资源配置及指导经营活动、协同激励管理者、计量和评价组织业绩以及评价公司竞争能力等管理目标。

一、财务共享服务与监督

宝钢下属的400多家公司遍布全球, 每家公司财务部门承担着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双重职能。传统分散式的会计业务处理, 存在统一政策和制度的执行偏差、会计信息整合度差、财务机构臃肿等问题。宝钢按照“推进企业变革, 提高管理效率”的原则, 成立了集团财务共享中心, 通过实施集中管理、统一政策、标准流程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 构建起优质、高效的会计集中核算体系, 也使得各层级公司获得更为专业、高效的服务, 同时母公司能掌握各分子公司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

财务共享业务经过四年多的共享整合, 目前覆盖范围已经涵盖了钢铁生产、贸易、服务等类型的公司;地域分布从上海向异地、海外延伸。同时结合宝钢的业务特点和集中进程, 摸索和创建了会计工厂运营体系。强化财务服务和质量控制的职能, 中心为集团及下属公司提供可信赖、高质量、高增值的财务服务。对于会计政策应用、会计核算和财务结算流程的统一, 会计信息的规范、高效、透明和资源配置的运作效率, 都起到了较好的优化和提升作用。公司通过财务共享模式这一变革取得了两方面的收益, 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提升质量的硬收益, 以及加强财务风险管控、支撑财务转型和企业发展的软收益。

二、财务信息化管理支撑

随着宝钢集团业务的不断扩展以及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 财务信息化对于集团的作用日益重要。宝钢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总体目标是:支撑集团管控要求, 提升整体管理水平;统一核算标准, 提升核算效率;推进数据标准化, 夯实管理分析基础;快速适应组织变革, 提升覆盖整合能力;提高数据综合利用效率, 统一对外信息服务口径, 提高跨层级数据及应用服务水平;推广完善财务核算系统、完善及建设财务管理及集团财务分析系统, 支撑财务共享及集团经营分析;分层授权, 实现跨层级信息共享。

基于集团整体的战略管控定位及财务管理信息化目标, 以及分层管理、专业化分工设置要求, 宝钢财务系统主要包括集团管控共享的宝钢标准财务系统及子公司个性化的财务管理系统两大部分。从财务核算角度, 宝钢集团已完成宝钢标准财务系统版本统一及环境部署等工作, 该系统提供多种集成模式, 适应多元化组织架构, 支持企业快速并购管理要求, 支持业务信息、财务信息共享服务。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包括:总账模块、报表模块、应收模块、应付模块、合并报表、现金管理、票据模块、融资管理、内部交易、产成品、固定资产、税务管理、发票管理和通用购销管理、通用财务库存、抛账中心、客商统一代码管理等模块, 系统已完成近300个账套覆盖工作, 并与近百个集团管控、共享、子公司经营、第三方业务系统进行无缝集成。同时, 完善财务管理系统、财务分析系统, 搭建财务服务平台, 实现财务业务一站式服务, 全面提升集团决策支持能力、专业管理能力、专业服务能力以及体系管控能力。

三、标准成本管理

宝钢集团的钢铁核心企业宝钢股份从1994年开始推进标准成本制度建设, 1996年正式建立标准成本管理制度, 经过长期的坚持和完善, 宝钢股份标准成本管理运作日臻成熟, 已全面融入并支持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管理。

在成本标准管理方面, 以计划值为基础建立了18万条明细成本标准, 通过历史实绩数据收集和建立数学模型并参照技术标准, 每年按季度对成本标准进行修订完善。在成本绩效评价方面, 建立了以成本中心为对象的弹性成本绩效评价模式, 以成本持续改进、总成本最优和价值最大化为原则, 科学评价和引导各生产厂部进行成本管控和成本改善, 成本绩效评价为公司对各生产厂部业绩评价权重最大的组成内容。在产品盈利能力管理方面, 通过明细产品 (分钢种、规格) 标准成本计算及不同实绩条件下的成本预测, 支持公司产品定价决策、品种优化决策, 生产组织优化决策。

四、全面预算管理

宝钢预算管理坚持以公司战略为导向, 更好地实现公司战略和预算的结合。战略规划指导公司长期的经营方向、方针和原则;年度预算是战略规划在经营资源上的具体配置方式。一方面优化战略规划的编制, 强化规划在公司发展方向的指导性, 突出公司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另一方面, 年度预算体现规划的指导作用, 在预算编制中, 重点保证未来规划重点项目的资源投入, 将企业资源配置向规划的重点发展方向倾斜, 从而保证规划得到有效落实。

充分利用经营分析和绩效对话会制度, 深入分析公司的经营状况、预算完成情况及偏差原因, 找到改进的方向, 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强调预算精度, 通过精度评价, 促进各单元提高上报的预算准确性。加强指导和培训, 力争使新进单元预算管理水平快速提升。利用集团公司预算计划编制模版, 指导子公司按集团公司的要求, 编制详细的预算计划;组成调研小组对子公司进行现场调研, 对其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加强对标、寻找差距, 突出降本增效的要求, 加强精益成本管理。

五、资金、风险管理

宝钢集团在资金管理方面进行集中管控, 通过资金集中平台归集富余资金, 调剂余缺, 发挥集团整体资金优势, 降低财务费用。

建立健全债务风险管理体系, 加强债务风险监测与预警, 尤其对于资产负债率过高的单元, 严格控制债务规模过快增长。人民币资金管理方面, 宝钢集团以财务公司为纽带, 在集团公司和上市公司宝钢股份建立二级资金平台, 实现钢铁、资源、金属及延伸加工、生产服务、工程板块的资金高度集中。外币资金管理方面, 2012年12月宝钢集团被批准为上海首批跨国公司总部全球外汇资金集中管理试点企业。外币管理同样采用集团公司和宝钢股份双平台管理模式, 在境内搭建全球外汇资金集中管理平台, 在香港搭建外汇资金池的二级境外平台。通过外汇资金集中管理, 实现了经常项下集中收付汇和集中结售汇。

六、以EVA为核心的绩效考评体系

随着金融市场和企业组织形式的变革, 经济增加值成为现代企业及投资者关注的重要指标。宝钢结合国务院国资委实施的经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了以E V A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 并着力深化E V A在资产运营效率和企业价值管理中的应用。

在考核评价体系方面, 在集团范围内实现E V A考核全覆盖;在考核体系中继续提高E V A考核权重;设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与E V A紧密挂钩;建立完善E V A及其驱动因素的定期分析、监控体系;结合公司不同行业、发展阶段, 科学设定资本成本率。在价值管理方面, 宝钢大力推行E V A在经营管理中的合理运用。以E V A为工具, 以E V A改善为目标, 通过对E V A驱动因素的分析, 推动各公司从业绩改善、规模优化、资本平衡、资源配置等方面, 开展提高经营利润、提高资产周转速度、优化资本结构和成本、强化投资源头控制等工作。

七、资产运营效率提升

宝钢策划建立涵盖资产盈利能力、周转速度、负债程度、发展状况、人均水平的资产运营效率监控体系, 搭建资产运营效率提升交流平台, 组织专项调研、系统梳理发掘并处置低效、无效资产, 强化投资项目源头控制等手段, 将资产运营效率提升的理念、意识进一步转化为可实施的行为、方法, 形成一个“统一策划、分级负责, 自我发现与职能督导相结合”的资产运营效率提升体系, 实现集团公司和各级子公司通过纵向总结、横向借鉴共同提高资产管理水平、持续提升资产运营效率的目标。

公司会计管理制度 篇8

摘 要 众所周知,一个公司的正常运行离不开该公司高效的财务管理以及合理的会计核算。同时,这两项经济活动也是一个公司发展的命脉,对其管理的成败也影响着公司发展的稳定与否。因此,若是一个公司想要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增值离不开对其财务的合理管理以及其会计部门的准确核算。据此,本文相关分析了公司财务管理的措施并展望了国内会计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财务管理 会计发展 会计核算

一、论公司财务管理措施

(一)在公司财务管理中加强对资金的管理

对于一个公司发展而言,其赖以生存的根本在于其资金的流动。但是,对于不同的公司而言,其资金的流动方向、流动方式,以及带来的利润效益也是有所不同的。因此,这就出现了人们常见的公司破产或是公司扩张现象。归根结底,这两种现象的出现都是资金流动的效果,其关键在于公司对于资金流动的控制与管理。一个公司若是想并获得成本增值取得利润,那么该公司对于去财务中资金的管理则应加强。

在加强公司财务中的资金管理首先应确保资金的稳定投入。这就要求了公司财务管理部门在资金收集之前对于投资的风险、回报率、筹资成本率,以及资金增值时间做出详细调查分析,同时运用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确定最佳的资金匹配结构,以此来确保公司资金投资的有效率。其次,在加强公司财务中资金管理的同时还可建立资金结算机制,加强公司资金的流通管理。当然,关于这一环节,其关键在于公司资金流动方式的加以完善、筹资结构的合理以及公司融资行为的规范。确保公司在拓展成本资金的过程中控制公司的负债,以及公司的信用。其三,在公司建立资金补偿机制、合理管理后续资金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纵然一个公司的财务管理部门要对公司的资金进行全面管理以及有效调度,实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公司实施合理的利润分配、促进公司的稳定发展亦是必不可少的。最后,公司不仅仅只看见其流动资金,对于那些公司欠款也应加大力度,切实做到公司资金的合理回收,以保障公司的稳定发展。

(二)在公司财务管理中加强对成本的管理

在加强公司财务管理中资金管理的同时也应注意提高公司的成本意识,让每个员工充分了解到降级成本争取利益最大化的作用。对此,公司应做到如下三点。首先,公司应切实把握成本控制的关键,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无用功。其次建立健全成本考核体系也很重要,这对于促进公司生产部门以及财务部门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最后,在加强公司成本管理的同时也不容忽略公司产品结构的质量,还应注意控制公司的产品亏损率。

二、简析国内会计发展趋势

(一)国内会计发展的集中化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加强,我国越来越多的公司与国际上的公司也发生了越来越多的联系,这也就为国内会计核算集中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会计核算的集中化是一种在对公司会计核算过程中实行统一的制度规范,以及管理上实施分级管理的模式,对公司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集中的核算的经济行为。当然,不仅仅是因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我国《会计法》对于我国会计发展也做了如下定义:“国务院财政部门管理全国的会计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的会计工作”。因此,根据上文分析不难看出我国会计发展集中化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二)国内会计发展的信息化趋势

会计核算从其本质上看可以知道是一项依靠信息传递进行数据分析并且开放型较强的经济活动。从我国的会计活动发展历程来看,我国的会计发展经历了传统会计核算到具有现代气息的会计电算化的过程。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会计核算基本发展为依靠网络平台传递信息、分析数据的一项经济活动。对于会计核算过程而言,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会计信息的选取,只有及时、全面以及如实反映公司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才能为会计核算带来有效的结果。由此可知,正是因为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其会计信息的重要性,我们可以看出国内会计发展的信息化趋势。

(三)国内会计发展的法制化趋势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因此,公司的会计发展也离不开法律的约束。纵观以往我国会计的发展,正是因为我国经济发展不稳定,导致了不少公司在会计核算构成中的法律意识淡薄。更有甚者,因为我国贫富分布不均、公民法律意识不等的特点,造成了公司一些会计核算人员寻找法律漏洞而谋求一己私利,最终给公司以及国家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然而,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功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程度的加深,我国各种经济活动也逐渐与世界接轨,这就更加要求了公司经济活动的规范性,同时也促进了国内会计发展的法制化。

(四)国内会计发展的国际化趋势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先进科技理念的不断引进以及外资利用程度的增加,促进了我国众多公司对外工程以及合作的加深,也对我国国内公司管理水平、技术开发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对在公司内起着关键作用的会计核算有着莫大的推动作用。正是因为国内众多公司各方面发展的国际化,同时也推动了我国会计核算过程、核算标准以及核算理念的国际化发展。国内更多公司的会计核算人员学会运用标准的核算方式以及管理理念从事该行业,最终将国内会计的发展推入国际化的浪潮。

三、小结

总而言之,正是一个公司长远稳定的发展离不开其财务管理以及会计部门的高效运行,对其相关措施的研究也加强也是不可忽视的。此外,由于我国国情导致的以往我国财务管理部门的管理确实造成了公司财产损失严重,阻碍我国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公司财务管理、促进国内会计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一项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王泰.浅析公司财务管理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2).2009.

[2]赵树群,张海霞.现代公司财务管理理念.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1).

公司的管理会计职能职责 篇9

第一,组织职能。其职能主要表现为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并制订合理的、有效的责任会计制度和各项具体会计工作的处理程序.以便对人力、物力、财力等有限资源进行某3化的配置与使用。

第二,规划职能。其职能主要表现为在企业中管理会计发挥着规划经营目标的职能,其职能的实现方式主要是通过编制各种预算与规划确定的。它应该在最终决策的基础之上,把确定好的有关经济目标分解到每一个相关预算当中。

第三,控制职能。主要表现为在企业中管理会计履行着控制经济过程的作用,具体说,就是把企业经济过程的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进行有机地结合,根据提前确定的科学可行的种.种标准,以及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与最初计划发生偏差的原因分析.可以及时地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公司会计管理制度 篇10

1.会计核算最好不单纯的完全采用权责发生制,应是权责发生制与首付实现制相结合。权责发生制在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时有其合理性,几乎完全取代了收付实现制;但在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时却有其局限性:一个在损益表上看来经营很好,效率很高的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上却可能没有相应的变现资金而陷入财务困境。这是由于权责发生制把应计的收入和费用都反映在损益表上,而其在资产负债表上则部分反映为现金收支,部分反映为债权债务。为提示这种情况,应编制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金流量表或财务状况变动表。弥补权责发生制的不足。

2.公司购入需编制的会计分录不全面。应分如下情况:

购入原材料发票收到没?假如收到:

借: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假如发票没收到:

借:应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待发票收到后,再做:

借: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公司会计管理制度 篇11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盈余管理

一、会计准则与企业盈余管理的关系

会计准则是确保企业会计信息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会计规范,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会计估计的合理变更、会计方法的选择运用、交易事项的时点控制以及关联交易的适度调节来修正财务报告,以期达到平滑利润、稳定股价以及避税等目的,从而更好地实现管理当局的经营目标以及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的最大化。而企业盈余管理是对企业会计报告中盈余信息合法合规的管理行为,所以说会计准则是影响企业盈余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会计准则的靈活性和不完全性、独立审计的不完善性等是盈余管理存在的前提条件。会计准则既对企业盈余管理起着防范与制约的作用,又会被企业所利用,成为盈余管理的工具,甚至是为盈余管理提供了合法的操作空间。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新会计准则的发布立刻成为社会上谈论的焦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激烈讨论。

二、对新会计准则的定性分析

为了说明盈余管理受到会计准则变化的影响,则我们需要进一步考虑新会计准则的哪些变化会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影响。因此对新会计准则进行定性分析如下:

(一)存货计价方法的变化。在新会计准则中,存货的计价方式只有三种: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这使得上市公司无法滥用存货计价方式的转变来操控利润。

(二)债务重组的变化。与旧会计准则相比,新准则增加了三点变动使得债务重组更为谨慎,如缩小可以债务重组的企业范围等。但另一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公允价值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值得怀疑,一直存在的债务重组为了避税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等。

(三)开发费用的变化。在新会计准则里,研究和开发这两个过程被分开看待,其支出也分别被计入不同的会计项。但在实际操作中,研究和开发两阶段的分界线难以判断。因此,上市公司仍然可以通过对这两阶段的主观划分调节当期收入,从而对业绩和盈余进行操控。

三、新会计准则盈余管理的新空间

会计准则修改的目的是使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能更真实地反映公司的经济实质,但它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企业盈余管理的同时也给企业提供了盈余管理的新空间。

(一)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扩大了资产减值范围,存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资产、金融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等均应在会计期末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相应的计提减值准备。新准则对于存货、应收账款和金融工具等减值准备仍可以继续计提并转回,上市公司可能会利用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的计提、转回调节年度利润,从而可能成为资产减值准备中盈余管理的主要方式。

(二)利用债务重组或非货币性交易进行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中的债务重组交易以公允价值计量,并允许债务人将产生的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非货币性交易中以公允价值确认换入资产并确认置换收益,这对公司当期利润产生重大影响。根据当前上市公司债务重组惯例,债权人一般都会根据上市公司的实际偿债能力做出一定让步,如此一来上市公司都将获得收益。对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上市公司而言,新会计准则意味着一旦公司获得债务豁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可以极大提高每股盈余。

(三)利用研发支出的部分资本化规定进行盈余管理

新的无形资产准则将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支出区分为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其中研究阶段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支出如符合条件计入无形资产成本。因此,上市公司可能会通过减少摊销年限和加速摊销来提高公司的利润,或者以相反的手法来降低利润,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提供了盈余管理的新空间。

参考文献:

[1]Paul M.Healy,James M. Wahlen.A REVIEW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LITTERA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TANDARD SETTING[J].1998,11

[2]Daniel A.Cohen, Paul Zarowin.Accrual-Based and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Activities around Seasoned Equity Offerings[J].2008,1

[3]勇小芹.基于新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J].市场论坛,2010,01

[4]程志军.浅谈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

[5]王虹静.浅析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J].现代会计,2010,05

[6]李晓芳.浅析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策略[J].财会研究,2009,12

[7]刘志新,夏倩.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J].商业研究,2011,10

[8]乐世斌.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及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0,15

上一篇:山水华庭小区物业装饰装修管理服务协议下一篇:襄阳市实验中学关于在全校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