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九上练习题

2024-09-27

历史九上练习题(精选10篇)

历史九上练习题 篇1

人民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上册 畅言教育

《探寻新航路》提高练习

1.《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道:“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地理大发现”是通过下列什么活动实现的()A.新航路开辟 B.张骞出使西域 C.鉴真东渡日本 D.玄奘西行

2.欧洲航海家从15世纪开始新航路的探索,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了汇合交融。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环球航行的是()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船队

新航路的开辟同时锻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冒险拼搏的精神,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并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和范围。它给世界带来的最重大的积极影响是()A.引起了欧洲的社会革命

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上册 B.使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C.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D.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畅言教育

4.在经历了近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神学束缚的黑暗中世纪后,欧洲大陆终于开始出现新时代的曙光,迎着新时代的朝阳,沉睡的欧洲大陆终于觉醒并逐步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中心。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沉睡的欧洲大陆终于觉醒并逐步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中心,同14—16世纪发生的哪两个重大事件紧密相关?

(2)孙向乾同学对14—16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很不理解,你能帮他解释一下吗?

(3)这里“人和世界”的被发现对进入新时代有什么影响?

5.《新全球史》中写道:“哥伦布向西半球的航行可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主要是因为哥伦布的远航()

A.建立了东、西半球的联系 B.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C.完成了环球航行 D.到达了真正的印度

6.北京2008年奥运会有一个口号“one world,one dream”。下列事件中将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各个地区连成“one world”的历史事件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美国的建立 D.工业革命的完成 7.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沦》中指出:“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一系列事件的世界意义是()A.人类世界开始形成一个整体 B.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D.出现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8.2013年11月5日,“南非之父”曼德拉(见下图)病逝,世界主要国家政要纷纷前往南非吊唁。南非位于非洲南端,下列人物中绕过该地区的航海家是()

A.达伽马 B.麦哲伦 C.达芬奇 D.哥伦布

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上册 畅言教育

9.美国纽约市l0月14日举行第69届哥伦布日游行,以纪念意大利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1492年探险远征。哥伦布赢得世人尊重和纪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A.他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B.他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 C.他开辟了通往非洲的新航路 D.他实现了环球航行

10.马克思曾指出:“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此处所称的“地理上的发现”是()

A.丝绸之路开通B.文艺复兴运动C.马可波罗旅行线路D.新航路开辟

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上册 畅言教育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黄金成为最贵重的商品和主要交换手段。追逐金钱的梦想推动欧洲人到海外扩张。从15世纪开始,欧洲各国相继开始了持续二百多年的海外探险、考察、寻找黄金和侵略扩张活动,被称为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1500年前后、地理大发现”是解题的关键,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被发现。

2、【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519---1522年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D项符合题意;1487年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1497年达•伽马到达印度西海岸。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3、【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史实。新航路开辟中迪亚士发现好望角;达•伽马找到通往印度的航线;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它证明了地圆学说;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航线。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新航路开辟给世界带来的最重大的积极影响是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使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和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但不是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引起了欧洲的社会革命不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ABD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择答案C。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分清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和给世界带来的最重大的积极影响的区别和联系。

4、【答案】(1)文艺复兴运动和新航路开辟。

(2)“人”的发现指的是文艺复兴运动中宣扬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思想;“世界”被发现指的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特别是首次环球航行使人类重新认识了世界。(3)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5、【答案】A

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上册 畅言教育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而BD是达迦马到达印度,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C是麦哲伦环球航行,故答案是A。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的封闭和孤立状态,把旧大陆和新大陆联系在一起,世界历史迈出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关键性一步,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符合“one world”,因此A符合题意。故选A。

7、【答案】A 【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指的是15-16世纪,在哥伦布、达伽马等航海家的努力下,找到了到达美洲、亚洲的新的航路,被誉为地理大发现。新航路的发现,使欧洲与美洲、亚洲的联系密切了,人类世界开始形成一个整体,开启了世界近代史的进程,这是其所具有的世界意义。

8、【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比较分析能力。四个选项中,C选项可以直接排除,因为达芬奇不是航海家,其次可以排除D,因为哥伦布率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稍微不注意,很有可能选B,麦哲伦在世界上首次完成环球航行,他的船队最后由印度洋绕过非洲最南端,进入大西洋,回到欧洲,但此时麦哲伦早已在东南亚被当地土著居民杀死,而达伽马则率船队绕过非洲最南端进入印度洋,最后到达印度。故答案选A。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哥伦布的贡献。结合所学可知,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迪亚士开辟了从欧洲前往印度的海上航线,达伽马实现了欧洲人从非洲沿岸到达东方的夙愿,麦哲伦实现了环球航行,故选A项。

10、【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考点的理解。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地理大发现时期,指从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欧洲人发现了许多当时在欧洲不为人知的国家与地区。欧洲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航海家,有哥伦布、达伽马、卡布拉尔、迪亚士、德莱昂、麦哲伦等。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故答案为D。

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

历史九上练习题 篇2

关键词:图文习题,历史教学,历史地图,历史课程标准

随着历史基础教育课程的变革,历史地图、图片和图表在历史教学之中被广泛的应用,成为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历史教材中的地图、图片和图表大量使用,考试中的图文习题比重不断增加。因此,运用图文习题进行历史教学日益提到日程上来。

一、图文习题的作用

首先,图文习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目前,大量反映历史史实的图片、地图和图表等形象化的资料,逐渐成为人们了解历史的重要“载体”。此类资料与单纯的文字相比,更加形象直观、生动活泼,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

其次,图文习题能够促进历史教学观念的转变。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不仅要注重文字的运用,更要发挥图片、图表和地图的作用,形象揭示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启发和引导学生探究历史问题。

再次,图文习题适应学生心理规律和认知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中学生的好奇心大,求知欲强,思想活跃,观察细致,注意力集中,想象力丰富,逻辑思维水平提高。图文习题引人入胜、形式多样,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

最后,图文习题符合推行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培育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图文习题以历史地图、图片、图表为基础进行命题,立意新颖,视角独特,答案灵活,便于发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创造能力。

二、图文习题的特点

第一,典型性。图文习题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出题,应区别于单纯的文字习题,选取有代表性的历史地图、图片和图表为“载体”命题,以图释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掌握空间定位、获取历史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等技能与能力,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平台,成为学生扩展视野的工具。

第二,多样性。图文习题除了根据知识点的不同,参照文字习题的方式,采用填空、选择、填表、连线、判断和问答等题型,还可以结合地图、图片和图表的特点,采用填充、绘图、描图和剪图等方式,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掌握情况。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无论采取何种题型和方式,图文习题都要以图为切入点,充分发掘图的作用和价值。

第三,形象性。图文习题主要利用历史地图、图片和图表等生动形象、立体感强和简洁直观等特点,辅以言简意赅、启迪思考和通俗易懂的说明文字,最大限度地弥补了单纯文字习题描述问题过于简略、单调的缺陷,拓展了历史习题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创设历史情景和激发学生探究历史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四,层次性。图文习题综合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和学习水平等因素,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尽量做到科学精炼、深入浅出和难度适宜,既要有助于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有助于学生历史基本能力的提升。如果图文习题有多个设问,应该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切不可盲目追求习题难度,加重学生的负担。

第五,探究性。图文习题应让学生在读图识图的过程中,逐步学会用图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并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通过细致观察、分析归纳和独立思考,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逐渐掌握读图识图的技能和方法,并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第六,教学性。图文习题贴近历史教学和社会生活,既依托于教科书,又不拘泥于教科书,较好地利用了历史地图、图片和图表等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呈现方式,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关心的问题,通过精心的设问、巧妙的引导,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考查学生的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真正做到便教利学。

三、图文习题的编制

为了贯彻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达到历史课程目标的需求,图文习题的题型可根据自身的特点,设计成读图填空、读图连线、读图判断、读图选择和读图解析等不同类型。下面仅以“读图选择”和“读图解析”为例,探讨图文习题的编制原则。

“读图选择”要求学生通过阅读题干,选出唯一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此类题型设计思路宽泛,既可以考查学生对某一历史知识点的认识,也可以考查学生对某类历史现象的理解。当然,“读图选择”也有自身特点,即习题以图片、图表和地图为主体,设置不同的选项( 通常为A、B、C、D四项) 。

例如: 为了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掌握情况,我们在中国古代史“综合图文习题”中可以设计以下题目:

小明是集邮爱好者,想在班上举办一期邮票展览,展现“中国古代辉煌科技成就”。下列邮票不可能出现在展览之中的是( )

学生结合所学历史知识,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可以发现张衡、祖冲之和徐光启是科学家,而李白是文学家,与其他三项不同,进而选出正确的答案B。此题以邮票为“载体”,贴近现实生活,形式形象生动,能够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和识别历史图片,获取历史信息和认知历史的基本能力。

“读图解析”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几则不同的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依据材料所提出的习题。此类题型所选材料灵活,图片、地图和图表等内容均可入选,问题设置多样,而且富有层次,能够提升学生对某类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理解力。

例如: 为了考查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的掌握情况,我们在中国近代史“综合图文习题”中可以设计以下题目:

鸦片战争的炮火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从此,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逐步融入到世界体系之中。阅读下面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 图A中12345是我国近代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写出它们的名称。( 2) 图B中12345是我国的经济特区,写出它们的名称。( 3) 对比图A和图B,说一说我国近代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和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相似点? 为何出现这一现象? ( 4) 联系着两幅地图中我国实行的不同政策和结果,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学生通过阅读历史地图,循序渐进地解答问题,不但能掌握开放通商口岸和经济特区的名称,还能根据它们的地理位置,分析这些地区最先开放的原因,懂得“落后就要被动挨打”和“独立自主开放才能富强”的道理,从而“认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进而“感悟近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英勇奋斗和艰辛探索”,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历史九上练习题 篇3

然而笔者发现,在教学中如果严格按照其编写的内容和顺序确实遇到了一些问题,在这里希望和大家讨论一下,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和帮助,一起来解决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重要知识的缺失,增加教师讲解和学生理解问题的难度

例如:美国独立战争和《常识》。美国独立战争指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直到1783年签订《巴黎条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之间的战争。教材中对独立战争的过程描述得十分清楚,交代了几件大事:波士顿倾茶事件、来克星顿枪声、《独立宣言》的发表以及萨拉托加战役。基本上可以勾画出美国独立战争的全貌。但是笔者认为,在来克星顿的枪声和《独立宣言》中间不介绍潘恩的《常识》是不妥当的,因为到1775年为止,在北美广大殖民地人民的心目中,英国国王仍有着相当的威信。北美的革命领袖们在过去10年的反英宣传中,把英国加在北美人民身上的一切压迫都归咎于英国内阁,北美人民在这样的宣传中一直把希望寄托在乔治三世能良心发现,从而取消十余年来所实行的压迫政策。

而且长达10余年的反英斗争都主要集中在经济层面,例如针对印花税和唐森德税法,北美的人民开始了一系列的反英事件,而这些斗争大多集中在抵制英货、赶走税吏、焚烧税票等等。就算是波士顿倾茶事件发生后,当时任新泽西州长的富兰克林认为自己应该赔偿茶叶的损失,还是表示了对英国宗主国的服从,并没有表现出与英国人彻底决裂的意思,包括当时较为激进的“自由之子”和“通讯委员会”两个反英组织也并未明确地提出独立的要求。甚至在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之后的7月8日《致英王最后的请愿书》中依然还希望恢复“和英王原有的和谐”。

因此,在这以前北美人民斗争的目标都是模糊的,直到潘恩的《常识》挺身而出扫除了这个障碍。北美人民才明确了独立是他们的目标,才使一开始并不坚决的战斗变的势不可挡。潘恩决定把“人民的思想感情从依附于英国转到独立”。《常识》大胆地呼吁独立,他写道:英国过去之保护北美殖民地,完全着眼于本身的利益,并不是为了爱护北美人民。他指出独立的好处甚多,独立不但给北美人带来自由,而且还能使他们享受经济繁荣;相反的,如果继续与英国保持联系,则只能延长北美人民的痛苦。他特别揭露乔治三世的专制暴虐,说他是一个“冷酷的、脾气恶劣的法老”,“大不列颠的戴王冠的野兽”,下决心消灭北美自由的就是他。

《常识》刚一问世,立刻就被人抢购一空,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在人口不到300万的北美殖民地上竟销售了12万册。《常识》的影响是巨大的、深刻的。它一举扭转了北美的舆论,彻底摧毁了英王在殖民地人民心目中的优美形象,使他成了一个暴虐的独夫,从而切断了殖民地人民心中残存的对英王和英国的最后一根感情纽带,独立逐渐地成为普遍呼声。

所以,笔者认为在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中不交代《常识》的作用是使知识出现断裂,让学生在理解美国人民坚决的拥护独立和在独立战争中不屈不挠的斗志这个问题上也缺乏说服力。在这个问题的解决上笔者建议,如果篇幅有限,可以一句话带过或者在课后的自由阅读卡片中介绍一下。总之,在美国独立战争中不介绍《常识》是极为不妥的。

二、知识点人为割裂,使历史知识缺乏连贯性

1. 在法国大革命的背景中没有提到法国启蒙运动,却把它放在了思想文化方面单独介绍。笔者认为,这种安排是在顾及教材体例的同时,而忽略了知识的连贯性。

法国启蒙运动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领导和发动的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的斗争对象是封建专制制度和它的精神支柱——天主教派邪恶势力。启蒙运动是法国大革命的前夜,它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为西方后来的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整个西方近代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关键的影响(比如玻利瓦尔领导南美解放运动和美国独立战争都受到了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最终使法国走进现代文明发达国家行列。在法国大革命前不提法国启蒙运动,使教者在教学中无所适从,为了体现知识的连贯性,也为了把这个问题解释清楚,每次说到这个问题时,教者都会先把启蒙运动介绍一下再讲法国大革命。

而且,在与几个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做对比时,法国大革命的特点就是彻底,而且发动了底层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法国大革命的主干力量。而人民群众能被如此大范围的发动起来跟启蒙运动是分不开的。所以,笔者觉得不能因为要把思想放在文化中以区别于政治、经济,就对法国大革命起到这么重要的启蒙运动只字不提,实在是对本来连贯的历史问题人为割裂,非常不利于学生对一个历史事件的整体把握。

2. 罗马问题。教材的第3课介绍了罗马共和国的兴起,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和征服中又介绍了罗马帝国。教材中这样的安排,会使学生对罗马缺乏一个系统的认识。笔者觉得,罗马共和国的兴起包含着罗马征服的内容,例如布匿战争,而第3课中也已经介绍了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的内容,所以这两个问题是可以放在一节课讲的。这样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把罗马帝国的发展历程在一课中总结一下,便于学生掌握。

三、历史知识点的重复介绍

1. 如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重复介绍。伊斯兰教的创立在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中已经讲过了,而在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中又有所介绍,笔者建议在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中可以一次性把伊斯兰教介绍完整,第8课中介绍三大宗教时可以一句话带过。不能为了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使内容重复出现,对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也会出现不利的效果,而且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还要多次提醒学生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半岛的统一是发生在同一时期的事情。

2. 关于基督教的产生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已经讲到了基督教会,按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在这里肯定会简单介绍一下基督教的产生,否则就会出现历史知识先后顺序的混乱,增加理解的难度。在这里笔者建议把拜占廷的灭亡放在罗马帝国的征服中一语带过,而增加篇幅介绍基督教的产生。到第8课介绍三大宗教时可以作为联系前面知识的题目让学生自己总结,一方面不会造成知识顺序的混乱,另一方面不影响三大宗教介绍的系统性。

四、教材中内容的安排不符合历史发展线索

例如:印度殖民和章西女王。这两个内容分布在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和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这两课的设置是考虑到把压迫与反抗分开来,看起来线索明确,然而在教学中遇到了问题。在教学这两课时,笔者一般是这样安排的,第一课时讲三角贸易,讲到三角贸易为美洲带来了黑人奴隶,再讲殖民国家奴役印第安人和黑人劳动,经营种植园,然后自然过渡到“南美的解放者”。第二课时讲“日不落帝国”英国对印度的压迫和掠夺,然后再讲印度民族大起义。笔者认为这样的衔接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讲解起来也比较符合历史发展的线索。

五、大事年表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在历史学习中大事年表很重要,甚至一些学生在复习历史时是通过大事年表来整理历史线索的。笔者在教学中也十分希望充分发挥大事年表的作用。可是在九上大事年表中,笔者觉得有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并未被排列上去,例如波斯帝国或希波战争,《权利法案》的颁布,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18世纪后半期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印度民族大起义,巴黎公社等。

除此之外,大事年表有些问题表述缺乏严谨性,例如美国内战,教材中的准确表述是“美国南北战争”,虽然是一个意思但是与教材中表述不一致,对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都会出现不良的后果。类似的情况还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和美国诞生等。

以上这些都是笔者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当然教材编写是件非常艰辛的工作,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多提意见,让我们在教学中找到和教材配合最完善的处理方法,让我们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九上历史小论文 篇4

历史是神圣的,虽是过去的事,但不容磨灭。而现今的诸多影视剧都违反历史,虽然多了一条“本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但这些戏说影视剧逐步违反侵犯历史是不正确的。

现今刚刚上映的《少年张三丰》中有一幕,即是张君宝(张三丰)见到了班师回朝的南宋英雄岳飞,即日岳飞就被宋高宗赵构残害。此时是1142年初。即后又上映了一部电视剧《倚天屠龙记》,其中的主角,苏友朋饰演的张无忌率领朱元璋大军于1368年灭亡元朝,期间张无忌多次拜访朱元璋,期间张三丰还活着,计算一下,这段时间总共是226年,若是活的再长久的人恐怕也不会越过226岁吧,况且还要加上见岳飞前的二十几年及抗元成功的二十几年共有270多岁。还有就是在《封神榜》这部电视剧中,竟将孟子名句“天降大任于私人也,必劳其筋骨,苦其心志。一话引到了姜子牙口中,当中的殷十娘也说了多句孔子、墨子名句。可要知道《封神榜》的创作原于周武王伐商纣,而孔子、孟子都是几百年后的人了。其中还有一些名句在多部影视剧中都有出现。如对联“同以依桐同望月,笔蹬灯阁各攻书”在《天下第一状师》等剧中有所出现。还有在《九岁县太爷》的各个名联都有自身的出处,如“时口心思,思父、思母、思张郎,八月尚赏,赏话赏月,赏桂香”或是“谢谢,谢天谢地,谢君王。”在多部电视剧中就有出现。还有一些电影为了美化主题就刻意美化反面人物,给其美感却改变了历史,如本年度“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获奖电影竟将事实事件拍成《女魔头》,里面无恶不作的“女魔头”竟被改成了“可爱天使”,仿佛一切坏事都是迫不得已。

在此仅以个人向广大影视拍摄者们说一句:“不要为了自己的名碌,就改变历史。”

历史与社会作业本九上答案参考 篇5

1.C 2.C 3.A 4.B 5.C 6.B 7.A 8.B

9.(1)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政权而进行的土地改革。(2)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了。10.朝鲜战争。第二问答案略。1 1.(1)人民公社化运动。(2)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农民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被收归公社所有,损害了群众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第三课 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历史九上练习题 篇6

1.—5.BABCC

6—10.BBDCA 二.完形填空

11.—15.DDCAD

16.—20.BCABD 三.阅读理解

21.—25.ABDBC

26.—30.TTTFF 四.用所给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31.comes

32.finish

33.arrived

34.didn’t catch

35.are playing

36.was listening 37.hasn’t eaten

38will go 39.have been 40.were doing 五.句型转换

41.so that I couldn’t 42.How long 43.How wide 44.huge 45.since I got to know

六.翻译下列短语和句子

历史九上练习题 篇7

高考复习离不开参考书的指导。习题参考答案是参考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利用好参考答案, 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突出问题。用得好如虎添翼, 用不好则是前进的绊脚石。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并给予程度不同的学生以更广阔的自我发展空间, 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参考答案做好习题的评估。

二、利用参考答案进行有效评估

学生做完一道历史试题往往只是简单地对照参考答案, 看看正确与否, 而不对不足之处作深究, 甚至参考答案存在问题也奉为教条不敢妄加非议。这已失去了利用参考答案的意义。具体来说, 有效地利用参考答案做好对解题效果的评估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评估审题能力

结合参考答案首先要评估审题能力。审题能力的评估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要审清试题有几问, 特别是要挖掘出隐性问题。其次要分清问题的类型。一般有比较式问题、分析式问题、概括式问题、评价式问题等。再次是要审清限定问题的条件有哪些, 如时间、地点、人物、社会性质、基本事件背景等。对于一题多问既要注意其整体背景条件, 又要注意具体问题的具体条件。最后是要找出关键词, 如要求能力的如概括、比较、分析、评价等, 要求解答的如背景、原因、特点、影响、意义等。

(二) 评估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般分析问题采用的方法有形式逻辑方法, 如概括、抽象、归纳、分析、综合、比较等。辩证思维方法有矛盾分析法、定性和定量分析法、阶段分析、因果分析、系统分析法等。教师应要求学生结合参考答案评估自己分析问题的方法是否得当, 并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比较式问题难在比较项的建立。事件的比较包括背景、原因、过程、结果、特点、影响、性质等;人物的比较项包括所处时代、所属阶级属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这些是分析构成事件、人物的要素, 可以得出综合的结果。分析式问题主要分析原因、影响、意义等。原因大体可分为以下四类:按性质, 可分为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民族原因、对外关系、科技文化方面的原因等;按原因的产生方面, 可分为内因外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按原因产生影响的程度, 可分为主要次要原因、根本直接原因;按原因的时间顺序, 可分为历史原因、近期原因。影响意义可从历史现实的、局部整体的、积极消极的、近期长期的等方面分析。概括式问答题有分类概括 (内容) 、分段概括 (时间) 等。

对材料题的分析首先要读懂材料, 其次是要审清问题类型及限定条件, 最后是结合相关材料及历史背景用上面分析的方法就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每道试题都有它自己的特点, 分析的方法是一种也可能是多种, 但一般都采用形式逻辑方法结合辩证思维方法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 评估对教材识记、理解和应用的能力

在正确审题和应用上面的方法对习题进行分析后, 可利用材料和相关知识, 组织符合问题要求的答案知识系统。而这一知识系统的构建依赖于学生自己对教材及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评估, 学生可从下面几个方面查漏补缺。如记忆能力:人物要知道其身份和时代, 主要活动和业绩;事件要把握时间、背景、性质、职能、影响;制度纲领、路线、计划、条约等把握其时间、背景、内容沿革变化影响;文化成果则把握其产生年代、创造者、内容和价值。上述方面构成历史学科的主要知识内容, 它们相互影响, 密切联系, 必须准确记忆。

历史学科的理解能力是在记忆的基础上形成对历史现象、历史规律以及历史理论方法基本内容的概括性、本质性和特征性认识;对历史表象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将已有的结论性的理性认识转化为自己的理性认识, 并掌握历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比较关系的联系性, 达到能够应用理解的知识观点分析解决历史实际问题的目的。历史学科一般的理解能力包括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对历史结论的理解、对历史阶段特征的理解、对历史发展线索的理解、对基本历史进程的理解、对基本历史理论和基本历史分析方法的理解、对材料的理解、对图表的解读等。综合能力测试的历史学科理解能力包括学科内综合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历史学科的应用能力, 是指人们站在一定的思想政治立场上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来构建和阐释历史事实的能力。历史认识者主体思想的广度和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对历史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对于文综测试, 则要紧密联系以下几个领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经济学知识、政治学、法律学、军事学、文化学、地理学等。高中生要尽可能对这些知识做到全面了解, 重点理解, 突出关键。

(四) 评估行文能力

学生在答题时需做到答案结构要有逻辑, 概述事实要全面, 语言表达要准确, 文字书写要整洁。逻辑性即行文做到要点化、序号化和段落化, 层次清楚, 线索分明, 要点明确, 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全面性就是要语言精练, 概括全面, 抓住本质的东西合理进行分析概括, 不要空话连篇、套话成堆, 切忌借题发挥、节外生枝。准确性是指文字准确、条理清楚。文字准确是指观点正确、史实正确, 尽量用历史学科语言作答。条理清楚是指行文时或按时间顺序、或按方位次序、或按内容属性、或按比较项目等, 有规律、有顺序地作答。书写整洁性是指文面整洁、干净、文字工整。

(五) 评估分数

分数是学生学习情况的反映, 也是高校录取的依据, 因此要依据参考答案评估分数。首先是根据问题细化得分点, 评估得分。其次, 通过评分过程进一步对解题过程中答题知识结构的认知进行反思, 提高解题能力。最后是树立正确的分数意识, 做到“胜不骄, 败不馁”。

三、评估的意义

学生对解答的习题认真评估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还能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而且, 学生对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审视, 就为以后学习提供了准确目标和指导思想。这也对备考加强针对性、提高时效性、提升应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高考历史复习中高效利用参考资料, 并合理利用参考答案进行有效的评估, 是提升学生成绩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学生,评估,历史习题,方法和意义

参考文献

初二历史上册练习题 篇8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最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20分)。1、)

A、文艺复兴B、新航路的开辟

C、《人权宣言》的发表D、《共产党宣言》发表

2、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你知道打破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促使世界成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是在什么事件之后?

A、资本主义萌芽B、文艺复兴C、新航路开辟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3、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面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通过新航路开辟,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加强了海外贸易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4、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是()

A、改变了原来的社会性质B、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C、为限制王权,制定了本国宪法D、进行了反对外国干涉的革命战争

5、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南北战争的相同点不包括()

A、都是资产阶级性质B、都是为了反抗殖民侵略

C、都加速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D、都关系到美利坚民族的命运

6、下列那场革命是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D、美国南北战争

7、十八世纪在英国棉纺织业掀起了一场以解放“手”为目的的机器发明,在这期间发明的成为真正近代意义上的机器是()

A、飞梭B、珍妮机C、水力纺纱机D、骡机

8、俄国1861年改革和美国内战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发展资本主义所需的:()

A、原料问题B、劳动力问题C、市场问题D、资金问题

9、日本明治维新后,在社会上出现了兴建洋房洋楼的热潮,这源于()

A、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B、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C、置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D、提倡文明开化

10、导致(下图)世界石油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80万吨

A、蒸汽机的发明B、发电机的发明C、内燃机的发明D、有轨电车的发明

九上名著导读 篇9

1、作者:施耐庵(明)

2、体裁:长篇章回体小说

3、之最: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

4、主题: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5、内容: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描写了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

6、思想意义:

⑴《水浒》体现了“平等互爱”的理想

⑵《水浒》印证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真理。

7、人物性格举例:

⑴鲁智深: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暴躁,粗中有细,豁达明理;

(2)李逵 : 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暴躁,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3)林冲:武艺高强,有勇有谋,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一直安分守己,但受高俅陷害,不得不逼上梁山,是上层人物的典型。

(4)武松: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崇尚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是个下层侠义之士。

8、精彩情节点击:

武松斗杀西门庆,醉打将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等。宋江三打祝家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等。吴用智取生辰纲。杨志卖刀。

⑹人物绰号举例:

宋江——及时雨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

李逵——黑旋风元夜闹东京

武松——行者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 大闹云飞浦

林冲——豹子头风雪山神庙

鲁智深——花和尚倒拔垂杨柳,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

吴用——智多星智取生辰纲

杨志——青面兽杨志卖刀

《傅雷家书》

1、作者:傅雷

2、评价:著名翻译家,曾翻译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3、内容:以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指导,家信汇编成册,就是《傅雷家书》。

培根随笔

1、培根简介:弗兰西斯〃培根,英国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被马克思称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2、内容简介:培根的散文随笔共有五十八篇,内容涉及哲学、伦理、处世之道等,比较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哲学”。

3、精彩篇目点击:《谈美》、《谈读书》、《论拖延》等。

初一历史重点知识归纳练习题 篇10

一:《三国志》评价曹操,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你是如何认为的?请你对曹操作一个评价。

答:一:曹操唯才是举,选贤任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权。二:注重发展社会生产,从公元196年开始,在各地推行军屯和民屯。三:公元200年,巧用计谋,以少胜多,与袁绍大战于官渡,基本上完成了对北方的统一。四:公元208年,率军南下与孙刘联军大战于赤壁,兵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五:总结:通过上述事实说明,《三国志》较为客观公正地评价了他一生的历史功绩,他不愧为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二:诸葛亮是中国人心中的智慧的化身,请将一生的功绩归纳出来。

答:

一、隆中为刘备分析天下形势,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二、公元208年,促使孙刘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三、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大力推行屯田;

四、修浚和完善都江堰等水利工程;

五、改革和完善木牛流马等交通运输工具;

六、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推行富国强兵政策;

七、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盐铁官营,使蜀国有了比较雄厚的经济基础。

八、降服孟获,使南中八郡归附蜀国,促进了民族融合及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九、六出祁山北上伐魏,达到了削强以自保的目的,巩固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十:不足:管理蜀国不分事情大小,食少事烦,年仅54岁就病逝,从而使蜀国成为三国中最早灭亡的国家。

十一、总结:作为一代贤相名臣,他顺应历史潮流地发展,使蜀国不断发展壮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后人学习的楷模。

三:六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一、经过六朝开发,南方形成了巴蜀,江汉,江浙三个先进的农业经济区,岭南农业也得到了初步开发。

二、南方农业技术不断进步,主要有水利工程的大量兴修,犁耕得到推行和改进,改水耨火耕为粪肥精进,引进北方小麦,实行稻麦两熟制。

三、农业产品走向商品化,多种经营,农副结合成为南方农村风尚。

四、南方手工业很有特色,造船、冶铸、造纸、制漆、制瓷及丝织业发达,丝织业的重心开始转移到南方。

五、商业城市出现,商业繁荣。建康、京口、吴郡、余杭成为著名的商业城市;广州,鄮县成为新兴的海外贸易港口城市。

六、六朝海外贸易活跃,先后与高句丽、日本及南洋诸国建立了贸易联系,同时还开通了联系南亚和西亚的“海上丝绸之路”。

五、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内容及意义是什么?

答:

1、目的:加速胡汉融合,增强国力,巩固对中原的统治。

2、人物:孝文帝拓跋宏及冯太后。

3、内容:

一、公元471年,开始仿汉制进行改革,政治上集权中央,基层设置乡官,实行三长制,完善对地方的行政管理;

二、官员一律实行俸禄制,打击贪污受贿;

三、经济上,实行耕地占有制,限制占田过度,将国控荒地分给农民,实行均田制;

四、用减免租赋的方法鼓励务农的鲜卑人内迁。

五、490年,将都城由平城迁往洛阳,确保以中原的有效统治。

六、改革官制、实行中原地区较为先进的官制。

七、禁胡服,鼓励胡人汉服,汉人胡食。

八、学习汉语,胡汉人相互通婚。

九、改姓氏,学习汉人的取名方法,拓跋改为元。

4、意义:

一、总结了历史经验,加速了胡汉融合;

二、使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巩固了在中原的统治地位。

六: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各自的学术及政治主张分别是什么?

答:

一、孔子和孟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分别是《论语》和《孟子》

1、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仁礼”;教育上推行平民教育,注意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归纳,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中的《六经》进行整理和传播。孟子主张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政治主张,重视人的作用,主张做人要有骨气。

二、老子李耳和庄子庄周,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分别是《道德经》和《庄子》。老子的政治主张是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庄子主张精神上的绝对自由,作品文字优美,极富幻想力。

三、韩非子,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是《韩非子》。韩非主张国家的法令制度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强调法制治国;提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理论。

四、墨子,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非战”,提倡“兼爱”,主张“举贤”,提倡“节俭”。

五、孙武,兵家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是《孙子兵法》,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许多战略战术思想。

七、列举出古代到六朝时期,我国的文化艺术的优秀成果有哪些?

1、屈原运用楚国方言,创造了富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楚辞》;

2、西汉司马迁以“不虚美,不隐恶”的精神,撰写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他将书法艺术进一步发扬光大,代表作《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4、东晋画家顾恺之开创了我国绘画题材、表现手法的新境界,代表作是《洛神赋图》;

5、我国的原始雕塑,以陕西洛南出土的红陶人头壶为代表,强调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

6、秦汉时期,雕塑艺术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以秦始皇兵马俑、霍去病墓前石雕、汉代陶俑为代表。

八、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有哪些优秀成果?

1、商代的十进位计算方法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春秋时期的算筹和四则运算广泛得到运用。

2、汉代的《九章算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刘微创立了“割圆术”,计算出圆周率为3.1416。

3、宋齐年间的祖冲之编定了《大明历》,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居世界领先地位,他的数学专著〈〈缀术〉〉被定为官定教材。

4、魏人石申的〈〈石氏星经〉〉是世界是早的天文学著作,商代已经有日食和月食的记载。

5、我国的历法从战国到秦汉之际不断完善,西汉武帝时,邓平,落下闳,司马迁等人编定了〈〈太初历〉〉,确定了夏历和农历制度。

6、〈〈吕氏春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水平。汉代的《汜胜之书》提出了“区种法”。

7、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百科全书式的农学名著。

8、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是我国最杰出的地理学专著。

9、从公元2世纪的西汉早期,我国就懂得并制造出了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大麻纸。

10、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同时制造出了浑天仪。

1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冶铁技术的国家,早在商代早期,人们已经使用陨铁武器。

12、扁鹊发明了“四诊法”,秦汉时期出现了中医名著《皇帝内经》,“医圣”张仲景撰写了《伤寒杂病论》,华佗发明了麻醉药麻沸散,这是世界医学上的一大创举。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原始人类中,已经住上“楼房”的是[ ]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2、相传发明养蚕缫丝的是[ ] A、黄帝;B、嫘祖;C、仓颉;D、伶伦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

4、把都城迁到殷的商王是[ ] A、汤;B、纣;C、盘庚;D、周平王

5、佛教传入我国是在[ ] A、西汉初年;B、西汉末年;C、东汉初年;D、东汉末年

6、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的产生于[ ] A、战国;B、秦朝;C、西汉;D、东汉

7、西汉进入鼎盛时期的皇帝是[ ]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

8、下列地区在秦朝时没有被纳入领土范围的是[ ] A、北京;B、上海;C、深圳;D、拉萨

9、战国时期,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 ] A、老子;B、墨子;C、庄子;D、孔子

10、战国七雄中,最东边的国家是[ ] A、秦国;B、燕国;C、齐国;D、楚国

11、夏商两朝灭亡给后世统治者的启示是[ ] A、重视教育和科技;B、任用贤臣,勤政爱民;C、加强军事力量;D、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12、三国鼎立的局面是[ ] A、208年;B、220年;C、221年;D、222年

13、三国鼎立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都在[ ] A、黑龙江流域;B、黄河流域;C、长江流域;D、珠江流域

14、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维护了人民的利益;B、顺应了历史潮流的发展;C、最高统治者的支持;D、维护了封建贵族的利益。

15、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是在[ ] A、西汉早期;B、西汉末年;C、东汉早期;D、东汉末年;

16、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 ] A、北京人;B、元谋人;C、蓝田人;D、山顶洞人

17、下列哪项不属于北京人的生活内容[ ] A、使用打制石器;B、用火烧烤食物;C、会使用骨针;D、过着群居生活。

18、《韩非子》中说:“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虫蛇”。这主要说明了[ ] A、可供捕食的猎物很多;B、自然环境好,生态平衡;C、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D、狩猎捕鱼。

19、我国神话传说中神农的故事主要反映的人类生活阶段是[ ] A、原始人群的生活;B、原始的农耕生活;C、奴隶社会的生活;D、封建社会的生活。

20、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 ] A、河姆渡原始居民 ;B、大汶口原始居民;C、半坡原始居民;D、山顶洞人

2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 ] A、夏;B、商;C、西周;D、东周

22、目前已经确知我国的青铜器最早出现在[ ] A、原始社会末期;B、夏;C、商;D、西周

23、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 ] A、中国;B、日本;C、埃及;D、印度

24、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 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秦穆公;

25、我国农业发展史的第一次革命是[ ] A、铁制农具的使用;B、牛耕的使用;C、青铜农具的使用;D、都江堰的修筑

26、战国时期各国争相变法的目的是[ ] A、兼并别的诸侯国;B、为了消灭新兴的地主阶级;C、把土地变成私有财产;D、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27、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是[ ] A、老子的学说;B、孔子的学说;C、孟子的学说;D、墨子的学说

28、战国时期主张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思想家是[ ] A、孟子;B、墨子;C、庄子;D、韩非

29、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当时封建统治者最有用的是[ ] A、儒家;B、道家;C、法家;D、兵家 30、夏、商、周的社会是[ ] A、以农业为主;B、以畜牧业为主;C、以商业为主;D、以青铜器制造业为主

31、春秋时期最主要的特点是[ ] A、周王室衰弱;B、奴隶制确立;C、诸侯争霸;D、封建制形成。

32、春秋战国时期我为农业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青铜器制造技术;B、广泛使用奴隶;C、铁农具和牛耕广泛使用;D、各国之间的战争;

33、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频繁的争霸战争;B、学术繁荣;C、社会大变革;D、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

34、秦始皇没有焚烧的书籍有[ ] A、诸子百家;B、史书;C医药书;D、诗歌

35、下列符合历史发展顺序的是[ ] A、私有制---生产力的发展---阶级---国家;B、私有制---生产力的发展---国家---阶级;C、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国家---阶级;D、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阶级---国家;

36、导致商朝灭亡的重要战役是[ ] A、牧野之战;B、巨鹿之战;C、长平之战;D、马陵之战;

37、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最突出的不同之处是[ ] A、实行王位世袭制;B、强化奴隶制国家机器;C、实行分封制;D、压迫奴隶和平民;

38、春秋时期最早起来称霸的是[ ] A、宋襄公;B、齐桓公;C、晋文公;D、秦穆公;

39、战国时期,使封建制度得到确立的关键因素是[ ] A、战争;B、变法;C、迁都;D、分封

40、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

41、秦朝中央政府中掌握监察百官的是[ ] A、皇帝;B、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

42、我国最早的全国统一文字是[ ] 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楷书

43、推翻秦朝统治的决定性战役是[ ] A、长平之战;B、城濮之战;C、巨鹿之战;D、楚汉战争

44、汉朝出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大一统局面是在[ ] A、汉文帝时期;B、汉高祖时期;C、汉武帝时期;D、光武帝时期

45、汉朝被人们称为“东西二京”的城市是[ ] A、洛阳;开封;B、北京;南京;C、洛阳;长安;D、开封;长安

46、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的纸是[ ] A、秦朝时期用麻做的纸;B、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C、东汉时期用麻做的纸;D、三国时期用麻做的纸。

47、《九章算术》总结了哪一时期的数学成就[ ] A、商朝;B、西周;C、春秋战国;D、东汉

48、是世界艺术宝库的明珠,最能反映秦汉时期雕塑艺术水平的是[ ] A、阿房宫;B、秦始皇兵马俑;C、长城;D、霍去病墓;

49、最早制成“麻沸散”的医学家是[ ] A、扁鹊;B、华佗;C、张仲景;D、孙思邈 50、东汉改进造纸术的人物是[ ] A、蔡伦;B、张衡;C、班超;D、张仲景;

51、三国时期,现在的台湾当时叫[ ] A、大秦;B、夷洲;C、南中;D、许

52、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战役是[ ] A、赤壁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淝水之战

53、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最能促进民族融合的是[ ] A、政府把土地分给农民;B、迁都洛阳;C、官吏按季度领取俸禄;D、说汉语、穿汉服、与汉族通婚等;

54、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 A、《道德经》;B、《春秋》;C、《齐民要术》;D、《石氏星经》

55、南朝写的,被传到朝鲜、日本用作教材的著作是[ ] A、《缀术》;B、《齐民要术》;C、《水经注》;D、《神灭论》

56、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都开凿于[ ] A、西汉;B、东汉;C、西晋;D、北朝

57、对于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封建国家分裂,不利于统一;B、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58、中国古代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人口流动最多的高峰是从[ ]开始的。

A、西汉末年;B、东汉末年;C、两晋时期;D、南北朝时期

59、向汉武帝提出“独尊儒术”的是[ ] A、董仲舒;B、韩非子;C、孔子;D、孟子 60、开通河西走廊的西汉统治者是[ ]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 二: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一):“农,天下之本也。”——汉文帝。“农,天下之本。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令郡国务农为上。——汉景帝。A:上述言论反映了汉文帝和汉景帝什么思想?(2分)

B:根据这一思想,两位皇帝实行了什么政策?具体内容有哪些?结果如何?(6分)

(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A: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是什么时候的人?他被哪一位国君委以重任?这一句话的意思是什么?(4分)

B:此人在这个国家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来进行改革?目的是什么?有何意义?(6分)

C:他的这种思想与现在的什么精神最为相似?(2分)

(三):1:“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今大道已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A: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时候的情况?(2分)

B:“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什么意思?请举例说明?(4分)C:“天下为家”是从何人开始的?天下为家是时代的进步还是后退?(5分)

D:“公天下”被破坏之后,取而代之的是什么制度?(2分)

(四):“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A:材料中的李太守是谁?他是什么时候哪个国家的人?(4分)B:李太守主持修建了一个水利工程,名称是什么?这个水利工程有什么样的功能?(4分)

C:“伯禹”是谁?为什么把他和李太守相提并论?(4分)

(五):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皇帝,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故改姓为元”。A:材料中的“魏主”是谁?(2分)

B:材料中主要提出了哪一方面的改革?类似的改革还有哪些?(4分)C:魏主进行改革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4分)

(六):“人或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A:这句话是谁说的?它的意思是什么?(2分)

B:说这句话的作者的代表作品是什么?这本书的体例是什么?(4分)C:这本书记载了多少年的历史?(2分)

D:这本书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鲁迅是如何评价这本书的?(4分)

(七):“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A:这句话是谁说的?它的意思是什么?(4分)

B:这则材料反映的是哪个朝代哪个皇帝与大臣之间的对话?(2分)C: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样的政策?具体内容有哪些?(5分)

上一篇:我国连锁超市营销策略下一篇:19航天飞机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