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思维与大语文教育

2024-07-11

联想思维与大语文教育(通用10篇)

联想思维与大语文教育 篇1

联想思维与“大语文”教育

[作者]  毛昌宁

[内容]

笔者认为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中的心理能力)差也是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学生思维中,学校活动与社会实现隔绝,知识学习与日常生活隔绝,文科学习与理科学习隔绝,语文学习与政史地隔绝,语言学习材料(教材)与实际语境隔绝,一句话:大脑各信息库之间互相关闭,不能形成暂时神经联系的接通,即缺乏联想。

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它是由一事物而想出另一(类)事物的思维过程。常言的触景生情、举一反三即以联想为基矗联想是暂时神经联系的接通,是事物间相互联系和关系的“架桥者”,如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就都依赖于联想。因此,在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中有较强的联想思维能力,不但有利于知识能力的量的积累、递加、重迭,更有利于质的飞跃,使思维向更广更深的领域突进。

联想与回忆有密切关系。回忆是在一定刺激物(包括实物、语言)的作用下,在大脑中再现事物的映象的过程,这是一种条件反射。再现以初识为基础,条件反射在经过多次重复的强化作用后,才能形成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因此,在学校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教学中,一是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广泛接触了解社会生活,观察、积累、尝试、体验,触角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从名著中了解中外社会生活),“见多识广”是使学生实现联想的前提基础,二是教师有意识地经常反复地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各类联想(包括对已有知识和对生活积累的联想),帮助学生沟通大脑中的各个信息库,建立较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使学生能借助积累学好各科知识,并将学科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大语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思想的核心,用一句话表达就是:“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在科技高速发展、人类社会进程越来越呈加速运动的今天,人们对“语言”的.认识已不仅仅局限于“交际的工具、生活的工具、思维的工具、终身学习的工具”了,而是把它看作人发展的工具,甚至是人发展的本身。这里的人,不仅是指自我存在、更是指社会存在的人,因此人的生存与发展首先依赖于交往,而交往所依赖的核心工具是语言。故而,陈钟先生认为目前最值得研究的问题是“语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与交往”。人的各种交往构建了我们的社会生活环境,也构建了我们的社会生活内容,因此,社会生活既是我们语文学习的目的指向,又是语文学习的源头。这样,广阔的社会、丰富的生活、流动的过去未来也就成了语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最大课堂、根本教材,学校语文教学的小教材、小课堂必须取源于根本、一致于根本,且保持持久的沟通,才能“活水长流”,才能改变陷于应试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中的较为死板的局面。

常闻有人感叹时下的某些文人、艺员、新闻人底子雹后劲不足,须“充电”“回炉”,这里的“底”,无非是指文化和生活积累交织成的“根底”,实际上,谁也不可能靠几本教科书学好语文,语文教师也不可能仅靠教科书教好语文。张孝武先生说:“语文与生活同在。”由此看来,学校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积累、体验,引导学生“反刍”生活,用生活作为课堂语文学习的最好注解,并将语文能力运用到生活中,这是“大语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根本要求。语文课不应是封闭式的,而应是开放式的。为沟通学生思维中学校活动与社会现实、知识学习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沟通文科与理科、语文与政史地、语言学习材料与大语境的联系,联想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如何在语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中注入生活内容,引进“时代”活水,诸多同行早就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教改尝试,并正在继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1] [2] [3]

联想思维与大语文教育 篇2

一、联想思维可以将知识的碳原子整合成思想的金刚石

教育心理学认为:依据统觉学说, 教学上应把新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合起来, 通过统觉过程把新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 才能进入学生的意识领域, 从而为学生所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观念越多样, 观念体系越广泛, 新旧知识的结合就越紧密, 知识就掌握得越好。而当代中学生在功利的学习模式下、在反复的考试训练中变得更重视对知识本身的反复识记, 忽视对知识的整合, 缺乏探究的热情。这使得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肤浅的、机械的。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思维, 深入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下面是诗歌《安定城楼》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诵读李商隐的《安定城楼》, 说说诗中贾生、王粲代表诗人什么样的寄托。

生 (由于训练得当, 根据注释信息很快回答出来) :贾谊、王粲都是怀才不遇的人物, 诗中用他们两个人的典故, 寄托了诗人自己遭受压抑、人生不得志的情怀。

师:我曾给大家介绍过的李商隐《贾生》, 大家还记得吗?

生:“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师:在我们学过的为数不多的李诗之中就有两次提及贾谊, 可见李商隐比较喜欢以贾生自况。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

生:很茫然, 低头不语。

师:那谁能来说说李白比较喜欢以什么历史人物自况呢?

生 (由于刚学过第三单元“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立刻兴奋起来) :曹植。

师:很好, 为什么呢?

生 (七嘴八舌) :尊贵的身份、八斗之才、怀才不遇, 这合乎李白自信、高傲、不羁的个性。

师:那么杜甫在诗中用以自况的历史人物是谁呢?

学生在积极思考, 虽然才学习过第四单元“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但由于没太接触过杜甫的此类诗歌开始猜测……

师:我们听说过“出师未捷身先死……”

生 (又开始兴奋起来, 纷纷答道) :“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兢兢业业、忠诚、有责任感、实干, 忧国忧民。杜甫就是这样。

师:很好, 通过分析, 我们知道诗人在诗中用以自况的历史人物并不是随手拈来, 他们身上大都体现了诗人自己的人格追求。因此, 我们要意识到李商隐选择贾谊固然是因为他的怀才不遇, 更重要的是在这么多怀才不遇的历史人物中, 为什么单单选择贾谊。课后请大家查找有关贾谊和李商隐的生平资料, 找找他们的相似之处, 然后把你的收获写在读写笔记上。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 通过联想思维方式不仅使学生巩固了对所学部分知识的记忆, 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加深了对杜甫的认识, 还帮助他们找到了一个了解诗人的切入口, 引导他们通过联系、比较将问题归类总结, 避免了机械式答题所造成的思维惰性。

二、联想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大语文”意识

张孝武先生说:“语文与生活同在。”生活经验可以帮助我们形象而生动地解读文字, 而文字的阅读则可以补充生活经验的空白。语文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我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产生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从而提高个体的思想素养与生活品质。运用联想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将语文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 在加深对生活的感悟的同时, 增加对文本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例如:在学习刘亮程的《寒风吹彻》 (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 一文时, 我启发学生回忆自己十四岁的生活细节, 然后与文中那个在十四岁的一个冬天的夜晚独自一人赶着牛车到沙漠里去拉柴火并冻坏了一条腿的“我”相比较, 让学生通过不同的生活经历的比较去体验被寒风吹彻的人们的内心感受, 从而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 同时也能让他们体验到自己的幸福。在学习丰子恺的《送考》 (同上) 一文时, 学生很自觉地联想到了自己的生活, 孩子们天真的“功利心理”和现实中的他们何其相似。我趁机让学生将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当下的社会现实作比较, 引导他们思考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 经过讨论, 学生意识到自己学习的压力首先源自人追求进步的本性, 其次是经济高速发展加剧竞争的社会必然, 抱怨不如奋斗。

联想思维不仅可以打通阻隔在知识学习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壁垒, 还可以使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联系, 开阔学生的视野, 从而实现“大语文”的教育理想。必修教材和《史记》《〈论语〉〈孟子〉选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等选修教材不仅仅是阅读文本, 还是一座座知识的宝库, 其中包含了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等方方面面的知识, 在语文课堂上, 我们不仅要关注语文知识的积累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还可以探究一下孔子的教育思想、管仲的为政方针、刘邦的管理水平……以及它们的现实意义。

三、联想思维有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学生在描写和阐释生活的时候常常会思维枯竭, 词语的匮乏、素材的短缺让他们在交流与写作中捉襟见肘。他们一味地将这一切归咎于沉重的课业负担和课外生活的贫乏, 并以此为借口排斥写作训练, 使自己的表达能力停滞不前。但是, 正如上一点指出的, 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丰富的知识宝库, 阅读也可以补充生活经验的不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没有”而在于“用不上”, 而“用不上”是因为缺乏联想。

梁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文之思也, 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 思接千载;悄焉动容, 视通万里;吟咏之间, 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 卷舒风云之色。”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联想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可以说没有联想就没有“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那样旷达的思念, 没有联想就没有“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那样强烈的控诉 (对比联想) , 没有联想就没有“人比黄花瘦”那样优美的感伤 (类比联想) , 没有联想就没有“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事理联想) 那样的哲思与感悟。不只是在文学领域如此,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充满人文关怀的思想也是基于联想。

那么我们在学生写作之前, 不妨先引导他们展开丰富的联想, 话题是此岸, 而教材和生活是彼岸, 一旦在两岸间架起一座桥梁, 彼岸的养分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输往此岸, 使此岸充满生机。

参考文献

[1].冯忠良等《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李秉德《教学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3].李洪玉《思维策略》, 天津百花出版社。

联想思维的特点是什么 篇3

1、连续性

联想思维的主要特征是由此及彼,连绵不断地进行,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迂回曲折的形成闪电般的联想链,而链的首尾两端往往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2、形象性

由于联想思维是形象思维的具体化,其基本的思维操作单元是表象,是一幅幅画面。所以,联想思维和想象思维一样显得十分生动,具有鲜明的形象。

3、概括性

联想思维可以很快把联想到的思维结果呈现在联想者的眼前,而不顾及其细节如何,是一种整体把握的思维操作活动,因此可以说有很强的概括性。

什么是联想思维

是指人脑记忆表象系统中,由于某种诱因导致不同表象之间发生联系的一种没有固定思维方向的自由思维活动。主要思维形式包括幻想、空想、玄想。其中,幻想,尤其是科学幻想,在人们的创造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联想思维的类型

1、 接近联想。是指时间上或空间上的接近都可能引起不同事物之间的联想。比如,当你遇到大学老师时,就可能联想到他过去讲课的情景。

2、 相似联想。是指由外形、性质、意义上的相似引起的联想。如由照片联想到本人等。

3、 对比联想。是由事物间完全对立或存在某种差异而引起的联想。其突出的特征就是背逆性、挑战性、批判性。

4、 因果联想。是指由于两个事物存在因果关系而引起的联想。这种联想往往是双向的,既可以由起因想到结果,也可以由结果想到起因。

联想思维与想象思维的比较

1、联想思维与想象思维的主要区别是:

联想只能在已存入人的记忆系统的表象之间进行,而想象则可以超出已有的记忆表象范围。

想象可以产生新的记忆表象,而联想不能。

联想思维的操作过程是一维的、线性的、单向的,想象思维则可以是多维的、立体的、全方位的。

联想思维的活动空间是封闭的、有限的,想象思维的活运空间则是开放的,无限的。

想象思维的结果可以超越现实,联想思维的结果不能超越现实。

2、联想思维与想象思维的共同点是:

它们都可以呈现为非逻辑形式。

它们都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都可以借助于形象展开。

《李升勇与大教育》读后感 篇4

拜读了李升勇校长的《李升勇与大教育》后,使我更加坚定了课堂教学改革的信念。乐陵实小的课堂教学改革,分组合作学习,让每一个个体生命都能在课堂中充分成长是李升勇改革的主要理想。在本书“我的教育理想”这一章中对“我的教学观”这一节我读了好几遍并进行了重点摘记,所以我重点说说自己学习这一节内容的体会。

在“我的教学观”中李升勇校长写到:“教学方向从教学走向教育”。学习成绩并非来自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学生的学习态度,这态度不是单纯的教学问题,而是教育问题,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教学必须服从服务于教育,要站在教育的高度看待处理教学问题,始终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中心位置。

“教学目标从会学走向想学”,把学生教会,为了追求所谓的四十分钟内的课堂教学效率,把教学当作知识的单向灌输,教学过程已经没有多少学的成分,教师一味的推送知识,他们的教学目标是教会。如果将教学目标定位为会学,就要真正放手,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将学习方法,内化成自己的能力,而不是抓住不放。无论是教会学会还是会学,都无法在根本上触及教学的本质,教学的最高目标应该是想学.如果一个学生想学习,不用老师传播知识,他自己就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任何知识,没有老师传授的方法,它可以创造出各式各样的学习方法与途径,如果一个学生不想学习,再好的方法对于他也不会有什么作用,所以,今天的教学目标不再是

会学的问题,而是学生想不想学的问题,也就是解决学生学习内驱力的问题。要解决学生学习内驱力,就要让学生做中学,亲身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敢于放手让学生“错中学”,把成长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长的体验,抛弃功利心,把学习过程当作是成长的游戏,享受自主学习过程的那份愉悦感。然后利用课堂展示的形式,给学生创设“展示荣耀,交流自豪”的学习舆论场,势能场和文化场,让他们体验成长的快乐,从而树立自信心,保持学习恒动力。”下面,说说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思想上的转变:------细心做孩子未来发展的引领者

有句话说的好“理念决定一切,态度决定高度”。通过读书学习让我清醒的认识到高效课堂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教学理念。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改革中,教给学生更多的是方法,而不是知识;培养更多的能力,而不是包办。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是致力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吃透教材,精心设问,引领学生思维的发展,为孩子打开一扇扇窗,体会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二)教学上的转变:------耐心做学生成长的守护者

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编写的导学案要低起点,能引领学生的思路,激发探索的欲望。课堂中遇到问题时要慢下步子,不要急于追求题量的多少和时间的限定,要为学生的思考留出时间,耐心的等待,精心点拨,相

信学生会还给我们别样的精彩。

(三)学习上的转变:------静心做善于思考的学习者

课改已经很长时间了,我们不断模仿、创新、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教学模式。热闹的课堂并不能说明学习效果的高低,此时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什么是思维的高效?如何做到打开学生的思维?在我们的课堂上缺失了什么?我们忽略了什么?„„我们真的要安安静静的想一想,让浮躁的心平静下来,去思考教学的本质,进而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主阵地。

《星空的联想》三年级语文课件 篇5

1、从学生兴趣出发,了解简单的太空宇宙知识,拓宽思路,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2、能够运用刮蜡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特点和形式美感的星空画面。

3、学生通过观察和认识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体会到科学与艺术的联系,感受探索的乐趣,发现和体验美的存在,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学生兴趣出发,了解简单的太空宇宙知识,拓宽思路,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难点:运用刮蜡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特点和形式美感的星空画面,发现和体验美的存在。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蜡笔、墨汁、刮蜡纸、视频及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观看视频,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视频《美丽的星空》,引导学生观看,并提问你们知道星星住在什么地方吗?(星空)美丽的星空令人神往,激起人们无限探索的欲望,在这无边无际的宇宙中到底都有些什么呢?除了这些星星外还有其它星球吗?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

学生欣赏视频后积极回答,教师肯定学生发言。从而引出课题——《星空的联想》

环节二:对比欣赏,交流探讨

(一)对比欣赏

1、课件出示马王堆“T”字形旌幡帛画

茫茫无边的宇宙,谁也不知道它的起点和终点。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宇宙对星空的向往。同学们在这幅帛画中你能看到什么?学生思考后可能会回答:太阳、月亮、玉兔、飞天的仙女等。

教师小结:这幅旌幡帛画全长两米多,分三段描绘了天上、人间、地下的景象,上段描绘日、月、龙以及人面蛇身的始祖神,象征天上境界;中段绘墓主人出行、宴飨等人间生活;下段绘神怪、龙蛇、大鱼、大龟等地下生物,通过初步的欣赏与观察,使学生自主的感受我国古代关于星空的绘画作品,激发学生深入了解的兴趣。

2、课件出示米罗的作品《星空》

出示米罗的作品《星空》,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都有什么?学生观察回答,如:可能画了蓝色的地球、一些其它的小星球等。

教师小结:米罗以漫不经心地笔画在画布上自由弯曲伸展游动,毫不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空间深度的要求,血红色或古蓝色的各式形状,散布在深浅不同的背景上,大小相间着的黑点、黑团、黑块,像爆炸四溅的宇宙流星。这些假装漫不经心乱涂出来的稚拙形状共同构成一个反复无常的滑稽世界,一个多彩多姿的梦幻世界。引导学生感受米罗笔下浩瀚的星空,从而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二)交流探讨

欣赏了古今中外的星空作品后,同学们也发挥一下自己的想象力,想想神秘的星空中还居住着哪些意想不到的成员,还会发生哪些不可思议的故事呢?你们对星空有哪些联想呢?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大胆发言。

环节三:示范点拨,实践练习

(一)了解制作刮蜡画的步骤

1、用蜡笔涂画底色

2、覆盖墨汁图层

3、墨汁晾干后进行刮画

教师演示刮蜡纸的制作方法(步骤),让学生仔细观察,通过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制作刮蜡纸的步骤,为学生独立创作解决技法上的难点。

(二)学生实践练习

学生采用刮蜡法创作一幅星空联想图,要求:

1、大胆想象

2、构图饱满

3、巧妙使用刮蜡工具

学生尝试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环节四:展示作品,欣赏评价

请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从构图、色彩、画面内容等几个方面进行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给予及时反馈与总结,以鼓励、肯定为主,多从建议性评价出发。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环节五:小结作业,拓展延伸

同学们今天表现的都很出色,用双手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了这样缤纷奇幻的星空世界,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关于星空还有许多未知的迷等着我们去解开,同学们课后也可以运用手工等方法制作太空飞船、绘制星空图,大家一定要努力学习,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你们中也有人能成为宇航员,飞向那美丽神秘的星空。

丰富联想,加强思维能力培养 篇6

发散思维需要从不同方向考虑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 因而发散思维要富于联想, 联想能促使学生思路宽阔, 在联想中探索解题思路, 逐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例1 已知实数a、b、c满足等式a=6-b, c2=ab-9, 求证a=b

联想1:观察题目的条件, c2是非负数, 联想利用含a、b的式子来表示c2, 利用非负数的性质来解题, 即把a=6-b代入c2=ab-9, 整理可得c2=- (b-3) 2,

因为c2≥0, 所以- (b-3) 2≥0。

所以 (b-3) 2≤0, 所以b=3,

所以a=3, 所以a=b。

联想2:由题目条件可知a+b=6, ab=c2+9, a、b为实数, 由此联想到构造以a、b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来解题。

解:由题目条件可知, a、b为实数, a+b=6, ab=c2+9

∴a、b是方程x2-6x+c2+9=0的两个根

∴△= (-6) 2-4 (c2+9) =-4c2≥0,

∵c2>0, ∴c=0, △=0, ∴a=b

联想3:用均值代换法

解:令a=3+m, b=3-m, 则 (3-m) (3+m) =c2+9

∴m2+c2=0, ∴m=c=0, ∴a=3=b

联想4:逆向思考, 由结论求证 a=b, 联想到若a≠b, 能否推出矛盾?

解:假如a≠b, 则a≠3, b≠3, 而c2= (6-b) b-9=- (b-3) 2≤0,

∴b=3, 此与b≠3矛盾, ∴a=b

例题的分析说明, 事物具有多变性, 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它时, 往往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或看法。这时, 你可以用不同部分的知识来解决它。这样做,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也让学生领会了丰富的联想, 为解决问题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二、通过数形联想, 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一语道破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数形结合百般好, 隔离分家万事休。”代数中很多知识都有几何图形的背景, 代数里的公式有的本身就是几何学里的结论。数形结合是中学数学里的一种主要的思想方法。善于进行数与形之间的联想, 往往使我们在解题时得到新颖、简洁、独特的解法。

例2 a、b、c均为正数, 求证:undefined

分析:联想正方形的对角线是边长的undefined倍, 得式中根号内的平方和, 可构造正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来解, 如图:

undefined

undefined

①、②、③相加, 即得证。

三、通过关系联想,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数学知识的体系里, 各个章节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当我们对一个问题束手无策时, 不妨对问题所涉及的知识加以梳理, 顺着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关系联想, 换一个角度去看这个问题, 往往会有新的发现。在“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里, 司马光正是看清了人与水的实质, 当使人离开水有困难时, 转换角度联想, 极富创意地想出让水离开人, 从而达到救人的目的。

例3 不超过undefined的值最大整数是_______。

分析, 直接展开, 计算繁琐, 联想到undefined与它的有理化因式undefined的和与积均为单项式, 故构造一个与之对应的数式, 然后一起参与运算, 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

undefined

∴不超过undefined的值的最大整数是13535

四、通过特殊性联想, 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特殊性联想是指由一个不易解决的一般性问题, 联想它的特殊性问题, 然后通过对特殊性问题的研究, 得到一般性问题的解法。及时引导学生进行特殊性联想, 能缩短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 “直接”得出结果, 体现了思维过程中的简缩性和快速性。

例4 已知{an}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 若Sn是{an}的前n项之和, 那么undefined等于。

联想分析:因为, 一个无穷数列有且仅有唯一的极限, 且极限值为常数, 由此可联想到适合题设的特殊数列1、2… … n, 此时undefined, 所以undefined

五、通过对立联想,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对立联想是指具有对立关系 (或说互否关系) 的数学对象间的联想。若问题的结论很繁杂, 不易求解 (或化简) 时, 可联想它的反面, 即结论的否定, 通过对其“反面”的分析、化简, 使问题及时解决。例如:由“x>0”联想到“x≤0”;由“至少有一个实根”联想到“无实根”;由“两平面平行”联想到“两平面相交”等等。

例5 已知三个方程x2+4ax+3-4a=0, x2+ (a-1) x+a2=0, x2+2ax-2a=0中至少一个方程有实根,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分析:结论中的“三个方程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 若直接用判别式则需分类讨论, 特别复杂。此时联想到它的反面, 联想到:“三个方程全都无实根”, 易解决。由

undefined

联想思维与大语文教育 篇7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作文:剪纸联想800字 剪纸是一门艺术,也是我国文化艺术瑰宝之一。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心灵手巧的中国剪纸艺人面前翻来折去,便要什么有什么,望着这些色彩缤纷,形象生动,美不胜收深受人们喜爱的剪纸,我不禁想起了几句名言:

“艺术是高尚情操的渲泄。”——穆而

“艺术使自然更完美。”——雷诺兹

“艺术不是技艺,他是艺术家体验了感情的传达。”

“艺术家是每个事物的创造者。”

“伟大的艺术从来就是最富有装饰价值的。”

„„

每一个生动的剪纸背后,都有一个神秘动人的故事。我翻着一张张栩栩如生的剪纸,其中有一张最吸引人的眼球,是这样的:一个活泼可爱的的小男孩,斜背着响鼓他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面对这一副剪纸,我呆呆的思索着,情不自禁摆动衣襟,飞向了想象的王国。

想象的翅膀带着我飞向一个人不生,地不熟的地方。这地方寸草不生、青石嶙峋到处都是黄黄的土地。忽然,不知从何处传来一阵阵隆隆,隆隆的声音。那声音震撼着我,烧灼着我,威逼着我。它使我从来没有如此鲜明的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好奇心拉着我随着声音走去。走了许久,才看到一群后生正有力的搏击着腰鼓。瞧,他们的认真样,原来他们是为后天的表演作准备。„„

浅谈联想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8

一、接近性联想

接近性联想是指对当前的问题, 形成表征或产生自觉以后, 对过去的在性质方面很接近的问题的回忆.例如, 算术平方根与绝对值, 二次函数的图像、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与一元二次方程, 曲线与方程等都具有联系.

例1实数m取何值时, 关于x的方程x2-2mx+m+1=0的一个根大于5, 而另一根小于5?

分析有的学生通过求根公式来解:Δ=4m2-4 (m+1) >0, 较烦.

联想1联想到根与系数之间关系的韦达定理:由x1<5, x2>5⇔ (x1-5) · (x2-5) <0, 即x1·x2-5 (x1+x2) +25<0, 再利用韦达定理求m的范围.

联想2联想到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图像关系:设f (x) =x2-2mx+m+1, 由x1<5, x2>5⇔f (5) <0, 求m的范围.

例2已知方程有两个相异的实数解, 求k的取值范围.

分析学生一拿到题目直接对方程两边平方、移项、整理后得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相异的实数解, 即满足Δ>0, 没有考虑对方程两边平方, x的范围已经扩大, 相应的k的范围也扩大了.

联想方程有相异的实数解, 即曲线与直线y=kx+4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问题转化为经过点 (0, 4) 斜率为k的直线与以 (2, 0) 为圆心、以2为半径的上半圆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时斜率k的范围.

通过对方程与函数, 方程与曲线之间的联想, 不仅对于知识起到了融会贯通的作用, 而且对于问题的转化特别是数与形的转化锻炼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深刻性.

二、相似性联想

相似性联想是对当前的问题进行表征后产生相似直觉而回忆起另一具有结构相似或图形相似或方法相似的问题的联想.例如勾股定理、两点间距离公式、复数的模的结构相似, 多元问题转化为二元或一元问题处理, 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求解的降维思想方法等都是相似性联想的一些重要表现.

例3设x、y∈R求证

分析有的学生利用分析法展开证明, 不易于证明, 观察不等式结构抓住其形式特点, 即, 多向地进行联想, 可以从不同角度沟通联系, 就得:

联想1不等式看成两点间的距离之和, 即意味着动点P (x, y) 与定点A (4, 3) 和B (1, -1) 的距离之和, 则由三角不等式可以进行证明.

联想2向量的模的形式与题中不等式左边相似性, 故可用向量不等式证明, 令.

通过例3说明联想角度与方式不同, 可以得出问题的多种不同的解法, 所以联想是进行一题多解式发散性思维培养的重要题材.

三、对比性联想

对比性联想是由当前问题引起的对具有相反关系或对比联系的另一问题的回忆.例如, 相等与不等, 直线与曲线, 有限与无限, 进与退等都是可以赋予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对比性联想.

例4解方程 (x2+1) (y2+4) =8xy.

分析若直接利用解方程的思想去考虑便觉得无从下手, 联想到 (x2+1) (y2+4) =8xy, 问题转化为不等式中的等式问题.

例5已知01-a-b-c-d-e.

分析根据问题的特征, 我们联想到与特征不等式相似的简单不等式 (1-a) (1-b) >1-a-b, 证明了它以后, 再以它为基础前进到特征不等式进行解决.

例4说明了多元证题联想到二元证题的方法, 反过来二元的问题解决推广、到多元, 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联想思维与大语文教育 篇9

1. 观察数式特征, 联想概念, 探究解题

所以, 据此可发现“自变量之和为1的二次函数值之和也为1”这一特点.

2. 观察外形特征, 联想性质, 转换解题

3. 观察等式特征, 联想公式, 对比解题

故f (x) 是以4m为周期的周期函数.

4. 观察结构特征, 联想意义, 数形解题

5. 观察信息特征, 联想反面, 逆向解题

例5抛物线y = ( k - 2) x2- 4kx + 2k - 6与x轴有两个交点, 其中至少有一个在x轴负半轴上, 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分析从题目的已知条件“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获得信息, 应有这是前提条件. 又由“至少有一个交点在x轴负半轴上”获得信息, 它包括: (1) 两个交点均在x轴负半轴上; (2) 一个交点在x轴负半轴上. 这样后面情形需要分类讨论, 分别求出k的范围, 再取其并集, 显然运算量较大. 事实上, 我们只要细观题目所提供的信息特征, 从而“一反常态”, 联想到它的反面, 进而从反面入手, 求其补集, 便可大大优化解题程序.

从而满足“至少有一个交点在x轴负半轴上”的k的范围是:0≤k < 3. (2)

联想思维与大语文教育 篇10

一、实践

1.在学习询问事物名称的过程中善于把情境与词句联系联想。如在学习What are these? What are those? 的问句时, 可引导学生联系联想What is this in English?问句, 让学生把单复数情景和有关的问句联系起来, 再就情景展开问答, 之后再把答句进行比较, 使学生仔细体会、分析判断得出我们汉语表达法与英语情景表达的不同之处, 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准确地使用好外语。如对多张邮票和一张邮票这两种情况展开问答, 指多张邮票只能用“What are these (those、they) ?”来问, 就只能用复数概念They’re stamps或Stamps/Somestamps.来回答;而指一张邮票只能用What’s this (that、it) ?来问, 答句也只能是It’s a stamp. 或A stamp.然而汉语都只回答“邮票”。若单看字面不看情景, 就不知道所答是单数还是复数。由此可以体会, 英语比汉语更能准确的表达情景内容。当老师帮助学生点破此迷惑之后, 小学生自然就加大了对英语的兴趣, 学起来就更顺利了。

2.在学习“there be”句型时善于把不同情境下的同一句型联系联想。如:在学习B3What’s in dad’s bedroom?时就可联系联想到What’s in your bag?再联系联想到What’s onthe desk?这三句都是关于某处有某物的情景问句, 都表达了询问“某处有某物”的意思。然而因儿童语言规律的限制, 教材B1中只学单数简略答法, 如A pen. B2中只学复数、单数混合情景的简略答法, 如Eighteen books and a big pencil-box.到了B3中就把上两册中简略答句扩展到了完全答句, 如Thereis a man in dad’s bedroom.到此, there be句型才被完全揭示清楚。这样一来, 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跃跃一试, 抢着争着将B1和B2中的简略答句改成完全答句了。如B2中Eighteenbooks and a big pencil-box改写成There are eighteen books and abig pencil-box或There is a big pencil-box and eighteen books。至此, 学生再通过反复对话有问有答的训练, 有效地避免了部分学生因概念不清而用“It’s”或“They’re”来回答“What’s in……?”这类问句了。应该说, 联系联想在此处的运用一举多得。

3.在学习动词几种使用形式时善于将其使用规律联系联想。如:使用现在分词的句子一般有标示词, 象look、now之类的词, 或有上下句暗示的情景。如:

○1Look, the boy is talking with their teacher. ○2We arehaving classes now.

又如: 把使用动名词的几种情景也联系联想起来去记忆、去使用。

○1Do you like swimming? ○2Doing some reading is myfavorite.

再比如:使用动词原形的句子也可联系联想归纳在一起, 便于牢固掌握。如:

○1Let’s go to swim. ○2Don’t worry. ○3Shall we meetat 7:30?

当然, 除以上几方面, 还有很类型都可以采用联系联想的思维方式来学习或复习, 象同音词、字母组合发音归类等。

二、思考

1.联系联想是一种教与学的思维方式, 旨在帮助学生解决受母语影响的困惑, 培养学生英语思维、加强操控语言的能力, 提高学习外语兴趣。经过实际应用, 在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创造性、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等方面都起到积极作用, 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方面收到显著效果, 同时有效避免英语思维被母语束缚的困扰,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失为一种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2.联系联想在教学中的应用应该着力营造一个妙趣横生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乐于接受, 让他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悟语言知识, 增长语言技能, 锻炼学习能力, 从而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加浓厚, 自觉性更加增强, 堂上堂下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气氛也异常活跃, 能使他们在朗读、听、说、对话过程中准确地运用,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是较易掌握的学习策略。

3.联系联想不仅可以应用到平时复旧导新的教学环节里, 也可以应用到英语复习教学中去, 亦可以应用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它对培养智力、活跃思维都会起到推动作用, 对培养小学生养成勤动脑、会动脑的习惯大有帮助, 切实提高了英语学习效率, 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了学生处理英语信息的信心和能力。

摘要:为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提高英语表达能力, 增强跨文化意识, 本人在深入研究教材、挖掘课程资源的基础上, 把联系联想思维方式运用到英语教学中, 引导学生对物品名称问答、某处有某物there be问答、动词使用形式等语言点的归类学习及综合运用, 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提高学习效率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联系联想,思维能力,学习策略,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林立.小学英语教学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出版.2004.

【联想思维与大语文教育】推荐阅读:

思维联想05-18

联想思维能力09-10

教学中的联想思维08-10

创新联想06-08

联想效果06-21

联想案例07-04

联想作文07-08

联想法07-11

发展联想08-04

联想关系08-10

上一篇:艾香处处飘思情散文下一篇:吴丽凤期末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