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培训新闻稿(通用15篇)
员工培训新闻稿 篇1
餐厅服务员培训
8月7日下午和8月9日下午,我们餐饮团队,分别给餐厅20多名员工进行了培训,从工作积极性到微笑服务,我们和大家一起度过了两个美好的下午,拥有了一段美好的回忆。
伴随着主持人紧张而简短的开场白,开始了我们第一期的培训,首先给大家带来的是一个感人、激励的故事要演讲,故事的主人公是我们的世界激励大师——约翰·库缇斯。一个磁性的声音加上一段静静的背景音乐,让我们的员工深深的沉浸在感动之中。感动之后,就开始了我们为提高大家工作积极性和团队凝聚力所设置的游戏环节,此环节一共有三个小游戏组成,分别为:踩气球、啪啪手和动作传递。踩气球是员工们分为了两个队,1队和2队,她们分别在自己的左脚上绑上气球,然后用自己的右脚去踩另一个队的气球,哪个队的气球先被踩完,就算输。当她们绑好气球站好队时,主持人还没来得及喊开始,她们就已经踩起来了。有的人跑着、保护着自己的气球,有的人气球被踩爆了的就去抱着人家,踩人家的气球,全场一片欢声笑语,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堆着挂不住的笑容。最后在1队的顽强拼搏下,成功胜出。迎来了奖励的时候,2队集体向1队说:“你们真牛”,1队则对2队挥着手回答到“哪里哪里”。简短活跃气氛后,开始了第二个游戏——啪啪手。一个队的人坐成两排,嘴里边喊口号边在头上啪啪两下,再在膝盖上啪啪两下,完成一组动作。当主持人说道5、3时,她们就得做5组动作,但第三次不很喊口号,依次跟着喊出的数字来变动组数。开始练习时,两队都老出错,我们的规则就是监督另一队队员,出错时可以嘘她们,最后还是机灵的1队再次获胜,奖励就是吃西瓜,由我们自备的西瓜来感谢大家对我们工作的配合。第三个游戏是动作传递,我们选择了她们天天工作都会做的动作给他们选择,比如说抹碗、端菜等等。员工们排成一列,当后一个人啪啪她前一个人的肩膀时,她就转过来传递动作,依次传递到最前的那个人,问她所接受到的信息是什么动作,中途不能说话也不能有口型。虽然有少许的队员违规了,但是在大家共同的监督下,还是成功的让大家肚子都笑疼了。眼看着一个动作传着、传着就变成另一个动作的,逗得全场的员工哈哈大笑。结束时,我们餐饮队的队长代表总结活动和心灵交流,再由主持人宣布今天活动到此结束。
第二期开始,我们播放了我们团队展示视频,活跃开场气氛,再有主持人讲我们现在公司的企业文化,从中引出我们餐厅的文化,再有餐厅文化带到我们今天培训的主题——微笑服务。中间穿插了视频播放和ppt展示。欢声笑语后,给大家做了一个小游戏,每人发两张小字条,分别写下烦恼和祝福,放在两个盒子里,我们想找出是什么让大家失去了笑容,并希望大家多给身边的人一些鼓励。活动中我们让员工来任意抽取纸条,并大声说出所抽到的烦恼是什么,如果是自己遇到该怎么解决,然后再大声读出所抽到的祝福语。当时,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只对部分人进行了抽取。在大家相互的祝福中结束了本期活动。
当两期活动结束后,有一个姐姐给我们说,她们好久都没这么开心了,还说我们辛苦啦,我们顿感欣慰,把一切活动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麻烦都掩盖了。大家开心快乐的接受到了,本次我们培训所表达的积极性和微笑,活动圆满成功。
员工培训新闻稿 篇2
我校从高一起开设了一门“新闻采访”活动课,经过全体语文老师的努力,一年来,这门课已显示出它的无限的生命力。在活动课中学生人人动脑动口动手,表达能力、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创造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从而有力地促进了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教、学、做”合一,“教”为“学”“做”的基础,“做”为“学”“教”的中心,而“学”贯穿在“教”“做”的全过程。
活动课起始阶段,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传授一些基础的、实用的新闻采访知识,剖析一些报刊杂志上好的报道文章,组织学生观看电视录像,如湖南卫视《背后的故事》,凤凰卫视《鲁豫有约》,等等,使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加深理解。整个活动课程围绕“做”这个中心展开设计,让学生在“做”中学习、在“做”中提高。
围绕“做”设计了两个环节:一是指导学生学习现场采访;二是指导学生自编报纸。为配合宣传诸暨市区“七不”规范,建设文明学校,形成文明校风,新闻采访组以“让世界清洁起来,使校园美丽起来”为主题组织活动,广泛采访学生、教师。采访活动针对农村学生胆小怯场、不善言辞的状况,分两步走,先在教室内练兵,教师示范指导,学生学习模仿;然后四五个学生组成一个采访组,走出教室,走进校园、走进办公室、走进校长室,广泛展开采访活动,采访提问从开始时写在纸上读,到围绕采访主题当场发挥,采访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在采访活动中也不断地培养了交际能力、听说能力、应变能力、速记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学生深有体会地说:“平时见到老师就脸红,如今竟敢面向老师采访,让老师回答问题,采访活动真是锻炼人。”
学生的新闻采访成果,需要以一定的形式展示出来,要让学生有一个展现自己劳动成果、发表自己文章的阵地,来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和成功感。我们设计的第二个环节是指导学生自办小报,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体会、采访成果,通过自己准备材料、自己排版设计、自己插图美化、自己设计各种字体的标题,编成各具个性的小报。学生在编报活动中,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得到了迅速的提高。
我校的“新闻采访”活动课经过一年的实践,收获是很大的。
首先,“新闻采访”活动课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一活动课的两个教学设计,无论是现场采访还是自编小报,都是实践性极强的学习活动,学生置身于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一改过去语文学习时的被动状态,面对着一个个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采访对象,面对一大堆丰富的采访素材,学习兴趣被激活了;确定采访主题,编列采访提纲,现场机敏的问答,采访素材整理,小报的设计编排,都得由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学习的自主性大力增强。
其次,“新闻采访”活动课落实了语文的实用功能,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语文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具有极大的实用功能,而语文教学低效率的弊端之一,便是课堂教学中的那种旷日持久的架空分析,老师讲得辛苦,学生听得吃力,读了十多年的语文,还是张口辞不达意,提笔难成文章。
“新闻采访”活动课的整体设计具有极大的针对性,教、学、做合一,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极强的实践环境中,“逼”着学生动脑动口动手,采访的过程强化了“听”“说”能力的培养,自编小报的过程强化了“读”“写”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活动课中,学得活泼,学得主动,学得有用,“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一年来,活动小组的同学在社交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速记能力、文字书写能力、应变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最后,“新闻采访”活动课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在活动课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教师的教育观念制约着教师教学方法的变革,我们的“新闻采访”活动课是探索现代语文教学的一个成功尝试,从过去那种纯知识传授转变到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上,通过教学的全过程,来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分析和判断的能力,教会学生自己去获得经验和知识。
员工培训新闻稿 篇3
世界文艺讯:2010年7月23日,本社社长刘云峰,副总编宋曙光,编委杜正梅、张淑美、阮开军,记者殷军、陈颂洁、刘楚楚等8人代表世界文艺杂志社首次参加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于团中央北戴河培训基地举办所的“第六期全国企事业媒体新闻宣传业务培训班”的培训学习。
近年来,随着世界文艺杂志社对营造自身发展舆论环境,加强与社会的沟通,加速对外的交流,媒介影响日益扩大,并已成为文艺界媒体的一个新亮点,世界文艺杂志社广大采编工作者全面成为中国传媒界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受到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等部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并指示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切实做好本社记者或采编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值此“第六期全国企事业媒体新闻宣传业务培训班”举办之际,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特发文邀请本社记者参与新闻宣传业务培训班学习,并得到了本社领导和采编人员的积极响应与好评。文章内容:
本次全國企事业媒体新闻宣传业务培训班自2010年7月23日始。至7月28日结束,主要开设有新闻学基础知识(新闻理论与写作)、新闻写作语言文字的规范运用、新闻写作内容、形式与手法创新、深度报道的理念与实践、企事业媒体采编策划与深度报道技巧、企事业媒体出版运作与编排技巧等内容。参加学习并考试合格的学员由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统一颁发全国通用的《新闻采编培训合格证书》。
新员工培训新闻稿 范例 篇4
2017年XX月XX日,集团人力资源部开展了2017年第一届新进员工入职培训,培训讲师由集团XXXX担任。来自XXXXX、XXXXX、XXXXXX共计XX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实时图片
因为是第一次的接触,大家都显得有些生疏,为了让大家变得轻松自在起来,同时也促进各部门新员工之间的相互交流及培养团队作战能力,讲师安排了游戏“同心圆”(信任同座),让学员们体会相互支持的力量,信任与被信任的关系,以更加充沛的精力、更加集中的精神投入培训中。
实时图片
培训在讲师XXXX激情洋溢的企业文化内涵讲解中拉开序幕,期间分别介绍了发展历程、组织业务、产品使用范围、竞争优势、发展愿景、规章制度及工作生活指南等,形象、立体地阐述了企业愿景:效益责任并重,持续提升,打造员工快乐工作舞台;专业专注领先,持续创新,引领行业快速健康发展。祝愿每一位新同事在XXXX的大平台上,实现自已的职业愿望。
实时图片
第二部份XXXX是由XXXXX讲解的,通过安全知识讲解、事故案例分析及安全意识强调,引导大家将“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落实到工作实处。
实时图片
集团公司不断成长壮大,经营战略适势调整,越来越重视人才的输入与培养。入职培训,是员工逐渐熟悉、适应组织环境,准确定位自己角色、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一个重要指引。人力资源部将会一如既往的做好,为我司的人才成长尽量提供足够充足的肥料与阳光。此次培训活动于XXXX圆满结束。
新闻稿培训 篇5
20xx年4月22日,材料与冶金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在知行楼634隆重的举行了下半期团校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的隆重与庄严再一次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光荣与使命感。开班仪式结束后,贺翔老师做了有关“材料与冶金学院学生工作概况”的报告。
报告中,贺翔老师主要从在籍学生情况、学生工作总体思路、思想教育工作、日常管理工作、科技创新、社会实践与志愿者服务、校园文化、学生就业等方面全面生动的介绍了材料与冶金学院学生工作概况,让我感受到了材料与冶金学院学生工作的朝气蓬勃,积极向上。
材料与冶金学院坚持“以育人为核心,以德育为先导”,不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日常管理水平,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拓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平台,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院育人五大平台的培养下,我相信我们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一定会取得圆满的成功。
员工培训新闻稿 篇6
关键词:中小型商业网站,中国新闻培训网,微平台,价值,互动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 现代媒介形式的不断创新, 新媒体得以快速发展, 尤其是微技术的出现与发展极大地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提高了媒介的传播速度。同时微时代所具有的开放化、个性化以及自由化特性, 大大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4次调查报告显示:手机上网比例达83.4%, 首次超过传统PC。截至2014年6月, 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 其中手机网民达5.27亿, 较2013年底增加2 699万人。 (1)
先是微博, 再到微信, 微媒体借智能手机的东风, 正占据着人们的碎片时间, 让人欲罢不能。网络媒体出于本能, 拼命地在后面追赶, 生怕错过微时代的发展契机。
运用微平台可以帮助中小型商业网站应对上述两大难题。微博和微信不但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化网络平台, 而且是具有大量免费资源的营销平台。作为用户普及率高且开放性强的社会化网络媒体平台, 微平台的关系是基于用户主动“关注”基础上的。如果能在微平台的使用上使用好的创意和策划, 注重运营的策略和技巧, 完全可以使得中小型商业网站的营销推广变得低廉, 用户会自动成为企业口碑的传播者。
1 文献综述
1.1 商业网站的文献综述
对商业网站的研究不在少数, 通过“CNKI期刊”检索, 可以得到1 144条结果, 但基本都是以新浪、网易等大型商业门户网站为研究对象, 仅有1篇论文涉及中小型商业网站, 不过其内容是关于销售量的, 与新闻关系不大。目前还没有以中国新闻培训网作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文,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输入篇名为“中国新闻培训网”得到0条结果。
对相关文献进行分类, 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两类。
1.1.1 内容层面
分析商业网站的报道特点, 多以某门户网站的专题报道为例或者多个类型网站进行对比分析。比如:
武龙飞、隗辉在《官方网站与商业网站在“两会”报道中的异同点分析——以人民网与新浪网为例》中提出两者的不同点主要表现为“新浪来源的渠道不同”和“新闻报道的内容定位不同”, 相同点主要表现在“二者的新闻发布形式不断更新”、“新闻内容的娱乐化倾向”、“广告形式与两会主题越来越契合”。 (2)
1.1.2 业务层面
分析商业网站的盈利模式, 用户体验以及制度困境等。比如:
褚达在《浅谈商业网站的用户体验设计》中认为对于商业网站来说, 用户体验设计是一种战略方式, 商业网站的建设者只有对用户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 才能更好地进行用户体验设计, 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 从而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3)
邹振华、董江山在《商业网站盈利能力的理性分析》一文中从当前国内外商业网站的经营状况出发, 分析商业网站盈利的各影响要素: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以及用户消费能力和消费倾向, 并建立利用以上影响因素的数学模型, 对商业网站盈利能力进行半定量化分析。 (4)
1.2 微信与微博的文献综述
由于微时代的蓬勃发展, 关于微信、微博的研究也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输入“微信”和“微博”可以得到3057条结果, 但微信、微博与网站, 尤其是商业网站相联系的学术论文几乎没有。
对相关文献进行分类, 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两类:
1) 微信、微博自身的功能与特征。
2) 微信、微博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张洪忠、朱蕗鋆在《微博、微信对传统媒体内容使用的影响》中得出结论:“微信和微博已成为获取新闻的重要渠道”、“社交媒体对电视的影响大于对报纸的影响”、“报纸、电视最大的危机来自受众的年龄变量, 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功能和形态正在被化解, 新的规则正被社交媒体建构”。 (5)
2 本论
2.1 中国新闻培训网微平台的现状
在微时代的冲击之下, 中小型商业网站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中国新闻培训网也顺应微时代的潮流, 在正常运营网站业务的同时, 主动搭建起微平台。中国新闻培训网的微平台主要包括微信公众账号“中国新闻培训网”, 以及腾讯、新浪、网易三方的微博账号。
中国新闻培训网在新浪、网友、腾讯三大微博平台上每日更新两条信息, 每周更新不少于10条微博, 内容基本都是与新闻培训业务息息相关的。截止到2014年12月22日中国新闻培训网在新浪微博上发出1 131条信息, 粉丝量522, 在腾讯微博上广播297条信息, 听众64人。
总体而言, 中国新闻培训网作为中小型的商业网站, 从认证微博, 更新博客, 再到申请微信公众账号, 在微平台的搭建方面可谓全面撒网, 也足以看出该网站应对微时代的积极态度, 但透过其在各平台上的发布内容质量以及受到的关注度不难发现, 中国新闻培训网在微平台的运营方面已经略显吃力, 面面俱到的背后是低质量的信息内容和粗线条的经营管理。“量”是有了, 但“质”无法保证。
2.2 中国新闻培训网微平台的现状
2.2.1 微信平台
1) 用户增长缓慢, 呈现停滞状态。
微信从来没有公众账号订阅数排行榜, 背后的原因是订户数量并不是最重要的, 订户的质量才重要。对企业微信公众号而言, 真正的忠实度与活跃度才是有价值的。归根结底, 企业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的信息可以推送, 为了发内容而推送一些没有太大价值的信息只会适得其反。中国新闻培训网的用户数量增长缓慢, 近30天, 累积关注人数从159人增长到167人, 仅仅增加了8人, 呈现出增长停滞的状态。
2) 用户集中在北京, 性别倾向不明显。
中国新闻培训网的用户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北京, 一方面, 该网站所在地就在北京, 具备了地域的接近性, 另一方面, 北京作为政治文化中心, 也是新闻媒体非常发达的地区, 无论是新闻机构还是企业单位, 都有更高的新闻业务培训需求。中国新闻培训网微信公众号的男性用户为76人, 女性用户为67人, 并没有体现出较强的性别倾向。
3) 用户阅读率低下, 参与度不高。
微信阅读率的衡量指标主要从阅读的娱乐化和实用性入手, 主要衡量指标有三个:一是内容的可读性, 只有导读具有可读性, 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二是内容的贴近性、鲜活性、趣味性和服务性, 如果内容可以成为粉丝的信息超市、生活帮手和精神伴侣, 达到与粉丝心心相印、水乳交融的理想境界, 就能赢得读者的认可和赞誉;三是有用性。要抓“有用”的内容。 (6)
2.2.2 微博平台
由于中国新闻培训网在新浪、腾讯、网易三大微博阵地上发布的内容几乎是一致的, 所以下面单就影响力相对较大的新浪微博的相关数据对其微博平台的运营特点进行分析。
1) 博文互动不足, 传播效果不佳。
微博运营真正的精髓就在于互动。大型门户网站的粉丝众多, 这也意味难以实现与所有粉丝的互动, 而中小型商业网站完全可以借助“互动”形成相对于大型门户网站的独特优势。由于客户群相对较小, 甚至可以做到与每个粉丝之间进行对话, 达到精准营销的终极目标。在互动和对话中, 让用户真实地感受到重视。
中国新闻培训网的微博互动不足, 博文几乎都没有互动指数, 鲜有评论和转发。互动方式更多是以收取私信的方式进行。互动不足也直接导致了博文的传播效果不佳。
2) 粉丝增长缓慢, 本地化倾向明显。
中国新闻培训网的微博粉丝数已经趋于停滞, 近30天来, 粉丝量的增加非常缓慢。另外, 经过研究发现, 微博用户对于本地化信息有更高的兴趣, 中小企业开展微博运营时还应该重视发挥其区域性、本地化的优势, 中国新闻培训网的新浪微博粉丝有21.1%是来自本地北京, 本地化倾向明显。通过移动端登录的用户占到将近7成, 说明移动化倾向也在日益显著。
3) 影响力高度依赖覆盖率。
影响力指数, 顾名思义, 即衡量一个账号在微博中的影响力大小的数字。新浪微博计算的影响力是由活跃度、传播力和覆盖度三项指标构成。其中, 活跃度代表每天主动发博、转发和评论的有效条数;传播力与微博被转发、被评论的有效条数和有效人数相关;覆盖率的高低则主要取决于微博的活跃粉丝数量。
中国新闻培训网的影响力主要依赖于覆盖率, 活跃度和传播力对微博影响力的贡献很小。微博影响力的变化趋势与微博活跃度、传播力、覆盖率高度相关。
2.3 中小型商业网站搭建微平台的策略探析
2.3.1 重视定位:有的放矢, 对症下药
中小型商业网站在搭建微平台时一定要有目标和针对性, 之后才能按此采取不同的措施以实现传播目的。中小型商业网站作为一个服务用户的工具或者窗口, 都需要经过精准的定位才能明确用户提供什么服务或者能带来什么价值。
中小型商业网站在定位上要脚踏实地, 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领域, 一步步地实现目标, 要搞清楚目标, 然后再制定执行计划, 切忌盲目冲动地去运营微平台, 更不能好高骛远。
只有明确如何创造需求, 即发现、创造、提供什么样的价值, 才能唤起用户的兴趣和欲望。中小型商业网站必须清楚自己对于用户而言真正的价值所在, 从而在微平台上真正地解决用户的问题和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
2.3.2 重视内容:精益求精, 独树一帜
任何平台归根结底都是以内容为生, 内容是一个平台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发展的最有利武器。精彩的内容, 实用的信息是吸引用户的不二法则。
微信是一个社交型的弱媒体平台, 这要求在推送信息的时候, 要根据用户的属性进行分类, 根据这些用户特性推送对应的信息, 只有这样才能让用户感受到中小型商业网站微平台的人性化。与大型商业门户网站相比, 中小型商业网站在微平台的规模上无法相提并论, 只有通过“服务至上, 有求必应”的态度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户关注。
微信推送信息的到达率是百分之百, 可是阅读率才是衡量微信运营质量的关键指标。要知道用户可以同时关注很多的微信公众账号, 他们虽然每天接受到了微信推送的信息, 但却不一定一一翻阅, 很多的用户只会在很多的关注号中选择对自己有价值的, 看起来有意思的去阅读, 而剩下的则被快速忽略。
面对花样百出的微平台推广, 中小型商业网站要想从中脱颖而出, 必须要有好的创意, 特别是在内容方面的创意。如何在信息海洋之中凸显自己, 吸引粉丝自动地评论转载, 增加微平台的活跃度和影响力, 是中小型商业网站当务之急攻克的难题。
2.3.3 重视形式:图文并茂, 平易近人
微平台利用的是用户的碎片化时间和移动化倾向, 所以在篇幅上不宜过于冗长, 语言风格上不宜照搬传统媒体的严肃官样风格, 更不能居高临下, 而是以一种轻松娱乐化的倾向与用户之间平等对话。
只有打造言简意赅, 平易近人的风格, 才能带给用户愉悦的感受, 才能以恰当的方式在恰当的时间准备地传递信息。
除此之外, 在时间的选择上也应该有所考量。因为微平台在一天之内发布的内容是有限的, 尤其是微信平台, 只有更精准地把握了潜在用户的碎片化时间, 才能在更恰当地时机推送内容, 赢得更多的用户。
2.3.4 重视互动:认真沟通, 策划活动
上面的数据分析已经显示, 中小型的商业网站的微平台缺乏与用户之间的良性互动。用户的评论量、转发量不足, 缺乏沟通的结果是不能准确地把握用户需求, 从而不能推送符合用户口味的内容。
增加互动性除了在内容和形式上力图精益求精, 以吸引用户主动地点赞、评论、转载, 加强用户自发的互动之外, 中小型商业网站还应该明确相较于大型门户网站的优势所在, 更注重人性化和人情味, 尽量认真地回复用户的互动, 保持与用户之间的沟通, 想用户之所想, 急用户之所急。
除此之外, 中小型商业网站应该不能仅满足于被转发、被评论这样的互动模式, 要学会策划和组织一些有意思的互动活动。互动的形式一定要简洁, 用户参与门槛要低, 太过复杂或太过啰嗦只会让人失去参与的热情。
可以利用互动搜集粉丝的反馈意见, 罗列选项, 让用户选择, 并做好分类工作, 按照不同的组别发送不同的内容。可以发起一些测试, 了解用户需求。可以搞有奖问答或者竞猜活动, 鼓励用户参与活动。
3 结论
对于中小型商业网站的微平台而言, 运营成功的核心点主要有两个:
一是价值。因为企业与社会之间是价值共享的关联关系, 与社群、社会以及消费群体共享的价值越高, 企业被认可的可能性就越大。所谓的关联关系其实就是价值, 如果对于用户而言, 微平台推送的内容与自身没有关联, 那么这些信息就是多余的, 没有价值的。对于中小型的商业网站更是如此, 它们没有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平台规模和外形包装, 只能通过分众化的趋势, 去牢牢抓住细分市场, 所以应该更加清楚用户选择自己的原因和用户的真实需求, 在内容的订制方面也应该充分顾及这些价值点所在。
二是分享。为什么很多的中小型商业网站的用户活跃度低, 评论量和转发量难以提高?为什么用户不愿意主动地分享网站推送的内容?因为中小型网站的规模小, 精力有限, 所以在推送的内容上难称满意。再加上很多中小型商业网站的微平台回复不及时, 缺乏人情味, 僵硬冰冷的外表下很难抓住用户的心。
员工培训新闻稿 篇7
臧副书记代表分公司党委对大家为分公司宣传工作所作出的积极贡献表示衷心感谢,并对在座通讯员提出了要求和希望。她讲到,宣传工作同东航的稳定发展紧密相关,要全面贯彻落实东航股份公司和分公司关于宣传工作的要求和部署,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发挥宣传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作用,唱响主旋律,在分公司上下形成和谐健康发展的强大合力。臧副书记希望大家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精神状态,为分公司“做东航最好”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分公司特别邀请了《中国民航报》副总编杨少卫为大家讲授新闻、通讯等写作技巧。杨老师讲到,新闻要到一线去找、要从各种会议和总结里找、要从行业内外各类媒体中找。写文章好比做菜,各种素材要用心烹调,才能打动编辑和读者。独特的视角是写好文章的第一要素,而活用数字和新闻语言,则会使文章简洁有力,令人印象深刻。杨少卫还讲到,写人物通讯切忌“高大全”、刻意编造事迹、不合理的想象,最重要是抓细节。希望大家在写文章时牢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九个字,并用西班牙足球队队训“努力、天赋、专注、谦卑”与大家共勉。
短短的两个小时,杨老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声情并茂,与大家分享了十几个新闻案例。通讯员们意犹未尽,受益匪浅,纷纷表示通过培训开拓了眼界,使创作思路更加清晰,对以后做好宣传工作大有帮助。
下午进行的新东航企业文化讲座,由党委工作部副部长陈膺楠主讲。他运用精心制作的ppt,从企业文化概述、东航和东航企业文化发展历程、企业文化学习心得三个方面,引经据典、深入浅出,重点解读、宣贯了新东航企业文化,与大家进行了交流互动。他希望大家理解认同并自觉贯彻新东航企业核心理念,将其真正融入日常工作生活中,超越自我、专注事业、升华心态、严格自律、快乐工作、幸福生活,为实现成为东航最好的分公司的目标、把东航打造成世界一流的航空运输企业而共同奋斗。
随后,大家认真填写了新东航企业文化调查问卷,并对分公司的发展提出了想法和建议。
党课培训新闻稿 篇8
以“谋跨越求崛起,建小康富人民、兴河南强中原”
为主题----中原梦
---记河南师范大学第74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四班全体学员
4月20日,第74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四班全体学员在各院讨论学习十八大精神时。关于“中原梦”各学院在讨论会上,分别围绕“青春鼎力中原梦”内容,立足岗位实际进行了热烈讨论和交流。各院学员发出了“团递正能量”倡议书,号召当代大学生应该接续“寻梦”、奋起“追梦”、同心“筑梦”、实干“圆梦”的理想。
梦想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它承载着人们的信念和希望。它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在心中产生一股巨大的力量,它支撑着我们行走,带着我们一起“飞翔”,微笑着面对人生。“中原梦”既是关系河南整体发展的宏观“大”梦,也是关乎百姓民生的微观“小”梦,广大青年大学生既是实现“中原梦”的参与者、见证者,更是最大的受益者。
讨论结束后,认真做好党的十八大精神总结,为实现“中原梦”努力奋斗,各位学生始终要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并且保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中国梦”精神深入人心,同学们在讨论中交流自己的意见,加深了同学们对“中国梦”的认识,强调大家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要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确立远大目标,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共同铸建我们这个和谐家园----共同实现“中国梦、中原梦”。
河南师范大学
安全培训新闻稿 篇9
20xx年8月23日下午,在xx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人事部的安排下,生产部xx经理在公司二楼培训室为本公司车间员工开展安全知识专题讲座。此次讲座,王经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明确,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就生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心理安全这四大模块对员工展开了多方面的教育。
培训讲座上,王经理通过真实的ppt课件与精彩的演讲,让员工真真切切去感受其潜在的危害。同时,王经理又加以详细讲解,告知各个意外情况下所要采取的相应措施,让大家学会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逐渐提高安全意识,奏响生命的安全之歌。最后,王经理要求大家:为自己负责,为他人负责,关爱生命,请给生命加一道安全防线。
通过此次安全知识讲座,员工们树立了正确的安全观念,懂得了生命的重要性,使员工们学会了,如遇突发情况,该如何正确处理!此次安全知识培训得到了广大员工的一致认可,希望以后多组织类似的培训。
电视新闻稿写作注意的几个问题 篇10
要注意口语化,避免词藻华丽、实功虚做
电视新闻报道应该以最通俗直接的方式传递信息,使观众获得最大的信息量是电视新闻人不懈的追求。但是,有的稿件却刻意堆砌华丽词藻,稿件看似文采斐然,却和画面结合起来如画蛇添足。比喻和描述性语句并不是电视新闻的语言。
不可形似报告,缺乏活力
电视新闻本应采用与画面匹配互补的语言来说明和阐释新闻事实,语言应追求新鲜灵活,尽量减少抽象、笼统、概括。而有些报道却形似报告,毫无鲜活灵气。有的甚至用好多枯燥无味的数字指标,完全泯灭了观众解读新闻的乐趣。
避免思维混乱,漫无边际
电视新闻稿在结构上应该具备三个特点,即主题明确,构思新颖,层次分明。力戒表里不一,声东击西。有些稿子声画两张皮,而有些则是表里不一,甚至连题目和内容都难做到一致。
要拓宽报道面,莫看“像”作文
电视新闻片的构成是多方面的,但是最主要的还是镜头和文字。有人把新闻片比喻成一条项链。那么,片中的一个个镜头就如一颗颗珍珠,文字稿就好像连接珍珠的金线。拉好这根“金线”这是摆在电视新闻工作者尤其是文字记者和编辑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然而,在电视新闻稿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记者把文字稿写成一般的解说词,把镜头中的人物简介一番、场面内容介绍一下而已;有的文稿則写成单纯的解“像”文章,说说事物发生在什么地方、结果如何。这样处理往往忽视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应该想到,摄像机能拍摄到的镜头有多少。现实中大量的新闻信息是镜头难以捕捉到的。如何处理这一“遗憾”,自然而然地摆在文字记者的面前。所以,撰写电视稿件时必须发挥文字语言的特殊作用,进而拓宽电视新闻的报道面:把无法用画面传播的,诸如过去的、未来的、或难以用画面表现的,如科技成果、党的重大决策等,用文字语言表达出来,把这些情况如实地传播给观众。
要挖掘其深度,谨防一般化
新闻要求准确、快速地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事件,电视新闻更是如此。有些记者为急于求成,对一般消息的处理容易出现程序化、模式化,如会议消息往往按照某某部门在什么地方、举行什么会议、提出了什么要求、参加会议的是什么人员等几方面来进行组稿。其实更要注意的是:挖掘其会议或活动的深层含义,报道其民众广泛关注的问题,并准确无误地加以解释。
电视新闻的画面由于受到其具体图像的限制,缺乏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和评论的功能。观众仅仅看电视新闻图像,对新闻的印象比较肤浅,而文字语言具有很强的综合分析和评论事物的能力,它可以恰到好处地弥补图像未能表达的不足,起着代替图像完成综合分析评论新闻事件的任务,使电视新闻报道达到一定的深度。
电视新闻工作者要发挥自己的优势,除了提高摄像技巧之外,一定要在文字方面狠下一番功夫,使播出的新闻有一定的深度。作为记者和编辑人员,应该认真领悟电视新闻稿件要传达的新闻事实的内涵,更准确、更通俗地加以表述,使电视新闻稿件更好地服务于画面,以期产生良好的收视效果。
新闻稿写作的语旨意识 篇11
一、首先要确定新闻写作体裁
新闻体裁是指新闻所报道内容的表现形式, 它决定新闻稿件的篇幅和风格, 为什么要确定新闻体裁呢?根本原因是在于方便写作, 其次是为了方便更好地“说事”。从语旨角度来说, 不同的体裁, 受众读起来的感觉会不一样, 为了让新闻写作最大程度地方便受众, 选择一个贴近受众理解程度的新闻体裁非常重要。
1. 选用消息类通讯类少用评论类
消息类稿件的写作, 因篇幅较短, 结构简单, 简明扼要、言简意赅地报道了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一件事情, 所以受众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耽误的时间比较短。而通讯类稿件的写作则是在采写一件比较重大或有趣味或有影响的事情时, 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写作方法, 详细和形象地报道典型人物、事件或问题, 虽然篇幅比较长, 但因表达方式比较多样, 故事性强, 所以还是深受读者喜欢。而评论类, 因作者的主观思想较浓, 稿件说教性比较强, 文章结构比较单一, 内容晦涩, 受众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 也不便于受众接受。因此在新闻稿写作上, 要注重多用消息类、通讯类的体裁, 少用评论类。
2. 通讯类方式内容要多样化
消息类稿件因稿件篇幅较小, 无论是事件报道还是非事件报道, 对受众的接受理解能力都影响不大。通讯类新闻稿件, 因篇幅较长, 是新闻稿件写作中最常见的一种写作方式。从语旨角度来说, 在新闻稿件写作中, 尤其是写作通讯类稿件时, 要注重通讯方式的多样化。人物通讯的写作, 可采用对话或花絮的形式, 丰富文章表现形式, 吸引受众。风貌通讯, 可以采用透视或侧记的写作形式, 增加可读性。工作通讯, 可以采用目击记或手记等形式, 平衡报道的晦涩性。事件通讯, 可以采用前倾回顾或延展的方式, 让受众对整个新闻事件有个通盘的了解。
二、根据新闻事件选择使用第一人称
在文学创作, 第一人称是与读者离得最近的交流方式, 在阅读过程中, 能让读者自然而然沉浸在文中。而在新闻写作过程中, 使用第一人称的这种创新的写作方式, 越来越受到媒体同行的热爱, 甚至追捧。这种方式通过转换受众的视角, 收到了非常好的阅读效果。
1. 根据新闻客观性选择人称方式
在传统的新闻稿写作中, 为了保证新闻的客观性, 也为了追求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报道往往一般都采用第三人称, 虽然保证了新闻的严谨性, 但可读性就变的差了, 尤其是一些事件通讯, 以旁观者的角度去写作, 受众读起来总会有“局外人”的感觉, 而这时候如果使用第一人称, 会把读者拽到新闻事件当中, 受众不再局限于读者, 更像一个亲历者。所以在保障新闻客观性的前提下, 根据具体的新闻事件选择人称方式, 尽可能选用第一人称, 采用拟人化的手法, 让报道人情化, 口味趣味化。
2. 用细节讲好新闻故事
其实每篇新闻, 都是一个故事。故事的或大或小, 跟新闻事件有关;故事的可大可小, 就靠记者挖掘了。使用第一人称写作, 能让新闻不再局限于生涩的文字, 更像是一篇篇精彩的故事, 而这些故事是真真实实发生在我们身边, 从故事中得到温暖或教训或反思。第一人称写作是从整个新闻报道写作的结构、框架下, 丰富新闻体裁的一种创新方式, 尤其需要记者在新闻事件的采访中, 仔细挖掘, 展现更多的细节。
三、加大现场感描写的运用
一般来说, 受众对一个新闻事件的了解, 对事件的来龙去脉, 都是通过媒体的报道。有调查研究分析, 一篇报道对现场描写越详细, 读者的兴趣越大。所以新闻稿写作要注重对新闻现场感的描写, 在描写的句式上, 要多采用主动句, 少用倒装句等。落实到不同新闻体裁上来说, 事件报道, 要描写现场情况;人物报道, 则要描写人物现场表情。
1. 多采用主动句式陈述现场情况
采写事件新闻, 记者是要亲临现场的, 采访结束后, 通过文字的形式向读者展示新闻事件, 受众也是通过阅读的方式来了解新闻本貌, 越多的现场细节展示, 越多的新闻故事挖掘, 越能吸引受众的眼球, 也越能让受众沉下心来仔细阅读, 而用主动句式来陈述现场情况的使用, 能让现场感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在新闻稿写作过程中, 记者要多采用主动句式来客观陈述新闻的“5W+1H”——when (何时) 、where (何地) 、who (何人) 、what (何事) 、why (何因) 、how (如何) 等要素, 充实新闻稿件, 增强新闻稿件的现场感。
2. 多采用主动句式增加现场感
人物专访或者人物通讯的报道, 如果单纯对一个人进行新闻的采访, 受众读起来会觉得特别生硬, 甚至感觉到宣传意味太浓, 产生厌倦情绪。而通过运用一些主动句式, 描写受访者的现场情况, 可以让读者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增加受众与新闻主体的一种互动感。比如描写当事人在碰到一个问题时, 手摆放的位置, 给手进行特写, 这样既可以充实新闻报道, 也能把读者不自觉地带入文中。
总结:
新闻稿培训会新闻稿 篇12
11月18日19点30分,土木与交通学院主办的新闻稿培训会在5102教室举行。会议由2011级辅导员马凯老师主持。土木与交通学院院分团委学生会各部部长及干事、各班通讯员参加会议。
会上,马凯老师针对新闻稿怎么写,进行了详细、全面的讲授。马凯老师首先介绍了什么是新闻稿,接着对怎么写新闻稿进行了仔细的讲解。马凯指出新闻稿有一定的格式:新闻要素(Who、What、When、Where、Why、How)、新闻构成(题、文、图、表)、主体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主体部分的标题要求是力求言简意明、平易亲切、准确新颖、富有吸引力;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它由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精辟的议论组成,以吸引读者,而导语常采用叙述式、提问式、描写式、评论式、引用式;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它承接导语,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要求主干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背景是指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它说明事件发生的具体条件、性质和意义是为充实内容烘托和突出主题服务的背景既可在主体部分出现也可在导语或结尾部分出现位置不固定;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一句话,阐明消息所述事实的意义使读者对消息的理解、感受加深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消息的结尾方式有小结式、评论式、希望式等,有的消息事实写完文章就止住了结尾就在事实之中。
教师培训新闻稿 篇13
记某某小学初任班主任基本功培训
2012年9月24日下午16时许,在某某小学三楼小报告厅里,伴随着甩葱歌欢快的旋律,学校三年以内的正副班主任手拉手围成了一个圈,依次向身边的同伴传递问候与祝福。小小的热身游戏放松了老师们劳累一天的身心,也拉开了某某小学初任班主任基本功培训的序幕。
随后,某某小学优秀班主任代表1、2、3分别对初任班主任进行实操指导。三位班主任精心准备了ppt文稿,结合了自己工作中的实例,将自己的成功经验无私地与大家分享,精彩的报告不时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一个细节,一份真爱” ——A老师从什么是对孩子的真爱、细节与真爱的关系、如何从细节处着手培养孩子三个方面谈了她的班主任工作理念。她认为真爱不是放纵,亦不是压制。它是有一定的培养目标,顺应孩子的特点,潜移默化地培养良好习惯,使其具备良好的品格,审美的情趣与能力,优良的学习兴趣与习惯。这才是真爱。这段对于真爱的阐述赢得了与会老师共鸣。老师还阐述了她的班主任工作智慧,她认为关注细节才能体现真爱,生活中时时是教育,处处是契机,要做到时时关注,处处留心,最重要的是给学生一份老师的信任。B老师的“小学堂,大德育”教学实例给初任班主任如何用好方圆小学堂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做最棒的自己”和“遵守规则是最大的文明”是B老师特别强调的两项班级精神支柱,让“规则与精神”浸透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让对规则的遵守成为每一个学生的习惯,最终成为他们的品质伴随其一生的成长,这是敬老师的班级信仰,也让初任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树立了培养精神力量的信念。与敬老师不同的是,C老师在班主任工作中强调用真诚、爱心来与学生相处,做个好朋友,做个好学生,做个好老师。孩子有一时难以改掉的小毛病,夏老师不是高高在上,而是选择俯下身子,用自己的一颗心带着孩子一起进步。
三位优秀的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各有特色,但无不包含着他们爱心、耐心、真心。听着他们的讲述,与会的初任班主任们聚精会神,时而低下头仔细记下这些优秀班主任的智慧结晶,时而激起内心共鸣,露出会心的笑容。
员工培训新闻稿 篇14
一、当前电视新闻稿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电视新闻稿写作过于书面化
电视新闻稿注重“听”而非“看”, 因此, 在写作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其口语化特征, 当前许多电视新闻稿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盲目追求文字的生僻、创作过于书面化, 无法直截了当的阐述内容, 是当前电视新闻稿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某电视台的新闻中播出了《长白山雪淞醉游人》的新闻片段, 其中文稿如下:“一串串雪挂沿树枝或树梢蜿蜒伸展, 有的像银龙飞舞, 有的似珍珠翡翠, 晶莹剔透。”稿件描述虽然词汇丰富、优美, 但是配合电视画面不仅有重复的嫌疑, 而且过于书面化。
(二) 电视新闻稿写作报道面过于狭窄
新闻传媒在现实生活中充当的角色不局限于传话筒和播放机的作用, 新闻媒体的报道首要, 应基于事实, 避免虚假新闻的报道。其次, 电视新闻的报道观点应当略高于大众意识, 这也是电视新闻立足的基本点。当前电视新闻稿写作报道存在以偏概全, 矫枉过正的现象。甚至在工作司机开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仅代表一家之言的局面层出不穷, 从而阻碍了电视新闻稿写作朝着基于事实、健康、全面的方向发展。
(三) 电视新闻稿写作深度有待进一步发掘
近年来,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及互联网络的进一步普及, 微信、微博和其他网络传媒的兴起, 给电视新闻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 电视新闻作为传统新闻的主导方式, 应及时、准确、快速的对社会事件做出反应。可电视新闻稿写作虽能确保报道的及时性, 但新闻的深度发掘, 有待进一步发掘、提升。
二、如何提高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方法及技巧
(一) 电视新闻稿写作要力求口语化
电视新闻稿是通过播音员的播报直接传入大家的耳中, “听”的具体特征对新闻稿提出了更强烈的口语化要求, 电视新闻稿的创作不同于纸质媒体稿件的创作, 无法将直观的文字呈现在观众面前, 只有通过吸引人的、口语化的言语完成对新闻事件的陈述。再者电视新闻所面对的观众也存在文化层次差异较大、知识储备、理解能力不均衡的现象, 因此, 为了照顾到大众的理解能力, 应当采取易于听懂的、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口语化较强的语言。
(二) 电视新闻稿写作要拓展报道面
电视新闻与纸质媒介最大的区别在于新闻素材的构成不同, 电视新闻是由诸多新闻镜头和播音员的播音组成的, 纸质媒介的新闻传播仅是通过文字、图片完成新闻的传送。有人曾经对电视新闻做了个恰当的比喻, 将其喻为华丽、富贵的珍珠项链, 一个个新闻镜头就如同项链的珍珠, 而新闻稿就如同连接珍珠的线。为了使“项链”显得更加富贵、华丽, 不仅要丰富新闻镜头, 而且要对“线”进行合理的选择。
除了要拓展电视新闻的报道面的宽度, 也要适当注重报道的全面性, 避免新闻报道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在日常生活中, 新闻镜头的捕捉能力是十分有限的,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为了避免“遗憾”的出现, 就需要电视新闻工作者运用文字来解决这一现实问题, 因此, 电视新闻报道的文字工作者首先要对报道素材进行全面了解、梳理、分析, 避免报道观点的先入为主;其次, 拓展新闻素材报道面的同时, 新闻工作者避免在陈述中掺入自己的观点;最后, 电视新闻报道虽然追求报道面的广泛化、全面性, 但是也不可一味的追求新奇、追求低俗, 虽然涉奇是一种新闻表现形式, 但是在表现新奇的时候, 需注意符合大众的“口味”, 否则一味涉奇将会导致新闻报道的片面性。
(三) 电视新闻稿写作应挖掘其深度
电视新闻不仅是对新闻事件的简单报道, 如果仅将新闻报道当作新闻事件的传声筒、放录机, 那么无可厚非。新闻报道要求准确、及时的反应新闻事件, 同时也要适当的展现电视媒体的新闻观点。它既要传播新闻事件的事实, 又要带有一定的引导性和教育性, 传播正能量。但由于新闻画面的局限性, 就要求相应的新闻稿件能够超越图像的相知, 对新闻事件进行综合反应。比如, 电视新闻画面为某个会议召开的开幕式, 参加会议的有某某等, 呆板的画面无法刻画出会议的精神、会议的主题等内容;如果配上在什么地方, 举办了第几届什么会议, 参会人员有某某等, 会议主体是什么, 截至目前已经达到什么效果等。会及时、恰当的弥补电视新闻图像表现力不足的现象, 并对新闻事件加以深入分析, 也可提升新闻报道的深度与意义。所以, 电视新闻在发挥自己动感画面的基础上, 也应适当在新闻稿件文字部分多下功夫, 只有这样才能更高的提升新闻报道的深度, 使电视新闻在新闻报道中更富有优势。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 电视新闻工作所面临的环境日益严峻, 新闻稿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电视新闻的收视率, 直接关系到新闻节目的影响力。因此, 在电视新闻稿写作过程中, 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的培训, 力求做到口语化、全面化和深层化。
参考文献
[1]侯蕊.电视新闻稿结构研究[J].传播与版权, 2013 (03) .
[2]刘朔.电视新闻写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J].新闻传播, 2012 (01) .
娱乐新闻和新闻娱乐 篇15
[关键词]娱乐新闻 新闻娱牙
乍一看这两个词组,似乎同出一辙,两者都是新闻,并且都有娱乐二字,但经仔细推敲,还是不难发现两者有不同之处,娱乐新闻主体在于新闻,有如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而新闻的娱乐化是当今中国的新闻传播业界的宠儿,它的定义和解释要比娱乐新闻复杂得多,所涉及的社会各方面以及成因都有其独特之处。
近些年,中国的娱乐新闻可以说十分发达,“娱记”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生动的职业词汇,众多的小报和追星族给娱乐新闻提供了肥沃的生存土壤。从学术角度看,娱乐新闻肯定不同于过去我们习以为常的严肃新闻,甚至它与我们通常说的社会新闻也有很大区别。娱乐新闻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大的新闻品种.那么娱乐新闻的定义究竟是什么呢?它与一般社会新闻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从学术角度来看,从新闻到社会新闻再到娱乐新闻是有一种逻辑关系的。社会新闻与西方的软新闻有相通之处,现如今,我们看到的社会新闻即那些政治性较弱,人情味较浓,趣味性较强的新闻,大部分成为奇闻轶事的代名词,突出的是事件的反常性。如果说今天的社会新闻还符合传统的新闻定义的话,今天的娱乐新闻已经很难用新闻定义来衡量了。如果说受众需要的就是新闻,那么娱乐新闻无疑具有相当大的市场。但是,假如用经典的新闻定义来看,娱乐新闻不只是要素不全,它甚至更像是制作出来的新闻,它描述的新闻常常是静态的,是关于某些人物的某种变化,比如某个明星的头发形状又变化了,某个名人又有什么言论了。可以发现,明星绯闻占据了娱乐新闻的主体地位。娱乐新闻这个概念倒是非常容易与国外沟通,因为这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
我国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人们首先看到的是物质领域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进程的加速,刺激了人们长期被压抑的物质享受欲望和消费;中动,这样的情境容易使人失去理性,人们要求每件事情都能尽可能使自己满意,所以也要求精神生活方面尽可能的快乐,而娱乐新闻就很好地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从文化角度看,在社会转型期间,大众文化也风靡于世,将市民大众作为主要消费者,以大众媒介为主要传播手段。人们有一定闲暇和经济条件去满足文化需求,他们更多地关注细腻的生活,市井杂谈,关注离奇事件和琐碎新闻,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极好地放松自己的心态,缓解身上的重负和压力,于是娱乐新闻便有了它广阔的市场。
什么叫新闻的娱乐化?与娱乐新闻相似的是,它在内容上也偏重于软新闻,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但不像娱乐新闻那样仅仅关注娱乐界的琐碎和明星逸闻,它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那新闻的娱乐化何以在当下成为一种时尚呢?与娱乐新闻相同的是,它也与社会文化紧密相连,娱乐新闻生存的土壤也是它生存的土壤,并且在这个土壤里扎根更深。
首先,受众的需求给它生存的空间。当今的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是多元化的,人们渴望获得周围世界变动的信息从而利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人们的需求不再是过去那种政治味浓厚的信息,他们还需要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的信息,更重要的是人们除各类信息的获取外,他们还希望在紧张的工作主余,新闻传媒能为他们提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消遣。在人们对媒介投入过多关注时,他们反而觉得有些无所适从了。有相当数量的受众追求物质利益的最大化,忽视文化修养,甚至不能坐下来读读书,文化素养平庸,审美情趣低下,人们感觉越来越麻木,迟钝,不能深入思考,追求心灵感悟,而是更多地需求感官刺激,以求打破现实生活的沉闷单调,空虚无聊,而新闻的娱乐化更多地提供了一些轻松活泼的文化休闲方式,用戏弄搞笑,调侃玩耍的方式带给人们信息,滿足了受众的享乐和游戏的心理需求。
其次,媒体的利益也促使新闻的娱乐化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进入市场经济后,很多媒体从原来的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化经营,向市场要钱。要有利润,就必须创造出好的媒介产品,以迎合受众的需求。受众愿意看什么,媒体就得给什么,否则,无论你认为是多好的精品,只要不受人们欢迎,销售不了,一切都是空话。所以媒体尽量使自己的产品大众化,受众在文化方面的特殊兴趣引领着媒体传播的趋向,迎合受众,吸引手中的注意力意味着获得经济效益,对经济效益的渴求驱使着各家传媒尽力使自己所传播的信息能让受众满意.其最终结果是,传媒有意识地进行针对受众需要的娱乐化新闻传播。于是我们看到我们的传媒用很大的篇幅和黄金时段炒作某某导演和某某演员的花边新闻,某某明星又缠进三角恋,某某局长包二奶等等,黄豆大的事也炒成头版,除了迎合受众需求以外,媒体的利益还与一些企业,广告商相关。广告商掌握着媒体的经济命脉,决定了媒体的生存与否,而广告商是否投资一个媒体取决于这个媒体能否吸引受众,能否为他的投资带来最大的利益回报。在这里,吸引受众不仅是媒体的目标,也是广告商的衡量尺度,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传媒提供娱乐功能更是有了它坚定的方向,也因此压制了传媒的其他功能,新闻的娱乐化更是如鱼得水。
再次,是整个世界文化交流的结果,是一股世界风潮。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总汇,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人类所处环境不同,人文条件不同,所形成的文化必然有差异.西方国家注重个性发展,张扬个性,西方新闻价值的要素有:突发性,显著性,异常性,接近性,重要性,人情味等等.往往在报道时将空前绝后,耸人听闻的事件之类作为报道重点,以此来冲击和刺激受众的感官神经。而新闻的娱乐化从这个方面来看是大势所趋了,因为它张扬的是异乎寻常的感觉。施拉姆说过一句话:“几乎全部美国商业电视,除了新闻和广告(其中很大一部分也是让人消遣):大部分畅销杂志,除了登广告的那几页:大部分广播,除了新闻、谈话节目和广告;大部分商业电影;还有报纸内容中越来越大的部分——都是以让人娱乐而不是以开导为目的的。几乎全部内容都有一种普遍化的游戏或愉快的功能。文化的渗透是自然而然的,只要在传播领域偶然出现这样的潮流,而这样
的潮流又恰好是迎合了受众的需求,可以给媒体和广告商带来利益的,所以它的扩张程度必然是很大的,渗透速度也很快,即使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但多种文化之间总有一个契合点,拿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来说,虽然与西方文化张扬个性不同,我们自古以来向往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相对重视集体利益,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也开始慢慢接受西方文化,我们所作的一些电视节目娱乐性程度加深,也说明我们也开始重视个体,但这与传统文化也没有本质上的冲突,所以我们大胆接受,大胆结合自己的文化特点,形成了我们自己的一套新闻特色,而新闻的娱乐化也是其中之一。
最后,新闻的娱乐化能够大行其道,与社会的认可也有关,我们国家对新闻的控制体制还是较完善的,政府和社会舆论对于新闻事业的影响还是巨大的,新闻的娱乐化为什么能得到它们的认可呢?第一,人们既然对娱乐性的东西很感兴趣,那自然而然会对一些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的热情减弱,对政府,对社会的抱怨也会减少,社会安定的因素会增多,政府自然认可了。第二,新闻的娱乐化给媒体带来了活力,使其充分发展自身,媒体实力的壮大必然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他们靠自己生产的传媒产品完全可以养活自己,并且还为国家创造出很大的利润,政府的经济压力大大减轻,又何乐而不为呢?第三,整个社会都陷入在一种全身心地放松之中,自己尽可能地忘记痛苦,尽情享受快乐,逃避现实,缓解压力,在这样的舆论下,新闻的娱乐化也就顺理成章了。
娱乐新闻包含在新闻的娱乐化大潮中。在前两点的论述中,分别就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的定义,成因作了一点探导。可以说,新闻的娱乐化所包含的内容更为宽泛,它代表的是一种潮流,而娱乐新闻作为新闻的一种,应当是包含在新闻的娱乐化中的。换句话说,新闻的娱乐化是作为一种现象存在的,而娱乐新闻可以说是一种现象,但更多的,更平常的是将它作为一个特定的新闻类别来阐述,它存在于新闻娱乐化的大潮中,是大潮中的最佳代表,因为不是任何新闻都可以娱乐化,娱乐化限定了新闻的题材和范围。只有社会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等与娱乐业紧密相关的内容,才能做成娱乐化的风格。没见过国家大事、时政评论等(诸如两会、入世、领导人讲话等)做成娱乐报道的.而娱乐新闻首当其冲地应成为主力军.在这样的大潮中,新闻的真实性对娱乐新闻来说显得不那么重要,因为娱乐新闻关注的是受众的注意力,是一种注意力文化。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忽视新闻的真实性,毕竟新闻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用事实说话,但是为了追求强烈的对受众的刺激,可以适当做点新闻策划.比如1999年著名球星贝克汉姆与他的妻子维多利亚的世纪超豪华婚礼便借助了传媒的力量,大做文章,上演了一幕王子与公主的美好童话故事,引起了全球轰动,负责转播的电视台收视率达到了至高点,获得巨大收益,而观众也满足了自身探究明星生活的欲望,可谓一石三鸟。媒体对此次婚礼的关注也从侧面生动反映出时下新闻界流行的娱乐化倾向,尤其是体育新闻的娱乐化倾向。人们似乎越来越习惯于忽视严肃新闻,而乐于以轻松心态阅读娱乐化的新闻,满足自身的好奇心、窥探欲。关注明星,并不关注其演艺成就,而是关注其兴趣爱好、诽闻逸事等私生活。贝克汉姆结婚的新闻中就包涵着诸多娱乐化要素:球星结婚本来就是体育类报纸关注的题材,属于体育赛事报道之为颇有娱乐性的“软新闻”;小贝本人长相俊朗,有明星气质,跟出生名门的也同是明星的辣妹结婚,不免令人感到好奇。从这个角度看,这场婚礼既是体育新闻,更是娱乐新闻,也很好地说明了新闻娱乐化的大势所趋。
对于新闻娱乐化的一点担忧新闻的传播规律是十分清楚的,那就是:真实性、准确性、权威性、可信性。如果新闻的娱乐化很好地遵循这些传播规律,它发展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但是这样的尺度很难掌控。有的媒体为了迎合受众的、特别是商家的关爱,竟然把新闻的根本性质改变了,使新闻报道混同于娱乐行为,生活的真实反映似乎可以是任何个人的道听途说、随意铺排,甚至可能是传播者的主观想象或者精心制造。有的貌似自我解嘲,有的近乎私塾讲古,有的好像编顺口溜,有的竟如调侃玩笑,哪里有一丝一毫的信息共享,哪里有一丝一毫的言之凿凿?新闻节目,各有各的形态,各有各的性质,硬是讓所有新闻报道承担娱乐综艺节目的任务,是南辕北辙的,是毫无道理的。不分青红皂白,不问高低深浅,一切以主观意志为转移,不是严肃的、负责的传播者应有的态度。真正的好的新闻节目,也要注意角度、讲究形式。角度新颖、形式完美,自然会给人以认知共识、愉悦共鸣的魅力,可感可信,回味无穷。
【员工培训新闻稿】推荐阅读:
【员工培训】企业员工培训体系05-22
新闻稿培训范文08-11
新闻稿培训件10-06
新闻稿培训策划11-06
新进员工的员工培训计划07-03
公司组织员工户外拓展训练活动新闻稿07-01
朗诵培训讲座新闻稿09-25
培训会新闻稿10-13
员工培训机制07-20
医院员工培训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