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2024-09-21

关于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共8篇)

关于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篇1

专业选修课(现代企业管理)课程论文

二级学院 药科学院

专业 国际医药贸易 班级 08药贸(3)班 学生姓名 罗嘉慧

学号 080351236

2开课时间 03-14周完成时间 2011年6月10日

关于现代企业危机管理理论的综述

【概述】

本论文主要探讨现代企业对危机的应对机制及管理办法。

危机管理是企业为应对各种危机情境所进行的规划决策、动态调整、化解处理及员工培训等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消除或降低危机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失,是为了对应突发的危机事件,抗拒突发的灾难事变,尽量使损害降至最低点而事先建立的防范、处理体系和对应的措施。企业危机管理于20世纪80年代由西方一些跨国公司最先提出。近年来,随着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化,企业面临的危机也呈多样化趋势,从而也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企业危机管理理论体系。

一.如何界定企业危机

迄今,在研究企业危机方面,理论界对危机的定义有很多争议,其主要代表观点有: 英国危机管理专家迈克尔·里杰斯特把危机定义为“一种能够使企业成为普遍的和潜在不适宜关注的承受者的事件”,这种关注来自于国际和国内的媒体以及其他群体,例如消费者、股东、雇员、家庭、政治家、工会会员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对环境保护组织的活动有着兴趣的环境保护主义者。

DanaldA.Fishman(1999)对于危机的界定是“发生不可预测的事件;企业重要价值受到威胁”。由于危机并非是公司企图所然,组织扮演较轻微的角色,企业对外回应时间极短,危机沟通情境涉及多方面关系的剧烈变迁。

日本企业危机研究会会长龙泽正雄列举了以下几种关于危机的解释:事故;事物发生(损失)的不确定性;事故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危险性的结合;预期和结果的变动。

总结以上几位危机处理大师对危机下的定义可以看出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是从危机的结果来对危机进行界定的,很少是从危机的来源对危机进行深入的剖析。我国台湾学者朱延智通过对不同企业危机案例的实证研究,从来源上对危机进行了界定。他认为危机的产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危机因子结合所致,这些危机因子是产生危机特质(突发事件以及由突发而带来惊异性)的根源,它们威胁到企业的基本价值或高度优先目标,对企业主及员工心理震撼大。在危机资源相对缺乏的情况下,企业必须在短时间内做出明快、智慧的处理;处理结果绝对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二.企业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

1.制度化原则

危机发生的具体时间、实际规模、具体态势和影响深度,是难以完全预测的。这种突发事件往往在很短时间内对企业或品牌会产生恶劣影响。因此,企业内部应该有制度化、系统化的有关危机管理和灾难恢复方面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国际上一些大公司在危机发生时往往能够应付自如,其关键之一是制度化的危机处理机制,从而在发生危机时可以快速启动相应机制,全面而井然有序地开展工作。因此,企业应建立成文的危机管理制度、有效的组织管理机制、成熟的危机管理培训制度,逐步提高危机管理的快速反应能力。在这方面,天津史克面临康泰克危机事件时的沉着应对就是一个典型的危机处理成功范例。相反,阜阳奶粉事件发生后,危机处理的被动和处理缺乏技巧性,反映出一些企业没有明确的危机反应和决策机制,导致机构混乱忙碌,效率低下。

2.诚信形象原则

企业的诚信形象,是企业的生命线。危机的发生必然会给企业诚信形象带来损失,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矫正形象、塑造形象是企业危机管理的基本思路。在危机管理的全过程中,企业要努力减少对企业诚信形象带来的损失,争取公众的谅解和信任。只要顾客或社会公众是由于使用了本企业的产品而受到了伤害,企业就应该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众公开道歉以示诚意,并且给受害者相应的物质补偿。对于那些确实存在问题的产品应该不惜代价迅速收回,立即改进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以尽力挽回影响,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维护企业的诚信形象。“泰诺”中毒事件的处理维护了约翰逊公司的信誉,赢得舆论和公众的一致赞扬,为今后重新占领市场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相反,老字号南京冠生园原本也是个有竞争力的企业。2001年9月,中央电视台对其月饼陈馅的曝光,使南京冠生园遭到灭顶之灾,连带全国的月饼销量下降超过六成。企业的形象危机甚至造成“三株”、“秦池”等知名品牌的销声匿迹。

3.信息应用原则

随着信息技术日益广泛地被应用于政府和企业管理,良好的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危机管理的作用也日益明显。预防危机必须建立高度灵敏、准确的信息监测系统,随时搜集各方面的信息,及时加以分析和处理,从而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危机处理时,信息系统有助于有效诊断危机原因、及时汇总和传达相关信息,并有助于企业各部门统一口径,协调作业,及时采取补救的措施。2003年 8月的“进口假红牛”危机中,红牛维他命饮料公司及时查找信息来源,弄清事情真相。红牛公司立即同国内刊登该新闻的一些主要网站取得联系,向其说明事情真相。同时,红牛通知全国30多个分公司和办事处,要求它们向当地的经销商逐一说明事情真相,并坚定经销商对红牛的信心和信任。及时、准确的信息应用使“假红牛”的负面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把危机对于品牌和公司的危害降低到了最低限度。

4.预防原则

防患于未然永远是危机管理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要求。危机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危机发生前的预防,预防与控制是成本最低、最简便的方法。为此,建立一套规范、全面的危机管理预警系统是必要的。现实中,危机的发生具有多种前兆,几乎所有的危机都是可以通过预防来化解的。危机的前兆主要表现在产品、服务等存在缺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大量流失、企业负债过高长期依赖银行贷款、企业销售额连续下降和企业连续多年亏损等等。因此,企业要从危机征兆中透视企业存在的危机,企业越早认识到存在的威胁,越早采取适当的行动,越可能控制住危机的发展。1985年,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当着全体员工的面,将76台带有轻微质量问题的电冰箱当众砸毁,力求消除质量危机的隐患,创造出了“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的独具特色的海尔生存理念,给人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从而成为海尔集团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三、现代企业危机管理理论

企业危机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尽管学者们对企业危机、危机管理在概念上有不同的认识,但是他们还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企业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以便指导企业的具体实践。根据现有文献的整理,有关企业危机管理的理论可归总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危机管理的系统理论。

从系统论角度来看,企业的内部环境和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构成了企业的整个经营系统,企业经营系统是多层次的、多面向的,不断地进行复杂互动的,并且能通过输入、输出和运作过程及反馈不断循环而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当系统循环受到外部环境或内部因素变化的影响无法保持稳定时,系统就可能出现失控和变态现象,而危机就是整个系统的失控与变态。Peter M.Senge在其所著的《第五项修炼》中所引述的“啤酒游戏”就是很好的例证。并且认为企业外部环境危机的来源是企业重要的威胁,企业究竟有没有能力处理,完全依赖

于内部组织结构的健全,以及结合内部情报与资源的决策体系是否能做出正确决定以解决企业的危机。

2.企业危机管理的结构理论。朱延智(2002)在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危机的结构理论。他认为快速变迁的经营环境,使企业营运不能再只是注重内部效率性的管理,必须更进一步应对外在竞争环境的变迁,外在环境变化最多,是企业危机最主要的来源,而外在环境中同业竞争者的挑战、替代品的压力、供应商的背离、同业竞争的威胁是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危机的主要四大因素。从替代品威胁这个因素来说,Foster的 s曲线模型是说明替代效果的重要理论工具。从潜在竞争者的挑战这个因素来说,潜在竞争者的威胁程度视企业所能建构的危机管理机制而定。危机管理机制强调的关键是:强化提升学习曲线的效应;提高资本密集的程度;扩大差异化程度;升高转换成本;加强销售渠道忠诚度等。由这些危机因素所构建的企业危机结构论从总体的角度观察及分析了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使企业能清楚地掌握面对任何外部环境的威胁以及未来较有利的战略方向。

3.企业危机管理的生命周期理论。SimonA.Booth在分析危机的特性时首先提出了企业危机管理的周期理论。他将企业危机分为五个时期,即企业危机酝酿期、企业危机爆发期、企业危机扩散期、企业危机处理期以及企业危机处理结果与后遗症期。他认为危机处在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生命特征。在企业危机酝酿期,对于危机因子的形成和发展问题,该理论认为许多危机都是经渐变、量变最后才形成质变,而质变就是危机的形成与爆发,因而潜在危机因子的发展与扩散才是企业危机处理的重要阶段,将危机扼杀于酝酿期是第一等的危机处理方式。在企业危机爆发期,常会 出现对有关危机的资讯不足、企业的收入顿减、企业的形象受损等现象,若不立刻处理危机的破坏强度与范围,损失就会更大,从而进入危机的扩散期。危机的处理期是生命周期的关键阶段,此时企业若能找出并利用企业自身的优势及外部的机会,就能决定其生死存亡的命运。

4.企业危机管理的扩散理论。企业危机扩散理论的构架,起始点是在危机爆发后,通过媒体效益而产生形象危机、财务危机和生存危机等。该理论是综合危机理论、经济学、大众传播理论、公共关系、社会心理学以及企业避险等行为与理论所凝聚而成的,它以企业未能事前化解危机,也未能迅速在企业危机爆发后有效地处理危机为前提假设。建立和维持与社会公众的信任关系是企业危机管理的有效方法。

【总结】

企业危机管理理论已开始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研究中一个十分引人瞩目的领域,它相对于以往的企业管理理论提出了新的内涵。从企业的危机角度来解释企业的行为,充分考虑企业可能失败的原因,为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目前,虽然企业危机管理理论 尚不完善,但对这一理论的研究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尽管有 85%的企业家都相信“企业危机与死亡和税收一样不可避免”,但是有很少的企业能够认识危机。正像美国著名的管理大师、洛克希德 一马丁公司首席执行官奥古斯丁所说的:“每一次危机的本身既包含导致失败的根源,也孕育着成功的种子。发现,培育以便获取这个潜在的成功机会就是危机管理的精髓。”面对全球性的危机压力,我国的企业必须完善内部危机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Otto Lerbinger(1997),The Crisis Manager:Facing Risk and Responsibility,Lawrence

Erlubaum Associates:New Jersey.PP.4—7.

(2)Danald A.Fishman(1999),“ValujetF1i 592:Crisisolfqnlnu.Communication theory

blended and extended”,Communication Quarterly47(4):347—348.

(3)IanI.Mitroff(2001),Managing Crises Before Happen,New York: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PP.31—34 .

(4)于春晖 :企业非合作策略性行为的产业组织述评[J],《经济学动态》,2001,11(2),:

78-84。

(5)龙泽正雄 :《企业危机管理》[M],高宝国际有限公司,1999:146-16

3(6)朱延智 :《企业危机管理》[M],中国纺织出版社,2OO3:56-78

(7)高民杰、袁兴林:《企业危机预警》[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167-178

(8)鲍勇剑 陈百助 :《危机管理 :当最坏的情况发生时》[M],复旦大学出版社,2OO3:

89-121

(9)邱毅 :《危机管理》[M],台北出版社,1999:154-166。

(10)诺曼·奥古斯丁等:《危机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13-124

(11)杰佛里·卡波尼格罗:《危机顾问》[M],中国三峡出版社,2001:67-78

关于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篇2

5S管理理念诞生于日本, 最初起源于日本的一种家庭管理模式, 该模式针对家庭中的地、物提出了整理、整顿管理要求。后来, 日本企业将其引进到内部管理运行, 逐渐丰富其他一些管理要素和内涵, 并最终形成了5S。

5S管理的思路非常简单朴素, 它针对企业中每位员工的日常行为方面提出要求, 倡导从小事做起, 力求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养成事事“讲究”的习惯, 从而达到提高企业整体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目的。5S是日文SEIRI (整理) 、SEITON (整顿) 、SEISO (清扫) 、SEIKETSU (清洁) 、SHITSUKE (修养) 这五个单词的简称, 它们的日语用罗马文拼写时, 第一个字母都为S, 所以习惯又称之为5S。

整理, 是指将必需和非必需物品区分管理, 要求在生产现场不可以放置非必需物品, 以力求达到物品的摆放不多余并且井然有序, 并且明确每个成员负责的区域, 依照标准及范围实施管理。

整顿, 是指要求能够在最短的时间 (有些企业要求在30秒) 内找到所需要的物品, 并且物品本身要处于立即能够正常使用的状态。对于整顿有“3要素”和“3定”要求, 具体内容参照表1-1:

清扫, 是指将生产现场保持在无垃圾、无灰尘、干净整洁的状态。具体方法是:

规划清扫责任区域;管理者示范, 树立样板;进行例行清扫, 清除脏物;调查污染源及污染发生对策;建立清扫标准, 规范活动。

清洁, 是指养成坚持的习惯, 并辅以一定的监督检查措施。具体要求是:

彻底实施前述3S, 并将清扫阶段的问题点层别分类;针对问题点实施具体对策;制定各类操作标准书, 尤其是安全、品质方面的作业标准应优先制定。

修养, 是指树立讲文明、积极敬业的精神。如尊重别人、爱护公物、遵守规则、有强烈的时间观念等对员工精神面貌的规范。具体要求是:

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团队精神。

二、“5S”的实施要点

1、全员培训教育

(1) 企业首先要编写有关推行5S活动的宣传教材, 发到各生产班组和处室。由个处室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后进行灵活多样的现场管理培训, 然后由各级管理人员在本单位组织全员培训, 使大家都知道现场管理的要求、5S管理法和考核标准。企业对员工进行现场管理知识抽查考试, 公布成绩。通过培训和宣传, 做到家喻户晓, 营造出5S活动的氛围。

(2) 企业应当组织一个由企业法人代表牵头、由各级管理人员组成的5S活动推进委员会, 坚持每月定期组织大家对每个处室的各个环节进行巡检打分, 并将结果通过委员会上会的方式, 以书面正式文件的形式公布出来, 责令限期整改。

(3) 委员会工作人员要将公布出的每一项内容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记录, 并及时汇报给委员会的各成员, 以便于进一步的措施出台。

2、企业领导要重视并率先垂范

为了加大现场管理的力度, 公司法人代表需要明确提出本企业的现场管理方针和理念, 并公布于众。各生产现场和处室一把手要负责将其层层分解到所属本部门现场管理的各项工作中, 抓落实、抓考核、抓奖惩。企业法人代表要视各部门现场管理工作的优劣作为对一把手考核、奖罚和任免的依据。现场管理者要时常在现场巡视, 对现场管理出现的问题随时要求员工纠正, 做到雷厉风行。

3、建立每日检查每日公布制度

生产现场各处室需要成立现场管理检查组, 做到每日检查、每日公布, 当日检查出来的问题, 在第二日要公布整改结果。质量管理部门是企业现场管理的组织部门, 每周检查组对现场管理按考核标准进行检查, 每月向企业职工公布现场排名和得分以及整改情况, 并与绩效奖罚挂钩。奖惩激励机制使车间的每日检查每日公布制度得以坚持下去, 起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的效果, 进而使现场管理不断得以完善提高。

4、各项管理项目的标准化

规范各项管理科目是推选以5S为主的现场管理的保证。企业制订了一系列现场管理的标准、制度和规定, 编制了各种管理表格, 还给每个生产现场配置了现场管理专用看板, 内容均围绕现场管理标准, 5S每日检查每日公布栏、周检查公布栏和员工行为准则等等。各生产现场都要制订《5S现场管理实施准则》。通过执行严格的规章制度、填写细致的管理表格和对照准则要求, 调动起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约束员工个人行的被动管理模式走向规范组织的主动积极的管理模式, 这正是现场管理方法的质变过程的实现与提高。良好的现场面貌和气场不仅代表员工素质的提高, 同时也代表着组织管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四、实施“5S”的基本准则

1、员工积极自主管理准则

我们要知道一个企业现场的良好工作环境不是单靠添置新设备或领导督促实现的, 而是由现场人员自主创造出来的。现场工作人员在为自己创造并维持一个整齐、清洁、方便、安全的工作环境的过程, 也是改造自身的主观意识, 提高自己的素养, 约束主观行为的一个过程, 只有这样的企业才是真正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企业。

2、坚持不懈习以为常准则

如果只是开展一次“5S”活动, 是非常容易的, 甚至可以在短期内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 但如果不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那得之不易的效果将会很快消失殆尽, 并迅速还原到活动之前的状态。所以能够将活动的效果不断加以改进, 使之变为常态化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所以实施“5S”管理理念, 贵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为了使该管理理念能够长期坚持下去, 企业应当考虑将“5S”管理纳入到企业日常各项管理工作中, 使每一部门、每一员工都能够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和工作标准的同时, 也能够主动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3、不断完善改进准则

企业若想强化“5S”管理理念, 促使工作人员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促进其素质的不断提升, 则需要在企业生产现场实施“5S”管理理念过程中, 要将每一部门的职责层层分解到每个小单元中。以班组为单元定期开展“5S”巡检工作, 通过班组对现有状况的分析来不断优化管理方法。也就是要坚持PDCA (Plan (计划) 、Do (执行) 、Check (检查) 和Action (处理) ) 的循环管理方式, 即要通过策划、实施、检查、不断发现问题并迅速解决问题。

4、质量管理制度与环境管理制度并行准则

在现场5S管理理念实施过程中, 会整理出很多“不需要的”物品。这些“不需要的”物品并不是无用的东西, 有的是暂时不需要的, 以后还有用, 这种物品应该将其放置于仓库的特定地点;有的物品在这个现场不用, 但可用于其他地方;即便是废物, 也应本着不污染环境的原则, 予以分类处理、并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对于那些需要报废的物品, 应按照企业环境管理规定程序进行报废处理, 以收回“残值”。 中国多数企业环境管理体制比较单一, 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缺乏保障, 不能深入进行全过程环境管理, 缺乏监督审核机制。ISO14000标准则提供了一个全过程严密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 易于操作和审核, 丰富了环境管理的措施和手段, 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

在现场质量管理标准化的进程中, 5S是最起码的前提, 通过5S活动可以达到提升PQCDSM工作管理的目标, 即提升生产效率 (P.productivity) 、确保工作与产品的品质 (Q, quality) 、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浪费 (C, cost) 、交货期能够随时掌握 (D, delivery) 、维持工作流程的安全 (S, safety) 、进而使员工保持高昂的工作士气 (M, morale) 。

不过, 我们也必须对5S的本质作用要有清醒的认识, 5S对企业现场管理所起的只是与“病毒疫苗”一样的预防作用, 即它只能预防企业发生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管理问题, 而不是去解决已经存在的问题。“5S”管理理念的实施, 首先要提高大家对5S管理理念的认识, 这就需要企业法人代表和各部门的率先垂范, 如果没有“全员5S管理意识”、没有具体的管理制度和日常的检查评价机制, 那么活动是会流于形式的。所以它要求企业必须将“5S”管理理念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 让全体企业员工形成一个自觉遵守“5S”的工作习惯, 只有让5S深入到每个位员工的思想意识中, 才能真正成功实现将“5S”管理理念扎根到企业的各方面的管理中。

参考文献

[1]糜祖烈.试用5S管理模式提升五年制高职教育管理水平[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06.

关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思考 篇3

【关键词】 现代企业 财务管理 面临问题 管理创新

1. 现代企事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1.1原有的产权理论及制度加剧了股东经营者和员工之间的利益冲突。知识经济是建立 在知识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它是传统的以厂房机器资本为主要管理内容的资源配置结构变为以知识资本为主的资源配置结构,而现有产权制度忽视了人力资本对公司发展的重大作用,事实上在现有市场经济中创造接收利用和掌握知识技术的员工在企业财务的创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利益分配上只注重出资者享有企业剩余所取权,排斥智力劳动者及其他相关利益者对企业剩余分配权,从而加剧了所有者(股东)、经营者和员工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1.2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厂房机器资金等有形资产,而经济知识时代企业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厂、机算机软件、人材素质、产品创新及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大提高,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投资对象,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 的财务管理以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投资决策的需要。

1.3风险管理已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问题。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创业面临的更多的风险。

1.3.1由于经济活动的网络化、虚拟化、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速度大大加快,如果企业信息不畅就会加大企业的决策风险;

1.3.2由于知识积累和更新速度加快,企业及其员工不能及时适应将进一步加大企业风险;

1.3.3高新技术的发展,使产品寿命的周期不再缩短,从而加大了产品的设计开发风险;

1.3.4由于资本市场的开放和电子业务的发展,使货币风险进一步加进,因此,如何有效防范和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使企业更好追求创新发展是财力管理的重要方面。

1.4现有财务机构设置以财务人员素质严重妨碍着信息化、知道化理财。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以快、准、全的信息为导向,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应是管理层次及中间环节少,并具有灵敏、高效、快速度的特征,在我国现在企业财务机构中,大多数是中间层次多效率低下,缺乏创新和灵活性,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财观念滞后,理财知识欠缺,方法落后,严重妨碍了信息化、知识化、理财的进程。

2. 知识经济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2.1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以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这一目标的确立总是随着经济形态的转化和社会进步而不断深化,随着世界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化,企业知识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知识的不断增加更新、扩散和应用加速,深刻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各方面,使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向高层次发展。

2.2融资管理的创新。企业融资决策的重点是低成本、低风险筹措各种形式金融资本,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推进融资管理创新,把融资重点由金融资本转向知识资本,这是由于知识资本逐渐取代传统金融资本成为知识经济中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本。

2.3资本结构的优化创新。资本结构是不同资本形式,不同资本主体,不同时间长度及不同层次各种资本成份,构成的动态组合是企业财政状况和发展战略的基础。知识资本在企业中的地位上升,使传统资本结构理论的局限性日益突出,因而有必要按知识经济的要求优化资本结构,以确定传统金融资本与知识资本的比例关系,通过融资和投资管理,使企业各类资本形式动态组合达到收益、风险的相互配比,实现企业知识占有和使用量最大化。

2.4风险管理方法的创新。风险是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因素,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本经营呈现高风险性和风险表现形式多样化的特征:一是知识产品价格中物质材料成本比重很小,而开发的固定成本急剧上升,使经营风险多倍扩大;二是金融市场和内部财务的变化使财务风险更为复杂;三是开发知识资产的不确定性水平提高,扩大了投资风险,为此,应创新风险管理办法:一方面要对风险的各种表现形式进行有效识别,确定风险管理目标,另一方面要建立风险的计量报告和控制系统,以便采取合理的风险管理政策。

2.5财务分析内容的创新。随着企业知识资本的增加,企业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越来越受制于知识资本的作用,对知识资本的分析也因此构成了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评估知识资本的价值,定期编制知识资本报告披露企业在技术创新人力资本顾客忠诚度方面的变化和投资受益,使信息需要者了解企业和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情况,并建立知识资本考核指标、创新指标、效益指标、市价指标及稳定指标,并进行定期考核,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 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对策

3.1转变企业理财观念。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创造企业财富的主要因素,由物质及资本转向知识资本,企业理财就不能只盯住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必须转变观念意识,首先要认识知识资本,二是要承认知识资本,三是要重视和利用知识资本。

3.2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和创新能力。对包括知识资本在内的企業总资本进行市场化运作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综合性和超前性,用管理有形资产的传统手段是难以适应的,必须提高财务人员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是财务人员既要有宽阔的经济和财会理论基础,又有良好的现代数学、法学和网络技术基础,其次要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开发企业信息,并根据变化的理财环境,对企业的运行状况和不断扩大的业务范围进行评估和风险分析,第三要能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根据国际金融的创新趋势和资本的形态特点,运用金融工程开发融资工具和管理投资风险等。

3.3积极开展对知识资本的理论研究。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企业产品结构看,尽管短期内不会有大量企业直接成为知识型企业,但企业知识资本在企业总资本中所占比重将迅速上升,企业的管理理念将不断更新,所以必须加紧加快对知识资本开展理论研究,了解知识资本的构成要素和市场化形成,寻求知识资本的有效运作模式和管理方式,确定知识资本价值,从而掌握知识资本运作的具体操作方案。

3.4重视知识产权法在企业理财中的运用。在传统企业财务管理中,有形资产的运作较少涉及知识产权法问题,随着知识资本逐渐成为企业资本形态的主要形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知识资本保值增值的基本前提,因此,实施资本及其与有形资本组合的运营管理,必须结合知识产权法进行操作,以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关于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篇4

共谋发展

关于中国企业文化资讯网 保定分频道运营策划方案

(简案)

一、【基本市场分析】

保定有中小企业4万多家,25个县级市区域,其中保定22个县级市。保定市地处京、津、石三角腹地,市中心北距北京140公里,东距天津145公里,西南距河北省会石家庄125公里。高速公路直接可达首都机场、正定机场及天津、秦皇岛、黄骅等海港。京广铁路、京昆高速公路、107国道、京港澳高速公路、保津高速公路、保沧高速公路、张石高速公路使保定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由京港澳高速、荣乌高速、京昆高速、保沧-保阜高速在保定周边互通连接,形成高速外环。而已经开工的京石客运专线(高速铁路)和即将开工的保津城际铁路(高速铁路)将实现到北京30分钟和到天津40分钟的公交化联系,将进一步巩固区位地位。保定是京师门户,现为大北京经济圈中的两翼之一,北京主要卫星城,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作为近临北京、天津的主要城市,有着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

随着保定市“三年大变样’的改革政策及其有利的区位优势,市区各项经济指标稳步攀升,人均收入也在逐年增加,中高收入人群也不断的扩大,物质、文化消费需求日益提升,所以我杂志及网站的市场空间将会越来越大。

保定广告传播市场概况:保定,隶属于河北省,辖管3区、4市、22个县,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040万,是列重庆、上海、北京之后的中国第四人口大市。保定市一共有100多个社区,高档社区十几个,下辖22个县。保定市门脸,万多个,企业有,万多家,万种有刊物,可以直接全部覆盖保定市所有的沿街门脸和主要社区,报刊亭总数达200多个。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22所,在校生197.6万人,教职工13.47万人,专任教师10.34万人。其中,普通高中110所,在校生21.6万人。保定市现有星级饭店23家,涉外宾馆饭店30余家;旅行社86家,包括4家国际社和82家国内社。本土媒体刊物有《莲池》、《城际周刊》,北京的《精品购物指南》也有发行(仅限于报刊亭),平面媒体有保定日报、保定晚报、亚太广告、广播电视报等。

基本理念:企业做大靠投资,做强靠团队,做久靠文化 企业做大靠投资,投资靠眼光和智慧去选择;

做强靠团队,团队建设考骨干,骨干靠培养,培养靠机会和实战; 做久靠文化,文化靠制度来承载,靠核心价值观来引导。

二、【我们的优势分析】 区域优势和战略优势

媒体和客户资源优势。(华讯)竞品分析:

媒体竞合媒企联姻

共谋发展

三、【未来产品类别定位和市场运作的重点】 1.纸媒:杂志的发行和版面 2.网媒

网站的发布优势 3.线下的新闻发布会 4.大型活动的策划

5.展销会 行业大型交易会议的策划

如 2011届白沟国际箱包博览(交易)会 6.以负面新闻监督为辅助。促进广告和协办单位的发展。

四、【运作基本策略】

1.发展河北省内11个地级区域的分区办事处,扩大发展的据点。以及每个县级市的联络员。

2.利用已有的中华全国总工会的网络体系和基本的架构,在其市属体系内外建立庞大的通讯员队伍群体并扩大全国理事会成员的数量;建立企业文化发展俱乐部,利用当地的社交优势自行发展俱乐部会员数量。

3.信函 电话 会议 新闻发布会 行业协会合作 综合运作。4.发授权书 发展指导单位和荣誉会长及通讯员队伍。5.建立企业文化协、(联谊)会,定期组织活动。

五、【盈利模式】

1.会议营销 电话邀请 发送邀请函。参加各类论坛。2.展销会模式 收取展位费和宣传费用。3.分销模式 拓展省级、地级市、县市渠道。

4.代理模式

在省内范围拓展代理商加盟广告合作。

5.理事会模式

在河北省内的大型企业和政府机关单位发展理事会成员,缴纳理事会会费。

6.新闻发布会 利用传媒资源整合优势拓展全国性的 新闻发布会 以点带面。

7.利用俱乐部拓展成员,利用各类老乡会发展区域类的团体。借鉴长城网的俱乐部发展模式。

8.企业文化刊物的 设计和策划 帮助企业建立自身的企业文化系统。

媒体竞合媒企联姻

共谋发展

9.举办主题高端高峰论坛和研讨会,利用研讨会不断拓展新的客户群体。创建持续的品牌,类似于学习型中国的论坛。

10.媒企联姻 谋求联办,寻求企业的资金注入合作。

11.借助全总、省市总工会的影响力,与政府部门、企业协会(商会等)举办经贸科技项目洽谈交流会,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

六、【发展阶段】

1.被动营销阶段:第一阶段为一年 本的目标是建立完善的渠道模式和各类政府关系,为下一部做准备。在本要策划一些大型展销(交易洽谈)会2场,企业容量不低于200家企业,拓展媒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理事会成员达到20家,政府机关5家以上。组织大型新闻宣传暨产品品牌推介会10场以上,年创收50万。2.半主动营销阶段:第二年深入拓展阶段 逐步实现市场的基本认知,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理事会成员达到100家,政府机关20家以上。组织大型新闻宣传推介会50场以上。年创收实现100万。

3.主动营销阶段:第三年是市场成熟阶段,绝大多数省内大的商家主动联系我们,举办全国性的宣传活动。年创收实现200万。

七、【未来走向分析】 河北省的强势 企业文化品牌

形成覆盖全省的网络系统,成员遍布省内的各个显要位置。省内绝大多数的大型企业全数发展为理事会成员 企业文化建设第一品牌。

八、【我们需要的支持】

1.媒体介质:纸媒的版面位置辅助网站的宣传,报网合一。

2.证件资质:正规的媒体证件: 包括相关人员的职位和工作人员的证件,记者证件

在网站可以看到负责站点的相关负责人。(或者可以提供的其他资源)

3.资源引荐:前期市场开拓的媒体和客户资源的引荐和拓展支持。含中央、地方各类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电视媒体的资源支持。

4.办公空间配置:北京总社提供一间公用可以沟通大客户的接待室。5.培训和延伸:提供及时的媒体培训和大量的媒体资讯支持。

6.财务独立:允许单位有独立的财务账户核算系统,公司,章程,独立的组织体系,自有的公章,自收自支,提供杂志社的正规资质授权。有正规票据和相关收据。7.高级公关支持:政府高端人脉支持,处理化解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危机,及时斡旋处理矛盾。

关于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篇5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1994-03-0

2生效日期: 1994-03-02

发布部门: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发布文号: 国经贸〔1994〕9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经贸委(经委、计经委),国务院有关部门:为了贯彻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我委起草了《关于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若干意见》,并在全国经贸工作会议上进行了认真讨论。会后,又进一步征求了有关部门的意见。现将修改后的文件印发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

关于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若干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深化企业改革,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提出实施意见如下:

一、企业改革的方向和主要任务

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为了完成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新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任务,必须朝着这个方向加快推进企业改革。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深化企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企业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使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机制转换,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以下简称“转机建制”),充分发挥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主力军作用,带动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向前发展。

当前,首先要认真学习《决定》,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第二,以贯彻两个条例(《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和即将出台的《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转机条例》和《监管条例》)为主线,加强企业管理,加快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建立国有企业财产的监督管理体系;第三,加大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力度,优化存量资产配置,扩大企业破产试点;第四,结合宏观配套改革,区别情况,采取分类措施,减轻企业不合理负担;第五,选择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不断积累经验,为国有企业稳步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创造必要的条件。

二、围绕企业改革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实现上述企业改革的目标,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决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深化企业改革和“转机建制”奠定思想基础。

一是要强化企业国有产权的概念,改变国有企业作为国家预算单位,直接隶属于政府部门的认识,树立国有企业同样是拥有法人财产权,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的“纳税人”,国家作为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并承担有限责任的观念;

二是要改变国有企业必须是国家单一所有制的传统模式,除部分特殊行业的企业必须国有独资外,允许国有企业有步骤地吸收非国有资金入股,树立以国有企业的实力和信誉,广

1泛吸纳社会资金,通过控股、参股,用有限国有资金支配较多的资产,增强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和影响范围的观念;

三是改变国家对国有企业统包统管,企业事事依赖政府的传统做法,树立企业自主自立,独立承担风险,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的观念,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企业应依法破产;

四是改变只从企业户数优势看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国有小型企业、城镇集体企业产权控制过死的做法,树立资产流动的观念,注重资产优化配置的效益,在保证国家和集体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有效形式;

五是改变以所有制性质区别政策,在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上靠对不同所有制、不同企业轮番进行政策性调整来推进改革的思路,着力解决深层次的矛盾,进行企业制度的创新,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

三、坚持不懈地贯彻《企业法》和《转机条例》

《转机条例》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块基石。要在一年多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舆论宣传,形成深入贯彻落实《转机条例》的良好环境。对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要进行检查、曝光,直至追究法律责任。企业要眼睛向内,苦练内功,利用《转机条例》赋予企业的权利加强管理,加速自身机制转换。

要继续贯彻执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地区已制订颁布的《转机条例》配套规章和实施办法。个别还未出台的配套规章,要抓紧审核,尽快颁布实施。

转变政府职能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关键。各级政府按照《决定》的要求和中央统一部署,制订精简机构、转变职能方案,应有利于《条例》的贯彻,有利于政企分开,在加强地区经济运行的综合协调方面迈出较大步伐。政府部门分流人员兴办公司要立即与党政机关脱钩;坚决纠正垄断性行业主管部门自办实体、获取高利的不正之风;防止“翻牌”公司截留企业经营权。

各部门、各地区要共同努力,首先把《转机条例》赋予企业的十四项经营自主权和责任在一万多户国有大中型企业中不折不扣地落实下去。

四、组织实施《监管条例》,建立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体系

《监管条例》是《转机条例》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要在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的基础上,明确企业法人财产权。国家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要由实物形态逐步转变为价值形态,建立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企业自主经营的新体制。

当前国有资产管理不善和严重流失的情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和有关机构对其分工监督的国有资产要负起监督职责,根据需要认真做好派出监事会等项工作,企业要普遍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严禁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低价出售,甚至无偿分给个人。继续对少数大型企业集团进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试点,进一步理顺企业集团内部的产权关系。

国家经贸委会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等部门,分期分批地选择一千户国有大中型企业纳入国家直接委派监事会的范围,并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的合理形式和途径。

五、加快改革步伐,为“转机建制”创造必要的条件

改革企业管理制度,强化内部管理

--改革、完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要坚持和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保证厂长(经理)依法行使职权。要正确处理好企业内部党政关系,企业中的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保证监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可以交叉任职,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以实行党政主要职务一人兼;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加强民主管理。

--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职业化的企业家队伍。要引入竞争机制,从实践中考察和选聘优秀人才担任企业厂长(经理);建立经营者资格认证、业绩考核和离任审计制度;提

高经营者的工资收入,提高企业家的社会地位,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建立人才合理流动机制,逐步形成经营管理人才市场。改革企业经营者现行工资收入管理办法,在实行董事会聘任经营者的前提下,试行经营者年薪制,将经营者的工资收入与职工工资分离,与企业生产经营成果、责任、风险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相联系。

--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调整内部管理机构。要按照企业进入市场,独立经营的需要,建立和完善科学与民主的决策体系,加强技术开发与市场营销体系,强化审计、监督和产权约束体系,并要不断改进和加强质量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现场管理和安全生产等基础性工作。要精简生产人员,严肃劳动纪律。要坚持和完善责权利相统一的内部经济责任制。对因管理水平下降造成重大生产、设备、人身安全及经济损失的,要依法惩处。

--认真贯彻《两则》,继续做好清产核资工作。《两则》特别是《企业会计准则》,是现代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所有企业都要认真实施《两则》及财政部《关于贯彻实施新的企业财务制度有关政策衔接问题的通知》(1993年财工字第199号)规定的十条措施,用好有关政策。1994年,清产核资工作要有重点地进行,首先在一万户左右大中型企业中铺开。对清产核资中的有关问题,要认真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扩大清产核资试点工作有关政策的通知》(国办发〔1993〕29号)规定的十条政策处理。国家经贸委要会同各地区、各部门,结合落实十四项经营自主权,跟踪了解一万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两则》、清产核资的情况,通过落实上述“双十条”,有步骤地界定产权,清理债权债务,评估资产,核实企业法人财产占用量。从各方面为国有企业“转机建制”打好基础。

--做好承包企业转为统一税制的衔接工作。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企业,要按照国家财税体制改革的要求转为统一税制。从1994年1月1日起,国有企业统一按国家规定的33%税率交纳所得税,取消包税的做法。考虑到部分企业利润上交水平较低的现状,作为过渡办法,增设27%和18%两档照顾税率。对少数在中共中央〔1993〕6号文件发布之前,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实行投入产出总承包的企业,经财政部门核实,可以在原定期限内(不超过1995)实行先征税再返还的政策。要进一步完善工效挂钩办法。亏损企业可继续实行减亏承包责任制办法,扭亏增盈后应照章征收所得税。

--全面深化企业劳动、人事和工资制度改革。积极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依法聘用或解聘经营者与职工。取消干部与工人、不同所有制职工之间的身份界限。创造条件,逐步在企业与职工之间实行“双向选择”。政府和企业都要开辟分流富余职工的渠道,大力发展和培育各种劳动力市场,大力发展职业技能开发、职业介绍服务体系,为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机会。积极推进工资制度改革,具备条件的国有企业可按照“两个低于”(即职工工资总额增长率低于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率,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低于本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原则,根据劳动就业供求变化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结合企业机构调整和建立严格的责任制体系,在全面进行岗位劳动评价和职工劳动贡献考核的基础上,自主决定工资水平和内部分配方式。在企业内部分配上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平均主义,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合理拉开差距。

加快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的步伐

--大力发展一批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体,以产权联结为主要纽带的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发挥其在促进结构调整,提高规模效益,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增强国际竞争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试点的大型企业集团,要进一步增强核心企业的经济实力和投资中心功能。具备条件的经批准可成立进出口公司和财务公司,在较大范围内融通资金,使之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力量。

--对整体优势弱化、局部优势尚存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可以分立,可以划小核算单位,实行一厂多制,采取局部承包、租赁和拍卖的方式,分块搞活。

--要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积极吸引外资,对老企业实行“嫁接”改造。选择一批好企业、大项目,把“嫁接”改造与转换机制结合起来,迅速与国际市场接轨。要积极探索吸引国际财团进行老企业改造的途径。

--加快小型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产权改革的步伐。采取承包经营、租赁经营、改组为股份合作制、出售给集体或个人等方式调整结构。出售企业及股权的收入,要建立结构调整专项基金,专款专用,投入急需发展的产业。

--对少数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达到破产条件的企业,可按照《破产法》规定的程序实施破产,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近两年内,要在破产和兼并方面迈出较大步伐。

--在进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时,要妥善解决富余职工安置问题。以企业开辟门路自行安置为主,政府运用待业保险基金予以扶持,并在税收政策上提供优惠,同时允许企业将适量富余职工转入社会安置。

--逐步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将所承担的社会服务职能与企业生产经营部分逐步分离,成立各种服务性经济实体,开展多种经营,兴办第三产业,面向社会,划小核算单位,独立核算,改暗补为明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逐步与原企业脱钩,形成独立的法人实体。这些服务性经济实体享受国家兴办三产的有关政策。

加大技改投入,清理债权债务,减轻不合理负担

--在新的财税体制改革方案中,国家已采取了降低企业所得税率、取消国有企业调节税和“两金”、国有全资老企业税后利润在近期内不上交,以及实施《两则》后固定资产贷款利息进成本和加速折旧等措施,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充分利用这些政策,自觉提高自有资金比重,增加企业的技术改造投入。

--为保证国有大中型企业必要的资本金注入,国家投资公司可用国家核拨的资本金向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进行股本投资。政策银行和商业银行要增加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改项目的贷款,并优先给予支持。

--多种渠道补充企业流动资金。为切实解决国有大中型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问题,近年来国家采取了按销售收入1%提取流动资金的措施。为了更好地与财税体制改革衔接,对有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可以通过增提折旧和按清产核资后资金的重估价值计提折旧等途径来增补流动资金。对国有工业盈利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余额一般不得低于1993年水平。对扭亏有望的亏损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不低于前三年的平均数。新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不得挪用企业流动资金,不打足铺底流动资金,不准开工。

--要采取切实措施,减轻企业不合理的债务负担。对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使用的中央拨改贷投资和基本建设基金,可按国清〔1993〕120号文件的规定,经国家有关部门专项审核批准,将其余额挂帐停息。在此基础上,对企业不合理的债务负担,可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一是确需国家投资或控股的企业,可区别不同产业,视情况将这部分拨款改贷款的余额一次性地转为国家资本金;二是对有发展前途,但目前经济效益差,确实无力偿还期贷款的,经银行批准可以展期归还,不加收逾期贷款利息;三是对破产企业和确因不可抗拒的客观原因造成的贷款流失,要按照法定程序,严格审计,由银行在呆帐准备金中核销。国家经贸委要会同有关部门选择十几个城市进行试点,探索分类分期具体解决的办法。

--企业要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积极参加包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女工生育等项社会保险费用在内的社会统筹。企业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用实行全额缴拨,企业不再对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由社会保险机构按标准支付,有条件的地区实行由银行代发养老金。

六、选择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

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所有企业都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但必须创造条件,通过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进。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是:确立出资者财产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完善企业法人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企业组织结构,完善企业权力机构、决策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的制衡机制;建立现代企业的劳动人事工资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工作;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改善工会工作和职工民主管理。

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可采取不同的形式推行现代企业制度:

--涉及国家安全、自然垄断、尖端技术和某些特殊产业中的企业,有的可改组为国有独资公司,有的可继续实行国有国营,但要在转换机制、建立科学管理制度上下功夫。单一投资主体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可依法改组为国有独资公司。多个投资主体的依法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对现有公司(包括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也要按照规范化要求,继续在转换机制上狠下功夫,并积极创造条件,率先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继续选择一些具备条件的国有大企业到境外上市。

--现有全国性行业总公司,有的可进行改组为控股公司的试点。

--小型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依法改组为股份合作制或有限责任公司。

--选择少数产品有销路、经济效益好,但急需资金、债务沉重的企业进行债权转股权、吸收外资和非国有资金入股、内部职工以基金会形式参股的试点。

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实行公司制,要着重于转换机制。绝不能把企业简单地改组为公司,更不是把全部企业都改组为公司。要防止简单更换名称、单纯筹集资金以及把不具备条件的企业硬行改为公司,搞新的一轮“翻牌”公司。

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国家经贸委要与有关部门协商配合,组织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并及时总结试点经验,为积极稳妥地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做好思想、组织及法律上的准备。

七、积极进行配套改革,为“转机建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十几个试点城市,进行“优化资本结构、增强企业实力”的配套改革,即加快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加大《破产法》实施力度,在企业破产方面要逐步规范,进而立法有新的进展;多渠道补充企业自有流动资金;解决企业办社会的问题,建立区域性的产权交易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清理企业债权债务,减轻企业不合理的债务负担,为建立企业自负盈亏、优胜劣汰机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八、组织实施“转机建制、万千百十”规划

要按照《决定》精神,深化企业改革要在所有企业整体推进“转机建制”,同时以“万千百十”的形式,实行重点突破。

--“万”即两年内在一万户左右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全面贯彻《转机条例》,落实十四项经营自主权和经营责任,贯彻实施好财务会计《两则》,完成清产核资工作,基本实现机制转换,进入市场;

--“千”即国家将通过委派监事会的形式,分期分批地对一千户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骨干企业的国有资产进行监督;

--“百”即在国务院统一领导和部署下,选择一百户不同类型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

--“十”即在十多个城市进行“优化资本结构、增强企业实力”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转机建制、万千百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转机建制”是企业改革整体推进的方向和任务,“万千百十”是企业改革重点突破的实施方案。“万”是基础,“千”是重点,百家先行一步,十个城市配套展开,条块结合,点面结合。国家经贸委将按照国务院的部署会同有关部门、有关地区按照《决定》的精神,统一认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制订“转机建制、万千百十”规则的具体办法,共同组织实施。

九、加强企业法制建设,依法“转机建制”

要严格遵照已经出台的《企业法》、《转机条例》、《两则》和《公司法》以及即将出台的《监管条例》等一系列法律和法规,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同时,要根据深化企业改革的新要求,抓紧研究起草规范市场主体、维护市场秩序和保障公平竞争、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并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各级经贸委(经委)作为政府负责企业工作的综合部门,要对各专业部门的执法进行协调、检查、督促;对企业的执法情况进行抽查,并对违法行为作出严肃处理。帮助企业建立自我约束机制,使政府对企业的宏观管理尽快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十、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步推进

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转机建制、万千百十”规则,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必然要触及各种不合理的权利和利益格局,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阻力。各地区、各部门的主要领导同志要集中更大的精力,精心组织领导,认真总结经验,有计划、有步骤、积极稳妥地进行。

组织好学习宣传工作。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认真学习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提高对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性、迫切性和艰巨性的认识;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要利用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宣传舆论工具广泛宣传,形成有利于改革、有利于试点的舆论环境。要举办培训班,逐级培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增强改革的自觉性和承受能力。

关于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篇6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是省、市、县委为加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工作和促进新农村建设而采取的重大举措,是“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重要手段,它注重以人为本,需要高素质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以下简称远教)管理员来培养高素质的群众。管理员的素质直接影响了广大农民群众素质和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近年以来,XXX镇认真按照“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目标要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有效管理途径和方法,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培养了一批有能力高素质的远教管理员,有效地促进了全镇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的互动。

一、基本情况

XXX镇自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以来,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基本原则,建成28个村级站点,共选任28名远教管理员,其中20名管理员由大学生村干部担任,8名由村两委干部担任。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镇十分注重管理员队伍建设,按照“统筹共建、集中培训、分类指导”的原则,采取建、培、管相结合-1-的方式,构建起了一支“稳定、内行、负责”的远教管理员队伍,有效提升了远教的服务水平。据统计,今年在全镇28名远教管理员共同努力下,28个远教站点共开展各类教学活动3000多个学时,8名村两委管理员直接接受培训,发布和搜集各类致富信息200余条。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1、完善机制。我镇通过村两委推荐和组织选荐的方式,在全镇28个站点中,建立了一支28人的专职远教管理员队伍,并下发了《XXX镇加强农村远程教育管理员队伍建设的要求》,管理员实行镇村两级备案制度,如有调整要及时向镇远程办报告,并及时补充。为了提高管理员队伍的文化层次和技术水平,全镇还将20名大学生村官全部纳入管理员队伍,并明确其服务远教的义务和职责。

2、加强培训。镇远程办把管理员技能培训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来抓,今年以来,镇远程办共组织5期远教管理员培训班,还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不定期到各个村进行现场指导,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问题。我镇充分利用熟悉网络技术的大学生村官资源,挑选操作精通的大学生村官管理员对一些年龄偏大的村两委远教管理员进行专门培训,并对他们提供现场技术指导。目前,全镇站点管理员都能够熟练操作远程教育接收系统和利用互联网查询、发布信息,为“学、用”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3、明确职责。镇远程办、站点党支部与管理员层层签

订责任书,细化指标,落实制度,严格考核,并实行全天候轮流值班制度,严格落实XXX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员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对远程教育工作的认识,自发按照制度的要求去做,确保远程教育设备有人管,管得好。

三、存在的问题 远程教育终端接受站点覆盖以来,全镇远程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用活动,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由于远教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在站点管理、队伍建设、资源利用等方面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通过对我镇的远程教育管理员的调研,发现了以下问题;

1、宣传工作上,由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是一项新生事物,在宣传工作上就无形地增加了一些难度。有些村民对远程教育工作仍然感到很茫然,很陌生,还没有把远程教育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去,还没有像看电视一样成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

2、实际操作上,由于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管理员也都是“新手”,尤其是村两委的管理员年龄偏大,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对网络操作也比较陌生。尽管去年我镇组织了多

次实际操作培训,但是这些管理员有时还会感到得不应手。

3、在理论联系实际问题上,有些问题管理员是学习过

了,但在实际应用中又会出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比

如说,通过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养殖技术,但是实际养殖中,突然碰到了很是棘手的疾病,根据当时的实际条件,没有到位的药品,不知道该怎样去处理;或者药品到位了又出现了新的情况又该怎样处理等等诸如此类的一些细小的实际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群众对远教管理员的认可度,也影响了群众观看远教的热情。

4、在专业技术知识运用上,远程教育管理员当中有21位大学生村官担任了专职管理员,虽然他们具备基本的理论基础,但在“三农”问题以及其他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员的工作质量。

四、建议与对策 针对以上的调研情况,我觉得远教管理员在工作上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明确目标,努力学习,提高自身基本素质的同时,认真履行职责,扎实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利用好远程教育这个信息平台。

1、要积极发挥作用,做好远教“宣传员”。远程教育工作在我镇开展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但发展仍不平衡,各村对远教的认识有浅有深。首要工作就是远教管理员要做好宣传,积极向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农民群众宣传远教“三位一体”的教学功能给大家带来的实效及作用。其次,要结合工作职责和业务特点,采取制作专题片、知识讲座课件等形式,制作一批让农民群众喜欢看、学得进、用得上的远程教

育教学资源。这样在组织远教学习培训时才会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增强远教工作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2、要不断加强学习,做好远教“技术员”。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农村工作有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远教管理员要不断学习,尤其是年龄偏大的村两委管理员更应与时俱进,这样才能适应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一是加强理论和政策学习,特别是要紧密联系当前实际,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二是加强业务知识,精通本职专业,能够回答老百姓提出的实际问题;三是学习计算机应用、互联网和卫星数据接收等远程教育知识,这样才能够充分利远教平台为百姓服务。

3、要深入调查研究,做好远教“管理员”。学习关键在于运用。每位管理员,不能光讲理论,也要深入田间地头,利用所学知识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农民群众明白原来通过学习是有大用处的,以增强他们学习远教的积极性。要通过深入调查,掌握本村自然资源、农业产业等方面的情况,充分了解农民群众尤其是那些产业示范户的学习需求,采用积极研究有效的学用组织形式。

4、要创新工作方法,做好远教“辅导员”。远程教育对大多数农民来说是一个新鲜事物,认知度和认同度还不是很高。远教管理员在充分了解本村农业发展状况、把握农民实际需求结合当地实际的基础上,不仅要学会用示范引导、现

关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思考 篇7

1 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现有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投资决策需要

传统的工业经济增长主要是依赖于厂房、机器设备、资金等有形资产,而在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现代化正规企业的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计算机软件、人才素质、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所占比例将会越来越高。而当今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与内容对有形资产的管理论述相对详尽完善,对无形资产涉及的较为稀少,在实际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大多数企业往往低估了无形资产价值,而是习惯于通过扩大厂房、增加设备等方法进行简单而单一的资产营运,而不善于利用无形资产进行资本运营。因此,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已无法紧随时代步伐,与知识经济时代投资决策的需要发生背离。在这一点上我们要想做大做强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在此方面加大研究和探索,结合企业实际,联系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做好这项重要工作,充分发挥它应该发挥的作用,为企业服务,使企业受益。

1.2 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未能产生应有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和重点,不能随个人的主观意愿将其定位在计划经济体制和短缺经济状态下,企业管理实质上是以生产管理为主要内容,完成了生产计划也就完成了企业的目标。在如今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消费者的具体行为模式已经难以把握,成本、价格等指标就成为了决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成败的决定因素,企业不得不从市场上引入一些竞争能够接受的指标,并且把它分解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使企业生产的产品最终能被市场接受[4]。但在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少企业经营者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经营决策往往是想当然得出来的,没有经过科学的财务分析得出重要的关健性决策数据,从而导致投资效益与预期发生背离,失去了分析和决策的意义,使企业在发展上走弯路,甚至发生重大危机。

1.3 现有大多数财务机构的设置与财务人员的素质严重妨碍着信息化、知识化理财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一切经济活动都应该以快、准、全的信息为导向。数字化技术、信息高速公路将使企业的交易、决策信息在瞬间完成;“媒体空间”、“网上实体”使经济活动的空间概念变小,这就决定了在知识经济的这个时代里,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该有很强的专业知识能力、敏锐的处理接受信息能力、创新科学理财方法的能力;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应是管理层次及中间管理人员少,强调结构创新,具有灵敏、高效、快速的特征。我国现有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大多数是金字塔型,中间层次多、效率低下,缺乏创新和灵活性,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财观念滞后、理财知识欠缺、理财方法落后,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一切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相去甚远,严重妨碍了信息化、知识化理财的进程。

2 改善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2.1 树立人本化理财观念,充分协调好各相关利益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目前我们虽然很难使“利益相关者”合作产权制度一步到位,但企业的每一项经济活动都是由人发起、操作和管理,因此,重视人的发展与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趋势和客观要求。知识经济的到来,扩展了企业资本范围,改变了企业资本结构,物质资本与知识资本的地位将发生重大变化,物质资本的地位将相对下降,而知识资本的地位将相对上升,且人力资本将成为决定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资源,是决定社会财富分配的最主要因素。比如,在确定财务目标时,不仅要考虑财务资本所有者的资本增值最大化、债权者的偿债能力最大化、政府的社会经济贡献最大化、社会公众的社会经济责任和绩效最大化的财务要求,更要考虑人力资本所有者(经营者与员工)的薪金收入最大化和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财务要求。

2.2 结合互联网对财务管理进一步创新

当前,以lnternet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交互式web应用的出现,电子商务浪潮作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引擎彻底改变了企业的生存环境,从大规模的生产到个性化生产,从企业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从企业间产品的竞争发展到信息和人才的竞争从单个企业间的竞争到供应链竞争,从区域竞争到全球化竞争,从以规模取胜到以速度取胜,这些变化使财务管理在管理过程中的手段随之提高尤其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通讯手段的飞速发展,信息得以高速流动。资源高度集中电子商务浪潮的掀起使企业财务管理走向网络化,IT环境的形成,信息可以被实时动态地获取、存储、加工和传递。尤其数据平台的建立,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客户、企业与其他职能部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也将企业的财务流程和经济业务流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也是财务管理网络化的一个动因,在供应链管理中,财务管理用信息流将物流和资金流整合起来。这样,财务管理的网络化为企业经营在资金和商品之间的传递节省了大量时间,降低了经营费用加速了企业的资金周转,同时在企业做财务决策时也可以在这个链上获得及时的信息。

2.3 创新和调整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把无形资产作为企业投资决策的重点

知识经济的到来,使无形资产成为企业最主要、最重要的投资对象,我们应该创新财务管理理论、改进和调整财务管理中忽视无形资产投资及其决策评价的内容,建立切实反映无形资产状况及其结果的决策指标体系。传统的投资方案决策主要以有形资产的财务效益为主,评价的重点放在物耗与人工的节约上,而在以智力资本投入为主的知识经济时代,投资决策的重点应以无形资产为主,效益评价的标准应从企业全局利益、长远利益出发,以是否给企业带来人力资源积累、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及持续发展的动力为杠杆,制定具体反映无形资产投资效益的指标。

2.4 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法制观念

完善的财务管理需要财务人员有很高的业务素质,财务人员不仅要精通财务会计知识,而且还要熟悉生产控制、金融保险、证券期货、预测决策等方面的经济管理知识,并且要有较强的分析研究、理性判断、综合决策能力。而现阶段的财务人员大部分不具备这样的素质。另外,由于法制意识薄弱,当企业中有违法违规行为时,大部分财务人员不能理直气壮地制止和纠正。因此,企业要根据经济管理的要求,抓好在职财务人员的培训,不断充实和更新财务人员的知识。应当把法制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同专业知识培训结合起来,促进财务人员素质的全面提高,使财务人员能够全面满足管理工作的需要。

3 结束语

总之,对于企业来说,强化财务管理创新是其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增强企业竞争力,谋求健康迅速发展,并对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意义重大。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还有许多细致扎实的工作要做,需要国家、企业、财务人员三方共同努力。国家要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财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只有这样,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才会逐步提高。

摘要:企业的管理必须以财务管理为中心,随着市场经济以及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受到严重冲击。本文分析了现阶段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张欣.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J].北方经贸,2005(8):75-76.

[2]贾明月.改进民营企业财务管理[J].商业时代,2004(32):36-37.

[3]王晓东.关于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工业技术经济,2005(1):144.

关于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篇8

关键词: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一、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逐步建立

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已初见成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招聘制度市场化,招聘工作更公平、公正、公开。现代企业的人才引进已完全摒弃原有的接班制、推荐制,个人的真才实学也远重要于其关系背景。多数企业已形成固定的招聘流程,对应聘人员进行初选、面试、专业考核、总体面试及再考核等,考核内容也十分广泛;第二个方面是培训制度多样化。大部分企业已经实行了培训制度,培训形式也不拘一格,既有“引进来”的形式,同时也鼓励员工“走出去”。培训内容结合了所培训对象的现有岗位,同时结合了企业的激励机制、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设计等;第三个方面是薪酬和考核制度合理化。大多数企业都建立了完善的考核制度,一些传统行业也打破了职称终身制,还有部分企业鼓励员工通过竞争聘任上岗,提升员工忧患意识。

(二)人力资源管理地位发生转变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再局限于一些事务性工作,例如考勤记录、档案保存、工资发放等,而是将更多的主观意见加入企业发展与人才战略中,自主性更强,也更具备决策权。一些企业确立了“超越而不脱离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即沿袭人事管理的传统,做好事务性工作,同时也要对本企业及本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本公司的战略地位等有清晰的认识,并在工作中充分结合这些认识,以最高的立意对最基层的工作进行指导。

(三)人力资源管理手段逐渐完善

大部分企业已成功应用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部分企业为提高工作效率,已独立开发出系统软件。例如,作为一家全国性的大型金融企业,华夏证券的招聘、考核、任免、离职、薪资福利、保险及人事档案的管理只需要六个人便能完成。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根本无法达到这种工作效率。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应用了更多先进的科学技术,例如网络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视频技术等,极大提高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率,节约了人力成本。在第三产业不断崛起的现代,一些中小型企业考虑到自身规模小、人员少的特点,将档案管理、社保业务委托给外包公司办理,不仅节省人力成本,而且有效提升了办理质量。

(四)职业经理人不断成长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队伍中,不乏素质全面、业务知识扎实的管理人员。他们不仅掌握扎实的管理学、心理学、计算机等专业知识,而且还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例如责任感强、乐于奉献等。除此之外,许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还掌握多种管理方法,具有很强的技巧性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使其能完美结合教育管理与行政管理方法,顺利解决危机局面。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在企业的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许多企业在员工薪酬激励制度的制定上已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或者已委托给专业咨询机构处理,但是一些企业仍由党委办、劳资科进行人事管理;多数企业已经拥有自己的人才信息库,并利用决策支持系统,但是个别企业还未广泛应用计算机进行人事管理。虽然一些人事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的企业在其它指标上处于同行业竞争力较强的水平,暂未凸现人才管理劣势的主要原因就是地方保护和国家特殊政策支持。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落后的人才管理水平必将对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影响。

(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部分企业虽然初步建立了人才管理制度,但是仍需要完善。例如,大多数企业都未对职位进行详细的说明,仅仅凭借大家头脑中的印象完成对员工的录用与考核等。虽已具备门类繁多的培训制度,但是教条化倾向严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被培训员工将培训视为一种必须执行的制度。很少出现将培训活动以多样的形式穿插到日常工作中的做法。一旦培训课程结束,管理环节也便结束,对员工的训后考核不足。

(三)管理资金投入不足

一些企业管理者只看到眼前利益,不重视长远利益,并未形成人力资本投资意识。许多企业不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仅仅开展培训以促进员工专业技能的提升,并未长期开发、预测和规划人才资源,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浮于表面,培训也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无法真正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个人诚信危机带来负面影响

由于一部分员工诚信度低,导致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陷入困境。通常情况下,员工的培训费用十分高,而企业在制定培训计划时,考虑到员工在培训后离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若不对员工进行培训,则不利于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由于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实力有限,并且培训前与员工签订的协议约束力不强,因此企业考虑到员工的个人诚信问题,在制定与执行人力资源计划时常常有所保留。大量事实证明,个人诚信问题给企业和个人带来的影响都是负面的。

三、解决对策

(一)提高管理效率

企业应合理运用专业咨询公司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专业咨询公司对企业管理研究较为深入,管理方法和管理理论也相对先进。同时,与众多企业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对市场信息和行业信息的掌握更为全面,可有效指导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除此之外,还应加快培养具备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保证其不但能熟练应用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同时还具备扎实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与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

(二)完善管理制度

企业应逐步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制定规范的职位说明书,按照职位说明书进行严格的招聘和考核,保证考核和薪酬制度有章可循,杜绝不公平现象发生。对员工培训机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进行合理选择,保证培训内容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对培训结果的考核,考察经培训后员工业绩是否提升。

(三)加大资金投入

企业应形成良好的人力资本投资意识,重视长远利益,加大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门的人力资源岗位,以战略角度科学合理地分配薪酬,提高职工满意度,提升企业竞争力,这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目标。除此之外,应加强培训资金投入,挑选专业的培训机构对员工进行培训,由员工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培训内容。

(四)建立人才信用体系

从长远发展来看,国家应重视人才信用体系的建立。首先,可通过文化导向强化大众的信用观念,不守信用的人将受到公众的谴责;其次,为彰显信用的价值,可制订相关法律并向公众展示典型案例,使其意识到守信获利,失信招损;最后,建立一系列评估制度并设立信用档案,从制度上维护企业员工信用。建立人才信用体系不是单单靠政府完成的,企业员工应严格要求自己,遵守信用,促进个人职业生涯发展。

四、结束语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已逐步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地位发生转变,人力资源管理手段逐渐完善。但是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管理资金投入不足等。对此,应提高管理效率,完善管理制度,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加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高丽. 我国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分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2:248-249.

[2]魏斌,文怡平.职工教育培训在市场体制下的创新与发展[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 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 ( Ⅰ )[C].2014.

[3]万顺科. 新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 学术探索,2012,03:120-123.

[4]王双苗.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 生产力研究,2012,02:210-211+251.

上一篇:三年级三班学生名单下一篇:科学素养作业3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