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村新农村建设简介(通用12篇)
赵村新农村建设简介 篇1
赵村新农村建设简介 赵村位于新高乡西 公里,是新高乡四大村之一。南有两大矿山企业:赵村铁矿和益丰选矿厂;北边高苏路和滹沱河岩村而过;这里不仅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而且土地肥沃,盛产果品;农作物以种植玉米为主。全村492户1795人,劳动力765人,党员47名,耕地面积4523亩,其中水浇地1035亩。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77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2540元。
在新高乡全面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际,乡村两级领导干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把握赵村农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加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立足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着力解决农民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以让农民拥护、让农民满意、让农民受惠为最高标准。赵村还提出“全民齐参与、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的口号。在争取外来资金时,充分调动当地村民积极筹资出力,让群众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先后进行了 “一通五改六进村”。即通闭路电视,改水、改厕、改路、改灶、改造住房,党的政策进村,法制教育进村、先进文化进村、科学技术进村、优良道德进村、卫生习惯进村。如今的赵村,村容整洁,乡风文明。
赵村的新农村建设由赵村铁矿投资50万元,按照“四化四改”、“五个一工程”的要求,硬化村中街巷5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10000米,实现了道路硬化和自来水入户工程。今年,在“村企结对、共建和谐”中,益丰选矿厂和赵村铁矿对口帮扶赵村,经过县、乡、村、企四方共同努力,现已落实帮扶资金160万元。预计投资10万元,打深井一眼并配套设施,该工程已接近尾声;投资130万元,建高标准学校一所,现已完成征地;投资20万元,建舞台一座,村委会办公场所5间。
赵村新农村建设简介 篇2
据了解, 2009年泰兴市供电公司加大力度全面启动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 按照江苏省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要求, 制定实施方案, 坚持“政府发动、乡镇主动、电力推动、百姓互动”的原则, 在具体工作中, 按照“总体布局、典型先行”和“布局合理、设备先进、适度超前”的原则, 力求10~15年不落后的标准, 主动与规划部门共同确定线路通道、变压器布点位置, 促进电网结构优化, 城乡环境美化。该公司投资6 651万元, 建成9个电气化镇, 109个电气化村, 新建、改造农村电网10kV线路106.66 km, 400 V线路490.10 km, 新增配电变压器167台, 总容量26 345 kV·A;更换农村居民客户接户线48 079户、1 145.75 km, 电网结构、供电可靠性明显改善。
通过新农村电气化工程建设, 泰兴市已逐步建成了符合农村特点, 并且能持续满足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供电网络, 农村电压合格率和供电可靠率大大提高, 电能损耗明显降低。该市蒋华镇2009年人均年生活用电能量为194 kW·h, 创历史新高。该镇六圩村通过电气化示范村建设, 低压线损率大幅度下降, 由上年的6.45%下降到2009年的4.82%。该市七圩镇七圩村经过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与改造, 新建改造10 kV线路6.36 km, 新建改造400 V线路11.2 km, 将过去的8 m电杆全部更换为10 m或12 m电杆, 400 V主线全部采用120号绝缘线架设, 电杆统一按新农村建设规划排列, 新建和改造10个台区, 新增容量1 250 kV·A, 大大提高了农村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
浅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电网建设 篇3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村电网建设 探讨
一 现在我国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落后。现在农村对于电网的意识还不够明确。因此,相关的电力实施都是由当地的供电部门来进行完成的,地区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往往对责任和义务不太明确,因此就会带来很大的盲区。例如供电部门领导层的思想落后,不会随机应变,这样就会使得农村的发展更加落后,不能够完全进行工作的明确划分。因此,对于不同地区来说,农村的电网建设就收到了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够发展。
2.现在我国农村电网的改造过程中出现很多的问题,都是技术上的。结构的设计和改造都不够合理,因此就会使村电网的建设和改造工作中不能够得到技术上的支持,合理的规范没有落实,就会使得成本出现浪费的情况。我们应该尽量去弥补并完善。
3.我国的面积比较大,且复员辽阔,因此有着比较复杂的环境特征,这样就会使得那些不发达的偏远地区难以实现电网的发展,环境和地理原因的限制又给电网的设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导致迟迟不能解决。
4.农村的用电往往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因此,季节性的用电情况就会使得电力的负荷承受力被要求更高。这样就会造成线路的损害。会使得风险变大,并且不利于后期的稳定发展。管理方面也不够好,管理平水不高都是目前比较明显的问题。
5.重视宏观调控,忽视科学管理。由于现在农村大部分的设计和工程建造都要有政府的指挥才能进行。工期也相对来说比较短,所以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就有待考证,会造成因赶工期而忽视质量的现象,但是,电网的工作一旦出现疏漏就会容易引起危险,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6.用户的内线改造不同步于电网的改造。现在很多的农村都会乱接电线,没有安全意识,导致线路老化,对后期的发展非常不利。往往会产生电路的运行不稳定等情况。因此,现在很多的电线都存在不稳定性,要是带动电器,就会出现一定的困难。导线过热,就会引起安全方面的隐患。不仅如此,诸多用户在户内都缺乏保护设施,户内缺乏闸刀开关,有的仅用一只容线盒。现在的用电受威胁比较多,农民的用电意识又不够科学,所以存在很大的难度。
二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电网建设的具体措施建议
1.进行针对农村的电网结构合理的规划
结合现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看出,农村的配电可以进行封闭式的方式进行。将电网的整体情况落实到一个环形的模式中,这样,在正常的运转中,就能将很多的线路行程树形的敷设,能够将故障通过开关来执行,避免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操作起来比较方便,能够让电源的负荷产生一定的转移,分散符合带来的压力。负荷不会因为个别的线路和设备的损坏和检修而导致停电。其次对于农村电网变电站的建立要秉着“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要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作为布局基础,合理的设计能够将电网的后期可持续发展稳定,并且能够保证供电的正常和安全。对负荷方面的要求也就相对来说比较高,比较灵活。充分保障用电的安全可靠。
2.降低功率损耗的建议策略
功率的损耗可分为有功功率损耗以及无功功率损耗。我们要有着明确的认知,能够判断功率耗损的情况和类型。变压器的损耗比较小,就能够将实践中的经验进行适当的整合,完善相关的理论,并且判断在功率损耗上占有很大的比率的情况。要根据电流的密度来判断,并选择最适合农村用电经济的方式,能够改善电力的情况,将资源能够妥善利用,得到最优化的资源配置模式,尤其自然资源在当地建立小型电站来就近供电,由此避免长距离供电带来的功率损耗。
无功率耗损的情况,往往线路和变压器的消耗是一样的,但是在实际的用户操作中,就会出现缺额。要保证变压器的无功补偿装置,才能够稳定功率耗损情况。为了能够进一步完善和稳定农村电力事业的发展,就能够将各种的耗损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采取合适的变压器和供电的模式来进行符合农村经济情况的供电,并且进行就地无功补偿。经济水平不发达的地区,可以进行并联电容。这样也能够一定意义上形成补偿。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可以采取这种办法,可以采取发电机来进行补偿,而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可以建立静止无功补偿器来进行补偿。
3.有效的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可靠的供电是建设农村的步伐之一,也是改造农村的重要标志。因此需要引起格外的重视,保证农村用电的安全和稳定,以下笔者提出几点措施:
(1)根据农村放射性电网的情况,在分支上进行开关的安装。能够进行分段,减少故障的发生几率,能够缩小停电时波及的范围,这样可以有利于后期的维护,能够尽快查明故障的原因,不断进行维护,尽量使得停电时间最小化;(2)要将监控情况进一步优化,要时刻掌握供电的情况才能够进行操作和处理,因此,要将时间应选在负荷的地区低谷期,减少停电影响。
4.提高电压质量
由于农村地理环境的限制,往往线路在安装建设中耗损的情况比较严重,就会导致电压的不稳定,往往会出现变压器的故障,影响正常的供电。因此可以进行分析并安装开关来控制。现在的科技不断发展,要将稳压技术利用到农村电网的配置中。将家庭用电的情况进一步分析,补偿要及时,在环境不允许的情况下,要妥善进行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完善电力的修复工作。这样就可以将无功耗损补偿提升,完善用户的配电情况,并且能够保证安全用电,提高用户的电压。
5.电网保护的改建措施
电子技术以及单片机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得到巨大的推动,因此,要让信息模式的保护成为一种有效的措施,对其输电线路应配置自动重合闸。对35kV的电网应对其配置故障录波装置,10kV线路应采用二段式相间电流保护。
6.加强宣传力度,建立正确思想
领导和政府部门相关的管理人员要首先开放思想,对电网事业有着明确的认知,才能够进一步建设农村电网,发展农村供电配电系统。要将各种会议进行经验整合,不断分析和讨论农村电网的建设重要性,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给广大百姓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积极获取当地民众的支持和理解,创立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 结语: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改善农村的发展情况对促进我国整体国情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需要从实践入手,从电网建设开始将农村的规划进一步落实,缩短城乡差距,让农村能够发展改革,成为带动我国进步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卢继平,叶全强,唐朝,徐琳.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电网建设的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7)
[2]吴文庸,汪斌.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J]科技与生活,2010(23)
[3]许云.新农村电网建设探讨[J]企业科技与发展“下半月,2008(5)
三里庙村新农村建设简介 篇4
三里庙村新农村建设简介
三里庙村位于云梦县隔蒲潭镇新云应公路西边,汉丹铁路穿境而过,紧邻隔蒲潭镇北郊,辖5个自然湾、8个村民小组,共470户,总人口2050人,耕地面积430亩。现有村干部5名,党员29人。
三年来,共投入资金410万元,完成32个项目,重点推进村级公路、农田基本水利设施、安全饮水、环境美化工程项目建设,基本达到“一年打基础,二年见成效,三年大发展”的要求。在村基础建设方面,体现在“三新”上:一是生活居住环境有了新变化。共投资233万元,完成硬化4038米,房屋拆迁2户10间,屋里改造60户131间,铺设水泥盖板180米,墙面修缮粉刷2900平方米,配置垃圾桶20个,安装太阳能路灯38盏,绿化6000平方米,改厕改圈,基本杜绝乱搭乱盖、乱堆乱扔现象。二是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改善。共投资122万元,硬化沟渠1438米,塘堰清淤清漂11口次,沟渠清淤1180米,新建灌溉机井12口,下水道改造1120米。三是文化生活有了新阵地。共投资55万元,率先建立了全县唯一的村标,把村科技大楼装配成融党员电教、科普培训、农家书屋、医疗卫生、信息咨询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小区,修建1000平凡米的村民健身休闲广场,适时举行各类宣传活动。
温坑新农村建设服务站简介 篇5
温坑村新农村建设服务站简介
温坑村新农村建设服务站成立于2007年10月份,共选聘农村“六大员”8人,其中农民技术员2人(动物防疫员1名、林技员1名)、计划生育管理员1名、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环保协管员1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协管员1名、文化协管员1名,在村部一楼统一集中办公,为农民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制定了值班制度,实行村干部、“六大员”每天八小时2名工作人员轮流值班,实行联动,如遇到非本职工作范围外,负责及时转告有关人员及时办理。村干部、“六大员”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发挥自身的特长,围绕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事业建设等方面开展服务,重点做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协调解决新村建设用地和规划相关问题、计划生育和卫生保健、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搞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促进农村稳定、推进乡风文明等方面工作,新农村建设服务站成了助民致富新平台、服务群众的新窗口。去年来,新农村建设服务站共为村民服务达450人次,全村有210户以上农户受益。
温坑村党群致富链——蘑菇基地简介
赵村新农村建设简介 篇6
大刘庄村位于古邵镇南部,206国道东侧,京杭大运河北岸,全村420户,共1560人,土地面积2870亩。
近年来,该村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依托古运河“黄金水道”,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全力做好港航经济和民营经济文章,先后建立了刘庄港等港口3处。利用废弃村小学,招商东莞客商投资500万元新建面粉厂一个,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2009年,村集体生产经营性收入达到312.89万元,年增长208%;农民人均收入6700元,年增长22.6%。
赵村新农村建设简介 篇7
1.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 改变思想观念, 提高人生价值
社会的发展必须以先进文化为载体, 先进文化思想武装的头脑既能改变思想观念又能提高人生价值。
在农村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既是抵御陈腐、愚昧、落后思潮的现实需求, 又是弘扬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只有先进文化占领了这块阵地才能抵制庸俗、低俗的文化娱乐, 扼制打牌赌博、封建迷信等活动在农村的市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加快先进文化的传播与渗透, 是促进新农村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1.2 提高生活质量, 构建和谐平台
文化活动它不仅是休闲娱乐, 更具有陶冶情操、调适情绪、培育人格的功效。在一些集体的文化活动中还能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各尽其责各展其能的生活态度。也可减少因为生活单一苦闷, 一些无知农民或因家族关系、感情纠葛等打架斗殴。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经济损、保证了人生安全、增加了知识面, 提高了生活质量、构建了和谐平台。
1.3 提高科技意识, 促进经济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没有科技支撑就无法谈经济发展, 更莫谈调整产业结构, 改变传统种养观念。在我们这样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 传统农业模式一直占主导地位, 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近两年来由于影视文化增强, 很多农民通过电视看到了其它地区农业的发展, 也勇于接收了调整种养模式和方法的新思想,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凋整面较窄, 其科技含量严重不足。更突出的问题是有些上进的农户已萌生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思想, 但是苦无可靠的技术, 和科技资料可查。所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特别是加大农业科技知识的宣传, 和农家书屋里农科书籍的储备必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1.4 宣传政策的窗口, 搞好干群关系的纽带
由于影视、广播、农家书屋等的作用, 使很多农民了解了国家的政策和方针、董得了一定的法律知识、科技文化知识, 看待和分析问题的合理性、科学性、合法性得到了提高。这样既有利宣传政策、协调干群关系, 更有利于农村政权的持续稳定, 所以说农村文化阵地是宣传政策的窗口、搞好干群关系的纽带。
2. 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各村的文化活动场所严重不足, 基础设施极少, 很多村
只是落于形式, 资金投入更是少之又少, 根本无法长时间持续地开展活动。
2.2 乡镇文站专业人员工作力度不够, 首先是由于乡镇文化
站人员有限, 其次是由于乡村工作复杂, 政府必须要求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包村, 以所包村的中心工作为主, 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2.3 村级组织重视不够、管理不当, 农家书屋和广番没有充分利用。
2.4 宣传不力, 没有充分的宣传, 使得多数农民不了解农家书屋, 更没有到农家书屋吸取营养。
3. 建议
3.1 由于经济文化浪潮的冲击, 很多农民都不重视文化科技
知识的学习只看到眼前的微小利益而不知道科技文化知识才是发展经济的源泉和构建和谐的基础。再加上过去注重城市的发展轻视农村的思想一时难以彻底转变, 所以乡镇领导必须转变观念、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大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力度, 才能有利于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
3.2 完善设施加强村级文化阵地的建设, 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3.2.1 对村级文化活动中心 (活动室) 必须有一定的量化标准, 如器材数量、场地面积、质量等必须严格按标准执行。
3.2.2 农家书屋的建设必须合理选址, 找交通便利人口密集
的地方建设。还要有一定的面积, 和相关设备, 决不允许为了应付检查验收, 随便找个地方挂牌应付了事。
3.2.3 必须明确专人管理农家书屋, 并且必须规定时间上下班。确保农家书屋的正常开放, 让农家书屋真正惠农。
3.2.4 加强有线电视的管理维护, 确保电视的正常收视。改善人民的精神生活、提高政策知晓率。
3.2.5 把村级文化阵地建设列为村级工作业级考核, 对做得好的村给予奖励, 对好的经验在全镇推广。
3.2.6 加强对文化阵地建设的督查, 发现问题限期整改, 对
造成阵地流失或长期不能有效组织好阵地活动的村和包村负责人给予批评。
3.3 要根据群众的实际生产生活开展多样式文化活动, 这样农民既易于接受又有利于农民之间的和谐相处。
3.4 充分利用文化阵地宣传国家的法律、科技、先进文化知识和进行爱国主主义教育。
3.5 要大力提高农村广播电视的入户率, 为新农村的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
3.6 农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 创造了一些有益的文艺活动
必须鼓励其继承和发扬, 同时支持和鼓励农户自发组织一些有益的文艺活动。
3.7 村级文化建设是大家的事, 要昌导全民有齐抓共管的意
识, 相互监督、共同投入精力、财力和物力。对驻村企业、和热心富裕人士施行拉暂助的方式增加投入。
总之, 农村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而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促进和谐构建和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至关重要, 所以必须想尽千方百计把它做好做强, 使其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在我国农村人口众多, 是社会的主体, 但农村的文化基础和科技意识较差, 这不仅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更不利于构建和谐。所以当务之急必须加强农村文化的建设, 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 才能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本文重点提出了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与看法, 并说明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赵村新农村建设简介 篇8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认识误区;统筹城乡发展
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2-0037-02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新农村建设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新农村建设为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加提供了重要的契机,是解决三农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基础性作用。然而,农业生产率发展缓慢造成的问题日益凸显。产业间发展的不平衡必定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是确保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农村的建设中,有文化、懂科技和管理的农民必定能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尽管最近几年全社会对农业的投入在不断增多,国家对农业的发展也给予了大量的政策支持。但是对广大中西部地区包括贫困地区来讲,还是传统农业。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特别有限。而农村的一些配套设施、社会公益事业,目前都不是很完善,教育和社会保障也很不完善,一些地方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新农村建设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在农村,而关键为农民。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收入虽然增加了,但与城市居民的相对收入差距却一直在加大;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远远超过了改革开放之初。过去城乡收入差距是2.6比1,而现在将近是3.4比1。农民的收入问题折射出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采取系统的扶持农业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建成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二、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认识误区
一是狭隘的新农村建设观。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存在把新农村建设仅理解为完成特定的建设。主要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如果不从本质和长远发展的角度去理解和推进新农村建设,最终的结果很有可能导致很大程度上的无效建设和资源的浪费。
二是片面的新农村发展观。在许多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中,许多人认为只要治理好三农问题,也就能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确,在新农村的建设中,三农占有重要的部分,但如果片面追求问题的解决,就可能陷入因果颠倒,治标不治本的误区。如果农村的法制建设和其他规范系统的体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那么三农问题就不会得到根本和实质的解决。因为在新农村建设中,依靠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可以为农村发展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例如合理明晰的土地产权制度、资源平等配置的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以及保障这些制度实施的法制建设是实现新农村建设本质目标的重要途径。
三是机械的新农村发展观。各个农村在自然条件、人文环境、历史传统和社会环境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应对。各地需要因地制宜,采用不同政策、不同的农村发展模式,推进新农村建设实践。任何事物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性和特殊性,遵循实事求是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发挥自身优势,从而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建议
一要妥善处理经济与文化的关系。有的地方领导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只抓经济很少考虑文化的发展,形成重经济而轻文化的普遍现象,导致了很多农村地区文化建设处于滞后状况。这种现象的存在必然会给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带来很大的阻力。固然,经济的发展可以大量改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幅提高农民的收入并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然而“文化,是人类进步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摇篮,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文化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必定会制约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1]。只有协调好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仅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2]。
二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就是把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整体,统一规划。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大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制度创新,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和体制,建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调整城乡发展战略,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向农业和农村流动;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把重点放在农村,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互动互促,实现城乡在政策上平等、国民待遇上均衡和基本公共服务上均等,最终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把全面研究城乡这一整体,认真梳理城乡存在的问题,全面统筹加以解决。
三要加强政府引导。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处于主体位置,他们对农村发展推动作用的大小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程度。因此在实践中,既要发挥政府引导和支撑作用,更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是就目前新农村的建设实践来看,大多数是政府组织、政府投资,以行政推动的方式展开,农民的参与程度非常低,造成工程质量和财政资金运行效率十分低下。因此,必须明确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要按照农民的需要,尊重农民的意愿。
四要合理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些地方不切实际地求新,一味地盖新房,修新路,修建水电工程,使得有限的资源和资金没有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该充分分配利用有限的资金和资源,做到基础设施和特色产业发展并重。为使农民增收,基础设施得到更好的建设,应该进行一定的结构调整,成为实现现代农业的关键手段。一是要以扶持行业里的龙头企业为重点,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给农民带来增收。二是要进一步加强优质农产品基地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把建设农业和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结合起来,加速提高农民生活水平[3][4]。
四、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是夯实经济建设这一基础。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适应乡村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充分发挥地方经济优势,积极培育地方特色产业,鼓励民众创业工程,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大力发展地方特色经济。与此同时,加大惠农富农政策扶植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果。着眼实现农业现代化,不断提高农业综合保障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自给自足。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以实现农民增收为目的,以“五位一体”为原则,积极构建新型农村经济模式。不断完善征地制度,使广大农民确实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受益。不断减小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障碍,真正实现城乡生产生活要素等价交换和资源共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二是打好创新这张牌。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农业集群发展模式和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地实践农业集群和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不断优化资源配置,选择性、针对性地发展区域性经济。加大农业创新和科技创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创新又好又快发展,政府应加大引导力度,积极探索其发展规律,不断挖掘其内在价值,把握其独有特点,不断深化技术创新、实现技术超越。同时,要注重原始创新、集体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农业集群创新。
三是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状态和整体水平。农民的受教育水平,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水平。加大政府的教育投入向农村的倾斜,同时建立激励民间资金投入机制,扩大教育经费来源,增强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完善农村学校的软硬件设施,确保农村孩子的受教育机会;积极营造良好的农村精神文明氛围,增强农村的整体竞争力,将社会上的人才吸引到农村广阔的土地上。不断推出面向农民、服务农民的重点惠民工程,有针对性地做一些技术上的帮扶工作,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托网络,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在农村生根发芽、全面发展。
五、结语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时代的要求、现实的需要;当前,中国改革开放在不断深化、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产业结构基本实现转型,这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尽管现代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给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较多发展契机。如果能抓住战略机遇,积极推进政策和制度的创新,调动社会全方位的资源,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就会顺利推行并达到理想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承英.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J].探索与争鸣,2007,(1):40-43.
[2]徐晓红.切实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J].党政论坛,2006,(9),13-15.
[3]秦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7,(1):37-43.
[4]郑良泽.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0):128-131.
赵村新农村建设简介 篇9
------福清市龙田镇东华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简介
东华村位于福清市龙田镇东南部沿海,全村535户2020人,村党委下设11个党支部(其中企业支部10个),党员105名。经济以发展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水产品销售和在外投资办企业为主。2008年全村社会总产值达20多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700元,村财收入35万元。先后荣获“省级卫生村”、“省级家园清洁行动示范村”、“福建省品牌村”、“五星级党支部”等荣誉称号。近年来,东华村认真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系列工作部署,特别是今年按照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要求,努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是发展壮大产业经济,创建富裕新家园。东华村大力发展壮大了水产品营销、加工出口等产业。目前有6家规模以上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落户东华村和龙田工业区,有大批的村民在全国各大城市建立水产品营销网络,在外地地投资兴办10多家规模工业企业,2008年产值达20亿元。目前全村80%的劳动力直接从事水产加工、营销产业。依托已经建成的商品粮基地加快耕地的集中流转,与嘉叶蔬果公司合作发展现代农业。利用滩涂地与东威食品公司联营,发展对虾养殖,实现村企联动。产业的发展与壮大不仅富裕了一方群众,村财收入有了稳定来源,兴办公益事业有了坚强后盾。
二是着力推进项目实施,锻造亮丽新家园。2006年以来,东华村就着力于提升新农村创建水平,确定了打造特色精品新农村的建设目标,坚持有重点、分步骤地推动项目建设。深入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完善“家园清洁”行动长效运行机制、管理机制和投 1
入机制,“家园清洁”行动工作通过了省级验收。完善村庄规划建设,2004年编制村庄整体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修编完善,体现长远发展,合理布局。大力兴办公益事业,先后筹集365多万元资金,修建村道、休闲公园、老年人活动中心,增设路灯,添置了体育健身设施等。投入资金145万元实施整村绿化建设,实施纵贯全村800多米河道的改造工程,建设河岸景观路。
三是建立完善工作机制,营造和谐新家园。东华村以党建创优为抓手,在经济快速发展、产业不断夯实壮大的基础上,着力建立和完善党建工作机制,突出社会文明建设。突出宣传发动作用,坚定了广大村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信心。突出党建龙头作用,建立村企联动机制,形成合力推动新农村建设。突出民主管理作用,重点抓好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工作,促进社会和谐。
下一阶段,东华村将总结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经验,扬长避短,因地制宜进一步推进新东华的发展。
“小贩”建设新农村 篇10
胡占军种的西瓜似乎特别甜,一进门,他就大盘小盘地端了_上来。有黄皮红瓤的还有绿皮黄瓤的,皮薄汁多,口感特别好。见记者细细品尝,他用手指了指西瓜:“引进的。”随后,他又指了指果盘里的樱桃西红柿:“这也是引进的……”
从外面看,胡占军的办公室很不起眼,只是一间平板房,但房内的陈设一应俱全。进门正对着的,是一张气派的老板桌,胡占军就在这里,掌控着外面占地100亩的蔬菜基地。
走南闯北
我们在胡占军的办公室里,看到他获得的不少证书,其中一张是他被评为“全国新农村建设模范人物”。证书的下方注明了授奖的时间:2010年7月。地点:北京,人民大会堂。人们称他为“胡总”,—直夸赞他是难得的‘‘人才”。但他在回答记者的问题时,却总称自己是“小贩”、“菜贩子”。
5月的一天,我们在山西省外专局、朔州市人社局领导的陪同下采访了他。胡占军向记者娓娓道来:
我的老家是辽宁锦州,从20岁开始贩卖蔬菜,是一个“菜贩子”。那个时候计划经济刚刚结束,商品比较匮乏。我在部队时就是食堂管理员,退伍后又开了1年饭店,逐渐发现贩菜是个好行当。于是,做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就用电话四处联系打听行情。当时有个地方需要圆白菜,我就贩运去了。装车的时候菜价是1角8分钱1斤,到了目的地就卖到3角5分钱了。因为是托战友调的车,所以路费很便宜。第一次贩菜就挣了钱,从此对这行产生了兴趣。
从这以后我就继续贩菜,从河北到河南,从山东到山西。将北方的蔬菜往南方运,回来时还不忘捎带上海南的香蕉或是湖南的橘子。
1990年左右,我国的一些地方引进了一种美国尖椒,叫做牛角尖椒。我第一次见到这种尖椒是在内蒙古的赤峰,它个大形粗,又顺直。我一见就爱不释手,当时就向当地部门要了一些种子,带回村里告诉乡亲说:你们种,我来收购。
第二年8月是北京特别缺菜的时候,我就把尖椒收起来运过去。结果,卖了好价钱,利润达到每亩2000多块钱。而当时种玉米,也就每亩一两百块钱的利润。种尖椒的农民得到丰收了’就相信我了。
而我第二年也干脆就不跑了,搞起了蔬菜基地。当时发展到了1000多亩,产品往北京、石家庄、郑州销,后来还销到武汉、长沙、广州。最后顺着107国道一直走到头。我就发现,发展基地不错。
在老家农闲的时候,我就出来转,到陕西的定边、安边、靖边转。后来又转到了山西朔州。我到朔州收了几次菜后,就发现这个地方昼夜温差较大,光照充足,土地比较平坦,部分村庄水利设施不错,比较适合果类蔬菜的生长。然而老百姓的种植技术非常落后,品种的选择也和市场上不协调。当时的上沙塄河乡大部分水浇地都种的是玉米,大田蔬菜种植几乎为零。当地蔬菜几乎全靠外调。1999年,我在红旗牧场建起了蔬菜育苗基地,并以上沙塄河乡上沙塄河村为试点,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引导当地农民从大田种植的粗放管理,转变为大棚种植的精细管理。由于当地农民没有蔬菜种植经验,我带着技术员从整地到栽植再到田间管理,手把手地教农民,最后按市场价格把老百姓的辣椒全部回收,使农民的亩产收入从200元上升到2500元~3000元。老百姓高兴地说:种上胡占军的辣椒,就像开了银行,孩子上学、老婆看病没钱,到地里摘几袋辣椒就变回钱啦!同时,那一年我也挖到了第一桶金。看到老百姓脸上丰收的喜悦和自己的收获,想一想付出的辛苦——值!好,咱们现在就到地里去看看。
创业创新
我们跟随胡占军下到地里。这是一片基地大棚,坐落在山西朔州经济开发区。从朔州市区出发,在乡野间驱车半个小时即可到达。漫步在基地中,看到的是布置十分规范的大棚及温室。温室半在地上,半在地下,入口是一个狭窄的“窑洞”,“窑洞”用砖拱修砌而成,与地面成30度角,有人通过需半躬上身,但下到洞底,就会豁然开朗。胡占军引进的各种瓜果蔬菜,正在这里孕育成长。
胡占军领着记者在他熟悉的菜地、熟悉的大棚里边走边谈着:
我今天能在这里创业,是因为我认识了红旗牧场的王场长,是他热情地将我留下来的,再一个,是看到这里有大量的农家肥,因为前面就是一个养牛场;另外,这边的土地很便宜,而且土地是沙壤土,沙壤土比较适合椒类生长。当时我的想法比较简单,就是想种青椒,还想用我的“一招鲜,吃遍天”的做法去干一番事业。
可是,种了几年以后,逐渐地我发现光靠种青椒不行了更要紧的是,自己种起来又脏又累,又种不了多少,赚不了几个钱。于是,我就发动周围的百姓来种,我来收购。渐渐地,农场的蔬菜面积大了品种也丰富起来了,后来盖起了大棚,我又引进了其他品种。原来的常规品种退化,我就从国外引进新品种,引进杂交种,有的是二次引进。现在大棚里就种有水果、黄瓜、樱桃、西红柿、黑土豆、小杭椒和朝天椒等等,或是直接从国外引进的,或是从别的地方二次引进的。其中朝天椒有多个品种,有一种叫做蓓蓓虹,原种荷兰,其价格较别的要翻一番。
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西瓜品种——墨童、帅童、蜜童、金蜜童、黑美人、金美人、绿美人等,都是我这几年引来朔州的,这么全的品种在华北是第一家。它们都是小无籽西瓜。一般的无籽西瓜皮比较厚,皮薄的就裂了不适合运输,而我种的墨童,皮只有火柴棍那么薄,并且,一个80公斤的人站上去也不会裂。它们真的是西瓜中的极优良品种,不要说我崇洋媚外,我只是想与大家一起分享好的成果,这样汁多味甜,质细爽口,且无籽、皮薄的东西,真是太值了
但当地农民对这种西瓜的种子不认可。这个种子1元8角1粒,如果把这个种子直接给老百姓,老百姓不掌握催芽技术的话,成本可能会更高,达到一棵苗3元6角以上。而且无籽西瓜催芽特别困难,需要口嗑,以及必要的温度和湿度。为了降低老百姓的风险,我本人不仅首先掌握了这个技术,还把瑞克斯旺等公司的專家请过来,现场指导。待我以点带面地推广了几百亩后,山西省农科院的一位教授找到我,很惊讶地说:我研究无籽西瓜这么多年都没能推广开,你怎么能推广开了呢?我说我掌握了这种技术,请外国人来帮忙,并且我知道老百姓的心理需求。
草莓是我从国家级引智基地辽宁东港市草莓研究所引进的。我曾贩运过草莓,知道哪里的草莓好。东港的草莓现在是全国最先进的,常温下放置的时间最长,我引进回来好几个品种,试种后挑选了几个在山西推广开了。这种草莓最开始是从国外引入到辽宁的,我把它引入山西属于二次引进,现在已经是山西朔州经济开发区红旗牧场“一场一策”重点项目。
我的很多品种都是从瑞士的先正达公司和荷兰的瑞克斯旺公司引进的。其中先正达是全球500强企业、世界第三大种子公司,它现在跟山东寿光有很好的合作。
我每年除了引进他们的新品种外,还要到他们公司的基地去考察,看一看5<9-什么更好的品种。
现在,我们的种苗每年几百亩地向外推广今年已经累计达到了3000亩的面积,带动了朔城区、山阴县、应县一部分和宁武一部分的农业发展,初步估计,每亩地的收入,现在已经可以达到4000元-5000元。
富裕—方
在基地大棚的尽头,赫然立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朔州市大学生村官创业服务示范基地。再往前,则是一片盐碱地。抬眼远眺,远方有一条连绵的山脉,当地人介绍说,那是太行山的余脉。
为了推动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朔州市委、市政府选派部分大学生村官到他的基地培训锻炼学习,通過大学生村官这一纽带,进一步辐射带动全市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与运用。
朔州市委、市政府对胡占军的合作社给予了大力支持。市委副书记、市长冯改朵多次带领有关部门的领导到他的基地现场办公,勉励他进一步把蔬菜产业做强做大,为北方设施农业建设树立样板。
山西有的地方推行“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业”,而胡占军的合作社推行的是“一场一策”和“一社一品”。胡占军说,“一场一策”是红旗牧场实施品牌战略的发展新思路和坚持为牧场及周边农村、农户致富为宗旨的富民新政策。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现已发展固定蔬菜种植面积近千亩,辐射周边几十个村庄,受益村民超千户,村民由原来种植大田的收益200元/亩,提高到现在的3000多元/亩。
晟源蔬菜专业合作社是一家集蔬菜育苗、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民营企业,产品已经打入北京、上海、杭州、温州、广州、长沙、石家庄、太原等地的十几个大型市场,而且牧场附近村民家家户户都开始种这些无公害、高科技、高品质、高产量瓜菜,瓜菜科技含量高,市场销路就好,村民们的收入就比以前高了村民的钱袋子也就一天天鼓起来了。
晟源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成功极大地带动了朔州市现代农业的发展,为建设“菜篮子”工程,增加农民收入起到示范作用。合作社自主研发创新设计的日光节能温室及大棚,以它很好的抗压能力及采光性能受到周边群众的欢迎,也得到上级的肯定,被山西省外国专家局授予山西省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
漫步完基地后,我们又回到胡占军的办公室里。他的“上班”时间经常是在这办公室里,里面有大液晶彩电和连通四海的网络。他在屏幕上搜寻着市场信息和企业的发展良方。他说,在他的美国大牛尖椒、甜椒、石头硬果西红柿、樱桃西红柿、布利塔长茄、宾馆专用杭椒、朝天椒、荷兰豆、金皮袖珍葫芦、水果黄瓜、礼品西瓜、伊丽莎白、网纹甜瓜、无籽西瓜等一大批优良品种中,有的就是从这里获得的,有的已经开始在朔州大面积种植。
当我们问到他当前最需要的是什么,胡占军说,资金固然是规模化种植的制约因素,但对他来说,最紧缺的还是专业型人才。希望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到他的基地来合作生产,进一步提升蔬菜产业的质量和品位。
赵村新农村建设简介 篇11
城乡一体化与商品流通体系建设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命题, 在当前推进城镇化和建设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 如何搞活农村的流通、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 更为确切的说, 是如何提高农村商业流通效率至关重要。当前农村地区虽然大多已经摆脱了贫穷落后的古板形象, 但相比城市经济, 二元经济下的烙印却仍然可以很容易发现。应该说, 农村经济的慢慢崛起, 已经改变了商品“有无”的问题, 但是, 在“质量”和“选择”问题上仍有巨大的差距。另一方面, 在农产品的买卖方面, 质量与价格尝尝不能令农民满意, 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 货物的流通有很大的不便。但是在对城乡一体化与流通体系的论述中, 几乎所有学者都只针对其中的单向流出的农产品流通或者单向流入的商品流入进行研究, 鲜有对双向的、动态的城乡一体化商品流通体系建设的研究。
本文笔者认为, 解决农村地区的流通问题, 必须用全面的、双向的流通体系视角来分析。所谓全面的就是要对现在的农村、农民和农业经济有个全面的了解, 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提出城乡一体化的流通体系建设。农村的流通体系要有可持续的要求, 首先是基于动态的收支平衡角度来说, 农业收入在农民总收入中仍占有较大比重, 而农民所需的消费品很多又来自外部输入, 只有收支基本平衡才能保证农村市场经济流通的可持续性。其次, 是加工产品流通体系, 农业产品中很大一部分要输往外部, 但仍有一部分会以原地加工成新产品形式销售到当地市场, 这一部分产品需要一个清晰的流通体系支撑, 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再次, 外部商品进入后, 有销售, 也会有退货、更换等问题出现, 这双向的物流体系也需要明晰。最后, 农村地区的废弃物、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再利用也需要一个完善流通体系妥善处理。
二、当前农村地区流通过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1. 流通主体混乱。
市场主体是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新农村建设中流通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流通主体多、散、小、杂、乱。所谓多, 就是流通主题过多, 绝对数量居高不下。所谓散, 是分布没有规律, 零散分布, 商业氛围不浓厚。所谓小, 则是从单体店来看, 总的来说, 规模较小, 无法满足组合消费的需求。所谓杂, 则是经营产品五花八门, 不管是不是适合经营都盲目开展, 不利于专业化和专门化经营发展。所谓乱, 目前农村市场产品源头来源是四面八方, “娃洽洽”、“小白兔”、“康帅夫”等山寨品牌层出不穷, 包装与对应的著名品牌几乎一样, 很难辨别。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农村市场流通体系的建立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2. 流通渠道不顺畅。
当前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混乱, 近几年频繁出现的“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车”问题都显示了农产品流通相比较工业品流通而言存在很多问题。每年经常都会出现某地农产品积压成灾, 而一线城市却价格飞涨。当前农村的流通问题一方面确实受限于地理较偏、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等因素, 还有一部分很大原因要归于流通体系混乱等原因。我国农产品市场面临的普遍格局是小农经济, 单体经济多且分散, 不易集聚。农产品收购更多依赖于零散商人, 而不是有计划的系统性收购, 另外在农产品市场, 期货等交易方式在农村市场并没有普及, 主要也都是因为小农的分散经济和信息化程度不高。
3. 缺乏法制化、规范化观念。
农村流通体系的建立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 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遵纪守法, 但是农村对法律的认识并不是很强。对市场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往往是姑息不究的心态,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助长了非法经营现象。另外, 农村市场分散度高, 难度大, 这些也都给市场监管带来了很大麻烦。由此带来的假冒伪劣商品和过期变质商品对农村消费市场造成巨大冲击, 对于农村消费秩序的培养和维护都带来了很大麻烦。总的来说, 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和执行力不足使得农村市场秩序相对城市市场来说非常混乱。
三、新农村建设中的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对策
1. 流通市场主体综合商业化。
流通主体综合商业化就是在农村市场中心城镇建立起综合化的商业中心, 统一完成服务, 并作为商品集散地和中转地, 辐射所辖各乡镇, 同时可以辅助的有连锁经营等方式, 将营业网点进一步分级分散到其他次级乡镇中心, 通过统一的产品、统一的服务, 实现专业化经营, 保障产品质量。另外, 综合化的商业中心对百姓的一站式的购物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极大的满足了消费者任意的组合消费需求。
在农村市场, 可以把“类连锁”作为一种经营方式, 即由综合商业中心统一供货认证等形式, 促进“类连锁化”经营方式的发展, 通过商品价格加成等方式实现“隐形加盟费”收取, 既满足了农村市场统一商品采购、消费要求, 保障了商品质量, 也减小了个体零售的加盟门槛。
流通主体综合化的商业中心还可以为农产品流通提供一个集中的平台, 有利于降低农民交易的成本, 促进信息流通, 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现阶段农村的农产品交易大多以散卖为主, 由于个体相对实力较弱, 很难有讨价还价的能力, 另外限于农民对外界行情认识局限, 很难及时的跟进农产品价格变化。综合化的商业中心所建立的农产品交易平台为采购方和售卖方都提供了便利。
一般来说, 综合化的商业中心要包括连接城市与乡村的现代商业流通业态中心、农村消费品物流配送中心、农产品采购及交易中心、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中心、农村再生资源回收中心、农村各类服务业网点集聚中心等部分。
2. 工业品和农产品双向流通同步化。
新农村建设的流通体系必须保障工业品和农产品双向的流通通畅。工业品的流入, 能保证农村所需要的农资和消费品得到保障, 但是, 这一路径与农产品流出的路径并不完全一致,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相对较发达的工业品流入体系和相对落后的农产品流出体系是导致农村流通体系建设长期比较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城乡一体化流通体系建设, 在新农村的建设中体现出来的就是在进一步优化工业品流通体系的同时也要完善农产品的流通体系。
工业品的流通与农产品的流通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保障工业品和农产品双向流通同步化的意义重大, 对流通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有买有卖才能实现一个很好的动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体系, 也能进一步促进农村对工业品的消费升级, 避免抑制消费、假货消费等非正常的市场秩序出现。
3. 流通新市场规范化。
新农村建设下的流通体系必须有完善的法律法规规范流通市场, 要合理合并市场流通所涉及的管理部门, 加快职能部门监管的协调性和统一性, 在农村流通市场秩序规范上通力合作, 加强立法, 打破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冲突, 建立起一个统一高效、公平公正的城乡商品流通体系。在市场监管上, 要建立健全市场运行和管理机制, 规范市场交易规则, 对公共性质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形式要明确固定下来。对于违反市场秩序和商家要能及时发现并严厉处罚。同时, 要加强执法力度和对市场主体的宣传, 促进商品质量在商家和消费者心中得到认可, 提高各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最后, 也要建立健全质量监测体系和应急反应机制, 确定商品的质量标准和服务的服务规范, 对农产品的流出和工业品的流入提供可靠的质量认证。另外, 对可能存在的问题也要有应急处理能力, 维护流通体系的正常运行。
四、总结
新农村建设下的商品流通体系建设有很多路要走, 但是却也有很多规律可循。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工作需要完善。
一是要打造标准化流通网络。农村流通网络标准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经营方面, 另一个是基础设施方面。经营上, 以标准化为核心的连锁经营用统一形象、统一品牌、统一价格来保障对商品质量的控制, 同时降低采购成本。在基础设施上, 要重视通用的物流设施的建设, 对城乡一体化的物流设置无缝连接打好基础。
二是要因地制宜创新流通模式。目前, 批发流通模式仍是农产品和工业品流通的主要形式。对工业品来说, 批发零售模式已经毕竟成熟, 但对于农产品来说, 批发零售模式相对来说就有点显得不足了, 尤其是在最近几年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 中间商囤积农产品现象屡见不鲜。因此, 流通环节长短不是关键, 降低信息沟通的成本、提高交易成功的效率最重要。
三是积极推进流通技术现代化。在信息化条件下, 要积极引入最新的流通技术, 对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流通设备要积极考察, 符合条件的就积极引入, 提高流通效率, 降低成本。
参考文献
[1]王稼琼, 祝合良《.城乡一体化与商品流通体系建设》[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1.
[2]赵洁, 冯华.供应链管理下的我国农产品流通模式探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9.8
创新农村发散模式助推新农村建设 篇12
一、深入开展调研工作, 积极研究制定扶持政策
(一)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市散办会同各区、县散办组成农村推散调研组, 深入淄博市5区3县的多个乡镇和农村社区, 实地了解农村建设和水泥的使用现状, 了解农民对散装水泥的认知程度。从调查情况看, 一是在经济比较发达、新农村建设步伐比较快的地区, 村居建设和水泥使用情况由分散趋于集中。在调查中了解到, 桓台县马桥镇在全市率先实施“合村并点”, 由镇政府统一规划, 集中开发建设农村社居, 水泥使用变得相对集中, 以企业直接供应为主;二是在偏远山区或经济相对落后地区, 农民建房仍以分散自建为主, 多用袋装水泥, 农村百姓对散装水泥的认识比较陌生, 散装水泥销售网点较少;三是小型水泥制品企业, 由于一些预制产品如预制楼板等被淘汰, 生产萎缩, 需要寻找新的出路;四是方便实惠的小型简易商品砼站得到农民的认可和欢迎。
(二) 出台落实推散政策。
在经过深入农村调查摸底, 比较全面地掌握农村建设和水泥消费情况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出台了农村推散政策, 为农村发展散装水泥奠定基础。2008年7月, 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在农村推广使用散装水泥的意见》 (淄政办发[2008]89号) , 对全市农村推广散装水泥的指导思想、组织领导、工作原则和任务目标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要求。提出以乡镇为依托, 建立完善农村推散市场网络。同时, 制定了农村推散具体扶持政策。经批准在农村改建或新建的散装水泥销售示范点, 可从市级散装水泥专项资金中补贴3000元, 从区、县级散装水泥专项资金中补贴1000元;对于新设立的散装水泥配送站, 根据销售量从市、区县两级散装水泥专项资金中补贴10 000~30 000元。对推散大户给予重点奖励。到“十一五”末, 全市农村散装水泥配送站和销售网点计划发展到80个, 基本完成全市农村地区散装水泥销售网络布点工作, 争取全市农村散装水泥使用率达到25%。
2009年5~6月份, 市散办按照淄博市《关于加快在农村推广使用散装水泥的意见》精神, 会同市财政局和各区县散办组成农村散装水泥销售网点检查验收组, 对全市选取的40余个重点农村散装水泥销售网点进行了集中检查验收, 对符合标准要求的29个销售网点给予了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扶持, 发放专项扶持资金达14.6万元。
二、创新宣传形式, 让政府的声音深入到每一个乡村和农户
(一) 采取多种宣传形式, 大力开展宣传工作。
针对农村地区特别是落后地区农村百姓对散装水泥缺乏认识和了解的实际情况, 全市各级散装水泥管理部门在广大农村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散装水泥宣传工作, 通过农村电影、电视广播、墙体广告、悬挂条幅和散发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 广泛宣传发展散装水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介绍发展散装水泥的好处和政府优惠扶持政策, 通过宣传增强农村百姓的节约环保意识, 引导农村百姓使用散装水泥。
(二) 借助电影下乡平台, 宣传工作深入农村。
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是国家实施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 淄博市计划实现每村每年每月放映1场电影的目标。淄博市散办抓住时机, 与市电影公司合作, 借助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 将散装水泥宣传工作深入到农村地区, 首次将动漫宣传片《三毫用散记》经技术处理后搬上电影银幕, 以生动形象的卡通人物和简单易懂的散装水泥销售使用形式, 将农村“推散用散”的好处和意义介绍给农村百姓。在放映的同时, 现场悬挂“散装水泥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的条幅, 发放散装水泥宣传单。通过电影动画和宣传单详细介绍政府对发展散装水泥的优惠扶持政策, 指导农民如何设立散装水销售站点, 储存、使用散装水泥和搅拌混凝土的注意事项, 购买散装水泥价格便宜、使用方便的好处等。初步确定1年放映1万场, 3年放映3万场。2009年上半年, 已在3104个自然村放映和悬挂条幅3100场次, 现场向农村百姓发放宣传材料50 000余份。
各区县散办在市散办的统一组织协调下, 发挥自身优势, 以不同形式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张店、桓台、高青、高新区等区、县散办借助和节能办合署办公优势, 将散装水泥和节能宣传工作有机结合, 充分利用本区、县报刊、电视和墙体广告等形式大力开展农村散装水泥宣传工作。沂源县散办投资1万多元制作了1000多块散装水泥宣传牌悬挂到本县各个村庄, 将宣传工作做实做细。
(三) 为企业农户牵线搭桥, 宣传工作一举多得。
借助电影下乡这一创新性的宣传形式, 不仅将政府发展散装水泥的声音传递到各个乡村农户;同时也搭建了一个农户和散装水泥管理部门沟通联系的桥梁;还为水泥生产企业提供了一个宣传自身的平台, 可以说宣传效果一举多得。自2009年初, 散装水泥宣传工作随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下乡以来, 本市淄川、高青等区、县的许多农民群众, 通过散装水泥宣传, 知晓政府发展散装水泥的惠农政策和了解到有的农民通过多年经营散装水泥走上了致富道路的信息后, 打来电话进行业务咨询, 积极申请建立散装水泥销售网点, 农民推散设点的积极性有了较大提高。市、区县散办积极利用现有宣传阵地为水泥生产企业和农民经销散装水泥户牵线搭桥, 将企业闲置的散装水泥罐调剂给农民经销户。由于农村电影放映这一宣传形式生动而广泛, 不仅使农民易于接受, 而且受到了水泥生产企业的欢迎, 许多大型水泥生产企业如山铝、山水、恒力、万华等都看好了这一宣传平台, 在市散办的统一协调下, 印制了以宣传企业产品和散装水泥为主体的宣传材料, 由放映人员现场发放。通过宣传不仅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 也为其开拓农村市场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山铝水泥公司已在高青县农村地区设立了水泥专营网点, 无偿提供散装水泥罐供经营户使用, 率先抢占该县农村散装水泥市场。
三、推散方式因地制宜, 重点发挥示范作用, 农村网点建设健康发展
淄博是一个城乡交错的组群式城市, 南部山区, 北部平原, 南北经济、地理等差别较大。淄博市散办将外地农村推散经验与本市实际相结合, 提出了站点结合、土洋结合、重点区域集中推广的农村发展散装水泥新思路。因地制宜地引导、扶持农村散装水泥销售站点建设。
(一) 建立农村推散网络站点结合。
在经济比较发达、交通便利的农村和城市郊区, 积极扶持具有一定经营能力、讲诚信的单位或个人设立散装水泥配送站。在张店、桓台等区、县设立的淄博景聚工贸有限公司、谭云龙配送站、鲁志远配送站, 主要辐射周边郊区和农村。三站共拥有不同型号的散装水泥仓 (罐) 17个, 一次储存散装水泥能力达到1300吨, 17辆不同运输吨位的散装水泥运输车, 散装水泥配送能力达到20万吨;在比较偏远的山区农村沂源县, 针对其交通不便、农民建房仍以分散自建为主的特点, 重点扶持竖罐设点, 以方便农民随时就近购买使用散装水泥;根据淄川区水泥企业多, 粉磨站多的特点, 农村推散以企业直供为主。截至目前, 主要分布在桓台、沂源、高青、博山等区县的散装水泥销售站点已达70余个。
(二) 推广农村预拌混凝土土洋结合。
预拌混凝土在城市发展已比较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 但在农村地区的发展还相对落后, 这与农村地区的经济基础和工程建设特点有着密切关系。城市建设工程相对集中且规模较大, 需要大量的商品混凝土集中供应。而农村地区的工程建设相对分散且规模参差不齐。如农村水利、道路、村居集中开发等工程建设规模一般较大, 使用预拌混凝土也就比较集中且一次需要供应量较大。农民自建房屋和零星建设工程量小, 且比较分散, 一次使用预拌混凝土的数量较少。农村工程建设的特点决定了农村发展预拌混凝土不能像在城市那样追求“大”而“洋”, 必须找到一个适合农村地区的发展模式, 淄博市选择了土洋结合的方式。
一是积极引导小型水泥制品企业发挥自身经营灵活的优势, 利用现有设备和场地, 土法上马, 生产低标号商品混凝土, 以拖拉机等简单运输形式供应周边农村道路或小型建筑工程使用。这一经营形式, 不仅方便了周边农民, 同时, 也让这些小型水泥制品企业因预制楼板被淘汰找到了新的生存之路, 一举两得。
二是引导建设适合农村小规模及零星建设需要的小型混凝土搅拌站。小型混凝土搅拌站其设备投资在15~20万元, 利用农用车改装的混凝土搅拌车10万元, 总投资一般在30万元左右。这样的小型预拌混凝上搅拌站因投资少, 见效快, 可辐射半径15公里的乡镇农村。其生产经营非常灵活, 需要使用混凝土的农民可以用多少买多少, 随用随买, 一次可运输预拌混凝土2~3立方。由于方便实惠, 在农村很有市场, 受到了农民的欢迎。这样的小型搅拌站在高青、桓台等县已发展到近20家。
高青县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农业县。通过宣传引导, 农民对推散的认识比较高, 除设立散装水泥销售点外, 部分早期散装水泥经营户纷纷转向投资建立小型混凝土搅拌站。目前, 全县已拥有小型混凝土搅拌站8家, 平均每个乡镇一家, 其规模虽然较小, 但经营比较规范, 布局比较合理, 使农村推散达到了一个较高的起点, 有效解决了二次包装和在农村推广商品砼的问题, 为农村推散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成为站点结合、土洋结合的典型代表。
三是支持大型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向农村地区辐射, 重点供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如水利、道路、桥梁等较大工程需用的预拌混凝土。各级散办通过依法监督检查、禁止现场搅拌等措施, 为大型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向农村地区辐射创造条件, 也为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 淄博市拥有现代化的大型预拌混凝土搅拌站35家, 年生产能力690万立方米, 为大规模发展农村预拌混凝土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 抓点带面重点区域集中推广。
桓台县是全国农村推散示范县, 该县根据农村建设出现的新变化, 在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原有散装水泥销售网点的同时, 把农村推散主要目光投向了农村新社居建设和预制构件市场。桓台县马桥镇是全省 (市) 第一批实施“合村并点”建设农村新社居的示范镇。新农村建设的节约风尚和环保理念, 为发展散装水泥奠定了基础。桓台县散装水泥管理处将发展散装水泥与新农村建设密切结合, 2007年, 推动出台了《桓台县实施<淄博市散装水泥管理办法>的办法》, 要求建设施工单位在农村新社居建设中必须使用散装水泥或预拌混凝土, 各乡镇建管部门要配备散装水泥管理人员, 负责协调本乡镇的散装水泥推广工作。县散装水泥管理处会同各乡镇建管部门深入乡村建设工地, 监督检查散装水泥的使用情况, 协调服务散装水泥或商品混凝土供应, 依法推动散装水泥在农村新社居建设中的集中推广使用。近3年来, 桓台县马桥镇在农村新社居建设中全部使用散装水泥或预拌混凝土。在建成的65万平方米居民楼工程中, 使用散装水泥12万余吨, 不仅为农村百姓节省了大量建房开支, 也为改善农村建设和居住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成为农村推散新亮点。
随着建筑质量要求的提高和预拌混凝土的发展, 预制楼板等构件被淘汰, 一些以生产楼板等预制构件为主的水泥制品企业根据市场需求, 纷纷改为生产水泥排污管道。近年来, 在桓台县境内的803省道两旁逐渐形成了绵延10公里、占地500余亩的“预制企业一条街”。区域内大小预制企业22家, 年生产不同规格型号的水泥管道等产品达50万米。市、县两级散装水泥管理部门积极介入这一市场领域, 深入预制企业, 加强宣传引导, 在监督检查散装水泥使用情况的同时, 积极协调水泥生产厂家为预制企业调配流动罐, 定向供应散装水泥, 实现互惠互利。目前, 该区域的所有预制企业全部使用散装水泥, 年使用量达10万余吨, 形成了一条发展散装水泥独特的风景线。
桓台县作为全国农村推广散装水泥“示范县”,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已开始在农村大力推广散装水泥。当时该县农民建立散装水泥销售点的积极性特别高, 县域主要乡村和公路两旁的散装水泥销售点遍地开花, 数量不下150余家。散装水泥销售点的建立不仅解决了该县因水泥企业少, 农村距离水泥企业比较远, 造成农民购买使用水泥不便的问题, 也使一些多年经销散装水泥的农民走上了致富道路。这些销售点在当时的农村推散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新农村建设模式的出现, 该县以集中建设农村社居替代了农民分散自建住房, 散装水泥销售点失去了往日优势, 提升农村推散方式势在必行。桓台县散装水泥管理处及时转变工作思路, 在认真总结城市和农村发展散装水泥经验的基础上, 将城市发展散装水泥的主要方式———商品混凝土引入农村, 提出并实施了发展大中型和简易小型商品混凝土、配以“预制一条街”和中转站、散装水泥销售点作为有益补充的农村推散新模式, 实现了农村推散由初级向中高级发展模式的转变, 为农村推散带来了质的飞跃。目前, 该县散装水泥销售网点萎缩至不足40家, 但已新建大型商品砼站4家、小型简易商品砼站8家、较大型配送站1座。
四、农村市场潜力巨大, 发展散装水泥任重道远
2005~2008年连续5年, 国家以一号文件形式将“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强调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 为散装水泥在农村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淄博市农村推散工作在省、市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领导支持下, 取得了重要成就。农村百姓对散装水泥的认识和了解不断加深, 经营使用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越来越高;农村推散政策逐步完善, 推散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站点建设趋于合理, 网点管理开始步入正轨, 农村推散网络初步形成。截止目前, 全市农村地区已建立散装水泥经销网点70余家, 较大规模的配送站3个, 各经销网点拥有25吨、30吨、50吨等多种规格的散装水泥流动罐100多个, 散装水泥运输车50辆, 农用拖拉机33台。适合农村地区的小型混凝土搅拌站近20座, 简易砼搅拌车40余辆。2008年, 全市农村累计推广使用散装水泥307吨, 农村散装水泥使用率达到15.8%。
近年来, 淄博市农村推散发展加快, 取得一些成功经验, 但与全国先进地市相比仍差距较大, 相对城市散装水泥发展还比较落后, 农村推散工作仍任重而道远。为此, 淄博市散装水泥管理办公室将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加快在农村推广散装水泥的指导意见》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地方性法规《淄博市散装水泥管理办法》和淄博市《关于加快在农村推广使用散装水泥的意见》, 多措并举, 加快淄博农村地区散装水泥的发展。
(一) 统筹城乡散装水泥发展规划, 促进城乡散装水泥协调发展。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 把握农村散装水泥市场特点, 在总结前期农村散装水泥发展经验的基础上, 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农村推散惠民政策和措施, 鼓励农民经营和使用散装水泥。把农村推散纳入全市散装水泥整体发展规划, 将城市发展散装水泥重心逐步转向农村, 以城带乡, 缩小城乡差距, 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二)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推动和完善农村散装水泥网点建设。
协调财政等有关部门, 进一步加大农村发展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支持力度, 在对全市22个农村散装水泥示范点试点扶持的基础上, 培育和扶持更多的农村散装水泥销售网点和配送站, 在近3~5年内鼓励在条件较好的农村推广商品砼, 扶持一批小型简易商品砼站的建设。同时, 吸引社会资金, 扩大农村散装水泥推广规模, 开发适合农村运输、储存、分散周转使用的物流配送设施设备。
(三) 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重点引导扶持农村预拌混凝土发展。
淄博桓台和高青县在农村推散工作中取得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 为其他区、县发挥了示范性作用。如引导扶持建设比较适合农村建设的小型混凝土搅拌站, 培育集中使用散装水泥的预制构件市场, 推广使用散装水泥循环包装桶等, 都是当前农村推散比较好的形式, 将重点在全市加以推广。
(四) 进一步开展宣传工作, 为农村推散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赵村新农村建设简介】推荐阅读:
南赵村迎接生态文明村汇报06-19
庙湾村2011年度新农村建设情况简介05-13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简介06-09
推进农村安全饮水促进新农村建设06-26
新农村建设总结-发挥区域优势,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06-02
新农村建设时期08-24
摘要:新农村建设09-14
新农村农业新科技建设08-10
建设新农村文化自觉10-16
建设新农村的银行05-14